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制度内容(共8篇)
1.环境管理制度内容 篇一
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和环境 管理规章制度基本内容要点 序号
制度名称
内容要点
备注
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和环境 保护责任制
㈠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规章制度。包含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㈡项目经理是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㈢责任制的制定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必须覆盖所有管理层、职能部门和岗位。
㈣应明确考核频次:每月一次。
安全生产 会议管理
㈠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项目经理、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或安全总监主持。会议主要内容为: 1.传达上级安全生产工作指示、文件; 2.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精神;
3.研究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及安全投入资金保障; 4.研究安全生产奖罚;
5.分析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㈡项目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由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或安全总监主持。会议主要内容为:
1.总结上一安全生产工作,研究部署下一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2.分析研究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交流。
㈢班组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每周开展一次,由班组长主持,会议主要内容为: 1.组织班组成员进行安全学习。
2.对一周的工作进行点评,结合下周施工任务布置安全工作。3.结合施工生产进行风险分析,讨论制定风险预控措施。
㈣班组每日班前会。每日上班前,班组长布置生产任务时,同时要交代安全生产注意事项、防护措施,并检查组员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情况。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
㈠教育培训包括计划编制、组织实施和人员持证审核等工作内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应依据类型、对象、内容、时间安排、形式等需求进行编制。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覆盖所有人员。㈡安全教育培训的类型应包括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书的取证培训、三级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继续教育。㈢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证书方可上岗。
㈣三级安全培训的内容
1.公司级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
2.项目部(分公司)级安全教育包括: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3.班组(岗位)安全教育: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劳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㈤培训课时要求:项目经理每年不得少于30学时;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20学时;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0学时;其他职工每年不少于15学时;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㈥项目部负责统一管理分包单位的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特种作业 人员管理
㈠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取得证书后应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㈡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年满18周岁,符合相关工种规定的年龄要求,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经医院体检合格且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符合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㈢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㈣特种作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上岗作业:未按规定进行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违章操作且拒不改正的;弄虚作假骗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经确认身体条件已不适合继续从事特种作业的。
安全生产 费用管理
㈠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应包括资金的提取、申请、审核审批、支付、使用、统计、分析、审计检查等工作内容。㈡提取标准
1.房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2.0%;
2.市政公用工程、冶炼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通信工程为1.5%。㈢使用范围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洞口、临边、机械设备、高处作业防护、交叉作业防护、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雷、防台风、防地质灾害、地下工程有害气体监测、通风、临时安全防护等设施设备支出;
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4.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5.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6.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协助财务部门进行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核算、建立台账等。㈤安全生产费用的列支除正常的审批程序外,应经过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签字。
安全检查与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㈠项目部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形式:有关人员组成检查组开展综合检查;安全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查;专业人员参加的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等。㈡检查频次:项目经理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的综合检查;安全管理人员每天结合施工动态进行安全巡查;专业人员开展的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日前检查,自行确定时间组织进行。㈢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是查意识、查制度、查隐患、查整改落实、查岗位责任。㈣在各类检查中查出的一般生产安全隐患和重大生产安全隐患应分类建立台账,实施动态监控治理,并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㈤一般生产安全隐患由项目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整改,及时验证。对于上级检查发现的一般生产安全隐患应及时反馈整改结果。重大生产安全隐患由公司挂牌督办,项目具体实施。每项重大生产安全隐患应在施工现场设立风险告知牌予以公示,并在安全技术交底中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风险告知。㈥安全检查表、生产安全整改治理台账和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表按公司统一表格执行。
安全环保技术交底管理
㈠单位工程的交底由项目经理主持,分部分项工程交底和班组(工种)交底由主办工程师向有关人员进行。
㈡主办工程师负责编写交底材料,技术负责人和主管安全负责人负责审核分项工程交底材料。项目技术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到现场进行监督指导。
㈢其他规定参照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技术交底管理标准》(QG/YH2.7-2012)编制。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
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计算书及相关图纸;方案编制、审核人员名单及学历、专业、职称、职务等情况。
㈢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结合项目实际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交一航安子〔2011〕1007号)中引用。㈣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结合项目实际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中的规定。
㈤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论证,报所在单位审批和备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组织编制,报所在单位论证审批,经批准后方可执行。㈥专项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方案实施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应现场指导施工,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监督。
㈦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项目负责人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带班生产,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应现场指导施工,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带班生产 管理
㈠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带班生产制度负领导责任。项目经理同一时期只能承担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确需兼任的,应当征得项目建设单位的书面同意。
㈡项目负责人是指工程项目经理部和分经理部的项目经理、书记、副经理、总工(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带班生产包括现场巡视检查和蹲点带班生产。
㈢项目部(包括分部)应制定轮流带班生产计划,并在现场公示。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单位应制定带班生产计划,并报项目部备案。
㈣以下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必须现场带班生产: 1.工程开工、复工和典型施工时; 2.项目出现险情或发现重大隐患时;
3.进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 4.组织防抗台风、突风等自然灾害期间及灾后恢复生产时; 5.重大节假日、国家重大会议和活动期间。㈤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1.做好交接班记录,负责把安全工作遗留问题向下一班的带班领导交待清楚;
2.检查落实工程、技术、质检、安全等管理人员跟班作业,确保现场管理人员有效到位; 3.巡视施工现场,全面掌握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并组织消除生产安全隐患和险情;
4.检查专项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做好带班生产记录并签字归档。
㈥项目负责人带班记录应作为项目安全管理资料进行存档。项目部每月对现场带班进行检查和考核。
月度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㈠项目部作为风控实施单位,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负直接责任。
㈡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发布、风险预警、风险控制。㈢风险评估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应成立评估小组。组长由安全总监(主管领导)、总工程师担任,成员由工程、技术、安全、质量、船机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且不少于5人。2.项目部每月召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专题会,会议应有会议纪要。
3.评估小组应结合施工各个环节,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工程所用船机装备、项目人员组成、协作单位综合实力、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业主监理和相关方等因素,系统、全面辨识整个工程及月度施工所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4.项目月度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内容应包括: ⑴本月安全生产风控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 ⑵确定下月重大危险源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⑶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制定风控措施(专项方案、应急预案、落实资金和责任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附具专项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附具专家评审的意见。㈣风险发布
项目部应结合项目实施情况,编制项目月度安全生产风险预控表,备注中应注明是否附具专项方案和专家评审意见。项目月度安全生产风险预控表经项目安全总监(主管领导)、总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后发布。㈤风险预警
1.项目部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风险类型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现场预警,以定点预警和流动预警相结合,采用设立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牌的方式。2.进行分部分项及岗位安全技术交底时,必须将涉及的重大危险源及风控措施交底到所有施工作业人员。
3.施工班组根据项目月度安全生产风险预控表,结合班组施工任务,向班组成员进行风险告知。利用班前会辨识当天工作内容中的危险因素,提出预控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落实。㈥风险管控
1.确定为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序施工时应严格落实风险预控措施,主办技术员及专职安全员施工时进行旁站,项目负责人轮流蹲点带班生产。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险情,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蹲点带班负责人,必要时停止作业,险情排除后方可恢复作业;发生危及人身或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报告项目经理,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劳动防护 用品管理
㈠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㈡责任部门和人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验收、发放、使用、检查、报废等。
㈢物资部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报废,选型和采购前应征询安全管理部门意见。劳动防护用品要经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会负责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等情况监督。
施工现场劳动防护“三必须”管理
执行《施工现场劳动防护“三必须”管理规定》(中交一航安委办字〔2012〕1005号)。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㈠项目部应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结合自身实际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危险性分析情况;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㈡项目部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成立评审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由主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安全总监主持。应急预案经评审符合要求的,由项目负责人签署公布。㈢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需要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所有应急预案应开展演练。
㈣项目部应急预案应根据工程情况及时修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修订: 1.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2.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3.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4.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5.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6.地方和上级单位要求修订的。
事故统计 报告管理 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向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所在单位、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公司总部和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㈣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㈤劳动者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安全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及时报所在单位,协助处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项目部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单位、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㈥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安全管理人员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协助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㈦事故统计上报实行“零上报”制度,每月必须报送报表,报表按公司统一表格。
安全生产 内业资料管理
㈠安全生产内业资料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文件;安全责任书和考核记录;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各类安全证书、证件;安全奖罚;安全技术材料;事故上报处理材料;工伤认定材料;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㈡安全生产内业资料管理按照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内业资料管理指南(试行)》执行。
环境保护管理
按公司规定执行。
职业病防治 管理
按公司规定执行。
废弃物污染 防治管理
按公司规定执行。
协作单位 安全管理
㈠项目应留出分包单位资质材料,包括: 1.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满足分包工程要求的《资质证书》; 3.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4.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持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5.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6.分包单位企业法人代表开具的现场工程项目负责人的授权委托书; 7.《分包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
8.《建筑施工分包工程安全环保管理协议书》。㈡项目部要组织分包单位培训教育,将有关的规章制度、管理要求等以书面形式送达分包单位,履签《分包单位安全环保教育签认卡》。㈢施工前,总包单位应组织分包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制定预控措施。同时就施工生产存在的危险源、环境因素和总包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分包单位进行详细的告知,履签《分包单位安全环保工作告知书》。
㈣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将分包单位进场人员情况填入《分包单位作业人员进场登记表》,同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填写《分包单位作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卡》。㈤总包单位应定期召开现场安全生产会议和组织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分包单位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参加。
㈥分包单位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应立即向起上级主管部门和总包单位汇报,并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㈦项目部每半年应对分包单位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考核评定工作,每年对分包单位进行综合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填入《分包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考核表》。以上表格按公司统一规定执行。
安全考核和 奖惩管理
㈠安全考核和奖惩应包括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奖惩程序等内容。㈡安全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环保目标执行情况、安全责任履行情况、安全行为等。㈢项目安全考核频次不低于每季度1次,应及时兑现奖惩。
㈣针对安全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包括分包单位)和现场违规行为,制定奖罚标准,及时进行奖罚。
建设工程施工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结合项目实际执行公司《建设工程施工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环境管理制度内容 篇二
1 什么是商贸物流
物流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及设备, 把物品从供应地送到接收地的合理化服务方式, 并保证可以准确、及时、安全、保质保量以及门到门先进的服务流程。实际上, 物流是一种古老、传统的经济活动, 主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发展进而出现、发展。它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用最低的成本, 利用运输、保管和配送等方式来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以及管理的全过程。其实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并根据实际情况, 将其基本功能 (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 进行有机结合。
商贸物流是指在商业贸易活动中进行的物流过程, 统称为商贸物流。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物流业务完全外包就会造成企业受制于人的情况, 一旦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 就会影响商品的正常流通, 实现商贸物流的一体化后, 一方面, 物流可以为商贸业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服务, 优质的物流服务又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 流通企业稳定的商贸业务又会带来稳定的物流服务需求, 促进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2 基于供应链体系的物流管理
随着世界化竞争的加剧, 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也发生了转变, 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提高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 企业才能更快速地将客户所需的产品送到他的手里。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主要有三方面。
2.1 联盟思维
由于在同一条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 不可能完成整条供应链的需求。所以, 只有将各个企业联盟起来才能够保证供应链的运作。通过这种联盟, 把所有相关企业结合起来看成这条供应链上的一个整体, 协调、控制企业经营中的物流与管理过程的信息流, 完成最后的目标, 满足市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出的各种要求, 包括高质量、快速度以及低成本等。
2.2 信息共享
信息流量随着供应链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大, 同时, 这些需求、反馈的信息也不再单一地逐级向上、向下传递, 而是转变成网络式传递的多向化, 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 (Internet) 及时地了解供应链上所有环节 (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和消费者) 的市场供求信息, 同时, 对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实时了解到这些市场信息以及供应链的运行情况。供应链中所有环节之间的交流都可以公开进行信息共享。这为规避信息的失真做了明确保证, 还提高了企业对物流的跟踪水平, 确保整个过程的明朗化。
2.3 网络规划
通过多种形式 (第三方物流、物流代理等) 的利用使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部大大减低了库存, 还使物流网络可以迅速重组其作业流程, 从而确保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系统的快速、敏捷。并且, 在缩短运作时间的基础上, 减少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的成本, 为其精良有序的运作做出保证。
3 基于供应链体系的物流管理现状
想要了解一个企业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现状, 就要从企业的内部开始, 分析其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战略方法, 找出潜在威胁 (threat) , 同时, 对于内部存在的所有机会 (opportunity) 加以利用, 客观地研究企业现状的方法, 人们称这种方法为SWOT分析法。
3.1 优势 (strength) 分析
(1) 目前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成化, 针对供应集成的初始、职能集成、内部集成以及外部集成四个阶段实现了有效管理。从而优化供应链的动态, 同时, 对供应链中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且进一步实现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中的有机配合。
(2) 针对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目前, 它已逐渐发展到社会的不同层次, 同时, 其发展亦更加快速, 效率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早已让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在企业形成最具影响的运作方法。
3.2 弱势 (weakness) 分析
尽管目前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有一个较好的成绩, 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 也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供应链的设计、环保作出改变。
3.2.1 在供应链设计方面
针对供应链的设计分析, 一条有效的供应链运作在整个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又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最初发展阶段, 其中一些不完善的设计逐渐体现出来。
3.2.2 在供应链环保方面
环境管理在企业中与其发展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 同时, 对社会也有着盘根错节的影响, 它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问题。若是没有做好环境管理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工作, 也会导致企业中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出现重大问题。
3.2.3 没有健全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网络应用
由于现今的物流管理一般依据电子信息网络的发达及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 不能满足现今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做不到实时掌握市场需求, 约束了企业生产。
3.3 机会 (opportunity) 分析
所谓机会分析法, 即企业可以做到在健全的供应链环境下进行物流管理的同时, 懂得如何抓住当前的机会。在全新的形势下, 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中面对着生产、制造的全新挑战, 同时在其中寻找新的机遇。第一, 在全球化生产以及市场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寻找到新的机遇;第二, 在全球范围内借鉴吸收管理经验的情况下, 也让人们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三, 环境的复杂让人们产生动力, 从自己做起, 为企业在这大环境下的成长、发展更加努力。
3.4 威胁 (threat) 分析
(1) 在全球化供应链环境的物流管理的激烈竞争下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这是因为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 市场也是一个世界化的大市场, 当同一条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做到服务好、质量高的物流管理时, 会导致企业本身受到生存、发展的双重威胁, 严重的还会使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减少, 利润降低引起企业破产。
(2) 在网络的全面覆盖下, 推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扩大了网络之间的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销售渠道, 同时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所以, 必须紧紧依附网络, 积极进入互联网中, 为产品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中能够充分地取得更多的效益而努力。
4 基于供应链体系的物流管理的发展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技信息化正在不断地发展,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也在积极应用新科技、技术, 走向自己的发展方向。
4.1 完善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机构
完善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机构也是促进其发展的方法之一, 想要做好其管理机构的完善必须从计划、获得、储存、分销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
(1) 从计划开始优化机构, 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规划, 让它们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2) 从获得优化机构, 经多种途径, 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 包括物流、市场以及成本的信息等, 使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3) 从存储方面, 针对供应链上所有产品实行有效保护, 在产品到达客户手里时也能够保质保量。
(4) 从分销方面, 通过互联网络, 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 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 拓展世界化分销。
(5) 从服务方面, 满足客户的需求, 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完善服务质量, 同时注意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 并以此衡量服务水平, 加深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 从而使企业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不断优化、完善, 同时获得更高的效益。
4.2 企业战略联盟合作
供应环境下的管理工作更主要的是重视企业核心业务, 由物流等其他专业管理企业对其中不核心的工作进行管理, 或是委托第三方物流, 以便完成整条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实际上, 这样的合作更加方便了人们, 规避产生浪费行为等, 使得其中的风险减低, 同时物流效率也有所提高。
4.3 物流资源由终端提供
固有的流通方法比较单一, 在上游预测下游需要的资源, 同时进行物流作业, 但是在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这样的单一预测已经不够准确了, 使企业浪费很多资源, 然而, 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中, 这些物流资源由终端提供, 使其满足市场需求。
4.4 转换学习方法
因为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工作都是需要人工作业来完成的, 通常情况下, 在其各个环节的节点及运输网络中进行物流作业, 物流的管理人员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不会到现场监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物流管理又加大了难度, 所以物流管理人员的学习方法必须改变。从原有的技能训练转为知识的学习, 尤其是这些知识就是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因此, 要想物流管理更加成功, 就必须保证物流人员的知识学习。
5 结语
综上所述, 想要使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得到大力的发展, 必须从根本做起, 保证其管理上的有效运行, 完善其管理机构, 提高服务质量, 从中找到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 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利润做了保证。
参考文献
[1]罗齐, 朱道立, 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物流经济, 2002 (02) .
[2]魏霜.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制造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J].财会研究, 2011 (22) .
[3]孙晓俊.我国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 2013 (20) .
[4]吴静.浅析供应链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24) .
[5]张岩昆, 熊令.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转变的策略[J].价值工程, 2012 (36) .
[6]闰俊宏, 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 2007 (02) .
[7]方胜.伤害港关于提高通达性和合作性方面的供应链管理[J].武汉航海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 2010 (03) .
[8]黄荔.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9) .
3.环境管理制度内容 篇三
【摘 要】本文通过对财务管理的环境及其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进行论述。证明了财务管理的内容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的。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内容
1.财务管理的环境及其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所谓环境,就是指被研究系统之外的,对被研究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总和。显然环境具有相对性,即是说,某一系统的环境,往往又是以其他系统为环境的。如果把财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财务管理以外的并对财务管理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系统的综合,便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如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国家经济法规的完善程度,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状况,企业的生产条件等,都会对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都属于财务管理环境的组成内容。
1.1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
(1)经济环境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发达国家多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发达国家企业经济生活中许多新的内容、更为复杂的经济关系以及更为完善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财务管理方法及手段的科学严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商品经济起步较迟,或因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挫折及外来侵略等缘故,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表现出内容和方法手段的快速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受政策影响显著而不甚稳定等共同特征。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企业经济活动内容简单,企业规模小,因而决定了处于这些国家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手段上,都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世界观、理想、信念、道德、风俗,以及同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道德观念、组织纪律观念、价值观念、劳动态度等。这些因素均会对财务管理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
1.2财务管理的微观环境
(1)企业类型企业的类型很多,按不同标准可作不同分类。按国际惯例可分为三种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l)独资企业;2)合伙企业;3)公司。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如果是独资企业,理财比较简单,主要利用的是业主自己的资金和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因为信用有限,其利用借款筹资的能力亦相当有限,银行和其他人都不太愿意借钱给独资企业。独资企业的业主主要抽回资金,也比较简单,无任何法律限制。合伙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比独资企业有所增加,收益分配也更加复杂,因此,合伙企业的财务管理比独资企业复杂得多。公司引起的财务问题最多,企业不仅要争取获得最大利润,而且要争取使企业价值增加;公司的资金来源有多种多样,筹资方式也很多,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选择;赢余分配也不像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那样简单,要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因素。
(2)市场环境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通常有下列四种:l)完全垄断市场;2)寡头垄断市场;3)不完全竞争市场;4)完全竞争市场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对财务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处于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企业,销售一般都不成问题,价格波动也不会很大。企业的利润稳中有升,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因而风险较小,可利用较多的债务来筹集资金;而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销售价格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被市场所左右,价格容易出现上下波动,企业利润也会出现上下波动,因而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方式去筹集资金;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关键是要使自己的产品超越其他企业的产品,创出特色,创出品牌,这就需要在研究与开发上投人大量资金,研制出新的优质产品,并做好广告,搞好售后服务,给予优惠的信用条件等。为此,财务人员要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于研究与开发和产品推销。
2.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内容演变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企业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之所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乃至不同领域的财务管理有着不同的特征,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不尽相同。从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相应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财务管理的内容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在任何时候,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应以客观环境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这才有价值。脱离了环境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善于分析和研究环境,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财务管理内容的演变,也是各种环境作用的结果。研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3.财务管理战略活动的开展
3.1财务管理战略活动的内容
(1)现金视角下的财务战略—现金管理战略。即一般思维下的财务战略,是为了资金长期均衡流动而实施的融资、投资、资产运营、收益分配、税收筹划等战略行为,主要是从战略上解决如何获取现金资源,如何使用和分配现金资源,是创造企业价值的主体战略。
(2)信息视角下的财务战略—会计管理战略。包括会计组织和人才建设,会计核算,会计政策和制度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战略行为。会计管理战略主要是为了解决财务会计信息合理的生成、分析、使用、传递和披露,是支持企业价值的主体战略。
3.2财务管理战略开展的一般流程
(1)开展财务战略环境分析。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着直接影响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寻找其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对企业财务战略产生的重要影响。企业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应重点进行分析。
(2)评估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系统诊断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评估其合法合规性、自身提升价值的功能、对当前及未来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企业战略的匹配性,通过评估对财务管理战略的制定奠定基础。根据财务管理的外延,可从财务治理、会计管理、现金管理、控制管理四个角度进行评估。
(3)明确财务战略的总体定位。通过环境分析和现状评估,制定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财务管理活动总体目标、发展方向以及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思路和路径。财务战略的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它决定企业如何系统地规划财务管理行为。
(4)系统规划财务管理战略行为。在财务战略总目标的指导下,从财务治理、会计管理、现金管理、控制管理角度系统的规划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这是制定财务管理战略的主体。
(5)梳理关键财务战略。企业的人力、物力、时间、资金等资源总是有限的,矛盾也总是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的。因此企业应从众多的财务战略行为中梳理出对企业来说最关键、重要、紧迫的战略,以进行重点关注、优先实施。
(6)财务管理战略实施。企业在系统规划自己的财务管理战略活动并梳理出关键财务战略后,应制定财务战略实施计划,分阶段进行战术细化和落实。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还应建立财务战略评价机制,定期评价环境的变化和财务战略的实施效果,必要时修正甚至调整企业的财务战略。
【参考文献】
[1]陈四清主编.财务管理学[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
4.环境管理制度内容 篇四
目前,情报被大量的生产出来,但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虽然情报量大,但是检索系统在检索出所需情报的同时,也检索出其他大量不相关的情报,因此有必要使文献中的客观情报活化。同时,现有的情报和知识大多是片段的,而有关科学家通过引文分析方法和知识挖掘方法发现,一些看似独立的知识点之间实际上是有联系的。知识组织是为解决情报问题而服务的,因此未来知识组织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向挖掘情报中的知识、使知识活化、更有效地为人们所用的方向发展。实际上,把这些知识点看作结点,相互关联的结点连结成网络图,每个这样的网络图都是一张知识地图。知识地图中的每个结点均是知识,即活化的客观情报,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情报的利用效率;同时,知识点组成的知识地图很好的反映了学科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该学科的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水平,并且可以预测学科的发展动向。因此,这种知识地图是知识组织的终极目标,在知识管理环境下,情报学研究内容将向知识地图发展。
3.2走向知识创新
在知识管理时代的今天,情报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从情报组织转变成知识组织,知识组织的最终目标除了实现知识地图外,还有实现知识创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不具有自主创新,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知识作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创新直接关系到一个团体或个人的竞争力。知识创新包括创新知识的生产和知识创造性的转化和应用。知识创新有利于知识的充分利用,同时它会创造新的知识、新的价值,提高团体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作为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知识、挖掘知识的情报学,其研究内容必然要向知识创新方向发展。
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内容 篇五
城镇:
治理垃圾乱堆、乱扔:建立健全“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院内四自”(自搞环境卫生、自建环卫设施、自育花草树木、自管单位秩序)责任制.治理摊位乱摆:强化市场管理。坚持“堵疏结合、便民利民”的原则,下大力规范市场管理。
治理车辆乱停乱放:规范车辆停放管理,消除乱停乱放现象。
治理工地乱象: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标准化工地活动,施工场地必须围栏作业、封闭施工、限时施工,推广运用散装水泥,逐步取缔现场搅拌混泥土,解决施工现场噪音扰民、扬尘污染问题。
农村:
“四清一除”:
一是清垃圾,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二清污水,开展家禽、牲畜粪便和污水的治理及综合利用工作,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污水治理,减少水体污染。三是清污泥,认真清理河道、沟渠污泥,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提高防洪排涝和自洁能力。四是清杂物,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全面推行“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治理乱搭乱建、乱摆乱放,做到村庄风貌整洁、协调美观。
除“四害”重点消灭蚊、蝇幼虫,灭鼠、灭蟑螂
6.办公室环境礼仪内容 篇六
办公室是工作人员工作的地方,同时也可能是公司接待来访的地方。办公室环境的好坏是人们对公司形象的一个直观的了解;办公室环境状况体现着整个公司的精神面貌以及做事风格;凡是成功的企业单位都非常的重视办公室环境礼仪。
办公室环境礼仪是职场基本礼仪。办公室环境好人们走进办公区时的情绪是积极的、稳定的,而且很快的就会进入工作状态,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质量好;如果办公室环境糟糕,则工作效率低,质量差。所以每一个进入职场的人都应该了解基本的职场礼仪内容。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办公“硬件”水平逐渐提高,办公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人的工作效率也应有相应地提高。
7.环境管理制度内容 篇七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人口众多, 所以在对人员管理以及政策上面都是有一些不足的。在我国进入21世纪后, 我国政府就公共服务改革问题掀起了浪潮, 目标在于改革追求公共服务中的“消费者”在不了解服务机构的组织设置和工作流程前提下, 通过一次接触便可获得优质服务。很多的政府在进行审批的时候都出现了审批流程过多、繁复以及不必要的问题, 这样就导致了审批流程重复化, 工作人员效率低下, 审批不及时等情况的出现。在人工减小审批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有很多,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审批时候会出现很多的漏洞, 在人工进行审批的时候人员的人手不足导致很多重要的文件审批的不及时甚至是不完整, 对于工作的完成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在人工进行审批的时候也出现了审批信息化不公正、严明, 没有一个正确的制度对审批的信息进一个统计甚至是有很多的审批没有独立性, 与很多的信息有着联系, 在最后省察的时候导致信息化的重复。所以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项目从1999年启动至今, 十余年中电子政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实现了从重建设到重应用、从资源分散到资源整合、从独立运行到互联互通、从偏重自我服务到注重公共服务的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推进《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以及发展上, 为信息技术步入政府改革的舞台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网上行政审批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审批业务计算机化方式, 也不是单纯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而是一项涵盖了系统建设、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的系统性工程。
2 网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内容体系的建设
随着我国电子科技的进步, 很多的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的, 在如今使用范围广泛的科技时代, 网上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也是近年来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是以实现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为基础的。
2.1 网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内容体系的建设原理
它是参照了网上行政审批的业务流程, 然后结合了网上行政审批外网 (政府公众信息网) 、网上行政审批内网 (政府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 和网上行政审批专网 (政府系统办公信息资源网) 等多个网络服务平台共同搭建起来的在线服务平台一个系统。计算机是网上行政审批的核心设备, 需要审批人员的业务操作、公众和企业的申请查询以及各级领导的共同监督指导才可以完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整合信息资源和实现资源共享。所以要想准确的把握住网上环境保护最主要的就是对计算机的管理。在整个网上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中计算机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
2.2 网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内容体系中计算机的运用
计算机网络建设有两个划分部分, 为横向和纵向。横向网络建设的要求是需要在同一层级的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搭建起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是为复杂事项的并联协同审批提供条件。在对计算机体系的建设中要合理的将我们需要的审批关键规则记录在里面, 在整个系统里面要严格的将体系合理分化, 不同的文件审批走的流程不同, 或者是进入的信息化平台不同, 系统软件的建设就需要IT企业结合政府的条件设计开发多种应用软件, 以建立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 得到行政审批的有机协作和统一管理的实现, 为领导对审批工作的实时监控和督察提供了方便, 并为用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业务服务。这样就避免了审批文件过多导致信息化平台出现拥挤的情况, 同时也避免了在审批的时候出现审批文件重复、审批人员拿到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文件。
2.3 网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内容体系的运用
现在很多的单位企业都在开始运用网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方法进行审批, 该软件能够通过政府网站为企业与公众提供网上申报、网上查询和网上咨询等多项业务;协同办公软件的主要用户就是审批工作人员, 其能够为他们提供处理审批业务的工作平台, 并实现审批业务调度、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等功能的运用;系统管理软件的用户是负责审对批系统管理和维护的系统管理人员, 该软件能够通过对各工作人员权限的管理和对网上行政审批业务流程等系统的控制来保障在线服务软件和协同办公软件正常运行。
3 网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建设的作用
环境建设就是为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发挥作用而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在这样一个体系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就是加快了审批流程的建设和减少了审批时候出现的不必要的损失。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 网上环境保护就是对网上行政审批的一个保护,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最大限度的工作。
同时, 网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对审批文件的一个法制保护, 因为网上行政审批建设多与正式的行为准则密切相关, 因此其制度安排中的“制度”主要指由国家或国家机关所建立的调整交往活动主体之间以及社会关系的具有正式形式和强制性的规范体系。网上行政审批所运行的机制是借助了信息技术将相关业的务进行逻辑集中与服务集成, 使服务方式由计划性、分散性和窗口服务转变为动态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电子服务。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服务、网上网下协同并轨运行、多种渠道受理的反馈和纵横相连资源共享环节, 实现了网上申报、数据交换、网上预审、网上审批、在线查询等多个业务的一体化运行与管理。
4 结语
网上换进保护行政审批就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审批文件的一种保护, 同时也是对审批的一种改革。将以前传统的人工审批变为更加快捷、方便、严格、完善的网上审批。减少了人工审批出现的错误, 也使得网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的发展, 在现代化的进程下很多的程序都逐渐的完善甚至是简单化, 在以前的审批程序上一直是层层审计, 到最后审批下来使用的时间、精力都是造成了很多的浪费, 所以我们重点围绕系统建设、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展开。系统建设为网上行政审批业务提供载体, 环境建设为网上行政审批管理提供保障, 人才队伍建设则为网上行政审批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网上行政审批建设是三者的有机结合体。
关键词:网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内容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吴顺中.关于党政机关内外网的思考[J]《.信息化建设》, 2002. (10) .
8.环境管理制度内容 篇八
关键词:环境新闻;内容分析;《南方周末》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方周末》作为全国具有典型性的综合新闻类周刊,在2009年10月8日创办了“绿色版”,把“绿色新闻”理想作为奋斗的目标,其发展日趋成熟稳定,不仅有广度,更有深度,为推动我国的环境治理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本文选取《南方周末》“绿色版”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本文选取了《南方周末》“绿色版”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为期一年的研究样本,其中2014年10月2日、2015年1月1日、2月27日没有“绿色版”之外,共有52期“绿色版”。选取这52期除广告外的所有文本作文样本范围,共取得有效样本216篇。
二、研究发现
(一)报道主题覆盖面广,分布均衡
《南方周末》“綠色版”环境新闻报道主题分布广泛,本文将其归纳为环境与污染(生态环境、水污染、大气污染、生物保护与生物入侵)、能源(节能、能源与环境等)、低碳(低碳经济等)、健康(医疗保健等)、城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理念等)、食品安全、其他共7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绿色版”扩展了早期环境新闻报道的领域。“早期的环境新闻报道局限在工业污染的某些领域,内容比较单调、视野相对狭窄。伴随着时间的移动,环境新闻报道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涉及到了工业污染的各个方面。从城市噪声到废水、废气、废渣,从近海污染到内陆污染,从乡村污染到城市污染,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范围越来越广,内容大大丰富。”[1]由此可见,“绿色版”突破了早期单一的环境新闻报道主题,更加重视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新闻报道。
其次,《南方周末》绿色版各报道主题之间平衡报道,虽然其中的环境与污染所占比例最高为30%,健康、食品安全、城市方面的报道所占比重各为17.6%、16.3%和13%。由此可见,各个报道主题类别所占比重相差并不悬殊,在主题分布中较为均匀。
(二)报道地域分布均匀,具有国际意识
“绿色版”将国内环境问题视为重点,国内报道总篇数为193篇,国外报道篇数为23篇,虽然总数不是很多,但是《南方周末》绿色版有有放眼全球的意识。正符合老人“放眼这个星球,记录并推动这个国家的绿色进程。”[2]
第一,近年来,国际间的环保合作正在广泛的开展,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帮助,而且随着环保意识在国际间的普及,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环保,一些国际性环保组织,常年致力于在发展中国家普及和推广环保知识和意识,这些工作为缓解环境恶劣的局面提供了一定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发展中国家发展和破坏之间存在的必然矛盾。[3]如《日本“地沟油”去哪儿 南方周末亲赴日本探寻》、《法国:大刀砍向机动车 灰霾攻陷巴黎》等等。
第二,“绿色版”环境新闻在国内地区分布广泛,“绿色版”国内地区报道涉及32省市,范围广泛。其中东部发达地区居多,可见这些发达地区是绿色版环境新闻报道的重点。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对海南、西藏等较偏远地区的报道得少但并不代表问题不严重,我们更应该注重防范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不是等污染过后才开始注重。
(三)报道类型多样,深度报道居多
《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报道主要包括消息、评论、人物专访、深度、图片、读者6种。其中深度报道最多,人物专访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绿色版”类型比较丰富。
一是深度报道是《南方周末》“绿色版”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受众群体定位决定了其要深度报道。主要有四类受众群体,一是政府决策者、政策参与者,二是行业、产业界人士,三是公益人士、环保人士,四是关心环境的精英读者。这四类读者均是“绿色版”的核心读者群,对倡导绿色环境有共同的期待和心愿。也只有深度报道才能创造不可替代的阅读价值和吸引力,也是绿色版区别于一般类报纸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
二是其中的人物专访报道也是一大优势特点。环境类的新闻报道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能够了解相关术语以及现象,所以《南方周末》“绿色版”开通了《厅长时间》等环节对其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解答。如《“不能指望改革刚一年就解决所有食品安全问题”访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韦波》从这些报道里面可以看出,有一些专业知识是一般非专业人士所不了解的,也不可能给出权威性的回答,所以有关专业人士的真知灼见能够让读者在特定的环境问题上有所启发。
三、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对文本的内容分析的探讨,可以得出《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新闻报道所呈现的特点概括如下:
第一,《南方周末》“绿色版”环境新闻报道涉及面较广,重点突出了环境问题中人类活动的参与要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环境问题虽然有天灾,但是人祸是其主要原因。《南方周末》“绿色版”承担了媒体应承担的责任,除了警醒人类要爱护这个星球之外,也呼吁人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和行为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报道区域以国内为主,同时也涉及了不少国际性报道内容。国际性的报道主要涉及到一些侧重于讨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国外先进国家在治理环境问题上比较先进的经验和成熟的运作模式。通过国外在治理环境问题上的前车之鉴,为我国在治理环境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避免少走歪路。
第三,大部分的环境报道主要以深度报道为主,主要体现形式是对某一特定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调查,最后以系列报道、专题报道、调查性报道和人物专访形式报道出来。不会刻意追求新闻时效性,而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报道。虽然不刻意追求时效性,但是环境报道也注意紧跟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开展报道活动。
按照麦奎尔的界定,对媒介内容的研究主要存在描述并比较媒介产品、将媒介与“社会真实”做比较、评估媒介表现、评价组织偏见、受众分析等几个层次。[4]由于《南方周末》“绿色版”在其设置上有其独特性,缺乏相应的对照物。本文研究仅限于对其本身进行内容分析,从而所得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高立鹏,唐秀萍.中国环境新闻的现状及趋势[J].新闻记者,2002(09)
[2]为绿而生[N].南方周末,2009-10-8-B09
[3]赵霏.绿色的动员力量——非政府环保组织的传播活动浅析.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an.net/article.phpid=2900
[4]丹尼尔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环境管理制度内容】推荐阅读: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06-19
环境管理体系09-21
项目环境管理要点06-27
环境卫生管理标准07-04
环境管理体系资料08-04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08-28
环境管理统计报表制度10-04
环境和安全管理方案06-27
环境管理与规划综述07-18
环境管理目标及措施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