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课题类别

2024-06-28

教科研课题类别(共8篇)

1.教科研课题类别 篇一

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一、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及时申报补报国家、省、市级教科研课题,同期开展的市级以上课题不少于2项。

二、每学期(年)初,各学科组要根据学科教学活动,确定本学科教科研课题。

三、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学期要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向教科研领导小组进行汇报。

四、各学科组开展的校级课题,在教科室指导下,由各课题主持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每学期进行一次期中汇报,学期末以适当形式验收。

五、课题完成情况作为优秀学科组、先进教师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教科室负责教科研课题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2.教科研课题类别 篇二

了解高职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高职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众多, 每种课题的要求和中心有所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来源, 有利于课题的定位。课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专项项目课题; (2) ××省、全国教育科学“××五”规划××××年度课题; (3) ××市、省、国家××××年度自然科学规划课题; (4) ××市、省、国家××××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5) 新世纪××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五”规划课题; (6) ××××年度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课题; (7) ××××年××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 (8) 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 (9) 各类企业资助的科研课题; (10) 学院××××年教育科研课题, 等等。

高职教育研究最基本的任务和重心在于解决高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或对教育全局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提出的有关问题, 或是高职教育领域某一方面、某特定范围内的问题。此类课题可细分为:

1.教学实践类问题。教学是高职的中心工作, 高职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学习、教学质量、创业能力培养、教学管理等都是研究课题。

2.德育类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高职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德育课程建设、道德情感教育等都具有研究价值。

3.教育管理类问题。通过改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就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及师资队伍管理等工作可以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

4.高职教改类问题。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深化, 高职教育全面进入内涵建设阶段, 高职教育改革迫切要求人们转变观念, 创造性地解决各类问题, 这其中存在大量需要研究的课题。

5.校、企、政关系问题。高职办学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国际合作等为高职办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为高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选题, 高职科研工作者既可以从教育系统内部的视角研究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 (合作、融入) 的问题, 也可以从教育系统外部的视角研究高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的问题。

另外, 文献分析也是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现有的政策文献、教育理论文献中可寻找切入点, 例如,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要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 “创新办学体制, 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 (企业) 共建高等职业学校, 探索行业 (企业) 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 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高职办学模式, 多方共育人才的各种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必将成为“十二五”期间高职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

无论是来自实践的课题或通过文献分析得来的选题, 往往都既有实践价值, 又有理论价值, 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辨识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类型

知晓高职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别有助于明确研究内容。从课题功能的角度看, 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开发研究 (发展研究) 课题之分。从研究内容和范围的角度看, 可将教育研究课题分为宏观研究课题、微观研究课题和中观研究课题。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一般不被多数高职教师选择;应用课题、中观、微观层面的课题是高职教师选题的重点;开发研究课题和宏观层面的课题对普通高职教师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基础理论研究指基本理论研究或纯理论研究, 是针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索, 其任务是发现相关的特征、提出理论依据、总结规律。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是在总结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发现、新方法, 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 强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例如, 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规格研究、对高职教育本质的研究等都属于这一类。基础理论研究课题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必须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获得国内外研究信息支撑。

应用研究课题应用研究是以相关理论为指导, 针对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密切联系高职教育教学实际, 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开发研究课题也可称实验发展研究, 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成果, 目的是为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 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方案、计划、对策、研发新产品等, 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强, 实用价值较高。

遵从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原则

服务性高职教育科研课题首先必须服务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速度快, 需要解决的问题多, 有理论、实践层面的问题, 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科研选题应本着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 积极、主动地寻找课题, 为高职院校办学决策、科学育人提供服务。

科学性高职教育科研选题必须遵循高职教育及与之有联系的多种事物的客观规律, 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研究的客观条件, 要通过对高职教育历史现状的分析, 对他人研究成果和多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选择课题, 并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即应经过科学论证后形成课题, 不可主观想象, 盲目选题。

创新性选题必须具有新意, 有独创性和突破性。或提出前人未曾提过的问题, 涉入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 创建新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或是将他人的研究课题分解、以不同组合方式改造产生的新课题;也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领域、情境、教学等实践中, 在应用方面创新。创新可以是理论观点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应站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 以全新的视野选择课题。

可行性课题要具备可行性, 就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一方面, 研究者要审视自己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需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自己的经验、精力及兴趣等是否满足研究的需求, 所在单位是否能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 要评估是否有必要的资料、工具、设备、时间等;还要把握课题的难易程度。对高职教育工作者而言, 选择课题应从实际出发, 初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应选择那些范围较窄、内容比较具体、难度较低的课题, 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实际, 选择有可利用的条件和成果、能直接用于改进实际工作的课题。

恰当运用教育科研选题方法

选择一个好的课题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初步确定问题方向→了解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问题的研究价值→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找到与高职教育联系的结合点→初步拟定研究题目。更要恰当运用选题方法。

直接选题解读各级各类课题指南, 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和兴趣, 对指南中的题目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 或从中直接挑选课题。

经验提炼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 研究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可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归类整理、再分析, 确定其研究价值, 然后, 从中选取有价值且符合研究者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现状分析现状分析即通过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 发现或揭露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中选择适当的课题。例如, 某学院教师针对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监控不力、指导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导致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不高的现状, 通过分析提出了“毕业设计 (论文) 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课题。

资料分析各种教育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的科研课题, 高职教师可从各种政策文献、理论研究资料、评估数据平台、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比较不同观点, 提出自己的想法, 或继续研究前人提出却尚未解决的问题, 或对前人的理论提出质疑, 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从中产生研究课题。

课题延伸在已有立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扩大和延伸课题。此类课题需要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如能从实际出发, 选择范围适当, 充分利用和改善实际研究条件, 研究问题会比较清晰、具体, 可操作性会更强, 课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容易获得立项。

领域交叉高职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虽各有不同, 但各专业之间、课程之间存在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可以产生许多有价值的课题。例如, 如何通过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通过多种课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等等。

团队打造团队通过“头脑风暴”产生新的想法, 经过加工提炼课题。采用此方法选题宜关注热点、抓住团队成员的困惑和瞬间灵感, 从而寻找空白点, 从团队提出的小问题切入, 通过讨论、借鉴、筛选、融合、创新找到合适的选题。

贴切表述教育科研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对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主题的框定, 能体现研究的价值, 引导研究的方向, 直接影响整个研究过程, 对整个研究工作起着制约作用。确定一个好的课题名称要做到以下几点:

表意准确课题名称要明确地表达研究的主要内容。笼统的题目会使研究无从下手;过于狭窄的课题会导致课题研究失去应有的价值。一般而言, 课题名称应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要素。例如, 在“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这个课题中, 研究对象是“高职学生”, 研究内容是“学习方式”, 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主题明朗课题的表述要反映研究的重心和方向, 以便于明确研究内容, 抓住研究重点。因此, 课题标题的用词要具体, 要使用有特定涵义的词汇, 尽可能将关键词包括在内。此外, 课题名称一般只表述一个主题, 如涉及多个主题时, 应有所取舍, 或设总课题和子课题。在表述所研究的问题时, 课题名称中涉及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逻辑关系要清楚。

规范简洁课题名称表述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 要采用标准的学术性术语, 不可自行编造词语, 从而引发理解歧义。课题名称最好用陈述句, 避免用比喻、反问、口号等句型。此外, 表述中不宜使用缩略语、阿拉伯数字、拼音字母等。课题名称的表述应力求简洁, 在准确表达意义的前提下, 用简短精炼的名称表达出完整的意思。一般20字左右比较合适。

新颖醒目课题研究角度与研究切入点的独特性是课题名称新颖的条件, 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将其表述出来, 能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恰到好处的课题选题对整个课题的设计、实施和最终成果产出具有关键性作用。高职院校课题申报者应充分认识选题的重要性, 遵循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掌握选题的方法, 认真做好基础调查研究工作, 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 并用简洁、精确的语言表述选题, 为课题的成功立项、顺利开展研究、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桂诗章, 杨晓萍.教育科研选题的原则与途径[J].教学与管理, 2007, (1) :60-61.

[2]吴夏风.科研选题的意义与方法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0, (5) :132-135.

[3]周颖华.教育科研课题名称的表述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7, (4) :44.

3.以科研课题带动校本研究 篇三

一、科研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校本研究是从学校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反复的过程,达到更新教师理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的研究。科研课题研究内容是在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时,持续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着重选择具有代表性、被普遍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題或教育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能体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

其次,通过校本研究,可以在课改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有针对性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通过研究成果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而通过课题研究,则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较系统、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和困惑,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再次,科研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可以把立项的研究课题分解成不同层面的校本教研专题。而这些校本教研专题又反过来极大丰富和充实了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在课题研究的框架下,这些校本教研专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进一步丰富了科研课题研究的实践,使得科研课题研究有血有肉,更加生动、丰满。

二、科研课题研究的三个层次

近年来,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我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研究,使之逐渐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一大特色。因此,通过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校本教研的理论水平、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个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个人课题研究正日益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有着内在和外在的驱动力,一方面,教师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内在要求非常迫切,另一方面,学校也为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舞台。

2. 教研组课题研究。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教研组必须进行适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形成合作课题。如果没有教研组课题,教师的课题研究就容易盲目。因此,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抓住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引导教研组确立学科课题,有重点、有层次地展开研讨,在研讨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

3. 校级课题研究。校级课题研究包括以学校为主或为辅承担的全国、省市科研课题或子课题研究,即使是国家级的课题,落实到校级课题研究时,也必须从教育教学的需要出发,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寻找“理性”的回归。同时,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于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学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三、校本研究实施的三种形式

1. 教师个人的教学研究与反思。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与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总结或借鉴经验解决问题,及时地反思教育教学事件,从而改进与解决自己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它强调的是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改进实践。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新的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知识的支撑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才能提升反思、研究的水平。教师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不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坚持写反思记录,写教研文章,形成常规课例。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2. 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与合作。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激活,动力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持续,情感也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健康。年段集体备课与研讨,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合力,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1)互相交谈,交流信息。交谈主要是交换信息和经验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而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例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无法解决,找到存在原因及对策。

(2)互相协作,同伴互动。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例如,我校的备课以年段为小单位,教研组为大单位,充分发挥年段备课组的作用,全年段老师全程参与备课、听课、小组评课,并在大组点评发言。通过研讨,逐步形成成功的点评课例,在分析问题,研讨争论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开课教师,年段中每一位老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都通过积极的参与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人都受益匪浅。

(3)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例如,在我校,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要求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带徒弟,这种方式灵活,更能发挥整体合力。

3. 专业引领,促进发展。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关键。

校本研究虽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缺的因素。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

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中完善自我,通过校本研究建立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正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目的之一。

四、校本教科研管理三个落实

1. 把校本研究的理念贯彻到每位教师的思想中。校本研究工作的落实程度不取决于我们制定了多少条制度,更不取决于我们向教师灌输了多少新鲜的理论,而在于教师在思想上是否有了真正的转变,在工作中能真正落实多少,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对此教师应恰当选择研究课题,这是校本研究能否取得实效的关健。教师可以根据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可以配合学校实验课题,参与课题研究;可以面向自己专业发展定向,确定研究内容等等。总之,课题的确立应是教师的“所急”、“所难”,课题的研究应为教师“解渴”、“解难”,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校本研究的必要与实效,让教师们自觉的参与到研究中来。

2. 落实教科研计划。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务处的安排,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制定教科研计划。首先将课题选择同课程改革、教学热点、重点难点紧密结合;其次,在方案设计上注重课堂教学理念、方法、评价的改革创新,及时吸纳课程改革和课题的信息与研究成果,引发对课题的争鸣与交流,使课题研究在交互式、对话式研究中不断深化发展。

3. 落实教科研过程检查。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和内容。学科性的研究课题,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学习阶段安排学习有关文件精神,请专家宣讲新课标,制定教研活动制度及备课制度等;在实践阶段,建立实验班、实验年段,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在总结阶段主要进行结题工作。所有这些,都要求在每个阶段,通过总结、交流、反思等方式对教科研过程进行检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现象和问题,尋找教科研目标、期望与效果之间的差距,制定共同认可的下一步方案。

4. 落实教科研成果结题。在教科研过程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结题工作,总结了教育教学经验,(下转10页)(上接34页)反思了研究的过程,是对课题研究的再深化和再提高,激励和促进教师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

五、校本教科研成效三个促进

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通过“唤醒”,可以使一个人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程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因此,“校本研究”就是要“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其自我意识,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

2. 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现在的课堂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孩子们的兴趣、注意点、兴奋点,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老师们总是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引导、创设一些情趣化的情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校本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方式;唤醒、挖掘与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提升了学生语言、认知、思维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真实中探究感悟、在互动中发现拓展,共同体验和享受教与学的快乐。

4.小学语文教科研课题研究 篇四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从我校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成员充分调动积极性,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我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

料。

六、本课题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校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开始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第三阶段:课题巩固推广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解决课题中还存在的问题,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向全国一线教师征集教研活动优秀方案来服务我们的研究。

5.初中教科研及课题研究制度 篇五

高兴中学

高兴中学教科研及课题研究制度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切实搞好教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工作,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请各位老师认真贯彻执行。

一、工作思路

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我校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

二、总体要求

在现代教育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各教研组长要积极成为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推进课题实验。

三、具体要求

1、课题审报成功后,由教研组长担任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研究方案,落实组织管理人员分工,各学科组要全员参与课题的研究,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2、校长及教干要到课题组,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3、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5、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走向深入,参加实验的老师每人每学期上1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6、各课题实验组成员要坚持写实验札记,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7、学校要适时邀请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指导。

8、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科研信息交流,经验讨论会上,承担课题研究者都要有经验交流或论文发表。

9、学校要根据课题实验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实行课题实验奖惩制度。对课题实验中成果显著的教研组或教师根据学校考核制度,予以奖励。

10、教研组安排的各种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各种活动(包括公开课和评课活动),本组老师必须全员参加,有课的要调好课。

四、奖惩办法

1、每次教科研和课题组集体活动都要由负责的教干和教研组长共同考勤,并按学校出席例会的标准发放补助。

2、每次教科研集体活动(包括听课、评课),该学科组的老师必须全员参加,有事要请假。无故旷工的老师按学校制度中的旷会一次处理,请假的按学校请假制度执行。

3、课题组布置给每位老师的任务要按时按量保质完成,如果未能完成的老师按未能完成学校其他任务同等处理,并在期末教师业绩考核中每次扣1分。

4、每个老师的研讨课必须按时完成教学设计、上课、反思,每缺一项每次扣1分,教研组要组织评课,每缺评一次扣教研组长1分。

6.教科研课题研究流程管理条例 篇六

课题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科学活动。它有着自身的规律以及发展的阶段和过程。根据系统论原理,我们必须加强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依据《江苏省教育科研机构暂行工作条例》、《苏州市课题管理办法》和上级有关教科文件精神,为了规范有效地抓实“十一五”学校课题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全体教师课题研究水平,提升学校课题实验研究水准,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本条例。

第一条:管理机构与管理内容

1、校级各项立项课题均由教科室负责管理,校级以上立项课题按相应级别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规定实施管理。

2、学校成立主课题组(校长室负责课题研究的系统规划,教科室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申请、方案制订、过程管理、检查指导、资料搜集、结题鉴定工作,学校各部门条线负责具体的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二级子课题组(课题组长有学校分管学科的主任、市区学科带头人担任,具体负责该课题研究操作实施过程)、三级子课题组(该课题有后备青年骨干教师承担,并协同2-3名青年教师联合研究),形成结构合理的众星拱月的网状式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3、课题管理内容包括课题规划、选题申报、论证立项、研究过程的检查指导、研究成果的鉴定评审、科研优秀成果的推广、课题实施的全程管理。

第二条:课题规划

1、学校教育科研课题规划与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同步,一般以3-5年为一规划期。每年进行一次具体的课题规划,确定当的研究方向与研究任务。

2、学校教育科研课题规划由学校教科室制订,并报校长室审定。

第三条:选题申报

1、根据省、市、区、校级课题指南(课题指南另发),教师结合自身学科教学实际和研究特长选择有针对性的课题申报。

2、校级立项课题实行限时申报,每二年一次(具体时间由教科室通知)。

3、申报课题必须填写《课题申请表》3份(一份上交学校教科室、一份交学校二级子课题组、一份留底),按栏目要求填写清楚[《课题申请表》栏目有:封面、数据表(课题名称、课题承担者、课题成员、预期成果)、近期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九五”“十五”期间承担的研究课题、课题设计论证(选题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承担者的学术背景、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预期研究成果(按阶段或填写)、最终研究成果(论文、课例、结题报告),《课题申请表》另发]。

第四条:论证立项

1、申报立项课题先有学校教科室根据《课题申请表》论证后,再报送校长室审定,审定后发布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然后由申请人或课题组填写《课题研究计划表》3份(一份上交学校教科室、一份交学校二级子课题组、一份留底),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的格式和内容是:⑴题目:《××××××》研究方案⑵单位、姓名⑶课题的提出(或研究背景)⑷理论依据⑸概念界定⑹研究假设⑺基本原则⑻研究内容⑼研究目标⑽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比较法、个案法、调查法等)⑾研究措施⑿研究步骤⒀预期成果⒁课题组织⒂主要参考文献]3份(一份上交学校教科室、一份交学校二级子课题组、一份留底)。2、凡向区、市级以上申报立项课题,须由教科室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情况和有关条件统一向上申报。

第五条: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过程一般顺序是:实施研究-过程控制(加工整理、检查反馈)-中期评估-撰写报告-结束处理(资料归档、总结教训、成果交流)

1、课题一旦正式立项后即进入实施研究阶段,课题承担人或课题组组长必须根据研究方案制订《课题研究执施计划》(分写出工作重点、研究内容、活动安排等)3份。

2、课题实施研究阶段要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课题承担人或课题组组长搜集阶段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录像课例等,每学年写好一份工作汇报,填写课题研究汇报表(课题研究汇报表内容:研究工作进展情况、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研究计划),教科室每对课题研究情况检查一次,及时反馈情况,提出调整完善意见或建议。

第六条:中期评估

1、课题研究进入中期阶段必须接受各级科研部门的中期评估,课题承担人或课题组组长认真写好《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填写《课题研究中期情况汇报表》,整理好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有条件的课题组可以尝试采用课件方式整理资料)。

2、课题承担人或课题组组长根据评估意见,结合自身的研究情况和实际,及时调整修改课题方案和研究过程。

第七条:课题结题

1、课题进入结题阶段(一般在结题鉴定前三个月),课题承担人或课题组组长在按计划完成研究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撰写结题报告。

2、课题结题必须提供以下材料:①课题申报表②课题立项证书或通知书③研究方案④课题研究执施计划⑤《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和《课题研究中期情况汇报表》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⑧《课题结题申请表》(表格另发)。

第八条:成果鉴定

1、课题成果一般包括:研究报告、科研论文、专著或论文集、研究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制作的软件、音像制品等。

2、校级立项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由教科室承担,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查阅全部资料,签署鉴定评语。

3、凡符合课题研究计划要求,达到研究目的的课题,予以通过并发给证书。研究成果存入研究者业务档案,作为评职、评优条件之一。

4、优秀课题研究成果由学校教科室向区、市、省科研部门推荐,参加科研成果评奖和刊物发表。

5、学校重大课题结题后,其研究成果须报请上级科研机构同意,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鉴定或书面鉴定。

第九条:成果推广

1、课题结题鉴定后,其科研成果以校刊优先刊登、向上级推荐评奖、刊物发表的形式给予推广。

7.我国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七

1 科研项目分配不合理

目前, 我国科研资源的分配问题是在宏观布局上偏差严重。科研课题经费大量集中在有威望、实力强、成果产出高的科研机构。有些知名专家甚至可以同时期集二十多项课题于一身, 结果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么多的科研课题。而一些中小科研机构则处于奋力争取科研课题经费而实际得到很少或者根本得不到的尴尬境况, 他们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基础研究却拿不到需要的基本经费。

2 科研课题经费高投低产, 科研成果质量不高

国家对科研课题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 同时科技成果完成数量也是逐年上升的, 然而增幅并不十分明显, 说明科研课题经费的增投并没有很好地拉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质量不够高, 科技成果产出慢, 转化率低, 效益不够明显。

3 科研人员对科研的额外付出得不到有效认可, 激励不足

在各级政府财政拨款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中, 科研人员普遍抱怨的一点就是对科研工作的额外付出得不到认可。科研工作本身枯燥乏味, 又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科研工作者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 往往在科研工作的关键节点需要加班加点, 额外劳作。然而他们额外的付出却没有得到预算科目上相应的认可和补偿, 导致科研人员效率较低、积极性不高, 容易滋生挪用科研课题经费作为员工劳务补贴的违规做法。

4 缺乏有效监管, 贪污腐败案频发

我国相继出台对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规范政策, 不断完善经费管理体系,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制度, 致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如陈英旭、段振豪、李宁本应该致力于科研和教育的所谓行业专家, 利用职务的便利, 钻制度的空子, 用虚假发票和虚构事项套取科研课题经费。

我国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以上这些问题,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好的制度可以维持良好的秩序, 可以规范人的行为, 可以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使得科研课题经费充分发挥它的效能, 进而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

4.1 促进科研课题经费的有效分配

(1) 对科研项目分类管理, 区别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针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项目进行数量上的管控。对于科研院所的评价考核, 不能仅仅依照承接的科研项目数量来进行, 而是要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成果。以结果为导向督促科研院所对项目的申报。

(2) 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应集结各路科研专家, 设定一定比例的国家计划科研项目, 由国家直接划拨专门经费来完成, 集中优势力量, 将各路科研精英集中到一个课题组, 采取大兵团作战的做法,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进入到国家重大计划科研的研究人员, 不允许再申请任何课题。相应地, 国家应出面解决他们的住房、工资、养老等后顾之忧。

(3) 支持激励青年科研人才。那些以大学校长、研究所长为专职的“兼职”科学家, 其主要岗位职责是行政管理, 应逐渐从科研课题经费竞争队伍中脱离出来。应当重视政策倾斜, 对科研工作刚刚起步、羽翼未丰的青年人才采取激励政策, 对他们申请的具有创新性的科研课题设置专项资助, 拨付经费, 给予支持。

4.2 重视对科研人才的物质激励

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是科技成果的直接创造者。他们才是科研工作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让科研工作者无后顾之忧、充满激情地工作, 是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将经费中相当一部分用来作为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 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在保证收入和福利的同时, 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成果转化情况, 给予科研人员期权、股份激励, 进一步推动科研人员的创造激情。

4.3 建立“负面清单”的经费管理体制

根据“负面清单”模式, 制定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只规定科研课题经费不能干什么, 能干什么是法无禁忌均可为。如规定不得采购与项目无紧要关系的设备, 不得报销与项目无关的差旅费等等, 而不再罗列具体费用的细节。国家简化科研项目审批程序, 而加强对科研课题的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项的审计监察, 强化对经费的过程监督, 对于发现的违规违法使用经费现象, 及时终止, 避免经费的挪用和滥用。

4.4 建立“成果奖励”为导向的科研管理体制

改革现有“以项目申报”为导向的科研管理体制, 降低现有的单项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 把大部分经费用于科研成果的奖励。建立全国统一专家库, 对科研成果采用通讯评议、学科组汇评、相关领域专家组总评等分级评议。主要从技术创新性突出、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和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三个方面来进行评议, 设置奖项。最后根据总评结果给予奖励, 在现有奖励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奖励的力度。这样可以鼓励科研人员多创造出好的成果, 可以消除现有科研体制管理中只重数量, 不重视效果的弊端。

4.5 加强对项目的外部监督

国家应加强对项目的外部审计监督, 由各地政府审计部门对科研课题经费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专项审计。建立国家统一的科研项目经费信息公开共享平台, 接受专家的考核和公众的评价, 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匿名举报制度, 对于科研课题经费使用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可以进行匿名举报, 建立举报信箱, 对于核实的举报信息要给予举报人奖励。同时将被举报人或单位纳入其诚信档案, 按国家规定给予处罚, 如几年不允许课题申报等, 对涉及违法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多年来, 我国科研事业高速发展, 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科研发展浪潮中激流勇进。有关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政策和方针也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然而, 就目前来讲,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制度的缺失, 因此, 建立一套专门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摘要:我国对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加, 课题经费的支出力度也相应地加大, 然而蛋糕再大也总是有限的, 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其效能, 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 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科研课题,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高茹英, 等.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 6.

[2]崔惠绒.完善我国科研机构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财会月刊, 2012, 21.

8.如何正确地选择科研课题 篇八

[关键词] 科研课题;选题原则;选题步骤;选题要求;资源查找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31-1

一、什么是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就是对问题作出科学的方法判断及回答。问题是构成课题的主要因素,提出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开始。课题也来源于问题,课题中含有科研性的问题。究课题就是把某一领域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特定问题,而且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能够普遍反映某种现象,并可以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最后行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什么是科研选题

总的来说,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研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没有课题就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选题的过程也就是对探索者未知世界或已知世界重新诠释的方向,目标,模式的确定过程。它直接反应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及其精神境界。大到国家一级的科研规划,小到科研单位或研究者个人的科学研究活动。要想取得较大的成功,选题策略不可忽视。选题的当,方向对头,可以捷足先登,后来居上,突破一点,带动全盘;而选题策略失当,方向有误,得不偿失,甚至虚掷光阴,劳而无获。把握方略,是成功选择科研课题的根本要领。

三、选题原则

科研课题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此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将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这里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二者兼有。

(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三)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比如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选择就必须遵循教育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的客观条件。应该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等形成课题,切记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四)创新型原则。创新性原则,即价值原则。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选题要有先于时代的导向,目光应落在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领域。对某一领域的老课,题,则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研究。即使是选择一些验证性研究课题,也应力图有新的发现。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课题才有真正地生命力。

四、选题步骤

(一)确定研究范围。选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什么。研究范围通常由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的东西往往可以研究得更加深入及透彻。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只是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问题提的越多,找到适合的选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科研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三)课题论证。论证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1.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要考虑4个特征:即是否属于某个领域的问题?是否此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有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能否通过研究得到解决?2.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需要考虑4个特征:即:问题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有创新?问题是否有科学性?问题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才是适合自己的好课题。

五、选题要求

1.明确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领域。

2.充分把握所研究主题的内涵。

3.要有创新意识与成分。

4.清楚掌握研究设计的逻辑。

爱因斯坦说:“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正确的提出问题。”正确选题,即一个好的科研题目要符合科学原理,符合研究者的自身条件(学术水平,地位;科研设备,经费队伍);在成果应用范围内要处于领先地位;要能解决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六、资源查找

资料查找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经验总结;2.新理论、新发现带来不少科研课题;3.时代变革与历史传统式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4.认清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和积极发展科学文化;5.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优势;6.结合自己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林.教师研究简论[J].教育科学简论,2000,(3).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必发.成功选择科研课题“三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4]陶文忠.教师怎样选择科研课题[N].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党校流程下一篇:三亚市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