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节教学模式(共9篇)
1.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一
英言中心校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六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六个基本环节:
1、示标。
2、自学。
3、展示。
4、释疑。
5、检测。
6、小结。
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师生双赢而实践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释疑;更倡导教师以“伴游”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学习、探索、体验、发现、释疑。是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享成功、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它立足于“伴”和“学”。所谓“伴”,就是指教师的角色是“伴游”而不是“导游”。“导游”是你“导”我“游”;你“行”我“随”;你“讲”我“听”,在主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与释放。“伴游”是为了共同的 “胜景”而同进共享,是在互帮互助中学习、探索、奋进。在双主体的协作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与释放。所谓“学”,就是指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指知识问题、方法问题,而且指情感问题、价值观问题。
二、“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示标。以课标为目标,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以师生为主体,共同制定课堂“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学习目标,共同拟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共同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扩充、延伸;它关注四种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使师生一看便明、一望便知;具体表述时要明确、具体、清楚,可用“请识记”、“请说出”、“请应用”、“请默写”等可测的明确用语。
2、自学。
自学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师生搜集的内容。
自学方式,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可看、可读、可记、可查、可画、可诵、可做等。
自学时间,解决学习速度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课堂就是考场,考场就是战场”分秒必争的习惯。
它倡导概念问题化、问题生活化、生活情景化。
3、展示。
展示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自学的过程、方法、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向老师、同学展现。它倡导讲演、版演、表演等多种形式,它希望真诚、暴露更希望耐心、包容。
4、释疑。
此环节是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倡导“引而不发”、“点而不破”,它主张在“自省自悟”的前提下“兵教兵”“师教生”,反对“开门见山”一语道破。它强调精点而不是精讲,点规律、点本质、点联系,使学习者在思考中获得“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一种感觉一种享受。它需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高效的策略。
5、检测。
它倡导生活化、情景化、阶梯化、螺旋式习题,反对并列式堆放式习题,使学生能够步步为营渐入佳境。它主张检测就是考试,强调时效与规范,反对放任自流、没有时间限制、相互参照的假检测。
6、小结。
它倡导不仅要结知识点、结知识体系、结知识网络而且要结过程、结方法、结感受。它希望小结内容不仅要生生交流、生生借鉴、生生补充、而且要师生交流、师生借鉴、师生补充,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它更希望下课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问题的生成,希望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探索欲望。
三、“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方法。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中心校为教师提供的一个参考模式,是一个基本框架。在具体运用中要科学地理解其内涵,与学科结合、与课型结合、与现代媒体技术结合,创新应用。
2.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二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有时孩子的注意力会转移,会不自觉地参与到与学习无关的事物上。因此,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课堂上教师的施教方式要以“领”为主。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三、四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能在大家不断肯定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积极的心态,从而充满自信。这个阶段的孩子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有时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他们一旦受挫,很容易丧失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心,此时的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施教方式要以“扶”为主。
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增长起来,他们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随着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逐渐发展和辩证思维的初步形成,他们不再想受外部的控制,也不再依赖于外界的力量;课堂上的他们喜欢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愿意独立尝试与探索,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施教方式以“放”为主。
三段教学模式贯穿于小学阶段的全部教学内容。这三个阶段看上去不同但总体框架却是一致的,即启、学、领、议、练、检。其中“领”这一环节根据三阶段不同,分别可换为扶、放。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不同,这些环节顺序是可以调换或重复组合的。根据课型不同可以随机应变、灵活组合,有的环节甚至可以舍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情况适时“领”“扶”“放”。
“启”:启发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和表达。“学”:会自学、会合作学习、会向他人学习;在达成会学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学会方法,认识到万物是我们学习的对象;知道观察、提问、思考、操作、验证都是学习的方式;失败与成功都是学习过程。“领、扶、放”:结合不同课型,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议”:能有自己观点、能有理有据表述自己观点、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能提出自己不同意见。“练”和“检”:巩固学生学习的内容、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3.如何应用“六环节”进行教学 篇三
【关键词】课改 六环节 教学
一、“六环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点拨—展示交流—巩固提高”。
1.出示目标
“导学案”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使用小黑板(尽量不要使用课件出示,以免在出示其他课件时覆盖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目标,指导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要重难点突出。
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结合自学指导的提示,通过对文本提供的信息及课前收集的资料独立思考,得出结论或结果,切实通过独立思考这一过程,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3.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学生自己交流探索知识的结果。交流的形式可以分为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教师在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通过重点提问,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质疑能力,达到对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掌握。
4.引导点拨
引导点拨是“六环节”教学模式中,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的能动环节,是一堂课灵活、深入、通达的关键环节。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引导点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练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通过多元评价,使学生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
5.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一堂课最为精彩和异彩纷呈的环节,是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和培养的主要时段。展示交流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展示学习成果,使学习更进一步深化。
6.巩固提高
巩固提高是实现“双基”为目标,训练为主线的课堂设计,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强调精炼、巧练,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做题训练,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二、“六环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加活动。在共同的活动之中要求人人过关,要始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2.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困生,要通过“1+1”帮教结对进行“兵教兵”来解决,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当日问题当日清并形成制度,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全面落实“日日清”工作。
3.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竞争参与意识。
三、实施“六环节”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用“教学目标”充当“学习目标”。要严防把教参上或其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课堂充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应该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在课本及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2.防止把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安排学生自学时,要防止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
3.防止让学生的“满堂灌”代替了老师的“满堂灌”。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十分充分,对知识的掌握非常到位,他们在展示讲解的时候,展示讲解非常具体到位,但是,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尽情发挥,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教师应该引导展示的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欢迎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合理调度和引导,使交流展示向着既定目标靠近,防止走向极端。
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全新和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转变观念,迎接挑战。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动态生成,学习中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也是课堂教学六环节的最终目的。
4.三主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四
一、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设计
这一模式简单概括为:“三主、六环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以教师的导学案为引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核心,通过“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标注问题,合作探究,初解疑难,反馈展示、激励点拨,分层训练、达标检测,归纳总结、自我反思”六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这种模式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其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二、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借鉴的主要教改成果和理论书籍
1、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3、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
三、高效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时间安排不超过3分钟)。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情境,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有效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当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课堂学习动力。
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 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完整地体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
2、自主学习、标注问题。(3—5分)学生依据教师出示的导学提纲,对教材进行独立阅读,并将疑难问题用双色笔标注或整理在课堂笔记上,—1—
为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是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导学提纲,通过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使用工具书或其它文本材料,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否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自学,关键是看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是否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提纲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科学设计。导学提纲的出示,可以用小黑板,也可用多媒体展台,内容比较少的,也可口头向学生提出。
3、合作探究,初解疑难。(5—6分)学生带着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形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解决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在展示环节提交班内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中,小组的组建十分重要,各班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立学习小组,小学一般4人一组,初中可根据学生人数多少合理划分。小组长应品学兼优,由组内选举产生。
4、反馈展示、激励点拨。(10—12分)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人发言、小组汇报、黑板板演、多媒体展台、课本剧等形式,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在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小组广泛参与,尤其要关注潜能生。通过对疑难问题进行争论,各抒几见,生成新知。教师适时点评,给学生以激励。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拔,找出规律。
5、分层训练,达标检测。(10—15分)基本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精选训练检测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测达标情况。训练检测题可分两部分,对于学生不宜掌握的知识,可先训练、再检测;对于相对容易掌握的知识,可直接进行检测。训练检测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适合不同学情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
—2—
信心和兴趣,落实“堂堂清”的目标。
选择训练题时,可充分利用教材和教辅资料。
6、归纳总结,自我反思。本堂课结束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 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畅谈收获,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两停岗学校整理
5.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五
四以(物理学基本特征)
1、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点; 2、以观察实验为基础;
3、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 4、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
五注(努力方向)
1、注重营造民主氛围,倡导赏识,增强学生自信心; 2、注重自学,促进合作,勇于挑战;
3、注重启发、引导、点拨,实现“做中学”; 4、注重资源整合,促进生成、鼓励创新; 5、注重激发兴趣,依靠本能、挖掘潜能。
六环节(一节课中要有四季,道法自然,五行课堂之道)
一、(一节课的春天----生发之机。眼中有物。)情景导入,发现、提出问题、揭示研究方向,初步探究;
-----本条说明:本条主要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联系学生的经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求知欲,发挥学生天然地好奇心。
二、(夏季---生长之机,探寻物中之理。)个体自学、组内群学分享(思路、方法)、质疑释疑,深化探究;
-------本条说明:
1、个体自学,要求教师敢于放权,学生自己会的就不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学,同学合作能会的就看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级组织自学,要特别注意,没有难度的问题最好别讨论,走形式作秀最讨厌人了;
2、组内群学应该是有层次的,最有效的是先进行两人小组学习(体现一帮一最为关键)、然后是四人组(问题稍有难度前后座讨论、分工要明确,要有组织等分工)、最后才是六人或八人组(问 题难度较大时,两个大组组合,这时要有新的分工,大组长等角色要重新确定人选),六人或八人时主要是要为进行展示而组成的大组-----“展示”要体现大组共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个大任务可分解成多个子任务时最好使用大组,这时可以几个任务分别由不同的组完成,展示的结果应该是大组整体意志的体现,特别忌讳提问时不是针对小组提问,只说某人的意见,发言人应代表小组,其他成员应及时补充,不必顾忌教师是否允许或意见的对错,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暴露思维中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夏末秋初-----生长转收敛之机。理出有因,见物见理。)组间分享(思路、方法)、相互质疑释疑,师生互动,精讲、点拨完成探究,得出结论;
---本条说明:小组展示时,其他组应针对该组提出质疑,本组要进行答辩。倾听重要但经历倾听后的挑战才能检验学生倾听时是否真正在动脑思考了。教师在展示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学生遇到认知冲突、思维障碍,引导时教师最好要“装聋卖傻”“难得糊涂”,重在引导、点拨“诱敌深入”,最后让学生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境界。这样主导作用才得到了更好地发挥,若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说的、理解的还不全面、不深刻,教师就要及时补充;若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还是弄不懂,这时教师就要好好地讲,并且要讲的透彻、讲的精彩、讲的让学生终生难忘。我们提倡探究式教学但不要排斥讲解,尤其是上层次“点穴”式的讲解,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见真功夫,这样的讲解区别于我们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总之,对小组学习方式的运用要灵活,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而不是泛泛的说说或走形式。评价时也必须做到个人和小组兼顾,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四、(秋季1----收敛之机。最基本的训练,反馈矫正对概念、规律的认知程度、暴露的问题及时补救。)当堂训练,点拨释疑,整体提升;
---本条说明:基本结论得出后或得出的过程中,都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本模式使用时不必拘泥形式和环节的全面性,训练要注重基础性、情境性、典型性。教师要有预设地为学生创造讲想,想,说,写,做的时空,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五、(秋季2-----收敛之机。对学习进行评价)小结,评价探究、建构知识网络;
---本条说明:通常指课堂小结环节,4与5两环节不必拘泥其先后顺序,重在实效。当概念、规律结合学生的经验、知识结构等得到初步应用,基本消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初步形成基本技能时,在此基础上最好能总结出好的记忆方法,不仅减轻机械记忆的难度,而且在新情境中运用时最大限度地克服遗忘,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
六、(冬季----收藏之机。真实情景下的问题抽象,分层训练。)变式训练,拓展探究,完成作业。
---本条说明:只有变式训练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提高学生在复杂情境中揭示问题本质的能力,提高能力。只有分层训练才能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对学生训练要求不要“一视同仁”,要让最优秀的学生力争达到达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让基础相对差的学生能够应用基本概念、原理解决一般问题,要尽最大努力提升中等生的能力。冬藏不好春天就没有生发的能力,冬藏过程实质上就是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根据建构理论来说也就是对原有经验和知识结构的改造过程,也就是知识网络的内化拓展过程。
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读书摘抄
导言: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
1哪怕学生不理解你,你也要一如既往地处于与学生对话的状态。
2对付一些怪学生,老师应该有一些怪方法。
3做老师的人有时候是需要教育绝招的。
4他们多么像鲁迅追求的形象----一个勇者,孤独的前行!
5好的教师可能处于要被校长赶走的边缘状态。
6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对他的学生没有感觉,他会过的非常辛苦。
7一个真正卓越的老师,他不可能被他的学生超越、很难超越。
8我们做教师的人,至少有一个底线,你要守住。这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说话算话。
9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灾难,都会带来一次身心的成长。
10鲁迅的话“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两眼下视黄泉,满脸装出死相。” 第一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课程智慧(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
11先吃透教材,再超越教材。
12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13每个人心中最好有一个追赶的精神同伴,但不必将之神话化。
14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能“讲课”。
15一个真正的有个性的教师是不会容忍没有个性的教材的。
16有一种资源,它是老师自己个人的智慧。他的阅读、他的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就是资源。
17理想的生活就是流浪,真正的流浪就是精神流浪,不断地突围,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方向,新的方向一定是在远方。
18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19一个好老师,他首先必须事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
第二讲: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传道-授业-解惑)
20一个老师上课有没有激情,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态度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他的学生。
21基廷老师的话:“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够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22我们的老师们自己要有梦,让自己有希望,让我们活在我们的希望中,活在我们的梦想中。
23所有的教育现实都抵制激情,拒绝浪漫,但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激
情和浪漫。
24最可怕的是,一个孩子,他在教室里面,但是没有了尊严。
25人是容易受暗示的,你要是想做好老师,你就和最好的和最优秀的老师待在一起,他会感染你的。
26真正的漂亮是一种精神气质。
27人要是不能承受苦难,人就永远长不大。他的脸上就只有浅薄,只有浅薄的乐观。
28挣扎对人是有好处的。(天蛾出茧)
29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传道”。
30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是及时反馈,通过及时反馈,让你看到下一步的希望。
31徐悲鸿“致广大而尽精微。”暗喻整体教学。
32简单就是好的;越简单,越好;最简单,最好。
33学习就是“打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学习就是“学走路”。
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
34发呆是人的权利,有时候人就需要发呆。
35我们需要像台湾的龙应台那样,对孩子说:“孩子,你慢慢来。”让孩子自由的生长,不让孩子处于被逼迫的被动状态,然后孩子就会有自信。
36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孩子过民主生活。
37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
38我所理解的教师管理智慧:第一,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第二,教师要有一些管理技巧;第三,教师要有威信。
第四讲: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39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
40有工作精神的人往往将“工作条例”扩展成“工作范围”。
41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不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平台上,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面转
来转去。
42无论是追赶者还是拒绝者,都显示出它的生命的力量感。我把它叫做自强不惜。
43尼采: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这就是我对你的全部期待。
44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这一生就基本上没有希望了。
45所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
第五讲: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拜师-阅读-进修)
阅读是最好的朋友,一个朋友可能会背叛你,书本却永远不会背叛你。阅读是最好的旅游,是最好的出差,它是精神的出差、文化的出轨。
47让自己有欢乐感:第一,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第三,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48读一本书,像遇到一位朋友,真正的感情往往会经历挫折,甚至经历某种冲突。
。“公共自习”是留个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天有三节,主要用来整理笔记、改错和探究难题。这种自习分配方式有效解决了各学科自习时间分配的难题,又有效的刺激了学生自习的学习效率,变自习为考试,强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被衡中的老师认为是“制胜法宝”。
学习资料衡中几乎不用现成的参考书,所有的资料来自老师编辑印制的篇子。资料分三大类:学案、作业、自助。都有各教研组统一编辑、印制、使用,篇子要有编辑老师的姓名、教研组长的签名及使用日期才可印制。学案就是一些基础知识点的填空,梳理,是上课老师讲课的基本思路,学生一般在课下完成。作业是精选的一些好题,题目设置有梯度,绝 6 大多数是中档题,题目的质量很高,老师都会精讲。“自助”是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同学设置的,题目难度比较大,形势很新颖,近几年的一些高考题很多都提前在自助上出现过类似的模型。它主要针对有冲击名牌大学实力的学生设置,附有详细的答案,老师不做统一要求,也不讲上面的题。三类资料每天一共下发15张左右,正反面都有内容。绝大多人是看不完这些东西的,都是有选择的看、做,这也调动起了大家的效率,因为总想着“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做呢”。所有的资料都不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完全由老师摘选、提供。
6.全新的教学模式,三案六环节 篇六
最近,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风靡全国。每个学校都陆续使用了这种教学模式。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体验十分深刻,因为我们这一届恰好使用了这种模式。与以往相比,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我们为主,自主学习,而以前却不是这样,以前都是老师在上面讲,有时不知道我们理解的程度怎么样,只是一味的讲下去,而我们在下面听,有时听不懂,又不敢问,所以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成为了教学方面的漏洞。而这种新教学模式与之相比,有很多的优点,比如:我们自主学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不但可以问道老师,还可以问组长和组员,这样就不会出现题目不会又不敢问的情况了,大大促进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提高了学习成绩。还有,老师在课堂的最后会留一点时间来给我们在组内进行总结,这样,我们可以可以在组内各抒己见,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与组员进行交流随便把自己的观点提炼。不仅如此,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一直都是走动的,在一旁听正在发言的某个同学讲的内容,指出不足;还可以回答同学们在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最后总结时,老师就将大家提的次数多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梳理和解释。这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老师讲课的效率。
其实,学习学习,顾名思义,本来就是学生自己学,而不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想学就学,老师只不过是教我们知识和引导我们学习的,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三案六环节正是体现了这个道理,所以是我们非常提倡的。
七(18)班
7.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七
一、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中, 教师制定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要求, 如要掌握什么, 明确什么, 如何质疑等。并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做好笔记, 标出不懂的疑难问题。
2.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 在小组内进行相应的有效的合作交流, 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 组内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 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
3.精彩展示。展示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通过进行全班交流, 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学生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解题思路和受到的启示。经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教师给予点拨或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4.巩固练习。通过练习, 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一次有效的盘点, 教师或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是巩固拓展提高阶段, 也是实践运用阶段, 更是教师掌握学情阶段。
5.自我测评。针对教学内容, 当堂测试, 并由学生互批互改, 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 做到堂堂清。练习题要求涵盖本堂课所学全部知识点, 分层设置, 当堂反馈。
6.评价反思。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过程的自我反思, 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定;也是教师对学生课业的评价, 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点评, 对学习知识点的点拨。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中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 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 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1.合理地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把握一个原则, 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 相互支持, 共同合作, 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
2.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 而是一种集体行为, 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 使每个人都有事干, 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 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 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 安排发言顺序, 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三、“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 Unit 3 JOURNEY DOWM THE MEKONG为例谈谈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1.自主学习。在授新课之前, 我先布置了自习任务。制订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基本知识目标为掌握dream, finally, persuade, insist, although, give in和强调句的用法。基本技能目标为培养略读、记录要点、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图表等阅读能力。情感态度目标为了解湄公河沿岸的地理风情知识, 认识旅游日记。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 通过五个活动开展自主学习。
活动一:略读, 并回答问题。
(1) Find out the countries the Mekong River flows through.
(2) What can you see when you travel along the Mekong River?
(3) Is it a difficult journey along the Mekong River?
活动二:细读文章, 寻找细节信息, 把内容转化为表格。
活动三:查字典, 预习知识目标中所列出的新单词。
活动四:听录音, 边听边划出词组和句型。
活动五:列出本次自学的困惑疑难处。
2.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 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组内成员轮流发言, 组长督促并记录组内讨论内容, 以便在组际交流时提供各自的看法。教师巡视每个小组讨论情况, 给予必要的帮助, 同时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 以备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3.精彩展示。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new words竞赛。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了本组的合作学习, 还在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的竞赛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4.巩固练习。在此环节设计了二个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
Imagine that you are Wang kun and Wang Wei.Choose a paragraph from the passage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to help you make up a dialogue.
活动二:完成相关单词练习。
1.Was it___that I saw last night at the concert?
A.you B.not you C.that yourself
2.It was because of bad weather___the football match had to be put off.
A.so B.so that C.why D.that…….
5.自我测评。根据括号内所给的提示翻译下列句子。
1.最后我们来到了山顶。 (finally)
2.然后她动员我也买了一辆. (persuade)
3.汤姆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 (insist)
4.最后, 我只好让步。 (give in)
5.她虽然小, 但是知道怎么做。 (although)
6.评价反思:
What did I read?
How long did it take?
……
8.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八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六环节”课堂模式解读
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六环节”课堂模式即“暴露问题--问题诊断——方法引导——自我修改——达标训练——应用实践。”
暴露问题:在写作前,教师派一名学生在讲台上,在教师不进行任何的指导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微写作,内容是关于这名同学的,写作角度自选。学生可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随意的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学生所写的内容,并发现学生写作上的出现的问题。这一环节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材,为开展作文教学展现了真实的情景。通过限时写作,能如实的暴露出学生写作上的优点和缺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具有渴望了解自己写作的好与坏的需求,因此,在课堂上的及时指导,学生易于接受,可提高教学效率。
问题诊断:在课堂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室中走动,总结问题的类型,并集中进行指导说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相互说出优缺点,让同学们在交流中自主发现问题,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学交流之后,教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说明,指出问题,以便进行下一步教学。
方法引导:在进行微写作之后,教师和学生针对写作中的问题,总结规律,对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归类,并针对问题研究一套关于写作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样便使得教学规范、具体,学生掌握了方法,写作也会得心应手。
自我修改:这一过程实际是学生在学会写作的方法之后的一个提升。趁热打铁,刚刚经过同学、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学生内心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进行自我修改,效果最好,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的最快。
达标訓练:在经历了一个微写作之后,学生有了写作的感觉,那么教师换一个相类似的写作题目,学生以前半节课所写为基础,进行真正的写作训练,教师规定好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写作。
应用实践:完成微写作的教学,这并不代表一切,这只是作文的一小部分,在局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整篇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完成目标。将课堂上教师教授的写作方法进行记录,课下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实践训练,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写作力,这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中学教学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在考试试卷中,作文占据着半壁江山,作文的分数是整个试卷的一半,这样的分数比重分配让无数的学生和教师感到压力巨大。对于平时作文训练来说,教师的作文批改量比较大,耗时多,教师的负担比较重,最重要的是耗时多但是写作水平提高不明显。学生拿到作文之后,只是关注下分数,有的同学甚至不会理会教师的评语。这样长此以往,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学生写、教师评的作文教学模式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中,问题颇多,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正经历一场教育改革,亚利桑那大学的古德曼教授夫妇提出了:全语文教学(Whole Language Movement)挑战传统语文教学,写作教学中的过程式理论和实践(Process Theory and Approach)挑战结果式理论和实践(Product Theory and Approach)。全语文这个“全”是“完整”的意思,它强调在一个人全部的学习阶段中,将个人与社会、过程与方法、形式与内容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让孩子接受真实的世界,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能力,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并在教育中成为终身受益者。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几乎是为了完成教师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他们不在意写作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写作实践能力,只在乎作文的分数和老师的评价,将作文孤立成为一个简单的书面表达,这样的作文教学失去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失去了语文的人文内涵与人文魅力,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作文完全沦为了一个固化循环的训练模式。因此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质疑,他们认为写作是一项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自己主宰着世界的体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注入到文字中的一项活动,行文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完全取决于作者的经历和阅读量的积淀;写作源于自己的生活,它具有真实性;写作又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具有探究性。在这样的呼声中,美国开展了语文作文教学改革。
在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中,同样存在着许多弊端。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是安排作文的题目,进行作文的方向性指导,并要求学生课下完成,第二天教师进行批改。教师成为学生的唯一读者,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评分和评语了解自己所写内容的水平,但是这并不科学,因为在批改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量比较大,教师不能面面俱到的为学生进行细致的评判,对于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全面的进行指导,势必会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许多学者开始质疑命题作文,课标中要求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但是对于命题作文来说,学生对许多作文题目和内容比较陌生,有的甚至从未涉及过,如果提出这样的命题作文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写作难度,学生不知从何而写,有可能会胡编乱造,这样的写作还不如不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题,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写作欲望。学生通过多次感兴趣的写作训练便培养了写作的真实感,真实感是写作的生命力,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写作水平也将大大提高。叶圣陶在一封信中说道:“我所谓的作文,皆有所为而发,如作书信,草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其所见,对敌斥其谬妄,言各有的,辞不徒发。而学生作文是联系,是不能不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异。”那么如何将学生的所见所感运用在写作中呢,这就要求教师命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设计:
教学流程 策略分析
暴露问题
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步入中学时代,有了新的老师,认识了一些新同学。相识是人生的缘分,是彼此交往的开始,选取一个你最难忘的相识瞬间,自拟题目,写200字的微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校园,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和经历,学生内心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安排写作,将学生心理的感受落实到书面上,可以写新认识的同学、老师,也可以写新的环境。(7分钟)。热身预写帮助学生找到写作问题所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巡视学生的写作情况,既要看到学生写作上的优点,又要发现学生写作上的问题,总结问题类型,找到写作教学的突破点并进行深入探究。
问题诊断
微写作展示
两个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同学,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进行相互点评,让学生能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产生想要改正的愿望。(5分钟)
方法引导
【提示】1.要注意选取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瞬间来写,可以通过叙写独特的情景和对话,表现“相识瞬间”的情感反应或心理变化。
2.要注意记叙的回忆视角,把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也可以在“相识瞬间”基础上稍作延伸,补叙一下以后的交往。
【案例】1.我初见她时,她那唯美的一笑,使人心醉,暖在心头。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眨巴眨巴;樱桃般的小嘴好像能说出无数的大道理。
2.课上知识渊博的王老师循循善诱的给我们传授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带我们走进课本,去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去结识中外名人,受到美好品德的熏陶;明事理,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
课下,王老师总是被几摞本子挡得严严实实,王老师会将这几大摞本子一个一个的翻阅,精批细改。翻完这摞又改那摞,我看课余时间,王老师最好的朋友就是这源源不断的作业本,课上老师关注的是每位学生,毫不吝啬的为学生播撒着知识的种子,课下老师手捧的仍是每位同学的作业本,看谁进步了,看谁有问题,该如何帮助,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是在不断的进步着、成长着,我们的王老师就像春蚕吐丝一样的在奉献着。 教师阅读语文教科书中对教学的提示,并带领学生分析两则案例,并分析关于人物描写的特点,总结其中的规律,借鉴案例中的优点,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教师寻找的案例篇幅不长,可能是一部分,但是其中一定具有对学生细节描写或许和运用手法上的指导,主题和本单元写作内容一致。
教师和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对比。把案例中的优点进行记录,赏析。这一环节是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作,为学生写作提供基础。(10分钟)
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写作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好这一步,将对整个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自我修改
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将自己所写内容进行修改,查找自己的不足。 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修饰润色完成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修改得到提高,教师巡视学生的写作过程,发现学生的改动和进步之处。(6分钟)
达标训练
完成第一步微型写作之后,教师根据刚才留的题目,再设计一个题目,关于人物的记叙文,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写人物的关键之处,进行新一个微写作。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写作方法,也是对写作方法指导的一种落实,只有通过这种“趁热打铁”的反复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10分钟)
应用实践
(下节课或者课下)进行完整作文的写作。经过微型的写作。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这些人或事一定会带给你许多不一样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学知识,写一篇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或事,题目自拟,5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 通过两个微写作,学生基本掌握了写作的关键,谋篇布局的思路。这时教师的教学要回归到语文教科书上的要求,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中。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也为学生的写作明确了方向。这样的训练,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提高。
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改为:“暴露问题——问题诊断——方法引导——自我修改——达标训练——应用实践”六环节。一方面,改变了教师是唯一的读者这一老化的模式,学生成为课堂评价作文的主体,彼此交流自己的作文,在交流中相互学习,这样学生的作文便有了多个读者,在一个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的平等教学情境中,有易于创设轻松有活力的环境,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可以共同成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指导学生进行自改作文,并明确了方向,他在《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中写道:“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合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两次集中训练,能够使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中学生好奇心极强,对新鲜事物总是怀有这样那样的探索欲望,作文教学环节的多样性,能够提高学生的乐趣,便于学生掌握课堂上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环节”作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文本、学生、教师紧密的连成一个整体,它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的因势利导作用将学生的作文推向一个新高度,使三者之間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经过反复的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增强,又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写作能力。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感,善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朝向积极正确的方面发展,为终身写作创下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基础。
结束语
综上,通过研究和实践表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快速的适应到学生的学习中,并为学生学习写作带来兴趣,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重在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讨论问题,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改进文本,反复训练,最终掌握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六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将课标的要求深入其中,目标明确,过程科学,结果高效,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是一项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全面实施和覆盖,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傅丹灵,曹勇军.写作现实向右写作改革向左[J].语文学习.2015,(2).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2013.
9.六环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九
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
鄢桂蓉
众所周知,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是信息教育。因此,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应从培养学生记忆信息转向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专家和教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和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等。但是,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却涉及较少。课堂教学是学好每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课以前称为微机课或电脑课,大多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既然现在被正式纳入必修课,则必须按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程序,使之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总结、提炼出好的模式。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笔者认为,事实上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理论实践结合型。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多媒体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理论实践结合型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理论实践结合型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本人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上好理论实践结合型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一、激趣导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邮件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邮件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邮件”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电子邮件”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二、展示目标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在激起学生兴趣后,展示当堂的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让学生去奋发学习。
制定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应当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应以技能学习为主,同时注意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述目标时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洁通俗,使学生易记易领会易操作。
教学目标展示的方式由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多少等情况灵活选择。最好用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或预先写在小黑板上,适时挂出,由教师向学生宣读;也可以边讲解边书写在教室黑板上;由教师直接用语言向学生说明等等。(目标展示这一环节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
三、讲解示范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领进门”是前提条件,在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应表现在教师对所教信息技能的讲解示范上。所谓讲解,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使学生明理;所谓示范,就是对当堂要学会的技能由教师或特优生进行操作演示。
讲解示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催化剂,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讲解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具体过程,一般可边讲解边操作,使用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示范动作要慢,让学生看得清。也可以先讲解再示范。讲解操作的内容可一步完成,也可分步完成。当然,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有关的教学光盘、学习软件等进行讲解示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讲解示范,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要细讲细演,最好做成课件,或者分步演示,或者重复演示,使之由难变易。教师引导是为了不导,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信息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让他们当小老师来讲解示范。这对讲课的学生具有鼓舞作用,对听课的学生亦有激励作用。(讲解示范可用6分钟左右时间。)
四、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非经过反复操练不可。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后,便产生了急于试一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始实践操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最好层次不同的学生任务应有所不同。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学生的操作练习,可请学生做“小老师”或成立“技术顾问团”,也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为了便于学生长期协作学习,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搭配分组,小组内学生之间就近落坐,以便于切磋协商,互相帮助、互相带动,共同提高。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帮助“对子”,促使本小组无掉队人员,全部达标。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可以分别指导各个小组的实践活动,倾听学生的询问,解答他们的疑难;或者培训典型,使其带动全组;也可以指导单个同学,特别是要不断地关注后进生。学生课上的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和家庭中,使学生的上机时间大大超过课时量的70%,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技能,提高技能并进行主动探索、创新学习。(学生课上的实践操作应达到15至20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检测评价
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检测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重要。
检测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也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检测评价中教师应该注意用“三明治”原理:最上面的面包是用于肯定学生的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中间实质性的材料则是用于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注意用词的准确、谨慎同时也不能太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最下面的面包则是用于说明 如何解决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检测评价的目的,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摸清达标率,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或从理论上再讲解、重点再示范;或展开讨论,同学帮教;或进行自我纠正;或进行全员强化训练等。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技能,全员达标。(检测评价的时间约占5分钟)
六、创意延伸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教书而教书,培养个别软件的熟练,而是应该把教育的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掌握应用软件共性的概念、操作规则和方法,以及自学陌生软件的能力上来,应该落实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我们要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指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开发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教师要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意识,要善于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想像和发散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勤思、善思、敢想、敢说,让学生把创造性思维的欲望从课堂带向生活,从学校带向社会,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过检测评价环节,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技能,如果这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更利于达到开发智慧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例如,学习“网络信息的浏览、搜索及下载”一节时,学生们熟练地掌握了上网技能后,老师提出"你想使用网络干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回答,这时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利用网络资源去查找和下载语文、数学等学科资料;有的说将环境污染的数据资料和危害情况发到网上传播,呼吁保护环境;有的说我也要制作一个网页,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信息;有的说网上有些毒害青少年的东西,我要研究网络过滤器安到电脑上,将有害的东西过滤掉„„学生的想像有些真让人想不到。通过这样的课堂启发延伸,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意延伸环节约用5分钟时间)在创意延伸环节结束后,教师布置课下作业;或继续实践练习,或预览下一节的内容,环环紧扣的一堂课就此结束。
结语
【六环节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六环节教学心得体会09-05
语文教学环节11-16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10-24
初中体育“五环节”教学模式08-12
高校实验教学环节论文08-01
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08-17
优化教学环节 打造高效课堂10-26
尝试教学几个环节11-03
幼儿园数学教学基本环节10-28
艺术欣赏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总结讲解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