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

2024-09-09

中西药(精选8篇)

1.中西药 篇一

药品购销协议书

(合同编号:)

甲方(医疗机构): 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

乙方(经销商):

根据招投标程序,为保障甲乙双方合法权益,规范我院药品采购、配送与结算,并以契约形式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2011年陕西省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经双方确认,特签定甲乙方2014药品购销协议。

1.甲、乙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① 应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国家的药品价格若有政策性的调整,以国家价格为准进行下调或上调;

② 应共同纠正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在业务交往中,若出现违规违纪等不正当行为,双方有权停止药品的购销,情节严重的,可终止协议(药品购销反腐纠风承诺书见后);

③ 甲方若需非招标药品应与乙方协商解决,乙方应根据甲方要求及时组织货源。甲方有紧急用药要求时,乙方应积极组织货源,保质保量按要求供货。

2.甲方应履行的职责

① 应向乙方提供购买西药及中成药的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和报价,并附上明细的采购清单;

② 应在药品入库开据税票、财务挂账后3个月内付款,据实际情况,与 1

乙方商定调整付款时间及付款方式;

③ 乙方将药品运抵甲方指定地点后,甲方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清点、签收;

④ 收到乙方货物时,如发现药品与定单不符时,应及时通知乙方按要求更换或补充。

3.乙方应履行的职责

① 应保证药品的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所供应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供应的药品在规格、包装机型、效期(药品不短于8个月效期)、生产厂家等质量参数与甲方采购计划相一致(质量保证协议书附后);

② 按甲方要求按时提供规定的药品,并按指定交货地点前二天通知甲方,否则,应向甲方承担有关赔偿损失;

③ 如果未按协议规定的期限或未经甲方同意延期交货,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乙方没有及时提供本协议规定的药品或未履行的协议的其它义务,甲方在发出违约通知后3天,乙方不能纠正时,甲方可以终止全部或部分协议。同时,乙方应向甲方按总货款的30%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④ 甲方计划下达后,急救药品4小时内送到,一般药品24小时内送到,最长不超过48小时送到,节假日照常配送。品种供应保证率应在95%以上,对此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达不到95%的,甲方有权进行终止协议;

⑤ 向甲方交货前应按出厂规定的检验方法,对药品做出检验,其结果应随药品交甲方验收药品,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甲方在收到乙方按要求供货时,不得无故延误入库(2个工作日)。乙方供货出现质量问题或与计划不相符时,甲方有权要求退货。甲方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属于药品质量所引

起的医患纠纷,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⑥ 乙方应出据税务部门的有效供货发票,注明通用名及商品名、规格、包装、数量、批号、效期。否则,甲方不予受理。

4.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再作出补充规定,其补充规定与本协议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协议附有的质量保证协议、药品购销廉洁协议书与招投标文件作为协议的有效组成部分,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本协议如发生纠纷,甲乙双方应积极协商解决。

7.本协议一式五份,甲方执三份,乙方执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9.本协议采购周期为壹年,自 2014年 3月1日至 2015 年 2 月28日,采购周期结束后具体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经办人签名:经办人签名:

2014年 3 月日2014 年3 月日

电话:0916-2245163电话:

传真:0916-2212335传真:

药品购销廉洁协议书

甲方(医疗机构): 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

乙方(经销商):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严明行业纪律,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促进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规范医药购销行为,营造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环境,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和药品经营秩序,防止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发生,甲、乙双方特签订药品购销廉洁协议书,以共同遵守:

一、甲方购进药品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乙方索取回扣,不得要求乙方代支任何费用开支。

二、甲方工作人员不得以暗示或任何形式索要回扣、提成、有价证券、现金、信用卡、购物卡等,乙方应予拒绝,并有责任如实向甲方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情况。

三、乙方不得暗中给予甲方回扣,不得以提成和赠送有价证券、现金、信誉卡、购物卡、宴请、娱乐及提供国内或境外学术活动等手段影响甲方医生的用药选择权。

四、乙方洽谈业务,必须在工作时间到甲方指定科室或者办公室联系商洽,不得借故到甲方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家中访谈或向介绍人提供任何好处费。

五、乙方如违反以上条款,经核实后,甲方给予警告后而又拒不整改的,甲方有权终止购销合同列入“非诚信交易黑名单”,并在单位内通报。情节严重的,取消药品配送资格,涉嫌违法的,由执法部门予以处理。

六、甲方工作人员如违反以上条款的,甲方将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廉政制度规定给予处理,涉嫌违法的,由执法部门予以处理。

七、本协议书作为药品购销合同的附件,与购销合同一并执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八、本协议一式五份,甲方执三份,乙方执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并从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

法定代表人:

经办人签名:

2014年 3 月日2014

电话:0916-2245163

传真:0916-221233

5乙方(盖章)法定代表人:经办人签名:年3 月电话:传真:日

质量保证协议书

甲方(医疗机构): 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

乙方(经销商):

甲、乙双方根据平等互利、真诚合作、互守信誉、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将药品的购销达成如下质量保证协议。

1.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GSP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并加盖印章;

2.乙方所提供的药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标准;

3.乙方必须保证所出售给甲方的药品质量,若出现因药品质量造成的问题,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乙方所提供药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5.乙方按甲方供货要求,在24小时内及时送货到甲方;

6.乙方必须按规定交代甲方储存保管药品的方式,否则,甲方发生的药品因储存原因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责;

7.甲方在个月内付清乙方货款;

8.本协议一式五份,甲方执三份,乙方执二份,与主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经办人签名:经办人签名:

2014年 3 月日2014 年3 月日

电话:0916-2245163电话:

传真:0916-2212335传真:

2.中西药 篇二

1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 将中西药联用, 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标本兼治。

1.1 增效

指增强或延长原有疗效

西药大多成分单一, 针对性强, 力专效宏, 药效迅速;中药大多成分复杂, 能宏观调节 (多功能, 多环节, 多层次调节) , 疗效稳定持久。两者合理结合, 不但能显示各自的优越性, 而且能标本兼顾, 增强疗效。如银花和青霉素联用能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增强青霉素的作用;麻黄和青霉素联用治疗细菌性肺炎有协同增效作用。

1.2 减毒

在接受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 也受到其各种毒副作用的损害, 在西药尤为突出。中西药联用往往能克服这一缺点, 使药物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①减轻激素的反馈抑制作用;②防止撤停激素后的反跳现象;③防治化疗的毒副反应;④防止一些药物在服用时产生胃肠道或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例:灵芝、鸡血藤、人参、生黄芪、女贞等中药分别和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等抗癌药物联用均可以缓解或消除因使用后者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甘草人参汤与激素联用, 能减少因长期服用激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2虽然中西药联用有很多优点, 但也有不少缺点

盲目地将不了解的中西药联用, 则可能降低疗效, 产生毒副作用, 甚至导致药源性疾病, 或中毒死亡。对此类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理当严格禁止。目前这类临床报道的实例很多, 分为二大类。

2.1 降低疗效类

这类中西药联用所用中药或中成药, 一般均无毒或毒性甚小, 与西药联用后, 虽不会增毒或产生新的毒性成分, 但却能使原有成份失去活性或丧失, 从而降低疗效。①金属离子类中药及中成药 例:含铁、铝较多的中药和中成药石膏、龙骨、自然铜、赤石脂等与维生素C同服, 能使维生素C失效;②含鞣质类中药及中成药 , 有地榆、五倍子、虎杖、大黄等, 此类中药与含金属离子的西药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氢氧化铝复方制剂、硫酸亚铁等同服, 生成难于吸收的沉淀物而降低疗效;③含酸性成分的中药及中成药乌梅、山楂、山茱萸、保和丸等与碱性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 能使药效降低或失效;④含碱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及中成药硼砂、瓦楞子、通窍散等可以降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的抗菌能力;也可以降低普萘洛尔、氯嗪、苯妥英等药物的疗效, 故忌同服; ⑤含生物碱类中药与中成药川乌、槟榔、黄连、黄柏等与碱性较强的西药、酶制剂、重金属盐类西药合用, 都可以使各自的疗效降低或消失;⑥含槲皮素较多的中药及中成药可以与含金属离子的西药产生络合物, 从而影响肠道吸收, 降低疗效, 忌同服;⑦含淀粉酶的中药及中成药与四环素、水杨酸钠、阿司匹林、鞣酸蛋白等同用, 可以降低淀粉酶的活性;⑧含苷类成分的中药或中成药与酸性较强的西药同服, 所含的苷类成分即可分解成苷元和糖, 从而降低疗效。

2.2 产生毒副作用

含有毒性或有毒成分的中药或中成药, 与西药联用后能产生新的更毒物质或增强有毒物质的吸收, 也可以是中药或中成药无毒, 而与西药联用后能使西药的毒性的增强, 不能联用。①含钙中药及中成药如石膏、龙齿、瓦楞子等与洋地黄类西药并用, 可增强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②含汞中药及成药如朱砂、紫雪散、补心丸等与西药溴化碘、碘化钾等同服, 可生成有剧毒的溴化汞或碘化汞, 导致药源性肠炎或赤痢样大便, 忌同服;③含砷中药及中成药与具有氧化性的硫酸盐、硝酸盐类西药联用, 可使雄黄氧化, 毒性增强, 导致砷中毒;④含鞣质中药及中成药如五倍子、地榆等对肝脏有一定毒性若和四环素、利福平等对肝脏有毒性的西药联用, 势必会加重对肝脏的毒性, 导致药源性肝病; 大黄、虎杖、五倍子等含有鞣质的中药与磺胺类药物结合会影响排泄、导致血液及肝脏内的磺胺药浓度增高,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肝炎;⑤含有机酸类中药及中成药与磺胺类西药同服, 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 引起无尿、血尿、乃至无尿、肾功能衰竭;⑥含碱性成分的中药及中成药与氨基糖苷类西药联用, 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吸收增加, 排泄减少, 增加其在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使其耳毒性作用增强, 影响前庭功能, 导致暂时或永久性耳聋及行动蹒跚; ⑦含生物碱类中药及中成药如厚朴及其制剂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导致肌松作用, 加重抑制呼吸的毒性反应;⑧含麻黄碱类中药及中成药与洋地黄类强心苷、肾上腺素、氯丙嗪、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类、解热镇痛等西药均有不良反应;⑨含苷类成分中药及中成药如桃仁、苦杏仁、白果、枇杷叶等与有麻醉、镇静、止咳作用的西药联用, 可加重西药的呼吸抑制作用;⑩丹参及含丹参的中成药与抗肿瘤药物联用可促进肿瘤转移; (11) 含钾高的中成药及中药如泽泻、白茅根、夏枯草、金钱草等与保钾排钠的药物联用易导致高血钾; (12) 中药药酒及酒制中药因含有乙醇, 与多种西药联用都可以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在服用药酒时, 更应该注意中西药联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史文秀.中药临床药学在综合性医院的实践.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2]宋立人, 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2001.

[3]国家药内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中西药配伍禁忌 篇三

以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中药成分复杂,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会使疗效降低,甚至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当根据中西药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合理配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中西药的配伍禁忌提出以下初步看法。

物理性配伍禁忌

联合用药时,会因物理性质相反,或因吸附结合而引起物理变化,影响药物的疗效。如酸性较强的中药,如乌梅、山楂、五味子等,不可与磺胺类抗菌药配伍,因中药中的有机酸成分经体内代谢后酸化尿液,不仅降低抗菌药的作用,而且有机酸所致的酸性环境使乙酰化磺胺类溶解度降低,在肾小管中析出,形成结晶,损害肾。

化学性配伍禁忌

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与毒性。

产生沉淀,或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含鞣质的某些中药,如虎杖、地榆、侧柏叶等与硫酸亚铁、麻黄碱、强心苷合用易产生沉淀,影响其吸收。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碳酸钙、硫酸镁、氢氧化铝等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含大黄的中药不宜与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合用,因其可使大黄的抑菌作用降低。

酸碱中和,影响药效:五味子、女贞子、山楂及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保和丸等酸性中药与氢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产生有毒化合物,增加不良反应:含雄黄的中成药如六神丸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等同服,使雄黄所含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朱砂或含朱砂的中成药与溴化钾,碘化钾、亚硝酸盐等合用,可生成刺激性很强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刺激肠壁,导致药原性肠炎。

改变原药物成分,影响疗效:酶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酰胺键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鞣质可与酰胺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氨键缔合物使酶降低疗效或失效。人参、三七、五加皮等含苷类的制剂,不宜与维生素C、谷氨酸等酸性药合用,因可能使其分解成苷元和糖,影响疗效。含蒽醌类中药如大黄、番泻叶、决明子等不宜与碱性药同服,因其在碱性环境下易氧化。

药理性配伍禁忌

中西药相互作用,改变效应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或改变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使药理作用加强或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等。

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或分布:含阿托品类生物碱的中药,如华山参、洋地黄、莨菪根及叶等中药不宜与强心苷合用。因阿托品类中药能抑制胃肠蠕动,增加机体对强心苷类药物的吸收引起中毒。黄芩、木香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地高辛、维生素B12等药物吸收增加,排泄减慢。

影响酶的活性:苯巴比妥、胰岛素与含乙醇的中药同用可因酶诱导作用,使肝脏酶活性增强,使这些药物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药放下降。麻黄及含麻黄的中成药,如气管炎丸、大活络丹等,不宜与呋喃唑酮、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因其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代谢减慢,作用加强,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心律不齊等。

生物效应的不良协同作用: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样作用,长期应用水钠潴留和钾排出而引起水肿,与洋地黄合用,易发生强心苷中毒和低血钾。与阿司匹林等有胃肠道损害作用的药物合用,可加重其胃肠道反应。

生物效应的拮抗作用:甘草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产生水钠潴留,故不宜与噻嗪类利尿药、降糖药等配伍。茵陈可拮抗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故不宜同服。含钾多的中药,如益母草、五味子、茵陈等及其制剂与洋地黄竞争心肌细胞膜受体,导致洋地黄类药效下降。三七及其制剂等可激活血小板,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对抗肝素的抗凝作用。仙鹤草含有少量的维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也可降低抗凝作用。

药剂性配伍禁忌

在制备某些中药注射剂时,常加入增溶剂,吐温-80,而某些中药注射器中的鞣质没有除尽,鞣质与吐温-80相互作用产生混浊沉淀。含吐温的中药注射剂加入止痛剂苯甲醇、等渗调节剂氯化钠可降低吐温-80的昙点,影响药剂配制质量。含酚羟基的中草药抗菌成分,加入吐温-80,可降低其抑菌作用。

诱发药源性疾病的配伍禁忌

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肾毒性,不宜与中药水银、砒霜及其制剂合用,因其加重肾毒性。环磷酰胺与牛黄解毒片,磺胺类与苍耳子、斑蝥及其制剂合用,都会加重肾损害。含有氰苷的中药,如桃仁、杏仁不宜与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及麻醉性镇咳药合用,因:①引起呼吸中枢抑制;②损害肝脏。天南星、白附子、半夏及其制剂与阿司匹林合用;大黄、白果及其制剂与磺胺类、左旋多巴等合用;萝芙木、大黄及其制剂与利血平、毛果芸香碱合用,都会加重对消化道的损害。

总之,中西药联合产生的相互作用内容较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多,临床应根据它们的性味、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综合评价,通过医疗实践,尽量发挥其有利因素,避免不良反应,达到配伍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俊田.中西药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2 刘逢芹.中药药源性肾损伤机制概述[J].中国药房,2005,16(7):547-550.

4.中西药 篇四

绘画的区别

[内容摘要] : 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在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

术中的主要代表没数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比较,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比较;西方美术;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

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那位似来似去、飘忽不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而处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洛神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及的样子,也十分传神,透出无限的惆怅和哀伤。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西方传统绘画虽然偏重再现,但从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也总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绘画,它们都 能以此给人们美的熏陶。参考文献:

5.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篇五

摘 要:建筑是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可以从地理环境、文化观念等方面找到一些有趣的答案。

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正 文: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体现了一种文化类型,建筑的文化风格深刻地体现了一个地区或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地理背景。中西建筑文化在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理念,尤其是发展渊源诸方面之明显不同的根本成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不同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背景的显著差异性。

一、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分析比较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历史文化等因素差异之影响,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从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主要是土木制品,采用框架式结构,榫卯安装,梁架承重。在造型上重视曲线美,气韵生动。而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质制品,采用围柱式、券柱式结构,墙柱承重。在造型上重视块、面的应用,形态厚重。中国传统建筑的砖木结构适应小家小户的个体生活,凭借经验和巧思即可成功,故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始终没有上升到近代力学的研究高度。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多兴建大跨度的拱门、穹隆以容纳上万会众,要有精密的力学知识,由此促进了结构力学的发展。从建筑布局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为群体组合,即由一个个的单位建筑组合而成一个大的建筑群,空间上横向扩展,讲究中轴对称,追求纵深效果。城市布局多为矩形或方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封闭的、严谨的,追求内在的含蓄和私密性;而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多注重单体的建筑艺术效果,空间上垂直扩展,讲究突兀高耸,追求立面效果。城市布局多为同心放射状。整体风格是外向的、开放的、活泼的,追求外在的进取和自由性。

从装饰色彩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由于是木构件,需要油漆或涂料保护,色彩以红、黄、绿、蓝为主色调,台基多为汉白玉,鲜艳夺目,具有强烈对比的性格特征。而西方传统(古典)建筑由于多使用石质材料,色彩以白、灰、米黄为主色调,朴素淡雅,具有调和性格特征,但内部装饰鲜色彩丽,追求一种光怪陆离、迷乱、朦胧的宗教感应氛围。从建筑理念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具有温和、实用、平缓、轻捷等特征,表现的是入世的生活气息,实践理性精神(或功能性)较突出,故谓之为“人本主义建筑”。西方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具有冷硬、敦实、突兀、玄妙等特征,体现的是以神灵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神灵精神或一种弃绝尘寰的宗教出世观念,故谓之为“神本主义建筑”。

从时空观念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偏重于建筑的时间因素,西方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则强调建筑的空间因素。具体来说,中国建筑首先通过营造数重进深、曲折幽深、连绵不尽的群体组合效果体现浓厚的时间精神,中央至尊的文化理念变“空间之中”为“时间之中”的建筑表现乃“中轴线”布局。中国建筑居室分配的传统习俗表现为时间意识的长幼有序,而西方建筑首先以哥特式为代表将结构上的独体化和强烈的向上冲刺的空间意识表现得最为充分。此外,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导致西方建筑内部垂直空间的广阔度和外部整体造型运动感的空间意识之超常扩张得以进一步夸张。从价值观念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表现为

1“新陈代谢”(认为建筑是人为的),突出“善”字,即注重建筑的实用性;而西方传统(古典)建筑表现“永恒”(认为建筑是神为的),突出“美”,即注重建筑的艺术性。

从历史变化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千篇一律,变化很小。“大一统”、共性特征突出;而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则不断创新,风格不断变化,具有个性突出、多姿多彩的特点,先后有古希腊、古罗马、哥特式、拜占庭、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帝国风格等建筑。

从美感效应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旨在缩小主客体的“认同”距离,给人以“亲近”的感觉;而西方传统(古典)建筑旨在扩大主客体心理距离,使人产生“崇敬”、“仰慕”的感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温柔敦厚,气韵生动,曲线美突出;西方传统(古典)建筑雄浑厚重,飞扬跋扈,块、面体积感强。

从游览鉴赏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重在动态的“游览”而不是静态的“观望”,人置身建筑之中,步移景换,情随境迁,可仔细玩味各种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浓淡,体积的变化,体察实与虚的转换,从而领悟到建筑的神韵。而欣赏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则像欣赏雕塑作品,它与周围是明显分离的,它的外界面就是供人玩味的,它是暴露的,放射的,其欣赏的方式重在可“观望”而不是可“游览”。

二、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分析

地理环境原因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是以木构框架为结构主体,带有繁复屋顶形式的群体建筑。中国人选择木结构建筑的原因在于:第一,古代中原林木很多,便于就地取材;第二,中原地区适合建筑需要的石材相对较为难觅,且搬运不便;第三,受文化观念的影响,除陵墓建筑外,中国古人并不刻意追求建筑的永恒。在传统(古典)建筑结构形式上,西方与我国有显著的区别: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多土木结构,梁架承重;西方传统(古)建筑多石质结构,墙柱承重。由于西方(古希腊、古罗马)自然环境特点(多裸露的山石,缺少树木)特别是山石地质因素,西方传统(古典)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的风格,即主要采用冷而硬、厚而沉、庞而大的石块,以追求一种高大、强大、神秘、威严、震慑效果和体现一种弃绝尘寰的宗教出世精神。精神现象总是与空间意识紧密联系的。

大多数学者认为西方文化浓厚的空间意识,与最早发源于其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关。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古希腊,代表了地中海文明的灿烂辉煌。浩瀚的地中海上散布着众多岛屿,互不连续,互相分立,其农耕混合制经济与渔业活动使生活在这里的西方民族对地理方位、空间布局的感受较强,极容易产生强烈的空间感受。古希腊众多的岛屿相对隔离,无形中孕育了古希腊民族的空间观念,积淀了其“纯空间”的潜意识。多变的地形,客观上在西方人观念上造成了“空间是可以被限定的、有限的”思维定势与认识模式。虽然我们还不能说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观念就直接地源于地中海沿岸复杂的自然背景,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种特有的地形,无疑促进了这种空间意识的萌芽,并在以后西方文化形成其空间型特征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生活在农耕地理环境的东方人,在平缓绵延的冲积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规律,劳作相当有序,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的田园生活。其单一农耕型的经济结构,对四季变化依赖较大,人们容易产生强烈的时间意识。

这种不同的时空观自然影响到建筑风格的差异,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偏重于建筑群体的时间因素,西方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则强调建筑单体的空间因素。由于东方各民族多生息于大河流域,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且相对稳定,生存环境又处于同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状态,因此东方民族多养成清静淡泊、自然无为、温顺好养、追求和谐等文化特点。西方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较差,且生活方式不稳定,时常要与自然抗争,与外敌斗争,故形成拼搏、竞争、重实、求真等文化特点。同时,东方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大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疏松,灌溉便利,光热水土诸自然因子组合良好,农耕生活节奏稳定而有序,遂产生“天人合一”

“、中庸”等思想;希腊等地中海地区欧洲民族,气候属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式气候,土地贫瘠,光热水土自然因子组合不谐调(西欧的自然因子亦欠谐调),加之海上生活常常与狂风恶浪搏斗,故产生“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等思想。这种文化观念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中国传统建筑比西方传统建筑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风格上也相对平和、含蓄一些。

文化观念原因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除了地理环境原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观念特别是时空观念、宗教文化观念、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

(1)时空观念的影响分析:时空观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在建筑学领域,大多数学者认为,建筑时空观是人们规划设计、观览游历建筑单体和群体组合时对建筑设计布局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感悟。时间和空间虽然密不可分,但由于地域和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建筑文化对二者的取向又各有倾向,西方建筑文化强调建筑单体的空间观念,中国建筑文化则偏爱建筑群体的时间意识。古希腊文明起源于海洋岛屿之间的交往,每座岛屿的孤绝无依,面对空间分割的地理景观,使希腊人很早就产生了强烈的空间意识感受。这种意识表现在对外在世界的科学认识和描述上,便是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物质又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则相互独立存在,这种存在表现出鲜明的空间特点。海森柏在《严密自然科学基础近年来的变化》一书中指出“:在原子论中,只有物质的最小不可测的组成部分(即原子),被认为是‘存在’的东西,它唯一的性质就是占据空间。而各种可感知的事物,其质的差别必须用原子在空间中的不同形状、运动和排列来说明。”这不仅为我们描述出了一幅古代希腊人空间意识构建的画图,而且标志着西方空间意识的渐趋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意识不断地得到强化和证明,西方文化也就沿着这一途径,创立了其科学观与文化观。空间的特点是永远的“多”,而不是“一”;永远的差异性、有限性,而不是统一性、无限性。西方科学的基石和手段实际上都是建构在这种空间特点上的。

赵军先生在《文化与时空》中论述到“从原子论,几何学到牛顿力学,无不实践着空间思维的原则。相对论真正引入了时间观念,但它还不是时间型思路。它的空间因时间而改变位置,但不因时间的改变而消失或产生,这就是相对论和中国古代思想依然不同之所在。”西方自然科学的这种认识,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哲学及各种文化,使之显示出其空间思路的思维定势,并影响到各种具体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括西方建筑的文化现象。

中华民族有近六千年悠久的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有以阴阳学说为主体,天人合一的道教思想;有以礼仪、中庸为主体的儒家学说;有强调轮回、因果辨证关系的佛教思想;还有生产实践和地域因素形成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无不一再地渲染中国建筑的时间观念。

正因为有这一种时间观念,于是在有限的生命形式中追求无限的生命价值,在个体生命的有限过程中追求群体生命的无限延续,从而尊祖、重嗣,形成了以“孝”为中心的宗法家庭观念,以传宗接代、群体生命的绵延不断而在时间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不朽。在精神上,则提倡积极“入世”,讲究道德文章,以垂训于后代而万世流芳,极力追求精神生命的超越与无限。儒家学说如此执着地苦苦追求人生之无涯,证明了其首先从时间哲学角度思考人生问题的重要倾向。佛家思想具有因果轮回的时间意识。中国佛教认为,宇宙本为时空概念的组合。众生、万物都是无始无终的生命大海中的现实。而现实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因缘和合,流迁不息的。过去的积累是因,现在的是果;现在的积累为因,将来的为果,因果重重,相续无尽。上溯过去无始,下推未来无终。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由各种现象相互关联所造成的,然后经过成、住、异、灭四个阶段,又孕育了新生命的开始。佛教这种轮回的时空观,实际上是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纳入了循环往复的时间序列之中,可见其所强调的也是时间意识。

中国民间与民俗文化更具有浓厚的时间文化意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俗话、俗语、常言等表达方式凝炼了中华民族的时间观念。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夫妻百日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

生之计在于勤;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如先入为主、先到为君、长幼有序的民俗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是中国人时间观念的体现。概而言之,中华文化思维对时间充满了偏爱。尽管在人们的传统宇宙观与人生观中不是没有深沉的空间意识,其宇宙观本身就包蕴时空两个层面及两者的相互转化。尽管中华古人在观念地构建其宇宙观时不会无视与抹煞空间的存在,但中华民族更偏重于对空间之运动形式即时间而不是对空间存在本身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时间观深刻地体现在中国的建筑文化中。

(2)宗教文化观念的影响分析:中国是一个宗教文化观念比较淡薄的国家,宗教的入世观念、功利色彩比较浓厚。宗教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不大。如最早的佛寺是在官府的基础上建的,因此与封建社会时期的其他建筑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宗教建筑或是采用官式建筑的尺度模式,或是采用民间建筑的特点“,神化”、“出世”特点不突出。中国佛塔也是世俗楼阁的仿造。因此,有人说“:寺庙是世间衙署的翻版”、“红尘世界的倒影”。中国宗教建筑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观念”与“实践理性精神”。而西方宗教建筑则刻意体现“宗教神灵精神”和“出世”思想。中世纪建筑哥特风格的基督教堂,以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光怪的装饰,反映了西方人征服自然、向往天国的文化观念,直刺苍穹的尖顶,也表现了人们崇拜上帝的宗教热忱(把目光引向天空、向往天国、忘却现实)和对尘世幸福的渴望。建筑师们旨在歌颂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

(3)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分析:我国古代城市的布局,各类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大都方整划

一、主从分明、轴线贯通、秩序井然,而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千百年保持着统一的风格,基本形式没有大的变化。这种现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即国家统一、皇权至上、等级森严、典章完备,生产与生活方式变化幅度很小,思想意识的传统性很强(大一统观念),突出地刻画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观念和人们的生活节奏。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思想对古建筑的影响极大,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传统(古典)建筑在文化上具有三大特点:①以大称威: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阿房宫等无一不以大称威的杰作。②以中为尊:如周都选址上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都)”,在都城规划上,要“择国之中而立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应建在中轴线上。③礼制至上:即建筑具有十分森严的等级制度观念,这从屋顶形式、台基高低、面阔间数等可见而知。

而欧洲的古希腊建筑亲切明快的风格,城市布局呈同心放射状并普遍建有面积较大的广场,反映了西方社会民主的开朗的生活;古罗马建筑雄伟、敦实、豪华的风格,则是奴隶主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的生活写照(如凯旋门、斗兽场等)。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这样说“:建筑是一面镜子,它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无论是欣赏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还是西方传统(古典)建筑,都应该注意从传统政治文化上去仔细体会和把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统一性,忽视差异性;强调群体,忽视个体。西方则与之相反。这些都在建筑文化中有所反映。

6.中西药治疗马骡急性喉炎 篇六

1 病例情况

12病例中, 原发性1例, 继发性1例;马9例, 骡3例;成年10例, 幼年3例。临床症状:精神沉郁 (1例) , 食欲不振 (6例) , 食欲废绝 (3例) , 干性咳嗽 (3例) , 痉挛性咳嗽 (3例) , 头颈伸展 (12例) , 触诊患处敏感不安 (12例) , 鼻孔流出浆液性 (8例) 或黏液脓性鼻液 (4例) , 呼吸困难 (4例) , 体温升高 (4例) 。

2 鉴别诊断

(1) 急性支气管炎:患畜伴有咳嗽, 胸部听诊有啰音, 全身症状较明显; (2) 鼻炎:鼻腔黏膜充血肿胀, 有粘性鼻液, 但常打鼻喷和发鼾声; (3) 咽炎:病畜常流涎, 咽下障碍, 饲喂时, 水与食糜多由鼻孔逆出。

3 治疗方法

中药方用贝薄饮:浙贝母、薄荷、玄参各70 g, 加水1 500 ml, 煎2次兑匀, 早、晚各灌服1次, 每次500 ml, 每天1剂, 幼畜酌减。 (2) 西药:10%磺胺噻唑钠150 ml, 静脉注射, 每日1次。 (3) 治疗结果:诊疗12例, 痊愈10例, 占83.3%;好转1例, 无效1例, 各占0.8%。

4 典型病例

2008年12月4日下午, 雅长乡尾沟村村民王某饲养的1匹公马发病, 进食少, 咳嗽, 流鼻涕, 伸颈, 精神不好。曾自购青霉素注射2天, 不见好转, 病情反而加重。临检见症:患马营养中等, 精神沉郁, 体温38.7 ℃;呼吸不畅, 稍急迫, 呈吸气性困难;两鼻孔流出少量白色脓性分泌物, 头颈伸展, 咳嗽; 触诊喉部增温、敏感, 咳嗽加剧;口色红, 脉洪数。诊断为急性喉炎。按上法用药2天后症状基本消失, 再继续用药2天, 患马痊愈。

5 讨论与小结

急性喉炎中兽医称颡黄, 是因劳役过度或外感热邪, 心肺积热, 上功于喉, 致发咽喉肿胀;或因天气变化, 外感风热之邪传心肺, 致使热毒郁结于喉, 而遂发本病。治则宜以清热毒、消肿痛、利咽喉为主。方药选用贝薄饮, 有散风热、润燥解毒、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效, 加上磺胺类药物的配合治疗, 可收到满意效果。但贝薄饮方剂对继发性喉炎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张桂庭.动物防疫检疫技术操作规范与疫病的鉴定和处理及强制性标准条文实用手册[M].安徽: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05.145.

[2]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49.

[3] 陈学风.猪病防治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71.

[4] DB51/T 781~2008,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S].

7.中西药“混搭”应慎重 篇七

利血平、降压片、降压灵、盐酸心得安、心痛定、盐酸优降宁、硫酸镁等不能与含中药成分的感冒胶囊、活络丹、追风透骨丸、止咳青果丸、通宣理肺丸、麻黄汤、小青龙汤等合用。上述中药内含有麻黄素,可升高血压,严重者会导致脑出血,危及生命。

胃舒平、碳酸钙、苏打、氨茶碱等不能与中药乌梅、五味子、山楂、六味地黄丸、丹参片、安神补心丸、芦荟、大黄、决明子等合用。这些药物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作用,起了中和反应,使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

地高辛不能与人参、甘草、六神丸等合用。人参有增强地高辛作用,可引起中毒;甘草使体内钾离子减少,造成低血钾而有损于健康;六神丸含有蟾酥,可引发患者中毒,重者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强心甙不能与五味子、昆布、青蒿、益母草、旱莲草、人参养容汤、紫补汤等合用。上述中药含钾高,会降低强心甙的疗效。

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磺胺等药物不能与散风活络丸、利胆片、再造丸、冠心苏合丸、牛黄清心丸、磁珠健脑丸、柏子养心丸、黄连上清丸、安宫牛黄丸、牛黄千金散、牛黄镇静丸等药物合用。上述中药物中含有大黄、石膏、地榆、五味子、朱砂、鞣酸等,汞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而损害肝、肾脏;雄黄含二硫化二砷,可被氧化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鞣酸能与生物碱、盐类、甙类、蛋白质等生成不溶性盐类和络合物,使抗生素失去抗击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洋地黄不能与含钙的中药,如虎骨、牡蛎、石膏、蛤壳、龙骨、珍珠母、白虎汤等合用,因钙离子会增强洋地黄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心律失常。

胃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洋地黄、苯巴比妥、阿司匹林、呋喃唑酮、头孢菌素类不能与中药人参酒、虎骨酒、国公酒、豹骨酒、风湿酒、参茸酒、舒筋活络酒等合用。因为乙醇可降低血钾浓度,导致洋地黄中毒;还会引起酶的蛋白质变性,导致药物失效或中毒。

胰岛素、降糖灵、优降糖、D860等不能与活心丸、脑伤宁、坤灵散、女金丹、虎骨木瓜丸、参茸白风丸、参茸卫生丸、藿香正气丸、桑菊感冒片等合用。上述中药中含有人参、鹿茸、甘草、脑灵素等,可降低葡萄糖的分解和利用,使血糖升高,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及身体健康。

心得安、安痛定、硝酸戊四脂、盐酸溴乙胺、溴化铵酰胆碱、硫酸亚铁、碘化钾、溴化钾、溴化钠等药物不能与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冠心苏合丸、牛黄镇静丸、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再造丸、七厘散等中药合用。这些中药内的汞、溴、铁、碘等会与前述的药物结合而形成汞盐,引发肾损害,导致肾脏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8.中西文化比较 篇八

1.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俗语曰“百善孝为先”,孝的最基本内容是父为子纲,形成了事君如事父,移忠作孝的君臣、臣民关系。忠孝相沟通,父为子纲衍生出君为臣纲,孝道转化为治道。《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伊壁鸠鲁学派肯定了个人追求快乐享受幸福的要求和权利,认为“获得相对于别人而使自己得到安全的任何手段都是自然的善”。

3.费尔巴哈说“你的第一个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

4.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5.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中国文化体现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西方文化则表现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价值上是以神为本。

6.中国艺术体现强烈的写意性、程式化、整体感和运动感,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西方艺术体现写实性、科学性和真实感。

7.教父哲学代表奥古斯丁最重要的著作为《忏悔录》、《上帝之城》和《论三位一体》。

8.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为《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哲学大全》。

9.经院哲学之父为安瑟尔谟,他认为教父哲学是一种惰性哲学。

10.斯多葛学派的塞内卡提出人应该顺应自然,服从命令。愿意的人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被命运拖着走。

11.笛卡尔提出“普遍怀疑”和“我思故我在”,“心物二元论”,代表作《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集》。

12.“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近本最重要的命题。

13.佛教以苦、集、灭、道四谛作为理论基础。

14.“罪感”成为基督徒最基本的心理体验(原罪说)。

15.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尔菲神庙)。柏拉图——人的意识由意志、理性、情欲构成(洞穴隐喻)。

二.名词解释

1.中庸:何谓“中庸”,宋代理学家程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又进一步解释:“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的核心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体人格的要求,则是要求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出世通达圆融。

2.三位一体: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同时也是最难理解的奥秘,出自教父哲学奥古斯丁的著作《论三位一体》,具体内容是(1).教父哲学的神秘主义特点集中地表现在基督教的正统教义中,在早期基督教神学所关注的上帝论,基督论和人性论等三大领域中,分别形成了“三位一体”“基督神—人性”“原罪”与“救赎”等基本教义。

(2).三位一体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同时也是最难以理解的奥秘,德尔图是最早系统地论及到“三位一体”的教父,在《驳普拉克西亚》一书中,他对圣父、圣子、圣灵的关系解释到:“通过实质的合一,全部合为一体;这个整体又一分为三,这个奥秘的划分仍然是严守的秘密。这三者按着顺序是:父、子、圣灵。但是,所谓一分为三,并不是从实质上而是从形式上,不是从能力上而是从现象上。因为他们是同一实体,同一本质,同一能力。因为上帝是一位,只是以父、子、圣灵为名被认为是等级、形式和面貌。”这种表示对于理性来说无疑是玄奥和不可理解的,然而德尔图良看来,这种超理解性恰恰是信仰的基本特点。

3.普遍怀疑:怀疑主义是17世纪西欧思想流行的一种普遍方法。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不同于西方的怀疑主义,怀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要通过普遍怀疑去寻找那些不可怀疑的东西,即怀疑是为了“把沙子和浮图挖掉”,从而“找出磐石和硬土”,但其仅仅把怀疑限

制在思想范围内,在实践上表示要“服从我国的法律和习俗”。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笛卡尔的谨小慎微,他在思想上敢于向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传统权威挑战,在行动上却奉行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

他把“清楚分明”的理性确立为判定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任何东西,只要我在那些东西里找到哪怕是一点点可疑的东西,就足以使我把它们全部都抛掉。据此,笛卡尔首先对感觉进行了怀疑,感官本身是骗人的,只要他骗过我们一次,我们就不应该再相信它。但有一样东西却是不可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因为即使对“我在怀疑”进行怀疑,仍然证明了“我在怀疑”。怀疑就是思想,思想必然就会有一个思想者即“我”存在,这样笛卡尔就从他的普遍怀疑中引出了再也不可怀疑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

4.我思故我在:这里所说的第一个“我”是指一个思想主体,他认为:我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即我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这个“我”是超越形体的,因为“我”完全可以想象自己没有形体,不能摄取营养和走路,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我”没有思想,思想是“我”的本质属性,我能想多久,就存在多久,我只要一停止思想,自身也就不复存在。笛卡尔把思维的“我”确立为哲学的绝对起点,表现了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他正是以此作为根基而构建起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但“我思故我在”这条原理本身却不是逻辑推理的结论,二是建立在内在反省的自我经验之上的,它是一种直觉活动的后果。笛卡尔自己也承认“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也是如此,存在也不是通过三段论法从中思维中推出来的,这里只不过通过直觉的活动承认一个简单地给与肯定的事实。”由此可见,唯理论哲学在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某种理智直观之上的,这种直观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内在的“经验”,而与经验派的外在经验有异曲同工的关系,所以笛卡尔又被看作经验论者。

三.叙述题

1.简述“天人合一”和“物我二分”的具体内容。

天人合一: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他构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它培育四海皆王土的广王大众的文化;它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谐不尚竞争;它倡导知行合一实践原则要求言行一致。包含了四个方面(认识论,社会观,自然观,宗教观):A.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天工造化之物,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B.作为认识论基本范畴,“天”是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是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得一体关系。C.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D.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所谓“天人合一”是说天主宰着人事,而人能以至诚求神助,天人是共同的关系。

物我二分:西方文化在逐步进入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对自然的认识于驾驭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创立了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识,即由原始混沌、物我相通的朦胧关系走向物我分离,主客对立的二元世界。A.物我两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控制与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是整个西方文化突出的特征。B.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二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成了西方哲学思维的基本前提,构成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哲学范畴。C.二元对立的思想,还体现在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上。西方文化认为个人是自由独立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而群体则注重共同目标,强调个人与社会群体在利益立

场上的根本差别和对立,也强调人与社会群体的依赖关系。西方文化不仅关注社会群体存在本身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社会和个人的对立也承认每个个体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因此努力保护社会中每个人独立权利。D.最后二元对立还表现为人自身的分裂,人的存在也有理性与物性,心与物或灵与肉的二元对立。西方文化正是认定事物内部外部的矛盾冲突促成了事物的发展,人也在这个对立分裂的世界中饱尝文化的重压和孤独之苦,必须面对一切挑战孤军奋斗。

2.简答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西方文化精神主要特点

中国文化的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文传统,即指中国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围绕着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起来的,他不刻意于宗教与神灵的寄托,也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那时开始将关注的中心由神转向人类社会,致力于讨论人格塑造、人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文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迥异于西方科学文化的独特伦理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1中国文化较之世界其他文化更早的摆脱了神的权威的控制2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最根本的体现3只是努力发展各种与人伦社会有关的思想学说,而不关心对客观自然的认识不热心逻辑认识体系和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4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文化人文传统的又一表征。

西方文化的精神主要特点:1西方文化以科学精神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和探求真理的执着。2西方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要求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即强调个人本位,追求个人主义的自由和权利,形成了个人本位的文化精神。3西方文化是以个体的商业活动为基础,崇尚力争,西方人鼓励竞争,追求功利,崇尚力量和进取的价值目标,形成了崇力好斗善争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表现为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强烈的竞争意识。4.西方文化较为开放,形成了热烈好动,重汲取,求变化,广拓展的文化精神,西方文化重视开拓与求新,善于从不同异质文化中汲取经省养料,积极向外开拓,求变务新。

4..简述中和婉约和激扬奔放

1.宁静淡泊的闲情逸致。中国艺术在儒家“温良恭谦让”中庸哲学思维熏陶下,注重感情的表现委婉而节制,向往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温婉柔情和温柔敦厚的含蓄有致。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和谐,他强调对立面的朴素和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情感和理智的朴素和谐,强调按照一定的文化法则把多样或者相反的因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灵动冲突的生命体验。西方艺术崇尚刚性之美,倡导英雄主义与悲剧精神,在艺术作品中充溢着率性的铺张、浪漫的激情和深沉博大的气势。西方人“天人相分”的宇宙意识,确定了人与自然只能是一种并列关系。只是人与自然界其他存在物不同,他们具有感知能力和理性精神,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常常显示出一种能动的支配权,对可感世界认识越多,理解越深,就越接近宇宙的本原,越靠近真理。这样,人就成为了把握世界的主体。这种“天人相分”的宇宙意识以及认知方式,使西方人的思维趋于外在的客观世界。在西方人看来,认识活动是一种人对客观自然的冷静、理智的思维活动,身处自然之外的无可消除的认知距离和心理距离,使人与自然宇宙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全有机的融合。从人类思维发展史看来,认识思维总是从这种片面性向一种片面性发展的,人们所具有的寻求圆满的欲望和认识的每个具体阶段不可能完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永远是人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而对自然界的认识更新反过来又为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基础。在艺术领域里,西方人将人与自然,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彻底分裂,以便对审美客体进行深入剖析,再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严格的条理化、系统化。

5.解释青原惟信

(1)首先具体解释这三个层次:

青原惟信禅师未参禅前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常识境界,也就是对外界的直觉性认识。随后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解到“山”和“水”只是表象,甚至是幻相,一切都起于心对它们的差别认知,这是参禅境界。最后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则是超越“是”与“不是”,统合外物与内心,反璞归真,这是开悟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2)体现的思维方式:

1.中国哲学思维偏好运用直觉体验的方式去获取和传达涵盖力极强极灵活为认识主体留有极大领悟空间的认识成果

2.直觉思维因为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带有模糊性让人难以把握,但直觉思维的一些特征却是显而易见的3.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它包含了很多的可能性,所谓的中国式的智慧,是指这种思维拒绝任何规则的限制,包括逻辑和语言规则,因而灵活,有创造力。同时,这种思维方式拒绝一个肯定的答案,它使认知处于永远开放的状态中,这也符合中国哲学对本体模糊本质的认识。

4.我们说的中国哲学思维带来非逻辑的特征并不是说中国人的思维没有逻辑,而是说中国哲学偏好,追求非逻辑、非形式带来的灵活简洁,它压缩或抛弃了逻辑程序,开门见山的切入本质。

5.我们看不到思维前后的逻辑过程,但能感受到极强的思维力。在中国文学中追求语言言简意赅。但这种思维也给思维的理解,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传授带来一定的障碍。因为他不长于将个别的经验及思维成果总结为条理清洗的知识体系,因而难以得到准确的传播和形成那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认识。

(3)意义:

6.中国传统社会体制的特征是什么?

上一篇:高二上学期期中英语作文策略下一篇:第十八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