高效课堂教研工作总结(精选8篇)
1.高效课堂教研工作总结 篇一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引起我们组老师的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⑤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经几个有经验的老师在一起讨论大家觉得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是一个最佳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⑥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
⑦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3、课后反思
我组的老师都能够及时的批改作业,作业按等级、书写、日期进行批改,不但对本次作业的正确率作出评价,而且对字体的书写也做出评价,并能对个别学生写上自己诚挚的批语或期望。
我们组老师还通过不同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天对自己的讲的课都作出深刻的反思,每周还在学校网站上发表自己反思两篇,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4、家校合力,时刻关注学困生
除了上课特别关注学困生以外,我们的老师还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去学生家里家访,我们的老师认为十次电话家访抵不上一次上门家访。上门家访是老师、家长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语言外,还可以利用肢体动作、眼神等传递情感。在教育面前,如果没有形成家校合力,那学校教育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满。
三、争做达标教师
我校推出高效课堂后,学校先推出了研讨课,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确定了3+2语文课堂模式,然后,又推出了示范课,以我校段娇娜老师示范引领,各个老师自我实践,并走出去请教育局教研室张老师给我们组张鸽、刘璐等老师做了学案指导,随后又邀请专家来我校听课指导,并在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现场会,效果良好。 3+2语文课堂模式模式基本成型后,在此基础上,学校为了尽快在全校推广,开展了全员达标活动,以张校长亲自把关,段老师亲身示范指导,全校老师积极行动,热情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在周六教研活动中,**学区的同头科对教材做出研讨,吸取所有教师的优点,对自己教案的不足作出建议,让自己的课更加高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进一步构建我校优质高效课题结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高效课堂教研工作总结 篇二
2001年1月, 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 将小学英语正式纳入国家课程。
2005年, 兴城市普遍开设了小学英语课程, 但是师资条件和理论基础薄弱, 没有具体规划和实施策略, 传统“知识教学”的压力, 使很多教师缺乏把“用语言做事情”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活动中的具体技术;个别学校的终结性考试过于注重具体指示细节的倾向。开设三年后的相关情况大致如下:
(一) 学校情况
全市共有小学31所, 学校领导普遍对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不考核、不评估, 课时明显不足, 教学效率较差。
(二) 教师情况
全市共有英语教师105名, 其中:城内小学共有36名, 农村中心校及村小共有69名 (其中包括代课教师) 。以兼职和转岗教师为主, 英语专业教师比例低, 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仅占5%。英语教师地位不高, 缺乏教学积极性。一部分教师仍存在课堂教学以自我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宗旨、教学策略和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
(三) 学生情况
对比《英语课程标准》中设定的语言技能六项内容和英语基础知识五项内容, 学生年级与达标人数成反比:三年级学生50%能达到要求, 四年级学生20%~30%能达到要求, 五年级学生10%能达到要求, 而能达到课标要求的六年级学生已经不足10%。并且, 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越低。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推进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 曾任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英语教研员、现任分管小教部副校长的我, 向校领导建议以全面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选择试点学校, 探索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此建议被采纳, 并得到了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以校本教研为载体, 探索小学英语GLE (导·学·评) 高效课堂教学体系的过程与方法
(一) 初步确立教改理念
在对全市31所小学开展调研的基础上, 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确立了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总体目标:构建“精心导入、引生入境→整体感知、合作解疑→点拨升华、综合应用→拓展延伸、总结反刍”的兴城市小学英语GLE (Guiding-Learning-Evaluating导·学·评) 高效课堂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指导思想:以校本教研为载体, 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基本思路:牢固树立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切入点, 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高师能, 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 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教学体系。
(二) 采取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法。
(三) 操作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8年3月—2009年3月)
选择英语基础较好、师资较强的南一小学、温泉小学、古城小学三所城内学校和沙后所小学、曹庄小学两所农村学校为实验校, 成立了以教研员和各实验校校长为成员的市级实验领导小组, 和以实验校分管英语教学的领导和英语教师为成员的校级实验小组。确定了以学校为单位, 以英语教师为培训对象, 以学校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内容, 以提高师业务水平和英语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 通过校本教研落实GLE (导·学·评) 高效课堂教学体系。
实验初期, 在开展英语校本培训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部分教师改革热情不高、消极对待的问题。一些教师对英语校本教研的内涵认识不清, 参加教研的目的不明确, 主动性不强, 存在应付的心理。部分教师把教研组的学习讨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 只是被动参与。个别老年教师对这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总是认为自己年龄偏大, 即将退休, 学不学、改不改教学方法无关紧要。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有效开展英语校本教研、做好课堂改革实验的前提, 为了促进教师主动参与、自主研究, 我们积极采取有力措施, 提升参加英语校本培训的自觉性。
一是明确分工和责任。要求各实验校校长努力创造适合于英语教师发展的空间, 鼓励探索、鼓励创新、鼓励形成特色。要求每位英语教师既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 又能宽容地对待观点的差异;在平和、平静、平凡、平实的教育实践中将“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家长和社会作为学校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重要力量, 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
二是畅通交流渠道。市级实验领导小组面向全市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教师的需求开通全市教师QQ群, 让教师进一步了解校本教研并对相关方案提出修改建议。
三是召开动员会。《英语实验 (校本教研) 实施方案》定稿后, 召开由市级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和校级实验小组成员参加的动员会议, 提高大家对英语实验 (校本教研) 实施方案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 详细解读方案中各主要要素的含义, 制定方法。
四是教研员示范引领。组织五所学校的实验教师在南一小学开展GLE (导·学·评) 典型课例研究。
2008年12月, 《兴城市小学英语学科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实施策略》经过半年的修订, 正式实施。
2.第二阶段:扩展阶段 (2009年3月—2011年3月)
2009年3月, 实验校由原来的5所增至15所。原5所实验校在扩展过程中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然而,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与以往有着清晰明确“知识点”的教材相比, 实验后的小学英语教材存在着大量贴近实际生活的丰富素材。英语教师较难把握这些素材, 较难辨别什么是“真实的语言运用”, 什么是“词汇和句型的操练”, 以及二者在教学中的关系;不能确切地认定“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的实际效果是否优于机械操练的实际效果, 对前者的实施“心中无底”;不能确认在超过50人的大班教学中贯彻“语言真实运用”的可行性。而注重单项知识检测的纸笔测试又常常使教师在实施一段时间的改革后, 又回到知识讲授与操练的传统教学方法上。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采取了“培训+研讨”的解决方法。
一是开展网络培训。要求英语教师自主地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网、葫芦岛市进修学院等网站的课程学习, 参加“学科论坛”等活动, 并通过监督管理平台对每一位教师的学习情况实施监控。此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对提高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2011年4月实验小组择优选拔各校骨干教师参加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效果为最好。
二是继续开展系列研讨活动。组织开展了兴城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推进现场会、小学英语“改进教学行为, 优化学习方式, 构建高效课堂”研讨会等。会议主要由“课例观摩+学科讲座+经验介绍+特色学校展示”四部分组成, 通过示范引领, 推进《兴城市小学英语学科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课堂实施策略》的实施。
在15所实验校积极开展校本研训的基础上, 2009年4月成立了兴城市英语学科中心教研组, 2009年7月组织举办了“深化课堂改革, 构建有效课堂”小学英语教师论坛活动, 2009年9月组织举行了兴城市首届小学英语教师口语大赛, 均较好地推动了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2009年10月, 制定了《教师课例研修模式———课堂观察表》, 改革英语课堂教师与学生评价方式, 收到较好效果。2010年4月, 《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模式》正式实施。
3.第三阶段:全面推广阶段 (2011年3月—2013年3月)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实践, 以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有效课堂教学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5个英语实验学校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都有不同形式的转变。市级实验领导小组适时将实验成果向全市31所小学推广。为使工作顺利开展, 教研员在帮助课改小组成员完成规定工作外, 还组织课改小组成员深入到各校学校开展听课调研。具体做法:新教师———见习课, 一般教师 ———常规课, 骨干教师———研究课, 优秀教师———示范课;并选拔一些优秀教师在2011年参与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区域性实施英语、双语教学实验研究与探索研究》两项课题, 在2012年参与 《小学英语高年级语篇教学有效性初探》 课题研究, 促进了一大批英语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一阶段, 如何使薄弱教师与骨干教师的研修活动互相促进, 如何提升本地区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发挥小学英语的学科团队的作用, 如何进一步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如何巩固并进一步推进实验以适应当今校本研修的需要, 成为实验面临的新课题。市级实验领导小组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携手教研和国家培训的策略。
一是开展“一对一”携手教研。已参加实验的15所学校与其他16所学校就近开展“一对一”携手教研, 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 在上课和评课时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分析得失, 开拓教学新思路。“一对一”携手教研活动, 是兴城市小学英语学科教研科学发展的尝试, 不但增加了教师完善自我、努力提升的动力, 特别是给予了农村学校教师以实实在在的帮助,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参加国家培训。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国培计划”, 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真正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2011年6月, 《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正式实施。2011年10月, 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在东辛庄小学举行。2011年12月, 兴城市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举行, 英语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升。2012年4月, 兴城市小学英语GLE (导·学·评)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南一小学举行, 此次研讨会为全市小学英语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和一个交流的平台, 对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教学体系向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小学英语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注入了新的动力。
4.第四阶段:总结与提升阶段 (2013年3月—2014年3月)
根据2011年新版《英语课程标准》, 市级实验领导小组对实验探索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 对取得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 结合工作实际, 于2013年3月推出了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体系, 该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模式”及《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 GLE高效课堂体系注重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为目标, 既能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 又能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学生在真实完整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听说能力。至此, 实验实现了预期目标, 基本打破了小学英语课堂只注重词汇、语法、句子的教学格局, 推动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取得的成果
2011年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我们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教师创新教育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在教学课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英语教学新体系, 达到了预期目标, 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 理论成果
推出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教学体系。该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模式”及《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模式名称
兴城市小学英语GLE (Guiding-Learning-Evaluating导·学·评) 高效课堂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以语篇教学为主, 从语篇整体出发, 摆脱和突破词汇、语法、句子的格局, 重视对文章的总体理解。它是传统阅读和整体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体, 适合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以及用英语直接理解、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模式流程
兴城市小学英语GLE高效课堂模式的核心在于每个环节问题的设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有层次、有递进, 这样才能够达到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模式操作策略
1.精心导入, 引生入境
(1) 指导预习, 律动热身。教学前, 先分析学情, 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 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 根据教材中文本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热身指导,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背景, 激活学生的“旧知”, 调动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兴奋起来。
(2) 创设情境, 引生入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实现重点突破。情境要简洁、有针对性, 同时要贴近本课话题, 便于知识与情境的迁移, 顺理成章地导入文本学习。
(3) 导放结合, 授人以渔。适时运用思维脑图, 抓住学生心弦, 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培养学习兴趣, 为新知识的探求和运用作铺垫。
2.整体感知, 合作解疑
通过略读、静读、精读、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排序等多种方式, 引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了解文本大意, 获取具体信息, 培养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实效,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1) 听力训练, 整体感知。①播放录音, 整体感知文本。②呈现有针对性、有梯度的问题, 引导学生采取小组自学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③教师点拨重、难点, 融词汇教学于语言交际中, 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让学生掌握新知并运用语言, 要及时进行多方评价。
(2) 合作分组, 讨论解疑。应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教师掌控”的模式, 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促进,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交流思想, 碰撞智慧。
(3) 跟读模仿, 培养语感。听文本录音并随录音跟读,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提高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点拨升华, 综合应用
点评和应用是GLE高效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关键的环节, 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
(1) 学科融合, 提高能力。提倡教师能融合其它学科内容,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合作交流, 汇报表演。组织学生在与他人合作表演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操练, 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 提高英语学习的乐趣与效率, 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组际点评, 教师点拨。展示和点评要求全员参与, 严防课堂变成几个学生的独角戏, 展示的内容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让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示, 勇于点评。
4.拓展延伸, 总结反刍
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 创设语境, 拓展延伸。有目的地给学生安排一些语言应用活动或一些可行的任务, 引领学生从认识文本走向生活中语言的综合运用,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
(2) 总结反刍, 当堂测评。课堂即将结束时, 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学习内容,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及时肯定成绩, 提出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3) 布置作业, 预习新知。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下发新的预习案或者训练学案, 对下一节课的自学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
(二) 实践成果
1. 学生方面
实验后, 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大大提高。具体表现:一是参与的时间更充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 不仅能在教师指导下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而且能在课堂上参与教学定向、反馈评价、课堂总结。二是参与的形式更多样。实现了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优化组合。三是参与的时机更恰当。当认识有分歧、与教师的判断有差距时, 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在“学生在新课程实验中的变化”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中, 64.1%的教师认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39.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进, 71.2%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进, 39.5%的教师认为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了。一位教师留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大大地提高, 创造性和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并学会了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
2.教师方面
参加实验后, 教师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工作心态、工作方法实现了良性改变。绝大多数教师的脑海中有了比较成型的新理念教学大纲, 从而引导他们认真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情境, 较好地发挥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努力把语言运用与语言知识学习融合在一起。有的教师还提出“让英语教学走进生活”的教研主题, 探究英语课堂与生活实际的链接方式。特别是起着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们, 在实验中博采众家之长, 广泛吸纳先进教学经验, 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大胆创新, 从而形成了更具个性的教学风格, 实现了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经调查, 95%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93%的教师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99%的教师认为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教学过程由注入型向探究性转变;教学媒体观由演变工具型向认知工具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班级群体型向班级、小组、个体相结合转变。一位英语教师坦诚地说:“我觉得新课程改革对每位任课老师都是一次机遇, 也是一次挑战。虽然实验工作很辛苦, 但我乐此不疲, 因为我从中尝到了教学的乐趣, 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3.学校方面
对于学校而言, 以往的学习评价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忽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只重视老师的评价, 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只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查, 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交流能力的考查。实验后, 特别是实施兴城市小学英语GLE (Guiding-Learning-Evaluating导·学·评) 高效课堂教学体系后, 学校的英语教学评价也随之改变。一是做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二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三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应该讲, 这种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的评价, 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各学校小学英语阶段性测试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在试题形式上减少了对单纯的语言知识项目的检测权重, 弱化了语法项目的检测, 增加了语篇在试卷中的比重, 增加了生活内容的含量, 更加注重在具体语境中检测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4.社会影响
兴城市优秀的实验及校本教研成果得到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相关会议经验交流, 受到其他县区英语教研部门一致好评, 为葫芦岛市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实验校参加试验后, 独具特色的英语校本教学形式引起了极大反响, 省市教研活动开始在兴城市开展。2011年12月、2012年3月“葫芦岛市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实践活动现场会分别在曹庄小学和温泉小学召开;2013年10月葫芦岛市高效课堂成果展示会分别在南一小学、郭家小学召开, 2013年10月, 辽宁省教育厅在对各市进修学校评估时, 对我市英语学科教学研究课程实验给予高度评价。
四、实验反思及改进发展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和发展, 笔者对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一) 应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长远, 牢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使命, 脚踏实地, 扎根实践, 努力使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 应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教学的专业素养。小学英语教师应加强学习和钻研, 注重理解《英语课程标准》,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 注重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 将课堂内外学习、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效果, 以业务上的成熟带动学生的进步。
(三) 应加大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工作力度。通过强化教研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 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被动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而是教学问题的研究者,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来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落实素质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目标,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附表:
参考文献
[1][美]玛丽·艾丽斯·冈特, [美]托马斯·H.埃斯蒂斯, [美]简·斯瓦布.教学模式[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英]菲尔·比德尔.How to teach[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年.
[3][美]艾玛·麦克唐纳.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年.
3.校本教研直面地理高效课堂 篇三
关键词:倾听;反思;校本教研;地理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地理教学中不断涌现出新问题。为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们把目标转移到校本教研上。校本教研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们深入到地理课堂中,深入到教学一线中,和地理教师结成伴,分工协作,共同进行校本教研。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10月,在我县第一次地理教研活动会上,老师们坐在一起讨论如何使地理课堂高效。初中地理处在尴尬的地位,中考不考,学生不重视,想让地理课堂高效,必须出奇招才能制胜。我们在会前先做了个问卷调查:在教学中你最棘手、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结果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都反映学生不认真听课的现象比较严重。由此,我们提出了校本教研课题:学生倾听成习惯,教师反思驻心间,——校本教研直面地理高效课堂。问题转化为课题,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正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所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教师形成反思习惯,对于教师成长,学生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制定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课题实施的时候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因为有一部分教师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还较淡薄,不能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缺乏反思的习惯。他们也曾在努力地做,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中改变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遗憾了什么。还有少数教师满足现状,自我发展意识欠缺,只爱按规定办事。为了搞好课题教研,让大家齐头并进,我们成立了以我为课题组组长,县直两位地理教师为课题组副组长,全体地理任课教师为组员的课题教研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我们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1、学习制度: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全体人员必须参加。2、专业引领制度各位老师必须把大家的智慧结晶带进自己的课堂进行实践、论证。3、检查制度:每周推门听课1节,各位老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4、评比制度: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开展一次评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5、教学反思制度:各位老师要做到课课有反思,课题教研组定期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把意见和建议梳理、汇总,重新走进实践,从而形成实践、论证、再实践、再论证的良性循环。
(二)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必须走进真实的课堂,进行真实的研究,促进真实的发展,成为永恒。所以课例是搞好校本教研的保障。付诸行动,让课堂因学生的认真倾听更加精彩,让课堂因为老师的不断反思更加高效。
(三)教师写反思促进教学,形成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每节地理课后,要求教师把教学反思写下来,这样一来可以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成长自己;二来可以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写出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方法,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当反思逐渐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增强。
三、实验过程
(一)总结经验,汇集方法。
我们各自回忆参加工作以来,培养学生倾听方面的一些好方法,然后汇总在—起,分享交流,提出培养倾听习惯的具体方法
1、准备。
课前做做深呼吸、听听轻音乐,使学生排除一切干扰,静心候课。教师备课要充分,课堂上要紧张有序,环环相扣,吸引学生。特别是在一节课中,哪一个点是最精彩的部分?哪一个点最容易给学生启发?哪一部分学生最不易理解?哪一部分最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老师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不然,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2、有效的示范。要让学生做到认真听老师讲,首先老师要做到认真听学生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事半功倍。
3、恰当的评价。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评价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4、礼貌的倾听。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堂上我们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同学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本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那样不仅不礼貌,而且易跑神,发言同学也不自在,容易被打断思路。同时还告诉学生,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不一样,皱皱眉头,老师一看,就得到了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都利处多多。
(二)初步尝试,产生困惑。
思路初步达成共识,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尝试了,课题组领导推门听课,指出优点和不足。在尝试的课例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并记录新的困惑。两个月后,我们相继开展了公开课评比活动,这也是检验倾听习惯培养的课例。课后,老师们畅所欲言,认为虽然上述四种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方法渗透到位,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是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1、无论教师的语言多富有诱惑力,教学环节设计得多巧妙,还是有少数学生没有注意听。
2、我们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仅限于课堂上,能让学生终生拥有这方面的习惯与能力吗?
3、怎样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地倾听了呢?
(三)继续研究,螺旋上升。
针对上面产生的三个新问题,我们又组织老师进行讨论、请老师上网查资料、向资深的教师请教,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除了要做到上面提到了四种方法外,还要做到:
1、营造倾听氛围。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营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少数没有倾听的孩子对症下药,及时鼓励、表扬,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自信,让他临时成为同学心中的榜样等等。氛围的营造很关键,成功地营造倾听氛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混乱为秩序。但这些都需要老师的驾驭能力,需要下一番功夫。
2、搞好家校联合。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要力争做到课上课下,家校联合。在生活中要求学生也要学会倾听别人,如果在课下、家中他认真倾听了别人,应及时给予鼓励,让倾听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3、分类倾听检测。班上的学生有差异,对学生倾听的检测要分四个层次,听懂 复述 评价 建议。特差的学生,可以问他:你听懂了吗?学生心中明白即可。中等生不仅要听懂老师、同学、别人讲了什么,必要时还要会复述出来。良好的学生,不但听懂、会复述,还要会恰当地评价别人说的对不对?优秀的学生则要求听懂、会复述、会评价,而且还会提合理化的建议。
通过课例,我们又总结出了三种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方法。接着我们又到课堂上去实践,去检验。
4.XX学校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总结 篇四
长寿区小学XX年春期《品德与生活》学科教研活动于XX年5月17日在海棠中心校顺利举行。会议由长寿区品德教研员张小屿老师主持,参加本次活动的有长寿区各校品德学科教师40余人。
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观摩了由长寿区桃源小学张菊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诚实的孩子人人夸》研讨课和西宁市于玮执教的XX年全国优质课《我的家乡风光好》的视频课。
课后张菊老师对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与参会老师做了一次交流,让每一位到场的老师了解执教者今日所教学的目标、流程与理念。
活动第三个议程由张小屿老师指导全体教师分为三个小组,根据课前确定各组的观察点和设计观察量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科教师小组根据制订的课堂观察量表议课,并交流展示了自己的统计数据,针对自己的观察量表进行充分的交流活动与课堂反馈。老师们都积极地发表了自己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和收获。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站在帮助执教教师发展和自我提升的的角度、基于客观数据分析的观察课堂,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今后的品德课堂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最后区思品学科教研员张小屿老师作了题为《思品课程中教学资源的开发研讨》的讲座,张老师的讲座,让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真实地了解到了思品课的教学资源不仅在教材上,更在师生的平常生活中。
本次的品德教研研讨活动真正从学生的能力提升入手,从教师的发展入手,以课堂观察为载体,是一次真实、真切、成功的课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力量、基本资源。而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有效载体,是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以常规教研为基础落实校本教研
(一)健全教研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形成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科任教师”分层负责的校本教研网络。
(二)完善教研制度
为了促进教研管理规范化、常态化,学校以原有制度为依托,全面修订了校本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月查制度、备讲批辅考制度、教师工作考核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等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校本教研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三)形成教研常态
1.学科教研日常化
学年初学校建立了11个研究团队,即各学科、各学段教研组,组长由业务突出、勤学善思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以本学科为单位,以学科教师为主体,以共同的学科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以集体研讨为主线。各组确立主题,制定计划。本着“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一周一学科一节研讨课”的原则,以“提出问题--集体备课--公开讲课--集体评课--回归课堂--教后反思”为形式,以“授课教师说课,同学科教师议课,分管领导评课”为途径,实现周周有专题、有研究、有记录、有积累、有反思的互备、互听、互评、互教、互学的学科常态教研。活动细化到周,具体到天,责任到人,形成了重研讨、重互助、重实践的新型教研风气。
2.集体备课实效化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校本教研离不开大家的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协作。因此,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积极推行“四定五步”集体备课法。“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步”,即“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结合实际,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的关键环节是“集体研讨”、“修改实践”和“教后反思”。而集体研讨又必须建立在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说没有“研读教材”就没有有价值的讨论,没有“集体讨论”就不是集体备课,没有“修改”就体现不出教师的个性特点,没有“教后反思”就没有自我提高。于是,集体备课形成了“研读教材—单元讨论—形成个案——集体说课—修改实践——教后反思”的模式。
3.专业学习促进化
学习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构建学习化校园,倡导学习化的教育生活,是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的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以读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切入点,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让教师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读教育报刊,及时了解教育同行在思考什么、研究什么;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反思自我,不断创新;读专业书,跳出课本和教参的小天地,成为专业的行家里手;读学生的书——细心品读,走进儿童的心灵;读人文书,开阔视野,丰富自我;读“无字”书,广泛采集课程资源,做创新型教师。
目前我们已经读的有朱永新的《致教师》、《我的阅读观》、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以及曹龙的《读写互促》、柯普兰的《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等书,提高了教师阅读的含金量。另外,我们每月举行一次教育思想交流、碰撞的读书沙龙会,促进了教师的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用结合,让“生活世界”真正成为课程资源。
4.教学反思实践化
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项思维品质。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的反思存在着浅尝辄止、脱离实践、被动应付、自我封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提倡、鼓励教师将反思与自己参与的一切教学活动紧密联系,通过认识、实践、对话等方式来写教学手记。
在老师们的随记中,我们捕捉到了不少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方面记录的真实的、独特的思想——关于小组合作,王昕娟老师认为,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急需解决时,合作交流才有意义;当学生意见不一,感到有必要争论探讨时,合作才更有价值。关于数学绘本,郝洪剑老师特别强调绘本的选择和运用。要选择故事情节与数学知识、思想相辅相成的,运用时避免精读分析、讲读提问。关于学科整合,陈姣老师针对思品与语文中都有“我的自画像”这一内容时谈自己进行整合的想法。她认为学科整合要找准结合点、融通点,这样学科的联系、渗透就自然妥帖、水到渠成。关于表格教学,聂学佳老师在《北京的春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采用后,认为利用表格能直观地、系统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有效阅读、简单写作。
二、以协作活动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
(一)单学科精研推进
组织同学科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同一主题的研讨活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通过专题讨论、互动交流、案例分析等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真正切合了教师的实际需要。
(二)教研组细研提高
教研组从细化主题入手,把主题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可以操作的若干小问题,进行教学实践交流,可能是“一字一析”、“一题一解”、“一课一得”。体现了教研的灵活性、互助性,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跨区域深研成长
随着课改的深入,老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不断增多,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于是,我们构建了跨域联动,拓宽了教研天地。
1.学校派教师走出本校、本地区,走进全国各地,亲近国家级、省级名家,接收新理念新思想的引领。全体语数教师四次深入康巴什,亲临教学现场,聆听了重庆沙坪坝教师进修学院龚雄飞院长、北京光明小学武琼副校长针对课例进行手把手指导的学本教学和阅读教学。从他们那里获得了最前沿的教研动态、汲取了最先进的教育经验。一年来像这样的外出活动大大小小达几十场次,几乎覆盖所有学科,普及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另外,我们邀请市区教研室的科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学科的领导、教研员不止一次的走进校园、面诊课堂,做专题讲座。他们的传经送宝让我们开了眼界,少走了弯路,得到了最新教学资讯,提升了校本教研高度。
2.本着合作、互动、共享、发展的原则,我们积极与兄弟学校“联合”,开展教学联姻,加强互助协作。与康巴什一小、五小、东方实小相互“串门”,搭建教研平台,让老师们在结交中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实现了由校内教研向跨校教研的转变,拓宽了教研渠道,拓展了教研空间。
三、以课堂教学为手段促进校本教研
学校构建教研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项教研制度,使日常教学和主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途径为突破口,开展“学本”教研活动。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
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做到“四还”“三讲”“五不讲”。
“四还”: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质疑问难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探究性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三讲”:讲学生易错、易混、易漏的;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
“五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能用学生的动手实践代替教师口头讲的不讲;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不讲。
(二)明确教学目标,组织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该掌握的要当时掌握;该会运用的要当堂运用;该检测的要当堂检测。
(三)改进教学方法,打造学本课堂。
教师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小组合作,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课堂上,教师要“三看”,一看学生的参与数量,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三看学生的预习清单,检查预习情况。
(四)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
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让教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有备而来;课中教师要直击问题,精讲点拨;课后教师要做好反思,实现专业发展。
四、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推动校本教研
学校重视以校为本的微型课题研究。它来源于教学中的细小问题,直指课堂教学实际,秉承问题即课题的理念。研究周期短,难度小,见效快,研究成果不需要长篇大论,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千字小论文等,这样的课题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气力,又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推行的课题研究路径为:首先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进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经验、促进提升。
(一)寻找发现问题
我们要求教研组分析本学科、本年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展开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共识,提炼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语文组提出了“如何优化识字”、“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数学组提出了“教学中如何引进数学绘本”;英语组提出了“对话课的实效性”;音乐组提出了“唱歌与识谱的有机结合”;美术组提出了“学生自主能力创作培养”;体育组提出了“足球教学的多样化训练”等,同时,学校建议各学科建立“小组有效合作”的探究。这些问题不仅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更容易激发教师研究与解决的欲望与积极性。
(二)研究解决问题
学校以教研组提出的问题为主题,组织“主题教研”活动。各教研组以问题为基点,建构研究共同体,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形成研究的合力。优秀名师、骨干刘芳、白艳红两位老师就“小组合作”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通过主题研究带动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教研展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结提炼经验
学年末,我们将组织教研组进行主题教研成果汇报。就思想认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成效取得等多方面进行交流。每位教师都围绕研究主题撰写教学小论文,学校进行评比,并汇编成册,加强推广。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但在校本教研的行进中,我们虽徜徉在“柳暗花明的一村”里,却也不乏“山重水复的无路”处——一是进一步深化教研活动轻形式重质量的工作目标,确保每次教研有主题、有任务、有方向,尤其要把好“议课观”,把教研工作抓实、抓深。二是要做好教研后续效益。特别是对一些研究课中遇到困惑的青年老师,要落实跟踪听课、师徒结对、外出学习等措施,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研使学校充满活力,学校的生命因教、学、研的结合而存在,也因教研气氛的浓厚更加精彩。本学期,我校继续把教育教学重点放在了重视课程改革、讲究教研实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着重把校本培训与新课程的改革实验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及教师本身的自学,着眼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抓校本教研,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突破
一学期来,我们本着“稳步推进、有所提高、力求突破”的原则,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以学习促提高,以科研促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改革意识,继续坚持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新课程的有关内容,领悟新教材体现的新的教学观念,实现全校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转变。坚持师资培训,为课改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学校除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外,还特邀了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伍老师、语文教研员徐老师到学校指导教师,进行面队面指导,并亲自送课辅导教师,通过学习,教师对新教材及课标的目的、要求和特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推进下一步的实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校为本,以研促教,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要想在改革中让学生受益,让老师得到提高和发展,不仅要有活跃的教研气氛,更要有教学的实效性。一学期以来,我们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教材潜能,在研究上下工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使计划得以落实。抓住一切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对探讨新课程改革的路子,摸索切实可行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研讨课改过程中的新问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使我校课改有新的进展,新的突破,并借此机会对我校两年多的新课改作了全面总结。
(2)不断摸索重过程。改革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我校的课改工作不仅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改变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行为:
一、赋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以交往互动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沟通教学、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学内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认真实施出成效。课改不但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使教师脱颖而出,实现了“与新课程一同成长”。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学习劲头足了,学校的教研气氛浓了。教师们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积累,在总结中提高,在积累中发展。一年以来,我校有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
(4)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积极进行课程评价的研究,坚持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关注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与态度,努力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改进教学方面的作用。继续采用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的足迹,记录袋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二、以课改为依托,带动学校教学、教研的全面发展。
1、做好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按照校本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提倡教师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建立了学校、年级组、学科教研组三级校本教研网络,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以制度促学习,以学习促提高。
2、坚持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学校继续抓好老教师在培养青年教师身上的传、帮、带作用,不仅在业务方面,更注重在对待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上感召青年人,强化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继续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学习。
3、努力实施科研兴教,注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学校继续坚持建立年级教研组,设立了年级学科负责人制度。以年级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研究和实践,使研究和实践合一,不断的在实践中得到研究体验。年级同学科教师经常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达到资源共享。并针对教学实际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反思,共同磋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探求最佳教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努力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各课题组正有条不紊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有一定的进展,并拟定活动课题在省级立项。
4、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开学初,重点抓好各项计划的制定;期中着重检查计划的落实和制定有关的弥补措施;期末进行各项工作的总结安排,各类资料(material)的整理归档,使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井井有条,有始有终。
三、加强质量意识,努力使本校的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我们把教育质量作为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来抓。本学期继续实施了我校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坚持了月测、期中测,并及时收集信息及时反馈,学校及时对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进行张榜公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期中考试与其他乡镇进行了联靠,及时对比,让教师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措施,缩小与其他乡镇的差距,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5.“高效课堂”教研活动记录 篇五
今天(2010年4月2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全教研组成员在学校党员活动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二次全组教研活动。
1、学校教学研讨月。围绕“高效课堂”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a.目前学校所提倡做的哪些可以坚持下来,哪些需要改进;b.每一个老师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推荐给大家。讨论的形式方面:下一周每个教研组都要开展讨论,每一个人必须出示书面发言稿,不要大谈理论,只谈具体做法和效果,可以是条款式的。发言时间在五分钟左右。最后争取形成我校本学科高效课堂的标准。讨论时有学校领导参加。学校四月十三、十四号为研讨日。我组定在初三。
2、做好常规工作。全组成员按照《武侯区中学2010年教学常规督查工作表》反思自己的教学。导学稿一定要体现自己个性化的备课,课后要有教学反思,一课一案。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学一定要常规常态化,该留的资料和痕迹一定要留足。
全组老师对学校的“高效课堂”活动月表示会积极配合和支持,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全组教师先一起对今后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又分成三个备课小组展开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教研讨论。
武侯实验中学政治组
网络负责人:苏秀安迎新
2010-4-2
关于“高效课堂”实践的评价与反思研讨
今天上午(2010-4-9)第二节在学校党员活动室召开了全组第三次教研活动。全组成员发言积极踊跃、针对性强。现对老师们的发言做一个概括和总结。
我校强调课堂有效、有趣,老师们非常同意“注重课堂在有趣的基础上有效”。
第一:采取多种手段。应经常采用媒体资源。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单方面的听,视觉感官的刺激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们的教室里的电视小、效果差,移动多媒体也少,这让老师们无法发挥多媒体的功能,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不便。第二:关于导学稿。大家一致肯定了导学稿的好处:1.设置的预习填空题,上面的基本观点或价值,学生可以通过对基本知识的预习,便于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发言更有价值。设置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可以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处理导学稿应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班级的情况作适当的变化和灵活的调整。可以规定一两个环节,其他的自己去操作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备课。
同时老师们也提出:1.不一定是一课一案。2.导学稿的编写,如果长时间一个模式,就会扼杀教师的个性,课堂活动形式应该多种多样。第三:关于小组合作。
大家也肯定了小组合作的好处。但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1.小组合作时,每个组员是否都在参加? 2.是不是要贯穿课堂的始终,有没有必要性? 3.如何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 4.怎样让更多的人展示?
5.一味强调小组合作,也容易形成一种枯燥的模式,怎么办? 6.怎样的位置编排更好、更有利于小组合作? 第四.应与生活多联系。
初三应该多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要多与生活相联系,应在拓展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视野上多下功夫。
同时大家也有困惑。比如杨垚老师说:“有趣应有一定的条件”。初三的教材里思辨性的问题多,哲学性、专业性强,该如何突破人需要探索
6.校本教研与高效课堂建设 篇六
——五山镇一中青年教师校本教研记事
王运涛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实效,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校领导常在例会上引导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职业倦怠,引领青年教师将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融合。虽然我校教师尚未取得沾沾自喜的成绩,但对校本教研确是抱着无比的积极性,并在工作中找到了收获和幸福感。
几年来,我校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始终是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但有些教学中的困惑,新的理念的解读,非常想请教、研讨,集体备课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习题设计。又苦于没有专家的指导,学校就提供网络信息。青年教师在电子备课室徜徉浏览于网络各大教育论坛,借鉴、学习。在网上与名师交流,解决困惑,学习新的教学策略,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还随时在网上教研、浏览,发贴将自己在教学中困惑提出来,请求帮助,收到良好的效果。闲暇之余,在电子期刊阅览室里读读文章,试着在教育信息网上发发小短文。
学校为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定期举办活动,如看课堂实录,听名家讲坛,写教育叙事。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名师手记,教育理念扫除了心中的迷茫,受益匪浅。才学习了李镇西,就在工作中践行着教育家的“爱心教育、民主教育”。学校鼓励年轻教师善于学习、爱好学习,提供了有选择、有目的的阅读书目,丰厚老师的文化底蕴。现在青年教师的头脑已被科学的教育思想武装着,是带着思考的大脑站在讲台上,而不是机械式重复。青年教师们一起学习、交流、摸索、实践,他们一同进步,最大的感慨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
一直以来,我校的听评课真正落到了实处,因为每听完一节课后,大家都会直言不讳地指出授课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更多的是从别人的课堂上发现老师的优点、闪光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此来促进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听有所悟,学有所思,写下教学反思,用文字记录教学随感,在不断积累中充实。青年教师都开了博客,通过互访,或者拜访名家,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的优秀课程资源。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要走的路还很长,当然一辈子也做不了教育家,但愿意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为实现教师的一切工作皆实用、实效,还必须做好并坚持以下几点:
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才认识“杜郎口”教改模式,青年教师主动改革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昌乐二中”的导学案编写更细致、环节设计更合理,就实践着将老师的导案与学生的学案分开。在教师报上看到了“宜川中学”的好做法,青年教师们就一起研读学习。引进专家、引进名师,并不一定要请来当佛供着,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诊断和指导示范,既能消除教师不科学的学生观,又能反省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走出校门,看看兄弟学校的教学情况以及各类优质课的评比,则有利于我们及时把握教学的脉搏,了解优秀教学的评价标准、课堂评价体系建设。只有这样知己知彼,我们的青年教师才不至于墨守陈规,才善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年来,我校多名青年教师参加市、县级说课、优质课比赛,均获得优秀名次。他们的好教学设计、优秀学案编写技巧在各学校交流。
二、坚持校本培训与高效课堂建设相联动。
单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达到全面高效课堂的前提下,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而采取培训、评价措施。通过讲座、引路课、示范课、过关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教师的素质,从而更好地保证高效课堂的落实。结合高效课堂评价标准,青年教师们同说一节课、同编一节课导学案、同上一节课,利用各种形式展示教师风采,在竞争合作中共同成长。在高效课堂建设上,发给青年教师的学习材料如小组评价、展示和点评、对学和群学,做到常更新,听录像课、写学习体会,做到常坚持。经过这样的培训,青年教师参与听评课活动的水准更高,力求所授的每一节课是优质课。
三、坚持发扬特长与教育叙事相促进。
7.高效课堂教研工作总结 篇七
一、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探索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 为了解决教师怎么教, 给教师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流程;为了研究学生怎么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实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我校成立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校长亲自担任组长, 每一个学科设立一个子课题组, 明确负责人和成员。总课题组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借鉴我国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 研究制定了“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2.学科组以主题教研的形式, 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关键是各科教师把“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 使每一个学科、每一个课型有一个模式, 特别是给不会上课的老师一个具体方法、操作流程。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 我校已初步完成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专著———《聚焦课堂 (一) 》, 其中包括中小学14个科目, 各种课型的基本流程和课例 (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
3.备课组开展课例研究,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效率。我校以课例研究的形式, 推动教师应用“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形成课例研究的两种模式:同课异构和一课多轮。“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以不同的设计构想或不同的教学策略上同一节课, 在相互观课的比较中互相学习, 共同研讨, 不断提高。“一课多轮”是指同一位教师连续多次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 其他教师观课, 在观课、议课的基础上,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模式。也就是有些学校所说的“三课两评”和“磨课”。
(2) 开展课例研究。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应用“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上一节同课异构课;教科室每学期开学安排每位教师课例研究时间, 每周公布同课异构公开课的安排;同一教研组课前集体备课, 共同观课, 课后集体议课。要求每位教师, 自己确定不同课型, 上“一课多轮”课例研究课, 利用“一课多轮”课例研究方法, 不断实践,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完善模式;开展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 直到掌握各种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专门安排每个学科组每周半天集体备课时间, 以保证课前集体备课, 课后集体议课的时间。我们专门开辟两间安装空调的集体备课室, 建设智能录播教室, 实现了教师上课同步录像, 备课组教师在电子备课室远程观课, 随时议课, 所有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同步观课。
4.加强培训, 科学引领, 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1) 校长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要使教学改革取得真正的实效, 校长必须亲自参与研究, 并做好培训工作。校长亲自制定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进行培训, 安排研究工作;亲自研究制定了“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并进行培训讲解;亲自参加课例研究, 和教师一起观课、议课。
(2) 走出去获取真经。为了真正搞好实验研究, 2011年上半年学校分批选派50名教师到江苏洋思中学听课学习。先后安排教师去上海、广州、海口听课学习。本学期已安排12名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听课学习, 到山东昌乐二中参加“实操班”培训。
(3) 请进来传经送宝。2012年, 我校与洋思中学进行深度合作, 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名校·名师高效课堂送教下基层”服务项目, 帮助我校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012年3月~12月洋思中学秦培元校长, 刘金玉、曹伟副校长, 政教主任凌俊、教导主任吴国兵及殷桂霞、朱洪潮等教师, 分别来我校或做报告, 或上示范课、说课、议课, 并参与我校高效课堂观摩研讨, 交流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做法和经验。我校还抓住海口名校帮扶思源学校的机遇, 发挥支教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海口寰岛实验小学校长和老师也受邀为我校教师做报告、上示范课。
(4) 引导教师读书学习,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我校要求教师每月读一本专业理论书籍, 做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检查两次, 结果纳入量化考核。
5.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做好课前准备。平衡编班, 合理分组。落实三级预习。落实三级备课。课前写好教案, 备好教具, 做好上课物质准备。预备铃响前往教室, 师生做好上课心理准备。
(2) 做好课后优化。认真做好课后作业的检查, 及时批改书面作业, 并讲评, 实现“节节清”。做好单元小结和检测, 实现“章章清”。认真组织“月考”, 做好质量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反馈校正, 实现“月月清”。
二、强化课堂效率取得的成效
1.学业成绩直线上升。
(1) 近三年中考情况的纵向对比。中考总等级平均分直线上升:2010年21.6分, 2011年28.7分, 2012年43.4分;2012年比2010年提高了21.8分。中考升学人数直线上升:2010年21人, 2011年44人, 2012年135人。中考综合评价指数全县排名直线上升:2010年第11名, 2011年第7名, 2012年第2名。中考最高分直线上升:2010年54分, 2011年76分, 2012年84分。
(2) 2012年昌江县质量检测各年级排名横向对比为三、四、五、七、八、九。从各年级横向排名对比看, 呈现明显的“低进高出”趋势。
2.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显改变, 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1) 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变为自主学习, 由原来的不愿开口、不敢开口改变为争着发言, 由原来的关注自己改变为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 共同进步。洋思中学的物理教师朱洪潮老师评价:你们的学生问问题能力很强, 肯动脑。
(2) 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各种竞赛获奖人数直线上升。近三年, 我校参加全国数理化英语竞赛获奖人数直线上升:2010年0人, 2011年1名, 2012年9名。我校五年级张如月同学一人获得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 海南省第三届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 海南省小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
3.教师的教学方式明显改变, 业务水平明显提升。
(1) 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由以知识为本、教材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教学方式由讲解为主的灌输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启发式;教师角色由“演员”转变为“导演”。
(2) 教师逐步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3) 教师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洋思中学老师和我校老师同课异构后给出的评价是:三年教龄的老师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平已是很了不起了。近三学年度, 我校教师在县、省、国家课堂教学评比获奖人数直线上升:2010年5人, 2011年8人, 2012年12人。
三、感悟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推广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3.培训引领、骨干带动是教学模式研究和推广的关键。
4.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领导和管理也很重要。
5.应重视和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6.“教育是慢的艺术”及“道法自然”等哲学道理对教学改革很有启示,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必须稳扎稳打。
四、提高教学效率任重而道远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促进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不是一段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 它是一项需要长期抓的工作。
2.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治本工作来抓。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课堂效率的决定因素,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增强教师的事业心,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我们还要探索“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 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和“小组合作及评价”三项课题研究。
4.各项工作要协调发展, 实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学校管理、德育工作、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等, 只有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与高效。
8.高效体育课堂与教研方式的创新 篇八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高效体育课堂是广大体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研方式的支撑。但现实生活中中小学体育教研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与不足,严重影响着有效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教研方式的创新,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下面就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1 集体备课——高效教学的启动器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体育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首要条件。做好集体备课,是高质量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备课形式,从我们市的教学视导情况看,体育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师上课时基本没有系统,没有程序,随意性很强。在地方有一个口头禅,“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或规模比较小的学校更加突出。然而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集体备课作为教师与教师层面上的合作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集体备课,如何解决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进而推进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进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首先,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智慧,由原来的“个体劳动”单打独斗变为“集体性质的劳动”充分发挥团队的精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发挥了集体的长处。从而促使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能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实现教学目标。其次,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在无形中都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当大家在一起交流、研讨时,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收获。自己也颇感欣慰。
2 同课异构——高效教学的助推器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教学设计连续执教的教研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全面的展示各学校、各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在比较与鉴别中,更利于改革的推进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同是一堂“行进间变向运球”的新授课,有些教师以基本的技术为授课手段,拓展游戏教学。有些教师以基本的技术为授课手段,拓展战术教学。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就有一定的差异性,打开教师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是落实高效备课的有效途径,因为有时候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并不代表实际的可行性。通过几种不同上课方案的实践之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与反思活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比对,分析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教学,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同课异构”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它用理论诠释实践,用安全解读理论;它可以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也能创造性的生成自己的案例,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与风格。这正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
3 教学沙龙——高效教学的加速器
传统的教研方式使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丧失,成为被动的聆听者,自由思想与个体意识被埋没;而教学沙龙这种教研方式则为教师创设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邀上几个同行,沏上一杯清茶,播放一段音乐,确定一个话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汇聚与成熟。利用这一教研方式,教师们可以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谈感情、议策略、找办法,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种真切开放的交流给教师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心灵震撼与思想启迪。
【高效课堂教研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构建高效课堂总结09-15
打造高效课堂的总结07-07
高效课堂改革工作实施方案06-21
高效课堂反思08-26
红沙梁中学推进高效课堂活动总结07-18
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08-22
高效课堂心得感悟06-21
高效课堂培训材料06-25
高效课堂内容环节08-06
高效课堂体会专题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