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教学工作计划(精选8篇)
1.七年级下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25、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来调动学生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韵独到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难点:_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
教学突破:古诗文教学应抓住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文的感情,同时在读中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拔,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幻灯片,多媒体教具,布置预习。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学习《饮酒》 1.自由发言 2.朗读指导 2.自由朗读
3.小结转引,导入学习《次北固山下》 3.听讲记录 4.点拔意境 4.感悟诗的意境
一、激情导入、自由发言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你喜欢农村生活吗?请谈谈你的理由。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村生活是怎样的。自由谈论,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1.听录音,注意断句及重音。
2.自由朗读,感悟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结合提示感悟诗意。小组讨论,合作。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位不慕名利,恬淡自然的人。
(2)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4.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5.结合资料谈自己对诗的感悟,加强对诗的理解,对诗人的了解。6.试背。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1.听教师讲述,进入下首诗的学习。3.听讲,记录。
四、点拔意境
1.播放录音,要求注意停顿及重音。
2.思考:作者在客游他乡时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3.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可以看出。
紧抓“残夜”、“旧年”、“乡书”、“归雁”来体会。
4.展开你丰富的想像,假设你便是诗人,把你此时所见所闻所感,用你生花的妙笔表达出来。
学生活动:
1.听录音,正确把握诗的感情。2.结合问题,自由读诗。
3.感悟诗意,通过合作、讨论、谈自己的理解。4.放飞想像,动笔写作,读小作。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 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第2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 1.激情入境 2.指导析读 2.赏析诗歌 3.指导自读 3.体味赏析’
一、情境导入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学生概括):体现凄凉、萧条、冷落等词语即可。2.闭上眼睛听节奏,想像创造秋季的内容。3.试创作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创作。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一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引出板书)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1.背诵《天净沙》感受意境。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2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及抒发的情感。3.学习诗歌《雁门太守行》。
4.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气势及所抒发的情感。
5.诗句导读。(师略加提示,生展开想像,自觉体会其中的意境)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师作个别辅导)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8.大声朗读诗歌,再现意象与雄浑的意境。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昧
1、指导朗读
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四、本课小结
《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五、本课总结
《饮酒》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是诗人酒后偶然的提咏,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次北固山下》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雁门太守行》作者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背诵全诗。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25、诗词五首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质疑释疑——感悟。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人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而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给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补充《饮酒》的注释。补充注释: 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A或B,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成为写景名句。王士禛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参见骆玉明对《饮酒》诗的鉴赏之说)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明意并小结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2015年月日第周星期总节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默写《饮酒》。
2.预习并熟读课文中其余四首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3.课外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
一、其三)。
2.七年级下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 笔者亲身体验了新教材给我们 (既包括教师, 也包括学生) 带来的生机和希望, 但是俗话说“有利就有弊”, 笔者愿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农村七年级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策略。
一、基础知识差、生源参差不齐, 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9年我校 (注:此处指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塔拉乡蒙古族中学, 下文同) 起始 (七年级) 年级入学人数为208人, 新生入学后, 我校组织进行了摸底考试, 通过考试发现, 大约有60人 (占29%) 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令人担忧, 错别字现象严重, 连最基础的汉语拼音都不会, 分不清声母和韵母。
【案例1】在学习《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 课前对上一节的基础字词进行了检查。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当时有很多学生举手要到上台板演, 笔者让平时课堂表现比较活跃的高原同学进行板演, 高原同学很快就完成了前6个加点字的注音, 但“炫耀”这个词没有注音 (他不认识这两个字) 。笔者仔细观察发现, 该同学的注音只有一个是对的, 笔者感觉到他可能知道另外那5个字的读音, 只是不会拼音, 为了证明这一点, 当他板演后要返回座位的时候, 笔者叫住了他, 让他读出这6个字的读音, 他非常准确、流利地读了出来。
通过上述教学实例,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差,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 还应高度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试想, 这部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吗?
针对学生基础差、生源参差不齐的现状, 笔者采取了个别辅导、及时补差的原则, 同时动员“优生”带动“差生”, 进行“优差”互补, 这种方法虽然取得了点滴的成绩, 但不是最科学的, 要真正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进一步加强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
二、课外阅读面窄, 学生缺乏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 大部分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 根本就“无书可读”, 他们的知识面狭窄, 连人所共知的“四大名著”也知之甚少, 其它方面的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认识问题肤浅, 缺乏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近几年的读书工程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但时效性不大) 。
【案例2】上学期我校第三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的作文题目之一为《良师》。七年一班有一名学生的作文以《良师》为题, 其中有这样几段:
“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我妈妈给我拿饭和一元钱。第一天, 我用一元钱买一个面包, 我把面包吃没我就包 (饱) 了, 放学时我就把饭到 (倒) 了……第四天我又是把饭到 (倒) 了一直到 (倒) 道 (到) 六年级。
后来, 我上了中学我才只到 (知道) , 我不应该把饭到 (倒) 了, 良师 (粮食) 来的不容意, 于是我就在吃饭时, 我一个饭点我都吃了, 每周爸爸都给我五元钱, 我一直流 (留) 着, 周周我的钱都不花。
我只到良师 (粮食) 来的不容意 (易) 了。”
上述案例中学生的作文, 不但错别字多, 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而且语言的衔接不连贯, 反映出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较低, 即缺乏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可想而知, 他们在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下是很难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
针对上述学生各项能力较低的实际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是:
1.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阅读空间 (现在每周周三的阅读课安排太好了) , 提供充足、健康的书籍, 同时结合所读内容, 利用每节课前进行3分钟的口语交际训练或积累, 这样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合理的编排成员进行优差结合, 讨论结束后尽量找差生作中心发言, 尽可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生创设最佳的情境,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进行交流与合作。
3.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要做到“四读”:初读、慢读、细读、研读。初读是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 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慢读是利用工具书边读边解决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细读是在阅读中进行质疑, 在有所感悟的地方作下标记, 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研读是变读为写、以读促写, 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可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读书班会、读书沙龙等活动) 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活跃思维, 积累写作素材。
三、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学生缺乏作文的自改能力
农村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极低,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平平淡淡, 有些学生的作文甚至根本不能称为作文, 错字连篇、字数不足、生搬硬套。《良师》这篇文章充分反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能力较低。另外,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因此, 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 尤其要重视作文批改的过程。
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最佳选择:学生在理想的写作状态下, 想象力会极大提高,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会异常活跃, 创新素质会极大提高, 要使作文教学达到这样的效果, 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其次要做好作文过程指导。每班每天安排3~5名同学作文 (其他同学继续构思、选材) ;第二天上课时收上作文, 同时, 再安排另外3~5名同学作文, 课后, 教师对当天上交的几篇作文进行评改, 以面批面改为主;第三天, 教师挑出几篇作文中最好的一篇由这位同学到讲台前读给全班同学听, 然后师生共同讲评, 每天大约10分钟的时间。依此类推, 大约20天左右每个学生可以作文一篇。
3.七年级下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本单元学生已掌握了怎样表达自己喜欢的动物、原因和描述动物来自的地方等信息,所以对于动物应该有兴趣去更深层次地了解。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一篇网页文章为学生介绍泰国象的有关信息和面临的危机,从而唤醒大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理解,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在信息输出的时候要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
[教学目标]
一、语言技能: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二、语言知识:1.Key Vocabularies and Phrases:save;symbol;flag;forget;place;water;danger;cut;down;tree;kill;ivory;over get lost;be in(great)danger;cut down;(be)made of
2.Target Language:The elephant is one of Thailand’s symbols.This is a symbol of good luck.But elephants are in great danger.We must save the trees and not buy things made of ivory.
三、情感态度: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还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四、学习策略:捕捉文章主题;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五、文化意识:了解泰国的重要标志“大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观看有关濒临灭绝的动物的视频。
师:播放视频,为学生介绍一些动物的名称。告诉学生这些动物越来越少了,从而引入新的短语be in great danger.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于濒临灭绝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也为后面讨论哪些动物正面临危险做好铺垫,同时扫除部分生词的障碍。
(活动二)学生讨论哪些动物正处于危险中。
师: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濒危动物的名词,如:panda,giraffe,dolphin,elephant等。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哪些动物正濒临灭绝,由此引出今天的主题,“泰国象”也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中,我们将进一步地了解。
(活动三)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并为文章找出最好的标题。
①The elephant is one of Thailand’s symbols.
②Elephants are smart animals.
③But elephants are in great danger.
④We must save the trees and not buy things made of ivory.
Title:Let’s Save the Elephants.
师:引导学生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并告诉学生,主题句一般位于段落的开头和结尾,有时候每个段落不止一个主题句。最后通过所找出的主题句,找出最好的标题。
设计意图:主题句能帮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为后面标题的选择做好铺垫,降低难度。
(活动四)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完成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尝试复述课文。
Importance in Thailand:(1)first flag had a white elephant on it;(2)symbol of good luck
Abilities:(1)can play soccer or music;(2)can also draw well;(3)can remember places with food and water
Facts and figures:(1)people cut down many trees;(2)people kill them for ivory;(3)today there are about 3,000 in Thailand(over 100,000 before)
How to save them:(1)don’t cut down so many trees;(2)don’t buy things made of ivory;(3)March 13th is Thai Elephant Day
师: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后,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大意。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帮助学生在获取信息后对信息进行整理,同时训练学生的句子重组能力。
(活动五)学生阅读老师挑选的句子,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Our first flag had a white elephant on it.This is a symbol of good luck.
②Elephants are smart animals.They can play soccer or music.
③They can also remember places with food and water.This helps them to live.
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找出各句中代词所指代的部分。
设计意图:代词在理解上下文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此活动对于文章的上下逻辑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活动六)观看视频,迈克·杰克逊的Earth Song
师:播放歌曲视频。
设计意图:与开课的野生动物的视频首尾呼应,再次唤醒学生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分层作业设计]
一、利用思维导图写出完整的句子,简单复述文章。
二、仿写文章,介绍熊猫。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课后反思:①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②最后的歌曲與一开始的野生动物的视频形成了呼应,起到了很好的点晴作用,为整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有的孩子还哭了。③本节课在处理思维导图时过于急躁,让学生一次性找出所有的信息,这样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下次可以把难度降低,分部分完成,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
教学的机智:最后受到歌曲的感染,即兴地让学生说了说对于保护地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孩子们能说出不少,如: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都应该保护好他们。我觉得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升华。
|
4.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马店中学朱武雄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8)(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成绩上看,两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甚至加减乘除运算都不过关,更不用提解决实际问题了。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下)的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
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5.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从上期期末成绩来看,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很不理想。七年级1班、2班60分以上分别都是3人;在两个班里优生只有一个。两极分化还是比较明显。一些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掌握了英语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好。但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少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相应的学习习惯也差。主要原因是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连基本的单词听写也不过关,导致看不懂,听不懂,学不懂。针对种种问题,在本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听音、写作等英语学习技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上采取任务型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中的苦与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很大成绩,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Gofor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再加上两个复习单元。全书采取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有self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三、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2.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3.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
4.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
5.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6.加强听力训练。
方法:任务型教学:教师提出指令,学生规范操作。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综合训练,扎实双基。
五、教改打算
用新课标理念,结合新课标精神,进行课堂改革,实行教与学的互动。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努力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课外活动
开展英语书写比赛,单词记忆比赛,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活动。
七、教学计划安排。
本学期每周4课时,预计在第十七周结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三月份:Unit1-Unit4
四月份:Unit5-Unit7,包括复习单元,迎接期中考试
五月份:Unit8-Unit10
六月份:Unit11-Unit12,包括复习单元,期末总复习
七月份:迎接期末考试
八、自我提高计划
新课程的改革给新世纪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到底就是人的改革,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学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唯有不断发展自己才能胜任中学教育。
1、新世纪教师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会认真学习微机课件制作,练习能根据授课内容快速作出高质量的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
2、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应新教材要求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课程改革和执行教学常规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思想教育,做到既教学又育人。使班级中每个孩子沐浴在课改的阳光雨露中,自信且成功地成长。
3、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写下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争取多发表文章。勤于实践,不断自我反思。
4、平时教学在备课上下工夫,研究自己的教学模式,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总结,搜集材料,写出论文。
5、积极参加文科组的各项活动。
6、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吸取新思想、新做法。
7、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七年级下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1、单词过关;利用课前十分钟,规定内容,由科代表主持领读和背诵;并每天记住学过的单词生词,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2、词组过关:把学过的词组归纳,方便学生记忆。用词组造句和中译英训练。在各个组之间进行竞赛。
3、句型过关: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结对子,一有空就你问我答,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加强笔头的练习,使学生能熟能生巧。
7.七年级下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
重点1:平行线的判定 (即直线平行的条件)
关于这个内容, 课本共有三条结论:1.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2.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3.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其中, 结论1是基本事实, 是人们公认的真命题, 无须证明.结论2和结论3, 可以用定理“对顶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再经由结论1加以证明, 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例1 如图1, 直线l1、l2被直线l3、l4所截, 下列条件中, 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 .
A.∠1=∠3
B.∠5=∠4
C.∠5+∠3=180°
D.∠4+∠2=180°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判定的三条结论可知:
A. 已知∠1=∠3, 根据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可以判断, 故命题正确;
B. 不能判断;
C.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可以判断, 故命题正确;
D.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可以判断, 故命题正确.
故选B.
【点评】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不能遇到相等或互补关系的角就误认为具有平行关系, 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才能推出两直线平行.
重点2: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课本共有三条结论, 合起来可以说成: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其中“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在证明时还初步使用了反证法进行说理 (参看教材16页) .后两个定理, 可以经由“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直接加以证明.
例2 (1) 如图甲, AB∥CD, 试问∠2与∠1+∠3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2) 如图乙, AB ∥CD, 试问∠2+∠4与∠1+∠3+∠5一样大吗?为什么?
(3) 如图丙, AB ∥CD, 试问∠2+∠4+∠6与∠1+∠3+∠5+∠7哪个大?为什么?
你能将它们推广到一般情况吗?请写出你的结论.
【分析】看这“峰回路转”的折线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 容易联想到内错角这一形象.这样就可以依据“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来添加辅助线进行解题.具体解法如下:
(1) ∠2=∠1+∠3
过点E作EF∥AB,
(2) ∠2+∠4=∠1+∠3+∠5.
分别过点E, G, M, 作EF∥AB, GH∥AB, MN∥AB,
∵AB∥CD,
∴AB∥CD∥EF∥GH∥MN,
∴∠1=∠BEF, ∠FEG=∠EGH,
∠HGM=∠GMN, ∠CMN=∠5,
∴ ∠2 + ∠4 = ∠BEF + ∠FEG + ∠GMN +∠CMN=∠1+∠EGH+∠MGH+∠5=∠1+∠3+∠5;
(3) ∠2+∠4+∠6=∠1+∠3+∠5+∠7.
分别过点E, G, M, K, P, 作EF∥AB,
GH∥AB, MN∥AB, KL∥AB, PQ∥AB,
同 (2) 可得
∴∠1=∠BEF, ∠FEG=∠EGH, ∠HGM=∠GMN, ∠KMN=∠LKM, ∠LKP=∠KPQ, ∠QPC=∠7,
∴∠2+∠4+∠6=∠1+∠3+∠5+∠7.
归纳:开口朝左的所有角度之和与开口朝右的所有角度之和相等.
重点3: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是初中学习的三种最重要的几何变换之一. 另外两种重要的几何变换———轴对称、旋转将在八年级学习.平移的两个要素是方向和距离. 这可以分别用具体的方向和距离给出, 也可以用一个有向线段给出, 比如像“把△ABC平移, 使顶点A移动到点A′的位置”这样的说法.图形的平移的结论有:平移前后的图形中, 对应点的连线平行 (或在同一直线上) 且相等.此外, 同学们还要掌握平移图形的画法.
例3 如图5, 经过平移, 四边形ABCD的顶点A移到点A′, 做出平移后的四边形.
【分析】依据“平移前后的图形中, 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过点B、C、D分别作直线AA′的平行线, 并在直线上分别截取BB′=CC′=DD′=AA′, 再顺次连接A′、B′、C′、D′即可 (如图6) .
【点评】考查平移变换作图.关键在于做出平移后的对应点.
重点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是三角形的重要线段.解题时要依据其定义, 转化为相应的数量关系或者位置关系, 再加以运用.通过画图, 同学们可以总结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这两个结论的证明比较有难度, 将分别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给出.三角形的三条高 (所在直线) 交于一点, 这点的位置与三角形的形状有关.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在三角形外部.
例4 在△ABC中, 画出边AC上的高, 下面4幅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 .
【分析】作哪一条边上的高, 从所对的顶点向这条边或这条边的延长线作垂线段即可.故而, 在△ABC中, 画出边AC上的高, 即是过点B作AC边的垂线段, 正确的是C.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 要抓住定义“在三角形中, 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 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
重点5: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
这一部分内容包含: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其中,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和出发点.
在小学, 我们就已经知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到了初中, 同学们还需要掌握这个结论的证明方法. 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多种, 以下仅举出其中一种:
如图7所示, 在△ABC中, 过A引l∥BC.
∵l∥BC,
∴∠B=∠1, ∠C=∠2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
∵∠1+∠BAC+∠2=180°,
∴∠A+∠B+∠C=180°.
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还直接得出以下结论: (1)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对n边形适当分割, 使其转化为若干个三角形, 还可以得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 (n-2) ·180°, 并最终得出n边形外角和为360°.
例5 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 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探究一:如图8, 在△ABC中, 已知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
通过分析发现∠BOC=90°+1/2∠A, 理由如下:
∵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
(1) 探究2:如图9中, 已知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 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 探究3:如图10, 已知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 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 结论:_________.
(3) 拓展:如图11, 在四边形ABCD中, 已知O是∠ABC与∠D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 则∠BOC与∠A+∠D有怎样的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 结论:__________.
【分析】 (1)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1/2∠ABC, ∠2=1/2∠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1/2∠ACD=1/2 (∠A+∠ABC) , ∠BOC=∠2-∠1, 然后整理即可得解;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OBC和∠O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
(3) 同 (1) 的求解思路.
具体解法如下:
(1) 探究2结论:∠BOC=1/2∠A.
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D的角平分线,
∵∠2是△BOC的一个外角,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BOC中,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四个图形属于同一个系列, 放在一起比较更容易相互联系进行理解.
8.七年级(下)期中测试 篇八
Ⅰ. 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 根据英文解释和例句,完成下列单词的拼写。(首字母已给出)
1.e____ (like; love)
Do you ____ watching TV?
2.c____ (not dirty)
Our classroom is nice and ____.
3.w____ (go on foot)
I usually ____ to school every day.
4.v____ (go to see sb. or a place)
We’ll ____ our English teacher this Sunday.
5.a____ (get to)
They will ____ at the airport at ten o’clock tomorrow morning.
B) 根据句子意思,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My mother goes ____(shop) on Sundays.
2.It’s a beautiful ____(sun) day. Why not go out for a walk?
3.The old man and his daughter are very ____(friend) to us.
4.Tigers are ____(danger) animals.
5. Our teacher often tells us ____(interest) stories in English.
Ⅱ.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There are two windows ____ this wall and one picture ____ it.
A. in; on B. in; in C. on; on D. on; in
2. The twins ____ brown jackets today. They look fine.
A. are wearing B. are putting onC. are wear D. put on
3. There are many textbooks on the teacher’s desk. The ____ are counting(数) ____.
A. child; it B. child; themC. children; them D. children; it
4. “____ is it ____?” “Oh, great!”
A. What; look B. How; going C. How; go D. What; going
5. Where ____ koala bears ____?
A. are; come fromB. do; come from C. /; comes fromD. /; from
6. “What do you do?” “I’m a shop assistant. But I want to be a bank clerk ____.”
A. some time B. sometime C. some times D. sometimes
7. Please come to see me ____ seven and eight.
A. at B. among C. aboutD. between
8. I hear there is a ____ panda in the zoo.
A. two years old B. two-year-old C. two years D. two-years-old
9. I like to play football ____ my classmates after school.
A. onB. at C. forD. with
10. Mother isn’t ____ a book. She’s ____ TV.
A. seeing; seeingB. watching; lookingC. reading; watchingD. looking at; watching
11. Look! Two ____ are talking happily under the apple tree.
A. man teacherB. man teachers C. men teachers D. men teacher
12. Uncle Tom is ____ on the bed and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A. lyingB. sleeping C. standing D. lieing
13. I’m ____ Helen. Do you know where she is?
A. looking up B. looking after C. looking at D. looking for
14. Let me have a look at ____ photo.
A. Lily’s and LucyB. Lily’s and Lucy’s C. Lily and Lucy’sD. Lily and Lucy
15. I have two pen pals. ____ is from Canada, ____ is from the USA.
A. Some; othersB. Some; the otherC. One; another D. One; the other
Ⅲ.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The weather in desert(沙漠) is drier and drier. There is __1__ wind. You can’t walk up the wind. The desert is larger and larger. It is very __2__ to stop it from growing.
The weather __3__ the hills is worse than before. Many trees and other plants are cut down. When it __4__, the earth and stones will flow down. It will break __5__ and destroy the crops.
The weather in many towns isn’t __6__. More and more __7__ are built. They send out much air which is polluted(污染). They give out much waste __8__ which is polluted, too. The people around the towns sometimes have acid(酸的) rain.
The weather __9__ cities is disappointing. When they build buildings, they cut down trees, destroy the nature. So they __10__ sandstorm(沙尘暴) every year.
1. A. many B. much C. fewD. little
2. A. interestingB. dangerous C. friendlyD. important
3. A. aroundB. behind C. exceptD. under
4. A. rain B. to rain C. rains D. raining
5. A. hillsB. houses C. homesD. families
6. A. bad B. uglyC. goodD. old
7. A. factoriesB. parksC. zoos D. bridges
8. A. foodB. waterC. fruitD. vegetables
9. A. atB. on C. toD. in
10. A. have B. playC. meet D. make
Ⅳ.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Some countries never have snow, and some have only a little on the top of very high mountains.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there is quite a lot of snow every winter, but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there is usually little.
When a student from a warm country comes to England in autumn for the first time, he feels cool at first. There are often dark clouds, grey sky and cold rain in England in autumn, and most students from warm countries do not like these.
But snow is different. Though it is cold, it is beautiful. Perhaps, after several dark mornings, the student wakes up one day, and there is a lot of light in his room. He thinks “Is it so late?” and jumps out of the bed. But no, it is not very late. He looks out of the window and there is snow on the ground and on the houses and everywhere. The light of his room comes from the clean, beautiful snow.
1. In which part of England is there much snow in winter? ____.
A. In the eastB. In the south C. In the west D. In the north
2. In the autumn of England, we cannot often see ____.
A. strong windsB. dark cloudsC. grey sky D. cold rain
3. In England both snow and autumn rain are ____.
A. beautifulB. clean C. cold D. heavy
4. Why does the student ask himself “Is it so late?”? ____.
A. Because it’s really late B. Because he has some work to do
C. Because it is bright in the roomD. Because he usually gets up early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____.
A.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has snow in winter
B.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haven’t seen snow
C. It is often very warm in the autumn of England
D. Foreign students like the weather in England in autumn
(B)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nts(蚂蚁) in America. One kind is very strong. People are afraid of them and animals are afraid of them, too.
These ants are often in big groups. They eat all the animals on their way. They can kill and eat elephants. And they can eat horses. Sometimes they can kill people and eat them. When the ants come near, people leave their homes. But sometimes people are happy after the ants pass by. Because they can see no insects(昆虫) or snakes.
1. Some ants in America can be very ____.
A. uglyB. strong C. friendly D. shy
2. People and animals are afraid of ____.
A. a kind of ants B. all kinds of ants C. small ants D. big ants
3. People are afraid of the ants because ____.
A. they can eat and kill elephants B. they can eat horses
C. they are often in big groups D. they can kill people
4. Where are the insects or the snakes after the ants pass by? ____.
A. They are under the groundB. They go with the ants
C. Ants kill and eat themD. People kill and eat them
5.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story? ____.
A. Ants B. American AntsC. Big Ants D. Strong Ants
(C)
In history, people were interested in nature. They wanted to forecast(预测) the weather and control it. Ben Franklin used some simple tools to make some of the first weather forecasts. Like most of us, my friend, Mr Miller, knows the weather by watching TV.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A long time ago, people answered that question by looking outside. Today, you just watch television or listen to the radio. Weathermen tell people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 by using computers and satellites(卫星). At any time, people can know the weather.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 That question is a little difficult. During those old days, people didn’t know what the coming weather would be like. Today, people can get reliable weather forecasts through satellites.
Ben Franklin forecast the weather on horseback, but modern weathermen forecast it from weather centers.
1.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the ____.
A. TV programs B. computer classes C. natural historyD. weather forecast
2. Here the underlined word “it” means ____.
A. history B. natureC. weather D. science
3. A long time ago, people knew the weather by ____.
A. turning on the television B. watching the sky
C. using the computerD. listening to the radio
4.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eliable” mean in Chinese? ____.
A. 精确的 B. 可靠的C. 详细的D. 先进的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____.
A. Only weathermen are interested in nature
B. Ben Franklin made a contribution(作出贡献)
C. Everyone knows the weather by using satellites
D. Weathermen forecast the weather on horseback today
(D)
In England, people don’t often talk to each other when they travel. If you get on a bus, or in a train, you will sometimes see people sitting and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Other people will be reading books or newspapers. But Englishmen often talk about the weather because they can experience four seasons in one day. When you meet English people, they often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So when you meet somebody in England, you can say, “Nice weather for the time of year!”
“But it was a little cold yesterday,” somebody may answer.
“But it will get a bit warm later,” you can say.
Talk like this, and the Englishman will think, “How friendly you are!”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T)误(F)。
1. English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newspapers in a train or on a bus.
2. When you meet an Englishman, you can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talking about weather.
3. Englishmen often talk about weather because it is changeable.
4. If you talk to people about the weather, they usually think you are friendly
5. In England, people don’t enjoy good weather.
Ⅴ. 按要求转换句型,每空一词。(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What is the English for this? (同义句转换)
What’s this ____ ____?
2. I think I like spring best. (改为否定句)
I ____ ____ I ____ spring best.
3. Tom speaks English.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om ____ English?
4. Is there a supermarket in front of the hotel? (作肯定回答)
____, ____ ____.
5. Bob likes elephants because they look very strong.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Bob like elephants?
Ⅵ.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我喜欢与那个婴儿玩。
I like ____ ____ the baby.
2. 你上周的旅行玩得高兴吗?
____ you ____ ____ ____ ____ last week?
3. 听!那些孩子正在谈论什么?
Listen! What are the children ____ ____?
4. 在交通灯处往左拐,你就会看到那个公用电话。
____ ____ at the traffic lights, and you can see the payphone.
5. 公园是在学校对面吗?
Is the park ____ ____ the school?
Ⅶ. 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共5空,每空2分,共10分)
A. Yes, the people are really very relaxed.
B. What are the others doing?
C. Where are you?
D. Really?
E. How’s the weather there?
Betty: Hi. Mum, can you hear me?
Mum: Yes, I can. __1__
Betty: I’m in Australia.
Mum: __2__
Betty: I’m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
Mum: __3__
Betty: It’s sunny.
Mum: That’s great, Betty. __4__
Betty: Well, Tony is taking photos. Wang Hui is lying on the beach. And others are playing beach volleyball.
Mum: Sounds interesting.
Betty: __5__
Ⅷ. 书面表达。(15分)
请根据下表,写一份调查报告,然后告诉大家你自己的梦想及其原因。
【七年级下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七年级下08-08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工作计划10-20
下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07-03
七年级历史下教学反思06-28
七年级下学期英语教学总结09-03
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08-17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教研活动的教学反思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