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2024-08-28

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精选13篇)

1.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一

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初探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 研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26-01

在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游戏化是近期涌现出的一项显著成果,其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及促进学前教育深入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研究,积极深入、主动参与,做好课程游戏化教学改革。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积极意义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而课程游戏化研究则是针对幼儿身心特点而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适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对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感兴趣,课程教学如果枯燥乏味,就无法调动他们的兴趣。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顺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有利于打造更具趣味性的课程。课程趣味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参与度和实际效果。以游戏化作为主要模式,孩子们会学得更加有兴趣,他们会以积极的举动回应教师的启发引导,在趣味性活动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三是可以打造学前教育的特色品牌。学前教育应当向着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教改方面要有所体现、有所表现。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拓展,能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影响力,并以此为抓手,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要点分析

在课程游戏化研究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在推动研究深入开展和质效提升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重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2.1要确定本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的计划方案

虽然幼儿园针对这一研究有具体的工作方案,但最关键的落实环节还在于广大教师。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研究的实践者,因此要确定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课程游戏化方案。教师要深入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兴趣,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可结合之处开展分析研究,使课程游戏化活动能具体落实到课程,落实到教学内容,落实到教学对象,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方案,这是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研究的重要基础。2.2要落实课程游戏化研究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在整个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成为研究的倡导者、引领者、推进者。首先,要积极响应和重视这一研究,要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以课程改革要求为抓手,广泛搜集资料、研究他人的成果,寻找游戏化改革研究中的有效突破点。其次,教师要身体力行,在教学方案编写、教学活动设计中主动融入这一研究,使课程游戏化研究贯穿于学前教育全过程。另外,还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使自身能够在研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3要将教研活动与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

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幼儿园要将教研活动和课程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将课程游戏化研究作为教研教改的重要课题,列入学期、教研计划,制订详细的教研活动安排。另一方面,要针对研究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障碍因素,探究如何有效突破。经过这样的融合,为课程游戏化研究增添强劲动力。

2.4 要体现课程游戏化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授知识、培养优秀习惯与良好技能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内容,使孩子学得更加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以游戏化的趣味形式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化游戏,要求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扮演医生和患者等。以这样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既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强化了文明礼貌教育。游戏化模式的改革使教学充满了活力,受到了幼儿的广泛欢迎。再比如,为了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室外体育活动中设置一些协调性小游戏,如拍球、队列等,可以训练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以游戏方式代替单调的教学或训练,可以让幼儿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有助于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5要定期交流总结游戏化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有一个逐步深入推进的进程。因此,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回顾,将自己在研究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心得,通过相互观摩、开设示范课等形式进行总结交流,使教师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得到推广。这是进一步放大课程游戏化研究运用成效的有效路径。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注意点

教师在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中,要注意提高科学性、实效性。一是要注意博采众长。既要从教学网站、教学资料中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要注重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将大家总结的经验作为自身工作的参考,从中汲取有用之处进行拓展。二是要注意因地制宜。不同学科、年级段的幼儿在课程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及现有设施条件,科学组织各种游戏化活动,做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保障。三是要注意家校联动。一些益智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帮助。幼儿园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通报这些游戏的内容和方式,与他们交流,请他们配合开展,在家庭中实施游戏的延续,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非常必要,也很重要。教师要深入参与、主动作为,在教学改革推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卫民.游戏与课程、教学关系的辨析[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2]邓铮.面向幼儿生活世界的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二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 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 (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 。”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 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那什么是幼儿游戏精神?当代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充分的, 孩子们要什么, 家长总想方设法去满足。电脑、电子游戏、动画、精美的玩具, 应有尽有。孩子们缺少的是在宽广的天地间奔跑, 和同伴一起搭草房, 捉迷藏, 用贝壳玩抛接, 用积攒的卡片、糖纸、玻璃球去和小朋友们交流“收藏”的乐趣。孩子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滋润的同时, 却少了许多童年游戏的乐趣。孩子们言语之间没有了童年的纯真, 成为了模式化游戏的误导。所以, 我们要视游戏为一种幼儿存在的模式, 把游戏视为教育幼儿的一中方法, 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得到起发, 这才是真正的幼儿游戏精神。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 (指活动的客观特征) , 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 联系一些先进幼教理论, 结合笔者对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粗浅认识, 现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可能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新解读幼儿游戏, 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可能

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力是巨大的。面对孩子, 只要你告诉孩子说, 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孩子马上高声应和, 两眼发光, 可见, 游戏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吸引力。游戏中的孩子沉浸其中, 百玩不厌。在游戏中, 孩子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游戏性体验, 这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 与工作、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从理论上来说, 工作和学习都是受外在力量驱使的。工作是为了产出可以消费的产品, 为了获取金钱、名誉或地位, 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是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而游戏是受内在动机驱动的, 它可以仅仅为了获得快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工作和学习也可以是一种游戏。如捕鱼、种植等工作, 参加者如果带着游戏的心态, 就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 也就是游戏了。

幼儿园的孩子, 所有的活动可以说都不带有功利性, 都可以是快乐的, 也就是说, 在幼儿园, 不管是生活活动, 还是学习活动, 是课内还是课外, 是老师组织还是自发产生的, 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孩子所喜欢的游戏活动。游戏还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就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可能。

二、注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 使教学游戏化

按照传统游戏分类, 幼儿园游戏分为两大类, 即教学游戏和创造性游戏。

1.首先, 我们来看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有很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科学游戏等。一般来说, 教学活动游戏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 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 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在绘画活动中, 我常和孩子们玩“猜猜这是什么”的游戏, 慢慢地, 逐步画出物体的局部, 让孩子一次次猜想我要画的是什么东西, 在越来越明朗的绘画过程中, 把孩子的注意力一步步抓牢, 学习兴趣便也被调动起来。当然, 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 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如认识完各种车, 我便设计了“请你来乘车”游戏, 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各种车辆的认识, 快快乐乐找到自己要乘坐的车。另外, 一些师幼互动的小游戏如“鳄鱼和猴子”、“手指谣”等, 顺手拈来, 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小插曲。活动中, 教师应灵活利用这些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 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就是创造性游戏。在幼儿园, 创造性游戏俗称三大块游戏, 即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在表演游戏中, 幼儿会用自己独特的喜爱方式, 表达自己对游戏中角色、情节, 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动的理解和认知, 从而变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具有模仿性质的角色表演, 比如幼儿学习《三只小猪》后, 在游戏时常常模仿故事情节, 对话, 创设故事情境进行表演;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 比如文学作品《月亮姑娘做衣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 于是围绕什么东西也在变, 幼儿生成了一系列的主题游戏活动。另外, 在社会认知活动中, 幼儿常常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生活的环境, 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 如参观幼儿园、到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到银行存取人民币、上超市购物等, 有了这些活动经历、生活经验, 孩子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 在建构游戏及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

创造性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 因此在幼儿园每日的活动中必须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但由于创造性游戏的目的不像其他的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有效, 所以常常会被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在课程设置中, 教师应保证创造性游戏的游戏时间、空间, 提供材料和帮助, 引导幼儿积极开展创造性游戏活动。

三、利用游戏因素, 注重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要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就必须使得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1.以游戏性语言组织活动, 激发幼儿游戏性体验。孩子的天性是爱游戏的。使用游戏性语言来组织活动, 能很好地调动孩子活动欲望。有了这种游戏的情绪体验, 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 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在进餐时, 我常和孩子们玩一些进餐游戏:饼干咬一口, “我吃出了一个月亮!”“快看, 小山!”……馒头一块块掰开, “这是鸡腿哦, 谁吃?”“来一口冰淇淋, 味道好极了!”……不一会儿, 一个馒头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一道道美食吞进肚子里。又如, 在活动之前, 请出某种小动物, 让它与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中又让这位小客人和小朋友说说话, 鼓励和表扬幼儿, 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或玩个小游戏什么的, 调节一下活动的气氛, 活动后用小动物的身份来评说活动情况, 相信孩子们会更喜欢这样的活动组织方式。

2.用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 增强活动趣味性, 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思维非常活跃。他可以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太阳, 水果, 面包, 呼啦圈……, 同样, 他可以把一条线当成小河, 大海, 草地, 大房子……, 并自得其乐, 玩得不亦乐乎。在组织活动时, 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作不同的假想。可以对角色的假想, 也可以对活动情节的假想, 更可以对情境进行假想。在这类活动中, 老师较多的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来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在一次认识图形活动中, 老师以假想活动情境引入:兔妈妈家门前的路被雨水冲毁了, 请小朋友帮兔妈妈铺路。老师提供的材料就是各种图形卡。在铺路的过程中, 孩子享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 又有了游戏的快乐体验, 还认识了各种图形, 大大提高了集体教学活动效果。

3.让幼儿自己设计, 制作游戏所需材料、道具, 为游戏做准备。游戏中, 孩子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玩具、道具作为游戏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现成的材料固然为孩子所喜欢, 而自制的玩具却魅力独具。在一次民间游艺主题活动中, 我们让幼儿用洗衣粉塑料桶加工成大鼓, 用蛋糕盒子、桶盖、硬纸板等材料制作凉伞, 再提供纸箱、水管、球、红布条、竹竿等自制舞龙道具, 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鼓凉伞舞龙舞狮活动在我园轰轰烈烈地开展着, 全园的孩子都想动动这些特制的大鼓凉伞, 参加长长的舞龙队, 游戏活动气氛空前活跃。教师要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材料, 可以是利用废旧物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游戏道具, 还可以用这些幼儿自制的玩具材料进行游戏。这样, 使得幼儿园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 劳动等非游戏活动赋予了游戏的特性, 为幼儿所喜欢。

4.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习操作活动, 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常常喜欢用比赛的形式来开展一些诸如体育、生活方面的活动, 这也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手段。比如, 练习穿衣、穿鞋、叠被、整理抽屉之类的比赛活动, 还有以练习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为目的的竞赛, 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具有游戏性, 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活动积极性。

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幼儿的权利;关注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 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关注游戏活动的过程, 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是要求幼儿园课程都要以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让游戏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 用游戏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 更是重要的组织策略。总之,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 我们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 使得课程和游戏有机地融为一体, 让孩子的活动具有游戏性体验,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

3.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三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幼儿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相应游戏。游戏化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游戏,同时不要忘记教授学生知识。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制定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音乐和游戏的特点,编排一个音乐游戏,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站成圆圈,圈内一名或多名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一起唱英语歌曲,圈上的幼儿拍手。音乐停止,圈内幼 儿与圈上幼儿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传授单一方面的知识,而要德智体美全面培养,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全方面的能力,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抽牌凑数游戏,即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游戏结束时红花多的为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为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做准备,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实施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三、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中

1.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教学课堂,愉快的游戏氛围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兴趣,消除学生和教师相处时的紧张感,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在组织游戏“两步一级上楼梯”时,开始时,教师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零食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级楼梯放零食,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如果有的孩子哭闹,教师应鼓励孩子,并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教师在开始游戏时,应先给孩子做示范,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引导学生努力尝试,突破极限。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和言语夸奖,游戏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教学游戏是否能够高效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游戏场景

幼儿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场景,才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英文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教师当售货员,幼儿当顾客。顾客来到商店,看见商店摆满了各种水果及玩具非常高兴,主动问好(good morning)。售货员则回答(how do you do)。顾客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称。(banana,pear,orange,watermelon,peach,grape 等),学生买完东西后用英语致谢(thank you),售货员说不客气(you are welcome),游戏时,幼儿必须用学过的英语与老师对话,发音要准确。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忘记英语表达,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商品的购买。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3.在游戏中引入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游戏中融入竞争,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例如,在组织游戏阳光隧道时,教师让幼儿俯卧着身体穿过隧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最快穿过隧道的孩子可以得到三颗小红星,第二穿过隧道的可以得到两个,依次类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全程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如果有的学生不愿意继续完成游戏,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增加游戏难度。在游戏中引入竞赛因素,可以使原来相对无聊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4.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汇报材料 篇四

2015年末,我园申报了区级课程游戏化项目,申报的项目名称为《„„》。2016年,我园正式成为课程游戏化建设园,开始了我们的课程游戏化探索之旅。

一、2016年项目建设推进情况。1.理论学习,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

2016年是我园推行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第一年,园领导以及一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还不够清晰,因此,我们首先的安排是学习培训,内化理论。我们先后分层次派出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园内领导参加区级、市级的的课程游戏化理论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菜单讲座,搜集网络资源提供给一线教师学习培训,定期组织沙龙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和指导,我们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已经非常明晰,对课程游戏化提出的要求也能熟记于心。

2.成立了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整理建设思路。

紧接着,我们成立了课程游戏化核心组,通过教师自我申报和考核竞选的方式从园内挑选出了理论水平高,行动力强的老师组成了我们的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核心组成员虽然只有8人,但是涵盖了老中青教师、一线和行政教师,何园长担任核心组组长。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研讨,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反馈最近的园内发展状况,反思园内的各项活动安排。

通过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我们的建设思路初步确定为:教师在研读《指南》和分析本班幼儿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够创设满足幼儿发展的适宜环境,能够更加了解幼儿,自我反思能力有所提高,家园合作更加科学和谐。

3.分析一日活动流程的合理性,梳理过度环节的研究策略。

通过2016~2017学第一学期的交流讨论思考,我们将园内的一日活动安排流程做了进一步的梳理,与所有教师交流了一日活动安排中的“弹性时间”的含义,鼓励教师按照班级特点和孩子兴趣,实行弹性时间,消除消极等待,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支持他们多样化的发展。

针对我园之前各环节中间的过度环节,教师自我反思加园领导蹲班观察,发现之前园内的过度环节时间处理方式有悖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幼儿缺乏自主,活动内容比较单一。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首先与教师展开了讨论,明确了一日活动中的过度环节有哪些,再指导老师与幼儿展开自由讨论,倾听孩子在过度时间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将可做的事情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提供一个专门的版块,孩子可以根据板块中图画的提示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在过度环节时间,孩子们除了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利用班级中的任何材料,待在班级中的任何位置,通过这样的形式,班级中的空间和材料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孩子们也变得更加自主了。

4.在共建园的帮扶下重点研究区域游戏、晨段游戏环节。

我园的课题名称为《„„》,因此,我们将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先拆分出来,逐一重点研究在此环节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2016~2017学第二学期,我园与„„幼儿园形成帮扶园关系。利用这一优质的指导资源,我园邀请了„„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多次来园,重点指导区域游戏和晨段环节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通过园内教师的积极创新以及„„幼儿园老师的尽心指导,在区域游戏环节,我们的桌子全部进区角,教室的空间利用上更加合理,区域的隔断也经过多次的调整,实现了各区域间的互动。材料的投放上更加丰富,同时注重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教师也能更多的以观察者的身份而不是直接的参与指导进入游戏,及时观察、记录、反思,为进一步提材料做思考。

我园的晨段游戏环节,在实施课程游戏化之前,材料比较单一,幼儿消极等待、排队现象比较严重。自从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开展后,我们增添了很多大型的器械,梯子和轮胎。器械丰富后,孩子的自主性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依然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相对简单的器械组合锻炼。为此,我们学习了一些幼儿园的做法,实行了幼儿自主晨锻。起初,孩子们和老师都放不开手,经过核心组成员在操场的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问题的原因:孩子们对自主晨锻的规则、要求以及可以的组合方式了解的并不清楚,教师因为害怕安全隐患而不敢放开手。为此,我们指导教师利用集体教学时间,向幼儿介绍自主晨锻的要求和规则,开展晨锻器械组合创意比拼活动,提高幼儿自主组合拼搭的能力。针对教师的担忧,我们利用业务学习,观看了安吉的室外游戏,教师们在感慨的同时也愿意相信我们的孩子也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愿意放手试试看。经过一学期的尝试,现在我园的孩子基本实现了自主晨锻,孩子的各项动作技能以及社会性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2017年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针对2016年我园实施课程游戏化的情况,我们制定了本学期课程游戏化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本学期,根据我园实际状况,我们将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领域。

根据《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要求》,比如目标一中指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目标二中指出: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在实践中坚持对先行课程方案的不断调整,基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经行审议,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作出适宜性调整。审议课程的内容,内容应来自于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从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避免本本主义的“课本”定内容的现象。目标四指出: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要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全班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活动形式。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创建多样化的活动区域,支持幼儿建构、探索、阅读,确保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根据这些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园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我们本学期的研究目标为:

1.加强教师的观察意识。

教师主动观察幼儿的意识加强,能够利用多种便捷的方式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的记录,能够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并提出有效的支持策略。

2.开发周边资源并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实施运用。

3.丰富户外游戏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师在户外游戏活动时的指导水平。具体工作安排:

(一)课程游戏化理论培训。1.开展课程游戏化园级菜单讲座。

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园内利用菜单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2.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课程游戏化理论知识。

业务园长利用每学期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所有教师学习课程游戏化实施要求、六个支架等理论内容。3.以青年教师沙龙组形式组织所有教师进行集中学习。

青年教师在我园的教师比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利用青年教师沙龙组活动,学习并进行考核,激发所有青年教师提升理论的热情。

4.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理论分享。

课程游戏化群里面有很多的学习资料,课程游戏化负责人定期将最新的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盘,提醒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各教师在外出学习后,也可将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络,供全园学习。

(二)加强教师观察意识。

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里面要求教师每天观察1名幼儿,每天观察3次,每次观察3分钟,用随笔的方式或者同事们之间即兴谈话的方式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教师每天共同观察1名幼儿,每天观察3次,在下班前以即兴谈话的方式讨论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要求教师去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另外要求教师每两周上交一篇纸质的观察记录随笔,每学期上交3篇儿童游戏视频的观察分析。一线教师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集体活动、户外游戏时幼儿的社会交往、动作发展、学习习惯、语言表达等情况。

另外,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还需要观察一线教师,定期观察一线教师在本学期重点研究的环节时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及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情况。

(三)丰富户外游戏内容和形式。

我园的下午户外游戏以户外集体游戏为主,为了进一步丰富孩子户外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准备开发幼儿园后面的荒地,开辟户外种植区、玩水区、探索区,给孩子提供探究创造的场所(详细方案见幼儿园荒地开发方案)。

针对前期户外游戏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我们拟在本学期在户外游戏时间开展“大带小”的活动。大班孩子带着中班孩子一起游戏,中班孩子带着小班孩子一起活动。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中大班的“大带小”活动我们鼓励大班孩子带着中班孩子一起去玩一玩传统游戏,中小班的“大带小”活动我们鼓励中班孩子带着小班孩子去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器械和玩具材料(具体安排见幼儿园“大带小”活动安排表)。

这样的话我们每天下午的户外游戏:大带小一天、大型玩具或小树林游戏一天、荒地探索一天、集体游戏一天(星期三下午除外)。形式和内容较之前应该会有比较大的改变。

(四)园本主题教学活动的尝试。

根据暑期所有教师对周边资源的调查表,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讨论确定出适合小中大年龄特点的主题资源,青年教师沙龙组成员根据《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方案。再由年级组长和说课组长安排集体说课,最终确定出主题活动的内容。并在环境和区域中充分体现该主题。

三、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困惑。

1.区课程游戏化群文件更新的较少,缺乏课程游戏化项目优秀幼儿园实际的操作方案的文件参考。针对幼儿教师队伍来说,很大程度上别的幼儿园的实际的操作方案比理论学习更能激发教师的思考。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开展,需要更多像“六个支架”一样实践性强的理论指导手册。

四、下一步推进计划。

5.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五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人影响人、生命影响生命、感动影响感动的事业。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我还想说:教育还是一个思想影响思想、行为影响行为的过程。幼儿园的管理文化会直接影响教师构建班级管理文化。只有管理者营造了自由、快乐、创造、自主的氛围,教师才能把这种精神带给孩子。

一、游戏精神:提升园长的课程游戏化领导力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园长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课程领导力。这样的课程领导力不是对教师命令、安排、检查,而是园长首先要将游戏精神贯彻到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当中。怎样让教师感受到自由、快乐、创造、自主? 我们认为,这就要求园长做到行政无为、专业有为。

(一)行政“无为”,解放教师

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 而是放手并时刻观察,需要时再介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少命令、少检查、少评比。园长要尽量减少教师与课程建设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不要做,形式上的东西尽量不做,让他们有更多精力陪伴和观察儿童;用观察、鼓励、沟通的方式陪伴老师,不要采用检查、评比、考核打分等方式管理,不在形式上把老师们分成三六九等;在课程建设中,不以上下级方式、命令方式对待老师。在民主管理的幼儿园中,才能出现“追随儿童”的老师。

(二)专业“有为”,引领教师

园长必须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首席。多观察、多交流、多鼓励,用自己的专业思想和专业作为去引领教师。比如,在环境创设中,园长的工作重点从以前的布局和检查,转变为与教师研讨和共创,我对老师们说:班级的环境创设,无论是搬搬抬抬,还是出谋划策, 我都愿意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大家。老师们写儿童的成长故事,我们写老师的成长故事;老师们观察儿童,我们也同步开始观察老师;老师们分析儿童的游戏行为,我们分析老师的教育行为;老师们根据分析制订儿童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我们根据分析制订老师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管理下,不仅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了,就连一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

案例一:老教师的新思维

李老师还有三年就要退休了,但最近她的表现让全园教师都惊叹:李老师大器晚成哦! 论文获奖、游戏故事获奖,这些成果对她而言都是专业生涯的第一次。_____这是因为园长评价导向的改变。以前的“好老师”总是那些能说会道、能演能跳的人,而现在的“好老师”是那些能专注于儿童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她多年沉淀的经验,帮助她将有益经验梳理成为成果,她找到了自信,在即将退休之际,她体会到了专业幸福感。

二、游戏精神:,提升教师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力和执行力

在充满游戏精神的课程领导力之下,教师们真正感受到自由、快乐、创造、自主的游戏精神,进而,我们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力和执行力。教师在班级开始放手儿童、解读儿童、支持儿童。

(一)放手儿童看得见

在教师放手后,儿童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在真正自由的环境中,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才得以充分发挥。反过来,当儿童真正的生命状态得以呈现时,我们更多地看见了儿童的需要和发展。案例二:混龄混班游戏中的楼层示意图在我们幼儿园,有12 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是以花命名的。在我们开展混龄混班游戏时,让孩子们可以走出自己的班级,到任意班级去玩,这时,很多孩子找不到回来的路,我们才发现,环境中缺乏孩子看得懂的楼层示意图。

其实,制作这样的标识很简单,但是,我们往往想不到。而想不到的背后是因为长期看不见儿童。什么时候该给孩子自由,这个很简单,但是。什么时候教师该出现、如何出现,就是困扰教师们的问题。

(二)解读儿童看得懂

从“看得见”到“看得懂”,除了陪伴老师一起多看、多想、多交流,我们还和老师们一起梳理了观察策略: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儿童、笔下有记录、脑中有反思。

案例三:“滚”出来的发展为了把游戏活动的时间还给孩子,把游戏活动的空间还给孩子, 把游戏活动的权利还给孩子,我们在早操后给孩子们提供了自主游戏活动的时间,也正是在这样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儿童的游戏行为去解读儿童。研究《“滚”出来的发展》就是教师连续三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大班早操后的户外自主性游戏活动的追踪观察和分析。

(三)有效支持跟得上

从“看得懂”到“跟得上”,靠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专业敏感性。我们在周林教授的指导下,和老师们一起梳理了支持策略,把握好三对关系:自由与规则、自主与控制、选择与给予。

案例四:测量沙坑

在紫罗兰班的.一次玩沙活动中,孩子们对挖沙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好多孩子挖了之后都在争论谁挖的沙坑最深。老师意识到,这个教育契机可以抓住。于是,孩子们回到班级后,老师问:“今天谁挖的坑最深啊?”孩子们争论不休。老师又问:“怎样才知道谁挖的坑最深呢? ”孩子们想到了要用测量的方式来比较。于是,他们寻找测量工具、商讨测量方法。下午,老师又带着孩子们去沙池进行了正式的挖沙坑比赛,孩子们用自己寻找到的工具测量沙坑的深度。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不仅看见了儿童,还看懂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从而支持了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学习与发展。

当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看得见―看得懂―跟得上”儿童之后,我们知道,游戏精神已经开始在老师的心中生根发芽,老师思想的改变带来的行动改变让我们惊喜:有的班级区角不再设计满满,而是出现了“留白区”;有的班级出现了“水晶城堡、对战基地”这样完全从儿童视角生发出来的区角。这样的改变不仅出现在游戏区角,更多蔓延到一日活动和班级管理中,在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墙面上,现在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自主”,“我的床位我做主、我的区角我做主、我的座位我做主”。

6.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汇报 篇六

1.加强培训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一是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11月份选派了两名骨干教师到淮安参加“儿童发展评价与阅读”专题研讨会,并及时组织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都能接触新的教学理念。

二是积极参加县域各类培训学习。通过参与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等研训模式,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使教师们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逐步提升业务素质。

三是园内开展园本培训学习。通过组织老师学习《指南》、学习“六个支架”和开展“创设班级特色环境”,再结合我园市级课题举行系列讲座,通过这些方法使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培训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加大投入,增设户外游戏项目。

一是改造玩沙地。去年 10月,投入近万元,填运近30吨沙子将原有仅10㎡,扩大至100多㎡。

二是增设了攀爬类大型玩具。投入了1万元,增设一组攀爬长廊、攀爬木制玩具,购买了100多个轮胎等,丰富了孩子的户外游戏设施。

三是增设区域游戏角,自制户外玩具。我们发动家长、教师收集各种乡土资源以及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做成竹梯、竹凳、小推车、跷跷板、平衡木等等并于10月份开展区域游戏和自制教玩具等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墙壁、走廊及闲置活动室,设置了编织坊、盒子王国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初步尝试两点一餐幼儿自主服务。

我园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在生活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就比较少,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影响。在试行“两点一餐自主服务”上就更难了,我们慢慢尝试,让幼儿慢慢学会自主用餐,我们会持之以恒的做好这项工作。

4.试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7.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尝试 篇七

1.拓展游戏空间

游戏空间与环境是幼儿活动的有效载体, 同时又与幼儿的“游戏”互生共长, 环境能够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 同时在幼儿深度参与时我们又要适时丰富和支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环境。我园主要从延展户外“生活场”、丰富室内“实习场”、优化班级“游戏场”三个维度展开了优化。

(1) 延展“生活场”。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蕴藏了“隐性课程”因素, 延展“生活场”就是将原先幼儿以室内活动为主要生活场的格局拓展到“户外空间”来, 改变“户外”局限的“体育”或“大肌肉”活动的单一性, 从而在带给幼儿更多的生活体验中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我园对户外游戏空间进行了适宜性的拓展, 除了利用楼道间空地做成攀援区、组合器械区、木质钻爬平衡区等区外, 还增加了玩泥区、大型积木户外建构区、帐篷角色区、野战区等, 力求让每个角落都焕发生命力。

(2) 丰富“实习场”。幼儿从小就喜欢模仿周围的生活, 他们渴望探究他们所好奇的事物, 但很多时候局限于环境、安全、卫生等, 难以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 为此, 我们设想提供多个“实习场”, 给予幼儿模拟真实场景的机会, 带给幼儿真切的“小小社会”的体验。例如我们利用幼儿园小游戏室以及各专用室, 打造各种各样满足幼儿兴趣的工作坊, 逐步开辟玩沙坊、木工坊、石头坊、科学坊、图书坊等, 提供全园幼儿小组个别化学习、幼儿同龄或混龄互动游戏的“实习场”。

(3) 优化“游戏场”。“游戏场”就是立足班级原有的区域游戏资源, 不断优化和改进, 满足幼儿随时随地入区参与活动的需求。为此, 我们组织教师梳理本区域的资源, 丰富班级区域游戏的内容, 建立区域游戏内容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各年龄段各班结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和幼儿兴趣需求, 充分利用走廊、楼梯拐角等精心创设各个主题活动的项目、目标、材料、幼儿参与等, 优化同龄幼儿互动游戏与学习的“游戏场”。

2.优化组织方式

作息结构与组织方式直接关系到每个幼儿是否参与到所喜欢的游戏活动中, 是否能够获得自主的发展, 我园主要从“游戏区域”的组织优化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优化组织展开探索。

(1) 以“游戏区域”实行课程游戏化, 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最近发展区”目标, 我们合理预设必需的集体教学内容, 尝试适度改进整齐划一的集体教学模式, 利用“游戏区域”组织、开展个别化学习, 让教师重点观察、介入游戏活动, 以促进每个幼儿获得自主成长。

(1) 改进空间布局。我们变桌子排列为常态化入区, 变平面布置为立体空间的有效利用, 方便幼儿随时自主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我们利用玩具柜进行间隔, 幼儿在操作时空间上显现出独立性。在区域设置中, 一类是静态;一类是动态的, 也就是声音比较响、操作或动作幅度比较大的。因此教师尽量动静分开, 既可以满足操作区域安静的学习与操作的条件, 又可以满足其他区域幼儿淋漓尽致的表达与表现。 (2) 改进参与模式。每天的“游戏区域”在晨间、上下午游戏时间段均开放, 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参与的需要。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主意愿选择参与, 采用投放豆子、黏贴标记等自己记录入区游戏情况, 这样便于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调整策略。 (3) 改进观察评价。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预设三个目标, 并制定详细的记录表, 观察每个幼儿选择该区的批次、达成的目标程度、学习中的品质倾向等。平时我们借鉴新西兰“学习故事”的观察记录方式, “注意、识别、回应”, 结合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 中推荐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结构图”, 运用结构图方式呈现幼儿个体的整体发展状况, 确保教师了解和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2) 以“一日生活皆课程”实行课程游戏化, 让每个幼儿时时处处“玩中学”。 (1) 改进每个环节组织方式。幼儿园将幼儿的学习有效融入一日生活中, 让幼儿自主参与, 设计图标、自己统计、学习对应收纳整理, 获得生活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园内试行幼儿自主餐点, 幼儿按需进行。 (2) 改进过渡环节。我们整理了各年龄段适合幼儿兴趣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动听悦耳的歌曲, 全部数字化拷贝到迷你音响中, 由教师在过渡环节、餐点时让幼儿倾听, 利用餐前游戏、离园前组织利用多媒体、图片、图谱等帮助幼儿回忆。这样的过渡没有强行要求, 没有指令、没有等待, 隐形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 鼓励幼儿自主经验建构。我们努力发现和捕捉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主题, 鼓励幼儿围绕活动主题或项目自己“提出问题”, 再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寻找各种路径, 自主去探索、去求证, 从而获得经验的延续提升。如小班下学期“我喜欢”这个主题, 教师可以先问幼儿“你们最喜欢什么”, 幼儿畅所欲言, 教师再请幼儿一起或将提一样问题的幼儿分成小组, 对照自己记录的问题清单启发幼儿分别采用采访、调查、观察等去探索。

8.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篇八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乡土材料

在2012年9月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明确指出: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基本思想,并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随后在各地召开的全国幼儿游戏与课程、教学关系研讨会都对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做了阐述并形成相关报告。至此,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幼教界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但是,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仍旧存在重理论学习、轻游戏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时候充当着“配角”的角色,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处于边缘地带,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学前教育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幼儿园环境中游戏因素的缺失

在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经验是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依赖于感知器官是他们认知周围环境的主要方式。目前,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置方面还没有完全注意到需要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广阔的游戏空间,这就严重制约了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是在这种教学制度的影响下,教师习惯于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游戏教学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灵活化,需要具备随机应变能力,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差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调查中我发现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虽然基本上都具备扎实的基本教学功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缺乏将游戏化思想转化为实践的技能。

二、实现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魅力十足的游戏化环境

幼儿园环境主要是幼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一个整体的感知背景,这一背景为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直观的感官刺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幼儿创设出富有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学习环境。我园是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在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包括创设适宜的游戏化环境,合理地安排游戏化课程……我园还多次就游戏化课程和环境向姐妹园开放,这也是我园的办园特色。近日,我园把《乡土材料在户外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十三五课题的研究方向。首先,我园充分利用幼儿园原有环境创设出一个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只有安全,教师才能放心大胆地开设各种游戏;只有舒适,孩子们才能投入到游戏之中。接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幼儿游戏材料少成为教育游戏化的一大限制,我们就想方设法挖掘身边的乡土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游戏材料。在游戏材料准备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比如,我们利用汽修厂的废旧轮胎,上色后放置于操场,既美观又实用。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自由取放,可以滚、攀登,或可以用作孩子玩乐后休息用的板凳;我园就利用废旧课桌椅和报废的滑梯做成了沙池,供孩子自由玩耍,体验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根据孩子的学习需要带领他们一起到户外去收集一些常见的材料,比如利用远足参观活动,我们搜集花瓣、麦穗、树叶等,然后,孩子将收集到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想象动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增添游戏材料,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2.完善教师专业化教学技能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因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完善专业化教学技能。而且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孩子带出教室,带到室外组织活动。比如,我园在开展园本化课程时,常常会利用本地稻草来创设名为“稻草之家”的活动区。在不同活动区内,我组织孩子们利用常见的稻草来进行不同的游戏教育。例如,在手工区内可以用稻草来进行编制活动;在体育区内可以利用稻草编制长绳、飞环等,并利用这些劳动成果来进行体育锻炼……在这种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为孩子营造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锻炼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更可以在实践中充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我们还在路上,对如何使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有趣,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使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更深入,我园会不断地做更多的深入研究,并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宋慧慧.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

9.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九

这是一次比较有趣的游戏活动。首先是幼儿在“吹泡泡”游戏活动中,幼儿玩的非常开心,让幼儿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并通过不断实践知道并能发现所吹泡泡有大有小,用的力度不一样,气息不一样,吹出来的泡泡也不一样,看到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天真灿烂的笑容,看到幼儿对五彩缤纷的“泡泡”是那样的喜欢,对科学现象它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心,能通过实验吹泡泡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透过吹起来的泡泡看到五颜六色的`泡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理解了五颜六色这个成语,并真切地明白了它的含义,通过活动培养了孩子对科学活动的浓厚兴趣,通过今天的这个活动再次让我明白玩中学,学中玩的真正意义。

游戏活动中我让孩子自由大胆的玩,幼儿跟着吹出来的“泡泡”时而升高,时而降低,时而变大,时而变小,或一不小心吹破。游戏结束时,平时最顽皮的孩子也对我说:“老师,今天的吹泡泡游戏真好玩。”课后我想: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更新理念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我们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不束缚孩子的行为、探索的兴趣与欲望,才会让幼儿真正体会到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才能真正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10.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心得体会 篇十

一、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开展教学活动

音乐游戏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如何理解音乐作品和怎么样设计音乐欣赏活动将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作品自身所要表达的感情能否有强烈的共鸣出现,及孩子是否能够获得音乐艺术的熏陶。为此,作为幼儿园的大班教师应结合本阶段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及音乐欣赏水平来设计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与欣赏,将其想象力给充分激发出来,在放飞想象的过程当中实现和音乐作品的合二为一,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

比如教师可选择《在山魔的宫殿里》这部作品供孩子欣赏。这部作品的特点在于是由两个乐句连续重复多次所构成的,且结尾曲有着十分强烈的情绪,整部作品有着极强的乐曲节奏性,音量在逐步增强,速度在不断加快,旋律十分幽默有趣,且吻合《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的故事情节和画面展现。教师可从《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当中选取部分图片来对本乐曲重点内容的展现提供辅助,抓住乐曲的特征,对狐狸与母鸡相互呼应的动作进行充分利用,同时让孩子跟着乐曲一起做合作游戏,将该绘本故事当中的情节进行生动再现,这有助于幼儿艺术理解能力的拓展,并对乐曲进行很好的感受,也有机会尝试着去表达。

二、用肢体语言实现音乐活动的游戏化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一听到音乐声响起就会情不自禁的跟着一起跳起来。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有趣的肢体动作和优美的音乐旋律给结合起来,让孩子能够随着音乐节奏来进行肢体活动,这不但能够让孩子对音乐作品有更好的感受与表现,还能让课堂气氛得以最大化的活跃起来,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也能够达到最高潮。

本文还是以大班音乐游戏《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来进行说明。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可引导和帮助孩子通过不同身体部位的改变来对狐狸遇到各种倒霉事情的模样进行展现,比如“母鸡与狐狸走路的样子”、“狐狸被钉耙打到的样子”,等等。这样一来,原本沉闷、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活动就能够通过这一系列有趣的动作变得活泼起来,课堂也变成了孩子们所喜爱的游戏天堂。每段乐曲结尾的地方,教师还可利用“狐狸虽遇到各种倒霉事,但又不敢发出声音惊扰到母鸡散步”这一心理来要求孩子们在每一次做完上述所说的狐狸遇到倒霉事之后的动作以后需要马上静止动作,不能有任何声音发出,从而让孩子能够对乐曲的戛然而止有深刻的感受,且还有助于幼儿活动当中的规则意识及自我克制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用故事讲述的方式拓展音乐活动实施形式

音乐是借助艺术化的方式来对大众的思想内涵进行展现,对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传递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因生活阅历等各方面都还比较浅显,因此还不能深度理解音乐作品。为了帮助孩子对音乐作品所蕴藏的情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可借助讲故事的方式来将音乐作品的故事情节给绘声绘色的描述出来,让孩子能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如教师在给孩子播放儿歌《黑猫警长》的时候,由于这部动画片年代较为久远,对于现在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难以保证幼儿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更不用说保证教学质量了。即便老师运用到了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也是效果甚微。为此,教师在播放这首儿歌之前就可以先给孩子讲一讲《黑猫警长》的故事背景,生动形象的给孩子描绘其中所提到的一些故事情节,播放一下动画短片,让孩子能够对这部作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借助這种方式有助于将幼儿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给充分激发出来,深化幼儿对作品思想情感的认知。

四、结束语

11.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游戏精神

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寓教于乐,使幼儿在玩耍游戏中获得一定的成长与进步。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游戏化教学形式,使游戏精神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合理渗透,从而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在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中,游戏精神是游戏化教学的支撑点

作为幼儿老师,应该加强与幼儿的积极互动。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老师给予一定的观照与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比如,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跳绳活动,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因此,在活动之前,老师需要对学生合理分组,并且还要寻找比较空旷的地方。接下来,老师还要引导孩子进行跳绳前的热身运动,并且告诉他们热身运动的作用,讲解跳绳的技巧等等。比如,要跳多高,如何把握绳子的时间与速度等,然后组织学生进入跳绳活动中,老师也要参与其中。而在活动后,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表现略差的也进行鼓励。另外,在游戏时,孩子也能了解相应的游戏规则,认识到运动的好处,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二、合理运用创造性游戏的形式

对于幼儿园中的创造性游戏来说,主要有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建构游戏等。对于表演游戏来说,幼儿能够借助自身独特的形式,针对游戏中的角色、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针对表演游戏来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一定的模仿性质。如,在学完《三只小豬》后,可以合理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另外一种是具有较强的情节性,而且内容比较丰富的主题游戏。如,《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在日常的一些社会活动中,幼儿能够在老师与家长的带领下对社会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如,到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等等,通过这些生活经历与经验,幼儿也能在建构游戏中积极体现出来。总之,创造性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幼儿老师应该加强对创造性游戏的研究,保证创造性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材料等。创造性游戏能够合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游戏精神,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

三、在幼儿的游戏化教学中,可以借助游戏因素,使幼儿加强游戏性体验,感受游戏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自行设计、制作相应的游戏材料、道具。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借助多种多样的玩具、道具等。比如,在民间游戏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借助塑料桶,加工成大鼓,或者借助蛋糕盒子、硬纸板等制作凉伞,或者提供相应的纸箱、水管、竹竿等等,制作相应的舞龙道具,为开展舞龙舞狮的民间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在材料制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体会到相应的民间文化,从而从民间活动的参与中提升自己。此外,在幼儿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游戏精神融入其中,教师需要在规划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考虑。比如,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询问幼儿,这件东西是怎样的?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东西?例如,针对生活中的小动物,幼儿都有较高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家中有哪些小动物,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然后,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模型,使幼儿认识小动物身体的具体构造,从而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小动物,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促进幼儿的积极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对幼儿教育重视度的加强,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而对于幼儿来说,天性活泼好动,而且爱玩爱闹,因此,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的游戏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体现相应的游戏精神,还需要幼儿老师在游戏化教学中不断研究,加强与幼儿的合理互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还要为幼儿制定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游戏精神,从游戏中获得更多感悟;另外,老师还要注重对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实践真正融入游戏中,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提升幼儿游戏化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露露.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分析[J].时代教育,2016(12):86-87.

12.课程游戏化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篇十二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教师,能力培养

在学前教育中, 幼儿教师的履职能力事关整个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游戏化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项亮点, 教师在运用这一模式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 要与自身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

一、课程游戏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程游戏化将课程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游戏模式出现在幼儿面前, 他们更感兴趣, 投入程度更高。这一模式的运用对教师专业能力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1.课程游戏化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学造诣。以游戏化形式组织教学适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 能够使他们更感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游戏, 哪些游戏更适应幼儿心理特点, 哪些游戏最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就需要对学前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具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幼儿教师要认真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 这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学造诣。

2.课程游戏化要求教师善于整合教育资源。游戏化活动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运用, 要善于立足现有教学条件, 积极整合各类资源, 使游戏活动能够因地制宜、因陋致简,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师对现有条件进行充分的运用。

3.课程游戏化要求教师能够自主创作教学内容。课程游戏化中的游戏既可以来自于教材, 来自于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 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进行自主创造。这里的创造既有完全的独立创作, 也有改造运用等局部创作。总之, 课程游戏化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行为习惯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采取全部或局部自主创作的方式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程度。

4.课程游戏化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驾驭能力。孩子们对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教学秩序一定要控制好, 否则课程游戏化就成为了单纯的游戏, 教学活动成为了娱乐活动。课程游戏化对幼儿教师教学驾驭能力要求更高, 教师应当合理控制整个教学节奏进度, 对学生的情绪也能够做到有效引导, 确保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达成。

二、立足教学需要与自身成长, 以课程游戏化为契机提升教师履职能力

广大幼儿教师在运用课程游戏化模式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以及自身能力现状, 在做中学、学中做, 使课程游戏化教学创新研究成为自身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

1.深入研究教材, 寻求学前教育和游戏活动最佳切入点。学前教育中, 许多教学活动其本质也是一个“玩”字, 让孩子们在玩中了解知识, 玩中开动脑筋, 玩中培养能力。因此, 游戏活动与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具有较高的切合度,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哪些内容可以与游戏结合起来, 在什么时机结合, 怎样开展游戏进行结合等等。无论是语言、数学还是体育、卫生等教学活动, 都可以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使幼儿能够充满兴趣投入其中, 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一项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2.科学补充教材, 发挥游戏活动对幼儿学习的促进作用。在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 现行教材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生动性, 但是教师更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状况, 形象地补充一些游戏化内容, 或是进行游戏化方式的改造, 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深入开展。例如在语言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小游戏, 要求幼儿扮演老师和学生、医生和患者、营业员和顾客、售票员和乘客等不同的角色, 让幼儿们走上前来分别认领各自的角色, 然后进行现场沟通交流游戏活动。这样的游戏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克服了怯场心理, 三是明白了各种角色的定位, 是对幼儿综合能力培养的一次有效训练。再比如针对有些幼儿卫生习惯不佳的情况, 教师可以在晨会或其他教育时机设置一些找问题小游戏, 事先安排两名幼儿进行排练, 在课堂上开展表演, 要求全班同学从他们的行为中寻找哪些不卫生的行为习惯, 如饭前不洗手、随手乱扔垃圾等, 这些内容对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将会起到更加形象生动的引领促进作用。

3.创新教学活动, 引导幼儿在游戏之中增长知识与能力。将课程教学设计为游戏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课程教学枯燥乏味的境地, 让孩子们学得更加有兴趣、更加投入。教师要在游戏化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同时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活动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三到四人为一组, 围着一个小方桌进行积木的搭建游戏。要求幼儿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看怎样将自己的房子搭得最高, 另一方面讨论这些积木有着什么特点。在这样的游戏中, 幼儿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将大的积木放底下作为基座, 中等的放在中间, 最小的放上面, 这样搭出来的房子就会更高, 并且在积木的熟悉认识过程中增强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图形的了解, 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和才干。

4.强化引导渗透, 教育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 幼儿园阶段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培养, 要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开展渗透。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小组合作竞赛, 以每个小组四到五个人往返拍球, 全组成员最快到达终点的获胜。这样的小游戏不仅训练了运球的动作,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明白一个人的强大并不能获胜, 而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这对幼儿而言也是一次较好的思想教育。另外, 教师还可以这对幼儿身上存在的一些行为习惯问题纠正引导, 以游戏形式展示出来, 对幼儿的形象教育效果更为明显。

三、课程游戏化研究中提升教师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游戏化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结合起来, 可以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广大教师要要强化学习研究, 广泛汲取先进经验;注重结合实践, 提高学以致用水平;提高教学机智, 有效驾驭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翟艳.从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 2012 (11)

13.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篇十三

人类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生活,幼儿园课程也同样来源于生活。现在,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在教育目的上倡导“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园课程不能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要任务,它必须让幼儿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幼儿园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健康地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生活化游戏化。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他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并能获得必要的生活经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在幼儿一日生活小环节随时都隐藏着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把握一切可利用的契机实施教育。在小班的孩子学习《1和许多》之前,教师在发点心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1个点心筐里放着许多点心;做游戏的时候告诉孩子1只鸡妈妈在保护许多小鸡;看动画片 的时候告诉孩子许多小朋友在看1台电视;等孩子对1和许多有了初步的概念时,在玩积木的时间教师拿出1筐积木告诉幼儿这有许多积木,让幼儿每人拿1块积木并说“我拿了1块积木”,拿完之后教师说“许多积木分成了1块1块的积木”;然后让小朋友把积木1块1块地放进筐里,引导幼儿发现1块1块的积木放在一块就是许多。数学教育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幼儿来说尤其不易理解,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点滴渗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

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的素材,把握生活中教育的契机,让教育和生活真正的成为一体,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的生活背景联系越紧密,幼儿越能感受和理解。因此,应该将课程内容尽可能纳入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力争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各种知识,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像的艺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在语言《小红帽》(讲述活动)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传统教学,也许几节课孩子们也不能掌握。那我们换一种方式,一个孩子扮成妈妈,一个孩子扮成大灰狼,一个孩子扮成小红帽,一个孩子扮成奶奶。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孩子们很快就会讲述了。角色游戏的介入,使老师教学时感到轻松,让孩子享受到了快乐。

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幼儿大班数学《认识球体》的教学中,我组织孩子做了“拍皮球”和“滚来滚去”的游戏,通过对两个游戏的运用,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我问孩子:“今天你们做了什么?上了什么课”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我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球体,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随着音乐《大皮球》孩子们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把教育目标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人类的一切源于生活;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在充满愉悦和自信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

上一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汇报下一篇:电缆回撤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