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活动总结

2024-09-02

数学游戏活动总结(共12篇)

1.数学游戏活动总结 篇一

数学游戏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彰显数学学科本质的同时,让数学变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能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喜怒哀乐、触摸到数学思维跳动的脉搏、品尝到因思考而生动鲜活的滋味、感受到数学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力量,改变数学严谨、抽象、枯燥的形象,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进一步突出小学数学的个性特征。

二、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3日—11月7日

三、活动的组织及地点:一楼多媒体教室

四、活动细则

(一)3----6年级

用指头做九九运算

游戏准备:

必须记住九九运算的前五个(即记住到五五得二十五),然后使用指头即可进行简单的计算。如果掌握了这个方法,也许小学生就不用全部记住九九运算了。

游戏举例:

我们求一下7×9,为了用手指表示7,用一只手伸出两个指头,另一只手伸出全部指头。此时,全部手指头伸出来的那只手不用,只留下伸出两个指头的那只手。9也像右图那样只留下伸出四只手指的那只手,这样一来,伸出的手指头的总数是2+4=6,这就是十位数,个位数就是弯曲着的手指(3和1)相乘得到的数,所以十位数就是6,个位数就是3,结果就是63。

5×7时,因为十位数是2,个位数是5×3=15,所以回答就是20+15=35。

(一)1----2年级

报数小游戏

游戏规则:

由八个或十个人拉成圆圈,然后主持人下口令开始后开始转圈,主持人报数字,然后根据报数决定由几个人抱在一块。由一、二年级学生来完成游戏。

数学教研组

2014年11月3日

2.数学游戏活动总结 篇二

一、小班数学活动和游戏整合的理论依据

1. 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 年幼的儿童其思维有着不可逆性, 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事物, 获得自身的发展。在认知过程中幼儿对于接受什么, 不接受什么, 接受到什么程度, 完全依赖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情感和个性倾向性, 不以老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而千姿百态的音乐正好让幼儿兴趣、爱好、情感和个性倾向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 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生动的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他们在有趣、充满情感的及想象的游戏情景教学活动下, 主动建构相应的知识经验, 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

2. 依据《纲要》的理念。

新《纲要》中指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并体验到数学的有趣, 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 老师应该为幼儿的数学活动创设一种情境, 特别是利用游戏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 让幼儿在游戏中, 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游戏之间互为整合, 使孩子从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 构建数学概念。

二、小班数学活动和游戏在实践中整合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对象本身, 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他们是通过活动, 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 老师应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 互补互通, 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游戏, 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

1. 有目的地创造游戏条件促进幼儿建构。

在数学活动中, 游戏的介入能有效地把幼儿带入有趣的情景中, 使每个幼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应把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融于各游戏之中, 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案例一:在图形、颜色、大小分类的学习中, 我利用“找朋友”的音乐游戏, 做了不同图形、颜色、大小的头饰, 当音乐一停, 要求幼儿按自己身上的图形头饰找到相同图形的朋友。当幼儿找到朋友后就会高兴地做各种亲昵的动作, 之后随着教学需要的不断更换, 我要求幼儿找“红色正方形的小朋友”, 找“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小朋友”, 等等。

评:认识图形、大小和颜色是幼儿已知的数学知识, 但今天的目标是进行分类, 我设置这个游戏的情景, 是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头饰的形状、颜色等知识建构的结果, 使简单重复的找朋友的游戏而变得有趣, 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案例二:在平时我们经常会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 幼儿对此也非常熟悉, 为了进一步的巩固5以内的数数, 于是我对幼儿说:“请你摸摸滑滑梯拍两下, 走回来。”“请你摸摸小草跳三下, 跑回来。”在游戏的过程中, 我既帮助幼儿巩固了正确的数数的能力, 又让他们的游戏能力得到了提升, 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既获得了相关的数学知识, 又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提炼, 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使游戏和学习的气氛一样浓厚。

评:我们幼儿已学过了5以内的数数, 对数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而借助“小孩真爱玩”游戏情景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巩固5的数量, 实践出真知, 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往往要比成人直接给的印象深刻。

2. 以动态的事物激发幼儿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努力唤醒那些冷漠态度的孩子的注意吧, 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一般来说动态的事物更加能激发幼儿的注意, 更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只有兴趣被激发出来时, 幼儿的灵性才能活起来, 教学活动才能乐起来。

案例一:在方位词的学习中, 我放弃了原来平面的方位操作材料, 而结合音乐游戏“小老鼠”, 拿出了一个可爱真实的布偶小老鼠, 配合“小小老鼠”的音乐, 边拿小老鼠做动作 (一会跳到桌子上, 一会躲在小椅子的下面) , 边唱歌曲:“小小老鼠, 跑来跑去, 跑来跑去, 小老鼠跑到哪里了?”幼儿回答:“小小老鼠, 跑来跑去, 跑来跑去, 小老鼠跑到桌子上。” (躲在椅子下, 藏在桌子里) 让幼儿跟随小老鼠游戏的动作感知方位词上、下、里、前等。

评:小班幼儿学习方位词如果只凭老师的讲解, 幼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感到无聊。本次活动设计动态的小老鼠游戏动作, 来活跃幼儿情绪, 牢牢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幼儿以歌曲的形式来回答来思考, 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案例二:为让幼儿真实地感知1和许多的概念, 在游戏《猫捉老鼠》时, 我扮演一只大花猫, 全班幼儿来扮演许多小老鼠, 引导幼儿感知1只猫、许多老鼠。又如玩音乐游戏《拔萝卜》, 让幼儿在拔萝卜的过程中, 玩一玩, 唱一唱, 演一演, 学习正确使用量词:一只小花猫、一个大萝卜、一位老奶奶等。

评:老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熟悉的事物, 感兴趣的事物, 并将与数学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丰富的知识, 积累经验, 感受数学在身边, 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 以灵活的方式化解数学重难点。

小班的幼儿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 抽象逻辑思维还刚刚萌芽。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到音乐游戏中去, 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话, 帮助幼儿摆脱枯燥的学习方式, 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案例一:比较多少是小班数学的难点, 小班幼儿对少1和多1的概念还是比较的模糊。于是我结合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围着椅子转, 音乐一停, 会有一位幼儿没有抢到小椅子, 这时我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感知幼儿的数量与椅子的数量, 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 几比几多, 几比几少, 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

评:在比较多少中, 几比几多, 几比几少是一个很难的知识点, 活动中将数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音乐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不仅满足了幼儿的竞赛的心理, 还促使幼儿准确的对数概念的认识。

案例二:韵律活动中队形的变化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守恒关系。如:韵律活动中需要队伍从圆形变成方形, 幼儿的站立位置变化了, 也许空间变小了, 但是幼儿的总人数是不变的。另外, 韵律活动中幼儿的站位等也充分体现了空间关系。

评:守恒关系和空间关系一直是幼儿较难掌握的, 有时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幼儿还是不能理解, 但通过有趣的韵律活动, 幼儿在玩中认知, 形象又直观, 既调动了幼儿的快乐的情绪, 又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3.发动数学活动的“游戏”引擎 篇三

一、以趣味为原则,把游戏融入幼儿数学集体教学

1.教育游戏的合理选择

既然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应该注重游戏的合理选择,要结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或设计游戏,这将直接决定孩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决定着是否可以让他们融入游戏之中,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要了解孩子们具备的数学能力,知道他们能理解什么东西,在这一基础之上设计游戏,选择游戏。一个好的游戏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数学知识总是蕴含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而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很难理解数字与符号之间的微妙关系。因此,幼儿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地对幼儿进行强行灌输,要找到教育过程的合适切入点,可以将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和符合设计到游戏的环节中,让游戏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

当孩子们奠定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后,就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渐设计一些相对复杂的数学游戏,进行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数学知识拓展,一点一点地将数学的相关知识点讲给孩子们,让他们逐步把握游戏过程的同时,渐进式地形成数学认知。

3.好奇心的有效利用

虽然幼儿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但是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判断力的幼儿来说,好奇心更能促进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以游戏娱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对数字符号充满好奇,产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将图片分类游戏运用到对幼儿的最初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在学习图形概念时,做一些色彩各异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从而在分类游戏中对图形形成客观认识。再例如,教师也可以将找伙伴游戏运用到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中,每个小朋友背后都贴着不同颜色的数字,让小伙伴们找与自己背后颜色相同的小朋友,每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组成一组,每组都不能多,起初小朋友会好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游戏中有的小朋友恰好能够找到自己的伙伴,这就是双数,而有的小朋友的伙伴最后都被找没了,只剩下自己一个,这就是单数。

二、以参与为前提,把游戏贯穿于幼儿数学集体教学

1.有效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

之所以要将游戏贯穿于幼儿数学教育中,就是为了能够让幼儿以游戏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数学学习的主体意识。在刚接触数学学习时,幼儿会有一些排斥,毕竟学习没有做游戏更受孩子们欢迎,这就需要老师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可以主宰游戏的设计,同样可以主宰数学学习的过程。

例如,让孩子们进行数学方位区分,提到“上”小朋友就举手,提到“下”小朋友就蹲下,再用在不同的手腕上套不同颜色皮筋的方式来区分左和右。在游戏过程中,无论上下左右,自己的身体都是中心,让孩子感受到这种主体意识,同时,孩子也是这个游戏的主体,更是这个数学方位学习的主体。

2.客观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通过学习可以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不同年龄的幼儿心理存在一定差异。在数学教育中,以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基础,教师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通过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相同步的游戏来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

例如,领小朋友玩猫妈妈分鱼的游戏,把六条小鱼分给两只小猫,保证每只小猫都有鱼吃,并记录每一次分鱼后的数量,小朋友在分鱼的过程中会发现,一只小猫分多了,另一只小猫就会少分,进行多次不同的尝试,尽可能让分鱼的过程更公平,符合幼儿爱心的心理特点,幼儿既开心地做了游戏,也能够学到数学数字与多少方面的知识,也与幼儿爱心心理相吻合。

三、以辩证法为方法,把游戏渗透到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

1.坚持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方法

尽管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但是也不能制造较大的学习压力,在数学教育中要做到劳逸结合,把游戏活动渗透到数学教育中,让学习过程与游戏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更好的数学教育效果。

例如,同样是动物,但是不同的大小表现出的重量是不同的,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让小朋友们看到小猫要比小狗轻,小狗要比小猪轻,因为小狗相当于两只小猫重,小猪相当于两只小狗重,小猪就相当于四只小猫重。小朋友们在玩跷跷板游戏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哪个体重稍大的小朋友就会将体重稍小的小朋友压起来,这就是数学中的重量问题,大家在开心地玩跷跷板游戏时将重量的数学知识复习并掌握。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绝不能让数学学习变成枯燥的理论学习,这样会大大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非常不利,因此,在数学教育中要将数学的理论与游戏的实践相结合,尤其是通过实践来加深幼儿对数学理论的理解。

例如,在2、3、5的加减运算问题教学中,老师反复告诉孩子们2+3=5,5-3=2,逐渐地孩子们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论已经掌握,但是达不到深入,老师可以让五个孩子站到一起,让其中两个孩子离开队伍,剩下就是三个,同样的游戏,让三个孩子的队伍与两个孩子的队伍进行结合,就组成了一支五个孩子的队伍。

综上所述,游戏对于幼儿数学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载体,能够使数学教育过程充满趣味性,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实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4.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买票》 篇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尝试比较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感知身高和买票的关系。

2、初步了解生活中有关买票的规则。

活动准备:

PPT课件、黑板两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身高卡、代用卷、胶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都生活在扬州,扬州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看看这是哪儿?(播放课件:文昌阁,对了,这是文昌阁,它位于扬州市中心,是扬州标志性建筑。”

师:“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播放课件:五亭桥),五亭桥又叫莲花桥,是扬州瘦西湖里的一个景点。”

师:“再看看这又是什么地方?(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你们都认识呀,去过没有?有的小朋友去过,有的小朋友没有去过,不要紧,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茱萸湾公园玩一玩。”

二、买票

1、了解120厘米标线。

师:“要去公园我们等坐交通工具,坐什么交通工具呢?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车?(播放课件:公共汽车),那公交车上这样的东西,你们见过吗?你觉得这是什么?(播放课件:扶手),那你们发现扶手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幼儿说)那扶手上这条银色的标线有什么用呢?(幼儿说)”师小结:“原来这条标线是来测量我们的.身高的。”

师:“那为什么要测身高呀?”师:“如果坐车时身高达到了这条标记就需要买票,如果不到这条标线就不需要买票了。”

师:“那这条标线表示多少厘米呢?(幼儿说),到底是多少厘米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120厘米)。”

师小结:“原来坐车时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可以免费坐车了。”

2、比身高。

(1)师:“昨天你们老师已经和你们共同制作了身高卡,拿出你们的身高卡,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在比一比?(幼儿相互讨论)谁来告诉大家你的身高是多少?”(幼儿说)师:“小朋友们都很棒,都知道自己的身高,那你觉得你需要买票吗?为什么?你呢?为什么?”(个别幼儿说)师小结:“原来他的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他的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了。”师:“这里有两块黑板,这块黑板是需要买票的,这块黑板是不需要买票的,看看你自己的身高卡,应该贴在那块黑板上,上来试一试。”

(2)检查作业。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身高卡,先看这块黑板,这块黑板上是贴需要买票的,那他的身高一定在120厘米以上?他们贴的对吗?再看看这里的身高卡都是不需要买票的,也就是身高要在120厘米以下,贴的对吗?”发现。师:“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正好是120厘米,那你们觉得他需要买票吗?师:”老师告诉你们,身高只要达到120厘米就需要买票了。“

3、介绍其他交通工具的买票规则。

师:”公共汽车是需要买票的,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买票呢?(播放课件:地铁),这是什么?地铁是轨道交通,它的标志是什么?(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免票),你们认识吗?免票是什么意思?和刚才公交车的要求一样吗?“师小结: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是免票了。”

三、游戏:买票

(1)、解读公园买票规则。

师:“下了车,我们就到公园了(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进入公园,我们首先要干什么?(播放课件:排队买票),那到公园买票又有什么标准呢?(幼儿说)(播放课件:120厘米标线)。”师:“120厘米标线是什么意思?(幼儿说),我们来看看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半票)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半票?(幼儿说),那我们来看看全票是多少钱?(播放课件:票价:10元),再想一想,全票是10元,那半票是多少钱?(幼儿说),对不对?”师小结:“原来半票的意思就是取原来门票价钱的一半,知道了吗?那茱萸湾公园120厘米以上的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多少钱?120厘米以下的有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又多少钱呢?原来公园买票的标准和公交车买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2)、幼儿操作买票。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买票,在后面的桌上有许多5元、10元的代用卷,等一会儿请你们拿着自己的身高卡,把这个代用卷贴在身高卡的下面,你要想清楚,你要贴全票还是贴半票?听清楚了吗?好,上来拿下你的身高卡去买门票。(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并提醒要求)。”检查作业。

师:“我们来看看买全票的和买半票的对不对?先看看买半票的需要多少钱?对不对?全对了,等一会儿我们可以进去玩了。再来看看买全票的,对不对?你们发现了吗,有两种不一样的方法,为什么会有两种不一样方法?(幼儿说)”。

师(播放课件):“原来买半票需要5元钱,买全票需要10元钱,也可以用两个5元钱去买全票。”

5.数学游戏活动总结 篇五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年有12个月,能找出年历上的12个月,并能初步了解12个月的循环关系。

2、学习看年历,能找出指定的日子。

3、积极参与活动,愿意与同伴,老师交流。

【活动准备】

PPT制作,人手一份年历,自制大年历一份,月份循环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年历,老师收集这些年历就是为了请小朋友来参观我今天举办的“年历展”,进入我的展览会场呢,我有些要求先要说一说:

1、你可以小声的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你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年历,但不要大声喧哗。

2、你可以用小手去触摸,感觉一下,或者找一找哪本是你带来的,也可以欣赏一下别人带来的,但不要弄坏了。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离开座位去参观我的年历展吧。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年。

出示年历:老师这里也有一本年历,请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20xx表示什么呢?今年是几几年?20xx表示的是年份,表示今年是20xx年。

出示另一本年历:谁能知道这本是哪一年的年历?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小结:每本年历上都有表示年份的数字。

2、认识月。

有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老师自制了一本20xx年的年历,一张纸表示一个月,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数到有几张纸就表示一年有几个月,(师幼一起数)。有谁知道这12个月是按什么顺序来排的?先过哪个月?过完几月再过几月?原来一年中的12个月份就是这样一直循环着。

下面我来考考小朋友,你能找到3月份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是怎么知道的?(带领幼儿认识月份)

3、认识日。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年历上的这些数字:(认识数字1——31)这上面的每一个数字表示一天,那一个月一共有几天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大月有31天,小月要少一点,有的是30天有的是29天。这些数字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一个个大格子里,就像一个个小房子,外面的月就是他们的门牌号码,要找到几月几日就必须先敲开几月的门,再在几月的房子里找到几日。

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大家一起猜一猜”,

出示PPT谁能看着画面告诉我,画面上表示的是什么节日?几月几日?(元旦,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

三、结束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很多值得纪念的日子,比如:生日……

下面就请小朋友带着你们的年( )历走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特殊的日子。

6.幼儿游戏活动总结 篇六

开学初,我们认真制订了自主性游戏计划,做到游戏与主题的结合,每周有察看的着重点,并且注重集体教导与个别指点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通过游戏匆匆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全面的成长。

一、结合主题,深化游戏内容

游戏的开展是树立在幼儿所控制的知识经验根基上的,幼儿控制和积累的知识经验愈富厚,游戏的内容也就愈活跃,所以随着主题开展,我们也会引发孩子开展相应的游戏运动。如:在“送你一封信”的主题运动中开展后,引发孩子开展了“邮局”游戏,他们本身设计信封、信纸、邮票等,先生只是赞助做了一个邮筒,一个新的游戏就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有的去邮局买信封、有的去买邮票、还有的去给好朋友寄信等等,一到光阴,邮局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繁忙的送起信来,收到信的孩子就会异常兴奋,给这个看,拿那个瞧,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交情。

固然主题运动是从幼儿中来,但仍需教师有序的组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治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而是优越师幼互动情况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因此幼儿运动前,教师必须做好与主题运动相关的知识与资料的筹备工作,为幼儿运动提供充分的资料,确保运动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支持幼儿运动也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传授、解惑,而是要地引导、勉励,使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明,点燃幼儿的探索欲望,唤醒幼儿的创造潜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伞”主题运动开展时,为了让幼儿对“伞”的基础构造有系统感知,我制作了一张表格:把“伞”特点分成:伞面的形状、伞面的颜色、伞柄的格式、撑开的大小几部分。

幼儿能结合已有经验精确记录,记录停止后幼儿不仅能说出本身“伞”的特征,还能依据标记说出同伴的“伞”的特征。我还在区角中投放了很多手工制作的资料,小朋友很感兴趣,陆续做了不合形状、不合大小的“伞”然则,放在哪里好呢?如果堆在桌子上,会影响小朋友的运动,这时,小朋友说“伞”有美化作用,提出可以把它们挂起来。把运动室的角落形成了一个“伞的世界”,小朋友可以随时将本身制作的美工作品和家里带来的“小伞”玩具摆放到“伞的世界”里面去,在“伞的世界”主题开展中,我们还结合孩子们自制的各类伞的环境开展了“伞店”游戏,在发明孩子们分外喜欢拿着伞玩的环境引导孩子构成了表演队在“小舞台”上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必要又富厚了“小舞台”的内容。

同时能结合学到的知识的深化游戏,情况也逐步富厚起来。在这个历程中,小朋友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自主地与资料产生互动,与同伴产生互动,与情况产生互动,他们始终积极地介入。如在“我喜欢”主题开展历程中,结合“我喜欢和朋友玩”、“便是喜欢你”等运动,引发幼儿在幼儿园、娃娃家等游戏中增添了亲睦朋友逛街、请好朋友做客、和喜欢的人一起去购物等等游戏情节。

二、善于察看幼儿感兴趣的事,有效开展预成运动和生成运动

教师应成为幼儿运动的察看者,善于捕捉随机的契机,并能把教师的主题变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偏向,这便是我们所说的“预成运动”。“过诞辰”是孩子们最高兴、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经常会看见他们在建构或捏塑游戏中做一个“大蛋糕”,插上很多蜡烛,然后呼朋引伴地招呼同伴参加“诞辰会”,但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只知道纯真地“过诞辰”,并不知道本身和同伴具体的诞辰光阴。

在“我喜欢”的主题运动中我就抓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向家长了解本身诞辰的光阴,搜集从小到大过诞辰时拍的照片,了解过诞辰简单的习俗……依据该主题内容和幼儿一起制作“诞辰树”,每种水果代表一个月的标志,然后把幼儿的照片张贴在相应的月份中,孩子们许下诞辰愿望挂在树上,这样一来,常会看见很多幼儿围着“诞辰树”讨论:“本来你是×月份诞辰?”“你的诞辰愿望是什么?”孩子们喜欢这类运动能力使主题运动更充足,更好地体现运动的代价。

三、优化游戏情况,注重资料的多样性

创设游戏情况,为幼儿提供运动和表现才能的机会与条件,匆匆进每个幼儿在不合程度上获得成长。本学期我们在运动室里开设的游戏区域有娃娃家、加工厂、超市、银行等,依据孩子的兴趣,在课堂外的走廊开设了建构区、幼儿园、小超市等,孩子们可以充分应用这游戏场地去运动,去建构本身心目中的公园、学校等。除了优化物质情况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创设心理情况,首先树立优越的师生关系,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作出抉择的权利,树立平安、温暖、信任的情况氛围,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差错,并做出需要的引导。

其次树立优越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学会节制本身的情绪,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体验互助游戏的愉快。同时我们注重在游戏运动中的资料的提供,注重资料的多样性,多提供一些半制品,勉励孩子创造性的使用资料。如在“小舞台”游戏中,除了让演员到服装店去购买衣服道具外,还勉励他们应用各类资料来打扮本身,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报纸、塑料袋等,勉励孩子在旧报纸、旧袋子上设计出标致的服装。在“伞店”的游戏中,提供了各类纸如牛皮纸、塑料吸管、彩纸、白纸等,让孩子们依据本身的经验去制作标致的伞。在“小吃店”游戏中,除了泥工的提供,我们还收集了各类资料如:塑料泡沫、海绵纸、吸管、水果网袋等,让孩子们考试测验用各类资料做出各类小吃来

7.游戏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篇七

一、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获得数学知识

游戏可以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通过具体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活动做铺垫。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小学生进行折纸游戏: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叠后留在纸上的折痕,可以用以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比如:相似、轴对称、全等、相似形等等。在折纸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受到启发:用正方形的纸(二维物体),可以折出一个立体形状(三维物体)。折出新的形状之后,指导学生把纸摊开,然后研究留在纸上的折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维数的变化,从一个二维物体到三维物体,又回到二维物体。虽然小学生还不完全清楚二维和三维的具体意义,但是可以为后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运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1. 游戏活动为学生建立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普遍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和好奇,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渴望学到新的知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很容易被他们感兴趣、充满乐趣的事物所吸引,但由于他们年纪比较小,没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仅仅凭着乐趣去认识新事物,感兴趣的就乐意去做,没有兴趣的就心不在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小学生这个特点。然而,游戏可以顺应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中,将“无用”的注意转为“有用”的注意,让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分类”这一课时,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分类”这个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和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来设计游戏,比如,设计“给小动物找家、文具回家、水果放进果盘中”等小游戏,引导小学生将同一类物品归纳在一起,给小学生创建一个愉快且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 游戏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普遍善于形象记忆,很少具备推理能力的,他们需要具体的事物来支持思维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应当采用直观的方法来丰富其感性认识,让他们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讲解“空间与图形”这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图形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可以动手接触图形,动脑思考图形的特征,动口说出图形名称,从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由此,学生会对图形的特征产生深刻的印象。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可以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三、游戏活动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态度

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发现和创造不同的思路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一个小学生在玩积木时,他会尝试用不同的组合方法,来观察并试图将一块块积木放在另一块积木上面,放到多少块不会倒下来。学生会一边玩、一边进行思考,充分提高了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生还能将游戏中所得到的思路和方法灵活运用,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学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所运用的不同思路,通常就是在为某个问题找到解决的答案。

四、游戏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融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应当建立在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应当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将课堂学习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这一生活经验,带领小学生在课堂进行“打电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教学“1~100各种的认识”时,老师做着打电话的动作,对小学生说:“我这个电话打给小明,请问10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一?”小明也做着打电话的动作答道“:100里面有10个十,100个一。”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做这个游戏。这样,让学生依据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游戏,不仅可以掌握1~100中有几个十,有几个一,还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回答问题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又愉快。

小学数学教师在采用游戏活动方法教学时,应当注意游戏要有思想性、激励性、多样性、直观性、形象性和情趣性等。从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做练习、在快乐中增长才干、在比赛中增加勇气。一直以来,关于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游戏活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优点,使得游戏活动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使其更加完善。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采用游戏活动方法教学时,应当注意游戏必须有思想性、激励性、多样性、直观性、形象性和情趣性等。应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做练习、在快乐中增长才干。

8.亲近幼儿数学活动从游戏开始 篇八

一、活动形式的游戏化,引发幼儿多角度体验数学活动

(一)主题活动游戏化

新课程下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游戏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年龄阶段的幼儿数学发展要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机地整合起来,创设一个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数学教育情景,将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让幼儿回忆一下和妈妈去买菜的情景,以幼儿喜欢的娃娃家游戏形式,分别请幼儿扮演小贩、家长和孩子,出示相对应的买卖物品和资金,然后开展一系列的数学等价交换活动。另外,还可以运用数字与物体对应、点卡与数字对应以及点卡与物体对应等多种方式, 引导幼儿感知并体验、理解数字的意义。总之, 在主题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教学活动, 能使幼儿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创设各类情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尝试并探索、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

(二)集体教学游戏化

美国儿童智力发展专家戴维教授认为,大多数儿童在五六岁以前,大脑不足以发育到能学习阅读和计算的程度。我们应该改变集体教育的模式,让集体教育活动中充满游戏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在集体活动的选材上要游戏化,尽量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选材其实很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熟悉的日常用品——图书、衣服、遥控器等来认识数字;用吃饭的碗左右排列找规律;我们的头发比长短等。其次,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游戏化。游戏化的数学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幼儿易于接受的,在游戏化的教育情境中,孩子是主体,是真正的主人,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演示或者讲解,更多的是为幼儿的活动创设情境和提供适当的帮助。比如:孩子们在选择区角游戏时的座位设定,可以是站着的也可以是坐着的;可以是个人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孩子们在这样的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情境中,才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答案。集体教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与幼儿的生活游戏紧密相连。

二、材料选择的游戏化,促进幼儿多维度感知数学活动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数学操作材料

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幼儿学习和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有效载体。当幼儿对某一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游戏,实施教育。这样能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苹果、橘子、香蕉等一些孩子爱吃的、经常吃的水果,可以编成一个有趣的数字儿歌;或者是画一些幼儿喜欢的小动物,让孩子自己去扮演小主人,分发水果给小动物。这样的话,孩子不但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数学配对,而且,还会记忆深刻。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让幼儿通过点心数量的减少,测算出班级小朋友的数量;或者是以分水果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点数班级幼儿的数量。这样幼儿不但可以感到数学的有趣,而且,还会自由创编到各类游戏中,从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二)数学操作材料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往往教师挖空心思、精心制作的操作材料,会远离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不到乐趣,抑制住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现如今,孩子们的操作材料可以不再是局限于一画、一些玩具,而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得的各种物品。教师在寻找操作材料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哪些材料符合要求,哪些材料是幼儿自己喜欢的,当然,不同水平的幼儿所找的材料层次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材料的选择要适合幼儿自己的发展水平。操作材料的多元化、游戏化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在操作活动中能够主动去探索,这就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繁重的操作材料设计制作中释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对幼儿的观察及指导中去。

三、教学策略的游戏化,成就幼儿多方位参与数学活动

(一)走进家庭游戏,让幼儿在家庭游戏中学习数学

每个家庭里有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或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数学游戏中。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真实场景, 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游戏化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边数数边整理自己的物品。配合计算活动, 家长和幼儿可以一起去超市购物, 请幼儿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可以在家中扮演买卖游戏。家长与幼儿的共同游戏、生活,不仅丰富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更加深幼儿对于数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幼儿乐于思考、善于思考,较好地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走向社会游戏,让幼儿接触社会中的数学

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的数学奥秘,我们可以通过超市、商场等,引发一系列的数学游戏,使幼儿发现数学现象,逐步积累有效地数学经验去市场、超市购物,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社会游戏中发现数学现象,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进行理发店的游戏时,可引导幼儿思考剪发、吹发、洗发的价目,并计算去一次理发店一共要花去多少钱。还可在教室其他区角内让孩子观察商品的陈列顺序,自选几种自己喜欢的东西,记下物品价格,计算后到收银台交钱取物。孩子在这类活动中,不仅可以发现人们对数、分类、量、加减和排序的运用,也进行了初步的社会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源于游戏。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化的教育内容, 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把日常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把数学游戏化, 将看似枯燥的数学教育变得生动、变得有趣、易于幼儿接受,使幼儿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9.游戏活动总结 篇九

在XX会长的积极带领下,我协会成员踊跃参与到本次游戏性活动中。首先由理事会成员们进行游戏规则的宣读与分组,然后协会全体成员加入游戏并依次进行“抱团“智力运球”等游戏。各个组通过激烈的游戏争夺,最后游戏胜利的一组得到一定的奖品,输的则接受背靠背挤破气球的惩罚。

这种游戏奖惩方式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笛萧协会对团队管理的规则性与严厉性,同时也加强了协会成员对协会管理方法的理解与接受。

本次活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协会成员的感情,也展现出了笛箫协会的活力与激情,更大程度上坚定了每一个成员为服务协会的决心。然而,本次活动也有它的瑕疵存在,这也是协会全体成员必须要努力去改正与提高的地方。

本次活动性游戏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感谢所有笛箫协会成员与领导。

10.游戏活动总结 篇十

小小运动会已经落下帷幕,看到孩子们在运动会场上的矫健身影和家长们为孩子的比赛而加油呐喊时,觉得自己也感染了他们的快乐和紧张呢!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当两人三足比赛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郑宇和奶奶一起参加比赛,可是当口令开始的时候,郑宇奶奶还没有反应过来,所以出发比别的家长要慢,合作走也不熟练,但是奶奶和孩子毫不气馁,坚持着走完了全程,我班的其他家长看到了都为他们加油鼓劲,我也不禁为他们在心中默默的加油,希望他们能坚持到最后,这也体现了参与就好,参与就是快乐的运动精神吧!我班今天获奖的情况还是不错的,看看得到奖状的孩子,似乎很出乎意料,得奖的都是一些平时并不出众的孩子,而平时聪明、活泼,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的孩子却表现得并不怎样,虽然比赛的目的在于参与,让大家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但从某个方面可以看出,再优秀的孩子不可能每个方面都是强手,那些平时沉默不语、调皮、好动的孩子也许在某个方面却也是出类拔萃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到,作为老师、幼儿园应多创造一些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每个人都快乐、自信地成长。

今天的运动会上我们有亲子共同参与的游戏,有孩子个人的比赛,当比赛结束的时候,许多孩子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得奖的和没得奖的一样高兴,但是也有一些爸爸妈妈的表现我想并没有爷爷奶奶们积极和投入,我想这也是以后在活动之前需要老师通过班级群、校讯通等方式让家长们了解活动的重要性和活动目的而努力的方向。这种互动式的教育促进了家园交流与学习,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亲子游戏活动,这种“请进来”的方式使孩子体验到了在集体环境下与家长及其他小伙伴的家庭一起活动的快乐,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增进了父母亲与孩子间的感情,有利于家园教育同步。

11.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初探 篇十一

一、数学活动内容生活化,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经验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幼儿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如:早上几点来幼儿园(时间);来了几个、缺席几个孩子(数量、统计);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玩完玩具该如何整理(分类、集合)、幼儿园的楼梯有多少台阶(数量)等等。“数学教育生活化”正是强调要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将数学教育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中学数学。如:班级自然角里的动植物是幼儿每天观察、照顾的“伙伴”,但孩子们常常只关注“葱、大蒜等植物是不是发芽了?”“今天浇的水够不够?”关注“小白兔、小乌龟有没有吃东西?”“它们会不会生病?”等,此时老师则可以因势利导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向比较葱、蒜的高矮长短,也可学习从高到矮、从矮到高为葱、蒜排序;当自然角材料排列紊乱时,又可引导幼儿按种植区、饲养区、果实区等进行分类摆放。孩子们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开开心心地吃完点心,又自然地认识了图形。

(二)将现成的生活材料运用于数学活动中

如饮料罐、小树叶、石子、扑克牌、串珠、硬币、花片、豆类、小瓶盖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易收集的物品,都可运用于数学活动中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根据扑克牌的花样、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接龙、比大小、加减运算游戏;利用瓶瓶罐罐进行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矮活动。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他们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探索中又得到了无限的乐趣。

因此,数学活动内容生活化是一个让每个幼儿能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过程,是实现“数学是属于所有人”的重要途径。而幼儿的思维水平也正是在这一螺旋上升的循环往复中得以提升,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数学活动时间灵活化,体现“有机整合数经验”

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数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更应有机地地把数学内容渗透于主题教学或其他领域教学中,体现“有机整合数学、有机整合数经验”。如:户外活动《跳房子》是一个经典的传统游戏,在幼儿熟悉玩法后,老师可以示范单脚跳入“1“号房间,接着双脚跳入“2”号房间,依次用单、双脚轮流跳完,边跳边念“1、2、3……”或“单脚、双脚、单脚……,也可让幼儿根据指令在第一回合中只跳单数格子、在下一回合中再跳双数格子……使幼儿在这个体能游戏中,充分地感知自然序列中单、双数排列的规律;又如:在中班主题探索活动《汽车家族》中,幼儿纷纷从家中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汽车玩具,不管是在集中活动还是自由活动中,总是得意洋洋地介绍着自己的汽车在颜色、造型、功能方面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趁此机会,老师可启发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载人、载货、特殊功用车分别驶入1号(客车)、2号(货车)、3号(特殊功用车)车库内,再启发幼儿数一数每一号车库内分别有几辆车?算一算、比一比哪一号车库里的车最多,哪一号车库里的车最少,在这儿不正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有机渗透。

三、数学活动组织游戏化,体现“数学教育的主体性、愉悦性”

教师可以在单个的数学活动中运用几个游戏进行贯通,也可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采用一个游戏进行。如:小班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归类这一内容时,老师就是以几个游戏贯通展开的。老师以去米奇妙妙屋参观为主线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主人“米奇”请小朋友去帮助他,完成“开锁”(根据门上锁孔的不同颜色,送上相应颜色的花片钥匙)和“搬家” (将各色物品分类,搬进相应颜色的房子里)的任务。当孩子们看到动画片中的“米妮、高菲、唐老鸭”(玩具)出现时,立即引起了高度的兴趣,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游戏过程中,能分辨红、黄、绿三种颜色,学会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而且初步学会分工合作。又如:在大班幼儿学习6的组成这一内容中,老师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成《逛商店购物》的游戏,商店里全都是六元以下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六个硬币,面值为一元,然后让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求是必须购买两样东西,合起来是六元,而且必须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 幼儿在这种模拟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不仅熟练地掌握了6的组成,而且发展了交往的技能。

12.数学游戏活动总结 篇十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对“科学领域”的解读中指出“让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1],在这一幼儿数学认知的核心价值引领下,我们正在开展“《指南》背景下幼儿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如何将‘生活化、游戏化’等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使幼儿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并能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问题逐步深入开展。

游戏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使得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会对游戏规则和动作进行观察,从而在整理、概括当中不断的获得思考,让孩子的思维获得了很好的锻炼[2]。

二、游戏教学环境的创设要贴合幼儿需要

要刺激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一定要依据孩子的自身特点使用各种方式创建适合他们游戏的环境。数学教学就是数和形的教学,当前我们所处环境中到处都是和数学有着关系。比方说:所有物体都是以某个形状、数量以及方位存在于社会环境中,如玩具种类、大小以及外形等;植株高矮、粗细等。老师要依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借助于一些数学用具不断的指引和刺激孩子们懂得去发现和学习。

三、设计幼儿喜爱的游戏化数学活动

有趣生动的数学游戏能够很好的带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产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思维。因为幼儿比较小,在学习中只可以实现和他们当前兴趣相符的事情。数学教学一般都是较为烦闷、枯燥,所以在设定教学计划时,很容易不够关注孩子的需求。怎样有效处理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可以设定能够刺激孩子欲望和满足孩子需求的活动,从而带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参加进来,开展学习,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让自身获得发展和成长。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游戏教学中的数学元素

人们生活当中到处都是数学,到处都能够开展游戏,一定要积极指引孩子在生活中对数学的接触与理解,让他们可以在欢快中学习数学。在玩玩具过程中,孩子能够主动的去探究玩具中的新意,能够找到和数学有关系的东西,比方说玩具的外形是什么形状的?等等,只有孩子能够自己主动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才可以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五、游戏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一)操作性的数学游戏

操作性数学游戏就是孩子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对各个教具或实物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能够不断的去探究,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借助于游戏主题和情节,展现了将要进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就拿小班数学教育为例,如:为了让幼儿学习“多少”、“大小”等知识,可以借助于“采蘑菇”的游戏,让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则扮演他们的妈妈,这样小兔子就要跟着妈妈开始学习采蘑菇的本领,这个游戏教师充分关注了幼儿的兴趣点:喜欢小动物,喜欢扮娃娃家。

为了能够弄清楚方位,可以使用“捉迷藏”等游戏,让一个孩子去寻找其他的小朋友和小动物,并能够准确的描述自己所在位置,比方说“小花猫躲在门后面”、“我在树上发现了小鸟”等。让孩子在玩耍中懂得了方位。还有“小花猫钓鱼”等游戏都能够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二)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教学游戏

这些游戏主要就是借助于感官开展数学教学,能够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数学形成很好的感知力。

1.触觉:比方说在学习“正方体和球体”时,就可以借助于“魔术箱”的游戏,让孩子们去探究箱子里的宝贝,孩子可以借助于摸的方式去感受一些物体的特征。

2.听觉:“抱团”就是对孩子的听力进行练习,孩子在音乐的环境下开始摆出各种姿势,音乐停止,孩子也要停下来静静的听鼓声,鼓声响几下就代表着孩子们在抱团时需要几个,这个游戏有着很好的吸引力,能够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进行集中,让他们可以在欢快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可以让思维一直都保持在兴奋状态。

3.口:借助于语言的形式开展游戏。这类游戏能够很好的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灵敏性。比方说在“拍手唱歌笑呵呵”中,歌词中涵盖了数字、方位,孩子在朗读这些歌词时就需要表演出对应的动作。

(三)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

这个游戏有着很强的竞赛性质,从而能够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促进思维的发展。当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游戏也会不断的增长难度,提升对应的竞赛性。

总之教师应注意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游戏材料,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这样才能激起孩子的主动性。传统教学方式只会让孩子们长时间位于较为狭窄的课堂里,单调、枯燥的问答形式让孩子们很容易产生厌倦和反感。

摘要:著名的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就曾经说到:“没有游戏就没有、也就无法实现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就好比是一个巨大而明亮的窗子,将四周的观念与概念不断的收集,在借助于这个窗子将这些都注入孩子心田。游戏就好比是火花,能够燃气探究知识的火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且趣味性不高,但却又有着其它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教育意义及任务。

关键词:游戏,数学,智力发展,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月版.

上一篇:初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下一篇:小学标点符号课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