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共10篇)
1.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 篇一
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总结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一书,无论从幼儿教育的理念上还是在幼儿教育工作指导策略上都给予了幼儿教师可操作性较强的引导。
在本书中的所有内容中,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对我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中最基本的环节促动。学习到在观察幼儿时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方法以此帮助自己可以更好的获得有效的信息;学习到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各环节的实施目的及如何准确把握活动进程与时间、节奏,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认识到幼儿教师语言的使用应富有情感性、形象性、启发性、逻辑性、生活性、文学性、简练性等,学习到幼儿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气、修辞、节奏、停顿、轻重音等实现在与幼儿交流沟通时实现完整表意的作用。其中最让我有感悟的是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书中讲述了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自然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准备性原则,为我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提供了导向,其次书中还提供了八种观察幼儿的方法与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可以对应一种情况,为我在实际教育活中提供了指导。
第四章中的一些教师指导、评价策略也让我受益匪浅,其中针对个人活动的指导、小组活动的指导和集体活动的不
同指导策略进行了说明,让我深切感受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些不够正确的行为可能会抹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书中指导我们在指导时不要越俎代庖、不要过分干预、不能千人一面、不必始终如一,而是应该按幼儿各种表现不同进行帮助,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指导幼儿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以幼儿个人的兴趣爱好为主,启发幼儿思考,在小组活动时引导幼儿明确小组活动目标,充分认识、挖掘、利用“小组共同体”的教育作用,鼓励幼儿自由结组、自行分工,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矛盾冲突等。书中还以一个个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案例,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评价和指导,使我们可以感同身受。
对我今后的教育指导实践工作有着更直接的引导,我也会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内容付诸于我的实践工作当中,发挥其作用帮助我的工作更具有效性同时也提高我的教育活动指导能力。其他章节的内容我同样也不敢怠慢的进行了研读,学习其中的策略经验进行一定的思考以后实施在我的工作当中,争取让我的教育实践工作全面有效的展开。
2.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 篇二
现象一:计划相互割裂, 园务计划与各部门计划之间不能体现根与枝的关系, 甚至有的南辕北辙, 导致制定的计划往往只能束之高阁, 具体工作展开时, 就脚踩西瓜皮, 随性而为。
指导策略:关注计划的系统性。
1.观念上的价值认同。园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园务计划与园内各层面的计划 (各下位计划) 是根与枝的关系, 园务计划的质量体现了一所幼儿园管理的水平以及对未来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设想, 它必须依托和服从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 而园内其他计划制定又要以幼儿园学期工作计划为蓝本和依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计划—园务计划—教研计划—班务计划—教师教育教学计划—游戏计划等, 应是从上而下, 一以贯之, 脉络相连。因此, 园务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科学完整, 要广泛征求中层和教职工的意见, 让园务计划成为全园教职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愿景追求, 只有这样, 下位计划的制定才能保持与园务计划的高度一致, 也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各层面的工作。
2.过程中的充分体现。计划一旦制定后, 园所层面、教师层面、保育层面就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计划是在大家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体现了全园上下共同的目标追求, 执行过程中就要不折不扣加以落实,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划的指导意义。比如, 为了很好地落实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每个教师的日常备课笔记中应该体现教研计划、班务计划、个人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全园游戏活动计划等内容。真正让计划成为日常工作的航标, 让全体员工在计划的引领下有规则地工作, 从而收获完成计划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现象二:计划要求不能涵盖教育教学的全部。幼儿园在制定一学期教学计划时, 偏向于主题活动目标的设定, 而对学科领域中幼儿能力发展的目标考虑较少乃至忽视。由于一些主题活动比较适宜在某一学科领域活动中展开, 导致了几大学科领域的教学比例严重失调。
指导策略:主题目标与学科教学相得益彰, 互为补充。
各年龄段教研组集体备课进行主题单元的活动安排时, 要考虑主题目标与学科目标间的融合。为了体现主题与学科的互为补充, 在“活动安排”环节设置主题活动的同时, 需设置备选活动。备选活动是指根据教学需要, 为完成学科目标, 穿插一些与主题没有关联的优秀课程、比较成熟的教学活动, 如数学活动、体育活动、音乐活动或者园本特色活动课程等。
现象三:活动计划缺少实效性与整体性, 班级每个教师的工作往往停留在各司其职, 缺乏交流互动与融合。
指导策略:计划与反思并举, 分工与协作融合。
1.合理整合一日活动环节。每天的晨间活动、生活指导 (餐点、午睡、散步等) 、自由活动、离园活动等存在着不确定性, 往往要根据幼儿突发的事件、即时的表现, 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因此, 把幼儿园每周家园同步教育栏的内容细化为主题重点、晨间活动、生活指导、自由活动要点、家长工作重点内容, 作为每周的计划要求, 教师不再备学科教案以外的一日活动内容, 而增加每日心得。这些教育环节强调的是活动后的反思与今后工作的改进。
2.发挥班级共同体作用。同班教师组成班级共同体, 对本班幼儿发展情况、各学科教学情况等细致分析、共同商讨, 然后在自己任教的科目上打上星号, 以区分同班教师的活动计划, 进而形成最适合本班幼儿成长特点与需要的教育教学计划。游戏区域活动主要是结合主题单元活动来进行的, 每班制定一份游戏活动记录表 (游戏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过程、活动分析与改进) , 两位教师通过一份记录表共同完成对游戏过程的记录与活动分析, 使游戏活动间具有承上启下、互为参考的作用, 更有效地进行游戏衔接, 确保计划与实际活动更有系统性。
基于对我市幼儿园计划制定实施的现状分析, 我们以《纲要》为准绳, 在组织幼儿园座谈研讨, 整合优点, 放大亮点, 选点试行的基础上, 形成了《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教学计划制定范式》, 受到了全市幼儿园欢迎, 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附:海门市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教学计划制定范式
(一) 教研计划
1.情况分析
(1) 本园教研现状分析
(2) 本园幼儿 (优势、弱势)
(3) 本园教师 (优势、弱势)
2.本学期教研目标 (结合园务计划)
3.具体措施
4.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形式)
5.附:教研组成员
(二) 班务计划
1.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
2.本学期班级工作目标 (幼儿发展、班级管理)
3.具体措施 (围绕园务计划工作要求, 结合本学龄段教研工作, 从常规管理、主题开展、环境创设、游戏活动、安全管理、班级特色、家长工作等方面制定)
4.逐月安排
(三) 教育教学计划
1.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各学科发展现状)
2.幼儿各学科发展阶段目标 (打星号表示该教师任教学科)
3.以主题为主的教学内容 (围绕幼儿各学科发展的目标形成有园本特色、与季节相关、富有鲜明时代性、体现幼儿探索性等方面的主题)
4.主题单元实施过程 (以每个主题为单元, 包含主题名称、主题总目标、环境创设、家园共育、活动安排、区域活动)
5.一周主题重点、晨间活动、生活指导、自由活动要点、家长工作重点等, 与幼儿园家园同步教育栏一致
6.活动教案 (学科教案) 、反思 (可以是一日活动教学、游戏、幼儿生活等环节的反思)
3.幼儿家庭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篇三
关键词:幼儿亲子 阅读指导 策略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实践活动,有关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阅读教育对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早期阅读内容尤为重视和提倡,将其纳入语言领域目标体系之中。而亲子阅读是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幼儿在温馨的气氛中共同阅读图书,通过朗读、提问、讲解等方式,促使幼儿掌握基本阅读技能,增强阅读能力,并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幼儿人格得以完善发展的阅读形式。
而父母受到自身文化知识、教育观念和文学素养等因素的限制,存在亲子阅读观念不正确、环境设置不合理、阅读缺乏计划性以及指导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父母更科学、合理地进行亲子阅读指导。
一、要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理念
(一)自身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幼儿重要的阅读场所,但相对幼儿园,家庭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家庭中可以开展一对一的阅读活动,并且父母与幼儿情感联系紧密,更能促进早期阅读的顺利实施,从而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需特别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平时自己也要爱读书,多读书,让幼儿感受到家庭中浓郁的阅读气息。同时父母要提供合适的材料,创设适宜幼儿阅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制定阅读计划,并采用朗读、提问、讲解、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二)全面科学地认识亲子阅读的价值
亲子阅读不仅有助于幼儿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增强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养成勤学乐思的优秀品质,还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等的发展,同时良好的情绪情感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因此,要认识到亲子阅读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避免将亲子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智力开发,甚至是道德说教的误区,让父母
全面、科学地认识亲子阅读的价值。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会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营造出温馨、适宜的阅读氛围,极易使幼儿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
(一)物质环境
1、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
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性别特点来选择阅读材料。就年龄来说,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可以为其选择色彩鲜艳、情节简单、图案清晰的图画书,以故事类图书为主;中班幼儿阅读能力发展比较迅速,可以为其选择每页有多幅画面的图书,图书的选择可以增加知识类图书;大班的孩子知识面逐渐扩大,充满求知欲,可选择一些文字较多的阅读材料,适当增加科普类读物,以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就性别来说,男孩多喜欢知识类、科普类的阅读材料,女孩多喜欢具有丰富情节的故事类的阅读材料。
其次,要尽量选择总体质量较高的读物,如纸张好、字体大小适宜、色彩鲜艳、形象清晰生动,以图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或图文并茂的读物。
最后,要注意选择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如童话、儿歌、古诗词、科普百科等类型都可涉及,来拓展幼儿的视野。
2、约定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
在家里每天可以约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如可以在晚饭后、睡前专门进行亲子阅读。长期在固定的时间坚持亲子阅读,有助于幼儿养成定时读书的好习惯。
3、开辟一个阅读区域
给幼儿准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阅读区:在家中划分出一块幼儿专属区域,放置儿童书架、桌椅或小垫子、小沙发等,营造一个干净舒适、放松安静的阅读环境,让其成为孩子的阅读宝地。也可在家中选取一角,安置适合孩子取阅书籍高度的书架,把读物放到幼儿伸手可及的地方,并分类清楚、排列整齐,便于幼儿进行挑选并阅读。
(二)精神环境
1、父母要树立阅读榜样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就尤为重要。要想让幼儿喜欢阅读,首先父母就要做爱书之人,广泛涉猎、专心阅读,为幼儿树立热爱读书的榜样,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其次,父母还要注意,对书本要轻拿轻放,以正确的姿态持书、翻书,分类陈列,让幼儿也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2、阅读前尽量排除干扰因素
阅读需要全神贯注投入其中,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现在外界干扰因素过多,特别是电子产品,如电视、游戏机、手机等容易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将幼儿带离阅读状态。因此,在进行亲子阅读前,要关闭电视机,收起游戏机和手机等,保持室内温馨安静,保证阅读质量。
三、有计划地进行亲子阅读指导
亲子阅读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幼儿父母需要制订一个明确的计划,并且能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亲子阅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首先,父母要明确自己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亲子阅读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最后再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如有的幼儿注意力比较差,父母就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培养注意力。因为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时间短且易于分散,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保持长久一些的注意力,所以父母要选择能够引发幼儿兴趣的阅读材料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并且可以将阅读时间逐渐延长,促进注意力的培养。又如有的父母想在亲子阅读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多向幼儿提问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幼儿预测、反思、质疑等能力的发展。
其次,要将阅读计划细化。如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涉及要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材料,每天阅读时间和进程等,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二)亲子阅读要按计划进行,可灵活调整
亲子阅读计划制定后,要按时按量按质进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变动。但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进行调整。如幼儿对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兴趣不大,就要考虑更换材料,不要强制幼儿进行阅读;幼儿阅读效果较好时,可加快进度。
四、掌握并运用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在亲子阅读中,父母应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亲子阅读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朗读感受法
幼儿在进行自主阅读时,读物中的信息是以图片和文字为媒介向幼儿传递的。而当进行亲子阅读时,父母可以在图文的基础上配以朗读,让幼儿的视听相结合,极易使幼儿受到故事的感染,从而将其带入到故事情节当中。朗读时,父母要注意语言要生动形象,可改变语调、语速等来营造气氛和塑造角色。比如在读《狼和小羊》的故事时,狼的声音是阴险蛮横的,小羊的声音是温和而充满底气的,并配合上相应的表情、神态和动作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从而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二)观察理解法
在阅读中,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获得关键信息,读懂故事,这也是自主阅读能力的要求。父母应当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读物中的形状、色彩、形象以及图画之间的关系等等,并加以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幼儿加深对读物的理解,使其具备独立观察阅读的技巧和能力。
(三)问题情境法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在亲子阅读中,父母可以多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此类问题没有唯一固定答案,可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并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同时引导他们关注细节。
(四)游戏表演法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3岁之前的各年龄阶段,正是儿童各种游戏形式、游戏能力、游戏技巧萌发到初步发展的阶段,而3-6岁被称为游戏的高峰期。将游戏与表演融合到一起,能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使所阅读的内容更加引人入胜。父母可以与幼儿通过生动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来塑造故事中的形象,展示故事的内容。父母要做好引导和配合,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表演和游戏当中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表演能力的发展。
此外,还可运用讨论法、创编法、改错法、制作法等指导方法,可针对具体的阅读情况灵活运用。
五、开展延伸教育
延伸教育是指在亲子阅读之后,开展的与阅读习惯、技能及阅读内容相关的教育。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养成爱护图书、保持图书整洁干净、按顺序种类摆放图书的习惯。其次,也要教幼儿认识图书的各个部分,让幼儿掌握正确持书、从首页翻阅、按前后顺序翻页的阅读技能。
(二)利用读物中的故事、人物的言行来教育孩子
儿童读物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幼儿,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如《三只小猪》的故事,可以告诉幼儿,做事要踏实努力,不能偷懒,使幼儿在阅读中获得快乐的同时,也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受到故事中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
4.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 篇四
为了让每个“留守婴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让更多的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使孩子受益,我们在进行“苏北地区农村0岁-3岁留守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研究”过程中,力求贴近家长实际需求,提高实效性,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入户指导。
首次人户我们分四个大组八个小组分别走访,我们亲历了各种家庭的不同状况。忽视婴幼儿身心发育健康,任由婴幼儿大量进食垃圾食品。孩子在麻将桌边长大„„不少家长对我们的到来疑虑重重。
首次入户只有部分家长能和我们正常交流,而有些家长几乎没有与我们交流孩子的情况,我们在等了一会儿后,只能把我们带去的科学育儿的书面资料交给她们。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看护人育儿理念落后。育儿知识匮乏,急需大量专业的教育人员人户指导,以改进落后的教育方式,促进留守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我们认为指导人员可以从释疑、解惑、留白三个角度做好首次入户的指导工作。
释疑,推开家长的心门
对于首次入户,相对于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和家长的沟通、释疑工作。
我们的人户指导活动中有一个对象是盐河村一名25个月大的幼儿的奶奶。活动前我们讨论并制定了指导方案。但入户后依然出现了一些尴尬场面。家长不知道我们的来意,提出了一些顾虑:你们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们指导之后是否收费?
消除家长的顾虑才能打开留守婴幼儿看护者的心扉。我们先以朋友的身份与家长聊天,当我们非常诚恳地告诉家长,我们是义务指导不收一分钱时。家长才显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因此,第一次入户指导与家长沟通时,要了解家长所想并消除家长疑虑,做好释疑工作,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目的和做法至关重要。
解惑,协助家长感受成功
指导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应详细了解孩子平时的喂养、生活习惯、游戏、情感培养等情况,并将科学的指导方法物化在可摸、可看、可感的环境当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建议和帮助。
比如用家庭亲子游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方面的示范指导。在有的家庭。指导教师和孩子做扔纸团的游戏,把纸团瞄准目标朝一个方向扔,不仅简单易操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乐于玩耍练习,还巧妙地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体验到活动的快乐。之后指导家长与幼儿做这个游戏。朱欣怡奶奶拉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的办法真好!小欣怡平时一直由我一个人照顾,她也不太爱动。科学育儿知识我也不懂,请你们以后常来„„”
留白,让看护人充满期待
0岁~3岁婴幼儿的主要养育者是妈妈、祖辈,他们一般凭经验来养育孩子,很少有机会得到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为了取得长期的效果,提高家长的学习兴趣,增加家长的学习动力,除了现场指导,我们还为家长提供书面的科学养育的知识材料,并且提醒在下一段时间中要及时掌握孩子的发展变化情况,关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开展亲子活动中遇到哪些障碍?活动前后孩子的行为有哪些变化?家长培养孩子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家长有哪些建议和好的做法?
这些文字材料的补给和问题的提出,我们称之为“留白”,就是留给家长学习的时间,留给家长思考的余地。留给家长实践的机会,这些“留白”不仅是给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更重要的是给家长一定的任务和压力,从而促进家长科学育儿能力的提高。
5.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研究2 篇五
一. 选题意义
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儿童的游戏不仅是人类学、社会学及美学等学科研究的课题,也是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以后许多研究者开始探讨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工作与玩耍乃是一回事,他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热情地赞美儿童的游戏,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越他的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表现;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要高出一点。正如放大镜的焦点一样,游戏以浓缩的形式凝聚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其本身也是发展的主要源泉。”我国学前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提出“游戏从心理方面来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
2001年9月颁发并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充分肯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而角色游戏是最典型的一种游戏并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满足他们想成为某个人物角色的愿望,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技巧、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因此,选择角色游戏指导策略作为研究课题具有重要价值。
从实践上来看,目前,由于幼儿园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特点、功能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因而对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①给予幼儿自由选择所扮演的角色的空间狭小;②在日常活动中没有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相关角色经验;③师幼关系存在指挥和被指挥,导演和被导演的关系。教师往往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要求强加给幼儿,并没考虑到幼儿对某角色有自己的认识。笔者认为,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幼儿教师对角色游戏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清楚地把握角色游戏的本质、精神。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让幼儿教师更深入和更清晰地认识角色游戏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能力,从而使角色游戏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 文献综述
透视国内外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进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无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儿童游戏的研究都可谓是硕果累累。角色游戏作为儿童游戏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研究者探讨的一个方面。
(一)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开始开展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研究,其研究重点及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角色游戏价值的研究
国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角色游戏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角色游戏对于幼儿认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角色游戏中使用表征物可以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角色游戏与发散思维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Dansky发现儿童更多地参加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这一结论支持了萨顿—史密斯(sutton-smith)的假设,即发生在角色游戏中的表征转换是游戏对创造
[1]性发生作用的关键因素。皮亚杰提出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联系和巩固新获得的心理能力。另外,皮亚杰还发现许多学前儿童都没有守恒的能力,但Rubin、Fein和Vandenberg的研究发现角色游戏包含守恒所要求的两种基本操作:a.去自我中心,儿童可以意识到他们自己,并同时可以扮演角色;b.可逆性,儿童可以随时从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回到显示的身份中。另外一些研究结果也可以证明在角色游戏中,可逆性操作完成较好的儿童在[2]守恒任务中成绩较好。
(2)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在儿童早期,儿童逐渐发展出一种反映内在心理理论状态的模式,被成为“心理理论”,它指很小的儿童也可以拥有对自己和他人内部心理状态的认识。四岁以前,大部分儿童只理解自己的特权信息,这就妨碍了他们了解他人的状态,从而产生错误信念。实证研究着重探讨角色游戏和心理理论的关系问题,通常用错误信念任务的方式来测量。研究者发现,四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不能完成错误信念任务。yongblade和Dunn(1995)研究发现那些在33个月是更多参与角色游戏的儿童在40个月时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成绩就比那些较少参与角色游戏的儿童成绩好。Dockett(1994)研究发现那些在角色游戏中接受训练的儿童比控制组的儿童更早地通过心理理论的[2]测验。
(3)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尼科里奇(1977)和费恩(1979)证实了角色游戏和早期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费恩同意维果斯基的观点,认为理解语言(内部语言的发展)是高级象征性游戏的一个因素,同时他也支持皮亚杰的观点,角色游戏和早期的语言都有利于表达能力的发展。康诺利等研究人员(1979)的结论是,儿童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会促进他们社会性语言的发展和既灵活又富于表达的语调的形
[3]成,同时也有助于儿童了解语言规则或所扮演角色的对话方式。
另外,角色游戏还能促进幼儿读写能力的发展。Christie发现,在幼儿园里经常参加社会角色游戏的儿童更喜欢翻看书籍和报纸,更多地向父
[4]母寻求这方面的帮助,这些经验都有利于促进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也有相关研究发现角色游戏还能医治幼儿的心理疾病。
2.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研究
国外研究者很少把角色游戏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类型来研究其指导问题,因而文献较少。赫恩索(1980)发现,当儿童接受了成人建议时,他们进 [1][2] L.McCune,Immediate and Ultimate Func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Play, Child Development V.69,1998 井卫英、陈会昌
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M] 学前教育研究,2002(04)
[3][4] 丁邦平国外游戏研究成果综述[J] 学前教育研究,1994(10)Johnson J.E, Christie J.F and Yawkey T.D, Pla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1999 行象征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的水平就更高;儿童所用的玩具简单时,成人的建议就越有促进作用(她提出的假设是,成人的建议是儿童自然假想过程[1]的催化剂)。詹姆斯.约翰逊(James E.Johnson)认为社会角色游戏中,[2]教师一般是安排及设计环境,在游戏进行中给幼儿指导比较少。日本的河崎道夫在《儿童的游戏和发展》一书中指出角色游戏有两种指导形态—外指导和内指导。所谓外指导是指来自角色游戏世界之外的指导。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景中的指导。
(二)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对角色游戏也有一定的研究,但大多是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实证性研究相对缺乏。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角色游戏的价值研究
黄人颂认为角色游戏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发展儿童的智力;②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意志品质;③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性格;④促进[3]幼儿身体的发展
阎庆华认为角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和活动能力;可以强化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智能。[4]
2.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黄人颂在《学前教育学》一书中提出角色游戏的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和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儿童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并对角色游戏指导提出了5点建议:①为开展角色游戏做好准备工作;②丰富的显示生活经验是发展游戏的基础;③场所、设备、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发展角色游戏中起重要作用;④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⑤以见解的知道方法为主,帮助幼儿住址和开展游戏。
李琳婕对于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四点建议:1)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2)角色游戏前的准备工作;3)正确处理游戏过程中以下几个关系: a.游戏中师生的互助关系;b.玩与教的关系;4)重
[5]视角色游戏结束时的讲评应注意针对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角色游戏在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理解等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性和情感、心理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角色游戏的价值研究上,采用的主要是实证性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国内角色游戏研究主要表现出如下一些问题:一是理论描述多,实证研究少;二是一般论述多,针对性弱;首先,缺乏活动针对性。所提出的指导方式和策略大都是所有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性问题,完全也适合于其他活动的指导,不能体现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征。其次,缺乏年龄针对性。所提出的一些原则方法,可以套用在各个年龄班上,而没有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基于此,本研究力图了解西湖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现状,寻找提高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1][2] 丁邦平国外游戏研究成果综述[J] 学前教育研究,1994(10)邵小佩 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师范大学 [3] 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 阎庆华
谈角色游戏的多维教育效应[J] 青海教育 ,1995年Z2期 [5] 李琳婕
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J] 学前教育研究, 2000(04)(三)角色游戏的概念界定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内涵,也就是“它是什么”的问题。要科学地认识和研究角色游戏,我们就要搞清楚它的内涵所在。由于角色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所以在探讨角色游戏的内涵之前,有必要首先解决“游戏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1、游戏的涵义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活动,但要问什么是游戏?答案却是异彩纷呈、莫衷一是。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游戏是种族的过去生活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游戏是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联系或训练。
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游戏是在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的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其中形成和完善在定向
[1]活动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
以上分别从生物学、心理学角度对游戏进行定义,笔者认为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是直接创造财富;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从总体上来看,游戏具有以上四个特点,从一个具体的游戏来分析,并不全部具备上述特点,而且程度也是不同的。
2、角色游戏的涵义
角色源于戏剧,是演员掩饰其真实身份,装扮成戏剧中的人物进行表演,表现出剧中人的个性特征。对于角色游戏的理解和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黄人颂认为角色游戏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是幼儿的典型游戏,是在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2]的一种游戏。皮亚杰认为角色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1]支柱,进行想象,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日本的河崎道夫对角色游戏的内涵的理解可简单地概括为三点:
1、幼儿周围的成人生活和劳动是角色游戏的主要源泉;
2、角色游戏不是简单的表现活动,它是创造自身独特世界的活动;
3、幼儿本身不是想象力丰富而进行角色游戏,相反在角色游戏中渐渐学会创造出那种与真世界不同,作为想象世界的“假装”的世[3]界。
不难看出,以上关于角色游戏的概念界定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角色游戏的核心是角色扮演,其中既有模仿又有想象,并能反映周围生活。所以笔者认为角色游戏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幼儿在扮演角色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手段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把想象活动和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他们经常用一种物品 [1][2] 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转引自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源于艾里康宁
游戏心理学[M] 1978年版(日)河崎道夫
儿童的游戏和发展[J] 王津婴编译
学前教育研究,1996(01)
[3]替代多种真实物品。
作为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角色游戏除了具有游戏的基本特征外,还有自身的独特:
1.社会性。例如,角色游戏的内容大多为“过家家”、“商店”、“超市”、“理发店”、“医院”“警察抓小偷”等。
2.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象活动的过程,这类游戏的主题、内容受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极大的。如扮演熟悉的角色,妈妈、老师、司机、经理、警察等;儿童在游戏中使用玩具,以物代物,小椅子一会儿当汽车,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又当娃娃床„„
三.论文框架
第一部分:选题缘由及国内外对角色游戏的历史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角色游戏的概念界定(内涵、特点)
第三部分: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适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自然观察法
五.进度安排
2005-11-3——2006-12-20 开提报告初稿完成
2006-12-21——2006-2-22 开题报告修改,并将电子版上缴教务办 2006-2-23——2006-3-20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06-3-21——2006-3-
31毕业论文修改,上交指导老师
六.参考文献
1.L.McCune,Immediate and Ultimate Func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Play, Child Development
V.69,1998
2.Johnson
J.E,Christie
J.F
and
Yawkey
T.D,Pla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1999
3.Sutton-Smith.B One hundred year of change in play research
TAASP Newsletter,1983
4.井卫英、陈会昌
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M]
学前教育研究,2002.4
5.丁邦平国外游戏研究成果综述[J]
学前教育研究,1994.10 6.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阎庆华
谈角色游戏的多维教育效应[J]
青海教育
1995年Z2期
8.李琳婕
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J]
学前教育研究,2000.4 9.艾里康宁
游戏心理学[M]
1978年版 10.(日)河崎道夫
儿童的游戏和发展[M]
王津婴编译
学前教育研究,1996.1 11.邵小佩 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6.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 篇六
1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理解力差。2喜欢独自操作、平行活动,很少与人交往。
3在区域活动很多情况下以模仿为主。对材料大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扩展性的操作较少出现,如有也是简单的变化,小班幼儿有时也有创造性的表现,只是这种表现是低水平的。
4小班幼儿能力有限,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力和耐心, 经常会遇到像常规性、知识性、技能方面的问题,从而产生一些材料操作上的不当。
5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和材料,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调节活动时间,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但完成一项操作后,往往不能自主地进入下一项操作,而是出现观望或停止的现象。
(二)中班特点
中班幼儿语言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能力有所增强。
中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 但他们的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而他们的交往很容易发生冲突, 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并能付诸行动。对于同一材料,当他们多次操作后便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常规性玩法,而是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
中班幼儿遇到困难不再表现出畏惧或马上放弃,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经常采用直接向老师求助的方式来解决;
(三)大班特点
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大班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 能够分工明确,而且关系较为融洽,他们的合作水平较高,遇到困难时,更愿意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求助于教师。
他们常常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缺乏耐心,不能认真观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大班幼儿的创造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操作中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玩法,而是能对几种材料的综合使用或在前一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拓展出不同的玩法。
(一)小班指导要点
尽量使用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的语言。
用平行介入的指导策略来代替说教,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学习
一方面提出交往的要求。另一方面提供能够激发他们共同兴趣的、需要一起玩的玩具,让他们在共同玩耍的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
在尊重他们好模仿的同时,营造创造的氛围,鼓励同中求异,进行初步的创造。
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评价,而是经常以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鼓励他们自主地操作、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解决问题。
自主性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种能感受到的、有自由选择游戏权利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
(二)中班指导要点 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区域联合活动规则,规范幼儿的行,减少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当幼儿出现冲突时,不必马上直接介入指导,留给尝试解决冲突的机会。
引导幼儿使用半成品材料、新旧材料搭配使用,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
当幼儿求助时,一定要与他们共同思考:“为什么会出错?错在哪里?”并进一步与其讨论“:怎样才能不出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使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帮助,以鼓起他们探索的信心。
(三)大班指导要点 启发性、引导性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大班幼儿的交流, 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共同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对于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必直接参与解决或示范讲解, 教师应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存在的关键原因。而是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思考、操作,在“试误”中不断地调整。
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 篇七
一、幼儿园洗手活动的问题诊断
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教育。在幼儿园, 我们随便问一个孩子“你会洗手吗?”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肯定的。但是, 如果我们真正地去关注这个孩子的洗手情况, 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 按照幼儿年龄因素分析
小班幼儿洗手经验不足、方法欠缺且自律性差, 洗手时弄湿衣袖和地面、玩水、不用肥皂洗手、洗手时间短, 出现了“不会洗手”、“不去洗手”的问题。
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个人清洁卫生的能力, 但有的洗手时马虎、打闹、肥皂或洗手液用量过多, 出现了“为完成任务而洗手”的问题。也有的, 乐于在洗手的时候玩水、玩泡泡, 在享受这种游戏的乐趣时, “洗手”这一重要问题却被幼儿遗忘了。
第二, 按照教师的指导因素分析
在组织小班幼儿洗手时, 教师往往会以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 且将“洗手”作为过渡环节中关注最多的活动来组织。但是, 对于个体落实情况的关注, 却明显地处于“忽视”或者“忙不过来”的状态。
对于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的中大班幼儿, 教师在过渡环节的关注点往往会放在“秩序与安全”、“下一个活动准备”等方面, 洗手等生活活动以幼儿“自律”为主。教师忽视了对幼儿正确洗手情况的了解和个体关注。
二、幼儿园洗手活动的指导策略
主题词:熏陶
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健康为直接目的的, 其教育过程应当使幼儿感到愉悦、可接受, 它比任何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力更为深远。所以, 开展健康教育切忌说教, 指导幼儿“洗手”切忌“纸上谈兵”和“点到为止”, 必须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 采用适当策略开展教育指导。这种指导策略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 以隐性教育为主, 即为:“熏陶”。
(一) 生活常规的熏陶
教师要重视生活常规的培养, 使“什么时候要洗手”成为幼儿的常规活动。下面, 以上午半日活动为例, 列举各个过渡环节中应注意的洗手常规。
1. 晨间户外活动到共同性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
这个环节, 幼儿在外活动后回到活动室,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幼儿, 教师都应组织集体洗手。对于个别要如厕的幼儿, 教师还应提示“先洗手再如厕, 如厕后还要洗手”。
2.共同性活动到活动区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 以喝水、如厕等生活活动为主, 教师主要要关注如厕的幼儿是否争取洗手。如果共同性活动进行了美术、数学等动手操作的活动, 教师也必须组织集体洗手。
3.活动区活动到户外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 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 (如:阅读、建构、美工等) , 一些活动区的活动后必须要洗手。教师要进行提示和个别关注。
4.户外活动到午餐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是为午餐做准备, 是一个必须组织集体洗手的环节。
5.午餐后到散步、午睡时间的过渡环节。在这个环节里, 要组织幼儿漱口、睡前如厕, 并且每位幼儿吃完午餐的时间不同。所以, 组织洗手时, 以小组形式和个体关注为主, 但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幼儿。
(二) 环境教育的熏陶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健康教育方面, 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 是人们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也就是物质环境。这种环境应当使适宜的。具体地说, 在“洗手教育”方面, 我们可以做到:
1.洗手台高度、宽度适宜, 水龙头的水量适宜, 避免水量过大的放射状水柱, 确保幼儿洗手时水不易溅湿衣服。
2. 投放数量适宜的肥皂或洗手液, 放置的位置要确保幼儿的自行取放。
3. 墙面有正确的洗手步骤示意图。该示意图应醒目、鲜明地提示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如:六部洗手法。
4. 地面、台面保持尽量干爽。这样一方面是安全上的考虑, 避免幼儿滑倒摔伤;另一方面是一种环境上的暗示, 减少幼儿玩水的现象。
第二, 是互动中积极构建的心理生活环境, 也就是心理环境。这种环境应当是健康的。具体地说, 在“洗手教育”方面, 我们应当做到:
1.适时地组织幼儿洗手和提示洗手, 使幼儿感受到“洗手”在一日生活中的重要。
2.运用儿歌、童谣或游戏的形式, 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使“洗手”从任务式的活动变成趣味性的活动。
3.给幼儿充分的洗手时间, 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特别是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 不要因为急于进入下一个活动催促幼儿加快洗手速度。
4. 引导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相关规则, 鼓励幼儿认真遵守、互相提醒。
在这样的互动中, 幼儿获得了信任、关爱等成功体验, 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提升。
5. 开展积极有效的家园互动, 使幼儿不仅在幼儿园获得健康教育, 还在家中得到家长的帮助和关注。
8.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 篇八
关键词:早期教育 家庭指导 指导策略
【分类号】G617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在我们的城市才刚刚起步,如何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婴幼儿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早教基地示范园的重点研究课题。我们开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的核心思想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强家长的早教意识,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近几年的尝试,使我们越发感受到只有与家长共同携手,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行为后迁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幼儿能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一、“点线结合”——开创家庭指导新格局
《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指出:“学前教育机构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我园作为区、市的早教实验基地园,克服了重重困难,率先于2007年开设0-岁早教亲子班,坚持“园方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形成以我园为主导,主动联系其他相关部门(社区、街道、计生、妇联、卫生)积极联动的早教指导新格局。我们每周都有一次公益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入园参加活动,对于有特别困难和需求的家长开展入户早期教育指导。另外还利用节假日时间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嘉年华”活动等。同时,我们成立早教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入社区宣传活动,分发宣传手册,更新家长的育儿知识。我们以园为“点”,结合多部门的“线”,向社区周边进行“面”的辐射。从而形成“点”、“线”、“面”的重合和辐射效果。
二、“横竖交错”——创建多样指导模式
根据不同的指导活动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模式,按照指导的场地可分为3种:现场指导、场外指导和网络指导;按照指导的手段可分为3种:口头指导、示范指导、环境指导;按照指导的对象可分为2种:集体指导、,个别指导;按照指导的形式可分为2种:传授式、互动式。
根据场地划分,我们的指导分为现场指导、场外指导和网络指导。现场指导包括亲子活动、入户指导、亲子沙龙、家长讲座等活动;场外指导包括分发宣传手册、社区咨询等;网络指导包括公益QQ群指导、微信、博客、微博等网络渠道宣传早教的相关知识并开展远程指导。
1.示范指导——直接明了
示范指导,指的是早教指导者亲自和孩子共同游戏、活动,向家长示范如何和孩子互动。这种指导方式直接明了,易于家长模仿操作,有利于提高指导的有效性。例:音乐亲子活动《蚂蚁和西瓜》活动中,在玩游戏“小蚂蚁爬出来”时,老师配合音乐《欢沁》AB段示范用手指做蚂蚁爬出来的不同动作来感受音乐的两段式。通过老师直观的示范,家长与宝宝的互动非常成功。
2.口头指导——随时随地
口头指导,是指早教指导者在亲子活动中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向家长传达教育理念,解释教育方法背后的道理,了解孩子的平时表现和家庭的教养特点,从而实现对婴幼儿家长的指导。口头指导,在我们的指导过程中是最常用的,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与指导,是最简便易于实现的一种指导方式。
3.环境指导——潜移默化
环境指导,是指早教指导者创设与宝宝成长相适应的环境,包含设施、玩具、课程、游戏等属于外部的环境。除了物质环境以外,精神环境的指导作用也是隐形的、潜移默化的。比如亲子活动中,其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也以无声的隐形方式发挥自己的影响。
在指导活动中,多种指导方式不是自成一家,自成一体的,它们往往互相融合,多元并举,发挥出最大效力。
三、“内外整合”——提供丰富指导活动
目前,早期教育的最主要的指导途径是亲子活动。我园的亲子指导活动主要的有两种:“内”——入园亲子活动,主要请家长带领宝宝来园参加亲子指导活动;“外”—— 入户亲子指导活动,主要是亲子教育指导老师进入家庭与宝宝进行个别化的亲子活动,对家长开展教养方面的指导。通过“内外整合”让亲子指导活动更全面。几年的实践积累让我们整理出一套指导家庭开展早期教育的方法策略。
1.入园亲子教育活动
入园亲子指导活动多以集体活动为主,目前园内亲子活动的课程有综合课程、特色课程。怎样让家长参与亲子活动时,感到有序、有趣、有获,提高家长指导水平的有效性,总结如下指导策略。
(1)动一动
在我们的综合课程中都有一个发展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的内容。特色课程有专门的大运动、蒙氏精细操作的活动。我们的大运动是课程中很重要的内容,包含有走、跑、跳、平衡等动作,发展宝宝身体的协调性。例如《最奇妙的蛋》的活动中,设计有“铺路前进”的游戏,让宝宝用两块透明的垫子来交替铺路前进,孩子通过蹲、起的动作发展宝宝手脚配合的灵敏度和平衡感。除了专门的运动性的课程,我们还有专门发展宝宝小手肌肉的蒙氏精细动作课程,通过我们的观察就是最调皮的煜煜宝宝在我们的蒙氏课程中都保持高度的专注性,每次活动都能坚持45分钟,这是非常难得的。另外,在我们的音乐课程中经常要用动作来感受音乐,让宝宝体会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例如《我想回家》中家长抱着宝宝坐在腿上感受音乐的重音,透过家长快速的抖动双腿并说“嘟嘟或叭叭”来感受音乐的重拍。多种“动一动”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有效互动起来,从而也拓宽家长日常指导孩子的思路,对于更新家长的教育观是很有帮助的。
(2)演一演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用PPT、FLASH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让宝宝直观地感受到閱读的内容。音乐活动《云娃娃》中,我们用纱巾来让宝宝感受云朵飘来飘去的特点和音乐的乐句。在亲子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借助各种道具来让宝宝和家长互动表演。《小蚂蚁和西瓜》活动中老师提供了头箍当蚂蚁的触角,黑色垃圾袋制作的蚂蚁衣服,让宝宝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故事的内容,锻炼的爬、钻等动作技能。透过多媒体、故事角色扮演、情境创设、道具应用等辅助策略演一演,从而提高活动的趣味性。endprint
(3)讲一讲
亲子活动中,我们通过讲述故事导入活动,让宝宝们跟着故事的情境感受亲子活动的氛围。音乐亲子活动《我想回家》中,老师为音乐配上语词“看看看看谁来了,来了一辆小汽车,嘟嘟嘟嘟嘟嘟,小汽车,咻……”让孩子很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乐句和节奏,节奏很强,当汽车“咻”地一下“开”到宝宝面前时,孩子们非常地惊喜。另外,我们还透过“儿谣”“温馨提示”等“讲一讲”的方式让家长了解活动的设计意图、目标及家庭延伸等相关的指导性的信息。
(4)导一导
当家长出现不恰当行为或流失掉好的教育机会时,教师也要适时介入。如智煜在音乐活动中趴在地上,奶奶无奈、愤怒,助教老师观察到后过去根据音乐节奏来抚摸他的身体和背部。奶奶看到老师的示范指导后就跟着模仿,从而减少了干预和责骂。通过这种导一导的方式对家长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入园亲子课程是每周一两次的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开展早教课程,因此每次呈现给家长和宝宝的课程应具有示范性、典型性。我们常常需要更新生动有趣的形式、形象鲜明的道具以及调动家长直接参与的积极性作为支持,才能形成教师、家长、宝宝三点一线的良性互动。
2.入户亲子指导活动
入户指导是指选择因为特殊原因无法来园(如,残疾人)或需要上门指导服务的个别对象,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服务,对家长进行全面的育儿指导服务。是对入园亲子课程的有效补充。
这个活动相较于入园亲子性的集体课程来说具有灵活性、随机性、个别性、易扰性的特點。在活动过程中,游戏的发起比较随机、内容虽有预设,但必须根据孩子的配合度及现场出现的状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游戏时间的长短多以家长和孩子所玩游戏的持续度来把握。
活动过程中主教老师指导家长和宝宝亲子游戏,助教老师协助道具及进行照相或摄像的等多形式的观察记录。事后老师根据宝宝的反应和现场表现与家长展开分析,并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0-3岁婴幼儿早教并非直接训练婴幼儿,更重要的是指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充分说明了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重要性。作为早期教育基地的幼儿园,相信通过我们多样化、科学化的指导能为提高0-3岁婴幼儿家庭的育儿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圣予.0-3岁早教亲子活动指导的实践与思考[G]福建教育,2010.
[2]尹坚勤.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纳入学前教育体系之分析[G]早期教育(教科研)2012.
[3]曲新陵、夏涓、马怡.改善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家长育儿观念和行为的策略[G]早期教育(教科研)2012.
9.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篇九
【摘 要】 幼儿在幼儿园中所进行的体育游戏,对于其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要积极开展体育游戏,让体育游戏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欢乐,帮助幼儿快乐成长。本文对幼儿园教师如何就体育游戏进行组织和指导进行研究,提出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体育游戏;组织指导
游戏似乎是人类天生的伙伴,其陪伴我们成长,带给我们极大的欢乐,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满足感。幼儿在幼儿园中,也需要游戏的陪伴,需要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成长,幼儿园体育游戏则可以满足幼儿的需求。教师要对体育游戏进行有效地组织,在体育游戏中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幼儿对体育游戏建立正确的认识,帮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进行正确地运动,让幼儿在体育游戏的陪伴下,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建立目标――以科学合理为标准
教师在进行幼儿园体育游戏组织的时候,首先要对体育游戏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对体育游戏运用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给予充分考虑和认识。通过对目标的充分认识,做好过程的充分实施,进而促进理想标准的实现。科学合理地建立目标,对于体育游戏的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我在进行幼儿园体育游戏“健康花篮”的组织中,首先考虑的便是这个体育游戏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体育感受,孩子们通过这个游戏,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体育技能,对其应用是否有意义等内容。之后,我便将目标锁定在提高孩子们下肢力量,提高孩子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并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孩子们的跳跃方面的能力。我组织孩子们围成圆圈,让后面孩子的腿抬起,前面的孩子用手扶助后面孩子的腿,形成一个闭合的抬腿式圆圈,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单腿跳运动。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游戏的积极性非常高,蹦蹦跳跳地玩得非常开心。在音乐和游戏的陪伴中,我组织体育游戏的目标得以实现,孩子们锻炼了平衡性和协调性,在蹦蹦跳跳中练就了跳跃能力。
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开展的时候,首先应当确立的便是所想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再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这时候教师所开展的体育游戏便有的放矢,能够很好地达成预期效果。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开展的时候,要注重幼儿安全性的考虑,切不可为了目标的完成,而让幼儿做其无法达到的动作。
二、教师指导――以简明扼要为前提
体育游戏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全程跟进,并对游戏过程做好指导。教师的作用,此时应当更多地体现在其引导功能的发挥,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甚至对幼儿在游戏中所产生的矛盾,教师都应当进行积极地参与和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比如,我在组织孩子们进行“钻圈圈”的体育游戏中,发现很多孩子非常喜欢“钻圈圈”的游戏活动,其可以让孩子们借助体育器材更好地进行运动,又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体育游戏活动的多样性。但是,我同时看到有的孩子并没有掌握到“钻圈圈”的要领,于是我便首先进行理论指导,头要低一点,背可以弓一点,轻轻地钻过圈圈。之后还亲自做示范,让孩子们看老师的动作,观察老师动作要领的完成。孩子们看到老师的动作之后,明白了具体的做法,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努力按照老师的样子去做,展现了极高的模仿性,很好地完成动作。之后,我还让孩子们一起来“跳圈圈”,在活动中,对危险防范意识进行指导,让孩子们在进行体育游戏的同时,注意安全,做到安全游戏,平安健身。
教师在进行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体育游戏要领的指导,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游戏的重点,更好地对游戏进行运用,通过体育游戏获得身体上的技能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安全性的指导,让幼儿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游戏,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游戏准备――以充分科学为原则
体育游戏的准备,同样是游戏进行有效组织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为游戏做好充足的准备,所谓的准备,并非简单的妥当安排器材,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做好充分的游戏热身,从而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充足的身体条件,以保障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安全性。
比如,我在组织体育游戏“立定跳远”的时候,提前对孩子们的着装进行了要求,并在课堂上对孩子们的衣服、运动鞋进行了检查。而后对跳远的地面进行了清理,保证孩子们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时候,不会被障碍物所羁绊。在进行活动之前,我首先带领孩子们进行慢跑,让孩子们进行彻底放松,慢跑之后我让孩子们“抖抖手,抖抖脚”,让手脚得到拉伸。因为我组织的体育游戏是“立定跳远”,在游戏中还会有身体的拉伸动作,因此,我在带领孩子们进行完慢跑和手脚放松动作之后,还带领孩子们做了伸展运动,给身体的延展做准备。最后,我才会让孩子们进入到我们的“立定跳远”体育游戏中。此时,孩子们的身体热身运动都已经做到位,在进行跳远的时候,无论从身体角度,还是从孩子们的心理准备角度,都已经非常适应跳远运动。这样,既能够避免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又让孩子们的心理适应性得到加强。
教师所组织的体育游戏,因为结合了体育内容和游戏内容,因此让幼儿做好准备,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教师一定要对游戏的准备提高认识,参照相应的理论知识,积攒丰富的实践经验,给幼儿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这是保障体育游戏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总之,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和开展,对于幼儿的身心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体育游戏知识,掌握一定的游戏理论,并在实践教学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强运用,创建内容更加多样的体育游戏活动。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身的游戏安全意识,给幼儿创建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让幼儿的身体安全得到保障。幼儿园体育游戏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加幼儿行动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幼儿园活动中,做好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工作,让体育游戏带给幼儿一个运动的快乐家园。
【参考文献】
[1]李玉峰.民间幼儿体育游戏:特性、价值及入园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06)
[2]王新晨.根据幼儿体育游戏特点实施幼儿体育游戏教学[J].教育导刊.2002(Z3)
10.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指导策略论文 篇十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引导幼儿发现美,还要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作好指导。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欣赏环境的创设,来激发起幼儿的兴趣。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孩子的直觉感受。要教给幼儿欣赏的方法,并做好有效的引导,引导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教师应对幼儿的表达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对作品进行想象。从而进一步引导幼儿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等。
【关键词】《指南》;幼儿;美术欣赏;指导策略
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儿幼儿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指南》中明确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引导幼儿发现美,还要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作好指导。今天,就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谈谈在指南背景下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指导策略。
一、创设欣赏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人的行为一般都带有目的性,而其中的目的,常常被兴趣所驱使。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则更是如此。所以,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欣赏环境的创设,来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来说,他可能说不出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但他一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基于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平时的观察,去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引导。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要重视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为此,可以让幼儿在轻松的富有画面情趣的环境中,获取感性经验,从而激发其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激发其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的动机。
(一)以幼儿的参与激发兴趣
幼儿时期正处于好动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看到物品都想伸手去摸一摸、碰一碰、靠一靠等。其实,这些行为也是幼儿学习与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作为老师,就要了解幼儿发展中的这一规律,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让他们多动动手,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美丽秋天》的这一主题美术欣赏活动中,我就让幼儿参与布置“秋天落叶纷飞”的墙饰。在布置墙饰的过程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幼儿的一张张笑脸就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欢乐”。然后趁着幼儿的兴趣,带领他们到户外散步,让他们置身于秋天的美景中。
(二)以轻松的音乐营造环境
音乐能够使人感觉到轻松愉快,舒缓压力。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恰当地利用音乐有助于使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例如,在《秋风吹下红雨来》这一主题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欣赏画面,然后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在轻松的音乐中感受到秋天的美景。幼儿在美术欣赏中,不断地发出感叹:“看到天空中飘着很多红色的花瓣,好美”“这些叶子像蝴蝶在飞舞”……通过幼儿的积极表达,能够感受到他们在欣赏活动中的热情。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以轻松的音乐营造环境,能够调动幼儿的审美积极性、主动性。
二、打下欣赏基础,提供必要经验
《指南》中强调,要鼓励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来积累艺术活动经验。由此可见,经验对于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性。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经验对幼儿的欣赏非常关键,它将影响到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关注程度。如果幼儿对自己所欣赏的画或艺术品中所包含的内容或表现形式没有一点经验,那么,这样的欣赏活动将变得索然无味。要使幼儿能够从对一幅画、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中,有所收获、感情和体验,就需要在欣赏活动开始之前,为幼儿打下欣赏基础,提供必要的经验。为此,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孩子的直觉感受。
(一)提供丰富材料
幼儿欣赏的很多美术作品都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所以,可以让幼儿搜集一些与作品有关的实物、资料、图片等。通过材料的收集,幼儿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这些材料,为他们的欣赏打下基础。例如,在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开始之前,我就在前一天让幼儿们回家收集有关向日葵的实物、图片等材料。第二天,幼儿们果然带来了很多有关向日葵的实物、图片、玩偶等。我把向日葵实物插在花瓶里,把图片挂在墙上,把玩偶摆放在桌子上。通过这些丰富材料的提供,幼儿们已经知道和认识了向日葵,为接下来的欣赏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顺应直觉感受
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有时候并不需要教师费多少周折去创设情境,而只需要顺应幼儿的直觉感受,就能自然地把幼儿带入欣赏的情境中。例如,在《向日葵》这一欣赏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很多幼儿就已经对漂亮向日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一些幼儿主动向我询问:这些是什么花?为什么开得这么大?在创设的环境中,幼儿主动对向日葵产生了兴趣,这与我在活动之前预设的目标相一致。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欣赏《向日葵》的内容。
三、教给欣赏方法,做好有效引导
《指南》提出,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这说明,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要教给幼儿欣赏的方法,并做好有效的引导,引导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由于幼儿园孩子年龄比较小,他们对画画欣赏的内容一般是以画面特点、色彩等主。在这里就以《戏剧脸谱》为例,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欣赏这些脸谱的精致、绚丽和艺术魅力。
(一)欣赏画面特点
在《戏剧脸谱》的欣赏活动中,我引导首先引导幼儿对画面中脸谱的特点进行欣赏。在引导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发幼儿的思考,促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欣赏。在此过程中,我设计的问题有:“你能说说这些脸谱的特点么?”“这些线条都用到了哪些地方?”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把幼儿引到构图和线条的欣赏中来。通过欣赏,幼儿们感受到:脸谱大多是对称的,线条是弧线形的,而且大多是有粗有细的。
(二)欣赏画面色彩
有人说,颜色是情感的语言。幼儿最初的美术活动也是从色彩开始的。但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普遍注重幼儿使用色彩的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对画面色彩的欣赏。所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除了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特点以外,还应引导他们欣赏画面的色彩。在《戏剧脸谱》的欣赏活动中,我先提出问题:这些脸谱的颜色好看吗?然后让幼儿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幼儿非常喜欢这些颜色,红色的脸谱很亮眼,眉毛向上画,让人觉得这个脸谱很正直。也有的幼儿觉得这些脸谱像是生气的样子。通过对脸谱色彩的欣赏,学会了欣赏的.方法,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注重欣赏表达,理解作品情感
艺术是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和表达的良好手段。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对幼儿的表达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对作品进行想象,从而进一步引导幼儿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等。
(一)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都可看作是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幼儿可以通过与作品对话,实现对作品的自由解读,并通过欣赏表达自我。例如,在欣赏《向日葵》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看大屏幕,自己独立欣赏。然后我走到幼儿中间,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欣赏些什么。有的幼儿在欣赏画面中所用的色彩,有的在欣赏花朵的姿态,还有的在看画中用到的材料等。在表达欣赏内容时,幼儿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说“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向日葵”“我看见一个马上就要开的花苞”、有的说“有一瓶向日葵就跟真的一样”。这些都是幼儿本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欣赏表达,激发了孩子挖掘作品内涵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想象
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形成的基础,而幼儿园时期又是人的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应结合具体的美术欣赏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大胆的想象,以发展其想象力。例如,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奔马》时,我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从画面上看出马在什么地方吗?有的幼儿说:马在大草原上,因为草原是马的家。有的幼儿说:马在河边,因为马跑累了想喝水。还有的幼儿说:马在赛跑……对于幼儿的这些奇特的想象,我都给予了肯定。这样就给幼儿打开了欣赏想象的空间,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总之,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应当以《指南》为理念指引,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孩子的直觉感受。教给幼儿欣赏的方法,并做好有效的引导,引导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同时,应对幼儿的表达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对作品进行想象。从而进一步引导幼儿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等。这样,就能让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获得快乐,激发其兴趣,培养其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景清华.试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J].教育观察,2016,(05).
[2]曹雯.论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J].小作家选刊,2017,(8).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指导策略07-21
幼儿心理健康指导策略10-12
改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建议08-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08-20
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论文10-13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管理策略探索论文07-12
第三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09-21
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