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氛围 创建示范社区

2024-08-06

营造和谐氛围 创建示范社区(共7篇)

1.营造和谐氛围 创建示范社区 篇一

创建安全社区营造时代氛围

滨城区市东街道办事处政王社区的居民高兴的说:“通过参与安全社区的创建,我们更加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今后我们将更好的参与到安全社区的建设中,从自身做起,将社区建设得更加安全和美好。”市东安监所凝结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动员,全面参与,牢固树立“安全健康文化”的社区理念,在各社区建立事故预案、预警机制及紧急救援体系,安全内容涉及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等人文化、细致化的安全内容。全办成立了“安全社区”创建推进委员会,组成了12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的宣传、稳定、卫生、环境等具体工作。同时采取开设安全讲座、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社区创建政策和安全生产知识,营造安全氛围,大力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截止目前,市东办事处的政通、清怡等五个社区均加入轰轰烈烈的安全社区创建活动中,此次安全社区创建,是继全办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后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细化深化,市东办事处安监所以实际行动迎接社区安全化、城市现代化、区域国际化时代的到来。

林海霞

2.营造和谐氛围 创建示范社区 篇二

徐州市滨湖花园位于徐州市的云龙湖北岸。宗地东至工农南路延长线;南至八一大堤;西至韩山疗养院, 北至湖北路。原状为居民及工业混合用地。项目总占地面积24.09公顷, 总建筑面积529890平方米, 可入住3610户, 居住人口近12635人,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95600平方米, 公建面积34290平方米。按照徐州市城市规划的要求和宗地地形的特点, 空间形态主体分为东西两大区域, 中间用一条低层建筑 (商业用房) 和商业步行街进行分隔。用地北侧湖北路和商业步行街与徐州城内相连, 总投资额11.972亿人民币。申请康居工程部分为西半侧, 占地12.18公顷, 总建筑面积309188m2, 可入住居民2136户, 居住人口7000人,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89253m2, 公建面积19935m2, 总投资额7.3亿元人民币。

滨湖花园小区, 经过3年多创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艰苦努力, 结合徐州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区域材料的供应配套能力, 对照《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技术要求》、《徐州市滨湖花园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康居示范工程成套技术量化评价指标要求》等, 在国家建设部、江苏省建设厅、徐州市政府、徐州市建设局、徐州规划局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现已建设完成, 并通过了徐州市建设局等部门的综合竣工验收, 其中一期工程于2004年三月正式破土动工, 2005年十二月交付使用;二期于2005年六月开工, 2007年三月交付使用。目前大部分业主已入住。

二.创建的做法与措施

1. 以人为本, 营造居住环境

(1) 以人为本, 塑造规划设计的人文境界

滨湖花园的规划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基本需求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以整体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 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 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同时满足住宅小区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经济性要求, 切实提高市民的人居环境。

(2) 彰显特色, 营造精致舒适的居住环境

小区的规划布局注重系统化和组织化的整体框架结构, 规划结构强调功能分区明确、合理, 注重小区与城市及云龙湖景观间的视觉关系, 小区设置了三条主要视觉通道, 中间一条利用低层的商业步行街空间, 东、西两条结合中心绿地和小学、幼托低层建筑, 使整个小区融合到城市空间中。在规划设计中注重建筑群体组合而成的空间变化, 使整个小区的动态景观富于变化。从云龙湖方向看, 形成一个新的城市景观。为使更多的住宅能看到湖景, 层次由南向北逐渐提高, 在中心绿地一侧布置点式或短板住宅增加透空面。小区在结构布局上采取自然围合手法形成若干院落, 建筑群体布局沿景观轴线展开, 整体空间环境规划强调景观轴线与视觉焦点, 强调视觉走廊。商业设施沿街布局, 设计具有现代风格的商业步行街, 沿湖北路商业从空间形式上设计成骑楼的形式, 使小区与周边城市景观有更为自然的协调过渡, 同时为小区居民提供休闲、饮食的场所。

(3) 精心设计, 打造自然生态景观环境

环境设计强调营造绿意葱茏、步移景异的花园式园林意境, 为使更多的住户可以观赏湖景的需要, 东西两个住宅区域的中心绿地空间敞开, 景观内容丰富, 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空间环境。

整个小区的环境设计本着生态的原则, 以绿为主, 结合场地水系的利用, 配以现代人文气息的铺地、座桥、灯饰、雕塑及小品等构成精致生活空间的艺术配置, 在自然神韵的映衬下, 构筑现代高品位生活社区的人居氛围。

(4) 完善配套, 创造舒适方便的生活空间

小区配有小学, 幼儿园, 会所, 商业街, 居委会等公共配套共计三万余平方米, 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公共建筑更注重活跃性, 商业步行街建筑整体设计, 建筑中较多采用大玻璃, 力求形成一种流畅、通透、舒展的效果。小学与幼托注重形体的穿插与组合, 并结合环境产生形体的变化, 符合儿童与小学生的天性。小区商业设施在小区主入口沿街设置, 形成购物街的浓烈氛围。

2. 注重住宅品质, 打造精品工程

随着徐州市商品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市居民的住房需求已经由单纯的数量需求进入到数量和质量并重阶段, 并逐渐呈现质量型的需求特征, 对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和管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 由于住宅开发建设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决定了作为一个普通住房消费者很难评判所购住宅本身质量, 以及所购住宅的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性能到底如何, 再加上媒体的各种概念炒作层出不穷, 广大住房消费者在各种广告面前往往显得无所适从, 究竟应该花多少钱买什么档次的房子成为摆在住房消费者面前的主要问题。

另一方面,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想开发建设高品质的商品住宅, 但找不到途径, 如果仅靠开发企业自己的广告宣传, 而没有权威的、专业的、科学的评价和认定, 也很难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同。所以, 通过做康居工程, 对商品住宅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定, 能够在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实现房地产开发良性循环, 全面提升住宅品质, 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 促进房地产开发的健康持续发展。

康居示范工程实施的难度我们理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住宅设计上必须把保证住宅全寿命周期质量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 把住宅安全、耐久性能作为设计质量保障的基础, 在建筑结构、抗震、防火、热工、节能、采光、隔音等诸多方面的专业设计中满足居民对住宅适用性的要求, 在住宅规划设计中突出强调设计的均好性、多样性和协调性;

二是必须大量应用先进适用的住宅成套技术, 这是示范工程的标志和核心, 也是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成套技术包括:建筑与结构技术、节能与新能源利用技术、厨卫技术、管线技术、环境及其保障技术、智能化技术及施工建造技术等7大技术体系;

三是必须应用优良的住宅部品。徐州滨湖花园作为地方型的示范工程, 从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开始接受康居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及部、省专家组的监督与指导,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调整设计和选材, 虽然工程速度受到一些影响, 但确实保证了产品质量, 因而在验收中也取得了好成绩。滨湖花园住宅小区是我公司全力打造的精品住宅小区, 除了将公司在以往开发活动中成功运用以及积累的先进的规划设计思想、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和先进的物业管理方法继续继承发扬外, 还不断地努力探索新的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手段, 积极从事新产品、新材料的研究工作, 探求新型节能、生态、智能化的住宅形式, 建设出总体规划水平较高、应用国内成套先进技术、先进建筑材料和设备较多的居住小区, 为徐州市住宅建设产业化树立了一种新的模式。我公司为求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开发与建设, 注重住宅品质, 打造精品工程为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住宅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住宅小区的设计质量

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 突出强调设计的均好性、多样性和协调性, 使规划更科学、更合理, 更符合人们的行为环境心理。在住宅设计中采用标准化设计思想, 积极探索生态型、智能型等新型的住宅形式。

(2) 促进住宅小区的环保质量

采用生态规划设计技术, 应用现代科技系统综合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新型保温材料及自然清洁能源的利用, 降低能耗, 减轻污染;通过雨污分流, 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减少城市污水处理总量;将生活垃圾微生物处理, 大幅减少垃圾出运量, 有效地防治污染。通过提升住宅小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为人们创造更适宜的人居环境。

(3) 提升住宅小区的功能质量

通过大量使用短肢剪力墙结构, 提高了住宅的使用面积系数, 创造出更灵活有利的居住空间, 为住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通过中空塑钢门窗、保温隔热防火进户门的运用, 提高了住宅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等各项性能, 保障了住宅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通过对厨卫整体标准化设计、使各类管线布置更加合理;采用地下停车为主的停车方式, 合理组织小区内部的静态交通, 为住户创造了宁静、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

(4) 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我们坚持质量目标管理, 坚持人力财力保证, 坚持样板引路, 坚持材料筛选与控制;我们创新管理模式, 引进计算机全程监控与管理;改革施工工艺, 加强施工现场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全面引入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利用新技术、新材料, 新工艺、新设备, 充分保证住宅工程建设质量。譬如通过新型防水技术和材料, 提高住宅产品的防水、防渗漏性能, 通过使用新型墙体涂料, 实现无裂缝、耐清洗的特性, 降低物业维护成本。

(5) 升级智能化物业管理水平

小区通过运用IC卡智能化计量收费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家庭现代通迅系统等先进的电子技术实现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 为住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务。

3. 推广应用成套技术, 带动本地产业发展

滨湖花园在建设过程中, 我们结合徐州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材料供应状况, 按照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在成套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使项目建设效率、“四节一环保水平”、住宅综合品质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具体概括为:

(1) 建筑与结构技术

小高层、高层采用了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小区全部采用加气砼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粉煤灰炉渣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达到了节材、节地的效果。

(2) 节能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外墙体采用了保温隔热技术, 山墙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 外墙体采用粉煤灰炉渣砖和煤矸石烧结多孔砖, 屋面防水层下设聚苯乙烯挤塑泡沫板保温隔热层技术, 塑钢中空玻璃门窗节能技术;玻璃采用双层中空浮法玻璃5+9+5, 铝隔条内灌分子筛以防结露;太阳能利用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通过热交换原理来达到节电目的;节水节电技术, 对于市政供水压力不足的住户, 采用变频调速泵组进行变频供水。根据管网实时所需流量和压力, 智能控制变频泵组的运行状态, 达到节能的目的。

(3) 厨房成套技术

采用标准化技术设计, 按照模数原则, 优化参数, 设置烟气集中排放系统及水平或竖向的排风管道。

(4) 管网成套技术

采用了电器多回路配线技术 (6回路以上配线, 住宅内照明、插座、空调、热水器、厨房插座均分回路设置) 。管道集中暗设技术 (设置强弱电管道井, 管道集中设置, 隐蔽暗藏) 。选用了新型塑料管材。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管, 排水管为UPVC管, 电线套管采用UPVC阻燃套管, 室外排污管为加筋UPVC管, 采用了新型塑料窨井盖。空调室外机隐蔽安装技术。每套住宅的各卧室、起居室均设计了空调安装位置, 墙面留洞设置, 室外机均进行隐蔽安装, 冷凝水有组织排放。

(5) 智能化集成技术

小区电话、电视、宽频数据三线采用综合布线, 结合消防报警、周界报警、电视监控、可视对话、车库一卡通、广播紧急呼叫等安全防范系统, 实现小区管理智能化。

(6) 居住区环境及其保障技术

采用水压、水质保障技术。供水水泵采用不锈钢材质, 供水管网由PE管、球墨铸铁管和PPR管组成, 确保为用户提供优质自来水, 雨水收集与河水综合利用技术。将部分雨水收集起来作为小区日常花木养护、水景、洗车、洒路所需用水, 如遇雨水不足, 则采用截流沟之水进行补给, 从而从根本上替代了自来水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小区垃圾袋装分类收集和有机垃圾生化处理, 采用上海恒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HYW产品。能有效地把小区生活废弃物就地降解, 在源头上真正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7) 施工建造技术

采用新型防水材料成套技术 (平屋面为高分子P V C防水卷材, 地下室、天沟、厨卫、阳台为聚氨酯防水材料) ;外墙面砖防脱落技术 (采用界面剂、镀锌钢丝网加锚栓固定、面砖专用粘结剂) ;砼高强及泵送技术 (达到了高效、环保的目的)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 (采用新lll级钢、冷轧带肋钢筋, 达到了节材的目的) ;粗钢筋连接技术 (横向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技术, 达到了节材的目的) ;特种桩基技术 (采用高强预应力薄壁管桩) ;深基坑支护技术, 计算机施工管理技术 (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工程资料实行计算机处理, 质量监督实行网上申报) 。

(8) 其它成套技术

采用残疾人住宅无障碍设计技术, 抗震住宅设计技术, 环境节水应用技术。

三.示范作用描述

徐州滨湖花园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国家和建设部推广、推荐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 以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 本着慎重选项, 精心设计, 大胆尝试的原则, 结合徐州市的实际情况, 将目前国内外建筑部品体系中较成熟的成套技术加以集成应用, 提高小区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含量。这些新型结构及新材料的应用, 充分体现了小区的先进性及示范性, 能够为徐州地区住宅产业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起引领作用, 对推动当地住宅产业化发展和住宅质量整体水平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3.营造和谐氛围 创建示范社区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 心理氛围 有效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的具体目标,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这些都要以日常每一堂生物课的有效教学为基础。据此,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就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创建生物有效课堂作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

一、营造和谐心理氛围的内涵

心理氛围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气氛。《中国教育大辞典》对课堂心理氛围的解释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心理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人格发展及社会化进程。研究表明,积极、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心理氛围能促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心智活动的展开和心理表象的建构,这时学生精力旺盛集中,思路开阔深刻,思维敏捷主动,联想丰富活跃,记忆积极有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智慧地营造生物课堂和谐的心理氛围,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二、创建生物有效课堂的内涵

有效课堂就是有显著教学效益的课堂,即师生双方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分别获得专业教育水平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新课改视角下的生物有效课堂是以建构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课堂,也是以营造和谐心理氛围、构建融洽师生关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的和谐教学课堂。生物有效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用教师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师生对话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在师生协同合作中提高综合素养,在师生智慧碰撞中促进共同发展。

三、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创建生物有效课堂的策略

1.营造和谐氛围,让课堂灵动有效

营造平等、民主、宽容、和谐的心理氛围,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活跃而有序,灵动而有效。实践证明,精心设计导入情境是营造和谐心理氛围的有效策略,它能使师生展现智慧,给教学增加动力,让互动增添主动,使课堂增强生命活力。它还能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融会贯通,以师生的情感体验生成融洽的课堂心理气氛。例如,在学习“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时,笔者设计的导入情境是: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于1993年在苏丹拍摄的照片,再告诉学生因照片作者亲眼目睹了饥饿的惨状,在心理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于是,在照片获奖后的三个月,他选择了自杀。这告诉我们,解决温饱问题是个人乃至国家的头等大事。在生物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完全可以运用生物科学与技术来解决全球面临的粮食危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育种方面的知识。在此导入情境中,震慑人心的照片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师生真切感受到粮食危机的存在,从而自觉内化爱惜粮食的情感,激起学好育种知识,报效国家的正能量。

可见,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需求,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与学生的心理合作。教师还要更多地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与学生一起以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实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2.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

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热爱、了解、包容学生,用个人魅力去感化学生;学生尊重、理解、信任教师,用积极参与来配合教师。这种尊师爱生、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可促进师生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形成一种和谐、宽松、愉悦、自由的课堂心理氛围。在这种平等、民主、信任、互尊的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就不会畏惧教师权威,迷信书本知识,就会消除心理障碍,敢于质疑问难,形成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学风。例如,在探究果酒、果醋、酸奶的制作时,笔者是这样和学生坦诚相见的:“果酒、果醋、酸奶我们平时都在享用,但关于它们是怎样制作的,我也只是在书本中、在生活里了解到一些,我知道的可能还不及你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探究、互相学习。”就在这种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下,开始了富有情趣的探究活动,也真是在这种师生互相包容的氛围中,学生能勇跃提出种种问题。

学生缺乏质疑能力,除了不会质疑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敢质疑。这一方面是受长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生心理因素所致。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与学生平等相处,如果教师能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一起分担困难,一起体验成功,学生肯定就会敢于质疑。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勇于探究

新课标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并指出:“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据此,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并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瓶设计制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首先是成立探究小组。在认真分析学情和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6个合作学习小组,选组长一名,明确组员既分工又合作。其次是创设问题情境:模拟淡水生态系统或陆地生态系统设计和制作一种生态瓶。要求各组探究的内容尽可能不重复,可探究不同淡水的生态系统,或是不同陆地的生态系统;也可探究生态系统各组分间的关系,或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等。接着各组通过讨论确定生态瓶的取材和制作,经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采样制作,实验分析等环节,写出调查报告。之后组织表达交流,全班同学共享探究性学习的成果。最后是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该探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增强团结协作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不同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不同实验进行探究,可让全班学生通过交流学到分析、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4.注重学生收获,以学生发展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标提出的另一基本理念,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终身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收获,既是生物学教学的特点,也是新课标的要求。首先,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摆正提高学生素养和取得高考成绩的关系,这两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做到双赢。其次应注重STS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和参加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些不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再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收获。除了满足学生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不同层次的需要外,更要从教育公平出发,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课堂问题情境和练习训练的设置等环节上,应立足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与动力。

5.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学会学习

生物教学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及时反思,也应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以便及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诊断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师生的反思,对课堂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有效教学的开展和教与学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例如,在高三生物“细胞分裂和可遗传变异专题复习”中,笔者结合教学案例,通过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图来夯实核心概念,突出图形题这一重难点,并通过师生的及时反思,在思维碰撞中灵活理解与辨识图形变式,养成不断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在分析染色体变异中,总结出产生三体的原因是父方(或母方)在产生配子过程中的出错,这时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来辨析: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的错。通过集思广益,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学习。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力的和谐统一,创建有效生物课堂需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而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又能促进生物的有效教学,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间需要师生的合作与配合,在这进程中,教师得到专业化的发展,学生收获个性化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汪忠、刘恩山.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创建和谐示范品牌社区经验材料 篇四

社区位于XX街道东南部,东依城东干道,南临XX广场,西接XX路,北靠XX河畔,辖区面积约6万平方米。社区内有南城美境、居易时代、小区、双桥门小区、金陵王榭等五个居民生活区,涵盖了铁路南站、五一八厂、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的宿舍,下放回宁人员和失地农民较多,辖区内现有居民3039户,总人数6894人。经过硬件提升改造,社区现有办公服务用房面积为1160平方米。

一、组织健全、一站式服务,为居民服务搭建平台

目前社区工作人员有主任1名,公共服务站站长1名,副主任2名,副书记1名,社工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2名,流动人口协管员2名,形成了完善的组织体系,为社区的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社区有各类志愿者近500人,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社区于XX年,成立了公共服务站,采用一站式服务。在办事大厅设有社会救助、综合治理、劳动保障、社会事务、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流动人口七个服务窗口,现在居民前来办事只需根据服务窗口的指示对号入座即可。并且居民无论是办一件事还是几件事,无需跨第二扇门,在服务大厅都能全部办完,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办事速度,也大大提高了我 们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社区努力搭建为民服务平台,设立了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流动人口之家、健身室、棋牌室、聊天吧;为加强社区教育,设有社区科普大学、新市民学校、人口文化学校、早教园地等;为强化困难群体帮扶和居民矛盾纠纷调处,设立了慈善超市、社区托老站、红十字工作站、综治工作站、警务室、人民调解室。随着社区硬件设施的改善,居民的活动场所有了,居民想打个牌、打个球、读个书,他们可以来社区的棋牌室、健身房、阅览室,不需要象以前那样,坐在马路边玩,风吹日晒的,又不文明。同时居民的积极参与和融入,让社区的人气旺了,社区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了,社区的各项工作更加好开展了,社区更加和谐了。

二、以学习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居民的人文素质

社区始终把建设学习型社区作为社区的重要工作,社区每天开放社区图书阅览室,组建居民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居民多读书、多看报、多学习,努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社区还通过定期召开的党员学习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政策解读,提高惠民政策的知晓率。社区还通过评比学习型家庭、学习标兵等方式,奖励努力学习的家庭和个人,营造了浓厚的学习 型氛围,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也为社区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社区充分利用传统和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了多元化的娱乐活动,例如:在元宵节,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煮元宵、品元宵、话元宵”的活动;在端午节,组织居民开展了主题为“包粽子、传真情”等活动。社区还结合建党90周年开展为主题为“迎七

一、庆党的生日”的文娱活动,组织居民参加秦淮之夏等活动。社区还协助民间组织,如京剧票友、棋牌队、象棋队等开展自娱自乐活动。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社区居民的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三、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来,社区在上级部门和XX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把始终把和谐示范品牌社区的建设标准作为社区的工作指南,根据和谐示范品牌社区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自治,坚持以人为本和服务居民,依法建居,科学管居,和谐宜居,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立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得到了上级领导好评和居民赞同。

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省充分就业社区,市文明社区称 号,市民主与法制示范社区,市绿色人居社区,市“六好”关工委社区,区社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区平安社区、区社会治安安全社区、区民主法制社区等多个荣誉称号。

5.和谐文化与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 篇五

内容提要

近几年来,邪教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四处张贴传单、散发书籍,用歪理邪说蒙骗群众,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由于邪教组织的顽固性决定,反邪教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斗争任务来抓。

与此同时,和谐文化与反邪教示范社区的创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所面临的咳不容缓的一大课题。

本文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当前政治背景和社会需要,展开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邪教组织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与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重要性

通过描述近几年来世界各地的邪教组织对人类产生的严重危害,深刻揭露出邪教组织的邪恶本质,引出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通过简单的概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能够把握住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正确方向和工作定位。

第三部分 反邪教与建设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和谐文化与和谐理念,总结出反邪教与建设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反邪教与建设和谐文化能够融为一体,同时展开。

第四部分 和谐文化与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工作经验

这一段落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将从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将和谐文化和反邪教示范社区的创建紧密结合,谈一下有效的方法和工作经验。

第五部分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一段落是对本文的一个延伸,但始终并未超出本文所要探讨的范围,是对目标实现的关注和展望。

关键词:反邪教、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示范社区 第一部分 邪教组织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与

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重要性

一、对邪教的定义

所谓邪教,是指冒用宗教名义或者打着宗教的旗号,盗用宗教文字掺杂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内容而拼凑“教义”,神话要领,蒙骗和胁迫群众,以传教的方式来发展成员,到处散布歪理邪说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二、邪教组织对社会所产生的危害

1、蒙骗群众,残害生命。

李洪志宣扬人类社会已进入“末法时期”,地球即将爆炸,人类将面临大劫难。只有跟着他这个唯一的“救世主”,修炼好“法轮功”,使自己胸有“法轮”,才能躲过这场“大劫难”。结果,因练法轮功而致死者1660多人,而不同程度受到伤害和被殃及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多少人有工不做、有家不回、有病不医,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场面惨不忍睹,又有多少人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2、诋毁科学,阻碍进步。

李洪志在攻击“科学这条路永远都探测不到宇宙的奥妙”的同时,狂妄地宣称“现代的科学不算科学”,大力吹嘘“法轮大法”的功能无限,“是从粒子、分子到宇宙,从更小到更大,一切奥秘的洞见,无所不包,无所遗漏。”是“世界上一切学说中最玄奥、超常的科学”。

3、扰乱秩序,蓄意颠覆政府。

李洪志组织迷信教徒围攻报社、电视台和党政机关,造成这些地方工作失序,社会秩序混乱,破坏了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的邪教竟公然打出“推翻共产党,夺取政权,建立神国”的旗号,其险恶用心就在于同政府争夺人民,颠覆国家,控制政权。

三、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重要性

1、是反邪教斗争形式的需要

2、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

3、是社会力量反邪教性质的体现

4、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二部分 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创建反邪教示范社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多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党和国家建设工作围绕的重心。

二、基本原则

1、讲究策略

反邪教工作牵涉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大局,要把握住具体工作的准确定位,体现出创建反邪教示范社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策略性。

2、以人为本

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思想和行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

3、齐抓共建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区人文资源,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4、分布实施

选择基础较好的社区作为创建单位,抓好典型,树立起样板,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推动和谐文化和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深入开展。

第三部分 反邪教与建设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对和谐文化的定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和谐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二、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

1、和谐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树立共同理想。

2、和谐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3、和谐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培育和谐文化精神。

4、和谐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反邪教与建设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

那些参与邪教组织的人,大多是心理上对社会不适应、不满意的人,那些自私、消极等心理异常的人。而“法轮功”正是利用人们这些心理缺陷,对参与者进行心理诱惑,直至精神上的完全控制。通过建设和谐文化,不仅可以预防邪教的滋生蔓延,而且可以矫正痴迷者的错误认识和反常心理,矫正其不良的、非适应性行为,矫正他们扭曲的人格,使他们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上来。

随着反邪教示范社区的创建和反邪教的深入开展,将促进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谐与社会文化的和谐。最终必将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

所以,反邪教与建设和谐文化是内在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和谐文化为反邪教提供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和强有力的社会支持。而反邪教的深入开展必将推进和谐文化事业,巩固和谐文化阵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越发展越繁荣,邪教越是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第四部分 和谐文化与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的有效方法和工作经验

一、文化建设

1、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1)利用公共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普及活动。利用社区内的黑板报、宣传栏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反邪教的舆论宣传。

(2)利用电影、电视媒体,播放科普影片、文化教育片,反邪教教育片,教育广大社区群众,自觉同邪教作斗争。

(3)定期举办科普宣传月活动。通过科普宣传月活动向社区人们发放科普读物,讲授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4)定期组织专家开展科普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5)定期举办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展览。

2、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在社区内建设电视机房、电脑机房、游戏室、棋盘室、篮球场、老年人活动室等,通过场地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3、开展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

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才艺表演、歌曲比赛、舞蹈表演、文艺演出、棋类竞赛、球类运动等,使群众在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接受科学,远离邪教。

4、推进和谐文化社区建设

(1)定期对社区内的书籍、音像制品进行检查,对非法出版物要及时销毁。

(2)加强网络管理,实行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

(4)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5)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6)引导社区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通过文化建设最终实现以科学破除迷信,以文明改变愚昧,以理性战胜邪恶。

二、组织建设

1、成立和谐文化与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小组

(1)成立和谐文化与反邪教社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活动进行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定期检查和考核评比。

(2)积极创建条件建立群众性反邪教组织,利用反邪教协会、关爱协会和广大青年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开展工作。让社区人们充分了解到“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和谐文化和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重要性等。

(3)积极发展会员,吸收更多社会有识之士加入到小组当中来,发展壮大队伍,形成一条巨大的反邪教网络。

2、举办“和谐文化与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动员大会 大会由社区领导、和谐文化与反邪教社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参加,为创建活动打造良好开端,为今后工作指明方向。

3、加大警示教育的力度

由小组领导带头,实现“打”、“防”相结合,利用媒体和杂志、宣传栏等做好警示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深刻揭露邪教的邪恶本质,揭露邪教对社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的危害。对未加入邪教组织的广大群众,要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已经加入邪教组织的人员,要及时采取感化、挽救的方针;对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正常社会秩序、公共秩序的,应当给予法律制裁。

4、针对“法轮功”练习者,搞好“一对一”和“一对多”的社区帮扶工作。(1)亲情帮扶

通过亲情、友情、家人的关心,以情感化。用事实说明邪教组织对家庭产生的危害,使他们改邪归正,彻底地悔悟。(2)心理骄治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小组,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矫正,唤起他们的新生。(3)以德帮扶

加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用道德和法律进行说服,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后续帮扶

对已经感化者进行定期的回访,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巩固帮扶的成果。

5、开展创建“和谐文化和无邪教社区”活动

创建“和谐文化和无邪教社区”要与社区开展的“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平安社区”、“五好家庭”等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彻底扫除邪教的残余势力。对社区内的邪教活动及时发现,及时揭露,及时批评,及时教育。

三、制度建设

1、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科协组织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加强防范,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决策参考意见。

2、建立目标责任制

按照和谐文化和反邪教示范社区建设的决策目标要求,进行工作落实,实行分层次管理,达到层层落实到位。

3、形成定期调查、考核、评比、反馈的机制。

(1)定期调查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的活动情况、进展情况。(2)根据需要,制订出考核细则。考核细则分章、节、条三部分,章节要完善,条理要清楚。每条要列出相应的实施办法和考核分数。

(3)根据考核办法进行评比。(4)将创建工作的成效定期汇报。

4、建立激励机制

根据考核细则评出对创建活动开展较好的社区,要予以授牌。对在创建工作当中有特殊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

通过和谐文化和反邪教示范社区的创建,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科学文体娱乐活动平台,形成并保持良好的精神文明创建氛围,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环境,共建美好的生存空间和美丽家园!

第五部分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是要组成社会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交融、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实现宏观整体社会的有序运作;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关系。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必须坚持反邪教斗争

“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实施的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反政府的罪恶行径,严重影响和危害社会稳定,也危及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因此,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反对邪教的斗争,防范抵御邪教,彻底铲除滋生邪教的土壤。

三、和谐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只有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四、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光,深刻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蕴涵着价值取向,包含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近年来,很多制度和体制都在逐步的改善,废除土地税减轻农民负担,免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体制,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朝着正确的方向,更加稳步的迈进!

参考书籍

方海韵

编著

《阳光下的阴影》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P23—P65

(德)埃穆特 鲁路

编著

《反邪教手册》

中央编译出版社 ……………………………………………………………P10—P108

孔祥涛

编著 《世界邪教问题与反邪教斗争》 广西人民出版社 …………………………………………………………..P36—P79

编委会

编著

《新形式下反邪教实务全书》 北方工业出版社 ………………………………………………………….P15—P54

郭光宇

编著

《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如何理解建设和谐文化》

人民出版社

………………………………………………………….P9—P17

梁妍慧、刘海涛、吴忠民

编著

《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家行政音像出版社

6.营造和谐氛围 创建示范社区 篇六

鼓楼区宁海路街道颐和路社区

社区简介

以民国建筑群为特色的颐和路社区地处南京市鼓楼区,由原颐和路社区和西桥社区在2007年6月合并而成,东至云南路,南至北京西路,西至省政府东侧围墙,北至宁夏路、江苏路、西桥,占地面积0.45平方公里。有298个院落,住宅楼60幢,70%的地域是部队及军区领导居住地、省级机关宿舍和高校教职工宿舍。社区现有居民4020户,人口10937(常住人口9058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165人,军烈属115人,残疾人97人,低保户31户共计57人,失业人员约51人,流动人员553人。驻区单位54个,主要包括省行政管理局、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省慈善总会、省级机关医院、省司法厅、省物价局、宁海中学、琅琊路小学、赤壁路小学、北京西路小学等。

社区现有办公服务用房419平方米,设有办公室、党建活动室、警务室、计生卫生服务站、信访室、人民调解室、劳动和社会保障站、帮扶救助站、社区公共事务服务(志愿者服务)站、议事园、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市民学校、社区法律学堂、老将军纪念馆、图书阅览室、健身房、宣传栏、居务公开栏、社区托老站。社区工作人员15人,包括书记、主任、社区工作者、计生专干、劳动保障协理员、残疾人专干和人民调解员。

近年来,颐和路社区在宁海路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 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共建为纽带,以居民满意为准则。先后获得市‚充分就业社区‛、‚市民主法治社区‛、‚市六好关工委社区‛、‚市社区教育示范社区‛、‚市殡葬工作先进单位‛、‚市科普文明社区‛、‚区文明社区‛、‚无案件社区‛、‚平安社区‛、‚三无社区‛、‚全国低保先进社区‛‚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十佳巾帼文明社区‛,2008年获得‚南京市文明和谐示范社区‛,06、07、08连续三年获得‚鼓楼区三星级文明和谐示范社区‛等殊荣。

创建情况

颐和路社区在鼓楼区区委、区政府和宁海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把和谐示范社区建设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成立以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挂帅,两委成员、居民代表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江苏省南京市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自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依法建居,科学管居,和谐兴居,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软件完善与硬件建设同步,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宁海,创建宜和之家‛的奋斗目标,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发挥社区资源,建立了颐和路社区将军馆;确定了以社区为载体,以 居民为主体,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活动的总体思路,详细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加强创建工作宣传,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使创建活动在辖区内家喻户晓,开创了全民共建的新格局。现将颐和路社区和谐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居民自治

我社区一直遵循《居民委员会组织》的规定,强调民主是社区发展的灵魂,自治是社区发展的方向。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009年社区成立第四届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表由社区居民,社区单位推选产生。每25户推选一名代表,共计160人,有离退休人员、也有在职人员,有老人、也有年青人,有党员、民主党人士、也有群众。他们来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充分反映全体居民的意识,维护居民的利益。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与社区居委会三年换届一次,90%以上的代表依法选举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居委会每年召开3——4次社区成员代表大会,92%以上的成员代表出席会议,大会制定并通过《居民公约》、《社区自治章程》、《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居民代表提案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专职工作者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等,听取并审议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情况;讨论并决定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务;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在大会上述职,并接受社区成员代表评议和监督。社区通过听证会、协调会、议事会等民主决 策机制,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听取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的建议。对建议中能及时解决的,我们立刻给予答复,对重大决议,我社区首先拟定实施方案,在居民代表中征求意见,经代表们表决通过后积极加以落实。09年我社区经代表提议通过并完成的重大事项有:西桥23号立面出新;解决了鼓楼新村23号-

1、西桥21号、北阴阳营16号车辆停放问题;灵隐路22号、鼓楼新村23号路面硬化问题;新建了牯岭路24号01栋、鼓楼新村23号1单元、2单元电子防盗门;珞珈路新建全民健身点;增添乒乓球室、跑步机;成立书画班、歌唱团、象棋协会;增加‚一助一‛帮扶队;加大警力解决学校门前治安;成立残疾人协会;出资1000元疏通宁海路52号化粪池等等。我社区严格执行《居务公开制度》,设臵了‚居务公开栏‛,定期公布党组织、劳动保障、计生、社区财务收支、社区干部评议结果以及各项办事程序等居务情况,真心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加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较好的实现了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强化了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

二、管理有序

我社区居委会依法管理社区自治事务,包括党建、民政、综治、劳动保障、计生、卫生、关工委、社区教育、妇联、科普、残联等,并积极协助政府完成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事务,因地制宜地开展并完成居委会各项工作。社区有登记在册的民间组织25支,他们都是由居民自发参与成立的,实行自我管理,他们 积极组织与参与社区各项活动,活跃在社区的各个领域。残疾人协会为社区残疾人提供生理心理康复治疗;法律援助站已为社区10户家庭提供法律援助,解决了家庭纠纷;清清装饰便民服务队随叫随到;书画队、象棋协会周周有活动;老年健身队、腰鼓队、合唱队在省市区各大舞台载歌载舞,民间组织的成立为居民开辟了自我服务、自我娱乐、完善自我的又一渠道。社区现有物管小区7个,每个小区在规范的物管下,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充分挖掘和发挥辖区各类资源,主动搭建社区建设的实践平台,与共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邀请共建单位探讨、解决社区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共建单位共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营造全方位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建成果显著。社区在共建单位区委宣传部、省级机关医院的帮助下,开展了‚三带争星‛惠民活动;开展了 ‚一助一‛助残、助困帮扶活动,解决了低保边缘户的实际困难;区委宣传部出资10000元为社区新建宣传橱窗;省行政管理局为西康新村小区出新提供资金保障;省级机关医院为居民开设义诊,支持社区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13000元;省工商局无偿为社区活动提供会场;省慈善总会为社区捐赠衣物60套;辖区内学校活动场所、科普基地免费向居民开放;在重大节日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双创‛等重大活动中,我社区幼儿园、学校等单位共同举办文艺演出、演讲比赛,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共建活动的蓬勃开展,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变成自觉行为,形 成政府牵头、企业支持、群众参与的强大社区建设合力,推动了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通过以上举措,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加强,社区自治功能完善,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效果显著,推进了社区民主自治,形成了齐抓共管、全民共创建的新局面。

三、服务完善

以人为本,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我们社区提供的服务也相应地在项目、内容、深度、广度上都达到更高层次。

(一)、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机构。

我社区不断完善服务设施,设立了社区托老站、卫生服务站、红十字会服务站、劳动保障工作站、计生服务站、残疾人康复站、法律维权站、青少年生理心理咨询站等服务站,成立了领导小组,每个服务站配备专干1—3人,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搭建平台。社区中心设立了老将军图书馆、警务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家政服务、法律咨询等一些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社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看病就医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中心的医生每周进社区为居民就诊半天。

(二)、服务内容多,覆盖面广。

社区根据居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构筑了社区大服务体系,制定了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形成了 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辖内单位、民间组织、社区志愿者多层面参与服务的社区服务平台,开通一条便民热线,发放社区温馨服务卡,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社区全面掌握社区内的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时时刻刻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09年,发放给低保、残疾、贫困等各种弱势群体的资助金达20万元。在端午、九九重阳、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社区工作者联同共建单位一起为社区的困难家庭送去节日的慰问金、慰问品,组织社区的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为社区内的残疾人、孤寡老人服务,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社区注重关心和改善离退休人员生活,为28户独居、空巢老人提供钟点工、安装安康通,建立家庭居家养老服务。为了解决社区内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我社区针对失业需求,耐心细致当好‚红娘‛。一是千方百计与各方面联系就业信息,积极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机会,不厌其烦地介绍合适的工作,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二是办好信息栏目,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社区专门设立了招聘信息栏,09年发布各类招工信息150余条,50多名失业人员通过我们的的招聘信息找到了工作。三是建立帮扶网络,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社区居委会知难而进,坚持‚以人为本、不等不靠、共驻共建、敢为人先‛的原则,以‚多花点精力、多想些办法,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社区失业人员救助组织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帮扶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臵渠道,实实在在为下岗 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社区共安臵146名下岗职工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零失业家庭。社区市民学校利用假期为青少年开设法律课、办亲子班、听老将军讲革命故事、举办读书征文赛,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站为育龄妇女、流动人口提供服务,每年发放宣传册3000份,发放避孕药具,提供妇检1次。通过多方面的服务,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规范的服务队伍

我社区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4人,专干1人,100%大专学历以上,社区工作者每年参加省市区各级培训不少于6次,累计不少于15天,全部实行持证上岗。社区各服务机构配有健全的服务队伍,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法等各领域的专职人员加盟。社区以党员志愿者为龙头,建立为老、为幼、治安等志愿者服务队25支,月月有活动,成为社区的生力军。

四、保障有力

为促进社区持续发展,我社区从组织制度与设施投入提供有力的保障。一是组织与制度保障。我们党委下设10个支部。社区党委坚持优中选优,打造一流党委班子的思路,提出‚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和‚让党员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的具体要求,在班子成员中提出了‚四个必须‛:班子成员必须思想上、言行上率先垂范;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工作的关键时刻必须到位,在党员、群众最需要之时雪中送炭;班 子成员通过沟通协调,必须营造和谐氛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社区设立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全方面为居民服务。社区党支部先后制定了组织生活、党员管理、联系群众等各项工作制度,有健全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组织成员岗位职责明确,支部学习每月一次,学习气氛浓厚。几年来,我们始终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团结党员、教育党员的重要途径,在党员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宜和之家‛、‚一名党员一面旗,一片真情献社区‛、在建党节组织党员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重温党史、参观反腐图片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大‛等等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组织生活,教育了广大党员,更是深深地感染了社区的居民群众,‚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已经成为居民的共同心声。社区党支部以‚三带争星‛活动为载体,确立了‚核心在组织、专心抓党员、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的工作思路,依托社区将军馆,以身边老将军为示范,在党员、群众、居民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公民道德辅导站;把党的工作落实到温暖民心、稳定民心、赢得民心、凝聚民心上。通过党建议事会、党员服务站、党建联席会了解民情,为民办事。09年,我社区党委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种工作生活问题30余起,为困难、病重党员30户,送去慰问金1500多元,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家。同时,社区根据党员身体状况、爱好特长 等情况,先后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家庭纠纷调解队,文明劝导队等多支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居民中得到广泛赞誉。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高涨。二是设施与投入保障。社区办公、活动、服务用房不低于每百户20平方米,成立‚一站式‛公共服务窗口,有一个多功能活动室和两个室外活动场所。社区办公信息化,档案台帐微机化,工作数据随时更正。社区工作者工资不断增长,全部参加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

五、治安良好

我社区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治安共建单位区财政局为支持,以社区治安联防队为基础,经过几年的摸索,建立了一整套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巡逻检查体系,使社区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一是治安防范体系健全。多年来,我们颐和路社区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建立起了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小区门卫、保安队、社区巡逻队为基础的整体联动治安巡逻检查防范体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组建一张高效的‚群防、群治‛网络。社区办法制宣传栏、社区法律学堂月月有课,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水平。二是帮教工作成绩显著。我社区成立由社区工作人员、片警、社区居民组成的帮教小组,对辖区‚两劳‛释放人员采取‚定对象、定任务、定职责‛的‚三定‛办法对他们进行帮教,每月定时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及思想情况,开展大学生与适龄的矫正人员、吸毒人员交流,促进他们回归社会。积极安排就业,鼓励他们自谋职业,通过努力,社区两劳释放人员均已就业,思想稳定,无一例重新犯罪。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经常配合治安警务室,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领、强化管理、完善服务‛的原则,对出租房和流动人口进行清理、登记、办证、建立台帐、掌握其基本情况。房屋租赁行为规范,共登记了出租户242户,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8%,管理实行全覆盖,做到全面合理地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四是人民调解成效明显。为了切实维护社区治安稳定,我社区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切实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09年我们共调解纠纷61件,其中邻里纠纷30件,家庭纠纷26件,其它纠纷5件,成功了61件,成功率达到了100%。矛盾纠纷的及时排查对辖区的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社区治保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上做到了一般民事调解不出社区。目前,社区秩序井然,治安状况良好,到目前为止,未曾出现重大民事、刑事案件,无进京、集体上访事件发生。五是积极消除安全隐患。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社区还定期组织专职治保人员对辖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于消防栓、重点单位每月定期检查,积极号召并组织志愿者进行维护,对实在不能主动消除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决不让这些隐患威胁到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社区建有工作预案和应急方案。由于社区治保工作防控有力,我们多次获得市级‚无案 件社区‛‚平安社区‛等荣誉。

六、环境优美

为切实加强文明城市的长效管理、整治环境卫生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卫生素质。我社区一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动员辖区各单位、各居民小组利用各种宣传形式,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大力宣传建设卫生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仅今年以来就印发宣传资料16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300多张,刊发黑板报24期,广泛动员广大居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卫生整治工作; 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采取责任到组、到单位的目标管理办法,年初就与各居民小组、辖区各单位签订了创卫迎检、健康教育、除‚四害‛等工作的目标责任书; 三是扎实开展除‚四害‛,‚门前三包‛等、卫生保洁等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开展除‚四害‛药物消杀、建毒饵站、投鼠药,各居民小组的专兼职人员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及时将药物投放到公共场所及院落,并按规定和要求进行了检查,确保了除‛四害‚工作任务的落实;‚门前三包‛定期检查,限期整改;卫生保洁制度齐、人员到位。并与各包片、共建单位不定期的开展卫生死角清理。四是节约环保,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社区通过橱窗、黑板报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增强忧环保意识,引导居民从节水、节电等生活细节中培养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定期检查社区企业、餐馆的污染排放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社区绿树成阴,鸟语花香,是南京市绿色人居环 境社区。

七、文明祥和

为了活跃社区文化,弘扬文明之风。我们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积极创新载体,服务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发展特色文艺团队。创建并发展了社区健身队、腰鼓队、太极扇(拳)队、舞蹈队、合唱团、票友协会等10多支文艺团队,各团队成员现已发展到300余人。围绕社区工作,结合重大节日、庆典,社区广泛开展红歌会、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朗诵演讲、知识抢答、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特色文化活动,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0次,居民参与率达90%以上。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形成了以社区居民为主、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共创社区文化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挂帅,老将军、老干部、老党员为成员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辖区未成年人基本情况的了解,为困难家庭子女就读提供帮助,免费家教辅导。社区无一失学、缀学少年。寒暑假举办幼儿书画展,我学‚祖国在我心中——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比赛,开展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社区阅览室还专门准备了一批幼儿图书,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阅读。为了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聘请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对辖区网吧进行每日巡查,杜绝未成年人沉迷于网吧。社区成立青少年法律学堂,加强法制宣传,预防 青少年犯罪,获得了‚南京市‘六好关工委’‛、‚鼓楼区社区教育示范社区‛。三是开展‚五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文化活动站、图书室、市民学校、科普课堂等载体,与科协、医疗、文化、体育、司法等一起,大力开展科普、文化、法律、卫生、体育五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党的建设、卫生健康知识、法制宣传知识、环境保护、宣传科学发展观等内容,倡导全民运动,‚五进‛社区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小区居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四是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在街道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制订了文明楼幢、文明家庭评比办法,开展了‚每月一星‛评比活动,每年开展1次文明家庭评比活动,社区好党员、社区好市民评比活动,将‚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评比标准在各居民组进行张贴宣传,小区全体居民户都参加了评选活动,现社区已有3819文明家庭户,创评率达95%,文明楼幢达60%。五是办好各类教育学校。社区建有社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妇女学校等,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居民思想生活的实际问题,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市民素质教育活动,把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大事、省市最新动态、公民道德标准、与创建有关的各种常识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印发市民教育读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热潮,社区每年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活动,近70%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社区是区学习型社区。居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得到全面提升。社区老将军纪念馆、图书馆免费为居民开放,现藏书已达到4000册以上。

八、特色鲜明

(一)、打造一居一品,宏扬革命传统。

颐和路社区拥有3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他们都是南京军区、省军区司令员、政委、老红军,其经历和阅历是社区居民最好教课书。社区利用这一资源成立老将军纪念馆,展现老将军的丰功伟绩,以育后人,将军馆免费开放。我们还将老将军请进社区党委上党课,请进社区学校任辅导员。更可贵的是,原南京军区政委张玉华老将军每年捐献千斤大米、千元资金给社区困难群众,至今已9个年头了。老将军言传身教,感染身边每个人,成为社区一块永恒的德育基地。

(二)、不挑不捡,二十四小时就业。

在宁海路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倡导下,我社区施行‚不挑不捡,二十四小时就业‛的零失业保障政策。社区通过共建单位供岗,鼓励创业、自谋职业等方式,开辟就业渠道,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06年至今一直是充分就业社区。

(三)、争先创优

社区单位、民间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09年社区工作硕果累累。社区‚宜和之家‛品牌获得‚鼓楼区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品牌奖‛、社区荣获区级表彰13次、市级表彰5次、省级表彰3次、此外社区低保工作还受到国家民政部表彰,被评 为全国低保工作先进单位。社区工作经验在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双拥报等多次刊登。

颐和路社区是民国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团结与智慧的结晶,是科学发展与实践的造物。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和谐家园里,我们将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接更灿烂的明天!

2009

7.营造和谐氛围 创建示范社区 篇七

在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动员会上的讲话

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常委黄文勇

(2008年12月25日)

同志们:

明年3、4月份将要开展“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检查验收工作,今天,区委、区政府召开动员会,主要任务是动员部署“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有关工作,进一步统一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创建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提升全区社区建设水平,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一、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切实增强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6年11月,我区以96.4分的好成绩通过了省级“和谐社区示范区”的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级和谐社区示范区”的更高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制定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大投入力度,社区基础建设和办公条件得到较好改善。

近几年,在财政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全区投入了上千万元资金用于社区建设,社区基础建设和办公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仅2007年,区财政就投入资金150万元用于城西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内锻社区、翔龙社区、大洲广场社区等办公用房的购置、建设,全年共新增社区办公场地7处,社区硬件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社区建设专项资金220万元,用于牌楼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及其四个社区服务站的建设。2008年又安排社区建设资金220万元对甘泉寺社区办公室、牌楼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及牌楼街道4个社区办公室进行装修改造,并投入资金对城市34个社区警务室进行了改造和规范。

(二)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社区服务进一步深化。以“民情日记”服务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为每个社区常职干部发放了“民情日记本”,要求每名社区干部每周入户不少于4个半天,入户居民户数不少于10户,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全区6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顺利运行,建立了6个街道志愿者服务窗口和14个示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社区志愿者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和拓展。大力开展社区居民自助服务和互助服务,在“党建进社区”、6

“民政进社区”等九进社区的基础上,突出做好社区环境卫生、信访工作、维稳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三)以点带面,品牌社区和星级和谐社区建设顺利推进。34个城市社区和两个重点场镇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各自的社区品牌,并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社区服务。牌楼街道自创《社区文化》期刊、黄桷井社区在全市首推“惠民学校”、“爱心书屋”和签约大学生进社区等特色服务。3月底,根据《市中区星级和谐社区考核办法》,在全区评出和表彰星级和谐社区39个。其中五星级和谐社区1个,四星级8个,三星级12个,二星级18个。

(四)制定完善相关考核办法,加强社区管理工作。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内江市市中区镇乡街和责任单位、联系部门社区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内江市市中区社区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星级和谐社区考核办法》、《市中区星级和谐社区考核评分细则》、《市中区社区服务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制定了社区居民小组长设置及社区居民小组长补贴的调整方案,建立了各乡镇(街道)责任单位按月报送社区建设及帮助支持社区建设的情况制度,这些办法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五)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和履职能力。连续两年,组织举办了各乡镇、街道和社区建设责任单位领导及社区书记(主任)、副主任等参加的社区建设工作培训会。与区文明办一起的城南街道黄桷井社区召开有城市社区书记(主任)、街道分管社区工作领导参加的惠民学校经验交流会,这些培训和交流使社区干部的素质逐步提高,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社区工作,钻研社区工作的干部。为社区建设工作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最近两年,民政部副部长姜力视察了我区的两个社区,省民政厅的黄厅长、杜厅长先后两次到我区视察,他们对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多次在全市的会议上肯定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分析,清醒认识创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单位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充分,没有把社区建设放到重要位置。

二是硬件设施不够达标。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活动中心的设施简陋,功能不够齐全,社区环境卫生差。

三是运作机制不够完善。社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社区服务网络不够完善;服务功能还比较单一,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四是社区发展不够平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必将影响“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就不能确保区委、区政府创建目标的实现。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把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离“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检查验收时间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集中精力,迅速行动,按照倒计时安排的要求,确保各项创建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一要强化责任,形成合力。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这次创建活动,区上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廖永聪同志任组长,区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城工局和各街道等有关单位的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将有关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头,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要求明确。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整体推进。

二要全面发动,营造氛围。“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形成良好舆论氛围,调动和发挥社区所驻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社区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的机制。区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示范创建的重要意义以及社区工作先进典型、社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宣传力度,教育和发动群众,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

三要制订方案,有序推进。这次“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准备阶段(2008年11月14日—12月20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建区、街道创建机构;制定区级工作方案;召开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分解创建任务;街道、社区对照创建标准进行自查,收集整理创建资料,形成综合汇报材料。

第二阶段:申报阶段(2008年12月21日—2008年12月30日),主要任务是:完成申报工作;对申报的街道、社区检查指导;完成区、街道和社区创建申报资料。

第三阶段:迎检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该阶段是这次创建工作中最重要阶段,工作量最大、工作要求最高。各街道、相关单位和社区要根据国家创建标准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及时制订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在明年2、3年份通过省民政厅交叉检查,5、6月份通过国家民政部抽查。各个环节的时间衔接,哪个时段做哪些工作,达到什么标准,都要十分明确,保证完成。

四要对照标准,全面落实。各部门、街道和社区要明确定具体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创建工作,并于12月30日前将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报区创建办。同时,认真对照“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具本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各街道、部门、社区工作方案务必在2009年1月10日前报区创建办。具体任务分解和要求是:社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和政策规划由区城工局牵头,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区委政府督查室、街道、社区为相关责任部门,全部工作和所需资料在2009年1月底之前完成。

区发改委负责将和谐社区建设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街道和社区为责任部门,全部工作和所需资料在2009年1月底之前完成。

社区社会救助由区民政局牵头,其中养老服务机构和老人日间照料室的建立在2009年3月底之前完成,其余工作在2009年1月底之前完成。

社区卫生由区卫生局牵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医院的双向转诊关系,由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在2009年2月底之前建立和完善,其余工作在2009年1月底之前完成。

社区文化由区文体局牵头,除多功能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及图书室建设在2009年3月底之前完成外,其余工作在2009年1月底之前完成。

社区治安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全部工作在2009年1月底之前完成。社区环境卫生由区城工局牵头,在2009年2月底之前完成。

社区绿化由区建设局牵头在2009年3月底之前完成社区绿化,绿化面积要达到35%以上。

社会评价由民政局负责在2009年2月底之前完成。

社区建设的组织保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必须在2009年1月底之前完成。20%以上的社区工作人员具有社工任职资格由区民政局负责落实。

经费保障、设施保障、制度建设由区城工局牵头,全部工作在2009年3月底之前完成。

社区信息化建设由区信息办牵头,其中网络建设由信息办负责,平台建设由区科技局牵头、区科协配合,在2009年2月底之前完成。

社区注册志愿者队伍建设由团区委和各街道、社区负责,在2009年2月底之前完成。

上一篇:广州历史常识问卷下一篇:小学生放学路上作文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