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工作总结(9篇)
1.科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一
科学教研小组工作总结
袁一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一个学期又将结束,我校科学教研小组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回顾一个学期来的教研工作,在全体科学老师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下,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定起色,顺利完成了学期初预定的目标。现将这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重视提高自身素质。
新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了新修订的《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认真领会了《科学课程标准》精神,按照课标要求进行教学。现在的科学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自然教材,内容上、学习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变,面对教材有的老师都不知该怎么去教,其中有许多的内容就连老师也知道不多,所以有必要组织每位任教科学的教师进行课程培训,坐下来学习一下科学课的课程标准,希望老师们能对科学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全体科学教师都非常珍惜每一次的教研活动,积极准时参加教研组活动。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把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相互研讨科学课的教材教法,交流心得体会。大家都认为收获很多,启发很大。不管是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我们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在学期初就认真制定了本学科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并组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从而使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听取别人发表的意见,或给他人的教案发表看法,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吸收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确立一些新的课改理念。
三、加强校内和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的科学教学水平,先后进行了多次校内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做到定课题、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并注意突出重点,加强活动的针对性。每位教师准备教研发言稿。活动中,各位老师认真听取他人发言,积极交流,组长做好活动记录,另外大家共同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大家献计献策,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好最大效益。
四、认真辅导好科技兴趣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科学教师有这方面的优势,辅导学生科技活动是我们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不足之处,还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新理念中我们要做好转轨工作,同样教研组工作也应转变,适应新时期新课程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0一四年六月
2.科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教育科研,区域教研,科研观念,课题研究,区域内外教育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的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而,社会主义的一切发展,必须是用好人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即一切发展都需要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和人的潜能挖掘又必须依靠教育实现。
教育的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努力实现教育的自主创新,促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教育出好人才、快出人才的关键所在。而教育科研又是实现教育自主创新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优化教育科研进程,强化区域教研,是促使区域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
一、转变教育科研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研究以怎样的策略和方法,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出能以科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现在的教育问题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生存、做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其创新、创造的能力,引发他们对科学的追求。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要寻找和生成能造就这类人才的捷径,进而又好又快地培养出这样的更好的人才。
当前,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道、受业、解惑”的水平上,是典型的传诵型的“教书匠”,总停留在以传授知识的单一的授受层面上,教育教学过程无创新,培养的人才只是传统知识经验型的“书呆子”,严重地制约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生是一个个独具个性、各具特长的鲜活生命体,如果教师像工厂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那样把学生当成产品批量生产,造就千人一面、无个性、无特长、无创造的纯经验知识的载体,怎么能适应当今丰富多彩、日趋多元的社会现实?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精神世界,教育中若忘却了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就将走向歧途。教育能促使全体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使之最终具备创造性,促使人的创造才能达到最大化。
因此,教育科研工作不能停留在“传道、受业、解惑”的授受研究层面上,应该转移到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造就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的“引发”策略研究上,要走现代教育家之路。教育科研能让教师把研究方向从书本知识转移到学生个性、潜能开发的研究上,还学生以主动权,激发师生“研学、导学”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研意识。
二、加强区域课题研究,促区域科研有序推进
课题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究,最终又服务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全国性大的课题是针对全国的教育教学问题作指导性的研究,影响着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国家的教育决策作理论与实践奠基。而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实用性、区域性的教育科研课题,则是根据区域实际、区域特点、区域实践经验,为解决区域内相关教育问题而设立的,要通过区域论证,并要符合国家教育的大政策方针。对区域教育有指导作用的实践性研究课题,对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加强区域内设置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有利于教育科研中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如科研人力、科研智力、科研取得成果等)的共享,更有利于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有效提升教育科研的效益。在一定区域内设置统一的科研课题可以促使教育工作者全员参与。区域内教育科研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区域内的有效资源,抓住区域地特(地方特色)优势,通过积极的调研,设置好区域课题,认真努力做好宣传动员研究工作,认真做好科研指导工作。教育科研行政部门切不可本末倒置,只注重教育教学的业务管理,把本职的教育科研指导工作搁置下来。只有努力设置好区域课题,引导督促区域性课题研究,号召区域内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把区域内的教,师科研目标和教育科研思想统一起来,促使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有效、平衡地推进,真正达到以科研兴教、科研提质的目的。
当前,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渗透,很多学校仍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使一些学习主动性本来就较差的学生背上了学习的包袱,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学习主动消失殆尽。通过对这一现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要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入手,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观念改革入手。因此,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通过实验,积极努力构建符合学生创新潜能外显,激发创新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会学的问题。此外,我们还确立了教育科研实验课题,制定了实验方案,落实了研究措施,积极构建了创新教学模式,及时地总结了经验,以点带面地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区域内外教育科研交流,促区域内教育科研平衡发展
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中循环往复地生活或做相对不变的工作,没有新的信息激发他思考、比较、尝试,他的思维就会僵化、禁锢,难以求得发展,更难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如一个孩子长期地依偎在父母的身边,每说一句话都要看周围人的眼色,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反应,这样成长起来的人遇事就会谨小慎微,工作循规蹈矩。相反,如果将其置身于社会中,由于长期的社会生活和交往,他就会敢于想,敢于说,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区域内的教师的交流活动,不仅具有交流、借鉴、传播的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培训功能,能使教师在交流中集思广益,生发出工作的热情,激发求知欲、竞争力、进取心、好胜心,从而更加强化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情感,获得胜过别人的工作能力;同时,在交流中,教师可获取一定的新知识,增大知识存储量,而且广泛的交流更能使教师思路开阔,乐于接受新的东西,使区域中的优秀科研成果得以传播,并使好的思想方法得到深度的应用。
加强教师在区域内的交流,可使优秀学校的经验、成果得到传播。而不断的交流,不断的传播,就是不断的拥有。教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新的教研教改信息,便会发散,把观察到的东西不断加以比较,找出规律,并会预测教育发展的方向,从而发现教育改革的趋势,寻找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继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一定区域内的校际之间,总会存在种种差别,若在教研交流中加以比较、接收,进而研究,既可有力地推动校本教研,又可促使区域内教育的平衡发展,更可促使区域教研平衡有力地推进,促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总之,区域教育的平衡发展不仅与区域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关,还与区域内的人文环境、地理优势和教育科研策略有关。加强区域内教育科研策略的再研究,努力运用好区域的各种资源,积极有效地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育科研工作,做强区域教研和区域内校本教研,是促使区域教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8.8.
[2]赵海英, 高校音乐教育中急需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 2005, (1) :128-131.
3.走出误区,推进校本教研科学发展 篇三
一、走出概念误区,推进校本教研规范发展
1、校本教研和教师培养
教书是一种实践。而这种实践中如果渗透着研究的意识和行为,那就不再是单纯的“教书”了,教师也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了。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型,成为研究型教师,这是对整个教师队伍的要求。所以,参与校本教研的人不能仅仅局限于个别几位骨干老师,而是每一位站在讲台上、和学生发生关系的一线教师。
在培养教师特别是培养新任教师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听课、评课,告诉他们哪儿对,哪儿不对,更应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是对的,那么做是不对的。关键是要通过校本教研来点燃他们思考和研究的导火索。
另外,我们应该更加重视 “研究型名师”的培养,名教师不仅要因为课上的好而出名,还要因为研究能力强而出名。这样他们既能在教学中起到骨干作用,同时也能在教研中以名师的导向效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
和“校本教研”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名词是“校本培训”。从字面理解,一个是“研究”,一个是“学习”。也就是说,“校本教研”是思考解决自己的问题,“校本培训”是学习接受别人的东西。但事实上,这两种活动往往密不可分。比如开“现场研讨会”,我们可能会请专家先搞个讲座,这算“校本培训”,然后又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讨论,这又算是“校本教研”了。这样的活动有研有训,叫做“校本研训”,既有老师们的个人反思,也有同伴之间的共享互助,还有骨干和专家们的专业引领。效果往往非常的好!
3、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
好多次,我们到学校里想要看看校本教研工作情况,结果接待人员把刚刚编写好的校本教材拿给我们看。校本教材是落实校本课程的载体,和校本教研是两码事。校本教研是指教师为了改进教学而开展的研究活动,而校本课程则是课改以来为了照顾地区间、学校间的差异所实行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将课程开发和落实的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学校,由校长和老师共同开发、编制和落实的一些属于学校自己的课程,比如农牧区学校开发的“西瓜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春季乏羊复壮技术”等等。
当然,担任校本课程的老师会在上校本课时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实践性是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而我们目前的校本课只能关起门来在教室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达到充分实践的要求,这该怎么办?当校本课老师坐在一起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研讨的时候,就是在搞校本教研。
4、校本教研和学生活动
在审查部分学校校本教研计划时,我们往往看到,学生作文竞赛、祖冲之杯数学竞赛、教师三笔字、简笔画等学生活动和教师基本功训练充斥其中,而属于教师自己的教学研究专题活动基本没有。这就说明,教研组长并不明确什么是真正的校本教研,所以计划的制定不够规范。学校开展的各类师生竞赛活动不属于校本教研活动,只需写进学校教务处或德育处的计划中,而教研组长制定的校本教研计划必须以本组教师的专题研究活动为主体。
当然,在学生竞赛活动中表现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查找原因并想办法解决,这算是校本教研。
还有些学校在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中感到效果不够好,希望以“如何有效训练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为题进行研究,找出一些提升效度的策略,这也是校本教研。
5、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
如果我们上网的话,可以在教育科研网上查阅到很多有关校本教研的资料。这就是说,无论校本教研还是课题研究其实都属于教育科研范畴。因为它们的目的都是要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行各业的课题研究不尽相同,很多课题项目都是由专门的研究机构来进行的。但是我认为,教育上的课题研究必须校本化,它也应该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因为课题研究只有从学校的实际问题入手,才会有生命力。
所以,这几年,我们的教科研管理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提倡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短周期,不立项,研究解决一些比较容易抓住的小问题,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二是提倡学校集中骨干力量,成立两三个课题组,对一些学科教学中比较棘手的典型问题进行较长周期的立项课题研究,起到培养骨干、以点带面的作用。
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切合实际能力和水平的自发行为,一旦成为行政命令,必然会误导老师们走极端。我们很担心,这样一来,各种名目、各种级别的课题又会满天飞。老师们研究水平跟不上、过程管理跟不上、研究实效便无从谈起。课题研究很可能会陷入混乱局面,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腐败。
对于当前“全员教育科研“的提法,需要我们进行一些正确的宣传和引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全员教育科研”的意思是号召老师们人人反思教学、人人参与校本教研,而并不是说人人都要主持课题,人人都要去自治区立项。我们必须引导老师们去掉“课题实验”的功利色彩,追求实际的、实用的、实在的研究行为。倡导每一位老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上校本教研之路,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走出管理误区,推进校本教研长效发展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中的问题不分大小会不断出现。校本教研既然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那么必须讲求实效性和长期性,必须深入、持续进行。所以,校本教研切不可时髦起来就轰轰烈烈,流行几天就销声匿迹,一定要避免流于形式的花架子,要针对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甚至每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切不可将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和探索过程搞得花里胡哨,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问题没得到解决,老师们也没什么进步。
一所学校,无论多么现代化,“硬件”设施多么“硬”,都不可能对其办学质量产生决定作用,而决定学校生存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师资!有了强有力的师资,即便再简陋的校舍也会引得弟子上门。而教师队伍是打造出来的,是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因此,学校管理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非同小可的意义。要积极创造条件,以“研”代“训”,将校本教研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使校本教研真正为学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4.品德科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四
工作总结
西
河
庄
总
校
开学以来,我们总校每位品德学科的老师紧紧抓住品德课堂这一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品德课是一门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关注儿童成长,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创造孩子们所喜爱的多种课堂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现将总校教研组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创新课堂、把握儿童特点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因此,只要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就能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共同研究教材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共同剖析得与失。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月一次的备课考核,每周进行备课、说课和议课等研究活动,集思广益,使研究活动进一步得到深化。
二、联系生活实际、整合教学资源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这是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新的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观念。教材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才能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发挥同伴的合作交互作用,通过师与生,师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与应答,共创共生、求异创新。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处理教材时,不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室内及教材,而是转向室外,转向生活;既注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视为素材库、信息源,或是知识探索的起点,由此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们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如:刘宋寨学校四年级的孩子们自己制定了赚钱计划,收集可乐瓶,旧报纸„„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教师将课程内容变成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将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利用学科整合,通过丰富的体验和表现,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抓好集体听课、评课,体现课程理念。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总校组织品德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广大教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如果不变成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再先进也是没用的。
为了促进广大教师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本学期教研组结合总校的教学常规检查重点以观看优质课、评优质课展开研讨,集思广益,把握教材的性质,寻找更符合学生的切入点,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听好课后,结合教者的教学反思,在教研组内进行评点,分析。
四、注重师德修养、增强人格效应
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是学生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现象就是教师的人格效应。教师要有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我们认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爱是教育的核心,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也要有才,“才”是才能,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博采生活中的精华,要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融入课堂。我们正朝这方面努力,让学生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也赢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五、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本学期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如:南河庄联校开展“三礼”教育,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德育教育,征集新的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六、努力的方向
在实践中,我们的师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首先,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的矛盾。教师面对新教材,往往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忽视学生的健康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其次,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要把接受新的理念立即运用到教学中,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怎样切实结合实际把课改理念自觉、主动、灵活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最后,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我们的品德教师中兼职教师教多,专职教师少,更没有专职实验教师,给实验工作的有序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5.小学科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本学期即将结束,我镇小学科学教研组的工作在区教研中心董老师的领导下,结合我校实际工作,全体科学教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些起色,基本完成了学期初预定的目标。现将这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抓实教研活动
我镇科学教研组的专职教师一人,其余都是兼职任教,并且新任科学教师数人,课业负担繁重。但大家都能认真钻研科学教材,组内教师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对科学教材的正确把握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时常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氛围。有的老师遇到上课过程中突发的教学或学生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组内所有老师出谋划策,一起帮助解决。教师们认真阅读《课程标准》,订阅《科学课》、《小学科技活动》等杂志,自学研讨,交流心得,成了我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主要通道。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了切实有效的学习研讨活动。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组内教师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科学常规教学各项任务,落实重点和难点,统一进度和内容,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在区教研中心组织的说课活动的感召下,我校教师进行了科学说课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平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学校领导也都非常重视我校的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区教研室组织的每一次科学教研活动。
三、充分利用教学仪器推动课堂教学
本学期,上级领导为学校配备了一些科学教学仪器,缓解了我校教学仪器缺乏的困难。我校教师也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仪器的功能,推动了课堂教学。四、辅导科学小课题研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大部分科学教师能结合上学期小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并且学生研究兴趣非常浓厚,能做到持之以恒。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辅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和小发明的实践,也是我们这学期辅导学生的重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6.科学教研总结 篇六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每一位科学教师都面临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面对编排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教材,我们认识到了只有学习才能够让自己适应于新教材的教学。
本学期,我们全组人员不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理论学习,还开展了一系列自主性学习。我们努力向书本学习。
我们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准时、高参与度、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活动。如带领备课组长到缙云参加浙江省优质课评比,回校后及时反馈、传达收获,使资源得以共享,使全组老师的观念得以同步更新。
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通过网站、论坛等平台把关注的眼光投到了学校以外、义乌以外、浙江省以外,及时了解科学教育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在沟通和交流间更新自己教育观念,转变自己思考和参与实践的思想。
二、扎根课堂,播种热爱、兴趣的种子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我们每个教师的观念都得到了较大的转变,教技大长进,教风更扎实,大家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运动场,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乐园;课堂上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为了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益,我们每一位科学老师都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提前做模拟实验,及早了解、掌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课上,老师们精讲精练,潜心力行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把大量的时间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们在丰富的探究活动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赋予新知识以自己个人的意义。课后,我们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走进科学世界的热情。
“问题角”的设立、科技知识竞赛的开展、实践性开放性试题的考核,真正激发了一大批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通过课堂、通过活动,我们在学生的心田间播下了热爱和兴趣的种子。
三、团结协作,收获丰硕、饱满的果实
我们的教研组是一个团结的、温暖的集体,组内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生活上互相照顾,工作上相互协作。本学期我组朱胜东老师参加中学高级职称评审,我组全体老师积极配合,聆听观摩了朱老师十多节课,给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我们的朱老师不负众望在高级职称评审中榜上有名。
四、新学期计划
7.科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七
1. 明确活动的内容是教研组成员一同研究“怎样打开核桃”这个有趣的问题。
2.每位教师准备2种~3种工具, 带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核桃。
3.教研组准备一些操作用的生核桃。
4.指定一位骨干教师进行现场执教, 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活动过程
1.环节一:我来实验——亲身感受打开核桃的过程
(1) 教师用自己带的工具尝试打开核桃
主持人:你在打开核桃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教师A:我带的是老虎钳, 夹有点难, 后来是用老虎钳铁的一头砸开的。
教师B:我先用的是起子, 想搞开核桃不容易, 但用锤子砸就比较容易。
教师C:小时候吃核桃用过门缝夹的方法, 不知道现在可不可以把这个方法给孩子们尝试。
教师D:有的核桃不需要使用工具就能打开, 比如我带的纸皮核桃, 壳很脆很薄, 用手就能剥开。
教师E:刚才我还发现把两个核桃握在一起使点劲也能弄开, 不过我带的这个核桃壳本身也不是特别硬的。
主持人:通过刚才老师们的操作与交流, 我们发现这个活动首先来源于生活, 因此每位老师在操作前就有一些原有经验。其次我们发现用不同材料实验就会带来不同的新经验, 如果是尝试打开不同的核桃, 可能带来的新经验就是关于核桃本身的, 大小、壳的硬度, 以及内部结构, 等等, 如果是相同的核桃可能更多的是关于打开核桃的工具、以及使用工具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打开壳比较坚硬的生核桃。
(2) 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打开壳比较坚硬的生核桃
主持人:老师们这次的操作有什么发现?大家认为孩子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有哪些?
教师A:生核桃真的很硬, 用锤子比较容易砸开, 不过也很容易砸碎, 操作时要注意两个情况:一是需要对准, 因为核桃是圆的, 有可能会滚动;二是用多大的劲, 这是比较难的。孩子如果第一次操作, 可能会更加关注赶快打开而不会注意核桃壳砸成什么样。
教师B:我现在有点理解为什么今天的活动名称是“怎样打开核桃”而不是原来的“砸核桃”了。在核桃中间有个缝, 可以用起子在中间钻个洞再打开, 这时用的是“钻”的动作。
教师C:我发现今天带的工具很多都是用铁或不锈钢做的, 有一定的分量, 孩子在使用的时候很有可能要用到砸的动作, 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能砸到手。我在考虑:核桃下面垫块布, 增加摩擦, 核桃就没那么容易到处滚了。
教师D:旁边这位老师带来的核桃夹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刚才试了一下, 真的设计很巧妙, 能将核桃夹开, 而且核桃里面的肉不会碎。
教师E:今天我们这组的专用核桃夹有两种, 一种是小碗形的, 还有一种很像老虎钳, 第二种需要使很大劲, 我们觉得如果孩子用肯定不行, 第一种孩子使用有一些可能性, 不过也要劲大一些的孩子。这些专用的工具是可以让孩子了解的, 因为它们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主持人:老师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情不自禁地想象着孩子们可能遇到的情况, 这是非常好的。其次大家想到了本次活动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如工具在打开核桃的过程中使用方法的转化, 幼儿操作中的安全因素, 专业工具与普通工具的关系, 等等, 这些都与我们即将提供给幼儿的操作现场紧密相关。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为幼儿进行活动设计。
2. 环节二:我们来设计——分析孩子适宜的材料与记录方式
主持人:下面我们分成小组, 以团队的形式来设计孩子们的活动, 我们预设孩子是第一次进行使用工具打开核桃的活动, 目标如下: (1) 使用各种猜想的能打开核桃的工具, 感受多种工具打开核桃的过程。 (2) 能用勾、叉的符号进行记录, 勾表示成功, 叉表示不成功。 (3) 在活动中能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
(明确了活动任务后, 教师们分成A、B、C三组, 先进行30分钟的讨论与交流。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交流本组的经验。)
(1) A组
对活动中材料的考虑:核桃人手三个, 装垃圾的小篓子, 实物展台, 以及记录笔、记录表、锤子、核桃夹、石头、门、积木。
(最后一格供幼儿使用其他方法时自主进行记录)
本组预设的问题有:怎样能打开核桃?请你猜猜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它?同一种工具, 为什么有人能打开, 有人打不开?
操作前的要求:注意安全, 砸开后的果壳放入小篓中, 操作完后及时记录。
主持人:A组老师关注了经验在活动中的运用, 不过目标中明确提出的是工具, 工具的范围值得大家仔细考虑;记录表中的空白说明教师希望留给幼儿自主实验的空间, 是一种新的想法;对于幼儿操作过程中的问题预设得较少。
(2) B组
本组主要对材料的提供和记录表的设置进行了重点讨论:我们认为应提供单一的硬皮核桃。一方面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探索工具的使用和效果上, 如果提供多种核桃会对幼儿使用工具的效果产生影响, 干扰幼儿对工具的操作;另一方面硬皮核桃会给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与挑战, 能激发和维持幼儿的兴趣。在数量上我们认为提供人手2个~3个为宜, 这样可以给孩子多次操作的体验。工具可以提供剪刀、锤子、核桃夹、石头、老虎钳、锯子六种, 有能打开的、有不能打开的, 幼儿可以体验成功与失败, 也会发现工具不同的效果, 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记录表我们有两种设计, 第一种表格左侧一栏是工具图片, 中间一栏是记录幼儿猜测的结果, 右侧一栏记录操作后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完整地得到经验。
第二种表格左侧为空栏, 提供幼儿若干工具的小图片, 幼儿认为哪种工具可以, 就将图片贴在这一栏里。右侧两栏为操作后的发现。这样可以方便幼儿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种工具进行操作、实验, 节约了操作时间。
关于活动过程, 我们认为一开始应提供任务情境,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如询问:核桃的外壳怎样?我们要吃到里面的果肉应该怎样做?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其次我们认为在介绍工具时应引导幼儿对工具的使用效果进行猜测, 初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也调动幼儿的操作兴趣。
主持人:第二组的老师能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有针对性地考虑材料问题, 在设计记录表时有开放式和半开放式两种,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班级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相应的选择。还有任务情境的提出也让我们对本次活动中的情境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有情境孩子可以更加有兴趣地活动。
(3) C组
本组认为活动材料包括:硬皮核桃若干;各种各样的工具 (核桃夹、老虎钳、小铁锤、挂锁、扳手、起子) ;记录表 (个人、集体) 。活动中的提问设计:出示工具的环节可以问“这些工具你们认识吗?它们有什么用处”;猜想环节时可以问“今天我们要用工具试一试去打开核桃, 请你猜一猜哪些工具能把核桃打开?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里”;交流分享环节时可以提问“你是用什么工具打开的?怎么打开的”;活动后可以提出新问题“回去找一找, 还有哪些工具能够打开核桃”。
主持人:第三组考虑到了孩子用的和教师用于集体讨论的两种记录表;考虑到孩子在活动中的不同需要, 在核桃的数量上没有明确规定;问题的设置能与环节的设置相匹配。从最后的问题设计能看出教师对延伸活动的思考。
3. 环节三:我来记录——通过观摩现场再思考
教师观摩现场教学活动 (附后) 并记录孩子在现场中的活动状态, 之后进行交流。
教师A:刚才看活动, 我发现工具的数量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教师只提供8种工具并让孩子在操作前选择4种, 然后实验, 我看到的孩子操作很有目的性, 并且很专注。
教师B:幼儿的操作让我看到了幼儿的原有经验, 我观察的孩子一下子就先选择了锤子, 她在猜测的时候也先选了锤子, 孩子是利用了原有的经验进行判断的, 而且她在操作时也体现出她在生活中用过锤子, 拿与砸都很到位。
教师C:我现在对活动目标与材料的匹配更为明确了, 今天教师提供的工具体现了能让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 大多数孩子都不是一下子能将核桃打开的, 他们经历了选择工具、使用工具、探索工具的过程。
教师D:我发现老师是在最后提供专门的核桃夹的, 我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最后有一种对比和惊喜。不过好像孩子使用核桃夹真的有困难, 这个工具只能以幼儿看老师操作为主, 有点遗憾。
教师E:我发现孩子们在记录表上使用勾叉都很熟练, 而且目的性也很明确, 说明孩子们有这样记录的经验。教师的集体记录对每种工具都讲得很细, 所以分享交流的时间有点长, 这种分享交流是否可以考虑进行一些选择。
教师F:我今天观察的孩子用两种工具打开了一个核桃, 他其实是在组合使用工具, 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他首先用老虎钳夹了个缝, 再用起子钻, 这样的方法是一种创造性使用吧。
教师G:今天活动中的工具可能是由孩子和老师共同收集的, 因为老师在介绍工具时, 有的孩子说得很准确, 这种共同收集材料的方式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活动从生活中来的道理。
主持人:在现场观摩的环节每位老师更加关注了幼儿的探究过程, 更加了解幼儿, 有的老师还在与自己的操作进行对比, 发现其实每个人的探究过程都不一样。
4.环节四:专家点评——提升活动内涵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参与, 使得大家对科学活动的理解更为全面: (1) 活动的情境需要从多角度考虑。今天的活动前设计中教师们更多地考虑了幼儿的操作材料, 但空间的考虑就不够。教师将活动安排在有软桌布铺设的地面上就考虑到了孩子的操作适宜性, 还避免了工具砸核桃发出的较大声响, 这是之前其他教师所没有想到的。 (2) 活动中的有效指导应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操作, 做到观察在前, 支持在后, 并且注意时机, 避免集体式的指导。活动中应更加关注个别需要, 如果建立在对平时幼儿了解的基础上, 相信指导会更为“心中有数”。 (3) 科学活动需要不走形式, 向纵深思考。主要体现在一个活动怎样让孩子不仅操作, 而且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今天的活动接下去还会有许多事可以继续做, 如对工具的比较与分类、在探究过程中寻找怎样将核桃打开而不将核桃肉弄得很碎, 这也是个既与现实紧密相连又很有趣, 且对幼儿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大家可以继续思考。
在本次教研活动结束时我们对组内教师提出了两个建议: (1) 把“怎样打开核桃”这个活动带回自己的幼儿园试一试, 在材料的呈现、记录的方式等方面可以依据自己幼儿园、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用多种方式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给参与活动的幼儿进行记录与分析, 形成个案。
附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怎样打开核桃 (大班)
执教:李微玉
活动目标
1.使用各种猜想能打开核桃的工具, 感受多种工具打开核桃的过程。
2.能用勾、叉的符号进行记录, 勾表示成功, 叉表示不成功。
3.在活动中能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
活动准备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工具、盘子、毛巾, 教师用记录表、幼儿用记录表, 生核桃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核桃, 引出问题,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以前吃过核桃吗?是怎样打开的?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一些工具来试着将核桃打开。
2.幼儿猜测、思考哪些工具能打开核桃, 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1) 师生共同观察工具, 并与记录图上的工具对应。可以在此环节帮助幼儿熟悉部分工具的名称。
(2) 幼儿猜测、选择哪些工具可以打开核桃并记录。
教师:请在6种工具中选择4种在记录表上打勾, 进行记录。
(3) 教师与幼儿分享想法, 并在大记录表上做记录, 重点是引发幼儿猜想工具使用方法。
3. 幼儿使用自己猜测能打开核桃的工具进行操作。
(1) 师生讨论打开核桃的方法、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两只手的分工, 打开的核桃将壳与肉分开放在相应的地方。
(2) 幼儿使用工具进行尝试并记录。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 并可以适当做一些记录。如使用工具的方式、安全性、记录的情况。
4. 展示幼儿的记录, 幼儿分享操作中的发现。
教师:你使用了哪种工具?成功了吗?你是怎样使用这种工具的?
5. 出示核桃夹, 与幼儿共同探究, 感知专业工具的便利。
8.科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诊断;分析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诊断应当着眼于学生发展,特别是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以及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理念、成效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深刻认识课堂诊断对推动教研教改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既要立足理论分析,同时也要着眼于教学实践。开展课堂诊断有利于教师从第三方的角度,正确认识、评价自身教学工作,寻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便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同时,课堂诊断也有利于教师之间针对语文教学业务进行相互探讨,结合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身的教学理解,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各项实际问题,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及增强教学研究深入程度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开展课堂诊断,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语文教学流程与结构,让教研教改活动更好地发挥促进功能。
二、紧扣重点环节有效实施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工作中,参与者要密切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以及教学中的师生双方表现进行全面准确深入的诊断,为教学工作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1.细致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全面科学。作为一名课堂诊断的参与者,对教学中目标设置情况要进行细致的分析,重点分析目标是否全面,有没有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有没有将情感教学目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进去。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涵盖知识、情感、能力三维目标,缺一不可,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文教学,都必须始终将这三者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形成三足鼎立、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否则就无法全面引领语文教学工作。如果发现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存在着偏颇现象,要及时记录并面对面指出来,以保证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体现素质化目标方向。
2.认真观察学生学习情绪是否有效调动。进入到教师的课堂进行跟班诊断,除了关注教师的表现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被有效调动。首先要看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如何,有没有表现出积极参与深入的状态。其次,要观察学生有没有和教师之间形成热烈的互动,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相互讨论学习,以及观察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否对学生学习情趣起到了渲染激发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认真观察的同时,诊断者还要认真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情趣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需要进行改进与纠正。在反馈诊断信息时,既要反馈学生的表现,同时也要反馈学生学习情绪的成因,以便于教者全面细致的反思。
3.注重了解现代教学手段是否得到运用。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上,教师重点要分析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有没有在最需要的环节使用,特别是在课堂激情导入、课内信息补充、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是否体现出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其次,教师要观察教学手段的运用原创程度如何,重点是信息化媒体运用上,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是否教师自主独立创作而成,这与完全引用成品课件具有显著的差别。另外,对教学手段运用的频率也要进行分析,是否精炼高效,有没有合理控制使用的次数,是否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评估要体现精炼高效原则,要让教者明白自身在教学手段运用上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4.科学评价学生主体地位是否体现出来。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要观察诊断课堂是以教师讲解灌输为主,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后者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评价分析和诊断时,要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以单打独斗形式,还是以小组合作模式。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小组的设置是否达到了均衡分布,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有没有兼顾到发展差异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所应进行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标准。如果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信息反馈上要明确提出来。
5.仔细考量教师启发引导是否恰到好处。在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诊断时,启发引导活动是否体现了其应有的功能也是重要的分析内容。首先要分析启发引导是属于表面内容的启发,还是具有画龙点睛的启发。其次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发挥了实际作用,有没有体现对学生思维引领的作用。另外还要观察分析教师的启发引导有没有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有效融合起来,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障碍问题时才予以点拨。要能够在诊断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和优化教学流程。
三、针对自身教学存在问题扎实进行改进优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开展课堂诊断,有利于教师之间形成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教研教改氛围,也有利于执教者正确认识自我,从他人的诊断中明白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深刻认识存在问题。开展教学诊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身的薄弱环节更加直观显现出来,从他人对自己的教学评价以及课堂诊断结论上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回头看。
二是要制定教学改进方案。对照优秀教师提出的诊断结论,执教者要深入学习研究,制定教学改进的方向与方式,特别是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三是要坚持边教学边研究。教师要将课堂诊断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坚持下去,指点存在问题,优化教学流程,边教学边研究,更好地体现教研教改活动对教学的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
[1]尹达.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总结与展望[J].教师教育学报,2014(06)
[2]张开洲.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构建——基于三维目标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7)
9.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九
寒来暑往,时间随着一天天平凡而普通的教研教学工作而过去。回想一学期的工作,在感受收获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压力所至的困惑。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完成的工作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除了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外,还完成了以下工作。
1、教研工作。
本学期科学教研工作采取组内教师轮流主持的形式完成。主要探讨了“怎样上好科学课”、“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小学科学有效实验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等与小学科学教学相关的内容。学习了“六盘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文件”。于2014年10月31日参加了在盘县第一小学举办的“六盘水市小学教研联席会第十六届教研活动”,活动中我校卫园园老师的公开课“地球变脸之迷”得到了各位领导的一致好评;此次活动有幸听取了六盘水师范学院周庆萍教授的有关申报课题的专家讲座,周教授强调:开展教育研究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增加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可以增加教师的学术空间,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2、科技活动。
本学期的科技活动保持与学校乡村少年宫的工作思路一致,重点开展船模和航模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科技创作的兴趣和灵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事物、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小组合作的集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参加贵州省第二届机器人大赛活动。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组织了左灿和卢凤航两名同学对机器人进行学习,在南京理工大支教团张文娟老师的辅导下,科学组全体成员积极学习,大家共同关注两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从机器人的组装到编程软件的处理,都对学生进行了全程指导。
2014年11有8日在贵阳一中举办的“贵州省第二届机器人大赛”如期举办,我校参赛选手左灿和卢凤航按时参赛。在参赛选手的身后是一支由徐校长带领的教师及家长组成的8人团队。大家为了此次比赛,献言献策,不辞辛苦,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比赛的头天晚上有的老师和家长对不太听话的机器人进行了几上百次的调试,直到凌晨两点多才休息。
六盘水市水城县第二小学的第一轮比赛开始了。
比赛场上,两名选手沉着应对,机器人像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摇头摆尾地踏上了自己的征程;观众席上,八双眼睛的视线一刻也舍不得离开那个步履蹒跚的家伙,大伙屏住呼吸,整个脑袋随着机器人的行进而准确地调整方向,此时的面部表情复杂得不好形容。随着机器人的准确入库,大家尖叫着蹦了起来,手舞足蹈,互相猛烈地推着、拽着,高兴得像一群八十年代过年的孩子!可惜第二轮就没这么幸运了,大家看着机器人两次“出轨”而无助,也给两个学生不小的打击。第三轮峰回路转,大家的兴奋更加肆无忌惮,尖叫声吓得其他地区的带队老师们目瞪口呆!最终在全省17支参赛队中排名第二,获得亚军成绩。
4、申报课题研究
通过大家的努力,在今年的四月,科学组向六盘水市教育局提交了课题“小学科学有效实验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的立项申请,并立项成功。
二.工作中的不足
教学方面,由于活动较多,对常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科学课讲解得不够深入,没有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部分学生分组实验转化成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科技兴趣活动方面,由于受教学场地及我校师资力量的制约,本学期的科技活动覆盖面小,参与效率不高,特别是机器人比赛活动才有两个同学参加,缺乏影响力。
三.今后的打算
一方面,扎实推动常规教学,认真落实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科学教研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春季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09-04
三年级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08-24
内科学教研室工作计划08-28
漭水中心完小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10-27
科学探究方法大班教研09-26
文科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11-01
低段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10-23
2011年秋期教研处教研工作计划08-03
小学数学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09-29
学期教研总结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