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带管理制度(精选8篇)
1.腕带管理制度 篇一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1、应用腕带的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的识别(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可使用读码器扫描条形码腕带,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2、哪些病人应用腕带识别?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输血、不同种语言、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至少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以便准确无误识别病人。
3、使用腕带的注意事项:
1)“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2)查对要求: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要求同时使用二种查对的方法。(不包括仅以房号、床号作为查对的依据),并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与患者沟通: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有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4)完善关键流程查对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改善病人查对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5)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6)入院时无过敏史者佩带“绿色”的生命绿腕带,住院过程中如发现药物过敏,应跟换“橙色”的警示腕带。
7)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
8)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要核对腕带。
2.腕带管理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各个病区抢救车共39辆, 停放地点:定位放置, 大部分放置在抢救室。根据管理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 其中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封条封存管理, 作为纸质组, 而2015年1月之后采用一次性PVC腕带进行封存管理, 作为PVC腕带组。
1.2 方法
抢救车分区物品放置情况为:第一层有18种抢救药品;第二层有抢救药品使用登记本、红色记号笔、橡胶手套、薄膜手套、弯盘、手电筒、剪刀;第三层有采血试管和采血针、碘伏、棉签、输液贴、止血带、砂轮、各种型号注射器、输液器、注射针头、头皮针、胶布、血气皮塞、三通接头、纱布、留置针、敷贴、标识;第四层有吸痰管、连接管、电极片、口咽管、压舌板、舌钳、开口器、氧管、供氧装置及专科用物等, 第五层有简易呼吸囊、约束带、接线板、0.9%NS、5%GS等。根据抢救车医院编号定位, 进行物品规范放置。
纸质组采用封条封存管理, 护士检查和核对急救药品和物品的完整性及有效期之后上锁, 并用长度为10厘米, 宽度为4厘米的白纸条两条, 用黑水笔签名并签署相应的封存日期, 用胶水交叉封贴。
PVC腕带组采用一次性PVC腕带进行封存管理。护士检查和核对急救药品和物品的完整性及有效期之后上锁, 并用记号笔在一次性PVC腕带上签名, 并签署相应的封存日期, 并将抢救车钥匙用白细绳绑好固定在抢救车环形扶手上。
1.3 观察指标和相关标准
比较两组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齐全率、抢救车药品齐全率, 并比较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抢救车管理质量的满意评分 (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 对抢救车管理质量的满意度越高) 。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 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齐全率、抢救车药品齐全率采取χ2检验 (%表示) , 对抢救车管理质量的满意评分采取t检验 (`x±s表示) 。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 结果
2.1 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齐全率、抢救车药品齐全率比较
PVC腕带组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齐全率、抢救车药品齐全率显著比纸质组高 (P<0.05) , 其中, PVC腕带组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齐全率、抢救车药品齐全率分别为100.00%、99.50%、98.50%。而纸质组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齐全率、抢救车药品齐全率分别为90.00%、87.50%、86.00%。
2.2 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抢救车管理质量的满意评分比较
PVC腕带组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抢救车管理质量的满意评分明显高于纸质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传统抢救车封存管理中用纸质封条在遇到水之后容易出现破损, 字迹模糊, 容易破坏封存的完整性, 而一次性PVC腕带在抢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则明显优于纸质封条, 其采用记号笔在PVC腕带上签名和签署日期, 可保证封存的完整性[2]。另外, PVC腕带属于一次性子母扣型, 在扣住后打开无法再次使用, 因而我院抢救车钥匙用白细绳绑好挂在抢救车环形扶手上[3,4]。一次性PVC腕带在抢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还可加快急救药品、物品的取用速度, 这是因为传统纸质封条时钥匙一般放在抢救车抽屉, 而抽屉可随着车的惯性运动而导致钥匙滑移, 在慌乱中护士不容易找到钥匙, 从而延长了急救药品、物品的取用速度, 而一次性PVC腕带封存则直接将一次性PVC腕带撕裂即可, 并取出钥匙, 将抢救车打开, 可减少寻找钥匙和药物的时间, 有利于更及时、快捷、准确进行抢救[5,6]。
本研究结果显示, PVC腕带组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齐全率、抢救车药品齐全率显著比纸质组高, 其中, PVC腕带组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齐全率、抢救车药品齐全率分别为100.00%、99.50%、98.50%。而纸质组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齐全率、抢救车药品齐全率分别为90.00%、87.50%、86.00%。PVC腕带组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抢救车管理质量的满意评分明显高于纸质组, 说明一次性PVC腕带在抢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提高封存完整率、抢救车物品、药品齐全率, 提升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三方对抢救车管理质量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涂姝婷, 谢莉玲.品质管理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 2015, 24 (10) :1403-1405.
[2]单亚维, 杨爱玲, 范丽霞, 等.腕带佩戴改进及握手核对在患者腕带佩戴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14, 13 (3) :249-251.
[3]荣晓旭.红色标识腕带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 2013, 34 (14) :95-96.
[4]庄茗, 杨爱玲, 陈丽君, 等.一次性PVC腕带在抢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5, 22 (6) :20-22.
[5]张闻熙.PDCA循环在提高标志腕带佩戴执行率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6) :160-161.
3.腕带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精神病人;腕带识别标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22-01
精神病人大多病程长,以生活懒散,行为退缩为主要特征。大多数病人在入院初期都存在认知方面的问题,表现为不能识别身边亲人,重者连自己姓甚名谁也不知道, 还有部分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类病人,这类病人更是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等基本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患精神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医院就曾经创下一天收治住院病人三十多个的高峰,仅一个科室就达十五个之多。因此,在精神科使用腕带识别标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属二级医院,现有病床360张,医护人员二百多人,全院住院病人最高时达400多人,一天一个科室最高收治病人十五人,平均每天医务人员十四人,其中主任一名、护士长一名、医生六名、护士六名,在收治高峰时难以逐个认清。
1.2方法:醫院护理部在使用腕带之初还专门建立了身份识别制度1.2.1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制定本制度。
1.2.2医院要求各科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还得将腕带上的患者信息作为查对依据。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还必须要求患者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1.2.3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别、药物过敏等。由病房临床班负责填写。
1.2.4精神科病人一律使用蓝色塑料腕带;综合科一律使用绿色塑料腕带;手术病人一律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危重病人一律使用大红色塑料腕带。
1.2.5腕带填写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以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原则上戴在病人左手,并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1.2.6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标识信息,做到两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标识一致。
2效果
近几个月以来,通过为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标识,护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强化了安全意识,在制作、核对、为患者佩戴标识时增加与患者的接触交流,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自从使用腕带识别标识以来,未出现一例发错药事故。
3讨论
护理人员自主使用腕带标识的意识不够,尤其是晚夜间收治新病人时,在做完日常工作之后按习惯性方式直接将患者带至病房,未在第一时间内为患者带上腕带,很容易让次班人员在为患者做治疗时因不能正确认识患者而出错,另外腕带质量有待提高,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破坏力较强,小小腕带往往一扯即脱,患者将腕带破坏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补上。由于日常工作较繁杂,因此工作人员易疏忽,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细致是基础,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是保证,为配合完成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工作,要从意识培养,从基础入手,细致入微做好每项工作,即能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春秀.执行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患者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10.7(25):15-16
4.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篇四
1、各病区对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护士在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字迹清晰规范,信息正确,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若损坏或不清晰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编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4、腕带佩戴部位首选左腕部,如有特殊原因选择其他部位。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佩戴腕带时,松紧适宜,保证病人舒适。
5、病危患者用深红色腕带,手术患者用蓝色腕带,小儿患者用粉红色。
6、病人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更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核对确认。
7、当主管医生下达转院、出院医嘱后,患者离开病房前,及时为患者解除腕带。
原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5年元月20第二次修订
原阳县人民医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护士在给病人操作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我院至少用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于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实施者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应请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床号,以识别患者身份。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活动前或转科交接时的身份识别标识,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有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4、严格执行腕带管理制度,腕带内容应填写正确、字迹清晰。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过敏史、诊断等。新生儿:另加母亲姓名,出生日期、体重。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认真核 对患者的各项信息。
对身份无法确认的无名患者,由接诊护士临时命名记录在腕带上,命名方式为“无名氏+编号(按英文字母顺序书写)”,如“无名氏A”作为其姓名,腕带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无名氏—编号)、性别、诊断。待患者姓名身份明确后,由护士按相关制度更正患者信息。
新生儿病房的患儿,由新生儿病房接诊护士同家属共同确认新生儿身份后,在头部标记姓名并佩戴手或脚腕带。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蓝色“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室、血型、诊断,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信息无误后,接病人入手术室,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共同核对腕带信息,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并做好记录与签名。
5.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 (范文) 篇五
腕带标识管理旨在有效帮助医护人员确认急诊抢救、手术、转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重症病人及沟通有障碍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因识别错误造成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根据医院标识相关规定,护理部下发《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
一、“腕带”使用目的
帮助医护人员确认住院病人及急诊观察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
二、“腕带”使用对象 1.全院所有住院病人。
2.急诊科抢救室及急诊留观的病人。
三、“腕带”使用规定
1.颜色:使用的“腕带”有两种颜色,蓝色和粉色。其中蓝色用于男性病人,粉色用于女性病人。(包括新生儿)
2.“腕带”信息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自费病人用就诊卡号,参保病人用医保卡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等。护理人员应用蓝色圆珠笔按要求,逐项清晰填写各项内容。
3.病人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接收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
4.“腕带”佩带部位:腕带常规佩戴在病人右腕。如病人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右脚踝—左腕—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腕带”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
5.“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一指为宜。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四、“腕带”管理要求:
1.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填写“腕带”上的信息,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无误签名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为病人佩戴。
2.责任护士应经常检查 “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晰。一旦发现“腕带”损坏、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同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
3.“腕带”不得重复使用。
4.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
5.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一次,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血运情况良好。
6.将科室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五、“腕带”使用要求
6.腕带使用规定 篇六
(一)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一卡通号两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二)对手术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危重症患者、镇静期间患者、特殊患者等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
(三)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科室、房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过敏史、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由病房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负责填写。
(四)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腕带”损坏需要更换时,同样需经双人核对。佩戴“腕带”应准确无误,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五)介入治疗或有创伤治疗活动、标本采样、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务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六)在病房、手术部之间转运交接病人时,除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外,严格按照交接程序进行交接并登记。(七)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病情稳定三日后由病房责任护士评估核对后取下。
病人身份确认制度
一.为了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的身份信息。
二.要求在对病人实施任何检查、操作前或运转病人前至少核对两种以上的病人信息,(姓名+一卡通号),确认病人身份。
三.核对病人姓名时,请病人或其家属说出病人的姓名,确保身份正确性。在核对病人信息时,医用腕带信息可替代患者床头卡信息。四.前台和各科室的各个流程均需做好病人身份确认
1.到院时需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核实有疑问的信息;2.前台在输入病人信息时,再次核对上述信息,并核实有疑问的信息;3.医生在为病人开写处方、各种检查单及住院证时,必须核对病人基本信息;4.药房在发药时都必须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以保证确认病人身份。
五.入院处在为病人办理入院手续时,必须根据病人的身份证核对住院病历首页信息,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
六.每位入院病人到达病区时,护士必须核对病人信息是否与身份证符合,然后填写诊断小牌,床头卡及腕带,如有不符,通知入院处,纠正错误信息。医师接待病人时,需再次核对病人信息是否与身份证符合。七.腕带使用规范
1.病人住院期间佩戴腕带。护士应向病人或家属交待医用腕带的用途,取得他们的配合。腕带佩戴在左手腕部(特殊情况除外),松紧适宜。
7.腕带标识的临床应用体会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5月—2011年5月, 我科收治住院患者2016例, 其中男1132例, 女884例, 年龄7~91岁, 平均48.6岁。
1.2 腕带材料
手腕带为无毒防过敏的医疗专用软塑料材质制成, 表面光滑;两端有不可逆的一次性可调式纽扣;方便书写, 所写信息不会因水或摩擦而褪掉。
1.3 佩戴方法
新患者入院时由首诊护士负责填写“手腕识别带”, 用蓝色圆珠笔认真逐项填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药物过敏史等, 字迹端正, 并经第二人核对;统一佩戴在患者的右手腕上 (特殊情况除外) ;患者转科时及时更换腕带信息;佩戴应注意松紧适宜, 避免佩戴过紧造成皮肤损伤或影响手术中对桡动脉的监测;患者出院或死亡及时去除腕带。
2 结果
手腕带的使用, 使医护人员在检查、操作、护理中, 增加了查对依据, 方便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让患者和家属增加了安全感, 增进了医患诚信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工作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3 讨论
患者标识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 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患者标识腕带, 将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标识带系在患者手腕上进行24h贴身标识, 能够有效保证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
3.1 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传统的确认方法, 在执行“三查七对”的核对程序中, 在临床上执行起来并不理想。若床头卡片被调换或患者、护士疏忽, 就有可能因错误识别而导致差错事故。通过再次查对手腕带上的信息, 更好的实行查对, 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3.2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士给患者佩戴手腕带的过程中,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 使患者及家属感到备受重视, 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进一步赢得了患者的尊重、信任和满意。
3.3 规范了医院的管理
患者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 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患者引发的医疗事故,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管理档次[2,3]。
总之, 手腕带的使用, 因核对准确, 使用方便, 减少错误机会;可以记录重要内容;格式规范, 不会有遗漏;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可提供正确的信息, 完善了查对制度, 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是一项合理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武志红.腕带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6:635.
[2]王俊.病人标识腕带的使用体会[J].现代医学, 2008, 36 (5) :378.
8.腕带扫描让看病更稳妥 篇八
“对正确的患者使用正确的药物,并保证正确的剂量和正确的用药时间和方法”,这就是将条码 ID 技术运用于日常医疗护理过程的终极目标。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化处理的背后,优质的条码打印可以在医院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实应用中医疗腕带打印对便携性、持久度和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优质的腕带需要经受水、肥皂、泡沫、酒精和医疗环境中其他常见腐蚀性液体的侵蚀;腕带的抗菌保护层还需要保护腕带避免各种细菌污染带来的医院内部感染。斑马技术公司推出的HC 100病患解决方案提供的热敏打印技术对以往的激光打印技术在步骤上进行优化,并满足了医疗腕带打印的需求,同时可以降低打印维护成本。
斑马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吴坚告诉记者,无论是在北京的三家医院还是新建合资医院,在卫生部倡导条码打印的大趋势下,诸如斑马等先进的条码打印技术在医院的检测,以及药库、病床、病人的识别流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当然在医院推广这一技术中也会面临一些障碍,资金上的障碍和意识上的落后,都在制约它的发展。斑马愿意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物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发展。”
【腕带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腕带应用系统09-16
初中班级管理奖惩班级管理量化管理制度08-31
管理制度管理办法06-20
小学班级管理-班级管理06-25
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10-11
变电管理所管理10-12
狱政管理安全管理10-16
学校管理-入校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07-03
物业管理安全管理06-28
叶酸管理发放管理办法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