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施工方案

2024-09-16

换热器施工方案(精选7篇)

1.换热器施工方案 篇一

1试压准备工作

1.1 收集原设备监检报告,查看设备状况; 1.2新的换热器管束应有管束出厂合格证明书 1.2试压工机具、盲板制作准备 1.3换热器封头拆除 2换热器抽芯

换热器的抽芯工作是在换热器拆除以后将换热器在抽芯场地集中摆放,对于高温处的螺栓应该提前涂抹松动剂,防止在松卸困难甚至卡死,将换热器管箱拆卸下以后,便可以进行抽芯工作。

拆管箱和抽芯过程中,应对管箱标好设备位号,相应设备螺栓拆除后用编织带收集并挂牌标识设备位号,以免设备配件相互混淆,给设备恢复带来困难。另外应保存并记录标识好换热器密封件,为下一步密封件测量加工提供条件。密封件材质由原业主车间负责人确定并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换热器的抽芯过程中,首先使用管板上定位吊耳将管束抽出一部分,待拉出的距离可以安装抽芯机后,便可使用抽芯机将管束轻松抽出。在抽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定位吊耳应位于水平位置拉出,这样可以保证换热器的滑道位于受力位置(及垂直方向),承受换热器的重力,避免管束直接受力,同时避免折流板把壳体划伤。

2、在吊装的过程中,也要保证定位吊耳的水平度,保证管束不垂直受压;吊装用钢绳要用专业的保护套保护,不至使管束受伤(特别是有涂层,可以防止涂层剥落),钢丝与管束接触部位一定要加以保护。

抽芯完成后,要放置在专用的垫具上,一般为具有与换热器吻合面的枕木,不得直接将换热器管束直接放置在平地上。放置时,管板与管束的连接处不得受力,及管板应悬空,枕木放在管束下,最好滑道与枕木接触,直接受力。3换热器清洗

换热器抽芯后对换热器壳体、管束(不更新管束)、管箱进行清洗,清洗时应注意安全(由于清洗用水压力较高,一般在200公斤以上)和场地卫生。

换热器管束的清洗分内壁清洗和外壁清洗两部分:

1、内壁清洗使用细管长枪,首先确保管束畅通,其次清除管内污垢、结焦等。在清洗时,应正反两个方向冲洗同一根管,以保证清洗效果。对结焦比较严重的管子,应使用较长的水枪冲洗。冲洗的后管束应畅通,且水柱喷射均匀(内径未因结焦、污垢无而变小)。

2、外壁清洗使用旋转多头水枪和长管水枪相结合。无论管束按照哪种形式排列,总有一个平面可以贯通两侧的所有管束,清洗时应使用长管水枪清洗这个空间,并做正反两方面冲洗。对于防冲板下管束的清洗比较困难,是一个死区,应多次清洗以保证效果。在清洗过程中,应有吊机配合,使管束可以翻身清理,以便达到理想的效果。

3、清洗效果的检查也主要分以上两个方面,外壁目测,特别是可以贯通的平面空间;管内则需要抽查,这样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清洗的情况。

壳体和管箱空间较大,清洗困难度不大。

清洗后,用风把表面、管内水分吹干,防止碳钢管锈蚀。4试压要求及方法 4.1 试压要求

4.1.1 压力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相同并经校验合格的压力表,压力表量程为试验压力的1.5~2倍,精度为1.6级;压力表应装在设备的最高处,避免装在加压装

置进口管路附近.试验压力以最高处的压力表读数为准。换热器试验压力依据设备铭牌标识和原设备设计蓝图选取。

4.1.2 液压试验介质为清洁水,水温不低于5ºC;不锈钢列管试压时,应限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ppm,防止腐蚀。

4.1.3 试压过程中不得对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4.1.4 试压时各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

4.1.5 试压时如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油漆剥落或加压装置发生故障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查明原因。

4.1.6当管程的试验压力高于壳程压力时需要与使用单位协商确定。

4.1.7试压完成后,经三方共检合格,在《设备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记录》签字确认。4.2 试压方法 4.2.1换热器试压分类

换热器试压,针对不同形式的换热器要求不同,有两次试压和三次试压之分: 4.2.1.1固定管板式:

壳体试压:拆除两端管箱,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管程试压:安装好换热器两端管箱,对管程加压,检查两端管箱和有关部位检查管箱及有关部位。4.2.2.2U形管式换热器:

壳体试压:拆除管箱、外头盖,安装试压法兰,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

管程试压:拆下试压法兰,安装管箱和浮头盖,对管程加压,检查管箱和浮头有关部位。

4.5.2.3浮头式换热器:

壳程试压:拆除管箱、外头盖,两端安装试压法兰,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

管程试压:拆下试压法兰,安装管箱和浮头盖,对管程加压,检查管箱和浮头有关部位。

壳程试压:安装外头盖,对壳程加压,检查壳体、外头盖及有关部位。

4.2.2 试验时容器顶部设一排气口,充液时将换热器内的空气排净,从底部上水。试压时应保持换热器表面干燥。

4.2.3 缓慢加压,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稳压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至少保持30分钟,检查有无损坏、目测无变形、泄漏及微量渗透,如有问题与业主、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后重新试验。

4.2.4 液压试验完毕后,将液体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将内部吹干。4.2.5 将设备所有管口封闭。

4.2.6换热器试压不合格时应由业主、监理和施工方共同协商解决处理方案。4.3换热器试压步骤

试压顺序为先试壳程(同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再试管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4.3.1试压前打开壳程(管程)阀门上水,令容器充满水,当压力表接头有水溢出时将压力表装上。

4.3.2关闭进水阀门,打开压力控制阀门,启动试压泵对设备打压,泵出口压力由低位压力表读出,壳程(管程)压力由高位压力表读出。

4.3.3加压到试验压力,试压泵停车,关闭压力控制阀,稳压30分钟,然后缓慢打开阀门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至少保持30分钟,检查设备情况。

4.3.4试压完毕,打开阀门放水,当高位压力表显示降至常压时,卸下压力表以免造成负压,继续放水,直至把水放净。4.3.5 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将设备吹干。

5换热器回装、复位

换热器的回装、复位其实与试压过程是交替进行的。管束的吊装、穿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抽芯时相同,确保钢丝绳有完好保护,同时注意换热器滑道的位置,以免划伤壳体。在复位时,筒体检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换热器通体内不应有废弃的螺栓及螺帽、铁丝、废料、废布头等;

2、换热器通体内壁无铁锈、无油泥,各管箱、小浮头、头盖无铁锈、无油泥;换热器筒体污垢清理干净,允许有轻微浮锈;

3、换热器管束表面干净、无铁锈、管子之间无杂物、管子内部畅通,无堵塞;垫片规格合适,所有螺栓材质、规格正确;

4、设备口各接口内无杂物,各密封面无损坏;

5、换热器壳体及管束各密封面清理干净。6安全事项

6.1现场试压人员应戴好安全帽。

6.2 试压中要有专人看管压力表,不得随意超过规定的试验压力。加压中,若高位压力表读数平稳上升,说明情况正常。若压力表指针跳动,说明容器里有空气,必须将空气放净。加压时压力要均匀缓慢上升,当压力升至1.5kg/cm2时要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将设备上各螺栓拧紧(先泄压后拧紧)。如果加压时设备大量漏水,应泄压后修理;如果漏水不多,可继续缓慢加压,注意漏水是否增大,直至发现漏点,泄压修好后重试。

6.3 不允许带压处理缺陷;压力未降完,不得卸盲板,以免伤人。

6.4 壳程试压中,如果没发现渗漏,但压力表指示下降,有可能是换热管本身渗漏,须对每根管检查,可用铁丝捆上干棉球在管内抽拉几次,若棉球变湿,则为换热管漏水。壳程试压合格后,换上新垫片将两端封头把紧,再做管程试压。6.5 试压完毕后,设备内的水不得随意排放,应排放在设备附近的地漏内。

2.换热器施工方案 篇二

污水换热器是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瓶颈。

污水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小或换热面积不足就会导致热泵主机工况恶化,效率低下,出力不足,甚至形同烧电;换热器的承压能力不足,容易造成内部部件连接处大幅变形、应力集中、疲劳破坏,最终漏水混水;换热器防堵塞能力不好,或阻力过大就会增加系统的泵耗;换热器淤堵后,如果其结构设计没考虑方便的清理维护措施,将会造成运行维护的负担[1]。

实际上,污水换热器的造价约占整个热泵机房造价的15%左右,不是主要的投资部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本文建议投资者不必在污水换热器方面吝啬节约,增加20%的换热面积,也仅仅增加3%的总投资,但它节省了将来的运行费用。

目前工程应用的换热器主要有壳管式换热器、宽流道平板式换热器、宽流道圆管式换热器[3],本文将从污水换热器的基本要求和换热器的普适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常见工程条件组合下污水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1 污水换热器的基本要求与特点

由于污水这种工质自身的特殊性:堵塞风险高、粘度大、易结垢、腐蚀性等等,决定了污水换热器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必须采用稍大的污水流通截面。

(2)必须采用平直光滑的流道。

(3)必须保证换热形式更加接近纯逆流状态,要求各流程之间不能“窜水”、“短路”。

(4)要求换热器结构上有方便开启、安装和清理的各项措施,安全和效率是第一位的。

(5)必须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

(6)污水换热器应该有一定的抗腐蚀或防腐蚀能力,焊缝不能过长。

不满足上述六点要求的换热器不是一个好的污水换热器。

2 污水换热器结构的普适关系及方案对比

最早用于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换热器形式是壳管式换热器,它符合上述关于污水换热器的六条基本要求。采用2.5~3 mm厚的普通无缝碳钢管,实践证明,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抗腐蚀使用15年左右。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直径主要与前端防阻机的过滤尺寸密切相关[4],需要科学确定,一般可取20 mm左右。为了实现小温差纯逆流,还必须对换热器的流程和隔板进行特殊设计。图1是工程实际应用的壳管式换热器。目前为止,壳管式污水换热器是最为成功的污水换热器。

有人认为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非常高,想简单地套用到污水换热中来,但事实证明对板式换热器的简单改良是根本不可行的。图2是加大板间距的传统板式换热器应用于污水换热的结果。传统板式换热器是失败的污水换热器。

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种所谓“宽流道换热器”技术,其基本思路就是加大污水流道的尺寸直至污物能够顺利通过,这是违背紧凑换热器设计原则的。所谓宽流道换热器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宽流道平板式换热器,如图3左图所示;另一种是宽流道圆管式换热器,如图3右图所示。

宽流道平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焊缝非常长。平板式换热器目前呈现的技术缺陷主要是传热效果差、承压能力差,破裂漏水风险极高、淤堵严重。

宽流道圆管式换热器实际上是一种采用大尺寸(80~100 mm)换热管的壳管式换热器。宽流道圆管式换热器是为了解决平板式承压能力差而被提出的。宽流道圆管式换热器不满足换热器紧凑、高效和经济的要求。

上述可行的三种污水换热器:壳管式、宽流道板式、宽流道管式,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可以用流道尺寸(或者水力直径)来表征。堵塞难题要求污水换热器的流通截面尺寸必须合适,所以流道尺寸是决定污水换热器结构和性能的关键参数。一般而言,污水换热器的热阻绝大部分集中在污水侧,污水软垢热阻与对流热阻一样,主要与流速相关。单侧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存在如下关系

hw=C1λd(udν)mΡrn

污水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可表达为

K=Cum·dm-1

式中 hw——对流换热系数;

λ——流体导热系数;

d——当量直径;

u——流速;

ν——运动粘度;

Pr——流体的普朗特数;

C1——常数,圆管取0.023;

m——常数指数,一般小于1,圆管取0.8;

n——常数指数,一般小于1,圆管取0.3~0.4。

K——换热器总传热系数;

C2——常数,与C1、mn及污水物性参数等有关。

对于同一工程采用不同的换热器方案,以下参数要求是相同的:换热量Q或者污水流量V˙,污水温降Δtw,平均传热温差Δtm。不同的主要是结构尺寸,例如水力直径dh,单流程流通面积Af,单流程流通截面周长U,流程总长度L,换热面积Ae,换热器体积Ve等,以及性能参数,例如流速u,阻力ΔH

(1)三种换热器流程总长度对比

对换热器有以下关系成立

Q=ρcV˙Δtw=C2mudhm-1ULΔtm

V˙=Afudh=4AfU

可以导得

L=CLu1-mdh2-mΔtwΔtm,CL=ρc4C2

可见,换热器的流程总长度L与换热量Q或污水流量V˙没有关系,随流速的增加而缓慢增加;随流道尺寸dh和污水温降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2)三种换热器面积对比

从污水中换取Q的热量,所需的换热面积为

Ae=UL=QC2Δtmdh1-mum

可见,换热器面积Ae与污水温降Δtw和流程总长度L无关,随流道尺寸dh的增加而缓慢增加。

(3)三种换热器体积对比

污水换热器的体积可表述为

Ve=βAfL=βQ4C2Δtmdh2-mum

式中 β——换热器体积与污水侧水容积之比,一般可为2.2。

可见,换热器体积Ve与污水温降Δtw和流程总长度L无关,而随流道尺寸dh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4)三种换热器阻力对比

采用布拉修斯公式,再结合前式,可以得到

ΔΗ=CΗu3-mdhm-0.75ΔtwΔtm

式中 CH——常数,与沿程阻力系数公式中的常数、指数、CL及污水物性参数等有关。

可见,换热器阻力随污水流速和温降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但基本不随流道尺寸的增加而变化。

综上所述,在相同水温和流速条件下,增加换热器内流道的截面尺寸(dh),将会导致换热器流程总长度与换热器体积急剧增加、换热器面积缓慢增加,而并没有减小换热器阻力。

如果增加流道尺寸的同时,为了保持换热器面积不变,就必须增加流速,根据前式,可得

u2u1=(dh2dh1)1-mm,L2L1=(dh2dh1)1m

Ve2Ve1=dh2dh1,ΔΗ2ΔΗ1=(dh2dh1)3-3.25mm

可以看出,在相同换热面积条件下,增加流道尺寸,将导致换热器阻力的显著增加。

壳管式污水换热器的换热管直径一般为20 mm,宽流道圆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直径一般为80 mm,宽流道平板式换热器的板间距一般为30 mm,不难得出其水力直径为60 mm。

代入污水的物性参数可计算得到:C2=262.5,CL=4 000,CH=4.0(基本国际单位制),取m=0.8。针对1 MW换热量的三种换热器的关键结构参数和性能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宽流道换热器的流程总长度和换热器体积要比壳管式换热器大3到5倍。流速相同的条件下,换热器阻力相差不大。宽流道换热器在相同流速条件下,比壳管式换热器所增加的换热器面积比例,要大大小于相同换热面积条件下所增加的流动阻力和泵耗,因此在考虑经济性前提下,建议采用增加换热面积而非流速的措施来达到换热要求。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不论是从满足污水换热器的基本要求,还是从换热器的结构合理性、投资节省、运行泵耗来看,壳管式污水换热器与宽流道式换热器相比都具有优越性。

3 污水换热器的基本方程

本文所述污水换热器的设计方法,主要针对“中介水与污水流量相等”的间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壳管式换热器。对于大多数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换热设计:

已知条件:污水进口温度twi;换热量Q;换热管内直径d;污水温降Δtw。

中间参数:沿程阻力系数f;传热系数K;沿程阻力ΔHf;流速u;平均传热温差Δtmm。

待求目标:(1)污水流量V,也即污水出口温度two;(2)换热面积A,即换热管流程长度L和单程根数N

为简化计算,本文定义以下系数:

(1)粘度比系数k,即污水当量粘度是同温条件下清水粘度的倍数[5,6],若清水粘度是ν,则污水粘度是

(2)管壳换热系数比系数ε,若污水侧对流换热系数是hw,则清水侧对流换热系数为εhw。

(3)污垢热阻放大系数φ,即换热器总热阻是清污两侧对流总热阻的倍数[7]。

换热器计算设计的基本方程如下:

(1)连续性方程

u=4VΝπd2(1)

(2)阻力方程沿程阻力系数采用希弗林松公式计算,经整理得沿程阻力为

ΔHf=Π·L·u2 (2)

其中:Π=0.0055σ0.25d1.25,主要与管径d有关;σ是换热管内壁当量粗糙度,考虑软垢的影响一般可取为1 mm。

(3)NTU方程

污水的对流换热系数可采用迪图斯-贝尔特公式计算,经整理得换热器的NTU

NTUm=Θ·L·u-0.2 (3)

式中Θ=0.092εφ(1+ε)d1.2a0.2(kΡr)0.5,除物性参数外仅与管径d有关。考虑式(2),NTUm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ΝΤUm=ΘΠΔΗfu2.2=Θ(ΠΔΗf)0.1L1.1(4)

(4)温差方程

ΝΤUm=ΔtwΔtmm(5)

Δtmm=twi-tzo=two-tzi (6)

Δti=twi-tzi=Δtw+Δtmm (7)

(5)换热量方程

Q=ρcVΔtw (8)

(6)换热面积

A=πdNL (9)

4 污水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进行污水换热器的计算,除了换热量和污水进口温度的工程条件限制外,还受一些技术条件的限制,以下两种技术条件组合是最为常见的。

4.1 技术条件组合一

设定中介水的进口温度tzi;污水流速u。合适的沿程阻力ΔHf。由式(5)、式(6)、式(7)得

Δtw=ΝΤUm1+ΝΤUm(twi-tzi)(10)

式(10)通过一个显函数确定了污水利用温差与污水进口温度的一一对应关系。主要计算步骤如图4所示。

4.2 技术条件组合二

设定蒸发温度te;蒸发器的平均传热温差Δtme;污水流速u;合适的沿程阻力ΔHf。根据式(5)、式(6)得到

Δtw=1-exp(-ΔtwΔtme)ΝΤUm+1-exp(-ΔtwΔtme)(twi-te)(11)

式(11)通过一个隐函数确定了污水利用温差与污水进口温度的一一对应关系。主要计算步骤如图5所示。

5 小结

选择污水换热器除了换热安全性外,还必须考虑性价比。钢材耗量与加工的难易程度是决定造价的两大因素。污水换热器招标必须将换热面积和单位面积的价格作为首要考核指标。换热面积是真正的换热器特征参数,不随工况而变,容易量测和验收。招标方购买的不是换热器的换热量,实际上是买换热面积。不建议将“阻力”和“传热系数”作为首要考核参数,因为阻力和传热系数不是换热器的特性参数,它们主要是由外部工况条件决定的,即由设计者或运行者决定,而非由供应商决定,而且阻力和换热系数不便于验收核实。“阻力”和“传热系数”只可作为辅助的限制性参数。

参考文献

[1]吴荣华,刘志斌,黄磊.污水及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规范化设计研究[J].暖通空调,2006,36(12):63-69.

[2]吴学慧,孙德兴.城市原生污水换热器的能效分析[J].可再生能源,2007,25(2):73-75.

[3]吴荣华,孙德兴,张成虎.城市污水源热泵的应用与研究现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8):1326-1329.

[4]张承虎,杨海滨,刘京.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防堵塞技术[J].地源热泵,2010,5(11):66-69.

[5]徐莹,张承虎,孙德兴.城市污水源热泵工质流变特性研究[J].节能技术,2009,27(3):201-206.

[6]吴学慧,孙德兴,杨维好.污水在纳米涂层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J].节能技术,2010,28(3):195-198.

3.换热器施工方案 篇三

【关键词】垃圾焚烧;锅炉;蒸预器

0.概述

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杭州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模式中唯一采用机械式炉排炉技术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的一期工程于2004年7月18日首次并网发电,公司在长期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不断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弥补工艺方面的设计缺陷,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机组年运行时间基本保持在8000小时左右,生活垃圾年处理量超过20万吨,有效地消纳了杭州市滨江区、上城区、西湖区、江干区等地的生活垃圾,为杭州营造“蓝天、碧水、绿地、清净”,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司曾荣获“浙江省科技创新优秀单位”、“浙江省环境友好企业”、“杭州市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本文将介绍我们在垃圾焚燒锅炉的蒸汽空气预热器(蒸预器)方面的技术改造情况。

1.原蒸预器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公司原有的蒸预器存在一些设计上的问题:①结构上管排间距和鳍片间距过于密集,造成风阻较大;②蒸汽加热管容易积灰,且不易冲洗;③分组换热形式造成疏水存在较明显的温差,极易产生水击现象。

另外,由于原蒸预器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腐蚀性气体,而管路的积灰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冲洗工作,造成受热面腐蚀严重。

再者,原蒸预器经常发生水击现象,这对受热面造成了较大的损伤,管道弯头处已经多处出现穿孔泄漏,给正常的生产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新蒸预器的研发过程

原蒸预器存在多种设计问题,进而导致在长期运行后逐渐对正常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决定对原蒸预器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达到换热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低风阻、无水击、易冲洗及长寿命等目标。

我们收集了国内外各类蒸汽空气预热器、热交换器的资料,对它们的结构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结合公司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系数,通过严谨的计算,测算出新蒸预器的相关设计参数。之后我们联系了蒸预器的制造厂家,进行新型蒸汽空气预热器制造前的细节研究工作。设计要点如下:①有足够的换热面积,保证各种工况下蒸预器的出口风温能达到技术要求;②尽量低的风阻;③便于冲洗,每根管子、每个角落都能冲洗干净;④避免水击现象的发生;⑤能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我们总共设计了三种结构,并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论证,最终通过专家调查法对三种结构的利弊做出了评估,确定了最优结构。

该结构采用逆流式布置,蒸汽在整个换热过程当中经历过热、饱和、过冷三个阶段,与一次风进行充分换热,使凝结水得到进一步冷却,疏水温度低于饱和温度,既能增加换热效率,又能防止水击现象的发生。同时对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了优化加强,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新蒸预器的使用效果

我们委托蒸预器制造厂家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新蒸预器的制造工作,并于2013年下半年完成了三台炉的蒸预器改造项目。

设备改造之后,我们对该设备的控制方式也进行了优化,现通过蒸预器汽水侧疏水出口的节流阀控制疏水流量来实现蒸预器出口风温的调节。

我们对蒸预器技术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以下情况:①在同样的鼓风机工作频率下(变频风机),改造后鼓风机的电流要比改造前小5A左右,即鼓风机的耗电量有所降低,为节省厂用电做出了贡献。②改造后蒸预器进出口压差明显比改造前要小,从数据对比上可知,蒸预器的风阻减小了约1KPa,同时大风仓的风压增加了0.1~0.3KPa,有助于炉排的安全运行。③我们通过改造前和改造后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耗率的对比可以发现蒸预器的用汽量有所下降(蒸预器的用汽来自汽轮机的非调抽汽)。从DCS数据中可以看出,平均汽耗率下降了约0.116kg/kwh(即2.14%,以每天17万kwh的发电量来计算,改造后每天可以多发电0.36万kwh,则每年可多发电132.79万kwh(按1年365天计)。⑤蒸预器改造后完全消除了水击现象,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噪音,改善了环境。

另外,公司蒸预器的疏水是通过疏水扩容器回收的,改造前由于蒸预器疏水温度较高,基本在60℃以上,疏水扩容器的排汽管常年冒汽,汽水损失较大;改造后蒸预器疏水温度降到40℃以下,疏水扩容器的排汽管基本不冒汽了。再结合改造前和改造后除盐水的用量对比,可知蒸预器技术改造后节约了除盐水的用量。根据DCS的数据计算,我们发现日均减少除盐水用量约7吨,如此每年可以节约除盐水约2555吨(按1年365天计)。

4.结论

4.施工队伍管理方案及安全施工方案 篇四

XXX公司本着科学管理、最好地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原则,对每项大的工作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以及实际操作,现已基本成熟。相关流程有: 1)设计变更流程 2)工程领退料流程 3)施工、开通工作流程 4)系统开通流程

具体的操作中,我们还把每一个环节作了详细定义。合同签订后确认标准、规范等

a、我公司市场部及工程服务中心召开工程会议,认真贯彻整体工程精神,根据联通公司和具体工程业主有关要求和工作量,制定我公司工程施工计划和规范,并与联通公司确认。b、我公司收集和整理过往相关工程的图纸及总结经验,并与联通公司在经验和技术上共享,将以上各项实施全面教育。

工程开展前期收集设计文件、确认工程进度计划

C、我公司与贵公司相关人员联系,与物业协调,收集施工图纸,记录收图时间,了解工程完工要求时间和工程现场情况,且将资料进行存档。同时核实贵公司有关配套设备安装的准备情况。

D、将设计方案电子版提交设计院审核,同时上报站点信息,设计合格后将方案的图纸用A3纸成套打印一份,料单用A4纸打印一份,一并提交监理公司,由监理公司组织集成商前往现场核实物料。

E、设计方案审核无误后,设计方案审核记录表找审核人签署意见、编制站点领料单、提交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将开工报告一式三份打印,交监理公司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确定工程开工时间、队伍、车辆和预计完成时间。

F、我公司发函通知贵公司工作计划,让其书面确认准备情况,落实随工人员名字和联系电话,以便于顺利衔接开通工作。施工进程

a、进场前一天,我公司负责人把施工计划、开工报告、派工单等传真给贵公司。b、施工队伍前往业主提供的临时仓库领用配套工程材料,并送往施工区域,按计划进驻施工现场。同时核对设计与现场差别,如有变化,立即通知贵公司和我公司,以保证工期和明确责任。

c、在工程期间我公司项目经理和工程主管常驻所辖区域,与贵公司及业主沟通,巡视各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做好第一道把关。

d、在工程安装完毕后,督导和施工队员自检确认无误后向工程主管汇报。

e、我公司调试技术人员进场,进行离网测试前需向贵公司确认相关情况。同时,调试工程师担负着质量检查的责任,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详细记录,更正修复或上报工程主管。f、每阶段施工完毕后或施工期间的每3天,贵公司、工程业主和我公司要召开例会、报告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下面工作计划。

h、在每批工程全部工程安装及调测完毕后1天内,我公司质检部将对该批工程做全面检查,保证工程质量,配合贵公司组织该项工程初验。竣工验收及文档制作

我公司在工程完毕后与贵公司共同进行验收工作,并严格遵循有关规定,在验收完一周内把所有遗留问题整改完毕。

文件管理员负责制作竣工文档,施工队和工程督导在完工后三日内必须上交《工程安装工作量总表》、《随工验收、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工程竣工技术文件》、《工程设计变更单》。建立完善、详细的站点资料库(站点地理方位图,设备使用情况表等)上交维护部,以便于日后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工作的规范性,我公司参照有关文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定出竣工文件出版前需经工程督导、工程主管、技术总监三级审核的一套严格审核制度。

竣工文件以贵公司提供的竣工文件及装订标准文本为样本,内容填写详尽、齐全、真实。厂家随设备附带的测试记录将在施工中收集保留作为竣工文件的一部分。

我公司在工程计划完工之后7天内向贵公司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和申请竣工验收报告,一式六份。

(2)全面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

为实现高效、有序、全面优质的管理,我公司将在施工中实行项目责任制,发挥以往工程的成功管理经验,把质量及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项目管理中保证进度有以下要点: 制定完善、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安排,全方位开展施工。

由项目助理负责工程跟踪,发现偏离计划、安全及质量问题立即反馈,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快速反应的项目管理机制。施工中突发因素很多,如果不能马上作出判断采取措施,很可能会延误工期,造成损成。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的性质、大小立即逐级汇报,以决定是否需采取措施纠正。

项目管理体制是保证进度的关键。如果没有项目经理、项目助理、工程主管等相关管理人员跟进相应的各个环节,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进度就难以有保障。

在已完成的工程中,博现公司一直将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创造了过往工程“零事故”的优异成绩,然而,我们并未因此放松对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广亿公司将对所属员工的安全、文明生产措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制定更加完善的安全、文明生产制度。(1)安全保证措施

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参加工程的均为大学本科通信或相关专业毕业生,施工队长均为大专以上学历、通信或相关专业毕业,施工人员、队长、督导均具有多年的施工经验或施工管理经验。

完善的安全制度:制定整套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使施工人员有章可循,并要求施工人员掌握和牢记制度的内容,以保证“安全施工,人人安全”。

安全责任制:每个施工队均配备一名安全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由其负责,安全员又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层层抓安全,层层落实安全。

安全培训知识:在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灌输全面的安全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每位员工都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严密的安全检查:施工前,对设备、仪器、工具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机械工具无安全隐患,电气工具绝缘良好、接地良好、无漏电和短路情况后才投入使用;

施工中,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保证:进驻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带电、高空作业,需由具有国家承认的操作,每日对设备、人身安全等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

施工后,对安全情况进行记录,并总结经验。

严格按规范施工:每位人员均需严格按安全规范施工,工程督导随进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者立即纠正。(2)安全管理体系

a、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的工程规范、质量标准进行安装和调测,并接受联通相关部门的监督。

b、提前与联通公司取得联系并征得同意后方可进场施工,施工期间必须文明施工,维护联通公司的形象,对在施工中遇到涉及联通公司的问题时,要尽最大可能协调解决好,并及时向联通公司报告。

c、遵守联通公司和业主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的规定及工程施工管理办法,进出施工现场须填写进出记录。d、强化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施工队员的安全技术教育,认真执行国家及联通公司的有关安全规程。

e、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让每一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f、建立机械、电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所有用电设备均做好接地保护,使用前做认真检查,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g、加强设备、材料的管理,做到一切往来的工作设备、材料有单可查,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h、调测期间,如发现有关技术资料、数据、材料或者工作条件不符合有关规定,要立即报告,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i、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沟通的方式解决,保证不与业主发生争执。

(一)施工噪声的控制措施: 1. 机房施工噪声声源为钢材切割、砂轮锯、电捶、冲击钻和其它电动工具等; 2. 需要加工铁架的机房,加工时尽可能远离人员多的地方,切割打磨钢材应有防护装臵和降噪设施或措施;

3. 各种电工机具必须加强维护、保养;

4. 在机房施工时,需要用到电捶、冲击钻打墙洞时,电捶、冲击钻应有防护罩,减少灰尘和噪声;施工人员应戴耳塞,同时关闭门窗防止噪声扩散; 5. 施工现场要避免从高处掉落材料,引起不必要的噪声。

以上各项控制,由项目经理第一责任人,按工序进展,会同安全环保员每月检查一次,并及时作好各种记录,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施工扬尘的控制措施 :

1.对施工作业使用电钻时,可能吸入粉尘的作业人员,要装备防护用具,带口罩、手套,以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施工作业中采用边打电钻,边用吸尘器吸等降尘方法。

(三)废弃物的控制措施: 1.施工驻地办公区和生活区

设两类有标识的垃圾袋:(1)无毒害类;(2)有毒害类。废弃物类别按照公司程序文件30附件“废弃物清单”执行。具体设臵位臵:办公室内、宿舍内设小型垃圾纸箱;办公区与生活区内设大型垃圾袋,以便对废弃物的处臵。2.施工现场

设备材料包装物、废电缆、电缆头、电缆皮线、电源线头、电缆绑扎废料等废弃物,均要做到人走场清,不留任何废弃物,回收率100%,回收时,按两个类别分拣。回驻地后,分类放臵有标识的在垃圾袋内。

所有废弃物,均用一次性塑料袋包装,由环保员联系,城区由环卫部门统一处臵,小镇按当地规定,处臵合法地点,达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一般事故应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①.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安全员→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部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较大事故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①.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安全员→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部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④.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⑤.认真贯彻、执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⑥.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⑦.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重大事故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①.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安全员→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部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④.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⑤.认真贯彻、执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⑥.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⑦.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

⑧.工程部经理协助总经理履行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职责,指导、监督公司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决策意见。

特别重大事故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①.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安全员→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部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④.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⑤.认真贯彻、执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⑥.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⑦.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

⑧.总经理主持公司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及时、如实报告有关部门。全应急常用电话

①.火警救援电话:119

②.医疗急救电话:120

③.报警电话电话:110

④.交通肇事电话:122 登高作业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臵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5.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有害气体窒息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 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内作业控制措施

①.检测发现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应设臵有害气体警示标识,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②.进入超标有害气体人井内作业前,应进行有害气体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

③.制定和实施有害气体中毒的危害防护控制计划、进入许可程序和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④.进入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内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施,对人井内空间充分清洗。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信、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需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劳动者能够正确使用。

⑤.在进入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内作业期间,至少要安排1名监护者在人井外持续进行监护。

⑥.指定专人按要求培训作业者、监护者和作业负责人。

⑦.制定和实施许可进入程序、应急救援程序与呼叫程序,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备,防止非授权人员进行急救。

⑧.当按照有害气体中毒的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时,应对进入有害气体超标的人井内作业进行重新评估,并且要修订控制计划。

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

1.2.救援机构应具备有效实施救援服务的装备;具有将作业者从特定密闭空间或已知窒息性气体危害的密闭空间中解救出来的能力。

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每个救援机构至少确保有1名人员掌握基本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技能。还要接受作为密闭空间作业者窒息性气体中毒所要求的培训。

3.救援人员应具有在规定时间内在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危害已被识别的情况下,对受害者实施救援的能力。

4.救援吊救设施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每个作业者均应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绳索应从头部往下系在后背中部靠近肩部水平的位臵,或能有效证明从身体侧面也能将工作人员移出密闭空间的其他部位。在不能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或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可能造成更大危害的情况下,可使用腕套,但须确认腕套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选择。在密闭空间外使用吊救系统救援时,应将吊救系统的另一端系在机械设施或固定点上,保证救援者能及时进行救援。

5.6.7.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抑制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心跳及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直至送达医院。

凡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者,切忌对其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除外),以防施救者中毒;宜采用胸廓按压式人工呼吸。

通信机房火灾控制的应急预案 通信机房的火灾事故的危险源

1)有些通信机房在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木材、胶合板、塑料等可燃性材料,而由于通信设备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设备贵重、内在联系紧密,诸多电气设备常伴有静电、火花、电弧和表面高温存在,传输电缆密布于机房每个角落,发生火灾的机率较高。

2)通信机房里的电气设备选型不当、安装不符合规范,导致超负荷或短路起火成灾;线路敷设不当或外部线路交叉,也容易造成强电侵入设备,引起芯线发热着火;通信设备虽然大都是低压直流电,但有的也使用交流电,当设备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元器件因质量、故障、老化或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着火,引燃可燃物扩大成灾;防雷措施不当,如避雷引下线与机房电缆距离过近,遭受雷电直接袭击也可能起火成灾。

3)通信机房的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设施。机房防火设计不符合规范,相当一部分建筑内部装修采用可燃性材料进行间隔、吊顶、饰面、吸音而极易引发火灾;加之通信机房使用性能复杂,机房内敷设管线,开凿孔洞较多,破坏了建筑防火分隔;通信管道的保温材料、木制机架、窗帘等可燃物易被引燃蔓延成灾;通信机房不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的虽然安装但无法投入使用;还有的不重视消防给水系统建设,消防栓不足,水压达不到设计要求,发生火灾时不能提供足够的水源。

4)在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时,由于操作人员防范意识差,违反操作规程,易发生火灾,如在使用电炉、电烙铁、烘箱等工具时,通信电缆维修施工中使用喷灯、对设备进行焊接等明火作业时,使用酒精等清除机件设备时。

通信机房的火灾隐患的预防

1)机房内施工不得使用明火,需要动用明火时应经相关单位部门批准。2)作业人员不得触碰机房内的在运设备,不得随意关断电源开关。严禁将交流电源线挂在通信设备上。使用机房原有电源插座时必须先测量电压、核实电源开关容量。

3)不得在机房使用切割机加工铁件。切割铁件时,严禁在砂轮片侧面磨削。4)安装机架时应使用绝缘梯或高凳。严禁攀踩铁架、机架和电缆走道。严禁攀踩配线架支架和端子板、弹簧排。

5)带电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使用绝缘良好的工具。在带电的设备、列头柜、分支柜中操作时,作业人员应取下手表、钥匙链、戒指、项链等随身金属物品、饰品。作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螺丝钉、垫片、铜屑等金属材料掉落在机架内。

6)搬运蓄电池等化学性物品时,应戴防护手套和眼镜,注意防振,物体不可倒臵。如物体表面有泄漏的残液,必须用防腐布清擦,严禁用手触摸。

7)搬运重型或吊装体积较大的设备时,必须编写安全作业计划。项目负责人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并设专人指挥,明确职责,紧密配合,保证每一项措施的落实,使设备安全放臵或吊装到位。8)布放光(尾)纤时,必须放在光纤槽内或加塑料管保护。

9)布放电源线时,无论是明敷或暗敷,必须采用整条线料,中间严禁有接头。电源线端头应作绝缘处理。

10)交流线、直流线、信号线应分开布放,不得绑扎在一起,如走在同一路由时,间距必须保持5cm 以上。非同一级电力电缆不得穿放在同一管孔内。11)太阳电池输出线必须采取有屏蔽层的电力电缆布放,在进入机房室内前,屏蔽层必须接地,芯线应安装相应等级的避雷器件。

12)严禁架空交、直流电源线直接出、入局(站)和机房。严禁在架空避雷线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电力线。

13)交、直流配电瓶和其他供电设备正、背面前方的地面应铺放绝缘橡胶垫。如需合上供电开关,应首先检查有无人员在工作,然后再合闸并挂上“正在工作”的警示标志。

14)设备加电时,必须沿电流方向逐级加电,逐级测量电压值。插拔机盘、模块时,操作人员必须配戴接地良好的防静电手环。

15)焊线的烙铁暂时停用时应放在专用支架上,不得直接放在桌面或易燃物旁。16)机房工作完毕离开现场时,应切断施工用的电源并检查是否还有其他安全隐患,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现场。

通信机房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

1)通信机房发生火灾,发现人应及时就近拨打联通项目经理及监理电话和火警电话119,并立即向负责人报告。火灾事故报警要点:

(1).火灾地点;

(2).火势情况;

(3).燃烧物和估计数量;

(4).火灾现场人员受困情况;

(5).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2)接警的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成员应迅速赶赴火灾现场,辨析火势情况后决定启动何级应急预案,并通知召集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准备。3)根据火情投入灭火施救力量,尽力将火源与设备隔断,扑灭火灾。

4)灭火施救人员在灭火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烧伤或燃烧中产生的气体引起的中毒、窒息,防止触电。5)配合做好保护现场、配合调查和举证工作。带电灭火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当救火人员灭火时,不要使身体的任何部分及救火器具等,与电线、电器设备接触。有时为了争取时间来不及断电,或因生产需要及其他原因,不允许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一般使用二氧化碳、干粉、干黄砂等器物实施灭火扑救;但绝对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进行扑救;因为水和泡沫都有导电的危险,用它们灭火,将会造成触电事故。

(1).应按照灭火剂的种类选择不导电的灭火器(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等)灭火;

(2).如需用水枪灭火时,宜用喷雾水枪;

(3).人体与带电体之间要保持必须的安全距离;

(4).如遇带电导线跌落地面,要划出一定的警戒区,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触电事故的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

(2).建立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

(3).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必须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

(4).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从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不得沿地面明敷。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规定。

(6).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7).应保持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电缆、导线对地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硬伤、带电梯裸露、电线受挤压、腐蚀、漏电等隐患,以防突然出事。

(8).在采取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臵,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臵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9).为了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确保现场的照明不中断,配电箱内的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必须分开使用。

(10).开关箱应由分配电箱配电。注意一个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不可一闸多用,每台设备应由各自开关箱,严禁一个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以保证安全。(11).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周围应有两人同时工作的足够空间和通道,不要在箱旁堆放建筑材料和杂物。

(12).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有专人负责。

(13).施工现场的照明一般采用220V电源照明,结构施工时,应在顶板施工中预埋管,临时照明和动力电源应穿管布线,必须按规定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

(14).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臵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

①.当人体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己摆脱电源。抢救的首要步骤就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救护人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拉触电的人,防止发生救护人触电事故。

②.低压触电事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和措施: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等,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

(2).若触电地点附件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人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

③.高压触电事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和措施:

(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2).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3).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臵动作,切断电源。

(4).如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无未确认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前,不能接近断线点8--10米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④.触电者的急救: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以后,要根据电击情况的轻重,进行抢救。(1).如果触电者的伤害并不严重,没有失去知觉,神志清醒,只是感到有些心慌、乏力、四肢发麻时,应使触电者立即休息,保持安静,切不可乱吵乱叫。救护人员不要远离触电的人,要严密注视触电者有无异常变化。

(2).如果触电者还能呼吸,心脏尚跳动,但已失去知觉,应让伤者休息,保持安静,将衣服松开,以便使其呼吸畅通。同时,应加强观察,以防情况发生变化。

(3).如果触电者伤势比较严重,已停止了呼吸,心脏微有跳动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如果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对伤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急救。

⑤.紧急抢救的方法如下: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以后,要根据电击情况的轻重,进行抢救。

(1).在心跳骤停的极短时间内,首先进行心前区叩击,连击2~3次。然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双手交叉相叠用掌部有节律地按压心脏,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使血液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建立起有效循环。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有活动假牙者应先将假牙摘下,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然后,捏紧鼻孔吹气,使胸部隆起、肺部扩张。心脏按压必须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每按心脏4~5次吹气一次,肺部充气时不可按压胸部。

(2).无论何种情况,都应及时与医院联系,使触电者得到及时抢救。

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 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1).加强车辆保养,定期检查车辆安全设施配备情况、车辆轮胎磨损状态,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安全状况不合格的车辆,不允许上路行驶。

(2).遵守交通规则,倡导和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提供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到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3).加强安全教育。进一步对汽车驾驶人员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禁止酒后、疲劳驾驶和违章超速行驶,禁止在恶劣天气、恶劣路况强行行驶,确保人身、车辆安全。

(4).通信工程路面施工,应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许可,并按照规则设臵好施工安全警示路障,做到文明施工。

(5).夜间施工,应设臵有红灯警示,安全警示筒(路锥)路障应达到有反光效果。

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 ①.当发生了交通事故,首先要做好事故现场的秩序维护、遇难人员营救、必要的公众隔离、保证交通畅通等。

②.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向有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交通肇事电话: 122

医疗急救电话: 120

③.做好事故现场控制,严防次生灾害再发生。

④.配合做好保护现场、配合调查和举证工作。

9)施工项目建议(环境保护)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环境保护非常重要,是否能保护工程实施现场以及附近的环境,不仅关系到周围居民的生活,还会影响到施工单位的整体形象,因此项目负责人部将制定并实施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1、我们在工程实施中,将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及本工程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消除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对工程范围以外的土地及植被注意保护,保证业主避免由于环境污染而承担索赔或罚款;

2、我方承诺,我们的生产、生活设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接受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3、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开挖作业时,保护好草皮、树木等植物不被破坏,若确需要开挖草皮和树木,应首先征得业主方同意,并在开挖回填后恢复原有草皮和树木,并保证其完好存活,在开挖时,采取支撑或保护措施,避免损坏附近建筑物;

4、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扬尘、排污、噪声、材料露失给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的伤害,承包人理解,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损失将由承包人负责;

5、施工场所环境清洁,地面干净,无烟头,杂物等。材料、设备等堆放合理,各种物资标识清楚,排放有序,并要求符合安全防火标准不影响交通和设备的运行维护。

6、施工用电及管道系统要布臵合理、安全,场地排水与消防设施完备。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7、施工设施完整,布臵得当,环境清洁。办公室、工具间等场所内部整洁,布臵整齐。有关职责、制度、规定上墙。

5.消防水炮方案施工方案 篇五

1、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组成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由水池、消防泵组、管网、电动阀门、消防炮、控制装置及电源部分等组成。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消防炮定位器、消防炮解码器、消防炮控制器、现场手动控制盘、消防泵控制盘、消防炮集中控制盘等部件。

消防炮定位器:安装在消防炮炮体上,向消防控制中心提供现场的红外视频信号和彩色信号。

消防炮控制器:接收定位器提供的信号,发出自动、手动状态下的灭火指令。

消防炮解码器:接受消防控制中心的灭火指令,完成自动、手动状态下驱动消防炮寻找着火点的命令,并将反馈信号提供给消防控制中心。

消防炮集中控制盘:通过键盘按钮,实现手动远程控制功能。

消防泵控制盘:接收主机指令,启动消防泵并接受反馈信号,同时可以手动启动消防泵。

现场手动控制盘:通过键盘按钮,现场人员操作消防炮进行灭火。

2、系统工作方式

1)自动灭火方式

:火灾探测部分的双波段探测器或光截面探测器报警后,由具有较高空间定位精度的双波段火灾探测器对着火点位置进行定位,信息处理主机处理后将信号通知给自动消防水炮,驱动自动消防水炮进行空间扫描锁定着火点,并将自动消防水炮自动指向火源点,延迟数秒后自动启动消防水泵,自动开启消防电动蝶阀进行喷射灭火。前端水流指示器反馈信号及水泵房压力继电器的开启信号均在控制室操作台上的显示。主机结束警报时,自动(或者手动,手动优先)关闭消防水泵及消防电动蝶阀。

2)控制室手动灭火方式:消防控制中心接收到火灾报警系统的火警信号后,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在消防控制室通过系统强行切换过来的彩色视频图像进一步确认,值班人员通过操作消防炮集中控制盘,调整消防炮对准着火点,启动消防水泵和开启电动阀门,实施喷水灭火。

3)现场手动灭火方式:现场人员发现着火点后,操作相应的消防炮下方现场手动控制盘,直接调整消防炮对准着火点,启动消防水泵和开启电动阀门,实施喷水灭火,同时将报警信号传到消防控制中心。

3、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工作流程

双波段探测器报警

驱动消防炮转动到火源位置

N

N

切换监控摄像机

图像显示

系统探测到无火后

消防炮停止喷水

启动电动碟阀

(消防炮喷水)

启动水泵

声光报警、录像

联动控制器

工作

光截面探测器报警

系统探测

开始

4、水炮灭火系统安装:

1)火灾探测器的安装

探测器的保护范围(可视视角)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2)在安装自动消防炮前,供水管网应完成水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同时完成管网冲洗;

3)自动消防炮距墙距离应不妨碍自动消防炮转动;

4)短立管应固定牢固,自动消防炮入口法兰下10

cm处设固定点;

5)电动阀、水流指示器、闸阀水平安装;

6)在消防水炮的扫描范围内应无障碍物影响消防水炮的动作和运行;

7)消防水炮的现场控制盘应安装于方便操作的位置,且在操作现场控制盘时,应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数控消防水炮的运动方向和停留位置;

8)消防水炮的连接线缆应绑扎成束,且固定牢靠。在消防水炮扫描火源时,不会脱落或影响消防水炮的移动。

5、注意事项

1)系统的供电应采取220V、50Hz的单相电源,并应配置稳压电源装置(优先选用不间断电源)。

2)在环境干扰较大的场所,当采用普通视频同轴电缆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考虑采用平衡传输方式或光纤传输方式。

3)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应引专线经隔离变压器统一供电;远端探测器可就近供电,但设备应设置电源开关、熔断器和稳压等保护装置。

4)系统接地是抑制干扰的重要措施,当发现系统产生不明故障和误报火警时,首先考虑的是系统接地是否良好,系统接地属抗干扰性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

5)不允许将系统接地与保护接地或电源中性线连接在一起,否则,有可能造成系统中设备的永久损坏。

6)根据设计要求,本系统采用控制器单点接地方式,施工中应将系统中控制器的接地点连接在同一点,由这一连接点接入屏蔽地线连接端,除此之外,本系统中的总线、远程通讯线、广播对讲线等均不得与任何形式的地线或中性线连接,以防止设备的误动作。

7)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消防炮安装人员进行交底,安装人员核对图纸给设备定位,明确线路走向,标高要求及线路在不同部位的安装方式,墙面与顶面配管的结合方式,设备接线安装标高尺寸和固定方式等。

6.电力管道施工施工方案 篇六

通路为新建道路工程,设计范围北起豫兴大道,南至郑开大道,全长2044.158米,文通路沿线分别与豫兴大道、郑开大道北辅道、郑开大道等9条东西向道路相交,其中郑开大道为现状道路,郑开大道北辅道、祭城路为同期设计道路,其余均为规划道路。文通路道路红线宽度50m,规划为四幅路横断面形式。

本次设计电力线路全部采用电缆排管埋地敷设,本工程包含电力电缆排管及检查井;主管线预埋15孔电力电缆排管,过路采用2孔、8孔、12孔电力电缆排管;人行道下电力电缆排管的管材采用玻璃钢夹砂电缆导管(CGCT-150/5),车行道下电力电缆排管的管材采用玻璃钢夹砂电缆导管(CGCT-150/8)。

电力管道正常路段位于道路中东24米处,渠化路段电力位于道路中东27米处;电缆排管在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5米,车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7米;当管道覆土不满足要求,或与其他管线交叉的间隔未满足最小净距时,采用C15素混凝土包封。

电缆井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S6,电缆井内的钢构件均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电缆井覆土0.2m。电力井中心位于道路中东24米处和27米处,电缆排管向工作井侧排水坡度不小于0.3%,道路交叉口之间、道路西侧工作井均位于距道路红线外3.7米处,现场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前期准备

施工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控制测量工作;原材料检验,砂浆、砼配合比设计;钢筋加工场地的建设;施工用水;电力供应;道路交通疏导;管线调查;施工材料等统筹安排;进场人员安全教育等确保满足施工需要。

人员组织

根据合同要求和总体施工计划,为顺利完成道路管线工程,我处组织具有丰富施工和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项目主管和技术主管,并组织技术过硬、操作熟练的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施工业。计划投入施工人员计划70人:

技术准备

2.3.1、项目总工组织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了解并掌握设计意图,并对施工现场作进一步的实地察看,然后根据管线所处的位置以及技术要求的不同来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2.3.2、及时办理相关报验报批手续;

2.3.3、向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等方面的交底。

施工工艺流图:

测量放样

3.1.1、根据设计院交桩的导线点以及监理批复加密的控制点成果,全站仪放出管道中心线,直线段10m一点,曲线段5m一点,并测定出检查井的平面位置及原地面高程。

开挖时根据图纸设计沟槽开挖断面图,按规定坡度放坡,并用石灰撒出开挖坡顶上口两边的边线。开挖时进行跟踪测量,沟底每隔10m测定出一个平面位置及基底高程控制桩,严格控制好沟槽底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测量资料需认真做好记录,测量成果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

3.1.2、开挖沟槽施工前,由测量工程师做好放样交底工作,经技术主管审查无误后,给现场施工员、施工班长技术交底。让操作工人知道开挖深度,随时检查复核,避免出现超挖或欠挖的情况。

3.1.3、管道中心线不得大于±10㎜,直通检查井的中心位置不得大于100㎜,管道转角处的检查井中心位置不得大于20㎜。

3.1.4、电力管道沟底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管道基础宽630mm以下时,其沟底宽度应为基础宽度加300mm(即每侧各加150mm)。

⑵ 管道基础宽630mm以上时,其沟底宽度应为基础宽度加600mm(即每侧各加300mm)。

3.2 沟槽开挖

3.2.1、电力管道施工中,遇到不稳定土壤或有腐蚀性土壤时,应及时向监理和甲方反应,待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后方可施工。

3.2.2、管沟开挖时,与其他管线的间隔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意原有管线的安全。

3.2.3、沟深及人手孔坑超过超过3米时,采用设置倒土平台(宽400㎜),确保人身安全。

3.2.4、据图纸设计槽底开挖宽度和边坡放坡坡度(1:1),采用挖掘机挖土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施工;

3.2.5、机械开挖时严格控制标高,为防止超挖或扰动槽底原土,槽底应留10㎝厚的土层暂时不挖,由人工清理挖至标高。

3.2.6、沟槽开挖在确保一侧堆土满足规定的同时,堆土坡角距槽口上缘距离大于1m, 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3.2.7、挖掘不需要支护的检查井基坑时,其坑的平面形状应与孔形状相同,坑的侧壁与孔外侧间距不应小于0.4m。

3.2.8、通讯管道工程的沟(坑)挖成后,凡遇被水冲泡的,必须重新进行地基处理,否则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2.9、挖掘电缆管沟(坑)时,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将水排放

后进行挖掘工作。

3.2.10、堆置土不应压埋消火栓、闸门、电缆(光缆)线路标石以及热力、煤气、雨(污)水等管线的检查井、雨水口及测量标志等设施。

3.2.11、基坑开挖完成进行验槽,并做好记录,经监理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3.3 基础垫层施工

3.3.1、管道基础垫层为10cm厚C15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塌落度符合要求,无离析现象。3.3.2、电力管道基础的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左右偏差不应大干±10m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10mm。

3.3.3、管道基础宽度应比管道组群宽度加宽l00mm(即每侧各宽50mm)。管道包封时,管道基础宽度应为管群宽度两侧各加包封厚度。基础包封宽度和厚度不应有负偏差。

3.3.4、管道基础浇灌的混凝土应捣固密实,初凝后应洒水养护。基础模板拆除后,基础侧面应无蜂窝、掉边、断裂及欠茬等现象,如发现有上述缺陷,应进行认真的修整、补强等。如发现上述缺陷严重时应进行返工处理。基础的混凝土应表面平整、无断裂、无波浪、无明显接茬及欠茬,混凝土表面不起皮、不粉化。3.3.5、电缆管道基础混凝土基础完工后回填50mm细砂,以便混凝土养生和安装管道支架。

3.4 管道敷设

3.4.1、管道垫层完成,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敷设,安装前对管材逐根检查,有无裂纹、弯曲质量等缺陷,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管材不能使用,按厂家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3.4.2、保护套管连接采用承插式安装,需要在承插内加密封圈。安装前应将管内外清扫干净,用清洁抹布擦净管子的插入端外表面和承插端里面及橡胶密封圈。

3.4.3、为了易于插入可以使用润滑剂,其方法即将润滑剂均匀地涂敷在擦净的橡胶封圈里面及插入端四周表面。润滑剂应使用中性洗净剂的溶液或起泡沫的肥皂,切忌使用油和润滑脂,以免使橡胶圈老化。

3.4.4、弯曲管道的接头应尽量安排在直线段内,如无法避免时,应将弯曲部分的接头作局部包封,包封长度不宜小于500mm。

3.4.5、支撑架与支撑架之间,电缆排管层与层之间全段用干细沙震实,其高度与排管支架齐平;管道包封处采用C15细石混凝土填满填实。

3.4.6、保护管的连接和敷设:先将管子配置好,然后按顺序将管插接。插管时可用机械(插管机)操作,也可用槌打的方法插入。采用槌打的方法时,需在管道的槌打端头垫上厚木板进行槌打。每根保护套管采用托架固定,其托架间距为1.6m,托架距管接头为60cm。

3.4.7、各塑料管的接口宜错开排列,相邻两管的接头之间错开距离不宜小于300mm。弯曲管道弯曲部分的管接头应采取加固措施。

3.4.8、排管施工完成后所有管道的头部应用棉布填塞、包头,并用铁丝扎紧,以保证管道内没有杂物影响以后穿电缆。

3.5 管道包封

电缆排管在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5米,车行道下埋深不小于0.7米;当管道的埋深不满足要求时采用素混凝土包封;管道间隙必须用C15细石混凝土填满填实,包封混凝土采用C15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振捣密实。

3.6 检查井浇筑

3.6.1、钢筋制作与安装

① 在已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垫层表面测放出底板轴线及井室边线,并用水准仪抄出高程控制线。

② 钢筋有严重锈蚀、麻坑、劈裂、夹层、油污等不得使用。

③ 钢筋绑扎前应将垫层清理干净,并用粉笔在垫层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钢筋锚固长度为33d,搭接长度为40d。预埋件、预留孔等应及时配合安装。

④ 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垫好垫块,间距不大于0.5m,基础下层保护层为40mm,其他厚度为35mm。

⑤ 垫块采用水泥砂浆制成,垫块厚度应与保护层厚度相同,垫块内预埋火烧丝,以便固定在钢筋上。

3.6.2、模板安装

① 模板采用轻型组合钢模板,采用厂家订购。立模时,模板要均匀、平直地布置,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均匀。模板的接缝设计要与结构物的外观相谐调,使竖向和平面的缝均保持平直。模板不得与结构钢筋直接连接,亦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以免引起模板的变形、错位。

② 模板内表面涂刷脱模剂,以防止与混凝土的粘结和便于拆模。在进行涂刷操作时,不得污染邻近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结构。

③ 按图纸要求的位置和高程将预埋件或预留管固定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前,确定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和数量与设计图一致,安装牢固。

④ 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缝必须达到不漏浆的要求,模板接缝处加设海绵条,海绵条与模板内表面平齐。紧固采用φ48钢管扣件,钢筋混凝土井壁采用对拉螺栓,钢管扣件支撑。

3.6.3、浇筑混凝土

① 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

② 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由试验人员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③ 混凝土浇筑时自由落差不大于2m,当大于2m时,必须用溜槽输送。④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当振捣棒以直线行列插人时,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若以梅花式行列插人,移动距离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1.75倍;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直接放在钢筋上。

⑤ 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显著气泡,表面平坦一致,开始浮现水泥浆为度。若发现表面呈现水层,应立即通知项目试验人员分析原因,予以解决。

⑥ 振捣棒与模板保持50mm~l00mm净距。预留洞口两侧混凝土浇筑高度应对称均匀浇筑。振捣棒距洞边300mm以上,防止洞口移位、变形。

⑦ 混凝土必须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400mm。各层混凝土浇筑不得间断;应在前层混凝土振实尚未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捣实完毕。振捣次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人前层50mm~100mm。.6.4、模板拆除与混凝土养生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方可拆除模板。

逐块拆除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井体防止损坏,特别是预留口位置的保护。

拆除模板后,必须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最少不少于7d。

3.6.5、电缆井内接地安装

本工程电缆井内采用40×4镀锌扁钢接地,扁钢必须在电缆井绕一圈并与各电缆支架相连,扁钢与扁钢的焊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

3.6.6、盖板、井圈井盖安装

沟槽回填所有盖板、井圈井盖均由项目部向有生产资质的企业购买成品。盖板采用C30商品混凝土浇筑,钢筋HRB335,钢筋保护层厚度20mm。盖板的几何尺寸必须达到设计标准,且面层光滑纹理清晰。井圈采用C30混凝土井圈,井盖采用铸铁井盖及井座。安装时,采用反铲挖掘机吊装,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井盖的横坡必须同人行道横坡一致。每块井盖须加提手孔,以便今后起盖检查。

3.7

沟槽回填

3.7.1、电缆管道工程的回填土,应在管道或检查井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并经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

3.7.2、回填土前,应先清除沟(坑)内的遗留木料、草帘、纸袋等杂物。沟(坑)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

3.7.3、进行沟槽回填,排管空隙采用面砂回填,每层厚度不超过20cm,排管上覆土按照人行道结构回填,回填时应两侧对称均匀回填,防止挤偏管子。

3.7.4、回填时从沟槽底部开始到管顶以上0.5m

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填、夯实,严禁使用机械推土滚压回填。

3.7.5、在管道两侧和顶部300mm范围内,应采用细砂或过筛细土回填。

3.7.6、检查井基坑的回填土,靠近检查井壁四周的回填土内,不应有直径大于lOOmm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回填土严禁高检查井圈的高程。

7.换热器施工方案 篇七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浅层资源实现供暖、制冷的技术, 以其高效、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在建筑领域应用逐渐增多。但其自身却存在着占地多和初投资高两大缺陷, 常规垂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每1k W换热量需要1.6~10.5m2的占地面积;而对于水平埋管, 每1k W换热量的占地面积可达35~90m2,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源热泵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另外, 地埋管钻孔费用为系统初投资的40~60%, 使得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比传统暖通系统高出20~45%, 这也使得地源热泵系统难以得到广泛使用。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 建筑体量愈来愈大, 建筑基础方面, 深桩基础、厚大基础底板、地下连续墙等应用越来越多, 这间接地给地源热泵利用建筑基础作为换热器创造了物质可能。

1 桩基础埋管换热器型式特点分析

对于一般采用桩基础的建筑, 其桩基半径一般为0.3~1.2m, 桩基深度可达50m。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充分利用桩埋管, 节省钻孔费用, 降低初投资, 并减少地埋管换热器的占地面积。与竖直埋管换热器相比, 桩基埋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桩直径大大超过钻孔直径, 而桩深度通常会小于钻孔深度。

桩基埋管主要采用的形式有W型、单U型、并联双U型、并联三U型和螺旋形。其中W型管易在桩基最高端积气难以排出, 进而影响管路传热, 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U型管施工简单, 管路接头少, 承压高, 不易泄漏, 但在体积有限的桩中采用单U型管, 管的传热面积少, 难以将桩基的传热性能发挥到最佳;并联双U和三U管虽然增加了管的传热面积, 但是桩基顶部连接处处理不好会形成渗漏, 对桩基产生一定腐蚀。

螺旋型埋管主要特点是桩基中的埋管是以螺旋的形式布置。桩基螺旋地埋管每米管换热量随土壤初始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但土壤初温对每米螺旋管换热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没有影响;换热达到稳定后, 地埋管平均换热量与盘管间距成线性关系, 随着盘管间距的增加, 每米螺旋管换热量的增加量减少。随着桩基深度的增加, 桩基深度对螺旋管换热量基本无影响, 每米螺旋管平均换热量略微减少, 每米桩深相对减少量低于1.1%。

设计选型分析时, 一般根据实际工程情况, 可以采用Gambit软件建立螺旋桩埋管的二维传热几何模型, 并对模型的网格进行划分, 然后采用Fluent软件对桩埋管的换热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方法更能充分体现问题的复杂性和可实现性, 并能直观地反映桩埋管的换热特性, 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可靠的设计参考。

2 基础底板埋管换热器型式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约为1.56W/ (m·k) , 土壤的导热系数约为1.1W/ (m·k) , 采用基础底板埋管, 混凝土基础底板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得到加强。要注意分区设置, 不能使埋设的管道通过建筑沉降带。布设管道时, 要围绕基础底板四周边沿位置设置, 因为中间区域基本上是单边换热, 四周可以实现两面换热。在进行结构设计时, 可以将底板设计成为梁上板的形式, 这样换热管布设在结构梁中, 通过肋型梁增加换热的效应, 可以大大增强底板换热器的效率。

地下连续墙埋管可以看作是基础底板埋管换热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将地下埋管直接绑扎在地下连续墙的主筋上而与地下连续墙一起形成换热构件, 省去了钻孔费用, 具有传热效果好、稳定性和耐久性。

设计选型分析时, 建立较为准确的基础底板内埋管传热模型是合理设计埋管换热器的前提。由于基础结构底板的尺寸较大 (厚度约为1.5m~2.5m) , 其热容不可忽略。建立传热模型时, 需考虑混凝土底板和土体两种不同的介质, 可以通过平面热源、柱面热源和球面热源模型以分析传热。利用格林函数法推导的解析解, 具有显式的表达式, 可以求得任一时刻整个计算模型的温度场分布, 也可以求得任一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 换热器埋管施工关键技术

3.1 换热管选择、连接及绑扎

换热管宜采用PE80、PE100聚乙烯管或PB聚丁烯管, 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换热管应采用热熔连接。对于公称外径小于75mm的管道, 均采用热熔承插连接, 大于等于75mm的管道采用热熔对接连接。在热熔对接连接时, 对接管段应保持材质、规格相同, 尺寸偏差满足要求, 管材和管件的内外表面尤其是熔接端口处应保证清洁平整。

换热管应牢固地绑扎在钢筋笼内侧。绑扎点设在相邻两根竖向主钢筋和箍筋的接点处, 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换热管垂直移动。绑扎点应均匀布置, 间距为每两道箍筋绑一点;绑扎时管材应留出连接长度, 上部需留出打压试验所需长度;绑扎制作完的管子两端应封口处理, 防止杂物进入管道 (见图1) 。

3.2 换热管混凝土交界面处理

混凝土交界面处理时, 先从底部找出埋管位置, 凿开后截断管子并封堵完再开始截桩, 截桩至桩顶以上300mm左右, 采取精修的方式凿桩, 埋管需从桩内引出后变为水平走向 (见图2) 。考虑到底板钢筋安装时对管道的保护, 要求桩顶管子水平引出时低于底板垫层底标高, 因此对桩顶周边一般采用局部承台设计的处理方式。换热管外露后, 及时设置套管保护。

3.3换热管穿基础底板收口

为保证建筑防水性能, 换热管穿结构底板采用柔性防水套管。先将套管按照穿管管径预制加工好, 翼环与套管连接处必须双面满焊。穿垫层的管道防水层包裹处理同穿地下室外墙管道防水包裹。将水平集管管道出垫层位置处涂抹防水油膏, 然后用玻璃丝布绑扎包裹油膏, 包裹半径应稍大于套管内径, 油膏末端再另扎一道玻璃丝布。

3.4 换热管压力试验

换热管与钢筋绑扎完毕后, 应对整组连接完毕的换热器管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试验压力根据一般不小于0.6MPa, 在试验压力下, 稳压至少15min, 稳压后压力下降不应大于3%, 且无泄露现象。将其密封后, 在有压状态下插入孔。压力试验合格后两端应用管帽封闭, 以防止水泥浆进入管内, 同时保持管道满水, 在混凝土浇灌时确保换热器管不变形。

4 结论

结合建筑基础特点, 利用建筑地下埋深较深的基础, 设计诸如桩基埋管、基础底板埋管和地下连续墙埋管等型式的埋管换热器, 可以减少地源热泵系统对土地的占用, 降低了初投资。施工技术要与桩基、混凝土、地基与基础等工程技术紧密结合, 关键控制换热管连接及绑扎、换热管与混凝土界面处理、集管穿基础底板收口以及换热管压力试验等施工技术。

摘要:结合建筑基础的结构特点, 给出了可以利用地下基础设置地源热泵埋管换热器的型式。对其各自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设计选择应用中应考虑的问题。对埋管施工中关键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基础,埋管换热器,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孙猛, 夏才初, 张国柱, 等.地下连续墙内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2 (41) :225-230.

[2]宫喜龙, 周志华, 于洋.桩基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研究[J].煤气与热力, 2008 (28) :1-3.

上一篇:支部学习主持词下一篇:王霞演讲稿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