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

2024-09-08

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精选8篇)

1.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 篇一

全乡辖8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059人,其中移民人口6830人,涉及移民7个村,64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115.39平方公里,稻田面积3380亩,耕地面积6029亩,水域面积3.8万亩。全乡共有林地面积13.1万亩,森林覆盖率95%。移民库区因为群众生活资源稀缺,遗留矛盾较多,一直是维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陈家滩乡作为一个已搬迁20年移民乡镇,许多移民后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库区维稳工作也进入了深水区,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库区特色,发展产业富民,创新机制维稳,逐渐走出了一条富裕、稳定、和谐的库区发展路子。

一、目前影响库区稳定的现实问题。

1、移民后扶口粮款的发放不到位问题。按照国务院17号文件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精神,我乡纳入移民后期扶范围的移民有6830人,每人每年直补到人口粮款600元。但是几年来直补款一直不得按时到位,每年都要拖欠两至三个季度的资金,另一方面,后期扶持直补标准是每个月每人50元,在2006年,50元钱可以买上30斤米,而到了xxxx年就只能买20斤了,随着当前CPI的不断走高,群众意见非常大,特别是老年人口和贫困人口需依靠此款项维持生活,每到年关均接到大量与此相关信访案件,而且自人口核定以来,新增人口均未納入扶持範圍,群众很有怨气。还有当年购买蓝印户口和文革下放人员等非农业户口移民不能享受后期扶持政策,每个月只能发放17元的生活补贴,这部分人员对现行的移民扶持政策很抵触。

2、库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因xxxx库区已进入移民后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逐年减少,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式的发展很多落后的水、电、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已严重制约移民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乡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来,每年的外销成鱼达7000多吨,但是我乡的货运码头建设落后已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成鱼起运等生产,特别是我乡联系外界的唯一公路牛栏坪至xxxx镇公路因修建于移民初期,路面窄、弯道多,也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成鱼、饲料等运输工作,经常有运输车辆被堵、被卡的现象,导致鲜鱼死亡而引发矛盾。

3、移民集镇建设遭遇发展瓶颈问题。移民库区的集镇建设因当年搬迁时间紧,规划缺乏前瞻性等原因,现在的集镇状况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随着集镇人口的增加,现在乡集镇安全饮水供应不足,居民建房无地,车站、市场、农产品加工厂等项目建设没有用地规划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集镇发展。陈家滩乡今年大力推进了集镇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和车站、市场等集镇建设项目,但是因用地面积严重不足使得整个工作遭遇了很大的阻力。我乡陈家滩村虎牙口两个组,因不属于集镇人口无法纳入集镇饮水改造项目,而该组的饮水工程建于移民初期,已严重老化,经常有两个组的群众因停水到政府上访,甚至有截断集镇用水管道的过激行为。

4、外迁人口返乡居住问题。陈家滩乡共有外迁移民人口810人,但是部分搬迁到本县官庄镇的人口和分散外迁人员又重新回到到我乡居住,从事水产养殖、商贸流通等行业,据统计我乡返乡人口约有200人左右。这部分人口在计生、社会治安等方面当地难于管理,也存在着与本地群众争资源的矛盾。

5、当年生产开发项目失败遗留问题。移民时期我乡进行了大量的楠竹、柑橘、药材、板栗等生产开发项目,这些项目现大部分已经失败,也存在一些遗留问题。我乡大庄坪村邓必清等5户移民九十年代相应移民开发号召,培育了部分柑橘苗木,后因发生疫病而被农业部门要求销毁,5户移民的损失当时未得到补偿,其在信用社的贷款至今未还,现邓必清等人一直到政府上访,要求核销贷款或免除利息。

6、库区水面开发问题。我乡2000年开始发展以网箱养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给移民群众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但发展中也存在规模无序扩张,带来水体污染和挤占行道造成水上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因渔政管理滞后造成了非法拦网,电鱼、台网等非法捕捞现象严重的问题。

7、库区矿区开采与资源保护问题。我乡在移民前就是金矿开采的重点地带,近年来兴民矿业有限公司在我乡馱子口村办理了4.7平方公里探矿权区,公司与当地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有较大的矛盾,经常激化引起斗殴事件,同时山上的乱采乱挖现象频发,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8、库区水上交通安全问题。库区蓄水后,我乡形成了3.8亩的库区水域,全乡有6个村的出行都靠从水上交通,而水上交通管理滞后,航标不明,从业人员素质不一,群众安全意识淡薄等因素也造成了很大的水上交通安全隐患。

9、库区非移民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后问题。全乡有26个村民小组,3200多人属于库区非移民群众,这部分人口不能享受移民安置政策,移民库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也不能覆盖,但是因库区移民搬迁后,他们的生活大环境发生了改变,生产条件相对恶化,导致这部分群体对库区移民政策存在很大怨言。很多村民小组出行现

2.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 篇二

关键词:公租房,有序退出,对策建议

实施公租房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深得普通民众的欢迎和认同。公租房是公共租赁房的简称。所谓公共租赁房, 是指通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 按照低于市场价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可租赁的住房, 同时, 政府对承租家庭按月支付相应标准的惠民租房补贴。公租房是对住房困难人群的过渡性的解决方案, 旨在为不属于低收入人群但住房困难的人员, 提供住房帮助。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 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公租房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公租房改善民生的惠民性, 并在建立有效的准入机制的同时必须配套相应的有效退出机制。当前我国的公租房建设和运行无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问题。然而, 随着公租房进程的推进和深入发展, 公租房的无序退出问题日益凸显, 出现了开着宝马申请和出租公租房的种种乱象,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一、公租房退出机制的存在问题

目前, 尽管我国不少大中型城市和地区已经提出了相应的公租房退出政策, 但并未达到其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 在于这些退出机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 信息缺乏公开性、透明性

公租房的有效退出是一个公开透明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各种信息, 比如公租房退出条件、退出程序等等, 这些信息能否做到公开、透明是保障公租房退出机制顺利运行的一个必要前提条件。然而, 在现实状况中, 目前我国各地公租房退出机制当中关于退出条件、退出程序等的信息往往是遮遮掩掩、不够公开、不够透明。这种做法不仅使承租者担心自己被“清退”, 也使得被“清退者”怀疑管理部门做法的公正、公平, 这使得公租房的退出是难上加难。

(二) 信息缺乏准确性、真实性

公租房的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是影响公租房退出的前提, 而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影响公租房退出的基础性条件。在公租房的退出机制中, 影响承租者退出条件的因素包括家庭收入、住房面积等, 一旦这些条件超过限制就会被“清退”;与此同时, 我国实行的是个人及家庭收入、资产定期申报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就很容易出现谎报、瞒报状况, 进而影响到公租房退出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增加了公租房有序退出的难度。因此, 如何避免承租者谎报、瞒报个人、家庭信息成为当前影响公租房退出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是保障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的公租房退出机制缺乏相应的惩罚性措施纵容了这种现象的滋生, 也阻碍了公租房的有效退出, 影响了公租房保障性功能的实现。

(三) 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监管

有效的法律制度是保障一切社会发展有序性和科学性的法律依据。当“依法治国”纳入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后, 让一切社会保障性措施在“良法”与“善治”的大环境下实施, 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目前, 在我国公众法律意识不足, 法律无法在公众中树立威慑力与公信力, 造成公众对退出机制认同度低。国家部委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不够细致、准确, 甚至缺乏大框架和思路。致使公共租赁房领域缺乏一部统一的大法, 各种行政文件、部门规章颁布混乱, 各地自成一派, 条款颁布的部门杂乱, 不免带来条款内容重复甚至相互冲突, 进而又引发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 导致公共租房退出问题层出不穷。这些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部门缺乏依法治国的理念, 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 依靠行政命令而非法律来执政。从《住房保障法》由一开始的法律降格到条例可看出, 政府仍以行政观念执政为重, 倾向选择灵活易变、较少约束的行政命令, 有些部门甚至扭曲正式规则, 有法不依, 非要用行政手段谋取私利, 这是公共租房退出过程中执法混乱的重要原因。

(四) 相关政府部门的不够作为、乱作为

相关政府部门是国家行政命令、政策法规执行和贯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考察调研时就曾指出, 为民服务, 重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要努力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而基层地方政府正是打通为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主力。因此, 相关基层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将会阻碍各种社会保障性措施的实施。当前, 我国的公租房退出机制中, 有许多地方政府不作为, 甚至乱作为。由于公租房具有房租廉价、政府主导等特点, 这就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钻国家政策法令的空子, 产生了许多寻租、骗租的现象。地方政府的这种失职、渎职的做法不但影响了公租房的合理退出, 甚至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这也是导致公租房退出困难的重要原因。

二、公租房有序退出机制的有效对策

(一) 切实建立信息公开透明制度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关于做好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住建部门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信息不公开者, 将被约谈、问责, 玩忽职守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尽管这种通知和要求对于提升公租房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有一定的效用, 但也只能起到一种暂时性的督促作用。因此, 要保证信息真正的公开化、透明化, 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首先, 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 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职责、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要求。政府通过主动公布各种相关信息, 使得承租者能够做到及时了解到政府的各种政策、法令的更新和变化, 配合政府部门完善公租房的各项管理工作, 进而保障公租房退出机制的顺利运行。其次, 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发布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 发布机关在公开该政府信息前, 应当与所涉及的其他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 保证公开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最后, 要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增强政府发布信息的主动性和权威性。政府通过这些形式发布信息, 一方面可以使承租者准确了解政府部门的权威性信息,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 保障公租房退出的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二) 切实建立精准信息的核查制度

首先, 要建立精准公租房相关信息的收集和采集制度。改变原来单一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 增加专门的家庭财产和收入信息的采集部门, 为每一位承租户建立个人信息档案, 及时更新个人信息, 保证每一位承租户的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其次, 要建立周密的信息反馈制度。设立多种渠道完善个人信息的反馈核查, 当政府公布的个人信息与承租户的实际情况出现差别时, 承租户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及时有效地对自己的收入、财产等信息进行有效的反馈, 协助管理者提升信息的准确性。最后, 要建立科学的后期督查制度。政府可以联合其他相关部门, 实现个人信息的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管理的现代方式, 提高对公租房个人信用信息的后期监管力度, 切实保证公租房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 切实加大法治监管的有效力度

首先, 要制定公租房管理的法律法规细则。从法律层面上更加清晰、明确的规定公租房的保障的范围、保障的标准、退出机制、管理及监督机构的职责等, 并适时出台一些配套制度和规定, 对公租房的申请条件、租金标准、补贴标准、退出管理等进行细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要更加详细, 具体的处理程序也要提高针对性, 使得公租房政策和法规更具操作性。其次, 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在细化公租房管理的相关法律的同时, 要完善针对公租房管理者的法律监督体系。一方面通过完善实体法监督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 避免失职、渎职;另一方面通过司法监督的完善来督促政府管理部门依法行政, 杜绝管理部门的“监守自盗”。最后, 要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对于管理者存在利用权力进行寻租, 将受到开除公职, 移交法办等处理。而对于存在隐瞒、欺瞒行为的申请者或租住户, 将给与取消租赁资格、追缴违法所得、高额罚款等惩罚。只有以高强度的惩罚措施提高住户的违法违规成本, 才能有效地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 切实加大政府部门的有效作为

3.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 篇三

一、工作目标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通过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打击群租房屋无照经营违法行为,严格管理与疏导服务并重,坚持强化责任、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部门责任,统筹整合管理资源力量,形成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组织领导 县局成立以XX同志为组长,XX同志、XX同志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和各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监管科,具体负责部门协调和工作部署、指导、督查,以及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总分析和统计通报。办公室主任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XX同志、XX同志兼任。

三、工作重点 一是群租房(群租房是指出租住房供他人集中居住,出租居室5间以上或者出租床位5个以上的房屋)租赁价格行为和相关经营行为的整治,依法查处房屋中介机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和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

二是开展无照经营清理,着重查处从事房屋中介和利用群租房从事的无照经营行为;

三是强化对房屋租赁相关企业行政处罚信息依法进行公示。

四、工作措施 (一)调查摸底。县局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细化措施,强化督促、指导、检查工作。各分局要结合辖区实际,在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认真研究整治措施,针对性地开展无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各分局要组织开展全面的摸底排查,建立群租房屋无照经营监管台账,包括本辖区内群租房主体情况、责令限期改正抄告相关部门、立案查处等情况。

(二)集中整治。各分局要在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法定职能,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对群租房屋无照经营比较集中的区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有步骤、有重点的治理;

对社会危害严重,特别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群租房屋无照经营行为,坚决查处。对涉及许可的群租房屋无照经营行为,要依职能抄告相关部门;

在专项检查中发现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和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建立长效。各分局要在全面开展群租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对整治情况进行理性分析,找出薄弱环节,要着眼于标本兼治,着力于惩防并举,着手于疏堵结合,注重把抽查检查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把预防、查办与引导转化结合起来,把规范市场、保障民生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要探索基层长效监管和联动机制,推动整治行动的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狠抓无照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强化措施落实。各分局要细化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专项整治的范围,加大对利用群租房从事无照经营的违法行为的从严查处,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部门联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属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强化部门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加强信息抄告、反馈,形成有效监管合力,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效果。

(四)加强信息报送。一是及时报送工作信息,建立周报制度,请各分局及时梳理反映工作进展、经验做法及重大隐患。二是按时报送统计报表,请各分局于每月25日前报送《群租房整治情况登记表》(附件1)和《群租房隐患排查整治与执法处罚情况统计表》(附件2)。三是做好工作小结,请将专项整治工作小结分别于2020年3月15日、9月15日、11月15日报送。所需上报材料统一报送至综合监管科梅雨萌内网邮箱。

各单位在工作中遇困难或问题,应及时上报属地政府和县局协调解决。

附件:1.群租房整治情况登记表 2.群租房隐患排查整治与执法处罚情况统计表 附件1 分局群租房屋整治情况登记表 序号 当事人姓名或名称 门头店招 详细经营地址 主要经营范围 无照经营原因 价格违法行为 已采取何种措施 备注 一般性无照 无许可审批 有证无照 其他 收费未公示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和囤积居奇 附件2 群租房隐患排查整治与执法处罚情况统计表 分局 行业领域 发现整改突出问题 排查治理重大隐患 执法处罚 联合惩戒失信企业(家)无照 经营(个)超范围经营(个)价格 违法(个)排查(户)责令改正(项)已改(项)立案查处(家)结案(家)停产整顿(家)暂扣吊销 证照企业(家)罚没 金额(万元)追究 刑事 责任(人)群租房 审核人:

填报时间:

4.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 篇四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5日

字号: [大] [中] [小]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13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二级企业1家,三级企业26家,四级企业57家,暂定级企业46家。另外,外地到我市备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13家。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上升。2010年1-11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23.24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4.67%。其中:住宅建设完成投资14.76亿元,占完成总投资的63.51%,较去年同期上升38.33%;办公用房建设完成投资2205万元,占完成总投资的0.94%,较去年同期上升37.12%;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3.63亿元,占总投资的15.61%,较上年同期上升68.83%;其他用房建设完成投资4.63亿元,占完成总投资的19.92%,较上年同期上升125.85%。

(二)市场供求差距缩小。2010年1-11月,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为527.04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上升22.69%。其中:新开工面积69.8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33.94%;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为49.0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8.34%;竣工15.56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上升12.91%;批准预售89.54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8.14%;商品房销售金额22.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6.24%;商品房销售面积89.38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上升8.47%。

(三)商品房销售价格有所增长。从今年1-11月份销售情况看,六盘水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2498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涨幅为25.55%。其中:钟山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2576元/平方米,六枝商品住宅均价1652元/平方米,盘县商品房销售均价2529元/平方米,水城县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916元/平方米。

(四)存量房市场交易量减少。1-11月,全市完成存量房交易面积13.14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减少43.65 %;交易金额4328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66%。

(五)空置房面积有所增加。1-11月,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13.73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25.53%。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2.69万平方米,办公用房空置0.49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空置6.95万平方米,其它房屋3.6万平方米。

二、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房地产企业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1999年前,全市房地产企业不足20家,每年开发商品房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但进入2000年以后,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业,使全市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开发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企业规模小、专业人员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自有资金不足、对金融机构依赖性强,导致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部分房地产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资金链紧张,造成工程施工缓慢,出现延期交房,甚至有的企业由于民间借贷,造成企业举步维艰,面临破产境地,令人堪忧。

(1月2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召开通报会,通报由于中标后不履行合同、不讲诚信、非法转包,导致城市建筑工程进展缓慢并出现质量问题,贵州省建工集团总公司、四川三一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省建五公司、省建七公司、警通公司五家建筑公司近日被六盘水市列入招投标黑名单,永远赶出六盘水建筑市场。在具体工作中对工程项目建设监管不力的水城县相关单位及其负责人,同时也被问责。)

二是房地产市场总体仍处于恢复性成长期。目前,全市房地产市场销售尽管有所好转,但企业融资困难、消费者信心不足仍未根本改变。究其原因: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国房市低迷大环境的影响,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购房者认为商品房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持币观望,买卖双方处于博弈状态;二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投放量较大,供需矛盾需有所缓解,但刚性需求仍不乐观,供求矛盾仍十分突出;三是房开商市场预期过高,盲目扩张,导致资金运转困难。

三是房地产市场涉诉涉访案件增多。近年来,购房户投诉和上访现象逐渐增多,主要反映房屋质量差、不能按时交房和办理房产证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市场因素,开发企业销售缓慢,资金紧张,开发进度放缓,导致不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交房和办理房产证。二是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房开企业,起步晚发展快,企业自律意识不强,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水平不高,在打造企业形象、品牌树立和社会责任上意识不强,导致群众信任感不高。三是民众作为弱势群体,不愿意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纷纷采取上访和投诉手段反映自己的诉求,牵涉了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大量精力。四是房地产市场监管机制有待完善。房地产市场涉及部门很多,但目前部门协作力度还不够,今后需要政府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在房地产市场土地出让、项目规划、施工管理、销售监管等环节上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引导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全市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房地产又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和民生问题,既复杂又敏感。特别是随着住房保障建设力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实际投放量增加,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由于房地产市场涉及部门很多,不只是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一家的事,需要政府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方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建议:

(一)增强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产业发展实力。

一是要严格房地产开发准入审查。各县、特区、区工商行政部门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沟通,严格新成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审查审批工作,吸引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进入房地产业。对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两年内无开发业绩或开发经营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注销其资质证书或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再审批该企业新的开发项目。同时,要积极引导开发企业实施集团化兼并重组,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二是严格落实资金监管制度。对每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严格落实项目资本金、劳保统筹金、民工工资保证金、商品房预售款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监管制度。对未落实项目资本金的,发改部门不应予以立项审批;对未落实劳保统筹金和民工工资保证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应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手续;对未落实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应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手续。

三是支持规模开发建设。为加快现代城市建设步伐,提高人居环境品质,今后,新增土地建设开发商品房,原则上要达到6万平方米。对建筑总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按规划进行综合配套开发的住宅小区,建有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如停车场、公厕、垃圾处理设施、学校、幼儿园等,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二)加强规划管理,严控土地供应。

一是做好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各县、特区、区要编制好住房建设规划,在优先发展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的基础上,对商品房的用地供应规模和建设规模要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规划、建设,重点发展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

二是严格落实城市规划要求。各县、特区、区在编制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时,要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用地的布局比例。对出让地块的规划指标,尽量上规模、上档次。同时,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改造项目要成片进行,提高改造规模和小区品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三是规范土地出让方式。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积极推行“净地出让”方式,以防止违法拆迁、暴力拆迁行为发生,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顺利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明确管理责任。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当前,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人民政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把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采取措施加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力度。二是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房地产市场涉及部门较多,必须发挥部门联动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要组织发改、国土、城乡建设、人防、消防、统计、财政、地税、银行等部门建立房地产市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住房保障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意见、建议和措施。同时,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推行网上交易实时备案,逐步实现城乡建设、国土、税务、金融等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共享。

三是深入开展市场秩序整顿活动。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市场监管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要加大对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坚决查处违法拆迁、违法施工、无证预售、捂盘惜售、一房多卖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民间借贷、暴力讨债或变相暴力讨债的行为,建立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之,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努力营造“企业诚信、行为规范、监管有力、市场有序”的房地产市场氛围,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住房消费环境,我市的房地产业才能朝着健康、稳定、持续的方向发展。

5.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 篇五

一、清远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建市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个体和私营企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摆上了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根据我市的实际,制定了《清远市加快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补充规定》。各县、市、区政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每年都进行一次评选、表彰和奖励先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使我市个体私营企业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少数企业规模明显扩大,一些企业的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截止2004年3月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66648户(不含持有临时营业执照部分,下同),从业人员102735人,注册资金157900.52万元,户平均注册资金2.37万元;私营企业2584户,从业人员42596人,注册资金518742万元,户平均注册资金200.75万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有580户;500—1000万元的有125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96户;1亿元以上的有1户。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社会就业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成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效渠道。全市有14.5万多人从事个体私营光彩事业。去年,全市的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收5亿1千多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0.1%。有些市、县、区个体私营企业的纳税金额已占当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半壁河山。个体私营经济开始成为全社会成年人(不含国家公务员)都可以参与的行业,成了百姓经济。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博士研究生、出国留学人员等高学历人员,已经选择了这个行业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聪明才智。这是对我市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极大贡献。

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表现在主观方面的问题有:

(一)个体私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高中以上学历的不到一半。他们比较难以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二是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个体工商户大多数是家庭式管理,“夫妻厂”、“夫妻店”、“兄弟姐妹店或厂”,小打小闹,缺乏创新能力和做强做大的竞争意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小生产者思想;大多数私营企业生产经营面窄、产品的档次低、品种单调、技术、设备落后,有的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手工操作上,没有能力和水平做强做大自己的企业。

(二)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有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同时为了牟取非法利润,又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提供劣质服务;有的不讲信用,偷税漏税、故意拖欠货款和贷款。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怕增加经济负担,欺骗政府有关部门,少报雇佣的从业人员,侵犯自己员工的合法权益,不给或少给他们买社会保险。表现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企业档案的统计资料中,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填报的从业人员的人数要比其开业后实际雇请的从业人员人数少得多。

表现在客观方面的问题有:

(一)党和国家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落实还不是很到位。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24日转发了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广东省委、省政府在1999年8 月18日、2003年3 月19日先后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2003年9月29日又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十二个配套文件,但在实际运作上有相当部分还难以兑现。如在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关政策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还未能做到一视同仁,没有形成公正、平等的政策法律环境。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对国有企业投融资、进出口配额、组建股份制企业及上市的政策、法规还没有修订完善,而对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又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政策、法规,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规定和措施具体执行起来往往偏向经济实力较强较大或者有关系的私营企业,大多数小企业则难以享受。如果这些企业需要支持,只好花钱走后门或者挂靠其他有条件享受的企业名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有些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虽然已经从思想上认识到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性,但偏爱大的私营企业和自己关系好的企业,对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则停留在口头上和文字上的支持、关心。多数个体私营企业只能靠自身滚动发展,他们既没有过去国有企业可以得到政府领导的支持关照,也没有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那样的贷款优惠,更没有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便利条件。由于缺乏公正、平等、便利的资金市场,个体私营企业用于投入生产经营的资金往往要以高于国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向亲朋筹借而来。

(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有的政府部门把个体私营企业当作是块肥肉,总是想方设法向他们伸手收取费用,虽然收取的费用上缴财政,但他们仍可得到比例分成的好处。在基层,社会乱摊派的现象较为普遍,因为人缘熟悉不好拒绝,也不便投诉,这种行为较难发现,更难得到有效的制止。二是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仍然难以得到保护。虽然《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已颁布施行,但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主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被侵犯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他们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后,有的为谋求安全,只好忍气吞声,甚至采取破财消灾的不当做法借以躲避。

(三)行业发展不平衡。由于政府对民营投资的产业政策指导不够,清远市个体私营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饮食业,投资工业方面也多数集中在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并且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的行业为主,经营领域不宽,经营形式较为传统。这种情况,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

(四)个体私营投资进入领域仍然存在“禁区”。民营资本在市场准入方面仍存在政策或人为设置的“禁区”,一是投资从事电力、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进入的很少。二是从事金融、通讯、医疗卫生的也不多。三是从事轿车等大型制造业的基本没有。

(五)个体私营企业开办的前置条件设置仍然很多,而且苛刻,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他们的发展。如消防部门规定,经营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都要办妥消防设施验收合格才能允许领取营业执照。而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城市,过去建的房屋和街道普遍不符合今天的消防要求,街道上甚至还没有消防设施,个体私营企业要开业却无法得到消防许可。在这些老地方经营的企业,他们进行企业检验时也碰到消防问题而无法通过年检。即使现在的房屋建筑已经按照消防要求建设了,但在一幢楼房的首层里租用一间作经营场所,消防部门不管他经营什么商品或从事何种行业,都一律硬性规定要办理消防审批手续,尚未开业就要花这么多钱进行消防设施建设。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三、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大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要一视同仁对待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各级政府要抓紧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措施。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落实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才能更实在地支持他们的发展。

(二)加强对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宣传指导,组织、引导个体私营经济调整好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企业的整合和发展,解决企业间的过渡竞争和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异的问题。清远经济欠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清远以生物制药、纸业、电子、陶瓷、建材、化纤,“名、优、稀、特”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等企业或产业作为全市工业和高科技的发展重点,因此,要增创清远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必须注意引导个体私营企业转向重点发展的工业。

(三)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要进一步深化国有银行体制改革,修订和完善投融资政策,改变国有银行投资方式的“感情偏好”,把符合贷款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都纳入信贷计划管理之中,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要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局面,支持组建私营中小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社区银行,加大面向个体私营企业的投资力度。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使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互动推进,相得益彰;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创业投资及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运行机制。

(四)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让个体私营企业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行政许可法》即将实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培训,也都在抓紧清理原来制定的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政策和部门规章。当前和今后就是要坚持除国家法律禁止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的商品和行业外,其余一律放开经营。

6.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 篇六

1 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现状分析

1.1 政策环境逐步建立

政府政策为科技与金融结合提供重要支持, 也是其发展的重要环境。从国家层面看,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颁布实施, 以此为契机, 科技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税务总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制定并出台了有关科技金融的九份政策文件。2010年底,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 并出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 强调突出地方特色优势, 开展创新实践。2011年10月, 科技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 提出具体实施的指导性意见, 科技与金融结合在我国全面推开。2012年3月, 合芜蚌列入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 在创业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合芜蚌及三市试点实施方案也在制定中。从国家到地方,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环境。

1.2 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较快

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较快, 政府引导基金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基金采取规范化运作, 以独立事业法人形式设立, 不直接从事创业投资业务, 50%以上的资金将用于参股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通过这样的方式放大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截至2011年末, 安徽省暨合芜蚌三市引导基金共引导设立创投基金18只, 管理资金规模达60亿元, 累计完成项目投资90个, 总投资额29亿元 (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 。

1.3 政府推动银企对接合作

合芜蚌建设以来, 在政府牵头协调下,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创新方法, 与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开展对接合作。安徽省科技厅与省工商银行、省开发行签订《支持自主创新合作协议》, 以软贷款为重点与省开发行开展合作, 以知识产权质押和有形资抵押相结合为特色与工商银行合作, 省科技厅向省开发行首批推荐5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向省工商银行推荐31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厅与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合作协议》, 对科技型企业实施扶持和培育, 提供下浮担保费率, 协助省内外创投资金投资参股。省科技厅与徽商银行签订《科技金融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银行将调整客户结构、业务结构,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省工商银行和省担保集团签订《金融支持计划》, 在全省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化平台和快速通道。国家开发银行与安徽省签署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 “十二五”后3年期间, 国开行安徽分行将实现合芜蚌500亿元的融资总量。

1.4 开展科技保险试点

2008年, 合肥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第二批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 (区) 。2009年8月,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配套出台了关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保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 该办法规定2年试点期资助资金总规模为300万元, 每家企业无偿资助额度按企业实际支出保险费的10%~50%配套。安徽省在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具体操作办法中, 将科技保险费用纳入企业研究开发费从而享受150%税务优惠。2011年, 全省22家企业参加科技保险, 实缴保费388万元, 保险金额29亿元。

1.5 积极探索各类结合方式

合肥市与杭州银行合肥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启动政策性拨款预贷款“基金宝”, 发行“滨湖·春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非上市企业股份代办转让试点申报基本完成, 与天津股权交易所全面合作, 完善安徽股权交易所服务功能, 21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后备资源库。芜湖在原长江产权交易所基础上建立安徽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 依托专业检测机构、情报机构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检测、信息情报、成果交易转让、融资等综合服务。市知识产权局与试点担保机构、徽商银行芜湖分行共同开展第一批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推进芜湖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 (10亿元) 工作, 高新区“新三板”试点已上报国家证监会。出台了支持中心企业融资担保办法, 两个政府性担保公司在保额48亿元。蚌埠市引进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徽商银行蚌埠分行成为首批参与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的机构, 政府建立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支付担保公司代偿损失, 为企业提供贴息、贴费支持。此外, 建成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试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

2 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 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仍是一种基于政府主导的推动方式, 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一是政府、金融机构、中介、企业等主体间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没有建立。从政府资金来看, 合芜蚌还没有专门的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资金, 创投基金在规模、范围和放大效应等方面都有待扩大;其他政府资金支持计划都有既有名目, 涉及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较少。对科技担保、科技保险、银创结合等支持基本上以市为主推出了一些分散的政策, 其他资金投入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制还不够顺畅。

二是风险与收益、激励与约束等市场化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表现形式很丰富, 在推进过程中形成一种浮躁, 造成口号多、概念多, 各类结合方式缺乏扎实深入地在风险与收益、激励与约束等方面开展研究以解决实质问题, 缺乏高效、清晰的可操作细则。针对不同的科技与金融结合领域, 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缺乏不同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在考核、税收、激励等政策上还有待完善。

三是多个部门、多领域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是一项跨领域、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各管理系统相互间对科技规律和金融规律不熟悉。科技与金融结合相互之间会商的偶然性较大, 长期、高效、稳定的联动工作机制还很不完善[1]。

2.2 金融机构对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参与度不高

金融机构自觉主动性不高。金融机构更多愿意参与政府搭建平台的对接与合作, 自觉对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动性不高。商业银行从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出发, 相应提高了贷款条件, 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 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

金融产品创新呈碎片化。金融机构缺乏适应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 传统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和人员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科技金融发展需要。银行贷款普遍还是以资产抵押为主, 部分银行只接受流通股权质押,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存在估价、流通、执行等较多困难;支行贷款审批额度有限, 分行审批流程和时间又较长。债券融资需要提供企业信用评级, 中小企业集合债成本仍然偏高。科技保险基础数据少、险种较少, 运用较多的还是出口信用险, 还不能有效规避科技金融创新风险。

2.3 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中介支撑能力弱

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是连接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的一个重要桥梁, 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为金融资本安全与高效运转服务, 并促成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顺畅、高效、降低风险。合芜蚌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的突出问题表现在规范性、专业性不强, 科技成果发现、评估、转移等的专业中介机构体系没有形成, 具体表现在: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专业化能力还不强;科技担保机构少, 缺乏有效运行模式;专业知识产权等价值评估机构缺乏, 公信力不足;专业性和复合型人才缺乏, 既熟悉金融运作和金融产品开发、又了解某一科技产业领域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此外, 合芜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

3 推进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对策建议

3.1 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着力点

3.1.1 注重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现阶段, 市场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上存在失灵, 因此政府在科技与金融结合很多领域都是重要的参与主体, 如创业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只有将政府资源与市场资源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政府在科技与金融结合上的作用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把培育、引导和调控市场机制作为着力点。

3.1.2 注重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在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 要充分理解并重视金融资本的风险回避和利益导向, 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是调动金融资源参与科技金融的重要因素, 因此, 必须加强参与各方之间的协作与互动, 实现各方风险收益的匹配, 这样才能调动金融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良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市场, 从而真正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

3.1.3 注重无形资产的价值

具有无形资产价值、高成长性, 包括企业具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是科技型企业的重要特点, 因此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探索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质押信贷模式和投资模式, 开发出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价值评估模型与审查指标体系。

3.2 推进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建议

3.2.1 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工作体系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合芜蚌应把科技与金融结合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整体上进行制度设计。在国家体制机制基础上, 建立合芜蚌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与中央各有侧重、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机制, 逐步形成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推进体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部门对科技金融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形成政策、工具的相互衔接和补充, 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 落实对口工作指导任务, 制定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在政策框架指导下,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创造性, 鼓励三市的国家级高新区先行先试, 着力在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有机结合的薄弱环节, 以及中介服务体系等配套功能的薄弱环节构建资金政策协调配合、协同互动的制度与机制[2]。

整合政府资源, 设立专项资金。整合合芜蚌财政科技资金, 设立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 牵头注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重点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风险补偿和增信作用。将政策性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 建立多元、高效的资金运作机制, 引导银行、创投、保险、担保等机构进入并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同时, 完善政策体系, 培育科技与金融结合环境, 利用政策杠杆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梳理现有政策, 完善包括准入、运行、评价、管理、补偿、财税等一系列政策。

3.2.2 建立合芜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北京中关村、上海、江苏、武汉等都已经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合芜蚌应尽快建立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平台集成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技园区、科技平台、科技政策、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资源, 逐步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政策服务与企业数据库等功能。鉴于合芜蚌是三市组成的创新区域, 可按照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原则建设省平台和三市分平台[3]。

信息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发布有关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行业、市场等各类信息及公告通知, 提供融资案例和融资知识。金融服务的主要功能是汇集创投、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主要金融产品, 为企业找资金提供一个初步对接平台。中介服务的主要功能是汇集评估、咨询、法律、财务、培训等多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投融资中介服务。政策服务的功能主要是汇总各类政策、项目及奖励申报、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等, 提供公共服务。企业数据库的功能主要是集成现有信息资源, 逐步完善企业信用登记、征集、评级、发布制度和信用共享机制, 为企业融资、交易等提供基础信用信息。

3.2.3 在高新区建立多方协作的融资模式

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 主要从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方面推进。建议在高新区建立公共融资平台+多层次担保+科技银行+知识产权的多方协作的融资模式, 在高新区探索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 进而在合芜蚌推行各方合理收益与风险分担的投融资机制, 形成良性的市场融资环境。

首先, 政府支持优秀的创投公司搭建公共融资平台[4]。平台的日常工作是接收企业贷款申请、审核申贷材料、开展资信评估、筛选申贷企业, 根据企业情况选择担保方式, 同时, 加强与企业、担保、银行三方的联系, 投贷损失由风险补偿基金按比例予以补偿。第二, 政府支持建立科技银行, 负责发放贷款。借鉴杭州科技银行经验, 在客户准入、信贷审批、风险容忍度、拨备等方面制定与现行银行制度相区别的科技支行政策。加强与政府联系, 及时掌握企业各类信息;加强与创投联系, 共同遴选、服务优质企业, 开展投贷联动贷款。科技银行强化“服务中小”的定位, 细分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等企业类型, 培养客服经理和专业人才, 积极开展个性化融资服务和产品。第三,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根据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记录, 支持企业组成联保体, 相互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并交纳保证金。同时, 借鉴合肥市与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基金宝”方式, 将政策性拨款作为一种预担保或再担保。第四, 引进专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专业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是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一环。国内有评估机构在出具知识产权评估报告的同时也对该质押贷款进行担保, 这就抑制了其高估冲动, 形成评估“倒逼”机制, 提高了评估报告准确性和可信度[5]。第五, 建立担保资金池。商业担保机构、公共融资平台运营的创投机构和科技支行可共同按风险与收益分配比例出资设立担保资金池, 政府财政或政策性担保可为其提供风险补偿或资金支持。

具体运作方式为, 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公共融资平台提出贷款申请, 选择合适的担保机构和担保方式对申贷企业进行资信审核。公共融资平台向科技银行委托贷款, 科技银行向企业放贷, 最后由风险基金池对创投进行风险补偿。现阶段采取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创投机构的专业性和作用, 同时多层次担保有利于分散风险。在这个过程中, 创投公司加强与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联系, 收集、分析、整合企业信息, 逐步建立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录, 为其创业风险投资业务提供基础, 同时加强与银行、担保等联系。

3.2.4 不断创新完善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和融资需求, 推进多层次、分阶段的创业风险投资。政府对投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风险投资给予不同的政策, 加大对投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投公司给予支持和损失补贴。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可根据项目进展、市场反应、企业发展的情况分阶段投资, 同时在此过程中加强与银行等协作。

引导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再担保公司, 形成政府担保机构、商业担保机构、互助担保机构多层次担保体系。发挥政府信息优势, 扶持建立互助担保, 成员承担连带责任和缴纳保证金。提高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水平, 为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提供再担保, 发挥增信作用, 为担保损失提供风险补偿。加强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按比例共同担保, 分散风险。

积极开发科技保险产品, 降低科技创新和融资风险。目前在科技保险险种开发和保费设计等方面缺乏基础数据支持, 保险机构应在保单质押的融资功能和创新风险理赔上进行积极探索, 如科技型中小企业保证融资、信用违约、首台套保险等科技保险服务。随着对科技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提高, 进一步探索科技保险与银行、创投等结合, 形成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的风险共担机制。

3.2.5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本市场体系, 推进合肥市高新区尽早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新三板”) 试点。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 在合芜蚌内遴选优秀的科技型企业, 建立企业项目库,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备案登记制度, 由专门机构进行动态跟踪, 进行分类和梯度指导。对没有进入改制的企业, 组织专家进行个性化服务, 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对资本市场的认识,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增强企业成长性;对已进入改制的企业, 将其列入重点培育对象, 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板块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摘要:合芜蚌试验区是安徽省实施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平台, 成为我国3+1自主创新示范试验区之一, 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分析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现状及存在问题, 指出合芜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着力点, 建议抓住试点机遇, 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工作体系和服务平台, 探索在高新区建立公共融资平台、科技银行、多层次担保、知识产权贷款等多方协作的融资途径, 同时不断创新完善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关键词:科技与金融,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房汉廷.加快建立科技金融创新的三大机制[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 (4) :97

[2]邓天佐.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8) :18-19

[3]游达明, 朱桂菊.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1) :44-46

[4]赵昌文.创投、政府、担保与银行四方协作——成都高新区“统借统还”贷款模式[M]//赵昌文.创新型企业金融解决方案:2011中国科技金融案例研究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03

7.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 篇七

目前课时内容多, 教学课时少, 教材不适应高职高专的需求的问题日益明显, 而学生的基础薄弱, 知识结构缺失与招生政策有很大的关联, 而教学方式落后,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由各方面的因素导致, 因此, 研究如何提出解决高职高专数学教学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迫在眉睫, 也是目前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不少同学在高职高专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学习动力不足, 认为学习数学很无聊, 没兴趣, 而导致枯燥乏味, 自学意识淡薄, 觉得以后的工作用的少, 就放松了学习, 教师的灌输思想和沿用中学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数学, 使得同学们感到数学很无聊, 没有兴趣, 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高职学生对于数学课题, 理性思维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而为了考试, 大多数同学采用教师的解题过程, 而对于知识的研究不求甚解, 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化和理解, 没有形成数学思考的意识, 课前不预习, 课内不做笔记, 课后不复习总结, 无计划无目标的学习习惯。

1.2 数学课学时少

数学教学片面的强调够用, 只为专业服务使得数学教学的课时减少, 教学内容压缩, 使得数学课的学习强调的是讲什么考什么, 专业和实际生活的够用, 老师教学任务为了赶进度而不去介绍公式的推导和过程的证明, 直接灌输公式, 定理和结论, 死记硬背的去解决问题, 而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用了很少的时间去完成数学的教学, 有的学院更少, 这样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去教学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课程对于其他数学知识的需求。

1.3 教材偏重系统性和完整性, 忽视针对性和应用性

现有高等数学教材只是对本科教材的一种浅化, 简化, 压缩版本, 它过分强调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他没有从实际背景出发来研究基本概念, 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没有用数学理论进行讲解, 对于数学的研究只是强调结构的严谨性, 而没有对知识的发展和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关注, 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没有进行更多的重视, 教材的枯燥和实用案例的缺失使得数学教学明显落后于专业的应用, 使得教学沿用了过去的偏重理论的研究知识的体系, 结果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和职业岗位数学知识的不适用, 不能满足专业和岗位的需要。

1.4 教学方式落后

在高职高专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很少自己从自身的角度找原因, 往往认为是学生自己的原因导致了数学学习不好, 教师是注重归纳演绎, 采用传授知识的课堂教育模式, 只注重定义、定理和公式的证明及技巧的训练, 忽视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应用思维过程, 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不强, 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当然不好。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专业的特点, 数学教师深入了解相关专业课程对于数学知识的需求, 通过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讲义和教案, 积极开发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的延伸点和结合点, 并编写方案来开发本学校的教材, 教材要有专业特色, 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 即本专业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 但不过量, 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数学和专业课的结合, 通过实际和专业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源于实际也归于实际, 把各个专业的内容融为一体, 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兴趣来增加应用能力。

2.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填鸭式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那种与工程和生活实际相脱节的形式化教学模式, 突出职教办学特色。首先是教学的方法的改革, 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观, 注重概念及其实际意义、定理及其实际内涵、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教学。用“谈话交流”、“分层讲解”、“课堂思辨”、“案例教学”等形式代替“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要在课堂教学中, 从应用题的改革做起, 在部分环节上“切入”数学建模的内容。如数学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保护、环境问题、产品的设计与构造、质量控制、预测与管理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将“数学应用”的思想渗透至课堂教学和数学活动中, 从过去强调数学知识的“有用, 可用”, 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想用, 能用和会用”。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 而且课堂教学容量小, 费时费力。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单纯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视、听、说、写、思等多方面发展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保持传统教学“适时”、“适度”相互结合、渗透的好的作法, 以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开拓创新精神, 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工具, 对多媒体资源会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 最后可以整合整个教学过程。

2.4 建议开设数学实验课, 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不足

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课堂教学容量小、费时费力之不足, 建议开设数学实验课。让计算机进入课堂辅佐数学学习, 可一举两得, 数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的融合, 能培育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自觉性, 达到提升教和学的效率的目的。通过结合学生心理和认知, 因材施教, 数学实验课由浅入深, 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 逐渐过渡到自主进行数学的实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老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合作者和共同实验者, 教师要进行引导实验的作用,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并鼓励同学能够认真主动的完成实验, 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肯定, 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动力, 并能够进行讨论和交流, 并对问题进行分析, 营造和谐的实验气氛,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5 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 学习现代高新技术, 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 因此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 调整和扩宽教师的知识, 改革教学手段, 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和信息知识素养也是培养的目标, 获取现代高新技术, 充分运用计算机及其互联网技术, 使自己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和更高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课堂上要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 在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 增强教学活力, 提高教学效果, 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喜欢学习成为现实。

总之, 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 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 应从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新的思想和新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针对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教师要认真探索合适的教法, 让学生掌握适宜的学法, 使高职学生能学到更多更实用的数学知识, 提高其数学综合素质, 加大其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高职数学的教学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 有利于其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丽娜.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0) .

[2]张宝善.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分级教学平台构思[J].大学数学, 2007 (05) .

8.群租房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建议 篇八

一、中小白酒企业销售人员激励的现状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白酒企业规模小,员工人数不多,组织结构较简单,可以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调整销售人员激励机制,在销售人员的激励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中小型白酒企业的经济实力相对大企业较弱,管理流程与制度不规范等原因,即使建立了销售人员激励制度,其绩效考评制度和薪酬体系也很不科学,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1]。通过对部分中小川酒企业的销售人员的访谈结果发现,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绩效考评形式单一

在绩效考核体系中,中小型白酒企业对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主要以销售业绩为主,业务量与销售额是评定销售人员的成果的硬指标,其工资待遇主要与销售业绩有关,根据完成的销售业绩提成是主要形式。开拓新市场、维护客户关系等一般不被包括在绩效考核的范围以内,有些企业在考核中会包括这些软性指标,但是在绩效考核结果中所占比重较低。

(二)薪酬结构不合理

在销售人员薪酬制度上,中小型白酒企业大多采用“底薪+ 提成”的薪酬结构。销售人员的收入根据销售业绩的完成量,一般占总收入的80%左右。由此可见,大多中小白酒企业销售人员的底薪都较低,企业这种薪酬模式能激励销售人员挖掘一切销售机会,争取最高销售业绩。但是底薪较低,对于初入行业的销售人员而言压力较大,可能连基本的生活开支都不能保证,有时候难于吸引到有潜力的销售人员。

(三)津贴和福利较低

中小型白酒企业的津贴和福利水平普遍比大型企业低。有部分企业的销售人员没有津贴、福利甚至是国家法律规定的福利。中小白酒企业提供给销售人员基本的生存保障,对销售人员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没有较多的关注。企业主要以物质性的激励为主,认为销售人员完成业绩就可以,对销售人员的工作基本上不干预。

(四)缺乏对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

大多数中小型白酒企业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很多都没有为销售人员设计培训、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销售人员队伍的建设方面主要采取社会招聘,希望通过招聘把有销售工作经验和拥有社会关系的人补充到销售队伍中来,忽视对已有的销售队伍的培养。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系统和销售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在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上就忽视员工的价值。大多数销售人员都是由自己安排工作计划、维护客户关系、获取市场信息、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自我培训,很多员工缺乏企业归属感与团队精神。

二、对策建议

中小白酒企业要想在白酒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具有优秀的销售人员。本文在分析中小白酒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后,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相关建议与策略。期望为中小白酒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一点思路,有利于其吸引、留住并培养优秀的销售人员,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

(一)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

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物质需求是人类的第一与基本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形式中不可替代的形式,也是我国中小型白酒企业对销售人员采取的主要激励方式。满足了物质需求后,销售人员还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包括受尊重、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采取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方式,尤其是情感激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们任何认知和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企业要关心销售人员,特别是当销售人员遇到困难时。信任激励也很重要,信任就是最高的奖赏。因此,中小型白酒企业对销售人员的的激励必须把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性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企业贡献更大的价值[2]。

(二)引入平衡计分卡,促进绩效考核体系的合理化

在绩效考评方面,中小白酒企业对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一切以销售业绩,即财务指标为导向,考核指标较单一。开拓新市场、维持客户关系等往往不被包括在绩效考核的范围之内,即使绩效考核中包括这些软指标,其与激励的关联度也不强,而这些软指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开拓新市场是销售量持续增加的关键,与客户长期合作可以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以此,建议可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管理与考核工具,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可以让企业绩效考核在短期和长期目标之间、财务和非财务之间、外界和内部绩效之间保持平衡,改变了企业以往只关注财务指标的考核体系的缺陷,仅关注财务指标会使企业过分关注一些短期行为而牺牲一些长期利益,比如员工的培养和开发、客户关系的开拓和维护等。平衡记分卡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从企业的四个方面来建立衡量体系:财务、客户、业务管理和人员的培养和开发。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他三类指标的实现,最终保证了财务指标的实现。同时,平衡记分卡方法下设立的考核指标既包括了对过去业绩的考核,也包括了对未来业绩的考核。平衡计分卡通过对财务、内部程序及组织的创新和提高活动进行评估的业务指标来支撑顾客指标,有利于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为以后的业绩提升奠定基础。平衡计分卡能够较全面地对销售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同时对企业整体绩效提高有很大帮助,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三)完善销售人员培训体系及职业生涯的设计

优秀的销售人员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销售业绩与竞争力,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若要拥有优秀销售人才,可以从两个途径入手:一是高薪从市场进行招聘;二是对企业内部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巧。外部高薪招聘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对销售人员内部培训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但是大部分中小白酒企业的实际情况表明,不仅基层销售人员得不到培训机会,中层的销售人员得到的培训机会也较少。其结果导致:一方面,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得不到提升,自身及企业的绩效都达不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销售人员得不到培训,自身的发展受限而选择离开公司,给公司的经营策略与市场布局增添变数。所以,中小型白酒企业更应该完善销售人员培训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结合公司的产品不定期地举行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二是邀请营销专家定期举办销售的基本技能培训;三是结合本企业和著名企业的营销案例不定期地进行研讨;四是不定期举办销售人员专项培训和经验交流会,让销售人员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步。除了培训之外,由于中小白酒企业奉行实用主义的做法,也很少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因此,应该对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让优秀的销售人员除了满足对收入的需求外,还满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使其能够清晰地看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完善。

摘要: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销售业绩与竞争力,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我国中小白酒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人员流动频繁,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业务波动、招聘成本增加、客户忠诚度下降、资源流失等。结合访谈结果分析中小白酒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中小白酒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文倩.中小白酒企业销售人员激励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上一篇:幸福家庭材料怎么写下一篇: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