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安排

2024-09-15

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安排(共8篇)

1.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安排 篇一

在过去的一年里,环卫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城管执法局统一部署和全力支持下,在市爱卫办的大力协调和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促管理,坚持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年”建设活动和“八荣八耻”教育,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突口,以迎接呼伦贝尔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为动力,以环卫体制改革为新的起点,以完善城市环卫设施为基础,以强化环境卫生管理为重点,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无私奉献,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使我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深化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年初,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我们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摸底、研究分析整个市区的环境卫生基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撰写了《扎兰屯市环境卫生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扎兰屯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及《关于扎兰屯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等三篇调研材料,上报市有关部门,得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结合我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终于在今年四月初,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扎兰屯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及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成立扎兰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卫处整建制划归城管执法局管理,并将各办事处、市区广场、绿地、绿岛、带状公园、步行街的卫生职能统一划归环卫处管理,同时负责市区的卫生保洁、清运、清掏及环卫设施管理等项工作。市区的环境卫生变多家管理为一家负责,实行权责统一。改变环卫工作一贯以来多家管理的运作模式,实行机制改革,使之“管”“做”分离。随后,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协调下,环卫处与六个办事处的环卫工作实现顺利对接,确保了市区的环卫工作不因改革而断档。从此,我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走上了集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环卫工作统管后,环卫处立即集中开展了“环卫大发展、我将怎么办”的大讨论,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了危机感和责任感,职能的合并,说明上级信任我们这支队伍,对我们这支队伍充满着信心和希望,同时也给我们增添了重担和压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大家只有再鼓干劲,再立新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精神,苦干、实干、巧干,使市区的环境卫生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才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期望,通过学习、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

在内部机构和人员调整上,根据保洁面积的扩大,新增两个清扫队,随着环卫监察职能的归并,取消监察队,人员合并到征费队,大胆选拔人才,调整和压缩管理人员,配强环节干部,加强队伍建设,合理调整人力资源,打破以往管理人员只能上、不能下的老观念,进一步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大胆决策,大胆使用政治素质好、业务熟练程度高、有一定管理经验和群众基础牢的年轻同志和一线职工,有效地带动了环卫工作的开展,环卫队伍建设走出了具有突破性的一步。为加大工作成效,我们在职工中倡导增强四种意识,即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服务意识,做到两个到位,即责任落实到位、措施制定到位。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承包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以制度化进行管理,实施任务到人,奖罚分明,把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放在首位,充实填补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街路清扫保洁工作责任制、公厕保洁工作责任制、垃圾清运处理工作责任制、征费员岗位工作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等,并将其化为管理上的落实,根据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对环卫工作质量的监督和评比,将质量监督和考核评定工作量化、细化,实行环卫工作三定三包制,即定责任区、定车辆、定人员,包任务、包出勤、包工具。

环境卫生是外界了解我市的窗口,反映着外界对我市的直观印象,关系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彰显着我市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最直观的体现,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工作之一。所以,我们创新思维,推行内部管理改革,深化岗位管理,把服务性的工作全部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给一线职工,环卫处不干预其具体业务工作,主要通过质量检查和业务考核来确定工作效率。

二、加强班子廉政勤政建设,打造一流环卫队伍。

强化班子建设,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战斗力。在工作中统一思想,以身作责。不搞一言堂,既能畅所欲言,又不固执己见,在民主基础上集中,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互相维护,不猜忌,不隔心,有话说在当面,经常开展谈心与交流活动。全体班子成员能够自觉地做工作上最勤奋的人,业务上最明白的人,作风上最朴实的人,生活上最廉洁的人,职工心中最亲近的人。为了增强班子合力,我们从四个方面狠抓班子建设:

1、加强班子成员理论学习,在具体工作中,从讲政治的高度处理一切问题,从思想上达到团结和统一,2、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沟通思想,认真吸纳每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3、针对工作内容的变化和工作量的猛增,对副职分管的工作重新进行分工,使之更加合理,4、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通过以上举措,调动了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达到

了思想上统一,步调上一致,工作上同心,相互补台不拆台,共同承担起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责任。

在决策时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水平。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环卫处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集体领导、民主集中是领导制度,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决策程序和方法,民主集中制,既有大家的参与,能听到大家的建议,又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集中的意见,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协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上下同心,形成合力。尤其是重大事情,更坚持发扬民主,这样减少和避免了失误,使决策更科学、更合理。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经常组织党员及环节干部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论述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班子成员胸怀坦荡无私欲,处事忠诚有公心。要求党员、环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用“德、能、勤、绩”来考核干部,把用“德”来衡量干部作为是否称职的最为重要条件,教育大家“德”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核心内容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勤政。

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动态化管理的系统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继续深化改革,用改革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用改革成果来鼓舞人的斗志。通过改革,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结构合理、政府支持、全民参与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以使环卫工作让政府放心、让市民满意、让城市更美。通过改革,达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开拓进取理念,打造创新型环卫;坚持促进发展理念,打造服务型环卫;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打造和谐型环卫;坚持勤俭办事理念,打造节约型环卫;坚持清正廉洁理念,打造廉政型环卫。通过改革,达到超常规、大跨越、高起点、快节奏的发展。

垃圾清运处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垃圾清运处理有偿服务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它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能有效地补充和缓解环卫业务经费不足的矛盾,服务费的征收历来是环卫处的老大难问题,我们今年在总结以往征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收费员岗位责任制,用制度来强化征收,收费员的责任得到了明确,任务清楚,奖罚分明,大家工作较前更主动、更积极,锤炼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素质高、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收费队伍。大家依法征收,文明执收,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征费任务。

三、全力以赴迎盛会,打好环境卫生攻坚战。

为了迎接呼伦贝尔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们发扬辛苦我一人、清洁千万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又承担了大量的迎会工作任务。我们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再动员,再发动。对迎会任务层层分解,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在工作中,面对清扫保洁面积由原来的91万平方米增加到160万平方米、保洁公厕由原来的24座增加到194座、污水井由原来的54眼增加到260眼的新形势、新任务,同时,在业务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想尽一切办法,宁可掉肉,不掉链子。加大保洁力度,做到路见本色,把办事处移交的17路11街纳入常效保洁范围,规范作业方式,实行全天候保洁,主要街路、路段、广场等处,加强保洁力量,延长保洁时间,实行晚间保洁。另从社会上聘用54名街路清扫保洁人员,为一线工人重新购置了反光衣,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度,深入居民区准时收取生活垃圾,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改进保洁和清运工作方式、方法。规范车队管理,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取消市区二级垃圾转运站,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清运输成本和二次污染。统管后,垃圾清运点多面广,运输里程大大增加,我们根据新任务,又新购置清运车辆六台,装载机一台,加大了运力,及时调整车辆,合理分布装车点,加强清运工作纪律,尽最大努力杜绝垃圾滞运或垃圾过夜等现象。对车辆防撒漏、滴漏工作紧抓不放,减少了路面污染。因我们每天黎明前就开始清运垃圾,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对垃圾清运车辆精心改装,及时维修,定期保养,减少噪音对市民的污染。

人人皆知,环卫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是需要付出汗水、力气和爱心的,在他人依然沉睡于梦乡之中,享受着家庭温暖和天伦之乐时,冬日里,我们悄悄地爬出热被窝,走出温暖的家,踏上冰冷的街道,在路灯瞌睡的目光下,顶着刺骨的寒风,去清理马路上的积雪、冰块和尘埃,一锹锹,一镐镐,双臂飞舞,辛酸自知,尽管寒风凛冽,但我们却大汗淋漓;夏日里,我们在列日下,在风雨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别人可以打着花雨伞,穿着漂亮的超短裙悠闲地走在大街小巷上,我们却只能穿着环卫服,忍着酷暑,用扫帚一下下清扫马路上的脏物,用铁锹一锹锹把清理出的垃圾装入袋里;在春风里,在秋雨里,我们环卫工人的身影始终活动在大街小巷中,为了环境清洁,为了他人的生活安乐,我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真心和爱意,当阳光明媚,人们走在清洁干净的街道上有说有笑时,我们的心里是甜滋滋的,象是六月里喝了冰水一样痛快,人们的笑脸就是对我们环卫人最高的褒奖。凭我们圣洁的心灵,借我们聪明的才智,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把扎兰小城打扮得白璧无瑕,青春靓丽。针对街路清扫,在重点时间进行管理,即实行错时上班制,以减少因清扫作业而带给市民的不便;对重点路段进行管理,采用加强保洁力量、延长作业时间、增加运力等方式确保重点路段卫生质量;对重点卫生现象进行管理,针对乱泼乱倒、乱堆乱放、乱扔乱投垃圾等现象,死看死守,迂回监管;对重点行业进行管理,针对早市、夜市、餐饮业、建筑工地等垃圾产生量较为集中的场所,发放宣传单,告之垃圾投放方式等方面的规定,配合主管局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监察管理。

开春伊始,在冰雪刚刚消融之际,环卫处按照城管执法局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和市爱卫会大搞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市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全体职工齐心协力,顽强奋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兵分清运积雪、铲除公厕尿冰冻粪、清理边壕路旁越冬垃圾、刨运居民区垃圾山、拣拾河坝两侧垃圾袋、整治垃圾处理场周边生态环境等多处战场,大家超负荷、超常规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历时月余,城区市容环境卫生面貌涣然一新。在此期间,我们义务劳动出动人力5700余人次。其中,清理二道坝西、铁东路、水厂路两侧白色垃圾1200人次;清理垃圾场周边环境500人次;为大桥广场、带状公园拔草和清理水面漂浮物400人次;夜间保洁600人次;休息时间加班保洁3000人次。

二00六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环卫事业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集约化管理最重要的一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是环卫处今年工作的重点。在业务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肩负重担不弯腰,困难当头吓不倒。组织专门力量,集中调研市区垃圾产生、分布情况。本着方便群众、利于管理、不影响市容的原则,合理分布垃圾池和污水井,绘制《扎兰屯市环卫设施及垃圾点分布图》,加强公厕设施的规划、维修与管理。对接管的170座公厕逐一调查、摸底并纳入常效管理,由于工作量的增大,我们又从社会上聘用了17名公厕保洁人员,增强了公厕管理能力。同时,根据公厕规划和公厕新旧程度,年内新建高标准公厕6座,翻新、维修、粉刷、清掏公厕194座,并全部进行消毒、灭蝇、除味,保洁人员每日早晨普扫、清掏池内粪便和尿液,白天不间断巡回保洁,确保池内卫生、整洁,确保如厕者进得去、蹲得下、心情佳,尽最大努力为其提供方便,确保良好的厕容厕貌,给市民营造一个舒适的如厕环境。对污水井和垃圾池进行全面规划、建设和维修,其中,新建污水井46眼,新建垃圾池147个,清掏污水井198眼。为确保居民身心健康,减少病原体和污染源,根据市政府文件精神,我们封堵了市区大多数楼区的200余个单元的垃圾道。修复垃圾箱20个,在中央路、吊桥路、明月街、站前街、新华街、雅鲁街安装工艺垃圾桶130个。市区环境卫生设施得到大大加强。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环卫事业全面发展。

要做好环卫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作好环卫工作的重要性,要把环境卫生作为向人们展示我市城市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作为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渠道、反映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来认真对待。特别是要把环卫工作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城市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因此,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我们毫不松懈地加强党员干部学习,采取领导班子、环节干部、全体党员集中学习、讨论、观看电教片和自学等形式,组织学习党章及党内“两个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严格按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形式,结合”机关作风年“建设活动,加强工作纪律和对职工干部的勤政、廉政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市容环境卫生可以影响人,也可以改造人。市容环境卫生又是一种气氛、一种氛围,生活在高雅、优美、清洁的环境中,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公众美化环境,环境美化人的心灵。一个优美、优雅、靓丽的环境对人们的社会公德、文明修养的提高具有感染、约束、引导、升华等多方面的作用,市容环境的文化建设,有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能使人们经常受到直观的、形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培育”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突出衡量优良道德传统和环卫精神这一重要任务,深入持久的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的文化娱乐和环卫教育活动,结合我处实际,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市情、处情及环卫行业教育,作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打造环卫工作和谐环境。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把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调动起来,拉近了干部与职工的距离,激发了职工回报单位、回报社会的热情,在一些重大节日和一些专项活动中,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健身、娱乐等项活动,组织职工向困难职工捐款,开展为环卫贫困职工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弘扬了环卫无私奉献、健康向上的优良传统,畅想了主旋律,增强了党组织在群众的凝聚力,有力的推动了环卫处精神文明建设及业务工作的开展。

环卫工作是一个特殊行业,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和危险,环卫工人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能有任何麻痹大意的思想,稍有疏忽,便会后果不堪设想。在我市环卫历史上,在环卫工人作业时,就发生了多宗交通事故。这无疑给我们敲想了警钟。今年,我们加强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使员工能够自觉做到礼貌服务、文明作业、遵章守规、安全生产。以自身文明素质和卫生意识服务市民、教育市民、影响市民,同时,我们紧密依靠城管执法局,取得主管局的理解与支持,加大环卫监管与督察力度,在管理中宣传环境卫生,在宣传中提高管理水平,争取市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保护环卫工人的安全,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容卫生环境。

为办好盛会,共创文明,环卫处尽全力做好迎会督导组和主管局交办的各项临时性的出人力、出车辆任务,期间共出动车辆3942车次。其中,为引水济湖工程清运河道垃圾80车次;清运硬化路面两侧因修路留下的建筑残土120车次;为各办事处清运杂草210车次;为迎会铺路拉石粉20车次;清理市区各主次干道两侧砖头瓦块、土塄子240车次;清运越冬冰包、垃圾3200车次;为早市和排水不畅的街路抽积水40车次;配合主管局拆除违章建筑出车32车次。为达斡尔民族乡乡庆多次出车,拉沙垫路,车队出车300余车次,铺路200余延长米。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一方面,依靠新闻媒介,加大环境卫生的社会宣传,努力塑造环卫行业新形象。全年各类媒体播发、刊登环卫处新闻几拾余篇条次,另一方面,积极处理群众反映的环境卫生问题,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无论从主管局还是从其他渠道接到的群众反映的环境卫生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能及时的得到解决,件件有回复、有落实。积极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时刻把职工冷暖放在心上,尽条件所能,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继续搞好单位庭院美化工作,每到季节,鲜花簇拥,树影婆娑,葫芦满架,鲜果垂挂,成为市区不是花园胜似花园的一道靓丽风景,“花园式单位”名不虚传。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年内开展了“扎兰市容环卫杯、优秀城市美容师”竞赛活动,加大了环卫的社会宣传力度,营造了全市大环卫氛围,继续开展了具有环卫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环卫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二00七年工作打算

承继昨日辉煌,再创今朝伟业。二00六年,是我市的环卫工作发展史上变化最大的一年,历经改革重组、喜迎盛会、卫生会战等重大过程,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但成绩只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只有继续做好二00七年的工作,才能使我市的三块金字招牌保持永续利用。现就环卫处二00七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1、根据国家及上级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在今年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深入调研,积极论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制定稳妥的实施方案,建立全员责任制,实行岗位聘用制,执行绩效工作制,形成按需设岗、按岗定酬、人尽其才、优胜劣汰的环卫工作机制。

2、环卫工作是苦、脏、累的体力劳动,环卫职工特别是临时雇佣保洁员的报酬还比较低,各项福利、保险又没有着落,明年拟进一步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力争在职工待遇上有所提高或突破。

3、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垃圾清运处理的归口管理,我市城市生活垃圾与日俱增,环卫处原有的垃圾清运车辆,有的因使用期限将至,有的需要大修,已远不能满足清运市区垃圾的能力,急需更新、购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辆,希望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购买、更换,使工作保持连贯性。明年,拟购置道路洒水车一辆,定时给道路喷水,降尘除埃,净化路面及空气;购置机械化清扫车一辆,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购置机械化清雪车一辆,提高我市清雪效率。

4、目前,城区范围分布在道路及公共场所内的果皮箱的数目虽然不少,但是被盗、被损数目也较大,每年都要花一大笔钱来重置更新。明年拟积极调研,可否将放置果皮箱、垃圾箱的位置,综合考虑搞一些既美观、又大方的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同时,将城区公厕的位置也标注进去,通过出让环卫设施广告位的方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筹措建设资金,同时彰显城市活力,这样不但可为政府节省购买果皮箱、垃圾桶的开支,而且还可以便民、利民,为城区增加一点美感。

5、改革垃圾收费方式,提高垃圾征费率。积极争取主管局及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按计划做好对收费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做好垃圾收费基础资料的统计工作,核实环卫收费基数,实行微机化管理。对于收费难问题,拟进一步探索解决办法,研究分析垃圾清运处理有偿服务收费与供水、排水、工商管理、税务等行业或部门并收或代收的可行性,起草有关办法,使我市的垃圾清运处理有偿服务费的征收工作走上更加规范有序的轨道。

6、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合理规划并筹建环卫工具房,力争将环卫作业工具、人力垃圾车等入室排放,避免因路边停放而影响市容瞻光。

7、进一步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合理规划环卫基础设施,对现有环卫设施进行进一步改造和建设,建设精品环卫工程,尝试环卫设施的有偿冠名服务,增加城市亮点,改革垃圾收运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装运垃圾造成的扰民问题。改革垃圾投放方式、购置一定数量的塑料垃圾桶,在每个桶上标注垃圾投放类别,进行合理分布,并将机关团体单位、居民生活和马路保洁的垃圾按成分不同,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桶装,按颜色标识分别收集、运输和处理。禁止在街路上散投垃圾袋,取消路边临时装车点,为垃圾分类投放与处理进行有益探索。

蓝图绘就精神爽,满怀信心向未来。承前启后创伟业,继往开来谱新篇。

我市的环卫事业,自1952年成立扎兰屯镇卫生队,已经经历了54年的风雨历程。54年来,是我们的事业磨砺了环卫人的意志,奠定了环卫工作发展的基础,通过环卫整合、上级的支持和环卫职工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呈现出人心齐、民气顺、风气正、后劲足的磅礴气势。为进一步打造活力扎兰、和谐扎兰、文明扎兰、靓丽扎兰,我们应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来势,实现新突破,凝心聚力,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以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环境卫生管理这个中心,为建设一个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发展的新扎兰而努力。

2.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安排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我院药品出库账目和处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2006年药品消耗总金额为268.12万元, 其中, 住院消耗为162万元, 门诊消耗为106.12万元;2007年药品消耗总金额为293.13万元, 其中, 住院消耗为191.3万元, 门诊消耗为101.83万元。2006年处方总数为34 630张, 其中, 住院处方为14 230张, 门诊处方为20 400张;2007年处方总数为41 740张, 其中, 住院处方为17 420张, 门诊处方为24 320张。

1.2 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建议, 用限定日剂量 (DDD) 作为判断药物使用合理与否的依据。本文中药物的DDD值, 参考《新编药物学》 (陈新谦, 第15版) 中的设定值;新药参照说明书用药剂量, 计算出用药频度 (DDDs)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采用Ghodse教授提出的药物利用指数 (DUI) 作为评价医师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3]。

用药频度 (DDDs) =药品某时间段用药总量/该药的DDD值, 即为某时间段某药的使用人数, 并以此作为衡量药物的使用频度指标, 该数值越大说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 提示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

药物利用指数 (DUI) =DDDs/实际用药总天数

1.3 药品分类[4]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 抗生素类药品分为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呋喃类及其他类。

2 结果

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消耗金额为98.4万元, 2007年为110.3万元, 各占年度药品消耗总金额的36.7% (98.4万元268.12万元) 和37.5% (110.3万元/293.13万元) , 居临床用药第一位, 但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率的标准 (<50%) 。各类抗菌药物用量、药品消耗金额见表1;我院抗菌药物DDDs前10位及其DUI值见表2。

3 讨论

3.1 各类抗菌药物消耗金额构成比分析

由表1可知, 抗菌药物金额消耗位于第一位的是β-内酰胺类, 这是由于此类药物中的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耐受性好、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等优点, 使其成为临床应用的首选, 另外, 此类药物价格较高也是其位居金额消耗第一位的原因之一。由于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 青霉素类特别是抗铜绿假单胞广谱青霉素与含酶抑制药物的复合品种受到临床欢迎。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金额消耗居第二位。该类药物也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药物品种之一, 其结构中含氟原子, 对细胞、组织穿透力强;又由于其作用靶位独特, 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 此类药物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G+菌和G-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尤其二、三代新品种, 对支原体、衣原体也有杀灭作用。总之, 因其广谱、高效、无须做过敏试验、二重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 其临床使用较为广泛。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位列第三。这类药发展比较快, 尤其是第二代药物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品种, 克服了红霉素等第一代药物的许多缺点, 其口服易吸收、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好, 故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率。

3.2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几位的抗菌药物基本上是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一线抗感染类药物。口服类药物占多数, 如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 符合我县属于农村县城、经济不发达的实际情况;注射类药物青霉素钠DDDs排序偏后, 提示需要加强其使用指导。

3.3 抗菌药物利用指数DUI的分析

从药物利用指数DUI看, 我院常用抗菌药绝大部分品种的DUI<1.0, 说明我院医生使用抗菌药的剂量是比较准确、合理的。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的DUI>1.0, 说明可能有使用超量过大现象, 应引起注意。但因为DDDs和DUI均有一定的片面性, 只能提示药物剂量的使用方面是否合理, 而不能反映药物选用的合理性[3]。

参考文献

[1]杨样明, 敖钢成, 候静.2004~2006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0) :70, 141.

[2]高秀芝, 陈丽娟, 张丽琼.几种常见细菌耐药性及抗生素选用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3) :142-143.

[3]张亚峰, 董亚莉.我院4426张门诊处方中抗菌药使用分析[J].中国药师, 2007, 5 (10) :508-509.

3.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安排 篇三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投入显著增加,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工作快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一)经济出现超周期高速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成果显著

2006年是从2003年启动的我国经济第三次高速增长周期的第4个年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7%,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新高,预计全年GDP增长10.5%左右,经济出现超越周期变动的持续增长。宏观调控成果显著,投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基本遏制了我国经济转向“过热”的势头,防止了经济大起大落: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消费增长趋旺,物价基本平稳,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就业紧张局面进一步缓解。这一总体增长形势,超出了上年多数机构的预测。

(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物价基本稳定

2006年,政府把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作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重点,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惠民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99元,同比实际增长10.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2元,同比实际增长11.4%,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左右。消费品市场保持购销两旺的格局。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80元,同比实际增长7.5%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化加快,土地城市化过速趋势有所遏制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部署,2006年国家逐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国家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技能培训,努力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合法权益保障问题,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问题,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以每年1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推进,2006年城市化率将达到44%以上。2006年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土地用途变更的整治力度,严肃查处土地使用违法案件,土地城市化过速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四)就业形势较为平稳,民营经济成为就业增长的主渠道

总体上,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期、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攻坚期的三期交汇阶段。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以及总量规模压力大,是现阶段我国就业的明显特点。在目前经济的高增长时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06年1—9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2万人,其中下岗再就业人员392万人,占全部新增就业人员的42.1%。到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个体私营等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500—600万个,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约2/3。

(五)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加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2006年,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并提出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目标。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近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社会保障扩大覆盖面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42万人,同比增长4.3%;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00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3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184万人;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17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66万人;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447万人,比上年增加969万人。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快速扩大。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达到2244.78万人,比上年底增长79.3%;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达到1843万人,比上年底增长276.89%。到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低保户1015.5万户,2227.2万人;农村低保户607.5万户,低保人口1222.1万人。

(六)国家进一步明确公共教育政策,教育均衡发展进入操作层面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确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机制。首次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以法律形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确定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要实行素质教育;建立了问责制,对学校乱收费主管人员追究责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方针,特别要求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决定》还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2006年的财政预算加大了教育投资力度,全年教育投入增加了15%,总额达到4546亿元,中央新增加的教育支出中有70%用于农村教育。

(七)医疗卫生体制启动新一轮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继续发展

2006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反商业贿赂治理虚高不下的药价;二是高度重视和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促使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三是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尤其是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倾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快速推进,截至2006年6月底,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4亿人,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2010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普及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八)基层社区建设力度加大,社会组织取得新的发展

2006年,基层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在全国社区居委会的40多万管理人员中,50岁以下的占75%,高中(中专)文化以上的占77%。2006年,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较为迅速,全国民间组织到三季度末达到近33万个,同比增长13.5%。除此以外,全国还有大量未注册的民间组织。据估计,全国未注册民间组织约有300万个。由此可见,社会组织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应当进一步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的制度条件。

(九)劳动关系的制度建设取得进展,协调劳资关系的工作稳步推进

目前,市场化劳动关系已经覆盖了我国从业人员的大多数,如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06年被称为“劳动保障立法年”,在劳动关系立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全面启动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3年行动计划,努力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保护中小企业职工权益,推动并规范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二是积极做好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全国24个省(区、市)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多数地区建立了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四是加大保障低收入职工报酬权益的工作力度,继续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颁布了最低月工资标准,29个省(区、市)颁布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五是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把农民工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六是大力推进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建设。2006年国家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确立了八个标准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中华全国总工会成功地在沃尔玛全部62家在华连锁店组建了基层工会,并在抑制雇主控制工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十)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生产监管取得成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治安状况曾经持续恶化,刑事案件立案数年均增长14.0%。2005年是近10年来社会治安状况开始好转的第一年,2006年社会治安大局继续好转。

2006年,国家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监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10月,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80起,死亡1256人,同比减少21起、909人。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起,死亡150人,同比减少7起、608人。

(十一)中央反腐败力度加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增强

2006年,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力度,一方面着重制度建设,出台了反商业贿赂的法规;另一方面继续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依法严惩腐败分子。特别是多名位高权重的省部级干部被撤职查办惩处,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二、2006年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紧张与就业结构性短缺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当前,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仍以投资拉动为主要动力,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GDP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所能带动的就业,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00多万人,下降到目前的八九十万人。在就业压力较大的同时,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技工缺口较大,高级技工缺口更大。在低端就业领域,城市管理理念错位也是阻碍就业的重要因素。一些城市不顾国情,大搞“形象工程”,限制了小商业的发展,个别城市甚至提出要建设“无摊贩城市”,阻断了一部分群众自谋职业的生路。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0%以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到基层服务和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新趋势。

(二)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依然突出,持续减贫的难度加大

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突破3.3倍,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显著。据调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0.496。资本和劳动收益差距的扩大,农业和非农产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垄断行业和一般竞争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公务员工资水平区域差距的扩大,部分职工岗位外收入和非正常收入的增长过快,都是引起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反映了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行业垄断、城乡壁垒、地区壁垒等与市场原则相违背的制度约束继续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行业垄断租金过高和农民工劳动收益权受到各种损害,劳动争议事件逐年上升;另一方面,体制转轨中也存在着公共服务领域的无序市场化,导致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价格快速上涨,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沉重负担,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生活质量,全国因病、因学致贫的城乡居民家庭增多。目前,农村还有数千万尚未稳定脱贫的低收入人口,由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尽管国家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增长,但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的下降速度明显减缓。与此同时,城镇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城镇生活困难人口发生率为6—8%。

(三)消费结构失衡问题加剧,制约居民消费总量扩张

2006年,社会零售商品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结构失衡。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甚至资源浪费性消费倾向在部分高收入人群中蔓延。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情况看,肉禽蛋类、文化用品类、日用品类的增幅为11.2—15.2%;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的增幅为17.8—19.4%;家具类增长、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的增幅为21.4—26.0%;石油及制品类的增幅为37.1%。消费结构的失衡问题还表现在城乡消费差距上。前三季度,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7247亿元,同比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7845亿元,增长12.3%;城市消费品零售额是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的2.1倍。或者说占总人口70%以上的县及县以下人口的消费份额仅为32.4%,按人口加权的城市与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差距至少可达到4.9∶1。

消费不均衡现象导致“有钱花不了”与“没有钱可花”的问题并存,事实上制约了总需求的扩大。

(四)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强,社会保障缺口问题凸现

“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但按目前进展,仍然难以应对越来越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就养老保险而言,全国拥有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只占全国就业人员的约25%和城镇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约54%。绝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都在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之外。与此同时,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高达数千亿元的空账,资金支付压力巨大。而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过低,转移保险账户非常困难,造成一些地方大量农民工退保。另外,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并全部由个人缴费后,对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五)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工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我国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2006年,从各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情况看,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量继续呈两位数增长。拖欠员工工资、不为员工购买保险、随意延长工时、随意解雇员工,仍然是劳资争议的主要内容,所占比例超过50%。在紧张的劳动关系中,农民工问题仍很突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外出打工的目标已经不再仅仅是赚钱,还要“闯天下、寻发展”,其权利意识明显强于第一代农民工,不仅关心自己的经济权益,还关注自己的基本公民权。农民工权利意识的代际变化,既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也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医疗、教育、住房压力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上半年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结果,在就业失业、收入差距、养老保障、教育收费、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等等17个社会问题中,按综合加权百分比计算,前10位的社会问题依次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养老保障问题,教育收费问题,住房价格过高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城乡/地区差异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家庭面临着6大生活压力: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子女教育费用高,难以承受;人情支出大,难以承受;家人下岗失业或无稳定收入。由此可见,目前在人们关注的宏观社会问题方面,60%以上属于民生问题。

另外,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城乡居民认为我国社会总体比较公平的人占57.6%,认为很公平的占4.7%,两者合计占62.3%。社会公平感较低的8个方面依次为:城乡之间的待遇,地区与行业间的待遇,干部提拔,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财富和收入分配,工作与就业机会,公共医疗,司法与执法。

(七)环保力度加大,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总体来看,目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仍在加剧。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土地、土壤等污染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增加。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上半年全国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每年要削减2%,然而,根据对全国17个省市相关数据分析,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水污染监测数据化学需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8%和4.2%。

三、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建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选择。2007年将是全社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的一年。经济建设将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政治建设将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完善各项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健全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文化建设将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形成良好的生活风气和广泛的社会共识。社会建设将会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步伐,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发展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通过这种四位一体的发展,推动着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

(一)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控制房地产过热和节约能耗将成为调控重点

从目前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约束条件来看,2007年,我国GDP仍会维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2006年的经济增长态势;同时,国家将继续坚持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2007年,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取向是:“稳政策、推改革;降能耗、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调控重点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继续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倾向。目前,全国人大已经把制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列入议程,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出台。

(二)继续扩大消费和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07年,继续扩大内需,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要继续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其重点将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增长,提升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加大社会发展投入力度,提升政府公共产品消费需求,是2007年扩大内需的另一个重点,增加政府消费的重点是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保福利领域,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这些福利领域的所有支出仅为GDP的3.5%左右。

(三)加快推进就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口机遇期

从目前人口发展变化曲线看,我国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是:人口总量到2030年到达14.06亿人的峰值,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在2020年左右达到9.23亿人的峰值。但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现在已经开始以较快速度下降。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增长率将只有0.4%,低于发展中国家每年1.1%的平均增长率。我国因经济活动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高生产率、高储蓄率以及较高资本积累局面,将不可能长期维持。据估计,“十一五”期间将会出现劳动力无限供给和有限短缺并存的局面。从总量看,2004—2009年,是我国非农产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的时期,以后劳动力供给将持续下降,近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不是短期的过渡性现象。从近期看,2007年我国的就业压力仍将较大。从中长期看,要抓住目前劳动力供给充足和社会抚养比下降的人口机遇期,加快推进就业,加大劳动力教育与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反应能力,消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快劳动力转移速度,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这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将加快步伐,利益关系状况将有所改善

2007年,将会加快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的秩序。一是完善收入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二是建立健全收入再分配机制,利用财政、税收杠杆以及其他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激励各种社会捐助、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制度与机制。

(五)社会发展投入力度继续增强,各项社会体制改革将会加快

未来几年,我国社会发展的投入将会显著增加,投入的重点将进一步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从而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供给等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体制改革步伐将会加快。一是进一步改革城乡管理体制,加速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二是深化就业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三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区分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与营利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效率,预计新医改方案将在2007年出台;五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既要保证其公益性目标,又要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效率。通过各项社会体制的改革,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运行体制和机制。

(六)健全完善劳动关系调节机制,探索和谐劳动关系法制化途径

2007年,我国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冲突还会有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还要面临一系列挑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会继续增加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难度。国有企业的改革继续深化,2005—2008年,2116家企业将实行破产关闭,涉及351万名职工的安置问题;中央企业的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将要分流富余人员超过100万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灵活用工的大规模增长,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也给就业稳定性、安全性和就业质量带来挑战。经济日益全球化,劳动关系问题面临国际化挑战,西方国家一些人权组织借劳工问题大做文章。预计2007年有关方面将会根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完善和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劳动关系处理规范,健全和完善调节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推动《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集体合同法》、《企业工资条例》等的修改,同时推动劳动标准立法,建立健全各种劳动保护制度,加大企业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七)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探索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规律

2007年,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将成为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发展和健全各种社会组织,增强它们服务社会的功能,也将成为2007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八)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将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将持续提升

“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将筹集数千亿元,主要投向农村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领域。其中,在农村教育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将累计新增投入合计约2181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2007年,将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关键一年,预计其覆盖面的扩展将非常迅速。政府还将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和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安排1000亿元资金用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在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同时,要解决农村1亿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许多建设工作刚刚启动,2007年将进入正常推进轨道。

2007年下半年,将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将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届时,党将形成新一届领导集体,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政方针将得到进一步的明确,所有这些都将为全国人民高度关注。

另外,2007年将是我国为2008年奥运会做好准备的关键一年,我们不仅要加快完成各项设施建设,更要加快全社会的文化道德建设,向世界展现一个文明古国和人口经济大国的文明祥和、团结和谐的形象。

4.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安排 篇四

一、把握主线,联系实际,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和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找范文http://

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我们紧密结合企业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阵地和手段,积极主动地抓好全局各级干部、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工作。一是切实抓好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工作。按照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我们紧密联系企业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和任务目标,按季度制定政治理论学习安排,将每周五的下午确定为全局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章》、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及***电力(集团)公司工作会和我局六届一次职代会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并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江泽民文选学习活动的安排意见》和《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安排实施意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正确把握我局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清醒的认识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及任务,教育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电力改革,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在学习的过程中头脑得到武装,思想得到升华,信念得到提升,有效的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认真组织好安排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在保证党委中心组学习每月不少于一个工作日,参学率不少于85%的基础上,年初,我们根据局党委中心组成员的调整情况,对原来的中心组学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将每周一下午确定为局党委中心组成员和机关各部室及临河地区所属单位负责人统一集中学习的时间。为了规范学习笔记,我们还为每位中心组成员发放了统一制作中心组学习笔记本,并定期送交局党委书记检查,保证了学习时间和效果。三是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5月份,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了市委宣传部举办的“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理论征文活动,上报优秀论文5篇。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局的改革发展及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今年我们以提升和加强我局内外宣传工作为突破口,把新闻宣传的重点聚焦全局的中心工作、大事大项和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利用我局的网络优势和各种新闻媒体,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内、外宣传工作,充分展示了**电力的良好形象和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报道力度和深度明显提高。对内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对外改善了企业发展环境,赢得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广泛了解与支持。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新闻媒体媒体的合作和沟通,不断扩大企业对外宣传的覆盖面。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立电力新闻宣传长效工作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广泛关注巴电、关心理解巴电、支持帮助巴电的外部舆论环境,从2006年元月1日起开始,我们与**市最大的平面媒体--****日报社联手开办了《电力新视窗》专版,每周二在《****日报》第三版利用1/2的版面,定期对我局的改革发展和成就进行深度报道,目前已出版发行35期。为社会各界了解电力工作动态、关注电力发展建设开辟了新途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增进了地方政府及广大用户对我局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了对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为企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树立了***电力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紧扣中心,正确定位,积极作为,认真做好大型活动和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结合全年不同时期开展的“安全生产月”、“迎峰度夏”、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电力市场开拓、领导班子监督性巡线、电力建设等重点工作和大型活动,集中策划了一系列专题宣传,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报道企业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经验,生动反映全局干部职工投身电力生产经营建设的工作实践,及时准确地宣传国家、自治区、国网公司和集团公司关于电力改革与发展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大力宣传电力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广大电业职工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宣传供电优质服务的典型事例,为我局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不断增强《**电业报》及内外

5.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安排 篇五

一、活动目的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丰富学院师生的业余生活,充分展示我院的校园风采,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学院的学生工作,特决定组织举办此次学生工作晚会表彰文艺晚会。

二、活动背景

新的一年又要到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又要向前迈上一步,城市学院与城市学子一起携手长大了一岁,在新年来临之际,这一年得学生工作也将进行总结,特举行此次晚会。

三、主办单位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团委

四、承办单位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会文娱部

五、宣传方案

晚会开始前一周,在各生活区和学习区粘贴海报,并且在学院所在生活区以及学院各学习区明显地带悬挂横幅,具体为:

D区一条,A区一条,八号楼门前圆盘中间一条,九号楼报告厅左横一条。

节目单与入场券合钉后统一发送到学院各个班以及学院相关老师手上,并且给温州大学校团委学生会以及各个兄弟学院团委学生会发送邀请涵。

六、活动地点

温州大学南校区9号楼报告厅

七、活动时间

2006年12月26日晚6:00

八、晚会具体流程

⒈主持人上台开场

⒊城市学院党委书记王定福书记致词

⒋介绍嘉宾

⒌机械舞

⒍琵琶表演《金蛇狂舞》

⒎歌曲串烧《你最珍贵》《野百合也有春天

8.对整年学生工作进行点评并且进行颁奖

9.晚会结束—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10.主会场节目结束,同学们转移分会场进行游园活动

11.后勤收拾物品并整理场地

九、主持人

黄洁,周凌菲

十、晚会物品所需

喷绘,荧光榜4盒,矿泉水一箱,礼炮四个,话筒两个,演讲台

⒋数码摄像机与相机

6.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安排 篇六

2006年是 “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加快工业镇、文明镇、生态镇建设为目标,以“实干、创新、和谐、见效”为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积极工作,较好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成效主要体现在xxxx方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

全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3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农业总产值0.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xxxx、1xxxx和xxxx;国税完成96.xxxx元,占年任务116.xxxx,增长12.xxxx,地税完成93.9xxxx元,占年任务101.xxxx,增长14.xxxx;农村人均纯收入424xxxx,增长4.xxxx。

二、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全年共引进项目xxxx,总投资额达227xxxx元,分别是投资60xxxx元的安怀塑料有限公司;投资51xxxx元的金鸡矿石精加工厂;投资50xxxx元的英胜皮具厂;投资35xxxx元的锦华纸业制品厂;投资31xxxx元的庄源桂油厂。同时,逐步推进江布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四会客商初步签订了开发协议。

三、农林业稳步发展

2006年,全镇共发展水果300xxxx亩、肉桂100xxxx,木薯200xxxx亩,肉桂总面积保持在xxxx亩规模,养殖山地鸡保持在8xxxx万羽的规模;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全镇共完成833xxxx(其中:公司+基地+农户709xxxx,合作经营26xxxx,公司租地98xxxx),占年任务10xxxx,我镇还是供应鼎丰原材料较多的镇之一。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06年全面完成圩镇街道硬底化改造,新完成村道硬底化改造12公里,全镇累计完成村道硬底化达41公里,占村道总里程9xxxx。同时新开通村道线路1.3公里,较好地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

五、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006年,我镇投入资金2xxxx万元抓了社区布上村、新屋村和庄源高洞村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了一条省级卫生村,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六、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大力支持,共筹得13xxxx元投入五和中学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两幢学生宿舍楼和1幢饭堂,解决了师生吃饭难、住宿难问题。卫生、民政工作健康发展,合作医疗覆盖率达61.xxxx,比上年提高2xxxx百分点,超额完成县下达任务,社保扩面完成3xxxx,xxxx重建户在元旦前全部搬进了新居,村帐镇管得到全面落实。计生工作通过了市检查组验收。综治工作得到加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继续巩固创建无毒社区示范镇成果,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切实抓好党的建设,镇村班子团结协作,党员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四方面的主要体会是:

1、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积极开创我镇经济建设的新局面,是解决一切矛盾、塑造新形象的根本动力。

2、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镇经济总量,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举措。

3、坚持以城镇化建设为重点,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4、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第一责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2006年,我镇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以上工业、特色产业不明显,民营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型工业未形成堆头,创税型企业少。二是工业园区开发进展不理想,招商引资仍然处于“遍地开花、满山放羊”状态,弊端不少。三是上源电费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维稳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四是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扎实,创新意识不强,机关作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2007年,我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市党代会以及县“两会”精神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依归,+结合本镇实际,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新的发展思路,以新的思路推动新的突破。我们的发展定位是:把五和镇建设成为工业镇、文明镇、生态镇,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2007年的工作目标是:各项指标增长较快,各项事业统筹并进,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抓机遇、谋发展、促和谐、强党建的工作准则和县委提出的“实干、创新、和谐、见效”及张县长提出的积极打造资源型工业强镇的工作要求,重点落实 “一抓紧、二突出、三立足、四壮大、五加强、六优化”的工作措施。

1、“一抓紧”就是切实抓紧工业园区的开发,明确一条加快发展的路子:“抓紧建园、以园招商、以商兴工、以工富镇”。集中力量协助开发商抓好塘迳100xxxx工业园首期37xxxx的开发问题,同时,论证好金江圳工业小区的可行性,力争工业园区开发有大的突破。

2、“二突出”就是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一方面,坚持“亲商、安商、助商”政策,主动加强与客商朋友的沟通联系,建立亲密合作、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扩大规模,并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商引商,培育产业链;另方面,要抢抓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拓宽招商渠道,积极向外宣传推介五和,完善招商激励机制,力争今年在大项目的引入上取得突破。二是突出抓好财税工作。大力培植税源,挖掘增收潜力,重点抓好和丰纸业、鑫磊公司等新税源增长点,力争1—xxxx企业今年创税收2xxxx元以上,2—xxxx企业年创税收xxxx元以上。

3、“三立足”就是立足发展三大经济:一是立足发展资源型工业经济。利用丰富的竹木、水力、矿产、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培育好一批有影响、有特色、对五和经济发展有牵动力的制造或加工企业,提升产业水平,增强发展后劲。二是立足发展特色农林业。在保护好现有的良好生态格局基础上,大力发展“四业”(果业、竹业、养殖业、药业)经济,争创省级南药专业镇,进一步提升五和农业的知名度和竟争力。三是立足发展城镇经济。进一步抓好3xxxx亩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圩镇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功能,进一步突出镇中心区核心商业圈的地位,逐步引入超市、旅游休闲、酒店、文化娱乐等对发展有较大拉动作用的行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水平。

4、“四壮大”就是培育壮大皮具加工、水电、矿产、造纸四类支柱产业。皮具加工业是本地300xxxx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大力引导这些企业抓好升级转型,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增强竟争力。水电业重点是加快湖洞梯级电站、镇源电站和大崀电站的上马建设和原有电站的的挖潜改造,进一步扩大全镇水电规模;矿产企业重点是抓鑫磊的增资扩产以及引进佛山老板开发大水坑石场;造纸企业

重点是扶持和丰纸厂做大做强,达到年创税2xxxx元的规模。

5、“五加强”就是加强五项工程建设: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工程建设,继续抓一批示范点、新创建2条卫生村,进一步扩大合作医疗覆盖面。二是加强平安工程建设,重点是巩固无毒镇成果,抓好上源电费纠纷的调处工作,抓好安全生产;三是加强科教工程建设,重点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抓好五和中学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抓好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重点是抓好中心道班建设和支线村道硬底化的扫尾工作;五是加强固本强基工程建设,重点是抓好镇村班子建设和十百千万工程,抓好镇务村务公开工作,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7.2006年财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安排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对通化市33家公共浴池的公共用具进行了采样监测。

1.2 方法

按照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规范》[4]对消毒待用的茶具、卧具、拖鞋进行采样。按照GB/T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5]规定, 顾客用具中的细菌总数和霉菌采用平皿法、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进行检测。对公共用具中茶具、卧具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拖鞋的霉菌的检验结果按照WS205-2001《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6]的要求进行评价。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茶具监测结果

共采集茶具样本417件, 大肠菌群全部合格;细菌总数合格383件, 合格率为91.85%。其中2006年茶具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4.27% (150/178) 。2007年茶具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7.49% (233/239) 。经χ2检验, 2006年和2007年茶具监测细菌总数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81, P<0.01) 。

2.2 卧具监测结果

共采集卧具样本328件, 大肠菌群全部合格, 细菌总数合格312件, 合格率为95.12%。其中2006年卧具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0.77% (118/130) , 2007年卧具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7.98% (194/198) 。经χ2检验, 2006年和2007年卧具监测细菌总数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9, P<0.01) 。

2.3 拖鞋监测结果

共采集拖鞋样本819件, 合格750件, 霉菌合格率91.57%。其中2006年拖鞋霉菌合格率为84.77% (334/394) , 2007年拖鞋霉菌合格率为97.88% (416/425) 。经χ2检验, 2006年和2007年拖鞋监测霉菌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55, P<0.01) 。

2.4 2006年与2007年公共用具监测结果

2006年共采集顾客用具702件, 合格602件, 合格率为85.75%;2007年共采集公共用具862件, 合格843件, 合格率为97.79%。经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9.79, P<0.01) 。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浴池业也迅速蓬勃发展起来。浴池业已经从单一的清洁皮肤表面污染物的场所, 逐渐发展为多功能、休闲娱乐的保健场所。诸如池浴、盆浴、淋浴、蒸汽浴 (桑拿浴) 、海水浴、矿泉浴等, 同时也增加了一些保健按摩。但是, 公共用具的反复使用, 如果不加以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就会增加传播疾病的机会。通过对通化市33家浴池业公共用具进行监测, 作为微生物污染程度判定指标的细菌总数, 2006年茶具、卧具合格率分别为84.27%、90.77%, 2007年茶具、卧具合格率分别为97.49%、97.98%。2006年拖鞋霉菌合格率为84.77%, 2007年拖鞋霉菌合格率为91.57%。结果表明:2006~2007年通化市浴池业公共用具卫生状况较好, 且2007年比2006年有明显提高。通过这次监测, 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卫生问题。有一些公共浴池对公共用具消毒不彻底, 不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这成为一些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隐患。

总之, 通化市浴池业公共用具卫生状况良好, 并得到不断改善, 同时也存在浴池顾客用具消毒不彻底、不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的问题。因此, 还应对浴池业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 加强对浴池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消毒知识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通过监督、经营双方共同努力, 不断改善我市浴池业的卫生状况,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 建议与对策

总体来说, 通化市浴池业公共用具卫生状况较好, 且2007年比2006年有明显提高, 但是也不能忽视公共用具的消毒监测情况。浴池业公共用具往往是某些传染病传播的媒介, 通过浴室公用物品引起急性结膜炎、脚癣、疥疮、滴虫性阴道炎等疾病的传播。此外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亦可通过茶具、毛巾、卧具等传播。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监督执法工作。继续加大对浴池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狠抓各项卫生制度和卫生设施的建设及落实使用情况, 尤其是消毒设施、消毒制度是否健全及运行情况是否完好。二是加强监测工作。对浴池业公共用具要严格按照采样方法和监测规范要求进行采样和监测, 同时要与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密切配合, 提高公共用具监测合格率。三是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可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电台、广播、报纸、板报等进行卫生法规、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 提高广大顾客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而引起社会各界对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的重视, 使广大群众配合卫生部门搞好公共卫生管理, 从而使我市浴池业公共用具的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切实保障广大顾客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利伯.公共场所卫生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0.

[2]胡晓霞, 崔峰.淄博市公共浴室卫生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2, 20 (4) :200~201.

[3]耿志, 江志勤, 李希楠.浅析合肥市公共浴池业卫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2 (2) :115~116.

[4]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规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8.

[5]GB/T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0.

8.2006年信息产业工作思路 篇八

督促各部门工作,抓好政务公开

办公厅是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和协调、服务各司局的单位。首先会加强对部里2006年重点任务的分解督办,将整个信息产业部今年的17项工作重点归纳为12个方面,分配和督促各个司局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由于2005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信息产业部的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了办公厅,所以,办公厅今年另外一项工作重点是持续抓政务公开的工作。今年,办公厅将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内容目录》;拟制定《信息产业部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继续改进政府网站的栏目设置、信息数量及更新周期、行业特色、公众互动、在线办公等项目。

新闻宣传和展览工作一直是办公厅的工作重点。今年,信息产业部单独以部名义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会有1个,参与主办的有11个,作为指导或支持单位的有4个,如: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等。而今年部里最重要的展览工作是组织参与并协助香港筹备世界电信展。

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

做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所以综合规划司也将在今年做好“十一五”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说,今年综合规划司将完成信息产业“十一五”行业规划的修改和报批发布,组织全行业开展“十一五”规划宣贯。

另外,综合规划司今年还有5项重点专项工作,包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的建设,依托基地、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年内完成首批国家产业基地的滚动调整工作;深入推进数字电视产业相关工作,配合推动接收终端设备、机卡分离标准出台,并做好标准后续产业化推进工作;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二期工程的前期组织,力争年内启动;不断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化能力;配合部内司局做好2006年度集成电路产业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指南的制定及项目的评审工作。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工作也属于规划司的工作范畴。王建章说,今年规划司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继续深入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上合组织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做好行业利用外资的工作,引导外资投向集成电路、软件、基础元器件、设备仪器和关键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郭福华

两法两条例,建立法规制定思路

政策法规司是信息产业部研究制定政策法规的部门单位,副司长郭福华介绍了今年政策法规司的工作重点。由于2005年政策法规司研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指导意见》,为电子信息产业法制建设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立法设想,并推出了以两法两条例为架构的制定思路,即《信息产业促进法》、《信息化法》、《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和《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今年政法司的工作重点也将围绕这两法两条例的研究、提出、制定工作展开。郭福华说,政策法规司今年要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做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起草审查、指导督促和修改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专题研究和论证工作;而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重点要做好立项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条件成熟时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争取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

除了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外,加强对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研究也是政法司的今年工作重点。由于“自主创新”对于信息产业全行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政法司将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研究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郭福华说,政法司要多听取地区企业的意见,以典型企业、跨国公司等作为重点,调研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摸清创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政策法规问题。

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俊

围绕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年信息产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司的工作更是如此。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说,今年科技司将制定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指导。

今年科技司将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支持数字电视、半导体照明、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应用配套集成电路的研发;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大对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支持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家庭网络、智能终端、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内容等领域技术突破。

为了加快实施标准战略,支撑产业自主创新和发展,配合“电子强国”战略,科技司今年还将支持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推进粤、港、澳三地快速通关的RFID标准研究和应用。加快推进珠三角音视频产业开发、湖北武汉二维条码产业开发和安徽合肥中文语音识别产业开发与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试点。

另外,配合一些法案和条例的实施工作,科技司还将配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加快电子产品安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电子信息产品关键环保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清洁生产等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加快推进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用、预警和服务工作。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的重点是要大力推进企业(包括国有、外商外资、民营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

扩大经济调节手段争取国家扶植

经济运行司每年会负责统计我国信息产业各项工作情况。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的调控目标为:工业增加值:11000亿元,同比增长22.17%;销售收入:46600亿元,同比增长21.32%;利税:1850亿元,同比增长6.2%;与国家增长15%的目标一致,不断改善贸易结构。

在这样的调控目标下,今年经运司的工作重点是建立统计法规执行检查制度,健全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网络系统,提高行业统计分析水平,完善软件统计体系,以游戏软件为突破口,形成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综合统计体系,做好电子信息产品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制定工作。经运司司长周子学还说,今年,经运司将扩大经济调节手段,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具体说来,经运司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协商,推动国家扩大出口退税率17%的产品范围;研究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税制改革的建议方案,争取增值税转型率先在产业试点;对大企业研发给予重点扶持,争取国家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肖华

加强产品管理

作为和终端产品关系最为密切的产品司,在2006年的工作中,会继续去年产品司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的推进工作。产品司副司长肖华说,今年,产品司将积极推动《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促进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进一步完善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关政策;研究出台《关于支持电子基础产品发展的政策建议》;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研究拟订有关信息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反信息技术垄断、信息安全产品测评和审定等管理办法,推进《税控收款机产品序列号管理办法》和《电子游戏机产品管理办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而在一些具体的领域,产品司还将推行产用结合,推动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这其中包括:继续支持和推进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推进金卡配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IC卡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电子标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模块和读写机具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配合国家税务总局做好“金税三期”的实施工作,做好税控收款机生产企业的资质认定、监管以及产品序列号的分配和管理工作。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

加强管理监督

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说,今年无线电管理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快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积极推动《无线电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加强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积极进行超宽带(UWB)、宽带无线接入等新技术、新业务频率规划工作;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加强无线电监测,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加强对对讲机、业余电台的管理工作力度;开展水上无线电业务专项整顿,保障重点无线电业务使用安全;加强频率占用费的管理力度等。

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

做好职业培训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人才缺口严重,人才出现“断层”、供需不对口的现象,人事司今年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人事司副司长王耀光说,今年,人事司将继续会同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积极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职成[2003]5号);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国专家局,认真落实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3]10号);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努力加大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力度(劳社部发[2003]26号);密切配合人事部组织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人部发[2005]73号)等人才认证工作。

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

信息化建设新农村

今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信息化推进司今年的工作还是集中在信息化发展基础、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城市社区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上。

上一篇:庆祝六一儿童节台词下一篇:江边游记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