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诗歌

2024-07-23

托物言志诗歌(共15篇)

1.托物言志诗歌 篇一

1、石 灰 吟

于 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主旨: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咏蝉

虞世南(唐)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译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主旨: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3、早 梅

柳宗元(唐)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译文: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主旨:..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早 梅

张谓(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主旨: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5、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解: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杀:凋谢。香阵:阵阵香气。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主旨:此诗借咏菊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

6、菊 花

元稹(唐)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主旨: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7、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

主旨: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或船到桥头自然直。

8、竹石

郑板桥(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主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9、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之情。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10、病牛

李纲(北宋)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赏析:“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11、琴诗

苏轼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12、咏 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梅却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3、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赏析: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14、夜 坐

张 耒(宋)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赏析:这首诗先交代了萧瑟清寒的秋景,然后写梧桐在秋风中不甘心凋零的刚强的生命力,从中看到作者内心的倔强和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张耒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晚年罢官后,投闲困苦,却口不言贫,表现出刚毅而超脱的性格。这正是他性格的写照。)

15、咏柳

曾巩(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16、白云泉

白居易(唐)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赏析: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小松

杜荀鹤(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赏析:它讽刺的是社会对小人物的成长缺乏关注与培养,大人物往往不能慧眼识人,在小人物还胸怀凌云志的时候便将他选拔出来,感慨的是,为什么总是在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后才能被人发觉与接纳,为什么不能有伯乐,在其弱小的时候便将它们挖掘出来呢?这首诗也是作者借用“小松”来哀叹自己。

[托物言志诗歌集锦 (高考复习指导)]

2.托物言志诗歌 篇二

关键词:象征,托物言志,区别

象征, 简而言之, 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借助某一特定具体的事物 (象征体) ,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和品德等 (象征义) 。通俗一点说, 即为了要说乙, 因为甲跟乙有联系, 所以只说甲不说乙, 却让读者通过形象自己去领会乙, 去理解抽象的象征义, 就是所谓“托义于物”。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 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思想、品质和情感, 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赋予文章以深意, 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托物言志, “托”, 借、假托的意思, 顾名思义, 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趣、意愿或理想, 或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 于是, 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理想或感情的寄托者。它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采用托物言志, 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用上托物言志, 能使主题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 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具体而言,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象征 (“以物征事”的简称) 是以物喻人, 和借喻很相似, 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再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 象征那些根基未稳, 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 从而表达出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 (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 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 是作者通过对物象的描写和刻画 (托物) , 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某种胸怀心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如“海燕”, 说象征“革命者”可以, 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 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 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 所以郭沫若的《雷电颂》、高尔基的《海燕》, 毋庸置疑, 通篇运用象征手法, 而对于鲁迅的《雪》和巴金的《日》、《月》, 我则以为既有局部的象征, 即以北方的雪象征那些在恶劣环境中, 在孤独中抗争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以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 嫦娥改变冰冷和黑暗的世界, 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同时, 通篇文章又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即鲁迅托雪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有如朔方的雪一样在恶劣环境中, 在孤独中抗争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的赞颂之情, 同时也暗含了作者自己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悲壮的战斗中让生命得到升华的战斗精神。巴金托飞蛾、夸父和嫦娥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即那些为国捐躯的抗日将士们的高度赞美, 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 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心愿以及对所有在生者的希望。

同样的道理, 我以为, 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于谦《石灰吟》等都为象征及托物言志兼而有之的代表作。

3.托物言志 寓意深远 篇三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在这首诗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竹的典型特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简笔勾勒,画面感特别强烈。“也只有沿着坚硬的环节/向天空/步步高升/才是你不变的志向”组成第一幅画,其主题是奋发向上,力争上游;“也只有绿/才是你一生想说的/那句话”组成第二幅画。“绿”,是其中唯一的色调,满目苍翠、终年常青的直观感受不仅显示了竹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在忠臣传里/才能读到/茹冰饮雪/终于成为你生命的全部”几句诗凸现了竹傲立冰雪的英姿。接着扑入我们眼帘的是竹子面对“风的构陷”甚至“最冷的朝代”仍然笔直挺立、宁折不弯的坚影。四幅画分开来看,卓尔不群,超凡脱俗,拼起来又组合营构出竹的完整形象、品格和气质。

当然,出色的诗人绝不是个机械的素描家,诗人笔下流出的竹也绝非单纯的、静止的物象描摹,而是经过了诗人主观情致的浸泡,渗透了诗人对民族底蕴和民族灵魂的深邃探索。这种在“物”境中建构“情”境的艺术追求,使得他笔下的竹除了固有的具象意义、给人以具体的艺术美感之外,还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种象征。不言而喻,竹直插云霄的“不变志向”、“一生”追求“绿”的不变信念、“茹冰饮雪”的无畏壮举,分别寓意着“龙的传人”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的高贵精神,执著顽强、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以及藐视强暴、勇于牺牲的豪迈气概。在第四幅画里,“人”的影子已十分明显——竹的坚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因赞美而酥软、不因诬蔑而屈服的具有强烈独立的自我意识和坚贞不屈品格的龙的传人。而“父母兄弟都是/这样的个性”更是全诗画龙点睛之笔。它不仅使每幅极具感染力的独立画面及其象征意蕴得到了巧妙的整合和升华,而且把对个体“龙人”人格的由衷赞美自然扩大为对整个民族精神的纵情讴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的“中国脊梁式人物”在诗人明朗清新、朴实有力的笔端流淌下跃然纸上,傲然挺立!

4.托物言志作文 篇四

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这些粉笔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小的不值一提。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到座位上,放好课本,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书本放到桌子上,开始讲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的住的粉笔,转身为我们写课题。“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了粒粒白色的颗粒状,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就慢慢地不见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点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就消失了。

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那就是————奉献。

奉献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而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旁。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粉笔啊,你的美是无私的,伟大的美,奉献自己,助与他人。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你是多美的伟大,我赞颂你,粉笔!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头上有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年轻力壮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在乡间,随处可见它身影。牛把自己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没有人会注意头牛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们做过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堆干草和个牛棚就足够了。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是草,挤却是牛奶。

这默默无闻牛让想起了,生活中像它样人。种地农民、工厂工人、学校老师,他们就像牛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回报。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人。二零零六年七月日,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又使想起了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志愿者。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西部换来了繁荣昌盛。那么困难事,他们都坚持下来了。然而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难道们就没有这样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定要好好学习牛这种精神!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像蜡烛的老师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教师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地照料我们,使我们可以茁壮成长;有人说老师是我们学习征途上的导师,是他们带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还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工作的机器;但我却要说老师像一枝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传授给我们知识,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像蜡烛的老师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教师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地照料我们,使我们可以茁壮成长;有人说老师是我们学习征途上的导师,是他们带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还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工作的机器;但我却要说老师像一枝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传授给我们知识,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每当放学后,经过老师的窗前总会看到老师们仍然在那些电灯的陪伴下认真地批改作业、备课,甚至为了使我们可以理解得更透彻,学得更扎实,老师不惜花费很长时间去做很多的模型。作业本上的每一个对勾以及每一个红叉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当我们有不懂的难题时,老师总会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师恩重如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同学们,不要等到事业有成,就在今天,就在师生相处的日日夜夜,我们就要把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献给恩师,使我们的恩师时时感受到莘莘学子的爱的热流!

他们呕心沥血,他们甘为人梯,他们清贫一生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给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

5.托物言志 篇五

水柔,山泉潺潺,细雨绵绵,涓涓小河,辅以青草丛丛,谓之柔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么清新秀丽的景色,犹如一名大师以墨画成的隽永之画卷。美丽而自然,淡雅而脱俗,浑然天成,似那绰约之处女,宛若游龙,翩若惊鸿。一束束银丝般的水流聚成小河,小河又聚为大江,滚滚的大江又积为汪洋大海,大海中波浪涛涛,掀起万丈狂澜,惊涛拍岸,波澜壮阔,巨浪滔天,遮云蔽月,似巨鹏之翼,铺天盖地,又如巨龙般咆哮如雷,穿梭于浪潮之间,壮哉,美哉!其浩浩荡荡石破天惊,谁又能与它柔弱而无争,清新而淡雅的样子联想在一起。

所以水看似柔弱无能,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化学中有酸与碱两种物质,此两者皆为至刚至强之物,而两者混合,便会形成水,故水乃天下中性之物,不刚,不强,不锐,所以不容易被伤害,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宝刀抽之且无伤。何况其他。

水不像宝刀一样锋利,可以断泥碎石。也不像宝玉一样美丽,可以供人欣赏。更不如书本可以阐明大道。它处众人之所恶,但它为生命之源,为君子,老子云:“故几乎于道。”它蕴含着大道之理,它有如圣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有宽阔的胸怀,正如水一样。《老子》云“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无争,固无尤。”这种包容的品行,它平凡,它又不平凡。它有广博的胸怀,它滋润着万物,它几亿年来观看者漫长的历史,体会着哲理。忽而变为壮丽的沧海,忽而成为桑田间的一股清流。周王伐纣时它在,靳柯刺秦时也在,如今,它还在!

平素的人皆如蚂蚁一样,忙忙碌碌,浪迹于天地之间,不知所措,不知为何所错,迷茫而空虚,得到了肉体上的充实而失去了精神上的幸福。“荣者自纷纷,辱者定碌碌。”仿佛没有失了魂,这种人岂有存在的必要?

而水,轻灵而神妙,似乎比人还有哲心,有思维,有灵性。它包容万物,无所不在。人应不争口舌之小利,不应仗势欺人,媚上欺下,这才是真正的人。有思想,有境界的人。这是处世若水一般挥洒自如,举重若轻,的.人。比尘俗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好太多了。故至人无己,神人无名,圣人无功。

6.托物言志作文 篇六

油菜花稀落地缀了几支在路旁,伛着身子摇曳着。焦枯的黄色花瓣撒在地面,反倒让人注意到褐色的泥土间,柔软的白色。

杂草里冒了几株蒲公英。

那些细微的存在溺在轻轻浅浅的晨光里,舒展枝叶呼吸芬芳的晨露,淡黄的茎身隐匿在枯叶的遮掩里,丝丝的羽翼微不可察地颤抖着,也许在恐惧,也许在兴奋为了将近的征途。

这是初的几朵,又是从何处飘来的呢?

也许是某片枯草地,也许是某个湖畔,又或者是沿着公路迎风而来。他们都曾追寻过最美好的东西,最想看到的风景,放荡不羁过,失落不安过,但当天放晴了,风也停下,尘埃落定,将梦想的种子延续下去,作为使命安定下来为下一代织一张供它们飞翔的网。

如今,那些细白的绒毛蠢蠢欲动,离开这贫瘠的土地,去享受光明与雨露。

但待到风将美好的希望撒在每一个远方,这生长在枯叶堆间矮小瘦弱的蒲公英,终究只余下青黄色的枝茎,黯然地委身于丛丛草木之间。

它却依旧积蓄着力量,待到风起,散去的都将是最顽强的种子,种下的都会是最炽热的希望。

不挽留,只是为了更加美好。

而那随着风离开的,又是否会留有怀念呢?

我想,它们最真挚的怀念,便是飞的更高、更远,再将每一点星星之火,生长、燎原。

待它们扎根,使命便始终传递。

这是一朵蒲公英的力量,也是一个种族生生不息的基础。

视线再次回到那株蒲公英,晨光满溢,一天中最灿烂的时间,映着这些生灵顽强的生命力的绽放。它依旧微曲着身子,绒毛微微颤动着。

仿佛在告别。

那些生长在山间、溪流、石缝中的渺小生灵的使命如此,生而为人的我们又有何权利逃避传递希望的使命呢?

比碌碌无为更可怕的,是在他人蓄力的时间里碌碌无为。时光就是时光,没有停下来的权利。那么你将如何书写属于你的那一份时光的前缀?也许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便是让它看上去更完美。

顽强生长,随风飞翔,而后,燃烧希望,燃烧梦想。

7.怎样在作文中用好托物言志的手法 篇七

关键词:作文,托物言志,手法,技巧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是同学们学过的一首古诗。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 既是指石灰石不怕烧炼, 也包含着志士仁人受到严峻考验, 从容不迫、视之若等闲的品质。“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明说石灰石经历考验坚定不移, 暗中却是表明作者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首诗作中, 诗人通过赞美石灰, 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像这种借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感情的写作手法, 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一种咏物文章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这种写作手法让文章的情感含蓄而深刻, 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托物言志是中学生作文中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写作方法。

那么怎样在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呢?同学们至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寻找要托之物

世间万物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相托的, 一篇文章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通常只有几种可以相托的事物, 对这些事物同学们要认真比较筛选, 选出最能表达自己“志向”的事物。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寻找:

1. 根据文章中心确定事物。

很多时候我们写文章都是先确定文章中心, 文章的中心确定后就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寻找可托之物了。例如同学们要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 那么同学们就可以围绕着“奉献”的主题来寻找事物, 比如粉笔、蜡烛、绿叶等, 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就可以确定所托之物了。

2. 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把握程度确定事物。

虽然很多事物都有它的可以托物的象征意义, 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明白这个象征意义。所以选择事物时必须是自己明了事物的一些象征意义。比如上文的“奉献”主题可以选用事物有很多, 你是选粉笔呢, 还是选蜡烛呢?或者是选绿叶呢?当然是选自己最有把握的、最能了解其特点的事物来做所托之物。

3. 根据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内涵确定事物。

莲花洁身自好, 竹子正直有节, 梅花傲雪, 很多事物古人很早就赋予它们深刻的内涵。同学们写作时, 根据所需的象征意义来对号入座地选择事物即可。

二、定好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的文章中描写事物是文章的骨架, 而所言志向才是文章的灵魂。因此确定所言之志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 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之处。这里的“志向”就是作者所要提倡的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情感等。确定“志向”至少有以下两种方法:

1. 根据事物特征来定。

有的作文题目可能会指定一个事物让你描述, 同学们在描述时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由其特征确定自己要表达的志向。比如, 作文要求大家写“筷子”, 同学们可以根据筷子单独不能使用, 只有两根互相协作才能完成任务的特点, 就可以提出赞美“协作”精神的“志向”。

2. 根据文题的需要来定。

有的作文题目会在题中限定一些东西, 例如要求同学们写“协作”话题的题目, 那么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话题选择文章的“志向”了:说明协作的重要;讽刺不讲合作只顾自己的自私行为等。

三、用好“托”的技巧

文章由写物转变成言志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这就是“托”的技巧。托物的技巧通常有以下两点:

1. 选择恰当角度, 突出“相托点”。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相通、相似之处。文章要抓住这个相似点去状摹事物, 把这个点突出、放大, 而事物其他的特征不要去管, 这样就能做到由描物到言志的自然过渡了。例如《雷电颂》一文中的“风雷电”是作者的所咏之物, “风雷电”是自然现象, 它有破坏性的一面, 也有雄浑有力的一面, 作者就选择了风雷电具有强大力量的角度, 在文中突出了“风雷电”的巨大的力量, 以此为“相托点”, 从而达到了用“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巨大变革力量的目的。

2. 寄寓情感于物, 突出事物的象征性。

8.即景抒怀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篇八

即景抒怀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绝不能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诗人写“石灰”的目的就是言志,是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下面通过对比分析两首古典诗词,来分析二者的区别。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却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这首诗名义上写不为人识“小松”,实际上在写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9.托物言志作文 篇九

在暖洋洋的春风中,她跳着美妙的舞蹈。她有些羞涩,花苞略微张开。青绿的妙曼身躯上,粉红的面庞上好似罩了一层淡白的纱巾。万花丛就是她的舞台,她像一位花中皇后,露出甜美的微笑,盖过了千万花朵,其它的一切好似都不复存在,有的,仅是这株优美的郁金香。

深浸在花的意境中,对成绩平平的懊恼飘散如烟,口中喃喃“花、花……”

去年夏季,我到这里时,它还在休眠,与现在相差甚远,一直到冬季,它还才刚刚生根,发出一点新芽却还埋藏在土地之下,我对他很失望,认为他已经是无用的了。可到了几个月前,翠绿的新芽开始蓬勃生长,没过多久,一只郁金香长了出来。我惊了!

花和人一样,会慢慢积蓄能量,那时,他们平凡、无光,可经历了漫长隐忍,它终会绽放美丽的花朵,他终会释放耀眼的光彩。

10.托物言志作文 篇十

――题记

反复在心里追问着:再次相见,你会和我面生吗?

银铃般的歌声碎落进溪水,许是这样,小溪才会“哗啦啦”地流淌吧,慢慢滋润岁月的土地。没想到再见时,你还是那般的可人!俏丽的藤蔓依旧灌浆丰盈,探出头,也不知流动的溪水能否映射出你不变的容颜?鹅卵石愈冲愈光滑,溪流也只有触碰到这错落有致的宝石,才会扬起水珠,飞出好远,去反射着太阳光,溅落在草叶上,明晃晃的,真美。虾米若隐若现,拉着弓,自以为隐蔽地时刻待命,准备射击……

怎会忘记小溪曾是山村的`缩影?小溪如旧,没想到再见时,山村会变了摸样!

麻雀栖息在电线,零零落落;盘山公路伸向天边,曲曲折折;卡车穿梭在公路,轰轰隆隆……那时的鸟语混着花香,那时候小径像你娟秀的笔迹,书写着山林的清新……哪比得上现在?信息发达了吧?交通迅速了吧?小溪呢,真没想到再遇见时,这是你生存的环境。

那时小溪醒得那么早,她总和着清风,“叮叮咚咚”,奏起交响乐。那时人们都太腼腆,低声细语的,是怕扰了自然的兴致吧。小溪耳中,唯一来自人类的,是叫卖声吧?什么“鱼四元一斤”,“菜一元三把”。太淳朴了,世外桃源般的恬静。也没过几年,现在就不同了。天还蒙蒙亮,远方就传来刺耳的卡车轰鸣,远远盖过那份恬静。人自然就不那么温婉了,粗声粗气的。山村倒是热闹得很快,小溪却被盘山公路拦腰折断,死气沉沉,真令人压抑啊。还有满坡塑料薄膜,只会反射太阳光,晃人的眼睛。

11.托物言志诗歌 篇十一

诗歌是用来抒情的。诗歌抒情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古典诗歌中有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如“喜”、“悲”、“怨”、“恨”、“愤”、“忧”、“怅”、“思”、“想”、“独”、“忆”、“怀”、“寂寞”、“伤心”、“惆怅”等等。抓住这些词语,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明确诗人“喜什么”、“悲什么”或“忆谁”等,就可找到情感的指向,归纳概括出诗人的情感。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直接抒情的诗歌主旨把握很容易,故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很少出现,用来考查我们的诗歌大部分是间接抒情的。

间接抒情的诗歌主要指借人(古人或抒情主人公)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叙事抒情。古人常常立象以尽意。所以这类诗歌才是我们要关注的焦点。

一、借人抒情

诗歌中作者描写的人物或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其情感因人而异,如迁(谪)客常怀仕途失意的苦闷,抒壮志难酬之慨,发命运无常之叹;游子多怀羁旅愁思,悲孤寂冷落,或思亲念友;渔父有寄情山水的悠闲,隐居的喜悦,安贫乐道的思想,或对官场的厌倦;闺妇可以念远怀人,抒独守空闺的哀怨;征人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久戍边关的乡愁离恨,军旅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情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等

二、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某个意象,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旨。如04年全国卷晏几道《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①翠微:青翠的山色,此处指青山。②取次:随意。

这里“杜鹃”这一意象对理解整首诗的感情很关键。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诗中的杜鹃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理解了“杜鹃”这一意象,也就理解了本词的主旨——游子思乡。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在漫长的诗歌创作过程中,许多“象”被人们赋予了固定的“意”,如“长亭”象征“送别”,“梅花”象征“高洁的人格”,“红豆”象征“相思”。 “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多读诗歌,积累意象,对我们读懂诗歌大有裨益。

三、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

第一步:找出所咏物的外部特征

第二步:体会所咏物的精神品格

第三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由物联系到诗人的精神追求

如: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这首诗通过描写孤桐虽孤独却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的外部特点来歌颂孤桐的精神品格:孤独、正直、向上、贴近大地、坚强。联系王安石(1021-1086)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了解作者写孤桐的目的。抒发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情怀。

四、借古抒情(咏史诗)

咏史诗的特点:凭吊古代人或事,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讽刺统治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或怀古伤今,喟叹朝代的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或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五、叙事抒情

通过诗人所写之事来抒情,如“送别”“离别”之事,有离愁别恨,或表明心志,或劝勉、鼓励、安慰等。 “相逢”既有短暂相聚的喜悦,也有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等情。“辞官归隐”有归隐的喜悦,有对仕宦的厌倦,有忘情山水的悠闲,或不为当道所重的怨情。“饮酒”有频频劝饮的惜别之情,有细细小酌的遣愁之意,有开怀畅饮的豪迈之情等。其它如登临、垂钓、晚泊、归家等等事情都蕴含一定的情感。

如2007年广东语文高考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从注释②中可知诗人遭遇了国灭家亡的人生巨变,因“无梦还家”才“独立青峰”;结合注释①可知诗人坚贞不屈,决不向敌人屈膝,故用斗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故全诗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以及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12.托物言志散文 篇十二

天上的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接着一颗不断落下,在空中形成一幅水帘画。雨点落在地面上、屋檐上以及水面上,溅起朵朵水花,形成圈圈涟漪,惊动水中的鱼儿,在水中游荡开来,顿时地上、水里以及空中形成一幅绝妙的美景。

水滴“啪嗒”落下,打在树叶上,叶子随着雨水在风中打着旋儿往下落。树梢的叶子叶上的积水越来越多,形成一滴滴沉甸甸的水珠,然后“啪”从叶尖落下,引起树梢微微颤动。

一滴小小的雨滴是渺小的,但却又是伟大的,水滴中倒映着世界的一切,形成一个围观的时间,大概在水滴们的眼中,世界的一切都十分的渺小。例如高楼大厦或是低矮房屋,大概在都会被影射到一滴水中,“一花一世界”的真谛莫过于此。水滴之中的世间万物,大概都是和谐圆满的,因此像雨滴一样把食物的性质反过来思索,不也是大智慧吗?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到是每到春雨时节,天空从来都不吝啬于雨水,总是按时滋润着大地,这难道不是博大宽宏的胸襟吗?

13.托物言志作文 篇十三

不知何时,公园里的荷开了。一朵朵的她粉嫩嫩的,看着娇弱极了。一阵风吹过,花便随着摇摆,轻轻地,柔柔地,似乎在跳着一支妖娆的舞。人们围在一旁,不住地赞叹她的美丽,而看着她似有些骄傲地高高扬起头,我却有几分不屑。她们的娇弱让我想起了我自己。近来有个朋友要走了,每每想起来便有几分烦躁,但细想,却只是因为“没人陪我一起回家”这样无聊的理由,或许是我太依赖她了?可我绝不可能一人面对所有的困难啊!再回到眼前的荷,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自己一样,靠着依赖人们与荷叶刻意的保护而成长起来。终究也不是靠自己,你又有什么好骄傲呢?

忽地,雨下了起来,从一开始的淅淅沥沥,很快变为了沉重猛烈的雨枪。

躲到亭子里后,我向荷看去。出乎意料的它没有理直气壮地躲在“荷叶母亲”的身后,甚至没有露出一丝胆怯,而是高傲地站在水中,不复之前的柔弱,勇敢地扬起头,迎接着来自上天的考验。一次又一次,她被打了下去,似乎是老天对她反抗的不满,可她只是带着不甘,一次又一次挣扎着,爬起来。那一支支水枪似要将她穿透,可她终究挺了过来。看着花瓣掉了小半,十分狼狈不堪,却仍高高抬着头的她,我突然想起,这似乎并不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看荷花,也不是第一次后知后觉地醒悟荷花的顽强与独立。

那是在五年前,还不到九岁时。在我们小区的公园里,长着一株荷花。整个荷塘里,只有她一株,没有同伴,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那天风很大,呼呼地吹着,几乎能将孩子吹跑,我躲在家里,无意间看到了那株荷,她已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每一次都几乎要鞠出一个90°的躬来。没有人可以求助,她靠着自己的力量,在一次次压倒中努力地站起来,尽管她已在颤抖,尽管她早就遍体鳞伤。没有什么宁折不弯,荷花只是在尽自己的全力,不借助任何人的力量,撑过一次劫难。而那时的我却那般不懂事地嘲笑她“明明那么弱,还不如放弃算了!”

现在想想,荷花其实并不是脆弱的,靠别人而活。她们虽娇弱,但却在用着自己的力量,一次一次地直面困难,与老天叫板。

14.托物言志作文 篇十四

也许你会想:清洁工有啥好的?成天捡垃圾,真脏!破旧的衣服,脏脏的脸。但你们有没有想想自我,天天乱丢垃圾,烟头、废纸、口香糖……你们才是最脏的人!

那脏兮兮的道路是怎样变得干净?是您——清洁工!是谁在寒冷的冬天默默无闻的工作?是你!伟大的清洁工!“清洁工就是打扫的,不扔垃圾,要清洁工干嘛!”说得好,如果没有垃圾,会有那拿着大帚把疲惫的身影吗!如果没有垃圾,会有那被灰尘染得布满血丝的双眼吗!

有一次,我们天中晚报小记者去采访清洁工,有一位小记者记录时不细心掉了一张纸,纸飘到了个小水坑里,我们只顾采访,也不在意。可阿姨却避开我们,直径走过去,用手把纸从水坑里轻轻拿起放进垃圾筒里。我好奇发问:“你为什么不用扫帚呢?”可阿姨却说:“扫帚一沾水,用起来就不方便了。”从那开始,我便一向崇拜着他们。

15.托物言志作文 篇十五

正值秋天,栽满了一条街的法国梧桐都开始落叶了。满街纷纷扬扬,很美。

你能想象吗?整条街的落叶,有的刚从树上落下,有的在空中飘着,有的已经落到了地下,铺成了一条精美绝伦的地毯。

我特别喜欢秋天,特别喜欢看叶落。看叶子纷纷扬扬地落下,我会觉得惋惜:长了大半年的叶子就要“化作春泥”,树枝上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的生机。

但或许,我也会觉得很舒心。他们脱离了树枝,旋转,跳跃,落下,不停歇,像一个个精灵,活泼好动,终于摆脱了树的控制的他们,似乎很开心,在空中翩翩起舞,迟迟不肯落下来。

我慢慢回过神来,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从落叶上走过。每走一步,都会发出簌簌的.声音,那是踩碎干枯叶子发出的声音。

地上的叶子,先是绿色,再慢慢的一点点的变黄,再慢慢地一点点的干枯,碎掉,被分解,腐烂,最后一点一点的渗到泥土里面去,成为养料,为树的重生带来了极大帮助。

或许你会觉得秋天讨厌,有落叶,多麻烦呀!还要扫地,但你知道它的作用有多大吗?其实,落叶也有落叶的美,只是那种美,你不懂。

我不禁想到了讲台上辛勤的耕耘者,春秋几度,几度春秋,岁月的铧犁,最终在他们年轻的笑脸上垄出道道沟痕。为了孩子的明天——这是他们惟一的理由,足以使高洁情怀的他们凛凛清气永照乾坤。耕耘者如落叶,落叶亦如耕耘者。质朴不是卑贱,出众不代表伟大,微小的星星也可以释放绚丽光彩!

我释然了,随风飘落的秋叶给我带来了生的指引。其实,生命的歌谣可以用微小的方式去唱响,这是它们用生命让我明白生活的真谛。

上一篇:端午节作文荟萃下一篇:安全生产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