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精选13篇)
1.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篇一
高职英语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三方面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摘要:
以能力培养为主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但现行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本文从“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出发,探讨了立足基础知识,发展交流能力、培养专业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基础知识;交流能力;专业技能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英语作为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最常用的、最重要的语言媒介之一,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英语水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英语教学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所高等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一杆标尺。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校学生数量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该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3)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专业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与现实相脱离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教了的用不上,有用的没教会”的现象。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生源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水平呈逐年滑坡的趋势。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入学英语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差,继续学习的能力也不够高。许多高职学生,说英语张不开口;即使有会说几句的同学,也是漏洞百出,无法控制语速、语言清晰度以及语言表达特点,很难达到交际的目的。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十分薄弱,学生操练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十分低下。
教师方面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高职英语教师大多是由原来中专学校或普通高中里的英语教师转过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应届毕业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讲授法,照本宣科地读、讲。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听众,完全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甚至倒头睡觉。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枯燥无味。面对学生的基础与学习状况,教师往往很难提高要求,教学改革难以实施,缺乏技能训练,观念落后,模式陈旧,师生互动很少;忽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把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相结合。此外,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硬件环境。因此,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尤以听力、写作为最差。而这两项技能的运用能力,对于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今后的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高职英语教学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严重脱节。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加入WTO以来,我国商贸领域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各企业有了更多走向世界的机会。企业对员工在掌握外语方面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需要学生能将英语与实际工作的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认识高职教育的特殊要求,
强调对学生三种英语能力的培养
据调查,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下述三种英语能力:(1)要有良好的外语可持续学习能力。创业创新型社会必然是一个终身学习型社会。因此,要求高职高专的学生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进入企业后能结合专业和岗位自主学习。(2)拥有一定的听、说技能。能与外商进行简单的口头与书面交流。(3)要有专业方面的应用能力。中国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很多机器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尤其是最近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十分有利于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一线的高级技工需要懂得诸如“注意事项、操作步骤、仪器说明、参考资料”等方面外文的阅读与理解,不可能等人专门翻译。企业要求的以上三种能力,是高职高专的英语人才培养的方向。
为使高职学生在一两年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出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的运用水平,使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
我们提出了如下设想
(一)打下一定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可持续学习能力
正确的语音和基本的语法知识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英语基础素质。学校教育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更多的知识需要以后在工作岗位中自己去摸索。这就要求英语知识的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要给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基础的语音知识的掌握,对英语语言的基本结构的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强化口语训练,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
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授课环境。只有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无所顾忌地开口说英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课堂气氛轻松、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就十分重要。学生表现出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便于其展开丰富的语言联想,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其次,要把听力训练与复述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语言离不开“听”与“说”,“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说”是口头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听”与“说”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教师要每周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听力强化训练。从辨析音标,到辨析易混的单词,再到句子的辨析。复述是自我训练口语的有效途径,每篇课文学完后,应尽量让学生复述课文。这样,学生便能把所学的课文语言运用正确的发音规律表达出来,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再次,创设情境。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就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要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图片、录像、投影等现代化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让其就某些热门话题展开讨论,举行演讲和辩论赛,编写情境对话,编写故事和短剧、看图说话,设计话题讨论等。这不但能有效快速地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需要日积月累,反复强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师生配合,共同努力,学生才能学好英语口语,习得口语交际能力。
(三)结合专业,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高职院校的每个专业都开设英语课,每个专业都不同程度地需要英语。贸易专业需要较好的英语口语:理工科的学生比如计算机系的学生,由于专业直接与英语相联,对英语掌握程度的要求更专业,而化工、机电、建工等专业的毕业生则因所处的岗位不同,对英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这些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英语的要求更多体现在阅读能力方面:能看懂产品说明、操作步骤等;有时还要求能翻译企业介绍或产品介绍。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学生本专业的知识,使英语真正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岗位的需要服务,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与不同专业的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
作为基础课教师,我们和专业课教师共同面对着同样的学生,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那么,我们的教研活动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英语科目的教研活动,而应该走到所教学生的专业教研室,与专业教师一起探讨学生的专业问题以及他们的专业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英语教师会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在英语授课中渗透专业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
二是有针对性地备课,不仅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专业。
应结合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生,去搜集有关的专业英语知识,结合课本,适时地把专业英语加进课堂内容中。教材中同一个对话练习,对于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知识有关的对话,贸易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结合其贸易专业知识进行对话。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同一个单元的英语学习中得到不同的练习。随着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不断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教材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并以此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英语教学更能体现专业特色,真正做到英语课为专业服务。比如,在《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九单元ApplyingforaJob一课中,关于如何申请一份工作、如何面试的对话,我们就根据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先给学生留下预习任务,让他们课前去了解自己专业将来的就业群以及这些岗位所需的专业特长,自己又具备什么能力等。之后在组织课堂对话时,教师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面试对话。这样使学生不仅熟悉了自己的专业特色,而且还非常实际地掌握了如何用英语去进行面试,为学生将来真正面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学生所在的年级层次,适时地加入专业知识,并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课中加入的专业知识内容也相应地增加,让他们觉得英语课不仅仅是学词汇、语法,而是实实在在地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这样既能体现基础课为专业服务,又可让学生感到英语的实用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高职英语教育质量若要得到有效提高,就应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真正贯彻下去,就应切实地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突出语言的实用性。目前,高职英语的发展还未成熟,高职英语的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高职英语教育,应该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看待、解决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其更迅速、更健康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出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业务操作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al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MunbyJ.CommunicativeSyllabus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3]NunanD.Thelearner-centeredcurriculum-AStudyinSecond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
[4]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
[5]陈家颐.高教公共英语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1).
[6]陈梦,吴翰桂.完善听课制度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0).
2.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篇二
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手段, 使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1.必须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让他们懂得, 相互服务是人之间新型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宁, 很大程度上是同各种岗位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尽忠职守密切相关的。
2.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崇高的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 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要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要让学生懂得, 要把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 只有这样, 经过努力, 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教育他们干一行, 爱一行, 与同甘苦共命运, 积极参与企业改革, 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职业道德面
1.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单靠职业道德课是不够的, 要让所有教学分担教育任务, 在各科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育人效果。比如, 专业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同时, 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反复强调会计岗位是一个特殊的岗位, 会计人员直接同金钱打交道, 处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特殊位置上, 不仅要掌握各种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专业精神, 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 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在带领班学生春游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爱护环境教育, 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欣赏美, 用心灵去感受美, 用感情去体会美, 让情操得到美的熏陶。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努力创造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美丽的校园里, 随处可见的名言警句以及家肖像使学生耳濡目染, 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1.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践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的基础, 也是职业学校的显著特点, 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实践为落脚点。只有通过实践, 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职业道德标准的意义, 并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使他们更好、更多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 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转化为行为。
2.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专业特点及学生思想素质, 与实习单位或联办单位签订协议, 团结合作, 共同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办法和措施。在实习中, 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道德实践的紧密联系,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受到良好的职业道教育和熏陶。
3.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篇三
【摘 要】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学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另外要与家庭密切配合。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生行为习惯配合
《中小学德育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小学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实质就是学校教育不应当把重点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当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此,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德育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学生德育教育能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少儿时期养成的”。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
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过度宠爱,孩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若不及时、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矫治孩子的不良习惯,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我在实践中有以下做法:
一、有效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现象,老师们常常要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如:我发现我班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小学生年龄小,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空洞的说教,反面的嘲笑、讽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应精心设计、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利用讲故事、看图片、现场表演等手段,让学生辨别情节中人物行为的是非、对错,以富有说服力的方式去引导,以生动形象的具体榜样熏陶、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从形象的教育中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分清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等,激发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厌恶感,产生仿效道德行为的欲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儿童从未成年状态发展到成年状态,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的习惯与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碍其生长。可见不能将学生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如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求学生早上来校时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家长说再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阅读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课前课后及时大小便,洗手的时候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好水龙头,把手擦干。吃饭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吃饭, 能安静进餐,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餐后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整理桌椅,不挑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安静午睡,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 ,学会爱护图书,保护书籍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户外要注意安全,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能玩,要爱护花草,在公共场所不掐花折枝,爱护学校的环境。 每天,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平时,我们会为了班级管理而制定一些准则,比如:早操、户外活动时我们要求学生要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将小凳子轻轻放进桌子里,这样整个教室看起来很整洁、很舒服。阅读图书时,要求学生按顺序挑选,看完图书时要正确摆放(封面朝外,书名朝上)。
三、教师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都是这样的”。教师要求儿童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同时也在要求自己去捡,一改过去教师站立不动,却对学生行为指手画脚的“严师形象”;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教师也常常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谢谢”的反应;在街上偶遇幼儿家长,教师热情地向家长打招呼等等这些都看似微不足道,却十分重要的教师表率行为会直接作用于学生。
四、家园密切合作,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家长从饮食起居到待人接物,从思想意识到行为方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必须重视家长工作。一方面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兴趣爱好、行为表现,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同家庭环境影响的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配合和帮助,力求学校与家庭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协调一致。在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中,可以找出学生某些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以便于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却忽略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我班曾有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召开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地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从教唆学生打架到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总而言之,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训练行为,形成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练之以行、持之以恒。根据具体情况,教师要把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態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四
刘彩芹
学校安全是社会安全的一部分,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谐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有了师生的安全,才有班级的有效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要熟悉政策学会沟通
学校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的,班主任首先要认真学习设计安全方面的法律发挥,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校环境管理暂行办法》等以及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文件,按照文件要求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不违法,不规范。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光是讲大道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班主任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安全教育的案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讲食品与药品安全,可以结合某县、某某学校和中毒案来教育学生。讲交通安全,可以用事例来教育学生很有说服力。
二、要教给知识,培养能力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自护自救常识教育。多给学生讲食品安全常识、交通安全常识等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做到“三懂”,懂的各种危险危害形成原理,注重了解不安全事故的细节;懂的预防各种危险危害,积极开展安全宣传。要都觉各种不安全的因素以及不法分子对青少年学生的侵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事实会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构成威胁,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教育,种子时间、演练,可以让学生做到三会,学会报警方法,学会预防为先的方法,学会自护自救的方法。引导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学会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的能力。教育他们果断、正当的进行自护自救,机制、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所以从根本意义上讲,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班主任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可以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三、要以创建性预防为主。
5.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 篇五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当今社会青少年身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也在思考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归纳起来,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抓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地,班级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如果一个班级是积极向上、学风严谨的集体,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也必定会充满激情、热爱学习、思想觉悟高;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像一盘散沙,没有一定的组织纪律,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在做事时也一定会是自由散漫的,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既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又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
在抓班级管理时,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因为万事“礼”为先,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方面的教育,礼仪虽然不是基本的道德准则,但却是搞好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我认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就包括了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自觉遵守各种纪律的习惯。要做好安全、纪律、法制这些方面的教育,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德育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等文件精神。
做好班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班干部既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又是学生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班干部自身的榜样示范会给其他学生做好表率,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监督班上其他成员的行为习惯。当然,要做好这块工作,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也很重要,班主任是一面旗帜,走到哪儿,学生就跟到哪儿;班干部就是旗帜上的星星,随时照亮着班上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构建了班主任、班干部、班级成员都和谐融洽的关系,才是最理想、最具有教育力量的班集体。
另外,班主任还要重视班级成员间的互相监督作用,道德行为的规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德育教育要有一定的持续性。班主任要在全体成员的配合下,抓点滴,防微杜渐,及时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德育知识,在抓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二、重视文化教育,学科渗透德育。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道德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起到了学科间教学内容的整合,而且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的同时起到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形成能力、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也不可忽视,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班规、班训,班歌,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喜欢的一句话写下来贴在展板上,用以激励自己,班中墙壁上书写催人奋进的话语,班级健设图书角,每人捐献一本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将同学们的读后感、好的书法作业、作文展览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育人环境。
三、关注、关爱、尊重问题学生,在班集体中,不是每个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都完全正确,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对待问题学生,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我们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帮助他们改变自我。我们要格外关注他们,在纠正他们不良行为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爱,温暖他们的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尊重之后才会想起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尊严,竭尽全力去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在转变问题学生时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尊重他们,要让班级的成员都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改正过错,重新认识自我,向温暖的集体靠近。
问题学生是班级中的一分子,问题学生没有得到转变,班级的管理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制约,班上学生的思想认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问题学生,使他们不再带着“问题”,使他们不再拖德育教育工作的后腿,从而提高班级德育教育的实效。当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健康发展时,这才体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在深化德育教育时,我们要充分认识活动所起到的作用,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就巩固了认识,提高了思想觉悟,教师也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周一的升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就一个最好的时机;利用一些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感恩节、春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对学生进行感恩、革命传统教育,利用班会、校会时间进行专题讨论、教育,这些都不失为好的方法。
五、优化家校联系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脱节了,教育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除了要重视校内教育外,还要重视校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我们要经常家访,和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们多了解自己的子女,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学生在校内所受的思想教育在家中得到延伸,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件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事,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更应该切实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重视他们努力后的结果,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做得更完美,最终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6.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篇六
二、教师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朗读时间。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讲得多了,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就少了。学生就不能直接主动与书本对话。因此,教师在课文分析上一定要做“减法”,坚决摒弃那种逐段串讲串问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根据内容特点、学生需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扣住疑点。教师只有“浓缩了知识”,课堂才有“剩余时间”。只有有了富裕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有处方朗读时间。具体讲,每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此外,教师还应把每天早晨的晨读课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不得因赶时间,抢进度,而随意把学生的晨读时间据为己有,用于讲授未教完的课程内容。
三、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与手段,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内驱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自我表现欲旺的特点,教师一方面在课堂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朗读,如:个人朗读竞赛,组与组之间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竞赛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主题班会、辩论会等,让学生体验喜悦,体验成功,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爱好朗读的兴趣。
7.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篇七
德育, 是指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言之, 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教育。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在《哲学道德集》中这样论述道:“人性无先天的善与恶, 人的品德是后天教育的成果, 德育有法律的约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由此而言, 在各学科教学中, 对学生贯穿和施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作为音乐教育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音乐学科自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 所以在对学生施行德育教育时, 应本着“以乐育德, 以情感人”的理念, 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中促进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培养。
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修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等, 它是如何做人的基本要素。音乐教育作为审美化、艺术化、音乐化的审美教育, 它借助有组织的音响活动去塑造艺术形象, 表达思想感情, 在施行德育教育时更能使学生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感之于心, 导之于行。我们都清楚, 任何思想教育若没有情感作基础, 单靠呆板枯燥的说教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 因此说利用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在音乐课教学中, 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传递着不同的情感色彩, 它向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渗透着真、善、美的德育教育。音乐可以用歌声、舞蹈等丰富的语言去歌颂祖国、人民、歌颂英雄人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在小学1-6 年级音乐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题材, 例如《国旗国旗真美丽》、《妈妈的心》等, 这些歌曲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内容, 无论是在新课程改革前的教材还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 都无一例外地将其设置在欣赏教学和歌曲教学中。正是通过这样有层次、有重点的学习要求, 才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 从而由浅入深地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如能有目的、有选择地整合音乐教材内容, 就可以使音乐课的学习更具有层层递进的承接性, 从而使学生的品德培养具有延续性。
在国家教育部1993 年3 月26 日颁布的《中小学德育纲要》中规定了德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即:“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即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 利用歌曲本身的歌词及旋律就可达到一定的德育教育内容, 在实践中可尝试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说理教育法:包括谈话、讨论、辩论、指导阅读等
在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时, 可将歌词抄写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进行新旧社会对比, 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在教授歌曲《海鸥》一课时, 可引导学生通过海鸥不怕惊涛骇浪的歌词内容展开讨论, 说说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做的?鼓励他们像海鸥一样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品格, 以帮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能经受住生活的磨炼, 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培养。
二、情感陶冶法:有艺术陶冶和师爱陶冶两种
艺术陶冶的素材在音乐教学中很多已是深入人心。如歌曲《学雷锋》, 同学们在歌词描绘的学雷锋场景和熟悉的旋律中就感受到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形象力量。通过歌曲, 正确引导学生具有宽容的品性, 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这种艺术情感的陶冶无疑为培养学生具有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起到了铺垫作用。正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歌就是力量, 就是战斗的号角, 就是人类的思想火花。”
师爱陶冶的教育可以扩大到爱和感恩的教育。歌颂教师题材的歌曲有很多, 如《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飞来的花瓣》、《甜甜的秘密》、《我爱米兰》等, 这些歌曲深受学生喜欢。此外, 歌颂爱和感恩的歌曲也有不少, 如《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不再麻烦好妈妈》等。教材《小奶牛》一课, 课通过歌词内容, 以小奶牛“从小就立志为人类奉献的精神”为榜样, 引导学生说说他们眼中为社会奉献的人。学生就会例举很多这样的人, 如清洁工、医生、教师……, 这样就引申扩大到对父母的爱、对长辈的爱、对劳动者及对社会奉献者的尊敬和爱……, 通过这样形象的感恩教育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进而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榜样示范法:即通过歌曲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榜样
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的颁布实施, 现用教材更具有系统性和主题性, 并在各个主题单元中, 将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两首题目相同、曲调不同的《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中, 其生动的歌词已为学生进行了榜样示范, 教会学生学会感恩, 学会孝敬父母。再如《我是少年阿凡提》就是一个环保教育的好题材, 它清晰易懂的歌词“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 我可对他不客气……”一下子就浅显易懂地渗透了环保教育。有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教育典型, 教师可贴近生活, 以身边学生的榜样为范例, 选出班级中的“小阿凡提”做为鲜活的教育典型, 以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德育教育研究表明, 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 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要素。因此要遵循德育教育规律, 持之以恒地将其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闪现德育的光芒。相信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 也会对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摘要:“五育并举, 德育为首”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音乐教育作为审美化、艺术化、音乐化的审美教育, 其审美功能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经。由于音乐学科特殊的审美功能,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方面, 相比其他学科具有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将从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入手进行实践, 让德育教育在音乐审美中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感之于心, 导之于行,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学科教学,审美功能,德育培养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修订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1版.
8.中职学校要加强德育教育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基本素质
一、中职学生现状
1.文化素质差。目前的中職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他们成为被忽视的一部分。与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素质较差。
2思想道德素质差。道德迷失,不遵守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不遵守纪律,迟到、旷课、早退现象严重,甚至自认为是正常现象;不爱护公共财物,门窗、桌椅等毁坏随处可见;不爱惜公共卫生,乱扔垃圾,教室内外到处是他们的“杰作”;不尊重师长,上课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随意进出,吃东西,路遇老师视若无睹;自私自利,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考虑他人和集体利益。
3.心理素质差。独立意识增长,自控能力较差;虚荣心强,性格脆弱,抗挫折能力差;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
4.课外时间宽裕。课余时间较充裕,部分学生放荡不羁,如吸烟、酗酒、夜不归宿、早恋、打架斗殴、上网玩游戏、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怪异等,整日无所事事,表现出极端空虚和无聊。
5.个人目标不明确。中职学生普遍没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学习压力,应此没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无所事事。
二、加强中职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三、方法措施
(一)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用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理论来武装学生,结合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形势的需要,责、权、利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是职业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雷锋精神,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曾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三)强化师德建设,优化德育干部队伍。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收管理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年轻德育工作者采取以老带新的结对子的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四)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的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是由于道德的无知所造成的,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五)、严肃校纪校规。学校只有严肃执行校纪校规,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六)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广泛,多维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较强,多了一些主见,多了一些个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七)维护、发展好学生个性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创造条件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以学生发展为本。中职教育应针对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八)适度提出行动要求,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成果 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道德素质相对较差,他们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行为上经常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但他们又很朴实,经常是自己违犯了纪律,主观上却还没有意识到,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德育工作中,过高的要求会使学生感到做不到而失去进取的勇气,而过低的要求则达不到引导学生进步的目的。因此,德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适度的要求,不断地提出德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他们需要激励,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学生道德思想的不断强化。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教育要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同时,更要使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成为具有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的新世纪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睿《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思考》职业教育研究 2005.10
2、贺兰雪《分析德育现状,探讨德育新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9
3、林杰斌《统计建模与应用实务》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11
4、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5、《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9.浅谈大学生为什么要加强国防教育 篇九
以及你对中国当代国防的理解
古老的华夏文明在鸦片战争的一声枪响开始了它对军事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从落后到强大的探索之路。
中国那段屈辱的近代史让我们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国防与一个国家的安危,一个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应该关心国家的命运。
屹立在东方的中国虽然摆脱屈辱的历史,但历史遗留问题,美国等大国对中国的施压和当前激烈的发展状况,在21世纪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
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和长期的;
2.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3.俄罗斯对我国安全有着长远的影响。
4.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领洋权益的争议。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
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
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
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我国的海洋主权受到很大的威胁,然而中国在海外建立
军事基地有着重重的阻力。
第一,当属对“中国威胁论”的顾虑上。从实际来看,目前一些
国家在炒作“中国威胁论”让中国在对交交往中变得小心谨慎。“中
国威胁论”在一定程序上束缚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第二,突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军事战略思想。冷战时期,中国把
西方国家在海外的军事基地看作是对外扩张霸权的行径加以批判,强
调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除联合国维和行动外,不在海外驻一兵一卒。
在新时期,新环境下,中国如何突这些旧战略思想成为在海外建立军
事基地的第一步。
第三,目前中国军事力量是难以满足海外常驻。虽然中国常规军
事力量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很多都是在补历史欠帐,相对来
说,中国的军事力量比世界一流军事强国有近二十近的差距,特别是
海军方面,缺少大型现代化作战舰艇,缺少远距离投送力量的平台。
这些都制约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对外扩展。
第四,中国周边环境的持续恶化限制了军事力量向海外投放。目
前中国周边海域面临集恶化的局面,东海,南海,和台湾问题,这些
都牵制着中国的军事力量。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下,中国从目前
来的军事力来说,显得捉襟见肘。
当今世界战略格局正处于转换和调整的过渡时期,各国和各种力
量集团之间的关系在重新组合中不断进行调整;各国和各种力量集团
都在进行相应的军事战略调整,增强以经济和科技未基础的综合国
力;军控和裁军谈判连获突破性进展,但军备斗争仍在提高质量和发
展高级是兵器方面展开竞争;大战危险更趋减小,战争趋势向着高技术局部战争方向转变,高科技人才显得十分重要。
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
最为激动人心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
制出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一步一步走上自强复兴的道路。国防是国之根本,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生活的保障。所以
10.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篇十
1、德育工作要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小学德育纲要》。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政策法规,在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
2、建立校德育领导小组。建立校长、德育处、班级的三级责任教育。校长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负责德育目标的制订与督导;德育处负责日常德育工作的监督、管理与协调;负责逐日的检查、评比、协助处理偶发事件;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家访和后进生的跟踪转化及工作档案的整理。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
3、德育主任全面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制定每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定期检查。组织各种针对性活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4、德育处要发挥少先队的德育功能,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定期召开会议,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班主任要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发育状况。建立起良好的班集体,开好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习惯。在教育工作中,坚持正确的德育工作原则和方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以正面教育、启发引导、表扬鼓励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寓教于乐。严禁挖苦、讽刺、侮辱、孤立、打击、训斥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科任教师要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好班级工作,做到教书育人,要寓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7、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包括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社会调查、警民共建等。
8、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最少召开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应定期做好家访工作。
9、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等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10、认真执行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制度,建好学生健康卡,定期体检,定期举行运动会。、做好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优秀班集体评选活动。
1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和班级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做好家访工作,并做好记录。
13、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讨论研究德育工作,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德育管理和教育。
11.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创新能力 学习动机 主动探究 积极操作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09
创新是科技时代的主旋律,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小学生又正处于好动阶段,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黄金阶段。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只是原封不动地将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型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而是要激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激活数学思维,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本文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当前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成为消极的学习者
成功的学习所依赖的不是强制,而是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喜爱数学学科,才能从内心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成为积极而主动的学习者,才能在学习中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活跃的思维状态,才能有所发现与创造,并且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创新的乐趣,可见兴趣正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动力。而当前的数学教学,氛围枯燥,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能成为消极的参与者,这会严重地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思维状态,更谈不上发现与创造。
(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成为被动的参与者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整个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所展开的,只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而将学生完全排斥在教学之外,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只能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被动参与。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扼制了学生的思维,自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问题意识薄弱,成为机械的接收者
问题意识是创新与创造的重要表现,但小学生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问题意识薄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将教师与教材绝对的权威化,不鼓励、不允许学生提问,即使学生心有困惑也不敢提出,久而久之,课堂上学生提问的声音越来越少,似乎都能理解知识,但这种没有问题的课堂正是最大的问题,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成为机械的知识接收者与运用者。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
好奇心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小学生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有动力,才能主动去创新。如在教学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状态,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对认知对象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自然就可以激励学生去发现与创造。如关于平年闰年的知识,教师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了几个阳历生日,然后告诉学生有一个小朋友今年10岁,但是他却只过了两个阳历生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思维活动。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学生并不是机械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只有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体探究,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而自主的探究空间,学生才能超常发挥,成为探究的主人,亲历知识形成全过程。那么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进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与探索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讲台走下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成为共同的参与者与必要的启发者,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创造。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问
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学会提问,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数学的殿堂,才能真正成为发现者与创造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让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与教师,而是能够勇敢地发表个人见解,让课堂上有更多来自于学生的不同声音。即使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较为肤浅简单,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武断地否定,这样只会打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与提问的积极性。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要坚持“提问先于正确”的原则,不仅要允许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而且面对学生的各种提问,首先要肯定其思考与提问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再次的思考与充分的讨论,以逐渐完善学生的问题。
(四)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激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动手与动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将手与脑结合起来,在动手中思考,在动脑中操作,才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操作的机会,要让学生多做学具、操作学具,在操作中主动思考与思维,让双手成为思维的工具。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剪切、拼接、测量等可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是规律性的还是偶然的。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再次动手,将一个大三角形剪切成两个小三角形,将两个一样的小三角形接成一个大三角形,剪切前后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这样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从肤浅的表面认知上升为深刻的本质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操作这一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爱.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重要性[J].学苑教育,2012.
[2]刘顺民.探究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
[3]陈忠顺.倡导创新利国利民——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
12.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篇十二
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中学生主体人格形成的影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论据去论证教师观点的正确,从而接受其观点,而这个观点恰是教参书上的定论。这种解读文本的图解式教学,使学生整体上成为被动接受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性被抑制了。在课堂上,教师是权威,教参是准绳,语文课就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顺着教师的提示去理解文章。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被动地接受分析、被动地接收观点、被动地接收课堂模式的安排。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说教,模糊了主体意识,他们不敢同教师争辩,或不愿同教师争辩,丧失了主体人格。
要培养学生主体人格,首先要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为学生主动学、教师帮助学。教师怎么帮助,采用什么形式组织教学呢?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采用自我阅读———合作讨论———教师参与的形式。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在每个章节、每篇课文前都有解说和提示,学生根据解说和提示,一般能够大致读懂文章的大意,作品风格,这只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学习即可;初步学习课文之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心得,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问,共同讨论, 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见解,教师要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去,抛砖引玉,做一个指点迷津的智者。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动探究者,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学友对话达到习得知识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探究者,他们的内心感受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感情体验得到了升华,他们的自我认知的信任度得到了提高,这样有助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形式。
二、为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搭建平台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必须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给学生充分信任,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信学生有创新的意识,把课堂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阅读文章,用自己的大脑和眼睛去分析、去辨别、去认识、去玩味,因为课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创新的过程,是一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翻开自己的生活阅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发挥他们的无限想象力,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情燃烧,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潜质。
如在教授《人的境界》一课时,让学生先充分阅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心得,互相补充,互相提示,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看法。结果学生阅读十分认真,小组发言积极踊跃;在提问、讨论、辨析之后,各小组形成了本组一致的看法,然后每组出一名代表讲看法或认识:学生们论及“自然境界的无知和愚昧”,谈到了影视镜头中出现的因贫困而不能受教育的偏远山区的儿童那懵懂、迷茫的眼神,谈到了鲁迅笔下麻木的老年闰土。也有以“孔繁森———道德境界的典范”为论题,热情赞颂人民公仆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高尚情操。还有论题是“摒弃功利,力求道德”、“我们能到达宇宙境界吗”。学生们的发言有着思辨的力度和经过了主体再创造的愉悦,这无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人格特征,体现了教育的人文精神。
(二)畅所欲言,不拘一格
由于文学作品的内涵是丰富而且厚重的,也由于学生个体特性的差异,必然决定了他们对作品理解的不同,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主阅读和体验的权力,也就有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看法的权利。作为教师,对作品的解读和认识不要拘泥于教学参考书上的定论,只要言之有理,有一定的合理性,就不要轻易否定,要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在学了《阿Q正传》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评论阿Q精神,有的写《精神胜利法要不得》、《阿Q精神是自欺欺人》、《屈辱、失败的阿Q》、《奴性的阿Q》,也有的写《还是要点阿Q精神》、《不妨自我安慰一下》、《麻醉一下,立刻警醒》。当然,他们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通过思考、辨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既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养成了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自我表现意识,在此基础上,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创造力,从而形成主体性人格。
(三)深入探究,发散思维
主体性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创造性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抓准深入探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使课内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生活,用教科书中的作品去关照自我,关照社会。例如,教学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师生可共同探究如下问题:
1.“套子”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你认为什么是套子?2.社会生活中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的规矩是不是“套子”?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怎么认识“套子”?4.现实生活中(思想上、习惯上)有没有这样那样的“套子”?5.举例自己(生活中、学习中)的“套子”。6.怎样才能冲破“套子”,获得开放的眼光和自主的意识?
如此探讨,不单单是就作品中的人物和写法作一番分析,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多层面的剖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教材的讨论、辨析中,加深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
摘要:语文学科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因此, 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学生的理解与感受, 使学生养成能质疑、敢质疑的习惯, 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3.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的研究 篇十三
水塘镇中学李宗勇
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是我工作十多年来一条坚持不懈的原则。每当学生的行为使我十分恼火,思想情绪将要偏离正思维的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身正”,“率先垂范”。教师是学师范专业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不正,学生则虽令不从。第二个条件是教育学生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为此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通知。怎样把这个原则落在实处呢?
一、教师要“正身”。
1.在知识方面,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业务知识。争取做到专业知识精而深,基础知识宽而广。
2.在能力方面,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逐步掌握教育儿童的规律。
3.在师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4.在工作中要有团队精神,特别要克服“文人相轻”。
雷峰同志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紧紧融和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我们生活中的海洋就是集体,我们每一们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没有你,地球仍然存在,地球仍然运转;如果没有地球,就根本不存在一个你。没有你,学校仍然存在,仍然运转;如果没有学校,就根本不存在一个你。
二、教师要“正行”。
这里的“行”是指教师的教育方法。“正行”的含义有两点:一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二是坚决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现结合实际谈谈我的看法。
1.教育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年前的一天,那个调皮的男生将教室门锁踢坏了,被我叫到办公室。我问他该怎么办,他不说话,昂着头。哼!那样子好像是他没有错,是我错了,不该问他。
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出来!面对此情此景,我可以打他一顿,逼他认错;可以罚他跑操场很多圈,逼他认错;可以罚他打扫侧所很多次,逼他认错。这样的方法多的去了,归纳起来就是让他怕了,然后认错。而我没有这样做,也不能这样做。我给他讲了一些道理,如门锁是应该爱护的公共财产,门锁损坏造成的后果,动不动就发脾气对自身将来良好性格养成的危害等等。然后,于情于理,他终于主动认了错,可是没得我的允许就走出办公室回家了。其实我的话都没说完,他怎么就走了呢?他将会做什么呢?真有点不解!第二天,他买了一把新锁来换锁,独自一人做起来。我见了便问他:“谁让你买新锁了?你得给我把损坏的锁修理好!”他生气地说:“损坏了就赔一把新锁还不行吗?为什么要老是盯着我不放?”
我笑着说:“对,就是盯着你不放!只能修锁,新的锁换上也不要,这事没得商量!”他十二分的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做,也许觉得我在故意刁难他吧。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的头上冒汗了,歪斜的锁舌头是矫正了,可是拆下来容易装配回原位就难了,他只好守着散乱的零件发呆。我看出了他的难处,帮助他完成了任务。当时我就对他说:“修锁难,制造一把锁更难,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你懂吗?”他使劲地点了点头。后来,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那时明白的道理。
2.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诲人不倦。
教师好比磨刀石,学生好比钝刀,教学就好比拿钝刀在磨刀石上磨。坚硬的磨刀石能把钝刀刀刃一点一点地磨掉并使其锋利无比,相反软弱的磨刀石会在长时间的磨刀过程中被钝刀一点一点地磨掉,久而久之,不见了磨刀石,只见那钝刀依然是钝刀。教师教育学生,产生了师生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像弹簧,师强则生弱,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师弱则生强,使老师不成其为老师了,学生失去了领路人,成了迷路人,迷路的人又往往容易误入歧途。国外有位
总统在大会上发言时讲了一句话,却讲了三遍: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教育学生也应该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学生的过错具有传染性和不断生长的特性,因为他们在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新朋友,准确地说他们也就像我们儿童时代,都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改正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留守儿童,是让我最头疼的。
辱骂老师、偷东西、打架、逃学都有他的份,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说服,当时承认得好好的,检查、保证书写了不少,就是不汲取教训,屡教不改。说实话,我都有点恢心的了。可我不是那种轻言放弃的老师,心想一定要治服他,不就是个孩子吗?从此,我对这个学生观察更仔细了。由于他的劣迹,班上没人愿和他做一桌,也没人理他。做作业时他忘了带笔,居然到了连跟同学借支笔都不成的地步。我把自己的笔借给了他,他感动得掉泪,字也比平时写得好了,可惜就是做错的地方太多,放学时被我留下来重做。等他把作业做好了,我和他进行了交谈。没想到这次谈话却让他终生难忘,让他哭了个痛快,让他从此改正了缺点。
交谈内容是这样的:
师:你是独生子?
生:是。
师:据说你跟爷爷奶奶过,是吗?你爸妈哪去了?
生:是的;爸妈打工去了。
师:你穿的新衣服很漂亮,是谁买给你的?
生:是我爸买的师:你爸是干什么的?
生:挖煤炭的。
师:„„你爸累吗?
生:很累。
师: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他为什么要这样累呢?
生:„„.师: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更是为了你能好好学习长大成人!而你的表现对得起他吗? 生:呜„„.呜„„ 呜„„
事实一再证明,教贵有恒,永不放弃,我们一定能成功!
3.教育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是有自尊心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天真活泼的童年,孩子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也是人之常情。教育过程中有意有罢,无意也好,之前就要想想是否会伤到孩子的自尊,三思而后行。别忘了我们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使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人怕伤心,树怕伤皮,少数性格易怒的学生被伤了自尊后,也就一句话的事,造成的后果却不堪设想。就因为老师一句伤心的批评,学生爬上高楼要往下跳;就为了老师一句伤心的批评,学生对老师采用了暴力。这样的事是屡见不鲜的。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原来成绩很差,班主任陈老师也不喜他,他犯错误还被陈老师狠狠地骂了一顿。骂了很多,而他如今还记得最伤自尊的一句是:“你这种人就能成才的话,太阳要从西边出来哟!”20多年过去了,我的同学当上了厂长,开着小车去省城办事,恰巧几个教过他的老师也去省城培训,他答应给他们搭便车回来。等几个老师上了车以后,他发现了陈老师,脸色就拉了下来,一定要陈老师下车,就不给他做,别的老师都可以做。唉!虽说人不小量不发恨,但是就是那句伤人自尊的话,使得学生与老师产生了隔膜,这种现象难道是教师希望看到的吗?我并不欣赏老同学的那种胸怀,并不是我已为人之师。作为学生对老师的良苦用心要增强一些理解,尽管他采用的方法过激,出发点却是好的。但这个事例更让我们意识到教育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推荐阅读:
加强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07-06
音乐教育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论文09-18
对德育教育实效的理解-德育09-18
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德育08-07
对音乐教育的认识07-18
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加强审美意识培养的探讨07-23
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