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习惯调研

2024-09-05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研(精选11篇)

1.中学生学习习惯调研 篇一

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调研报告(执行:部门同事REED)

调研说明

?调查对象:长沙、武汉、成都5所高校应届毕业生

手机用户,合计219人(男生占65%,女生占35%)

?调查形式:针对参加A8校园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基本情况

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能力及手机音乐使用习惯

了解大学生对目前竞品手机音乐播放器的认知及使用情况

为大学生细分市场的产品及推广策略提供参考

?执行时间:湖南大学 11-14 湖南科技大学 11-17

华中科技大学 11-20 武汉理工大学 11-21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11-28

?由于地区及操作所限,本次调查未遵循严格抽样程序,因此,调研数据管中窥豹,仅供参考

?为行文方便,报告仍将以“大学生”作为陈述对象,但结果代表性请参照以上说明

调研主要发现

?大学生钟情四大品牌手机,山寨之风吹进校园

?动感地带大学生市场占有率保持绝对领先,联通新势力居第二

?增值业务在大学生市场具备增长潜力

?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手机用户有过手机上网经历

?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手机娱乐依次是音乐、聊天、看新闻、游戏

?电脑和Mp3仍是大学生听歌的主要途径

?近22%的大学生在用手机听歌时通过在线获取音乐内容

?竞品手机音乐播放器中,QQ手机音乐认知率最高,3G门户旗下GGmusic使用率最高

问卷内容解析

大学生使用手机品牌分布

动感地带市场占有率保持绝对优势

大学生购机渠道

手机连锁店、品牌专卖店仍是学生购机的主要渠道

5.02%的数据表明网购在校园也有了一定的人气基础

手机每月消费

第一,68.49%的大学生手机每月消费在20-60元之间;

第二,月消费在60元以上的占28.77%的比例;

第三,该数据表明,近50%的学生具备增值业务的消费能力 76.26%的大学生有过手机上网经历

该题按流量上网人群中有部分属于不清楚自己手机上网计费

方式的;因此保守估计大学生使用手机包月上网的比例至少在35%以上 64%的大学生有设置彩铃的经历

使用最多的手机娱乐功能

手机上使用最多的娱乐依次是音乐、聊天、看新闻、玩游戏电脑和Mp3仍是大学生最常用的听歌途径

近22%的大学生将在线获取音乐内容作为手机听歌主要方式

第一,从电脑下载仍是手机音乐的主要来源;

第二,近22%的大学生采用“手机上网下载、手机在线收听、手机音乐软件”作为获取手机音乐的主要方式。

竞品播放器的认知率和使用率

认知率=听说人数/被访总人数 使用率=使用人数/被访总人数

2.中学生学习习惯调研 篇二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健康是基础。2007年以来,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实施已有四个年头,每年我国都选派了5000余名研究生出国留学,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导师学习,如今海外留学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建设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他们在海外既能学有所成,又能身心健康,显然应该成为国内众多机构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北海道地区中国留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测试与分析,是了解他们日常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采用了当今国内外通用的两个心理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一份由课题组共同制定的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调查表问卷,通过北海道地区中国学友会组织对北海道地区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与测试。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就学的全体中国留学生(以下简称“留学生”)。考虑到留学生相对分散的特殊情况,课题组决定调研问卷的实施采用以纸笔测验与网络邮件相结合的方式。截止到5月31日,本次调研一共收到有效问卷196份,表1为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注:本课题的研究生包括了修士(硕士)和博士生;在日本普通高校,博士学位攻读4年以上很普遍。

2.2 测试工具简介

2.2.1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Inventory,UPI)[1]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是一种为早期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健康调查问卷,1966年由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大学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咨询实践,集体讨论而成,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咨询、精神病诊断等方面,成为日本高校常用的心理健康问卷之一。1991年日本的松原达哉和我国清华大学的樊富珉将其引入我国,经心理卫生协会和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修订、汉化,最终于1992年形成UPI中文修订版。由于该量表具有操作简单、信息量大、筛选迅速且有效性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常用量表,20年来许多高校使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与研究。在日本,有许多学者也将UPI用于日本留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和大学生留级退学的分析,例如中村等人的研究发现UPI得分能够预测将来的留级以及退学情况[2]。

2.2.2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3,4]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经常用来测试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SCL-90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各因子分的计算方法是将各因子所有项目的分数之和除以因子项目数,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是将总分除以90。另外,在1-5级评分制中,得分高者表明心理健康水平低,反之亦然。若某因子得分超过3分,即表明该因子的症状已达到中等以上严重程度[5]。

本研究对因子为“阳性”的界定是:均分大于或等于3分。

2.2.3 体育运动习惯与体质指数(BMI)调查

运用由本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制订的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调查表问卷主要用来了解中国留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和运动锻炼情况,进而推算出学生的体质指数(BMI)和判定学生的运动习惯分组情况。通过对问卷的数理统计将研究对象分为“运动习惯组”(简称“Y组”)和“非运动习惯组”(简称“N组”)。表2为判定为“运动习惯组”的具体分布情况。

本研究对“运动习惯组”的界定: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并且每周至少运动3次[6]。

(单位:人)

注:表中数据栏数据代表的意思为Y/N,百分数栏表示运动习惯组所占的比例,即为Y/(N+Y)的值。

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统计软件(SPSS10.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处理,各指标的测定值用“率的百分比”表示。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Z检验,多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方差齐性采用levene检验,本研究设定P<0.05为显著性水平,P<0.01为非常显著性水平。

3 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在北海道地区就学的全体中国留学生。本次调研一共收到有效问卷196份,并随机对其中的30份心理问卷进行了再测,数理统计显示两次测试结果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0.90)。数理统计后调研对象的具体调研结果见表3至表5。

3.1 Y组和N组在性别,学历和年级方面的差异比较情况(见表3-4)

首先,从表3可以看出Y组和N组在性别和学历方面的比较情况:属于Y组的人数在性别和学历两方面都少于N组的人数,但经过Z检验后发现,运动习惯组和非运动习惯组在性别和学历两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可见留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没有受到性别和学历的明显影响。

其次,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留学生在运动习惯方面表现出了以下特点:(1)随着年级的增加,运动习惯组的比例逐渐增加;(2)经过X2检验,结果显示P<0.01,说明留学生的运动习惯在不同年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且年级越高属于运动习惯组的比例会越大,这点与国内的很多调研结果不同(国内多数研究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压力由于就业等原因而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出现这种不同结果,很有可能与留学生本身的“留学”身份有关,因为就目前现状而言,留学生在国内外的就业压力都相对偏低。

3.2 Y组和N组在身体指数BMI调查上的比较情况(见表5)

注:*表示用X2检验比较Y组和N组的男生在不同BMI类别的比较P值情况,*P<0.05,**P<0.01;﹟表示用X2检验比较Y组和N组的女生在不同BMI类别的比较P值情况,﹟P<0.05,﹟﹟P<0.01。

BMI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缩写为BMI)即身高体重指数(或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主要用于判断个体是否正常、超重及肥胖。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由表5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BMI各个分类上的比较情况,经过X2检验可以得出:(1)Y组的男生比N组在“正常”类别方面显著要高,而在“偏瘦”和“超重”两个方面都显著都小,尤其是在“超重”方面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2)Y组和N组的女生在不同BMI类别的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这种情况似乎说明良好的运动习惯只对男生的体质指数有大影响,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女生比男生更注重自己的“身材”或“体型”,从而造成Y组和N组的女生在各种BMI类别的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但真正原因究竟为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Y组和N组在UPI测试中的差异比较情况(见表6)

UPI中文修订版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被试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被试的身心状况,由60个题目构成:其中4个项目是测伪尺度(lie scale),其余56题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项目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三部分是辅助题,了解被试对自己身心健康评价及主要困挠的心理问题。根据得分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学生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B类学生可能有某些心理问题;C类学生则为暂时没有心理问题。A类学生是指总分达到25分以上(含25分),即具有的阳性因子数达到了25个,或者是回答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也可以是自认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此次调查中,属A类学生总人数为34人,占了整个被试学生的17.35。国内大学生常模数据为:A类学生的比例一般为18%-21%,由此可见北海道地区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要略好于国内大学生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情。具体来说,A类学生中,男生人数为21人,占被试男生的17.36%,女生人数为13人,占被试女生的17.33%。经过Z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留学生的UPI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另一方面,Y组中A类学生人数为13人,占Y组学生的15.85%,N中A类学生人数为21人,占N组学生的18.42%,经过Z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留学生的UPI在不同Y组和N组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Y组留学生A类学生明显少于N组,即说明良好的运动习惯能显著减少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3.4 Y组和N组在SCL-90测试中的差异比较情况(表7)

由表7我们可以看出SCL-90测试结果的比较情况:首先,从总体得分上分析,按照全国的划分标准,总分超过200分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达到中等严重水平,称为总分呈阳性。在被测试的196名留学生中,阳性总人数为37人,占总人数的18.88%,即18.88%的留学生存在中等以上的心理问题。同目前国内很多学者认同的“近30%的大学生存在中等以上的心理问题”这一结论中的比例相比,被研究的留学生中有中等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普通大学生,说明留学生并不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从表7容易看出:按运动习惯分组后的Y组,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比N组的阳性率低,经T检验,结果显示都呈现非常显著性,提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显著的减低SCL-90总体均分的阳性率。

其次,从单个因子上分析,一般认为只要SCL-90的某项因子分等于或大于3分(5分制),则被试可能存在中等以上的心理问题,将该项目称之为阳性项目[5]。Y组和N组在SCL-90各因子上的比较情况见表8。留学生阳性项目均分为3.29分,阳性项目主要分布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5项因子上。Y组和N组在SCL-90各因子上的比较,发现Y组除了“恐惧”因子分略大于N组外,其余7项因子分都低于N组,t检验显示“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3项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上述差异表明Y组学生无论从总均分还是各因子分来看,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都要高于N组的学生。前人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个体抑郁和焦虑症状[7,8,9],本研究显然也支持这一结论。Mahler(1994)指出:锻炼或日常活动都会引起个体生理和主观方面的反应,健康个体活动中的主观负荷对于运动者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长期案头工作者开始并坚持锻炼活动则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1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北海道地区中国留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没有受到性别和学历的明显影响,但与不同年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年级越高属于运动习惯组的比例越大。4.1.2良好的运动习惯对男生的体质指数(BMI)有大影响,Y组(运动习惯组)比N组(非运动习惯组)的男生在“正常”类别方面显著要高,而在“偏瘦”和“超重”两个方面都显著都小,尤其是在“超重”方面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另一方面,Y组和N组的女生在各个BMI类别上的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4.1.3 留学生的UPI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在Y组和N组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Y组留学生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要明显少于N组。即说明良好的运动习惯能显著减少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4.1.4 SCL90分析表明Y组留学生无论从总均分还是各因子分看,他们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要高于N组留学生。再一次验证了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个体抑郁和焦虑症状这一结论。

4.2 建议

4.2.1 对留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指导和宣传,让其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形成运动习惯。

4.2.2 对国内准备出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技能指导。日本学生的体育专项能力较强,这与他们能够长期坚持从事同一项体育运动有关;而我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参与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任何一个方面潜力的挖掘,造成多数学生没有真正的体育特长。

4.2.3 有关机构和组织需要加强对留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除了学习外,如饮食、作息、打工和社会参与,以及运动习惯等都要关注,还应该对留学生的身心健康做长期的跟踪监测。根据需要,还要对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樊富泯.大学生人格问卷UPI[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93年年会论文,1993(1)

[2]松原达哉(日)等.UPIまケヌた大学生の精神健康ヒ学生相谈.大学生精神健康(日),1987

[3]单茂洪.正确使用SCL一90,16PF量表测查心理健康水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l2(2)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

[5]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2)

[6]刘一民,孙月祝等.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

[7]季浏,李林等.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

[8]黄志剑.国际运动心理学会(ISSP)的一份见解声明.国外体育科学,1996(2)

[9]何秋华,刘夫力.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2(5)

3.中学生学习习惯调研 篇三

【关键词】培养 寄宿 习惯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223-01

对于寄宿学校来说,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同时也在学校里生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一起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也是极为密切的,要想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正常进行,那么学生的生活就必须有条不紊。当学生从家里回到学校,不管是在集体意识还是在纪律观念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懈,这就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自理意识

当前的寄宿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的学生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家中的宝贝,更有甚者会被家人宠坏,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在寄宿期间可能会连最为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例如叠被子,清扫宿舍,洗衣服等简单的生活问题,他们都不知从何着手,这种问题表现最明显的是在开学之始,尤其是之前没有寄宿过的学生身上。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不仅是制度上的强制执行,还需要宿管教师集中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统一的教育,逐渐的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作息。有的时候一个宿管教师会负责很多的学生或宿舍,这就需要每个宿舍根据人数选出一个或者两个室长来帮助宿管教师管理宿舍,保障宿舍的衛生环境,以及同学们的个人生活。宿舍长在宿舍内要做到表率作用,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定期的检查,对于优秀者做出表扬,以示鼓励,对于不合格者做出批评,以兹改正。很少人可以做到无师自通,这就需要宿管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潜移默化和日常严格要求中帮助学生逐步的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严格管理寄宿,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宿舍纪律方面,在教室学习的时候,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回到宿舍之后意味着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终于可以放松了,所以不管在哪个方面,学生对于自己的要求都会比在教室的时候低,由此也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个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是靠表面上装出来的,更多的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的培养起来的。诸如在宿舍内嬉笑打闹,当宿管教师来巡视的时候就会安静下来,表面上还是遵守纪律,但是宿管教师走了之后又做出各种违反宿舍制度的事情,甚至是轮流的看着宿管教师。所以,这就需要宿舍长的协助,对于一些违纪现象作出及时的指出和上报,同时对于洗漱和熄灯时间都做出准确的管理,要求学生在半小时内完成所有的睡前洗漱,减少学生打闹嬉戏的空间,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当前的事情。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在自控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或者强制,更多的是需要疏通和指导,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自控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的学生因为住在集体宿舍,所以对于个人的卫生就会有一定的疏忽,比如在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脏衣物随处乱发,零食垃圾到处乱扔。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尤其是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这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同宿舍的其他同学。同一个宿舍的学生通常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委婉有效的解决方式,绝不可以采取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去洗漱、去洗澡这样的形式,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于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该部分的学生做出重点关注,造成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是因为什么,因为没有时间?因为没有习惯?因为懒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原因,经常和该部分学生谈话,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学生的家长进行练习,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配合,改变学生的卫生习惯。在乱扔垃圾这种卫生习惯方面上,尤其需要身边的人起到表率作用,很多时候,学生的习惯都是从教师和家长身上学习到的,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言行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习惯

在管理寄宿学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句话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安全重于泰山。有的学生喜欢在熄灯之后偷偷的躲在被窝里吃东西,试想一下,在狭小的被窝里,如果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翻身等动作,导致学生将零食卡在喉咙里,那么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熄灯之后严禁各种违反制度的行为,尤其是在熄灯之后还吃东西。对于同一个宿舍的学生来说,有睡在上铺的学生,也有睡在下铺的学生,宿管教师要巡视熄灯之后上铺的学生的头朝向护栏的一向,避免在睡着之后翻身产生安全隐患。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需要学校对于寄宿学生做出相关的安全教学,加强学生在防火、防电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并指导学生党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当如何处理和自救。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交往习惯

寄宿肯定不会是一位学生一间宿舍,一间宿舍内多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小的群体,这就需要学生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保持宿舍的和谐,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寄宿生而言,很多人住在一起,远离父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未成年人在为人处事上缺少必要的个人主见,很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随大众,个人的交往能力较差,非常容易产生不良的习惯。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在宿舍长的协助之下,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于存在不良的习惯或者矛盾的学生,要及时的和班主任进行联系,避免导致矛盾的升级。让学生认识到共同生活在一起是彼此的幸运,应该友好的相处。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朝一夕是绝不会收到效果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共同努力,坚持下去。宿舍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宿管教师每天都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过程。滴水穿石,长期的坚持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摘要:

[1]刘巧妹.谈初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管理[J].才智.2010(19).

[2]高自莲.谈农村寄宿学生管理工作[J].宁夏教育科研.2010(03).

4.中学学生学习习惯规范要求 篇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行为习惯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成功教育从习惯培养开始。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成才的基础。为了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出如下学习习惯规范,望全体学生遵照执行。

一、总的要求 : 人必有才

才必有用

非不如人

尚欠其功

专心致志

持之以恒

刻苦钻研

身体力行

良好习惯

贵在养成科学规律

助你成功

二、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十个良好学习习惯

1、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

2、主动学习的习惯;

3、预习的习惯;

4、认真听课的习惯;

5、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6、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7、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8、及时完成作业和练后反思的习惯;

9、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10、课后复习的习惯。

三、学校每日学习行为习惯基本要求

每天早晨7:30-8:00期间为学生到校及卫生扫除时间,人到就要事到、书声到。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做到:要么卫生扫除,要么进教室早读,严禁在走道闲聊、闲玩。

1、早读: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文科要读 理科要算 不读不算 等于白干

2、课堂上课和学习要求:

⑴预习:明确目的、认清意义、教师引导、寻微探密、找出疑点、作好笔记、多方思考、粗通大意、上课听讲、方能透解。

⑵课前准备:三本一笔(课本、笔记本、草稿本、钢笔)。摆放在课桌左上方或正中央。

⑶上课: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耳听手记、紧跟思路、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当堂消化、质疑问题。

侯课:课前2分钟提前进入教室,准备好教材和相关学习用品在教室静候老师。上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课堂上,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看与该课无关的书籍、报章、杂志、信件等;紧随教师思维积极思考问题,认真笔记,踊跃发言。尊重他人,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之前要举手,得到任课老师允许后方可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养成双手捧书,坐姿端正的读书习惯。因故迟到从后门进入教室时,应举手向老师示意,得到老师许可后进入自己的座位。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⑷复习:先过电影、脉络理请、读书摘记、加深印象、条分缕析、自成章法、综合运用、举一反三。

⑸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仔细观察、勇于实践、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养成独立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思维发散、善于联想、大胆想象的习惯。逻辑思维要因果分明、论据充分、善于批判。同时注意形象思维的培养。

⑹养成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总结、反思的习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3、做作业:

⑴复习在先、作业在后、理清思路、方才动笔、作题规范、卷面整洁、独立完成、绝不抄袭

好中求快、按时完成、纠错认真、务实成功。⑵养成认真审题,独立作答的习惯。按时完成各科老师布置课内、课外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不抄袭别人作业。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更正,并将错误进行登记以便重点复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做事不半途而废,对难题有耐心。学会思考质疑,并找出问题的症结,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习题做完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怎样做出来的?(解题采用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解题依据的原理)为什么想到用这种方法?(解题基本思路)有无其它方法?(对比归纳,思维求异)哪种方法更好?能否把题目变通一下?变成另一类题目?(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实现做作业的真正目的)

⑶应用资料:课本为主、资料为辅、题海撷英、宁缺毋滥、自学为本、他学为用、教师引导、灵活应用、对照课本、反复印证、跳出题海、务求主动。

4、自习课要求:计划先行、任务分明、或做预习、疑难分清、或做复习、潜心研攻、或做作业、自下苦功、眼不旁观、耳不旁听、偶有干扰、不为所动。

保持安静,遵守课堂纪律,不随意走动、喧哗,不从事其它非学习活动。养成放声晨读的习惯。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养成专时专用、追求效率的习惯。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善于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善于请教。回家自习时,先将当天的学习内容复习后,再做作业。第二天到校时交清头天应完成的作业。

5、考试(应考):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先审全题、制定方案、先易后难、把握重点、偏难怪题、不去纠缠、填涂答案、准确规范、严守考纪、心地坦然。

善于调节自我心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参加各类考试。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违纪作弊。考试中,要读懂试卷要求,看清题意,先易后难作答,注意掌握时间,正确使用草稿纸。交卷时,按试卷页码顺序整理好。交卷后,迅速远离考场,不在考场周围逗留议论。

6、实验(含上机):

⑴要求:目的明确、读书为先、集注步骤、操作规范、大胆心细、注意安全、亲自动手、敢于实践、细心观察、记录在案、认真思考、质疑问难、实验报告、及时周全、纠错改错、总结经验。

⑵养成实验前预习的习惯。遵守实验室制度,爱惜实验器材,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搞好场地卫生,认真填好实验报告。

7、课间休息:

要求:作好准备、走出教室、门窗打开、空气流通、活动筋骨、调节呼吸、谈笑娱乐、有益身心、切勿打逗、严禁喧哗、提前入室、准备上课。

8、课外活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培养和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自觉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

四、不良学习习惯矫正:

学校对有不良学习习惯行为的学生采取班主任、学校齐抓共管共同整治。

5.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总结 篇五

少年儿童是我们教育的主要对象,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在教师指导下,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乐于读书的情趣,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更应重新认识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时代赋予它的一些新功能与特点,更应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研究。

一、课题研究从调查研究开始。

为了客观地了解我校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较好地消除培养进程中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于20xx年3月,在我校二年级和四年级两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120名学生及其家长,采用问卷调查、谈话的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附后)

我们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发现我校学生的阅读尚处于一种消极、低效的状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征:

1、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从调查中我们发现21%的学生对读书看报感兴趣,每天都读,47%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读,没有计划,没有经常阅读的习惯,他们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不得不读。究其原因,我们的孩子是在视听的环境中长大的,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学生的读书兴趣有很大冲击。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书之间更喜欢前者。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质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的不高。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觉地迁移到课下阅读中来。没有边读边思考,边批注、勾画的习惯,有的该精读的不知怎样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86%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95%的家长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阅读指导课,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3、阅读的内容不够丰富。

阅读是一切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流。因此,找到合适学生读的课外书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乐观。46%的学生喜欢读漫画、卡通类,40%的学生喜欢读文学故事类,22% 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85%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上书店,家里的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2%,50册以上的仅占15%。有些学生家长,因没有经验,因而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

一,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4、不重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

6.中学生学习习惯调研 篇六

大家好!我和大家一样,为人父母,重任在肩,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想每位家长肯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今天应唐老师的要求,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和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孩子学习,养成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作为家长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孩子有困难,家长只能给予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时,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孩子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孩子一题多解,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有时还应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让自己查《字典》。指导孩子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当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2.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要给孩子准备专门学习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现在,肖贞彤每天放学回家先写作业,星期天、假期的作业也是尽早就完成。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打

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和写好字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我自己写字也不是很好,也没有时间指导孩子。为了能让肖贞彤写好字,我就把她送到专门的培训写字的学校,对他进行写字培训。今年暑假,因为肖贞彤的“竖”写的不垂直、歪着,我又把她送去书法学校,专门练习写竖。

4、养成读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7.中学生学习习惯调研 篇七

一、创设悬念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课堂中, 许多学生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 被动地接受老师“提问”, 不知“惑”在哪里, 不知“疑”在何处。因此, 教师要“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 让他们能问、会问。

创设问题情境, 留下悬念, 引起兴趣, 让学生产生疑问,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主动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营造和谐氛围,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民主开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师生关系融洽平等, 又可以让学生敢于发问。

要给学生留出时间, 创造“问”的机会, 引导学生质疑求问。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 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 深信“我行”“我是最棒的”。

三、鼓励新异思维, 带动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有很强烈的好奇心, 喜欢求新、求异、求奇, 对周围的事物敏感, 乐于追问为什么。因此,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尽可能少讲、精讲, 让学生多体验,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使之勤思考、勤讨论、勤质疑。

四、加强科学训练, 培养质疑习惯

在实际学习中, 只有不断地给予科学指导, 有序训练、学生的“质疑”才能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逐渐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1.从“明知故问”入手。

所谓“明知故问”, 就是根据教材顺序, 用简答题的形式列出本课时所学内容。紧扣教材的知识点, 有利于学生阅读、分析教材, 学会“质疑求问”的方法, 它应贯穿于新知识传授的始终。

2.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经过“明知故问”阶段的训练, 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 有看不懂的内容、想不出的原因、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或观点及时提出来讨论。对那些富有挑战性多疑善问的学生, 应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采纳他们的正确观点, 不能压制学生的异议和个人见解。

3.教师要善于引疑。

想让学生勤于质疑、善于质疑, 教师还应精心设计,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引疑的方法很多, 教师要因势利导, 灵活运用。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 学生就能养成勤于质疑的好习惯, 从而主动参入学习。

通过质疑习惯的培养, 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入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课外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最终成为一个乐于探究、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主动学习的新型人才。

8.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八

关键词: 中学教育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英国19世纪法律史学家梅茵曾说:“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可想而知习惯的力量之巨大,也正因如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针对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

(1)在学习中无法做到专心致志,往往会出现一边学习一边做其他事情的现象;(2)学生在家中生活过于随便,完全没有健康的作息时间规划,作业想起来的时候就写,想不起来就不写;(3)没有养成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审题不严,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家长和教师过于依赖,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自己如何做。以上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熟视无睹,那么必将会为中学生日后的成长埋下学习隐患,造成更严重的教学后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合适、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应当实现和谐与同步,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意志,认真听教师讲课,耐心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不懂的问题要重点听,一定要做笔记,但不可以将全部的时间放在记笔记上。听课时紧跟教师的思路,尤其是教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听讲,分析教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认真听课会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弥补学生自身知识的不足。

2.培养学生自学预习的习惯。这一任务最好在上课前完成,复习完当天课程之后,再将次日要学习的课程预习一遍,并且坚持这一学习任务,让这种学习行动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重点、难点的地方深入思考,进而提高分析能力。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精神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搜索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难点,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实现听课的有效性。有遇到疑难问题时,先尝试独立思考解决,并做标记,提醒自己在上课时重点听教师对那些问题的讲解。这样,听课时思维才会更清晰。

3.教师为人师表要做好榜样的力量,学生也要尊重教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很好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习惯会成为中学生的模仿标准,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老师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在这里,笔者建议教师在要求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起到表率的作用,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的力量。

例如,教师要准时到教室上课;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字迹要工整,语言要流畅,还有向学生分享自己写的文章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以榜样的力量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一点点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良莠不齐,在所难免。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除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外,学生还要尊重教师向教师看齐,并学会欣赏教师。以提高自我的方式适应,与教师和谐相处,共同进步。从现在尊重教师,为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提供有利条件。

4.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课堂勇于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需要教导学生在做作业前先复习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后再做题,防止出现因概念不理解而导致的解题困难的情况。做作业时要仔细审题,看懂题意再下笔,这是做对题的关键步骤。做题时,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学习习惯,知道学生的不足,做出客观评价并注意鼓励学生再次发言。

例如,在做语文课后作业时,一定要审清题目的含义,如题目要求通读整篇文章,结合具体语句理解本文中心思想,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学生在作答时完全忽略结合具体语句这一点题目要求,而直接给出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考试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是会吃亏的,因此,一定要教导学生审清题意,按题意作答。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的习惯,发言的目的并非得到教师的肯定,而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有让教师明白了自己的观点与教师的观点相差在哪,才能在下次发言中规避掉那些不正确的观点,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实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外,在课堂上勇于发言,还能使学生时刻跟随教师的思想,并且养成一边听讲一边仔细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但这一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日积月累一点一点养成,一旦养成,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中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有效培养策略,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祖国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德芳.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5(03).

[2]辛守宁.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课程学习(上),2012(06).

9.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九

之读书细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并给予长时间的坚持来逐步养成学生习惯。

几乎全部新课程改革前沿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纠正不正确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衡水一中,衡水二中,他们的教学模式也说明了这一点。李镇西老师、魏书生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是这么做的。魏书生老师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李镇西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关爱。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有鉴于此,张庄小学在张校长的要求下,利用一周的时间纠正学生读书的习惯。学生习惯将课本放在桌子上,两只胳膊压在上面,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身体的成长和视力,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要求学生读书时用双手捧起书本,嗓门打开了,身体也因此舒展,精神头也不一样了,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同了。

在这一周内认真观察学生言行举止,灵活处理因纠正学生读书行为而带来的学生情绪的变化,并给予适时指导。

10.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

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好,能充分保证上课的时间和效率。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次训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告诉他们,什么课该用什么课本,应早早地放置在课桌的角落上,要用的笔、尺子、橡皮放在课本的旁边,以备上课时用。听到铃声要快步进课堂,安静地坐好等老师来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都能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了。

2 上课习惯

开学初,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上课学习行为训练,如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要告诉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这不仅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举手要举右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要轻举轻放。教师在讲清道理、说明要求后,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要求人人掌握。对上课发言的声音也要进行规定: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要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绝大多数能达到要求。

3 坐姿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在开学第一天,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让他们接受教师的暗示提醒,要让学生牢牢记住六个字,即:头正、腰直、足安。教师可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坐坐好!”或是以特定的动作手势,如轻拍学生的后背,摆好手臂,示范正确的坐姿等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提醒学生坐姿的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4 写姿

11.中学生学习习惯调研 篇十一

一、抓住习惯形成的规律,及早培养,为主体发展奠基

在人的终生发展中,很多时候是凭借习惯做事的。俗话说:好习惯成就一生。也就是说人主体发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有一个好习惯。

了解学习习惯形成的规律对于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已经发现:21天的重复操作可以形成一种习惯,90天不间断的重复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因此说,好习惯的培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逐步由习惯演变成持久的学习能力。明确了这个规律,就为学生主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初步形成了。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在幼儿园里学到了所需要的一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勤奋学习等习惯。这个事例足以说明,儿童时期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促进学生主体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早培养越好。但也经常听到有些人这样说,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而事实却与此相悖,如我们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这样抱怨:学生一入学错误的执笔姿势就已形成,即使天天强调也很难纠正,有的同学甚至到了小学毕业还不能改正过来,错误的执笔姿势会伴随他的一生,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明确习惯的具体标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基地,那么课堂教学模式能否适应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呢?首先要从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入手,重新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合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强调解放学生的手脚,使之可以自主操作;解放学生的大脑,使之善于思考;解放学生的嘴,让其可以流利表达;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氛围,创造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优良环境。对小学生来说,明确每个阶段要养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至关重要。如,在云顶小学,为促进学生主体有效发展,已把各年级学习习惯细化并上墙,使学生时时可以看到,简单可以做到。

学会倾听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做到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敢于提问的习惯,要做到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除此以外,还有仔细审题、勤于动笔、认真书写、查寻资料等习惯。学习中教师反复强调、检查、督促,长此之往就会形成稳定而持久的自觉行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三、把握循序渐进原则,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主体发展

1. 关注个体,分层要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源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个性,重视个性,发展个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千差万别,接受能力、所处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因此,学生主体发展是不能达到整齐划一的要求的。根据习惯形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一规律,抓住学生年龄特点、个体认知差别、能力增长需要等,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这样才可能有计划地促进主体的发展。

2. 严格要求,密切配合。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十分必要。同时,要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围绕兴趣,抓住规律,寻找有效的方法,反復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不是一名教师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需要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得以完善和提升。

四、注重榜样激励,营造健康积极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过程中,有一点不容小觑,那就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因为,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教师本身的示范能力对促进学生主体发展非常重要。

对低年级学生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善于思考、表达流利、作业工整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赶、学、比、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言传身教,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就是对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影响,这对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将是一劳永逸的。

学生主体发展为社会培养需要的有用之才,是发展性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正是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学习习惯培养,使学生主体发展应该具备的自主性、规律性、创造性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开发;学习习惯培养,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习惯培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快了学生主体发展的步伐。

上一篇:培训班汇报演出主持词下一篇:城镇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