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2024-08-27

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3篇)

1.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我国环境规划思想体系初探

目前,我国环境规划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本文在现有环境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思想和根本目标,以生态学 (包括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产业理论)、循环经济 (包括清洁生产) 和区域科学理论为基本理论,以“预防-调控-治理”为思路的环境规划思想体系.这对于我国环境规划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 者:牛红义 张宝春 江东鹏  作者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20 刊 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英文刊名: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X32 关键词:环境   规划   思想体系  

2.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二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景观行业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 很多时候忽视了人们在空间中真正的行为使用, 很多时候只是在简单的复制。环境伦理学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一种伦理关系, 要想让人类在社会环境系统中和谐发展, “关爱设计”的理念很重要, 人在场地中的需求是否会被满足, 是否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在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 这些都是和谐环境的标准, 只有设计师尽可能在设计中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1.1 缺少合理的人群交往空间

设计师在设计中往往只重视人的普遍行为和活动的场所, 而忽视了人群中的互动交流, 使得景观空间中缺少这种活动的空间。更多时候只是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 而忽视了非物质的部分。

1.2 较少考虑弱势群体的需求

1.2.1 针对老年人的设计缺失。老年人经历了岁月变迁, 对于生活的要求与年轻人追求标新立异、新鲜刺激不同,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好好呼吸新鲜空气, 有地方可以唱一段京剧, 品一壶好茶, 下一局象棋的地方, 这就需要景观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氛围空间。但实际上, 很多小区的景观和城市绿地中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 老人的活动空间很少, 并且常常和其他的活动空间相冲突。

1.2.2 针对妇女儿童的设计缺失。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于儿童活动区的设计, 大多只是简单地放置一组儿童游乐设施, 铺装上设计成塑胶的材料。实际上, 儿童的活动方式不仅仅是使用游乐设施, 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 提供一些弹性的空间, 让他们有选择性地来支配自身的行为才是真正关心儿童的设计。一些街心绿地和道路绿化中的灯光不足, 到了晚上非常昏暗, 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可能性, 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合理的照明设计对于这些区域也是十分重要的。

1.2.3 针对残疾人的设计缺失。在当今的城市公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区域只有台阶没有坡道, 使用轮椅的残疾人无法进入这一区域。在一些人行道上, 没有设计盲道、或者有盲道但常有电线感等障碍物, 非常不利于保护盲人的安全。

2设计要求

景观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在环境伦理学的指导下, 秉持着“关爱设计”的设计理念来工作。尽可能地考虑弱势群体的需求, 充分考虑人们在场地中的使用情况, 不同区域类型的人们的使用需求。

3相关案例解析

3.1 中山岐江公园

3.1.1 色彩的愉悦。不同的活动场所对色彩的需求不同, 植物的季相变化是自然界的恩赐。中山岐江公园中最有特点的色彩应用就是红色构筑物和绿色植物的结合, 这种互补色的使用使得整个环境十分鲜活明亮, 让人的精神十分愉悦。

3.1.2 空间形态和尺度的愉悦。一个好的设计, 应该营建轻松的感受和愉悦感, 各种符合人的审美感受的景观构成环境意向, 实际上微妙而又综合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中山岐江公园中有着小时穿越铁轨时的快感, 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 使冒险、抗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

3.2 奥尔堡海湾水滨公园

奥尔堡 (Aalborg) 是丹麦日德兰半岛北部的港口城市, 临利姆水道, 是丹麦最古老城市之一。奥尔堡水滨区设计规划通过使用临近的海湾将这座城市的中世纪中心联系起来。通过这项新的设计规划的运用, 城市和海湾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也将滨水区域打造成了一个迷人的天堂。

在奥尔堡海湾前端设计了针对3 个不同年龄人群的3个公园。3 个公园排成一列, 从细节上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用途。小朋友的游戏场仅包括圆形设计, 采用的色彩是黑色和白色。这种色彩配置与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的鲜明颜色形成了对比, 所以为整个环境提高了强烈的色彩感。接下来的公园是年龄较大孩子们的运动区。多用途跑道被装有不锈钢网的斜螺旋灯杆环绕着。灯杆的动态形状和夜晚的灯光效果为这个区域增添了特色。最后一个公园是一个比较随意的花园, 白色草坪、蓝色的花圃点缀其中。这里得到了素爱平和、安静的老人的青睐。

4关爱设计在景观中的运用原则

4.1 安全性和亲和性

4.1.1 针对老龄化问题。景观设计同样需要考虑到老年人这个人数增加的群体的需求。老人最害怕孤独, 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给与温暖、温馨、方便的环境。第一, 更多的无障碍空间设计十分必要。在竖向有高差的地方尽可能地使用坡道, 这样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 正常的人群也可以使用。第二, 公共设施的通达性。卫生间、停车场、休息区尽量在较为便利的区间之内。这样会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使用, 尽量减少路上的时间。第三, 在绿地中尽量多地放置可供休息的设施, 并且放置的方式要便于交谈, 老年人喜欢坐在一起聊天, 合适的摆放方式可以让他们使用得更加方便。

4.1.2 针对儿童活动。儿童的心理和成年人不同, 对世界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并且对色彩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真心理解儿童需求的亲和性的场地, 才是好的设计。第一, 符合儿童的生理特征。在儿童活动区的座椅不易过高, 可以设计一些可供他们自己创造的空间, 例如沙池, 软质挡墙等。同时也不应该有尖锐的物体在这里出现, 避免让小朋友由于好奇心而伤到自己。第二, 对于空间边界的处理。每个场地与场地之间边界的区域是设计中较为容易忽视的地方, 植物不易种植得过密, 也应尽量避免人的进入, 以免发生意外和危险。

4.2 便利的设施

①在城市居民区周边应该有更多的便民设施, 例如洗手台、社区活动中心、市集广场、哺乳室等。对于儿童活动区也更加应该重视。奥尔堡海湾公园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很好, 这样就吸引了更多的人到这里活动。

②整合小绿地。城市中大大小小的绿地是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 但是一些小绿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被忽视, 由于交通不便等问题鲜有人去, 因此对于城市中绿地的整合十分必要, 如果绿地周边有河流或者湖泊, 要尽量地可接触到, 这样会给整个场地更好的活动方式和空间。

4.3 更好的文化体验

4.3.1 市民参与设计。景观的使用者往往对本地的文化有着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 他们其实是最有权力参与设计的。例如罗东运动公园, 有很多当地儿童参与了马赛克图腾的设计, 如今已经开园16 年了, 他们已经长大成人, 对于这一个区域有着很强认同感, 因为曾经他们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4.3.2 结合文化与健身娱乐的主题公园。每个场地有着自身的文化和作用, 例如雕塑公园, 植物园等。西安大雁塔东苑的戏曲大观园就是以戏曲文化和陕西当地的民俗文化为主题, 很多戏曲爱好者也更愿意到这里来聚会练习。

5小结

关爱设计在当代景观城市景观中的运用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给正在工作的人们的一个舒适的户外空间, 是给老年人们一个像以前一样安全舒适的户外交流的空间, 也希望残疾人可以在室外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绿地。希望通过环境伦理学的运用, 使得当代景观也可以真正回归到社会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 (美国) 尤金·哈格洛夫著, 杨通进, 江娅, 郭辉译.环境伦理学基础[M].重庆出版社, 2007

[2] 王南林.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南开学报, 2001 (4)

3.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思维;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初中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同样如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导学生自主获取和吸收生物知识,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生物的各项科研中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思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需要优化和改革,尤其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需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各项流程,以此来设计相应的实验以及实验和结果的对比,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的理解知识点。

一、注重学生自身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验证结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維和思想,并能够将领会的新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其他的方面。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无论学生的探究结果如何,只要学生提起了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便不失为有效的教学过程。

在生物教学中,针对某一项研究课题,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的进行探究,因为学生在刚接触生物中抽象的知识时,往往理解的并不深入,随着对知识的逐渐渗透,理解也能更透彻。即使出现在进一步的探究后仍然存在疑惑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日后的反复验证和探究来解决。比如在初中生物阶段,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人体的生命是由各细胞组成,但从另一角度来说,生命也是由分子组成,学生在学习细胞组成生命体时,很容易便能接受,但是学习分子组成生命体时,却很难理解,学生通常会认为分子是非生命体的组成部分,很难将分子与生命进行联系,这种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往往被学生误解,在这一过程中生物的适应变异也被学生误认为仅仅是生物中的自然行为。要想让学生彻底了解生物学,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生物的各种现象与自身所理解的生物之间的冲突和差异,从而会引起学生的深入反思和自我修正的过程。这也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是自我认识和亲身探究后的结果。在这种思维转变的同时,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和理解才能称为真正的学活知识。

另外,教师在讲到关于光合作用或者身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时,学生单从对知识理解的层面可能已经对书本中的这些知识和教师的讲解有所理解,并对相关题目也能正确回答,但由于这些知识受到一些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亲身实践,导致学生虽然表象上来说已经掌握和了解,但却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其原理,或者对原理半信半疑,这样的学习对后续知识的更深入掌握起到了局限作用。唯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体验和探索,才能掌握其原理,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扎实和牢固。

二、科学探索的难度循序渐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探索教学时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讲究一定的梯度,让学生从初期的探索兴趣的建立到自主的进行探索。教师在设计探索教学的初期,以培养学生学会查阅基本资料开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点的相关渊源和应用角度,为后期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依据。学生初期的探究过程需要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但是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入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便可以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够精准的把握实验的每个环节,对实验的结果能够准确的解释和精准的分析,且能够使用自我批判的态度来反复验证实验的结果。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下便能够正确的认识探究的过程,逐步完成更复杂和更具深入的研究课题。

三、促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并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由于许多实验的复杂性,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和交流,此时,教师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每组成员中,学生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相互的知识进行共享,并积极的参与到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整个探索过程需要小组成员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共同对探索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推诿,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另外,在各自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间进行总结,并吸取别人的建议和先进想法,学会根据别人的观点来评判自身的思维和激发出自身更多的灵感。

此外,经过小组成员间的积极配合,最终实现了既定的探索结果,并能够将这一成功的战果与同学间进行分享,相互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并能够从别人的表述中学到更新、更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间的思维扩展和见识的增加。

总之,在进行生物科学探索教学时,教师必须合理把握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科学教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显著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馮莉.体验生物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王永胜.中学生物实验技能[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4.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篇四

计算机技术包括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分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环境应急预警预报、社会参与等方面为环境科学提供了科学管理、计算、模拟等现代化高效研究手段,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 者:胡玉之 袁国林 HU Yu-zhi YUAN Guo-lin 作者单位:胡玉之,HU Yu-zhi(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4)

袁国林,YUAN Guo-lin(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4)

5.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五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正确看待城市化SEA,并将管理科学中的.方法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meta-synthesis)引入城市化SEA进行初步探讨.

作 者:葛琳 杨海真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刊 名:江苏环境科技  ISTIC英文刊名:JIANGS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3 16(4) 分类号:F29 关键词:城市化   战略环境评价体系   现代管理科学   方法  

6.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北斗系统在城市环境实时稽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在城市环境实时稽查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北斗一号”导航系统的使用.以北斗的`定位和通讯功能作为系统原有的GPS定位功能和GPRS通信功能的补充.实现了“北斗一号”导航系统在嵌入式GIS中的应用,并对系统拓展后的功能特点和实验情况进行介绍.

作 者:程承旗 常鹏飞 郭仕德 CHENG Cheng-qi CHANG Peng-fei GUO Shi-de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北京100871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3) 分类号:P2 关键词:北斗   嵌入式   GIS   GPS  

7.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七

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是一个能够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输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最初是为解决地理问题而产生的, 1972年, 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 (CGIS) 全面投入运行。此后, 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 至今已成为一门涉及测绘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GIS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灾害预测、投资评价、城市规划建设、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教育、军事等众多领域。在我国,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GIS在城市规划管理、环境科学、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业、林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环境科学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某种地理含义, 因此, 许多国家将GIS技术引入到环境科学领域。如美国国家环保局从1989年起用ARE/INFO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和运用, 范围覆盖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保护点源和面源污染分析、酸沉降分析、危险废物泄漏紧急相应等。

随着全球性环境的日益恶化, 环境保护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环境问题与地理因素紧密相关, 通常带有很强的地理或地理分布特征。因此, 运用GIS技术有效处理基于环境问题的大量复杂空间信息, 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环境科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GIS技术, 实时动态的对环境信息进行处理, 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现时性;利用GIS软件, 环境工作者可有效组织数据库可视化;GIS数据参照同一空间坐标系, 使不同领域共享数据和结果变得简单高效, 各部门数据可集成支持整个项目的战略决策。

1 GIS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1 制作环境地图

环境制图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手段。与传统的手工制图方式相比, 利用GIS建立起地图数据库, 可以达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效果。不仅可以输出全要素地形图, 而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分层输出各种专题图, 如污染源分布图、大气质量功能区划图等。GIS的制图方法比传统的手工绘图方法要灵活得多, 在基础电子地图上, 通过加入相关的专题数据就可迅速制作出各种高质量的环境专题地图。再根据实际需要从符号和颜色库中选择合适的图件, 就能更好地突出专题效果和特性。

1.2 建立各种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各级环保部门在日常管理业务中, 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环境信息。而这些环境信息85%以上与空间位置有关。GIS的强大功能之一是它的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处理功能和对空间数据的管理能力。使用GIS, 可以建立各种环境空间数据库。例如:污染源空间信息数据库 (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等污染源数量、属性和污染源发生的地域范围) 、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 (包括空气、水、噪声等) 、自然生态空间数据库 (包括地貌、水文动物、植物等) , GIS能够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其地理位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 以实现空间数据的输入、查询、分析、输出和管理的可视化。例如, 基于GIS平台, 厦门市建立了城市环境空间数据库和污染源监测属性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污染源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实现了城市环境污染源空间增减, 查询统计分析的可视化。武汉市环境信息中心建立了环境质量空间数据库, 开发了网络化城市环境质量地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涵盖了大气、地表水、声学环境的监测信息, 以分布图、专题图、三维模型等形式, 生动直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1.3 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在环境规划的全过程中, 自始至终需要收集、消化、吸收、参考和处理各类相关的综合信息。如流域的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场址选择、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等都需要处理大量的现时的环境状态与特征的空间信息。这些信息覆盖了不同类型, 来自不同部门, 存载于不同的介质之上, 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要把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并转换成可用的形式, 只凭人脑是难以胜任的。因此, 在客观上需要一种基于电脑的信息集中储存、处理的环境来支持和帮助规划人员完成这一工作。GIS在环境规划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它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环境规划人员可以利用现有的表格数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查询、使用各个部门的信息;它可以把各种数据按类型进行分类, 并放在不同的图层上, 各层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变换、叠加、旋转等。

1.4 应用于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 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显示、分析, 实现为环境决策提供辅助手段的目的。

陈莉, 吴小寅[6]在“GIS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环境监测分析工作, 具有界面友好、形象直观、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等优点。

罗鸿兵[11]的“二维条码和GIS联合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系统研究”一文中提到将GIS与与二维条码联合, 对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的监测应用进行了探讨, 研制出了其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并以都江堰的环境监测为实例, 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Hudak等利用GIS技术对地下水的监测网络进行了设计, 可以对所选研究区域进行详细的场地监测和分析, 有利于管理地表和地下废物设施, 及时发现潜在污染源, 加强对水源井的保护。同时根据河流上监测端面的监测数据可对重点流域 (淮河、辽河、海河、太湖、巢湖、滇池) 水质以及排放到该河流工业污染源贡献率进行合理评价, 为国家地方环保局决策人员及时提供信息。此外, 利用GIS对插点污染源进行管理, 监测其发展动态, 对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分析、预报、计算、管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水质监测过程中, 可以运用GIS对水质进行自动监测, 自动监测系统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信息管理及服务系统三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所处位置和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自动采样器, 自动分析仪和多参数水质监测仪, 水量测定装置的配备、设计和安装, 能够完成自动监测系统的信息采集、整理, 并通过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把各类信息传送给水质监测中心站, 使决策部门及时了解水质状况, 发布水质公报, 为控制水质和治理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传输系统则充分利用流域现有的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覆盖流域水资源监测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实现水资源信息的网上传输和资料共享, 达到快速、准确地传递水质信息的目的, 为水资源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提供先进的科学手段。

1.5 环境模拟与预测

利用GIS数据中大量环境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耦合性可对环境的演变进行数值模拟, 发现其中的规律, 进而可以根据将来的生产、发展等相关情况对环境的演变进行预测, 更好地为环境保护服务。建立模拟与预测的数理模型是其关键问题。

1.6 自然生态现状分析

在进行自然生态现状分析过程中, 利用GIS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砍伐面积等, 客观地评价生态破坏程度和波及的范围, 为各级政府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我国西部12省, 国家环保局把GIS技术与遥感技术相结合, 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得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统计状况, 了解了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空间规律, 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黄芳[9]的“GIS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一文中严格论证了GIS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这个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然后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 运用空间分析方法, 提出了项目的实施方案。

1.7 环境应急预警预报

建立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区域预警系统, 能够对事故风险源的地理位置及其属性、事故敏感区域位置及其属性进行管理, 提供污染事故的大气、河流污染扩散的模拟过程和应急方案。例如, 大连市环境信息中心华秀青等人研制的“重大污染事故区域预警系统”把重大污染事故的多种预测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 及时提供报警、救援信息和制定应急措施, 为重大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奠定了基础。北京市将“3S”技术相结合开发了环保预警预报系统, 该系统采用GIS技术进行污染源的搜索和定位, 运用GIS与GPS进行出警指挥和导航, 用RS技术获取地面信息, 解决了GIS基础底图动态更新问题, 更好地发挥了GIS在环保执法和应急事件中的作用。

1.8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GIS能够集成管理与场地密切相关的环境数据, 因而也是综合分析评价的有力工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所有的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 并提出防止和减缓这种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可以综合性地分析建设项目各种数据, 帮助确立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由于GIS系统具有层的结构, 可将不同的环境影响进行计算并叠加。深圳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已利用GIS技术进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制图。

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中, 可将地理信息与大气、土壤、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结合在一起, 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 对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如通过叠加分析, 可以提取该区域内大气污染分布图、噪声分布图;通过缓冲区分析, 可显示污染源影响范围等。

1.9 水环境信息管理

由于水环境信息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和层次属性, 利用GIS技术可以更加明确地揭示不同区域的水环境状况, 反映水体环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直观地反映如污染源、排污口、监测断面等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同时可以进行污染源预测、水质预测、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物削减量分配等, 以表格和图形的方式为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支持。还可以监测水土流失、地下水降落漏斗、土地沙化和盐碱化、森林和草场的退化与消失、海水入侵、黄河断流等。

汪亚峰, 卢玉栋等[8]“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通过分析GIS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引入了它在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应用方面包括基础数据调查与信息管理,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项目前期工作, 水土保持项目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水土保持规划。GIS的引入极大的促进了水土保持研究工作进展。

目前使用GIS软件的环保部分, 已完成各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开发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水环境数据查询、水质评价、统计分析、水质预测等功能, 将各种水环境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达, 将对水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 基于Web上的GIS应运而生, 并在逐渐的完善。借助Internet和这种新型Web GIS技术, 可对数据进行集中的网络化管理, 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网上实时、高效的信息发布, 使联系交流更为密切, 将提高管理的响应能力, 缩短环境管理的空间距离。

尽管GIS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比较肤浅, 但是成效是显著的;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应用的深入, GIS的应用必将为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一体化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目标。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结台涉及数据结构及其转变, 面向专题目标的模型与软件接口等技术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为了加快地理信息系统这门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需要实现软件和硬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和小型化;标准化可以促进GIS网络的发展, 在网络中数据可以共享, 减少数据更新的重复工作。

引入全球定位系统 (GPS) 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GIS数据采集的精度。

全球定位系统 (GPS) 、遥感 (R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为环境科学提供了全新的观测手段, 尤其是三者的综合集成使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它将最终建成新型的地面三维信息和地理编码影像的实时或准实时获取与处理系统。形成快速, 高精度的信息处理流程, 不但可以实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 而且对环境的动态监测, 重大自然灾害的环境影响的追踪调查和评价, 重大工程基础上的超前论证及环境后效的动态监测和评价, 都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遥感 (RS) 解译查明土地利用、在建工地、绿化分布、固体废弃物分布、禽畜饲养场分布、滩涂资源与利用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 选择一些参评因子, 再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台评价环境评价中, 专家知识的应用也很重要, 尤其对于环境影响评价, 专家的概率思维和模糊思维尤其重要。

3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迅速发展, 尤其是“3S”集成技术的出现, 使我国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迈上新的台阶。不过我国在GIS的研究和开发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今后应着力加大开发力度, 而且必须向“3S”一体化方向发展, 实现信息实时动态采集、处理、分析。随着环境科学研究中研制的具有过程模拟、水污染控制、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功能的环保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先进软件功能不断完善, 进行三维空间的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将成为可能。这些技术的发展无疑对政府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与此同时, 在我国环境类学科中应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 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研究中的推广和应用, GIS必将在环境科学领域中大放异彩。

[ID:001088]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 围绕着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综合性地阐述了GIS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并探讨了GIS在此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GIS) ,环境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曹静, 魏家红.GIS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7 (2) :47-49.

[2]段智勇, 付忠诚, 李步年.GIS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J].环境与开发, 2001, 16 (1) :30-31.

[3]李莉, 张维志, 陈文英.GIS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动态, 2003, 28 (1) :10-11.

[4]何艳, 徐建明, 施加春.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 12 (6) :359-361.

[5]冯文博, 李继军, 戴塔根.GIS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2) :16-18.

[6]陈莉, 吴小寅.GIS在环境监测分析中的应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3, 16 (S1) :32-34.

[7]胡春华, 汪文鹏, 李雄文, 等.GIS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于发展方向[J].地理空间信息, 2005, 3 (2) :17-19.

[8]汪亚峰, 卢玉东, 卢喜平, 等.GIS在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 2004, 19 (12) :6-9.

[9]黄芳.GIS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 19 (5) :284-286.

[10]吴丽娜.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与环境科学[J].厦门科技, 2000, 7 (4) .

8.人本思想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人本思想;旅游规划;发展应用

一.旅游业发展动态

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自产生以来就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特殊性,任何形式下的旅游活动都是建立在各种有效资源基础之上,而且对经济社会中其他相关行业具有很强的依存度。我国旅游业发展比较晚,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内外经济交流活动的增多,各种形式的经济发展,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力契机。在这个阶段中,各种形式的经济交流都是在异地中开展的,这就要求相应的行业作为有力支撑,例如酒店、交通等多个行业。旅游业在这种新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规划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比较特殊,与世界其他国家旅游业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时间阶段相比较而言,我国旅游业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比较晚,但在短期内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这表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态势都处于非常好的时期。

旅游规划就是通过一整套的法定规范程序,对所要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进行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有关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在开发建设中所要进行的保护与控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旅游目的地的有序发展,保护现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中的设计框架,相对于一般的框架而言,旅游规划框架要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国旅游规划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进入到20实际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规划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态环保以及人本理念逐渐成为旅游规划发展的主流方向。现阶段中,编写旅游规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旅游目的地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提高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建立一种平衡的旅游体系,不断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规划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编写文本,还要对旅游发展的动态进行有效分析,不断把握旅游发展的新态势,将最新的观念纳入到规划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规划设计,发挥其在指导当地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旅游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接待能力,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只有充足的客源市场才能实现旅游发展的长盛不衰,这就要求在编写规划的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市场变动体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有良好的环境,各种美的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尽量体现美学特征,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和服务都要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旅游发展的步伐,实现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现今社会中,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要追求多种效应,规划中要对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进行充分考量,建立完善的效益体系,确保景区在发展中能够建立合理的效益体系,在发展中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实现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

三.人本思想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以来提出的全新要求,要求旅游目的地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完善体系的同时,还要从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制定合理的规划文本,指导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旅游者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景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体验性的旅游活动更为重视。一个景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资源,就要建立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实际体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旅游者,在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快速占据市场。在旅游规划中,要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各种旅游活动的设计,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服务的开展都要在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展开,这样能够对旅游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掌握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旅游规划才能够满足现代旅游者的实际需求。

旅游规划中的以人为本,要对旅游目的地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衡量,将旅游目的地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纳入到统一的规划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指导当地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景区的快速发展。编写规划中,以人为本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旅游者的实际需求会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而且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在编写规划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完善现有的规划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未来发展体系,这对景区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现代各项旅游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规划作为前期指导,这说明规划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规划编写中要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现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人文本,要求景区的各项经营活动要从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完善相关的服务和产品体系,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游客满意度。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个景区在开发和经营中需要科学完善的规划作为有效支撑,规划的编写要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特性,将最新的理念纳入到发展中,这样才能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红品. 低碳理念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李盈.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张文平.基于价值分析的生态旅游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4]姚世卿.遗址公园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9.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九

本文从传统GM(1,1)预测模型构造原理出发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指出模型适用于具有较强指数规律的序列,只能描述单调变化过程,而且预测数据序列中出现连续两个相等值时将使得a等于0,会使预测数据发散致使预测失效.文中通过采用平均斜率的概念计算a(k)序列,并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数据处理.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数据的计算表明,新方法有满意的拟合和预测效果,从而为提高建模精度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 者:刘美英 谢正文 LIU Mei-Ying XIE Zheng-wen 作者单位:刘美英,LIU Mei-Ying(湖南工学院,衡阳,421101)

谢正文,XIE Zheng-wen(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410083)

10.行知教育思想在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十

一、实施六大解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创新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的重要思想,提倡解放、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近几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能思。

陶先生说,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因此,他提出,“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迷信: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老师,不要迷信权威。我努力使学生明白:老师的知识、能力有限,所说、所做不一定正确,只有通过自己研究得到的才是正确的;书上的实验方法不一定就好,也许自己想出的其他方法会更好……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如按照书上用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来检验物体是不是导体的方法,来检验一些导电能力不强的导体(如食盐水)时效果不好,还容易得到相反的结论。于是,我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想出了“增加电池”、“用生日卡片上的发光二极管代替小电珠”等方法。用自己改进了的实验方法做实验,学生们甭提多开心了,学习更投入了。由此看来,解放学生的头脑,为学生创设一种充满自由空气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动脑、敢于质疑,能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

陶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必须革除这一弊端,就必须“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以往的教学中,在“做”这方面,老师往往包办代替,学生的分组实验总是变成了老师的演示实验。孰不知“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实验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让学生干,而且多干。为了弥补学校仪器的不足,我总是收集“垃圾”,并废物利用制作自制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光是怎样行进的》一课时,我把平时学生废弃的牛奶吸管拿出来让学生做检验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又如,在教学《反冲》一课时,我把从垃圾筒中捡来的矿泉水瓶加工一下后让学生做反冲实验。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干”的机会,我还采用“人人动手做一个步骤,共同完成实验”的方法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

(三)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之能看。

陶先生认为,传统教育给学生戴上一副封建的有色眼镜,使他们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成为“小书呆子”。因此,他提出不要让学生“戴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他们眼睛能看事实”,极力主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90%以上是通过观察获得的。没有敏税的观察力,就不会有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现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当然也不会有创造能力。观察作为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正如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说过的:“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为此,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机会、科学的观察方法、精密的观察仪器,使学生能观察,会观察,并通过观察获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开花结果》时,我让学生按照从外到里的观察方法观察花的构造,用放大镜观察子房,学生们很快便掌握了花的构造,观察到了胚珠。兴奋之余,学生研究的 兴趣更浓了。

(四)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能说。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释,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地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学生敢于提问,是勇于探索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一种良好表现。鼓励学生敢问,就是指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提出异议。对于学生来说“问题的提出”是对“已知”的超越,是创造的开始。正如陶先生诗中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为此,课的开始我总是让学生充分提问,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研究中我也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并随时解决;课的结尾,我又让学生提出还想知道的问题。慢慢的,学生养成了敢问、爱问的习惯。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陶先生对于传统的旧学校和旧教材提出过这样尖锐的批评:“现在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小孩子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因此,他呼吁:“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因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教学《恐龙时代》一课时,我利用秋游的机会,带领学生到常州恐龙园边游玩边学习;教学《两栖动物》时,我和学生一起到田里捉蝌蚪,研究蝌蚪;教学《空气的污染和保护》时,学生们到马路上、工厂里调查污染源,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保护空气的创新方案……另外,我还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不方便之处,并对此进行创新刚按设计或进行发明创造,于是,“圆周长直径测量仪”、“拖把鞋”便发明了。由此看来,让学生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学生就会有所创造。

(六)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之能自主学习所渴望得到的东西。

陶先生认为,解放学生的时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一般学校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为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识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遵照陶先生的思想,我在科学教学中从不把教学内容安排得太满,总是腾出时间让学生探究他们渴望的东西。有时让他们做做跟课文内容相关的小实验,有时让他们看看相关的课外书,有时让他们交流一下跟课文相关的最新科技成果……例如教学了《电磁铁》后,我让学生设法制造一个磁力足够大的电磁铁,学生们各个兴趣盎然,连下课都忘了;又如学习《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高低》一课后,我让学生自制橡筋琴等,结果一个个声音动听的小玩具产生了。创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只要你给予了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学生就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二、做到三个结合,教学做合一。

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科学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的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做”的欲望,继而真正地“做”起来。那么具体怎么做呢,笔者觉得做到以下几个结合十分的重要。

(一)眼与心结合。陶行之先生提出的“做” 是指广义的“做”,既要用手做,也要用眼、耳、鼻、嘴等各种感官做,更要用心、用脑去做。其中一个重要含义就是“眼与心” 的结合,即观察与思考要有机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克隆、英特网、核电等等许多令人惊叹的科学技术成就,就是建立在早年“科学家”们对身边事物的十分简单的观察、研究基础上的。因此从小经历观察、研究、认识活动,同样将为孩子们今后的发展和美好生活打下扎实在基础。例如指导学生“观察一棵树”,先请学生说说自己想要观察树的什么?准备怎样去观察?观察时要注意什么?有了这些“心”的准备,再带领他们去实地经历一次 “眼”的观察活动,并要求随时将观察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最后再回到“心”的思考:交流总结观察的方法、收获和疑问,形成一棵“我的大树”。学生持续经历这样的眼与心有机的结合后,不仅将逐渐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还能有效提高观察、思考的能力。有了这些,就有了创新的可能!

(二)手与脑结合。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和双手,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做到手脑并用,手脑双挥。教学正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科学教学模式已从以往的“问题——实验——结论” 发展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结论——交流”。新增加的“猜测、设计、交流”等教学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努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实践表明:(1)实验猜测,可以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教学“物体的毛细现象”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先猜一猜“你觉得水会自己上升吗?”根据“水往低处流”的知识经验,学生会予以否定。但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干毛巾轻轻放在水里会怎么样?”经过思考,学生思想上开始认为有可能了,老师再引导他们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入实验,兴趣更浓、注意力更集中,不仅加深了实验结论的记忆,更学会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方法。(2)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以往实验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把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表面上实验井然有序,成功率很高,实际上是在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老师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学“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去探索增大物体的摩擦力的各种方法。并允许学生边操作边思寻办法……这时,有的组就想到了用蜡不均匀地涂在本是光滑的玻璃板上,制成了一个粗糙的平面,这就是一种大胆创举,体现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意外收获。(3)实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聚合思维。当学生获得了许多实验信息和直接经验后,教 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和分析数据,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猜测作综合比较,努力寻求实验结论的最佳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实验结论进行评论,从而懂得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三)行与知结合。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行与知的结合,他认为: “你能行动,行动才生困难,想法解决了困难,才是真知识的获得。”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受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教学过程也必须遵循认识规律。(1)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因为实验过程本身就是行知结合的过程。实验是科学教学的特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主要方法之

11.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一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将员工培训提到了现阶段的工作首位。为了提升企业培训效果,企业不断的完善培训体系,并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应用到培训中,增强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本文就精细化管理思想在企业培训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思想;企业培训体系;应用研究

前言

现阶段企业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将企业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上新思想的不断涌入,企业的培训体系也不断融入新鲜的元素。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使企业培训体系能够符合时代特征,企业在培训体系中引入了精细化管理思想,提高了企业的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成本,并推动企业培训体系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一、精细化管理思想应用在企业培训中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有效监控、快速反馈、及时纠偏[1]。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应用到培训体系中,按照员工需求进行培训内容的选择,将培训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执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提高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的目的。

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的培训管理流程和有效的监控,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培训体系中的问题,以便快速解决,减低损失,减少成本。

通过精心的策划培训项目,实现培训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会使企业资源得到有效地整合和充分的利用。

二、 精细化培训体系的内涵

精细化的管理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2]。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通过系统化、信息化、细化的管理手段,使组织管理中的各对象能够共同协作、持续运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在于强调明确职责、执行到位、及时纠偏,注重细节、严格执行。将精细化的管理思想应用到企业培训体系中,就是利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更注重细节上的问题,使培训工作更具备有效性。

三、精细化管理思想在企业培训体系中的应用

(一) 培训部门的人员配备

要加强企业的培训管理,首先要在企业建立相应的培训部门,充分明确部门职责,对部门中的职位进行合理分析,科学的进行人员的配备。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对培训部门中的职位进行职责细化,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考量价值,因此,在进行培训管理人员的选拔时,需要明确选拔的标准,对部门人员进行合理地配备。

(二) 规划培训流程

制定规范的培训流程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人力资源状况,确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战略,并对员工培训需求和企业现有培训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对企业培训的对象、内容等进行合理设计,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形成长期的总体培训规划流程,推动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

(三) 分析培训需求

培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应该考虑企业的未来目标、所需资源、人力资源情况以及目标达成效果,总的来说就是对组织、职位和人员的分析。

国际上规定的培训标准中,在分析培训需求的时候要求按照五个步骤进行。一是确定企业整体需求,二是明确职位对人才的需求,三是对现有人力资源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四是明确要求的能力与现在能力水平的差距,五是明确现存差距中可以通过培训来缩小的部分,依据那一部分来制定相应的培训需求细则。

(四)制定培训课程

企业培训的对象十分复杂,培训要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规范教材,因此,企业在制定培训课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一般的培训课程制定过程是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需求的了解来明确需要制定的课程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法,通过教师的试讲和评估对培训课程进行完善,最后编写学员手册和讲师手册来帮助学员学习和保证讲师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 加强师资建设

讲师的专业程度是培训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企业需要注重对内部培训讲师的培养。专业素质较强的讲师,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开发,充分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仅提升了企业培训效果,还减少了培训成本。

在企业培养内部讲师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知识和技巧的培养。现阶段知识的更新速度十分快,讲师虽然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但也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梳理现有的知识,形成规范的知识系统。企业需要对讲师进行专业的讲师技巧培训,通过多次试讲来熟练技巧,并邀请经验丰富的讲师进行指导,培训合格并经过资格认定后才可以独立授课。为了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除了不断加强内部培训讲师的培养外,有时候还需要通过聘请外部讲师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六) 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对学员的培训前准备工作、培训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和培训结束后的总结工作进行科学的设计,有效的实行。并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保证培训人员的培训质量。将监控结果及时的反馈给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评估对培训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企业在培训管理体系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时,必须要注重每一个培训环节,将各个环节的培训工作执行到位,并加大培训的投入,不断完善培训系统,充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丽静.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4):141-144.

[2] 王丽静.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培训体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2(2):18-20.

12.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二

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旧城改造的热潮在各大城市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 高层、超高层建筑在旧城区重新规划与建设。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面临错综复杂的城市地下管网, 如何对在用的地下管线进行保护成为众多旧城改造项目急需解决的难题[1]。

2 工程概况

柳州风情港酒店及商务中心工程位于柳江大桥以东、五星商业大厦以西, 设计为酒店、商务办公综合楼, 包括两栋塔楼和商业裙楼。地下2层, 地上部分:商业裙楼5层, 高22.5m;商务楼10层, 高40.8m;酒店26层, 高98.9m。设计为桩基础、独立基础, 框架剪力墙结构。拟建场地范围内有直径约1.2m市政排污主干道横跨该工程的基础承台, 离承台上部结构柱最近距离仅300mm (见图1) 。该排污管道为柳州市半岛地区污水汇流的主干道, 常年处于满荷运行, 流量大, 且不允许改道。如何在基础施工中保证城市排污管道的正常使用, 成为项目棘手的技术难题。

3 型钢支撑方案的选定及其特点

3.1 排污管道型钢支撑方案的提出

项目管理团队在公司技术部门的指导下, 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研讨, 集思广益地提出了素混凝土支撑墩、钢丝绳悬吊法、型钢支撑法等3个建设性方案, 遵循技术先进、工艺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总体原则[2], 从安全、进度、可操作、成本等四个方面进行支护方案比选[3], 最终选定型钢支撑方案。

3.2 型钢支撑体系的技术要求

利用排污管道周边已完成的静压管桩作为竖向承重立柱的基础, 采用I25a工字钢作为支撑体系的竖向承重立柱, 工字钢底部设置20mm厚、500mm×500mm的方形钢板, 钢板直接支设在已完成的静压管桩上。沿排污管道方向, 在其两侧支设I25a工字钢作为水平承重纵梁, 然后在水平纵向工字钢上架设I25a工字钢作为水平承重横梁[4]。为限制侧向变形, 在排污管道两侧设置25mm厚、350mm×350mm的限位钢板 (见图2、图3、图4) 。为确保整个体系的稳定性, 采用[10槽钢与竖向支撑构件焊接作为横向剪刀撑。

3.3 型钢支撑体系的特点

型钢支撑方案的优点是工期短, 可操作性强, 整体稳定性好, 施工过程对排污管道影响较小且型钢易加工, 可回收利用, 经济环保。

可操作性:管道上部土方采用大开挖的方式进行, 管道底部土方采取由点到面的人工逐点掏挖的方式, 先掏挖型钢支撑处的土方, 待整个支撑安装完毕后, 再开挖管道范围内承台基础的土方, 土方开挖必须遵循“先撑后挖, 严禁超挖”的原则[5]。

进度快:钢结构便于购买, 容易加工和安装, 型钢加工可与管道上部土方开挖同步进行, 施工进度快。

安全性:工字钢刚度大, 且落在静压管桩上, 可有效减少管道的沉降, 两侧25mm厚的限位钢板有效地控制管道的侧向变形, 且体系增设横向剪刀撑, 确保了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可回收利用性:承台基础施工完毕后, 利用承台面作为基础, 设置永久的混凝土支护墩, 待支护墩达到设计强度后, 由上至下拆除型钢支撑体系。拆除的型钢可以重复利用, 经济环保。

4 型钢支撑体系的施工工艺

4.1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开挖管道周边土方→安装竖向承重立柱→安装水平承重纵梁→安装水平承重横梁→焊接限位钢板→掏挖管道土方、安装剪刀撑→基础承台施工→浇筑永久混凝土支护墩→拆除型钢支撑体系。

4.2 施工准备

(1) 查阅和熟悉城市地下管网资料及施工图纸, 查清管网的坐标位置、走向、埋深等。

(2) 利用全站仪对管线、周边已施工完成的静压桩位置进行放样, 并洒白灰做好标记。

4.3 开挖管道周边土方

先采用机械大开挖至管道上方500mm的位置, 然后人工开挖至管道1/2管身处, 接着开挖竖向支撑位置的土方, 直至挖至已施工完毕的静压桩顶面。

4.4 安装竖向承重立柱

采用I25a工字钢作为竖向承重立柱, 工字钢两端各焊接一块20mm厚、500mm×500mm钢板, 钢板位置焊接加劲肋。

按设计计算高度, 结合现场实际标高调整, 加工竖向支撑构件。清除静压桩顶面的浮土, 放入加工好的竖向承重立柱, 立柱底部钢板应可靠支设在桩基础上。

4.5 安装水平承重纵梁

在排污管道两侧沿排污管道方向支设I25a工字钢作为水平承重纵梁, 纵梁架设在竖向承重立柱顶部钢板上。

放样出水平承重纵梁的位置和走向, 人工开挖纵梁位置的土方, 然后放入工字钢纵梁, 分别搁在两端的竖向承重立柱顶部钢板上, 水平承重纵梁与竖向承重立柱顶部钢板采用双面焊焊接在一起。

在管道两侧, 沿管道走向在水平承重纵梁上加设临时竖向斜抛撑[6], 确保体系的稳定性。

4.6 安装水平承重横梁

采用I25a工字钢作为水平承重横梁, 架设在水平承重纵梁上, 每个支撑部位设置五道承重横梁。

首先, 在水平承重横梁位置处利用人工在污水管道底部掏挖一个小洞[7], 洞口尺寸应以能够穿过一根I25a为宜, 严禁超挖造成排污管道过度悬空。其次, 将I25a工字钢从挖好的洞口穿过, 架设在工字钢纵梁上, 作为排污管道支护直接承重构件。

在施工过程中, 必须严格控制支撑体系各构件的标高, 确保水平承重横梁与排污管道保持良好的接触面。若接触面存在空隙时, 可在水平承重横梁与纵梁连接处塞入楔形钢板, 调整之后焊接固定。

4.7 焊接限位钢板

为了控制管道的侧向变形, 沿管道走向每条水平承重横梁两端焊接25厚、350mm×350mm的限位钢板, 限位钢板与管道接触的一侧设计为圆弧状, 减少应力集中。

4.8 掏挖管道土方、安装剪刀撑

支撑构件安装完毕后, 人工掏挖底部土方, 先掏挖支撑区域的土方, 然后焊接横向剪刀撑, 所有横向剪刀撑安装完毕后, 拆除管道两侧的临时抛撑, 接着开挖管道底部、基础承台的土方。

4.9 基础承台施工

支撑体系及构造措施安装完毕后, 人工开挖管道底部及周围的承台基础,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碰撞型钢支撑体系。

借助基坑周边的水准基点, 在型钢支撑构件上设置水平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施工期间定期观测管道变形情况。

4.1 0 浇筑混凝土永久支护墩

基础承台施工完毕后, 在型钢支撑部位两端设置强度为C30的混凝土永久混凝土支护墩, 支护墩底部落在基础承台的二阶上, 顶部浇至管身高度1/2处, 排污管两侧素混凝土应比排污管道最外边缘宽不少于500mm。 (见图5)

除支护墩以外的区域回填土方, 并在管底铺300mm厚的砂垫层, 并浇筑800mm高的C15素混凝土。

4.1 1 拆除型钢支撑体系

支护墩达到设计强度后, 对型钢支撑构件予以拆除, 拆除时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依次拆除, 拆除完毕后及时回填管道周围的土方。

5 效果检查及效益分析

5.1 效果检查

型钢支撑体系既确保了排污管道的正常运转, 更为基础承台的施工提供了安全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 排污管道运作良好, 无明显的沉降, 无破损渗漏现象。观测数据显示, 排污管道细微沉降量均未超过5mm,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见表1)

5.2 效益分析

两个支撑点共使用型钢7t, 单价4600元/t, 材料价款3.22万元;加工制作、运输、安装等人工费合计6500元;其他费用3100元, 直接费用总计4.18万元, 经济效果显著。

6 结语

(1) 采用分段支护的方式, 通过人工掏挖的方式开槽埋深支撑构件,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原有管道持力层的扰动, 确保了在型钢支撑体系发挥作用之前管道的正常运转。

(2) 型钢支撑体系刚度大, 整体性好, 可以有效地控制管道的下沉与变形。型钢构件容易加工, 安装快捷, 适用各种地下管道的支撑与保护。

(3) 型钢支撑体系具有回收再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 符合节能降耗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胡俊波.影响顶管施工的不利因素分析及处理[J].中州建设, 2013 (8) :72-73.

[2]g 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

[3]史丹频, 史方舟.管道井基坑支护方案优选[J].建筑技术开发, 2014, 41 (1) :13-16.

[4]郑建伟.大口径供水管道支护施工[J].山西建筑, 2009, 35 (32) :187-188.

[5]Jg J 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6]欧阳满春, 谢青保.工字钢排桩加竖向斜抛撑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2, 38 (1) :58-59.

13.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三

四、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第一,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 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第二,毛泽东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他指出: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 握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实行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在反动 统治地区,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在组织上采取隐蔽精干的方针;对被打倒的反动阶级成员中的反动分子,只要他们不 造反、不捣乱,都给以生活出路,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 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 给以政治教育,等等。

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这些政策和策略思想的著作有: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论政策》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不要四面出击》

五、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第一,深入论述了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

毛泽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

工作,精辟论述了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第二,明确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

主要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知识分 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大作用,他们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向社会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等等。

第三,正确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立场。集中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有: 《青年运动的方向》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纪念白求恩》 《为人民服务》 《愚公移山》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六、党的建设的学说 第一,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 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难题。

在这一学说中,毛泽东郑重强调了从思想上建设党,注重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概括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提出了“团结─ 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

第二,新中国成立前后,鉴于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毛泽东多次提出要继续 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集中体现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主要著作有: 《反对自由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党八股》 《学习和时局》 《关于健全党委制》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始终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我们将在第六章展开论述。综合上述毛泽东思想的多方面内容,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可以看到: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弘扬者,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从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 中国

上一篇:三棵树小学道路交通事故预案下一篇:别了我的小小村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