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2024-10-26

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共8篇)

1.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篇一

浅谈如何突破正反比例教学难点

自己多年教学六年级,每当教学到六下第五单元正反比例这一单元时,都感到特别头痛,这一单元虽然考试时占的分值不多,一般不到十分,但是学生掌握起来却很难。

这一单元要用到昨天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时,完成练习反馈情况还不错。可今天教学完对比练习课后明显感觉正、反比例的判断问题严重,作业正确率明显下降。

虽然,学生能够正确背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并且也能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困难重重。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的判断两个量成什么比例,我先教学生这样几个窍门:

一、要求学生先找清让你判断那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比如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什么比例。要求学生把这长和宽两个量圈出来。

二、教给学生判断比值或乘积一定几种情况

判断比值或乘积一定几种有时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得到(这样的题目较简单);有时是通过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比如上题长方形面积一定;有时是通过理解题意,比如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实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订阅报纸的单价应该是一定的(这是常识,不必在题目中再次注明)。

在上面二点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分析学生的作业错误,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1、不能找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影响判断。

如“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有的学生是不理解题目中的“钱数”到底是单价,还是购买报纸所对应的总钱数。有的学生是因为没看到题目中明确注明什么量一定,所以直接判定此题不成比例。其实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订阅报纸的单价应该是一定的,这是常识,不必在题目中再次注明。

【改进办法】加强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一定量。如:

(1)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路程一定)(2)一本书,每在看的页数和所需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3)将一根木棍截成一样长的小段,每段的长和段数。(小棒的总长度一定)

2、因数量关系掌握不好,影响判断。

如给一个房间的底面铺砖,每块砖的面积与铺砖的块数,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然后找出数量关系:每块砖的面积*铺砖的块数=总面积(一定)

【改进办法】借此之机,弥补并夯实学困生较薄弱的数量关系。教师先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常用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以及相应的除法数量关系。如:(1)耗油总量÷耗没时间=()(2)每块砖的面积×铺砖的块数=()(3)一个班的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因公式变形不熟练,影响判断。

这类问题是困扰学生的难点。如“圆的面积和半径”。许多学生根据正比例的变化规律来思考,半径扩大,面积也随着扩大;半径缩小,面积也随着缩小,所以判断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正比例。可如果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r变形,得S:r=πr,π一定,但圆的半径却不一定,所以此题比值不一定,应该不成比例。

【改进办法】教给学生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遇到这类需要利用周长、面积或体积公式来推导的题目,请学生先在草稿本上默写出相关公式,然后根据问题利用等式的性质,将相关联的两个量移到等号的左边,将其它的量移到等号的右边,再根据变形后的公式进行判断。同时,要加大对此类题目的指导力度。如:

(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这里要向学生说明底乘高除以2=三角形面积(一定),底×高=三角形面积× 2(一定)(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或周长)。(3)长方形的周长(或面积)一定,长和宽。

2.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篇二

一、高中数学教学难点分析

1.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且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其存在着较多的教学难点, 其中一项教学难点就是数学知识点多且杂.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点在1000 个左右, 而且不包括变形、隐含的知识点, 从而导致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1]. 此外, 在庞多的知识点中还存在着很多细小的知识点, 容易被忽略, 导致高中数学教学不全面, 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2. 高中数学知识较抽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很多的知识非常抽象, 学生无法有效的理解. 例如, 在进行“函数”的教学中, 学生对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知识点完全无法在脑海里形象化, 而学生如果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和学习, 势必会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2].

3. 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非常紧密

高中数学知识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学生在上节课没有对相应的知识点全面的掌握, 那么在下节课对于新的知识点也无法充分的了解, 尤其是在数学计算中, 很多的公式之间有着一定的衔接性, 如果学生对于某个公式没有掌握好, 那么将无法顺利的进行计算, 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二、教学策略分析

1. 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充分整理, 并采用归纳法施教

针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点多且杂的难点, 教师应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整理, 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网络, 并采用归纳法进行教学, 能够确保高中数学教学的全面性[3]. 例如, 在进行“数列”的教学中, 教师应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公式、公式的变形以及相关的计算等进行全面的整理, 使其形成网络, 在教学的过程中, 利用归纳法将“数列”的相关知识点全部归纳整理出来, 而在此种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进而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能够全面的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 进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针对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的教学难点, 教师应想方设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的事物展示出来, 以降低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 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 在进行“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教学中, 学生很难理解何为随机事件?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4]. 例如, 在投掷一枚硬币的时候, 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 有红黄绿三个球, 教师挑选出黄球是随机事件. 通过利用投硬币以及挑选不同颜色球的实例可以使学生充分的理解何为随机事件, 这与教师单纯的依照教材的概念照本宣科相比, 前者能有效的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 同时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3. 指导学生科学的进行各知识点的衔接

高中数学知识点都是紧密衔接的. 学生只有打好数学基础, 确保数学知识掌握的全面性, 才能确保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 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的进行各知识点的衔接[5]. 例如, 在“集合”的教学中, 教师只有确保学生将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所有知识点全部掌握了, 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各项计算任务, 如果学生对子集、全集、补集、交集掌握的非常好, 但是唯独没有掌握并集, 从而在计算的过程中, 凡是遇到有关并集方面的计算题, 学生全部答错, 进而严重的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因此, 学生需要全面的掌握各个知识点, 并做好衔接工作, 才能确保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难点及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实际上, 由于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特点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影响到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也给教师造成较大的困扰. 因此, 教师应充分的正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解决, 从而确保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和顺利完成,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阮晓明, 王琴.高中数学十大难点概念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12, 13 (5) :114-115.

[2]章建跃, 陶维林.注重学生思维参与和感悟函数概念教学[J].数学通报.2009, 2 (7) :109-110.

[3]徐志强.突破难点多媒体助力高中数学函数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6 (17) :123-124.

[4]许静.基于创新教育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 11 (17) :143-144.

3.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篇三

一、道路施工技术的重难点

1、道路施工技术的重点。任何施工技术的有效实现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通过较强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控制与合理的设计,道路施工技术也是如此。在该技术使用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控制好各施工环节之间的时间,明确各阶段的施工标准,这样才能极大的确保道路施工技术综合价值的体现。同时,全面的进行施工设计与规划也是不可小觑的,只有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施工图纸与方案,需要考虑到施工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提高设计的实用性与合理性。从目前各地区道路的使用现状来分析,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与提升是十分迫切的,这种实用性不强的现状与现场管理水平较差是分不开的,再加上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因此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当前先进施工技术的优势,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其规范化施工的实现。

2、道路施工技术的难点。对于道路施工而言,技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资金投入的不足则无法有效引进先进的技术,在技术滞后的影响下无法很好的满足当前道路建设的需求。同时,客观环境对施工技术的影响比较大,道路施工都是露天进行的,因此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在部分恶劣天气下施工人员会选择暂停施工,但是这些不仅会极大的影响其施工工期,同时对于前期的施工也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特别是在南方的梅雨季节,长期的强降雨或者是较强的空气湿度都会严重的影响部分施工材料的性能,这些客观因素是人为无法控制与改变的。受各地域之间的温度、地质状况与监管力度的影响,道路施工技术的有效性也会受到一些制约。就道路施工而言,路基处理技术的好坏与实用性对于道路施工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部分地区也存在一些不良地基,因而加大其施工的難度。另外,在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偷工减料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极大的降低了施工的安全性与道路的稳定性,从另一个程度上反映出了资源浪费现象,管理人员应在施工中加强重视。

3、道路施工的制约因素。道路施工中对施工的各个环节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并且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其施工的整体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从施工工艺的选择、材料的购置与管理、施工人员的组织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设计人员的专业性与经验对于设计的合理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无法有效的进行设计,那么将无法合理的引导道路施工。施工材料的选择与购置对于道路施工技术的实现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同时有效的进行管理与检查也需要有计划的进行,但这些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都无法充分的得到实现,因此,需要管理者不断的进行管理意识上的调整,尽可能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并且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从而克服各地区道路施工中的不利因素。

二、道路施工技术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技术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重视施工团队的配置、尊重技术人员的主体地位这些对于道路施工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需要管理人员在意识上全面的调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充足的培训机会,这些对于技术人员自身的成长与归属感的营造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样也是提升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同时在进行技术人员的招聘与选择上,需要重视能力与学历的双重因素,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施工团队的综合能力,加强与其他团队的技术交流,这样可以很好的实现彼此之间的全面发展。

2、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对于各项技术的选择与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施工前期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全面的测量与必要的前期处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来进行,从而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为道路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重视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引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道路施工的综合价值。同时做好地基的处理与周边环境的观察,尽可能的确保路基的安全性。重视路基处理中的排水问题,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相应的排水设计来降低对周边地表水的影响。

3、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跟踪检查工作。对于道路工程的建设来说,施工技术不仅仅属于其中的一部分,更对整体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关乎到道路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效果。所以在道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对施工技术的管理,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也要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督促,使其能够做到规范施工,定期对重点项目进行检查,观察混凝土中的砂石料以及水的称量是否科学合理,钢筋的焊接与绑扎长度是否达到相应规范等等。质量管理人员应当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正确的指示,在出现质量难题的时候,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同施工人员一起分析和解决。

4、强化对施工技术与资料的管理。作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与资料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但是基建技术档案通常都要经历审查、施工以及竣工等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实践,这使得施工技术与资料管理工作的难度得到一定增加,为此应当强化资料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升业内的技术资料管理水平。只有在资料手续等相关材料齐全后,生产部门才能够进行验收手续的办理,进而保证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促进行业资料收集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以便在日后产生质量问题时能够做到有据可查,进而推动我国道路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与进步。

总结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背景下,道路施工技术的全面与否对于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效的加强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需要较好的交通环境来实现,因此,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针对当前的重难点逐步的进行改善,这样才能为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营造较好的行车环境。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与责任心,做好充足的准备与施工现场的管理,秩序化与规范化也是保障其质量的重要前提,这样才能确保道路施工技术价值的全面体现。

4.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篇四

——‚后进生/问题生/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难‛的解决策略

徐忠

‚‘后进生’通常是指道德观念无知、是非模糊、学习能力差、自卑、疑惧、意志力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后进生俗称‘差生’。在教育心理学则把后进生叫做‘品德不良学生’。在苏联教育学中把后进生叫‘个别生’,西方国家则叫做‘问题学生’或‘难教学生’‛;‚‘问题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表现出不良倾向、困难或不适应现象的学生‛。为论述方便,这里将三者统称为‚差生‛。‚所谓转化,是指品德不良学生在萌发改过愿望的基础上,行动上开始有改正错误的表现‛。

在普通高中,‚差生‛的出现是相对于优秀生和中间生而言的。但是如前文所述生源等原因,职业中专实际上成了被普通高中淘汰下来的‚差生‛的‚收容所‛了,由此也可以说:职业中专的‚差生‛实际上是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最差生‛了。那么,如何才能转化教育好这些所谓的‚最差生‛呢?转化教育工作的实践体会及不断的理论学习使笔者感悟到:要想做好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必须针对中专班主任工作上的问题表现及其突出的弊端,重视和借鉴运用如下策略:

1.‚五多五少‛策略

(1)‚多用情、少用气‛,就是要具备师爱,确立‚教师期望‛于转化教育工作的始终,在转化教育过程中以情感人,而不应是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现象’的发现使‘教师期望’成了一个教育实际问题。‘教师的期望’引起学生的‘自我实现预言’,这就是‘期望效应’的具体含义。教师对学生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都会有意无意或有形无形地以相应的态度、方式施加给学生,在他们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期望是积极的,学生定会确如教师所预料的那样获得进步或发展;如果期望是消极的,则学生往往也会如教师所预料的那样,退步或发展滞缓。‛正如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所说:‚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父母般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那么就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因为抱有期望的班主任即使没有把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诉诸于语言和文字,但通过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甚至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也会表达出来,会被这些特别敏感的孩子们所感受到。师生间这种爱的双向交流和爱的相互反馈,对师生双方的心理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期待和爱,得到了尊重、信任、关怀和爱护,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内部的上进动力。因此,转化教育首先需要班主任对差生的‚教师期望‛。

‚多用情,少用气‛还需要班主任认识和消除‚差生‛的‚习得性失助‛。‚心理学对动物和人进行的实验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深省的现象,叫做‘习得性失助’。例似的现象在人身上也会发生。大学生被试在经历了一段不能解决问题的失败经验后,让他们解决比较简单的字谜问题也发生了困难。习得性失助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个体在付出努力但得不到任何效果的经历之后,就会丧失自信,束手待毙,不愿做出任何实际的努力。‛ ‚习得性失助‛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出现认知障碍;情绪低落;学习动机降低;行为上畏缩不前。在产生‚习得性失助‛后,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调节,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中专生在初中时就因升学无望而倍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漠视。因为有的被认为品行差或学习差,得不到师生的关爱;有的在家中也是被认为毫无优点,总是受到家长的责怪和冷落;有的无奈进入职业中专后,家长也不再寄予‚厚望‛;有的因升学考试的失败经历等等,便在他们身上普遍形成了‚习得性失助‛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就抓住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契机去消除‚习得性失助‛。因为在新学校、新学年开始时,学生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总是踌躇满志的,所有学生都会萌发积极向上的愿望,‚差生‛也期待着角色的转变,也易产生思想进步的火花,此时一些小小的外部力量就可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推动力。班主任如能抓住这样的契机,及时在起点以爱为手段和先导,尽量充分缩短、贴近与‚差生‛在空间上、心理上的距离,点燃他们心中沟通与进步的希望之火,消除他们内心敌视、反抗、逃避、无奈忍受的心理状态,就会使他们从内心感到安全与温暖、愉快和信任,就会自觉自愿地充分暴露其心中的矛盾与不解、痛苦与迷茫、自卑与孤独。这就为班主任清除了转化工作上的情感障碍,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行之有效的相关策略,就会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为避免和消除‚习得性失助‛,就应像心理医生那样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地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心理医生那样奉行‚非指导性原则‛,与学生谈心时要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平等地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还应充当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代言人的角色,树立监督、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学法、知法,教育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一切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人和事作斗争。职业中专生中,农村户口的多;双亲下岗的多;父母离异的多;父母不在身边的多;家境贫困的多等等,造成的‚习得性失助‛感的就多。为此,笔者格外关心和呵护类似寄宿学校的、离异家庭的、贫困家庭的学生们。在学习困难时,为他们无偿补课,进行学法指导;在进步时,适时地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在出现心理障碍时,热心地给予疏导;在病痛时,嘘寒问暖,送医送药;在生活困难时,伸出救援之手;在诸如端午节、中秋节、生日之时,给他们带些鸡蛋、粽子、月饼、蛋糕等,请他们在食堂吃顿便餐等。‚亲其师,信其道‛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使消极变积极,使‚差生‛的转化教育效能得以更有效的发挥。

但据笔者的调查:竟有80%多的中专班主任不知道‚皮氏效应‛和‚习得性失助‛。不少班主任在接任新生时,就仅凭经验或印象随便将新生定位于‚被淘汰下来的‛‚别的学校不要的‛‚谁也教不好的‛;将新生不当归因于‚智力差‛‚品德差‛‚家长使然‛等,加之‚职业倦怠感‛和潜意识中失败体验的作祟,看不起职业教育,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从开始就在内心对学生‚灰心‛,根本就没有期望意识,在学生一旦出现问题时,就不自觉地通过表情流露,在语言和行动上表达出来,使新生从班主任的态度、言行中感受到的仍然是歧视,刚入学时对新环境的憧憬、热情就趋于泯灭,更加重了‚习得性失助‛,进而陷入心灰意冷、孤立无援的心境,惯性心态重又萌发,重又‚破罐子破摔‛。有鉴于此,班主任还应克服和避免归因不当对学生自尊、自信的无端伤害而加重学生的‚习得性失助‛。‚所谓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归因不当常常会导致对学生的嘲讽、刻薄和惩罚。容易引起差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考试恐惧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师源性伤害。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归因与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深远。‛ 并且,班主任中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急躁冒进,对转化教育的速度要求过快,企望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差生的转化教育产生明显的效果。另一个是好高鹜远的倾向,即对差生的进步要求过高,企望差生一下子就能达到所谓的‚标准‛。殊不知:这两种态度往往会加重学生思想负担,使学生不知所措,甚至丧失信心,并试图挣脱班主任的帮助和教育,进而也易使班主任产生急躁情绪,丧失信心。

(2)多尊重、少罗嗦,要求班主任尊重、信任差生,不要动辄罗嗦。因为人一旦丢失了自尊,往往会在抉择和困难面前缺乏主见和自信,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并且,罗嗦式说教对差生来说已是太习以为常的‚老套‛,已使差生感到厌恶和没有‚脸面‛,所以千万不要动辄罗罗嗦嗦。没尊重和信任做基础的老套说教只能让差生‚敬而远之‛,更谈不上教育转化了。

尊重来自信任,意味着对差生的欣然接纳。体现对‚差生‛尊重和信任可举马卡连柯让一个有过偷盗行为的差生去取一笔数额不小的钱的故事为例:‚面对校长如此的信任,谢苗事后激动地说:‘一路上我都在想,要是有人来袭击我,哪怕有十个人或更多,我都会扑上去,用牙咬他们,撕他们,除非他们把我杀死。’信任和尊重架起了与学生间心灵的桥梁,让学生感到了做人的尊严和快乐,他怎能不弃恶扬善呢!苏霍姆林斯基也在《要相信孩子》中说: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这位教育家的观点也无疑是在提倡:不妨高看学生一眼,尤其是对待‘差生’。作为班主任,要认真分析,恰当施教,用信任作钥匙,什么样的心灵都可以打开。‛

例如,通常各班都是安排优秀学生代表班级参加校升旗和值周等活动,但笔者却以尊重信任的态度,鼓励并安排所有差生用自己的进步和优势来取得参加的资格,类似此项举措,就使很多差生感到了信任,找回了自尊,增强了进步的信心和动力,加强了自律,进步显著。(3)多赏识、少抱怨,就是要求班主任树立赏识教育理念,克服抱怨教育倾向。赏识教育是注重激励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要求班主任以‚优势扩大法‛,积极主动地挖掘‚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和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其优点的‚星火‛形成燎原之势,‚烧毁‛其劣势和短处,让他们好的方面多起来取代差的方面。而抱怨教育的特点却是一味指责差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差生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魏书生说过:‚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好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差生的优点或特长往往被忽视和埋没。‚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的,不尽相同,只要发展定位准确,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践研究所证实。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某方面的优势。‛因此,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人才观,根据职业教育的目的,走‚素质教育‛之路,使转化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认清‚优生‛是人才,但并非唯一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时所谓的‚学习差‛、‚不听话‛等并不说明他们一无是处。班主任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职业中专生,乐观估计他们的天性,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评价、分析各个差生,慧眼识才,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赏识策略还需要班主任克服‚晕轮效应‛。‚因为这种效应产生的后果是它使教师难以正确地了解学生和评价学生,面对有明显缺点和不足的学生,可能忽视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要么经常批评,要么臵之不理,致使这部分学生身上有些固有的优点自行消失。‛

国外一些教育家说我们中国的教师吝啬表扬,其实往往正是不赏识所使然。也正因为如此,中专班主任对‚十道题做对了一道‛的差生就会说:‚怎么才做对一道?太笨了!‛;对‚半杯水‛的态度也会是:‚才半杯水‛。对比一下‚这么难的题,你能做出一道,真不错!‛、‚还有半杯呢!‛的态度,中专班主任是否可从中有所启发呢!诸如‚你什么也不行‛‚不可教也‛‚笨得像头猪‛之类的言行都属于抱怨教育,班主任必须放弃这种抱怨的态度和行为。笔者的学生毅,经常同打架斗殴成性的男生混在一起;课间唱歌,鼓动差生与课任老师顶撞,是令各科老师都生厌的差生。但笔者利用她会写会画、歌唱得好这一优势特长,借助她在同学中的‚人缘‛推举,任命她为文艺委员,负责班级墙报、广播站投稿等班级文艺方面的工作。使该生不但无暇捣乱,各方面也加强了自律。再适时、适地地在其字、画、歌等优势上做‚文章‛,使其尝到了成功和被赏识的喜悦,不但自己进步显著,还利用自己的人缘和表率带动了大批差生的进步。原先该班午睡后的第一节课因仍有不少同学‚睡眼惺忪‛而令教师为难,正是该生安排每天一位同学午睡后用歌声‚激醒‛大家的做法,使午睡后的第一节课同学们都能既精神愉快、又精力充沛而广博各科任教师的好评。

(4)多引导、少强制,即重视引导而非‚鞭策‛。大思想家爱默生父子赶牛的故事当属通俗而易令人受到启发的例子:父子想把牛赶进圈,前拉后推得筋疲力尽,可牛就是不进圈。但女仆的一把草轻而易举地把牛引进了牛圈。这就是鞭策与引导之间的差异。

根据职业中专生的现状,‚引导‛要求班主任引入‚低、小、多、快‛的‚成功教学‛策略,为差生创设令其心动的目标,鼓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低、小、多、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的科学反映。它既实事求是,承认这些学生的起点是低的,又相信他们是能学好的。要让学生摆脱失败所造成的阴影,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现自己,并逐步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班主任对差生的要求应考虑他们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要严而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分层次策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提出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逐步的具体目标要求,引导他们分设几个台阶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和努力目标,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这样才会防止因‚消化不良‛、‚摸不着‛而导致不知所终、半途而废。如对总不做作业,也不会做作业的中专生,可引导其从抄写好作业开始,直到能独立完成作业。‚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时,往往能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的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从而增强信心,提高动机水平,为以后解决问题提供动力条件。‛

但中专班主任常不自觉地对差生以‚恨铁不成钢‛的过急心态‚强拉硬拽‛,或以恐吓惩罚强制转化,都只能使转化工作陷入艰难和低效。

(5)多激励、少批评。‚激励性评价就是一种以鼓励为主要方式,以个体发展为客观参照,旨在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着重考察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激励功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激励,最终形成学生的自我激励机制。‛

中专生对批评听得‚耳朵起了茧‛,已习惯了教师的批评。相反,却对教师的表扬和鼓励特别敏感。正如魏书生所说:‚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感化‛。因此,班主任应做到‚四要‛:首先要克服和纠正只重视学习成绩等单一范畴畸形发展的评价观和人才观。二要积极主动地捕捉或创设条件诱发差生的‚闪光‛,主动、适时地给予激励,而不只是被动地等待学生‚闪光点‛的出现。因为学生心目中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有时哪怕只是闪电般瞬间进步时的激励,往往都会成为促动其转化进步的‚强心剂‛,而时过境迁的表扬,则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如:笔者因为学生唐在一次同学生病时的爱心表现给予了及时表扬,就开始了其积极的转化。三是要乐于激励。对学生的表扬应是发自班主任内心爱护学生的体现,不能苛求学生一下子由‚差‛变优,只要有助于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班主任就应乐于表扬。即使是今天没违纪、‚检讨说明书‛上不再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等,也都可借题发挥,适当激励。这样,会让差生品尝到良好行为给其带来的愉悦情绪体验,进而促进其转化进步。四要注意激励的方式和场合。不同的学生对激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则可给予单独表扬和鼓励。

‚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真正自然地运用‘你真行’、‘很有进步’、‘我相信你’等鼓励性的语言,校园内洋溢着赞赏、鼓励、宽容、体贴、关怀、的气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个体有落后的权利,不轻易用简单划一的标准、横向的比较区分优劣,而已儿童自身的发展水平、进步程度作为依据,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难点问题的解决策略之一

——‚后进生/问题生/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难‛的解决策略

徐忠

2.‚同理心‛与‚我向信息‛的沟通策略

在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普遍感到与中专生、特别是与差生的沟通难是转化教育工作的第一道屏障。笔者在中专校先后换过的五个办公室经常都可旁观到:当班级发生问题时,班主任就把学生唤来(或连拉带拽来),对学生或耐心细致的谈心、或苦口婆心的劝说、或声色俱厉的批评;有震耳欲聋的高声贝呵斥、漫骂,有催人欲睡的蚊蚊细语等等,但问题仍层出不穷。殊不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上首先存在问题。因为‚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这些工作效绩之大小,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所以从此点上说:对差生转化教育工作的绩效如何更取决于班主任的沟通策略。‚同理心‛与‚我向信息‛可作为其有效的解决策略。该策略实际上也是‚与中专生/差生沟通难‛的解决策略。‚‘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对方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的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以诱发出彼此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可避免带有‘我有资格来帮助你’似的同情心态。‛‚如果教师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这样的信息叫‘我向信息’。‘我向信息’是将责任臵于问题的归属者——教师的内心。所以这样的信息又称‘责任’信息。‛‚‘我向信息’有这样的一些沟通效应:具有促使学生由衷愿意改变行为的高度可能性;包含最小程度对学生的否定评价;不损害师生关系。‛但是,‚据调查,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信息大致有三类:解决式信息;贬抑式信息;迂回式信息。这三种信息是教师平时在修正学生问题行为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在教师解决问题时常常会产生不良的沟通效应。‛这三种信息皆属于‚‘你向信息’,往往个人的主观意识过强,忽略别人的感受,不留余地地说出对别人的评价,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容易变成责备、命令的口吻,使对方抗拒、畏缩。‛

据笔者的调查统计:近90%的中专班主任不知道‚同理心‛与‚我向信息‛理论。因此常常不自觉的使用‚你向信息‛,在师生沟通上设臵障碍。其表现:

①命令、控制、指挥。给学生造成一种印象:他的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他必须顺从老师的感受与需要。②警告、威胁。这种信息类似于①,但增加了对不顺从的威慑。如:‚再不改,就叫家长来!‛易引起学生的敌意。

③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预先设立了立场,使学生感到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感受到老师在运用老师的权威,导致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防卫心。常会使用:‚你应该……‛‚不听劝告,你就会……‛‚你必须……‛等。

④过度忠告或建议。向学生表露不信赖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消弱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和创造力,养成‚人云亦云‛的心态,产生依赖心理,不再独立思考,每临紧要关头向外界权威求助。

⑤中伤、归类、揶揄。‚你认为你很聪明吗?‛‚你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根本不像个学生样‛‚你看看某某,再看看你‛等,使学生感到自尊受到伤害,随之出现反攻击的心态。

⑥给予泛泛之辞。如:‚你是个好孩子‛‚你真让我失望‛‚你需要改正‛等一般性的评价。当安慰时:‚不要难过‛等泛泛之辞同样起着隔靴搔痒的效果。

⑦不愿积极聆听/不顾学生感受,注意力放在说服学生上,不先听学生说,只是单项信息输送,如:‚好,我讲完了,可以回去了!好好记住我的话!‛往往没有聆听而不知原因,导致谈话的无效。

⑧强加于人,也是一种更微妙的下命令,但是它可以更巧妙地隐藏在貌似很有礼貌的、富于逻辑的陈述中,但心态只有一个:‚要接受我的观点!‛因此,不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使谈话简洁迅速。如:‚按照我的话做了吗?‛‚让我来告诉你……‛目的虽是为了影响学生,后果却是带给学生防卫和抵御,消弱对教师的尊重。

⑨随意指责与批评,更令学生感到自卑、不安和愚笨。否定的批评激起反批评。反映往往是:‚哼,你也好不到哪去!‛最常得不到学生尊重的往往是这类中专班主任。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于中专班主任中的现状,要求班主任在屏弃类似方式的前提下,做到: ①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很深的信任感。

②应能‚由衷地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不管这种情感如何与教师心目中的尺度不相符合。

③必须由衷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此安排时间。

④对学生的烦恼应能感同身受,但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卷入学生的情感中,即对学生的烦恼应觉得‘好像’就是自己的烦恼,却不能让他们‘变成’自己的真实烦恼。

⑤应了解,学生往往不能开门见山说出他真正的问题。同理心的回应是为了帮助学生从表面问题深入到症结性的问题。因此,不能为了同理心回应而回应,要一边聆听学生的话,一边思考如何在同理的基础上询问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问题症结的问题。

要做到如上,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同理敏感度的训练:如,从学生的说话特别是用词方面着手,进入这些词汇的含义中去体会;加强和丰富个人的词汇,对各种感受能更清楚的分辨和体会;留意学生说话语调的缓急高低,体会其语调所蕴涵的情绪和心态;透过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部动作、座姿等非语言行为,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和提高逻辑判断能力等。‚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我们发现教师越是人生经验丰富,生活阅历面开阔,越能够对处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同理。而越是不去了解社会的种种变化,越不去了解学生是处于社会的快速变化之中,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定型,知识结构陈旧老化,就越不能真正地对学生同理。‛所以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多接触社会生活中的不同领域,尽量抽时间看电视、读报、阅读时兴的杂志和畅销小说,同时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要尽量多地涉猎,从而开阔自己的生活面,加深对社会和人性的体会,加深自己对生活体会的深度和广度,也就容易对人产生接纳心,也就不会轻易对学生做出主观性的责难和评价了。‛

班主任还应了解,除‚同理心‛外,有效促进师生的沟通还取决于真诚、接纳与尊重这两个基本条件。要想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就应掌握向学生表达真诚的技巧:

①自我接纳与自信。自我接纳是指教师自己有勇气面对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了解自己内心世界中的软弱、阴暗和脆弱的地方。在这个接纳自己的过程中,可以对别人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体验到每个人都有的软弱、阴暗、和脆弱的一面,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与宽容,就越容易放下自我防卫的面具,越能够在与人沟通时流露出源自内心深处的真实,就越有人情味,越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力。自信来源于对自己的了解和由此产生的安全感、自在感。当一个教师在心灵深处感到安全时,不需要伪装和防御,那么,自然地,也会给学生带来安全的沟通氛围,也就帮助了学生在这种人格力量的感染下接受他的正面影响。

②在恰当的时候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也有无知、犯错误、存在错误偏见的时候,有分寸地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无暇的人;因为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也就可以接受学生的错误、无知和不完美;这样的表达可以缩短跟学生的沟通距离。

③与学生相处时,为学生事先制定教育计划时,要有明确的‘教师意识’,但在对学生实施这些计划时,又要把自己当做是在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朋友。

④向学生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不是无条件自由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心态。如果说出来的亲身感受对学生没有帮助,就没必要说出来。

而尊重与接纳意味着:

①并不等于赞同和接纳学生的不良行为,尊重与接纳的只是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价值。②并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尊重和接纳是指教师即使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但仍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空间。

③尊重和接纳也可以用在普通人际关系中运用得很成功的‚沟通者誓言‛来体现。‚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给予你说出它的权力,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它,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地与你交换。‛

④对学生不轻易下判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我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学生未来的良性成长持积极的态度。

沟通还应重视与学生在随便场合下‚闲聊‛式的随意性沟通。正如某刊物上曾报道过:某校长与某学生在厕所相遇,校长为解除尴尬问了学生的名字,并说:‚看过你的作文,努力能成为一个作家啊!‛。也正是这一句为打破尴尬的随意性谈话,造就了一个作家。所以,不要忽视与学生情感接近和顺势教育的机会。因为随意性的谈话,给学生平等、尊重、接纳感,尤其有受到重视和关爱的心理感受,会使差生不自觉地敞开心扉,使班主任能发现问题及其根源,能在问题的苗头时就及时着手对学生的思想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差生转化中容易出现的反复。而那种见了学生视若路上陌生人的班主任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收获。

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难点问题的解决策略之一

——‚后进生/问题生/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难‛的解决策略

徐忠

3.心理咨询辅导、行为干预和矫正策略

‚通过调查发现,中专生有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状况:学习上焦虑,有明显的厌学情绪;有人际焦虑,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自责倾向,表现为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分归咎于自己;有过敏倾向,过分敏感,常为一些小事而烦躁;有冲动倾向,遇事易冲动,自制能力较差。‛ ‚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日常观查,我们发现在校中职生心理问题主要归结以下几个方面:(1)依赖心理;(2)放纵心理;(3)悲观厌学心理;(4)消极处事心理;(5)不稳定心理;(6)单亲家庭子女自闭心理。‛ ‚218名学生中存在抑郁的占71.1%,223名学生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为26.5%。可见,职业高中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不少,部分学生还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所以,要想做好‚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地心理咨询、辅导,采用相应的行为干预矫正技术。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地工作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咨询对象避免或消除不良的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其认识、情感、意志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从而更好地调整自我,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狭义的心理辅导也称心理咨询,广义的是以心理教育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心理咨询、心理及行为训练与矫治的方法,以解决其轻度心理与行为适应不良问题,或满足来访者心理发展需要,这里的心理辅导是指针对具体心理问题以个别咨询的方式提供的心理指导与矫治,与心理教育课堂进行的集中的、超前的、一般性心理辅导有所区别。它具有个别性、补救性、具体性等特点。‛ ‚培养某个行为、提高某个行为的发生概率、降低某个行为的发生概率,是心理干预时运用行为干预技术所通常针对的三种情况。与这三种相对应的则是培养行为的技术、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

班主任常常会发现犯错误的学生虽然接受了批评、处罚教育,但却并非心悦诚服的现象。如分析可发现,他们做‚傻事‛、违规违纪等,往往是因为难以摆脱消极情绪,由心理问题的‚一念之差‛造成的。这就需要班主任适时地运用‚释疑解惑法‛、‚情绪辅导法‛、‚心理支持法‛、‚行为矫正法‛、‚自我教育法‛等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学会调节、控制情绪的方法,如:‚升华法‛、‚补偿法‛、‚自我安慰法‛之‚甜柠檬法‛和‚酸葡萄法‛、‚情绪转移法‛、‚合理宣泄法‛、‚厌恶疗法‛、‚自我反省‛、‚自我定标‛、‚自我实施‛、‚自我调空‛等,再运用理性调适法,使其恢复理性认知,促使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少犯同样的错误,达到转化教育的目的。而个案咨询辅导的对象应包括:学业不良的;有行为问题的;身体有缺陷的;情绪波动的;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等。例如学生飞,是落后群体的‚头领‛。笔者先让他认识到:他的行为属消极补偿,是企图通过参加不良群体,充当群体领袖,以补偿其在正面渠道上损失的面子、尊严。引导他利用‚积极补偿法‛、‚升华法‛将他的聪明智慧用到班级他人能力不及的工作上来积极补偿,并对其运用‚心理支持法‛,使他的潜能得到发挥,不但将其转化成了班级各类活动的积极分子,还成为班委和班主任的得力‚干将‛,积极影响和带动了差生群体的进步转化。例如中专生上课睡觉是普遍现象,对某些人采用厌恶刺激法等辅助手段,就取得过很好的效果。对经常旷课、迟到、不交作业、课间操不出操、值日不负责的学生,针对性地分别采取‚偶联契约法‛、‚行为强化‛、‚消退‛、‚代币法‛、等手段。如将与学生签定的‚偶联契约‛结合到学生个人计划和目标上,用‚代币法‛替代惩罚等,在消除差生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都取得过令任课教师、家长和校领导皆满意的效果。谈到‚惩罚‛不得不提及目前班主任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对被逼来上学的学生动辄赶其离校,对犯错误的学生动辄赶出教室等的惩罚其实是对‚强化暂停‛的误解。‚因为只有确定行为者更愿意呆在不良行为出现的情景,而暂停区域又是行为者不喜欢的地方时,使用强化暂停才会有效。在上课时让捣乱的学生离开教室到办公室站着,结果课堂活动学生本来就不喜欢,让他离开,刚好正中下怀,没有起到任何强化暂停的作用,相反却是对捣乱行为的强化了。‛也由此可看出类似‚再不老实就回家‛、‚再捣乱就出去‛等的‚偶联契约‛是同‚如果执行了X(非期望行为)、将出现结果Y(厌恶刺激),‛‚如果执行了X(非期望行为),将失去结果Y(愉快刺激)‛的目标要求相背道而驰的。

4.批评策略

批评是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或建议,使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翻然醒悟、彻底改正。没批评和惩罚,既不是完整的教育,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批评也是中专班主任最愿意使用的撒手锏,其策略应是中专班主任的‚拿手‛之处。但令人焦虑的是:因效仿使用得极为泛滥,已产生许多弊端;并且,职业中专生、特别是差生,已经习惯了批评,潜意识中也已具备了特有的抵抗力和抵抗‚技巧‛,因此,要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就更需讲究策略。针对职业中专班主任中普遍存在的‚胡批乱批‛现状,首先应提出‚避‛和‚忌‛:一是在批评时要避开不利情绪的干扰。因为人、包括班主任在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的兴奋中枢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而其它部分则处于抑制状态。此时的批评再多,也不易被学生接受,甚至会产生火上加油的效果。二是要避开不利时机和场合。如果在学生的心理状态或周围环境不利于进行批评教育时,班主任硬性施加批评教育的话,往往会形成僵局,甚至发生顶撞现象。特别是当学生陷入消极的思维定势时,班主任要设法让学生摆脱这种状态,因为消极的思维定势往往会顽固地左右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判断失误,产生消极影响。三是忌‚揭疮疤、翻老帐‛。许多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动辄翻旧帐、揭老底。殊不知,这样做,既使学生反感,产生对立情绪,又使学生无地自容,对自己的进步丧失信心。四是要尽量避免采用批评。如上文中所提到:中专生对教师的批评听得多了‚耳朵起了茧‛,已‚麻木‛了,因此,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应尽量采取别的方式方法来替代,效果往往更好。

如必须批评,则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

(1)‚无言‛批评。它是以副语言中的动态语和静态语来表达教师态度的批评。学生从教师的副语言中,立刻就会意识到自己错了,并马上改正。此时教师就不要再‚罗嗦‛了。这种一言不发的批评往往比说上一大堆批评的话更有效。因为有的违纪,常常是一时疏忽,或自制力较差造成的。对于这类错误,只要稍加提示,学生就会有所醒悟,立即改正。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不会‚当众揭丑‛,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干扰班级的正常秩序,‚无声胜有声‛。

(2)‚迂回暗示‛批评。即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是直接指出,而是凭借着对其相关联事物的提醒、暗示,使其醒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意识活动通常是在生活实践中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经过一定的训练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见到或听到甲事物就会很自然联想起与之紧密联系的乙事物,或看到一个具体的事物就会立即想到相应的语言信号,也会马上想到这个语言所反映的事物。‚迂回暗示‛正是运用人意识活动的这种暂时神经联系来进行批评活动的策略。它的好处就在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建立起自觉改正错误的行动。而且这种批评如再加上副语言中的辅助性语气语的‚吧、呀、嘿‛等,会更委婉、含蓄,使犯错误的学生更乐于接受。

(3)‚关起门‛批评。就是‚暗地里‛、‚单独‛、‚不公开‛等方式的批评。此种方法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的问题性质和类型,采取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批评方法。如:对差生应提倡‚单独批评,当众表扬‛;影响学生健康的‚早恋‛,也应采用‚私下‛的方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或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人人都有羞耻心和保护尊严的情感,这是学生改过自新的起点和希望。‚关起门‛批评就是保护和利用了这种宝贵的品质,从而提高了教育效果。

(4)‚换位‛批评。让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思考中认识到错误。如,学生同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却起因于任课教师的不当方式或态度时,对学生的教育是最令班主任棘手的。笔者往往就采用‚换位‛批评,使处理达到师生双方皆可接受的效果。

批评时,班主任应以六个步骤分段切入进行:

(1)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虽已多次犯错,但我可说服他,不必发火。‛(2)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理由:‚我想跟你谈谈有关你上课时……‛(3)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我认为那是完全错误的。‛(4)请对方提出解释‚你自己注意到了吗?为什么?‛

(5)请对方建议如何改进:‚你认为怎样改正?‛或:‚你说说应怎样避免再犯?‛‚你认为老师该怎样帮你?‛

(6)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那么你答应以后会……‛或:‚所以你下次会……‛。总之,要出于善意,要融真情于批评中,让学生对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 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5.利用和家长配合支持策略

‚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中央电视台常播放的哈药六厂的公益广告。‚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从教近20年,李镇西的学生中有不少出类拔萃者——不仅仅是考上名牌大学,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事业有成。但李镇西从不在任何场合说自己‘培养’了许多‘人才’,不是因为谦虚,而是他清醒地知道:对学生来说,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

5.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篇五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说说你对比的理解?怎样求比值?

你还记得除法有什么性质? 分数又有什么性质吗?

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一下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

2.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民主导学

1.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温馨提示:

自学书上50页的内容,可以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也可以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汇报交流。

(3)总结归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4)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化简比。

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意义。

①举例: :6

= 2 :3

前项、后项同时除以2,前、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互质

符合最简单的整数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二是这两个整数必须是互质数,也就是这两个整数只有公约数1。

②判断:下面哪些比是最简比

6:9

2:9

4:22

7:13

2.探究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例题:

(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

①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要求写出化简过程。

②师生共同讲评:教师板书过程。问:化简比的结果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还是一个比。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观察0.75:2

这个比,并与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怎样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比值不变?

引导学生可以乘整十整百的数,变成整数。学生独立完成。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可以把0.75转化成分数,:2怎样化简呢?

引导学生想办法去掉分母,前项和后项可以同时乘4。最后出示:,想一想怎样化简?

总结归纳:①化简比的方法

②不管选择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都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而不是一个数。

三.检测导结

1.化简下列各比。

15:21

0.12:0.43

(2):2(1)

1: 3(2)

2.判断 :下面说法对吗?

(1)0.48∶0.6化简后是0.8。

()

(2)4(3): 2(1)化简后是12(1)。

()

(3)0.4∶1化简后是2:5。

()

3.连线:帮小蜗牛找家

4.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求比值:结果是一个数

6.小学语文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篇六

一、重视读。

要重视读,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有序读,要遵循“练读-试读-品读-演读”、“读通-读顺-读懂-读美”、“整体读-分段读-整体读”的程序进行读文和进行朗读的训练。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太过单一,要多样,要有交替,要有变化。

相同的方式和方法,一般至多能连续使用两次,决不能超过三次。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美,要注意根据课后要求和提示,重视和训练“美读”和背诵。

二、思路清。

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教路”一般为“导课-读文-理解-升华-总结”。其中最大、最重要的环节是“读文-理解”,一般又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规律。

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易于操作,富于实效,除了“导课”和“总结”外,一般教学环节应控制在3-4个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

三、问题精。

每篇课文的教学提问要注意整合,要注意抓“纲”,一般不超过3个提问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

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

四、讲得少。

教学中教师容易抛开教材,抛开学生,滔滔不绝,一讲到底。一定要注意克服,只在“导课、重点、难点、总结”处精讲即可。教师要注意调整身份,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伙伴就行了。

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协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方面发挥作用。教师的讲,旨在激起兴趣、启发思维、引导方法、总结结论、赏识鼓励。因此,要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五、训练实。

每节课要做到“读、讲、练结合”,有读、有讲、有练。在“双基”(拼、点、字、词、句、段、篇、修等基础知识和识、书、读、听、说、写等基本能力)训练上,一要有“点”,即要依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选准几个点进行训练;二要有“面”,即要有“全面训练”的思想,课与课、篇与篇相互补充,全面、平衡发展,总体上要符合“长期求全面,短期突出点”的要求。

在学生参与方面也要注意“有点”“有面”,如果先进行了“个别训练”,在“个别训练”的启发、示范之后,还要进行“全员训练”落实;如果先进行了“全员训练”,在“全员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个别训练”检查、反馈。

教师要要根据具体课文特点、资源、学生的基础等情况,每课坚持进行一些“双基”的训练,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扎实”,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赞可夫提出:“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 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而积极学习的主要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 是勤奋上进、执著地追求。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采用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写作教学过程中,实现乐写,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有许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淡化其作文意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写作。

例如,在上作文课时,先不讲作文,而是和学生们玩起一个名为“丢手绢”的游戏或者猜成语以及词语接龙的游戏。待活动结束后让同学赶紧记录这些经过,让孩子们描绘丢手绢的过程和心情。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写作,在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的好:“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现阶段的小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之一是不感兴趣,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被迫的情况下也写不出好文章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学生的基础薄弱,没有什么素材可写,这也是导致学生失去写作兴趣的一方面原因。其实写作就如做饭一样,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就要注意日常词汇量的积累,只有词汇量达到一定的量变,才能达到迸发出灵动的思想火花,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有自己思想感情的作文来

。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注重学生写作兴趣激发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断的去充实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有许多,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引导学生积累: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将好的报纸、杂志、书籍等放到书架上让学生自由阅读。每个同学每天找一篇喜欢的文章放到书架上,并在旁边注明喜欢的原因,班上学生可自由拿来读。

②进行佳词妙句摘抄:每个同学准备一个“佳词妙句本”,每天摘抄100字以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③在创作中积累: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创作,体裁、字数都不限。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充分的经历了“阅读――积累――创作――再积累一再创作”,在有效引导学生积累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落在实处。

三、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并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将这些素材进行再加工与再创作。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技巧的习得不能一蹴而就,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全方位的练习和老师的指导来积累。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训练,加强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学生的写作练习而言,其主要途径就是写日记。日记形式灵活,随意性大,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录下来,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意见与看法。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优美语句与段落摘抄下来,并记录下自己阅读心得与体会。此外,写作练习还可以和说话训练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刚开始的几分钟,指定内容让学生进行即兴发言,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等等。这样在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引导学生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特别是佳作,是需要灵感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大自然、生活实际就是最好的灵感来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

7.歌唱课中重点突破与难点解决策略 篇七

一、重点要“着重”

歌唱教学中, 一般会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唱准音调, 准确把握旋律,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如果定下了歌曲教学的重点, 就要想方设法最合理地把时间用到这里。

1. 创造听的空间

让学生学唱歌曲, 第一步就是听。进教室的时候听, 看图片的时候听, 做游戏的时候听, 教师范唱时听……通过听, 把信息传递给学生:这首歌曲速度是什么?情绪是什么?特色是什么?内容是什么?你喜欢吗?

2. 安排练的机会

要把握歌曲的旋律, 教师通过引导用形象的动作、轻巧的拍击、有节奏地念歌词、试着唱唱曲谱等练习来获得体验, 积累新知。使学生在经历听的阶段后, 对歌曲的节奏、音高、音色、速度等有亲身体验。

3. 给足唱的时间

歌唱课中, 一切铺垫工作都是为了唱好歌曲, 这是歌唱课中最重要的环节, 恰好也是目前歌唱教学课堂中最薄弱的环节。但对学生来说, 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环节。所以, 教师要放大量的时间在这儿让学生唱。音唱得不准——唱, 节奏有错——再唱, 声音不统一——还唱, 力度变化不到位——继续唱, 感情不足——更得好好唱……一定要唱得学生对自己的歌声有一种期待, 那就是, 下一遍我们会唱得更好, 我还想再唱一遍!但千万要注意避免没有意义没有目的的重复唱:小组比一比, 男女生比一比, 唱得再有精神些响亮点……那就完了, 学生也许会越唱越差!

4. 提供思考的时间

在每一次听、唱、练的间隙, 要提供思考的时间,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学会了解歌曲中的音乐要素所呈现出来的形象, 学会辨别自己唱得准不准, 歌曲的感情是怎样的, 我们要用怎样的声音和音色来演唱和表达, 评价自己学过的歌唱知识和技能有没有用上去, 等等。

二、难点要“解难”

一节课的难点, 往往也是一堂课的关键点, 是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提升自己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知识信息的“跳板”。教师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 帮助学生成功地跳过这块板上到一个新高度, 这就是“解难”。在歌唱课中, 教师要综合各种手段, 通过巧妙的音乐活动,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1. 铺台阶层层推进

针对歌曲教学的难点, 由易到难设计一些准备性练习, 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从小手笔的练习开始, 让学生集中精力, 获得一个个目标小而要求高的学习成果, 最后学习歌曲水到渠成。比如在课开始的环节, 设计模唱练习, 来解决歌曲中的较为难以唱准的音程;设计精小的发声练习来引导学生唱出有气息支持的高音;等等。比如教学歌曲《嘹亮歌声》, 此歌难点在于每个乐句开头的四分休止符、几处一字多音的演唱、1234的上行音阶及第四乐句开头打破规律的高音。因此, 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设计几个节奏练习和模唱练习:

节奏练习

在休止处张嘴吸一口气, 从夸张地吸到自然地吸。

模唱练习

要求比较两句唱法的不同, 思考是什么导致不同, 引出连音记号, 懂得它的用法并准确唱出效果。

要求合着琴声, 小声模唱, 边听边唱, 目标是唱准为止。

教师要仔细听, 指导学生唱准高音及进行适当的高音演唱技巧指导。最后一小节中的5 4 3下行音阶注意音准。

最后, 把第 (2) 条和第 (3) 条练习合起来演唱, 提醒学生两句连接处做好呼吸准备, 从容唱出第二句的高音。

这个模唱练习结合了练声、音乐知识、音准、高音演唱技巧四个方面, 全方位高效地解决了难点, 提升了学生能力。

2. 模仿练习将难化易

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不一定要拿出来反复强调练习, 有时越强调学生越出错。比如有些教师为了解决歌曲里的附点八分音符或是前十六分音符, 一遍遍解释、划拍, 孩子们就越是觉得难, 就越当心, 唱得也越别扭。不如通过简单的模仿练习来解决。比如在歌曲《苹果丰收》的教学中会发现, 这首歌曲速度快, 前半部分节奏密集, 附点节奏、后十六分节奏频频出现。可以在学唱歌曲前, 设计一个有趣的弹舌节奏模仿游戏, 就可解决难点。

要求快速, 舌头有力弹击上齿背, “嗒”要念得干脆、清晰。这个练习既能帮助解决节奏和吐词的难点, 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舌头功能, 长期做对提高学生歌唱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

三、重难点重合要理顺

很多时候重难点是重合的。但音乐学科有特殊性, 它不能仅凭机械操练来完成, 更多是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感觉来突破重难点。那么当歌唱教学中重难点重合时我们怎么做?

1. 分层教学各个击破

先重后难或先难后重进行分层教学。如歌曲《同坐小竹排》教学。歌曲为变拍子, 掌握变拍子旋律的歌曲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先通过教师示范, 在不同拍子音乐处做出不同的动作, 让学生分辨。通过聆听和观察得出老师动作有不同。再让学生跟着教师合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最后完全由学生自己活动, 亲身感受音乐与动作和谐统一时的美妙。这是第一层——感受变化。接下去教师可以利用小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让学生听一听, 第一段、第二段音乐教师分别用几拍子伴奏。通过讨论得出先是三拍子, 后是二拍子, 这是第二层——知道变化原因, 最后通过演唱和歌词理解, 让学生感受到唱三拍子的部分活泼、悠闲、轻松, 二拍子部分的衬词形象地表现了划竹排孩子的神气可爱。这是第三层——对歌曲感情的理解。而三层都是围绕拍子变化来引导学生学习、感受的。

2. 综合教学提高效率

有时候, 利用一个图谱或是一个音乐活动, 就可以一举多得, 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学生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比如2011年省优课中, 杭州的刘志华老师执教的《牧场上的家》, 其中有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 歌曲声中, 教师穿梭在学生中间, 强拍处与教师最近的学生起立与教师击掌做“生长”的动作。只见一棵棵小草不断起舞, 教师如同园丁, 踏着优美的“华尔兹”舞步浇灌着小草。这个活动, 让包括听课教师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三拍子的歌曲是如此优美动听, 而音乐中强拍处的击掌, 也悄悄把歌曲中每一处弱起的信息传递给了学生。

8.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 问题设计 试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陪伴着我们一天又一天,和语言一样不可或缺,从小学好数学,对一个人的终身也是极其重要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数学知识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艰难性。小学数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是知识体系的核心,通过设置针对性的问题练习是突破重难点知识很好的手段。新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对于重点内容和重点部分,要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真正掌握;对于难点,可采用适当方法,加以解决。”从实践来看,设计和运用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突破重点、难点,是非常有效的,下面笔者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练习问题的设计要既有综合性又有桥梁性

我们很多教师在练习的应用中比较喜欢成题,总认为现成的试题既节约时间,又能够避免出现问题。但是成题的弊端是它是大众化的,针对性就要差了一些。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核心,那么就要针对我们各自的教育对象,所以针对性要求更强。所以我们的练习最好是教师自己设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既有综合性又有桥梁性。所谓综合性是指问题既要涵盖学生已经掌握的问题,也应该包括新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总体上把握重难点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使学生在知识上形成体系,加深对于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消化吸收。从教科书的内容上看,新旧知识之间确实有许多方面的联系。因此,我们应以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作为基础来学习新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如何设计目的性习题。例如,我在教学“通分”一节时,我也事先设计了目的性习题如下:(1)求下列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8、8和9、9和27。(2)3/4=( )/8=9/( )=( )/24。通分就是要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关键是如何确定两个不同分母分数的公分母和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按照分数的基本性质都乘几,根据这两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上两题的目的性习题(1)和(2),这样教师教起来就可以有章可循,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从而也就达到学习新知识用旧知识来过度,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的目的。其中旧知识起到了桥梁作用,使所学新知识和旧知识成为一系列。

二、设计对比性强的试题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学科的重点是课堂上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上要求重点突出,难点详讲。而讲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细化吸收,掌握知识。所以利用好针对性强的练习有利于完成重难点的教学任务。

通过一般的练习可以达到考查学生重点的目的,那么到了下一步,我们可以运用和设计目的性习题,集中难点,通过对比方法突破难点。例如,我在讲最小公倍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以下几道目的性习题:(1)一个数被3除余2,被4除也余2,被5除也余2,这个数最小是多少?(2)一个数被3除少1,被4除少2,被5除少3,这个数最小是多少?(3)一个数被3除余2,被4除也余3,被5除也余4,这个数最小是多少?这种题是学“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的难点,可根据以上对比列出各题,然后分别向学生讲解归纳。(1)是被几个数除,它们的余数都相同,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根据题意先求出3、4、5的最小公倍数,然后从最小公倍数里加2既得所求。(2)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被3除少1(也就是余2),被4除少2(也就是余2),被5除少3(也就是余2),这样通过师生对比题进行变通后和(1)完全一样,当然解法也就完全一样了。这时在给学生对上两题进行对比总结,这两题都是被几个数除,余数相同,此题型解法是先求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余数。然后我又和学生一起分析了(3),从中知道数被3除余2,也就是余数还差1不能被3整除,数被4除余3,也就是余数也差1不能被4整除,同样数被5除余4,也是余数差1不能被5整除,从而得到被这几个数除都差1不能整除。根据题意可知这种题型可以先求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减1,即为所求。然后我引导学生把(1)(2)与(3)对比一下可得出:(1)(2)是余数相同的题型。解法是先求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余数。(3)是余数所差几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也就是余数所差数相同。这样这三道题使学生有规律可抓,形成记忆,使学生见此题就可动手去做,这样就达到了运用和设计目的性习题,集中难点,利用对比的方法,突破了难点这一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结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必须要把讲与练结合起来。特别是通过练使学生加深对于核心问题的理解和消化,而且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乘上大船游世界教学设计下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