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减负增效(共9篇)
1.课堂减负增效 篇一
减负增效,快乐课堂
减负的关键是增效,而增效的关键在课堂。高水平的教学必然是高效益的,高效益必然会带来轻负担。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增效减负、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精心备课,用教师“增负”换学生“减负”
教师要反复的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组织结构。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它虽然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选择,增加、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真正使教材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有效素材,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
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多花时间,做好课前准备,让教师的“增负”来换回学生的“减负”。这样,老师在上课时才能按照既定目标,把这些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巧妙设计,聚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新授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探求知识的主体作用。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有了学习的喜悦和乐趣,就不会有“重负”,而且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增效”。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做基础。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设计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一环。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练习设计要有坡度,有层次,难易适度,适应学生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还要注重练习题的趣味性。学生新知识建构了,不等于技能就形成了,练习及练习课就是在学生建构新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技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 1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它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就会在心理上觉得轻松快乐,这也是心理上的减负。
三、静心回顾,注重课后反思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为下一节课的有效教学做好铺垫。而批改在作业后也要认真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自身的努力,把减负增效落到实处,让数学课堂洋溢着快乐!
2.课堂减负增效 篇二
一、激发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积极主动, 全身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比如利用实物教具, 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实物的客观性。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 先让学生进行操作, 通过绳测法、滚动法等, 测量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 再通过计算、观察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使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当学生知道这个规律叫圆周率, 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最早发现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 他们会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学生不仅品尝到了动脑思维的成果, 还欣赏到思维过程中的无限风光,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发现竟与数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 这样学生即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又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 引发了他们探索知识的强烈求知欲,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从而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中来。
二、动手操作,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的一对基本范畴, “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现、活动中发展。而数学课堂活动化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体现出其必要性。例如, “图形的认识”一节的练习设计, 几个小朋友在玩不同形体的积木;有的在推、有的在滚、有的在转……课本上类似的内容很多。这样的编排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照本宣科, 不能是教师讲完后学生简单地算一算, 画一画。每一部分内容都必须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让学生玩一玩不同形体的积木, 实际体验一下哪些可以推动, 哪些可以滚动, 哪些可以转动, 为什么。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才能亲自动手试一试、动脑想一想, 进而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发生发展过程, 领悟物体的特征, 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研究教材, 注意深刻把握每一个例题和练习设计的内涵, 紧密结合课程标准体会其设计意图, 突出了以活动为主线的原则, 尽量把适合教师教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学习活动, 把数学知识教活, 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 更有活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解决实际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走到今天, 应该说,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个话题已经不新鲜了, 但真正做到做好的却并不多。学生们往往不能从个人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而是片面追求标准答案。数学学习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接受,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活动化教学中, 我们更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能力。例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时, 先让学生课前动手裁剪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拼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15平方厘米不等的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定长方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摆并算出面积, 同时以此为依据展开讨论, 最终自主揭示出面积概念, 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 教师让学生测量教室地面、墙面、玻璃的长和宽, 预算装修一间教室需要地板砖、涂料和玻璃的数量, 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不仅巩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 同时还考虑到节能、资源再利用等知识, 真正使数学知识和生活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活动, 使静态知识过程化, 数学学习活动化, 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创新, 合作交流, 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 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快乐, 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提高辨析能力
在学生自主活动探索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探索的情况,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横向交流, 如个别交流;或在小组内、或在班级集体内相互交流, 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过程, 讨论、评价, 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学生交流过程中, 有可能出现表达不准确、辞不达意等情况, 让别的孩子产生理解岐义或疑问。教师的关注点应该在提高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掌握基本的交流方法, 只要学生能够将研究的成果比较清楚的表达出来, 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同时, 教师一定要给表达者和倾听者交流的时间与机会, 这样, 既可以解决倾听者的问题, 使他们从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 又可以让表达者有补充、完善的机会, 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在这种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进步。引导学生在倾听他人交流的同时, 学会客观地分析、辨证地思考, 对他人的发言要有明确的评价, 经常问自己:他的阐述准确吗?一定是这样吗?我们的为什么和他的不同呢?如果有不同发现可以及时补充。通过倾听评价他人的交流, 对照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 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 让学生感受到我要向别人学习。
3.历史课堂如何减负增效 篇三
一、创新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的理想课堂,师生应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资源共享、行为互动、观念互促、和谐共进。在“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摆脱预设教案的束缚、敢于摆脱原定思路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应该在“民主”的旗帜下,使课堂始终充盈着人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建构、学会交流共享。但是,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放松更不能演化为放纵。实践中,放松,别忘了“明确的要求、到位的指导、适时的调控”,别让变了味的“活”、走了样的“动”迷惑了我们的理性,只有致力于营造充分而又合理的放松情境,才会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放开老师的手脚,才能构建轻松、民主教学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方向、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尽力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角色;学生则应在“欲罢不能”的参与状态中,主动探索新知、主动与人交流、主动实践操作、主动尝试创新。我们的课堂不能单一传授,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
二、教师“增负”换回学生“减负”,实现有效教学
在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教师的时间、精力投入多而教学效益低,其弊不在投入本身,而在于师生的所有精力、时间、追求都用在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以及超越身心承受力的加班加点上。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重视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对教师来说,其投入不仅在课堂,更重要的是在课外。
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的少投入、少讲,完全依赖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和有效预设。教师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研究教材、课标,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否则便不能超越传统教学的思维束缚。对学生来说,面临着学习方式从知识获取向智慧发展的转变。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挖掘自身潜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创新上积极投入,才能有效地获得知识、能力和智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而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四、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保证学生足够休息时间
素质教育的三维理论告诉我们,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的减负,需要教师就要增效,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而真正要达到减负增效,“堂堂清”的教学理念和具体措施要求就是减负工作的创新理念,只有“堂堂清”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所以積极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加强教研,认真备课,面向全体学生上好每一堂课,是不布置、少布置作业的保障,否则减少家庭作业成为无稽之谈,无本之木。反之,如果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老师必然要布置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未达到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确实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
六、引导学生掌握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会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4.美术课堂减负增效个人总结 篇四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堂应该是追求有效、高效的教与学。如何改进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创造最佳教学效果,应是我们不懈地追求。面对推陈出新、不断涌现的良方佳策,不要指望将其全部拥有,用过多的手段和活动将课堂填得满满当当,这样只会导致美术教育的“虚胖”和过度。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一个“度”,让课堂教学“适度精彩”,防止课改方向“过左”或“过右”。才可能更好地拥有最佳的收获,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下面将平时观察到的若干过度现象加以分析研究,以寻求“适度”。
一、整合过滥,偏离学科本位。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美术课程标准》有了“综合、探索”领域后,经常可以看到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体现“整合”方面所做的努力。许多教师为了体现这一新理念,动不动就在美术课上用大量的时间安排跳舞、唱歌等“非学科因素”,将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语文、思品、科学、音乐等其它课。殊不知,不恰当的“整合”,会失去美术课本来的学科特色,会让人觉得牵强附会。如,一堂以“春天”为题的绘画课,教师往往会介绍与春天有关的文学素材,在诗歌、散文、词汇上大做文章,也会在课堂上教学生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甚至还会讲授许多在春天发生的动植物知识和自然现象等等。也不可否认,这些内容对于“春天”的美术课内容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导和扩散作用,可以让学生很快感受到春天的氛围,对春天发生正面的兴趣。但是,当这些环节完成之后,老师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一些绘画作品,然后就说:“同学们,下面请大家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这话说完,一堂美术课的讲授就算完成了。象这样的整合,更象是一堂文学欣赏课或是一堂科学课,虽然看起来他把文学、音乐、科学和美术整合了,但并没有在教学环节中真正涉及到美术本身,缺乏对春天色彩的的认识,对春天景色描绘的指导,严重脱离了美术课本质。许多教师认为,只要通过很多话题“带出了美术”,就算是讲授了美术。我们说,让学生在“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是要教给学生怎样通过视觉艺术去观察、记录、描述和表现“春天”。这里,对“春天”的兴趣并不等于是对“美术”的兴趣,“广泛的文化情景”不是美术本身,只是认识美术原理的一种手段,而美术本身的认知才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从根本上说这堂课已经偏离了作为美术课的基本意义。
二、合作频繁,重形式轻实效。
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是一种常用形式,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互动,也重视师生间的合作交流,随着课改的深入,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美术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比如有一种所谓的合作,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分组,展开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合作一两分钟,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了,然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其真正意义并未达到。还有,有的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却偏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只是从形式上接受新的理念,一味追求形似而非神似,没有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合作学习的真正效果。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深入到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和合作内容,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合作的途径与方法,适度地开展合作学习。
美术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学习的进展情况,要揣摩他们的认知心理,体察他们的学习困难,适时的教给他们合作的技巧,组织他们讨论的要领,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倾听,学会否定、质疑和补充,不要笼统的提醒学生该怎么样做,不该怎样做,要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将美术学习活动开展起来。
三、媒材滥用,片面迷信多媒体。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一是传递大量的图片信息;二是利用音响、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创设动人的艺术情境和氛围;三是插入视频图像资料,展示动画特效,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等。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如果我们不能发挥多媒体的长处,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手段而手段,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教师基本功得不到展示。美术教师过多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必要的技巧演示步骤和制作过程就会被一张张冷冰冰的画面所取代;就会忽视美术课不仅需要大量的范画赏析,还需要教师对绘画、制作方法进行演示这一特性。此外,还有相当多的教师选择在学生进行创作时不断播放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作品,这些画面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或分散学生的注意,是不符合学习者心理要求的。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把电脑当作一种“高级板书演示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地方评价一堂美术课的优劣,把教师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一项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来进行操作,而不管运用得是否适时、适量、适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片面、浮浅理解,给美术教师形成一种误导:不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堂好课!如果哪位美术教师不会运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则是一件怪事。由于过多依赖多媒体,使美术教师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一节课下来,原先在黑板上漂亮的粉笔字板书没有了,精彩的范画也不画了。这样一来,不但掩盖了教师美术基本功的不足,而且不利于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由于过多地采用“电灌”,使教师对问题引领与讲解的意识逐渐缺失;过多的人机对话,使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还有一些美术教师整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教学的内容,出现了课堂上仅仅是一些资料堆砌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教师不仅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看似热热闹闹一堂课,又是音乐,又是图画,又是动画,但学习的目标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学生也不知道教师在讲些什么,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又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展评花俏,求面不求质。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经常总结反思,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新一轮的课改呼唤有“质”感的评价,面对形形色色的评价方式,要自醒。不要一味追求评价的外在形式,过度追求“外在美”,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真实有效,所以需要“瘦身”。怎样的评价方式更适合被评价者?从哪个角度评价对被评价者更有价值?只有适时适度地开展适合个性发展的评价,才是有效的。
1、过“滥”的表扬
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更多的视角用来关注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赞赏、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充分注意了评价语言、方式的多样性,于是美术课堂出现了“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眼光真锐利”、“你画得真好”的掌声;出现了“你真会动脑筋”、“说得太好了”之类的评价;出现了点点头、摸摸后脑勺等体态评价语;学生的额头也贴上了红五星、智慧星等。短短几分钟时间内,竟然每个发言的学生都得到了老师及全班同学的赞赏。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评价表扬的频率明显过高,导致一些学生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而发言。再细看,学生赢得表扬时所回答的问题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点评有不少是很浅显的、很笼统的、没有针对性的,学生的回答也不至于反映出学生的“真聪明”、“真棒”。这样过“滥”的赞赏,甚至还有明知道学生画得不对不好,教师也会给予赞赏:“很好,不错。”如此种种,显然是曲解或片面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足,盲目乐观。同时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也会对这样的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产生反感,影响他们的学习。
2、过“花”的形式
5.聚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论文 篇五
双峰县第八中学 朱春艳
摘要
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积极大胆地从我国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规律和优势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减负增效 课外活动
当前,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活动少、娱乐少、睡眠少。这“六多六少”,严重摧残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的下一代的成长。教育要高质量的发展、学生个体素质要大幅度提高,“减负”成了势在必行的举措。在“肩负增效”的背景下。教师如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举措。如何在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准备定位自身的角色。都成了不可以回避的问题。本文围绕“肩负增效”背景下英语老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展开论述,通过角色的明确与准确定位,使“减负”和“增效”这两者相得益彰。从而将发展学生个体能力、促进学生张扬个性的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无限乐趣。
我们必须积极进行英语教学法的改革、研究、完善,推广好的外语教学方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积极大胆地从我国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规律和优势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全面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和吸收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法思想,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创造出具有切实有效的外语教学法。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动力,兴趣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是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实施兴趣教学课业肩负增效,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要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做到减负增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施成功教育,激发兴趣
学生在开始接触英语时,常怀着好奇、兴奋和期待的心情。我们应设计好导言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英文说明书、公告标志用语、铅笔等物品上的英语等直观材料,说明英语的重要性及其学习的目的、方法,由看得见、摸得着、想象得出的事例激起学生成功的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介绍名人学外语的经验。事迹,让学生现身说法,互相交流学习体会;还要善于发现、发挥、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对学生在自身基础上所取得的些微长进,都要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直接领略成功的喜悦,不断强化其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兴趣,鼓舞他们向新的成功迈进。
二、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兴趣
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在“精”字上做文章:精心备课、精心辅导、精选作业题,改革作业形式,使其具有目的性、趣味性、选择性、层次性、创造性、适量性、多样性的特点;在“能力”上求发展: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置一些形象逼真的情景,让课本内容生动起来,使学生沉浸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评价”上寻出路:不以学期、学年的一次考试评定学生,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教师可通过观察、交谈、问卷调查和学生自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与分数制评价相结合,既有闭卷又有开卷,既有笔试也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试题要有一定的语境和情景,笔试要减少单纯的语法结构、语法规则题,降低语法试题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不出偏题、错题和超纲题。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学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三、加强情感教育
加强情感教育,创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体态语,适时推行“微笑教学”,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教与学的热情。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我们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朗诵、唱歌、阅读、讲故事、书法展览、词汇竞赛、话剧及英语演出等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面向全体,也不是用一个模式、一个标准要求全体学生整齐划一的发展,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平均发展。素质教育承认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尽量为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我们不可搞“一刀切”,要正确处理“面全体”与“个体”的关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均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体验,使整体教学与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实现有差异的发展;通过每个个体的发展,实现全体发展。
我们日常英语教学中只有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同阶段略有侧重才能有效地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获得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时,他们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并获得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6.减负增效建设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减负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准绳,领会“关于推进减负增效工作会议”的精神,认真贯彻实施关于“减负增效建设高效课堂”的各项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切实做好减负增效工作。
二、具体实施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强化机制
1.落实层级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和教研(备课)组四级教学管理网络,实施科学民主管理。
2.成立学校“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本校“减负”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问责制度。
3.召开学校全体教师会议,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贯彻各级领导部门关于“减负增效”工作的文件、规定等,宣布我校的具体实施措施。
4.开展“减负增效”大讨论,以进一步明确要求,充分认识到在“减负”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课堂增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动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总结,发现优点、提炼经验。
(二)积极开展课程研读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我们将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课程解读不到位、课程执行不到位、课堂质效不高等问题,开展积极扎实有效的研读活动,努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
1.深入开展课程研学活动
各学科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新教法的研学活动,形成“研读课标、研究教材、研讨教法”的热潮,促使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更好的实施新课程;加强对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整合开发、教学质效保障、各学段教学衔接等重难点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2.继续开展《中小学课堂教学建议(常规)》学习与贯彻活动
结合“减负”工作的相关要求,认真学习并有效执行《中小学课堂教学建议(常规)》,教导处将有计划地开展以教学常规为主题的教学调研活动,广泛调查,制定学校《学科教学标准》,促进教学常规的有效落实,确保课堂教学效益提升。
3.深入开展以“单元教学分析活动”为重点的学科研讨活动 各学科依据课程计划及《学科教学实施意见(试行)》,在各单元教学开始前,在集体备课时组织 “单元教学分析研讨”活动,根据市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校本教研,进行集体备课,结合本校、本班实情编制教案,有效实施教学。
(三)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促使教师重视并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积极引领和联络,促进校本教研和联片教研
进一步完善校——片——市三级教研网络,加强教研组建设,赋予教研组更多的教研自主权,积极支持“跨学科整合教研”、“联片教研”等各种形式教研活动,根据“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开展校内优秀教研组建设评选活动,有效促进校本教研工作。
3.开展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活动
进一步完善“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方案”,组织开展评选活动。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提升教师业务综合能力,树立群体榜样。
(四)丰富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素养。为切实贯彻落实“减负增效”工作精神,让学生摆脱枯糙、机械的校园生活,践行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玩中学”理念,学校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品质。
1.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力度,开展以此为主题的大讨论,不断丰富书香校园内涵,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2.开“校园英语节”、“校园科技节”之幕,形成良好的校园英语、科技氛围,以实现“未来世界合格公民”之目标。
3.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同时,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不断
7.减负增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篇七
一、读透教材, 巧设问题
(一) 读透教材
读透教材, 就是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但只有读透教材才能备好课。课前我们要理解、读透教材, 把握文章的重点, 对于文中的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文中涉及的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 只有我们读透了教材, 正确地把握了知识的本质, 才能找准提问的切入点, 课堂提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这是有效提问的基础保证。
(二) 巧设问题
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方法, 更是一门艺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 教师设计的问题到位, 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的话, 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中的热情就越高, 还能激发学生思维方面的积极性, 让课堂都充满学生的求知欲,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
因此, 教师设计提问的难度, 既不能低于或等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也不能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脱节。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 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 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授课文《最后一课》时, 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竟至于“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是全文的核心部分, 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最后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有自己的祖国强大了, 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有效的提问, 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
问题设得妙更要提得巧, 也就是说提问要抓准时机, 什么时候提, 什么地方提, 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我一般在教学过程中, 不是一上去就丢给学生一个问题, 而是尽可能地创设情境, 然后再提出问题, 提问要抓住学生兴趣点的。例如我在教授《柳叶儿》时, 先引读第一到三自然小节, 了解每当柳叶儿抽芽时, 作者总有尝尝柳叶儿的习惯。再引读最后一节, 知道作者要告诉人们, 没东西吃的时候柳叶儿可以救命。然后再提出问题“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柳叶儿, 为什么说柳叶儿可以救命呢?让学生用心读课文, 然后理解作者的特殊习惯。
教师只有读透教材, 精心备课, 上课时才能心中有丘壑, 才能设得巧问得妙, 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才能积极主动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明确目标, 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一门学问, 它要求执教者研究学生的心理, 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 因势利导, 顺势而教;它要求执教者驾驭课堂、调动学生情绪、组织起师生互动;它是执教者教学理念、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展示。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 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 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 在课堂上, 选择何时讲授是基于学生情况的选择。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动态把握学生的心理反应, 了解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同阶段的变化, 把握学生思维的量与质, 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之时讲授, 这是提高讲授效益的必然要求。如果教师无视学生需要, 自以为“我的地盘我做主”, 想讲就讲, 那即使教师讲得再有艺术性, 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落下个“满堂灌”的罪名。我就听过这样一堂“满堂灌”的课, 这位教师在教《国宝—大熊猫》时就无视学生的需要, 他先让学生朗读第4节, 提出“课文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它的可爱?”还没等学生思考好就自己指出了答案, 接着又提问“文中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大熊猫喜欢嬉戏,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得不全面时, 教师自己就把答案讲解了一遍, 一堂课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结束的。学生只是一味地在书上划出老师读的, 记下老师讲的标准答案。教师讲得累, 学生学得没兴趣。这样满堂灌的讲授是无效的。
有效讲授, 还必须注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 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导向性话语来衔接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从而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学各环节及知识点、能力点间的桥梁, 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所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语文课堂上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 就会出现过渡。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环节过渡到三味书屋, 我是这样小结的:“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 百草园优美的景色, 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女蛇故事, 冬天有趣的捕鸟活动, 表现了儿时鲁迅热爱自然, 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美好愿望。写作技巧上, 我们还领略了作者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味书屋, 一起感受鲁迅儿时的读书生活。请思考,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在重现教学重点的同时, 又很自然地带出下一个课堂教学的环节。这样的过渡既目标明确又水到渠成。
三、时空结合, 自主学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 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舍得给学生以较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有些教师害怕将时间给学生, 觉得把时间给学生会白白让时间浪费掉, 所以紧紧地攥住时间不放, 这样做其实并没有提高课堂效率, 反而使学生的活动沦为形式, 成为空谈。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可以静静地思考, 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 相互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独立的思考和与同学的交流中让问题顺利地得到解决。这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在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后, 我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对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理由, 越充分越好。”让他们自己思考, 互相讨论。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 就有了更多的收获, “我对皇帝比较感兴趣, 那两个织工其实是骗子, 根本没织衣服, 也没给皇帝穿衣服, 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 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 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 他却上当受骗, 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我对那两个大臣比较感兴趣, 他们明明没看到布匹, 却在皇帝面前夸耀那两个骗子, 说他们织得布是如何的美丽, 其实他们是怕别人说他们蠢, 更怕丢了现在的官职, 我认为他们是胆小愚蠢的, 也是虚伪的。”“我对那两个骗子很感兴趣, 我觉得那两个骗子是很聪明的人, 因为他们懂得抓住皇帝和大臣的弱点, 他们才骗到了那么多的金币和布匹。”“我觉得小孩子很勇敢, 他说出了大人们不敢说的真话”……从他们的踊跃发言中, 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所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 你会有惊奇的收获。
四、合理激励, 提高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课堂上, 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送去表扬和激励的话,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增强学生自信心,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班里有个女生, 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弱, 课堂中属于“沉默寡言”的一类学生。上课时我对症下药, 先让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对她进行合理地鼓励:“你课上的表现进步很大”“你的朗读很精彩”“你思考问题很全面”“你的思维很敏捷”“你的课堂笔记写得真清楚, 大家要向你学习”等等。课后, 她很不自信地问过我:“老师, 你认为我真的表现很好吗?”“是啊, 无论是课上回答问题, 还是做课后习题, 你的表现都很棒啊。”并且让这个女生担任了语文小组长, 渐渐的, 我发现她回答问题不东张西望求助别人了, 即使错了也会积极地找原因, 举手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她说:“我现在很希望每天都有语文课。”所以合理的激励、适时的表扬,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从被动上语文课到积极主动的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分子。
总之, 减负增效就应着眼自身的课堂教学, 要想夯实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师就必须, 多读书读透书, 潜心钻研教学方法, 想方设法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地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 是教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优化教学结构, 读透教材, 巧设问题, 明确目标, 有效讲授, 时空结合, 自主学习, 合理激励, 提高积极性,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有效、系统地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内容。
8.减负增效,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篇八
一、减负增效,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
减负增效,构建自主高效课堂,首先要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
二、教师精心备课,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前提。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准备充分,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花几倍于课堂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认真的实施:
1.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
3.备教法。教无定法,但教有法。教师确实要全面考虑,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提高素质的教学境界。教师在考虑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积极的,多种形式并进的,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思路,目的是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懂得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各种学法。如掌握语文学科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圈画、做批注、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等。再如数学课要做演示实验,教师首先要预先做一遍,看看仪器的好坏,同时考虑到可能要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意外,做到课堂上演示效果良好,不出差错。如果学校里暂时没有你所要的仪器,教师应尽量自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要精心准备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教师精心上课,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和教学预设以外,课堂上还要把握好关键几点,灵活驾驭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1.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
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我们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凡是能通过挂图、黑板或教师叙述讲授清楚的内容,就不一定要用电化教育工具。电教工具应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动画课件故然有其直观、形象、省时间等优点,但它毕竟不能代替真正的动手操作,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容易认为它和电子游戏一样是假的。因此,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从而真实地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种效果只有通过动画课件和学生动手操作这两种教学活动才能达到。
3.注意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应成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地应用知识,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四、作业堂堂清,是减负增效、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
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教师可以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地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作业有成效。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一些思考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没有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反到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减负增效是项系统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负增效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更深入人心,更有生命力。
9.减负增效在我的美术课堂中 篇九
金坛市后阳小学——王玮娟
我是一名专职的美术老师,在和同行交流的时候,听到比较多的就是其他学科老师的不理解,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觉得上美术课是很轻松的,只要让小朋友动手画画,会画一些画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压力和负担。可能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美术课是这样进行的,可是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美术课程像其他课程一样的重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还真的不是那么的容易。课前要精心去准备课件和一些展示用的作品,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流程的安排,有针对性的去辅导不同个性的学生,等等。还有课后的反思,学习。很多很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实施。
但是在当今的美术课堂中该如何实施减负增效呢?我尝试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浅谈一下。
一、小组的划分,倡导合作学习
如何开展一堂完整的成功的美术课,除了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配合。他们的配合就是准备好美术工具和材料。美术课上要准备的材料很多,水墨画有水墨画的工具(笔墨纸砚、小水桶);绘画课有绘画工具(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水粉笔等);手工课上还要准备剪刀、刻刀、各式各样的彩纸、胶水等等。光光准备一项就需要很多材料,如果尝试多种材料表现,那准备的材料就更多了。对学生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也是一种负担,尤其是我们这类城乡结合区小学的学生,都来自经济比较贫困的家庭,准备材料对于他们来讲更是一种发愁的负担。所以经常会出现不带材料上课的学生,一度影响了课的进程。我也很苦恼,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刚好我们学校倡导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按组准备材料,有的负责带彩笔,有的负责带手工材料,还有负责带水墨材料和水粉材料的,这样每个学生只要准备一样,一起使用。既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优秀品质。另外,课后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和废纸,除了可以为我们做手工提供材料,减轻学生负担,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环保低碳的好习惯。
小组的划分解决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我的负担,不带材料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越来越顺利了,小组的划分也使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有问题时交流的不再只有同桌了,还有小组内其他的同学,发现问题后共同讨论去解决。向小组内绘画基础好的同学学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不再为没有想法,没有创意而困扰。
小组合作学习时,作业的创作不再是一个人的事,小组组员将各自的画都放在一起,然后由大家投票选出优秀的可代表本组去和别组竞争的作品,问题就在这儿,以前是老师去挑选优秀作品来展示,现在用这样的方式,美术感觉薄弱,功底欠佳的同学就会感到不自信,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互评甚至这个学科产生厌恶感,这就需要鼓励和善于发现美了,让学生树立信心才是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也会越来越自信。
二、多种媒体的参与,情境的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喜欢美术课,体会美术学习的快乐,我也一直在想办法利用多种手段和多媒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小班化教学告诉我们,怎样让学生更快乐更轻松,投入的去学习?情境创设很重要。一个好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我也一直在寻求环境创设的方法,也竭力将情境创设使用到我的课堂中来。
在《对称美,秩序美》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场地定在了剪纸教室,多幅美丽的蝴蝶剪纸、花朵、小人等小朋友平时的剪纸作品除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主动去发现了对称这一个主题,窗花剪纸纹样和剪纸拉花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了什么是秩序。剪纸环境的创设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春天的颜色》这一课,在注意安全方面和小朋友们达成一致后,我带着他们去校园里找春天,他们学会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春天,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无拘无束的环境,在校园美丽的大环境中,加上歌曲的引导,小朋友们知道怎么去寻找春天,春天特有的颜色有哪些。玩的开心的同时,也记住了春天的颜色。
《画味觉、画嗅觉》这一课,我事先早早的在教室里喷上了柠檬的空气清洗剂,学生一走进教室就闻到了柠檬的味道,充满了好奇,也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多种食物的准备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味觉嗅觉的体会中来,知道了苹果的味道和气味,也大胆的尝试了洋葱的气味和味道,闻过玫瑰的香味,也尝了糖果的甜味„„活动的创设和开展让小朋友都都投入到学习中来,也体验了主要的学习内容。类似这样创设过情境的教学还有一些,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兴趣出发,给孩子们创作一个轻松、欢乐、有趣、和谐的一个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轻轻松松的去掌握新知识。
三、个性化的指导,多元化的评价
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每个人的美术创作能力也不一样,无论他们的作品怎样,我都会去指出他们值得表扬的一面,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创作的积极性,然后再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说:“你如果在这儿稍微修改一下,或是添加一些背景装饰一下,你的画就更美了。”“老师期待看到你修改过的画,一定很吸引人。”孩子们都很乐意去修改自己画面中略微不和谐的地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孩子我会和他以打赌的方式让他投入学习,不再捣乱,有的采用奖励绘画工具的方式让他认真去完整作品等等。以让孩子们爱上学习为出发点,针对他们不同的个体展开教学。
除了让孩子们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我也会穿插一些知识、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他们在美术上的表现。只要是孩子们表现好做得好的地方,我都会适时给他们肯定的评价和鼓励。比如对孩子们审美情趣的评价、兴趣爱好的评价、参与意识的评价、合作精神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创新意识的评价等等。我都会在课堂抓住学生的某一点进行鼓励。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课堂减负增效】推荐阅读:
减负增效计划06-20
社区减负增效07-24
减负增效承诺书10-06
十九街小学减负增效方案07-06
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之浅思10-23
减负增效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08-04
减负增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11-02
课堂增效年先进个人事迹11-04
减负整改措施08-17
减负工作方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