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论文

2024-06-30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论文(12篇)

1.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论文 篇一

基于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增高,人们对城市的功能要求更加的完善。因此,对城市植物景观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植物是景观中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通过景观设计将不同植物合理配置,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为人们创造出优美宜居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植物造景;原则;方法

1植物造景的定义

植物造景,即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造景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

2植物造景的原则

为了营造出自然怡人、绿草茵茵、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观,必须在熟悉植物配置原则的前提下,将各种植物元素合理搭配利用。

2.1色彩搭配协调原则。将不同颜色的叶片、果实和花朵的植物要素合理搭配,从而达到景观的丰富多彩和四季的更迭交替。例如: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常绿植物与花色明亮的植物搭配、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叶、红瑞木、白皮松等常用来色彩搭配。

2.2结合原有地形和环境原则。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来创造出与周围变化地形和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景观,从而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效果,例如:地势险峻的地方,种植黑松、银杏,突出古老苍劲。

2.3熟悉植物生态特性和立地条件。明确植物的生态特性在该地区的立地条件下能不能正常的生活以及发挥原有的生态效应。植物的生态特性是指植物的开花期、花色、绿色期、适应的温度、植物高度、成熟期等;立地条件是指该地区的气候特性、地理环境、光照、湿度、土质状况等。例如:天津属于盐碱地区则须选择耐盐碱植物如合欢、柽柳、金叶榆、木槿、白蜡、红叶柳等。

2.4高度搭配适当原则。合理的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营造出整体的层次感配置成合理的人工群落,当上层植物较高时,下面植物也应该相应的高一些,例如:侧拍→太平花→萱草,毛白杨→金银木→羊胡子草等。

2.5立意的原则。立意要突出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和鲜明的主题。

2.6将传统的技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传统设计的精华与现代新技术、新思想、新材料结合起来,设计出满足现代审美要求的创新性、节约型、环保型的作品,例如:造景出小桥流水的诗意、精卫填海等。

3植物造景的方法

作为园林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植物”,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力,为城市园林绿化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景观盛宴,在未来的园林植物应用中,应该合理地发挥不同观赏特性的园林植物,运用好园林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感,在园林植物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发挥其改善环境的生物功能作用和美化环境的景观作用。

3.1回归自然,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园林绿化的主要宗旨是改生态环境,美化环境。各地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乡土树种,不但节省养护费用,栽培管理较粗放,节省造价外,对于维持地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2注重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现代城市中,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频繁出现,钢筋混凝土的硬质景观逐步取代了原始、自然的大面积绿地,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为了增加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在园林绿化中,除了“见缝插绿”地充分利用空间营造绿地系统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外,还应增加诸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绿化覆盖面积,创造多维的城市植物应用空间。

3.3注重彩叶植物的应用。彩叶植物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弥补一般植物在色彩方面的不足,极大的丰富城市色彩。彩叶植物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但如果应用时不注意彩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就会适得其反,失去其应有的观赏效果。因此,建议彩叶植物在应用配置时,应在符合其生态习性和美学原则的前提下,创造出完美的植物景观,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同时,还要加强养护管理工作,因为彩叶植物通常是作为模纹图案的植物材料,应该经常修剪、定期养护,延长其观赏期。

3.4注重芳香植物的应用。相较于彩叶植物,芳香植物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则更不被大众所关注。虽然我国是芳香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大多集中在对其香精的提取和应用上,较少关注其在园林设计方面的应用。在未来的园林植物设计中,若能适当将一些兼有园林植物功能的芳香植物应用到植物配置中,如一二年生草花、地被等,将弥补我国园林植物设计在嗅觉上的欠缺,从而使得植物培植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相融合的多维美感。

4植物造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4.1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为避免单调和雷同以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观,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山桃、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海棠等;初夏开花的野苹果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火炬、五角枫和观果的海棠、山里后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云杉等。总的配植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在林木配植中,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比纯林效果好。

4.2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边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秋季叶片变红的槭树类,此类植物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就是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浅绿泛黄的樟子松墨绿色的桧柏、灰绿色的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4.3乔、灌、草相结合层次分明。乔木是难得的天然植物资源,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园林人员应想尽所有办法去保留及保护原有的乔木。灌木以其色彩变化丰富见效快而大量应用,特别是在提倡乔木、灌木、草本搭配时更应注意不要产生负作用。草坪是一个良好的地面覆盖物,可以很好地减少城市扬尘,同时草坪是各种植物和非植物材料产生的统一基面。所以乔、灌、草分层配置、色彩搭配,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

4.4保留乡土树种。改建、扩建和新建园林,应尽量保留原有的乔灌林,尤其是古树名木。

4.5因地制宜,以乡土树为主。因地制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物种要经过引种驯化和区域栽培试验、优选后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

5结语

总而言之,植物景观的营造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材料的应用不是在园林绿地中杂乱无章的简单堆砌,应该是利用园林的审美规律和植物造景手法,在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生态功能等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结合用地环境准确的选择园林植物进行设计施工。在城市的建设中尽可能的将每一块园林绿地都建设成美观、舒适、宜人的生态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1]程波.园林种植技术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1,(12):271.[2]赵定品.园林种植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2011,(4):50.

2.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论文 篇二

1.1 乡土性与多样性原则

首先, 乡土性原则主要是指在选择植物品种时, 应注重对该地区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性植物配置。由于其本身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 对该地区的环境、气候等因素已经有了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同时具有较为丰富的林相和季相变化, 能够形成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其次, 多样性原则主要是指除了加强选择乡土性植物, 还应适当扩宽植物选择范围, 从而达到多种类型植物的组合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1.2 科学性和美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植物配置过程中, 应充分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协调性, 从而做到不同种类型植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综合考虑植物配置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各个因素, 避免产生“相生相克”的现象。美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园林植物造景的观赏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可以通过利用不同种植物的高低错落, 营造出多层次、多色彩的园林植物景观, 同时通过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的结合, 最大程度上延长观赏期, 并充分注重色调与色调的搭配, 最终形成较强的色度对比。

2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作用

2.1 美化周边环境

在园林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过程中, 通过对不同植物景观特点的利用, 在合理布置的基础上, 呈现出植物景观的不同形态及特有美感, 在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 对园林景观起到了重要点缀作用。另一方面, 园林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还进一步凸显出了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不仅是城市的亮点, 而且能美化城市环境。

2.2 精神熏陶

作为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是重要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 其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和色泽变化, 能够给人带来不同层次的美学感受。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每个个体来说, 其内心都有一种奔赴大自然的欲望, 而作为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能够充分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2.3 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 产生光合作用, 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并且制造出氧气, 净化周边的空气环境, 提升空气质量。其次, 部分类型的植物还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各种毒害物质, 从而大大减少了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2.4 灾害防护作用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灾害防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植物组合和配置过程中, 不仅提供了较为基本的生存环境, 还能有效抵御风沙及扬尘灾害, 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

2.5 提供休闲场地

对于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来说, 其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组合,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园林环境的作用, 同时还创造出了良好的休闲环境场所。不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园林景观观赏, 还在人们观赏之余为其提供了避暑休闲场所, 使之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对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3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3.1 科学性及乡土性的缺乏

首先表现在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过程中, 考虑较多的因素是植物和树种的形状及颜色, 没有对植物配置的适应性进行充分了解, 直接造成了植物景观的成活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园林设计人员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的和谐共生思想, 片面地认为植物种类越多, 群落相对越为稳定, 但实际上也会带来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冲击和外种入侵。其次, 乡土性应用的滞后,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是极为重要的, 但对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和运用, 在实际过程中, 往往会由于其不能达到大宗采购的数量而变更设计方案。

3.2 片面注重观赏效益

该项问题主要表现在, 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配置和造景关注较多的是外在形体的优美以及色彩和图案的精细, 片面追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造景, 没有充分考虑生态效益, 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景观后期养护费用。

4 解决策略

首先, 应在解决科学性和协调性问题的基础上, 竖立起全局设计的思维方法, 对各类型景观进行规划和预见, 在进行植物配置和造景时应充分把握其建造功能、环境功能与观赏功能之间的协调统一, 在因地制宜原则下, 加强对于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 并加强对当地树种和植物的运用, 从而达到完善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作用。

摘要:园林景观能够有效改善周围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质量, 想要使园林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就应在做好园林设计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参考文献

[1] 孟南.浅谈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与配置[J].现代园艺, 2009 (1)

3.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 篇三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

1.植物造景的概念

所谓的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及草本植物以艺术的手法创造出相应的景观,以发挥植物形态、色彩、线条的美感,同时也包括将植物修剪成某种图案或是形态以创造美感。在对植物景观进行布局的时候,应该将植物景观和硬质景观的线条、外形及体量协调在一起。植物造景是20世纪70年代有关专家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较多硬质景观现象提出的园林建设方向,要求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涉及到美学、植物学等众多学科。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说明

(1)在配置植物时,应满足功能上的要求 除了植物的基本功能(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尘、降低噪音、杀菌等)外,植物在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功能。

(2)园林中配置植物,不同的场所对植物配置有不同的要求。

商业区中的植物要求挺拔秀丽、高贵大方,在一些靠近商业门面的地方,还不能遮挡门面。因此,不能选择太过浓郁的树木,而应多选择高大挺拔、树形优美、枝叶不太茂盛的植物。

工业区的绿化一般较为简洁,除了必要的树木外,草地占了大部分面积。

住宅小区环境对植物要求较高,因为住宅小区绿化除了绿化美化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它为住户提供了一个每天进行户外休闲的场所,植物配置应根据空间环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置手法。小区植物配置相对而言层次较为丰富,景观较为复杂,需乔、灌、花、草相结合,创造一个优美、生态、健康的休闲空间。

(3)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应根据设计意图、设计理念做不同的安排 如一个公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规划的功能分区,配置植物时应区别对待。如主入口究竟是采用“先抑后扬”还是“开门见山”的设计手法,其植物配置就大不相同。公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应根据分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植物搭配。儿童活动区的植物配置要求色彩较为绚丽,层次应适宜,不能太阴闭;老年活动区则要求配置较为茂密的植物,创造一个宁静的休闲空间;体育活动区的植物配置则应达到开朗通透的效果,满足体育运动的需要;而文化娱乐区的各种建筑物较为密集,因此应配置能美化衬托建筑、营造文化教育活动和娱乐氛围的植物。

3.详解住宅小区各功能区的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应考虑居住小区绿地的功能,不同居住区在植物配置上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种植设计可以成为居住区的明显地物标。以下主要以北方居住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3.1小区道路植物配植

实用亲切、温馨愉悦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根据小区内道路设计的形式合理进行植物配植。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教师公寓设计中,小区内的道路设计形式不尽相同,有曲线形的,有直线型的,道路宽度在1.5-2范围内,主要以园路为主,小区内禁止车辆通行。因此,在植物配植的过程中,以精细为主,道路两侧主要以大面积的模纹和地被花卉为主,结合道路的设计形式将植物设计曲线形或直线型,方便人们在行走的同时能够观赏道路两侧景观。而且针对隐形的消防通道,道路两侧不宜栽植高大乔木。总体设计由道路两侧向绿地内侧进行延伸,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3.2小区中心公共地带植物配植

小区中心游园区是居民比较集中的公共场地,虽然绿地面积较小,往往建有亭、廊、座椅、铺装广场、水体等小型建筑和设施外,植物造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进行合理的植物造景,如公共区域的四周应适当的栽植高大乔木与居住区域分隔开来,起到隔离降噪的目的,保证居民的安静休息。公共建筑门前和休息广场是人流集中和居民交往频繁的地方,为了适应这种特点,植物配植可采用不同色彩的树池、花坛相结合的形式,可种植银杏、五角枫、法桐等高大乔木,起到遮阴的效果。花坛内则以小叶黄杨、胶东卫矛、金叶女贞等形成组合,配植月季、芍药、福禄考等宿根花卉,增加绿化艺术效果。水体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因为有了水,才显得有灵气,有秀气。因此,水体周围的植物配置也非常重要,水边植物应多采用亲用性植物、形态奇特植物和水生植物。

3.3小区宅间绿地植物配植

小区宅间绿地的植物配植,必须考虑绿地的地形、绿地内其他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人的活动范围和场地等相关因素,设计宜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根据小区的地形特点,如果高差较大,可适当的进行坡度种植,多以宿根花卉和模纹进行搭配种植。面积较大绿地内可进行群植,形成小型的林地,以表现群体之美,多以亚乔木为主,如樱花、黄金槐等。植物品种不宜过多,否则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会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设计应注重重点性,突出观赏性对象,使之成为主体。各楼栋间起伏变化的微地形、高差不宜超过1米,但因其形式自然流畅,加上茵茵绿草,使居民如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体现“回归自然”的创造理念。

3.4小区宅旁绿地植物配植

在小区通向各楼栋的路口侧面和转角处设置点石小景,配以抽象、流畅、低矮花灌木彩带和树球,形成明显的标志。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应以低矮灌木和绿篱为主,以免影响采光;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在冬季则可以享受温暖的阳光。宅旁绿地也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而且在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整体要求简洁自然。

3.5小区停车场植物配植

在小区的停车场,尽可能铺设能透气透水的植草砖,而减少全封闭的混凝土地面,即可种草,又可停车,并与周围的乔灌木协调统一起来,草与树木产生较强的生态互补作用和平衡作用,这样可增加绿容积量,景色也更美。

4.结束语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考虑植物造景的同时必须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二者缺一不可。植物配置应从其功能、设计意图、风格特色、栽培管理、季相变化等多方面综合、全面考虑,才能营造出好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徐清.景观设计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4.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论文 篇四

1.1植物选择

园林景观内部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植物,园林设计中一项关键性的内容就是关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不同的植物在外观和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相互选用和搭配过程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另外,不同的植物由于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在园林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也不同,选用、配置植物时,需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点以及对气候环境的基本要求,保证植物在园林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选择的植物类型应是本土植物,培养本土品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快地适应园林气候和环境。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不仅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同时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因而在植物配置中适当选择外来品种丰富园林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配置能够更好地提升园林设计效果。

1.2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是为了更好地为植物造景奠定基础,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加优美、自然和舒适的环境,因而在园林植物配置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原则,保证植物配置和园林设计效果。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人员在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时,要综合了解其生长习性,在详细了解不同植物生长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植物科学配置,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配置效果,使其更好地与园林景观和设计环境融为一体。设计人员通过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生长对环境、气候的要求以及对土壤、土质的要求,能够在造景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培育和修剪手法。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原则是要求注重植物搭配的技巧,根据不同植物的颜色、形状特点,使配置过程中控制颜色的深浅度,通过层次性的明暗搭配,使园林植物景观色彩种类更加丰富。

2主要形式

2.1满足设计需求

园林设计是在城市化建设中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对园林中的植物景物进行重新配置和整理,使其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效果,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园林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了解人们的实际观赏需求,对园林设计、规划的风格予以充分体现,在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中要着重体现园林的基本功能。园林内部不同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例如,在街头绿化带和公园处属于绿色环境,人们在这一公共场所主要是进行娱乐和休息。对于此处的园林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区域性的植物配置工作,为人们营造出相对轻松和舒适的休闲环境。在不同品种的植物搭配中,保证与周边环境整体状态相适应。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体现园林设计的人文性。

2.2造景轮廓对比

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不同植物的配置实现植物造景,是为了使园林的内部景观植物呈现更好的观赏性。对于大规模的植物造景,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将不同植物进行基本轮廓对比,使林冠线与植物整体边廓相协调。尤其是树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枝繁叶茂,呈冠状发展,上部的轮廓线已经难以再人工控制。在此情况下,对于搭配的树木种类需要与整个园林风格相适应。植物造景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均不同,要完成合理的造景设计,就要在了解其综合习性的基础上,预判其造景的最终效果,在视觉上打造出一种层次感,掌握不同的绿色效果,使其艺术审美性更加突出。

2.3创意性

园林设计属于建筑设计与艺术设计统一的工作,因而在实践中需要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将不同的植物种类合理搭配,使其在特定的生长区域形成一种景观状态。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要根据总体的园林设计风格,人们在不同的园林休息区均能发现其设计特点。在整体结构安排中,可以以树木为主、花草为辅,形成一种主次感,运用植物象征、隐喻和模仿等特征打造出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另外,在花草点缀中进行整体形态设计,例如,利用花类植物点缀园林环境,将其拼成一定的图案或文字,可以是“自然”、“生态”、“和谐”等字样,也可以是动物图案等,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主要是为了增强园林设计的活泼感以及植物造景的设计感,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和要求。

3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地操作中既要综合了解植物生长属性,又要在色彩、形态搭配中营造一种艺术审美效果。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对提升园林设计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下半月),(6)

5.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论文 篇五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策略

在园林设计工作中,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工作是园林景观得以体现的最重要的两项工作。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美感的观赏需求。合理的园林设计能够帮助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更好地舒缓压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工程设计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提升。因此,加强对原理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工作的关注,提升园林设计的实际价值十分必要。

1园林设计的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促进园林设计工作的中植物配备和植物造景工作之间的协调性,优化园林的设计,应该找到现阶段的园林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在实际的园林设计工作中,存在2方面问题,园林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没有良好的植物生态性,设计者太过重视植物个体的观赏价值,导致园林设计整体性不足,缺少整体和谐美;忽视了植物设置的生态效益,在进行植物选择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只在乎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意义,最终造成了大量的养护费用浪费,不利于园林生态的长远发展。

2园林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2.1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设计的美观合理能够使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感受到自然地无限美感,在为城市建设增添靓丽的美景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净化城市的空气,调节生态环境,有效的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如,在园林设计中讲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硫化气体和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2.2有效做到安全防护

合理地进行园林设计,利用植物配置进行环境的优化和保护,保障了人们的健康生活。除此之外,还能有效的在自然灾害面前起到保护、防护作用。例如,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能够起到防火、防震以及防止水土了流失的作用,有效地降低自然因素为人类带来的伤害。同时,植物的合理配置也是展现园林美的重要环节,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促进它们有效地吸收光照和水源,更好地生长,从而向人们展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美学价值。有的植物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日常的供用,更为充分地阐释了植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舒缓压力,陶冶情操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不仅具有保护生态环境、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以观赏作用的同时还能充分的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由于城市生活的居民的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在这种高压之下很容易引发烦躁、抑郁等疾病,合理地进行植物造景的设置,能够给烦躁的都市居民提供一片放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有效地舒缓压力。

3加强园林设计工作的有效策略

3.1重视植物造景的内涵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特点,以及不同地域的温度、湿度、光照、气候等有关数据,对当地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充分地分析,才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植物设置园林景观,有效避免盲目造林现象的发生。此外,在进行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工作时,还应从多角度出发,对城市居民的整体水平进行考量分析,从而更为有效地确定植物的观赏价值以及审美标准,促进景观和人文的更好融合。并针对园林设置中植物特点的不同,合理的设置一些庭楼、山水等,促进城市居民能够更为真实地感受大自然,体味自然风光。

3.2设计过程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在进行园林设计工作时,还应该根据植物地生长特性、气候要求进行合理种植,以保障植物能够正常有效地生长。同时,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植物,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将植物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从而打造出最具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

4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工作具有极强的创造性,需要设计者对植物、环境,以及当地的人文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的配置,让园林景观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学原理,让所种植的植物能够顺应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有效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6.园林植物造景问题研究 篇六

园林植物造景问题研究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人类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植物作为园林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正在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本文就园林植物造景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作 者:杨淑清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园林管理处双鸭山市园林管理处期 刊: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Journal:A VIEW OF LABOUR UNIONS年,卷(期):,“”(4)分类号:X503.23关键词:园林植物 造景 应用 问题

7.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 篇七

1 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 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 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 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 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 提高叶面积指数, 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 提高绿化光合效率, 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 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 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 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 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 降低污染程度, 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 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 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 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 改善生活环境, 有利身心健康。

2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设计的基础, 强调物种多样性

⑴要提高品种意识, 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 构建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化景观;同时, 慎重而有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 重点是原产我国, 但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良品种。

⑵城市引入的植物种类较多, 但是绝大多数种群规模很小, 甚至渐趋消亡。这与对绿化植物要求太高, 过于追求完美和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 就造就了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被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作法, 也导致慢生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苗木的植物被抛弃, 具有某些不足的绿化植物被轻易否定。植物本身无所谓高低好坏, 春盛、夏绿、秋实和冬枯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 关键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 应将增加绿地的适应性种类和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相结合, 如在绿地中限制和调剂好各物种所占比例等。

⑶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 合理选择耐荫植物, 开发利用绿化空间资源, 丰富林下植物, 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 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 以快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性的绿地。如Minawaki利用演替理论, 快速恢复和重建当地的潜在植被, 效果明显。城市地区恢复潜在植被主要包括植被确定、恢复重建和养护管理等3个阶段, 地带性群落有利于提高物种潜在的共存性, 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3 因地制宜是生态设计的保证

城市环境多样, 系统脆弱和胁迫深刻, 生态设计中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 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 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 创造适生环境, 提高绿地维持机制。重视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遮档、修饰和弥补功能, 将建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植物造景中除基调树种外, 应选用观赏花木、宿根花卉和草坪等, 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针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因时制宜, 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特别是应重视乡土植物的运用, 过分强调奇花异草, 尤其是外地植物的无序引入, 往往因气候突变而遭灭顶之灾;盲目照搬异地和他国绿地模式, 跟风赶时髦, 长官意志, 代价极大, 生态和景观功能也得不到保证, 应特别引起重视。

4 种间关系是生态设计的关键

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对群落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大量单一结构绿地的出现, 除了与绿化观念和投资有关外, 植物种间关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竞争是主要的植物种间关系之一, 为负相互作用, 物种竞争能力具有竞争等级性, 并受到目标种和邻居选择的影响。竞争和适应能力与扎根类型和深度、植株大小、生长率、耐荫性和他感作用等特征有关, 受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活史以及环境条件和资源水平影响。其中他感作用是一种特殊的种间关系, 属于直接干涉性竞争。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史是决定竞争结果和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 个体面临的竞争强度受其有效面积的影响, 个体空间结构常决定物种间的相遇频度, 影响种间相互作用强度。种间也有正相互作用, 如树冠层为林下植物创造合适的荫生环境。因此, 应加强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充分借鉴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 师法自然, 考虑植物的相生相克性, 选择适宜的耐荫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 并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 同时促使其他植物生长。另外, 成株比幼苗的耐性强, 错开种间的更新时间, 也有利于种间的共存, 使群落种群趋向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和土肥等资源, 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5 植物群落的稳定是生态设计的核心

绿地植物群落结构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 设计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如果合理, 可能达到具有稳定性的目的。

生态设计中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 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推广少灌和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 利用绿地掉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 形成植物结构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 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 降低绿地建设和维护费用。

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稳定性, 通过构建复杂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 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境, 使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 形成病虫害生态调控机制。因此, 通过生态设计和生态系统管理, 能够将病虫害防治由直接面对病虫害, 转向间接利用绿地群落间生态位分异, 生存和竞争关系以及生物代谢物等作用, 调节目标植物与有害生物动态平衡, 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

6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设计不可缺少的前提

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生态的功能, 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回城市, 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需求。城市能保留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 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种类以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生态环境质量, 这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

通过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 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 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 不能视为真正意义的自然, 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等。半自然生境也包括一些人工营造的环境, 如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 它们是水生动植物良好的栖息场所,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 而生态公园更是典型的例子。

通过生境创造, 可以在城市创造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因此, 应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念, 不能局限于野生价值大的郊野区域, 通过生态设计, 城市应注重创建自然栖息地的植物结构的可能性, 给野生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环境。在植物选择和结构构筑上, 研究潜在植被, 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坏自然多样性。如以种类丰富的草地代替单一的草坪, 人工干预的自然更新林, 建造带自然边缘的水体和湿地系统, 构建水生和湿地植被等等, 创造野生生物觅食、安全和繁衍的庇护空间, 促进野生动物的引入、生存和繁衍。

7 文化和游憩是生态设计的承载品位

生态设计的植物配置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 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 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 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 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园林艺术中, 园林植物往往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 如比喻、吟咏雅趣等, 通过合理配置设计, 可以在局部地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 促使植物形与神的结合, 启迪居民。因此, 汲取和借鉴传统园林的文化传统, 融合自然规律和人文传统, 综合园林生态、审美和精神功能, 创造意境, 烘托环境氛围, 增加绿地品味和情调, 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 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8 结束语

8.谈传统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之美 篇八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委婉含蓄,力求呈现画意诗情般的景色。“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得到了充分诠释,花木山石、亭台楼阁等这些元素由设计者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每个环节。山石花木之美回味无穷,令人触景生情,因此在世界园林中有着独特地位。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景观体系中别具一格,其原因不仅仅是建筑,植物的运用更是极赋代表性。此外,中国传统园林强调“天人合一”,因此创作注重展现自然之道,追求纯朴归一,师承自然。

植物造景指在园林中应用植物,以其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园林学的特性为基础,遵照科学技术性、文化艺术性、空间时间性以及经济性原则,因地制宜与其它园林元素结合,创建符合生物学、美学要求,功能与审美兼备的景观空间。植物造景一般选择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等,由设计者因地制宜,选择恰当植物品种以求最大程度展现出植物的姿态美、色彩美等。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传统园林中,建筑与植物之间相互穿插、交融布局,使得建筑与植物有机协调。同时,植物有如建筑的衣裳,装饰、柔化其生硬的线条,令建筑环境更具意境与生命力,此外还可丰富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感,突出建筑主题。

中国传统园林布局细精巧,景致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感叹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景观设计手法。而其中植物造景与园林主题紧密相连,深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神影响:

(1)植物造景与园林主题。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常被“拟人化”以表达人们的精神思想,许多园林主题均与植物有关,以植物景观命名的景点和园林建筑数不胜数。以厅堂前大片荷花景色闻名的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在盛夏时节,满池荷花飘香四溢,令人心醉。

(2)植物造景与中国历史文化。从古至今,咏树颂花的诗词歌赋无数,诗词之人常常寓情于景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渗透于植物景观之中。在长期的传统文化思想熏陶下,一些例如梅松竹菊这类园林植物已被烙上浓重的中国文化观念印记。

中国传统园林与日本园林植物造景

植物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分子,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原则,因此在传统园林中更是必不可少。传统园林中建筑不论其性质功能如何、数量多少,都力求与山石草木这些元素相互组织成景。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使用丰富且运用恰当,营造出宜人风景。其重点表现在:(1)设计者对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外部形态以及植物内在精神的深刻认知,欣赏植物个性美,多孤植且极少修剪;(2)师法自然。仿效自然,将植物景观栽植园中,且无论景观区域面积大小,都尝试“三五成林”,求“咫尺山林”之美;(3)植物与园林其他元素紧密配合,无论山石、水体亦或建筑,以植物点睛,增强景区氛围。建筑永恒,而植物会随季节、年代的变化而变化,赋予建筑以时间和空间的季候感,增加了园林景物中静动之美感;(4)灵活生动的植物可协调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在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中科学选择观赏性好的花草树木,通过前期科学栽培与后期恰当养护等方式,充分利用植物独特的姿态与质感,软化建筑物突出的体量与生硬轮廓。

众所周知,日本园林以自然纯朴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传统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日本园林在设计中充分展现自然界的原始朴素之美,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开创出宁静致远的简朴新境界。而世人多感叹赞美日本园林的精致小巧、枯寂玄妙、抽象精深的景色。日本园林设计者对中国园林不断进行着探索,寻找其中的奥妙与精髓,试图延续独特风格,同时引入中国禅宗思想进行深刻固化,展现另一种美的姿态。然而,早期日本出现了经济停滞,人多物乏,对日本园林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困境。因此,日本园林师引入了先进技术与思想,园林规模逐渐简洁、浓缩,园林中水面逐渐变小,所尊奉的观赏石更多用于园中,甚至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主景,形成了著名的“枯山水”。游人对其植物形体的高雅沉静,色彩的生动靓丽,赞叹感慨之声不绝于耳。日本园林追求精神上“净空无”的上乘境界:修剪整齐的植物,自然天成的石块,耙出纹理的砂石,显示出纯净细致的态度。在后期“枯山水”更加简洁质朴,花树全无,仅用几尊石组,辅以白砂一地,营造净土一方。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涵括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与美,植物作为园林环境中的主体之一,以孤植和群植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变万化的色彩,形成不同的景观氛围,展现多彩的画面。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园林景观已有了更多更新的发展,但这并不足够而需要不断的学习深化,才可将这一魅力瑰宝更大程度展现在世人面前,应用到更多的现代园林造园技术上。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9.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实训报告 篇九

实训报告

学号:0503110113 姓名:简祥

指导老师:钟春玉、江宝月

实训地点:福州华侨公园、海润小区、苍山万达广场

实训时间:2012、12、4早上—2012、12、4傍晚

实训目的:通过这次园林植物造景实习,己平时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差异有所了解,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接下来将从福州华侨公园、海润小区、苍山万达广场实际景观出发,结合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从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园林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正文:

一、福州华侨公园

广场植物造景,不仅能够净化空气与噪音,也可以为人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还可以在精神上给予人们美的享受。福州华侨公园的植充分的结合了福州华侨公园广场的园林建筑小品来配臵的,让人一眼望去不会感到视觉上的疲劳,通过园林的小品还给人们有个休闲的地方公园入口处一幅浮雕的世界地图构成了标志性景观,一个舵形的时钟,在不同的时间里,悄然记录了海外华侨的拼搏故事。

植物的配臵不是单单的一种植物要有与其它的植物相结合,植物的造景也要有层次感。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对比和统一、韵律和节奏,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园林植物造景,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臵,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

列植,使道路空间的边界更为明确,同时也起到了引导游人视线和路线的作用。列植的树木要保持一致的整齐性,但是并非绝对整齐,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既可以作为背景,也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在加上有园林建筑的小品做装饰更能让人感受到美的感受。

华侨公园内,象征着华侨足迹的50根景观柱,展示了福州华侨遍布世界154个国家的风采。”相关人士说。

广场的植物造景形式,应该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广场的生态条件。植物选择既要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又要结合广场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对比和衬托、韵律节奏和层次等艺术手法,才能达到合理、最佳的景观效果。这种形式属于整形式,多用列植乔木或灌木的手段,以起到严整规则的效果。既可以用作遮挡或隔离,又可以作为背景。植物选用耐干旱瘠薄、深根系的植物为主。根深不因践踏造成表面根系破坏而影响正常生长,并能抵御一般摇、撞和暴风雨的袭击。

华侨公园常见的植物大致有:黄金榕球,灰莉球,鸡蛋花,小叶紫薇,鹅掌柴,萼距花,黄花槐,书带草,红花檵木,红叶朱蕉,银杏,红背桂,假连翘、花叶艳山姜、朱焦、红背桂、盆架子、白玉兰、华盛顿棕榈、幌伞枫、柚树

等…

华侨公园道路铺砖:

一般的道路铺砖有:碎拼、黄木纹、青石板、红绣石、芝麻黑等等…还有石材一般有光面的、自然面的、荔枝面的、注:一般台阶高度为166mm,宽大于300mm 铺砖有很多种如:广场砖、陶土砖、锈石、标准砖等;

华侨公园的道路用一般用碎拼的形式拼成的。

华侨公园中的道路还有用陶土砖组成,其实是粘土砖的一

种,是产品不断优化及传统技艺不断延伸的产物。陶土砖通常采用优质粘土甚至紫砂陶土高温烧制而成,较传统红砖(粘土砖)而言,陶土砖质感更 细腻、色泽更均匀,线条流畅、能耐高温高寒、耐腐蚀,,返璞归真,永不褪色,不仅具有自然美,更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感。是广场、庭园、街道及休闲场 所等非常理想的硬质地面铺设材料。水刷石饰面是一项传统的施工工艺,它能使墙面具有天然质感,而且色泽庄重美观,饰面坚固耐久,不褪色,也比较耐污染,其施工方法如下。

这个就是装饰井盖、既可以保护地下排水或光缆什么,同时也可以在上面种些地被植物。

水景的配臵

结合园林小品在旁边种些常用的植物如:黄金榕等

二、海润小区

主要植物配臵:配臵大乔时选择了,芒果、白玉兰、高山榕、大王椰子等乡土性的树种。

小区内还应用了,华盛顿棕榈、布迪椰子、加拿利海枣和大王椰子等特色树种。风香、花叶假连翘、红背桂、黄金叶和吊竹梅等色叶植物。黄馨、鸡蛋花、杜鹃和腊梅等观花植物。栀子花、白玉兰、含笑和香水月季的芳香植物。还有我们不常见的:幌伞枫、柚树等植物。

小区内的水景又是另一番景象,小区内的水池都是让人一眼看去就有一种层次感的感觉,池变还有植一些大型的植物。

道路铺砖:福州海润小区的主要铺砖有:芝麻黑、芝麻黄、草皮塑胶、灰砖、大理石等)道路主要也采用碎拼,但有的碎石和草坪相间。

实习总结:

10.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论文 篇十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园林绿化涉及的植物种类很多,且整体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种植绿化不仅可以稳定城市绿化生态系统,还可以使城市更具有生气、具有文化艺术感。

1生态园林及其植物配置的意义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之间的竞争的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在生态系统中,各个植物之间会由于因地制宜的因素自动配置在同一个生活环境,形成一个新的群落,渐渐地会通过长时间的和谐共处,共同享受同一地方的土地空间、阳光、空气,最后逐渐地形成稳定的群落。经过多年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经验得知,植物的合理配置对园林绿化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与普通的农田防护效果、果园配置以及花圃的设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园林设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能展现出其的艺术感。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它们的艺术感的配置,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1]。

2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2.1主题原则

在设计园林配置时,设计人员应当确定好绿化的主题内容,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主要的需求交接种植乔木、灌木以及花卉,衬托出主题。

2.2整体优先原则

在城市园林配置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的文化历史及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绿化配置,并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呈现出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的多样化,符合绿化城市的创建要求。

2.3适宜原则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大“适宜”原则,即适地适树原则与环境协调适宜原则。适地适树是指:在选取树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质量及气候条件等,否则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从而增加了后期的养护费用。与环境协调适宜原则是指:在植物配置过程中,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植物的形体都需要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满足人们视觉需求[2]。

2.4经济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配置工作中,一定要控制好绿化成本的投入,如今我国提倡以经济节约型为目标的发展道路。因此,有部分人提出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当结合水果树种植相结合,这想法虽是甚好,但是设计公共绿化地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美感,还与我国提倡的经济节约型目标不符合。

2.5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以自然环境为中心,符合生态学系统的要求,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为了植物之间及各个群落之间能够和谐共存,共同和平发展,从事园林艺术配置的工作人员应当要掌握植物生态学的特征,对其进行科学搭配,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美感,从而还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3]。

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

3.1合理的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掌握好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惯及他们的生活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植物种植的成活率,且能够达到预期的美化效果。为了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根据种植环境以及土壤的质量进行选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植物尽快适应种植地的生长条件,确保植物的成活率。此外,还需要做好日后植物的养护工作,这样才能使得植物更快、更好地成长,早日达成美观效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3.2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的多样化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化更具有美感,能更好地突出城市园林的立体感。在植物配置种植过程中,应当选取多种不同的习性以及形态的植物进行交叉种植,并且要保证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色彩的协调性,这样才能突显出园林的多层次、多色彩的特征,才能勾画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生活环境,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可以感受到原生态的美感。园林的多样性特点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吸引各种动物,使动物拥有自己的家园,可以促进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生态平衡。

3.3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乡土树种,便于日后养护管理,又可以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造成成活率低的问题。由于乡土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特征都已经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比外来的植物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所以选择乡土植物可以在保证园林设配置的稳定性的同时,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很多地区以及开始实行开发本土园林种植。例如,我国赣南地区种植的榕树、香樟等,都是采用选择当地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呈现出当地的植物特色,还实现了群落的生态特点。

3.4根据季节变化,合理选择植物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或夏季是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季节,一到秋季时分,很多的植物都会渐渐枯萎了。所以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季节因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使生态园林建设没有季节之分,使城市园林无论是秋季还是冬季都能满足绿化需求,使城市园林一年四季都能发挥着生态效益。

3.5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为了园林绿化具有立体感,让人们的眼球更具有美感,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花朵与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交叉种植多种且颜色各异的植物,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绚丽多彩的花朵,还可以观赏到绿油油的树叶。为了突显园林的层次感,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配置一些形状各异,颜色深浅不一进行交叉配置。例如:在同一片园林中同时种植淡绿色的草木、暗绿色的油松及深绿色的樟树这3种植物结合种植,可以有效展现出了园林的层次感,同时在色彩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既给让人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还可以给人们的眼球有着不同的美感。

3.6注意层次

在园林拼花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花卉的层次以及色彩的搭配,合理布局不同的叶色和花色,做好当木的层次与色彩的搭配工作,才能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还要注意很多细节。

4结语

园林绿化设计的快速发展与城市道路建设发展是成正比的,是城市环境改善效果的象征。园林设计者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布局好植物的种植比例,要与生态学和美学进行有效结合,协调好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1.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手法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现代园林设计;要求;形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16-03

植物造景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环境条件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创造出与环境周围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的活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可以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深入了解植物造景,可以更好地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使植物造景与现代园林景观完美结合。

1 植物造景对植物的要求

园林植物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与气候,以及防风、庇荫的基本功能外,其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用于植物造景的植物应满足以下条件:1) 要符合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造景,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不同的园林绿地具备不同的功能,如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容易成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为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等问题。2) 要因地制宜。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必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所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得到统一;同时也要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即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和改变立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3) 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去一部分植物。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2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其以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形式。

1) 孤植。是指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孤植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例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因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2) 对植。是指两棵或两丛树相对各植。对植可用在建筑门前、路的两侧、桥的两端等处,起到烘托主景的作用,或形成配景、夹景,以增强透视的纵深感。左右两棵或两丛树的重心应该与对称点一致,以形成均衡而又相互呼应的风格,显得生活泼。

3) 丛植。是指将三五株至八九株乃至一二十株同种或异种树木以不等距离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成为一个整体轮廓线的种植方式。丛植有较强的整体感,少量株树的丛植亦有孤赏树的艺术效果。丛植的目的主要是发挥集体的作用,在艺术上强调了整体美,对环境也有较强的抗逆性。

4) 群植。是指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群植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

5) 花坛。是指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花坛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为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如沈阳市砂子岭广场中心的圆形花坛,以几种有色植物组成几何图案,大块的色彩对比鲜明、形式活泼,使人赏心悦目。

6) 花境。是指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花境在设计形式上是沿着长轴方向演进的带状连续构图,是竖向和水平的综合景观。平面上看是各种花卉的块状混植,立面上看高低错落有致。每组花丛通常由5~10种花卉组成,一般同种花卉要集中栽植。花丛内应由主花材形成基调,次花材作为补充,各种花卉共同形成季相景观。花境表现的主题是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及植物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3 植物造景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造景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的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也有着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现代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观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植物造景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nlc202309030600

1)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市花”“市树”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在重要或显著位置栽植市树或市花,利用其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造景,蕴涵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对少年儿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也能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们不仅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其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降低噪声,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造景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现代城市植物造景常常采取生物措施普遍绿化,大力植树造林、栽花种草,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

2) 植物自身的文化气息。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由于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立体观赏特征,使得文人居住的园林、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声色俱佳。古典园林对园林植物题材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得乎性情,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赋予其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为当今的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的是城市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因而植物文化最终呈现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

如果植物仅有境而没有情,那么只能算是花草树木的排列组合,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在利用植物造景的同时,进行意境的设计,使风景具有一种活泼的神韵,从而达到形神的统一,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作品。

3) 乡土植物的运用。由于环境恶化,人类愈来愈渴望回归大自然。园林绿化的主要宗旨是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园林。因此植物造景强调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绿地的生物量,又可以利用乡土植物造景,反映地方季相变化,更重要的是易于管理,可降低管理费用,节约绿化资金。

园林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虽然生态学思想在越来越多的园林设计中被应用,但是往往只停在表面而不深入,要真正更新当代植物造景的生态理念就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来指导植物造景。植物是一种具有生命发展空间的群体,是可以容纳众多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只有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生态理念运用在植物造景中,设计才更具有可持续性。

4 结语

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一方面,它创造现实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它又反映意识形态,表达强烈的情感,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12.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论文 篇十二

1 植物造景技术的概述

1.1 植物造景技术定义

植物造景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一些植物景观来呈现园林景观的多彩多样性。在充分满足植物生长环境要求的基础上, 结合造景要求, 经过园林设计师的实地调研, 选取可以体现天然美观且符合要求的园林植物以及装饰物, 如灌木、草坪及假山、水体等, 合理规划植物及装饰物的布局, 构建可以充分呈现植物形态、功能且符合设计标准的自然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沉淀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园林建造艺术, 园林设计师结合自己独特的创造思维以及专业的园林技术, 借助某些艺术方式 (如植物栽种管理、园林景物修剪及搭架技术等) 搭建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植物造景技术完美地结合了工程建筑学和园艺美学, 构建出符合人们审美观且满足优美环境标准的绿色园林。

1.2 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作为构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部分, 对城市整体效益和绿化效果及城市自然景观的多样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植物造景技术是园林绿化的一项重要手段, 完美地结合了中外园林造景艺术精华和其他人的美观理论, 构建出呈现地区特点和符合园林绿化多样性特性的科学化可持续园林植物景观。

环境是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基础,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自然环境和绿化景观的保养和维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 对环境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常常通过植树造林、种花铺草及一些其他装饰物来完成城市的绿化建设。植物造景技术充分满足了人们对社会生存环境的需求, 人们对于不同的园林植物造型和色彩有着不同的需求, 不同的植物景观有着不同的视觉效果, 产生不同的价值, 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精神体验[1]。

2 植物造景需遵循的艺术原则

通常情况下, 为了使得整体园林景观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开展植物造景时常需要遵循色彩相宜、季相相宜、因景制宜、位置相宜等原则。

2.1 色彩相宜原则

色彩是给人造成视觉印象最基本因素之一, 故而植物造景过程中最先需考虑的是植物的色彩配置相适应。要想达到植物造景的色彩相宜, 需将所选择植物色彩与整个园林结构以及环境、场景氛围等相搭配, 给人以舒适温馨的感觉, 植物造景的色彩相宜可以给人们带来亲切感, 提升了人们对园林艺术的整体认同感。

2.2 季相相宜原则

植物造景过程需要遵循季相相宜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需充分结合造景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期, 根据所选择植物的季节特性充分利用植物各自的开花期、繁盛期, 以期望达到整个园林季季都有美景, 四季景色相宜。

2.3 因景制宜原则

因景制宜原则主要是指植物造景过程中要结合不同主题, 选用不同植物开展造景。因景制宜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熟悉各地域风土乡情和习惯喜好, 以及结合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开展相应制景植物的配植。

2.4 位置相宜原则

植物造景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位置相宜原则, 及结合园林的地理环境条件选择相对应的制景植物进行植物造景。整个园林造景过程中, 因不同位置的地理条件不同, 所以设计人员要充分结合地理位置, 对相应的位置找相匹配的植物进行造景。

3 植物造景方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明确主次, 疏密有序

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要充分呈现主次结构、采用合理自然的方法, 严格把握疏密程度, 尽可能减少人工痕迹。整个设计过程要遵循先整体后部分的原则, 先从较大的地方入手, 后设计局部的细小部分, 充分将远景和近景有效融合, 要实现大处增添景观, 小处增添趣味的目标。此外, 在植物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园林景观内部植物的搭配, 需合理栽种植物, 使得其与周围的景观相照应, 达到艺术的完整与统一[2]。

3.2 合理搭配, 色彩鲜明

由于植物形态会随着树龄的增加, 季节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点, 故而园林植物造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形象丰富多彩, 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如西湖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 总体可以用春花烂漫, 夏荫浓郁, 秋色绚丽, 冬季苍翠来形容四季之景, 但是对于不同景点的植物景观却又有所不同。春季景观主要可以从“苏堤春晓”、“灵峰探梅”、“柳浪闻莺”, 以及一些特色花种, 如位于孤山后坡的杜鹃花和整个太子湾公园里盛开的樱花、郁金香等呈现出来;夏季景观主要可以从“云栖竹径”、“曲院风荷”等呈现出来;秋季景观主要可以从“满陇桂雨”以及位于孤山后山泛黄的麻栋林、位于裸子植物区水潭周围的杉林等呈现出来;冬季景观主要可以从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等呈现出来。春季景观主要有杜鹃、含笑、樱花、玉兰、海棠、绣线菊、碧桃、迎春等花种树木可供观赏;夏季景观主要有荷花、桅子、紫薇、广玉兰、睡莲、石榴、合欢、木槿等花种树木可供观赏;秋季景观主要是包括各种槭树、乌桕、枫香、银杏、无患子等在内的各种色叶树种可供观赏, 同时伴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冬季景观主要有山茶、蜡梅、梅花等观花树种, 以及斑皮抽水树、豹皮樟、悬铃木、榔榆、白皮松、油柿等观干树种可供观赏。总而言之, 整个西湖园林植物景观各有侧重, 有的色彩鲜艳, 有的芳香馥郁, 有的苍翠挺秀。根据植物季相特点, 整个园林景观以桂花、香樟等常绿阔叶树作为基本树木, 展现出一片风景各异, 季节景观各异的漂亮景象。

3.3 合理选用围合空间

植物可选择的围合空间可分为几种:开放性围合空间、竖向围合空间、冠下围合空间以及半开放性围合空间、封闭式围合空间等。植物围合空间类型的选择需充分考虑造景地势以及造景绿地, 如对于街道、广场和人行路两旁常选择封闭式围合空间, 这样可以对噪音和灰尘形成一层环境层面上的隔断, 繁华喧闹中呈现安静的氛围, 给繁华的都市营造出一片静谧融洽的活动空间。

3.4 融合几何、透视及视错觉理论

人们常常通过视觉感受来传递对园林景观最直观的判断, 因而园林景观结构设计的好坏常常取决与设计人员在视觉角度的引导。不同的景观植物可以形成不同的视线透视以及远近效果, 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受, 如花草和乔木等。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过程中, 需充分考虑观赏者视觉需求, 在多种视觉感受表达方式中融合视线上的透视变形、几何以及视错觉等理论, 构建出令人赏心悦目、有特色的园林景观[3]。

4 结论

综上所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很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进行造景时, 需要根据植物的特点以及生长习性选择合理的造景技术, 为人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生活环境。通过园林景观造景不仅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优雅的景观画面, 同时也构建了一个绿色、健康的工作环境, 改善了城市环境, 降低了噪音污染, 具有良好的环保作用, 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植物造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要素。在进行植物造景时, 要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和习性, 合理搭配, 将植物配合美和个体美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介绍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植物造景的原则, 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凤.福州市主要公园乔木树种多样性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 (3) :143-146.

[2]林璐莹.构建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若干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 2008 (1) :166-170.

上一篇:小区绿化情况汇报下一篇:移动前台员工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