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实验报告

2024-10-09

土木工程施工实验报告(精选8篇)

1.土木工程施工实验报告 篇一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井巷工程 专

业:采矿工程 班

级:采矿12 — 班 姓

名: 指导教师:单麒源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采矿重点实验室制

前 言

井巷工程模型学习实验是《井巷工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岩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巩因课堂教学内容,为此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其中包括仪器的装置以及工作原理,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理理论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配合理论课,阐明实验基本原理与实验步骤,并辅以课后讨论。同时教师以实验、实践为载体,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构筑大工程、大实践意识,以符合我校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实验名称: 井巷模型学习(掘进工艺)

①实验目的:

巩固和加深对《井巷工程》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常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器材的基本性能,加深理解和掌握井巷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井巷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原理:

通过模型演示常用的炮眼布置、装药联线、装岩、转运调车方式、掘进通风方式及常用的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实验由教师演示解说,学生观摩

③实验仪器设备:

本实验演示以下模型:装药联线演示模型;掘进头局扇通风与施工设演示模型;装岩与转运调车演示模型;掘进机械化作业线配套方案演示模型等。

④选择一种巷道掘进施工方式进行装药联线、掘进头局扇通风、装岩与转运调车及掘进机械化作业线配套方案的设计,包括绘制必要的图表和文字说明:

本人设计全煤巷道掘进施工方法

全煤巷道掘进施工方法主要有:钻眼爆破法掘进煤巷、掘进机掘进煤巷、连续采煤机掘进煤巷以及其它掘进方式等,我选用掘进机掘进煤巷

(一)掘进机掘进煤巷

煤巷掘进机能够破煤、装煤并能将煤转载到运输设备上。掘进的工作原理基本上相同,它具有工序少、进度快,效率高,质量好、施工安全、劳动强度小等 优点。掘进施工煤巷是我国煤巷施工的发展方向。煤巷施工中采用掘进机掘进,再加上与之相适应的机械运输设备与其配套形成一条机械化作业线,是加快煤巷掘进速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目前常用的配套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掘进机—链板输送机机械化作业线;二是掘进机—胶带转载机—链板输送机机械化作业线;三是掘进机—胶带转载机—可伸缩双向胶带输送机机械化作业线;四是煤巷掘进机—仓式列车机械化作业线。

二、巷道掘进施工组织与实施

(一)正规循环作业

循环作业,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包括主要工序和辅助工序,为了组织施工,循环作业要以循环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是将一个循环中各工序的工作持续时间,先后顺序以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周密地用图表形式固定下来,使全体施工人员心中有数,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操作。在规定的循环时间内,按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的规定,完成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取得预期的进度。

(二)循环图表的编制

煤矿宜采用“三八”作业制、“四八交叉”作业、“四六”作业制,有的矿井实行按工作量分班的“滚刀制”。确定循环方式和循环进度。循环方式一般条件下可采用每班一个循环或多循环,主要取决于巷道断面大小和施工技术装备。每班的循环次数应为整数,即一个循环不要跨(班)日完成。巷道施工中,每个循环使巷道向前推进的距离称为循环进度,有称循环进尺。每个循环各工序的工作量也就确定了,根据施工定额、工作制度使可求出每循环所需的时间和每班的循环次数。

实验教师签字:

学生实验成绩: 实验名称:《井巷模型学习(巷道断面)》

① 实验目的:

了解巷道断面形状及特点 了解巷道支护种类 了解巷道断面尺寸 ② 实验要求: 断面形状选择合适

支护合理,巷道断面选择合理 ③ 实验操作步骤

(1)从左至右依次说出巷道断面形状 2 3 4 5 6 7

(2)选择巷道断面时主要考虑因素 ㈠作用在巷道上的地压大小和方向在选择巷道断面形状时起主要作用。

㈡巷道用途和服务年限也是选择巷道断面形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㈢矿区的支架材料和习惯使用的支护方式,也直接影响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

㈣掘进方法和掘进设备对于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㈤需要风量大的矿井,选择通风阻力小的断面和支护方式,有利于安全和具有经济效益。(3)巷道断面尺寸计算

实验教师签字: 学生实验成绩:

实验名称:《井巷模型学习(炮眼布置)》

1.实验目的:

了解炮眼布置方式和原则

2.实验方式:

通过模型演示常用的炮眼布置、光面爆破炮眼布置等,实验由教师演示解说,学生观摩

3对炮眼布置的要求

除合理确定钻眼爆破参数外,为保证安全,提高钻眼爆破效率和质量,还需正确布置工作面上的炮眼合理的炮眼布置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1)有较高的炮眼利用率;

(2)先爆炸的炮眼不会破坏后爆炸的炮眼,或影响其内装药爆轰的稳定性;

(3)爆破块度均匀,大小符合装岩要求,大块率小

(4)爆堆集中,爆破高度和宽度符合要求;飞石距离小,不会损坏支架或其他设备;

(5)爆破后断面和轮廊符合设计要求,不会发生欠挖和过量超挖;壁面平整并能保持巷道围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

(6)便于打眼,并尽可能减少钻眼机械和设备的移动

4炮眼布置方法与原则

(1)周边眼按光面爆破参数布置(特殊情况除外,不包括底眼)。原则上,周边眼应布置在设计轮廊线上,但为便于打眼,通常向外(或向上)偏斜一定角度。偏斜角又称外甩角,根据炮眼深度来调整(一般为3。~5。)。眼底落

在设计轮廊线外不超过100 rnn~0最小抵抗线应从眼底算起。采用普通光面爆破时,周边眼深度不应大于崩落眼深度。全断面炮眼数目较一般爆破约增加15%~20%。炮眼封泥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2)选择适当的掏槽方法和掏槽位置。掏槽位置会影响岩石的抛掷距离和破碎块度,也会影响炮眼的数目,通常将掏槽眼布置在巷道的中部偏下。除断面很大以外,在槽洞和底眼之间不再布置崩落眼。直眼掏槽面积(包括辅助掏槽眼)占巷道总断面的5%~10%,楔形掏槽面积占巷道总断面的10~20%,掏槽眼比其他眼加深10%~25%,装药系数也应比其他炮眼大。

(3)布置好周边眼、掏槽眼后,布置崩落眼。崩落眼以槽洞为中心,层层布置。崩落眼的最小抵抗线可根据有关计算确定,也可根据工条件类比确定。

(4)底眼的最小抵抗线和炮眼间距通常与崩落眼相同。为避免爆破后在巷 道底板留下根底或使坡度增大,并为铺轨创造有利条件,可增大眼底超出设计轮 廊线的距离,同时增大装药系数。当巷道有水沟时,可利用底眼将水沟一次拉出。为降低爆堆高度,给钻眼和装岩平行作业创造条件,可减少底眼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增大单耗药量,并使底眼最后起爆,将爆破下的岩石抛离工作面。这种方法称为抛渣爆破。

实验教师签字:

学生实验成绩:

2.土木工程施工实验报告 篇二

初中学生在实验活动中, 积极性高, 好奇心、参与意识强,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好动爱玩, 自控力差, 注意力不容易较长时间集中, 实验过程中喜欢动手而懒于动脑等。因为绝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学生数量较多, 使得实验教学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热闹而无序, 甚至教师难以掌控。这不仅降低了实验教学效率, 而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如何既能充分调动、鼓励学生勇于实验、大胆操作、积极探讨, 又能使课堂教学收放有序, 营造良好的实验课堂科学研究的教学氛围? 除了加强学生实验课的课堂教学管理等措施外, 笔者进行了“精心编制实验报告、促进有效实验教学”的积极尝试, 从以下方面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自编实验报告案例及评析

实验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观察和鉴定性实验、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独立完成的探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等。不同实验课, 实验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 概括起来, 包括如下方面:①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 ②巩固和深化习得的知识, ③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⑤学习水平的诊断性测试。因此, 不同的实验内容, 教师编制的实验报告风格也不尽相同。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不系统阐述, 只列举如下案例简单说明。

(一) 观察鸡卵的结构

【活动目标】 (略)

【活动准备】 (略)

【程序和方法】

1.取一个鸡蛋, 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 , 说明卵壳对 其内部结构有__作用。

2.将 新鲜的鸡蛋浸没在约 40℃的 水中 , 观察到__ 现象, 这样的结构对胚胎发育有__意义。

3.将 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 , 用镊子将破裂的卵壳连 同外壳膜去掉, 观察到卵壳下面的__和__, 气室在胚胎发育的过程的作用是__。

4.将 蛋壳磕打出一条裂缝后用双手掰开 , 将蛋清和蛋黄 一块轻轻地倒入培养皿里, 观察识别鸡蛋的主要结构。

5.根据观察和阅读内容, 填写下列表格。

6.雏 鸡是由__发 育而来的 , __和__能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交流与反思】

所有的鸡卵都能孵出雏鸡吗? 为什么?

该实验报告对促进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1) 实现实验内容和教师授课内容的良好整合, 体现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2) 以填空、填表题和问题的形式, 引导学生关注观察和实验的重点内容。 (3) 教师对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小组同学通过自主学习, 即通过阅读教材、观察、讨论, 获取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知识。教师设计的知识表格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的目的性与实效性, 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引导作用。 (4) 交流与反思的问题, 为学生利用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指导个人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报告本身起到了评价和检测的作用。

(二) 观察人体的几种组织

【活动目标】 (略)

【活动准备】 (略)

【程序和方法】

1.制作脂肪细胞的临时装片。

(1)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2) 用解剖针或镊子在鸡腿上挑取少量脂肪组织涂抹于生理盐水中。

(3) 滴一滴染液后盖上盖玻片。

(4) 低倍镜下观察脂肪细胞。

(5) 绘制脂肪细胞轮廓图。

2.观察基本组织永久切片。

(1) 你观察的永久切片分别是__, __, __, __。

(2) 将你观察到的组织永久切片简单分类, 可以分为四类, 分别是__, __, __, __。

(3) 你观察的同一种组织中细胞形态__, 结构 __, 推测它们的功能__。

(4) 观察中发现不同组织, 组成它们的细胞的形态__, 推测它们的功能__。

【思考与讨论】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组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细胞的分化。

2.尝 试用概念图的方式 , 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相关 概念。

该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 即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和讨论, 自主构建组织和细胞分化的概念。这份报告的设计体现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教学设计, 具有以下特色: (1) 选择鸡腿作为实验材料独具匠心。有以下好处:①鸡腿作为常见的学生喜爱的食物, 能引发兴趣, 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②鸡腿中的不同组织, 如肌肉、骨、脂肪、皮肤容易区分, 能引发学生对宏观上的差异和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兴趣与思考, 从而乐于观察。③先让学生选取脂肪组织制作临时切片和观察, 也是教师的独具匠心之处, 因为脂肪组织本身容易引发兴趣, 同时细胞容易挑取制作装片, 细胞结构典型, 容易观察,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 帮助学生理解组织的概念。 (2) 学生在观察脂肪组织的基础上, 会对鸡腿的其他部分, 如肌肉、骨、皮肤细胞产生疑惑和兴趣, 教师巧妙地安排了学生继续观察其他几种组织永久装片的教学环节, 既能解决实物观察时间上的限制和操作上的困难, 又能让学生对这些看起来很微观的结构有宏观上整体认识, 同时通过报告中点拨性的问题, 边观察边思考, 理解组织的概念。不同组织归纳设计则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 师生共同对四种组织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针对本节课出现的概念名词多、容易混乱的困难, 教师最后设置的让学生绘制概念图的作业, 进一步巩固归纳课堂上习得的内容。由此可见, 该报告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很好的学案, 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自编实验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如何参考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报告手册, 编制适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实验报告?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 编制或改编报告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一) 报告内容难度要适宜。

利用实验报告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 报告内容在具有实验操作的指导性、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导向性和实验能力的评价性等作用的同时, 难度要适宜。过难会让学生因感觉完成报告的沉重负担而产生抵触情绪。报告内容容量最好能随着实验内容的完成而在 课堂上完成, 或者课下只用少量的时间完成, 不加重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 报告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验报告往往会有如下栏目: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思考与拓展等, 这些内容都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但是, 在体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自编的实验报告, 在细节上要有自己的特色, 即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换句话说, 能体现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应蕴含于实验报告的设计中。比如把某实验活动设计为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原理中的难点怎样体现和突破?实验方案某些环节, 如实验结果的纪录方式等是否由学生自行设计? 实验步骤中哪些环节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性步骤, 怎样引起学生的关注? 若是多个探究性问题, 彼此之间该有怎样的铺垫? 实验报告中怎样体现对实验所获取知识的考察和巩固? 实验报告中哪些环节能体现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检测?等等。如果教师在设计实验报告时适当地考虑了上述系列问题, 则教师的主导作用蕴于其中。

实验报告是教师编制的一份学案, 能够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在报告编制过程中, 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充分参与实验和研讨的时间与空间;报告各个环节内容的难度上体现递进性和层次性, 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三) 实验课的课后反思和实验报告的修正。

教师要根据实验课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如教师或学生实验提前准备时间是否影响到实验效果、实验器材是否为最佳匹配、 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实验课后实验器材的整理和收放是否容易出现问题?可能有哪些安全隐患?学生报告完成情况如何? ……根据这些情况, 教师要对试用的实验报告进行修正, 使其成为日渐完善的教学积累资料。

三、自编合理的实验报告能使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 进行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编制合理的实验报告, 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 充 分 调动 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和 主动性 , 实 现 实验 课 堂教学的高效有序。

1.督促作用和养成教育。因为报告难度适宜, 主体内容要求学生尽量课上完成, 下课后教师查收、批阅报告。有任务驱动, 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 会认真关注老师所强调的实验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间隔空隙时间里, 认真阅读报告的内容, 并积极思考, 避免闲暇时间做与课堂无关事情而造成课堂混乱的现象, 同时养成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2.体现课堂教学的层次性,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实验多为小组合作实验, 报告内容不仅给学生实验以具体指导, 而且任务明确, 促进小组同学在良好分工基础上的高效协作, 同时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往往由浅入深, 利于不同层次同学发表意见, 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课上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会督促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 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流畅 , 促进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或“在学科学中做科学”, 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生物学单元课题的教学, 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然后在实验室里进行有关的观察或验证实验, 往往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上述案例中的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 是教案和学案的综合。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 和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结合报告, 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 积极思维, 动手动脑, 体验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勤于实验, 乐于探究。

(二) 提供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的有效方式。

由于报告的编制给了学生充分展示技能和思考的空间, 因此, 报告本身对学生有很好的评价作用。也因为, 在合理的引导下, 绝大多数同学的报告完成得很出色, 教师通过精心批阅和指点, 实验报告的反馈不仅能给学生切实的评价和修正, 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好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总之, 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大胆尝试和开发实验内容, 摸索出最佳实验教学和实验实施方案, 精心编制每一个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生物实验课堂就能落地生根, 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就能高效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3.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篇三

关键词 应变片;静态应变仪;动态应变仪;电桥;拉伸机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41-01

1 标定试验

1.1 利用YE29003B应变标定仪标定动态应变仪

1)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接入动态应变仪中:接完后相应的接口通道指示灯变暗,选折合适的拱桥电压和增益。本文选取:10V和2K欧姆,通道为3通道。

2)先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拨到0欧姆,然后将动态应变仪选定通道电压调零,按下AUTO按钮机器会自动调零,若没有完全为零,可以用螺丝刀调节左边的微调FINE。

3)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拨到1000欧姆,调节动态应变仪选定通道电压,并使其成为整数。

4)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分别拨到800、600、400、200、0欧姆,记录每组的电压。

5)处理数据、得到回归曲线,由图可知应变与电压的关系。

1.2 模拟标定动态应变仪

本实验是用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接好电桥,模拟应变。因为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就是,在某变形点应变片会随之变形,从而自身电阻改变,导致电桥不平衡。如此标定动态应变仪时完全可以用可调电阻代替应变片。

将可变电阻调到59880欧姆,将动态应变仪调零后接入刚调好的可变电阻,再将接入可变电阻后的电压调到整数。

依次调节可变电阻使分别其为74880欧姆、99880欧姆、149880欧姆、299880欧姆,并照如上操作得到五组电压如下表:,然后和YE29003B应变标定仪得出结论比较。

2 弯曲、拉伸试验

2.1 拉伸试验测量弹性模量E,泊松比v

1)应变片的粘贴、连接仪器。因为要测两个量故使用两片应变片,一片测纵向,另一片测横向,贴片贴好后将两片应变片接入YE2538A程控静态应变仪的两个不同通道中,并接成1/4桥电路,其中纵向应变接入通道1,横向应变片接入通道2。

2)试样加载、数据收集。摇动YE6253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台的加力手柄,使试样受拉,同时YE2538A程控静态应变仪会显示拉力和应变,选取合适的数据并记录。本文中以拉力为准,大约隔50N到100N记录一组数据。每次记录时先点通道1,记录纵向应变,再点通道2,记录横向应变。

3)数据处理,计算E和v。用Excel处理得到的数据并绘图,由竖向应变-应力图可得弹性模量E。由竖向应变和横向应变可得泊松比v。

2.2 弯曲试验正应力试验

1)试验用三点弯梁、应变片粘贴及电桥接法。本实验所用材料为已粘贴好五片应变片的三点弯曲梁:五片应变片(至上而下)本别测量上表面、中性层与上表面间、中性层、中性层与下表面间、下表面五个位置的应变,故有五片应变片接入YE2538A程控静态应变仪中,每片接入不同的通道中,规定应变片按至上而下的顺序接入通道1至通道5。

2)测量五点应变并与理论作比较。实验前先调零,测试时将拉力规定为某一特定值,本文使用600N,加载后先按通道1,記录上表面应变片的应变,以此类推测得其他点的应变。为消除误差,此过程复测量三次,每次拉力一定,取三组数据平均值。最后与理论值比较,得应变平均值,实际应力值,应力理论值和相对误差=|σ实-σ|/σ。

3 K片的测定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描述

本实验用的是截面为18.1*18.1的正方形梁,简支梁表面放一幅梁,中点受集中力并用千分尺测梁中点位移。应变片贴在上下表面,测出梁上下表面的应变量。由《力学CAT基础》推导K片的值。

3.2 K片的推导

根据《力学CAT基础》,纯弯梁应变与应变片电阻率测量装置如下图所示。供货应变片粘贴在梁的纯弯区段内下表面,应变片纵向与梁的轴线方向重合,给定载荷后通过绕度计测量纯弯梁在加力线上的位移f,并由材料力学梁弯曲公式计算出应变片粘贴处梁的应变:

ε纵=fh/(l2+f2+fh)

1)用电阻仪表在贴片前测出应变片的阻值R;

2)将应变片和温度补偿片接入应变仪桥路调零后,按给定载荷P加载到位后测出应变仪的电压输出V;

3)将载荷卸去并使应变仪调零,随后对测量应变片电阻并联一个可调电阻仪,而后调并联电阻值到Rn,使对应应变仪的输出电压仍为V。此时应变片和外并电阻Rn的总电阻为:RRn/(R+Rn);

4)根据1)、3)步得到的电阻数值可以求出电阻变化率为:

ΔR/R=[RRn/(R+Rn)-R]/R=-R/(R+Rn)

5)灵敏系数Κ片的测量结果为:

Κ片=|ΔR/R|/ε纵=|ΔR/R|l2/fh

3.3 测量ε仪、千分表读数f

测出数据千分表读数f,ε仪(µε),ε纵(µε),△R/R,拉力(N)。由ε纵(µε)—△R/R曲线可得K片的大小。

4 COD引伸计标定、测量裂纹长度

4.1 COD引伸计侧线

因COD引伸计的五条输出线是混乱的我们必须对此整理,方法如下:

首先,COD引伸计内部桥路如下:

引线是4条桥线加一条地线,每个电阻120欧姆

如对于1线,将其和其他颜色的先接到欧姆表上若读数为90可知是1、4两端或1、3两端,二若欧姆表上若读数为120可知是1、2两端,这样便知道电桥的内部链接只要将对面的两端接入YE29003A盒中的V+、V—,或IN+、IN—中即可。

4.2 COD引伸计位移与动态应变仪电压的关系

在使用COD引伸计前必须标定引伸计位移与动态应变仪电压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进行下一步试验。

4.3 测量裂纹长度

(本实验使用柔度法来测量裂纹长度,试验在弹性范围内进行,每次试验加载一次并马上卸载同时记录载荷与位移关系。

根据SET柔度公式:a/w=β0+β1µ 其中:β0=1.0056;β1=-2.8744

µ=1/(1+sqrt(E`*BefC));Bef=B-(B-Bn)/B

a是裂纹长度;B为式样的厚度,W为其宽度;测得B=2mm,W=18mm,E是弹性模量,C是测得的柔度即本实验的δ。

将数据代入得:a。

参考文献

[1]蔡立勋.力学CAT.西南交通大学.

4.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格式 篇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4 实验者:袁鹏 学号:12041425 张航 学号:12041426 刘彤 学号:12043210 一 实验目的

1、区别和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0)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 三 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四 实验步骤:

8、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9、进行热处理。

10、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五 实验报告

图片分析

图1 工业纯铁╳100 图3 珠光体+铁素体╳100 图5 珠光体+铁素体╳100 2 工业纯铁╳400 图4 珠光体+铁素体╳400 图6 珠光体+铁素体╳400 图

图7 亚共析钢╳100 图8 亚共析钢╳400 图9 共析钢╳100 图10 共析钢体╳400 图11 过共析钢╳100 图12过共析钢 ╳ 400 图13亚共晶白口铸 ╳100 图14亚共晶白口铸铁╳400篇二: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工程管理 班级: 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项目: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训练 实验起止时间:

自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6月27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同时结合本次实验训练的具体要求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相关知识及其应用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2.通过本次实训,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3.实际动手操作提升同学们的专业能力。

二、实验时间

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6月27日

三、实验地点

沈阳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实验内容

(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仪器:水泥净浆搅拌机

(1:升降杆 2:搅拌碗 3:线控板)

基本步骤:

step1、称取500g水泥,量取142.5ml水 step2、润湿锅壁及叶片,先倒水,后5~10分钟倒入水泥。打开搅拌机,先低速120s,停15s,然后变速120s,最后停止。step3、拌合结束,将水泥装入锥模,插捣振动排气泡,固定试锥。调零,进行测定。待停止下沉、或下沉30秒以上,进行读数s,单位是mm.计算公式:

p=33.4-0.185s(%)

纪实:

这是我们今天接触的第一次实验,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我们开始了实验。实验很简单就是测试混凝土的加水量。原理是用过测试杯的读数来计算和对比混凝土加水量。相关图表:

(二)、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仪器:水泥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试模、量筒等。

基本步骤: step1:成型前,在试模内刷机油,漏斗中倒入标准砂 step2:称取450g水泥,标准砂1350g,225ml水

step3:水泥搅拌,先低速30s,第二个30s内加砂,快速30s,停拌90s,快速60s,最后停止。step4:固定试模,将胶砂分两次装入(每次一半),各振60下,取下,用直尺把胶砂刮平。

step5:养护24h后拆模,投入20±1℃水中继续养护3d、28d.(三)、混凝土试块抗折实验

仪器:抗折测试仪

(1:归零挨扭 2:度数尺 3:主尺 4:构件固定卡 5:构建固定盘 6:电源开关)

基本步骤:

step1:调节度数尺使其归零。step2:旋转松开固定盘,在固定卡中放入测试试块。step3:旋转拧紧固定盘,按下电源开始实验。step4:当试块断裂时,进行读数。

注意事项:

1、构件受折面应该取养护面的光滑侧面。

2、构件养护时间越长,抗折能力越强。

3、三个构件为一组取平均值,一次实验取三组为佳。

4、如果一组中一个构件的强度低于或高于该组平均值15%以上,视为无效数据,一组中若存在两个或以上无效数据则该组作废。

计算公式: rf=1.5ffl/b3 其中rf-----抗折强度(mpa)l-------圆柱间距离(mm)本实验取l=100mm b-------正方形截面边长(mm)本实验取 b=40mm ff------荷载 n mpa=n/mm 2 纪实:

今天我们在城建学院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构件抗折实验。原理很简单,就是当构件发生断裂时进行读数,我们可以得到两个读数,一个是荷载一个是抗折强度,我们用荷载进行计算抗折强篇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格式

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一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一、水泥胶砂试件的成型与养护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评定: 4.分析与讨论:

实验

二、水泥安定性检验(雷氏法)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 1 4.分析与讨论

实验三 砂、石筛分析实验

一、砂的筛分析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二、石子的筛分析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评定: 2 4.分析与讨论

实验

四、砂的视密度(表观密度)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4.分析与讨论:

实验

五、石子的视密度(表观密度)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评定: 4.分析与讨论:

实验

六、普通混凝土绿色高性能化配合比设计实验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1.设计条件:包括(1)砼的设计强度等级,施工要求坍落度;(2)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3)砂子的品种、粗细程度、颗粒级配;(4)石子的品种、最大粒径、颗粒级配;(5)外加剂的品种、掺量;(6)掺合料的品种、掺量等。3 2.计算初步配合比

二、混凝土的试配与调整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4 3.实验记录与结果: 4.分析与讨论:

作图法确定w/c(fcu,-c/w图):

实验

七、新型绿色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实验

一、砂浆配合比的计算 1.设计条件:包括(1)砂浆的品种、设计强度等级,施工要求和易性;(2)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3)砂子的品种、粗细程度、堆积密度、含水率;(4)掺合料等。2.计算配合比 5篇四: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及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

实验指导书

主编 工程材料教研室

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8 前言

材料、信息和能源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且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以材料为标志的。材料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又是理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培养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还可激发同学的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练就过硬本领,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通过《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掌握各种工程材料和热成形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各类材料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材料成形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强化材料的主要技术途径,了解新近发展的各类新型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各种先进的材料成形技术,初步具备根据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材料和毛坯成形方法及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然而,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实验环节也非常重要,在颜银标主任的提议和组织下,我教研室老师结合当前工程材料的最新发展、机械类本科生的教学特点以及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共同编写了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具体分工如下:实验

1、实验2李友荣执笔,实验3徐跃编写,实验

4、实验5及实验1和实验2的插图由朱和国完成。

由于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请指正!

工程材料教研室

目录 实验1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 3实验2 钢的热处理 7实验3 金属零件失效及原因分析

实验4 工程材料的选材分析 实验5 常见工程材料的组织观察 12 15 17 实验1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铁碳合金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了解铁碳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用放大倍数为400-600倍的显微镜观察下列成分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了解其形态。2)绘出上述观察的各成分铁碳合金的组织示意图。3)分析铁碳合金成分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要是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所谓平衡状态是指合金中一切相的变化都是按状态图进行。这种状态只有在极缓慢的冷却时才可能达到。c%wt.图1 fe-碳平衡相图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可以根据fe-碳平衡相图(图1)进行分析。从相图可知,所有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组织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所组成。由于含碳量的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的相对数量、形态及分布是不一样的,从而构成了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

图2 工业纯铁组织 200× 图3 20钢的显微组织200× 组织:f 组织:f(白块)+p(黑块)篇五: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__参考.模板

湖南文理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水泥细度试验

姓名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试验日期

2009.04.01 页数(第1页)试验目的:学会并掌握水泥细度的检验方法。

试验仪器:负压筛、天平等。

试验步骤:

(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仪析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

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

恢复正常。

试验计算与结果: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f?rs w?100% 式中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 r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 g ; w—水泥试验的质量,g。

结果精确至0.1%。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水泥细度试验 姓名年级试验日期页数 由以上公式可得:f?rs w?100%=1.7125?100%?6.8% 结论:所测水泥的细度为6.8%。

第2页)(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姓名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试验日期

2009.04.03 页数(第1页)试验目的:为测定水泥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全性实验提供标准稠度用水

量。

试验仪器:标准稠度测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量水器,天平等。试验步骤:

(1)称水泥试样500g,水142.5 ml(精确至0.5ml)。

(2)水泥净浆用搅拌机,搅拌用具先用湿布擦抹。将水泥试样

倒入搅拌锅内并将锅锁紧在固定架座上。

(3)拌和时,搬动手柄,在将有试样的锅开至搅拌位置,拧紧

定位螺丝。开关置于自动档,其他开关置于停。

(4)接通电源,启动数控器自动档,机器开动,同时徐徐加入

拌和水。机器自动完成慢搅120秒,停10秒后报警5秒,快搅120秒程序动作后自动停止。

(5)断开电源,松开定位螺钉,搬动手柄下降搅拌锅,拌和结

束。

(6)用小刀刮下搅拌叶上净浆,转动卸下拌锅,一次性将净浆装

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振动多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姓名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试验日期

2009.04.03 页数(第2页)后迅速倒入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桨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开,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的深度,s=25.1mm。p=33.4-0.185s 试样计算与结果:

标准稠度用水量为p=33.4-0.185s=33.4-0.185×25.1=28.8%。结论: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8.8%。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

姓名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试验日期

2009.04.05 页数(第1页)试验目的:测定水泥加水后至开始凝结(初凝)以及终凝所用的时间,用以评定水泥性质。

试验仪器:凝结时间测定仪、湿汽养护箱、水泥净浆搅拌机、天平、量水筒等。

试验步骤:

(1)测定前,将圆模放在稍稍涂上一层机油的玻璃上,在圆模

内侧稍稍涂上一层机油;调节凝结时间测定仪使试针接触

玻璃板时,指针对准标尺零点。

(2)称水泥试样500g,水142.5ml(精确至0.5ml)。

(3)水泥净浆用机械搅拌,搅拌用具先用湿布擦抹,将水泥试

样到入搅拌锅内并将锅锁紧在固定架架座上。

(4)拌和时,搬动手柄,先将装有试样的锅上升至搅拌位置拧

紧定位螺钉。开关置于自动档,其它开关置于自动停。(5)接通电源,启动数控器自动档机器开动,同时徐徐加入拌

5.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报告 篇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分析碳纲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熟悉灰口铸铁中的石墨形态和基体组织的特征,了解浇铸及处理条件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4.识别淬火组织特征,并分析其性能特点,掌握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的形成条件和组织性能特点。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观察表2—1中的金相样品.2.几种基本组织的概念与特征见表2—2 3.XJB—1型、4X型、XJP—3A型和MG型金相显微镜数台 4.多媒体设备一套 5.金相组织照片两套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前应复习课本中有关部分,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2.熟悉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与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

3.认真聆听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注意事项等的讲解。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表2—1中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5.观察过程中,学会分析相、组织组成物及分析不同碳量的 铁碳合金的凝固过程、室温组织及形貌特点。

四、实验问题分析

2.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碳钢和铸铁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1)亚共析钢

含碳量在(0.0218—0.77)%之间的铁碳合金,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素体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珠光体的数量则相应的增加,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呈白色,珠光体呈暗黑色或层片状。

(2)过共析钢

含碳量在(0.77—2.11)%之间,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和网状二次渗碳体,含碳量越高,渗碳体网愈多、愈完整。当含碳量小于1.2%时,二次渗碳体呈不连续网状,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当含碳量大于或等于1.2%时,二次渗碳体呈连续网状,使强度、塑性、韧性显著降低,过共析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3—1.4)%,二次渗碳体网用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呈白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热腐蚀后,呈暗黑色。(3)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为4.3%,室温组织由单一的莱氏体组成,经腐蚀后,在显微镜下,变态莱氏体呈豹皮状,由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及共晶渗碳体组成,珠光体呈暗黑色的细条状及斑点状,二次渗碳体常与共晶渗碳体连成一片,不易分辨。呈亮白色。(4)灰口铸铁

由铁碳双重相图可知,铸铁凝固时碳可以以两种形式存在,即以渗碳体的形式Fe3C和石墨G的形式存在。碳大部分以渗碳体Fe3C形式存在的,因其断口呈白色。而称白口铸铁,如前所述,白口铸铁硬而脆,很少用做零件。而碳大部分以石墨形式存在的,因其断口呈灰色,而称灰口铸铁。

3.分析碳钢(任选一种成分)或白口铸铁(任选一种成分)凝固过程。

共晶白口铸铁[ w(C)=4.3%]平衡结晶过程:

合金在1点发生共晶反应, 由L转变为(高温)莱氏体Le[即(A+Fe3C)]。1¢~2点间, Le中的A不断析出Fe3CII。Fe3CII与共晶Fe3C相连, 在显微镜下无法分辨, 但此时的莱氏体由A+ Fe3CII+ Fe3C组成。由于Fe3CII的析出, 至2点时A的碳质量分数降为0.77%, 并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P;高温莱氏体Le转变成低温莱氏体Le¢(P+ Fe3CII+ Fe3C)。从2¢至3点组织不变化。所以室温平衡组织仍为Le¢, 由黑色条状或粒状P和白色Fe3C基体组成。

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组成物全为Le¢, 而组成相还是F和Fe3C。

共晶白口铸铁室温平衡组织

典型铁碳合金在Fe-Fe3C相图中的位置 2

6.《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篇六

实验编号:

实验内容:

竖直角与 视距 三角高程测量

选课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 组

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 日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教师评语:

成绩 评定 :

评阅人签名:

评阅时间 :

****年**月**日

《工程测量》实验任务书 实验七:竖直角与视距三角高程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经纬仪竖盘部分的构造。掌握确定竖直角计算公式的方法; 2.掌握三角高程观测的原理、步骤、记录和计算方法; 3.掌握用视距法测量视距及视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4.同一测回,盘左/右竖盘指标差 x 互差 ≤ ±25″,盘左/右三角高差互差 ≤ ±2cm。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学时:2 学时(2)主要设备:

5″级电子经纬仪台

三角架副

尺(3m)把

钢卷尺(3m,±1mm)

记录板块

三、方法与步骤

1.在建筑物墙上固定一把水准尺,水准尺的零端设为 B 点;距离水准尺约 20~30m 地面处选择一点作为 A 点(用十字记号标示); 2.在指定点 A 安置好经纬仪,使用钢卷尺量取仪器高 i,转动望远镜,观察竖盘初始读数及竖盘注记方式,并以此推算出竖直角的计算公式; 3.盘左瞄准目标 B 上的水准标尺,用十字丝中丝精确瞄准标尺上某特定刻度值v(本实验 v 分别设定为 0.6m、0.8m、1.2m、1.6m、2.0m、2.4m,每个高度观测应轮流组员操作仪器),中丝瞄准特定值后分别读出此时上、下丝的读数 l 1、l 2 ;分别记录并计算出视距间隔 l = l 2-l 1(l > 0);同时读取竖盘读数,记录并计算出盘左竖直角 α L ; 4.转换成盘右瞄准目标 B,按照上述第 3 点操作步骤依次重复进行,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工作手簿中; 5.计算竖盘指标差  12x    R L,及计算竖角平均值  12 L R     ; 6.计算视距和三角高程法计算 A、B 两点间的高差 h AB。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每组同学共同完成实验报告中的实验项目,观测、记录、计算等环节应轮换进行。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还须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基础知识”的内容;

2.实验报告的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不宜涂改。

万一 发生书写错误,请用双实线段将错误之处划去,并在其边上将正确的文字或者数字补上; 3.组长将本组实验报告及组员的“基础知识”收齐后装订成册,统一上交给指导老师。

五、注意事项 1.在操作之前,组长应召集组员认真学习并理解任务书的要求和实验内容,并制定具体实验计划; 2.以组为单位领取实验仪器,各组应清点数量、检查仪器(外观和部件)是否有损坏之处; 一旦签字领取后,借出的仪器将被视为外观及性能均完好; ; 3.归还仪器时,应按照领取时的状况归还实验室。如发现仪器损坏、丢失,将会追究相关责任,并可能承担支付相关维修费用或赔偿损失的经济责任; 4.三脚架应确保安置稳妥后,才能安置仪器并牢固连接于脚架的承台,防止仪器摔落; 5.调节各种螺旋应注意力度, 仪器操作时切勿用力过猛,脚螺旋、水平微动

螺旋等均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使用时不应超出可调节的范围; 6.选择好测站和待测点的位置,尽量避开人流和车辆的干扰; 7.读数前、后均应检查管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则必须重新调整仪器水平后再检测测量工作; 8.水平角观测时,同一个测回内,照准部水准管偏移不得超过一格。否则,需要重新整平仪器进行本测回的观测; 9.对中、整平仪器后,进行同一测回观测,期间不得再整平仪器。某测回观测完毕后,可以重新整平仪器,再进行第二测回观测; 10.如果竖盘读数窗口没有显示读数,即表示竖盘倾斜程度太大,超出补偿范围,竖直角无法观测、显示。此时,需重新整平、对中仪器,再进行本测回的观测工作; 11.实习区域:土木工程学院院馆附近区域。

六、实验项目

实验七 竖直角与视距三角高程测量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测区位置:

天气情况:_____

日期:

****年**月**日

测量时间:自

测至

:____

一、竖直 角计算公式推导

(1)视准轴水平时,盘左起始读数为_________,盘右起始读数为__________;(2)竖盘注记形式为__________,即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竖盘读数递_____;(3)竖直角计算公式:盘左 α L =______________,盘右 α R =______________; 竖盘指标差  12x    R L= _____________________; 竖直角平均值  12 L R     =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竖直角与视距三角高程 (差)

测量

仪器高度:i = _______ mm 标尺高度:v = 中丝读数(分别等于 0.6m、0.8m、1.2m、1.6m、2.0m、2.4m)

测站 目标 B 水准尺 中丝 读数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

″ 半测回 竖直角 °

″ 指标差

x

一测回 竖直角 °

″ 上丝读数l 1

(m)平均 视距(m)三角 高差(m)主测人签名 下丝读数l 2

(m)A 0.6m 左

0.8m 左

1.2m 左

1.6m 左

2.0m 左

2.4m 左

授课班级:

________

组别:第 ____ ____ __ 组

姓名:

学号:

___ ___________

基础知识 7 竖直角与视距三角高程测量 1.填空题:

a)已知某经纬仪竖盘指标差为-2′12″,该仪器盘左观测 A 方向的竖盘读数为 86°28′12″,则此竖盘的正确读数应该为____________。

b)已知某经纬仪盘左视线水平时竖盘读数为 90°,将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竖盘读数递减。现用它盘左观测 B 方向线的竖盘读数为 89°18′36〞,已知 B 方向线的竖直角理论值 α

= 0°40′18″,则此经纬仪的竖盘指标差 x = ___________。

2.判断题:

a)()当视线水平时,竖盘读数指标线所指的读数不为初始读数,其偏差值称为竖盘指标差。

b)()水平角观测瞄准目标是利用十字丝的纵丝;竖直角观测瞄准目标是利用十字丝的横丝。

3.已知某 DJD2 C 经纬仪盘左初始读数为 90 o,望远镜物镜端拾高时,竖盘读数在减少。现将它安置在测站点 O 上.观测 A 点的竖直角。盘左测得竖盘读数为 90 o 53′24〞,盘右测得竖盘读数为 269 o 11′48〞,请将观测数据记入下表并进行相关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

″ 半测回竖直角 °

″平均竖直角 °

″ 指标差 ′

″ 竖盘正确读数 °

7.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篇七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内容繁多且相对稳定,包括水泥、混凝土、钢材、石灰、石膏、砂浆、沥青、沥青混合料等,而且实验周期长。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以验证性为主,主要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达到理论的再现性。由于实验条件、实验时间、组织管理的限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通过操作实验,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实验步骤的规范性,对常见材料形成一定感性认识。

1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主要安排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沥青六个大项的实验;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着重强调教师的“教”,教师先叙述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再详细解说仪器设备操作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地进行操作、记录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学生只需按实验步骤操作,根本不用独立思考,更无需发挥其创新能力。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的“教”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而学生的“学”往往被忽视,因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存在问题

1)实验内容陈旧,在反映新材料、新标准上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我国建设规模增大和建设速度加快,土木工程专业在原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上覆盖了交通土建工程、城市建设(部分)、矿井建设等相关专业。原建筑工程专业所开专业课建筑材料不仅在教材内容上显得狭窄,且近年来各种材料的标准和规范变动较大,实验方法也有所改变,但教学内容却没跟上形势的发展,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对新材料、新标准的了解少,认识肤浅,实际应用能力差,毕业后进入建设第一线时的盲目和不知所措状况较突出。2)偏重于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针对不同专业的选作实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般开设5个~10个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一些基本测试,只开设了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际上像混凝土配合比实验、砂浆实验、沥青混合料实验都可以开设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材、设计、操作、评价)。缺乏针对不同专业的选做实验,目前有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等开设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不同专业要求开设不同的项目,即使是同一实验项目也会因专业不同其要求也不同,如同样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项目,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求选材、设计、操作、评价全部掌握,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弱化选材、设计、操作,只要求评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各种原因通常没有加以区别。3)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主要是以老师讲解,学生按实验步骤操作、记录、填写实验报告为主,老师是“忠实”的“讲解员”,学生是“忠实”的执行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每次实验就是学生当一次实验操作工人而已,并没有起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作用,更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4)课时少,仪器利用率低;实验室管理落后导致教学组织与实施困难。随着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实施,学时总数减少,导致实验教学时间减少,从而仪器利用率低。如土木工程专业的本门课实验学时降到10学时,甚至更少。这样学生课堂上可进行的实验教学就很少,理论上可以通过课外自主创新实验、兴趣实验进行弥补,但目前的资产管理模式、实验室管理体系和实验课教学体系不利于开放性实验室教学组织和综合功能开发。典型的“大爷”式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2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2.1 保证既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添加新材料、新技术的实验项目

除掌握土木工程材料基础性能外,可适当添加相关新材料、新理念、新技术的实验。例如目前人们普遍关心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关系到节能、节约资源等),以及建筑材料生产应用带来的生态问题(涉及到环保、温湿效应等),可以考虑设计相关的实验内容(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砖、保温砂浆、防水卷材、环保涂料等),加入到已有实验教学中,使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的内容与时代进步相适应[2]。

2.2 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

由于正常的教学实验,人员多、场地小,难以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到实验,但有部分学生对本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外的科学研究、设计性实验,如“挑战杯”、混凝土配合比实验(从询价、选材、设计、操作、评价全过程自主进行)等,并对完成的实验项目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进行鼓励和激励。为了提高实验室设施的利用率,在时间安排上能够灵活调整,在教学实验高峰期之外的时间,鼓励相关专业的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实验环境和实验设施,由相关教师指导进行实验。由于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宽松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以便完成从实验时间到实验空间,从内容设计、准备、预试到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等工作,这就要求实验室开放。

2.3 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机制,充分开发实验室的综合功能

“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添加新的实验项目等改革措施,势必导致实验室管理成本的增加和实验室教师工作量的增加,有时为了满足学生的上课时间,老师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了实验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

充分开发实验室除教学功能外的技能培训、科研服务、社会技术服务功能,注入实验室新的活力。高校实验室设备齐全,技术人员集中,能够承担常规工程材料的检验,如果能够结合工程需要,开展技术咨询和材料检测服务,实现微利经营,创造完全仿真的生产实训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是有好处的。利用实验室条件,开展行业的技能培训和职工的继续教育,如混凝土技术性能检测技能大赛、钢筋绑扎技能大赛等,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服务于教师、学生科研项目。通过一系列服务,一方面,实现微利经营,可以注入资金活力,另一方面,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社会、行业需求,从而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建设改造实验室。

2.4 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促进实验教学改革[4]

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创建一个可视化的实验操作环境,其中的每一个可视化仿真物体代表一种实验仪器或设备,通过操作这些虚拟的实验仪器或设备,即可进行各种实验,达到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它是虚拟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多方面结合的结晶。

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提供开放式实验环境,真正实现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完成相关的教学实验。由于虚拟仪器系统的支持,学生可以自拟、自选实验题目,自行组织实验,变使用现成的仪器为开发自己的仪器进行实验,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可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最大程度地锻炼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结合重庆市建设委员会科研项目《土木工程试验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项目计划城科字2008第52号),开发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一套仿真实验系统,试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部分或全部通过仿真实验在课外进行[5]。

3 结语

以上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思想,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过,但迟迟得不到落实。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实施,有哪些障碍。笔者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快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和实施,利用仿真实验室完成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已经没有障碍,而且已经有案例可以参考,另一方面,加快实验室资产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管理制度改革,保障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实施。做到这一点,需要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特别是领导的思维模式和改革魄力,因为这将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障碍较大,这也是多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只停留在“呼吁”阶段的根本原因。但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它是势在必行的,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利益所能阻挡的,大势所趋。只有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成功了,才能充分发挥它教学、科研服务、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上面两点做到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成功。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和建议,并指出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关键是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另外,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是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仿真实验

参考文献

[1]苏达根.土木工程材料[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66-323.

[2]丁铸,孙坤,刘伟,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组织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116-119.

[3]潘永灿,吴发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08,34(3):214-215.

[4]苏旭霞,刘素楠,管立新.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广场,2008(2):252-254.

8.实验报告(一) 篇八

摘 要:本文提出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是词汇理解、记忆和应用,合理利用“核心爆破英语”特色课程,解决英语学习的瓶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实现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提升。

关键词:词汇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学习的整合;自主式学习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语言,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我国目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与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英语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500个词汇和 400-5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英语新课标在“目标描述”中对各个级别的课外阅读量也作了具体要求:八级要求为30万词以上。同时,课程改革英语新教材是以话题为主线的编写方式,不同的话题需要由不同的语言材料构成,因此词汇的重现率比较低,这样的安排不利于词汇记忆。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如果词汇记忆环节出问题,学生就会感到英语难学,逐渐失去信心。而 “核心爆破英语” 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的问题,从把词汇学习作为突破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词汇学习和学生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从学习手段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我校研究决定开设由北京师范大学安博教育研究院研发的“爆破英语”这一实验课程,以探索和实践高效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

北师大“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利用美国硅谷科学家历时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记忆引擎”这一国际专利和智能化平台来驱动的全自动英语学习智能专家记忆跟踪系统。这项高科技技术已在全球申请了专利。“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国家“十五”重点教育课题的成果,由于其方法独特、效果显著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石家庄第一中学是秉承“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拥有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和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在校领导的支持和网络中心的帮助下,我校高一年级九班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

2.1学前:

进行学前测试并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对提高成绩有强烈需求的学生进行爆破英语实验。因此选定了高一(9)普通班的60名学生来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之前组织老师学习培训,学校最终决定由曹九珍、郭亚、李超、王忻瑜四位老师作为此次爆破英语的授课教师,并由张亮老师作为计算机管理支持。另外将授课时间定为一周两节课(周一和周五第八节课),每课时40分钟。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进度。

2.2过程:

在爆破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各位老师悉心管理,认真负责。在每一次的学习结束后都对综合学习效果及心理变化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优势,总结不足。再根据评估结果,做出调整方案,制定教学计划。(见表格1、2)

2.3数据分析:

在学习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前后的比较,发现所有学生的单词记忆都有所提高。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程度也不一样。爆破英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每位学生既不影响他人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控制进度,充分体现了课程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进步效果更明显,所以说爆破英语能够使学生摆脱学习成绩落后的状况。(见图1)

从必修第一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37.50上升到66.14,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6.87上升到83.40,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72.01上升到93.69。其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11.21%,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0.24%,优等生提高幅度为8.89%。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每一课时学生平均记忆的单词量为80个,这与之前学生的自主单词记忆相比较来看,增加了一倍左右。所以说词汇爆破对于学生掌握单词背诵,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见图2)

从必修第二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35.51上升到69.15,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7.23上升到78.88,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63.08上升到90.55.其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9.11%,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1.27%,优等生提高幅度为6.9%。在必修第二册的实验课程学习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样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爆破英语学习之后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重要的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4方法:

高一学生年龄特点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较差,因此学校安排了固定的教师进行管理,每次课程结束后都对学习效果进行测验,因材施教。另外,爆破英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动调整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爆破英语实验课程还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使每一位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验总结

3.1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验课程,高一(9)班整体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并且通过爆破英语的学习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另外单词记忆牢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也被激发出来,学生变得乐学,善学,并且更加善于学习,这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自主、自觉地进行词汇学习了,而且学习效果并不会受到影响。这就说明“爆破英语”课程是一个只要有电脑网络,就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爆破英语”高中课程,与学生在校学习的英语教材为基础,可以实现对学校学习的内容的补充和加强,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优化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这个课程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三年课程的核心内容,而且学生可以在家学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家长也可以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分享学生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增进亲子感情联系。

“爆破英语”课程是根据学生单词学习遗忘曲线图来开发记忆的培训课程,该课程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学习过程由世界领先的人类记忆管理优化专家系统——记忆引擎来启动,从而达到人脑所不能达到的超常记忆效果。记忆引擎可以通过记忆物理的方法模拟和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确定最佳的复习时间点,通过最佳时间词汇复现将学生的记忆过程建立在 “记忆 - 遗忘 - 再记忆”之上,进而形成长期记忆,有效避免了“今天背,明天忘”的结果,将知识牢固地锁在大脑中。

3.2爆破英语的优点及不足

3.2.1爆破英语的优点

“核心爆破英语”在教学实践中易于操作,易于与本校特点融合,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形成适合本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校本特色。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爆破英语” 网络学习操作简单,快速增加词汇量的同时,确保以前学过的单词不被忘却从而形成终生记忆。对于教师而言, 我们可以自动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爆破英语”采用纯正的美语发音帮助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系统自动激活篇章阅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掌握的词汇,系统还内置了词汇学习游戏,这些游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遵守词汇学习的客观规律,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爆破英语”注重学习的模仿性、直观性和启发式;内容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能够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强化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该课程讲究适当监控,激励为主,宽于理解,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学生只需一两周就能记完一学期的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

3.2.2爆破英语的不足

“爆破英语”课程为网络学习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需求较高,如果网速不够,就会影响到学习网页的打开,所以为了学习效果,就必须保证网络的畅通。在学校开设爆破英语实验课,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要求也很严格,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允许的学生来说有些不方便。另外,由于要面对计算机进行学习,对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的视力有一些影响,因此必须要保证每学习一个课时就要放松休息。

这个实验课程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很实用,对于他们成绩的提高也最明显。而本身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词汇学习效率提升和进步幅度方面效果不太明显,课程该再多一些水平高的练习来帮助优等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余文森,《新课程系列专题报告提纲》[r]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3年1月。

[3]《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爆破英语学习导刊》第四版。

上一篇:政审考察对象鉴定材料下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