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通用12篇)
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一
《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校教师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认识还欠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虽有各自的小组,但小组编排不科学,小组合作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合作时没有明确的任务,问题缺乏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课堂教学的无序状态,使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二、研究目标
为了改变化学学科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通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让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得到培养,从而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真正的教学效果。三.研究的过程
1.通过调查了解,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2.深入课堂,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的有效合作、组间的有效合作与交流;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3.研究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4.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四.达到的目标
通过一个学期的跟踪调查,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了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3.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4.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待完善和改进,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不断探索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阶段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二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展有效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而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相较于初中学生来说, 逻辑思维能力已基本趋向成熟, 对于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和思考, 不会跟着别人人云亦云。而思想政治教学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道德观的重要阵地。因此, 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把教学内容从外化到内化, 真正在内心深处,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不是接受教师灌输的过程,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 通过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合作, 而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讲, 学生听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结合教材内容,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确立教学目标, 在上课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的了解本堂课所需搞清的问题, 让学生清楚地明了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所要完成的任务, 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和学习基础, 根据自愿和教师分配相结合的方式, 分成四人或六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所要解决的学习问题。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各组间巡回, 观察同学们的学习过程, 及时发现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即通过适当的介入, 了解到各个小组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是否明确?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否积极和有效?如果发现学生对于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那么, 教师就应作耐心的讲解, 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发现有些小组的合作过程不够融洽, 即有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 只是充当“旁观者”, 那么, 教师就应该坐在他们中间, 通过活跃气氛等有效的方式, 让原本沉默无语的学生, 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合作学习, 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抢答等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以保证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创建合作学习情境, 促进有效合作学习
高中学生因为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辩别能力, 并且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在这个年龄阶段都比较讨厌思想政治教学以干巴巴的说教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给他们讲大道理的形式出现。而所以说以情动人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的 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 以“随风潜入夜”的形式, 有的放矢创设教学情境, “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学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知识, 并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和熏陶。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时事述评”这一环节时, 可以通过精心策划, 打破学习小组分组的以往做法, 而是向同学们分别叙述几个不同的观点, 让支持某一观点的同学们自由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 然后, 再组织不同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正反观点交流的PK,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同学们在进行集中讨论的基础上, 提高更多的想法和观点, 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提升分组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相互合作, 并通过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 使得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并有效提升全体同学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积极创建合作学习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开展有效的分组合作学 习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虽然不是太准确, 但也一定程度地证明了适当的正面评价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适当的夸奖与正当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不同的学生总是存在个体差异, 有的同学反应能力好一些, 有的同学反应能力差一些;有的同学思维能力强一些, 有的同学思维能力弱一些;有的同学做事速度快捷一些, 有的同学做事速度缓慢一些, 有的同学相对外向, 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有的同学性格相对内向, 不善于与同学们交流, 对于上述情况, 教师应因人制宜, 从同学们的差异化特性出发, 构建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机制, 以提高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效果, 比如, 教师在对于同学们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巡视时, 可以通过一系列动作语言, 神态语言等等表达出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和表扬, 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小的物质礼物, 作为激励性的标志, 使得教师的赞许不仅看得见, 摸得着, 还具备一定的纪念意义。此外, 为了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们定期评选出“最佳小组长”和“最佳合作小组”等, 以促进各个学习小组不断改进合作学习水准, 激励同学们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保证。总之, 教师在带领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为了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从而在促进了同学们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同时, 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 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 合作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教学, 建立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地完成。当然, 合作学习的途径不止以上几种, 还有很多, 本文挂一漏万, 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多的合作教学途径, 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合作学习》,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
3.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课堂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所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因此他们可以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能够以轻松自在的心情进行讨论、练习和交际。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积极展现自己的强烈欲望。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合理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性格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一般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也就是说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学习程度可以存在着差异,但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平均水平应该是基本相当的,这样在进行小组竞争时,就可以减少差异,保证横向比赛的公正性。每一小组一般有四到六名学生,分组时尽量做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合理搭配,这样学习小组的成员中学习成绩有高有低,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在进行学习交流时,优等生可以帮助后进生,而且优等生也可以学习后进生身上其他方面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提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定位一直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把控者,这样的角色定位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也得不到体现。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始终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讨论的机会。
(一)教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首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获得英语知识。通过民主的选举,每个小组要选出一个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担任组长的职务,将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定为小组副组长,这样可以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小组内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尝试小组内的不同角色,理解不同角色要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从而实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巡视,发挥好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问题要难易适中,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第二,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当中,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不同意见,并对学生通过合作得出的成果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另外,在评价学生的合作成果之后,教师还要对小组合作的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使学生逐渐明白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才会获得成功。
三、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教师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要完成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要实现学生的个人目标,既实现个人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进步;二是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之间的帮助达到整体目标的实现。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教师就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恰当的学习评价能够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能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应该是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员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评价、最后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多层次的全面评价会让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能发展他们的合作学习的精神。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合作学习、协调竞争的意识得到培养,进而调动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章利.摒弃旧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浅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7)
[2]张向东.浅谈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祖国:教育版,2014(2)
[3]张书娣,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0(9).
[4]马红梅.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课外阅读旬刊,2013(1).
[5]李琦.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1(10).
4.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效进行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
二、学生方面,要合理分组,明确职责、优化组合1、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一致同意在编组时采取将不同程度的同学分在一起,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使优生带动潜能生,共同进步。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2、小组内,职责明确:程度较好的同学为组长,专门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活动内容、发言顺序等;中等程度的同学,一名帮潜能生解决问题,一名注意收集本组同学的意见等。为了让合作学习迅速而有效,教师要长期培养小组成员的自觉和自主意识,教小组长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等。
3、自主感悟时能让组员做到边自学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和不会的问题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
4、小组汇报,尽量多给潜能生机会,安排他先发言,然后是潜能生的辅导者,另一名中等生,最后是组长。在全班汇报时,让组长指定小组里不爱说的学生发言,老师及时表扬激励,比一比哪个小组每个同学参与学习做得好。下一次轮换不同的人代表本组同学汇报发言。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二、教师方面,要作好合作学习的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要求人人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而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2、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人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5.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五
课题论证报告
主持人:胡永红
西团中心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中心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并围绕小组活动来安排教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的功能主要是:小组学习、分组训练、质量评价、检查复查等方面。但小组较多,检查信息反馈很难及时,对于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检查进度等不好全面掌握,不利教师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不利教学进度的调控,也不便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有效性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如何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更加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课题摆在了许多科任教师的面前。
(二)课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学习动机的产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头活水,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对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本课题设置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长站讲台我讲你听的给予式教法,以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开拓者身份出现在课堂,在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致力于为学生的发现、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为充分发挥学生间、师生间教学相长效应搭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平台,不仅能激活学生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出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三)课题的创新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也试图将合作学习引入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因此 ,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提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小班化下的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抓住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派,操作主义现象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系列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在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重大进展。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途径方面却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可供推广的方法和经验。
“互助学习”源于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的原理。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从90年代初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并研究合作学习,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
总之,国内外自主互助学习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以小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学习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有效性”。“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小组在一段时间的讨论或动手实践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结果的一种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二)研究的假设
(1)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组间平衡”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2)教师首先应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兴趣,培养合作创新精神,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采取适当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步假设为: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并在实施中逐步调整和完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
1、通过研究,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
(1)倾听的技能。明确不是只有自己说才是参与,听别人发言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边想边分析别人发言中的对与错,并积极吸取精华,补充自己。
(2)表达的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敢说,特别要敢于质疑问难;其次就是表达清楚;最后是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3)交往的技能。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倾听的能力。要希望学生学会倾听,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要把握每一个教学良机,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决策,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信息进行教学。
(2)反思的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而且对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研究内容
1、确定自主互助课堂小组建设和互助学习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
2、开展各学科学习策略和各学时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导学条”(导学指南)。
3、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估。
4、探索一课时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3、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五、课题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 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⑵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⑶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 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⑷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 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⑸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 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⑴研究原则: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②体现评价的时代特点;③突出评价过程连贯性;④尊重评价的差异性;⑤运用评价方法的多元性;⑥突出评价的主体性.⑵“十二字”方针
微笑、宽容、赞赏、鼓励、理解、关怀
(二)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4月)学习相关理论,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2)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10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1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七、课题研究预期效果(一)阶段性报告、论文
(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者是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学习,善于及时总结和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者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3、研究者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着相当的时间经验,有多篇论文、案例获奖。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6.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六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 赵晓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中重要的方式之一,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乐意学,快乐的学,理应成为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如今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一个闪光的亮点,而物理学科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完全垄断了课堂信息源,学生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因此受到抑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小班化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本文重在论述初中物理课堂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教师必须建立分组合理,职能明确的合作机制。组建小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进行。
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如果目标不够明确,分工不落实必将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各个小组的成员间为了完成组内目标,必须有明确的分工,组内成员的每个人都要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代表等,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鼓励每个组员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某教师上“平面镜”公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由于教师没有做好前期的组内分工指导,以致学生目标不明确,每个小组在合作时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的大半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小组完成所有实验,眼看要下课,上课的教师只得让所有学生停止实验,匆忙将结论告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根本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这节课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遗憾,但如果改变一下方式,会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将组内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在这个合作中主要有数据记录,像的观察,数据处理,总结汇报这几个角色。这样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明确分工、明确具体的小组目标,就不会出现前面匆匆收场的尴尬局面。当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组织、合作下得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每个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才起了应有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活动、收集、分析材料、归纳结论为主要活动目标的。教师必须首先从理论认识的层面上对此有所把握和感悟。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一切教学安排,而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特征是“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关注过程、尊重个性”,它体现了最基本的“学生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必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而不是选拔适合教学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搭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学习资源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和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和参与”的关系,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教师和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及时的评价和激励
新课程提倡对学生多样化,个体化的评价,注重过程和发展,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实现个体的价值。而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好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学生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于是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为有利于学生的能力互补和相互促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采用小组评价,及时对各小组及个人进行评价和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意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和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各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态度,及是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有价值的方案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果的评价应淡化标准化试题的僵化内容,增加灵活性和开放性,重在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教师要鼓励小组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鼓励的掌声,极大鼓舞了学生的热情,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揣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创新,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课堂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9
2、李勇《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物理教学探讨 2009,7
7.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七
一、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由于个体的差异, 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喜欢英语、害怕学英语, 甚至讨厌英语的学生, 他们被称做“学困生”。学困生缺乏自信, 自卑感比较强, 习惯欠佳, 方法欠妥, 有时候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害怕、不安、紧张, 以及自我怀疑等不良感觉, 对于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对这些学困生起着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但是仍然实效性不强, 出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 遭遇分工不合理的境况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教学中, 教师大多采用同桌或前后桌分组的形式, 让学生讨论、合作, 而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时教师对小组成员的组成缺乏综合考虑, 以成绩的优劣来分组, 成绩好的在一组, 成绩差的在一组, 由此形成了合作小组之间的水平差距。学困生本来基础就不好, 在小组学习中没有可以请教的对象, 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小组合作对于学困生来说成了摆设,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 在分工中处于尴尬境地
在小组合作当中, 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分工, 担任不同的职责。实际上,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 在分工上总是被冷落、搁置, 不能有效参与到活动当中, 因此不管是课前预习, 还是课堂发言与讨论, 学困生的表现都不太令人满意。比如, 在小组学习讨论中, 学优生只顾着自己发言, 忽视学困生的存在;由于小组内的成员担任的角色都是不变的, 小组总是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总结和发言, 剥夺了英语学困生的锻炼机会。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无法体现, 教师也难以开展有效的英语学习, 对于学困生而言, 更会因此而对英语丧失信心。
(三) 合作任务超越其能力范围
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任务时, 要进行精心设计, 让它更好地为课堂服务。然而, 有时教师把合作任务设置得太难, 使得学困生无法有效参与, 或者有些任务比较枯燥, 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导致参与热情不高。一些学困生因为任务太难, 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而放弃了合作学习。
(四) 缺乏小组合作技能
由于学困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有效地进行英语语言沟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就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合作压力。同时, 对于初中生而言, 他们的团队意识还比较弱, 分工与协作能力不强, 很多初中生不主动表达交流, 失去小组合作者的身份, 而常常变成一位旁观者, 学困生就更不用说了。此外, 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个体意识比较强, 群体意识薄弱, 在合作过程中容易以个人为主, 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和意见, 因此容易发生矛盾, 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
(五) 教师缺乏对其评价关注度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中, 有些教师在评价对象上, 只评价优秀小组, 对于学困生是否参与活动, 没有任何关注和说明, 这样小组学习完全成了学优生的阵地, 学困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评价内容上, 过于注重学困生的分数, 而忽略学习习惯、情感发展、学习小组参与度的潜在增长, 单纯追求分数, 用成绩实施评价。以上问题不仅会打击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更会影响到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提高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策略
(一) 进行科学合理分组
由于学生各有特点, 兴趣和性别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之前进行充分的考虑, 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和小组之间的均衡性, 教师应将不同能力、经验和性别等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分配到同一个组共同学习。“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是划分小组的依据, 分组形式既考虑到了学生互帮互学、兴趣爱好等, 又有利于他们开展竞赛和整体评价。通过这样的分组, 其中学优生可以充当“小老师”帮助学困生, 监督学困生的学习, 完成学习任务的协作与探讨。
(二) 确保分工上人人有任务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水平和交流能力等因素, 教师要对小组成员实行角色分工, 使他们承担起不同的职责。由组长对小组每天的活动进行组织分工及监督总结, 每个成员, 尤其是学困生可分配一些相连的、互补的角色, 角色之间息息相关。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英语学习情况, 确保每个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组内的其他学优生也要协助组长承担起帮教学困生的义务和责任。同时, 实行角色轮流制度, 每天一换,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责任心与小组合作意识, 而且能有效激起他们的成就感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 根据梯度安排合作内容
教师要根据小组的学习能力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安排, 要促进差异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 使活动既有浅层参与, 又有深层参与;如果遇到内容较难的任务, 教师应根据需要调整合作内容, 由易到难, 形成梯度, 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进步。有层次、有梯度的活动设计, 可以降低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对于学困生来说, 要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长、英语基础等, 给他们安排简单的合作角色, 使他们获得成功感, 从而增强自信, 要“把难度降到最低, 把效果扩到最大”。
(四) 加强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
教师需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使他们对合作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保证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要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彼此信任, 经常交流, 互相帮助和支持, 还要友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 使同学之间建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比如,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专心倾听别人发表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 而不是唯我独尊。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 学会与形形色色的人合作做好准备。
(五) 评价适度倾向学困生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评价应该向学困生适当倾斜, 把帮助学困生的业绩作为小组间竞争的一部分。小组的整体成绩要与英语学困生的进步直接挂钩, 以此鼓励其他组员更多地关心和帮助学困生。同时, 根据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时段的表现, 教师要相应地作出适当的评价, 促使他们能够更主动、更愉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使学困生更具有责任感和成功感。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信任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尽量从正面引导。
摘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 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境况令人担忧, 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何提高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值得广大学者和教师深思。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合作技能,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洋.农村中学校本研修中对英语学困生参与小组学习实效性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2]宋珊.浅谈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J].民主教学, 2013.
[3]杜以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4]范晓红.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8.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八
关键词: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53-1
一、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旨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信息、互相配合协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但是,在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研讨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上述的这些问题,促使笔者对生物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二、提高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三是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
在《鸟类》的教学中,将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设置了并列平行的内容比如说“外形篇”、“消化篇”、“呼吸篇”、“血液循环篇”、“结构篇”等,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同时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的同时,“组长”还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等。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动脑筋。
2.精心地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斯托利亚认为:“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3.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情景。
课堂上合作要抓住时机,不能单凭教师个人的愿望,如何把握良好的合作时机呢?
其实最佳时机就是学生最想和人交流的时候、最需要外部力量寻求帮助的时候。比如:当自己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学生很乐意一对一地相互观察、交流,向对方汇报结果,效果很好;有的时候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或者遇到争议的问题,需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的时候运用合作学习的效果较佳;还有需要完成的任务很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学生自然地希望合作学习。
4.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合作学习的效果与学生对合作技能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技能。一是问题呈现后,给学生单独思考的时间,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一个人想得并不全面,但有了自己的思考才有合作的基础,这也可以防止有些人不经大脑思考,对别人的意见盲从。二是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必须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对别人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与修改建议,在争论争辩中找出大家认同的最佳方案。三是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形成大家的合作成果。
例如在“了解我们周围的生物”的调查活动中,因为不能正确操作仪器、数字记录不完整、不能协作配合而产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前要独立思考、整理思路,在别人发表意见时要注意倾听,再对彼此的观点进行质疑、争论;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自己对仪器使用的操作是否正确,对别人的操作要能够恰当地提出意见、给予帮助;在交流中遇到冲突时,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控、冷静、宽容。当学生在共同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习得和练习了合作技能时,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融洽,更易接受彼此之间的能力、个性的差异,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在观点碰撞、分享、体验中体现出来。
5.构建合作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更应是学生交流的合作者。当学生在小组开展讨论时,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有时会出现学生对问题的误解在小组成员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会不断扩散等一系列问题。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使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教师除了要规范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排除合作学习的障碍,也要积极引导深化合作学习活动,努力发现合作学习中的火花,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绍虎.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和思考.江苏教育研究,2008(36).
9.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九
龙游三中
何啊玲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并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徒有合作的外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不具备合作精神,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合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白白地耗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有时往往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求实际效果,而忽略了其本质。我们一线教师还有很多疑惑和问题,特别是对课堂中生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抱有疑问。什么内容要合作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合作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它们所研究的是学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学生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感等几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层次,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间构建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力求体现集体性教学与个体性教学的统一。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并举的结果。它着眼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并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1)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2)不同层次学生积极投入,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3)任务导向明确,学习成功率高,达到了预期和生成的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合作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合作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学生合作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学生合作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重难点分析
(1)我校班级人数较多,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分组和分组后的管理我们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习偏弱的学生大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的掩护下随声附和,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解决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思维依赖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把握合作材料选择的“度”,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更有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四、本课题的预期价值
经过研究实验,初步找出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策略,及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如何通过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的合作技能,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认真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合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科学做好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正确定位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让教师自主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基本途径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快摆脱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为难境地,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学生进步,教师发展、教学相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学习阶段(2015.3-2015.4):
(1)、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2)、课题组成员重点研究“合作小组”学习的特点及理解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和要素。(3)、学习研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
2、实施阶段(2015.4-2016.11):
(1)、调查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2)、具体制定各类有效性检测表。
(3)、实施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方案。
3、反思阶段(2016.11-2016.12):(1)、各成员完成本阶段总结材料。
(2)、总结研究方案得失,汇总材料,写出结题论文。
六、前期准备
1、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实施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构建学习小组结构图、成员责任分工表,教学过程的反思等;
10.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十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王火炬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茹华
一、实验的缘起
在进修附小成立之初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提出从业务上大力扶持该校的号召。我们 在思考一所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需树立教科研促进教育发展的意识加大教科研力度
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以教师的发展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造学
校的品牌。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灵活创新的课 堂教学景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2004年7月开始我们便着手课题的选题工作在 省、市、区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再经过仔细地筛选认为新课程下学生主 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更具有时代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竞争越加激烈合作意识地更成为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研
究虽然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有效性”方面仍存在着缺失探究在数学 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进而形成学生的合作学习文化其实践意义是明显的。基 于这点我们确定了“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为课题。探索与课程改革相适 应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法及相关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 性的经验。以有效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我们研究的基点和目标培养、锻炼由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 科研方法的掌握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归缩。
二、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我们开始着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对 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基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弄清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 义大胆地进行实验假设。我们从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出发确定 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对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与合作技能训练的有效内容、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时机、方式、环境等因素及关系的研究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 式和教学策略。
3、探索适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和内容与方法。
4、通 过对以上各问题的研究,探索合作学习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
三、课题组的成立
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后我们成立了以专家指导组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三部 分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聘请福建师范大学课程发展中心成员王永、许德凯两位资深专家亲 自指导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进修附小校长为课题负责人以进修附小副校长教导主 任为首的十四名数学教师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这些一线教师中有八名是小学高级教师六 名一级教师具备本科学历的教师有两名大专学历的教师有八名。这些实验教师虽然缺少 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但他们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长期在一线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
教学经验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早已积极投身其中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拾撷着课改实
验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四、课题研究方法根据以上的研究内容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 验法等研究方法。
五、研究对象进修附小所有数学教学班。
六、课题实施步骤
从2004年7月开题至2007年7月结题历经3年时间分以下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04年7月—2005年元月
查阅文献组织落实学生状况分析论证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⑴制定课题方案做好成员分工。
⑵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课题组每周活动一次周四下午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 关文献资料。
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实验研究阶段2005年元月——2007年1月
⑴操作运行实施计划。形式①拟订小主题让教师带着问题从事教育教学实行听 推门课制度随后进行议课、评课并就课堂观察进行研讨。②预定或在研讨中生成主题集 体备课进行课例或案例研究包括螺旋式对比案例研究确定捕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
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反思与总结。
⑵阶段验收在2006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第三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
⑴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研究方案继续作深入研究。
⑵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⑶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⑷写出主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七、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建立制度坚定课题研究的信念。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 或那样的困难课题研究如何开展课题目标能否实现等各种问题曾经困扰着实验教师。但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建立了学习交流信息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查阅有关合作
学习的文献资料每周安排一两名教师交流所查找的较有价值的资料,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全方位了解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动态。经过一阶级的学习讨论教师们已充分认 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
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学习文化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等生存能力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问
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理论学习活动中也了解到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的问 题及其原因。有了这些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意识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将给日常的教育教学工 作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因而坚定了研究此课题的信念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就此调动起来了。教学环节与教学成效抓住自己所要关注的有关合作学习的焦点问题如当预设目标与课堂
生成有落差时„如何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次数当学困生不愿与同学交流时„„等 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地分析与评议认真剖析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的原因研究合作时
机把握的技巧问题等等每位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分析撰写中深刻认识到学生合作基本技能的
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要正确处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关系并从中明
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就是加强集体备课发现、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通过案例研究教师们收获颇多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也进一步提高课 题研究的实效性
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视频案例研究的活动即由每年段推荐一节优质课在第一次 公开教学之前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说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开课教师综合 各方面的建议后再上观摩课并拍下录像老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所
承担的教研任务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而后再组织教师针对课堂中组织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学生的合作技能等问题展开评议。在评议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毫无保留提出 自己的看法课题组的教师深深领悟到在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碰
撞、交流、反思师生间进行智慧性对话。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研究者与上课教师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作出合理解释和重新决策重新整合教学预设过 程。最后再次选择一位老师作公开教学尝试其余教师观摩思考从而比较两节课的差距 并根据两堂课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深刻剖析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样的教研活动 让我们的老师受益匪浅现在无论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后的评议与反思老师们都上了一 个新的台阶。
“ 数 学 课 堂 小 组 合 作 学习的 有 效 性 ” 课 堂 观 察 表 课题 执教
记录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环 节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合作学习的 形式
合作的有 效性
分
1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28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们认为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小组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面对面的相互促进作用、无可推卸的个人责任、社会交往技能和小组合作技能、小组内部的自我评价。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过分强调学生的“合作”,而忽略了教师的有机参与,没有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与调控,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因此,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组建积极的合作学习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组建合理、科学、积极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以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4~6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让学生先行自由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调配,从而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由于尊重学生的组合意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感到宽松、自由、和谐。
二、呈现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否则他们会抓不住重点、难点,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如,《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有的教师是这样提出合作任务的:默读并画出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作画的句子,小组交流,并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什么?如何交流?学生不知所措。显然,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那么,高效的合作学习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对这一合作学习任务进行一番修改:
1.默读课文,画出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作画的句子。
2.组长确定发言者,其他三人仔细听,根据发言者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说明。
3.小组意见一致后,由一人总结,并进行全班汇报。
4.全班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可及时补充。
很显然,这样的合作学习任务含有互动、互助、辨析、评判、表现等因素,效果比较理想。当然,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样才不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意义,流于形式。
三、提供必要的合作学习指导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应重视合作学习的指导,其中以自主先学和有序讨论为重点。首先是自主先学。学生根据教师导学提纲或预习提纲进行自主先学,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并及时对照课文和借助工具书等尝试解决,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其次是有序讨论。先指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做到有序,互相补充,有疑问、争论或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组际交流;最后由教师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适时进行点拨、讲解、归纳和小结,使学生更完整、深入地掌握课文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四、给予恰当的合作学习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为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向,使讨论更有效。如,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朗读对话,先自己练习两遍,然后每个人在小组中朗读展示。在组长带领下,小组互评,完成星级评价单。
1.学生自评,包括学习成效的评价:你学到了什么;合作过程的评价:你觉得你在小组合作中任务完成得出色吗。
2.同伴互评:在你们小组里,你觉得谁表现得最好,好在哪里。
3.教师总评。
这种评价能够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加学生间的友谊。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所广泛使用。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但要导之有方,还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焕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十二
一、合理搭配, 组建最佳合作小组
小组成员的搭配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学习等因素, 注意动静结合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穿插。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 记录员一人, 噪音控制员一人。小组长的任务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 组织全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 组织动手操作, 开展讨论, 探究学习方法, 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任务是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过程记录下来;噪音控制员的任务是控制小组内成员的发言声音, 不能影响其他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以后, 还应做好以下三点: (1) 加强小组长的培训。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小组发言, 如何在小组内分工, 如何处理小组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 (2) 教会学生尊重他人, 学会做人, 学会社交。别人发言时如何倾听, 如何补充意见, 批评对事不对人, 不急于对别人的观点作判断。 (3) 定期调整小组结构和座位, 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 进行角色转换, 整合不同观点等。
二、训练指导, 掌握合作学习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要想合作学习达到理想境界就必须要求每位同学要做到如下几点:
1. 学会收集。
一般来说, 合作学习的课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有时需要做好课前准备, 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 收集一些与课题有关、有价值的资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能力。信息如何收集呢?可让学生通过上网、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来获取。
2. 学会表达。
每个成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是合作交流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指正, 同时要调动发言少或基础差的学生参与的欲望, 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 把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 让他有参与表现自我与获得成功的机会。
3. 学会讨论。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讨论意识, 让学生不迷信权威, 不轻易放弃一种思路或想法。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讨论意识呢?可以从“动手”、“动口”、“动脑”中激发学生的讨论意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时, 我指导学生动手折叠准备好的圆形纸, 把圆形铺开, 先对折、再对折、又对折, 然后把圆形纸铺开, 学生仔细观察图纸上的折痕, 就会发现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相关知识, 学生就会迫切地想知道什么是圆心, 什么是半径, 什么是直径。此时此刻让学生进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了。
4. 学会倾听。
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开始合作时, 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 做到不插嘴;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要点, 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辨析别人的见解, 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三、分析教材, 有力把握合作契机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小组合作探讨, 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 而是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 学生的实际, 选择分组学习的内容, 把握合作契机。合作要适时, 一般如下环节时可开展合作学习。
1. 辨析易混概念时, 开展合作。
我们在教学时, 常常会碰到学生概念混淆。此时, 教师就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让学生激烈争辩掌握概念。如:在教学“质数”与“互质数”、“整除”与“除尽”等易混概念时或教学“什么情况下的两个数是互质数”等难理解的概念时, 都可开展合作学习, 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 你一言我一语, 在七嘴八舌中, 学生正确理解了这些概念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
2. 操作探究规律时, 开展合作。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 如:各种平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等内容, 均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此类内容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 须挖掘集体智慧, 才能集思广益, 达成目标。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课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前让每个小组分工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课内让学生动手拼,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以下问题:拼成的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新拼成的图形的底、高与原梯形的上下底、高的关系?如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的公式正确吗?这样, 学生在“操作—探究—验证”过程中, 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展合作。
“开放性”问题解题策略不唯一, 答案不唯一, 而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是有限的, 很难多角度去思考, 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种策略和结论。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有一块正方形空地, 准备的面积铺草坪, 请你用今天学的知识为学校设计铺草的方案, 看哪种设计方案好?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有的想, 有的画, 互相讨论几分钟后, 都能拿出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同学们通过自由的交流讨论, 酿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真正作到敢想敢说, 敢做敢为, 敢于超越经验事实, 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创新知识的重要学习手段, 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增长见识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养成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好习惯。因此, 今后我们要持之以恒, 不断探索, 努力研究, 使小组合作形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它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它有利的挑战了“一言堂”的专制, 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 文章通过笔者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探讨, 论述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07-27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07-16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07-09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08-14
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10-19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9-01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08-13
学习小组合作心得总结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