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2024-08-27

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共8篇)

1.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篇一

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的推进,学校教育从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价值取向到教育教学行为、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革中,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系统理论,为学校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新技术,它代表了教育领域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而就在此时,许多教师却进入了盲目使用多媒体的误区,由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机灌”,使学生无动手操作和动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这一切恰恰同当前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违背。因此,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构建新型现代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理论依据及研究价值

1、发现学习理论为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依据。发现学习旨在提供大量的感受性直观、形象、生动的静态图象或视频活动图像,适宜于发现教学策略的运用。发现学习主要通过学生个体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到一定的规律后才能获得知识。发现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习的知识、适合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2、建构主义理论为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应对学生认知结构的构成因素进行测定,了解影响学生认识结构形成的干扰变量,以便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稳定的认知结构,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应重视学生原有知识与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使用多媒体来优化课堂教学,使之有效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3、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加者。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取,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讲解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不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本课题研究目的:学习和借鉴前人的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目标、教材、学生、教师、时间实际出发,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实践,以“双主”为突破口,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手段和方法,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现代教学模式,以“双主”为突破口,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索的、与生活紧密结合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分析问题,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逐步养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教学过程各个步骤应完成的任务具体确定。操作程序的实质在于处理好师生针对数学内容在时间序列上的实施。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变抽象为具体,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响,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其形、声、光、色并茂,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唤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可提出有价值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研究。(2)主动探索,尝试解决------这一过程的设计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思路,提炼方法----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反思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学生思考形成共识,以完成知识形成条理化、系统化。

(4)练习巩固,适当扩展----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一些开放式的练习,以唤起学生创新思维。

3、实现条件

(1)确立现代数学教育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是实施该模式的首要条件。

(2)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实施该模式的关键条件。

教师要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富的挑战性情境,以打破学生学习的平衡状态,产生从疑惑到解决问题的学习心和欲望。(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该模式的保障条件。

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要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善于与同学交流。

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创新教学设计为核心,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2、研究原则

本课题在研究中,我们确定以下研究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的理论研讨,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一套适应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2)发展性原则。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的主体性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教学课件,其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3)辅助性原则。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承载传输信息能力有限的教学工具,只能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辅助性功能,不能取代也无法取代其他教学手段,如教师讲解、实验的演示和练习等。

(4)最优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准运用多媒体技术最佳结合点,达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

3、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来进行研究,通过选择典型课例来进行教学效果对比。

4、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0年11月~12月)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进行选定课题,进行论证、修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针对课题展开调查研究。

第二阶段(2001年1月~2月)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确立实验的目标,积累实验资料,初步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2001年2月~7月)实验深入研究阶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制作和开发课件,并将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实施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撰写实验论文。

第四阶段(2001年7月~8月)实验的初步总结阶段。整理实验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六、实验初步成效

1、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几分之一》一课时,我们设计了“猪八戒吃桃子”动画。滑稽的人物,优美的音乐,诙谐的解说,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乐学氛围,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易接受,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比传统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调节器动学生的多功能种感官共同的参与学习。研究证明:学生获得的知识如果依靠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只能保持10%;如果依靠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2%,3天后能保持20%;而综合运用视觉和听觉,3小时且能保持85%,3天后还能保持65%。由于计算机的具有能同时再现文字、图象、动画、音频等功能,它能同时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而且计算机还可以方便地实现适时控制,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思维变得活跃,因而能大大在提高学习效果。

(2)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能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学上的难点。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区别认识“相同数”和“相同数的个数”是这一部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为此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层次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童趣盎然的画面认识“相同数”与“相同数的个数”,抽象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具体化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部分的知识学习。四年级一堂“角的认识”的教学,先在计算机上演示直线是无限长的,线段是直线上的一部分,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这些知识计算机通过具体形象的动态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感知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时,计算机灵活地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或缩短,这样用不着教师多讲,学生很快就能讲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结论。在数学学科中进行概念性内容教学,能从抽象感性知识到具体形象演示再到抽象理性知识,在这知识的内化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3)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学容量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多媒体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带来了课堂益的提高。(4)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我们就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与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具有“应变”、“重复”的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不断强化。再如,在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印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了这样的判断练习:若给出三角形形的三个角中的一个角,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①露出一个钝角;②露出一个直角;③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在对“露出一个锐角”的判断中,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对此,故意让屏幕显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学生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却让屏幕显示一个“钝角三角形”。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因为三种三角形都有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是不能判定是什么三角形。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了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我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使我懂得从事一项教育科研如何进行收集查阅资料文献、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方案以及拟定开题报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使教育科研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真正走科研兴教之路,同时也为今后深入从事教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体现了该模式的优势。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有利于获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再创造。

七、分析与思考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过程中不能认为媒体越金金先进,教学效果就越好,而要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要处理好为电教而电教问题。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中注重择优性原则。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的精华,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3、要处理好电教技能滞后问题。多媒体教学中媒体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媒体操作技能是教师上好一节电教课的前提。教师不但要掌握硬件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软件设计、制作的一般技能和综合动用各种电教媒体的技能。

4、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不协调问题。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或学生脱离教师而纯与机器交互地学习,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和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思考之一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所谓体现学科特点就是指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因学科而异,因为每一学科课堂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就思维素质来说,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的,这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则要更多地考虑这一学科自身特点。另外,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集古外百家之长,走借鉴继承创新之路的产物,它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而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也同样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还要力求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教材、模式的和谐统一,只有三要素形成全力,才能产生更大的教学效益。

思考之二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着眼于课堂。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中已开成共识。所以,精心策划好一堂高质量的课,确实是一种艰辛的劳动,这就为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不只能独立地抓住教学中的某一个因子,还要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等诸要素联系起来考虑,使课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并达到课堂结构科学化与程序化。另外,教师与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充分体现教与学和谐统一,力求做到师生在课堂上思维同步。具体地讲,教学模式应给教师提供主导的机会,让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地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扶、放,掌握课堂调虎离山控的主动性权,又应给学生创设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思考之三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小学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进而促使他们在感受知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以及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这样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篇二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就同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提出不同的答案。而多媒体教学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 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超越时空的信息资源,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提高认识水平, 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知识自我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从而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教学, 老师合理选择运用教学媒体, 与传统手段相组合。并且一起参与教学过程,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 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深, 教学的手段和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要知道采用先进方法、技术一定会推动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相比较于传统的课堂授课, 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多媒体技术应用, 是教学方式的改革, 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多媒体教学的缺陷:

1、多媒体技术不利于师生课堂思路的结合:

运用多媒体, 能增强教学的形象和直观性。使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对于一些实验操作, 如果为了简洁方便, 用实验视频录象或动画模拟实验来代替老师的演示实验甚至学生自己动手的操作实验, 那是万万不可的。虽然这两种方法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但对学生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一种阻碍。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自身存在着思维断层和思考缓慢的情况。相对于传统“板书式”教学有不方便的一面。板书式教学教师思维可以通过板书内容进行演练和说明。学生能及时理解知识点, 也可以吸取教师思路等。

但是这个是多媒体无法展现表达的, 多媒体展现的知识和文化, 都是静态和片段, 连续性是不能得到诠释的。因此, 如果需要师生思路结合、推进那还是要借助传统授课方法。多媒体在这个方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多媒体技术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实践证明, 多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但是老师讲授速度太快, 内容过多, 难以记笔记, 是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很大问题。例如:网络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 但是因为这个平台, 学生因此省去了许多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 导致知识不能内化和深化。教师如果不注意把握课堂节奏, 容易形成“满堂灌”, 使学生顾此失彼。

对知识的理解也停留在肤浅层面。但是, 由于网络查询的快捷,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问题答案。这样就导致学生偷懒, 将他人的解答进行简单记忆。不能真正掌握知识。这方面而言, 多媒体技应用于课堂教学不利激发学生学习。

三、多媒体课堂的思考:

1、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地位。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的特点,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虽然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作用非常重要, 但我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同样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学习。但是多媒体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 更加不能代教学活动。

但是课件省略了板书、作图。还可以展现视频、音频等。让学生多层次获取知识点信息, 在信息量优化方面比传统教学更加有优势。能增加单位时间内获取的知识信息, 丰富教学内容。因此, 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才能相得益彰。

2、合理安排多媒体课件:

课件有着容量大、速度快的优点。但如果老师在展示时, 速度把握不好。大量信息就会一闪而过, 在教学时, 应该根据需要调出信息, 就可以增强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可以多角度, 生动形象的克服了枯燥的知识讲述。形成教学内容直观、知识信息大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教学结合, 给课程注入活力。避免因来不及思考, 类似“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样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把握, 给学生留有足够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知识内容。

3、动起手来, 写板书:

板书体现的是整堂课程的知识脉络, 用于课堂时展示。我认为一堂课上如果没有板书、没有精细的知识点, 那就无法让学生做下记录。这样的一堂课下来, 学生就会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声音有很强的记忆。而那些细碎的知识点却是零散和不完整的。此外, 在评讲一些例题的时候, 若将解题过程也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同样不可取。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书写解题步骤, 有利于学生跟上老师的思维, 利于学生理解每一步间的逻辑关系, 真正实现学生听老师讲解, 而不是学生自己看题。

4、不替代学生动手实验。

对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如物理、化学、机械加工, 轨道运输在教学中的学生实验, 不能用多媒体虚拟技术来代替学生的实物实验操作, 否则会失去对学生的科学性培养。

5、多媒体教学是对教师掌控能力的体现:

当前多媒体教学中也有着很大的问题, 时间和讲解时间, 使得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容量增大, 内容演播速度加快。

课件是固定的, 在课堂中不可变动。而课堂教学需要的是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 是灵活多变的。例如说, 布局要简洁明快、突出主题。依据学生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留给学生一些思维余地。

6、多媒体课件是专门针对学科内容设计的:

多媒体课件支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以辅助手段出现, 在于强调解决重点和难点。老师在使用课教, 不必全部亲力亲为。可以选择在网上下载别人的课件, 依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进行修改。

四、结束语

3.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 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434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对比

现如今无論是科技也好还是人才也罢都是竞争的相当激励。然后这些所有的竞争归根究底是教育水平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培养与数量。现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风潮。希望由原来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过度到师生共同学习交流的多媒体课堂。

1.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最核心的注重点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的状态,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此教学当中教师只要求学生学会所教的知识,背下答案,对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并没有要求。这种教学模式最后重视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结果,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的积累。

2.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恰恰相反,它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讲究学习的质量。让学生对于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培养学生对于知识方面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更加能取得大众的认可。师生之间形成信息双向、多向交流的局面。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多媒体讲究人机交互学习,这种学习状况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的不断切换,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投身在学习当中。并不断的大幅度的增加学习量,学生由于精神比较集中,故而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大。

2、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很多科目讲课比较枯燥乏味,对于抽象的知识点老师无法很好的表达给学生,而通过多媒体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声图并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对于图形的处理具有高超的能力,利用这一技术学生能比较直观的看到题目中图形的变换。能够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打通。使得教师平时讲的口感舌燥的内容能够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才能够真正做到理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能够对于教学的难点轻松的应对。

三、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上课时间的原因,学生很难做到长时间的神集中,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适时的运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和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并且想要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兴趣,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开发,利用课件到教学活动之中,改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真正的做到听得进去,学得懂。

1.对学生计算机素养的提高。

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的辅助课堂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就会脱离整个教学的进程。从而造成学业的下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去帮助学生操作,更过的应该教会他们如何自己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和学习。

2.教师要做好充足准备

教师在上课中应当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不能一味的根据课件带着学生走马观花过一遍。通过现代化技术,增加课外知识,让学生课外自行完成相关材料,开发他们动手的能力,对材料的梳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能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积极进行互动,防止学生脱离主线。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做到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流畅等,要讲究真实感强,演播运行安全可靠。

3、学生应当通过网络教学模式积极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学习氛围。现在教学观念认为,在未来的人才速度应该拥有合作的精神。因此,协作学习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网络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在线论坛,电子公办等多种交互手段,广泛开展讨论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采纳和学习别人的观点,来完善和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从而实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4.改变师生交往的方式

原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用权威来强制学生在自己一直支配下行动,这样很容易使得课堂变成一潭死水。对于教师应采用温柔的教学模式。在师生的交往学习当中,学生个体更愿意友好合作。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更能让学生融入进去。应当建立一个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重教师的局面,而不是学生害怕教师,教师强制学生的局面。对于学生既要严格要求也要热心的知道。两者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模式。

总结: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大课题无议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使得素质教育进一步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话教学是现在教育发展的主流形势,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必备的职业技能。教师通过多媒体优化了教学,能够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等各项先进的设备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的教学更加轻松,与此同时学生的兴趣也被积极的调动起来,他们能够有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并且乐于学习。现在这种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他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是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环境中更加轻松和快乐。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参考文献:

[1] 雷丹.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2] 刘本娜.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化学教学难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3] 马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4] 长金川.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4.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篇四

内容摘要:

现代教育模式在现在的教学中已经取代了传统模式的主导地位,多媒体也逐渐搬上了教育的舞台,因为它的“声形”并茂在学生当中起到了传统模式所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多媒体小学语文课件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让学生兴趣盎然、直观形象的进行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虽然,多媒体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相信,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必然会让语文教学取得丰硕成果,让新课程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语文教学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改革,这样才能顺大势所趋,这就意味着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就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他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创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性

面对枯燥乏味的一篇篇课文,学生厌学情绪难免会滋生。这就需要教师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电化教学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文字演化成图形,再配上声音,做到“字、图、声”相结合。学生会在动态画面中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燃烧后,教师的教学便能顺利、有效地开展。这时候教师更要运用好手中的多媒体手段,因为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尤其是文中的重难点,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含义。

(三)增加兴趣,以练促学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它能将静态的书面文字和图画动态化,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边看电影边学习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之调动起来,这便出现学生“想练”“想学”!

现就在此谈谈多媒体的运用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训练所起的重要作用。

“口语交际”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说话时,为了谈静止,无场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场景:远处是一座运动场,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场面非常热闹,运动场大门上有一条横幅,“动物运动会”几个字依稀可见。一群动物兴奋地由运动场方向走来,正巧遇上慢慢爬向运动场的小蜗牛,动物们叫“小蜗牛,你怎么才来呀?运动会都快结束了!”小蜗牛说:“唉,我爬利太慢了,今天天没亮我就出发了,可还是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你们能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我听听吗?”动画片结束了,学生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澜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电教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人而取利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要结合小学教学经验总结来提升自身的导入水平。

(二)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些,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

1.理清思路法。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的可剪辑性,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如《动物运动会》这个看图说话训练的图中有三个比赛项目—赛跑、跳高、拔河,我自制了一张覆盖式投影片,先出示整幅图的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接着请学生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项目重点练说,这时我翻掉另外两个比较项目的画面,使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集中。等重点练说的项目说好后再翻回另外两个项目,简单地说一说。这里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的教法,很快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说话”要详细得当,条理分明,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2.再现生活法。这是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的一种方法。

有一次,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 ”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 ‘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广柑黄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长”;“秋天真美丽啊!”。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3.音响联想法。所谓音响联想法,就是利用课件制作技术手段,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联想,从而提高“说话”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以听觉为纽带,继而引起大脑听觉、视觉、言语等运动中枢的兴奋,使学生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思路开阔,语言流畅,言之有物。如训练学生说一个集贸市场的场景,如果只是让学生凭经验和记忆去“说话”,学生只能摘取市场里的一些零碎景象。因为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集贸市场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个模糊的印象,没有声音,没有动感。这时如果利用电教手段,播放人集贸市场中有选择地收录的声音片段,商贩的叫卖声、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声以及鸡、鸭、鹅的鸣叫声,立刻就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时再要求学生说市场,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三)辨析词句,加强训练,使学生“说好”。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这就需要及时辨析、纠正,但是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要保存它并对其进行辨析,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课件。电教媒体能按教者的意图,将部分“说话”内容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辨别出其中正确和错误,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进行以下几种辩析训练:

1.常用词的辨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录成磁带,让学生反复收听,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2.句子的辨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如缺主、谓语,罗嗦重复、次序颠倒、不合逻辑等,编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制成录音,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原因何在,该怎样改正。

3.自我辨析。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学生在口头“说话”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保留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能保留声音资料的特点,在日积月累的辨析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口头作文的能力,使他们越说越好,越说越爱说。

总之,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运用电教媒体课件,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化教育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这一点和电教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是一样的,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多媒体的运用对我们语文教学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为“电教”而电教问题。现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不是一件新鲜事,顺风而起,顺风而行。这就出现了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研活动,使课堂充满“创新”,顺便把多媒体搬上课堂,课外虽准备一翻,但效果却事倍功半。

2、电教技能滞后问题。国家农远工程已遍及农村,所有的中小学都已安装了卫星接收器,配上了电脑,以及其他多媒体,但这些在有些学校却成了一副空架,竟然没人会使用,学校想上一节公开课还得请外人来帮忙制作课件,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也得请旁人在一边帮忙操作,这就说明农村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能落后。

3、师生关系不协调问题。多媒体的运用,首先就使学生对它充满了兴趣,而我们教学想要的是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势必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师生之间不协调的关系。

5.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五

(平坝县夏云小学

刘志秀)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诱发联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就要求数学老师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工具,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就多媒体在小数数学教学的运用,谈几点体会与方法。

一、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学生才能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成效才能有所保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新内容时可选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故事、图片、实物、歌谣等等。例如:教学24时记时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他们的几组生活画面,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让他们通过熟悉的生活画面、悦耳的音乐,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二、诱发联想,活跃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环境,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重复性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挖掘他们的潜力。例如: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出示合作探究题:拿出把圆16等分后的16个小扇形,把它们拼成我们学过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与课本“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此时,可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老师又可借助多媒体演示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恍然大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又继续探究,得出了还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的结论。这一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再现生活情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将学生下课抢先跑出教室的镜头,学生在家属院踢球的情境展示出来,让学生针对展示的情景进行分析,说出可能发生的情况,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又如:二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可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五、激励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会学生知识不如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学生家庭有了计算机,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己学习。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就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先找找与分数产生、分数意义的有关资料自己先自学,第二天谁学得好就让谁来当小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的找学习软件,有的上网查资料,并作了详细地记录。课堂上学生就自己的资料向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质疑、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因此在利用电教手段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恰当使用课件,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6.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篇六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一文从四个方面入手寻求作文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阐述了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对习作效果起到整体优化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作文 兴趣 想象

作文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当教师面对一本本摊开的作文,便似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是由一个个跳动的字符组成的一曲“心语”奏鸣曲。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在引发兴趣、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上,多媒体教学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之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对课堂的整体优化,效果极其显著。

一、提供丰富的素材,构建说话的空间

人类渊博的文字记载是以口头文学为源头。同样,口语表达也应是学生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对于作文水平相对低下的小学生而言,口语交际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自觉地突破各类文体僵化的藩篱,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学习的主人。可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先口动,再笔动,异常重要。多媒体教学就是以其逼真形象的视听效果,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以及纷纭繁多的图文资料,让课堂教学就此生动起来。如《自我介绍》是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导入,大屏幕上有小朋友们所喜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首先向大家作精彩的自我介绍,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也知道了什么是自我介绍;接着,再安排“找朋友”这一游戏形式,让学生间互相交流,用一段话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家里都有谁;最后,再利用投影设备展示各类动植物和实物的真实图片,如:大熊猫、小猴儿、向日葵、文具等,学生可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画或感兴趣的事物,转换角色,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特征。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角色的交流,又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了思维。如一只“小兔”这样介绍自己:

我的名字叫小白兔,看我全身雪白,就像一团小雪球,我有两只长耳朵,一双眼睛红通通的,像两颗红宝石。我爱吃萝卜和青菜,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着玩儿。

把作文看成是头疼事,缘于学生的知识面狭小,即对生活的感悟程度不高,常常感觉无话可说。作文课教学就应为学生网罗各类素材,从中寻找并发现能与自己的感知形成共鸣的相关内容,通过回忆、链接、联想等多种心智活动,将之诉诸于笔端,形成文字,从而再现

或表现生活,如习作《可爱的家乡》,通过同类教材的学习,作了相应的写法指导后,怎样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把家乡──合肥的可爱之处呈现出来,材料的筛选和组合异常重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后,通过播放家乡合肥的风光片,首先为学生建立起理念的空间框架:东南面的包河公园,西南面的银河景区,环城公园恰似一条翡翠项链镶嵌在合肥这座绿城间,还有雄伟的五里飞鸿立交桥,大气恢弘的明珠广场,景色宜人的三国古战场──逍遥津,以及凝聚省内各地区文化瑰宝的缩影──徽园„„如此这番,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后,再利用“小导游”“小主持”的形式由学生选择给自己感触最深的2至3个景点,向其他同学作介绍。这样,在形象的感知下,既充分调动起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又能使其他成员择其优、指其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大解放,为作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此,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将语言转化为文字便不难做到了。

二、激发作文的兴趣,层层深入式练笔

1、善于把握教材上的训练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只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些根须,但必须悉心保护它们。因为失去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①可见,优秀的作文也得由兴趣的滋养来浇灌。语文教材以其内容的缤纷、包罗万象,为我们提供了练笔的好机会。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加以训练,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中读写相结合的成功把握与否,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所学教材的领悟。为此,作文教学中我尽量创造机会,建立起语文教材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如学习《井底之蛙》一课后,针对课文最后一段小鸟请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天到底有多大,我将它转化为学生的一次练笔,进行了这样一番设计:首先用多媒体播放课文中的放大插图(青蛙在井里,小鸟在井沿上),伴随欢快悦耳的背景音乐,在逼真的图片环境里,师生情境模拟小鸟与青蛙的对话;紧接着,顺势诱导,让学生续编故事。青蛙会接受小鸟的建议吗?结果如何?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青蛙不愿服输,一气之下跳出了井底;有的认为这只青蛙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最后,再根据自己的观点写一段话进行阐述。如一位学生这样给故事安排结局:

„„真相大白了,青蛙很愧疚自己的无知,它请口渴的小鸟美美地喝了顿甘甜的泉水,小鸟愿意带着青蛙一起去旅游,增长了见识后,它再也不是一只“井底之蛙”了!

可见,没了思维的禁锢,在美妙逼真的视听环境里,学生兴趣盎然地提笔,作文不再是难事、头疼事。

再如《青蛙的眼睛》一课,多媒体教学使深奥、抽象的仿生学技术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弄明白。我抓住课后思考题,提炼成一次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发散思维:“你想研究什么,制作成什么,用来干什么?”当计算机把这一问题抛给大家的同时,我告诉学生人类是各种发明创造的唯一主人,电脑比不上人脑,赶快为自己想象中的小发明写一份产品说明书吧!于是,学生们一个个快速地投入状态,没过多久,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小文章就诞生了。学生们有的通过蜗牛的黏液想到了飞檐走壁的办法;有的由蜻蜓的复眼想到了立体照相机;还有窃听情报的神偷手等,不仅有条有理,更充满奇思妙想。

2、捕捉生活资源中的亮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除了书本教材之外,教师还可将生活融入教学,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生生的趣味课堂。叶圣陶先生就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②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以《有趣的脸》为题,进行人物的肖像描写训练。先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熟悉的一张张脸孔,他(她)最显著的神态特征是什么?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高兴的脸,生气的脸愤怒的脸,伤心的、失望的、惊恐的„„说说他们各自的不同处,学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表情进行三言两语的勾勒,并互写互议,小组间评改结合,取长补短。最后,再由这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孔回到身边熟悉的人物身上,穿插具体的情节事件,由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一副副表情串起来。如以《妈妈的脸》、《爸爸的眉毛》、《老师的目光》„„为题。不言而喻,类似这样的开放式训练是妙趣横生、灵活创新的。

三、插上想象的翅膀,习作个性化文章

小学作文应鼓励学生真心写,写真心;实话实说,大胆地抒发“童心”、“童真”、“童趣”,而不能以文以载道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手脚。少一些无中生有,多一些想象和幻想。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③因为失落了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周一贯老师更是将作文形象地称为学生的“个性写真”。它不一定主题积极、理想崇高,但一定是五彩斑斓、形色各异的。我想:真实便是这一灵魂的精髓,从中折射出的是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具动人心弦之处。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这是习作个性化文章的障碍。有了多媒体的介入,不仅为学生构建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平台,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更为思维的个性化推波助澜,实现思维的一次次起飞与远航。同时,它又以其广阔的题材、素材领域,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畅游无极限。

多姿多彩的音响作文教学就是典型范例之一。声音常会引起人们的各种联想:城市的喧嚣,乡村的静谧,机器的轰鸣,山谷的回音„„各种音响只需轻轻触动播放按扭,就可以随意调出。多媒体的介入,进一步刺激了感官,增强了听觉效果,将生活的大舞台搬进课堂,让学生借助提示想象画面,构筑意境,进而作文。如,为引导想象春天的美景,在布置学生寻找春天的前提下,课堂上反复播放轻音乐《春天在哪里》,一边播放一边提示:春天来了,春风微微地吹──这是在绿野里──到了林子里──这儿是美丽的湖边。学生闭眼遐想,随着旋律展开想象的翅膀,全身心投入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在春天的怀抱里”为提作文,结果学生想象丰富:有的写在春天的丽日下到山上野炊;有的写在春天的和风中到河边采花;有的写在春天的温馨中到菜地捉虫„„此外,教师还可给出多组相互关联的声音剪辑,或自然音响,或模拟音响,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回忆,构思相应的场面,编写一组组情节,从而形成配乐故事。如《校园的黎明》、《今天我买菜》、《快乐的农场》等等,这一独特的作文形式,让学生信笔由情所至,实现由声音经想象到作文的跳跃,写的可都是心里话,其中一定不乏思维敏捷,另人耳目一新之佳作。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④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大量信息与视听双效,还可进行图文两结合的大胆创新。对低年级可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训练,高年级则可利用成语故事进行创编。以原文为基础,将之配合图片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再通过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重新安排风格迥异的情节和结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教学的不断开放,学生的个性也随之张扬,真实是其不变的本质。

如新编《狐假虎威》结尾写道:小猴博士学成回山,识破了狐狸的诡计,最后那依仗老虎势力,欺压动物们的狐狸被老虎吃掉了。新编《对牛弹琴》:牛天天听弹琴,长得快,产奶多。

浙江省特级教师黄定富在学生中进行了美术作文的教学。即先由教师大体框定写作方向,再指导学生构图,最后写出作文,这也不失为作文训练的好办法。如《五十年后的我》,首先画出自己所要描述的对象,五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再干什么,有些什么成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去畅想未来,再通过作文这一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从正面激励学生去规划蓝图,进行理想教育,真正实现图文并茂。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奇妙的梦》、《我设计的房屋》、《外星来客》等等。

四、利用高效的反馈,促进评价与修改

“宝剑锋从磨砺出”文章也需要一个精心打磨修改、加工润色的过程,因此得加倍重视作文的评价。它不单单是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也并非被排斥在修改作文的门外,这其中更不应仅仅局限于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它还涉及学生自身的评价水平。使学生学会评价和修改习作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更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与否的直接表现。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即使是感觉到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动手修改却感到困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它以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反馈能力,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上课时,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而且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7.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七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只有伴随着一定的情境,才能让学生的思想与阅读材料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热情,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手段的束缚,以随机、灵活、多方位、整体化的方式将语文信息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阅读教学中,教材往往只能给读者提供仅有的一幅画面,其产生的视觉效果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多媒体辅助下的阅读教学则大大超越了这一局限,将色彩、动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无论是表现手段的形象、生动、立体感强,还是其他诸如声音、图像等带来的心灵的震撼,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可比拟的。例如执教课文《九寨沟》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九寨沟只有耳闻但无目睹的实际情况,我制作课件,多场景、多角度地为学生展示九寨沟的各种美景,配上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诵,图文并茂,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美中享受,在兴趣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另外,现行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里面描述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相对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自然也就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在诠释课文时空洞乏味,学生更是如坠雾中,不知其所以然,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学生不熟悉的场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虎门销烟》这一课时,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给学生简要介绍鸦片的危害,播放了《鸦片战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课后,不少同学主动地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有的学生到图书馆找有关的书籍,有的学生看有关的电影,还有的学生上网查找图片资料……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多媒体可谓功不可没。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语句进行加工组合,可以让阅读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生成持久的注意力,从而更快地通过文字了解文章的深刻意义。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完成从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认识过程。例如执教《埃及的金字塔》这一篇课文时,我利用动画设计,生动形象地把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石头的搬运和堆砌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完全体会到古埃及人的勤劳和聪明,从而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认识,并内化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一些需要深刻理解的阅读文字,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大脑中的表象,更可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课堂中不时闪烁出创新的灵感。

此外,多媒体为我们查询资料、搜索资源提供了便利。以往,当我们需要某一方面的知识时,要么去图书室查阅,要么去询问他人,既费时费力,又极不方便。而多媒体技术则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很多人常常会犯这样的毛病:有些名言警句平常明明记得,可等到要用时,却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此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轻松查阅到相关知识。再比如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句子,要是在以前,我们只有翻阅工具书找答案,有时甚至经过一番努力还是解决不了,而将其输入计算机,仅仅只需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即可将答案呈现在眼前,既方便快捷,又准确无误,不仅帮助学生轻松解决了难题,更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大幅提高,也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了愉悦。

三、运用多媒体,为广泛阅读提供便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之中,我们对于任何事物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所要求的层面之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在网上遨游,浏览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更多的认识,扩展语文课本资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的不再仅仅是课文中所涉及的单一事例,而是与此相似的一类事物。

例如在教学《梦圆飞天》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专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神州五号”和杨利伟的资料,学生还可以在相关的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借助这样的网络资源,学生通过查阅与交流,充分感受了科技发达带给我们伟大祖国的变化;置身于各种评论的世界里,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熏陶,既升华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8.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52-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去感悟抽象的事理,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在愉悦的心境中对事物进行多方位的感知,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在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来了福音,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激发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一个精彩的情境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就十分必要了。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往往能在这时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我们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而这时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做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解决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变化多端。学生通过观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图、声、文的配合,不仅能突破重难点,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

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从而发展智力,激发创造力,形成能力。同时也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我在教学《秋天到了》这篇课文时,我快速帮助学生弄懂了短文的内容,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秋天里还会有哪些景象吗”?学生们似乎有些茫然,这时候我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图片,优美的画面再配以悦耳的音乐,孩子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诗情画意的情境里,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力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谈秋风、说秋雨、论秋实、还有收获时的喜悦,思维被激活了,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情景,渲染气氛,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相信,只要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独特的优势,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思考》,于学俊,《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三期.

上一篇:梦到妈妈去世下一篇:公司成立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