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2024-09-10

设备事故报告管理制度(共10篇)

1.设备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篇一

关于PD15部设备压手事故

事情经过:

2019年5月26日10点37分接到车间通知,PD15部准备组贴刮片岗位员工马丽(入职日期:2019/4/23)在操作自动贴刮片机时不慎压伤左中指。

经调查了解:因机修在调机以后,员工使用自动贴刮片机仍出现波浪纹现象,员工叫来组长以后,急于将情况反映给组长,按压启动开关后伸手进入设备拿取粉仓所致。

随后立即送往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经过检查确认,为手指挤压伤、手指轻微浮肿。

事故原因:

1、员工操作设备工装时,违反公司设备管理规定,违规操作。

2、对车间员工培训不足,员工对操作气动工装、高危设备的安全意识。

3、机修调机以后未确定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

4、原拉线班组长请假,当日顶班班组长对拉线管理不善。

后续改善:

1、加强对车间员工的培训力度,尤其是新员工和使用高危设备的员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设备操作流程。

2、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意识。

3、针对车间易压手的工装设备,增加防护措施。

编制:安全小组

日期:2019年5月28号

2.设备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篇二

1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是生产行业主要的安全监察监管问题, 我国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强化安全监管、检测和技术提升, 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数量和严重度呈降低趋势。虽然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相比较, 情况仍不容乐观。

目前, 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面临的安全形势是:

(1) 事故发生几率较高, 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事故后果直接就是经济损失惨重, 社会影响恶劣。

(2) 《特种设备安全法》刚刚开始实施, 但之前存在一些设备生产单位制造设备质量不够高, 施工单位运行维护不足的现象。

(3) 特种设备运行单位对于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不能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从而引起事故发生概率高。

(4) 特种设备迅速发展需要更为严格的安全科学技术的保障, 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滞后与其严格的要求。

(5) 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 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要求相当之大。

2 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2.1 特种设备的维护情况不达标

(1) 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 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设备维护, 只在意目前利益。对设备的使用过度, 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常常造成设备的超符合运行, 带病作业, 不注意小隐患, 加速特种设备的磨损甚至老化。这样反而使企业在日后要花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设备进行大修甚至更换。

(2) 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企业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都是设备出现损坏才进行, 由于每个员工的操作习惯及每台设备耐损程度不同, 维修人员也存在应付现象, 这种维护制度并不能十分有效。其实最好应该推行的是“定人使用、定人保养”制度。这样, 有利于对每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 使设备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2 特种设备的实际使用不规范

我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技术良莠不齐, 有的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 对机械设备了解程度也不够, 甚至有无证操作的情况出现。这样, 市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带病作业以及违章操作等现象, 这些现象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老化。在加上企业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等工作, 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加。

2.3 特种设备落后情况下的盲目购置

我国很多企业的特种设备早已经陈旧, 技术水平落后, 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制约了企业向上发展的潜力。

设备落后的情况下, 有的企业并没有按照生产实际和市场行情严格制定采购方案, 企业盲目采购一些高精尖的特种设备。一来, 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 却没有能够熟练操作的员工, 或者难以维持设备运行的资金, 浪费了机械设备的产能, 甚至闲置;二来, 即使能够保证新进机械的工作需求, 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可是, 市场需要并没有如设想的那么大, 导致产能过剩。

2.4 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往往对设备使用超负荷, 甚至进行违法改装, 维修程度不够, 导致很多事故隐患出现;另外, 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不够专业, 往往配备不齐专业的有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殊不知, 短期的减少安全投入长远上看并不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反而若是出现安全事故, 往往对企业造成极大地损害。

3 提高特种设备设备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 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部门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 层次管理很重要, 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 实现统一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 层次管理很重要, 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企业应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明确的体系, 明确内部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2 完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保养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保养的到位与否能够影响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 保养不到位也是特种设备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企业员工要依据特种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说明书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地保养, 并日常、定期进行监督保养的落实情况。再设激励奖惩机制, 把特种设备机械的性能状况、维修保养情况、运行状况、成本费用等列入奖惩计划, 激励企业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和责任。从而企业能够保证特种设备机械的正常工作, 延展特种设备的使用周期, 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3.3 落实特种机械设备淘汰工作

做好特种机械设备除旧更新工作即报废工作,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落后的不安全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淘汰工作。以下几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应及时淘汰: (1) 损耗严重、技术性能落后; (2) 能耗高、效率低; (3) 达不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 (4) 超过使用年限。

3.4 保障维修维护的及时性、计划性和预防性

在维修方面, 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 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 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 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 不但影响正常使用, 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 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

因此, 完善的企业的维修机制包括具有两个职能, 能够保障维修的及时性, 同时也能保障维修的计划性和预防性。对于故障的及时检查与排除, 能够有效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对于设备的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是全方位的维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保养是能够提升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4 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逐步发展, 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也比较迅速, 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深水期, 无论是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 或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状况, 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 均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 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国情且科学有效的特种设备管理模式。

因此, 特种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应加大设备管理的力度, 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 把设备管理进行细化, 明确每一个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职责, 提升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力。展望未来, 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我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 争取早日实现零事故率。

参考文献

[1]丁守宝, 刘富君.我国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8, (9) :304-308.

[2]彭浩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9, (11) .

[3]孔建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探讨[D].南昌:南昌大学, 2010, (12) .

[4]王幼群.建筑施工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7, (3) :90-93.

[5]赵亮.国内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2014, (1) :88.

3.设备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煤矿能源;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艰苦的生产条件与复杂的生产过程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再加上煤矿企业在近些年引进了更多新设备与新技术,这在提高煤矿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造成了更大的难度。对此,煤矿技术人员首先需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意义加以认识与明确,如此才能够分析出我国目前机电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实意义

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机电设备种类繁多,包括挖掘设备、支护设备、钻井设备、通风设备等。这些结构复杂的机电设备出现问题之后极其容易引起煤矿安全事故,经统计,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影响恶劣的煤矿安全事故是由于疏于管理的机电设备造成的。煤矿企业需定期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这些重要的机电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避免煤矿安全事故对矿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此外,煤矿企业引入机电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科学管理机电设备能够有效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煤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经济效益的增长。

2 我国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矿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现有机电设备陈旧老化

据了解,我国目前不少煤矿企业都存在着机电设备超龄服务的现象,这些仍在使用中的机电设备大多已经陈旧老化。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由于煤矿生产涉及到的机电设备种类比较多,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成套购买,设备与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都需要花费数量庞大的资金,大部分煤矿领导者都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选择忽略机电设备超龄服务,并在使用过程中对其安全性抱着侥幸心理。在这些领导的影响下,煤矿工作人员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越来越薄弱。机电设备也极其容易在多粉尘、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下出现损坏或锈蚀的现象,此时如果不对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安全隐患就此产生,严重造成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加。

2.2 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亟需提高

近些年,我国机电设备新技术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煤矿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这一发展趋势对机电设备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严重不符的是,煤矿领导没有形成较强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也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大部分操作人员的文化程度与专业素质都偏低,他们都无法操作高科技的现代化机电设备,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这对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2.3 行之有效的机电设备检修制度缺乏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机电设备检修制度缺乏。检修人员在执行自己的检修任务时,往往会由于煤矿领导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与制度的缺陷而难以认真、负责地展开工作,再加上煤矿检修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高与经验不足,其检修过程通常只是一扫而过,很难发现设备中存在的细微安全隐患。

3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3.1 提升机电设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对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有着直接关系,所以煤矿企业必须将重视与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增强煤矿管理者及其他工作人员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利用安全知识宣传将安全管理理念灌输给员工;一方面还要定期向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均需在正式上岗前接受培训与考核,煤矿企业还可以邀请业内专家采用讲座的形式为本企业工作人员提供进一步学习专业技术的机会,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引入也可以帮助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水平逐渐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煤矿需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对机电设备管理人与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者予以奖励,对落后者也要予以恰当的惩罚,为了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煤矿需从物质和精神双方面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激励。

3.2 完善机电设备检修制度

针对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需通过建立并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来解决。如前文所述,煤矿安全生产中涉及到众多机电设备,因此需对其选型、安装、维护等各个过程加强安全管理。在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存在缺陷的机电设备,需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返厂,严格禁止不合格产品投入使用。在初始安装阶段,需严格实施点检,以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打下基础。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定期检修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煤矿企业除了要定期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检修与验收之外,还应制定良好的检修计划,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排除煤矿机电设备安全隐患。

3.3 引入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炭开采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炭开采的深度与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大量新技术、新产品在煤炭行业涌现,机电设备的功能不断强大,其操作也逐渐复杂起来,再加上煤炭生产涉及到众多的机电设备,传统的手工记账、人工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此时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需要。因此,煤矿一定要采取措施引入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辅助管理下方便快捷地记录下矿井下的瓦斯浓度、湿度、通风等信息,并将这一系列信息建立成完整的列表。

4 结束语

综上,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几率,能够为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促进煤矿生产效率的提高与经济效益的增长。对此,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一定要深入分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从而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志文,李提军.谈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298+333.

4.250T冲床设备事故分析报告 篇四

时间:2010-10-23

地点:机修班

参会人员:周建荣、汪习兵、王锡东、费挺

事故描述:2010 年10月22日下午16:05左右,冲压车间唐素碧在操作250T冲床冲片时,设备微调电机因端盖螺栓断开,吊装螺栓因螺母损坏造成微调电机分离坠落,造成人员工伤事故。

事故分析:设备工伤事故 ——电机坠落——端盖螺栓断开、吊装螺母损坏——机床负荷大震动——端盖螺栓规格小、未能及时发现——安装工艺设计不规范、点检、巡检不细心——点检、巡检监督没有跟进——管理疏忽

预防措施:1.改进安装工艺:加强吊挂电机抱箍,端盖螺丝增大 至M10螺栓;

2.增加保险系数:机座焊接吊环螺丝,电机与挂臂紧密连接、电机

周围增加笼式防护罩;

3.加强监督:设备点检、巡检落到实处;

4.跟进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人身、设备的安全意识。

5.组织人员对公司特种、大型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排除隐患

建议:1.冲床操作方位改进

2.模具刃磨工艺改进,降低设备冲载力

整改期限:2010-10-23——2010-10-24

整改责任人:周建荣

设备部

5.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篇五

1.目的作用

设备事故是对生产力的破坏,它直接妨碍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设备事故会造成停产、减少产量、损坏财产、人身伤亡,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要注意加强防范,对于已经发生的设备事故要做好分析总结,吸取教训。为了做好这些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设备事故管理是全员的管理,同时也是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设备各项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在事故发生之后,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做好相关工作。

3.设备事故的级别划分

企业所发生的设备事故,按其损坏程度对生产造成损失的大小和修理费用多少可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级别,即特大设备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大设备事故、一般设备事故和小设备事故。其划分标准如下:

3.1 凡达到下列情况之一为特大设备事故:

3.1.1 设备修复费达到20万元及以上。

3.1.2 减产损失费达到50万元及以上。

3.1.3 凡因设备发生事故,直接导致人员死亡。

3.2 凡达到下列情况之一,为重大设备事故:

3.2.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和减产损失费)在15万元及以上。

3.2.2 设备事故的修复费(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以该设备的现值计算)在3万元及以上。

3.2.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机16小时以上。

3.2.4 动能设备发生事故,使动能供应突然中断,不论中断时间长短,只要造成主要生产车间系统生产中断 或生产设备损坏严重,或达到上述三个条件中任何一条。

3.2.5 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因事故造成设备本身不能正常继续维护使用。

3.2.6 凡设备发生事故,直接引起火灾、水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或使人中毒、重伤。

3.3 凡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大设备事故:

3.3.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和减产损失费)在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3.3.2..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3.3.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8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

3.4 凡达到下列之一者为一般设备事故:

3.4.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减产损失费)在5万元以下。

3.4.2 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3.4.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4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

3.4.4 动力(电器)设备发生事故,使动力供应中断停产30分钟以上者。

3.5 下列情况为小设备事故:

3.5.1 设备发生故障使主机停产5分钟以上,4小时以下者。

3.5.2 不足一般设备事故条件者,均为小设备事故。

3.6 下列情况,不列为设备事故:

3.6.1 因生产工艺造成的停产(设备未损坏)。

3.6.2 因设备技术状况不好而安排的临时检修。

3.6.3 凡计划检修和“点检”发现问题而安排的检修。

3.6.4 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和安全件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3.6.5 生产线上建(构)筑物因使用长久,自然损坏危及生产或迫使停产者。

3.6.6 生产工具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3.6.7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4.设备事故管理中的有关事项

4.1 设备事故的分级管理 全厂由设备科归口管理,车间由设备组归口管理,对设备事故的管理,应做到数据完整,报表齐全,并按规定时间上报。

4.2 事故处理的原则 设备事故的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末受到处理,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得到落实不放过。

4.3 应注意防范事故隐患事故隐患的存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事故管理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就必须铲除一切事故隐患,方能防止事故重演。

4.3.1 设备操作中的隐患。这主要是违反设备的操作规程所进行的各种违章作业,如超负荷运行、冒险作

业、不按程序使用等。

4.3.2 维护保养中的隐患。在维护方面主要还是操作人员日常工作中“三好、四会”没有到位;保养方面主要是润滑不良,日渐成疾。

4.3.3 检查修理中的隐患。主要反映在设备故障检查技术差,一些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长期积累成大问题;再就是修理的质量差,仍然留有安全隐患的根苗;另外就是为了抢生产任务,设备带病运行,长期失修引发事故。

4.3.4 设备制造中的隐患。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制造材质不合要求,也有在合理时,用了质量差的备件,这些都是设备内在的隐患问题。

4.3.5 其他隐患因素。比如环境因素及操作者疏忽等等。

4.4 事故损失计算 对事故造成损失进行统计计算,设备事故的损失包括修复费及减产损失,其计算方法如下:

4.4.1 修复费:包括新换的备品、备件、材料及人工费等,如设备完全损坏,则按该设备的现值计算。

4.4.2 减产损失费:事故直接影响生产的时间×单位小时计划产量×每吨产品的利税。

5.设备事故报告和分析规定

5.1 设备事故的报告

5.1.1 设备发生特大、重大和大设备事故,要保护现场,立即报告车间设备组和设备主任,设备组在30分钟内报告设备科和主管经理。设备科长、设备区域员会同车间设备主任和设备员,调查损坏情况,拍照备案,并提出抢修方案,由主管经理主持抢修工作。

5.1.2 一般事故及小设备事故发生后,由车间设备主任和设备员主持抢修和组织事故分析,并在24小时内由车间设备组报设备科。

5.1.3 各车间设备主任每半年要进行设备安全事故方面的管理总结分析,上报公司设备科,以便汇总全厂情况,上报总经理。

5.2 设备事故分析:

5.2.1 设备事故分析:特大、重大和大设备事故由主管经理或设备科长主持,设备科区域员、车间主任、设备主任、设备组及事故所在工段(班)和有关人员参加,时间安排应在事故发生后和抢修完后的一周内进行,经过分析必须查明性质、原因,明确事故损失、责任者,找出应吸取的教训及防范措施。

5.2.2 一般事故由车间设备主任主持,设备科区域员及车间设备组和有关工段(班)长以及当事者参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必须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损失和责任者,并订出防范措施。

6.设备事故预防管理

6.1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认真对每一台设备制订使用、维护、检修三大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的规定执行,定期校验各类安全保护装置,定期维护各项监测仪器仪表,使之达到灵活可靠、认真开展点检预修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6.2 各级生产指挥人员应改变过去那种重生产、轻设备,甚至拼设备、杀鸡取卵的观念,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制止违章冒险作业、超负荷和带病运行等不正常现象。

6.3 认真贯彻执行“点检”、“预修”制度,把每一台设备的检查点排列成表,明确检查点的检查周期、检查部位、检查内容、职责范围和落实到人并填写点检记录。发现异常现象,该操作者应立即处理,操作者不能处理的,向维修人员和领导反映及时处理,不得拖延,如一时不能处理,作预修计划,定期处理。

6.4 必须认真执行设备润滑制度,每一台设备都应绘制润滑图和编制润滑表,落实“五定”(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根据润滑表,开展润滑工作。

6.5 设备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使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6.6 公司各级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对设备事故的管理,落实好“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的教育,严格督察设备管理各项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

6.设备事故管理规定 篇六

为加强车间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生产中发生的设备事故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因设备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定义

1、设备事故是指设备及仪器仪表非正常损坏,致使减产、停产,动力供应中断,效能降低,人身伤亡等。

2、故障:设备虽出现非正常损坏,但损失、停歇时间及对生产的影响低于设备事故规定的范围,称作故障。

二、事故分类

1、设备事故分为特大、重大、一般、轻微等四类,具体标准如下:

(1)特大事故:设备严重损坏,造成损失在20000元以上;三人或三人以上重伤;造成人员死亡;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其他事故均列为特大事故;

(2)重大事故:设备严重损坏,造成损失在5000~20000元之间的;造成停产达8小时及以上的;或虽未达上述条件,但性质恶劣,影响严重的其他事故均列为重大事故。

(3)一般事故:设备零部件损坏,造成损失在1000~49999元之间的;或造成停产达4小时及以上的设备事故。

(4)轻微事故:造成损失在1000元以下的或造成停产达2小时及以上的。

2、设备事故根据事故性质分为以下三种,:

(1)责任事故:指不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维修不良、设备超负荷运转等人为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的;

(2)质量事故:指设备因设计、制造、质量低劣、安装或检修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的;

(3)自然事故:指因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的。

三、事故处理

1、设备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操作,保护现场,不接触和移动现场物品,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向部门主管或设备管理人员报告;

2、特大、重大设备事故,由总经理主持调查,并上报主管部门;普通设备事故或性质严重的微小事故,由生产经理主持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对微小事故及恶性未遂事故,车间必须找出原因事故,进行整改和处理;

3、造成产品质量事故的按《产品质量管理考核规定》处理;

4、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本着四不放过原则,由经理组织相关人员查看现场,进行现场分析,并对原始数据和凭证进行收集,详细记录。

四、责任追偿

1、设备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分类和性质,结合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情形,对事故相关责任者进行处理,具体处罚标准为:

(1)造成特大责任事故的,对责任人追偿10%的经济损失,公司直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视情况确定是否追究其法律责任;

(2)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直接给予责任人降职或降薪处分,按经济损失的8%进行赔偿,并在全厂内进行书面通报批评;

(3)造成一般责任事故的,扣除责任人当月考核工资、给予200-500元的处罚,并在公司内进行书面通报批评;

(4)造成轻微责任事故的,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给予50-200元的处罚,并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进行口头批评;

(5)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还将对经理进行连带责任处罚,处罚金额按事故造成经济损失1%-20%的标准进行;

2、防范措施不得力或不落实的,导致重复发生类似的设备事故,给予50-500元的处罚;

3、事故发生后有隐瞒事故、曲解事故、弄虚作假、不按时报告等情形的,一律按隐瞒事故从严处理;

4、因故意违章操作而发生设备事故且拒不听劝告、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除需全额赔偿公司所有损失外,还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5、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给予50-300元的奖励;

6、对发生的事故能如实反映真相,并及时举报不良隐瞒事故行为的,给予举报者50-500元的奖励。

五、附则

1、本规定未尽事宜的,由经理办公会讨论决定;

7.设备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篇七

1.1 运输管理问题

运输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十分薄弱, 麻痹大意, 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放在工作的首位, 违背了“三大规程”和相关安全规定, 违章指挥和操作的事情屡见不鲜。

1.2 特种作业人员专业性不强

特种作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偏低, 且对于特种作业的技术掌握也不够娴熟。据相关数据表明, 在许多的机电运输事故中当事人文化水平仅是小学文化水平的就有接近一半。有些人员对于操作技能只是一知半解就开始进行具体作业, 且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不强, 这些都是造成机电运输事故的重要原因。

1.3 特种作业人员流动性大

特种作业人员大部分是由农民工构成的, 而这样的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流动性非常的强。因为在岗位上的时间具有不稳定性, 所以特种作业人员通常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和熟悉专业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流动性强的缘故造成专业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工作做的始终不全面, 故而给机电运输方面带来巨大隐患。

1.4 设备陈旧老化

矿山作业不是一个短期的作业, 所以设备在利用几年之后可能面临陈旧老化的问题。因为配套设备的购置需要的投入过大, 部分企业无法承担, 所以为了节省成本部分企业会选择继续使用已经陈旧老化的设备。而设备陈旧老化也极其容易造成机电事故。

1.5 机电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

许多矿山的机电设备管理机构都不够完善, 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和弱点。首先是矿山负责人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 没有意识到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之上更是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团队,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其次是机电运输设备的检测维护工作不到位。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多数是依靠电工完成的, 而电工的精力大多集中在生产之上, 从而导致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不到位。作业之前的设备基本检测工作也是不足, 电工在维护检测当中多数依靠经验进行, 缺乏专业的知识, 检测也不够详细。

2 设备安全检查方式

2.1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其实质就是依据评价者的经验和专业, 然后根据对设备系统及其周围环境的现实状态进行一个专业的评估。具体操作时需要先将检查的对象进行整体分析, 然后科学的划分成几个小的部分, 再进行逐一检查, 最后制定成一个表格形式, 以便相关人员可以直观简便的查看设备的基本情况, 并对其是否还能继续安全作业做一个专业评估。

2.2 指标评价法

指标评价法主要是以物质系数为基础, 并且考虑其对特定物质、特殊工艺或者一般工艺的危险修正参数, 再求出其火灾爆炸指数。最后根据这个火灾爆炸指数的大小划分出危险程度级别, 并且通过这个级别对设备的安全系数进行评估。

3 机电运输设备的管理

3.1 完善管理制度

保障机电运输安全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 要在现有的制度之上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事。从机电运输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测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 实施工作中还可以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增强责任感。

3.2 适时更新改进设备

要加大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投入, 适时的更新和改进现有设备。技术不断在更新, 设备也是一代更换一代。为了降低成本在设备方面不必完全依靠直接购买换新, 可以加大对于改进设备方面的科研力量, 通过自主研发改进现有设备, 制造新型设备。对于一些不得不购进的设备, 要加大投入, 时刻注意层出不穷的安全性能高、工作性能好的新设备, 并且及时的更新换代。通过自主研发和及时的更新换代, 不仅可以提高矿山作业的安全性, 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劳动量。从长远来说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两方面都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3 加大检测力度

对于机电运输设备的检测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电设备的检测工作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和偶尔抽查的制度, 建立专业的检测团队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并且不定时进行抽查。加大检测力度, 保障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4 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对于所有的员工都要进行一个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要理论和实践并重, 加强专业性训练, 提高安全意识。矿山工作人员大部分学历偏低, 素质不高, 安全意识薄弱这是引起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领导应当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人员安全意识和对工作的责任感。

3.5 持证上岗和“三定”制度

因为矿山作业对于一些机电运输设备的专业使用是有一定要求的, 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具备所要求的专业技能, 必须做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设备或者复杂设备更应该加强对专业的要求, 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确认之后才能发放证明上岗。所谓“三定”就是定人、定岗、定机。实行三定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关键设备和复杂设备两方面, 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应该更加严格, 利用专人专机负责。此外在进行设备管理的时候还可以分工合作, 分部门分区域分小组以便能够有效快捷的实施管理制度。

4 结论

由于矿山机电事故频发, 要求各个企业对机电运输及设备管理予以重视。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适时更新改进设备、加强专业技能、加大检测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保障矿山机电运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侯崇元.矿山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3, 16:321.

[2]张文华, 杨博.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探讨[A].《煤炭科学技术》杂志社,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煤矿组, 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专家委员会.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煤炭科学技术》杂志社,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煤矿组, 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专家委员会, 2011:6.

[3]高树明.试论如何做好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工作[J].山西青年, 2013, 14:27.

8.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事故防范 篇八

关键词:电气设备;安全用电;电气事故;接地;防火灭火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115-03

1 电气设备分类

照明设备(电光源)。

弱电设备(电话、手机、音响、网络、报警设备等)。

空调与通风设备(脑制冷、温湿度控制装

置等)。

运输设备(运输电梯等)。

供配电设备(变压器、发电设备等)。

动力设备(吊车、搅拌机、水泵、电梯等)。

2 电气设备常见的几种事故形式

近年来,电气事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设备事故、爆炸事故、人身事故、电气火灾事故等;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电和静电事故、射频伤害、电路故障,而这4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不管哪一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压、电磁场的能量有误而释放或转移造成的。

3 电气事故产生的原因

电的发明不但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欢乐,而且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但如果用电不当或违章用电,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和不幸。从电气产生的事故来看,电气事故可分为电流击伤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雷电伤害事故、静电事故和电气设备事故。

3.1 电流击伤事故

电流击伤事故一般指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未按正确的操作程序操作,导致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亡的事故。在高压触电事故中,当人体与带电体达到一定距离时,就开始击穿放电,让距离内的人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3.2 电磁场伤害事故

电磁场伤害是指在强电磁场的长期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而受到的不同程度伤害。高频电磁伤害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比如会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记忆衰退等,同时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严重影响。

3.3 雷电伤害事故

雷电事故是不可阻拦的自然现象,我们只能减少在雷电中引起的事故。如果不提前做好防范,很有可能发生雷击导致电气设备爆炸,那样对人畜伤害的威力不可想象。

3.4 静电放电事故

静电事故一般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的防范未处理好,导致在易燃、易爆的场所很有可能产生放电或点击引起爆炸。

4 电气操作注意事项

人身触电事故是电气事故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维修不彻底、设备不合格、违反操作规则、操作人员无经验或缺乏相应的电气安全知识等。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用电事故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所以有必要在此进行探讨引起广大群众的警觉。而对电气设备操作的工作人员,应该熟记并履行以下各项职责:无电气设备操作上岗证的不准上岗操作;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有关安全制度,不得违章作业;对所管辖区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要负责,保证正常作业;认真做好巡视、检查,第一时间消除隐患;制止一些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的指挥。

除此之外,在技术方面也有所要求:(1)对祼露于地面或外面,对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该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其他带电部分的物体应该保持一定安全距离。(3)易产生电压的电气设备,应装有避雷针或避雷器等保护装置。(4)低压的电力系统应该提前装备接地、接零的保护装置。

5 电气设备的防火事项及灭火常识

再好的预防措施也不能完全消除用电引起的多种事故,而一旦出现事故一般都是电气短路占的比例重,电气火灾通常又是因为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接头松动而发生短路等原因引起的,这种事故在易燃易爆的地方危害更大。为防止电气火灾事故问题的严重扩大,务必掌握一定的防火措施。

5.1 要时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

如接头是否松动,有无电火花发生,电气设备的过载、短路保护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设备绝缘是否良好。

5.2 要合理选用电气方面的设备

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选用防爆电器、绝缘导线用钢管密封。

选择安全的安装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是电气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防止电气事故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5.3 日常运行

应由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电气设备。

5.4 通风

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为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在运行电气设备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电气事故引起的火灾一旦发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电气设备一旦发生火灾时,着火的电器、线路都有可能带电,为防止慌中逃生或灭火时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

如在紧急生产或运行中不能停电,或其他特殊的原因不允许断电,灭火时应必须选择不导电的灭火剂,如使用二氧化碳、二氟二溴甲烷灭火器等进行灭火。救火人员为了自身安全必须穿着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

了解灭火时的最佳距离。用不导电灭火剂时:10kV电压时,喷嘴与带电体距离应不小于0.4m;35kV电压时,喷嘴与带电体距离不小于0.6m;若用水灭火,如果电压在110kV以上,出水口与带电体必须保持3m以上的距离;220kV及以上距离应该不小于5m。

6 改良电气设备,确保安全用电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对电气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做好接地、绝缘、间距等这些传统的安全措施外,随着自动化元件和电子元件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对漏电、触电等用电装置的改进。再者电气安全人员得益于电子学、电磁学及控制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设备的安全用电也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要求,市场用三种安全产品作为标志面世。

6.1 电气自动安全隐患探测与自动警告型(澳大利亚Xtralis ICAM为代表的吸入式极早期烟雾探测系统)

现在一些新型的电气产品不仅能及早地发现电气安全隐患,并以多重告警来提示其严重程度,帮助电气维护人员第一时间检查出问题。

6.2 电气问题智能识别以及自动恢复型(意大利GEWISS公司的自动重合闸低压开关系统)

一些特殊环境采用无人值守工作环境,一旦设备出现电气安全问题,此产品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恢复的电气干扰进行检测识别,并自动将负载设备从分断状态切回到工作状态中,这不仅能节省电气维护人员的操作时间,而且减少了人员的危险系数。

6.3 侵袭电气安全消除型(德国OBO公司的雷电及浪涌过电压保护系统)

当一些电气安全产品对使用的电气产品产生干扰时,它可以进行自动识别并加以排除。

7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未来将会出现更先进的电气安全技术,也将对电气安全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来,电磁场安全问题、静电安全问题等又伴随着某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电气安全工作将向着更科学、更实用、更深入、更系统的方向发展。在工程技术方面进一步完善传统的安全技术方法,以求建立完整的电气安全体系;并注重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电气检测技术和监测技术在电气设备安全领域的应用。在管理科学方面,主要任务是逐步提高相关人员的电气安全理论知识;逐步实现电气安全标准化;提高电气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相信未来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问题将不再让我们困扰。

作者简介:梁彬彬(1981-),男,浙江新昌人,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9.电气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 篇九

1.定义:

1.1设备故障:是指设备非计划检修、非状态监测检修,不能运行或备用的设备。

1.2设备事故:由于自身或外部因素,造成设备损坏,维护班组无法修复的设备。

1.3发现或避免事故:由于自身或外部因素,设备继续运行将发生严重损坏,检查发现后,及时停运处理,使设备得以继续运行。

2.设备故障与事故处理程序

2.1设备发生故障后,首先由班长组织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车间调度汇报,如属A级设备应填写《电气设备故障报告单》。

2.2设备发生事故后,必须向车间调度岗位汇报,由车间设备岗位指导处理。

3.设备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3.1事故发生后,车间有关岗位应与班组一起调查分析原因,并在三天内提出防范措施。

3.2设备本身的事故由设备岗位负责组织调查分析,审查事故报告。

3.3设备事故如系负荷或外部原因引起,且保护未动作者,由设备与技术岗位联合组织进行调查分析,并由技术岗位审查事故报告。

4.故障与事故记录

4.1班组必须建立《缺陷、隐患、整改记录本》,由值班员或技术负责人填写,每月20日由班组技术负责人将统计数据报车间设备岗位。

4.2事故发生三日内,由事故处理人填写事故报告一式二份,交班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报车间设备岗位。在事故处理完的当月30日前,车间将事故报告单返回一份给班组,一份交资料室。

4.3如属责任性事故,班组要组织开会讨论,并将发言情况记录在事故记录本中。

10.设备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篇十

2017年10月19日下午16:45时许,上海贵逞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逞公司”)在位于金海社区高丰路-嘉园路金水苑五期建设工程上进行塔吊拆除作业时发生一起高处坠落死亡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20余万元。

事故发生后,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上海市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若干规定》(沪府发〔2009〕12号),成立了由奉贤区安监局、区监察局、区总工会、公安奉贤分局、建管委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的上海贵逞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10.19”高处坠落死亡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同时,邀请区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查阅资料、调查取证和分析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单位概况 上海贵逞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注册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钱桥社区奉柘公路3585号13幢109室。公司法人代表何桂,男,47岁,四川省人。属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公司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证照资质。公司经营范围:建筑设备(除特种设备、农业机械)安装、维修、批发、零售,自有设备租赁(不得从事金融租赁),土石方建设工程专业施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钢结构建设工程专业施工,机械设备、五金工具、电子产品的批发、零售。

(二)项目承发包关系

2016年3月18日,南桥新城16单元24-03、25-04地块金水苑五期建设工程总包单位上海奉贤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发集团”)将该工程(南区)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项目分包给上海宏天建筑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天公司”),双方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和《上海市建设工程发包安全管理协议》。

2016年3月30日,宏天公司把该工程(南区)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项目转包给贵逞公司,双方签订《设备安拆合同》和《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安全协议书》。

上海永宏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宏公司”)为南桥新城16单元24-03、25-04地块金水苑五期建设工程监理单位。

二、事故发生经过、应急救援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7年10月19日下午16:45时许,贵逞公司塔吊安装工刘建斌、吴先佑、郭迅以及塔吊工陈仲贵4人在位于金海社区金水苑五期(南区)建筑工地9号楼1#塔吊上进行塔吊的拆除作业。陈仲贵在塔吊驾驶室里负责把拆卸下来的塔吊附墙杆吊运至地面,刘建斌和吴先佑在塔吊驾驶室下方操作平台上(高度约50米)负责塔吊附墙杆的拆卸和挂钩工作,郭迅在9号楼18层室内负责拆除用于连接大楼与塔吊附墙杆的销子。当刘建斌和吴先佑在拆除第二根塔吊附墙杆时被平台钢管卡住,于是吴先佑用榔头敲打钢管使其松动,由于拉杆摆动碰到吴先佑,致使其从50米多高的操作平台上坠落至地面。

(二)应急救援情况

事故发生后,贵逞公司刘建斌、郭迅、陈仲贵用公司的车子直接将吴先佑送到奉贤区中心医院进行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一)伤亡人员情况

该起事故造成1人死亡。死者基本情况:吴先佑,男,42岁,四川省人。

(二)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发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0余万元。

四、现场勘查情况

事故现场位于金海社区高丰路-嘉园路金水苑五期建设项目南区9号楼1#塔吊处。经现场勘查发现,该1#塔吊有三组附墙杆连接9号楼,每组附墙杆共有4根,每组附墙杆塔吊位置处都设置了由钢管竹排搭建而成的操作平台,最高位置的附墙杆距离地面约50米。

五、事故发生原因及事故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1、直接原因

塔吊安装工在拆卸塔吊附墙杆时被附墙杆碰到致使其坠落地面,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未对工作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在高空作业时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坠落保护措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

(2)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并制止现场作业人员的违章危险作业行为,对工地上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未安排专人进行监管和监控,间接导致事故发生。

(3)贵逞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对进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到位,对作业现场安全监管缺失,间接导致事故发生。

(二)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上海贵逞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10.19”高处坠落死亡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六、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

(一)对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

1、吴先佑,贵逞公司塔吊安装工。安全意识淡薄,未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认识不足,在高空作业时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坠落保护措施,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鉴于本人在事故中死亡,不再予以追究。

2、何桂,贵逞公司法定代表人。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法》的职责和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对进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缺失,未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移交公安机关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3、钱辉,宏天公司主要负责人。作为该工程塔吊安拆项目项目经理,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未严格执行项目规范和规程,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区建设主管部门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4、夏君,永宏公司项目总监。作为监理单位现场主要负责人未认真履行职责,对危险性较大的塔吊拆除作业未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控,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区建设主管部门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5、章祥云,永宏公司现场安全监理。作为监理单位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生并制止现场作业人员的危险作业行为,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公司加强安全教育,并按照企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奉贤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

6、陈佳,建发集团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分包单位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公司加强安全教育,并按照企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奉贤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

7、孙剑,建发集团项目安全副经理。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对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公司加强安全教育,并按照企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奉贤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

(二)对事故责任单位的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1、对贵逞公司的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

贵逞公司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严重缺失,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负有责任。建议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2、对宏天公司的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

宏天公司把该工程塔吊安拆项目违规转包给未取得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资质的贵逞公司,现场安全管理缺失,导致事故发生,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区建设主管部门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七、整改防范措施建议

(一)建发集团、宏天公司、贵逞公司和永宏公司要认真遵守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生产经营施工作业行为,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杜绝类似事故和情况的再次发生。

(二)要加强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施工作业人员的违章及危险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专人、明确时限进行整改,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三)要召开一次工程项目全员安全会议,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广大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观念,确保安全生产。

附件:上海贵逞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10.19”高处坠落死亡事故调查组名单

上海贵逞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10.19”高处坠落死亡事故调查组

上一篇:一年语文期末质量分析下一篇: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