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整理

2024-08-06

散文整理(精选4篇)

1.散文整理 篇一

山水游记散文整理与探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2、学会欣赏不同作品中优美的环境描写,感知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欣赏山水之美的高雅情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感。知识储备:

1、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2、作者再现

①.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世称“韩柳”。作者曾被贬为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②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而失败。被贬,到邓州,后又作过杭州、青州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③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教。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刊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测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篁()冽()坻()缀()翕()怆()邃()佁()谪.守()

淫.雨霏霏.()()岸芷汀..兰()()樯.倾楫.摧()()浩浩汤汤..()阴风怒号.()

2、积累文言词语

以其境过清

()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卷石底以出

()

览物之情

()

嘱予作文以记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全石以为底

()

乃记之而去

()

3、重点句子翻译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⑤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流连忘返赏美景。

1、小组合作交流,背诵你感兴趣的语段,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2、这些美不胜收的景色,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

探究二:探究美景背后的深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用“我从

中,读出来作者

的思想感情”的句式表达。

三、走进历史 拓展延伸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被贬的文人很多,能像一样失意而不消沉,寂寞而积极入世的文人也很多,你能说说你熟知的吗?

四、课外达标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

能八面玲珑 2.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2.现代散文及说明文题型整理 篇二

(07年11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2)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答案.(1)写出了石榴花的火红,衬托出绿的深浓。

(2)用眨眼喻写窗户的闪亮,衬托出绿的满而深。

(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2.赏析生动的句子

(08年13题)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一会儿欣赏健美躯体的影子,一会儿欣赏修长的四肢,还摆出一些造型欣赏着自己,一双毛茸茸的漂亮的眼睛在注视露水中的自己时也含情脉脉。

②我突然觉得它变得高大起来,从它矫健优美的四肢中透出一股摄人魂魄的力量。

答案.①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鹿欣赏自己躯体、四肢和造型的美,具体表现鹿是爱美的动物。②通过写“我”对鹿的感受,表现鹿在受到攻击时的机智、冷静和勇敢。

(09年12题)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①

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②

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答案 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②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1年12题)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①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红的光。

答案①将人世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比作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②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光,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3.分析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

(10年12题)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①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②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

答案:①通过把一双儿子丢弃的皮鞋比作两块大石头压在心坎上,表达了作为儿子的“我”因父亲终身未买一双皮鞋穿而产生的心酸、愧疚之情。②写父亲一直送“我”,表达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将瘦小的父亲比作鱼影,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二.归纳分析内容要点题 1.归纳内容题

(08年12题)文中说“鹿是动物中的唯美主义者”,从全文看,鹿的“唯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简要回答。(6分)

答案: 欣赏迷恋自己身体的美;要喝清澈的涧水或河水;冒着危险清除冰面上的碎冰。

(09年11题)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答案: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6分,三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2.分析要点题

(11年11题)第1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 ;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是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3.概括原因题

(07年12题)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答案 :油亮深浓,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

(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4.题目含义题

(10年11题)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答案:父亲大半辈子精心养鱼,对鱼怀有深厚感情;父亲如同游动的鱼一样,永远活在儿子的心中。

三.写法作用题 1.插叙的作用

(07年13题)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

2.次要人、物作用 1)次要人的作用

(08年14题)“我”对鹿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情感变化:由残忍到恐惧,再到敬畏;突出了在危难中要有冷静、勇敢的品质和追求美、崇尚美的生活态度。

(09年13题)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 :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1年13题)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2)次要物的作用

(10年13题)第三段中写阳春三月的布谷鸟,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衬托欢快愉悦的气氛;突出父亲的勤劳品质。四.主旨提炼题

1.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题

(07年14题)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分)

答案:含义: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作用:点出本文的主旨。

(5分。含义3分,作用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人物形象赏析题

(10年14题)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6分)

答案:写父亲养鱼卖鱼,表现其勤劳;写父亲热情招待鱼客,表现其朴实、好客;写父亲穿我丢弃的皮鞋,表现其节俭;写父亲送我、叮嘱我,表现对儿子的关爱。3.直接概括题

(11年14题)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2分)答案 :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5.文章观点的判断和阐述题

(09年14题)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答案: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五.词语含义题

(08年11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2分)① 我面前的这头鹿同样处于生命的危险之中。.....③ 疯狂的风暴再次在我心中涌起,我又抓起两块石头扑了过去。.....答案:.①插入冰中的两只蹄子拔不出来;将受到我的进攻。②用石头攻击并杀害鹿。

说明文题型 一.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题

(07年15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4分)

(1)这个“岩石武器”就被控制在那里。....(2)我们对前者更有信心。..答案:(1)用来撞击威胁地球安全的小行星的那颗小行星

(2)捕捉小行星

(07年16题)第4段中说,“这颗捕捉到的小行星就会和机器人用最初所使用的一样的方法进入它的轨道。” 这“最初所使用的一样的方法”具体指怎样的方法?请作简要回答(2分)

答案:机器人在小行星的表面上将物质推向宇宙,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把这颗小行星推向威胁地球安全的小行星。

(08年16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2分)①与之相应的,地壳的反应便产生三种不同式样的断层。.②当地壳的“怒火”憋得越来越大,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使岩层断裂错动。..答案:.①三种板块间的相对活动。②地壳岩层扭曲变形产生的能量,或能量。

(09年17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答案:①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微米级的超微结构。或: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覆盖着无数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

②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沾起叶面上的灰尘从上面高速滑落。

(11年15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答案:①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②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二. 指出错误,阐述理由题

(07年18题)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

(1)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并捕捉到可作为保护地球武器的小行星,地球文明将免受毁灭性的 打击。

(2)在众多的保卫地球的方案中,“用小行星撞击小行星”这一方案最为理想,它已经可以付诸实施。

答案:(1)目前只是发现,尚未捕捉到可作为保护地球武器的小行星。

(2)此方案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用以撞击的小行星尚未捕捉到,其运行轨道不稳定的问题尚未解决。

(10年16题)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将“冰山上的冰”的融化速度与“人们所见到得小冰山”的融化速度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冰山上的冰融化速度虽慢,但融化不可避免的。

②文中把“冰山的冰融化以后的淡水,会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比作“油总是浮在水面上”,其根本目的在于说明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

答案:①这一比较不是为 了说明冰山上的冰融化速度虽慢,却是不可避免的,而是为了说明不用担忧冰山在拖行过程中的融化问题。②根本目的不是说明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而是为了说明不用担心冰山融化的淡水会融入海水里,使搬运白费劲。

三. 内容概括题

1.简述过程题

(07年17题)科学家的新构想是利用小行星来摧毁另外的小行星,从而达到保护地球的目的。从文中筛选关键信息,概括地描述其实施过程。(5分)

答案:发现一颗合适的小行星;利用机器人推动物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把它控制在拉格朗治点;用同样的方法把这颗小行星推向将要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并击碎它。

(5分。三个要点,分别1分、2分、2分)

(08年15题)请根据文意,简述地震产生的过程。(4分)答案:地球运动变化产生地应力;地应力造成地壳的岩层扭曲变形产生能量;能量增加使岩层断裂错动形成“断层带”;巨大的能量释放产生地震。

2.内容概括题 1)分点概括

(08年17题)地震造成灾害具有哪些特点?根据第3段文意,分点概括回答。(3分)

答案:地震往往突然发生;会发生多次余震,连续造成灾害;引发一系列衍生性灾害。

(09年18题)“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案: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1年16题)根据第2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4分)

答案: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的细胞,因此可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2)分类概括

(10年18题)本文围绕“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4分)

答案:怎样用现有的技术力量搬运冰山;怎样看待冰山拖行过程中的融化问题;怎样把冰山融化的淡水送到干旱的陆地;将冰山搬走,是否会影响南极原来的气候;在搬走冰山过程中会带来哪些益处。

(11年17题)“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4段至第7段文意,分点简要回答。(6分)

答案: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避开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引诱昆虫来无偿为自己传播花粉;能自我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3)解释概念

(09年16题)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答案: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四. 联系实际,获得启示题

(08年18题)怎样科学地实施防震救灾?请根据文意和你的认识简要解答。(5分)

答案:加强地震预测和预报的研究;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充分认识地震灾害,学会“与灾相处”。自我认识:如及时救护、灾后防疫、空降物资、防震演习等。

(11年18题)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自觉地适应自然环境;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

五. 语言准确性分析题

(10年17题)文中出现的“科学家认为”“科学家回答”“科学家关心”“科学家主张”这些文字,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答案:说明所写的内容是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的,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内容的可信度。

3.散文整理 篇三

学校名称:南春中学 组长:林佳绵

组员: 煜纯、洁萍、卢钿、洽辉、梓键、锐煌、曾敏、庄雁、晓佳 指导老师:金燕

一、课题提出(背景)

人们总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自豪,其实,我国古代的散文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也值得我们骄傲。

散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绚丽一脉,自古以来多有名作佳构;散文,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所以,我们决定通过对“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散文当中蕴藏的“语言美”。

二、研究目的

在课题的研究中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以此提高自身探索能力、协作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在课题探究中接受当代散文文化的熏陶,体味叙事散文的魅力,从而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批判质疑能力。

丰富课余生活,开阔眼界,积累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三、研究过程、办法

1、准备阶段:

(1)确定进行“当代叙事散文的艺术特色探究”这一课题;(2)召开组内会议,进行分工。

2、实施阶段:

(1)上网查阅资料,咨询老师

3、总结阶段(1)组织成员讨论(2)得出结论

四、研究成果

(一)当代散文的发展历史

现代散文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当时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置身于时代前列的启蒙思想家们忧心如焚,他们翘首异域,振臂高呼:“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正是在反对封建道德、崇尚个性自由、追求民主科学等新思潮的推动下,现代白话散文很快脱颖而出。最早也最著名的是《新青年》杂志所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接连发表了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人挥洒自如、大小由之的文章,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开日后杂文创作之先河,影响极为深远。稍后,与重在议论的“随感录”不同,抒情散文作为现代散文的主干开始产生,“五四”以来第一批散文家不时有佳作问世,令人耳目一新,进一步显示了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的实绩。

万事开头难。现代散文的发展并非一马平川,它既要破除封建守旧势力的节节抵抗,又要在创作实践中正确解决继承古典遗产和借鉴外国经验的问题,进而确立崭新的散文文体观。

封建守旧势力为了实现文化专制主义,长期维持少数人垄断书面语言的局面,拼命攻击白话文“鄙俚浅陋”,是“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登不了大雅之堂。对于这些歪理谬说,白话文运动倡导者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胡适就曾巧妙而有力地申述了古今语言的巨大变化:“古人乘舆,今人坐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尝试集)初版自序》)可见白话代替文言,实在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谁都知道,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封建卫道士所以抱住“文言”的外壳不放,目的正在于“尊孔”、“载道”,替圣人“立言”。他们视腐朽为神奇,不敢越古人的雷池一步,只知道依样画葫芦地大写没有灵魂、空洞无物的“仿古文”,这就不能不同样激起启蒙思想家和现代散文作冢的强烈反对。胡适倡导“有什么话,说什么话”(《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刘半农坚持“当处处不忘有一个我,(《我的文学改良观》),周作人主张写“即兴”的“言志”的散文,反对写“赋得”的“载道”的文章(《中

国新文学的源流》),可以说都是有的放矢,令人信服。

上述种种,无不体现了对现代散文文体的自觉追求,体现了对中外散文遗产的认真借鉴。追求和借鉴的结果是:

一、和范围广泛的古代散文不同,现代散文发展成“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朱自清:《什么是散文》)。二﹑长期以来重在“载道”即代圣贤“立言”的“古文”,终于为个人抒情言志的现代散文所代替。

《语丝》第一期创刊号

“五四”时期的不少散文作家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鲁迅不仅是小说大家,也堪称散文创作的多面手,他的《野草》是我国第一本现代散文诗集,篇幅不多,份量极重。论想像之奇特、意境之深邃、手法之新颖,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而作品所展示的那种孤独而偏要奋进、悲凉仍不放弃抗争的心境,更是令人咀嚼不尽。《朝花夕拾》是鲁迅中年时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冷静的叙述中渗透着睿智的思考,活泼的场景里寄寓着无限的感慨,抒情的笔墨里不乏机智的嘲讽,某些当时不甚了了的事件开始具有了触目惊心的时代意义;而作者笔下各具个性的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人物,也带着深刻的时代印记,耸立在我国现代文学的长廊里而毫无愧色。

周作人取法英国随笔和明末公安派小品,形成了冲淡平和、庄谐杂出的风格,创作了《喝茶》、《苦雨》等一批融知识、哲理、趣味于一体的生活小品,对以后的小品文创作影响颇大;不足之处是说明多于抒发,随意难免琐屑。朱自清是一位“富于至性深情”(朱光潜:《敬悼 朱佩弦 先生》)的作家,他所写的《背影》等怀人忆旧 的散文,同样是返朴归真,不假雕琢,“富于至性深情”的作品。他对散文的又一独特贡献是景物描写。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十分精细,对形状、声音、色彩的感觉尤为敏锐,几乎到了毫厘必辨、一丝不苟的境地,而行文又极为活泼流畅,琅琅上口。冰心受古典文学和西洋文学的双重熏陶,而能融会贯通,臻于化境。她的《寄小读者》、《往事》用清丽典雅的文笔,不倦地赞颂着纯洁的母爱和童心,地域、环境不同而主题一贯,感慨、联想万端而基调不变。究其

实,这些温婉的文字同样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一个侧面,向着蔑视妇女、儿童的封建卫道士进行了抗争。

新文学第一代散文家中,还有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许地山、茅盾、俞平伯等人,各以富于艺术个性的作品,为现代散文的发展繁荣做出了贡献。

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现代散文创作进入了成长期、收获期。创作队伍不断扩大。第一批散文家多数笔耕不辍;此外,又有不少受到新文化运动熏陶的作者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著名的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梁实秋、梁遇春、李广田、吴伯箫、何其芳、柯灵、陆蠡等。他们以热情和彩笔丰富了现代散文创作的天地。

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树苗长在文艺园地之中,那么,到了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现代散文已经变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除狭义的“美文”即抒情散文以外,杂文随笔、游记小品、通讯特写、书简日记、散文诗、回忆录等,应有尽有。以鲁迅为核心的杂文创作,作为军阀压迫和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谒对立面,长期发挥着“匕首”、“投枪”的作用,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才转入低潮。与此相反,反映抗日战争的报告文学异军突起,由于民族存亡所系,全国人心所向,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现代著名散文期刊《论语》、《人间世》、《宇宙风》

(二)当代叙事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精心构思。

叙事散文虽然以写人、记事为主,但它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截取几个生活片断,或一、二个场景。写人也比较概括,只是着重突出人物的某一侧面,而不需要塑造典型人物。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散文创作的至高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如铁凝的《套袖》意在表现作家孙犁质朴勤劳的品质,但文章并没有正面描写他的感人事迹,而是以小见大,抓住孙犁的套袖来写,以此作为情感的凭借,颇具匠心。因为套袖本身就有质朴勤劳的特质,这跟孙犁的人格相似。

二、线索分明。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也是作者组织材料时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要做到“不散”,就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还要有一条联系全篇的线索。叙事散文的情节是不完整的,这更需要有一条内在的线索把材料串联起来。当然,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空间;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无形的思想情感。

又如铁凝的《套袖》,文章以“套袖”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串起了许多关于“套袖”的事件,重点写孙犁老师的“套袖”,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本文记叙人生不同时段不同场景下关于“套袖”的回忆,互相映衬,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主题。

三、细节生动。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表面上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叙事散文尽管偏重于对事件的概括叙述及对人物粗线条的勾勒,但并不排斥细节描写,相反,简约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够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驮驮的《半边钱》(片断):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巴巴的10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急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张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

这是一篇表现父爱的散文,其中站台递钱和一封特殊的来信这两个细节特别感人。试想,父爱如山,却又家境贫寒,这让父亲、儿子和读者情何以堪?

四、善于联想。

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作者的知识积累越丰富,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越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是叙事散文的重要表现手法,好的联想,能开阔意境,升华主题。如铁凝的《草戒指》(片断):

一簇狗尾巴草为茶道增添了几分清新的野趣,我的心思便不再拘泥于我跪坐的姿态和茶道的表演了,草把我引向了广阔的冀中平原„„狗尾巴草,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无序地长在夏秋两季,毛茸茸的圆柱形花须活像狗尾。那时太阳那么亮,垄沟里的水那么清,狗尾巴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浇地的女孩子嬉戏——摇起花穗扫她们的小腿。那些女孩子不理会草的骚扰,因为她们正揪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兔子和小狗都摇晃着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也有掐掉草穗单拿草茎编戒指的,那扁细的戒指戴在手上虽不明显,但心儿开始闪烁了。

本文要表现的是冀中平原少女的纯真与淳朴,但作者并没有单刀直入切入主题,而是先写了日本友人茶艺上的狗尾巴草,然后联想到冀中平原上的狗尾巴草及由狗尾巴草编成的草戒指,让草戒指成为表现中心的媒介,联想自然,寓意深刻。

五、寓情于事。

情感是散文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大千世界中凡可以入笔的东西一旦注入情感便仿佛有了灵性,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或哲理。叙事散文虽然没有刻意抒情,但行文的目的同样在于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用心品味,你就会发现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作者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如张晓风的《有些人》(片断):

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作者叙写了自己中学时代的代数老师临考前在泥地上用碎石子教“我”

行列式的往事,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却句句含情,充满了对教师的感激、敬佩之情,又有一种深深的遗憾。

五、收获体验

在多种文体中,我们真的对“散文”情有独钟,一直把它当成自己心灵最好的读者,一边读一边感受,一边学习一边聆听。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心中它是一个又美好又多情的小女孩,对着我诉说,对着我微笑,对着我们讲她的心灵深处的故事„„进行散文学习的时候心中带着这份美好,带着这份想象开始清新平和的散文之旅。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收获了真情实感,收获了散文的艺术特色带给我的无限情感魅力,收获了散文学习中的无限惊喜,虽然细微甚至浅薄,但是我们从此爱上了散文。

六、参考资料

4.散文整理 篇四

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悚(sǒng)惧

绯(fěi)红

麋(mí)鹿 ...B.苔(tái)径 痴(chì)恋 藤蟒(mǎng)...C.幽咽(yàn)花帕(pà)眺(tiào)望 ...D.杳(yǎo)鹤 煽(shān)动 挹(yì)尽 ...【答案】 D(A绯:fēi;B痴:chī;C咽:yè)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昨日,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新闻直播间》栏目三度聚焦助残犟妈易勤的故事,神州大地到处________着易勤8年助残扶残、坚守良心的感人事迹。

②春节期间,不少商家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广告:凡在本店购货满500元者,本店将热忱________一份精美的礼品。

③湖北省奖励“衣锦还乡”的新科澳网冠军李娜80万元,引发________。对此,省体育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对李娜的奖励符合现有政策和奖励标准。

④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________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A.传颂 敬赠 质疑 百家争鸣 B.传颂 惠赠 置疑 百花齐放 C.传诵 惠赠 质疑 百花齐放 D.传诵 敬赠 置疑 百家争鸣

【答案】 A(传颂:传扬歌颂,多用于事迹。传诵:流传诵读;辗转传播称道,多用于美名。敬赠;是指恭敬的赠送,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则是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百花齐放: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结合语境,本句进行的是艺术批评,此处应为百家争鸣。)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目前,绍兴城南邮局正从实体店向网络发展,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交友、纪念、联络情感等多种服务于一体,融合函件、集邮、报刊、电子商务、分销等各项业务。

B.近日,《华盛顿邮报》在将“生日不快乐”这句“祝福语”送给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倒 闭5周年时,也再次点燃了这个几乎搅翻全球金融圈的事件引发的争议浪潮。

C.根据挪威一家博物馆与一名中国商人达成的协议,一个多世纪前在中国定居的前挪威骑兵军官买走七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定于今年秋季重归故里,并将被捐赠北大。

D.走访中,各媒体记者发扬“走、转、改”精神,沉下心、俯下身,走进皖江城市带企业一线,围绕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效等专题进行聚焦式报道。

【答案】 D(A.成分残缺,在句尾增加“的现代化邮政平台”。B.搭配不当,“点燃……争议浪潮”改为“掀起……浪潮”。C.表意不明,被动表达错误,应该是“一个多世纪前被当时在中国定居的前挪威骑兵军官买走的7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定于今年秋季重归故里,并将捐赠给北大”。)4.下列关于这四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预言》第一节中诗人调动读者的听觉感官,渲染了年轻的神即将来临时的神秘氛围。年轻的神的足音如同夜的叹息,歌声似银铃。这些听觉的感受既神秘、美好,又缥缈。

B.《窗》中“你的窗”象征诗人追求爱情对象的内心世界,而“我的窗”则象征诗人自己的情感世界。

C.“你的名字”是《你的名字》这首诗的抒情中心,它是诗人思念的爱人的化身。D.《神女峰》中写到:“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这是诗人对巫山神女发出的深情询问,人不可能心如死灰、心如顽石,诗人赋予神女以常人脆弱的真实的情感。“遥望远天的杳鹤”是神女对杳不可及的爱情的固守,这种固守可以理解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指神女因痴迷于杳不可及的爱情而忽略了享受生活。

【答案】 D(D项,“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指错过世间真挚的爱情。)5.下列对《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窗》是一首出色的叙事诗,展现了一种东方式的温柔的恋情。在这首诗里,“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词,象征着诗人的一种生活选择和人生体验,它代表着一种难落言筌的微妙而复杂的精神生活。

B.“你的窗”开向明媚的“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这些事物具有明丽的色彩,给人带来希望。但是这扇窗又“重帘遮住”,拒绝诗人的探寻。“窗”具有开放、沟通情感的象征意义,诗人选择“窗”这一意象是要表现人的心灵世界。

C.“你的窗”象征诗人追求爱情对象的内心世界,而“我的窗”则象征诗人自己的情感世界。“我的窗”没有阳光的普照,“开向黑夜,/开向无言的星空”,这“窗”让人压抑、孤寂,象征了诗人遭到爱情拒绝的心灵世界。

D.“你的窗”的明丽深深地吸引着诗人,是诗人追求的爱情境界,但这追求却遭到了拒绝,带给诗人无尽的落寞、无奈;“我的窗”代表着诗人的心灵,它为爱情而痛苦、忧愁,它色调昏暗,和那明丽色调的“你的窗”形成对比。【答案】 A(抒情诗)6.下面对《你的名字》的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的名字”是本诗的抒情中心,它是诗人思念的爱人的化身。

B.为了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沉醉与执著,诗人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比如化虚为实:诗人通过“唤”“写”“画”“梦见”“刻”等行为,使抽象的相思之情具体化。通过这些具体的动作表现出诗人对爱人的日思夜想。

C.“你的名字”这一中心意象在诗中多次出现,在反复吟咏中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诗的第一节和第五节反复出现“轻轻”二字,缠绵之情跃然纸上。这些重复并没有累赘之嫌,反复吟咏爱人的名字,正是表现这份爱的刻骨铭心。

D.对“你的名字”这一中心意象,诗人选取了“日”“星”“灯”“火花”等一系列事物进行象征。这一组事物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给黑暗中的人带来光明,而且这光明像太阳、星星、钻石一样可以持久,可以永恒。这些象征的使用充分表现出爱情的拯救力量,以及这一爱情信念的坚贞。

【答案】 D(不是象征,是比喻)

二、语段精品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10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7.这首诗没有采取诗人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表白方式。在第一节中,“我”化为“谁”(不确定称谓的第三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为感情表达的“旁观者”,这种人称的好处有两方面:一是对强烈感情的表述,不致因“我”的直接宣泄而显得缺乏节制。二是诗人内在的感情借助人物的动作情景构成的形象得以表达。

8.如何理解和评价“新的背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要勇敢地打破神女坚贞守节成为经典标本的神话,指向一切对正常人性构成束缚的礼教的锁链。在思想和感情还比较禁锢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个人感情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所以,诗人所说的“背叛”就显得惊心动魄,被视为“新的背叛”。

9.“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句反问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质疑,也是否定: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多么荒谬。

10.“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有何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喻指现实生活中爱情的美好,“在悬崖上展览千年”喻指坚守传统爱情的痛苦。追求与珍惜现实生活的美好远比心如铁石更有意义,妇女要抖落社会和自身的因袭重担,走上妇女自由解放的历史道路。

三、课外延伸

阅读舒婷的《双桅船》,完成11~12题。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1.诗中有哪些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被雾打湿双翼的“双桅船”、“心爱的岸”、“一场风暴、一盏灯”、“航程”、“视线”、“纬度”等。

12.诗的“昨天……今天……明天”有什么意味?它们凝练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昨天”“今天”“明天”形象地展示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那里有昨天的失落、今天的思索,更有明天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写,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思索。她不是无可奈何地唱时代挽歌,凭吊受伤的心灵,而是用理想观照现实,希望人们按照我们所向往的那样生活。

阅读何其芳的诗歌《秋天》,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 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3.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设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洁柔的特点。(诗歌共三节,每节描述了一个画面,第一节写秋收,第二节写打鱼,第三节写牧羊女的思恋。根据诗中的内容,概述画面,完成第一问;根据诗中描述的场景,感悟其中的氛围,完成第二问。)14.如何理解“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动衬静,写细微的蟋蟀声都能听到,更能表现周围的安静。(“蟋蟀声”是动态描写,而“寥阔”的“草野”则为静态描写。把握此句在写作技巧上的特点后,理解这句诗就不难了。)

四、高考热点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自古以来人们依土地而生,自然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__①__,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山坚毅不拔,沉静、博大、深厚;水至柔至利,屈曲有致,既可润物 无声,又能摧枯拉朽。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相生相合,便是宇宙无限的生机。当春风吹来的时候,__②__;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人在自然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当秋景的宁静疏落,让人体会收获过后的宁静和天高云淡的旷远;而冬日的萧瑟空寂,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艰难和顽强。人在山川的变化中,找到了自己的情绪的寄托,获得精神的安顿。因此__③__,望水则情溢于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所以我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②人在自然生命的萌动中感到美好的希望。③观山则情满于山。

16.高考考查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已逐步走向深入,而各地改革的重点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英语科上,综合各省市透露的信息,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减少英语考试内容,降低录取权重。对于英语考试改革你是否支持?请写出你的观点和两个理由。(不超过6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支持。一是可以减轻学习和备考负担;二是所学的英语知识大部分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用不上,白白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示例二:我反对。一是英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学不好英语就无法跟上最先进的科技和思想;二是英语考试改革对英语好的学生不公平。

示例三:无所谓。一是高考的根本制度不变,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就永远不会小;二是无论英语难度和权重如何,对所有考生都是同一标准。

17.仿照下面画线的例句,另选两位人物续写,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

面对人生世事,许多人发出了心底的呼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许身社稷的誓言,也是他两朝辅臣忠心报国的见证。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个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作家全部人格的体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言,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而未遂的梦想。

五、读写创新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法国百里郊区有一个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其特殊之处就是它的里面没有灯光照 明,且侍者都是盲人。当记者采访老板为什么开办这间餐馆时,老板意味深长地说:“只有品尝黑暗,才能真正感受阳光的珍贵。”

请以“品尝黑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要写好“品尝黑暗”这一话题的作文,关键在“黑暗”这两个字上,如何理解黑暗,将决定我们选择哪些材料,因此在构思之前,我们先确定黑暗具体指什么。大多数学生首先会想到它是与光明相对的,会想到黑夜,在黑夜中我们的恐惧和对光明的渴望。再往深挖掘一下,可以联想到盲人的世界,他们整日面对的黑暗世界,他们生活的不便,对如海伦·凯勒这些自强不息的强者,令我们这些在光明世界生活的人汗颜。对黑暗还可以联想到不幸的人生经历、生活中的挫折,对于那些承受者都是黑暗。还可以把黑暗理解为历史上的某个时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社会底层人民,他们也在品尝黑暗。

“品尝”二字也需要我们考虑,对黑暗,我们尝到的都是艰难、不幸、痛苦。如果换个思路,把黑暗当作美味来品尝,你会发现,黑暗也有它的可爱之处:没有黑暗,你体会不到星星的可爱、月亮的明亮;没有黑暗,你就看不到美丽的焰火;没有黑暗,你就整日地劳作,不能休息;没有黑暗,你就冲洗不了美丽的相片。

从文体上,可以写记叙文,记叙自己失败的经历;可以写散文,讴歌那些在黑暗中奋斗的勇者。

【佳作赏读】

离 家 佟天琪

“星星在哪里都很亮,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他们,”穆穆想着妈妈说的话,也想着妈妈。

几个月前,穆穆和其他的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青春,活力,还有叛逆。在家里最讨厌的就是妈妈:讨厌她无所不在的唠叨声,讨厌她身上无时不在的油烟味。在穆穆眼里,那个妇女像大部分家庭主妇一样,会为了几毛钱和小贩骂街,和所有的“事妈”一样,会为了一只忘洗了的袜子喋喋不休一个早晨;在穆穆心里,那个跟不上时代,落了伍的妇女应该到了“更年期”。

穆穆的肚子早就开始叫了,阵阵的腹痛让穆穆的睡意全无,而且候车站很冷,穆穆即使睡着了也会被冻醒。穆穆开始有些想妈妈了,想那个天天早上给他准备早餐,嘱咐他按时吃饭的笑眯眯的中年妇女,想那个每晚都会帮他盖好几回被子的慈爱的中年妇女。

一个月前,穆穆的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成绩十分不理想,“可以算是历史新低吧”,穆穆自嘲道。回家后穆妈知道了成绩,手里那只拖鞋自然地向穆穆砸去了,随后而来的又是 一顿唠叨;从穆穆小时候成天丢玩具到后来上小学因为捉弄小朋友被对方家长一顿暴揍,再到后来上高中穆穆那怪异的发型,扎眼的耳钉,满是破洞的裤子,还有教师办公室里那张专门为穆妈准备的椅子,由于穆妈三天两头就会因为穆穆被老师请到办公室喝茶,学校差点在办公室为穆妈准备一张办公桌。越说越气愤的穆妈终于把另外一只拖鞋也砸了过来,可是穆妈忘了,穆穆是正处在叛逆期的,对穆妈的唠叨极其反感的少年了。于是那晚穆穆带着自己的“私房钱”特别挑战权威地离家出走了。

刚开始的几天穆穆过得很开心,没有人管束,钱也够花。可是今天已经是穆穆出走的第二十三天了,离家也是够远了。不知道被小混混欺负了多少次,然而再也没有拎着拖鞋冲出来的妇女把他带回家;不知道闯了多少祸,然而再也没有赔着笑脸的妇女为他收拾烂摊子了……

穆穆终于决定回家了,因为即使星星很亮,可是他看遍了星空,却没有发现哪里比母亲的容颜灿烂。即使有些小唠叨,可是母亲依然是美人中的美人。

没有经历过黑暗,就无法体会到太阳的光明和美好;没有经历过这次离家出走,也许穆穆也无法体会到妈妈的光明和美好吧。穆穆转身朝家走去,迎接穆穆的是一盏彻夜亮了好多天的灯和一颗担心了好几天的心。

【名师点评】

上一篇:学习强国优秀心得体会下一篇:反腐教育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