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

2024-08-12

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精选11篇)

1.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一

论文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业教育 内容 途径

【论文摘 要】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教育,途径主要是转变教育观念,以创造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教育氛围;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其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适应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

在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创业教育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通过创业教育发挥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可以创造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将成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当然,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也不完全意味着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而是将创业的种子播撒在大学生的思想里,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这样,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就会抓住机遇进行创业。

二、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1、开展创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把“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基础。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与社会供职不同,在创业的过程中,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意识以及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另外,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般都是根据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是兴趣爱好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创业,他们做的是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或是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个人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3、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就业形势变化需要,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其掌握自主创业的方法和途径,造就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被动的就业观念为主动的创业思维,从而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目前社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从而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三、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1、创业意识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创业意识的创业行动也很难走向成功,因此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重点内容。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通过加强创业意识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起敢于独立开辟人生道路、自主创造人生价值的精神以及勤于实践、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坚忍不拔的品质。

2、创业知识教育

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它涉及心理学、法律、财务、营销、税务、管理等领域,因此,创业知识教育应渗透到各门课程中,使学生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形成和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掌握善于应用知识、拓宽知识视野的本领。

3、创业能力教育

创业能力是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是学生未来走向创业之路必备的关键性因素,它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活动而取得。创业意识要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要以创业能力为后盾,没有创业能力做后盾,创业意识必将被创业的艰难慢慢磨蚀。同时,创业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业活动的必要保障。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又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

4、创业心理品质教育

所谓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因为创业的过程始终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种种难题和障碍,只要有一个难题没有解决、一个障碍迈不过去,就有可能使创业者一蹶不振。因此,加强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事业追求的决心和信心,使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走向创业成功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以创造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学校教育不等于职前岗位培训,它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走向社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是一个“既成”和“未成”的结合体,具有未确定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唤醒人的自由意识,使之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现成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必训通过自身创造性活动不断向未来开辟可能性并塑造自我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教育要引导个体去创造,从而迈向更高的“未成”,使人在永无止境的创造过程中不断提升,丰富“人”的内涵。因此,以创造教育激活创业意识对习惯了旧模式就业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他们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创业不只是社会精英分子的所为,也应成为大学生的勇敢追求。

2、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如同营造学习氛围一样重要,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应持续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我们要为大学生创业尽量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除了要有方便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策和宽松的学籍管理环境外,还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创业计划大赛,邀请成功人士举办一些创业讲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欲望,学校可成立创业协会、模拟企业家协会等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相关活动来营造和渲染创业氛围,并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中要落实创业教育的要求

高校应大力开展针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提供选修课的数量,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完善、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起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计划及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体现时代性,要注重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欲望。教学方法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4、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一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二是通过一定的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作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详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创业项目;三是通过校内的勤工助学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体验,为将来的创业做准备。

5、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应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创业存在着许多未知因素,除了要有经济头脑和创业知识外,对资金来源或融资办法、市场动态与市场运作、政策与法规、风险意识与经验、企业行为与创业背景等在现实创业中规范与不规范的两方面都要做深入调研,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考察或短期服务于各种类型的小企业、小公司,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或充实自己的创业计划,从而积累创业实践经验。

新的历史时期呼唤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涵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培养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岩.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2(3).[2] 蔡楷有.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青年探索,2002(4).[3] 吕东伟.从深层次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J].新华文摘,2003(6).[4] 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5] 袁虹.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学教育,2004(9).[6] 周晓平.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3).

2.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二

学校建校初期就提出了“先学做人后学艺”的教育理念, 从培养现代职业人的角度发展, 重在通过严格而有效的日常教育管理, 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这些确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上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职生的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德育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没有发展的人生无所谓质量和幸福, 只有不断发展的生命才精彩纷呈。因此, 开展生命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主题, 由此, 带给了自己如下几点思考:即生命教育应以什么为核心?生命教育要依靠什么途径?生命教育的主线是什么?如何使众多教育活动在生命教育框架中发挥作用?

思考1:在全校范围内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是生命教育的核心。

教育是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 它必然有超越性的追求。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所学校共同行动的指南, 是能够鲜明地表达该校品质特色和功能, 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分析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从该意义上讲, 石家庄市职教中心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就是建校初期确立的校训:修德敬业、博智重技、晓理慎行。这短短十二个字将现代职业人必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要求基本囊括, 是每一名师生不断发展、使自身生命不断升华的行动指南;是对每一名师生的激励和引领;是教职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明确回答了我们培养学生和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纵观所有名校, 支撑他们不断发展的就是明确表达其核心价值观的校训。所以, 要保证学校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全体师生不断进步, 就必须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即校训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 并根据时代需要赋予其新的内容, 扩展核心价值观的外延。这是一项长期坚持、与时俱进、自上而下、普及所有师生的教育, 要使其深入人心, 形成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以此引领学校的发展, 引领师生的发展。

思考2:透析中职学生的使命和愿景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 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中职学生由于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 成绩较差。因此, 他们往往是在被歧视的眼光中进入职业学校的。对于他们而言, 没有坚强信心的支撑, 前途是暗淡的, 目标是模糊的。但是, 他们同样也有着被别人肯定、认同和学到真本领的愿景, 也同样担负着未来建设经济社会的重任。我们中职教师应当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 不断地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 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使其看到愿景能够实现的希望, 从而勇敢地面对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每一名职业人量身定做的一套科学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尊重学生个体生命发展需求,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和个人所学的专业, 在客观分析当前自身与远景目标的差距后, 制定可行的扬长补短的发展规划。这和老百姓“上学是为了上班”的朴素认识基本一致。所以, 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在我校全面展开, 并将其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以前许多德育教师都提出教育措施和效果不成比例的问题, 这应该是没有重点考虑学生自身的主体愿景需求, 停留在空泛的肤浅层面, 没有和学生身边的实际有效结合。我们的学生不是不爱听大道理, 而是不爱听空道理。

思考3:不断规范学生的日常文明行为是在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线。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命运收获人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也就是“人之为人”应该做到的那些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伟大人生的收获, 都有最基本的“人之为人”的深厚积淀, 看似偶然, 实属必然。教育途径确立后, 如何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就是教育主线的问题了。许多中职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所以, 日常大量的具体工作应是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训练来帮助这些学生培养出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做一个健康的人。这既是主线, 就要求学校每一名教职工抓住每一次出现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标准, 二是方法。

首先是标准, 这是指导每个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守则。标准一经确立、公布, 则不可擅动, 只要是合情、合法、合理, 就应当坚决贯彻, 这是开始培养习惯的重要环节。当今社会, 整洁、规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标准形象, 所以, 要在学校里执行和企业一致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使之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要求。

第二是方法, 这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保证。人的发展需要张弛有度, 有效的方法是宽猛相济、恩威并施。不能总是厉声厉色, 因为只有在平等、自由和个人尊严得到尊重的前提下, 被教育者才能倾听甚至接纳教育者的观点。

思考4:与其他教育手段等实践领域结合起来是对生命教育必要的补充。

任何一种治病良方, 不仅仅是只有一味药, 而是多味药的合剂。任何一个健康的体魄, 也不是单方面的原因, 而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形成。人的发展, 也需要补充多种营养。德育是完善人的精神的工作, 同治病救人道理大致相同。因此, 在整体的德育工作中, 注重吸收多种教育资源, 互为补充、增强实效。只有做正确的事, 才能正确地做事。人摄取食物是为了获得延续自身生命的营养, 人受教育是为了获得使其自身生命得到充分社会化的条件。人的发展只有和社会发展相一致, 才能顺势而动、有所成就, 自身的生命价值才能充分实现。因此, 在教育的问题上, 提出了“跳出教育看教育”, 即要求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教育工作。就德育工作而言, 也要“跳出德育看德育”, 在尊重生命发展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按照生命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去做事。如何让学生得到为社会贡献的能力, 同时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从而收获幸福的人生, 这是生命教育所承载的最终目标。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篇三

1998—2003年,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陆续开展了《珠三角地区农村中学后进生成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索》《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和《新时期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三项研究。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有三所学校学生心理状况堪忧,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有:我们的学生对部分或全部科目的学习缺乏兴趣较为普遍(占受调查者的53.89%);学生学习的理想观也较普遍的不够明确(占40.48%);有26.54%的学生承认缺乏集体观;15.01%的学生表示从未获得成功感;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普遍缺乏,承认不能自觉上好自习课及不能安排好课余时间,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分别占41.55%、41.55%、54.16%;遇到困难不能独立解决甚至放弃,成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占68.90%);感到缺乏信心的学生高达56.03%;经常感到心理压力大,自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占52.28%;有8.31%的同学认为有机会“拍拖”不会错过,甚至有0.80%的人承认已经或正在早恋,而实际情况则远比调查结果严重得多。

分析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造成学生产生心理异常的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和社会因素;二是内部教育因素。作为广大“面上的学校”,要真正解决转化后进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共同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突破“瓶颈”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我镇三所初中的实际情况,就目前广大中小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点意见。

一、新时期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有如下的认识:1.学校开展心理教育不等于在学校开设心理学课程。2.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3.必须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即目标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宣传、教学、训练、咨询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起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活适应。内容为:一是学生学业方面的指导,二是生活指导。此外还应当与受教育者现实的心理状况密切相连,什么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最具影响力,就应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教育内容。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 心理辅导,全员参与

学校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较好地适应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

学校心理辅导的精髓是以促进成长和潜能开发为目标,挖掘行为下面深藏的合理需要,系统思考影响心理行为的各种变量,在充分尊重人的氛围中创造条件,让当事人负责任地自己选择具有建设性的价值和行为方式,健康地成长。

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途径,学校心理辅导可通过三条途径来实施:一是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成长的过程中成长;三是在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中,针对学生一般倾向性心理问题和个别、特殊的心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诊断、设计和帮助。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以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辅导为辅,方式上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以行为主。

2. 加强培训,教师为先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交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3. 融入课堂,长抓不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殊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 注重实践,体验升华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5. 多方联动,共同推进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以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4.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篇四

石佛寺镇大仵营小学

李克震

2012.5

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石佛寺镇大仵营小学

李克震

【内容摘要】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更好地促进学校网络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网络,网络教学,课堂教学

邓小平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开展网络教学有何意义?它对学校教学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本文想就这些问题和大家做初步的探讨。

一、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教育是一个产业,其产品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信息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知识膨胀”,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人才竞争激烈。

这对信息社会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一味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而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 “进步的灵 1 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的犹为迫切。

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学习者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一劳永逸”已经不可能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选择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不断获得新知,使自己与时代同步。

具备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

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同样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第三,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 2 身教育方式。

最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网络教学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

1、校园数字化

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等等。

2、教材的科学化

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获取最新的知识。

3、学生主体化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

4、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

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5、学校开放化

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

“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网络只是信息的传输通道,是技术手段,是教学的局部因素。网络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融入其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这就必须要将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作为开展网络教学的第一要素来考虑,将教学设计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

1911年,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选择地继承传统课堂教学的优长,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教程》

2、《中国电化教育》

3、《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5.学校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 篇五

在我校LED滚动屏循环滚动“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等网络安全宣传标语。

二、学校网站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

在我校网站上开辟“网络安全”宣传专栏,宣传展示此次活动的方案、计划等相关资料以及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三、组织各班学生召开网络安全方面的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防护能力。

四、走廊制作网络安全宣传专栏,时刻提醒师生网络安全重要性。

五、制作网络安全知识课件。课件上传到校园网站上,师生们可随时下载学习。

6.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六

职业指导工作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开展这项工作不但要处理好学生、高校和企业的关系,而且还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机制,并加强社会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这三个方面是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这一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作 者:杜杨 赵晓艳  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河北唐山,063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职业指导   高校   学生  

7.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七

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着重点是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近些年来继续教育的时间来看,继续教育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与参与,继续教育的概念在不断深化和拓展。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发展步伐惊人,生产工艺与科学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因此,在职员工也不得不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加强自己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需要。只有扎实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来给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和利润,让自己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才不会被自己的工作所淘汰,才不会被人才的浪涛淹埋。此外,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要求在职员工除了掌握自身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外,还需对其他行业和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最新的知识更新,更高效的工具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部都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才能实现。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则更是如此,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让企业在商业浪潮中可以保持强大的的竞争力。随着商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企业主也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使员工保持着高素质,高职业化,才能让企业在社会中具有竞争力。企业的强大竞争力来源于员工的不断的创新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通过提高员工技能和素养才能获得。所以员工培训成为近年来企业主或企业的管理者关心的重中之重。然而,企业提供可以提供的培训毕竟由于员工的知识储备量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而无法对每个员工进行逐一的培训,但是却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使员工有针对性的提高。

二、网络平台是在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最佳选择

大众传播媒介是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面向大众的一种信息沟通方式。现代人处在一个大众传媒发达的时期,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对民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互联网是大众传媒中对民众影响最为深刻的媒介。网络是一种国际信息网络,是集网络计算机通信、数据库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可以让人随时随地浏览声音、图像、文本信息,可以到任何地方和任何一个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网络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交流系统,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媒技术综合赋予了它一些基本特性,包括虚实两重、平等交互性、广容兼容性、快捷增值性、点击依赖性等等。互联网的发展极其迅速。尤其是“80 后”,“90 后”刚参加工作的新一代在职职工群体,可以说是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网络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曾带来过历史性的变革的。网络刺激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在为这一代人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现代化的继续教育渠道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增加在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美国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特别注重现代化技术在继续教育领域里的应用。1964 年,佛罗里达大学第一个用电视转播课堂现场教学;1967年,科罗拉多州大学首创使用录像带进行工程师继续教育的模式;1985 年,美国国家技术大学通过卫星向全美传递高等工程技术教育;21 世纪以来,波士顿东北大学还采用了微波电视传递和电话回问的播道网方式开展继续教育。目前,网络技术在继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1 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达90%左右。独具特色的网络更适合在职员工继续教育的开展,这是其他媒介平台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比如其独有的传播速度快,知识、信息覆盖面广,操作简单等优势。网络终端随处可见,网络资源汇集全球资讯,获得信息不受时间限制,学习时间自己合理分配,学习进度由自己把控。

三、在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

1.在职员工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们经常听说,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只有遇到困难了,才知道自己的短板到底在哪里。离开大学前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在学校中学习了十几年的知识一定够用了,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当踏入工作岗位以后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地深造学习给自己充电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据调查,高校大学生毕业离校后,因不能及时地进行继续教育,而是一味消费其原有的知识储备。多数大学生有着毕业就万事大吉的心理,认为大学毕业即是自己学习生涯的终点。据统计,大学生如果没有新的知识补充和信息更新,在5 年之内会导致其在高校中得到的专业知识流失80%。这才是在职员工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完善自己的信息库的根源所在。因此,在职人员必须持续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来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地延伸和拓展自己的职业道路。继续教育可以扩展在职人员的知识覆盖面,帮助在职人员紧跟专业技术的最新动态,将具体生产和最新理论成果相结合来提高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2.在职员工没有时间面对继续教育,心有余力不足

我国的在职员工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一般都是每日八小时工作制,集中进入高校学习、考试的形式很难实现。但是在职员工在岗位上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都又急需解决。所以,一定要有符合具体实际的、针对性强的内容,为在职员工提供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适当的方式来提供此类培养。

3.网络平台上继续教育的成本过大且有价值的资源少

网络上针对在职人员进行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少之又少,大部分在职员工若是想接受继续教育培训都会选择民办高校的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民办高校则多数以营利为目的,这样一来又大大的增加了网络上上继续教育的成本。而在美国,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一切具有学习愿望的人们,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每个成员。要完成如此庞大的继续教育任务,仅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经过积极探索,美国已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办学格局。办学实体主要由高等院校、各种专业协会(学会)、联合会、工商企业、各级政府及私人企业等组成。而高等院校凭借着师资力量强、教学设备先进、学科齐全等优势,在继续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至今,高等院校举办继续教育已有100 余年历史,在现有3 200 所高等院校中,有2/3 兼办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公益化大大节省了在职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

四、如何使网络平台上继续教育更有价值

1.现阶段网络平台上进行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一,课程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需要依照社会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和在职人员实际需要而确定,对开设的课程,要提前做好调研,反复征询有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意见,并且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让在职员工有所收获,对其自身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第二,网络课程编写要更加专业化。网络平台上的继续教育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考验,它要求教师要熟练使用电脑,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把多种资源结合起来。但是,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又不会使用电脑等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年轻教师又不知如何对求学者进行更高效的培养。所以说,在网络平台进行在职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是一项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工作,一定要把熟练的媒体操作技术传递给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并且能够严把教育质量关,把教学效果最大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如何能让网络平台成为在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首选

第一,适当降低在职员工网络平台上进行继续教育的费用。继续教育公益化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来,把继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由用人单位约束在职员工定期在网络平台上接受继续教育。把继续教育与用人单位相结合,使继续教育不再是员工自发的行为,而是用人单位的强制要求,迫使一些自制力差或没有清楚认识到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员工的认识不得不有所提升,在网络平台进行继续教育并且有所互动,既能提高员工的学习效率,又能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完成其自我提升,并使管理者能对学习效率进行很好的监管。

第三,教育管理终身化。继续教育突破了全日制教育的框框,函授、夜大、多媒体、网络教育都成为适宜的学习形式,在职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现实情况,随时随地参加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摘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传媒高速发展、媒介迅速融合的时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已进入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在职员工培养也正借助于这一股全新的力量悄然发生巨变。对于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继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如何更加高效地进行网络平台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进行细致的论述,指出利用网络平台对在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目的是引导在职人员进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信念,创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平台,让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更直观、更高效、更便捷。

关键词:网络,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湘萍.我国从业人员参与在职培训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2]顾平.职工继续教育冬季与激励对策研究[J].经管空间,2014.

8.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八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师;中职教育;就业

On the level of business schools Education

Li Peng

【Abstract】Leve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chools is still in the start-up phase, both in the understanding, or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chools is essential for the post, it is in grade school to enhance the concept of career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fact pointed out the proposed level of teaching in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Therefore, the leve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chools how to carry out each of us should become a professional educator concerns.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loyment

事实表明,当前中职学校推行创业教育至少面临以下几个问题:①观念落后,目前真正把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的中职学校寥寥无几;②师资欠缺,授课教师不熟悉企业如何运营或没有创业、投资经历,创业教育从何谈起?③教材待编,目前还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缺少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④流于形式,各级中职学校虽然举办了许多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大赛,但往往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学校却没有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

针对创业教育中出现的或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总结和思考。

首先,如何认识创业教育。创业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不满现状敢于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精神,是一种在不考虑资源约束情况下把握机会创造价值的认识,是一种做人的态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创业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付诸行动,激发学生激情进而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创业精神和创业行为是学生自身优良素质在各项组织或经营活动中集中表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教育表述为: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素质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等素质。

所以,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内涵的扩展和需要,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入化和具体化。

提倡创业教育是否就抛弃就业教育呢?当然不是,中职教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就业教育。但由于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与行业、企业的要求不适应,对于学生职业指导、生涯规划设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等原因,造成不少中职毕业生在就业能力上还存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现状,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而中职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将会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就业指导的窘境,可以将学生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即自我就业。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实施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现实需要,创业教育是中职学校就业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

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最终要由教师来完成。然而,我们的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学校的经历。由于过去教育体制的原因,专业实践能力都不足,更谈不上接受创业教育的经历了。所以,师资力量的欠缺首先成为创业教育的第一大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每年都投入巨大财力和物力,组织各种级别的中职师资培训,包括省级、国家级及出国培训,所有这些培训都是面向中职学校课程改革,面向“双师型”。参加过培训的教师都深刻体会到教育教学观念,得到很大更新和提高,同时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在所有各级培训中最大的亮点应是体现了中职教育越来越多地同生产实际、企业、各种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所有这些实质上是有利于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的。

但是,国家组织的各种培训毕竟还是有限的,能得到这种机会的教师只能是少数。为了尽快填补教师在“创业教育”上的空白,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解决:一方面通过教师自身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包括学校、企业、政府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实习。

当我们具备一定的条件后,如何开展创业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特别要重视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练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的训练。在这一方面,许多先进国家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是世界上实行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它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其中特别注重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美国尤他州的创业教育国际协会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一系列活动体验创业活动感性认识。

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过程。教学过程实际上无时不刻进行这种过程的反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紧扣时代特点,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条件差异较大,许多地区条件不足。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创业教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所以,创业教育与教学中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创业教育是我们中职教育的必然方向。

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摸爬滚打之后,每一所中职学校都能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教学体系,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编写出一本适合本校、本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以制定出一套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学校教育是为学生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不是记忆。教师要有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紧扣时代脉搏进行教学,因而中职学校不能忽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所必须的教育,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内容的具体化,是中职就业教育理念的提升,它使我们中职教育目标更加鲜明、更加具有高度。

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更没有让创业教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作为中职学校,以及其中的每一位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倡导,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在教育教学中踏踏实实地方围绕创业教育更多更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9.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九

学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也曾说:“读经典犹如吃多种维生素片,虽每日一粒,亦可养身”。让孩子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心灵最清澈的年龄阶段诵读经典美文、唐诗宋词,既能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又能让孩子学会做人。古韵声声,飘来校园书香;美文句句,加厚校园底蕴。诵读经典如同永不停歇的小溪,犹如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咏叹着人生的华彩,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充实着思想的血脉,更支撑着师生人格的大山,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我校作为区全面实施优秀素质示范校,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008年9月,我校组织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学的付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年级组长任组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领导小组,由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任教,以教育部推荐的国学小书院少年中华文化典藏10册书为教材,每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课程为:一年级:古诗词必背;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三年级:声律启蒙;四年级: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五年级:千字文;六年级:四书论语。第二学期课程为一年级:古诗词必背;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三年级:古代名句选读;四年级:二十四孝故事;五年级:四书大学中庸;六年级:四书孟子。2010年,我校荣获丰台区教委举办的国学经典诵读知识竞赛和国学才艺比拼赛一等奖。

二、营造氛围,创设环境。

我们选定教材,教学就有了依据,但这还不够,如何引导我们广大师生走进广博的古诗天地,这还得在环境建设上下一番功夫。

(一)学校建起了“三级书库”,一是学生每周有固定时间借阅;“二是“班级图书角”,图书来源于教师、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借阅;三是“家庭书架”,建议家长一个月左右与孩子逛一次书店,根据学校推荐自主选购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营造亲子阅读氛围。

(二)增加艺术性,体验审美境界。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阅读过程中注重启动视觉和听觉多个感观通道,选配合适的音乐和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老师还给经典的古诗谱曲、配上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享受到了阅读的审美境界。2010年10月,学校开展了“经典古诗文诵读观摩会”,会上师生以歌舞、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有诗音画、诗伴舞、教师独诵、双人诵、学生齐诵、古诗新唱、情景诗朗诵等,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场师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观摩的家长赞言:“眼前一亮,心头一震,耳目一新。学校能以这样一台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节目来传递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足见其功底之深”。

三、诵读经典,收益匪浅

(一)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如今,经典诵读已经作为学校特色项目来打造。在校园里,每天总能听见到经典诗词的诵读声,一朝一夕,课内课外,校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到处闪现着一个个天真活泼、“满腹经纶”的孩子,形成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学校真正成为了孕育儒雅少年的摇篮。

(二)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已习惯于将读书作为一种成就未来幸福的手段,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有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想憧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读书总是与考试联在一起,这样的读书不仅机械、乏味,甚至是痛苦不堪的。经验告诉我们,让读书变成一种享受,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途经。只有让学生在诵读中找到了乐趣,体验到了快乐,读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在我的读书课上,我分段给同学们设置了:

1、“十分钟”竞赛、孩子们通过十分钟朗读、十分钟背诵,考考自己的收获,这种形式学生们最喜欢了。

2、“导读小报”、让孩子们内容广泛自主确定,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促使学生去广泛阅读。

3、“名人名言伴我成长”,让孩子们写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每周写一条“名人名言”,孩子们把它称之为“名人名言伴我成长”,简约的语言,隽永的含义让孩子们理解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

(三)提升了师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要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要丰厚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就必须走出“一切为了分数,一切服务考试”的怪圈,重构校园诵读生活,真正意义上的诵读不仅仅是一个识记认知的过程,而是融入了情感、态度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一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风声、雨声、诵读声,声声有情,读出诗情画意、读出人文情怀,从而真正培育孩子的诵读兴趣,让孩子和教师喜欢古诗,让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难怪四年级一班王可昕同学在诵读经典心得中这样说:“自从开始经典诵读以来,我再也不怕朗读了,以前每次老师请同学朗读我总是着急,有点胆小,怎么也不敢读,即使读了声音也像蚊子叫。现在不同了,因为古诗词简短有味道、有节奏,我很喜欢读,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诵。双休日回家后,我经常召集班里同学来我家背诵古诗呐,有时家长也参加我们的活动。六年级二班刘佳玲写道:“回过头来,再次细细品味《论语》中的忠恕之道,我才真正体会到,宽容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因为宽容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长大后,我们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即使是现在,我们与同学相处,也总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

10.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十

一、课题的提出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可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现在在有些人看起过时了。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理论是苍白的,感恩教育的缺失令人深思。

1、家长会上家长们心酸的诉苦

一次开家长会,说起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们不禁打开了话匣子。我班一位学生张某的母亲吴女士首先心酸地说出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吴女士对儿子张某爱护有加,一次她生病发烧在家卧床休息,儿子放学回家,不但没有关心妈妈的病情,反而抱怨说:“你病了,谁给我做饭吃啊?你提前告诉我,我就不用白跑一趟了。”吴女士伤心得落下泪来。当初儿子初中考不上,为了让儿子能继续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黄女士专程把儿子陈某送到声誉不错的我校来读中专,在开学报名时,黄女士夫妇俩专程送他到学校,还为孩子铺好床铺,搞好卫生,并把儿子当天的脏衣服给洗了。“你们身上留下车费就行了,其余的钱都给我吧。”临走前,儿子的一句话,让劳累了一天的黄女士夫妇心凉了半截。在学校时,陈某也很少往家里打电话,除非缺钱用时。如今,黄女士夫妇俩对儿子的电话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是儿子的电话,就知道是来要钱了。“只要有钱用,儿子基本想不起主动给家里来电话。” „„

家长们的诉苦,确实让我大吃一惊。由此,我想到班上许多同学,他们学习上不完全尽力,生活上要求过高,行动上散慢,对老师的教育有些情绪,那么他们在挨日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含辛茹苦的父母呢?后经过调查,许多同学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当然没有回报父母的意识。看来,感恩教育对他们这些人是缺失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 1

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

2、令人深思的“感恩缺失”现象

那么是不是只有我的这些学生才这样呢,翻开报章杂志,打开各种网站,给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感恩缺失”现象比比皆是。

案例一:两篇报道。前不久有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

案例二:场景展现。小学放学,孩子一出校门,书包便往等待已久的爷爷奶奶手中一扔,任凭老人在后边追随而不顾;每年新生入学,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扛着行李吃力前行的父亲,母亲则迫不及待地帮孩子拾掇好宿舍的一切„„

案例三:从网上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广州对几所小学进行了主题为“什么事使我最感动”的问卷调查。54%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容易被感动的人”或“不知道什么是感动”,在“你曾经做过哪件事令父母最感动”一题中,不少学生交 了“白卷”。关于“先进人物”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只有28%的同学被革命先辈或先进人物事迹感动,如“老师在班上讲雷锋的故事,同学会„„”一题中,不少学生都选择了“雷锋故事很老土、过时”。另外,前年,曾有某市教育局对全市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景仰科学家,35%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以上一件件的实事,一篇篇的报道,一幅幅的画面,一串串的调查数据,都不禁让我们感到心酸。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塑造在校学生的感恩意识意义重大。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或缺。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开展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有利于在校学生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

我们认为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三、研究目标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进而推恩及恩,发展成爱自然、爱祖国等,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四、研究对象

黄阁成校的全体学生。

五、研究内容与策略

要对我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必须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

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二)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三)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1)布置一篇作文《父爱》或《母爱》,要求参照朱自清的《背景》,写出真情实感;

(2)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恩信;

(3)放假实践一次感恩行动(为父母洗一次脚等);

(4)召开感恩主题班会,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清华学子写给卖唱父亲的一封信》、《妈嫂》这两篇文章,还让班长声情并茂朗读了她的习作《父亲的脊背》,并让一些同学谈个人感受,使全体同学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对老师的感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1)“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3)结合“学雷锋、学赖宁”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开展“我为亚运增彩”活动延伸至对祖国的感恩。

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性质、类型,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在感恩教育实施过程中一边探索,一边研究,分头建立、逐步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感恩教育的体系和机制,辅助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践观察法等

七、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2010年8月~2011年12月

2、研究步骤: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8——2010.9)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订研究实施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0.9——2011.3)

1、各种感恩活动方案制定与落实。

2、学校感恩论坛的建立与完善。

3、课题中期总结。

4、关于各种感恩活动的理论研究。

5、形成一些有价值阶段性的成果加以宣传与推广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3——2011.5)

1、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成果——论文或研究心得,进行资料整理。

11.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十一

一、让全班都动起来

班会的开展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通过班会的教育有所得,有所思,那么班会的组织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记得在班会设计初期,我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班会开展的形式,是建模拟法庭?还是表演案例?学生们的想法很多,萝卜青菜难以统一,作为新班主任的我,本身对班会就没有经验,所以也很难抉择。就在我带着困惑,一筹莫展时,办公室王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得让全班都动起来啊!”是啊,得让全班都动起来,如果每位学生能够在班会中担当角色,那么她对班会的积极性自然就会被调动。果然,班里的同学根据自身的特长,积极地参与了进来。最终,我确定以案例表演为主要内容,再辅以合唱、诗朗诵、法律儿歌表演、法律知识游戏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创造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婷婷是我们班最活跃,最爱唱歌跳舞的女孩,多才多艺的她一下子参与了合唱组和案例抽烟组两个板块的内容;足智多谋的小梦和爱奇思妙想的小夏将法律知识抢答部分大包大揽了下来;还有小楠和小宇等同学,虽然平时不苟言笑、不爱说话,但也想为班会做点什么,我便鼓励其参加法律诗歌朗诵板块,既锻炼了其当众演说能力又满足其参与班会的想法,事实证明她们的朗诵很有感染力。全班同学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的参与了进来,大家利用课间、午休、甚至是周末找资料、查背景,编排剧本、排练,忙的是不亦乐乎。

二、让班会有专业特色

在幼师学校开展班会,就应该结合幼教专业特点,体现幼师专业特色。编演儿歌是幼师生必备的技能。在班会中,法律儿歌表演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平时所学的儿童文学、美术美工、舞蹈形体等知识,为班会服务,将一首法律儿歌编排成表演的形式——由嗓音清脆的小娴来读,擅长肢体表演的小煜和小晨来表演 ——“从小要学法,法律威力大;生活大世界,处处不离它……齐心来学法,歪风都能杀……遇事不要乱,110来帮,遇火别害怕,119来灭……”配合着自制美工道具和欢乐活泼的《机器猫》背景音乐,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法律常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爱。同学们都表示,这比枯燥生硬的背诵或是说教记忆更加深刻,寓教于乐,效果很好。

三、让班会贴近校园生活

在班会中有一个案例叫《充电》,这是同学们结合日常校园生活编演的案例,大概描写的是两个同学在晚间熄灯后在宿舍为手机充电,由于充电器质量不合格,导致电源跳闸,宿舍楼漆黑一片。宿舍老师在查清原因后及时对当事的几个同学进行教育。通过几位同学的生动表演,让同学们了解到充电看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本校住宿条件紧张的情况下,充电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警示同学们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里,以免铸成大错。由于案例素材取自同学们的校园日常生活,所以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多共鸣,起到了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在案例《充电》中,我特意让曾经违反校规私自冲电的学生扮演宿管老师角色,通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自己进行用电安全教育,事半功倍。

四、让班会的内容更阳光

在班会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问题也不少,令我記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班会内容的第一次审查中,案例一组的表演内容很是让我意外。她们编排的是这样一个剧情:3个学生在宿舍抽烟,被一个路过的学生发现,为了让其不告诉老师,她们对其威胁、恐吓,并打电话呼唤社会闲散人员帮忙……剧情充满了对社会不良习气的表现,表演逼真,我当时看到这儿已经是浑身发冷、不寒而栗,我意外学生怎么能把这么低级的内容演的如此儿戏,更令我震惊的是在旁观看的学生哄堂大笑,好像见怪不怪,满不在乎,我在想,学生们这样是非不分、法制意识淡薄不正是我们法制班会的教育目的吗?事后,我在班里总结时强调:案例情节一定要以宣扬正面内容为主,负面内容决不能大篇幅的充斥在班会中,给班里带来不良影响。并留下案例《抽烟》组的同学们单独开会,对她们进行正面的引导,最终删减了大篇幅的负面情节,以教师对未成年人抽烟违法的教育为主要内容,配合着台词用多媒体幻灯片适时的出示因吸烟而导致死亡的数据,以及健康肺与吸烟者肺部的对比图片,让同学们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吸烟的危害,加强教育效果。事后证明,教育效果确实很好,班中曾经有抽烟恶习的小珂再也没有碰过香烟。

五、让现代化电教为班会添彩

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说为班会锦上添花。记得在班会尾声,班长带领全班同学庄严地在电子国旗下宣誓:“国旗在上,我们的一言一行决不玷污民族的寄托;宪法在上,我们的一思一念决不触犯法律的尊严;祖国在上,我们的一生一世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老师父母在上,我们的一举一动决不违反法律的规范;我***誓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 缓缓流动的背景音乐,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流淌,幻灯片中在蓝天下振翅飞翔白鸽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上一篇:如何写初中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大雪节气注意事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