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税务会计(精选7篇)
1.财务税务会计 篇一
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区别
通过这一学期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我对高级财务会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完了高级财务会计后,联想大二时学习的中级财务会计,会发现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高级会计的研究课程主要是特殊会计业务。这些特殊会计业务包括四个方面:一,涉及多个会计主体行为会计业务,如合并财务报表,总分店经营等。二只有某些会计主体发生的特定业务,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外币业务、债务重组、租赁等。三某一特定阶段发生的特定会计业务,如企业合并,破产清算等。四在《财务会计》中难以作为独立章节的、难度较大的会计业务,如所得税。中级财务会计主要是针对一般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讲述通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高级就是研究特殊会计业务。中级是研究比较基本的常见的会计业务。
再来看看二者的定义有何区别,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着重阐述企业一般会计事项,如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流动及长期负债、投资、固定资产、损益、所有者权益等事项的会计处理,是财务会计一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着重研究企业因各种原因所面临的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
下面分几个方向,具体谈谈二者之间的差别。
(一)会计主体假设的松动
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服务的空间。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但是,随着构成母子关系的企业集团的出现,会计主体显然实破了某一企业的概念。因为,母公司本身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这一会计主体下的每一子公司及其他分支机构也是一个会计主体。在这种情况下,站在集团的角度,会计服务对象的空间范围显然是由母公司以及下属单位构成的整体。也就是说,会计不仅要以每一独立的企业为单位进行核算,编制会计报表,还要以整个企业集团为服务对象,以个别报表为基础上采用专门的方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二)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的松动
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因破产等原因而清算。但是,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会计不能在企业结束其全部业务活动后才进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陈报,因此,需要将持续经营的企业划分为相等的时间跨度,以此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这二个假设为解决会计核算中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问题提供了基础。
(三)货币计量假设的松动
货币计量假设指会计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的核算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内容只限于能够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活动。
货币计量假设中隐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假设:币值稳定。也就是说,如果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报表要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会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计量所使用的货币其本身的价值必须是稳定的,至少其价值波动必须限定在不足以使会计报表对经济业务产生歪曲的反映。
(四)传统确认与计量原则的突破
1、传统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
2、传统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
以上就是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区别。
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
姓名:申屠瑛明
专业:会计学
学号:20091123010030
2.财务税务会计 篇二
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独立性与关联性研究
(一)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1.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间的差异。
在财会学习中,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学科间的差异不是很大, 内容交叉重叠现象较为明显。在当前教学领域中, 两学科的交叉重复主要体现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远投资决策分析上, 还有就是对存货的控制以及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方面分析。
对于解决两会计学科的内容交叉问题上, 我们只要清楚地知道管理会计注重技术与方法, 财务会计注重在决策过程中对技术方法的应用这个准则就可以了。例如, 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 还包含时间价值理论原理、成本预算办法、本量利分析理论及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不变。而在这些管理的基础上, 财务管理学则集中讲解关于股票证券、价值分析、成本预算具体决策以及存货管理中的具体要求。
2. 管理会计月成本会计间的差异。
在财会学习中,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两学科间的差异非常小, 内容交叉现象非常严重, 甚至一些西方专业教材中都将两个学科进行了合并, 归为一个学科教授。这种合并现象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有体现, 不是两个学科, 而是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学科合并在一起, 统一称作财务成本管理科目。在有关成本知识中, 成本的计算方法内容归成本会计学科完成, 对于成本的控制与分析内容就由管理会计学科来完成。因此,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两个学科进行分离。
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明显的区别, 但仍有很多内容是共同的, 例如在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都以成本会计为基础, 可以理解为会计成本必须要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的标准与原则, 并且要自行进行恰当的调整。
(二)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可以将这四门学科概括为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总和。可以这样理解,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属于会计管理范畴。由于财务管理与会计在本质上与对象上都不同, 因此可以说会计管理和成本会计共同构成了会计学, 一个负责对外一个负责对内。尽管有很多不同, 同样也有很多领域是共同的, 成本会计可以看作会计系统的子系统, 将多项信息进行记录存储, 并向多个部门报告, 这些信息同时为两个学科提供资料。
(三) 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关会计计量属性。要求不能背离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 规范的将, 就是只有当对初始进行确认时, 对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进行计量, 形成完整的计量属性。
有关财务报告的内容。由于目前的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以货币度量为主, 很明显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对公司有用的人力资源、客户以及核心技术等信息在财务报表中没有体现
有关财务会计确认属性。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由已经发生的交易事项产生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师要将眼光放于未来, 而不是还念过去的成就。有人认为可以将财务预测的信息内容纳入管理范围, 包括公司的经营风险、盈亏预测分析等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非常有用的, 对管理者来讲也是有用的, 而这些信息就需要管理会计依据信息构成原理与信息方法为依据来完成对信息的控制。
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创造价值是每个公司都努力奋斗的目标, 有了价值的吸引才会引来股东的投资, 因此, 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领导人员都要尽最大力气为股东创造价值。财务管理要以实现价值增长为最终目标, 根据价值增长的规律建立以价值、评估、报告为依据的, 以实现规划价值为目标, 以科学的管理策略为手段, 对各种价值影响因素及其管理技术进行整合, 建立健全的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制定一个符合企业决策和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在信息时代, 会计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了必然趋势, 在实践过程中,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结束语
由于目前全球泛滥的会计造假事件不断上演, 信息披露受限, 人们对财政报告改进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 具体的内容包括对已有的报告标准、内容以及质量进行改革, 加大政府开支透明度等。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重视会计信息的关联性, 而不是会计信息的所谓准确性。这些呼声的主张必然会使财务会计的一些传统特征渐渐淡化, 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保持头脑高度清醒, 掌握更多的财会方面的知识, 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惠忠.现代企业财会机构设置构想[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3) .
[2]王水君.外国“管理会计”与中国“管理会计”——对“管理会计”的几点不同认识[J].财会通讯 (综合版) .1981 (7) .
[3]邵品剡, 朱光焘, 李贵凤.管理会计[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2 (1) .
[4]金彧昉.论我国法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及在诉讼支持中的运用[D].复旦大学.2005 (7) .
3.略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篇三
[关键词] 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联系和差异 分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我国的会计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企业不仅要保证会计制度的稳定性,而且要不断适应企业变化着的情况,灵活调整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这一切都是客观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需要。可以看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于是,我们不得不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加以关注。
一、财务会计的定义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二、税务会计的定义
税务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它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门会计。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差异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税法条款对会计概念和会计技术的采纳,表明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相互依存的基础。计算税金的程序大多模拟会计方法,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就类似于会计利润的核算;计税依据一般地取自会计记录。可以说,税法是借助了会计技术才得以实施的,税收管理因采用了会计方法才日趋成熟。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税法也对会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使会计实务处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有时也制约了会计对某些核算方法的选择。
2.两者的差异。
(1)目标不同。税务会计的目标,是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纳税信息,依法计算应纳税额,保证公平赋税,其实现方式是纳税申报表;而财务会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向政府管理部门、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的报表资料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等有用的信息。
(2)法律依据不同。财务会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讲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税务会计则是严格依据税收法规进行会计处理,讲求足额、及时地缴纳税款,在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时往往会排斥财务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定。正因为两者的基本处理依据不同,所以它们在会计核算基础、损益确认口径和会计计量属性等具体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3)核算基础不同。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企业的核算基础,其立足点是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为主,并有完整的账证体系;税务会计则是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共同作用为核算基础。因为税法对纳税人有“钱财支付能力”和“征收管理方便与一致”的要求,故征收即期收益的必要性与财务会计的配比原则往往是有矛盾的,最主要体现在收益确认的口径和费用扣减的标准上,其立足点为国家对财政收入的要求和纳税人对应税事宜的筹划,一般不另设独立的账证体系。
(4)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不同。一般来说,财务会计有六大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要素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它们都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六大要素进行的,这六大要素构成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而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个,即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其中心要素是应纳税额,另外三个要素都是为计算应纳税额服务的。这里的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与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两大要素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的标准与方法上都可能存在差异。税务会计四要素构成的等式是: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额。
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1.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不再具体规定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这就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产生很大的灵活性。随着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更加明确,即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折旧使得财务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差异越来越大,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监督,才能使会计改革见成效。
2.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税制改革是中国的税收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税收调节体系,基本上符合税种健全、税率合理、税负公平的要求,有利于发挥税收征集国家财政收入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经济运行的双重作用。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稳定税基、规范缴纳行为、优化税收收入水平的要求和各项复杂的计税工作,不可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一一体现。有时,企业可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利用税法的不完善,通过直接调整会计数据、修正某业务财务决策等,实现其少缴税的目的,因而,作为纳税义务人,不论其经济性质、组织形式和经济范围,都需要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以适应依法、合理、准确纳税的需要。
3.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在财税合一的会计体制下,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偏重于财政、税务、信贷等部门的需要,忽略了企业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不利于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但是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可供选择的范围选择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不必完全遵循税法规定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会计人员才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核算工作。
4.提高会计实践水平,维护会计的一致性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資本的高度集中、工商业的高度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会计的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地发挥,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提高会计的质量水平。而税法已明确规定了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并且税法具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有利于会计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同时使得会计的一致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5.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税法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的,因而税法高度地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而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理论和会计惯例进行核算的,体现的是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主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的需要。由于我国多元投资主体的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此时若财务会计再不与税务会计分离,会计核算继续实行两头兼顾,则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使之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若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企业就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有利于各投资者的决策,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决策。
6.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税务会计逐步完善,受到普遍重视,并发展成为重要的会计学科。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越来越多,其投资额也越来越大,而我国在国外投资业务也越来越多,为了符合税收的国际惯例,改善投资环境,防止国际避税,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和企业利益,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7.发展会计学科的需要。在传统的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财会体制模式下,会计学只能是会计制度的说明,即对会计制度所要求的会计行为、会计方法、会计程序及报表编制作必要的解释,以便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核算制度,而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完善,财务会计已经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会计对财政、财务的变化熟视无睹,而是要在自身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这就是税务会计。它要求所有的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既要明确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又要明确税法的基本知识,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经济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分支,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而两者的分离也是大事所趋 。开展专门的税务会计工作,不会产生高昂的成本,相反,会给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第三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06
[2]杨青: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统分问题的分析[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年11期
[3]刘桂珍: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4]杜婷玉:浅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财务税务会计 篇四
课程号:11099064场所:模拟实验室学期:
5时间:19-20周周数:2学分:2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课程学分:必修
课程名:财务会计 / Financial Accounting
一、教学任务与目的《财务会计》实验是在开设《基础会计》实验的基础上,为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验证性实验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㈠ 严格要求与训练,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
㈡ 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㈢ 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缺少的原始凭证、表格等,由学生自己设计、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㈣ 训练财务会计业务及财经应用文的写作,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根据实验内容详细地写一份财务报告。
㈤ 使学生熟悉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的业务处理。
对培养学生能力要求
1、本课程是一门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验证性实验课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强调会计实验业务内容的代表性、特殊性以及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
2、强化会计业务训练的同时,安排学生对某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会计报表、原始凭证的设计,使学生不仅会算账、记账,同时提高对企业会计制度的认识。
3、账务处理程序形式有多种,在实验操作时学生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依据教材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用不同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进行操作练习,以加深理解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优缺点以及各自的适用性。
4、体验会计工作,陶冶职业道德。通过会计实验,使每一个实验者进入会计角色,行使会计法所赋予会计人员的权限,履行会计职责。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很强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业务精益求精。
三、实验内容与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实验内容
1、建账
2、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3、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
4、登记会计账簿
5、成本核算
6、编制科目汇总表
7、编制会计报表
8、会计档案的装订和保管
(二)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各种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封面。
2、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科目汇总表及各种报表。
3、装订机、装订线、刀片。
四、学时分配
五、考试或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办法,由平时成绩与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是根据学生自己做并设计的一套账(包括装订好的会计凭证一套、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完整的会计报表、详细的财务报告)进行评定。
六、教材或参考书
《工业会计实践教程》,张肇疆等,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2004年第二版第二次印刷。
七、说明
5.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篇五
中文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的紧跟脚步进行了更新。随着2007《新企业会计会计准则》以及2008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再次更新,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被再次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能正确区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
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与改革,以及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税务会计因此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为了现代会计的三大支柱。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解决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实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相应对策,如何协调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使其符合经营管理,如何有效使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对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共性与区别
(一)两者的共性
1.税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
在财务核算工作中,企业财务会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对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进而进行编制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税务会计则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在财务会计所编制的资料下进行了相关的税务调整,其根本数据则依据财务会计所做出的核算。2.相同的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假设相同。税务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是企业一般纳税人,即一个特定的具有一定独立经营能力的企业。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为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可以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法人,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由多个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等。
(2)持续经营假设相同。两者都是假设企业在将来可预见的情况下,企业不会发生破产和清算,能一直进行合理的经营。
(3)会计分期假设相同。企业的会计分期即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假设下,财务会计对其经营时间进行一定的期间划分,以满足企业的持续权责发生制原则。而税务会计的分期即为纳税以及会计,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
(4)货币计量的假设相同。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下进行核算,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在国境内的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其他记账本位币折合成人民币方可有效,而税务会计的核算过程也是以人民币为货币计量单位。
3.核算原理与基本方法相同。二者的会计核算都经过设置账户,编制凭证,借贷记账,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核算,以及编制报表。二者的协调最终体现在企业所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中。(二)两者区别
1.依据不同。财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根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以及组织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其准绳为《中华人面共和国会计法》。而税务会计的即依据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在相关税法的规定程序下进行税务核算。
2.目的不同。财务会计的目的是编制财务报表以及附注,向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股东,债权人,债务人,投资者提供企业的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而税务会计的目的是通过编制纳税申报表为税务部门提供企业的纳税信息。
3.基础不同。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以应收应付作为确认收入与费用的基础,对于当期的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收到,只要为当期,都应确认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能使收入与费用恰当的配比,合理的反应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使会计信息做到准确,真实、有用。而税务会计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只要为当期现金收到或支出的款项均应计入当期的收入与支出,比财务会计更加简便的反应相关的支出与收入,同时能有效的防止企业偷税漏税
4.稳健态度不同。财务会计实行稳健原则,一般对企业的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进行充分考虑,而不预计可能企业的收入,使报表能正确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而不使报表使用者误解报表信息。税务会计一般不对未来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费用预计,除非已有证据客观反应某项业务在未来会发生,如坏账计提以及折旧计提。
5.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不同。在财务会计中,会计要素一般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要素,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满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编制利润表时则满足: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原则。而税务会计中的要素包括了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其中应纳税额是核心,前三个因素都在为应纳税额的计算做准备。同时税法上的应税收入与会计上的收入,费用与扣除费用尽管在同意确定期间内也可能存在差异。在编制纳税申报表中,税务会计的四个要素构成了,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来反应企业的计税过程。
6.程序不同。财务会计中,一般按照会计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程序编制,凭证、账簿、报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税务会计没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可以按照财务会计的程序进行,也可以在最后的财务报表根据相关税法,财经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编制纳税报表。
7.重要程度不同。税务会计要对纳税申报,税款减免,税款解交,税务统筹进行核算,而财务会计则没有把这些当重要的一部分。财务会计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而税务会计一般不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
总而言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的关系,他们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能正确的利用他们之间的共性以及特性是我们为企业争取效益最大化基础。二. 两者在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从原有的高度重合发展到调整模式,并向着分离的模式的趋势发展。然而,就目前来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存在过度的分离。
(一)从我国的社会环境。
1.我国的法律环境影响着二者的发展。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模式的国家中,其经济法律一般来说相对完善,而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律尚未完善,没有哪部完整的法律法规来支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执行。
2.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所有制发展趋势呈现多元化以及投资者分散化,在企业经营中,投资者以及企业所有着对企业的会计枯计要求资本保全和防范措施,而政府则为了实现经济宏观调控要求企业及时的,足额的支付相关税费。两者要求的不同下,为了既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正常的进行,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只能各取其所需,选择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道路。
3.企业的组织形式的的影响。在股份有限制的影响下,股东与潜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完整准确要求更高,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充分反应和披露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财务会计在执行财务预算与决算时就以企业的股东以及潜在投资着为核心,难以避免会与税法存在冲突,最终导致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实行中存在明显差异。
4.我国企业规模的影响。大中型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税务核算中一般能有自己的岗位分工,以及独立的核算机构,能更好的充分的反应两者在企业中的角色。而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大部分小型企业由于考虑成本的问题并没有合理的进行岗位分工,从而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并没有合理的划分。
(二)从成本效益问题
1.对财务会计成本的影响。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基础上,虽然两者的信息都是由企业提供,但是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二者的影响不同。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成本来说分离前后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而税务会计的信息的成本在二者分离后存在明显的差别税务会计在信息成本的明显提高主要因为财税分离下,我国的涉税会计并没有完整的核算规则,在财务报表中所得税的计算紧通过简单的应纳所得税带过,而其他税费则只在流动负债项目中简单的列示,同时,新的会计准则在对于存在税费计算的情况下一般以“税费忽略不计”而带过,这大大增加了税务会计在计算时进行税务核算的工作量,增加了成本。
2.对税务部门成本的影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分离与否,很大程度的决定了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的成本和稽查成本。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模式下,由于税务会计为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其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也就无法独立的提供给税务机关独立的关于税务核算的资料,这就使的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征管时必须加大成本才能核算。
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核算体系还不够系统的完善,两套制度在规定上存在背离,过度的只强调其各自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其共性,使两者在发展与实际工作中严重的影响纳税人与国家双方权利的和谐统一。
三.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办法
税务会计是在税务法规的不断完善中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会计类学科,她根植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在一定时期的共同产物,财务会计师税务会计的前提、基础和依据,税务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加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其关系,在财务会计编制的程序的基础上,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税务的处理以及分析,而并不需要重新进行编制凭证到报表形成的过程。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中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不明显,但也必须做到有效的采取措施,使其能协调两者的关系。
(一)加快完善我国的税务法律法规。
新税制的实施,难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原来规定的核算内容。特别是在价内税与价外税共存的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角色的互换,使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更加复杂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相当的企业难以熟悉角色的变换以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导致税务与财务一片混乱。完善我国的税务体制,可以将宏观税收学的概念转换成税法学的概念、原理和基础,使其能进一步的与相关会计原理与准则相结合,在应纳税款中能充分反映。同时也有利于会计制度与税收法律制度在管理层面上的结合,为企业财务与税务两方能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二)税务会计在核算中充分应用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
如对应交税费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若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即能减少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两者的差异,又能体现其配比原则,谁受益谁承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
(三)税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在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只要没有发生所有权转移的过程,就不能确认收入的实现。而现行税法中明确规定了,只要所有权转移,不管是有无现金的流入或流出企业,都应当缴纳相关税费,如对外捐赠,或接受捐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税赋。税务会计应当实行保证所提供的信息能真实、客观的反应企业的状况,对于那些企业处于税务会计核算次要位置的问题,不影响税务资料的真实性的信息,税务会计可以适当的简化。
(四)税务机关重点关注稽查后的调账管理
在征管工作中,税务机关应根据税前列支项目调整和稽查补退税款所发生的企业应纳税额变化,将调账指导与监督工作纳入征管程序。要求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做到的充分应用会计知识,正确核算税收资金,完整地记录税收业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确保税收会计核算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对于存在税收会计核算比较混乱的情况,税务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约束范围和处罚措施,使税收会计核算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五)建立税务会计需人员素质的综合培养。
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同时遵守财经法规的职业道德的要求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保障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客观真实的完善。税务会计本身属于会计人员的一种,税务会计的会计、税务、法律知识综合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一方面要加强税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接受教育、自我教育等形式,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途径,以观念教育、规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树立职业道德信念,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强税务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建设。税务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税务会计人员要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要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遵守职业道德。
四.充分利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合理做
出税收筹划
企业的财务会计师对企业所有者,股东、债权人、债务人提供其财务信息,起到核算和监督的作用。税务会计不仅仅是对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而且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纳税人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法的具体规定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依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少交税或不多交税、减轻税负的目的,而企业的税务核算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财务的管理以及资金运动的方式决定企业的财务杠杆。企业财务杠杆受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企业应支付的利息,以及所得税税率的影响。若企业财务处理时,能充分的进行合理的发挥税务会计的作用,调整企业的税费,在一定程度上能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以降低财务风险。
我国《企业增值税法暂行条例》规定,企业采用现销方式,收到货款或是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托收承付或是委托收款方式,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的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由此可知,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产品销售策略选择适当的销售收入确认方式,尽可能的推迟确认销售收入,从而推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其推迟缴纳所得税,这样可以视同国家提供的无息贷款,这一措施对企业来说,即可以使企业能有效的利用其资金,又不违反国家的税收政策。又如长期债券投资溢价、折价摊销方法的选择,企业进行长期债券投资时,其溢价或折价的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投资于债券时,每期列作企业投资收益从而增大企业税前利润的债券利息收入为应计利息与当期应摊销溢价的差额或应计利息与当期应摊销折价的合计。由于采用直线法时,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是均等的,故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也是均等的;而采用实际利率法时,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均逐期增加,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则呈逐期减少或逐期增加的变化趋势。因此,当企业以溢价或折价方式购入除利息收入免税的国债以外的其他债券时,选择直线法摊销溢价或选择实际利率法摊销折价,可以在债券存续期内相对推迟投资收益确认的会计期间,由此减少前期所得税负担,以获取递延纳税利益。
由此可见,若企业能充分利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区别以及共性,为企业的财务与税务做服务,合理的为企业的税务进行筹划,发挥其各有的优势,使企业的在面对税赋时仍能使其价值最大化。
税务会计是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发展过程的共同产物,税务会计根植财务财务会计,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识别二者的关系,正确的对待两者的差异,找出相应的对策,使二者协调稳定的发展,并正确的运用其特性与共性,做出合理的税务筹划,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做出努力。
参 考 文 献
(1)刘晓鸣,高长宁.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9)(2)王敬华.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J].河北煤炭.2007(04)(3)罗琼,谭彤.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协调成本效益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4)万兰芳.税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3)(5)王岱.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J].内江科技.2007(09)
(6)王军.学习好 实施好新会计准则[J].财务与会计.2007(01)(7)侯丽华.浅谈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的影响与协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赵悦.(8)论我国适度分离的税务会计发展模式[J].西部财会.2011(08)
致 谢
6.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发展模式 篇六
会计的产生早于税收, 但在税收产生之后, 会计与税收就有了不解之缘。现代税收离不开会计, 如果没有会计的核算与监督管理, 税收就失去了准确的征收依据;现代会计也无法脱离税收, 因为税收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的, 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税收使征纳税双方的利益连在一起, 同时也使征纳双方不断发生矛盾。
中国曾长期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当时企业所有制形式是单一的, 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为了国家实施财政收支、财政管理而进行的, 再加上当时税制不成体系、简单而又多变, 不可能对会计核算提出像现在这样的具体要求。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以及税收的不断法律化, 使得会计准则、制度正逐步走向与税法适当分离的道路。税务会计要处理的就是税务中的会计问题或会计中的税务问题, 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 对企业经济业务中与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不一致的涉税会计事项, 或者企业出于税务筹划目的, 由税务会计专门进行的纳税调整或者重新进行计算处理的过程。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必然性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 既是贯彻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税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1) 财税合一制度有其局限性。在高度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两者合一曾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随着我国建立成熟市场经济的紧迫性日益加强, 这种体制的弊病暴露无遗。首先是会计核算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合一的会计制度为符合税法要求而对核算方法规定过死, 例如:通货膨胀、科技发展等因素对收入计量的影响都无法如实反映, 最终会计核算跟不上市场经济变化;其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也以收入的确认为例: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对收入确认原则是不同的。如果片面追求制度合一, 就会造成该项信息失真, 使企业决策失误。 (2) 企业经营的市场化要求二者分离。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在会计上体现为利润与税收分别核算, 也就使两项制度分离成为必然。政府和纳税人的利益结合点是分配机制——税收, 恰恰是这个点使征纳双方存在一定矛盾, 而税务会计的出现恰恰满足双方的要求, 合理的税务会计制度既保证国家税收要求, 又维护了纳税人的利益, 对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新的会计制度, 取消行业准则。
统一会计制度, 不论经营范围和所有制形式如何, 财务会计制度唯一, 要求企业真实反映和核算生产经营活动, 不受其他非经济因素影响, 包括税收在内, 同时财务会计也具有了一定的弹性, 不同企业可选用不同的具体规定, 这些都相应要求建立税务会计制度。
3.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使我国的税种、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等进一步完善, 使建立单独的学科成为可能。
新税法对税务的会计处理作了明确规定, 如:收入的确认、资产的处理作了规定, 新税法也明确说明财务会计与税法不符时以税法为准, 新税制在会计核算上的明确, 使得建立税务会计有了法律依据。
4.两者分离是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税务会计在国际上已成为独立的学科, 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增加与世界经济结合度越来越高, 国外的企业走进来, 我们的企业走出去, 这就要求我国的税务会计必须尽快完善, 早日融人国际经济舞台。
前面所述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说明了税务会计有自己的核算主体、核算对象、核算方式、核算目标。两者在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税务会计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性, 从完善会计学科的角度讲, 建立税务会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可行性
1.税法的逐步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国家在完善税法方面所做工作越来越多, 新的《税收征管法》出台,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也将统一, 税法对会计核算的规定明细化, 税务会计的法律基础是坚实的。
2.会计理论体系的健全。
改革开放, 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长, 会计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 理论方面为税务会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几年来会计、税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使税务会计的建立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四、我国应选择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协调发展的混合模式
税务会计制度与财务会计制度应该统一还是分离, 国际上各国的做法不一, 英美采取财税分离的模式, 法德采取那种典型的财税合一的模式,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两种制度的通分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这种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出资人的所有制性质, 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英国、美国经济高度自由, 政府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生活, 在宏观上通过经济政策进行间接调控;, 而英美税法异常繁杂, 按照GAAP确认的财务报表可以满足股东的
需要却不能满足税法的规定和政府宏观调控需要;按照税法编制财务报表恰恰与前者相反, 因此英国、美国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才需要必要的分离。而法国、德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通过“经济计划”与“国有化政策”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进行影响, 股东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的要求很有可能与政府重合, 企业没有必要浪费人财物再分别按照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两张报表。因此法、德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呈现合一的模式。
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 适应我国企业到美国等境外上市的需要, 我国参照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制订了完善的会计准则, 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我国的会计和税收环境与美国有很大不同。我国所处的会计环境更接近于法德等大陆法系国家。政府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制度的制定, 分别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具体制定者为财政部会计司, 通过《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对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加以规范, 而没有美国那样主要通过民间机构制定会计规则;税收法规的制定者主要为国家税务总局, 通过颁布《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加以规范;而《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都需要经过全国人大通过。可见, 我国财务与税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既有可能也非常重要。
我国税务会计模式不宜采用英美那种财税分离的模式, 也不宜采用法德那种典型的财税合一的模式, 而应当选择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协调发展的混合模式, 即应当是在认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一定差异的基础上互相吸收彼此的合理内核, 互相借鉴, 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而不应无限夸大两者间的差异。这种混合模式与日本的混合模式也不同, 不应仅仅是单方面的依据税收法则对财务会计进行协调, 而应强调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协调发展。
结合目前的情况来说, 由于这几年我国会计改革的步伐较快, 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已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而会计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也是我国发展的需要。因此, 目前税制的改革和完善应借鉴国际惯例, 从保护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出发, 从更高层次地体现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 社会成员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科学结合的需要出发, 税法要主动向会计准则靠拢, 有限度的允许企业进行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 逐步采纳会计准则的一些精神, 允许企业采用快速折旧法, 许可各种减值准备, 以减少业务差异、降低纳税人的核算成本。还要改变纯粹为纳税需要而明显违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的一些会计处理方法, 如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和补充规定等。另外, 对于我国会计处理还不规范、甚至存在规制空白点的业务类型, 首先要规范和完善会计制度的建设, 并同时考虑与税收的协作问题。
我国的经济、会计和社会环境决定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应“过度分离”。目前的企业会计核算水平普遍不高,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国尚未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税收体系, 税收监管体系不完善, 税务部门税源监控和税收管理手段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 税法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度分离”, 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的困难, 纳税人也很难准确把握。“过度分离”只会带来征管的过分复杂, 从而加大税收成本;增大企业的人工成本、簿记成本和协调成本等成本。而控制会计收益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符合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传统习惯, 也简化了应纳税所得的计算, 有利于税收征管。
摘要:会计制度和税法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者之间由于服务对象、核算依据、核算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 从而引起矛盾。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统一还是分离, 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做法。本文认为我国税务会计模式不宜采用英美那样财税分离的模式, 也不宜采用法德那样典型的财税合一的模式, 而应采用适度分离、协调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2]于振亭, 贾丽.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初探.财会刊, 2004, (11) .
[3][美]罗伯特N.安东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反思.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7.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之比较 篇七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收益概念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7-0024-02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概念比较
1.财务会计准则对收益概念的定义
财务会计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括债权人、投资人,包括经营管理当局,提供评价受托责任和决策信息的一个信息系统。从决策有用观看,会计信息应当具有相关性,因为决策是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的,会计信息必须得满足不确定经济环境下决策的需要。
根据决策有用观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认可了资产负债观,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资产负债观下的收益,是指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一切权益上的变动。由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组成。基于收益是净资产变动的结果,资产负债观首先要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然后将净资产的变动结果反映在利润表中,用资产负债表解释利润。
资产负债观既确认已实现收益,也确认未实现收益,能够适应经济环境多变的情况。所以,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广泛认可了资产负债观,除了营业利润、利得和损失之外,大量的公允价值变动也被纳入到利润表之中。
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相比,资产负债观突破了交易基础和实现原则,将物价变动、偶发事件以及周围经济、法律、社会、政治和物质环境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均包括在收益之内,能够满足复杂多变环境下的信息需求。而收人费用观由于“实现原则”将未实现的持产损益排除在收益之外,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收益,适合于企业经营环境比较稳定,物质资本在企业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小的情况。
2.税法对收益概念的定义
税务会计是依据税法的要求,计算应纳税额,为正确申报纳税和税务管理提供企业有关税务活动信息的一个信息系统。为了公平税负,防止避税,税收政策和计税方法必须高度统一,而不能有弹性。
受税法的目标的约束,税务会计仍然坚持收入费用观。税务会计收益是以交易为基础的,收益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它只承认已实现收益,而不认可未实现收益,如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根据收入费用观的要求,资产以其取得成本人账,直至销售之时才反映其市价的变动。所以,费用通常代表已消耗资产或已消耗的取得成本,利润是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与相应费用配比之后的差额。基于“实现”考虑,收入费用观要求对收入进行明确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观的重心是利润表,即用利润表解释利润,资产负债表只能反映收益的结果。收入费用观强调配比原则,讲求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凡是与本期收入没有因果关系的成本应作为资产予以递延和报告,如企业开办费。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概念差异的后果
由于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对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致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发生差异。如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不同于计税基础,致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产生了大量的差异,增加了后续的纳税调整成本。如应收账款减值对应的损失,应当归属于销售当期,与当期收入进行配比,但税法只允许这些费用发生时,才能扣除应税收益。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确认基础比较
会计理论是建立在会计目标基础上的,会计目标决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会计确认基础还关系到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问,从而关系到企业利润分配,所以,确认基础始终是重要的会计问题。
1.财务会计收益确认基础
财务会计从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正确评价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目的出发,坚持权责发生制,严格要求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不要求会计上的收入一定等于企业可支配的现金流人,也不要求会计上的费用一定等于企业的现金流出。
2.税务会计收益确认基础
税务会计从税款的及时入库和纳税人支付能力要求出发,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了适当的修正,通常要求纳税人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不苛求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立即得以确认,而费用永远得不到确认,税务当局则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永远得不到确认,而费用立即得到确认,税务当局则不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
可见,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收益确认基础,能有效防止纳税人通过控制现金流量的时间来控制收入和费用,进而操纵利润的行为。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计量基础比较
1.财务会计计量基础
目前,财务会计对资产的初始计量采取的是历史成本,即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对于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还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对于只能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从稳健性原则出发,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并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对于能够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资产,从相关性原则出发,要求按照其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比较而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因为只能确认资产减值,导致会计信息公允不足而稳健过度,而且为纳纳税人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大限度地采纳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准则要求,凡是能够持续性地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都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取得的,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税务会计收益计量基础
税法更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然对谨慎性和公允眭原则持否定态度,这不仅是因为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是未实现的损失和收益,更重要的是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有关,而且缺乏客观的交易证据的有力支持。所以,税法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既不允许对任何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也不不允许对任何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强调计量基础的一致性,
虽然降低了税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却有助于抑制纳税人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操纵应税利润的动机。
财务会计计量基础是否适当,既关系到会计信息能不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公允的反映,还关系到会计收益的计量以及后续的收益分配是否合理。税法考虑计量基础的目的主要为了保证应税收益的适当性,因为对资产的计量关系到资产价值的转移问题,而资产价值的结果表现为会计中的费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均遵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但比较而言,财务会计对历史成本采取的是相对灵活的态度,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和公允地对经济环境的变化作出敏感的反映,以帮助企业所有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概念的协调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概念协调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存在适度的差异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各自的目标,但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概念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收益确认基础、计量基础不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差异越大,会计核算成本越高。因为在会计实务中,税务会计确认和计量一般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然后根据二者的差异,通过纳税调整将财务会计信息转换成税务会计信息。所以,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过度的差异必然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成本。
2.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收益概念的思路
进入上世纪以来,财务会计与税法一直是在协调中发展和不断完善,这一基本趋势,为财务会计与税法的进一步协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就原则层面而言,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协调应当是求大同存小异。凡是税法有规定的,从税法之规定;税法没有规定的,从会计之规定;二者都有规定的,以会计之规定为基础,然后进行纳税调整。
就制度层面而言,加强财务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税务当局的沟通和磋商,认真研究会计与税法目标的差异,凡是不存在原则性差异的项目,会计有规定的,税法不再进行规定,以消除二者的差异。
就技术层面而言,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或者建立以税务会计为导向的财务会计体系,直接以税法之规定作为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以避免不必要的纳税调整成本支出,如小型企业和相关的涉税风险;或者建立差异台账制度,专门核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以利于进行纳税调整,如大中型企业。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还可对考虑对涉税业务进行外包,将纳税申报、税务纠纷处理等涉税业务外包执业税务师进行运作,通过执业税务师专业化的工作化达到精简机构、简化核算,化解涉税收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勇,左连凯,刘亭立,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5,12.
[2]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财务税务会计】推荐阅读:
税务人员财务知识培训10-18
财务会计07-08
财务会计条例07-31
林业会计财务报表08-03
实用财务会计09-16
会计财务辞职报告09-18
财务公司会计制度09-19
高级会计师之财务战略与财务分析七09-07
自考会计财务报表分析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