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024-07-17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共13篇)

1.《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一

《走进秋天》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本次我设计的活动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次活动很感兴趣。做好计划后,立即开展活动。经过个把月的实践活动,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根据活动情况,现在总结如下:

一、对课题活动的准备做得到位。

本次活动主题确定后,学生积极响应,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了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活动小组,在各个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在课内汇报活动成果的时候,一组比一组精彩。这与课题活动的准备到位是分不开的。

二、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到位。我们的学生对本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感兴趣,但是对活动过程、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了解都不够,注意力容易转移,自制力较差,需要老师从一招一式开始进行训练。在活动中,老师对学生怎么分组,怎么分工,怎么交流,怎么汇报,都做到一点一点地指导;引导提出问题后,进行汇总,要做好记录;小组计划的制定、书写需要反复;查找资料的方法、整理记录资料的方式要有明确的要求;上课带全材料,做好准备需要老师提醒督促;成果展示的方式需要老师教导……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开展活动较为顺利。

三、需要完善的地方。综合实践重点应是实践活动,而受课时和学校空间限制,我们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真正由老师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感受秋天、观察秋天、探究秋天的机会不多,所以还有部分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总之,通过组织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感觉到自己也在成长了。在以后的活动组织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遇到问题多思考,力争在综合实践这一新型课程中做出一点成绩。

2.《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二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呈现

一、活动背景

湖北省松滋市洈水镇有一座独特的建筑———清真古寺,它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2015年9月20日,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开斋节活动。第二天,班上回族学生刘菁文就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开斋节的盛况,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问什么叫开斋节?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只有回族人才过开斋节?有的学生问清真古寺和回族有什么联系?……看到同学们对这一话题兴趣盎然,教师便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决定走进清真古寺去探寻不一样的回族文化,于是“走进清真古寺,探寻回族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诞生了。

评析:活动主题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就值得我们去探究。这种同学间的交流,思维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稍纵即逝,教师抓住这个生成性教学契机,既满足了学生的欲望,又使他们乐于实践,主动探究。

二、活动目标

1. 了解清真古寺的建筑特色及其意义;了解回族的宗教活动、服饰特色和历史典故;

2. 了解回族饮食的特色,学做回族菜肴,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创造的喜悦;

3. 学会撰写总结报告,能将活动成果通过新颖恰当的形式进行展示,感受同学间协作交流的乐趣;

4. 探寻回族文化丰富的内涵,感受回汉文化的异同,从而形成保护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评析: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和活动主题确定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目的,做到心中有数。预设和高水平的弹性化设计,才能让课堂教学精彩生成。

三、活动过程

“走进清真古寺,探寻回族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分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计划。

在开题课上,教师播放9月20日清真古寺举行开斋节的视频,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罗宇轩同学说:“我想知道清真古寺的屋顶上为什么有月亮和星星”;黄玉立同学说:“我想知道回族人的饮食习惯和汉族人有哪些不同”;黃杨谦同学说:“我想知道西斋回民经常开展哪些活动”,等等。经过一起讨论、梳理,大家最后确定对“清真古寺建筑特色、回族服饰、宗教活动、饮食特色、历史典故”进行研究。

子课题确立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立了5个小组,即:建筑特色组、回族服饰组、宗教活动组、回族饮食组和历史典故组。小组成立之后,各组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组内分工,制定了小组活动方案。

评析: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筛选、梳理,最后确立了5个子课题,这是非预设而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指导促进了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加强了研究的可实施性,使研究有目的、有方向、有深度。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自主体验。

根据方案设计,各小组迅速展开了活动。回族服饰组的同学采访回族社区的马主任,了解回族服饰的特点;历史典故组的同学查找有关西斋清真寺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宗教活动组的同学在洗小净,准备去参加礼拜;建筑特色组的同学们分工明确,有的在清真寺内拍摄照片,有的查找这些特色建筑的含义;回族饮食组的同学不仅跟金大爷学做腐汁牛肉,还学做油香和拉面,各小组的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作为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以便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活动中期交流会上,回族饮食组的同学们提出:为什么回族人吃牛肉,却对猪和猪肉特别地忌讳呢?民族服饰组的同学们提出:为什么回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穿民族服饰呢?宗教活动组的同学们提出:我们西斋的地名和回族的开斋节有没有关系呢?……这些问题,是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商议,根据需要,再访清真寺。

评析: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把学生从学校带入社会,给他们一个真实、开放的课堂,生成性的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通过参观、调查、访问、实践等方式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带着问题去探索,会获得更深的体验。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展示交流。

通过前段时间的活动,每个小组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为了避免让成果交流会变成费时而又低效的“资料播报”,教师指导学生分三步走:

第一步:对资料去粗取精,利用概括主要内容、填写采访记录表、填写信息采集表等多种形式进行加工提炼。

第二步:学会撰写总结报告,通过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一篇篇优秀的总结报告脱颖而出。如黄雅洁同学的报告中不仅写出了本次活动的收获,还进行了反思总结。

第三步:掌握一定的成果发布的策略:高质量的成果交流会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滋有味的。教师组织同学们围绕“如何选择新颖、恰当的形式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付志翔同学说:“各个小组选择的形式不能都是手抄报,要根据本组的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尽量避免雷同。”伍诗颖同学说:“小组长的汇报发言很重要,除了表达的条理要清楚,还要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和结束语。”张李宏同学说:“要用多种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师生总结出了有关成果发布的策略。各个小组在班级交流会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建筑特色组的同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回民服饰组的同学采用表演回族舞蹈“花儿与少年”和绘画两种方式进行展示。历史典故组的故事大王付志翔同学在讲回族《唐瓶壶》故事。回族饮食组的同学们带来了回族美食,组长张李宏同学的广告词“大家看这是西斋回民的特色菜———腐汁牛肉,色香味美,营养丰富,提高记忆力,真是不吃不知道,大家快来尝一尝吧。”冉小树同学带来了回族小吃油香饼正在现场叫卖:“五种味道,六种粮食,好吃又大补,要吃就吃油香饼”。宗教活动组的同学采取手抄报和召开小记者会的方式。

在总结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提出了在活动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有小组提出:“我镇回族人口本来就少,现在他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在逐步汉族化,回文化是否需要继承和发扬?”有小组提出:“我们洈水是一个旅游大镇,如果把清真古寺重新修缮,并入洈水旅游的大网,对提高我们洈水的知名度是不是有很大的作用?”笔者鼓励他们不回避,不放弃,继续开展探究和实践,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度体验。

评析:生成性教学要根据课堂教学及时做出机智性的调整,以使教学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通过对学生进行方法和技能的指导,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表演、讲故事、做美食广告、召开小记者会、手抄报和绘画等新颖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使整个展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第四阶段:活动评价拓展延伸。

为了使此次活动的收益最大化,我们组织了评价反思。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评价。黄田瑞同学在日记中写道:“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网上的许多信息不一定准确,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一定要亲自去调查,认真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似乎意犹未尽,想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笔者对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并期待他们将来能够编辑出自己的《各民族文化集》。

评析: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采用多元评价,语言富有激励性,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从而不断进步。

四、活动反思

1. 活动主题的产生要立足兴趣、着眼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像传统的学科课程那样有教材作为依托,它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的兴趣点,开发出满足学生需要的主题。

2. 活动实施要凸显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让学生如拨云见日,受益无穷。参与本次活动的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基于参与本次活动的是本校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基础,教师把指导的重难点确定为成果发布的策略上,大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3. 活动过程要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

3.《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三

【关键词】实践探究; 体验感悟 ;总结评价 ; 引领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个性得到释放的最佳途径。因此,带领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实践、深入地探究、切身地体验、激发感悟,就可以释放学生的个性动力,丰富学生的个性经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引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强化实践活动,释放个性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由于实践活动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就会激发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释放出个性动力。因此,要充分地使学生释放出个性动力,就必须强化实践活动。而强化实践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

1、活用教材,创设实践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也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里有许多不错的主题,它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是在实施活动时不应该单纯地依靠教材,应该结合教材创设实践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释放个性动力。

2、利用资源,营造实践的环境。

众所周知,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是高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所展示的材料、生活实景太少,学生认知的范围也有所局限,这对实践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到自然中实践、生活中实践、社会中去实践。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把校园和社区的环境资源利用起来,把生活中的人才资源调动起来,营造实践的环境,强化学生实践活动。

在进行《我们的学习用品》这个主题时,我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诚达购物超市去参观、调查。这个超市是厦门有名的购物场所,里面的商品繁多,特别是学习用品更是琳琅满目。学生们在这里不仅了解到了各种学习用品的种类、品牌、价格、材料、款式、实用性等,而且还通过采访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调查到了哪种文具最畅销、哪种文具最难卖等信息。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前所未见的行动力,他们是那样的自信、礼貌、从容、自然,俨然是一个个小记者,连超市里的顾客、工作人员都投来了惊讶与赞许的目光。

看来,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了出来,打破了教室、书本的局限,把社区的环境资源利用起来,把生活中的人才资源调动起来。这样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渠道,还能够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行动力,释放出他们的个性魅力。

二、不断探索研究,丰富个性经验

切斯特菲尔德说过:“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才能够获得真知。而学生在探索研究求真知的活动过程中,他们的个性经验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实际活动中,探究性学习始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他们从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讨论、调查、采访、交流、统计等实践活动,在探究中寻求发展 ,在探究中融入生活。每个学生都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着自己的新认识和新经验,已有的经验得到补充、修正、丰富,这对于他们个性的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重大意义。

如在《有趣的鸡蛋》这个单元主题活动中,当学生们参加玩“转鸡蛋”、“立鸡蛋”、“摔鸡蛋”、“浮鸡蛋”、“斗鸡蛋”等游戏后,他们这样介绍探究所得:“我发现煮熟的鸡蛋更容易立在桌面上。”、“在湿布上立鸡蛋比在干布上立鸡蛋更容易。”、“要让鸡蛋摔不破,要把鸡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最好先包一层柔软的东西,外面要包上坚硬不易破的外包装……”、“我去查了书了,要让鸡蛋浮在水面上,要在水里加入一些盐。因为书上说鸡蛋比水的密度大,把水的密度加大,超过鸡蛋的密度,鸡蛋就可以浮起来”“刚开始,我们做了好几次都失败了,后来我们改变了方法就成功了,没想到把要让小小的鸡蛋浮起来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由此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只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研究,就能够不断地丰富生活及个性的经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当他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策划活动方案时;当他们畅谈自己的调查或者实验情况时;当他们表述自己的结论时,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加丰富的个性经验。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以及对学生个性经验的促进价值就真正地显现出来了。这比起以往老师们“苦口婆心”式的教诲,“填鸭”式的灌输更具效果。因此,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究,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个性经验。

三、切身体验感悟,促进个性品质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学习用品》这个主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小活动,让文具调查小组的学生自己设计文具使用调查表,让他们在同年段的同学中了解各种不同品牌文具受欢迎的情况。调查结束后,这个小组得意地向全班同学展示着调查表格,讲述着调查结论时,一个平时调皮的孩子说:“在采访别的同学时,我发现要有礼貌地和他们说话,他们才会愿意接受我们的调查。”一个平时很胆小的孩子说:“我还发现一定要大胆地向他们发出请求,如果不敢说的话,事情就做不成了。我平时胆子小, 这次,我为了能够完成采访任务,就只好大着胆子去做。没想到,采访顺利完成了,而且还交到了好几个朋友。其实,我发现主动大胆地和别人说话,并不是那么难为情的 事情。”还有一个孩子这样说:“在采访别人时,还要特别注意,你提的问题要简练些、明了些。刚开始采访时,我就是太啰嗦,有些同学就不耐烦听,所以半途退出我的采访,调查没办法做完。后来,我尽可能清楚、明了、简练地说清采访的目的和问题,同学们就会很好地配合了。”

四、注重总结评价,引领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六个原则,其中一个就是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重点的原则。具体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反对就事论事,要从活动中发掘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总结与评价,以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如在《巧巧手》这个主题活动中,当孩子们完成他们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组织了一个手工作品评选会。在这个评选会中,每个孩子既是参赛的选手,也是参评的评委。当他们展示自己作品时,我要求他们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说说制作心得。而当评委的其他孩子则要对这些作品做出点评,点评要点出作品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建议。在这个活动结束后,一个小评委这样评点同学的作品:“我来评评子君的剪纸,她这个剪纸设计得很有创意,能够在上节课老师教我们剪的窗花基础上再加工,变成了一只小老鼠,很可爱!子君的创意值得我学习。我相信如果我也用了她的这个办法,一定会做得比她好的!”;而一个参赛小选手这样自我总结:“我做这副蛋壳贴画前,本来是要做彩蛋的,但是我在准备蛋壳时不小心把蛋壳弄碎了。我很伤心,哭了。后来,妈妈安慰我碎蛋壳也可以做手工。于是,我就把碎蛋壳剪剪贴贴,就成了这幅画了。现在这幅画看起来还是挺漂亮的。以后,我遇到问题一定会想办法解决,不再哭鼻子了!”……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该鼓励并尊重学生富于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切身体验。这样就可以通过对活动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引领学生个性的发展。

让我们带领学生们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强化学生们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切身地去体验与感悟,让他们学会总结和评价,促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全面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2]《多主体评价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4.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走进社区消防 篇四

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 王俭

案例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丢弃很多垃圾,数量触目惊人。这些垃圾,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会引发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试图通过该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为废物的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在自己身边废物污染的情况;知道该如何减少危害,并变废为宝;如何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案例构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废物的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在自己身边废物污染的情况。

2、通过相互交流寻找到一些减少垃圾危害,变废为宝的金点子。

3、通过活动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二、教具、学具: 旧报纸 易拉罐 塑料瓶 玻璃瓶 药盒 废布 胶水 针线 彩笔 双面胶 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统计每个人家中的垃圾类型,做好统计。

2、观察周边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3、安排学生用照片、漫画、统计表等形式汇报废物调查情况。

(二)活动过程:

1、画面导入

教师分别向学生出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一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图片的差别带动了学生心理上的强烈对比,美好干净的环境令人愉悦,而浑浊肮脏的环境令人作呕,学生在情绪的对比中更能深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为此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2、调查反馈

(1)你调查到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学生说时,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于黑板上)

家庭:剩菜,剩饭,废纸,废旧电池,一些坏掉的物品等; 菜市场:果皮,菜叶,动物的内脏羽毛,塑料袋等; 商店:废纸,废弃的物品,包装袋等; 工厂:废纸,玻璃,塑料,橡胶,金属等; 建筑工地:建筑材料等;

(2)同学们调查得真详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用录像演示生活中的各种垃圾污染)

(3)交流展示同学们拍的照片或自己画的漫画。

(通过摄影,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4)大家了解到了许多环境污染的现象,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污染有什么危害呢?请分小组讨论并汇报。

(课前学生进行环境污染的调查,并以照片、漫画、数据收集等形式在活动中加以展示交流,让被污染的环境走进课堂,使之具有真实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环保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并从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综合实践能力。)

(5)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 垃圾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污染大气(2)污染水源

(3)污染土壤(4)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3、环保大行动落实

我们在认识了垃圾的类别和危害后,就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地球妈妈的健康,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一片天地,保护环境,保卫地球。现在我们就用我们的智慧,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来寻找拯救环境的良药。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分享。(1)以小组为单位,创写环保的公益广告。

(2)在校园里开展“拯救地球,保护环境”的签名活动。(3)在校园里号召大家合理丢弃垃圾,不要污染环境。(4)在班级开展一次爱护环境的演讲会。

4、垃圾变废为宝的制作和展示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也有许多东西可以制作成小玩具、小装饰,下面让我们来试一试:

(1)取出一些废弃物:旧报纸、易拉罐、塑料瓶、药盒、废布等(学生可以组为单位带来材料)

(2)请你发挥想象,可以用这些废弃物制作什么小物品呢?(组内讨论,自己思考)(3)学生分组进行制作

(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制作,也可以全组共同制作)

(教师要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帮助学生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制作,并维持纪律。对于速度较慢的学生要进行帮助和提醒。如果有的学生制作完成,可随时展示,及时表扬。通过这一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动手制做水平,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想象创新精神,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4)活动后展示作品,评出各奖项。

作品举例:雪碧的瓶子改制成的花篮; 旧报纸做的灯罩; 碎布条做成的拖把; 易拉罐做成的烟灰缸; 没用的CD做成的装饰门帘; 小药盒做成的针线盒;

同学们的手真巧,原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变废为宝。

请大家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上要求大家保护环境的话语,然后评出最佳创意奖和优秀设计奖等若干奖项。(设奖的目的不仅肯定了同学的智慧,也激发了他们创新发明的兴趣。)

(三)活动总结

环保及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环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大家应该把环境保护意识付诸每个小小的行动,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建设,珍惜任何可以再利用的资源,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我们的头脑思考,我们的心灵体会,把废弃物中可以再利用的丰富资源,用我们的聪明智慧与灵巧双手,赋予它们新的艺术生命力!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慧思巧手,将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吧!

(四)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不意味着我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行动也宣告结束。相反,我们应该通过此次活动,更加积极地加入到爱护地球的行动中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爱护环境,并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去。你在这次活动结束后,还会继续怎样做呢?

(1)争取多一点时间和机会呼吁全校师生行动起来;

(2)留心观察,发现有严重污染的环境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3)向社会中的各界宣传环保知识;

(4)严格监督自己以及身边的亲人,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增强环保意识。

案例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这样虽不一定有明显的外显结果,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这不正是最好的“结果”吗?使我惊喜的是,给学生的一缕阳光,让我收获到了无数灿烂的太阳!

以前,总为学生设计的太多,总想当然地把学生想象成种子,自己是土壤。但在这次的整个活动中,孩子自己走入生活,走入社会中去,用他们智慧的双眼去找寻环境的污染,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整个过程中,他们积极参与,发现,思考,真正享受了综合实践课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收获。我惊讶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面对他们亲手用垃圾改制成的一件件可爱的作品的时候,我意识到,孩子们需要这样的实践机会成就他们的双手和大脑。我更惊讶于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道德,有的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并没有重视垃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没有重视保护环境,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大家都很积极地反省,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保护环境的人。令我倍感欣慰。

给孩子一个飞翔的理由,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舞台,他们会完美得完成自身的成长;给孩子一次综合实践的机会,他们会获得更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机会。

珍爱生命——给垃圾一次生命--变废为宝

马厂中学 2008年9月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561

更新时间:2008-3-31

《参与社区消防》

一、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水火无情,频频发生的大火不仅断送了许多人的幸福,而且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潜伏的火灾危机,使我们的生命和财产时时处于火灾的威胁之中。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因此,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知识技能作为学习课题,让学生亲自去了解社区的消防现状,探寻城市社区消防的正确措施和解决方案,提高消防意识,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能,对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与救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意事项

1.活动中所涉及的社会单位或个别家庭应预先联系。

2.在查找火灾隐患时,应组织学生注意安全,切勿自己动手消除隐患。,激发其竞争意识,使班会气氛更活跃,提高学生的3.有条件的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模拟演习时,应请专业人员做现场指导,并注意安全。

三、活动过程的指导

(一)组织形式和教师配备

1.组织形式建议:以小组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为辅。

2.教师配备。

实践活动:每小组应配备一名教师

模拟演习:除教师外,还应配备专职消防人员及医务人员。

(二)准备工作

1.组织学生讨论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2.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和材料准备。

3.联系各项活动所涉及的社会单位或个别家庭。

4.学生分组讨论具体行动内容、行动计划,并写出计划书。

(三)实施过程与活动方式

1.活动调查(分小组进行)。

了解本社区火灾发生情况(列表显示)。

调查公众防火意识(要求学生制作问卷调查表,认真填好调查内容)。

2,实践(每小组都应有一名教师带队)。

查找火灾隐患并协助有关部门消除。

进行消防演习。

走访临近的消防中队,向他们介绍本次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和支持。

邀请消防官兵作消防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

进行模拟火灾现场演习,具体灭火时由消防战士指导。

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强调学生人人参与,自选内容,制作防火宣传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四)总结与评价方式

1.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例:怎样提高社区居民消防意识?

怎样普及社区的消防安全知识?

2.要求学生每人交一份关于社区消防的考察报告。

3.设计消防用语或宣传标语。

4.提出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的对策建议。

四、后续活动

1.在社区内开辟消防园地,定期出版消防专栏。

2.协助社区组成安全消防小组,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5.《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五

随着气候一天天的转凉,大树的叶子渐渐的的变黄,小朋友蹲在地上捡着自己喜欢的叶子,有的玩着树叶游戏,有的把叶子组合在一起拼摆成图。多美的秋天,那我们为了留住秋天让小朋友在这个秋天里有个美好的回忆呢?根据幼儿的喜好,为了留住秋天,我们开展了树叶粘贴画活动。小朋友及家长们都积极的收集着各种各样的叶子,为活动做准备。

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通过观察、创造、想象,再及时地提问开放性的问题:这片叶子的形状像什么?有的说像鸭蛋;有的说像太阳,想法各不相同。此时幼儿的思维已经被开发出来。随后我把范例一一展示出来,幼儿看着这些美丽的图案,再看看这神奇的叶子,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制作这迷人的树叶画。最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用自己的方式去把叶子粘贴成各具特色的画。幼儿的创作五花八门,有小狮子、小松鼠、长颈鹿、小鸟、金鱼、船等等。可以看出幼儿真的动脑了,真的用心了。

从整节活动的效果看,幼儿对树叶画的粘贴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因为是小班的第一学期,孩子对想想拼贴的能力还比较弱,个别幼儿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很好地观察过树叶,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开始部分教师有些吃力。从孩子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节课程是有兴趣的,但好像因为自己不认识或是没有认真观察过所以孩子也有些吃力。我会在区域活动增添一些类似的物品,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6.走进雕塑世界综合实践活动 篇六

伴随着寒假的到来,我们又给这个学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又迎来了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寒假过得有意义,无疑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塑造以及意志力培养产生正面效应。而孩子有一个开心寒假,家长也随之开心,这也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积极动因。为此,我班特开展“快乐寒假活动”。特定假期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中国原始时期的雕塑艺术,大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千年以上。最初的雕塑可以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和陶器算起,这是中国雕塑的序幕。造型多样的陶器,为中国雕塑的多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家乡的雕塑也非常出名,其中大理和石头雕塑最为出名,它们质地优良,光泽度好,每一件都是绝美的艺术品。这个假期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了解雕塑,走进雕塑世界。

二、活动方式:

1、走进莱州,观察我们城市的雕塑。

2、向周围的亲朋好友或上网调查有关雕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以小组行动研究为主。

三、活动要求:

1、学生设计自己心中雕塑形象(可手工绘制,可电脑绘制)

2、自己动手,用一切可以表达想象力和主体的材料,制作我们身边的艺术。

3、制作的雕塑要有故事性,最后要把故事写下。

4、制作雕塑时,要拍下有关制作时的照片和最后的成品。

四、活动成果展示:

7.《看云识天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七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云的分类。初步懂得云和天气的关系。

能力目标:运用看云识天气的知识开展观察活动, 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选择科学的方法, 收集数据、制作成果报告并进行交流, 形成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分析、展示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观察活动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借助活动增强协作意识, 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信息素养目标:使用笔记本电脑与合作学校学生在“互联创未来”平台开展网络协作学习。能借助Office 2003、VCT等软件整理研究成果。

活动过程

(一) 确定活动内容

提出问题:三校实验学生登录“互联创未来”平台, 阅读《看云识天气》、《火烧云》等文章, 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

协作互助:学生针对疑惑与问题互相回复, 展开讨论, 初步体现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确定内容:师生共同提炼出“看云真的能识天气吗”、“怎样看云识天气”等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准备探究。

(二) 做好活动准备

1. 成立研究小组

分组: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行分组。

分工:小组内部推选组长、记录员、摄像员、资料员等, 并确定小组名称、口号、标志。

龙口西小学分组样例——

第一小组:行云流水小组 (组长:苏俊桦) ;第二小组:云游四海小组 (组长:冯睿) ;第三小组:闲云野鹤小组 (组长:温越胜) ;第四小组:腾云驾雾小组 (组长:陈源广) ;第五小组:天高云淡小组 (组长:刘潜) 。

闲云野鹤小组活动方案

2. 制订小组活动计划

(三) 认真开展活动

1. 观察、探究

(1) 龙口西小学学生借助Google Earth跟踪“鲇鱼” (图略) 。杨镇锴同学在Google Earth上截取“鲇鱼”卫星云图 (图略) 。小组讨论及访谈专家 (图略) 。

(2) 增城实验小学细心地观察、讨论 (图略) 。

(3) 柯木塱小学一丝不苟地记录、分析 (如图1) 。

2. 汇报、交流

(1) 龙口西小学的汇报课: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总结汇报课, 一看汇报, 二看互动。展示交流中, 学生你来我往, 学会建议和评价, 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才最精彩、最有意义 (图略) 。

(2) 增城实验小学学生各抒己见时的大辩论 (如图2) 。

(3) 不同学校学生在网上分享、互动 (图略) 。

(4) 三校学生探究结果的交流与观点碰撞 (如图3) 。

3. 制作、评价

(1) 实验班级各小组根据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学习制作V C T作品。

(2) 开展多元评价活动。

活动反思

在《看云识天气》项目实施中, 我班的学生利用互联网、Google Earth等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跟踪鲇鱼”活动, 兴趣浓厚, 收获颇多。项目结束后, 一些家长和我也感觉从中大受裨益——我们与学生一样都接受了解决劣构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鸢尾花 (IRIS) 团队负责人吴向东老师曾说过, 劣构问题是教师事先难以预知的, 是依靠学生生成与创造的。活动过程中, 教师是促进者、支架设计者、鼓动家, 而不是“圈套”设计者、“正确”答案引导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者。教师除了是经验丰富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之外, 其实和学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带领外省教师合作开展《生物入侵》学习项目之初, 对方也曾感到很难做, 担心不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劣构问题带给我们的冲击。良构问题可以用好的传授式方法高效解决, 但劣构问题只能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建构意义。学生未来面对的社会生活多表现为劣构的、不可琢磨的、变化着的现实。

《看云识天气》项目中, 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例如, 他们迫切想知道台风“鲇鱼”会在哪里登陆, 它会来广州搞破坏吗……所有问题之中, 最具悬念的当属“‘鲇鱼’会在哪里登陆”, 同时, 它无疑也是典型的劣构问题, 具有“不受课堂学习内容领域的限制, 对其解决方法难以预料, 很难有统一的答案”等特性。关于“鲇鱼”的登陆地点, 世界最权威天气机构在网上公布的讯息都只是泛泛而谈, 而且各有说法。如, 2 0 1 0年1 0月1 8日实时预测显示为:欧洲中心数值→海南东部沿海、中央气象台→琼州海峡一带、日本气象局→珠江口一带、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广东西部地区。

初看, “‘鲇鱼’会在哪里登陆”这种劣构问题的求解, 简直让人一筹莫展。可是, 一旦借助信息技术工具, 事情就变得神奇了。在家长的指导下, 很多孩子用Google Earth定时观察“鲇鱼”, 截取其图片, 并兴奋地将跟踪图片和观察日记拿到组内分享, 各小组组员就“‘鲇鱼’会在哪里登陆”这个热门话题展开有趣的讨论。

学生在观察、截图、分析、交流、讨论时, 教师在做什么呢?之前, 我是一个如饥似渴的学习者和积极的组织者, 虚心地请教各方面专家, 了解如何下载、使用G o o g l e E a r t h;尽可能多地发动家长和孩子在家里用卫星云图或谷歌云图监视“鲇鱼”。其后, 花了大量精力做指导:课堂演示、设计作业指引、班级Q Q群“现场办公” (解答家长们在配合指导过程中出现的疑惑, 向他们提出更细致的家中指导要求) , 此外还多次与其他协作教师联系。由于家校沟通顺畅, 配合得力, 我班三分之二的学生参与了截图、撰写活动日记。

诚然, 气象变化莫测, 不是单靠现代工具就能预测得百分之百准确的。即使天气专家通过气象卫星的资料, 通过超强计算机来运算, 也没有完全算准狡猾的“鲇鱼”的登陆地点。但是, 这并不影响我们开展《看云识天气》项目的意义和价值。美国学者D a v i d H.Jonassen指出, 劣构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在真实的事件情境中, 面对问题, 学习者必须尽力寻求解决方法, 通过构建问题和形成解决方法做出判断, 无疑有助于学习者投入问题求解的高阶学习。不过, 在学生开展劣构问题求解活动之前, 教师也要不断学习, 努力完成好组织者、资源提供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必要的资源。

总之, 《看云识天气》项目中, 很多学生提出令人倍感兴趣的问题, 进而展开持续观察、记录、思索、判断、讨论、交流等活动, 这些基于劣构问题的求解学习行为是极为宝贵的。另外, 一批学生还尝试对观察数据进行理性分析, 得出结论, 努力用较为科学的语言撰写观察日记。此间所形成的初步科学素养、理性思维轨迹 (尤其是高阶思维的火花) 和探究能力, 又是多么可喜。

参考文献

[1]吴向东.鸢尾花 (IRIS) 挑战的是劣构问题[EB/OL].http://blog.iiris.cn/post/802.html.

8.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八

我校地处盐城市闹市区,共有43个教学班级,近3000名师生员工。学校门前是一条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巷道,长约120米,宽不足5米。然而就在这狭窄的巷道两侧,却有二十多家小商店占道经营,使得门前的巷道拥挤不堪,学生行走举步维艰。特别是到了雨天,交通情况更为糟糕,学生进不得、退不出,险象环生,这严重影响了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我校师生的交通安全。由此,老师和同学们产生了解决该问题的想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何不让他们试试!于是,我们决定让学生以“关注周边环境 探寻改善对策”为主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及活动目标

1.活动时间。本活动约需4周时间,先由教师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再成立调查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2.活动目标。开展“学校周边环境调查及改善对策”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的价值感。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社会,初步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并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以方便学生完成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组成调查小组,了解学校周边环境,召开小组讨论会等。

四、活动过程

1.教师简述学校周边环境概况,激发学生开展该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

3.各小组开展调查,教师参与其中的一些小组当参谋。调查内容大致如下:①了解学校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如卫生、绿化、交通、居民、商业区、无证摊点……)②采访当地的居委会干部,了解育红巷的历史。③采访城建部门,了解市政府关于我校周边建设的远景规划。④采访学校领导,了解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⑤走访交通警察,了解有关交通管理法规。(如:商贩是否可以在此经营,摩托车、三轮车是否可以在此通行)⑥对小商贩所售食品进行采样,请市防疫站化验分析。

4.各个活动小组内部交流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成调查报告。

5.各个活动小组内部审议调查报告,并讨论、研究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对策。

6.教师深入各调查小组,了解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并对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7.班级召开交流会,邀请当地居民、社区领导、学校领导参加。各活动小组宣读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学校领导、社区领导讲话肯定同学们的成绩,并对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进行具体的指导。

8.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交给学校、社区及有关政府部门。

9.各活动小组在老师、校领导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头落实各自提出的改善对策。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育红巷交通状况的报道,投到当地报社,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该报道已发表在《盐阜大众报》上)

2.为缓解学生行路难的问题,建议学校增开东大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东大门已开设并由学生自己管理)

3. 给市长写一封信,从而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已落实)

4.建议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活动,取缔无照经营的摊点。(工商、城管部门已经两次联合开展执法活动)

5.建议市质检、卫生部门对学校两侧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卫生检查。(已经两次建议)

6.建议学校向学生供应物美价廉的午餐。学生提出多种营养餐方案。(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落实)

7.组成红领巾绿化护林小组。与当地居委会协商社区的绿化工作。(已落实)

8.向当地居民印发一份倡议书,建议广大居民重新使用菜篮子,尽量减少白色污染。(已落实,有一定效果)

9.设计校园发展的远景规划图。(学校部分采纳了建议)

10.因学校地处闹市区,交通拥挤,部分学生提出迁校的主张,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了可行性論证。

11.社区内开展一次以宣传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已举办)

12.社区内开展一次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活动。(已开展)

13.建议学校设立红领巾“金点子”信箱,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建设学校及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议。(已落实,已收到一些好的建议)

14.班级召开总结会议,表彰奖励活动积极的学生。

六、活动评析

9.让兴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篇九

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学到社会综合实践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实物、录相、图画、录音、小品、语言描绘等多媒体直观手段把课文内容情境化。让学生透过栩栩如生的画面,更好地接收所学知识。如:教学《汽车》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些人们使用“汽车”的录相和图片,让学生透过生动美观的画面,了解自然的真实物体或它们的模拟形象,体验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着它们对现代人生活的帮助。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每个学生随着画面的变动,仿佛身临其境,脸上都露出了陶醉、兴奋、向往的神情。这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了解汽车的兴趣,吸引了他们认识汽车的愿望。课后,他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收集相关的资料,很好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地体验。

在教师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带领学生进入实际场地体验情境,从感性中认识实际情况。如上《环保调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世界环境问题的实地录相,让他们了解当今环境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环境,引导学生带着“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环境问题?它们是如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周边的人们的心情怎样?如果这些环境问题不及时处理又会怎样?”等这一系列问题,经过观察、询问、讨论、分析,寻求答案。这样,既免除了教师的满堂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同时增强了他们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选题要有余地。

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对问题的研究不是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其次,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学生稍有所得,不能就此罢手。再者,一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比较投入,但活动结束以后积极性和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教师在设计方案时眼光要放得远一些,在活动方案的中间、结尾要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思考、实践的空间,产生继续实践的冲动,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如《蔬菜知多少》活动中,虽然我们面对的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可是真正下地去观察菜的孩子并不多。我们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分清蔬菜的种类后,再布置学生给菜浇水、施肥、拔草,并记录活动的见闻和感受等一系列活动……一周下来,同学们的活动记录里写着:“这次活动真是太有趣了,既让我们懂得疏菜的种类,又让我们对菜的栽培有更深刻的认识,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参加这样有意思的活动了。”、“今天虽然把衣服、裤子、鞋子弄脏了,但我觉得很值得。因为这次活动增长了我的见识,磨练了我的意志。我们虽是大汗淋漓,但我们其实是舍不得离开采菜园的。”、“我们吃的菜真是来之不易啊,爸爸妈妈其实挺辛苦的。”同学们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他们的收获,从中也反映了他们对这次活动的无限回味。

四、合理评价,体验成功。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是其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及时正确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兴趣。这不仅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也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我们应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设计布置教室方案》的实践活动中,我把任务合理地分给大家,同学们兴致浓厚,各小组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多角度思考问题,精心组织、合理策化设计布置教室的方案。没几天功夫,教室被他们搞了个大变样。看着自己的“战果”,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然后我根据活动情况,设立了“我是小巧手”、“创意我最棒”、“合作小帮手”……等奖项,基本做到人人有奖。活动后,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快乐,都期待着下一次实践活动的开始。

五、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这些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多组织学生训练,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本课知识同他们现有知识相联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如上《买东西的学问》后,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商店或市场实地体验;上《生活小能人》后,激励学生学会自理,做妈妈的小帮手……这类经常性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的课内外活动,使综合实践课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从具体事物和经验的兴趣发展成为学习运用综合实践课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10.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6课时) 篇十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1)热爱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2)培养学生留意身边事物的习惯,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与热情。2、能力目标:

(1)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学会简单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2)学会信息收集的一种途径――采访。

(3)组织学生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并且把相关的主题归类、整理。学会自行分组。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互相合作。3、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姓氏来源。

(2)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二、活动准备:

1、联系校长、家长,约定采访时间。2、编制调查问卷。

3、联系计算机老师,请教如何搜索。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四、课时安排

六课时

五、教学方法

活动法、研究法、实验法等。

六、活动过程:

课时一(开题课)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好。你们知道这节是什么课吗?以前有这门课程吗?以后就由我来给你们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姓什么吗?(通过学生猜,激发学生了解欲望)我们班上还有哪位同学跟老师一个姓呀?

这位同学告诉同学你是哪的呀?这位来自××地的同学跟老师的姓一样,那么谁来告诉大家,怎么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相同的姓呀?

同学听过谁也姓这个姓吗?他是哪的?那么他怎么会跟老师一样的姓

呢?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很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2、姓氏来源

(1)老师姓氏的由来 教师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姓是怎么来的吗?你们想怎样去得到答案呢?

(2)学生姓氏

a、了解班内有几个姓

提问:怎样才能更快、更全地知道这些答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A、筛选出按姓氏分组B、知道调查的基本方式(采访、网络查找)

过渡:同学们,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那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呢?

(二)、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

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地了解到了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你们想不想更加详细地去了解呢?

哪又可以用到我们刚才了解的哪些方法?(采访、网上查找)采访小知识:

采访前要明确要收集哪些材料?写好采访提纲; 采访中如何大胆与陌生人交谈,作好采访记录; 采访后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写出采访过程。采访小演示:

教师示范进行演示。学生学习采访。网上查找

(三)分组研究

我们这次要研究的主题已经定下来了,那我们要不要进行分组呢?怎样分组呢?

(1)分组,选小组长,明确每个组的活动主题。(2)研究小组活动方案

(3)小组交流,全班交,教师评价。

(四)、收获与评价 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走进综合实践课程

开题 教学反思:

通过讨论、交流,确定了研究主题,了解了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并学习了解了采访方面的小知识。

课时二(探究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针对走进综合实践课程这个课题划分了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开始研究它吧。

(二)方案确定,调查研究

1、学生自由组合,建立研究小组,讨论计划分工。2、确定的研究方案

第一主题:自己姓氏的由来 调查内容:(1)本班有几种姓氏。(2)这些姓氏的由来。(3)此姓的有哪些名人?

探究方法:访问,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

第二主题:还有哪些姓氏 调查内容:(1)知道姓氏不只是中国才有。(2)你知道外国哪些有名的姓氏。(3)你知道哪些关于姓氏的传说等。

探究方法: 访问,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第三主题: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 调查内容:(1)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2)学校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课程?(3)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会设置哪些活动?

探究方法:采访,上网收集资料。

(三)讨论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老师小结

(四)评价与收获

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走进综合实践课程 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

教学反思:

通过不断的探究,各小组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主题,确定了研究方向。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课时三(探究课)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提出了活动方案,并根据活动方案制定了活动计划。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组的计划更好,看一下它们还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的。好吗?

二、师方法指导

1、师点评各组的活动计划。

2、师进行方法指导。

3、小组讨论

三、小组学习

1、各组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

2、组员大讨论。

3、辩论会

四、展示

1、各组展示自己组的活动方案。

2、师总结。

五、评价总结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自评与师评 板书设计:

走进综合实践课程 制定活动方案

教学反思:

通过交流、探究,学生们制定出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和方案。在比一比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不小的收获。

课时四(活动课)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自己组的研究方案,并对自己组的研究主题进行了讨论。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我们的研究吧。

二、调查收集资料

1、查资料

a、图书室查资料

b、微机室上网查资料

2、调查访问

a、在全班进行调查

b、课间在全校同学中随机调查 c、采访老师

三、评价小结

1、作业:

每人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周围邻居的情况。

2、谈收获

3、自评与师评

4、师总结 板书设计:

走进综合实践课程

调查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了不少关于调查整理资料方面的知识。每个人都能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收获都不少。

课时五(活动课)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的大量的查资料活动。每个组都查到了自己组所需要的资料。并且每个人回家后也完成了我们的作业。现在我们把我们查到的资料进行整合一下吧。

二、整合资料

1、小组讨论

每个成员把自己的资料阐述一遍。对各成员的阐述进行评论。

2、小组整合自己的资料 小组成员发言

3、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

4、再次整合自己的资料

三、评价与总结

1、谈收获

2、自评与师评

3、师总结 板书设计:

走进综合实践课程

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了许多乐趣。当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到解决方案,对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六(成果展示课)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把我们调查的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活动总结 1、展示与汇报

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采访、讨论研究的情况,展示采访记录、讨论稿、研究以及报告“金点子”方案。

(1)小组交流:姓氏历史文化、综合实践课程。

(2)班级汇报、交流:姓氏历史文化、综合实践课程。

(3)展示调查记录材料,交流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4)展示所收集的有关活动资料图片,并把他们制作成小报或“金点子”卡进行展示。

(5)小组整理搜索资料。

(三)评价与收获

你通过参与本次主题活动,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调查、访问、座谈、设计等活动,知道了怎样开展实践活动,感受了开展实践活动的益处,相信你有许多的收获与体会,你能用一段话写下你的收获吗?试试吧!

板书设计:

走进综合实践课程

成果展示 教学反思:

11.《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十一

冬季的一个课间,值日组长急冲冲地跑来向我汇报:班上的几个同学在走廊上活动时不小心撞碎了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这么大,用纸是无法糊住的,以后同学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怎能安心地学习呢?一时,“玻璃”问题成了同学们的讨论中心。这不就是现成的实践课的研究内容吗?

[反思]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合有教育的意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身边的小事作为活动的主题。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有利于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

玻璃破了,该怎么解决呢?班会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再去学校总务处领一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样不好吧,一块玻璃的价格这么高,学校恐怕不会答应的。”直接肇事者郑陈站起来高声说:“那还不容易,叫我爸爸去买一块不就行了吗?”

“不行!教室里的玻璃弄坏了,该我们自己来解决!”

这时,班长虞甜甜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对,该我们自己来解决!靠父母来买就不是自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家里肯定会有多余的书籍和玩具,不如收集起来卖掉,等攒够了钱再去买玻璃。”

班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都觉得这个主意好。

[反思]实践活动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提供了一方沃土。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充分地表现自我。批判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学生的精神在不断提升,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要彻底靠自己的劳动来解决“玻璃”问题,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超越”。

放学以后,同学们立刻回家翻箱倒柜,把自己丢在抽屉里、角落里的书籍或玩具整理了出来,第二天一早就带到了教室里,还有的同学自制了装钱的箱子。看到学生们热情这么高,我感到一阵欣慰。

可就在这天放学前,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原来。教室角落堆着的满满的书籍和玩具,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就几乎不剩几样了,销售速度之快不可思议。肯定不寻常!经过了解,才知道是同学们采用强迫的方式硬塞给低年级的小朋友,有的甚至赊帐……太突然了,这是事先没有想到的。我马上组织讨论:你们的热情和迫切的心情老师都理解,但做事不能鲁莽、简单。如果是这样,我们岂不是等于从别人口袋里抢钱吗?有没有考虑别人心里的感受呢?孩子们感到自己考虑问题太不周到,太急于求成了。自责和羞愧使他们低下了头。一放学,他们纷纷跑到自己销售的班级,向那些小同学道歉并要回了那些书籍和玩具。

[反思]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因为人生经验不足,认识不够完善,往往会动态地生成一个个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从单纯走向成熟。

经历了这次小小的风波后,书籍和玩具又重新回到了教室。怎么办?面对这一大堆物品,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大家的群策群力,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星期五的中午,我们班在校门口开—个“跳蚤市场”。方案很决确定了,同学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校门口被装饰得格外漂亮,黑板上用粉笔写了“跳蚤市场。欢迎光顾”八个大字,上面还挂着一条条装饰灯,很引人注目。随着一声下课铃声,校门口便热闹了起来。

你瞧,摊位可真多呀,那几张小桌子就是同学们摆放商品的“柜台”了,有的来不及搬桌子甚至把货物摆在地上,名副其实的“摆地摊”了。他们有的卖漂亮布娃娃,有的卖各种玩具,还有的卖童话书……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为了吸引顾客,有的还给“商店”起了名字,看,那是我们班的“新奇吧”,这可是我们班的“董事长”刘梦莹和“经理们”绞尽脑汁起的名字!

你听,各个商店的推销员为了招揽顾客,有的吹哨子,有的站在椅子上大喊:“快来买!高价货低价出!不买可惜!”还有的拿着摇铃,挥着手,四处叫卖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的甚至还跳起舞来,这招还真灵,不一会儿,便招来一大群小顾客,争先恐后地蜂拥而来,顿时队伍排得像条长龙。

你看!这位“小老板”刚开始很胆怯,细声细气地喊。后来不知谁高喊一声:“卖便宜货喽!”大家你瞧瞧我,我看看你,相视一笑,便放开了嗓门,大声叫卖起来。顿时,买的买,卖的卖,讨价声,还价声,混成一片,真是热闹非凡。

经过近—个小时的忙碌,“跳蚤市场”结束了。看着这些钱,同学们不禁感慨万千,深深感受到赚钱真的不容易。

[反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增加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体验,在强烈的感受中激发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第二天的放学后,我带着班长虞甜甜和几个小组长来到建材市场上。他们精心地挑选了一块颜色相同但质量更好的玻璃。玻璃安装好了,一下课同学们便围过去仔细端详,仿佛那不是一块普通的玻璃,而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只要玻璃上一有灰尘,便马上有人主动地去擦干净。教室里、走廊上果皮纸屑不见了,连往常最脏的垃圾桶周围的地面也几乎一尘不染;同学们的学习用品再也不随便丢弃了,课桌椅也擦得特别干净;最令人惊喜的是大家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作业也写得特别工整。同学们变得懂事了,“玻璃”改变了一切。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把时间给了学生,把空间给了学生。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焕发出了热情,激励了向上的态度。他们所获得的已不再拘于某个点,而是有了一个极其广阔的自我发展的面。

12.《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十二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做”并行,在“说”“做”中获得真知。

一、实践课要实实在在的做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变化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安排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将语文、数学、美术、品社、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家乡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家乡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乡小吃部的寻访”、“蔬菜大棚”、“给乱扔垃圾居民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主动创造、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二、实践课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寻找秋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寻找秋天;然后组织学生说秋天,画秋天,写秋天;最后在班里举行秋季果实展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同时,也感悟到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成果和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陶冶情操。

三、实践课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乐趣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低年级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课桌、书本的实际长度,特别是量量自己的手掌长和宽,结果同学们的情绪空前高涨,原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测量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后很多同学说:“这样的课真有趣。”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

13.《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十三

??在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过程中,有一个闪耀的"亮点"映入我们台四小教师的视野,那就是这一轮课程改革要增设一门新的课程,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对于这个耀眼的"亮点"我们十分关注。在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个"亮点",对教书育人来说,我们又多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分科教学,而且还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的渠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我们还发现,这个"亮点",在育人模式方面,要求我们要有新的转变,那就是,从单纯结论性教育向过程性教育转变。

可以说,实施这一全新的课程,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的成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既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最近,我们请了几位老师对我校近年来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作了回顾与反思:

??一、缘何情有独钟,只因不谋而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我们学校不仅十分关注,而且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蕴含的性质、特点,所展示的理念、目标和我们学校《绿心工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所做出的价值选择是不谋而合的。

我们学校实施的《绿心工程》高扬的是"三爱"(即"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大旗,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正是基于"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自《纲要》解读 以下同)这一基本理念的;

我们学校实施的《绿心工程》,是以"注重完善孩子人格,充分开发孩子潜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长大"作为自己的育人目标与价值取向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引自 同上),强调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引自 同上);

二者的追求是多么地一致,二者的信念又是多么地合拍呀!正是这种不谋而合,让我们的《绿心工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共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并从学校与社区的现有的教育资源出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先后开发了"白马河水质调查""大庙山文化探幽","与福州古桥、新桥亲密接触""榕树来历"等;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方面,我们先后开发了"延平棚屋区改造建议""中亭街历史与今天""餐桌污染调查"等;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们先后开发了"我与地球对话"(网上的环保行动),班级及个人的网页制作等。这些作为校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育目标方面都发挥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小班上学期个人总结下一篇:品质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