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课教学反思(精选8篇)
1.法规课教学反思 篇一
连续四周我们都在复习文言文,文言文复习课如何开展,一直是我反思的要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历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怎样的复习才算是切实可行的呢?
中考文言文和古诗共50篇首,内容多,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以课本为范例,以具体文言文中涉及到的诸如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理解、识记常用的实词和了解常用的虚词用法;理解文言句尤其是一些重点句的大意;背诵默写课文及课标中明确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篇段;把握文言文的结构及内容;把握文言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文言文的写作特点等知识点为中心来展开。
可是我们的学生在掌握常用的虚词用法、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写作特点时,就模糊了,学过的东西忘了,复习一遍还是不记得、也没有兴趣。这是造成学生丢分的主要原因。
如何有效地组织文言文的复习?
一、要强化阅读训练;
二、要强化归纳和总结;
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内容和答题技巧。
四、要了解清楚本地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知识的考查形式等。
2.法规课教学反思 篇二
一、重视多媒体教学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 书上的很多例题和解题方法用到多媒体展示。用多媒体的好处有:
1、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 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
2、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 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 提高讲解效率。
3、直观性强, 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 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 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 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 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 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 必修二讲立体几何时可以运用多媒体, 在讲导数时书上也有很多例子是运用几何画板的例子。
二、教学设计中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教学中如果急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 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就让学生去做题, 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 理解浮浅, 记忆不牢, 只会机械地模仿, 思维水平较低, 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 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 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 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 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 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过去的教法较多地运用灌输式、引导式、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据着较高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 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主张把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主张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 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 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 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 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
有人曾说过:听了, 一会儿就忘了;看了, 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 就理解了。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前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手是脑的老师, 眼过百遍, 不如手做一遍。手上有丰富的神经, 每一根神经都与大脑相通相应。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 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 认识得快, 认识得深, 有时会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 是高效的。
摘要:新课标倡导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 扫除满堂灌、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等教学认识态度, 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 还思维于学生, 还时间于学生, 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 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全员参入、全程参入。在一年的高三复习工作中笔者对新课标的课程设置有以下反思。
3.微课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 微课;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00-1
“微课”这个名词,对我们电大教师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而新鲜的教学术语,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教学比赛。“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比赛最早由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组织开展,其操作方法是将老师录制好的微课课件上传至教育部指定的微课比赛网站,以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网上评比。今年年初,教育部组织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制定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在这个背景下,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具有本校特色的微课教学比赛。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者,通过此次活动,对微课教学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体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如何改进也做了深入的思考。
一、体会与收获
要做好微课教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微课”,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也曾查阅了关于微课及微课比赛的许多资料,对什么是微课及微课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为后续在微课的设计和微课课件的制作上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思想基础。通过参与微课教学实践,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我认为“微课”的核心在于一个“微”字,“这个“微”字有三层涵义:一是指微课的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这是微课的基本含义和微课设计的出发点;二是指微课的内容是非常关键或重要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的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这是微课设计的理念所在;三是指虽然微课的内容是“微小”的,但整个微课教学的环节是完整的,这是微课教学中要兼顾的一个“全”字。因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同样要考虑课堂设计的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保证。在微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我认为,应该配合微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力求直观、形象、简洁、生动。课件所呈现的内容必然是教学中需要强调和强化的内容,是需要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特别重视的内容,是在学习中常用的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查阅资料和观摩微课教学视频,虽然对什么是“微课”和微课教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没有设计或未曾预料到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微课教学的设计上没有很好的体现“微”的两层含义。“微课”的“微”有三层含义,之前已经提到了。其中很重要的两层含义,一是指微课的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二是指微课的内容是非常关键或重要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的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整个微课教学的设计是以这两层涵义为出发点和理论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因为没有很好地遵循这几个原则,导致在教学比赛中,重点内容设计过多,略显臃肿;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没有做到很好的配合,略显拖沓。
(二)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略显臃肿。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我们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定式思维,认为一趟课给学生讲授的知识越多越好,一堂课上的越充实越好,知识容量越大越好,讲的越精细越好。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我们的教学理念难以很快的适应微课教学的理念,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要”、“实”还需要我们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尽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时间的分配不科学,把控不到位,略显拖沓。因为在微课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过于追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设计的教学环节较多。加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过于追求知识的大容量和课堂讲授的精细化,最终导致整堂课时间把控不理想,略显拖沓。如何处理好课堂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問题,也是微课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改进的措施及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微课”的及微课教学的含义。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背景下的体现和应用,其要义在于,教师以教学中重要的、关键的一些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后上传到相关学习网站,供学习者自主学习使用。其表现形式虽然是零碎的某一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但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教学支持,在学习上更灵活、更便捷。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模式下,进行集中学习,教师集中讲解。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微课教学将会越来越普及。因此,作为一名从事远程教育的高校教师,我们更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二)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素养。在微课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样6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一定要明确微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一定要体现微课的“微”字,务必要选择教学内容中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运用讲练结合等适合微课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使得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很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收;四是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既要考虑到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五是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能够很好的呈现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完整的直观的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六是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虽然微课教学的内容是具体的某一个知识点,但作为一堂课,必须要保证微课教学的完整性。
4.武术课教学反思 篇四
武术课教学反思
武术课教学反思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小学体育课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在本学期四年级体育课中加入了武术操这一内容。希望让学生能初步领悟到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武术有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系,以及它包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四年级的学生都比较活跃,尤其是男生较多,个个都是活跃分子。如果按照在以往的教学中那样,采用讲解---示范--领做--练习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方法单调,形式死板,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中造成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对武术的实际应用和组合动作练习不够,从而缺乏趣味练习。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首先问了一些小问题,如“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写完作业除了看一些动画片还喜欢看什么别的电视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小龙,李连杰,成龙是谁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我的问题,气氛变得有些吵闹。这时我开始播放《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同时我打了一套武术操的套路。学生们一下子进入了状态,看完我的表演更是不停的鼓掌,一个个都争着要拜我为师。在之后几堂武术课的教学中,从学习手型(拳、掌、勾)到步型(马步、弓步、仆步、歇步)再到之后的学习武术操套路。我都要求学生要做到挺胸,塌腰,虚实分明,沉髋上体正直。在学习当中,由于男孩子对武术充满好奇心,学习气氛高涨,对这些基本的武术步伐掌握的比较好,可是一部分女孩子由于怕累,不肯踏实接受学习,动作松垮,没有力度。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要多加入一些游戏元素,让学生对武术有更深的了解和兴趣。通过这一单元的武术课,我觉得武术教学作为小学阶段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在学习的课次安排上,应该尽量的细化,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很好的层次性与过渡性。总体来说,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连平时爱讲话、爱动的几个男生也学的很好。说明课的内容如果是孩子喜欢的,课堂纪律也会好一些的。
5.足球课教学反思 篇五
足球课教学反思1
关于本节课的结构,我按照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框架结构,将这节课分为准备部分、中心部分和结束部分三部分的内容。
本节课的准备部分我安排为激 情导入:首先介绍 98 年世界杯法国队正式凭借齐达内的两粒头球战胜巴西,通 过教师语言的激情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足球是一种文化,本节课就是来带领大家去感受这种文化。首先带领学生模仿球迷的庆祝动作,感受球迷文化。通过准备部分(感受球迷文化)学生身体已微微出汗,内脏植物性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身体各关节肌肉韧带的活动度扩大,这就为下一阶段学生做好基本部分的内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基本部分的内容我安排了两个个游戏项目。
第一个叫“激情撞胸”,模仿球员进球后的相互撞胸的庆祝动作。第二个游戏是看谁用前额顶住球看谁顶的时间长,让学生相互观察对方顶球部位是否正确。并在游戏结束的时候引出问题:大家想一下,我们撞胸的动作加上一个向前摆动上体,然后用前额顶击球,这就成了足球的什么动作。个人觉得这节课的准备活动和导入是这节课的第一个亮点。然后由简到难进行了一系列的头顶球练习,中间有个人之间的比赛,有两个人的合作。
足球课教学反思2
1.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我在课前与学生一起上网欣赏过了马拉多纳和贝克汉姆等足球明星的风采,故当教师出示马拉多纳和贝克汉姆的模拟人像时,学生异常惊喜,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当教师问他们靠什么成为足球明星时,学生思维活跃,争先抢答。当教师问学生是否愿意成为足球明星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自由组合,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根据哨声组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合作,形式多样,组合随意,学生乐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原则。小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各种玩法应运而生,有的甚至于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播放歌曲《大家一起来》,使场上气氛活跃,有如身临赛场。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请学生上来展示,结果,被点名的学生上来没有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为了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随机应变,按学生的意愿进行教学。
3、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组,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各种形式进行扣篮练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该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部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射门,学生激动、兴奋,所以更需要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运用激励性语言,不断鼓励学生,创设展示机会,使学生有成就感。根据学生差异,让学生自行选择高度,体现以生为本。
4.比赛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比赛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情绪高涨。由于这个“龙在行动”的游戏平时经常练习,所以学生很熟练地完成。这类团体比赛,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仔细观察比赛过程,及时评判与总结。
5、体育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对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进行“拼字母”游戏时,教师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合作,而是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生与生互动,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相互配合。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进行的,放松了学生的心情。
足球课教学反思3
面对的是初中的.学生,几乎没有足球基础,所以这节课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动起来,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对足球的概念建立初步的了解,从而慢慢的进去足球的世界中去。
首先准备部分,把学生分为4个小组,并选4位同学为小组长,准备了用40个标志盘摆了4个大圈,再利用这4个大圈,由教师带领学生做双∞字形慢跑,接着做了关于足球的球操,通过精心设计的球操过度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更接近所学内容。
基本部分,第一项内容脚内侧运球基本技术,首先讲解并示范了左腿为支撑腿的脚内侧运球的动作方法,接着让小组长把小组带到4个圈进行第一次逆时针练习,在练习中观察同学们的动作,5分钟后散点集合,对很多同学出现的错误集中讲解,纠正其错误。接着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学习挂图上面的动作,这样既有了同学们的合作探究,也培养了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在这期间教师不断巡视各个小组,对不明白的进行讲解及示范,在此期间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他带球,球速越来越快’, 教师当时没立即回答他,6分钟后,第二次散点集合,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同学们,同学们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认识,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同时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并且让大家对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又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第二项内容脚内侧运球对抗练习,这项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在足球比赛中身体对抗时如何利用此项技术,在展示环节中学生能积极的去做此项练习,尤其是两位女同学展示此项练习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此项内容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团结拼搏的精神。
结束部分,由教师带领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做专门的放松练习,总后,教师评价了本次课的情况。
这节课也出现了几处没有做到的部分,在练习运球时,忘记了让学生做右脚为支撑脚的练习,还有队伍在第二项内容时多了一次的调动,以及最后的结束部分,没有学生的评价等等,所以在以后的课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事情,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
足球课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1、足球传控球练习
2、趣味游戏:传递奥运火炬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积极参与小足球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通过对足球传控球的练习,使80%的学生能掌握足球传控球的技术。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心理感受。
教学重点:
脚内侧传球和前脚掌停球的动作方法。
教学难点:
传停球的力度和准确性。
活动反思:
足球是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体育活动。足球运动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培养少年儿童的身心。抓住足球运动的特点及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始终按照以下为教学流程来指导教学:兴趣导入——熟悉球性——合作学练——放松身心——评价小结。如脚内侧踢球是足球技术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动作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先采用模仿练习,先是无球的模仿练习,接着是有球的练习。体会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的摆动方法。但是由于小学生独有的特点,对动作的完整概念往往不能理解,这就导致不同错误的发生。如:踢球腿的膝盖和脚尖外转不够,踝关节放松,脚尖没有翘起,身体不会协调用力,脚型控制不好等等,鉴于这些错误的发生。我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用脚踩球,另一人做原地或上一步的踢球练习。并且踢球力量不要过猛,主要体会支撑脚的选位和摆动腿的摆动动作。而且还编了口诀“脚尖向上翘,大腿往外翻,踢球踢中部,传球方向正”出处。让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要领更加的清楚、牢记。
6.汇报课教学反思 篇六
一、自我评价
1、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教学组织过程比较流畅。
2、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
3、能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了重点知识。
4、教学过程中能将学生已有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二、自我反思
1、教学后的收获: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采用列举生活中的形象生动具体清晰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贺州火车站、汽车站的选址,坐飞机的经历等,接着开展小组活动借用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开展分析讨论。如列举接触、看见或听见的交通运输线,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课中激发了学生思维,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确有其收获的一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的学生不仅学得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地理探究分析思维方法。这种探究方式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进行科学探究时所需要的,一经掌握就具有迁移价值。
三、今后面临的教学问题
问题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能使学生高效、系统地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问题二:在传统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问题三: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哪些内容最适宜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四、今后再教学的建议:
建议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教学时间的允许,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一定要用于整节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可用于一节课某一教学内容,同其它教学方法并用,以完成较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对多媒体可通过增加使用频度来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建议二:作为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练成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轻松地驾驭课堂教学。如,当学生在探究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能立即分小步子设问启发,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经验与能力时,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地设计一些有坡度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始终得到满足。
建议三:地理的学习应与其它各门学科灵活相通,来达到对知识的渗透 建议四:地理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做到地理为生活服务,地理学习的生活化。
7.《旋转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反思 篇七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本节课的重点是找错因、说考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难点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旋转知识分析了解复杂图形、动态变化中隐含不变的线段关系。由此确定了该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分析学生在做题中的共性问题、错误的原因, 以错悟理, 强化双基;针对错因, 加强题型解法引导, 渗透数学思想, 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考查:设计让每个学生通过课外独立思索和小组合作, 把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决小组中的部分错题;课堂展示大部分同学质疑过的错题, 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3) 情感目标:通过讲评,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理性看待考试分数, 在错误中进步, 做到不骄不躁, 提高学习信心。
二、教学策略的预设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故本人把重点放在错题分析和解题思路上, 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查、析因、纠错和小组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强烈的求对欲, 再听学生代表讲评, 教师补充、点拨, 最后做变式练习, 巩固提高。
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
1. 小结测试, 榜样引入。
通过PPT呈现90分以上和进步的同学, 营造激励的学习氛围, 召唤同学们成为优秀生和进步生。
2. 小组交流, 解决个性错题。
每位同学带着考卷和自查错误反思表, 针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与小组同学交流, 为课堂上解决共性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3. 代表讲评, 变式练习, 师生小结。
(2) 代表2讲评“旋转的应用1”: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教师问:没有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何求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引入试卷第15题:如图1, 在正方形ABCD中, AC、BD相交于点O, △AOE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与△BOF重合, AB=2, 则四边形BEOF的面积是多少?学生边读题边把四边形BEOF面积涂上阴影, 通过旋转将△BOF搬到△AOE位置, 加粗搬动三角形颜色, 利用旋转不变性转化为求等腰直角△BOF的面积, 顺利得出答案。本题是针对学生“不会面积转化”的错因, 点评时强调旋转前后图形大小、形状不变, 渗透转化思想。学生针对试卷第15题做一个相关练习后, 教师问:图形动态旋转中, 如何发现不变规律?
(3) 代表3讲评“旋转的应用2”:探索图形动态中隐含不变的关系。试卷第22题:如图2,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中CA=CB, 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 连接AF、BD。首先, 观察图形, 猜想AF与B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猜想。若将正方形CDEF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正方形CDEF的一边落在△ABC的内部, 请你在原图下方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 并对照已知图形标记字母。问题 (1) 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 直接写出结论, 不必证明;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解问题 (1) :学生边读题边把线段的等量关系标在图形上, 要证明线段相等, 依次转为证△ACF≌△BCD和∠ACF=∠DCB, 由于∠DCF=∠ACB=90°, 所以∠DCF+∠ACD=∠ACB+∠ACD, 即∠ACF=∠DCB。解问题 (2) :没有同学能准确画出正方形旋转后的位置, 提示正方形的位置变了, 但AF=BD关系不变, 同样可以用全等思想证线段相等。本题针对学生“画图困难”的错因, 点评时利用几何画板动态作图, 告诉学生△BCD可以看成是△ACF旋转而来, 强调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大小不变。学生针对试卷第22题做一个相关练习, 教师巡堂, 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全等思想。
4. 课堂小结, 反思归纳。
师生一起反思归纳: (1) 图形的旋转转化为_____; (2) 求点的坐标, 先定____, 再定____, 渗透_____思想; (3) 动态旋转中, 利用____探索不变的面积、线段的相等关系; (4) 通过______,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贯通学生的知识体系。
5. 课后变式作业, 巩固知识。
课后布置作业, 让学生独自审题、思考和探索。
四、成功与不足
1. 成功之处。
(1) 设计合理, 突出重点主线, 有针对性。 (2) 以学生为主体, 体现自主参与性, 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3) 利用多媒体和几何画板演示, 动态直观,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
2. 不足之处。
(1) 心理准备不足: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时怯场, 影响了效果。 (2) 还原考试的情景不足:如设计由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讲述难度不同题目的答题思路, 还原考试情境, 甚至让他们提问和质疑, 应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事先未考虑到, 留下遗憾。
摘要:目前许多教师对试卷讲评这一特殊课型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从《旋转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教学策略的预设、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成功与不足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希望为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提供借鉴。
关键词:旋转试卷,讲评课,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唐先锋.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性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9) .
8.法规课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不是对教案简单重复的讲解,更不是像搬运工一样简单机械地将知识从教材上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整个过程蕴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轨迹,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意外包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及发表意见等。我和很多教师都十分害怕这种“意外”发生,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探索的过程是艰难的,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困惑,这些困惑、矛盾和问题值得不断反思、总结。
一、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如果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展开讨论,他们的内心就会因为缺乏那种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愿意参加这样的讨论,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发言人数少,讨论不热烈,时常有人“开小差”。究其原因,还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让学生提问不够。没有了感兴趣的問题,学生怎能积极地投入精力去研究呢?我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将时间让给学生探究问题,而我现在还让得不够,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中还有传统观念在支配着自己。其实教师要勇做先行者,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而不应该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
二、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每章的教学内容都十分丰富,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能够做到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的确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时,我引导大家合作、探究,展开想象后交流:“什么样的人生观是有意义的”,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尽情发挥,有时教学内容没完成,留下了遗憾。可见,在这里老师要把握一个度,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有责任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三、要反思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和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法规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政策法规反思范文08-28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08-01
诗歌鉴赏课教学反思08-02
历史复习课教学反思10-19
《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09-20
听美术教研课教学反思10-14
优质课《蜡烛》的教案教学反思07-30
研究课《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09-26
课程纲要分享课的教学反思06-17
《洗手绢》说课反思教学设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