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课件

2024-08-06

背景音乐课件(10篇)

1.背景音乐课件 篇一

本文由liaoningxhr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欢迎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课程: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课程: 《美妙的人声》 第三课时 美妙的人声》

老师:(艺体组)老师:(艺体组)王诚 :(艺体组 学生:七年级()学生:七年级(17)班55名同学 名同学

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

1、组织教学,说出课时目标、组织教学,2、常规训练:乐器练习和视唱练习、常规训练:

3、音乐欣赏:《跳蚤之歌》、《当兵的人》、音乐欣赏: 跳蚤之歌》 当兵的人》

4、了解音乐知识:、了解音乐知识:

1、常见人声的特点、2、常见声乐演唱形式、5、课堂小结,下课。、课堂小结,下课。

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美妙的人声》 是新课程湘教版音 本课《美妙的人声》-3是新课程湘教版音 乐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湘 乐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湘 版音乐教材每学期安排3个欣赏单元)。本单元 个欣赏单元)。版音乐教材每学期安排 个欣赏单元)。本单元 是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欣赏课,计划安排3 是以聆听声乐作品为 中心的欣赏课,计划安排 课时,本课是第三课时。本单元一共安排了8首 课时,本课是第三课时。本单元一共安排了8首 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在前两节课欣赏过6首的 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在前两节课欣赏过 首的 基础上本课时继续欣赏剩下两首: 基础上本课时继续欣赏剩下两首:《跳蚤之 歌》、《当兵的人》。并通过单元小结了解音 当兵的人》 乐知识:几种人声的特点; 乐知识:几种人声的特点;常见的歌曲演唱形 式。按照常规在进行新课之前先进行乐器练习和视唱训练。和视唱训练。

新课程音乐教学标准中指出: 新课程音乐教学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 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 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 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 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 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 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 学生养成健康、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 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课时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 因此本课时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 基本 教学目标 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能理解音乐的美。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能理解音乐的美。教 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专注地 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专注地 听赏音乐,并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听赏音乐,并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对所听的音乐作出反应,教学难点是从欣 能对所听的音乐作出反应,教学难点是从欣 赏中体验到欣赏声乐作品的愉悦。赏中体验到欣赏声乐作品的愉悦。乐器练习的重点是笛子 竖笛指法练习,是笛子、的重点是笛子、竖笛指法练习,口琴音位练 视唱练习的重点是掌握好音准 节奏,是掌握好音准、习。视唱练习的重点是掌握好音准、节奏,准确识别音符,唱准时值。准确识别音符,唱准时值。

2、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

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及声乐;、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1、唱歌及声乐;

2、读识乐 谱;

3、乐器演奏;

4、音乐欣赏;

5、了解音乐知识、、乐器演奏;、音乐欣 赏;、了解音乐知识

6、参与音乐实践几个重要的方面,参与音乐实践几个重要的方面,由于目前学生音乐基础偏 学生普遍不会视谱,低,学生普遍不会视谱,能够很大胆自信地唱歌的学生在 各班是极少数,能够简单演奏某种乐器的更是凤毛麟角,各班是极少数,能够简单演奏某种乐器的更是凤毛麟角,学生片面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学生片面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没有哪一个好的歌 手是不认得谱子的,手是不认得谱子的,也没有哪一个好的乐器演奏者是不认 得谱子的。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正规化,得谱子的。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正规化,还要用有限的时 间完成教学内容,间完成教学内容,并设法补齐学生小学阶段应当掌握的基 本音乐技能。本音乐技能。从零起步进行稍有系统的视唱训练是很有必 要的,从零起步进行乐器练习也是很重要。要的,从零起步进行乐器练习也是很重要。兴趣是学习音

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现在学生学音乐的兴趣非常高,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现在学生学音乐的兴趣非常高,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为了使同学们的能力迅速提高,为了使同学们的能力迅速提高,我们一直坚 持每节课前都进行乐器练习和视唱练习。(。(湘版 持每节课前都进行乐器练习和视唱练习。(湘版 音乐教材从四年级到八年级四次安排了竖笛、音乐教材从四年级到八年级四次安排了竖笛、口 琴的演奏学习)。乐器实践和视唱是互相促进的,琴的演奏学习)。乐器实践和视唱是互相促进的,)。乐器实践和视唱是互相促进的 这对音乐能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这对音乐能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课的乐器练习先自练,再和老师同学一起齐奏。习先自练,再和老师同学一起齐奏。并注意继续 观察指法图、音位表;模仿老师和同学的范奏。观察指法图、音位表;模仿老师和同学的范奏。视唱训练组织学生跟唱,视唱训练组织学生跟唱,并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正 音。欣赏曲目主要是放录音让学生听,并进行适 欣赏曲目主要是放录音让学生听,当的解说引导,使学生自己感受,当兵的人》 当的解说引导,使学生自己感受,《当兵的人》 这首歌学生非常感兴趣,这首歌学生非常感兴趣,不唱一唱学生会觉得很 遗憾,我这里设计成部分学唱的音乐实践,遗憾,我这里设计成部分学唱的音乐实践,以继 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实践的积极性。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实践的积极性。

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次的齐奏、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次的齐奏、齐唱,在学生基础很低的时候是正常的。齐唱,在学生基础很低的时候是正常的。这些齐奏、这些齐奏、齐唱是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 活动,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 的人际交流,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 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最后的了解音乐知识主要是老师结合前 面的欣赏作品进行讲解,面的欣赏作品进行讲解,并通过课件听 赏完成课后判断练习加深理解。赏完成课后判断练习加深理解。本课学 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主要是欣赏聆听和参与音 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欣赏聆听和参与音 乐实践,在教学中参与各种提高音乐能 乐实践,力的训练。力的训练。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本课组织教学后,讲清课时安排,本课组织教学后,讲清课时安排,按每节课的常规先进行乐器练习和视唱 训练,计划用时10分钟左右 分钟左右,训练,计划用时 分钟左右,然后欣赏 和学唱实践用时18分钟 分钟,和学唱实践用时 分钟,最后了解音乐 知识和完成听赏判断用时12分钟左右 分钟左右。知识和完成听赏判断用时 分钟左右。板书:乐器练习曲目、视唱练习曲目、板书:乐器练习曲目、视唱练习曲目、新课课题、欣赏曲目、了解的音乐知识。新课课题、欣赏曲目、了解的音乐知识。

谢谢!谢谢!

2.背景音乐课件 篇二

一、初中音乐课程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裨益

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课件不同的是, 传统课件仅局限于文字的表达与描述, 但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于一身,更加有效便利,生动活泼地实现知识的传播,达到教育的目的。

1. 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逼真、自然地展现出各类音乐情景,让学生身临其中, 更好地领略到音乐带给人的美妙以及其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 特别是音乐的教授,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 对复杂的乐章再现,活泼了课堂,也引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2. 促进学教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不仅仅可以组织、动员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 还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及个别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解决举措,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由于多媒体课件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 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且在教学中, 可以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实现成果的共享与交流。

3. 增强音乐技能,实现素质教育

在初中音乐的课程教学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在听、欣赏、技巧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多媒体课件通过声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生动的语言素材,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学习音乐,真正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如何在初中音乐课程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景的体验

音乐的欣赏讲究的是对意境的领悟与体验。比如在教民族名曲《茉莉花》和京剧《唱脸谱》时,传统的教法要费很多时间来讲解歌词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可以在多媒体中展现茉莉花与脸谱的图片或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音乐中所表达事物的了解程度, 在观看的过程中,新鲜与极富趣味的图片与视频将引发学生的兴趣,加入一些新颖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 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观看完多媒体课件后进行情景的表演或说出自己学习的感受,丰富教学内容, 增加教学的趣味。

2. 利用MIDI音乐的插入和电脑曲库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

网络上的音乐曲库包括全球各个地区的各种歌曲,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常用乐器的声音,再也不需要为找不到乐器而苦恼,同时,在电脑上可以用这些乐器演奏,改编歌曲,既节省了空间,也让学生可以在一节课中领会到不同乐器演奏的音色与特有的感觉。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随时调用任何国家的任何一首歌曲,让学生领略不同国家的音乐特色,同时, 在屏幕上同步显示作者的国家,生活的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中意蕴。这些多媒体的手段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使之达到最佳的程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完成并延伸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利用已经掌握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知识,自行编辑视频或者音乐片段,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操作能力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展示已经准备好的视频素材,一段段精彩影视画面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 让上课者、听课者享受到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使得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4. 在多媒体的运用教学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新型教学观念的重构,要求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能够真正认识与了解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育的介入所产生的意义。身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转变更新教学理念,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中,与时俱进。

3.巧用多媒体课件 促进音乐课教学 篇三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课前,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运用计算机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创造性地把一些音乐形象制成多媒体课件,多项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具体形象的情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如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歌曲活泼、轻快,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前,我制作了春天风景的教学课件,并配以鸟啼声、流水声。上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浓浓的春天气息,启发学生用轻盈、优美的歌声来演唱。又如,在欣赏《国歌》时。我配以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和运动健儿争夺金牌时的精彩片断,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多媒体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人情入境,感同身受,不仅能感悟到原汁原味的音乐形象,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诱发了他们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节时省力,化解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往往教授一个简单的读谱知识,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维阻滞的现象。此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在音符的认识中,我设计了一个动画游戏。把五线谱设计成一个大楼房,把小音符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卡通,让学生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来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确,小音符便会对学生说谢谢。如果不对,小音符就会滑落原处。学生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了。在游戏中,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每个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在欣赏课中,有西洋乐器的介绍。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乐器并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当屏幕出现某一乐器,点击鼠标即出现由此乐器演奏的乐曲。学生也可自由点击,他们对哪种乐器感兴趣就可以点击哪个画面。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本上机械、生硬的音乐知识,生动地再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使这些普遍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由远及近,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在每个环节都适用的。例如:对“碰铃的认识”,有的老师设计了课件,大屏幕上有碰铃的图片,点击它便发出碰铃的声音。课件设计得非常好,可笔者认为,碰铃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乐器,学校音乐器材里通常都有配备,教师如果带一个碰铃实物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认识、去敲打,比多媒体展示的画片和声音要更直观,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欣赏审美,情感共鸣

“美感仿佛可以摸得着”是艺术鉴赏的佳境。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限于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的特点,学生的经验有限,无法独立地去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然而,有的教师千篇一律,空口说教,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把美妙的音乐与变动的图像联系在一起,辅以儿童化语言的讲解,以直观的视听效果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创设的情境引发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如在歌曲《小红帽》的教学中,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在欣赏《可爱的动物》时,有的老师每段音乐都配上了一种动物的动画,我觉得这种设计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音乐是一种模糊的艺术,同样的一部作品,每个人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乐曲组合中音乐活泼,有跳跃感,同学们就有可能理解成不同的小动物,如小松鼠、梅花鹿、兔子……,可老师一开始就用小白兔的动画来固定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没有了想象的余地。

四、活跃思维,激发创造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和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歌曲《火车开了》这一课里,我设计的课件中有好几个火车开动的动画,有火车由远及近的,火车从启动到飞奔的,火车钻山洞的……当用鼠标点击后,动画的播放是无声的。我启发学生:“这个动画缺少什么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声音”。我问:“哪位小朋友能为它配上声音呢?”同学们特别兴奋,开始互相讨论,积极地开动脑筋。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利用节奏、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来表现火车开时的不同情景。这样,同学们不仅很快地掌握了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而且还让他们有了一种成就感。又如,在欣赏《春天来了》时,我用课件营造一个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每个孩子参与即兴创造:有的孩子围成圈,模仿微波荡漾的小湖;有的孩子蹲在湖边扮演盛开的鲜花、摇曳的小草;远处的孩子双手上举左右摆动,像小树在风中婆娑成影;有的孩子则搭成“竹篱笆”、“小木屋”,组成了一道美景。在音乐和美景交融中,“蜜蜂”、“蝴蝶”翩翩起舞,“小猫”、“小狗”追逐嬉闹。音乐在流动,画面在变换,动作在变化,孩子们一个个身临其境体验着创造的欢乐,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表现了美。

五、把握音乐形象,扩大审美视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运用电教手段把聆听与观察密切联系,融声汇色,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会诱使学生在发现、思考中领悟哲理,在探索、总结中逐步拓宽审美思路。小学生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性,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所营造的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形象。如在欣赏《彼得与狼》时,我把彼得、小鸟、猫、鸭子、狼、老爷爷、猎人等制作成课件,和着音乐,播放彼得怎样机智勇敢地与狼做斗争的故事。学生沉浸在惟妙惟肖的画面中,展开审美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又如,在欣赏乐曲《鸭子拌嘴》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学生带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从听觉、视觉人手,播放课件《鸭子拌嘴》的画面和音乐。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的画面和生动的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没有教师的单纯教授,只有学生主动的学习。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地参与学习。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广泛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小学音乐采山课件 篇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掌握节奏XXXX X 0 |XXXX X 0‖,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采山》。让学生在歌唱、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抒发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掌握节奏XXXX X 0 |XXXX X 0‖。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设置情境,师生律动,初步感知节奏

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音乐的殿堂,今天,黄老师想带大家到大山里去郊游,告诉老师,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好,全体起立,请同学们整理好心情,跟上老师的步伐,千万不要掉队,来,让我们把口号喊起来,步伐踏起来,咱们出发啦!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

1 2 1 1 2 1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X X X X X 0 |X X X X X 0 |X X X X X 0 |X X X X X 0 |

跑跑跑跑 跑 跑跑跑跑 跑 跑跑跑跑 跑 跑跑跑跑 跑

|X X X X X 0 |X X X X X 0‖

转一 圈 大山到 了 (休止符的地方坐的姿势)

师:瞧,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到了,美丽的大山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先回到座位休息一下,一起来欣赏大山里的美景吧。(播放课件)

2.提问激趣 导入课题

师:(欣赏完)大山的景色可真美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美丽的大山里,住着一个特别勤劳的孩子,今天,约了几个伙伴,正兴高采烈出门呢!它们打算去做什么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既然同学们那么好奇,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采山》,答案就在里边。(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二、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1.初步感受歌曲。

师:刚才大家把歌曲听了一遍,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小朋友打算去做什么?

生:采山、采蘑菇、摘苹果

师:听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山? 老师告诉你们吧,山里的人们把进山摘葡萄、采蘑菇、摘苹果等劳动叫做采山。采山也是山里的小朋友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即使是下雨了,小朋友也会光着小脚丫,挎着小竹筐,高兴的来到山野上采山。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一起来感受采山的快乐。

2.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师打节奏,逐句教念。)

师:读得真不错,现在你们能自己来读一读第二段吗?

生:能,好,那我们加上节奏一起来读第二段歌词。

(2)认识十六分音符,学习了XXXX X 0 |XXXX X 0‖节奏

师:读得真有感情,小朋友们,还记得山里那个勤劳的孩子吗?可是我们现在都还不认识他它呢,你们想认识他吗?

生:想

师:现在就让我们和它见个面吧。——(十六分音符)

出示课件 X (我叫十六分音符,我的脚下踩着两块小滑板,共有四个兄弟姐妹(点击课件),长得一摸一样,我们组合在一起会使音乐变得更加欢快、活泼哦,今天我们四兄妹还约了几个朋友一起来采摘宝贝的,可是现在走散了,我们挺着急的,你们能帮我们找找吗?)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一起来帮它找朋友好吗?

生: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长什么样子?(出示课件X X X X X 0 | X X X X X 0‖)

师:哇,十六分音符的朋友还挺多呢,她们到底去哪了呢?(教师提前画几幅蘑菇,打乱顺序在上面分别写上X X X X 、X 0 、X X X X 、X 0、X X 、X—、X、X X 、节奏,)

师:(揭开挡住蘑菇的布或者纸片):原来啊,他们被山里的蘑菇给吸引住了,现在老师请4个小朋友把他们找回去,然后按照顺序排列好,谁来?

生:请4生。

师:(当着全班的面):我们按照顺序排列下。同学们,他们都找对朋友了吗?

生: 找对了。

师: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它们的节奏是怎样的?你们也来感受一下吧。1、2、起

生打,

师:既然认识了新朋友,我们用打拍子的形式和新认识的朋友问个好吧!师:你们听(示范完)对生说:你们也来问个好吧?

(出示节奏 X X X X X 0 | X X X X X 0‖)

朋 友 你 们 好 朋 友 你 真 棒

师:真有礼貌,现在我们加上这些歌词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来玩一玩有趣的歌词游戏,你们有兴趣吗?

生:有

师:你们再听听,你们也来玩一玩吧。(边拍边打菜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花呀花满蓝、果丫果满蓝、直向梦里钻)

(3)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着哼唱歌曲

师:二(1)班的小朋友真热情,刚才啊,这些新朋友告诉老师他们也想和我们一块学唱歌曲呢,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那么下面,让我们带上新朋友,一起来学唱歌曲《采山》,我们先跟着音乐轻声的哼唱,注意了,要轻声的。

(4)逐句学唱歌曲

师:唱得真认真,现在在老师的.琴声中我们来逐句学习吧,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逐句教

(5)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歌曲(3遍)

一遍:同学们学习的态度真好,现在老师想听同学们完整的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能唱给老师听吗?

生:能,

师:好,老师给过门。

二遍:唱得真好,老师想好奇的问一问,这首歌曲你们最喜欢哪句呢?(然后再逐句唱)

三遍:同学们唱得真开心,刚才同学们完整的演唱了这首好听的歌曲,现在老师还想听,想听小朋友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能唱给黄老师听听吗?

生:能:

师:真是讨人喜欢的孩子,下面我们就用轻快活泼的声音一起来唱《采山》这首歌。同样老师给过门。准备好了吗?

(6)歌曲接龙展示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特别愉悦,老师也觉得特别的幸福,老师被你们的热情给感染了,想和你们一块唱,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歌曲接龙的游戏怎么样?欢迎老师加入吗?

生:欢迎。

师: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设置好分工演唱,)上面提示说老师先唱第一行歌词,你们唱第二行歌词,然后我们一起合唱,第二段也是一样的。既然是郊游,那么老师先带路,你们千万不要掉队啦。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下面让我们伴着歌曲接龙的游戏一起去采山。

三、趣味延伸 分享愉悦

师:和同学们一起唱歌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如果能加上我们的动作,我相信我们的歌声会更美的。下面就让我们在愉悦的歌声中,一起用动作表现歌曲吧,全体起立。(一起展示):

师:同学们跳得特别棒,我想请4位小朋友和我跟大家一起再次感受采山的快乐,谁想来?

生举手,

师:下面让我们一边唱着歌儿一边跳着舞到大山里面去采山吧。

师:同学们跳得真棒,看,你们热情的舞蹈把谁吸引来了?它们在干什么呢?

生答:

老师还想好奇的问一问,你们平时劳动吗?都干些什么呢?能告诉老师吗?

四、德育渗透 课堂小结

师:你们真能干,看来大家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样,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真的很开心,今天我们歌唱了劳动的旋律,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品味到了劳动的光荣。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用自己的各种劳动换来更多的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唱起歌曲《采山》,在这首好听的歌曲声中结束今天愉快的旅程吧。

学生唱。

5.背景音乐课件 篇五

1 多媒体课件简约化制作的必要性

1.1 繁多, 挤占时间

40分钟的课, 课件播放却往往占据约三分之一的时间, 老师忙于课件播放, 却缺少与学生直面沟通的过程。

1.2 杂乱, 喧“宾”夺“主”

现代课堂倡导: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学生独立、自主的“生长”。现实课堂却表现:多媒体课件以其“繁杂”“纷乱”扰乱了课堂应有的主体地位。

1.3 直白, 弱化思考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 创设生动的情境, 是诱发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

2 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简约化

从字面上看, 简约可以理解成节俭、简单、简省等。课件整体的风格必须与所教授的内容相符, 这样会让学生第一时间真实地感受所授内容, 从而让课件更好为课堂服务。

2.1 去繁就简, 统一课件基本要素的风格

制作所谓风格统一, 指的是制作课件的基本要素之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2.1.1 制作内容精心筛选

不随便找一段文字或者把课文中所有文字不经筛选, 全部照搬到课件里, 而是精心挑选课件内容严格避免多而乱。

2.1.2 所选图片风格一致

图片风格统一, 从颜色、主题等方面达成一致性。因此, 可以从一些精致的图片库、系列摄影作品等中选择同一风格的图片。

2.1.3 色彩基调和谐统一

课件基调应该针对不同课程、授课对象量身设计, 且要注重课件基调统一、协调, 如《春联》教学课件的基调为“喜庆”“暖色调”, 使课件洋溢欢乐, 烘托节日气氛。而《童年冬阳骆驼队》的基调为“冷色调”, 以深色为主, 烘托出作者浅浅回忆中, 淡淡的思乡之情。

2.2 突出主旨, 彰显课件整体的独特气质

主旨就是用意和目的, 课件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能清楚地知道, 今天要学会什么, 要达到什么要求。

2.2.1 主旨是课件的“统帅”

古人说“意犹帅也”。这个“意”, 就是主旨。主旨在课件构思中起“统帅”作用。主旨决定了素材的取舍、详略, 主旨决定了课件结构的划分与顺序。

2.2.2 主旨应具备的条件

正确:主旨要符合所讲授内容的正确性, 符合所授内容的精神。

集中:一件课件只能有一个主旨;即使有若干观点, 也要集中概括成一个基本观点。

鲜明:主旨要直陈文中, 显露于外;要做到观点和素材统一, 神骨如一。

2.3 浓淡相宜, 优化课件制作的方法处理

2.3.1 细节处理

课件的视觉呈现要适时注重美感和实用, 通过对“边幅”作细致整修, 让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美的享受, 让这种愉悦情绪体验推动学习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件中,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飞机、火车、电子邮件三者从北京到澳大利亚悉尼所需时间的不同, 教学课件制作经过了初定与修改 (见上图) 。修改前, 直接截取地图制作, 这样传达给学生的信息非常不明显, 还有很多的扰因素, 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修改后, 大量简化, 重点突出。后经实践, 教学效果非常好。

2.3.2 色彩优化

课件制作中, 色彩应用原则为“总体协调, 局部对比”, 即课件整体色彩效果和谐, 局部、小范围可以有一些强烈色彩对比, 做到根据课件主题与内容、学生年龄特征, 确定主色调;增强文字与背景对比度;注意颜色的传统意义。

2.3.3 字体选择

文字是课件的核心, 也是视觉传达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对课件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和动画的精心设计可以使课件画面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提高学生兴趣, 极大提高教学质量, 应重视以下细节:

(1) 一个画面通常使用最多不超过三种字体。字体太多则显得杂乱, 没有主题, 分散学习注意力。

(2) 尽量采用宋体、楷体、隶书和黑体, 这些字体一般电脑都有, 且比较工整清晰。如果想使用一些专用字体时, 可以利用图像软件制作成图片, 避免换电脑后影响课件整体风格。

(3) 同一画面字体的颜色尽量统一协调。为突出显示不同文字,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 三种色彩比较合适。正文色彩与背景色形成鲜明对比, 装饰性文字的色彩与背景色调和, 避免喧宾夺主。

(4) 每一页面都有标题或是突出显示的内容, 标题字号应是最大, 大标题文字尽量保留在页面的中上部。

3 简约化与课件的精神气质的统一及融合

课件的精神气质, 指课件界面、整体风格、制作内容等与授课内容特质相符, 能很好展现所授内容的内在本质。课件的精神气质又与教师的气质相符, 通过课件的讲授、互动, 使学生从“边缘参与”到“深深卷入”。

3.1 课件界面与教学基调相吻合

例如:林海音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描写了主人公在爸爸在去世时独有的人生体验, 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 崇敬和怀念。课件整体画面, 采用黑色, 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了粉色隶书竖排, 右下角采用了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夹竹桃, 中间是一幅大大的照片, 整体画面简洁, 全文基调:哀而不伤, 含而不露。这样处理后, 课件的精神气质并不没有消失, 而是隐含于课件中, 慢慢散发出来。

3.2 技术手段与教学理念相融合

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形象, 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 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 发展思维能力, 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应围绕教学需要, 有所取舍, 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宗旨。

6.背景音乐课件 篇六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初中音乐;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0-02

现阶段,尽管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层出不穷,但在传统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 “一言堂”的教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正如南京师范大学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第八章“视觉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中指出的那样: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最大的薄弱点在于要求学生记住一般规则和概念,而学生却不具备经验去理解。

随机走入中小学课堂,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等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如何才能杜绝言语主义教学的弊端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去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就算无法完全改变现状,至少也应该在现实教学情境中增加一些新的元素,使现状有所改进,这也许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更好的诠释。

人是通过五大感官系统直接获得信息的,有关科研人员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在人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占6% 。其中,占83%的视觉,主要是生动鲜活的画面,而不是抽象的文字。

因此,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多地选用视觉媒体承载知识,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在对美的追求中源源不断地获得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最终形成各种能力。同时也应力争体现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应根据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科特点,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另外,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也应尽可能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宜的内容的呈现方式等。

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设计中,结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些尝试,希望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前教学环境

目前,初中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非考试学科,或多或少地受到学校和学生的轻视。传统课堂中,音乐教师要将学生从课前的兴奋状态“拉”回到学习状态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往往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一个与之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营造出良好的课前教学环境,让学生快速回归课堂,并对当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

如在进行《乘着音乐去旅行》一课教学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利用PPT创设了这样的课前教学环境:阳春三月,渴望旅行,可是现实条件并不允许,那么我们就乘着音乐去旅行吧!(文字展示)《荫中鸟》、《鸭子拌嘴》、《野蜂飞舞》、《赛马》、《羊肠小道》(背景音乐)陪伴着我们愉快地向科罗拉多大峡谷(图片循环展示)进发! 学生在进入音乐室的瞬间,都被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美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所吸引,“收心”效果十分明显。

课后有教师这样评价:该节课充分利用了各种素材,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鼻、舌、身参与到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不但让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完成了一次对美的感悟,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在传统课堂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只能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因此,教师单独教学每个声部的时候,学生往往觉得比较容易。但如果几个声部结合,比如碰到3个以上声部时,学生就觉得合起来唱的时候找不到音。假如学生的音准概念不是很好,再加上教师的即兴合唱伴奏的能力不是很强,就会给常态课中的合唱教学带来困难。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笔者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唱的不准的地方给出关键性和弦,这样方便了每个声部的学生找到自己声部的音高,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弥补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

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有高有低,乐器的使用有强有弱。去年笔者参加了一次市级教研活动,听了一节课题是《茉莉花》的公开课,开课教师别出心裁地用古筝奏出二声部而自己范唱一声部,这对初中音乐教师业务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

这个设计引起了笔者深深的思考,一般说来,有器乐基础的教师是可以进行展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但是如果不是器乐专业的教师应当如何有新意又能高效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呢?再比如,音乐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进行即兴伴奏,如果音乐教师对该项乐器的演奏能力较弱,就会导致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拿笔者来说,本人对笛子的使用能力不是很好,在传统课堂中对《帕米尔的春天》进行教学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这个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声音、文字等对笛子进行了全面介绍,让学生明白了笛子的发声原理,对笛子这种乐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播放名家演奏的笛子独奏曲,让学生不但了解了我国这一优秀的民族乐器,而且提高了音乐素养,同时也弥补了笔者教学能力的不足。

对于音乐这门课程来说,音乐教师不可能成为门门精通的全才。因此,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成为许多音乐教师的首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定可以取长补短,弥补我们能力的不足,使音乐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现评价的全面化和多元化

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手段比较单一,如让学生单独演唱或者合唱,这些方式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评价的目标。比如独唱,只能对极少数同学实现当堂评价;合唱无法发现“滥竽充数”的同学。

为了改变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现状,实现全面化、多元化的评价目标,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一般会预先准备好一些可以用于录音的耳麦,甚至将学生带到学校多媒体计算机室进行教学,在课件中设计录音环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自己演唱歌曲的录音,并将学生的自录歌曲通过计算机网络(网盘、FTP、公用邮箱、普通共享)、电子档案袋等方式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取其他同学的演唱歌曲并进行播放和相互评价,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从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中不断反思、总结和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共享,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

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实现音乐课程教学评价的全面化和多元化,是对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有益的扩充,对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符合初中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传统的“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历史,现代教学观提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课件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突破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弥补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而且能对学生全面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应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对初中音乐教学进行大胆创新,探究新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这不但是对现代教育理念最好的诠释,也是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理想和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叶澜,丁证霖.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庄曜,戴海云.(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7.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篇七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管弦乐《九寨沟音画》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导语: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个地方,请欣赏九寨沟的宣传片(学生看着美丽的风景啧啧称赞)

2、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导语:再请大家欣赏音乐片段,你能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边听边想象)

(1)学生讨论、交流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师总结:刚才欣赏的《九寨沟音画》和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都向我们描绘了

美的大自然的情景。但我们知道,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请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3、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教师范唱(独唱,演唱高声部)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听录音范唱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可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从歌曲中感受到、体验到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谈感受、体验。

(5)我们能和着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作些动作吗?(学生可站着、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也可走出座位,随意的表演)

(6)跟着钢琴试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解决难点,如弱起、休止符等)

三、布置作业:

8.《船歌》音乐教学课件 篇八

1.知识目标:了解《六月—船歌》在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段上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技能目标:能过分辨《六月—船歌》第

一、第二的主题,熟记第一段主题。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准确总结作品主题的情绪。

2、了解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难点:了解音乐不同要素的不同表现力,及其在塑造人物或营造气氛方面的作用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六月——船歌》

1、播放视频《六月——船歌》。(课件:钢琴演奏版《六月——船歌》的视频)

2、教师:这是一首钢琴作品,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听完这首作品后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这首作品名字叫《六月——船歌》,是我们很熟悉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大家还记得柴可夫斯基有什么代表作品吗?学生自由回答。

二、作曲家简介: 柴可夫斯基是著名的俄国作曲家、指挥家,有“旋律大师”的美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气息,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交响曲《悲怆》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这首《六月——船歌》也是他的代表作品,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课件:制作包括柴可夫斯基生平介绍、头像,《天鹅湖》《悲怆》主题音频的 PPT。)

9.依托课件依托课件,演绎精彩 篇九

一、依托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演绎乐学的课堂。

我校黄老师在上一年级公开课《对对歌》一课时,巧妙地依托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这首《对对歌》呢?我有一个秘诀。(出示动画)告诉大家,当我在读一对反义词时,我的眼前就像看到了和这对反义词相关的画面。比如,当我读到“明对暗”时,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太阳出来了,到处一片光明,蓝天、白云、大树、小鸟都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到了傍晚,太阳落山了,光线慢慢变暗了,好多东西我们越看越模糊了。同学们,试试看,像我这样边读边想象,看看当你读到一对反义词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书,边读边想象)

师:谁来说说,你读到哪一对反义词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容易对困难”的时候,会想到这道题目很容易做,但是有些题目就很难。

生:我读到“长对短”时,我会想到尺子有长有短。

该片段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教学和无意识的习得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依托课件,引领感悟文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传统教学中,情景再现主要靠教师的语言描述、挂图和组织学生游戏、表演等方法来实现。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媒体信息同步进行。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较大限度地挖掘文本资源,活化文本,丰富文本,提升文本,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从而引领学生去感悟文本,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刻的理解。

黄老师公开执教《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文,在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受难的画面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狂风呼啸、冰雹敲打、凶猛的大鹰尖叫着撕裂肌体……”伴着声音、动作、文字,老师声情并茂地读,学生很快被带入到那个情境中,情感被激荡了,深切地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苦痛。此环节依托多媒体课件这一动画演示,再现了普罗米修斯所受的苦痛情境,直观地刺激了学生们的视听觉,激荡着他们的情感,为进一步深入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依托课件,辅助突破难点

无论是哪个年龄、哪个地区的学生总是会有生活阅历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根据当时、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课件,是用“PowerPoint”还是“Flash”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切均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辅助突破教学难点,切实提高课堂实效为准。

吴老师在上公开课《詹天佑》时,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从两端同时凿进的方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他先让学生自读,找出詹天佑碰到的困难和他解决的办法,由于文中交代得比较明白,所以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由于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采用了“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由于八达岭长一千一百多米,所以采用“中部凿井法”;由于青龙桥坡度大,所以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接着,吴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来。最后,吴老师又借助多媒体,在学生读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观看动画演示,当播放到火车过“人”字形线路时,生动的画面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时,学生不仅弄懂了詹天佑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且不由地赞叹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这样依托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学生不仅对于詹天佑独特设计的方法有了深刻印象,而且突破了文本理解上的难点。

四、依托课件,发展表达能力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省略的成分较多。在学习古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而且对学生说话能力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说话练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我校刘老师在公开执教古诗《游子吟》时,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正借着微弱的灯光穿针引线。她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皱纹,手里拿着儿子的衣服,眼睛专注地看着衣服的针脚,生怕有一丁点的差错。儿子在母亲身边,看着这一切,眼里噙满了泪水。”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感情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从心里感受到母亲对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牵挂和不舍。伟大的母爱,儿子走到哪里也报答不完。学生联想到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练习对爸爸妈妈说几句心里话。学生情绪高涨,感人的话语脱口而出:“妈妈,你辛苦了,我永远也不能忘记你对我的爱!”妈妈,以前我不懂事,总惹你生气,现在儿子长大了,你放心吧!”“妈妈,我爱你!”……美的情怀、美的感受跃然而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该片段依托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同时,受到了爱的陶冶,而且加强了说话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演绎了口语交际的精彩。

10.背景音乐课件 篇十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回忆是一种重建活动, 记忆并不是简单地把信息储存起来, 尔后又回忆起, 而是储存一定的关键事件或事件的一些特点。认识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对一段文字作不同组别的认知研究发现, 阅读文字后记住的内容为10%, 听过后30%能记住, 经过视频图阅读能记往50%, 又听又看能记往70%。认识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S-O-R, 实际上是一个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从语言处理的角度上看, 图式理论作了很好的阐述。图式是已经贮存在大脑中的, 包含许多空档 (SLO TS) 的知识构架。当这些空档被所输入的具体信息填充时, 图式便被激活 (A CTIV A TED) , 语言因此得以理解、接受, 已知的背景知识在大脑中以抽象的构架形成各种图式和子图式 (SU BSCH EM A TA) 相互联系、嵌套, 使我们对具体语篇的理解得以顺利完成。[1]建构主义是关于人“如何理解”, “如何知道”的哲学观和认识论。瑞士著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 N PIA G ET) 是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 他的“发生认识论”较好阐述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 表明了学习如何发生, 意义如何建构, 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他提出S——— (A T) ———R认知公式:即一定的刺激 (STIM U LU S) 被个体同化 (A SSIM ILA TE) 于认知结构 (TEX TU R E) 之中, 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R ESPO N SE) 。[2]这一理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革新传统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3P教学模式

根据以上理论,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把教学材料内化为学习者感知内容, 可以使用3P教学模式, 即Presentation (呈现) , Practice (练) 和Production (表达) [3]。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Presentation (呈现) Practice (练) Production (表达)

传统的教学过程, 对图中各个环节在课堂中的处理手段, 从技术角度上说是单调的, 其缺点为:以文字为主的呈现, 单调乏味, 认知效果不显著;交互性不够, 尤其是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 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 得以操练的机会与次数较少;对当堂教学效果的检查不便, 教师对所教课效果的反馈信息了解不足;相关信息 (如民俗、文化、人文等) 含量较低。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充分的硬件条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 I提供了丰富的软件, 网络教学课件 (M CA I) 应用于课堂教学能促进课堂教学的革新。

三、M C A I网络教学课件的主要优点

应用实践证明, M CA I课件具有如下主要优点:

1. 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M CA I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形成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网络教学系统, 它以视、听、触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克服了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同一模式教学的弊端, 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取得的效果。

2. 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M CA I课件汇集多种教学媒体之所长, 既能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的教学信息, 又能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方式, 得到了传统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 调动了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达到了激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3. 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多种能力。

在M CA I实施过程中,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听、看、感觉, 还要积极思维, 快速反应, 这对学习者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以及心理机能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有利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M CA I课件是精心设计和制作出来的, 优秀的课件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 因此, 它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导向性,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 强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四、M C A I网络教学课件设计初探

在教学的各种环节, 利用M CA I课件网络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当堂学习效率。并且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讲解, 而是从视、听等方而对学生进行刺激, 使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互式的交流成为可能。

1. 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构筑材料, 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居中心地位。词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用语、使用、语义、语法和文化内涵等。词汇教学尤指关键词或词组教学。在呈现阶段, 首先我们可以把新单词的根词、前缀、后缀、单独列出呈现, 复习旧词汇, 并在课件中作一些提示型的设计, 帮助大家回忆;第二步, 即引入新学词汇, 可以不必先学该词的意义, 而是用网络的手段举例呈现。可以是一段对话 (音频媒体) , 亦可是一个典型例句 (文字媒体) , 或有相关视频图像信息 (视频媒体) , 或是一个综合型的呈现。在未学这个词前就是使得学习者已通过各种媒体对该词形成了深刻的印象;第三步, 教师作一些必要的词汇释意后即可和学生共同进行朗读拼读训练。第二阶段, 在课文教学中学习到该词汇在本课中的具体用法, 课件中应首先呈现相关例句演示并要求学生仿照示范进行语言操练。以reaction为例, 首先解释词根act含义, 加上名词后缀action解释举例。前缀re-解释举例。到此为止, 对reaction一词的学习只是对旧知识的复习, 课件中可以作如下处理:

2. 语篇教学在课文篇章教学中, 也可以使用网络教学手段。

语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心,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的优势, 采用话题分析模式结合视点和言语行为分析语篇意义及功能并对其进行整体把握。同时, 由于教学中引入了网络的手段、方法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语篇讲解、分析变得生动、有吸引力, 加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整个语篇内容进行有效地理解记忆。与只有单调的语言和文字解说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 网络教学手段可以使得语篇教学模块化、多样化、形象化, 教学中学生的记忆效率会有很大提高, 心理学记忆理论和实践结果都对此有了充分地证实。以下面一段语篇为例, 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网络手段作一些技术处理以提高教学效果:Earlier scientists thought that during a m an's lifetim e the power of his brain decreased.Butitis now thoughtthatthis is notso.A s long as the brain is given plenty of exercise it keeps its power.Ithas been found thatan old person who has always been m entally active has a quicker m ind than a young person who has done only physical work.It is now thought the m ore work we give our brains, the m ore work they are able to do.分析:语句1, Earlier scientists为讲述视点, 言说内容为“认为人脑的能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这种观点, 后续句则以brain为叙述视点, 言说内容为“只要给大脑以大量地锻炼, 大脑就会保持活力 (keep its power) ”后文中接着举一实例以加强前述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语段视点转换标志是转折连词but和条件状语从句连词A s long as。言语行为上, 前板块呈现“argum ent-supporting”型式 (pattern) , 后板块呈现argum ent-supporting-concluding型式。本语篇的观念视点聚焦在“the power ofhis brain”因此“keeps its power, quicker m ind”都与此相关联。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科普读物, 在这一语篇文中使用被动语态句式“Itis now thought, the brain is given, Ithas been found that…”, 这一点也要在教学中突出地予以介绍。引入CA I技术手段, 将此语篇模块化, 可分为Earlier scientists'view&A nother V iew两大模块。M odule1:Earlier scientists'view:the power of his brain decreased;M odule2:A nother V iew:keeps its power;A n exam ple:quicker m ind;Conclusion:the m ore———the m ore。在M odule2中, 重点列出几个被动语态的句式。通过这样呈现、分析、演练, 在CA I的应用过程中, 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语篇, 通过关联词的提示, 句式的重复多操练, 使有效课堂学习得以产生, 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记忆同时得到加强。

3. 语言———文化意识的教学与培养。

以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篇文章为例。“G oing H om e”原本是一部文学作品,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流行。随着小说的不胫而走, 引出一首当时流行非常广的歌曲“Tie A Y ellow R ibbon R ound the old O ak Tree”, 还有以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应运而生。我们可以把这些背景知识、歌曲、歌词、影视片段等做成一个专题课件应用于教学中, 让学生参与学习、讨论。从以上网络课件示例来看, 我们将目标语言———无论是词汇, 语篇或听力材料等, 用多媒作的手段从旧知复习开始向学习者进行模块化地呈现, 即激活学习者图式, 让学习者在已知的背景中学习知识, 在大脑中形成各种图式和子图式相互联系, 嵌套, 使具体目标语言的习得、记忆顺利完成。这种刺激是基于学习者个体一定的认知结构基础上的, 在这种以全方位的视听感觉的网络信息刺激下学习者接受和认同, 所以在这样刺激下产生的反应是积极的有效的, 因此目标语言对学习者而言, 其记忆效率也是很高的。在制作网络课件时教师应摸索一些方法, 在教材———学生、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以达到学生当堂对所学词汇、句型、语篇、人文背景等记忆与掌握。

五、M C A I网络教学课件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选择教学课题, 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 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 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相反的, 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概括而言, 选题应根据M CA 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进行。选题的同时, 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 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特别注意要发挥网络的特长,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精心设计、制作网络素材, 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 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习效率。

2. 研究教材内容, 创作设计脚本。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也是M CA I课件设计的蓝本。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 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 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因此, 在选择好课题后, 应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 理解重点、难点问题, 确定M CA I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脚本设计是制作M CA I课件重要环节, 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形式、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从网络课件的制作看, 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 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 应根据主题的需要, 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 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 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 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 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形象化, 而是要吃透了文字稿本。编辑稿本是制作M CA I课件的直接基础。

3. 搜集媒体素材, 制作合成课件。

“网络素材”是网络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 也就是网络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 它包括图、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 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素材光盘或从Internet相关网站上取得。网络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 将各种网络素材编辑起来, 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M CA I课件。这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好在现在的网络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越来越简单易学, 为教师亲自动手制作课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无论是从认知理论上, 还是在教学应用实践中, 都表明由于网络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及网络教学课件会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尤其是会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的记忆效率, 因此, 应积极提倡英语教学中多使用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5 (143) :74-81.

上一篇:景物的作文300字下一篇:致青春观后感心得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