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2024-10-23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共9篇)

1.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篇一

如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1.信任

相信自己,相信团队中的同伴,相信团队的领导者。团队是一个相互协作的群体,它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团队中的每个人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整个团队才能集中到更多的智慧,才能使整个团队更具竞争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2.宽容

在激烈的职场之上,宽容是让一个人尽快融入团队之中的捷径。宽容是团队合作中最好的润滑剂,它能消除分歧和矛盾,使团队成员能够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和谐相处、从而安心工作,促进团队发展。

3.沟通

在团队中,成员问的较强的沟通能力是保持团队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当团队遇到困难和矛盾时,有效的沟通能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然而,团队成员唯有从自身做起,有方法、层次地对同时发表意见并探讨问题,汇集经验和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激发自身和团队的力量。

4.奉献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奉献是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能为工作注入能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即使在团队中也往往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这个并没有错,但是在团队中,只有整体的利益得到满足了,个人利益才会实现。

5.尊重

平等待人,有礼有节,既尊重他人,又尽量保持自我个性,这是团队合作能力之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在一定的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与他人不同的自身价值观,但他们每一个人也同样都有渴望尊重的要求,而不论其资历深浅、能力强弱。

6.欣赏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要想成功地融入团队之中,就要善于发现每个工作伙伴的优点。拥有谦虚的品质会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他人的长处,从而赢得众人的喜爱。团队的效率在于每个成员配合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来自于团队成员的互相欣赏和熟悉欣赏长处、熟悉短处,最主要的是扬长避短。

总的来说,充分的信任、适度的宽容、有效的沟通、诚心的奉献、足够的尊重和真心的欣赏,这样方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不仅实现自我价值,更促进团队执行力的提升。

2.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篇二

航海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海船船员远离家乡, 担负着艰苦且具有危险性的工作。他们有时会面临着诸如:船舶火灾、爆炸、进水、碰撞、搁浅、触礁、机械故障、海盗等各种生死考验。他们必须同舟共济、团结协作, 才能顺利到达彼岸。

团队协作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大局意识, 一个组织的各成员互相合作、密切配合, 从而高效率地共同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

对航海专业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 这种优秀品质是他们战胜自然环境并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

一、对航海专业的学生进行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航海教育是职业教育, 要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对航海专业的学生进行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既是航海事业的需求, 也是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求, 有一定的必要性。

1. 海员团队协作精神是航海事业的需求。

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海员职业素质的重要部分, 是航海事业的需求。船员在同一艘船舶上形成了一个整体, 船员要根据自己的职务履行职责, 同时全船船员又需要通力合作, 尤其是当危险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这种模式易于实现船上统一指挥和分级管理的原则 (1) 。一艘船是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 具有较强的团队性, 航行中全体船员构成一个生死相依的集体 (2) 。

当代社会, 船舶的管理日益规范化、标准化, 船员集体更需要培育团队协作精神, 形成合力, 减少海事事故中的不利个人因素 (1) 。

2. 团队协作精神是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求。

学校教育为社会需求服务, 中职、高职、大专、本科航海院校吸收了广大有志于航海事业的青少年, 培养的道路上还要充分考虑当代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和时代特征等因素。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杨雄所长曾在“中职德育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年会”上指出:当代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存在个性化突出、依赖性强等特点。

航海专业学生有必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青少年时期养成为集体着想、通力合作的习惯。及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使他们建立自信、彼此信任, 勇于承担责任, 学会沟通、服从指挥, 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做事认真、讲效率等。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受益匪浅, 不仅有利于自己, 也有利于整艘船舶乃至整个航运企业的管理。

二、对航海专业的学生进行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目标

培养航海专业的学生具有海员团队协作精神的目标是: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团队精神, 共同解决问题, 配合默契, 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大局意识和服从意识, 始终把全船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保持正面和积极的心态, 避免利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三、对航海专业的学生进行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方式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海员队伍?”一直是航海院校探讨的问题。从航海特色思想素质教育、航海专业实践学习、准军事化管理等方面推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以航海特色素质教育推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教育之责, 首在育人, 育人之本, 德育为先。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必须融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 使之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路。

把“海员职业道德”作为特色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 注重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热爱航海本职工作, 忠于职守, 听从指挥, 团结协作。班主任在思想教育中提倡“团队至上”概念, 使学生养成从大局出发, 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通过学生活动使同学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

2. 在航海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海员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航海专业实践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提高学生船上应用能力, 培养优秀的职业素养。实训教师在授课时应对学生特别强调安全和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以如下四个实践项目为例, 强化学生的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1) 航海专业学生值班驾驶员交接班训练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驾驶台值班是一个团队工作, 是严密组织、有序进行的工作, 不仅要考虑到驾驶台内部团队, 还要与机舱、岸站等随时取得密切的联系, 以保证船舶运行的安全。值班驾驶员对船舶和船上一切负有完全的责任, 在正式交班给另一名驾驶员或船长之前, 他必须坚守岗位。不能因为下班时间到了就离开岗位。无论在锚地或在航期间, 驾驶台不能无人值班。

航行值班交接班职责:交班驾驶员必须向接班驾驶员汇报所有重要信息, 包括船舶的航向航速、驾驶台设备的使用和运行状况、气象观测、船舶位置等。 (3) 接班驾驶员在接班之前必须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这些信息, 并确保自己的整个接班团队能够执行职责。交班驾驶员必须以统一的口令向接班舵工报告船舶航向、航速及其他情况, 确认接班者理解并顺利接班后, 才能离开岗位下班。如果有任何不妥就不能交班, 须立即通知船长。

(2) 航海专业学生水手高空、舷外作业训练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在水手船体保养训练项目中经常有高空、舷外作业, 是水手工艺实际操作和训练的重要项目, 也是值班水手适任证书考证项目之一。高空作业是团队协作性很高的工作, 有一定的危险性, 一旦疏忽, 就会有生命危险。

高空作业是指在桅杆上、起重柱上、烟囱上、驾驶室外部等处进行的除锈、刷油漆工作。学生应掌握安全操作技术, 2~3名学生模拟作业人员和辅助人员互相协作、默契配合。首先必须由大副或水手长作为团队指挥, 在现场检查指导, 以防发生事故。团队成员做好安全准备后, 彼此检查安全带、保险绳和安全帽的佩戴, 工作中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 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请示。协助人员要随时待命, 为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传送工具、物料、调整安全绳的长度。工作人员在工作同时也要关注下面船员的安全。工具放入桶内, 桶系在座板上, 不能直接插在腰间或装在口袋里, 以防不慎失落击伤下面船员或损坏甲板设备。两名工作人员同时工作时, 如果座板需要往下移动, 就要注意互相配合, 同时放松, 始终保持座板的水平。这就要让学生学会工作中为他人着想, 来保证彼此的安全。同样, 在清洁、除锈、涂漆等舷外作业时也应强调团队协作以保证人员安全 (4) 。

(3) 航海专业学生“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海上风险的确存在, 要时时警觉, 并做好最坏的打算。训练有素的航海专业学生会习惯考虑集体的安全而不是个人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实践中巩固, 并成为应急时的条件反射, 在实际遇到海难时熟练地集体逃生。

在“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时, 教育学生沉着冷静地面对已发生的海难事故, 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为船上全体人员 (包括乘客) 操作救生艇筏及其降落装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密切的团队协作, 能有效地保证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争取时间以确保安全。按登艇顺序上救生艇筏, 做到安全、快捷、有效, 避免争先恐后发生混乱和事故。面对生命的考验分秒必争时, 有序和协作是争取生命的前提条件。

在营救落水人员时, 按规定发出正确的警报, 按步骤有序和协作地采取行动, 往往能及时挽救落水者的生命。

(4) 航海专业学生“消防演习”培训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许多大的火灾事故并不是火灾本身, 而是由于发现火警时采取了错误的行动和措施造成的。培训时要强化学生对“全体船员定期进行消防演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要求听从指挥、密切配合。团队除了在行动上协作外, 还要在思想上协作。就是每次演习后, 团队要聚在一起认真总结、讲评, 以便不断提高实践技能, 杜绝行动错误的发生。

3. 以准军事化管理推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职业院校准军事化管理是效仿军队正规化管理的模式所实行的内部规范化管理, 倡导学生有军队的纪律、军人的精神、军营的作风, 比一般的管理更严格、规范、标准更高。准军事化管理坚持对学生的行为训练, 增强他们的体能和服从意识, 训练团队精神, 提高团队凝聚力, 以适应走上航海工作岗位的需要。

四、结语

为保障海上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运业发展, 航海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海员队伍”的责任。航海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是多方协作的过程, 从学院行政管理、到任课教师、班主任、各教辅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多方通力合作, 才能取得实效。应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改革, 适应航海职业要求,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塑造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 培养出新一代合格船员, 从而提高我国船员整体素质, 提高我国海运的整体实力和形象, 实现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的:“航运更安全, 海洋更清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有权.航海心理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7.6:311, 115

[2].孙峰, 康捷.海员职业道德[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8.1:98

[3].王维平.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编.航海英语[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8.3:75

3.谈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团队合作与协调,激发团队的智慧与合力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先锋群体承担着各行各业发展的重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调能力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于社会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加,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多少年的缺位,以及应试教育的多年影响,使得高校中有很多“书呆子”、“娇生儿”等,他们不会交往、难以处理各种合作问题,思考问题时自私唯我,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导致团队协作能力发展不成熟,这已经成为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障碍。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的表现

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发展体现在大学生在团体交际与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于集体性活动的一些态度与看法上。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370份,主要指标体现如下结果:

1.有三成的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想寻求同学与朋友的帮助。调查显示: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同学帮助的学生占大部分,月55%;但是不想寻求帮助的占据了22‰根本就不会寻求帮助的占据了剩下的部分比例。这反映了大学生中尚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无法在协作中战胜困难,其中从来不寻求帮助的这部分学生未来前景令人担忧。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脱离寻找帮助去追求个人奋斗的学生,绝不是状态健康的强者,而是逃避交际的表现。

2.喜欢参加团队活动的学生比例不足半数。在是否愿意并喜欢参加团队的各种活动选项中,表示喜欢的学生只占据35%左右,这与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形成鲜明的差距。表示一般化的学生占据了55%的比例,剩下的学生对于团队活动不感兴趣,基本不参加。对团队的热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适应未来发展,锻炼协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面。这部分学生将失去发展锻炼的机会。

3.在集体讨论活动中经常发言的学生比例不足三成。大部分学生表明“会”参与,但是经常发言的学生比例不高。从来不参与的学生占5%左右,这部分学生在如何活动中都处于沉默状态,个别学生甚至对于发言的人有讥讽态度,心理复杂,体现能力与心态的问题。参与发言是一个学生与集体对话的基本途径,在集体面前无法对话的学生问题是严重的。

4.在你是否会帮助、劝告同伴问题上,过半数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在例如“同学通宵玩游戏或者有逃课行为时,你是否会劝阻同学的行为?”竟然有76%的学生对此无所谓,只有7%的学生会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可见,当前的大学生对于别人的关注程度已经跌倒了最低点,对自己的过分关注,对别人的漠视已经成为80、90后的一个通病。

5.绝大部分学生肯定团队需要合作精神。调查中97%的学生承认在一个团队中离不开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这说明大学生从理智上对此问题认识是正确的,但是其他数据显示他们在的实际行动能力不足,需要进行锻炼。

6.大部分学生在合作的同时有“自己的算盘”。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在合作时过于关注自己个人的感受,经常有“留一手、等等看别人怎么做”的想法,这些想法严重影响了集体协作的整体效果。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知道团队合作对于个人与集体的意义,但是学生在团队合作的习惯与能力上显得不足。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无私精神对于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不足。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积极心态与参与的能力,是大学德育工作的党务之急。

二、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途径

1.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很多学生意识到参加集体活动对于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做不到呢?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健康程度的问题。真正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其实是很少的,如果集体活动中能很轻松愉快,大部分学生是愿意参与的。但是一些学生因为心理原因与能力问题,在活动中居于被安排的地位,心理上不服气不配合等,导致合作的结果不愉快,所以索性对集体生活产生了抵触情绪,我们经常讲的“不合群”就是这种问题。对此,要结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集体生活中的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与积极的状态参与集体活动,才能让这部分学生合群。

2.进行团队合作的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与培养。有很多的学生是缺乏进行团队合作的技巧与方法,以致在集体生活中经常受挫,与同学的关系不融洽,产生误解,由于自己的参与或者组织方法不当,在团队中没有得到成员的承认等,最后导致在团队合作中力不从心。这些现象在一些学生中是存在的。这部分学生要进行方法与交际技巧的指导工作,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礼仪与交际等方面的讲座来辅导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的辅导,或者通过民主生活会的形式进行辩论与交流,当学生对于交际合作的方法进行了解与学习,促进其交际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对合作驾轻就熟,对集体活动也就会产生积极性了。

3.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能力。大学的社团活动是当前很多高校的一道风景线,是非常值得提倡的。要充分激发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积极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一个社团组织,并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同时积极进行学生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社团中担任一定的任务,成为其中的主人翁。社会要经常举办一些实践活动与公开活动,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例如:对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社团组织等具有一定的慈善性,这样的社团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其德育意义是巨大的。

4.建立学生自治组织,激发学生管理的热情。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是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自治组织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构建自己的组织机构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组织能力加强,构建更多的自治组织是可行的。让他们在班级的班务活动中,在宿舍管理中,在学生会管理中担任一定的任务与职务,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5.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感受团队合作的积极意义。走进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社团、自治组织以及学校德育工作者组织的各种活动,或者是专业的学习调查研究与实习活动等,激发学生走进社会的热情与行动。例如:走进社会进行募捐行动,义务劳动活动,工厂的集体实习活动,探险协作活动等等。通过在社会中的体验与锻炼,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合作中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与优势,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6.通过德育教育,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克服价值观偏差。价值观的偏差对于学生的集体协作影响是很坏的。价值观一旦偏差,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缺失,就谈不上什么集体协作的能力提高,因为他们会一点集体的意识都没有。所以,对大学生要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这也是进行协作合作的能力培养的基本前提与条件。当前社会,受到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社会功利色彩浓厚,大学生中集体主义思想比较淡薄。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集体协作对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到重要性,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集体到关系,只有这一点搞清楚了,才能够谈得上集体协作能力到正确培养。

总之,大学生集体协作能力的发展一要靠活动为平台,二要靠道德为基础,注重体验与教育,才能够受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加良,占颖玉:由当代大学生合作能力缺失引发的思考,《文教资料》2009年第16期

[2]王晶晶:大学生竞争与合作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李颖,袁利,李阳模: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成因及对策分析《高教论坛》2010年第5期

[4]阳剑兰:当代大学生合作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社科纵横》2010年第5期

4.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篇四

团队团结协作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一切事业成功的必要元素。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独立成员才能真正超越个体的局限,有效地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使个人和集体相加从而产生1+1>2的效果。在学校,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已经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团结协作对中专生学习的进步与生活的需求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整体团结协作非常重要。然而,中专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不容乐观,应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一、团结协作的内涵与作用

团结协作是指在共同的规范和目标指引下活动的群体[1],齐心协力,相互帮助,从而完成共同的目标和计划,达到成功的过程。

体育教学是培养中专生的团结协作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可起到如下有利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美德;二是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和计划,彰显团队的力量;三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二、中专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原因

1.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长辈对他们千般关照,万般爱护,一切都服从他们的意愿,这使他们诸事以“我”为中心,心中根本容不得他人,缺乏谦让和宽容,更谈不上合作与分享。

2.个人性格是造成学生忽略团结协作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过于内向的人,常常因为自我封闭而不善或者不愿与外界交往,从而形成孤立的局面,导致没有意识到团结协作的意义。

3.成长环境是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另一原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容易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从而拒绝与他人合作交流。

4.教育制度,许多家庭和学校教育都灌输给学生一种独立的处事风格和观念,任何事情都要独立完成,让学生错误地认为与他人协作是一种不独立的表现。

5.观念极端,误把团结协作理解成拖累与负担,拒绝对较差学生进行学习援助,对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没有合理的认识,不能正确看待团队协作取得的积极意义等。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专生团队协作的方法与措施

1.应用体育团结游戏,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使学生乐在其中。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是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根据中专生的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安排游戏创设具体而形象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改变课程的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能提高练习兴趣,满足学生对于娱乐的要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如“世纪列车”游戏,为学生营造了快乐的合作氛围,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凝聚团队合作精神,真正培养了中专生协作的意识。

2.运用比赛合作方法,加强竞争协作精神

体育教学的比赛合作方法,可以使中专生发展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加强竞争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积极心态,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克服困难,为争取好成绩而努力拼搏。如长跳绳比赛,要求同跳的速度协调一致,听指挥的节奏,而不能争先恐后,这样可以培养学的兴趣,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在比赛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潜能,可以通过交流,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加强团队课堂教学

培养中专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需要具体、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懂得团结协作的意义。如篮球运球教学中,教师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各种运球与投篮相结合的不同练习环节,引导学生在球队中的配合、协作,才能使全队具有整体优势。通过课堂教学的各种练习,使中专生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掌握篮球技术的各个环节的训练,体会团队精神,注重培养团结协作,懂得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加强师生、生生交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中专生大多处于成长的青春期,对自身和他人的认识不足,渴望表现自己,却又担心在度与量上把握不清,因此畏手畏脚。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强调以体育活动为中心,以学为主,注重学生的人格,实行民主教学,在适当的时机以鼓励的方法,建立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不仅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投入新的学习和实践,而且能引导学生尊敬教师,形成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优、差生之间,应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隔阂和障碍,彼此一同学习,优生带头发挥群体的力量,鼓励信心不足的同学,在相互勉励中坚定彼此的友谊,携手进步,以合作的态度、协作的精神去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使他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开展评优树先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批评

个人和集体荣誉感是团队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了荣誉感,学生才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个成员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整个团队更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相反,如果学生缺乏荣誉感,不为维护个人进步和集体荣誉而不懈努力,将直接导致学生各自为战,最终导致纪律涣散。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评优树先活动,使表现突出的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表现不足的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促进整体实力的提升,深化、落实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巩固团结协作效果。

四、小结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团结友爱,培养协作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程序,了解中专生的个体心理状态和掌握学生团队的心理活动规律,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创新,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运用团结性的游戏,采取比赛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视师生交流合作,开展评优树先活动,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加强团结协作,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中专生的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整体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5.团队意识培养活动策划书 篇五

体育部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一直以来的宗旨是团结,进取,拼搏。团结占据了首要位置,足以看到它的重要性。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每个人都是团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自豪,也为自己在生命中遇到这帮兄弟姐妹而自豪。

一、活动目的:

培养我部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

二、活动方式:

以做游戏的方式增强团队意识,共分为以下两部分:  主题为“信任圈之勇气的力量”的三个热身环节;  主题为“团体训练之魔鬼惩罚”的一个主题环节。

三、竞赛规则:

第一环节:

所有人围成一个大的圆圈,每两人自由组合前后站立,两人保持安全距离(后面的人在一定距离内可以保护前面的人),前面的人闭上眼睛身体向后倒,在快要跌倒时由后面的人托住,三次体验以后两人交换位置体验。

第二环节:

按照原本的四个分组,分别站到四张椅子前面,每个成员轮流站在椅子上闭上眼睛身体向后倒,余下的组员负责托住他保护他不摔倒,与第一环节中一样,保护的方式方法自定。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

第三环节:

每两组合并,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分别围成圆圈按顺序站好,扶住前面人的肩膀下蹲坐到后一个人的腿上,这是技巧与团队精神的考验。

主题环节:

所有人平均分成两个组,人数相等,每个队选两名组长,进行报数游戏,用最快的时间最低的错误率完成数字1到51的报数,完成时间最短的一队获胜,比赛一共为五轮,比赛前每队用五分钟商量出队名及口号。

四、游戏注意事项:

• 1.游戏开始后,任何人在禁止出声的时候发出任何声响扰乱游戏,队长惩罚俯卧撑十个,每轮比赛开始前有三分钟总结时间;

• 2.每轮比赛结束后,输的一队惩罚队长俯卧撑二十个,游戏过程中出错的队员有几个,翻几倍惩罚队长;

• 3.所有的比赛惩罚都是累计加罚,第一轮惩罚基础为二十个俯卧撑,第二轮三十,第三轮四十,依此类推,每轮的比赛结果见计分表。

• 4.五轮比赛累计,输的那一队所有队员惩罚俯卧撑二十个,落后赢的那队几轮,翻几倍。

(注:事项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6.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篇六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要与国际形势接轨,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步向领先,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必备的人力资源。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一再被强调的重要环节,同时,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群体中体现自身价值,而且只有将个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作目标,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这就需要人们常说的“团结”,也就是“团队精神”。所以,怎样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结合起来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觉得有效的方法是,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竞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知识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个性和专长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意念将之赴诸实践,竞争成了选拔人才的必然形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力、才能及先天限制。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觉察力、创造力的有价值的人。竞争教育便是在教育各环节中以比较的方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自我的欲望,激发他们观察、思考、尝试、创新等能力。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孩子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平均水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提高自己的欲望。更有价值的是,与因教师或家长的要求而产生的学习欲望相比,学生因希望在竞争性的学习中取胜而产生的学习欲望更具有自发性,因而学生也更容易在其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只要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竞争教育的具体形式、措施时,确实发挥重视实践能力、确保良性竞争的指导作用,学生表现自我的勇气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大的锻炼。

二、在竞争教育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曾经有人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结精神相矛盾。其实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单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利用校、级、班、组等不同的组别,开展集体间的竞争不但是竞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还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入帮助下真正地当家作主。在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同时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求同存异的思想。现在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孩子,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团结同学。竞争并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轻视别人。在竞争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孩子们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慢慢地学生学会了接受不同个性的同伴,也更能接受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集体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当自己的集体要参与竞争时,就会把尽自己的一分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让集体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集体中的成员自觉、有效率地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工作,这正是团队精神的实质所在。

三、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结合和互相促进

竞争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又可以结合和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首先,在民主的学习气氛和个体与个体的竞争中,学生往往在不自觉中表现、发挥出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对于个体来说的创新。当个体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参与集体间的竞争,他们个人的智慧会集中起来,完成从个体创新到集体创新的过程:个体意念+个体意念——集体讨论——反馈个体——集体调整或个体调整——得出集体意念。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思考水平又同时得到提高。再进一步看,集体之间的竞争、比较使集体各成员有更多机会合作、切磋,反过来又促进了集体内团队精神的巩固。

四、在竞争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一个小实践

在新学期的第一节班队课上,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老师收集各组同学的生日。游戏的要求是同组同学按生日的顺序排座位,按怎样的顺序由自己组决定,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可以按年月日,也可以只算月日,看哪一组最快完成,但重点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可以发出声音,否则就丧失参加游戏的资格。

结果有的组很快就排好了,有的组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游戏有结果后我让优胜的组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再让其他同学回忆自己的做法,与之比较。发现,很快达到目标的组都有一套方法,有的看嘴型,有的用笔写。我接着让他们回忆这种方法是怎样产生的。发现都是其中一两个组员想到的,这种情况的组有两个。最后我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下,其中一组会优胜呢?原来这组的同学都很有秩序地听从一位同学的指挥,按顺序坐好,而另一组有的同学只顾手舞足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反而影响了排位的速度。然后,我让全体同学想一想,通过这次小比赛,能不能说出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最后得出结论:要高效率地完成一项工作,必须有以下的条件:科学、创新的方法,有力的领导者和团体协作的精神。

这个小竞赛看起来只是游戏,但它的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中领会到比较抽象的道理,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向,同时也显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7.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篇七

核心能力又称关键技能或核心技能, 它适用于各种职业, 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 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 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如何尽快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使学生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使未来职场与学生之间实现无缝对接, 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

通过学生座谈, 问卷调查、走访毕业生就业企业等形式, 笔者调研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主要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调研地, 对已经参加顶岗实习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把本人的基本情况、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程度、对自身优劣势的了解、对进入企业后的预期作为调查的主要方面。另外, 笔者走访了宜兴经济开发区的部分用人企业, 了解他们对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的看法及要求。

调查结果为:对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不清楚的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81%;不了解企业先进生产方式的占88%;对公司员工与公司的关系重要性无深刻认识的占76%;不懂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沟通的占70%;虽有一半的同学了解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 但其中8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60%以上的学生在就业时不考虑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对口度等。这些现象的出现,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从学校层面来看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与培养目标不相对应的不合理现象。例如, 某些专业, 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上与市场要求偏离很大, 继续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 没有实现与学生就业对接、与企业需求对接。教师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 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与企业需求脱节, 使学生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得不到显著提高, 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 大部分学生比较偏重专业课学习, 忽视职业专门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

1.2 从学生层面来看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 计算机专业学生有50%以上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所选择的就业岗位都和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不完全对口, 造成这种原因的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影响, 使学生就业的难度加大, 而是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实践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从对用人单位调查来看,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需要高职毕业生在“与人合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以上调查可见,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已经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团队自主项目化”教学模式, 将团队协作, 自主创新与项目化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将该教学模式在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实施, 尝试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团队自主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该模式的实施在计算机专业的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中进行, 主要结合团队协作、自主创新及项目任务化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网站建设与开发的能力。

2.1“团队自主项目化”实施的准备工作

现代IT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我们在项目实施前, 要求班级的学生按照自我意愿与个人特点, 自由组合成团队, 每个团队由6名学生组成, 以团队为单位来完成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整个学期中教师对各团队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观察, 充分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2.2“团队自主项目化”模式的具体实施

2.2.1 实施的流程与方案

“团队自主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各团队共同完成一个指定的网站 (如网上商城) , 其中由各团队的负责人根据团队中成员的特长和兴趣来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 (比如美工、技术等) ,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开发任务。这个阶段学生还没有具备独立开发项目的知识与经验, 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网站开发的流程。网站需求分析, 网站策划, 网站建设到网站测试以及后期维护, 每个过程都按照教师先示范, 学生再演练的步骤进行。

第二个阶段则是各团队自主创新, 要求各团队完成一个指定的项目, 或经团队商量后自主设计一个项目, 要求学生根据软件开发的流程去完成项目, 学生之间做好分工, 在一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项目每个阶段的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扮演技术顾问的角色, 不要过多的参与其中, 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地创新。实践发现, 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是不可小看的, 有了团队的力量, 学生自主创新的网站很有实用性与新颖性。

2.2.2 实施案例设计

为了探讨“团队自主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我们以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为例来说明, JavaWeb应用开发课时安排为90个课时, 表1是以90个课时来设计该课程教学。

2.3 实施的效果与评估

各团队的负责人在期末向全班同学作项目完成情况的汇报, 并对各学员在本学期的表现作出总结。团队的成绩评估由任课教师及其他学员共同给出。互评的方式达到互补的效果, 帮助学生搭建了一个实现价值互助互补的平台。“团队自主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将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先进教学方法。

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团队自主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试验教学, 参与实验的每位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配合, 热情高涨, 发挥了惊人的创造力。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 积极性大, 学习兴趣浓厚, 他们制作的网站新颖实用, 得到学院师生一致好评。

3 结束语

为了验证“自主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 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中进行了实验, 共三个班次, 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作了为期一年半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该教学模式可实施性强,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开放式的“团队自主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推进,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最终目的服务。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研究了适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团队自主项目化教学模式, 笔者经过调研, 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 提出了一套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案, 从教学的总体思路, 项目的选择,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成果的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团队协作,项目驱动,自主创新,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泽东, 陈保国, 史维琴.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7 (3) .

[2]史晓光.动画创作中的分工与团队合作[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6 (27) .

[3]李红梅, 卢苇, 张红廷.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8 (8) .

[4]陶洪.高职学生职业核心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J].管理观察, 2009 (30) .

8.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篇八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团队协作精神

一、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分辨是非的能力很欠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诚实勇敢、团结协作等抽象概念比较模糊。因此,如果教师把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等抽象概念的教育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将它们落实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改善班纪、班容、班风的具体事情中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利用板报、班会、队会、日记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等专题教育。如在国庆节,教师可以开展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讲故事、唱歌、出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歌颂祖国的锦绣河山,歌颂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班会和队会时间,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教育。

二、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教师还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好班容、班风、班纪,使教育具体化、形象化、制度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德育的具体化,使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容、班风和班纪的管理工作,把规章制度分成若干个部分,并落实到个人,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在管理中学习和强化思想教育。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表扬和鼓励他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应指导他们改正。此外,教师还要制作登记表格,记录学生的情况,定期进行讲评和总结。通过参加管理工作,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能增强学生互相协作的集体观念,使学生形成自觉性和竞争上进的精神。

三、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对于影响班集体倾向性的问题,教师必须及时教育全班学生,把不良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笔者班上有位学生叫做赖威,经常上课不带课本。有一次,他偷偷地把同桌的课本藏起来,又向老师报告,说他的课本被人偷了。在寻找课本的过程中,同桌又报告说课本丢失,弄得班上人心惶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诚实教育,并安慰大家不要惊慌,事情一定会调查清楚的。然后,笔者找赖威了解情况。通过了解,笔者发现赖威前言不搭后语,于是又单独找他谈话,并指出未经他人同意拿别人的课本是偷窃行为,是违法的。如果真的拿了别人的课本,一定要勇于承认和改正,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原谅。赖威听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泪流满面地说:“老师,我错了,我去把课本拿回来。”考虑到这次的事情关系到赖威今后的成长,笔者没有在公开场合批评他,而是采用日后跟踪教育的方法,督促其改正错误。

四、集体活动与培养协作精神相结合

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笔者利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并进行辅导训练,帮助他们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同时要求未参赛的学生组成拉拉队,为参赛的同学鼓劲,为班级争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观念。

团队协作精神,是人类克服和战胜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团队协作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有知识、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是现代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9.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篇九

团队精神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中要求更多的合作,因此对个人的团队意识要求迫切。目前多数家长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是学生成才的关键。近几年国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门规定了小学体育课由原来的一周3节增加到一周4节。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尤为重要。

2 团队及团队意识的认识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团队的广义概念,即“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团队就是一群相互依存、相互负责、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的人,拥有共同承诺,为同一目标而奋斗、贡献的集体。

团队意识也可称团队精神或团队心理,它是团队成员在团队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凝聚力。团队精神要求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表现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就像是一朵朵花朵,只有众多花瓣的共同努力,才会是一朵多姿多彩的花朵。团队精神是一支团队成长和进步的灵魂,也是其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培养队员的团队意识是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体育活动中的团队训练能很好的培养团队意识。队员之间的信任、支持、相互帮助等是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逐渐养成。团队意识一经形成,便成为成员共有的观念、评价、情感和选择,就在比个体优越得多的水平上代表和体现大家的心境和心态。一个和谐的团队之所以会有着较高的群体凝聚力,就是因为它使每个团队成员工作起来精神焕发、士气高涨,这是在个体孤立状态下不会有的心态[1]。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途径

3.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观念

首先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为树立团队意识做好准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等特点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树立团队意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团队游戏或集体项目,让学生将内化的团队意识观念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老师通过设计和制定集体项目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达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目的。在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涵盖了学生们的各种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竞争、合作、互助,最终体验到团体精神帮助他们完成目标后的成就感。其次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活动中学生通过对角色的认可,发挥角色的主动性,自主地、自信地完成角色任务。同时各角色之间的合作互助,最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2集体性体育游戏中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集体性体育游戏是一项有趣而特殊的教育方式,体育团队是培养拍档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如何争取实现既定目标,团队意识的强弱成为其所强调的绝对核心之一。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主要的手段和方法[2]。首先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能提高学生团队精神核心人际关系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增强学生之间合作意识和互相信任精神。其次体育游戏训练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及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后体育游戏还能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提升团队向心力凝聚力,提高团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3.3加强集体项目中团队意识的培养

首先强化成员与团队的角色意识[3]。团队由多个角色组成,同时需要每一个角色都履行好自身与角色地位相符合的权利与责任,每个角色都要遵循其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要依照教学的内容及任务的需求,实施团队的划分,开展分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团队教学训练中持续加强团队意识。比如在足球教学时,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角色来进行教学,前锋的责任在于进攻,中场的责任在于组织,后卫的责任在于防守,门将则作为防守的最后屏障,如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任务,同时履行自身的责任。其次在教学进程中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同时主动回应他们的意见,同时对别人的意见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可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以此形成团队精神。在进行团队意识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加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不但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再次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规范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对于学生遵守团队的行为规范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奖罚分明[4]。比如在教学中,将连带责任的观念传授给学生,对于团队训练,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以身作则,履行规范,如果其中一人出现违规行为,这个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要受到惩罚,让学生明白个人对于团队的影响。最后在日常教学中尽量多的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比赛。在组织比赛的时候,要多注意锻炼团队的配合能力,任何行动都要跟随团队来进行。

4 结语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情感交流及合作品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团队意识越显得重要。从小开始培养的学生团队意识,推动学生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吕树庭.体育社会测量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辉.足球教学中团队意识的培养[J].学校体育学,(3).

[4]吴雪芹,李传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实施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12).

上一篇:2021迎接建党一百年华诞演讲稿下一篇:《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寒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