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卢纶:塞下曲?其四

2024-09-03

唐诗之卢纶:塞下曲?其四(3篇)

1.唐诗之卢纶:塞下曲?其四 篇一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由卢纶创作。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作品原文

塞下曲·其二

作者: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作品注解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作品韵译

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棱中。

作品评析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英汉对照

塞下曲(之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BORDER-SONGSII

LuLun

Thewoodsareblackandawindassailsthegrasses,Yetthegeneraltriesnightarchery--

Andnextmorninghefindshiswhite-plumedarrow

Pointeddeepinthehardrock.作品格律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

(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作者简介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卢纶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严维,唐代诗人。字正文,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中,曾赴京应试,不第。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唐代宗大历年间,严中丞节度河南,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工诗,与当时名辈岑参、刘长卿、皇甫冉、韩翃、李端等交游唱和。诗以送别赠酬居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严维诗》一卷,《全唐诗》辑其诗一卷。

2.改写卢纶塞下曲 篇二

1.改写《塞下曲》

在边塞地区的一个森林里,大将军李广与士兵们在离森林的不远处修建了一个小军营,再那里保卫祖国边疆的和平。

一天晚上,李广也和往常一样带领着士兵在漆黑的森林里巡逻。在森林里,一阵阵微风吹过,树上的叶子在沙沙作响;有半个人高的草儿在摇头;叶子齐刷刷地落下来,像一个个子弹落了下来。远处不时的传来野兽的.叫声,士兵们个个胆战心惊。只有李广将军,昂首挺胸地走在前面,背上挂着弓与箭,手上拿着一把锋利的宝剑。这时,他们来到一块草地上,只听在一块草丛里有“沙沙”的声音。士兵一听个个毛骨刺然,个个躲到后面去,只有李广只见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拿出箭和弓拉起弦只见一声响,箭稳稳地冲向目标。声音一下便没有了,李广让一位士兵去看一下刚才射道的是什么东西。士兵以为是只老虎没有死便说:“将军,你看天色已晚我们明天来看吧。”“好吧,我们走。”说着便离开了。

第二天,大伙来到森林里,森林里空气清鲜。大家四处寻找白羽,找了好长时间,一位士兵叫到:“我找到了!”大家立刻跑了过去,扒开草一看箭牢牢的插在了石头上。大家惊呆了……

李广将军的故事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每个人都很敬佩他。

2.《塞下曲》改写

深夜,李广与一队新兵驻扎在山上,山林里黑黝黝的,伸手不见五指,十分灰暗。山上也十分安静,只能听见昆虫细小的鸣声。忙碌了一天的将士们都沉沉入睡,就连守夜的士兵也迷迷糊糊。

突然,林子里刮起了阵风,像有野兽在骚动。听到声响的士兵三魂吓去了两魂半,胆大的便去告诉了他们的将领———“飞将军”李广。李广听到此消息后,不慌不忙,镇定自如,取出弓箭,随着手下走出了帐篷。来到林子前,李广朝着林木晃动出声的地方,左手拿弓,右手拿箭,一下子把箭射了出去。只见那离了弦的箭飞快地向林子里驶去,一下子便不见了踪影。说来也怪,不知是李广箭法过人,还是他威镇八方,那风一下子没了动静。围观的人都啧啧称奇,夸赞李广是天降神人。由于夜色正浓,众人议论少许便纷纷回营安歇。

第二天清早,天气晴朗,士兵们都走出了大帐,想寻找昨晚猛兽的尸体。这时,他们忽然听见有人惊呼:“咦,那不是将军射的箭吗?怎么会在石头里?真是太奇怪了!”闻讯后,大家纷纷走到石头前看稀奇。只见李广的那支箭正深插在一块大石头中,却未见任何野兽的踪迹。有人走到石头跟前,想把箭拔出来,怎知箭深插石中,拔也拔不出。“李将军真是神仙呀!”

众人无不感叹。卢纶得知此事后,写下了《塞下曲》一诗,来表达他对李广的敬佩。

3.《塞下曲》唐诗鉴赏 篇三

塞下曲

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唐诗鉴赏: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开篇二句,诗人就将一个装束齐备,身跨战马,疾驰如飞的勇士形象突兀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诗歌一开始就具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显得奇警迅猛。三、四句再从“天子怒”,“将军雄”两方面予以渲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战国策·魏策》),其威力可想而知。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皇帝灭敌的怒威和发布的征讨命令。这样,勇士的赴敌就更正气凛然。再加上“将军”的雄武,愈发增加了胜利的信心和立功的热望。开始四句,痛快豪壮,层层蓄势,将勇士的形象渲染得气势如虹,这样就使下文“快战”场面的出现水到渠成。

“万鼓雷殷地”以下八句,将主人公赴敌过程的细节一概省略,直写战阵的壮阔,同时加以生动的夸张和想象,渲染大战的激烈和唐军的英勇。且看:万鼓齐鸣,犹如惊雷震天动地;千军万马,红旗飞扬,恰似烈火借助风威。战士们精诚贯日月,使其留驻空中;“阵云”冲山岳,群峰为之晃动。在这样骁勇的.军队面前,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呢?“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二句,连用二个典故(“太白”为将星,旄头为胡星,这里分别代指唐军和敌人。见《史记·天官书》),但语极精炼。以一“酣”(痛快)一“罢”写战斗过程,以一“高”一“空”的对比写战斗结果,大有楚霸王项羽东城快战之雄风。其高屋建瓴之势,将唐朝将士们无可比拟的声威,战斗中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渲染得凛凛袭人。文势至此,陡然收住,而折入对主人公心胸的袒露,与起首相呼应。

自“万里不惜死”以下八句,感情突破陡煞的闸门,冲天而起,再奋逸响。因为直接参战的主人公的理想就是到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去搏击,是以“万里不惜死”的无畏追求以得到“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的封赏。因此,他怎不为这撼天动地的战斗场面所鼓舞?怎不为自己能建功立业、凯旋受赏而欣喜若狂?

自然,皓首穷经,老于牖下的平庸书生生活,他是不屑一顾的,因而以“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这样的英雄豪语,将主人公安边定远的壮志,豪放不羁的精神,如狂飙勃发般地倾泻出来。

高适喜欢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抒情,但并非言之无物的空喊大叫,以至于“流入叫嚣”。而是以饱含着强烈感情的语言,率直地表现诗人的深刻感受。以充实的思想内容,强大的感情激流去冲击读者的心灵。

诗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既峰峦迭起,又一气贯注,感情的洪流愈泻愈强,毫无衰减,如骏马注坡,不可羁勒,直至捲起连天高潮。真不知诗人胸中有几多“江河之水”耶!

上一篇:表示心情很愤怒的词语下一篇:娱乐营销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