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

2024-07-03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共11篇)

1.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 篇一

腊酉小学继续教育讲课稿

讲课时间:2012年11月16日 讲课教师:何有生 学时:

共4学时

讲课内容:《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

第一辑 诗意地生活

1、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影响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的因素:(1)待遇。

(2)学校中的人际关系。(3)教师的劳动强度。(4)教师的专业自主权。(5)教师的专业素养。(6)学校的物质生活环境。(7)学校的硬件建设。

(8)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9)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10)生源素质。(11)对教师的评价。(12)学校制度。(13)学校的声誉。(14)社会期望。(15)教材质量。

(16)课程资源可开发和可利用的程度。(17)教师的健康。

2、生命的境界

3、信·爱·望

4、积小成以成大成

5、目标、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

6、生命有尊严的存在状态

7、诗意地生活

8、个性成就美丽

9、望老师慈悲为怀

10、教师:努力成为家长的模范

11、六个“讲一点”(1)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我(2)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3)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4)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5)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6)讲一点信仰,无愧于天地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二辑 教师的解放

一、教师的解放

1、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

(1)教师的编制过于紧张——编制过紧导致工作量过大。(2)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

(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教师之间产生恶性竞争,毒化了人际关系。(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

(7)教师的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2、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这也是教师解放的应有之义。

二、祝福教师

三、名是不可“仿”

四、教师的五项修炼

教师在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方面的修炼是很有价值的。

五、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

六、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

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八、教师成长的策略(1)大量阅读,仔细咀嚼。(2)深入探究,自觉反思。(3)及时总结,着力提升。(4)团队合作,真诚交流。

九、写作与教学

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腊酉小学继续教育讲课稿

讲课时间:2013年5月17日 讲课教师:何有生 学时:

共4学时

讲课内容:《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

第三辑 作为理想主义的教师

1、自觉培植教师现代民主政治的理念

2、教师的职业优势

(1)教师在认真钻研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其子女的成长十分有帮助。(2)在不同职业群体中,教师子女成才率是最高的。

3、老师,您好

一个教师,没有敬业的精神,他决不会是一个好的教师。

4、懂得尽可能多一点

5、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6、读书与成长

7、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专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不随意向家长告状。

8、对教师的期待

教师要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 作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能。因而,教育工作者要激励学生的钻研精神,帮助学生锋利知识、理解力和有意识地建构价值目标。作为教师,首先是一位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

9、给教师的建议

(1)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2)捕捉你生命中的第一次感动。(3)给自己 积极的心理暗示。(4)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5)有意味地言说。

10、中国古代的教育智慧

11、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

12、校本培训的具体路径

“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工作的具体程序:

(1)研究教材、了解教师;(2)听课、课堂记录;

(3)与教师会谈,评价会谈程序 ;(4)参与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具体活动;(5)参与备课和教研活动。

第四辑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

1、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

2、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3、教师的“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4、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

5、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

6、教育试验的文化解读

7、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

8、教学:认知、交往与审美

9、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时机;教学的原则和方法,那就是启和发;效果。

10、完美的教学

完美的教学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件:那就是深刻和真诚。

11、从教学模式到教学艺术

12、完整的理解学习

腊酉小学继续教育讲课稿

讲课时间:2013年10月18日 讲课教师:何有生 学时:

共4学时

讲课内容:《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

第五辑 聚焦课堂

1、课程知识的特征(1)制度化特征。(2)社会性特征。(3)课程知识的序列特征。

2、课程与教学

这个系列行为涉及“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和怎么教”四个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做有意义的事,做有尊严的人,过有品位的生活”。

3、真正的学习情境

真正的学习情境至少应该具备四个特征:有明确且适当的学习任务;学习者有学习的意向;有和谐、融洽、互相支持和互相欣赏的心理氛围;有丰富的、高品质的学习资源。

4、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有多层意义:第一,使学生对教学进程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和必要的心理准备。第二,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配合,并吸引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第三,让学生理解程序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管理时间、设计活动的能力。

5、学习策略与知识的自主构建

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与学业成绩平平的学生之间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期中包括天赋(智商)、智力类型、学习偏好、家庭文化背景、学习动机、个性品质和学习策略。而天赋、智力类型是难以改变的,学习偏好、家庭文化背景也不易改变,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成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坚持性、注意力集中、自我激励、勇敢面对挫折等)。形成自主学习:即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

节、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

6、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

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是充满理智挑战的课堂,是学生可以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7、语文的视界

作者的看法:在我们的国度里能够把话说得精彩,能够把文章写得漂亮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然后就是作者介绍应该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的观点。

8、作文教学琐谈

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学问的崇尚,促进学生观察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然后就是作者介绍应该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的观点。

9、多一点学法指导

作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复习、遗忘等。他真诚的建议老师们认真钻研一下学习方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0、让教师的讲解扮靓课堂

第六辑 我的教学主张

1、我的教学主张

(1)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全。

(2)创造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广播深厚的文化浸染。(3)教学中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4)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5)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6)重要的是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

2、知识观与教学

3、数学的魅力

4、教什么和怎么教

5、一堂课中的必要环节(1)学习意义的明确。

(2)反馈与强化。最有效的策略是鼓励学生复述,即用自己的语言来明确表达。(3)课堂讨论。

(4)回顾与分享。在这个环节还包括课后作业的布置。

6、理解的前因后果

7、公开课与常规课(1)公开课

(2)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

(3)公开课受到非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表演性。说刻薄一点,有作假的成分或刻意准备的成分。

(4)公开课的价值:公开课可以起到示范、观摩的作用,可以为教师培训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和培养教学新秀,可以展示教学探索的成果,可以为上公开课的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镜鉴和契机等。

(5)一堂公开课应有的体会:

8、解读朱子读书法

9、在历史中感悟永生

10、真诚 深刻 丰富

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三个要素:真诚,深刻,丰富。

11、我反对少儿读经

作者通过举例的方式阐述了他对少儿读经的看法,中国古代教育就是让不懂世事的孩子去读“四书五经”,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使学生养成不求甚解,盲从权威的学风。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思维方式严重阻碍这实证科学的发展,阻碍着科学精神的养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严重的缺陷。

对于严谨的学者读经是赞可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吸收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抵制现代流行的泡沫文化,并进而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民族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2.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 篇二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一提起这篇文章, 人们便会不期而然地吟唱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千古名句。这一千古名句曾给后世许多虽被贬谪但仍心怀苍生的生命个体些许温暖、几多慰藉。在研读、教读《醉翁亭记》这篇课文时, 笔者对欧阳修:自号醉翁, 也有了更深刻的解读。

24岁登进士第, 39岁被贬到滁州的欧阳修为何要以“醉翁”为号?而这一自号又何以会千古传诵, 被历史定格呢?《醉翁亭记》中这样写道:“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明一个“醉”字, 暗一个“翁”字, 遂有“醉翁”之谓。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欧阳修也天真烂漫、醉态可掬, 在山光水色中, 他似乎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乐境:“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犹未尽的作者不仅兴味盎然地把好友为其排谴郁闷而建在琅琊山的亭子取名“醉翁亭”, 而且把这次游览的经过用《醉翁亭记》详尽地记述了下来, 一亭一文, 相得益彰。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这篇言简意赅的游记太绝了, 太神了, 几年之内名誉天下。“欧阳公记成, 远近争传, 疲于摹打, 寺库有毡, 打碑用尽, 至取僧室卧毡给用, 凡商贾来, 亦多求其本, 所遇关征, 以赠官, 可以免税” (《滁州志》载) , 从而使“醉翁”这一号妇孺皆知。

欧阳修在滁州真的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乐境吗?细心的读者或许会记得:景佑三年 (1036年) , 范仲淹因向宋仁宗进《百官图》而遭贬;庆历三年 (1045年) , 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失败再次被贬, 而这两次, 耿介正直的欧阳修都上书直言, 遂受牵连而接连两次被贬, 难道这两次贬官生涯在其心中没有留下一丝阴影吗?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 面对小石潭的胜景, 他“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是什么使柳宗元愁肠百结?难道与其贬谪经历无关?相比之下, 欧阳修就真的那么乐观旷达, 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吗?那为何年仅39岁而要冠以“翁”字, 而且还“苍颜白发”?

原来欧阳修幼年饱受儒家思想浸润,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之道已渗透其骨髓, 他在逆境中不放弃, 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 乐观、洒脱、达观, 即能积极诗意地生活。他为官一任, 就要造福一方;他能忍一番横逆, 增一番气度, 干一番事业;他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散发着和谐的光芒。恍惚之间, 尽管他通晓滁州人并未真正理解他, 但他并未发出“微斯人, 吾谁与归”的感慨, 而是“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这份睿智, 这份宽容, 更是使得一千年后的现代文明人也为之汗颜。从“醉翁”这一亦庄亦谐的称号, 我们看到了一位先哲是怎样自觉调整自我, 自觉提升人生境界的, 从而使我们对逆境, 对生活, 对和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实, 要想解读“醉翁”, 我们就得善于感受, 就得湿润双眼, 被自然所感动, 被山川所感动。

看, “若乎日出而林霏开”, 氤氲的云雾罅隙间, 一道口子被拽开, 轰地迸射出团团红晕, 浸透了整个山林, 整个世界。是啊, 日出是宇宙中最美的动画, 无论你是多么的沮丧、多么的烦恼, 都会被这温柔的色彩所包容, 融你的情感、精神、意志、情绪于那血一样的灿烂之中, 至此你会感到内心深处的震撼。在滁州, 在醉翁的眼里, 他可以收容这么多的美好, 他所在的空间竟是如此之博大, 自然就不会有“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的愁绪了。

近代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仰望星辰, 遨游森林, 最足以给人冥想的机会。”醉翁, 他这是在用心灵与自然在默默无言地对话, 这里自然也就少不了有一份被自然的感动, 以至几百年后, 有一个英俊的湖南小伙子, 在岳麓山上也接受了同样的感动:发出了“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世界强音。

要想解读醉翁, 我们还得被滁人游禽鸟乐的和谐画面所感动。

“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好一幅政治清明的和谐画面。滁州人能享受如此闲适的生活, 这都得益于醉翁的励精图治。醉翁看到百姓生活安稳岂能不陶醉呢?写宴酣之乐这一段, 重点是一个“乐”字。从宴饮的内容体现了乐的性质。吃的是山间所捕的鱼, 以及山肴野蔌;喝的是山泉所酿的酒;重视新鲜纯朴, 这与一般官场的大吃大喝有本质的区别。再从席间的娱乐来看, 非丝非竹, 是射和弈, 可能还有赋诗行令的活动, 是颇为高雅的。林间鸟雀叽喳相语, 婉转鸟鸣之声如百乐齐奏, 一派和谐。山间红一簇白一簇的野花, 使山泉如彩色锦缎, 好不美丽。总之, 在这美好的时间, 美好的地点, 一切都是和谐的, 醉翁没有刻意的修饰, 此番情景, 怎一个“醉”字了得!正可谓“琅琊岭头天气爽, 菊花香里开新酿, 酒不醉人人自醉, 水映晴空万里心”啊!而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是更有生命力的, 因为追求和谐、营造和谐, 此乃千秋之举。

醉翁在滁州的日子虽短, 但他却把心中的那份美好情怀留了下来, 那诗意的生活, 让后人去追溯、去渴望、去解读, 无怪乎人们这般赞誉他:“翁去九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犹如白鹤腾空, 所见高远, 可谓是千秋万代。如今, 在一片和谐阳光下, 我们有些人, 与醉翁相比, 是那样的精明, 一丝一毫地计算着眼前的得失, 从来没有工夫望一下远处, 所以只好扑腾着做了草丛中的麻雀。眼光的区别也就决定了一方成为永远, 而另一方却如流星一现。

至此, 笔者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醉翁, 但一想到醉翁, 读到醉翁, 心中便会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悲壮感和使命感, 便会多一份感动, 多一份执着。

3.问题意识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三

通过这个经典的故事,我们可以洞悉,教师的成长与专业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力的重要表征。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很少涉及到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师问题的缺失使许多教师成了没有问题的“罗素”,落伍的“罗素”。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可以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与创新。所以,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毋须发现,难以发现的是蕴涵在习以为常现象的背后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正因为如此,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就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

作为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你是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试图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价值,而简单地认为教学就是这样,只要重复地把前人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也是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就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第二阶段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已经适应了教育环境的适应型教师;第三阶段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教育工作已经是得心应手的经验型教师;第四阶段是将经验通过研究、实践、反思等转化为教育、教学观点、思想方法、理论的研究型教师。

但是,一个经验型的教师要转化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既要有外部的客观条件,更要有内部的主观因素。

一个经验型教师要转化为一个研究型教师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是,笔者认为一个教师具有问题意识是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研究型教师的一个必备条件。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认识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认识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和求新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教师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就只能是浮于表层和形式的。现代教育特别强调问题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使教师具有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来进行心理活动,并通过这一心理活动来提升教师自身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教师生涯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对问题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来生成新的问题,把教师自身的教学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教师强烈的提高教学理念、理论和水平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教师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的精神,使一个经验型的教师转化为研究型教师具有可能性。

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身边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般的教师身边几乎没有问题;优秀教师意识到的问题往往是新颖的,有价值的。一般的教师即使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往往也是低层次的;优秀教师对教育、教学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会认真对待,仔细分析,深入思考,试图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来。即使对同一问题,也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条件、不同的背景下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来,使自己不断地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一般的教师即使意识到一个教育、教学上的问题也不会去认真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即使意识到某一个问题,也会凭经验用老观点,老方法去处理。作为一个教师怎样产生问题意识呢?哪些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对一个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你留心就有,不过有的是小问题,一般教师都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价值就不大。比如,对同一问题怎样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对习题的解答有什么规律可循?等等,这些小问题一般教师都会想到。对小问题的思考多了,大问题及有价值的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我们要从问题的视域出发来反思我们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是否迈进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轨道,乐此不疲地加入到问题研究的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去?笔者近几年曾提出了许多对教育和教学有价值的问题,在国家级报刊上已公开发表了几十篇教育学论文,经常有老师问我如何写论文,有的还邀请我去做一个怎样写教学论文的讲座。我总是这样问这些老师: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你有没有认真思考或仔细研究过这些问题?你对这些教育教学问题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或做法?你把自己的看法或做法再经过仔细地琢磨与加工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教育教学论文!你的思考越深刻,你写出的教育教学论文质量就越高;你的问题意识越强,思考的问题越多,那么你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素材就越多!

4.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 篇四

先来说“朱子读书法”。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理学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关于读书的见解影响甚深,所以后来经他弟子归纳而成“朱子读书法”,其六条内容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条对于我们该如何读好书,如何有效地读书,如何从有效地读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循序渐进

朱熹主张读书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扎扎实实奠定基础知识。读书好比造房子,从打地基到封顶要逐层而上。先读易懂的书;先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读一本书先理解前面的知识再学习后面的知识。由此想到,小学生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中要从小渗透这三点,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正确的读书习惯。

二、熟读精思

读书时要仔细推敲字里行间的意思,明意后要善于思考,要敢于质疑,并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虽然说,我们倡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推行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这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也要求学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将书上的知识读到自己的脑海中,学以致用。

三、虚心涵泳

这点和上面一点可以衔接在一起。一方面读书需要虚心学习书中的知识、观点,另一方面,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被书中的观点所牵制,要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贯彻给学生这种思想,让学生自由地读书、自由地谈论,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有个性、能创新的下一代,而不是只是的复印机。

四、切己体察

在读书时,不仅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将书中讲到的一些事例、观点拿来与自己的实际行为相比较,学习好的方面,不好的要改之。古人有“每日一省”现在的我们如果做不到每日一省,就要比较书中的观点经常自我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设身处地的思考,还有利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中,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时候不仅要理解狐狸和乌鸦的语言和行为的意思,而且要对比两者间的差别来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还要以狐狸和乌鸦为反面例子来,设身处地思考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五、着紧用力

读书并不是浏览白纸黑字,而是从黑色汉字中领悟其中的含义。在阅读时我经常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小学生的读书时常会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状态。而心到是最重要的,心到了眼和口自然就到了。在学生刚入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书“三到”的好习惯,并且经常提醒、督促。

六、居敬持志。

此点要求我们读书地时候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对于自己来说,读书要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可盲目而读,泛泛而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为什么要激发兴趣,这种兴趣就是支持他们专心阅读的精神支柱。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实践的理解。虽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但是“朱子读书法”中的六条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就是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借鉴之后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会更有效。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2

肖川在《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以“着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为开篇。我想,是有着他的深意的。对于教师是否具有职业幸福感,如何获得职业幸福感,是什么原因抑制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攀升等等,是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他所例举的影响我们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的17个因素,从学校一头,到个人专业素养,心里成长,面面俱到。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什么幸福,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曾经听过这样一则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在你的面前放着半杯水,积极向上,乐观幸福的人会感叹:“哇,多好,我还有半杯水!”但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却望之摇头哀叹:“为什么我只有半杯水?”前后两者面对完全相同的多的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与态度,那是一种心态,一种看待周遭事物的心态。显然,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幸福,那也得有一种健康快乐、积极进去、感恩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职业。只有具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在众多繁杂的工作中寻找到乐趣,享受到幸福。

当摆正了自身的心态后,工作就会多些色彩。因为,只有内心真正地投入了,工作的过程中才会不时灵光闪现,才会在希冀与幸福中不断品尝到自身投入所带来的收获,即使收获在他人眼里微不足道,那也将是一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快乐。我想,这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肯定。这种内心的对自我的肯定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只有肯定了自身,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赏,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当然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心态再去适当地调整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将成倍地上升。比如说,工作中要学会变通,在明确目标的同时,懂得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各类事情,不能让自己在烦乱琐碎中丢失幸福感;不单打独斗,学会与同伴协作互助,给予与接受同样能享受幸福感。其次,应该多方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让教育教学变得轻松而富有智慧。因为井然有序,得心应手的教学生活中更易于寻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3

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本学期我读了湖南教育学家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读后觉得,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其中《生命的境界》、《诗意的生活》、《六个“讲一点”》等文章,我都反复进行了阅读。作者在散淡的言谈中,让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广阔而深邃、诗意而温暖的精神世界。看了以后受益匪浅,感到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们教师阅读难得的好书。作者那质朴的语言,深邃的思维,深刻的道理,解惑了教师生涯富有诗意的人生哲理,无不让我为之钦佩!书中理解、赞美教师的同时也给我鞭策与鼓励,使我能够深深地思考教师的职业,重新塑造自我。

当我仔细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的思想在慢慢地改变,冷静地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也感到欣慰、甜蜜吗?肖川教授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作为教师,我们生命的价值就是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知识、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也给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不息,这是教师的人生境界。还有肖川教授的这句话令我难忘:“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是的,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当我们心中有爱,我们才能让人感受到爱的升华。“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你就不平凡;把简单的工作做好,你就不简单”!做为教师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为此努力着。在这努力的过程中,充满着爱,也影响着自己周围的人,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充满诗意。

幸福无处不在。如此看来,幸福并不遥远,追寻幸福的路并不艰难。要像肖川老师提出的“享受生活”。不管压力轻重,在学校的小小净土中,“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不要让幸福远离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更要去自己追求幸福。肖教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的生活就能达到100%的圆满。肖川教授的积极心态16字引发了我的思考——“接受现实,悦纳自己,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5.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 篇五

有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更丰富。

有思想,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

有思想,会使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

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保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目前,我们教师普遍缺少的主要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地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富于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核心价值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

学习与思考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孔子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条件。没有学而不厌,就难以做到诲人不倦。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思考则不是简单的想一想——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这就有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

我们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操作主义、经验主义的超越,对教师职业内在尊严的诠释与追求,对急功近利的抗拒。

6.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 篇六

061100

***

追求生命境界,演绎诗意人生

黄骅市岭庄中学刘源港

我认真阅读了肖川博士《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读后觉得,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那质朴的语言,那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无不让我由衷的钦佩。《生命的境界》、《诗意的生活》、《六个“讲一点”》等文章,我都反复进行了阅读。作者在散淡的言谈中,让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广阔而深邃、诗意而温暖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富有诗意地活着。说句实在话,我一向是这样认为的,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也一向在用行动追求着诗情画意的生活。

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我很赞同肖川博士的观点。以我个人的看法,教师的诗意,在于真心关注和热爱教育,在于富有激情充满真情,在于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看到精彩、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要、看到教师在促进人的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教师以欣赏者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时候,看待学生的生命之树神奇成长的时候,当教师把批改作业、认真备课当成一项事业的时候,教师这一职业也便赐予我们诗意。

我就说说我自己吧。有人问我:“你的许多同学,有的发了财,有的做了官,而你,却还在乡村里教之乎者也,你真的一点也不觉得自卑吗?”我淡然一笑,说:“我从来就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的工作和生活,我追求内心的和谐和诗意的人生,我过得很快乐,凭什么要自卑?”

季羡林先生说过:“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还有句非常好的话说道:“真正的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力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的人相处。”在学校里,我的学生欢迎我,我的同事尊重我,我的领导重视我,我工作开心,生活充实。

与我的同事们一样,我欣赏自己的工作,每一天都认真的备教辅改,用一颗真心一片真情把点点滴滴的工作做好,乐在其中,无怨无悔。我觉得自己教书育人,就是一种幸福!我们老师,对“幸福”的要求非常简单--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就可以品出增补的滋味;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就可以闻到幸福的气息;一幅图画,一段文章,就可以读出幸福的甜美!

我欣赏我的同事们,我们大家都很平凡,但是我们不感到平庸。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添砖加瓦。我们虽不是参天大树,但愿意做大树下的一方泥土;虽不是太阳、月亮,但愿意做天空中的平凡星辰。我和同事们,注定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我想,即使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做顽强的小草,我们也绝不自卑!

我欣赏每一个学生,同时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去年教师节那天,我收到学生的许多贺卡,有一张这样写道:“老师,你的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包含一团温馨的真诚;你的心灵像一汪澄碧的潭水,装载一汪无尽的宽容。你用欣赏的眼光鼓起了我这位差生生活的风帆,让我终生难忘!”我知道,即使是“差生”也有许多闪光的地方,他们渴望赞美与鼓励,他们需要关爱与重视。我改变了过去对学生比较粗暴的管理态度,对他们和风细雨,亲切关怀,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许多曾经孤独封闭的心灵,对我敞开了心扉。我对学生欣赏,有时只是轻轻一句话,微微一个点头;有时只是一个亲切的眼神,一次默默的握手。但对学生来说,那却是老师无限的信任、巨大的鼓舞。能够 让学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这于我们做老师的,是一种莫大的欣慰、莫大的幸福。

我把自己的欣慰和幸福写成文字,既让他人分享我教书育人的快乐,也可以自我欣赏--我这个人,寻求内心和谐,怀有关爱之心,心灵纯洁,淡泊名利,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我的最大特点,就是始终面带笑容。我的天空总是蓝天白云!有人问我:“你这个人,为什么总能笑容满面?”我笑着回答:“那是因为我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工作,就会觉得工作充满无限愉快;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事,就会觉得每一位同事都值得信赖;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就会觉得每一个学生都聪明可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也很精彩!用欣赏的眼光面对生活,就会觉得蓝天白云总是与我相伴、诗情画意总会扑面而来!

要想有诗意地栖息于教育,我认为教师应从心理上修养自己。

肖川说得好:“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在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生命的的价值就是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知识、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既然做了教师,就应该要有淡泊名利的良好心态,就应该要学会摆脱名利的束缚,就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你是鱼儿,就不要羡慕天空;你是鸟儿,就不要痴心大海。既然做了老师,你就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牢骚满腹,不要说工作平凡、生活辛苦。其实,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你就不平凡:把简单的工作做好,你就不简单!

上一次参加培训学习以后,我写了一则体会,我这样说:教师的幸福,在于教师的发现,在于勤奋努力的工作。对于我们的眼睛和心灵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快乐,而是发现与感悟。常听有些教师抱怨工作与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无聊,我想这也许只是因为他们不善于发现生活和教书育人的美好,没有找到教育教学和教师生活的乐趣吧。备教辅改、听说读写,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也都充满了乐趣哟!

只有发现了生活与工作的美好,才能感受到生活与工作的乐趣。工作是一种乐趣,休闲也一样很逍遥;看电视有看电视的好,看书有看书的快乐;种花写字画画可以陶冶情操,洗衣做饭扫地其实也可以当作是一种享受。我觉得,教师的工作,只要细心体味,其实也有很多诗意。只要心中有爱,我们教师也会拥有无穷的幸福!

在业余,我比较喜欢写一些新闻,写一些散文诗歌。许多老师问我:“你怎么那么多情,那么有激情?你怎么看出工作中有那么多值得歌颂的人和事?”还有人说:“依你看,好像生活里就全是风花雪月、蓝天白云,没有乱云山风,没有阴郁连绵。”其实,我是在用欣赏的眼光观察生活,在用真挚的感情讴歌教育,在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在用自己的身心追求教书育人的“诗意”!许多人评论我的博客:“李老师,你真的阳光灿烂!读了你的文章,我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的确很开心,因为我用朴实的文字影响了别人,也就幸福了我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已经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我想告诉年轻教师: 人生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东西,让我们想去追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我们偏偏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就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只有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一切,待人、处事、接物懂得随缘,只有这样,才会自在,才会获得精神的自由与快乐,才会让工作与生活富有诗意。

7.试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篇七

一、新课程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特别强调和关注的一个新概念。关于教师的课程意识在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和课程实施中的价值, 许多专家学者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并认为“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新课程中教师发展的生长点”, “课程意识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因素”, “课程意识是连接课程理念与课程行为的桥梁”等。

学者古德莱德曾根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把课程划分为五个层面: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经验课程。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师对课程实际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领会, 与正式课程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教师领悟的课程和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把正式课程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经验课程, 不仅受教师对课程的领悟及实际教学实践因素的影响, 更受教师的课程意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教师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师生的角色定位等, 成为主导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主观意识。随着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稳步推进, 课程意识已成为现代教师专业素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 新课程实施强烈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

二、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策略

所谓课程意识, 简单地说, 就是“人们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教师的课程意识存在着“睡眠状态”、“迷失状态”和“觉醒状态”三种不同的发展水平。如何使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从“迷失状态”甚至是“睡眠状态”向“觉醒状态”发展, 这需要中小学教师关注以下三个基本的策略。

1. 以崭新的课程观替代狭隘的课程观。

课程观就是教师对课程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教师的课程观不同, 其课程意识的内涵与清晰程度就不同。课程意识觉醒,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用崭新的课程观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 用课程理论的话语方式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然而, 课程意识的觉醒是以对以往“课程即科目”、“课程即教学内容”等狭隘课程观的转变和超越为基础的。为此, 中小学教师必须确立系统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开放的课程观、动态的课程观、生成的课程观, 并运用所赋予的课程权力完整、准确地把握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从整体上妥善处理好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进步及科技发展的关系, 用新的课程理念统率自己的教学行为。

2. 注重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的升华。

教学意识不同于课程意识, 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两者对教学目标的关注点不同。教学意识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去实现教学目标, 实现了教学目标, 就认为教学是有效教学;而课程意识则更为关注教学目标本身是否合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 如果目标本身不合理, 那么即使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学也是低效的, 如果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反教育的”, 那么即使实现了合理的教学目标, 也没有什么教育意义, 教学是负效的。二是两者对教学活动的关注点不同。教学意识往往追求教学功能的最大化, 通俗地说, “多教总比少教好”;而课程意识关注的重点在于教学活动做到什么程度才恰到好处, 教学功能的发挥要和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结构联系起来, 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与学生的其他各项活动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即追求教学功能的最优化。三是两者对学习结果的关注点不同。教学意识更为关注掌握“双基”的程度, 特别是考试的分数;而课程意识则更为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强调“双基”和考试分数的获得, 不能以有损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和谐发展为代价。当然, 教学意识与课程意识也是有密切联系的, 课程意识的觉醒要以已有的教学意识为基础。如前所述, 目前中小学教师有较强的教学意识, 因此要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需要注重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的升华。

3. 自觉站在课程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学作为一项智力活动, 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反思和研讨。反思是人特有的一种心智活动, 也是人有意识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境的能力。反思更是人的一种思维品质, 它使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 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行动。在课程实践中, 教师进行反思的确能极大地提高教学实践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 中小学教师的反思通常是对教学问题的反思, 反思主要是从教学立场出发的, 很少站在课程的角度。教师反思的应该是自己在课程实践中的理念和行为。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是以自我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活动, 是对自我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辩证否定。如果站在课程的角度去反思, 会使中小学教师不断质疑教学行为的合理性, 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检视教学效能、统整课程经验, 从而使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优化, 也使课程意识由迷失变为清晰并获得觉醒。为此, 中小学教师应自觉站在课程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的自觉开展, 促进课程意识的升华, 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1. 教师清晰的课程意识指导着教师的课程实践, 映射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程度。

目前,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实践主要涉及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而课程开发既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 又涵盖对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其中, 对教师专业成长更具促进作用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 具有清晰课程意识的中小学教师, 能自觉地思考“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应涉及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开发与建设这些内容”、“这些内容的开发与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问题, 从而能有效地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更好地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质量。另外, 据研究显示, 课程实施有三种主要的取向:忠实取向、共同改编取向、课程生成取向。忠实取向的基本主张是课程的实施应该忠实于原有的课程内容;共同改编取向是指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以达到彼此适应;课程生成取向主张, 课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教育性经验, 即课程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建构与生成知识、意义和其他文化要素的过程。而具有清晰课程意识的中小学教师能自觉地以自己对课程本质的深入理解为基础, 从目标、资源、过程、评价等维度来有效指导课程的具体实施, 从而成为课程的二次开发者和动态生成者, 使静态的课程文本转变为动态实施的课程。概而言之, 中小学教师无论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 还是对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以及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动态运作 (包括学生对课程经验的不断建构与生成) , 皆从不同方面和层面表征着教师清晰的课程意识对教师课程实践的指导作用, 从而使课程意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同时映射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程度。

2. 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和发展水平。

教师的专业成长, 是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等的不断发展, 是专业自立能力的不断提高。学者伯利纳认为,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要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简单地说,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从一名刚跻身学校的“新手教师”变成学校精英的“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熟与专业发展过程。在教师的整个专业成长过程中, 涵盖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态度、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教师专业素养也在不断地提升与发展。由此可知, 作为教师专业意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意识也将不断地获得丰富和提升。一般而言, 教学新手 (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 对课程本质缺乏深入的思考, 直接承领传统的或既定的课程的“规定性”, 不追问和理解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适切性, 只知道如何把外在的既定课程更好更完整地传授给学生, 缺乏对内在课程知识或价值的系统认识, 更多地表现为顺从于外在的权威与传统的惯性。此时, 教师的课程意识处于一种“睡眠状态”, 教师个体这种“自在” (潜在) 的课程意识难以指导其课程实践。当教师个体进入“胜任型教师”这个阶段时, 教师个体的这种专业成长将促使教师个体“自在” (潜在) 的课程意识逐渐地在课程实践中显露和展开。但教师个体“自为” (展开) 的课程意识在社会群体对课程意识还没有共同认识和认可的条件下将会经历一个“迷茫时期”, 即教师个体的课程意识将会处于“迷失状态”。当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推进到“业务精干型教师”时, 这种专业成长又将促使教师在“迷茫”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提升课程意识的内涵。在此基础上, 教师个体能够自觉地突破传统的课程观和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 自觉地用课程理论来指导、分析、评价、反思自己的课程行为, 而且还能自觉地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生成新的课程, 并表现为对课程理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深层次的解读与把握, 以及教室内外行动的适时调整与选择等, 这时教师个体的课程意识处于一种“自在自为” (独立、具体、完整、清晰和自觉) 的状态,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觉醒状态”, 并为教师个体跨入“专家型教师”的行列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从这个视角上来看, 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和发展水平。

8.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八

摘 要 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先进技术等,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网络研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自主学习,促进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增强教学意识。

关键词 网络研修;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16-02

网络研修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的新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研修已经很快融入各学科教学中。网络研修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拉近了专家、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相互交流、互动、研讨、学习。数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技术领域。信息时代的知识不断更新,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新的挑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1 网络研修的特点

网络研修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的教学平台,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为教师、学者等提供交流平台。网络研修具有以下特点。

研修形式多样化[1] 目前比较成熟的研修平台有校园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校园网站功能丰富,可以在线交流、远程视频,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还可以与其他教育网站相链接,便于教师网上学习。鼓励建立数学交流微信群,各个成员可以将平时看到的好的教学理念、方法分享到群里供大家阅读,对于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传授教课经验。与传统模式相比,网络研修平台可以实现多个主体之间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相互交流、探讨,教师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同伴之间互帮互助,增长专业知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机会。

网络研修方便快捷 上网学习,足不出户、不影响工作,体现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及学生在工作与学习的同时,闲暇时间可以网上发帖及回帖留言,或通过微信语音、视频现场解决,有利于协作学习。师生之间交流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在校园网站中教师通过班级公告的管理功能可以迅速掌握班级学习问题,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见解发布到网络中,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感受到成就感。

网络研修促进资源分享 网络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资源共享;网络研修让教师之间沟通更加灵活便捷,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讨论、解决;也让教师的时间更加灵活、更加自主,业余时间也能够开阔眼界。

2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表现

教材多媒化 现代数学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结构鲜明。越來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如步步高家教机等,这些多媒体学习工具不仅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融入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学内容多媒体化,使教学课程更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资源全球化 凭借互联网平台,网络研修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知识的海洋,融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供各大教育学者共享。现在网上有很多类型的教育资源,如教育网站、辅助学习的工具(步步高家教机、读书郎、好记星等)、虚拟图书馆、电子书刊等。

教学个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使每个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2]。

学习自主化 现代教育理念与以往有所不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再要求教师和学生去学习某一科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培养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方向。

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对考试内容自动进行测试与评分,根据常见的学习问题设置自动诊断、回复,学习任务自动分配等。如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在一个大的数据库下随机抽选相关试题进行作答,交卷后自动评分,并对错题进行解析。

环境虚拟化 电子网络化教育的盛行,标志着现代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从课堂教育走出来。教育环境的虚拟化使教学活动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教学活动可以选择在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微信群、社区论坛等场所进行。各学校为了扩大招生、提高升学率,利用局域网在校园网站上开展网上教育,有的还进行远程教育。虚拟教育成为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3 对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看法

增强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意识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3]。通过远程网络培训,可以让数学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勤于总结,善于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更能深入人心、理解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教学,也要注重学习者的心理特征。通过网络研修学习,使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意识,态度和蔼、语言平和,以学生为主,缩减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更喜欢学习数学。

促进数学教师之间的行业交流 网络研修属于网络交流平台,贴近一线、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学术。在网络研修过程中,教师可以吸取他人经验,获得最新的教学信息,帮助其成长;可以提出问题,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可以进行学术讨论,获得专家引领。网络研修实现了多个教师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打破了教师之间的鸿沟。校园中建立的网站、博客、社交平台等都能够成为教师进行深度学习的平台,成为他们教研的中心、成长的摇篮。

降低了学习成本,保证了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学校就要改善教育设施和技术,提升师资力量,专门为教师提供教室、设施(桌椅、麦克风、音响等),让几十人聚集在一起上课,每天教学任务繁重,有时不方便到场学习,教室、设施空置,造成资源浪费。通过网络研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与各专家、学者在线交流,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还节约了学校成本,一举两得。

4 结语

网络研修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一部分,提升了教学研究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数学教师的不断自我“充电”,满足了现代教育事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与继续教育网络学习是分不开的,学习让人生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宋雅丽.搭建网络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82-84.

[2]倪焕敏.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J].职教通讯,2014(32):65-67.

9.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心 篇九

第四辑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

培训时间:2013年5月20日

培训地点:综合楼三楼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

培训科目: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培训学时:1学时

培训内容:教师的学习与成长(1-6)

参训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过程:

1、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

有更多的学习,其价值是十分间接的、潜在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

2、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熟,其途径大体肯学历提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参与教育实验这样四种形式。

3、教师的“六个学会”

教师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是优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新世纪对教师的厚望,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与否的标尺。

4、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

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我们通过反思,彰显那些被日常生活的不屑和平庸给遮蔽了的事情的本真面目。

5、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在学校、在教室,教师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和教育情景,不是外在的专制者,而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教师应该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学校、在教室这个“文化生态圈”中,教师角色应该被办公室为“平等中的首席”。

6、教育试验的文化解读

10.让教师诗意的生活 篇十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使教育创造出快乐飞奔的音符,使教师成为卓尔不凡旋律的独具慧眼的乐师;让教师诗意地生活,使学生个性飞扬,使课堂生动鲜活,让课堂奏响师生诗情画意的生命乐章。教师失意的生活不是教育所需要的,也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唱给年轻人的歌,教育是沟通历史与未来的桥,教育是开拓创新的路,教育又是生命成长所吟诵的诗,教育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教育是智慧的播撒、幸福的营造,是灵魂的引领、心灵的感召,教育就是教师诗意地生活。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就要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和待遇。中小学教师社会声望低,对于职业自我认同感也较低,同时也影响了教育的效率。美国中小学教师为什么有一种很高的自豪感,源自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不断攀升、教师待遇很高。2003~2004年,全美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年薪为4.6597万美元。并且,中小学教师平均年薪与学历水平和工作年限成正比,待遇大幅度地提高。而我国很多乡村中小学教师人均年薪仅在2万人民币之内。这些教师将来退休后,若想生活在中等城市,连一套住房都无法购置,老师又何以快乐?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就应该了解教师、理解教师。我们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老师及家属的心声,会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劳动强度和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也影响到老师的幸福生活。现在中学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劳动强度大使老师得不到解放。当然政府有责任,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和大量增加投入,缩小班级规模,减少教师的课时量。政府行政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在选拔教育行政人员上要公平、透明,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现在有很大一批中小学校长并不是靠自己教育管理的硬本事走上岗位的,而是靠群带关系及“走夜路”而任命的。有的不懂教育,甚至自己根本教不好学,这些人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巩固权利,在校内为树自己威信靠拉拢一帮人,给这些人好处,导致学校中充满不公、不正义,人与人的关系不融合、不和谐。因此,学校的人际关系好不好,校长起关键作用。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应该满足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因为中学教师有高考和中考指挥棒带来的挥之不去的影响。因此,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专业权利被大大地削弱了。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高考和中考出好成绩,教师有时自愿放弃参与教育探索和发表教育研究成果、参与学校制度建设等等权利。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应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教师对待同样的工作时有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愉快胜任的感觉,以便更好地享受工作过程的乐趣;以便就此而能更多地得到领导的常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获得更好的专业成长。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应该调动学校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因为来自于学校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老师的幸福生活。诸如学校周边环境的好坏和校内环境直接影响老师生活。整洁、干净、亮丽、宁静、舒适的校园给人优良的感觉。学校选址宁静、有序、治安状况良好,给老师以家庭温暖的感觉。学校硬件建设,如教学仪器设备、健身器材等用起来顺心顺手,给人以方便、健康、安全之感受。同时政府和学校给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幸福生活,无论是政府行政部门及学校,对教师应该确定一个职业的基本标准,只要老师达到了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就应该享有职业安全感。像美国,各州政府就制订了教师的标准,并严格执行,这样教师既有自己的义务又有自己的权利。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学校也应该关注生源的质量,因为学生生源质量也影响了教师的幸福生活,生源素质的好坏会影响教师教学、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如学生有没有良好的知识经验的背景,有没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及学习习惯等将极大地影响着每一个教师。同时,家长的素质也能给老师带来影响。学生素质是由家长的素质决定的,心理研究表明:家长的文化素质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三个因素中排在第一位,排第二位才是教师的素质,第三个因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硬件设施。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带给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系统的影响,这将影响着孩子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怎样去思考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待人处事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会跟学校倡导的、所带给孩子的非常相近,使学校与家庭教育、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学校制度要人性化。学校制度能使老师充满温暖、关爱,使老师有良好的学校生活的感受;使老师能主动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更多地体验到作为学校主人翁的感觉,使老师更明了、更理解学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需要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更民主、科学,更好地激励教师成长,因为学校声誉影响到老师幸福的生活,一个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高、美誉度高,教师就会有更多的职业自豪感,对学校这个团队会有更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就应该注意教材选用的质量。教材选用影响到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可利用的程度高,老师就会有左右逢源、如牛得草之感,教师就得从使用教材中得到快乐。

让教师诗意地生活,更有利于培养祖国的未来;让教师诗意地生活,更让民族注入创新能力;让教师诗意地生活,更能使我们的国家到处春意盎然,永远注入年轻的活力。

11.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难忘教育 篇十一

近年来,面对基础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尤其是面对许多基础教育学校把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把学生送进高一级学校深造;中学生把中学阶段的学习看作是上大学的敲门砖的教与学上的急功近利和目光短视的现象,我们对我校传承百年的“诚恒”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做出了时代的诠释。“恒”即恒远、持久。它不光指学生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而且指学校里的教育使学生难忘,亦即要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恒久的印记、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久远的效果,甚至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其终身受用。于是我们提出了“难忘教育”的主张,“实施难忘教育,实现教育难忘”既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之同步成长,而有效实施难忘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简言之:“难忘教育”期待怎样的语文老师。

从大的方面而言,“难忘教育”追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人品学问的同步卓越,因而“人品学问”是核心内涵的关键词。同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更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涉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情意的健全三个方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到达专业成熟的境界。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世界潮流。1980年,《世界教育年报》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一组系列文章,核心内容是: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江苏省南通中学语文学科,曾经聚集了一批学问精深的先生。上个世纪初通中建校伊始,国文首席教员徐益修先生“江左国学大师”(王个簃语),以治学之余,报效桑梓执教于南通中学。徐先生一生“研治实学,不骛虚文”,这样的治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则“博洽多文,凝练厚重”。他的课往往旁征博引、山重水复,又要言不烦、文质彬彬。他以自己的丰厚学养奠定了南通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风格,并影响了一代代追随者、践行者。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精神需要传承,卓越的前提是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亦即“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关于“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有如下阐释: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的重心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但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不强,对主体教育理论的理解不够都会直接影响到主体教育的实施。故而教师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课程开发者和管理者,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实现与课程“同步发展”的前提。

(三)人格心理学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论者认为,人是积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的健全的机体,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人本主义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包括自我观念、积极关注、自我和谐和自我实现四个要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通中语文学科优秀教师群体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程要求下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有效课堂教学与难忘教育;

(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与难忘教育个案研究;

(五)难忘课堂教学实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献研究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前辈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回忆录

与研究论文。

(二)行动研究

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写出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三)案例分析

分析难忘课堂的优秀案例,探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在建构难忘课堂中的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1.材料采集——个案研究、教学实录;2.理论学习

(二)第二阶段:整理材料,分析研究;

(三)第三阶段:教学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endprint

1.理论学习

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格心理学》与相关的教学理论,为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材料采集

搜集的教学案例有南通中学“导学式”教学案例,百年校庆“难忘教师”校友回忆录,研究论文有周度《南通中学前辈学者教学思想管窥》、许建平《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本化教师群体简介》。

(二)第二阶段

1.通过分析研究完成研究论文《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30年前的名师们》。

2.确定走内涵式发展的专业成长方向。徐晓岚、李伟以古代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为专业发展方向。李伟的三篇论文《高中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古诗词意象教学三角度》《古诗词语言欣赏谈片》,有理论有实践,记录了个人专业成长的轨迹。夏立东的《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有力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平台首先是教学”的观点。

(三)第三阶段

1.教学实践及公开课展示

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20多节。

2.个人专业成长目标达成

课题组成员分别获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南通市直属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多人完成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获得学位证书。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提升知能素质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课题组成员立足于学科专业理论,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读词小札》记录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由“教书育人”向“学术”领域“突破”的成长轨迹。

“小札”选唐五代两宋词人五十八人,选词约一百首。辑取古今词论,意在为非专业人士引入专业视角,提供一定的赏鉴武器。词论多选取灼见精警的。而札记有从某一词论生发开来,展衍深化的,更多的是融入个人情感的感悟,记录一般学术视野以外的解读体验。同时引进多元解读的观点,在继承的同时赋予了些许“现代”特色。当然,“个性化”又不能脱离词的“一般性”,因此特别注重词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音乐性的分析。

“散论”系作者多年来词学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心得,简择出四十篇,分为八个方面,每个方面涉猎五个问题,汇成一家之言。

《读词小札》作为“难忘教育”系列丛书之一2012年2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与丰富,要真正提升知能素质还必须突破学科界限。课题组以语文训练为切入口,从“多题一解揭规律”、“一题多解重多元”、“一题多变求应变”三个方面论述突破狭义的学科知识与借鉴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的重要性。研究成果《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发表在2008年10月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

《弹性表达之于情思的外化》一文是研修专业理论与“突破”专业限制有机结合的案例。“弹性表达”借助的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突破”专业限制求发展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弹性”又是闻一多先生关于诗歌理论的重要学术观点。文章以丰富的材料,从“清灵而飞动”、“丰润而蕴藉”、“格高而韵远”三个方面,探讨弹性表达在情思的外化中的作用。实践着教师专业成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理想追求。

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教学,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试论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简约而不简单》《论视觉文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等研究论文,反映了课题组成员在提升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

(二)完善信念系统

完善信念系统,需从健全专业情意入手。《30年前的名师们》一文深入到精神与器识层面探讨“难忘教师”的成长规律。“理想主义、薪火传承”是南通中学前辈们之所以令人“难忘”的两大显著表征,也是他们“美丽人生”的突出表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不断实现主体精神的超越,是他们的人生得以美丽的原因,也是他们信念完善所在。“乐为人师,羞为经师”是他们的职业理想,也是“难忘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课题组认为,理想主义者是最美丽的。正如美丽的色彩需要自我调配一样,要创造美丽的人生离不开审美化的人生设计。小到一个阶段,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所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目标,追求怎样的境界,要了然于心。在进行审美化人生设计时,要关注社会,分析、总结现实人生,清理纷繁的主客观因素,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要懂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的轨迹只有一条,关上一扇门,才能打开另一扇门;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轨迹,美丽与否主动权在于我们自己。有了人生规划,我们还要积极地付诸行动。在践行中,学会挑战危机、障碍和困难,挑战从来不敢触摸的领域;在实践中,调整人生轨迹,完善人生设计。同时人生设计一旦完善,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躬行履践执著不移,这样人生才得以美丽。

该文发表在2009年12月《福建教育》上。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专业情意健全的老师,往往有自己的课堂教学审美诉求,教师的审美诉求,又是渗透在满足学科知识诉求、学生心理诉求的操作策略中的,而这些策略无不体现了教师“尊重生命,重视发展”的基本理念。《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反映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2月《阅读与鉴赏》上。

综上,关于完善的信念系统我们的基本观点是: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优秀语文教师的精神本质;

乐为人师,羞为经师——优秀语文教师的理想境界;

尊重生命,重视发展——优秀语文教师的职业操守;

凝练厚重,博恰多文——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淬炼一支队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最令人难忘的。课题组成员实现了各自专业成长目标,成为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骨干力量,并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在各类教科研比赛中获奖。

可题组成员还被聘为“江苏省优质教学资源(高中阶段)”研发创作团队主讲教师,面向全省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研究重在自我专业成长,在提升知能素质、完善信念系统的同时,我们虽然有一些教学上的探讨,但对于建构“难忘课堂”而言,理论的探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未来,我们将以“助发现”教学策略与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研究为课题,深化我们的研究,向“人师”的专业境界迈进。

上一篇:畅想未来作文2500字下一篇:诗经月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