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数据恢复实验教案

2024-08-17

实验一数据恢复实验教案(共8篇)

1.实验一数据恢复实验教案 篇一

实验一 预备实验

一、实验项目的目的和要求:

1. 复习C语言指针的用法

2. 复习C语言结构体的用法 3. 理解时间复杂度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指针方式编写程序:从键盘输入N个整型数据,并存入数组,要求将N个数中最大的数与第一个数交换;将其中最小的数最后一个数交换。

基本思想:设两个指针分别指向最大数组元素和最小数组元素。再设一个移动指针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与最大数组元素指针、最小数组元素指针的内容进行比较,作出相应的变化,一直到移动指针移到最后一个元素。

2.有N 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三门课的成绩、平均分。要求从键盘依次输入N 个学生的学号、姓名、三门课的成绩,自动计算三门课的平均分数,并将N 个学生的数据输出。

基本思想:对每一名学生循环,再对三门课程循环求平均成绩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二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项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线性表的特点

2. 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基本运算。3. 尽可能考虑算法的健壮性

4. 实验报告中要写出测试数据、错误分析以及收获。

二、实验内容一:线性表两种存储结构的基本运算

1.用结构体类型描述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 2.完成课堂上所讲的两种存储结构的基本运算 3.要求用二级菜单实现

***************************** * 1-------顺序表 * * 2-------链 表 * * 0-------退 出 * *****************************

请输入的选择:(0-2):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 # 1----前插建立链表

# # 2----后插建立链表 # # 3----访问第i个元素 # # 4----插入 # # 5----删除 # # 6----求线性表的表长 # # 0----退出 #

## 请输入选择(0-6):

分析:1.使用循环建立菜单

2.使用switch语句进行选择,执行相应的子函数(每一个运算编写一个子函数)

实验内容二:超市密码存储箱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顾客使用箱子的流程为“投一元硬币”--------“找到一个空箱子,同时产生密码”(系统完成)--------“打印密码,打开箱子”(系统完成)--------“取密码纸存包,并关闭箱子,入超市购物”--------“购物结束”--------“输入密码”--------“找到对应箱子并打开”(系统完成)--------“取包”。2.现要求设计程序模拟以上系统完成的功能

①界面:在我们的模拟系统中,箱子在屏幕上被画出来,并编号,空箱为蓝色,被使用时变成红色,再变为空后则恢复蓝色; ②通过按“1”键模拟顾客投币;

③当空箱子被顾客申请得到的同时,系统自动生成6位数密码,此密码不能与正在被使用的任何一个箱子的密码相同。3.设计分析

在设计时,可利用链表来组织所有的箱子,所有的箱子以结点的形式表示,结点中存放箱号、密码(满箱有,空箱无)以及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空箱结点放在一个链表1中,满箱结点放在另一个链表2中。

若有顾客投币(这里按下“1”键模拟),查看链表1是否为空,若为空,则显示“箱满,请稍侯!”,若非空,则取出一个结点,随机产生一个六位数密码,并将些密码和链表2中所有结点的密码相比较,若有重复,则再随机产生一个新密码,直到无重复;将密码信息写入此结点,并将其插入链表2;将此箱的颜色改为红色。4.密码箱的存储结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num;/*箱子的号码*/ int password;/*箱子的密码(满箱有,空箱无)*/ struct node *next;/*指向下个结点的指针*/ }Node,*LinkList;

分析:1.初始化,建立一个代表空箱子链表,建立一个只有头结点的实箱子链表.

2.如果想要存包时,就在空箱子链表中进行查找,如果为空,代表箱子已满,否则从空箱子链表中删除一个结点,并给它赋值,将该结点插入到实箱子链表中.

3.如果想要取包时,就输入密码,在实箱子链表中进行匹配,如果成功,就从实箱子链表中删除相应的结点,插入到空箱子链表中.

4.另外还需要的函数有:随意产生密码函数,匹配密码函数 实验内容三: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

1.为某个单位建立一个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每一个员工的办公室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

2.现要求设计程序模拟以上系统完成的功能

其功能包括通讯录链表的建立、员工通讯信息的查询、修改、插入与删除以及整个通讯录表的输出。3.设计分析

在本设计中,整个通讯录可以采用顺序表或链表方式存储。采用前者,可以提高查询速度;采用后者,可以提高插入与删除记录的效率。

4.员工通讯信息的结构类型定义和通讯录链表的结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 char num[5];/*员工编号*/ char name[8];/*员工姓名*/ char phone[9];/*办公室电话号码*/ char call[12];/*手机号码*/ }DataType;/*员工通讯信息的结构类型*/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LinkList;/*通讯录链表的结构类型*/ 分析:1.建立一个可循环的菜单

2.使用switch语句,调用子函数实现以下功能

针对每一位员工作为一个结点建立链表.

在该链表上进行查找、插入、删除、修改及输入/出。实验内容四:运动会记分子系统或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

1.参加运动会的N个学校编号为1~N。比赛分成M个男子项目和W个女子项目,每个项目取前3名,得分分别为5,3,2。写一个程序产生各种成绩单和得分报表。2.完成功能包括如下:

①产生一总成绩表,包括:学校编号名、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团体总分 存储结构要求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

②实验报告中要写出测试数据、错误分析以及收获。

③若选择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可仿照运动会记分子系统完成相关的插入、删除、查找及各种统计工作。

分析:1.分析顺序表中每个元素的结构(数组元素是一个结构体)

2.建立顺序表

3.在顺序表进行插入、删除、查找

4.进行统计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三 栈和队列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栈和队列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栈和队列在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下的插入、删除算法 3. 认真分析项目实例中的内容,将相关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实现

二、实验内容一:表达式求值问题

1.求一个数学表达式的值:用户输入一个包含正整数、括号和四则运算符(“+”、“—”、“*”、“/”)的算术表达式,计算其结果。2.设计分析

首先置操作数栈为空栈,表达式起始符“#”为运算符栈底元素;依次读入表达式中每个字符,若是操数则进操作数栈,若是操作符则和操作符栈顶的运算符进行比较优先权后作相应的操作,直到整个表达式求值完毕(即操作符栈顶元素和当前读入的字符均为“#”)3.结点结构类型描述如下

typedef struct { char *base,*top;int stacksize;}sqstack;分析:1.判断输入的字符是否为数值

2.比较判断运算符的优先级 3.何时结束循环,不再运算

实验内容二:迷宫求解问题

1.迷宫是一个m行n列的矩阵,其中0表示无障碍,1表示有障碍。设入口为(1,1),出口为(m,n),即从入口出发,顺某一方向向前探索,若能走通,则继续往前走;否则 沿原路退回,换一个方向再继续探索,直到出口为止。2.迷宫的功能

要求随机生成一个m行n列的矩阵,为了操作方便可以在矩阵外围生成一圏障碍,设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采用链栈进行操作。最后迷宫如不是通路给出“此迷宫元解”,如是通路要求输出所走过的路径。3.结点结构类型描述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row;int col;

struct node *next;};分析:1.建立迷宫,使用二维数组,第一行/列,最后一行/列均初始化为0代表墙不通,这样使其内部的元素均有四个方向进行统一判断,其余元素进行随机产生0代表不通,1代表通.

2.确定入口,出口的坐标.

3.判断该元素是否可通(元素值等于1,一方面代表通,另一方面未走过). 4.标记每一个走过的元素,将其元素值加1.

5.元素的四个方向用0-3表示,下一个方向的坐标可以从当前坐标及方向就可以确定.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四

二叉树两种存储结构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思想及二叉树的存储实现。2. 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建立二叉树、二叉树的遍历 3. 选择一种形式完成二叉树的显示 4. 掌握二叉树的常见算法的程序实现

5. 实验报告中要写出测试数据、错误分析以及收获

二、实验内容一:二叉树的建立及相关算法的实现

1.完成的功能包括如下几点:

①编程实现建立一棵二叉树,然后对其进行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分析:将要输入的二叉树按照其对应的完全二叉树的顺序输入,若当前位置不存在结点则输入@

②显示二叉树

③求二叉树的高度及二叉树的叶子个数等等

④在主函数中设计一个简单的菜单,分别调试上述算法

实验内容二: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

1.要求编写一程序模拟传输过程,实现在发送前将要发送的字符信息进行编码,然后进行发送,接收后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即将信息还原成发送前的字符信息。2.设计分析

在本例中的算法主要有:哈夫曼树的建立;哈夫曼编码的生成;对编码信息的翻译。要求设置发送者和接收者两个功能。

发送者的功能包括:

①输入待传送的字符信息;②统计字符信息中出现的字符类数和各字符出现的次数(频率);③根据字符的种类数和各字符出现的次数建立哈夫曼树;④利用以上哈夫曼树求出各字符的哈夫曼编码;⑤将字符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编码信息进行传送。接收者的功能包括:

①接收发送者传送来的编码信息;②利用上述哈夫曼树对编码进行翻译,即将编码信息还原成发送前的字符信息。3.结点的类型定义

①哈夫曼树的存储结构类型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 char data;/*编码对应的字符*/ int weight;/*结点的权值*/ int lchild,rchild,parent;/*左右孩子及双亲的下标*/ }HTNode;②哈夫曼编码的存储结构类型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 char bits[N];/*存放哈夫曼编码的字符数组*/ int start;/*记录编码的起始位置,因为每种字符的编码长度不同*/ }HCode;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五

图子系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图的存储思想及其存储实现

2.掌握图的深度、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思想及其程序实现 3.掌握图的常见应用算法的思想及其程序实现

二、实验内容一:图的遍历问题

1.键盘输入以下结点数据:太原、成都、北京、上海、天津、大连、河北。建立一个有向图或无向图(自定)的邻接表并输出该邻接表 2.在图的邻接表的基础上计算各顶点的度,并输出 3.以有向图的邻接表为基础实现输出它的拓扑排序序列 4.采用邻接表存储实现无向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5.采用邻接表存储实现无向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6.采用邻接矩阵存储实现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的 PRIM 算法

7.在主函数中设计一个简单的菜单,分别调试上述算法 实验内容二:所有顶点对的最短路径

1.设置4个村庄之间的交通,村庄之间的距离用各边上的权值来表示。现在要求从这

4个村庄中选择一个村庄建一所医院,问这所医院应建在哪个村庄,才能使离医院最远的村庄到医院最近。2.设计分析

用有向加权图表示的交通图中,有向边表示第i个村庄和第j个村庄之间有道路,边上的权表示这条道路的长度。该问题的实质是求解任意两顶点间的最短路径问题。即求出每个顶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的最大值,最大值最小的顶点作为医院所在村庄。3.结构类型定义

typedef char vextype;/*顶点数据类型*/ typedef int edgetype;/*边数据类型*/ typedef struct { vextype vex[maxsize];edgetype arc[maxsize][maxsize];int vexnum,arcnum;}Mgraph;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六 数据结构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小型系统开发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开发能力。根据实际问题,设计方案,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完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或《数据结构算法演示系统》的设计、编程与调试工作。

二、实验内容一:

分析、调研数据结构课程所学的算法(功能模块)或学生成绩管理的相关功能模块,采用结构化设计思想、模块分解的规则构成一个易使用的小型管理系统。具体要求见《数据结构实验》课程设计

实验内容二:手机短信中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的识别与提取

1.在使用手机收发短信时,收到的短信内容中常会包含对方发来的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为了方便用户能直接提取其中的号码并存入到其手机的通讯录中,现要求开发手机系统软件中的一个子功能,实现从手机短信内容中识别和提取电话号码(7位或8位)和手机号码(11位),并将其存入通讯录中。2.设计分析

要从手机短信的内容中识别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必须从短信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数值型字符(‘0’~‘9’),然后依次判断其后的字符,若其后有连续的6个或7个数值型字符,则将其识别成电话号码并提取,若其后有连续的10个数值型字符,则将其识别成手机号码并提取。继续向后搜索直到整个短信查找完毕。3.存储结构类型定义 ①短信的存储结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 char word[200];/*短信内容*/ int length;/*短信长度*/ }Message;②通讯录中记录的存储结构类型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8];/*姓名*/ char phone[11];/*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

}Note;实验内容三:药店的药品销售统计系统

1.设计一系统,实现医药公司定期对各药品的销售记录进行统计,并按药品编号、单价、销售量或销售额做出排序。2.设计分析

在设计中,首先从数据文件读出各药品的信息记录,存储在顺序表中。各药品的信息包括:药品编号、药品名称、单价、销售量、销售额。其中药品编号共4位,采用字母和数字混合编号,如:B125,前一位为大写字母,后三位为数字。3.存储结构类型定义

①药品信息的存储结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num[4];/*药品编号*/ char name[10];/*药品名称*/ float price;/*单价*/ int count;/*销售量*/ float sale;/*销售额*/ }DataType;②存储药品信息的顺序表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r[maxsize];int length;}sequenList;实验内容四:电视大赛观众投票及排名系统

1.在很多电视大赛中,通常当选手表演结束后,现场观众通过手中的按键对参赛选手进行投票,然后对选手获得的票数进行统计,从高到低进行降序排列,从而自动产生冠军、亚军和季军。现要求编写一程序模拟实现上述系统的功能。2.设计分析

在本系统中,首先输入参赛选手的人数(范围为1-9个),然后根据人数通过malloc函数来开辟存放选手信息的顺序表。将选手的编号和姓名依次存入顺序表单元中,观众通过按键进行投票,按“1”表示为1号选手投票,按“2”表示为2号选手投票,依次类推。以按“0”作为投票结束标志。投票结束后进行排序。3.存储结构类型定义

①选手信息的存储结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name[8];/*选手姓名*/ int num;/*选手编号*/ int score;/*选手得分*/ int tax;/*选手名次*/ }Node;②开辟空间用于构造存放选手信息的顺序表R:R=(Node *)malloc(n*sizeof(Node));其中n 为参赛选手的人数,在此采用动态空间分配,而不是在开始时直接开辟静态数组,这样是为了避免空间的不足造成浪费。

在投票时,按“1”为1号选手投票的实现:

Scanf(“%c”,&k);/*观众按键*/ R[K-48].score= R[K-48].score+1;若观众输入的是“1”,则“1”-48即为ASCII-48=1,因此可以实现对1号选手的票数加1,即R[1]=R[1]+1。其他选手类似。

2.实验一数据恢复实验教案 篇二

一、关注数据的获取过程, 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在学生的许多探究活动中, 首先要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获取数据, 实验的方法是否正确、操作是否得当将对实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并关系到能否准确、顺利地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之前, 一定要注重探究方法的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哪些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及通过怎样的方法控制这些因素, 尽量避免采集到错误的数据。

例如, 笔者在教学“衣服能产生热吗”这一内容时, 一些学生认为能产生热, 一些学生认为并不能产生热而只能保温, 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 学生决定通过用干毛巾包裹住温度计下端看温度有没有上升来证明。在讨论了实验可能产生的影响后, 八个小组的学生在教室里做实验后得到如下数据:

从表中可以看出, 有四个小组的数据与科学的结论不符合, 于是笔者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有些小组温度保持不变, 有些小组温度在上升, 你们觉得衣服能产生热吗?”在讨论时大家各执一词。然后笔者就引导学生:“那是不是我们的实验方法还存在问题?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因素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学生认真思考后想到, 可能是在做实验时大家凑得比较拢也会传一些热量给温度计, 许多人挤在教室里温度也可能在上升等问题。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在宽敞的大厅重新进行实验, 包裹好温度计1分钟后再记录起始温度, 以避免包裹时手上的热量可能对实验造成影响, 每次读好数后立即远离温度计。经过对方法的改进, 每个小组测得的结果是温度都是不变的, 从而得出衣服不能产生热量的结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科学、准确的实验方法对科学学习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实验方法设计过程中就会考虑得更加细致、周全了。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科学教师不能为得出所谓的结论而利用不科学的材料、数据来糊弄学生。记得曾有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体积约占1/5, 在水上点燃一支蜡烛, 然后用一个“带有刻度的容器”———划好5段体积的饮料瓶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 当蜡烛熄灭后, 容器中水位上升 (5段中的1段) 的现象表明, 原来饮料瓶内支持燃烧的气体 (氧气) 约占瓶内空气的1/5。稍加推敲, 就可以知道这种方法一点也不科学:蜡烛燃烧会造成空气热胀冷缩, 部分空气会从水中逃跑;蜡烛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蜡烛熄灭时瓶里的氧气只是浓度降低到不足以支持燃烧而已, 并不是全部烧完了……虽然实验结果也刚好接近1/5, 但这1/5与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体积约1/5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样得到的数据不但不能说明问题, 反而容易对学生造成不注重实验设计、为迎合实验结果伪造实验等不良影响。

因此, 科学教师要注重探究实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数据, 为课外自主探究以及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关注被修改的数据,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学生开展科学实验获取数据的过程中, 当实验数据和学生的前概念不一致时, 他们往往会觉得是实验做错了而去修改实验数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能简单处理之, 一定要让学生都认识到只有错误的数据才可以修改, 引导他们养成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例如, 在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时, 笔者让每个小组把实验情况反馈到黑板上的表格中, 各组最终呈现结果如下:

其实, 第3组和第8组原本写的是钉尖S极、钉帽N极, 后来看到其他组钉尖都是N极就把自己组的研究结果也修改了一下。当问及原因时, 一个小组的同学说, 看到别人和自己小组的不一样就以为自己小组做错了就去改了过来, 而另个一小组说, 发现自己小组和别的小组不一样就拿起材料来又做了一次, 发现钉尖是N极了, 就把实验结果改过来了。于是, 笔者又让学生再次进行实验, 结果有些小组钉尖是N极, 有些小组钉帽是N极。让第3组和第8组的学生认识到自己原来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不能弄虚作假。

所以, 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被修改的数据, 挖掘数据背后的教育良机, 引导学生认识测量错误和测量误差的区别, 养成尊重每一个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习惯。

三、关注数据间的比较, 训练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课的学习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语言是实现思维、巩固和传达思维成果的工具, 因此, 在研讨实验结果的环节, 依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归纳概括实验结论, 显得非常重要。小学生往往思维比较片面, 不能非常完整地总结结论,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能够培养学生更加严谨的思维能力。

例如, 在研究纸的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比较时,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到了如下两组承受垫圈的数据:

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 往往只能表述到“纸的宽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大, 纸的厚度越大抗弯曲能力也越大”这一层意思, 而没有体现“纸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更大”这一层意思。最后, 笔者通过让学生增加宽度和厚度这两组数据 (实验时要求再研究宽度和厚度是跨度相同) , 同样增加宽度和厚度哪个效果更好。学生在两组数据比较以后一下子明白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效果好得多。

学生在研究不同斜面的作用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时, 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甚至有同学说成“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时, 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坡度越大就越费力”。笔者引导学生对不同坡度斜面利用情况的数据比较以及使用斜面和不使用斜面直接提升时用力情况的数据比较, 学生都能认识到斜面坡度大费力是不对的, 使用斜面都能够省力。这样学生就能把斜面的作用表述完整了———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时都能省力,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 学生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总结实验结论, 分析问题更加全面、严谨, 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在比较中也可能产生新的探究问题, 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3.《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探析 篇三

关键词:数据结构;实验;编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1

Teaching Research on Data Structure Experiment

Zhang Xiujian

(Guangzhou University Sontan Collehe,Guangzhou 511370,China)

Abstract:Data structure is a course that emphasizes that exercise of logical thinking and programming ideas.In this paper,we argue that the appropri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and integr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Keyword:Data Structure;Experiment;Programming;Teaching

《数据结构》,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通过调研看出,该科目在各个院校的实验教学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学习理解过程缓慢,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实验课,由于部分学生对编程语言掌握不熟练,实验内容抽象,而有较大畏难情绪,甚至不参加实验课。虽然曾经有些教师参考了任务驱动、实例教学等方法,但过于强调某种教法,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该课程宜结合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切实通过贴近于实际的方法传道授业,结合实验落实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一、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中问题所在

(一)实验课时欠缺。有的学校压缩实验时间,让位于理论教学,这对学习效果的落实来说是本末倒置。没有足够的实验课时,学生就无法把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进而在实验中消化吸收。

(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科目欠缺,系统性不强。开设的数据结构的实验课程中,虽然安排了相关知识点的实例,但是对设计的创新性和综合性上有待提高,要加强知识点的综合运作。

(三)没有很好地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教学课,尤其要重视课堂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实验中要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现在,不少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在实验中任务不明确,要求不明晰,让学生在实验中迷失了对理论的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基于数据结构课程理论难于理解的特点,要突出实验课的效果,要注重“课堂.一章的基础性实验.综合实验”相结合的框架。注意从逻辑机构到存储结构,再到实现基本算法,继而具体应用的方法,一以贯之地落实到数据结构教学中去。算法的讲授要先分析算法,再运用编程语言演练算法,最后进一步分析算法。如能采用多媒体演示算法的步骤,会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堂教学始终要把应用的要求作为做种目标,辅以实验训练,加强学生动手编程和自我创新的能力。

(二)基础实验环节要重视。实验环节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据结构的特点,明确相关概念,熟练各种基本算法的实现。枯燥的理论讲述的再多,也不如配合实验让学生一练,所以教学要重视基础实验环节。要想获得扎实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提供实验编程语言,Turbo C、Visual C++、Delphi等都可以。根据教材确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要点和必备注意事项,最后安排几个演练题目,比如矩阵的遍历、数据的折半查找等。实验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编程水平,不可偏离太过。实验中,学生有章可循,对要点有较强的针对性,实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使学生真正能举一反三。

(三)课程实验要理论应用相结合。实验要注意结合原理和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调用学过的知识点,养成动手练习语言编程的习惯,所以,这个层面的综合实验要求要高于普通的课下练习和基础实验,更贴近于应用。平时虽然侧重练习简单的算法程序,但综合实验课是软件设计的高级训练阶段,融合了问题的分析,系统结构设计、操作界面设计、编程技能技巧,是软件设计的系统工程。教师分阶段拟定数据机构在实践中的各种应用,比如:汉诺塔问题、约涩夫环问题、Huffman Coding方式、班级信息管理系统等,把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组织课题公关。课题的结题要提供课题表述、基本要求、实验数据、实现结果和关键实现步骤等内容,这能协助学生破题解题,以免形成错误的认识,同时也讲解了程序设计的基本路线,确保实验目标的实现。最后每个课题组都集中展示实验过程接结果。试试证明,这样的实验环节,综合了数据结构知识、编程语言技能和软件工程思想,让学生系统地理解各门课程的联系,融合相关专业课的精髓,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助精神,提高了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重点组织好教学实验的各个环节

(一)实验题目的设计。鉴于实验环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编程基础和技能较为薄弱,所以,设计和拟定合适的实验题目尤为重要。实践题目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常用算法练习。主要讲解各章节知识点,深入贯彻算法理论的理解;2.基础性应用练习。主要让学生针对单一的数据结构解决应用难题,其难度中等;3.综合应用题目练习。要涵盖多个章节的内容,系统性强,难度较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题组,在课外实验环节共同研讨解决,再集中展示。课题的设计要注意:(1)常用算法的练习要有一定代表性,重点练习各个章节的知识点,难度较小,目的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课堂教学要和实验环节对应,学生在试验中重点演练课上讲授的内容。(2)基础性应用练习难度要适中,既要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要注意发挥基础好的学生的能动性,可以加以延伸,或是鼓励提供多种解决方法,进行不同思路的性能的比较,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实验。(3)综合应用练习题不宜太难,但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宜于结合实际中的事物或应用系统,让学生宜于接受和理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验环境的搭建。现在很多学校选取谭浩强教授出版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作为教材,应用C语言进行数据结构的设计语言,用TC搭建实验环境。而在实际教学中,应用C语言讲解数据结构常常对算法设计和实现上较为突出,对数据结构的系统性容易忽视。如果用C++进行数据结构的实验练习,可以注重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先定义数据结构的类,再分析其逻辑特性,然后把存储结构延伸到算法的实现中去,能帮助学生构建数据机构的概念。

(三)实验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实验中可以采取学生分组、一人负责的机制进行实验。提倡互动探讨和交流,既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验题目,也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验结果的检验和考核。对实验结果,教师要辅以必备的检查来进行督导。对于实验报告的书面汇报,要设计题目、要求、步骤、结构、程序代码和改进方法,以及最后的体会等。教师通过实验报告书可以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而发现共性的问题集中解决。

(五)实验问题的总结与弥补。通过实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加以更正,有些不良的编程习惯,教师要着重强调。

四、结束语

《数据结构》的实验课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思维的养成,通过实验,结合应用案例,能够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满玲.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3

4.土壤肥料教案-实验一 篇四

一、实验目的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搞好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是否准确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可靠。

二、采集土壤样品的要求

1、样品具有代表性 避免特殊的采样部位,采样点分布要均匀、多点和随机,可采用蛇形采样法、对角线采样法和棋盘式采样法(P111 图实-1)。

2、采样深度 根据化验目的决定采样深度,一般采集耕层0~20CM的土样。

3、采样时间 根据化验目的决定采样时间。如果调查随时出现的问题,可随时采样;为了制定施肥计划而测土,必须在收获后、施基肥前进行采样。

4、采土工具 可用土钻或小铲进行采土,土钻垂直入土20CM处;用小铲采土,要先挖成一铲宽、20CM深的小土坑,然后从垂直面铲取一铲宽、1CM厚的土壤即可(P112图实—2)。

5、样品数量 可反复用四分法去掉过多的土样,最后减少至0.5~1KG(P112图—3)。

三、仪器用具

取土铲、塑料布、土壤袋、土壤筛、圆木滚、广口瓶、盛土盘、标签、铅笔。

四、实验步骤

采样——物理分析——化学分析

五、注意事项

1、有些土壤成分需用新鲜土样,不能风干。

2、在过筛时,可借助研钵进行磨细。

3、如果要测定微量元素,在采样和处理过程中不能接触金属器具。

实验二 土壤质地的判别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土壤质地可以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提高土壤肥力和因土种植作物提供参考。生产上,土壤质地可以通过手测法进行测定。本实验目的要求掌握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中的土粒有砂粒、粉粒和黏粒,土粒的大小、硬度、光泽、黏性等各不相同,根据手的感觉,可以大体上区分各级土粒的多少,进而判别出土壤质地类型。

三、仪器用具

木板、圆木棍等。

四、实验步骤

1、干测法

2、湿测法

五、注意事项

1、手测法主要用于田间快速判别土壤质地类型。

2、对于大批样品的测定,至少应选取10%的土样量于室内采用比重计法(黏度分布仪法)测定,以校正手测法较大的误差。

实验三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的重要肥力因素。测定土壤含水量可作为播种、排灌、耕作、施肥的依据,对指导农业生产有重大的意义。本实验目的是要求掌握水分测定方法。

二、仪器用具与试剂

天平(感量0.01g、0.001g)、烘箱、干燥箱、称样皿、铝盒、小刀、量筒、滴管、无水酒精等。

三、实验方法

(一)烘干法

1、方法原理

2、操作步骤

⑴取有盖铝盒,洗净、烘干,在天平上称重(W1)。注意底、盖编号配套。⑵按要求用土钻取不同深度的土样,放入铝盒,取样量以约占铝盒体积的1/3为宜。立即将铝盒盖上,带回实验室称重(W2)。

⑶将铝盒盖打开后,放入烘箱中,在——温度下烘6h左右。

⑷关闭烘箱,盖上铝盒,放进干燥器中(干燥器内的干燥剂要经常更换或处理),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⑸打开铝盒盖,放入烘箱中再烘2h,冷却,称重至恒重(W3)。

3、结果计算

(二)酒精燃烧测定法

1、方法原理

2、操作步骤

⑴用1/100天平称铝盒(带盖)质量(A)。

⑵用铝盒称土样5g左右,注意取样均匀,称重(B)。

⑶用量筒加酒精5ML于铝盒中,稍加振荡至均匀湿润,使土面平整。⑷点燃酒精(注意勿使火柴掉入土样中),使其自行燃烧,火焰烧尽前不宜翻拨,以免将土壤毛细管堵塞,反而降低蒸发速度。

⑸火焰熄灭后,再加入酒精2~3Ml继续燃烧,通常燃烧2~3次即可,烧至恒重为止。合盖冷却称重(C)。土样呈单粒松散即已干燥。

3、结果计算

四、注意事项

1、烘干法测含水量使用感量0.001g的分析天平称量。烘干温度不得超过——,温度过高易造成土壤有机质的碳化损失。

2、酒精燃烧法不能测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样品,操作室要防止土样损失。

实验四 土壤容重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土壤容重能表明土壤松紧及孔隙状况,又可用来计算土壤孔隙度及单位面积一定深度的土壤质量,为计算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等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测定土壤容重和计算孔隙度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土质量。因此,用已知体积的取土器“环刀”取土,烘干称重,即可计算出土壤容重。

三、仪器用具

土铲、小刀、天平(感量0.01g)、铝盒、酒精或烘箱、环刀。

四、实验步骤

1.取环在天平上称重。

2.选定待测地块,将环刀垂直压入待测土层中。环刀进入土层时不要左右摇动,以保持自然状态。3.用土铲挖开环刀周围土壤,并取出装满土的环刀,用小刀小心削平环刀上下端突出的土,使与环刀口相齐,并擦净环刀外面的土,带回室内。

4.把装满土的环刀在室内称总质量。减掉环刀本身质量即为湿土质量。5.用铝盒取土5~10g,放入烘箱烘干,或用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量。

五、结果计算

六、注意事项

1.土壤容重测定也可将装满土壤的环刀直接于105℃±2℃的烘箱烘干。2.用小刀削平土面时,应防止切割过分或不足。

实验五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初步掌握土壤剖面设置、挖掘和观察记载技术,并能对土壤生产特性进行初步评价。

二、实验原理

“地”是地表各种自然因素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田间认地就是了解当地土壤、地形、地貌、地下水、地表水、植被和利用状况等。“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田间识土就是通过对土壤各种性状、利用状况、周边的环境条件、灌溉设施及有关的农业措施等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制订土壤利用、改良和培肥的规划及措施。

三、实验用具与试剂

铁锹、土铲、土盒、钢卷尺、剖面刀、放大镜、布口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土壤剖面记载表、土壤硬度计、土壤标准比色卡、标本盒、10%稀盐酸溶液、水。

四、实验步骤

(一)田间认地

从山顶往下直到河边,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地”,如山坡地、岗坡地、交接洼地、四平地等。由于成因不同和发育时间不一,不同地理位置上,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水土流失、植被等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二)田间识土

1、土壤质地的手测法测定

2、记录土壤利用情况

3、灌溉设施和条件。

4、周边环境条件。

5、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记录和样品的采集等及对土壤性状的综合评价。(三)土壤剖面的观察记载

1、剖面点的选择和挖掘

土壤剖面点的设置一定要有代表性。剖面要设置在地形、母质、植被等因素一致的地段,一般选在地块的中央,要避免田边、地角、路旁、沟渠附近及粪堆上,应能够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剖面坑的大小,一般为宽0.8~1.0m,长1.5~2m,宽1.0~1.5m。土层厚度不足1m则挖至母质层;地下水位高时,挖至地下水面或到达地下水位。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①剖面观察面要垂直向阳;②挖出的表土与底土要分别堆在土坑两侧,避免回填时打乱土层;③观察面的上方不得堆土和站人,保持观察面的自然状态;④坑的后方呈阶梯形,便于上下工作,并节省挖土量。

2、剖面的观察记载

(1)剖面层次的划分。耕作土壤大体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水稻土划分为淹育层、渗育层、潴育层和潜育层。记载每个层次的厚度。

(2)土壤颜色。土壤颜色的命名采用复名法,有主次之分。描述时主色在后,副色在前,如灰棕色,即棕色为主,灰色为副。还可加上浅灰棕色。

(3)土壤质地。在野外鉴定土壤质地可用手测法。

(4)土壤结构。在各层分别掘出较大土块,于1m处落下,然后观察其结构体的外形、大小、硬度、颜色,并确定其结构名称。可分为粒状、团粒状、核状、块状、柱状、片状等。

(5)土壤紧实度。野外鉴定时可根据土钻(或竹筷)入土的难易进行大致划分。不如或稍加压力土钻即可入土,为疏;加压力时土钻能顺利入土,为松;土钻要用力才能入土,取出稍困难,为紧;需用大力土钻才能入土,取出很困难,为极紧。

(6)土壤干湿度。土壤干湿度是指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的自然含水状况。土壤呈干土块或干土面,手试无凉意,用嘴吹时有尘土扬起,为干;手试有凉意,用嘴吹时无尘土扬起,为润;手试有明显潮湿感觉,可握成土团,但落地即散开,放在纸上能使纸变湿,为湿润;土样放在手中可使手湿润,能握成土团,但无水流出,为潮湿;土壤水分过饱和,用手握土块时有水分流出,为湿。

(7)新生体和侵入体。新生体是土壤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它不但反映出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而且对土壤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土壤新生体常见的有砂姜、假菌丝体、锈纹锈斑、铁锰结核等。侵入体是指外界混入土壤中的物体,如石块、贝壳、砖瓦片、铁木屑、炉渣等,它反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适度。

(8)石灰性反应。用10%稀盐酸直接滴在土壤上,观察泡沫反应的有无、强弱。(9)酸碱度。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测定。

(10)植物根系。土层中根系交织,4条/c㎡以上,为多量;根系适中,2~4条/c㎡,为中量;根系稀疏,只有1~2条/c㎡,为少量;没有根系,则为无。

五、注意事项

1、在野外工作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2、挖掘面时尽可能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

3、对于生产中的问题,要注重向当地的种植户请教

实验六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组分,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对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起重要作用。因此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判断土壤肥力高低、培肥土壤的重要指标。

二、实验原理

在加热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碳,多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按标准溶液滴定,以样品和空白消耗重铬酸钾的差值计算出有机碳量。

三、实验用具

油浴锅(高20~26cm,内装工业用固体石蜡)、硬质试管(18~25cm×200mm)、铁丝笼(与油浴锅配套,内有若干小格,每格可插入一支试管)、滴定管(10.00mL、25.00 mL)、温度计(300℃)、电炉1000W)。

四、试剂配置

1、重铬酸钾—硫酸溶液

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3、0.2mol/L硫酸亚铁按标准溶液

4、邻菲啰啉

五、实验步骤

称取通过0.25mm孔径筛的风干土样0.05~0.5g(精确到0.00 01g,称样量根据有机质含量范围而定),放入硬质试管中,然后从滴定管准确加入10.00mL0.4mOl/L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摇匀并在每个试管口插入一玻璃漏斗。将试管插入铁丝笼中,再将铁丝笼深入已在电炉上加热至185~190℃的油浴锅内,使管中的液面低于油面,要求放入后油浴温度下降至170~180℃,待试管中的溶液沸腾时开始计时,5min±0.5 min后将铁丝笼从油浴锅中提出(如果有试管夹预先住试管,铁丝笼没必要提出),冷却片刻,擦去试管外的油液。把试管内的消煮液及土壤残渣无损地转入250mL三角瓶中,用蒸馏水冲洗试管及小漏斗,洗液并入三角瓶中,使三角瓶内溶液的总体积控制在50~60mL。加3滴邻菲啰啉指示剂,用硫酸亚铵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溶液的变色过程是橙色—蓝色—棕红。

同时做空白实验,取大约0.2g灼烧过后浮石粉或土壤代替土样,其他步骤与土样测定相同。

六、结果计算

七、注意事项

1、测定土壤有机质必须采用风干样品。

2、如样品中含Cl较多,可加一定量(0.1g)的硫酸银消除部分干扰。

3、消煮时间对分析结果有较大影响,应尽量准确。

4、油浴锅应根据材质不同定期强制更换,以防止石蜡渗漏引发火灾。

5、消煮好的溶液颜色,一般影视橙黄色或黄中稍带绿色。

6、土壤样品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用静电吸附等方法跳出植物根、叶等有机残体。

7、在计算结果时,采用的是风干土样的质量。

实验七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土壤酸碱度(pH)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对植物生长及土壤理化、生物性质有很大影响。了解土壤酸碱反应,可以因土种植和进行土壤改良与培肥。

二、实验原理

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是将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插入土壤悬液或浸出液中构成一原电池,测定其电动势值,再换算成pH。在酸度计上测定,经过标准溶液定值后可直接读取pH。水土比例对pH影响较大,尤其对于石灰性土壤稀释效应土壤除测定水浸土壤pH外,还应测定盐浸pH,即以1mOl/LKC1溶液浸取土壤H+后用电位法测定。本庆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壤pH的测定。

三、实验用具

酸度计(精确到0.01pH单位,有温度补偿功能)、pH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搅拌器。

四、试剂配制

1、去除CO2的蒸馏水 煮沸10min后加盖冷却,立即使用。

2、氧化钾溶液 称取74.6gKC1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稀氢氧化钾和稀盐酸调节溶液pH为5.5~6.0,稀释至1L。

3、pH4.01(25℃)标准缓冲溶液 称取径110~120℃烘干2~3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10.21g溶于蒸馏水,移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贮于聚乙烯瓶。

4、pH6.87(25℃)标准缓冲溶液 称取经110~130℃烘干2~3h的磷酸氢二钠3.533g和磷酸二氢钾3.388g溶于蒸馏水,移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贮于聚乙烯瓶。

5、pH6.87(25℃)标准缓冲溶液 称取经平衡处理的硼砂3.800g溶于无CO2的蒸馏水中,移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贮于聚乙烯瓶。、硼砂的平衡处理是将硼砂放在盛有蔗糖和食盐饱和水溶液的干燥器内平衡两昼夜。

五、实验步骤

1、仪器校准

各种pH计和电位计的作用方法不尽一致,电极的处理和仪器的使用按仪器说明书进行。将待测液与标准冲溶液调到同一温度,并将温度补偿器调到该温度值。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仪器时,先将电极插入与所测试样pH相差不超过2个pH单位的标准缓冲溶液,启动读数开关,调节定位器使读数刚好为标准液的pH,反复几次至读数稳定。取出电极洗净,用滤纸条吸干水分,再插入第二个标准缓冲溶液中,两标准液之间允许偏差0.1个pH单位,如超过则应检查仪器电极或标准液是否有问题。仪器校准无误后,方可用于样品测定。

2、土壤水浸液pH的测定 称取通过2mm孔径筛的风干土壤样品10.0g于50mL高型烧杯中,加25mL去CO2蒸馏水,以搅拌器搅拌1min,使土粒充分分散,放置30min后进行测定。将电极插入待测液中(注意玻璃电极球泡下部位于土液界面处,甘汞电极插入上部清液),轻轻摇动烧杯以除去电极上的水膜,促使其快速平衡,静置片刻,按下读数开关,待读数稳定(在5s内pH变化不超过0.02)时记下pH。放开读数开关,取出电极,以水洗涤,用滤纸条吸干水分后即可进行第二个样品的测定。每测5~6个样品后需用标准液检查定位。

3、土壤氯化钾盐浸提液pH的测定 当土壤水浸Ph〈7时,应测定土壤盐浸提液pH。测定方法除用1mOl/LKC1溶液代替去CO2蒸馏水以外,其他测定步骤与水浸pH测定相同。

六、注意事项

1、长时间存放不用的玻璃电极需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h,使之活化后才能进行正常使用。暂时不用的可浸泡在蒸馏水中,长期不用时应干燥保存。甘汞电极腔内要充满饱和氯化钾溶液。玻璃电极的内电极与球泡之间、甘汞电极内电极和陶瓷芯之间不得有气泡。

2、标准缓冲溶液在室温下一般可保存1~2个月,在4℃冰箱中可延长保存期限。用过的标准缓冲溶液不要倒回原液中混存,发现浑浊、沉淀就不能再使用。

3、温度影响电极电位和水的电离平衡,温度补偿器、标准缓冲溶液、待测液温度要一致。标准缓冲溶液pH随温度稍有变化。

4、依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至少使用两种pH标准缓冲溶液进行pH计的校正。

5、测定批量样品时,最好按土壤类型将pH相差大的样品分开测定,可避免因电极响应迟钝而造成的测定误差。

6、如果复合电极质量不稳定,会导致读数稳定时间延长,因此,测试期间应经常检查复合电极是否正常。

7、测量时土壤悬浮液的温度与标准缓冲溶液的温度之差不应超过1℃。

实验八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土壤碱解氮也成为土壤有效氮,它包括无机铵态氮、硝态氮和土壤含氮有机物中交易分解的部分。土壤碱解氮含量可以反应近期内土壤氮素的供应状况,了解土壤肥力高低,作为指导合理施用氮肥的依据。

二、实验原理

旱地土壤由于硝态氮含量叫高,需加还原剂还原,再用1.8mol/L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土样,在扩散皿中,土样于碱性条件下水解,使易水解氮经碱解转化为氨态氮,由硼酸溶液吸收,以标准酸滴定,计算有效氮含量。对于水稻土和经常淹水的土壤,由于硝态氮含量甚微,不需加还原剂,因此氢氧化钠溶液浓度采用1.2mol/L。本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壤。

三、实验用具

恒温培养箱、扩散皿、半微量滴定管。

四、试剂配置

1、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72.0g氢氧化钠溶解于水,稀释至1L。

2、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48.0g氢氧化钠溶解于水,稀释至1L。

3、锌—硫酸亚铁还原剂 称取50.0g磨细并通过0.25mm孔径筛的硫酸亚铁及10.0锌粉混匀,保存于棕色瓶中。

4、碱性胶液。

5、盐酸标准溶液。

6、定氮混合指示剂。

7、硼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

称取通过2mm孔径筛的风干土样2g和1g锌—硫酸亚铁还原剂,均匀平铺于扩散皿外室内。在扩散皿内室加入2mL 20g/L 硼酸溶液。在皿的外室边缘图上碱性胶液,盖上毛玻璃,旋转数次,使毛玻璃与皿边完全黏合,在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外室露出一条狭缝,迅速加入10mL 1.8mol/L氢氧化钠溶液于扩散皿外室,立即将毛玻璃盖严。

水平地轻轻转动扩散皿,使氢氧化钠溶液与土样充分混合,然后小心地用橡皮筋两根交叉成十字形圈紧,使毛玻璃固定。放在恒温培养箱中于40℃保温24h±0.5h。将扩散皿取出,用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内室硼酸中吸收的氨量,颜色由蓝色刚变紫红色即达终点。滴定时应用细玻璃棒搅动内室溶液,不宜摇动扩散皿,以免溢出。

六、七、结果计算 注意事项

1、由于碱性胶液的碱性很强,在涂胶液和恒温扩散时,必须特别细心,谨慎污染内室。

2、据最新研究表明,土壤有效氮素含量指标与植物实际需要的相关性并不是很强。

实验九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土壤速效磷含量是判断近期内土壤磷素供应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作为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的依据之一。

二、实验原理

碳酸氢钠溶液除可提取水溶性磷外,也可以抑制钙离子Ca2+的活性,使一定量活性较大的Ca-P盐类中的磷被浸出,也可使一定量的活性Fe-P和Al-P盐类中的磷通过水解作用而浸出。由于浸出液中Ca、Fe、Al浓度较低,不会产生磷的再沉淀。浸提取液中的磷,在一定酸度下用钼锑抗还原显色成磷钼蓝,蓝色的深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磷的浓度成正比,故可用比色法测定。土壤浸出的磷量与土液比、液温、振荡时间及方式有关。本方法严格规定土液比为1:20,浸提液温度为25℃±1℃,振荡提取时间为30min。

本方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中性土壤及睡到土也可参照使用。

三、实验用具 恒温往复式振荡机或普通振荡机及恒温室、分光光度计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塑料瓶、无磷滤纸。

四、试剂配置

1、无磷活性碳粉

2、氢氧化钠溶液

3、碳酸氢钠浸提剂

4、酒石酸锑钾溶液

5、钼锑贮备液

6、钼锑抗显色剂

7、磷标准贮备液

8、磷标准溶液

五、实验步骤

称取通过2mm孔径筛的风干土样2.5g,置于200mL塑料瓶中,加入约1g无磷活性碳粉,加入25℃±1℃的碳酸氢钠浸提剂50.0.mL,摇匀,在25℃±1℃温度下,于振荡器上用180r/min±20r/min的频率振荡30min±1min,立即用无磷滤纸过滤于干燥的150ml三角瓶中。

吸取滤液10.0ml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显色剂5.0mL,慢慢摇动,排出CO2后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在室温高于20℃处放置30min,用空白溶液为参比,用1cm光径比色皿在波长700mm处比色,测量吸光度。

标准曲线绘制。

六、七、结果计算 注意事项

1、测定时也可采用波长880mm比色,浸提时可不加活性炭退色。

2、如果土壤速效磷含量高时,应减少浸提液的吸样量,并加浸提剂补足至10.0mL后显色,以保持显色时溶液的酸度,计算时按所取浸提液的分取倍数计算。

3、用NaHCO3溶液浸提速效磷时,温度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浸提温度。

4、土样风干和贮存后,测定的速效磷含量可能有所改变,单一般无大影响。

5、对于酸性土壤,一般采用Bray法。

实验十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土壤速效钾包括土壤溶液中的钾和土壤胶体吸附的钾,是判断近期内土壤钾素供应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指导合理施用钾肥的依据之一。

二、实验原理

以中性1mol/L已算铵溶液为浸提剂时,NH4+与土壤胶体表面的K+进行交换,连同水溶性钾一起进入溶液。浸出液中的钾直接用火焰光度计或院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本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三、实验用具

往复式或旋转式振荡机、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塑料瓶。

四、试剂配置

1、乙酸铵溶液

2、钾标准溶液

五、实验步骤

称取通过2mm孔径筛的风干土样5.00g,,置于200mL塑料瓶中,加入50.0mL乙酸铵溶液(土液比为1:10),盖紧瓶塞,摇匀,在15~25摄氏度下,150~180r/min振荡30min,干过滤。滤液直接在光焰光度计上测定或经适当稀释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同时做空白实验。

六、注意事项

1、含乙酸铵的钾标准溶液不能久放,以免长霉影响测定结果。

5.一双手实验课教案 篇五

一双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描写一双手,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境界。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圈点读书的能力。

3、情感目标:林业工人对造林作出的贡献。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作者对一双手的描写,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文章综合运用的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自主圈点、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诵读课文,收集研究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留心观察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他们的手各有哪些特点?这些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和创造着财富,他们手上的每一块老茧都印证着创业的艰辛,每一块疤痕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双林业工人的手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掌握下列词语:惺忪xīngsōng 老茧jiǎn 瞬间shùn 垧shǎng 搓cuō 火燎燎liáo 惊讶yà

2、朗读课文,谈谈你初读课文的感受。

3、根据以下要求,请学生用圈点读书法阅读课文。请仔细阅读课文,划出描写手的语句。提问:①作者描写了一双什么样的手?

(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2)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3)手“掌面鼓皮样硬”,一只手指就像一根老甘蔗。(4)手“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5)手大无比。(6)手坚硬耐搓。

(7)这双手的贡献――创建绿色宝库的手。②他的手有什么特点? 粗糙、大、坚硬。

总的特点:奇、丑。

三、品味人物精神

请仔细阅读课文,划出人物言行的语句。

1、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美吗?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

2、请你和同桌朗读记者与张迎善的一段对话,要求读出其中的感情。

四、归纳写作方法

1、文章除了通过描写张迎善的一双奇手,还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 分析19自然段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3、概括写作方法 A、烘托;

B、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

C、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

D、想象。

E、侧面介绍

五、拓展延伸

张迎善同志无比热爱祖国的造林事业,如果他被推荐为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代组委会为他写一段颁奖词。(80字左右)

要求:

1、能至少使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

2、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3、如果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就更好了。

六、课后作业:

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xx的手》写一篇作文。,要求:可以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人物外貌,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字数不少于500字。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附:板书设计

(所见)丑

美(所闻)

张迎善是一个的人 粗---硬---色深---木色---厚---大

6.实验一数据恢复实验教案 篇六

数计学院教师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任课专业班级:计算机应用技术 实验学时: 2学时

一、实验项目名称:

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第1个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对日常使用的Windows 2000/XP系统进行较深入的了解。要求:了解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了解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

三、实验内容

1、了解所用系统的常规属性,计算机名及所在工作组

2、使用Windows 2000/XP任务管理器,对应用程序、进程、性能、联网等方面进行查看和管理。

3、使用Windows 2000/XP系统性能监视器,跟踪内存、硬盘、CPU、缓存、文件系统、网络等方面的性能。

四、实验原理:

Windows 2000/XP采用基于对象的技术来设计系统,提出了客户/服务器系统结构,该结构在纯内核结构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扩展,它融合了层次式结构和纯微内核结构的特点。对操作系统影响很大的组件放在内核下运行,而其他一些功能则在内核外实现。

五、实验步骤:

1、查看系统的常规属性

①、选择我的电脑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

实验一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

②、选择“常规”选项卡,查看系统常规属性;

③、选择“计算机名”选项卡查看计算机名及所在工作组。

2、使用Windows 2000/XP任务管理器,对应用程序、进程、性能、联网等方面进行查看和管理。①、用“Ctrl”+“A1t”+“Delete”(或 “Ctrl”+“Shift”+“Esc”)组合键打开任务管理器。观察任务管理器下方的状态栏,察看当前运行的进程总数、CPU的占有率以及提交更改的信息。

②、选择“应用程序”选项卡,观察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它们的状态。在“应用程序”选项卡中可以看到当前用户正在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这些应用程序的状态,其状态一般为“正在运行”或“无反应”。通过“结束任务”按钮可以结束一个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所以若某个应用程序在运行时出现“无反应”,可用此方法强行关闭该应用程序。“切换至”按钮可转向被选中的应用程序,而“新任务”按钮则可以打开一个新的程序。

③、选择“进程”选项卡,观察用户进程和系统进程以及它们所属的用户、CPU的占用率、内存的使用情况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选项卡右下角有一个“结束进程”按钮,可以结束被选中的进程,但一些系统的关键进程是不可以结束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并关闭一些恶意的程序(如病毒等),它们大量地占有CPU和内存,影响机器正常运行。

实验一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

④、选择“性能”选项卡,观察系统资源的占用情况。“性能”选项卡上部图形表示CPU和页面文件的使用状况,下面部分有句柄、进程和线程的总数,物理内存、核心内存的使用情况,以及认可用量等信息。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系统资源的当前使用情况和历史记录,从而可以更好地管理系统。

实验一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

3、使用Windows 2000/XP系统性能监视器,跟踪内存、硬盘、CPU、缓存、文件系统、网络等方面的性能。

①、在Windows XP 的“控制面板”中双击“管理工具”,再双击“性能”快捷方式,打开系统性能监视器窗口。在这个窗口中,红线表示当前时刻,绿线表示CPU的性能变化,蓝线反映物理硬盘的运行情况,黄线反映内存运行情况。单击窗口右下方的选项,查看所选项目的详细运行情况,包括最后(当前)、最大、最小、平均值的详细情况。

②、选择工具栏上的“添加(Ctrl+I)”按钮,弹出 “添加计数器”窗口。在该窗口的“性能对象”中选择“Processor”,“从列表选择计数器”中选中“Interrupt Time”选项,单击“添加”按钮,从系统监视器中可以看出最下面多了一个监视的任务。

③、在系统性能监视器中,打开“添加计数器”窗口,在“添加计数器”窗口的“性能对象”中选择“Memory”,在“从列表选择计数器”中分别选中“pages

实验一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

input/sec”、“pages 0utput/sec”和“page Faults/sec”选项,单击“添加”按钮,从系统监视器中可以看出最下面多了3个监视内存的任务。

六、参考文献:

1、《操作系统教程》,第3版,孙钟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书》,第2版,张尧学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7.用EXCEL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 篇七

关键词:实验数据,EXCEL,实验处理,作图法,最小二乘法

一、引言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很多, 教师对于学生不同的基本功而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要求, 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近十年来各高校尤其是从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学校的大学, 招生规模扩大, 但是相应的硬件设备投入和教师人员配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就物理实验教学数据处理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用EXCEL处理实验数据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作图法、最小二乘法、列表法、逐差法等等, 这些方法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仍是学生掌握和分析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现在的实验教学中, 公共课的学生人数众多, 比如大学物理实验、电工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等, 往往一学期是要进行几千人的实验教学活动, 这样的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对学生当场进行实验操作效果评阅, 同时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实验正确与否, 如果充分运用计算机功能, 就可以减轻实验教师的教学压力。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对windows中的office功能非常熟悉, 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从这方面来看采用这种方法不存在计算机技术的难点, 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实验前进行各种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设计。

用EXCEL处理实验数据前, 先要明确的是通过数据结果, 还是实验曲线对学生进行实验评价, 本文重点通过数据结果方面进行分析。

采用此方法相对来说只要把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结果输入相应的表格中, 由于我们事先已赋予这些表格具有相应的程序编辑功能, 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很快得出实验结果。当然这些程序编辑功能也是EXCEL中最简单的功能。下图是我们在三线摆实验中用EXCEL记录的原始数据表格。

我们先设计这样一个表格, 然后在表格中赋予各量和公式编辑器的功能。如图2是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数据表格, 也是非常简单的一种方法, 是根据学生实验中最简单的要求进行设计的, 学生实验结束后, 只要把原始数据输入到相应的空格中, 那么要测量的结果就自动生成。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 设计不同的EXCEL表格, 比如说能进行最小二乘法处理的EXCEL表格等等。如下图是对气垫导轨上测量物体质量的EXCEL处理过程, 任何一位同学实验结束后, 只要把自己的实验数据输入到表格中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实验结果。

用EXCEL处理实验数据时的公式编辑功能语句主要为插入菜单栏下的函数功能符号“fx”, 根据里面的选择函数来选择自己所要的运算, 操作方便, 简单易懂。

三、结束语

8.实验数据的获取、呈现与论证 篇八

【关键词】实验数据 获取数据 呈现数据 推理论证

学生做实验后的讨论交流环节,是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解释、推理与论证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冲突与思维碰撞提升科学概念的过程。但实际教学中,好多教师却只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陈述或展示获得的现象或数据,并没有对数据进行剖析,组与组之间没有互动交流,没有集体的相互论证,对个别小组的特殊数据亦以“可能你们小组测量的时候出了问题”等个人的经验感受来回避,最后以教师的小结作为结论而结束。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有三:一是学生对自己的观察与实验结果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容易产生为了顺应大流而篡改数据的现象;二是缺乏分析与解释,使学生对数据与结论之间难以建立关联,难以使概念真正内化于心;三是缺乏对学生科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以《热起来了》一课为例,就数据的获取、呈现与论证谈谈认识。

一、改进器材,科学获取数据

基于数据论证的前提是学生获取科学的数据。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实验数据的获得,如实验仪器的不精确、实验材料的不典型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都会造成学生获取的实验数据的不合理。在此数据基础上的解释与论证就会偏离预定目标,与构建核心概念背道而驰。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实验器材的改进与优化。

(一)改进仪器,避免估值影响数据

小学科学中有好多测量数据是需要学生进行估计的,如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玻棒式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等,学生在利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时会有估上估下的误差值,单独一个数据或两个数据对比明显的情况下,不会受影响。但如果是一组连续的数据且数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估值的上与下就会对数据的分析与解释造成直接的影响。

《热起来了》一课教材安排的是采用玻棒式温度计测量一本字典的温度。玻棒式温度计只能精确到1摄氏度,每一小格之间的0.1至0.9摄氏度的值是需要学生来进行估计的,这个值的大小有人为的主观因素,甚至同一个学生在前后几次的估值中都有差异,这就使得个别小组记录的数据中出现了“裹了衣服后温度升高了零点几摄氏度”的情况,这为后面基于数据的解释与推理带来了麻烦,哪怕是增加了0.1摄氏度,学生也认为是衣服增加的热量。

温度能否不用估计就直接显示出来呢?基于本课核心概念建构的需要,我们对仪器进行了升级,用数字温度计代替玻棒式温度计,解决了学生人为估值影响数据的问题,也符合新科技产品走进科学课堂的理念。使用数字温度计后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一是灵敏度提高,节省了温度变化的等待时间;二是误差更小,数据更准确;三是温度不需要估算,消除了人为估值对数据的影响,更便于学生的记录,为后续的论证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改进材料,防止他因干扰数据

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影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往往对探究材料特别感兴趣,领到材料后,经常会不自觉地把弄材料,如对材料进行“亲密接触”,而这些材料又对“接触”比较敏感的话,就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干扰。

《热起来了》一课中,部分小组学生在领到温度计以后不是先记录起始温度,而是用手握住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部分,致使温度升高,这时再记录起始温度,显然数据不科学。特别是在测量几分钟内的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些同学把温度计取出来放进去反复操作,致使数据上下波动。另外,早上的科学课容易受室内温度逐渐上升的影响等。在如此多因素的干扰下,好多组的数据出现温度升高的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在实验前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强调以外,可以对选用的材料进行改进。在本课中,可用一瓶接近人体温度的温水来模拟身体,代替教材中安排的字典。数字温度计一开始就插入瓶中,学生领到材料后,主观上不容易接触到温度计敏感的下部。另外,周围的室温远低于温水的温度,根据热量的传递特点,环境温度变化自然也不会再干扰数据。由此,干扰数据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借助图表,直观呈现数据

在学生获取实验数据之后,把数据呈现出来以供解释与论证所用尤为重要。常见的方式有三:一是学生根据记录表读、报数据;二是小组成员把记录表在实物投影仪上边展示边宣读;三是各组把数据填写在教师准备的汇总表中。显然,第一种方式失去了数据的价值,第二种方式比较常见,但缺乏全班整体数据的横向比较;第三种方式相对比较理想,但需要教师准备一张大的汇总表,且不利于数据的直观处理。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Excel等软件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呈现,同时可以对数据进行直观处理。

(一)借助柱形图呈现数据整体

Excel中有个数据透视图功能,经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将数据汇总并以我们需要的图表形式直观呈现。《热起来了》一课采用柱形图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全班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效果比较明显。数据的输入、呈现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同步,在学生用数字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每获得一个数据,各组就可以指定一名同学到台上电脑图表中输入数据,实时呈现在大屏幕上。有了全班学生的监督,避免了个别学生对数据的任意篡改。同时,学生在测量温度的间隙也不再无事可干,可通过大屏幕随时观察各组同学测得的实时数据,初步地进行分析与思考。等全班学生实验完毕,数据也同时输入完毕,一张全班各组数据的柱形图便呈现在大家面前。如图1,上半部是直观图,下半部是数据。

此柱形图充分利用了Excel数据处理模块,直观形象地呈现了12组学生的实验数据,使学生面对全班大量的数据不再眼花缭乱,通过图形与具体数据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推理与论证,实际效果很好。

(二)借助折线图呈现数据趋势

有时候我们并非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呈现与对比分析,而是显现数据变化的趋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折线图来达成目的。《热起来了》一课中学生在对数据整体分析后发现,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同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裹了衣服温度还在降低,那衣服还有作用吗?学生自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预设,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事先在其中一个小组预增一个对比实验,这时就可以把这个小组的对比数据以折线图(见图2)呈现,使学生对裹了衣服和没裹衣服的温度变化趋势一目了然,也使学生对保温的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保温并不是能一直保持温度不降,而是减缓热量的散失,使温度降低的速度减慢。

三、利用数据,深入剖析论证

科学获取数据并借助图表直观呈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解释,培养实证精神。因此,在交流研讨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数据来说话、来解释,使课堂交流成为学生对话的平台,成为学生推理论证的契机,在个体到集体的论证中,得到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完善与提升。

(一)自我分析,个体论证

个体论证是本人或本组成员对自己或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交流与分享的过程,是学生基于自己的观点寻求证据进而发展自己观点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从证据上升到解释,促进思维的发展。

《热起来了》一课中,全班学生在探究活动前就已经借助生活经验与感受建立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和“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但由于这两个观点都是建立在学生主观感受基础上,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解释。“事实”和“证据”就在学生实验观察到的数据里。因此,研讨交流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开展个体论证,要让学生观察图1柱形图中自己小组的数据,从起始温度、1分钟后的温度、2分钟后的温度、3分钟后的温度这几个数据作纵向的观察与分析,用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在观察分析中,有些小组发现自己组数据中的四个温度没有一个上升,说明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与自己当初的观点一致;而起初持不同观点的有些小组也发现自己组四个数据的温度也没有上升,与自己当初的观点不一致,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在这里,是坚持自己原先的观点,还是尊重事实,尊重数据,体现了科学态度和精神的渗透与培养。

(二)全班互动,集体论证

在个体论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论证,让全班同学对其他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质疑批驳或解释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相互“交锋”,产生思维碰撞,在实现从个体表征到集体建构的飞跃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

《热起来了》一课,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自己小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观察。这时,有些学生就会对一些特殊的数据进行关注,并提出自己的分析、质疑与推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全班的角度观察数据,从上升、下降或者是基本一致几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图1中没有一个小组温度上升,解释说明了衣服不能增加热量。同时还发现绝大部分小组数据有下降的现象,这是在学生的意料之外,更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分析原因,去联想生活实际来思考。在相互的交流论证中,知道了温水在不断地向外界散发热量,而衣服只是起到了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下降的速度减慢。这里,对数据的分析与交流、推理与解释,既验证了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问题,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汇报交流就不再是数据的简单呈现与结果的主观臆断,而是一个不断对话、交互的理性过程,更注重概念建构与思维发展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基于数据的分析与解释,能有效解决汇报交流单纯呈现数据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改变为记录而记录、为汇报而汇报的现状,慢慢引领学生对数据的尊重,对数据的利用,以及运用数据来推理与论证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xx村林改实施方案下一篇:在生日宴会上的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