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2024-09-27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通用4篇)

1.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篇一

物体的浮与沉评课稿

这一节课也是我大学毕业时的展示课的内容,也是让我一直思考着的一节课,而本月初,听了郝老师《10.5物体的浮与沉》一节后,让我感触颇深。教无定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原来不一定要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原来,传统的教授方法,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归纳、去提炼。

本节课的课题是《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虽然整节课的脉络与课本完全一致,但课本中的课题不是这样描述的。这就看出老师的`功力了,这节课已经不是单纯地总结归纳物体沉浮条件,而增加了更多的思考——利用这些条件,郝老师是这样做的:

老师出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铁皮放在水里沉了,但是用钢铁制作的轮船却能浮在水上呢?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了第一种情况。并板书:轮船:空心V(体积)增大F(浮力)增大

接着提出第二种情况,潜水艇为什么能沉浮

同样地,学生自己思考,回答问题,老师只引导学生规范地组织语言和准确地使用物理概念、描述现象。

板书第二种情况,潜水艇:自身受到重力重力减少浮力增大

老师通过空气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引申的结论:不仅适用与液体,也适用于空气

老师继续谈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气球和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中浮起来。并归纳出第三种情况。

气球:氢气密度<空气P空气

展示密度计,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漂浮F浮=G(不变)

之前学生自己已经在家用橡皮泥做实验,捏成小球,观察在水、盐水中的不同状态。归纳出

V排=F浮力/P密g

最后是归纳总结,学生把本章关于浮力的知识点逐一补充完整。包括浮沉的几种情况、浮沉条件的总结、应用等,制作成知识树。

这节课是把课本知识真正建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整理归纳出上节课学习过的浮沉条件并找出这些浮沉条件应用到生活中哪些应用和发明创造中去。而问题的提出也是从一开始的简单的浮沉条件到量化的更准确度量与运算,层层推进,逐渐深入。

这节课能观察到所有学生们都有动起来思考,这从下面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来了:老师提问的学生是没有重复的,有些学生开始表达不出来,或者还没有领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能清晰地归纳和表达。

所以这节课看起来只是传统的讲授课,但实质内涵大不一样,它是让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一节课。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猜想能力、用实验验证猜想的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所以我深深地感叹:这节课,学生的思维质量是很高的。

2.物体的浮与沉 篇二

一、物体的浮与沉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思路一:浸没在水或其他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只受重力G和浮力F浮时,其浮沉的状态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即: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物体露出液体时,浮力减小,减小后的浮力等于重力;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分析思路二:对于质量分布均匀、浸没在水或其他液体中的实心物体而言,也可以从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上来判定物体的浮沉状态: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底;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浮力、重力或其他外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沉.既可以只改变物体自身的重力,也可以只改变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或其他外力的大小,还可以多个因素同时发生改变,从而使物体下沉、上浮和悬浮(或漂浮).

例1小明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25cm3的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苹果所受的浮力为

N,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将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如图1所示,再将小块放入水中,发现小块沉入水底,据这些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入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g=10N/kg,ρ水1×103kg/m3)

分析由于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整只苹果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苹果所受的浮力等于苹果的重力.现将切开的小块苹果放入水中,发现小块沉入水底,说明小块苹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而也就说明大块苹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大块苹果上浮,上浮后大块苹果一部分露出水面,最终处于漂浮状态.

答案1.25先上浮后漂浮(或上浮)

值得注意的是,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尽管其自身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但要注意物体所处的这两种不同状态的区别,这两种状态是:

物体漂浮时,物体在液面上静止,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自身的体积,此时ρ物<ρ液;

物体悬浮时,可以在液体内部的任何深度静止,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自身的体积相等,此时ρ物=ρ液.

二、计算浮力的三种方法

1.根据弹簧测力计所测出的拉力的大小F浮=G-F拉来计算.

例2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2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理由是.

分析(1)比较AB两图,运用F浮=G-F拉即可求得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2)B图中鸡蛋完全浸没在水中,而C图中鸡蛋只是部分浸入水中,故要比较鸡蛋在两种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必须控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答案(1)0.5(2)不对实验中没有控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进行计算.

例3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1.8×10-4m3,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N(g取10N/kg),松手后苹果将(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分析苹果原来全部浸没在水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计算出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苹果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松手后苹果将上浮.

答案1.8上浮

3.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物进行计算.

例4小明同学注意到新闻节目中经常报道国际原油价格涨至多少美元一桶,又报道我国进口原油价格每吨提高多少元.他想知道原油的单位“桶”和质量常用单位“吨”之间有什么关系.经过努力,小明设法获得“胜利原油”样品若干,并将密度为0.6×103kg/m3、体积为200cm3的立方体木块放入原油中,木块漂浮在油面上,经测量木块有1/3的体积露出油面(g=10N/kg).

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原油的密度.(3)若每桶原油的体积为1/6m3,1吨原油等于多少桶?

分析由于木块漂浮在油面上,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G物,即可求得木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木块有1/3的体积露出油面,说明木块有2/3的体积浸在油中,由阿基米德原理可计算出原油的密度.

3.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篇三

主备人: 张淑 辅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能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问题。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浮沉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古人对浮沉条件的应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对浮沉条件的理解。【教学难点】 沉浮条件的应用。【教学准备】

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牙膏皮、密度计、潜水艇模型。【教学方法】

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和分析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 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2:先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后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浮沉现象。

师:对于这些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师:请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盖子的小瓶、盛水的烧杯),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

验证猜想。

请两组同学讲清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有条件的可以)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证据填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情况中小瓶向什么方向运动?它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如何?

学生归纳小结:(多媒体展示)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迷你小实验:按教材第132页图7-29实验,将蜡块、橡皮、瓶塞、鸡蛋等放入杯中,观察它们分别位于哪一层液面上?你能说出原因吗?能用物质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媒体展示)

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均匀且浸没在液体中,则:(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师:沉浮条件有哪些应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131-132页的内容。

1、密度计:

师:请同学们说说对密度计的了解? 演示实验:用密度计测水、盐水的密度。

师: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悬浮还是漂浮状态?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分析:F浮=G计 ρ液= F浮∕ɡV排= F浮∕ɡV浸 浸入液体中越深,排开的液体越多,液体的密度越小。

2、盐水选种:

师:在农业上要提高产量,选好饱满、结实的良种是非常重要的。盐水选种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地挑选种子的方法。如何利用盐水来选种子?请同学们说一说。

师:为什么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直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则会下沉?请同学们利用浮沉条件来分析。

3、潜水艇:

演示实验:利用潜水艇模型来演示潜水艇的上浮、下潜,或用课件展示潜水艇的上浮、下潜。师:潜水艇如何实现上浮、下潜的?请同学们利用浮沉条件来分析。学生归纳总结:

潜水艇的原理: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潜的。

4、“孔明灯”和热气球:

利用浮力升空的,在气囊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你煮过饺子吗?生饺下锅先沉入水底,煮熟后就上浮,凉了后又沉入水底,为什么?

2、一条船从河里进入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化吗?船舷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

3、如何测定血液的密度? 〔新课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出来简单地总结一下。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2、若物体是实心的,密度均匀且浸没在液体中,则:(1)物质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2)物质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3)物质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二)、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的原理

2、盐水选种的原理

3、潜水艇的原理

4、“孔明灯”和热气球升空的原理

三、随堂练评

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在水面外,求此木块的密度?

2、烧杯中有一冰块副在水面上,假如冰全部熔化成水,那么水面将()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课外作业]

4.茶叶的浮与沉作文600字 篇四

欲试点茶三昧手,上山亲汲云间泉。——题记

茶叶在水中浮浮沉沉。

在阳光斑驳的午后,倚一张竹椅,立在老家院中,滚烫的沸水在壶中翻腾着,溅出点点细碎的灼热,水顺着杯壁滑入杯底,干瘪的茶叶顿时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变得有活力,充满无限的生机,淡淡的茶香裹着轻薄易碎的外壳,在空气中炸裂开来,沁人耳鼻。

父亲低眉专注地沏茶,杯中汤色清幽,杯口青烟缥缈,伸手端起一盏茶,微眯着眼,在鼻端一嗅,嘴角露出些许微笑,杯身微侧,小口轻呷着品尝。

父亲喜喝茶,他喜欢将茶叶单独含在嘴里,品味它的甘苦。

我却是对茶嗤之以鼻的,繁杂的工序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显得十分不融洽。

考试的失意使我心灰意冷,像一片湖水笼进了暮色的烟霭中,冰凉而苍茫。

“进来喝一口茶吧。”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

进了屋,桌上摆了几个杯子,里面有些茶叶,父亲将一些冷水注入其中。茶叶舒展开来,在水中漂浮着,不断徘徊,最终都浮出水面。我凑近鼻子闻了闻,没有一点茶香,无色,也无味,茶叶的味道完全没有融入进去。

父亲又拎起一壶沸水注入另一个杯中,那些灼人的热从壶口飞散出来,茶叶早已枯竭的.生命被重新注入活力,水汽夹杂着清新的香,在空气中氤氲开来,茶叶的芬芳熏陶着房内的任何一个角落。他又提手加入沸水,茶叶被冲到了杯底,浮浮沉沉,香气更加浓烈,它在沸水下呈现出层层叠叠的绿,最后沉入杯底。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的间隙洒在木制的桌面上,一份感悟随着绿茶滑至心中。

人生亦是浮浮沉沉,如同这茶叶一样,难以捉摸。没有经历磨难,只能停留在表面,只有受过坎坷,才能领悟更多的道理。

茶叶浮,浮光掠影,

上一篇:教师以案促改个人剖析材料下一篇:泥石流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