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复习资料

2024-07-05

库存管理复习资料(共8篇)

1.库存管理复习资料 篇一

团队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团队概述

P2 团队的构成要素包括五方面: 即目标(purpose),人员(people),团队的定位(place),权限(power)

P5团队的类型:根据传统分类分为:正式团队和非正式团队根据目标分类分为:职能型团队,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和职能交叉型团队,及虚拟团队

P11团队产生的背景原因四点:1,企业外部竞争加剧.2 对管理的差异化需求3.工作生活质量运动的结果 4.其他原因(如增加生产力,改进品质,降低成本,降低人事流动和旷工率,减少纷争,增加组织的适应能力和弹性等.)

P16影响团队凝聚力的主要因素:1.目标的一致性与可实现性.2 成员相处的时间 3.团队的规模 4.加入团队的难度 5.团队的外部压力 6.团队的地位,声望和成功经验,.7.成员之间的沟通

第二章 团队建设

P22团队建设的概念:团队建设是企业在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团队,并对其团队成员进行训练、总结、提高,以达到其最终目标的活动。团队建议还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

P23 高效团队的特征:1.明确的目标,2.相关的技能 3.相互间的信任 4.一致性承诺 5.良好的沟通 6.谈判的技能7.合适的领导,8.内部与外部的支持P25 团队建设的原则:12C法则:清晰的愿意(clear-expenctations)、文化氛围(context)、义务(commitment)、能力(competence)、规则(charter)、管理(control)、协作(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创新(creative innovation)、结果(consequences)、协调(coordination)、文化变革(cultural change)P30 团队建设的基本方法:1.人际关系法 2角色定义法 3.价值观法 4.任务导向法

第三章 团队沟通

P37 团队沟通的含义:团队成员与团队之间以及团队与团队之间存在一对多、多对多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的统称。换句话讲,团队沟通即团队成员、队员及团队之间以及团队间的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P43 团队沟通的影响因素: 1.团队的规模2团队规范

3.团队的成熟度及默契度4.团队文化5.沟通渠道6.个体因素(每个小点再展开理解看一下)、P48 团队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1明确角色与换位思考2沟通方法因对象而异(①心理需求分析及沟通策略②信息处理风格及沟通策略③气质类型及沟通策略④管理风格及沟通策略)3积极倾听4清楚、适宜的语言表达5善用反馈技术 6恰当地使用非语言沟通7选择适当的沟通气氛和时机

第四章 团队冲突

P56 团队冲突的含义:指团队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与团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存在互不相容的目标、认识或感情,从而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茅盾,引起对立或不一致的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状态,导致抵触、争执或攻击事情。P56 团队冲突的特征:1原因的复杂性2利益关系上的对立性或对抗性3对矛盾性利益关系的认知性4类型的多样性5行为上的攻击性

P59 冲突的分类:1按冲突的性质分类: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2 按冲突所处层次

分类:角色冲突、团际冲突、关系冲突、任务冲突、过程冲突 3 按冲突的维度分类:二维度冲突、三维度冲突

P60 团队间冲突产生的原因:1资源竞争 2目标冲突 3相互依赖性 4责任模糊 5地位斗争 6沟通不畅

P63 团队间冲突的管理过程:1冲突认知 2冲突诊断 3冲突分析 4冲突处理 5冲突评价6冲突反馈

P65 团队间冲突的处理方法:破坏性冲突的处理方法:即FACE1直面冲突 2回避 3沟通 4强迫 建设性冲突处理方法:1培训 2鼓励3人事调整4适当拖延时间,让冲突更加明朗化

第五章 团队激励

P73 激励的涵义: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人硕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它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含义。

P74 激励的作用: 1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2是充分发挥各种要素效用的需要3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4.有利于员工的素质的提高

P76 激励的原则:1.基于团队成员个体的激励模式:因人而异、奖惩适度、公平合理、奖励积极行为原则2.基于团队整体的激励原则有: 愿景目标、精神文化、绩效管理、集体荣誉激励。

P82 团队激励的方法: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包括:薪酬激励及资金激励 精神激励包括:竞争激励和个人发展激励

第六章团队绩效

P90 绩效的涵义:指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与工作结果的价值大小。P90工作绩效的三个特征: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P91 绩效考核:又称考评、绩效评价等。它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与传递的过程。

P91绩效考核的三层含义:1.是从组织经营目标出发进行评价,并使评价及之后的人事待遇管理有助于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2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一套系统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价3是对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 出来的工作能力、态度、和成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

P93 团队绩效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团队对组织既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团队成员继续协作的能力。是由团队核心素质及团队合作的程度决定的。

P95 团队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流程:1.由管理专家组根据已确定的团队工作职责,初步提出各个团队的关键绩效指标(KPI)2.由专家组成员分别与各个负责人或团队全体成员就初步提出的KPI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并将沟通成果整理汇总3.相关团队共同讨论专家组整理汇总出来的KPI4.由专家组整理出不同职系团队的标杆指标5.参照标杆团队的KPI,由团队领导及负责人共同协商确定本团队的KPI6.由委员会确认各个团队的KPI。经组织层面的高层班子成员审核通过后,开始正式实施团队KPI的考核。

P102构建多维评价指标:对知识型团队绩效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相应的,使用的评价指标分为效益型指标、效率型指标、递延型指标和风险型指标四类。

第七章 团队领导

P107 领导的含义: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某些特定主体通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其他成员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与管理的关系:1.领导侧

重于宏观与未来,管理侧重于微观与现在。2.领导侧重于人的工作,通过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核心队伍;管理则侧重于事的工作,通过将各类事务标准化、制度化建立稳定而连续的组织运行秩序3.领导强度激励授权和教练,通过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去激发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管理则强调指挥、控制和监督,通过发挥管理者的权力去规范下属的行为。领导与管理尽管存在差别,但并不意味着领导比管理更重要,或管理领导更重要,就现组织而言,他们二者缺一不可.P111 领导者的素质:人格、心态、情商、决策、毅力素质修养五方面。

P114 高层领导团队的一般特征1.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2.成员的任期相对稳定

3.成员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及多样化的知识结构4具有合理的团队规模和集体决策机制 P117高层领导团队的构建策略:1.提升高层领导团队成员的共性特质2.注重高层领导团队制度建设3.注重知识和能力的互补

P120诚信领导的内涵:指利用并促进积极的心理能力(如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等)与伦理环境的领导行为模式相对,这种模式有助于领导者及其下属在工作中形成更高水平的内化道德观。

第八章 团队文化

P126 团队文化的概念: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团队成员所共有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P128团队文化的作用: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和约束功能

P132跨文化团队的概念:是指来自两种或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相互协作,互相依赖的正式群体。P132跨文化团队的特点:1.恰当、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差异,能够为组织发展创造契机,为组织开展国际运营带来机遇2跨文化也增加了团队管理的复杂性,对团队文化的建设及向心力的凝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P134沃尔码文化简介的案例分析

第九章 团队学习

P138 团队学习的概念:指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启发而将个体知识社会化或外化为团队或组织水平知识,以达到提高成员合作能力和目标实现能力的过程。关于对团队学习的理论观点,现存三种不同的取向,行为、信息加工及结果取向

P140 团队学习的影响因素:1.组织层次变量2团队层次变层3.个体层次变量P145 学习型团队的特征:1.团队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2团队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3.善于不断学习成自然 4扁平式的组织结构5自主管理6领导者的新角色

P146 团队学习机制的构建:首先从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及创建团队共同愿景入手,最终建立起包括团队学习的激励机制、知识传播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学习评估机制在内的一套完整制度系统。

2.库存管理复习资料 篇二

1 加强单位领导重视,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思想认识

虽然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要求内业资料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没有内业资料的分部或分项工程不予交验,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业资料的及时性, 但仍有内业资料整理滞后于工程建设的现象发生, 从而降低了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程度, 所以说只有加强单位领导的重视, 才能做到内业资料“准确、齐全、及时、完整”的要求, 单位领导应作为主要责任人,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各级责任人对这一过程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内业工作, 使内业资料的功能得到发挥。加强内业资料的认识, 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才能认识到内业资料不是简单的文字和数字记载, 它是各工序具体实施的真实反映, 它始终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统一。

2 规范工程内业资料填报程序

工程内业资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工程交 (竣) 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质量评定时, 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 并进行整理分析, 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施工资料和图表;监理单位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监理资料。因此, 有必要对内业资料的填报程序进行规范, 制定一套完整的内业资料整理办法, 使内业工作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使施工、监理单位在内业资料整理时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3 认真检查, 严格要求

系统详实的内业资料是工程管理的依据, 是指导施工的有力工具。内业资料要求全面和真实, 要做到这一点, 其实是很难的, 除了加强单位领导重视外, 还要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技术素质。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定期检查的同时, 经常性的进行不定期抽查, 需要时还要进行专项检查, 按照内业资料整理的要求, 逐项进行审核,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完善, 影响工程质量评定公正性的予以剔除, 问题严重的坚决不予鉴定验收。技术资料的检查必须根据各单位的工程具体情况参照有关图纸 (包括设计变更) 及标准逐一检查每项的内容,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工程所用主要材料技术资料的检查

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必须严格把关, 例如:水泥, 钢材, 机砖、砂石等,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所有规格材料均需要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其中水泥以同厂家、同期到达、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不超过400T为一取样单位应复试一次。

3.2“两块”试验报告的检查

砼、砂浆试块制作应按分项工程随机取样, 到期试压。检查时应对照图纸看是否有缺少或后补的现象, 如有则必须委托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在工程上取样或采用其它办法鉴定, 否则工程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如不把握好这一环节, 同样会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目前正开始实行的见证取样制度, 就是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而采取的一种制度, 及原材料、半成品等材料进场或“两块”制作时要有甲方代表或监理人员参加, 并要求在取样单上签字, 方能试验。

3.3 隐蔽工程记录的检查

隐蔽工程记录是记载工程隐蔽部位的真实情况, 凡记录内容不详细, 结论不明确以及记录不真实的均不能作为检查工程质量的依据, 检查时应注意隐蔽记录内容是否齐全, 有无变更以及签字是否齐全等。

3.4 管理性技术资料的检查

工程管理性资料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同时也是工程质量的另一方面的体现, 因此, 检查管理性技术资料也十分重要, 如施工组织设计, 检查时主要看该设计能否指导施工, “两图一表”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签字是否齐全等;安全技术交底, 检查时应对照图纸主要看是否按分项工程全面交底, 是否能指导工程实际施工, 是否有交接人签字等;工程质量评定单主要看是否按标准填写, 各部分分项检查是否全面, 检查人签字是否符合要求等

对技术资料真实情况的检查

目前部分工程技术资料存在做假现象, 这给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 因此对工程技术资料真实情况的检查也很有必要, 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要求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总之, 检查单位工程技术资料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 我们必须认真的去做, 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4 竣工图纸、资料的整理、编制要求

竣工资料要做到边施工、边收集、边整理;资料要签字齐全, 字迹清晰, 纸质优良, 保持整洁.;分类分项明确, 封面、目录、清单资料齐全, 排列有序, 逐页编码;凡是利用原图编制竣工图的, 图面无油污、无破损、图字清晰, 并在标题栏右上角空白处加盖竣工图章后方可作为竣工图.竣工图编制人、技术负责人应逐张图签字;对结构、形式、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 由施工单位按照实际情况绘制竣工图.设计变化不大的, 施工单位可将变更部分修改在原施工图上, 加盖竣工图章后作为竣工图;竣工图等资料整理时, 必须按工程项目、专业类别和图号组卷, 折叠成要求的幅面, 露出标题栏, 以方便查阅;图纸隐蔽工程记录等重要资料, 必须用碳素墨水绘制和书写, 禁止复写和使用复印件;文字材料以16开纸为准, 如左开本左边需留出2.5厘米宽的装订线, 应用棉线装订。

5 内业资料档案化

高度重视和加强档案资料的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档案基础知识和施工过程中原始资料签证的基本要求进行培训, 使之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档案意识并熟悉档案业务。

严格档案管理办法, 使其走上制度化, 用制度约束行为。内业资料随着工程的进展, 随时整理, 及时归档, 工程管理档案、合同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方案等, 分门别类, 专门保管。只有加强工程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 才能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及图纸内容的准确、齐全、规范, 才能保证施工技术资料记录齐全、签署完备, 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可靠。

严肃归档制度, 工程资料的归档工作是合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对内业资料存档要严格把关, 对不符合存档要求的一律拒收, 并要求限期完善, 确保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发挥其凭证作用。工程结束后按要求移交归口单位统一归档。

结语

3.浅谈项目竣工资料管理 篇三

【关键词】竣工资料;技术档案;依据;参考;任务

0.前言

竣工资料是对施工情况的记录,真实反映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反映了工程的内在质量,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和建成后不易检测的项目更具有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竣工资料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项目各个部门、机组的一项复合型工作,资料的收集、筛选、分类及整理是一项烦琐又需要有耐心的工作,但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项目实施的前期更容易被忽视。

1.把关工程竣工资料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

(1)领导重视是关健。尤其各级管理层领导的重视,直接决定着能否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要求,决定着能否做到因岗设人,职责权限能否明确等,同时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积极性和挖掘人的潜能。

(2)配备合格资料员,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组卷和归档等工作。衡量资料员合格与否,不仅要做到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并达到与施工进度同步,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资料填报中的不符和遗漏等现象,及时加以更改和补充以确保资料准确。另外,能有效把握住工程资料的文整质量关,真正起到预验收作用。

(3)明确资料管理职责也是做好资料管理的重要前提。工程资料管理应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项目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项目各部门、各机组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机组在施工管理工程中工程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而项目资料员负责对项目各部门、机组管理人员的工程资料记录、收集、整理情况进行监督,对资料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项目工程资料的整理汇总和审核工作。

2.竣工资料的范围

以西气东输二线广州—南宁支干线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部分为例,竣工资料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1)企业资质、施工管理类文件。主要包括:竣工资料编制说明(介绍竣工资料编制概况、编制依据、编制内容等),工程说明,合同(协议)文件,项目经理授权书,企业资质;施工组织设计批复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批复及施工技术方案,管理措施,管理细则,管理规划,建设单位管理文件一览表,监理单位管理文件、指令及回执一览表(包括回复文件原件),重要请示报告,来往函件(关于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方面的)等。

(2)综合类资料。主要包括:原材料检验、复验文件、物资设备的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装箱单、产品原材料材质证明、强度/严密性实验记录、检验/鉴定记录/证书、测试报告;施工单位自购物资、设备的竣工资料。

(3)施工记录。根据提供的竣工资料线路施工标准表样,按工序顺序及内容进行编制,要求具有真实性、时效性。

(4)HSE类文件。主要包括:HSE 合同,HSE 两书一表;安全总监授权书;主要安全设施、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报告;HSE 管理人员一览表;HSE 管理工作总结;水压试验取水、排水许可协议,水压试验取水、排水质检报告;污水/废液排放许可或委托处理协议;自然保护区施工许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方案;文物保护施工许可,文物保护与管理方案;地貌恢复证明文件等。

(5)施工总结。要求简明扼要的叙述工程的重要意义、依据、内容。主要包括: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施工概况;施工特点;施工组织分工;施工形象进度(图表);主要实物工程量;主要材料消耗与节超情况;预制加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竣工档案过程管理及编制情况;HSE管理情况;未完工程及遗留问题限时整改;经验教训及改进意见。

(6)竣工图。竣工图是工程建设最终情况的真实反映,是项目工程建成后投产运行、维护、保养必不可少的凭证和依据,是竣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地下、地上建(构)筑物、设备、管线等建筑、安装工程实际情况,必须齐全、准确,做到竣工图与设计变更资料、隐蔽工程记录和工程实际情况“三对口”。竣工图应包括所有的施工图

(7)声像资料。主要包括:重要场合、重要事件、重要情景,以及能反映工程管理、工程施工每一道工序过程的录像或照片资料。

3.竣工资料的编制建议

竣工资料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项目部各个部门、机组的,因此建议施行竣工资料部门负责制。具体为:

(1)企业资质部分归经营部负责。

(2)技术方案及质量管理体系归技术质量部负责。

(3)综合类资料归采办部负责。

(4)施工记录及竣工图部分由各个施工机组(施工队)技术员负责,技术质量部负责检查、监督。

(5)施工总结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撰写,项目部各部门配合。

(6)声像资料的留存归项目部宣传员负责收集、整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竣工资料各部分对应的归口部门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且及时提交资料员审核,并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补充。

4.结束语

4.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篇四

1、地籍: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2、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3、地籍分类有几种,之间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

答:3.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税收地籍:税收地籍是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簿册。产权地籍:产权地籍亦称法律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合法权利、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记的簿册。多用途地籍: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

3.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一种地籍制度确立后,由于缺少该制度下的地籍资料,而就某个行政辖区全部土地开展的一次基础性的全面的调查、记载、整理等,从而建立起的地籍。日常地籍:是以初始地籍为基础,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等状况的变化进行适时修正、充实,从而更新的地籍。

3.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城镇地籍以城市、建制镇以及城市以外独立工矿区的土地作为对象。农村地籍以农村土地为对象和范围。

3.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常规地籍一般以过去通常运用的手段和形式来完成地籍信息的收集、调查、记载、整理、用常见的形式,即通过建图、表、卡、册、簿等方式来表现地籍资料。数字地籍从基础调查资料起,用数字的形式存贮于体积小、重现度高的存贮介质中,通过规范的程序实现整理、分类、汇总及建库。

4、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是什么?

答: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内容为: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是地籍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土地登记是指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簿册上,实质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土地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使用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

5、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地籍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2)

(3)

(4)统一管理的原则; 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 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 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第二章

1、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体系有哪些?

答:(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也称土地类型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也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主要依据某些评判尺度标志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分类依据通常是土地的综合特性指标。

2、什么是土地分类利用系统,试对我国土地分类系统进行评述。

答: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系统:

1、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该土地分类应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管理工作全面启动的需要而形成。该系统采用的是有层次的多级续分制,统一的全国分类由两个级组成。其中一级类型8个,二级类型46个,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手段,各地类分别编有统一的编码。

2、1989年《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该土地分类应用于多年来的城、镇、村的地籍调查中。它同样是由两个级组成。共10个一级类和24个二级类,有着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不完全一样的编码方法。

3、2001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该土地分类是一个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体系。它实行三级分类,共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和71个三级类。

4、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该分类在向城乡一体化分类的方向下,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对目前农村土地调查的土地分类又作出了某些专门的归并处理。采用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3、概述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类有哪些,基本含义要点。答:①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等。②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者单位面积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③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④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⑤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⑥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质存放场所的土地。⑦住宅用地: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队、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⑨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⑩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12其他土地。

第三章

1、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和开展的历史背景

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侧重数量,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答: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基本、最首要的目的是摸清国家土地资源家底,为

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资源家底包括土地的数量、分布、类型、权属和利用状况等;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和建立

土地档案服务;

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

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2)(3)

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及土地登记、统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

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

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区范围界线;

土地权属调查:查清农村各级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的土地权属范围。界线和性质,查清

各部分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活跃的需

要。

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例如违法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

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2)(3)

3、勾绘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框图,并阐明各阶段在整理调查的作用。

4、土地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量算面积的控制体系是什么?

答:基本原则:(1)图幅为基本控制(2)分幅进行量算(3)按面积比例平差(4)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量算面积的控制体系:按图幅理论面积—县土地面积—乡土地总面积的顺序设置控制。控制面积是指由一群图斑集聚而成的一个较大范围的图形面积,其规模可以是若干个相邻的图斑的总面积,也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群书单位土地构成的大图形面积湖综合一个完整的图幅的总面积,是一个相对的、较为宏观的图形面积的概念。

5、县级以上成果汇总的关键技术要点是什么?

答:汇总工作的关键在于行政区域界接边、图幅接边和相应数据的接边,因此接边是汇总工作的要害。汇总的基础图件是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数据是没福基础图件相应的数据。

1、下辖相邻单位在相邻边界涉及的同一图号的图幅上边界的标会必须一致,将各方同一图号的边界图进行套合检查。

2、下辖相邻单位的面积和应当与下达的控制面积一致。

3、如果由于界限发生调整,对相应部位的控制面积应在上级主持下作出相应的调整,甚至部分碎部图斑面积须重新量算及调整,调整量不大的,尽量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来调整。

4、行政区域届的套合和控制面积的接边:要以较大比例尺图件上量算的数据为准,即小比例尺图件上量算的数据必须按大比例尺图件上量算的数据进行调整。

第四章:

1、什么是地籍调查?

答:地籍调查是指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2、试述地籍调查的类型、内容和原则。

答:地籍调查类型:根据地籍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根据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地籍调查内容:(1)权属调查: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的调查,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2)地籍测量: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地籍调查的原则:依法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3、勾绘出地籍调查的程序框图

4、什么是宗地?

答: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具有明确的权利边界和固定的位

置,并可同时辨认出它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5、土地权属调查的任务和内容有哪些?

答: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任务是调查核实土地权属单位的权属要素,即土地的权属性质、权属界线(包括界址点和界址线)、权源证明文件、面积、位置、用途及地上建筑物权属状况等。

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宗地的位置、界址、权属状况和土地使用状况等的调查。具体包括:①宗地的位置调查主要是对宗地所在的辖区(如区街道)、门牌号及四至关系的调查。②宗地的界线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调查。③宗地的权属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和土地使用期限、土地使用者或者所有者名称等内容的调查。④宗地的土地使用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内的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地价和共用情况等进行调查。

6、为什么要绘制宗地草图?宗地草图应具备哪些基本内容?它与宗地图有何区别?

答: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形状,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勘丈记录图,是地籍调查表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现场绘制。是对宗地的原始描述,图上标注数据是实地勘丈,精度较高。基本内容:①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②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③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几何距离和条件距离。④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需的建筑物或构筑物。⑤指北针和概略比例尺、丈量着、丈量日期。

宗地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及相邻宗地关系的真切记录,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它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

7、什么是地籍测量?

答: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宗地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质量等基本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

8、地籍图应具备哪些基本内容?

答:地籍图主要包括:①地籍要素。主要包括土地的权属、利用情况、质量、位置和数量及其相关内容。如各级行政境界、地籍区(街道)与地籍子区(街坊)界、街道及街坊编号、街道名称、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地籍号注记、宗地坐落、宗地面积、土地利用分类代码、土地权属主名称、土地等级等。②地物要素。围墙、道路、房屋、垣栅、构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湖泊、水库、地理名称等,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应适当注记高程点。③数学要素。图廓线、坐标格网线的展绘及坐标注记、埋石的各级控制点位的展绘及点名或点号注记、图廓外地图比例尺的注记等。

9、试论述地籍调查中权属实地现场调查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

5.仓储管理复习资料 篇五

1仓储:通过仓库对商品进行储存和保管。

2仓储管理:对物流过程中货物的存储、中转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商品装卸、包装、分拣、整理、后续加工等一系列活动的经营和管理。(对货物存储的经营和管理)3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和组织。

(符合下列要求: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信息网络完善;辐射范围大;品种少,批量大;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二简答

1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

是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优化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保证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为商品进入市场做好准备;为生产 提供方便;为逆向物流提供场所。2仓储管理的特点(性质)

经济性,创造商品价值,并随着仓储活动的增加,实现商品价值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技术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化程度提高,自动立体化仓库建立。综合性,现代仓储管理包含了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涉及行业广泛。3仓储的服务功能与增值功能。

服务功能:a物资储备,是仓储的最基本任务。b流通调控,商品的流通需要决定了商品是存储还是流通。c组合功能(分类和转运功能),降低运输成本d流通加工与包装e配送功能,是仓储活动的基本业务。增值功能:

4仓储管理的任务。

A合理规划仓储设施网络b合理选择仓储设施设备c严格控制商品进出质量d认真保管在库商品e保证仓库高效运作f降低仓储运营成本g确保仓库运行安全 5仓储业的发展阶段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阶段:中国古代仓储业,邸店(商业仓库的最初形式)和塌房(专门储存商品);中国近代仓储业,堆场,散装货品,堆场货栈,私营管理;现代仓储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化立体仓库。

发展趋势:仓储活动的现状a发展势头良好b计划经济特征依然存在c低水平建设和管理依然存在d仓库技术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向,社会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6物流中心与传统仓库的区别(物流中心的功能)。

物流中心具有:a综合服务功能,包括仓储的基本功能还包括配送、采购、存货控制、客户订单处理、再加工、信息传递与分享;b客户服务功能,协调客户需求与中心运作;c存货控制功能,满足客户一定需求的情况下,使订货批量和存货成本处于最佳状态;d分拣配送功能,满足客户对一次送货所要求的商品品种和数量;e信息处理功能,提供客户和供应商对商品流通过程所需求的信息。

7物流中心的发展过程(条件)。

a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迫切;b货运量急剧增加;c运方式和运输工具的巨大变革;d科学技术的推动;e大量心新的贸易形势的出现;f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8物流中心的发展趋势

系统化;信息化;一体化;专业化;全球化;网络化、环保化趋势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仓储作业组织

按照预定目标,把仓库作业人员和仓库存储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完成仓库作业过程各环节的职责,为商品流通提供良好的储存劳务。2物流中心组织形式

指的是中心的整个组织机构按部门划分和按层次划分组成纵横交错关系的组织形式 3物流标准化

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资源回收及信息管理等环节,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简答

1仓储作业组织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快进,快出,高效,保质,低成本

原则:连续性,作业过程的流动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的、连续的;节奏性,各个阶段、工序之间在人力物力的配备和时间的安排上必须保持适当的运作节奏关系。2仓储的空间组织与时间组织。

空间组织,正确计划安排仓库中各功能区的位置,正确安排收货区、存货区、拣货区、临时存放区、货品检验区等功能区的布置。

时间组织,通过各个作业环节作业时间的合理安排和衔接,保证作业的顺畅性,尽可能的减少作业过程中的停顿和等待时间。

3物流中心组织形式主要有哪几种?简述各种物流中心组织的优缺点。

直线制形式,特点:组织内部各级行政领导按照直线从上到下进行垂直领导,不另设专业职能机构。优点:机构层次少,权利集中,命令统一,决策和执行迅速,工作效率高。缺点:管理者需要处理的事务太多,精力受牵制,不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适用:经营规模小、经营对象简单的物流中心。职能制形式

特点:物流中心的经理把专业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交给响应的职能管理部门,由其在专业活动方面直接经营、指挥业务机构的活动。

优点:充分发挥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作用和专业管理人员的专长,加强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分工,提倡内行领导,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缺点:各职能机构都有指挥权,形成多头领导,相互协调比较困难。适用:不适用于大型企业及网络化布置的物流中心。直线职能制形式 特点:各管理层的负责人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领导,并设职能机构或职能人员协助负责人工作。优点:既有利于保证集中统一的指挥,又可发挥各类专家的专业管理作用。

缺点:职能机构或人员对下级单位不能下达指示命令,只能在业务上进行指导监督。适用:单一物流中心的组织结构。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按货品类别、经营业务或地区设若干个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下的分散经营和分权管理。

优点:利于上层管理者摆脱日常的行政事务,集中进行决策; 利于事业部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 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

缺点:由于事业部是一个利益中心,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影响相互协作。适用:规模大、货品种类全、分布面广的物流中心。连锁业物流组织形式

4仓储作业流程一般包括哪些作业,各项作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画出仓库的基本作业流程图。a单处理作业:接受客户订单,了解库存状况、装卸货能力、流通加工能力、包装能力、配送能力,核对客户信用状况、未付款信息,处理订单和与客户经常沟通。b采购作业:控制存货,寻求订货批量、时间与价格的合理关系 c入库作业:入库商品资料查核、商品检验,反馈货物信息 d盘点作业:定期对仓库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进行核查 e拣货作业:根据客户订单的品种及数量进行商品的拣选

f出货作业:准备送货文件,为客户打印出货单据,准备发票,制定出货调度计划,决定商品在车上的摆放方式,打印装车单

g送货作业:送货路线规划,车辆调度,司机安排,与客户及时联系,商品在送的信息跟踪、意外情况处理及文件处理等工作。

5物流标准化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作用(含义/要求/重要性)。

作用:1可以统一国内物流概念2可以规范物流企业3可以提高物流效率4可以使国内物流与国际接轨

要求:1简化:简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所见物流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般要求。2统一化:统一化是指把同类事物的若干表现形式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3系列化:系列化是按照用途和结构把同类型产品归并在一起,使产品品种典型化。

重要性: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章

1商品入库

一般经过验单、接货、卸载、分类、商品点验、签发入库凭证、商品入库堆码、登记入账等一系列作业环节 2拣货作业

依据客户的订货要求或配送中心的送货计划,尽可能迅速、准确地将商品分拣出来的作业过程。3安订单拣货

按照每一张订单的品种和数量的要求,依次将客户所要求的商品由存放位置挑选出来的方式 4批量拣货

把多张订单汇集成一批,按商品类别及品种将数量相加后选进行初次拣货,然后再按照单一订单的要求将货品分配至每一张订单。5搬运作业

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6盘点作业

为了有效地掌握货品在库数量,需对在库货品的数量进行清点。

7商品退货

指仓库按照订单或合同将货物发出后,由于某种原因,客户将商品退回仓库。8叉车工作周期时间

指叉车取货、整板移动、放入库位、返回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9直接转运

指到达的商品在仓库不进入存货阶段,不停留或只做短暂停留,直接进行分拣、分货、装车。简答

1入库管理的作用

提高入库工作效率,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减少货损,减少入库成本 2入库流程(步骤、内容)

确定入库作业计划——入库前准备(储位准备、人员准备、设备准备)——单据核对(检查入库单据货品名称、货品单位)——初步检查验收(数量、包装和外观)——办理交接手续——商品验收——信息处理 3出库作业流程

订单核对——出库信息处理——拣货——发货检查——装车——发货信息处理 4不同拣货方式的优缺点:(按订单拣货/批量拣货)

摘取式优点1作业方法简单2实施容易且弹性大3拣货后不用再进行分类作业,适用于大量订单的处理4作业人员责任明确5相关文件准备时间较短

缺点:1拣货区域大时,补货及搬运的系统设计困难2商品品种多时,拣货行走路径加长,拣货效率降低

播种式优点1可以缩短拣货时行走搬运的距离,增加单位时间的拣货量2适用于订单数量庞大的系统缺点1对订单无法快速反应,必须等订单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才做一次性处理,因此会有停滞的时间产生(只有根据订单到达的情况做等候时间分析,并决定适当的批量大小,才能将停滞时间减到最少。)2批量拣货后还要进行再分配,增加人工搬运次数 5拣货绩效分析公式

(1)单位时间订单处理效率=每日订单数量÷每日拣货所用工时

(2)单位时间拣货品种数=订单数量×每张订单平均品种数÷拣货所用工时

(3)单位时间拣货效率=累计拣货总件数÷拣货所用工时 拣货准确度:

(1)拣货差异率=拣货差异箱数÷拣货总数量×100%

(2)订单准确率=差异订单数量÷总拣货处理订单数量×100% 6搬运作业的特点与原则

特点:a搬运对象简单;b搬运作业量大;c搬运作业不均衡;d搬运对安全性要求高

原则:a减少搬运环节,简化物流流程;b实行集中作业,提高作业效率;c协调各方面,推行物流标准化;d合理配载货物,注意营运安全;e提倡文明装卸,轻拿轻放;f规范作业程序,减少安全事故。其他方面,1环境:污染要限制在规定之内 2操作:按照工艺 3 堆码:定型化、重不压轻、标志在外4安全装置及标示:齐全、有效 5工人装束:整齐、美观,符合劳动保护的规定,积极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等现代管理方法。7搬运方式有哪几类

单件搬运:商品属性特殊,特殊搬运场合,物品体积过大或形状特殊 集装搬运:集装箱作业法,托盘作业法,滑片作业法,网、袋作业法 散装搬运:重力法,倾翻法,气动输送法 8搬运作业的分析技术有哪些,试简要说明。

a过程分析:利用过程图描述作业的进行情况,然后看那些环节需要改善。b其起点分析:将每一次搬运的起点与终点,或以各站固定点为记录目标,对搬运情况做分析研究。(流入流出图表示法、路线图表示法)c流量分析:通过对整个流转路径进行基本描述,来分析商品的移动过程是否合理。(部门间直线搬运法、最短路径搬运法)d搬运高度展开图分析法 9仓库盘点的方法

a账面盘点法:每一种商品的出入库数量及有关信息记录在帐面上,逐笔汇总出帐面库存结余数b现货盘点法(实地盘点法):清点商品,根据商品计算金额。期末盘点法,在会计计算期期末统一清点所有商品的方法;循环盘点法,在每天、每周清点一部分商品,一个循环周期将每种商品至少清点一次的方法。10退货作业程序

接受退货:规范的程序与标准;退货时间和方式 货品检验:退货原因检查;货品是否可以重新入库

重新入库:输入信息系统,核销客户应收账款,通知供应商退货信息 财务结算:检查是否以付款,销货价和退货价是否一致,办理退款业务 跟踪处理:跟踪客户意见,统计退货发生总费用,通知供应商 11叉车需求量的计算公式

人力/叉车需求量

=搬运托盘数×工作周期时间

叉车可用时间

12配载装车的简单方法

应确定总订单的优先指标是重量还是体积,然后按优先次序进行安排。13直接转运的限制条件

(1)要具备先进的信息系统(2)要有充足的运输车辆(3)供应商生产地或供应地距离物流中心不能太远(4)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强及稳定性好(5)商品流通的规模要足够大

(6)市场及销售的稳定性好(7)对商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8)直接转运的商品要整箱或整托板运作

第四章

简答 1货架

是为了节省货品存放空间,增加库房利用效率,用支架、隔板或托架组成的立体储存货物的设施。2托盘

是用于码放、储存、搬动和运输货物的平台装置。3叉车

又称铲车、叉式装卸车,是装卸搬运机械中最常见的具有装卸、搬运双重功能的机械。4自动分拣

是从货物进入分拣系统送到指定的分配位置为止,都是按照人们的指令靠自动分拣装置来完成的。简答

1货架的作用与功能

(1)货架是一种架式结构物,可充分利用仓库空间,提高库容利用率,扩大仓库储存能力。

(2)存入货架中的货物,互不挤压,物资损耗小,可完整保证物资本身的功能,减少货物的损失。(3)货架中的货物,存取方便,便于清点及计量,可做到先进先出。

(4)保证存储货物的质量,可以采取防潮、防尘、防盗、防破坏等措施,以提高物资存储质量。(5)很多新型货架的结构及功能有利于实现仓库的机械化及自动化管理。2货架的种类及其各自优缺点

a托盘单货架 优点1存取方便,拣取效率高2可按照货物尺寸要求调整横梁高度,适应各种类型的货物3配套设施简单,成本低,能快速安装及拆除4货物存取较快,适用于整托盘出入库或手工拣选的场合 缺点1每两排货架间必须有一条巷道,库房利用率相对较低2货架高度有一定限制,单排货架结构的承载强度有限

b驶入式货架优点

1、仓容利用率高,库容利用率可达90%;2可适应各种类型的货物;3货架整体结构强度较好;4单位货架成本较低。

缺点1不保证先进先出,适用于大批量货品的存取、货品进出量较大的场合,不适用批量小、品种多的货品;

2对叉车的选择有限制,一般要求叉车的宽度较小,行走垂直稳定性较好。c滑过式货架 d推回式货架

优点1库房利用率较高2利于货品先进先出3货架整体结构强度较好4选择叉车较容易

缺点1货架成本较高2对货架高度及承载力有限制3对环境清洁要求较高 e自动货架系统优点1库房的空间利用率高2仓库的运作效率较高,节省人力3可以任意存取每一板货品,没有顺序限制4可以及时掌握货位利用率和库存信息 缺点1投资及运作成本较高2对货品的包装及码放要求严格 3选择货架时应遵循的原则?选择货架时应考虑到因素有哪些?

原则 1适应性:设备的型号应与仓库的作业量、出入库作业频率相适应2经济性:在满足规模需要的情况下,以最少的资金占用来配备相对全面的设备3先进性:尽量配置新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因素 1 物品特性:尺寸大小、外形包装及重量2 存取性:较高的储存密度与物品的存储便利相悖 3出入库量:是决定储放设备形式的主要因素4搬运设备 5 厂房结构:库房有效高度,梁柱位置

4托盘的特点

优点: 1装盘容易:装盘后可采用捆扎、紧包等技术处理,使用简便2装载量较大:能集中一定数量,比一般包装组合量的的多 3 返空容易:返空时占用运力很少4自重量小:用于装卸、运输的托盘本身所消耗的劳动较小,无效运输及装载比集装箱小 缺点1需要购置费用,对于非企业内部

运作,一般需要返回2 占用一定空间,特别是长途运输,会损失一定物品装载空间3保护性比集装箱差,露天存放困难,需要有仓库等配套设施 5托盘的类型

按台面分:单面性、单面使用性、双面实用型、翼型

按叉车插入方式分:单面插入型、两面插入型、四面插入型

按制造材料分:木制托盘、金属制托盘、塑料制托盘 7叉车的种类及特点

按结构特点分:平衡重式叉车、前移式叉车、电动托盘叉车、侧移式叉车、集装箱叉车 按动力装置分类:内燃动力叉车。特点,动力性和机动性好,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电动叉车。特点,结构简单,机动灵活,环保性好;动力持久性差,需专用充电设备,行驶速度不高,对路面要求高;适用于室内作业场合步行操纵式叉车。

8选择叉车需要考虑的技术参数。选择叉车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技术参数

1额定起升重量4最大升起高度7满载最大爬坡度 2载荷中心距5最大升起速度8最小外侧转弯半径 3门架倾角6最大运行速度9最小离地间隙 影响因素

1负载能力4机动性

2最大升起高度:必须满足货架最高层的提升要求5控制方式及操作性 3行走及升起速度:衡量叉车效率的重要指标

9自动分拣的工作过程。分别对每个阶段进行说明。

合流:指逐步将各条输送线上输入的商品合并于一条汇集输送机上

分拣信号输入:通过条形码或其他自动识别方式(光学文字读取装置、声音识别输入装置等)将

商品信息输入计算机

分拣和分流:商品离开分拣信号输入装置后在分拣输送机上移动,根据不同商品分拣信号所确定的移动时间,在商品行走到指定的分拣道口时,该处的分拣机按照上述移动时间自动启动,将商品退离主输送机,使商品进入分流滑道排出

分运:分拣出的商品离开主输送机,再经滑道到达分拣系统的终端,由操作人员讲商品搬入容器

或搬上车辆

10自动分拣系统中,分拣信号的输入方法有哪几种?

键盘输入声音识别输入条形码和激光扫描输入 主计算机输入无线射频输入光学文字读取装置输入 11自动分拣设备的类型

挡板型自动分拣机浮出型自动分拣机滑块型自动分拣机 倾斜型自动分拣机(条板倾斜型、翻盘型)12其他仓储设备类型及功用

(一)出入库输送机

1无动力式输送机(辊筒式,滚轮式)广泛应用于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作为输送线终端积存输

送机或者作为理货区的分拣设备

优点:结构简单,机动灵活,拆装方便,不需动力

2动力输送机(辊子、链条、胶带)用于自动化仓库的输送系统

(二)自动升降平台

弥补库房的地面与外部车辆之间的高度差,为手推车、叉车等机械由库房直接进入车厢内装卸货提供方便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仓库

是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2自动化立体仓库

又称自动化高架仓库和自动化存储系统。是一种基于高层货架、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管理、采用自动化存取输送设备自动进行存取作业的仓库系统 3储位管理

就是把进入库房的货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货品无论在存储或流动状态都能满足货品的安全性要求,满足运营的高效化要求 简答

1仓库按不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用途分

(1)采购供应仓库(2)批发仓库(3)零售仓库(4)储备仓库(5)中转仓库(6)加工仓库(7)报税仓库 按保管货物的特性分

(1)通用仓库(2)专用仓库(3)特种仓库(4)冷冻仓库(5)化学危险品仓库 按仓库建筑模式分类

(1)平面仓库(2)楼库(3)立体库 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组成高层货架:用于存储货物的钢结构

托盘(货箱):用于承载货物的器具,亦称工位器具

巷道堆垛机:在巷道内做来回运动,用于自动存取货物的设备 输送系统:负责将货物运送到堆垛机或从堆垛机将货物移走 自动控制系统:驱动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各设备 3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缺点 优点(1)提高空间利用率

(2)便于形成先进的物流系统,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3)加快货物的存取节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4)减少库存资金积压

(5)现代化企业的标志(有利于企业集约化大规模生产)缺点(1)结构复杂,配套设备多,建筑和设备投资较高(2)货架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比较困难,而且施工周期长(3)储存货物的品种受到一定限制,不适于超长和重量较大的货物(4)对仓库管理和技术人员要求较高,须经过专门培训

(5)变化困难,仓库一旦建成,很难根据货品及储存特性进行调整(6)设备的保养的维护要求高 4仓库选址的重要性

较佳的仓库选址方案是使商品通过仓库的汇集、中转、分发,直至运送到需求点的全过程的效益最好。仓库拥有众多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固定机械设备,一旦建成很难搬迁,如果选址不当,将付出长远代价。因而,仓库的选址是仓库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5仓库选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象条件。温度、风力、降水量、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蒸发量等。要避开风口,风口建设会加快露天堆放商品的老化

(2)地质条件。要求土壤承载力高,不能选择淤泥层、流沙层、松土层等(3)水文条件。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上溢的地下水区域

(4)地形条件。应选择地势高、地形平坦,且应具有适当的面积与外形(如长方形)

(二)经营环境因素

(1)经营环境。地方对物流产业的优惠政策,数量多且素质高的劳动力(2)商品特征。应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布局紧密结合进行考虑(3)物流费用。接近物流服务需求地,以便缩短运距降低运费

(4)服务水平.。应保证客户在任何时候向仓库提出物流需求,都能获得快速满意的服务

(三)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条件。靠近交通枢纽,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2)公共设施状况。要求城市的道路、通信等公共设施齐备,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且场区周围要有污水、固体废弃处理能力

(四)其他因素

(1)国土资源利用。仓库的规划应贯彻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的原则。

(2)环境保护要求。仓库的选址需要考虑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因素,尽可能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

(3)仓库是火灾重点防护单位。不宜设在易散发火种的工业设施附近,也不宜选择居民住宅地附近。

6重心法的原理与假设条件。(局限性)

原理:利用费用函数求出由仓库至顾客间运输成本最小的地点 假设条件:重心法是在理想条件下求出的仓库位置

a模型常常假设需求集中于某一点,而实际上需求来自分散于广阔区域内的多个消费点。

b模型没有区分在不同建设仓库所需额资本成本,以及在不同地点经营有关的其他成本的差别,而只计算运输成本。

c运输成本在公式中是以线性比例随距离增加的,而运输是不随运距变化的固定的部分和随运距变化的可变部分组成。

d模型中仓库与其他网络节点之间的路线通常假定为直线。而应该采用的是实际运输所采用的路线。

e模型为考虑未来收入和成本的变化 7仓库规划的主要任务

在保证货品储存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库房面积。将储存、收货、分拣、补货、出货等各项作业在空间上合理安排。从而提高工作效率。8仓库总平面规划的内容

(1)库区的总体规划,建筑物平面位置的确定;(4)库区的绿化和环境保护;

(2)库区内运输线路规划;(5)仓库内部的功能区域划分等项内容。(3)库区安全防护及保安;9仓库作业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a减少运输和搬运的距离,力求使用最短的作业路线。

b有效的利用时间,合理的规划可避免阻塞等原因造成的作业中断,缩短作业时间,提高效率 c充分利用仓库面积

10仓库作业区规划应考虑的因素(1)仓库特性。(2)商品吞吐量。不同货物的周转快慢直接影响库房的出入库作业量。(3)库内道路。尽可能减少运输作业的混杂、交叉和迂回。合理的干支线配置,适当的道路宽度

(4)仓库作业流程。按照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作业场地进行合理布置,使

作业环节之间密切衔接,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完成各项作业

11储位管理的目标、原则、对象

目标原则(1)空间的最大化使用(2)满足仓库劳力及设备的高效化要求(1)明确标识储位(3)按货品存取频率的需求,满足存取要求(2)有效安置货品(4)货品在库内的有效移动(3)时时跟踪记录(5)货品的良好保护(6)便于管理 对象(1)保管货品(2)其他货品:a包装材料(卷标、包装纸等)b辅助材料(托盘、容器的搬运载具)

c回收材料(经补货、拣货作业拆箱而剩下的空纸箱)12储位管理应考虑的基本要素和关联要素 基本要素:(1)储位空间(2)货品(3)人员(供应商,货品特性,量的影响,进货实效品种)摆放时需考虑:储位单位、储位策略、储位指派原则、商品相依需求性、商品特性、补货的方便性、单位在库时间 关联要素:(1)搬运与输送设备(2)存放设备13储位安排操作方法(储位的确定)

(1)根据商品周转率确定储位(4)根据商品体积、重量特性确定储位(2)根据商品相关性确定储位(5)根据商品先进先出的原则确定储位(3)根据商品特性确定储位 14充分利用储位空间的方法(1)向上发展

(2)平面经济的有效利用(减少安置干涉,在角落设置非储存空间,采用方形料架,减少通道面积

(3)采用自动仓库 15分配储位的方法

(1)面向通道进行保管(5)根据货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2)尽可能地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6)依据货品形状安排保管方法(3)根据出入库频率选定位置(7)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4)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

第六章

名词解释 1商品质量

即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2冷藏温度储存

是将商品储存环境设定在较低的温度下,使商品保持较低的温度状态,以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3化学危险品

指在流通中,由于本身具有的燃烧、爆炸、腐蚀、毒害及放射等性能,或因摩擦、振动、撞击、暴晒或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放生燃烧,爆炸或人畜中毒、表皮灼伤、以致危机生命,造成财产损失等危险性的商品。4金属锈蚀

指金属受到周围介质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而被损坏的现象。简答

1仓储商品质量变化的类型。

物理变化:挥发、溶化、熔化、渗漏、串味、沉淀、沾污、破碎与变形 化学变化:氧化、水解、化合、聚合、裂解、老化、曝光、锈蚀 生化变化(商品本身进行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2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

内在因素:商品的物理性质、机械性质、化学性质,商品的结构

外界因素:空气中的氧,日光,微生物和仓库害虫,温度,空气湿度,卫生条件,有害气体 3商品保管的任务

(1)制定储存规划。在现有各类仓储设施条件下,根据储存任务,对不同类型的商品的储存做出规划。

(2)提供适宜的保管环境。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为商品提供适宜的保管环境和条件,防止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

(3)提供仓库商品的信息。商品保管既包括保管事物,也包括管理各类信息,如填写、整理、传递、保存、分析各种单据、报表、技术证件等。4商品保管的注意事项(原则)

(1)先进先出原则(2)零数先出原则(3)重下轻上原则(4)A、B、C分类规划原则 5温、湿度对库房的商品储存的影响。

(一)温度的影响

(1)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对商品储存和库房建设有很大影响,必须根据气温变化的年、日温差的不同,掌握变化规律,确保商品的储存安全。

(2)库房温度的变化。无温度控制的库房内空气温度一日间或一年间的变化,主要是随着气温的日变与年变而变化。库房温度与气温相比,则夜间库房温度高于气温,白天库房温度低于气温。库房内温度还受库房建筑结构、材料、外表面颜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湿度的影响

(1)空气中湿度。影响商品水分、储存安全。

(2)库房内湿度。随大气温度而变化,密封条件好的库房受影响小,库房内各部位湿度不同。6仓库温、湿度的控制方法

密封。整体密封,整托盘或整箱货品密封 通风。借助自然风或机械通风(如排风扇)吸潮。通风、密封、空气去湿机 7化学危险品的保管要求

(一)化学危险品出入库管理。

(1)出库。必须包装完整,重量正确,并标有符合商品名和危险性质的明显标记(2)入库。防止不合格和不符合安全储存的商品入库。

(二)分区分类储存。

根据不同属性,隔离储存。根据危险性的大小和程度进行分区。

(三)安全装运。

轻装轻卸,禁止滚、摔碰、重力、震动、摩擦和倾斜。装卸场地和道路必须平坦、畅通。8如何进行金属制品的防锈? 1.控制和改善储存条件

金属商品储存的露天货场,要尽可能远离工矿区,特别是化工厂,应选择地势高、不积水、干燥的场地。

较精密的五金工具、零件等金属商品必须在库房内储存,并禁止与化工商品或含水量较高的商品同库储存。2.涂油防锈

防锈油分为软膜防锈油和硬膜防锈油两种。软膜防锈油防锈能力稍差,但容易用有机溶剂清除;硬膜防锈油防锈能力强,但油膜不易清除。防锈油都具有易燃成分和一定的毒性。3.气相防锈

6.6091薪酬管理复习资料 篇六

说明:答案为参考答案,请各位同学参照答案对应页码找到出处理解,对应的案例题为案例题考察的范围,需要阅读每个章节后面的案例对应来理解。简答题

1、薪酬的含义 P2

指员工因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新式的经济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这种报酬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全面报酬或360°报酬。

2、工资决定理论的派别 P23~27

企业工资决定理论流派主要有:(1)边际生产力理论(2)集体交涉薪酬理论(3)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4)人力资源理论(5)效率薪酬理论。

3、影响薪酬水平的三大因素 P91~93

(1)外部因素对薪酬的影响(2)企业内部因素对薪酬的影响(3)个人因素对薪酬的影响。

4、薪酬浮动幅度的步骤 P118~124

(1)划分薪酬等级(2)确定薪酬变动范围(3)确定薪酬区间的叠幅。

5、薪酬预算的目标P206~P207

①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②有效影响员工行为,鼓舞员工士气,增强员工绩效表现,减小员工流失率;③推动企业绩效水平提高;④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薪酬预算最根本的目标是:提高薪酬成本的可控程度,有效地控制薪酬成本支出,从而达到合理控制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

6、薪酬诊断的项目和内容 P219~220

(1)薪酬政策诊断(2)企业薪酬水平诊断(3)企业薪酬结构诊断

7、薪酬的基本构成 P5~7

一、基本薪酬:基本薪酬是指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

二、可变薪酬:是薪酬系统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部分,优势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

三、间接薪酬:间接薪酬一般指非货币报酬,主要包括员工福利与服务。

8、薪酬管理理论的派别 P20~22

一、工资决定理论;

二、最低薪酬理论;

三、工资基金理论;

四、工资差别理论

9、整体薪酬战略的特征 P52

一、战略性;

二、激励性;

三、灵活性;

四、创新性;

五、沟通性。

10、薪酬水平策略的基本模式 P88~90

一、领先型薪酬政策;

二、跟随型薪酬策略;

三、滞后型薪酬策略;

四、混合型薪酬策略。

11、薪酬结构的模型 P42

要是薪酬体系持久的促进企业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必须要从结构上来思考薪酬体系,从公司的战略层面来思考薪酬分配框架来考虑各项分配制度的独特作用和相互关系,再从技术层面上来有效设计各项分配制度,使制度能有效运用的模式。

12、薪酬满意度的含义 P224~226

薪酬满意度的含义:员工获得企业经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比较的程度。

13、基本薪酬的划分标准 P6

(1)总体生活费用的变化或者是通货膨胀的程度(2)其他雇主支付给同类劳动者的基本薪酬的变化(3)员工本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员工绩效的变化。

14、薪酬调查的作用 P96

(1)薪酬水平的调整(2)薪酬组合形式的调整(3)薪酬结构的调整(4)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5)了解薪酬管理时间的发展趋势(6)特殊人才薪酬资料的评估。

15、薪酬结构的设计步骤P125-129

(1)根据职位评价点数对职位进行排序(2)按照职位点数对职位进行初步分组(3)根据职位的评价点数确定职位等级的数量及其点数变动范围(4)将职位等级划分、职位评价点数与市场薪酬调查数据结合起来(5)考察薪酬区间中值与市场水平的比较比率,对问题职位的区间中值进行调整(6)根据确定的各职位等级或薪酬等级的区间中值建立薪酬结构。

16、绩效薪酬的种类P146-147

(1)个体激励薪酬和团队激励薪酬(2)短期激励薪酬和长期激励薪酬

17、员工福利的主要特征P187

(1)报酬性(2)普遍性(3)集体性(4)补充性。

薪酬管理

18、薪酬预算的关键决策 P207~208

(1)什么时候对薪酬水平进行调整(2)对谁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整(3)企业的员工人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4)员工的流动状况怎样(5)企业里的工作职位状况会发生哪些变化

1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P30

需求理论依次分五大步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种需求中,最底层是生理需求,最高层是自我实现需求,中间是安全、社会和尊重的需求,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主导地位。20、四维度模式的基本原则 P44~P451、内部一致性:员工会感觉到,相对于同一组织中从事相同工作的其他员工,相对于组织中从事不同工作的其他员工,自己的工作获得了适当的薪酬。

2、外部竞争性:本组织的薪酬水平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其他人员来讲是具有吸引力的。

3、激励性:主要是强调将员工的报酬与业绩挂钩,根据绩效水平的高低来对薪酬进行调整。

4、管理的可行性:主要是指对薪酬体系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保证薪酬体系能够得以有效的运行。

21、职位薪酬体系的优缺点 P55

(1)优点:a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按劳分配体制b有利于按照职位系列进行薪酬管理,操作比较简单,管理成本降低。C晋升和基本薪酬增加之间的连带性加大了员工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的动力(2)缺点:a由于薪酬与职位直接挂钩,因此员工晋升无望时,也就没有机会豁达较大幅度的加薪,其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受挫,甚至会出现消极怠工或者离职的现象b由于职位相对稳定,同时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员工薪酬也就相对稳定,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对于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作出迅速的反应,也不利于及时地激励员工。

22、平衡积分卡的使用方法 P154

平衡记分卡的使用方法是:(1)准备(2)第一轮访问记录(3)第一轮研讨会(4)第二轮访问记录(5)第二轮研讨会(6)第三轮研讨会(7)完成(8)定期检查和改进。

23、弹性福利计划的设计步骤 P202~203

(1)从需求到供给(2)从供给到需求a购买力的确定b福利物品的定价c配置机制d约束协调机制

24、传统薪酬战略存在的问题 P50

(1)传统薪酬战略不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2)传统薪酬构成不能适应现代工作流程性质(3)传统薪酬战略不能适应现代组织结构的要求(4)传统薪酬战略不能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要求

25、职位评价的主要方法 P60

职位评价有四种主要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方和因素计点法。

26、业绩工资的要素 P164

业绩工资的三大关键要素是加薪的幅度、加薪的时间以及加薪的实施方式.27、员工福利的基本类型 P184~185

(1)按常规划分方法,福利通常可分为强制性福利和资源性福利(2)从员工所享受到的福利形式来看,员工福利可以分解为物质性福利和服务性福利(3)据福利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企业福利与法定福利(4)从福利的享受对象来看,福利可分为全员福利、特征福利与法定福利(5)从福利的表现形式来看,员工福利可以分为经济性福利、设施性福利、工时性福利、娱乐性及辅导性福利(6)从员工所享受到的福利内容来划分,员工福利可以分解员工法定福利、企业物质性福利计划及员工服务企业福利计划。

28、薪酬水平调整的原因 P215

(1)基于市场变化的调整(2)基于工作表现的调整(3)基于能力需求的调整

29、薪酬方案沟通的步骤 P221~224

一、确定目标;

二、获取信息;

三、开发策略;

四、决定媒介;

五、召开会议;

六、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30、绩效与激励工作的异同 P29

所谓绩效是指员工通过努力所达成的对企业有价值的结果,而激励就是指人们朝着某一特定目标行动的倾向,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加强员工在岗位上的动机,提高单位生产率。

而绩效是对员工以前工作的认同,激励是使员工对以后工作提高本身能动性,提高生产率。

31、职位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P601、确定评价目的;

2、确定使用单一方案或多种方案;

3、选择职位评价的方法。

32、薪酬调查的目的 P96

(1)薪酬水平的调整(2)薪酬组合形式的调整(3)薪酬结构的调整(4)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5)了解薪酬管理时间的发展趋势(6)特殊人才薪酬资料的评估。

33、工资曲线的含义

34、员工福利发展的阶段P190

统包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初期,员工福利的主要内容几乎囊括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各方面,而福利形式是以物质为主,包括福利分房、公费医疗、免费教育等,保险费用完全由国家或企业承担。

过渡阶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阶段,福利的形式主要是货币给付,其内容包括各种奖金、津贴、补贴和救济金等。在这一阶段,从企业到员工的福利意识明显增强,但传统体制的惯性还在延续,整个福利体系还未建立,因此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主要以货币的形式向员工发放福利

综合服务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更注重生命健康,注重风险保障。

35、选择劳动力市场的原则

36、计件工资制的优缺点 P175

计件工资制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易于为工人所理解,将报酬与工作效率相结合,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可以使员工更加勤奋工作,焦山员工偷懒。它最大的不足在于难于设定一个合理的标准,一个合理的标准。一个不合适的标准会导致劳动纠纷或过高的劳动成本。

37、关键指标的特点 P150~153

一、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二、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

三、关键绩效指标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衡量,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

38、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 P18

目的是为了留住关键人才和技术,稳定员工队伍。

39、绩效工资制的优缺点 P147~148

绩效薪酬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其一,绩效工资薪酬往往有明确的绩效目标,能够把员工的努力集中在组织认为重要的一些目标上,从而有利于组织通过灵活调整员工的工作行为来达成企业的重要目标,从而避免员工行为脱离组织的战略主线而形成本位主义倾向。

其二,减轻了组织在固定成本开支方面的一些压力,有利于组织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支付水平;

其三,绩效薪酬有利于组织总体绩效水平的改善。

缺点:其一,在绩效薪酬中所使用的产出标准很可能无法保持足够的准确和公正,在产出标准不公正的情况下,绩效薪酬很可能会流于形式;

其二,绩效薪酬很可能导致员工群体之间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可能不利于组织的总体利益;

其三,在绩效薪酬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还可能增加管理局和员工之间产生摩擦; 其四,可能会破坏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里默契;

最后,绩效奖励公式有些时候非常复杂,员工可能难以理解。40、几种常见职位评价系统的方法。P60

职位评价有四种主要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方和因素计点法。

41、员工福利需做好的工作。P193~195

一、了解国家立法;

二、开展福利调查;

三、做好企业的福利规划与分析;

四、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五、了解集体谈判对于员工福利的影响。

42、员工福利的作用P186~P1901、对企业的作用。(1)增强薪酬管理的合法性,提高企业形象。(2)增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3)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留住人才。(4)享受优惠税收政策,提高企业成本支出的有效性。

2、对员工的作用。(1)税收的优惠。(2)集体购买的优惠或规模经济效应。(3)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

43、薪酬水平调整的原因。P215

(1)基于市场变化的调整(2)基于工作表现的调整(3)基于能力需求的调整论述

一、薪酬调查含义及作用P95~96

薪酬调查就是指企业通过搜集信息来判断其他企业所支付的薪酬状况这样一个系统过程,这种调查能够向实施调查的企业提供市场上的各种相关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它的作用体现在:(1)薪酬水平的调整(2)薪酬组合形式的调整(3)薪酬结构的调整(4)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5)了解薪酬管理时间的发展趋势(6)特殊人才薪酬资料的评估。

二、弹性福利的优缺点P200~201

(1)优点:a有助于招募并留住员工b可以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c可以降低福利项目上的总成本,可淘汰或削减一些不合实际、浪费钱财的福利项目。(2)缺点:a会增加企业在福利管理方面的难度b会遭遇员工的“逆向选择”问题c限于认识和选择能力,员工也许不能选择代表他们自己最佳利益的那些福利d工会往往会反对弹性计划,因为他们会因此而丧失可能获得提高的福利。

三、技能薪酬体系的优缺点 P68

(1)优点a向员工传递的是关注自身发展和不断提高技能的信息。B技能薪酬体系有助于达到较高技能水平的员工实现对组织更为全面的理解c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鼓励优秀专业人才安心本职工作d在员工配置方面为组织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e有助于高度参与型管理

四、职位薪酬的优缺点 P55

(1)优点:a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按劳分配体制b有利于按照职位系列进行薪酬管理,操作比较简单,管理成本降低。C晋升和基本薪酬增加之间的连带性加大了员工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的动力(2)缺点:a由于薪酬与职位直接挂钩,因此员工晋升无望时,也就没有机会豁达较大幅度的加薪,其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受挫,甚至会出现消极怠工或者离职的现象b由于职位相对稳定,同时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员工薪酬也就相对稳定,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对于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作出迅速的反应,也不利于及时地激励员工。

五、能力薪酬的优缺点P82~84

优点:激发员工持续学习的动力,体现出为能力付薪,为员工潜能付薪,为未来的绩效付薪的理念,这样的薪酬体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水平流动性,能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缺点:但能力薪酬体系存在潜在的官僚主义,能力好未必业绩好,为能力支付的那部分薪酬未必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收益。其周期长,要求有成本控制的能力。

六、计点法的设计步骤 P125~1291、根据职位评价点数对职位进行排序;

2、按照职位点数对职位进行初步分组;

3、根据职位的评价点数确定职位等级的数量及其点数变动范围;

4、将职位等级划分、职位评价点数与市场薪酬调查数据结合起来;

5、考察薪酬区间中值与市场水平的比较比率,对问题职位的区间中值进行调整

6、根据确定的各职位等级或薪酬等级的区间中值建立薪酬结构。

七、员工福利的基本流程 P196

(1)员工福利需求分析(2)确定工福利宗旨(3)制定员工福利计划(4)考虑员工福利成本控制问题(5)员工福利计划实施(6)员工福利效果评价

八、影响薪酬体系的因素 P91~P94

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我们可以简单分为三类:一类是企业内部的因素,一类是企业外部的社会因素,还有一类是企业员工个人因素。在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的市场状况,即劳动力的供求,它为企业规定了能吸纳员工的薪酬水平的最低线;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产品需求,它们决定了企业利润,同时也决定了薪酬水平的最高线。

一、外部因素对薪酬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2、产品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和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水平;

3、地区及

行业因素;

4、地区生活指数;

5、社会经济环境,6、现行工资率;

7、与薪酬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企业内部因素对薪酬的影响

1、组织战略;

2、企业的规模;

3、企业经营状况;

4、企业远景;

5、薪酬政策;

6、企业文化;7人才价值观。

三、个人因素对薪酬的影响;

1、工作表现;

2、资历水平;

3、工作技能;

4、工作年限;

5、工作量;

6、岗位及职务差别。

九、福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P189~P191 员工福利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1、企业和员工对福利的认识上存在一些混乱;

2、福利成本居高不下;

3、福利的低回报性;

4、制度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解决方案有

一、实行弹性福利计划,可以增强对员工的激励性,促进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强化了组织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

二、寻求与组织战略目标、组织文化和员工类型相匹配的福利模式。

十、对持股计划的认识

从形式上看,持股可以对员工起到类似目标管理的作用,与员工分享利润,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尊重了员工自我实现、自我需要的价值。

持股有三个优点,一是企业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那部分收入通常可享受税收上的优惠待遇。二是对员工、对公司都有利。如果设计完善的话,利润分享计划可以使员工分享公司的财富。员工从利润分享计划中得到利益之后更愿意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利润,三是持股计划让公司财务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它的不足体现在削弱员工的经济保障,而且可能无法激励员工,因为员工看不到他们努力和公司利润的直接联系。所以要求管理者灵活引用。

案例题出的范围。

一、员工福利的原则,根据原则看故事 191~193

二、职位薪酬体系的优缺点 P55

三、战略薪酬的原则p39~42

四、宽带薪酬原理129~133

五、分享利润原则 P36

六、薪酬结构原则P110

七、薪酬设计方面问题

7.库存管理复习资料 篇七

随着我们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建筑产品走进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中, 城市为了更好地进行规划、国家为了给人民提供更好地生活环境、越来越多企业的成立等等都会直接导致建筑产品的出现, 这也是国家、城市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在建筑工程中, 工程资料是建设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 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因此, 要想保证每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规范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规范的要求完成的完整、真实、具体的工程资料, 是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必备条件。一个质量优良和合格的建筑工程必须有一份内容齐全、文字记载真实可靠的原始技术资料;它是施工安全检测、质量控制等的重要依据, 在维护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方面有重要的依据、凭证作用。

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范化的方法

2.1 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工程建设资料必须符合法律、法规,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工程合同与设计文件等的相关规定, 这是一项工程开始的前提条件,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法律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准则, 也是一项工程的标杆。只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工程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施工。比如:熟悉国家、省、市城市档案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标准;熟悉城市建设活动的报告、批复、通知、纪要等应用公文的编写方法。

2.2 施工技术的资料与工程同步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技术的资料应随时随地与工程同步进行采集、整理、签发, 并按照规定进行移交。并且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内容格式上一定要完整无误, 工程合同文本必须和工程施工同步, 经过责任方签字。施工建设的每一项资料的收集、整理、签发等步骤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2.3 重视资料的记录和保存

建筑资料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是建筑物质量的明证, 也是保证建筑物施工资料完整的根本因素。因此, 建筑单位在进行施工时, 一定要重视资料的记录和保存, 按照相关原则进行认真核对和管理, 确保其再次应用时能够顺利准确的使用[1]。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只有资料齐全并且真实有效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建设实施, 工程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3 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3.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 随着我国政府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 使得建筑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而如何有效确保工程项目质量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劣以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管理的规范化能促进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2]。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关系到一个工程的施工安全以及施工结束后业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 不仅仅是将建筑物完成这样简单的事情, 而是涉及到建筑、监理、政府等部门的大规模的项目。所以建设好一项工程项目是十分不易但又十分重要。

3.2 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法

3.2.1 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

在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开始之前,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结合设计图纸以及勘察结果进行详细地分析, 并且将所有的合同文本整理好, 方便后期的合同签约;在施工开始之前, 施工方、监理方以及第三方一定要多开会交流, 设定好工程建设的应急预案, 避免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解决;在招投标过程中, 监理方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配合招标方进行招标, 这不仅仅是监理方的责任, 更是对业主的安全进行保障的前提。

3.2.2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工程的质量安全,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建筑工程加强质量的监督是首要任务。从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了建筑工程加强安全质量监督的方法[3]。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控制关, 杜绝或是减少事故的发生。监理方应做好质量检测, 严格按照规定和规范实施。通过施工中的监督, 保证各工程的质量行为规范、质量活动结果真实, 国家和公众质量利益通过实体有效操作全面得以实现, 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被监理方控制, 确保施工阶段的建设工程质量。

3.3.3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

在工程竣工后, 业主入住或是企业办公之前要减少因为装修、维护过程中对建筑物的损害, 避免工程质量遭到破坏, 这样会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了给业主提供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希望在工程竣工结束后都能够实行工程质量保险, 以免在工程交付使用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 结语

在建筑工程行业风生水起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走进我们的生活。工程质量的保障离不开资料员对工程资料的汇总和整理。资料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只要规范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并且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工程就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建设, 更好地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构造和谐社会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频繁建立。我们身边的建筑工程产品数不胜数。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工作之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建立, 不论是施工方、总承包方、监理方还是以后的业主方, 都对工程项目的资料管理以及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格外看重, 是每一个工程建设相关人士必须要注意和监督的重点所在。本篇文章就规范建筑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的方法与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展开初步探讨。

关键词: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明兰.关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3 (09) .

[2]任春刚, 朱士灿, 谢阿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14) .

8.如何加强学校图书资料的管理 篇八

一、加强图书资料的采购管理

学校资料室在做好为全校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要向重点学科发展的方向倾斜,主动向学科带头人征询资料室图书、期刊订阅的意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学校图书馆集中采购专业资料的局面。首先,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的需要采购图书。注意书刊资料的储藏保持合理的结构,主动为教师服务,不断增加新书开架数目,积极推荐新书和教学资料,提高书的使用率、更新率,提高教科研的信息提供率。向学生推荐新书及优秀读物,做好黑板报宣传和开设讲座工作。安排好各年级的借书日期,丰富借书品种,借书手续电脑化。力求做到方便学生,热心为学生服务。注意信息反馈,建议成立由各教研室业务负责人组成的资料室顾问组,及时听取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对资料室书刊采购、管理方面的建议,研究改进措施。其次,依靠广大教师参加科研学术活动的机会,收集各种专业学科的最新资料,开辟信息情报资料来源的新渠道。

二、完善图书资料借阅制度

規定开放时间和开放对象,读者须凭本人有效证件进入资料室,不得携带书包及个人书刊入内。资料员应对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登记,严格限定借阅周期和借阅量。工具书(字典、词典、年鉴、大百科全书、黄皮书等)、重要图书资料(保存本)和孤本一律不外借,只限在阅览室内查阅使用。期刊(一年以内)原则上只复印不外借,确因科研与教学工作需要,应限定借阅期限(建议为一周)。借阅者要爱护所借书刊资料,不得出现涂写、标记、折角、撕页等情况,否则,视情节轻重,按书刊价格予以罚款处理,对丢失的图书资料必须按照学校规定进行赔偿。

三、做好图书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首先,保证图书资料的完整性,就务必配置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严禁将火种带入图书资料室,不定期检查防盗、防湿、防霉、防鼠害、防虫害、防火等设施是否完好。内部消防器材应摆放明显位置,便于救急使用,平时注意检查,对现有报警器材定期检查,发现报警失灵应及时报修,保持性能良好。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整改,堵塞漏洞,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安全措施。其次,下班离岗时,工作人员要保证做到:一断电;二关窗;三关门。再次,电子阅览室是电子设备重地。为维护网络安全,上机者不准私自装卸、删除随机软件,不准自带设备入内连机操作;严禁烟火,不准吸烟,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放射性物品;严禁在可燃物上使用电热器具,电器易发热部位必须做好隔热处理。室内电器设备及线路安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工作人员应都会使用消防器材。还应熟知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最后,节日、寒暑假期间应切断内部电源,实行封闭式管理。此外,资料室是个大家经常出入的地方,还应注意保持资料室的整洁,不随意吐痰或乱扔垃圾。

四、建立资料员岗位责任制

资料员要及时做好图书资料的验收、登记、加工、分类、上架及借阅管理工作,对新书要及时登记入册,做好分类、编目、封面包装、缮写工作。对旧书应及时做好修补、报损工作。按图书馆规定对所有图书资料进行排架,并按类进行统计。经常清理借阅卡片,做好书标,积极开展借阅、阅览服务与咨询服务,如有能力还应编写二、三次文献。积极向老师和学生宣传、推荐新书目,并做好跟踪调查与信息收集工作。做好毕业生和调出人员的图书资料催还工作,加强日常图书资料管理,防止丢失和人为损坏。

五、加强资料员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必须提高对图书资料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资料室的特色是文献资源收藏的高度专业化,为本校师生查阅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各学科在自身深入发展的同时相互渗透,学科交叉越来越多,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资料室的文献也逐年大量增加。因此重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提高资料员的管理素质势在必行。

加强资料员的思想教育,强化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资料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强、知识应用广泛的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资料的使用率,确切地说,资料室并不是养老的地方,要做好资料管理工作,不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牺牲精神。

加强资料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应按照本单位的专业、学科分工,有计划地对资料员进行专业知识训练,要求资料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水平,逐步达到能精通一门外语,能用外语工具为老师搜集图书资料和提供代译服务。目前,图书资料管理迫切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开展咨询服务,因此还应加强资料员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打破目前资料室“各自为政,闭关自守”的局面,实现校园网络资源共享,更好的为师生科研、教学服务。

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现代化技术,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和图书资料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机关干部培训心得下一篇: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