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局述职报告

2024-07-27

市旅游局述职报告(共8篇)

1.市旅游局述职报告 篇一

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市旅游局党组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夯实基层基础,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推动XX市旅游经济发展、建设幸福沅江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现就个人和市旅游局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履行党要管党职责

(一)紧紧把握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方向。根据年初与市委签定的党建责任状,组织党组成员商定全年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目标、主要措施等基层党建工作主要内容。主持开展了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党风廉政知识学习、民主评议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带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次走访旅游企业、联系站点,与党员干部谈话谈心,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知识、改进工作、服务社会。通过调研走访了解了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掌握了业务工作第一手资料。根据调研走访,撰写了《加快沅江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慰问联系村困难居民和五保户25户,发放扶助资金5000元;为2个联系村解决发展所需资金4万元;协助联系村调解林权纠纷。确保党建工作起到密切联系群众、指导工作开展、使人们群众受益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了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确定由党组书记抓党建全面工作,党组成员分管党建日常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了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党建工作述职和党建工作专题会议。深入“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等活动。做到了基层党建工作有分工、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有整改。

二、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一)抓好班子建设和组织建设。以落实党建目标责任状和党建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按规定完成党费收缴、党员统计、定期述职等工作。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积极开展雷锋志愿者服务、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活动。结合水上旅游交通安全值守工作,在安澜阁开设志愿者服务站,为游客免费发放药品、提供开水、接受咨询。评议党员干部7人,查找自身问题16条,接受意见和建议6条,提出整改措施19条。

(二)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

1、加强学习、规范制度。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大报告》、《新党章》、《湖南省政务服务规定》、《湖南省影响机关效能损害经济发展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机关公车管理办法》、《考勤签到制度》、《财务报销制度》等工作制度。提高全局党员干部思想觉悟、规范党员干部行为。

2、培训党员、壮大队伍。全年共选送机关干部1名、下属企业人员3名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入党积极份子培训班。局党组成员参加干部轮训。及时研究预备党员转正1名。培养专职党务干部1名。

3、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发动党员先后筹集党员关爱资金500元、特困学子扶助金400元、慈善一日捐500元,走访慰问群众25户。实行党员公开承诺和“三亮三比三评工作”,激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热情和工作责任心。党员干部开展良性竞争,干劲十足。

三、存在的不足

本局党建工作主要不足之处有:一是阵地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办公条件限制,党员活动室建设仍有很大改进空间。没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党旗没有上墙,制度和动态上墙更新不及时。二是主题活动开展不够深入。由于人手较少,主题活动与业务工作安排存在一定冲突,没有将业务工作安排与主题活动、组建扶贫工作更有效的结合起来。

四、下一步党建工作计划

(一)、建立基层党建长效机制。巩固我局当前党建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制度、立足制度执行落实。党建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总结、有提高。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党建规范化工作常抓不懈。

(二)、围绕中心工作抓好党建。要立足现有条件和工作职能,围绕中心工作抓好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互相促进。将业务工作与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以党建工作推动作风转变、强化队伍战斗力,从而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2014年,德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以宣传扩源为重点,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全力拓展仲裁业务领域;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办案质量。案件受理数量实现“翻番”,案件标的额实现了“翻两番”,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开展“个人自主命题讲座”活动,每位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主选择题目、自主设计风格和形式轮流演讲,现场点评。全年共开展讲座15次,提高团队意识和仲裁工作能力。二是开展知岗位、知职责、知标准“三知”活动。在梳理仲裁办工作流程基础上,将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和分管责任逐条逐项落实到人,签订责任状并上墙公示,做到人人职责目标时限明确,根治了“慵懒散”现象。三是实施了“白班上墙,工作督办”制度。对重点工作、案件实行“月中督办、月底通报,销号管理”,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四是狠抓建章立制、确保整改落实。按照整改落实方案要求,新修订完善办公办案制度28项,修订制度过程中既注重结合实际、详尽恰当,又注重提高操作性,办公办案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二、强化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仲裁法律意识

一是积极参与资本交易大会、12.4宪法日重大活动,现场指导、现场咨询、散发宣传材料宣传仲裁,收到明显成效。二是主动做好与各种宣传媒体的合作。先后在《德州日报》长期刊登“有经济纠纷找德州仲裁”提示语及招聘仲裁员广告、在中心广场大屏幕、行政综合楼及政务中心平面媒体播放仲裁公益广告、设立了仲裁简报、及时更新仲裁网站,印制宣传发放宣传材料8000多份。通过及时反映仲裁工作动态,介绍仲裁特点,公开典型案例,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普及仲裁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仲裁法律意识和仲裁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坚持不懈开展“法律健康体检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改变工作作风,改“坐门等案”为上门服务。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点对点宣传,强力突破。主动免费帮助企事业单位审查完善合同,提供清理债权债务方面的法律服务、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9名工作人员组成4个调研小组,深入有关单位企业走访调研。走访企事业单位170余家,收到了仲裁宣传与法律服务双重效果。四是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拓展仲裁服务领域。加强与银行业、保险行业、律师业、金融办、房地产管理中心等相关行业和单位沟通联系,积极与政务中心、中小企业局、共青团等单位合作,开设仲裁法讲座,将仲裁法律制度列入对企业家的培训内容,提高仲裁影响力。以交通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为切入点,争取各方面支持,开拓仲裁业务新领域。

三、紧紧把握公平正义主题,不断提高提高办案质量 一是修订完善各项办案制度,从案件受理、收费减免、秘书办案、办案时限、评估鉴定、法律文书审查、案卷移交归档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办案程序中的有关事项,确保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仲裁权威及公信力。二是借鉴其他仲裁委员会的经验,创新仲裁办案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了“仲裁确认”工作。通过为民商事合同提供仲裁确认,确保合同得到及时有效履行,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办案中,灵活运用调解手段,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和谅解,促使矛盾尖锐的经济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快速结案率达到90%、调解结案率达到50%。三是加强案件审查监督,保证案件质量。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专家论证,确保案件审理质量。加强审理时限监督,积极清理积案、陈案,保证按时结案,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加强对办案仲裁员的监督考核,实行案件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今年以来,在办事处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办事处纪工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以开展廉政建设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从严律己,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及所作的承诺,努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现就我们“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方面,将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履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

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大事。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党和政府为维护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我们“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除积极参加集体学习外,还先后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廉政准则》一系列规定,尤其是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深入系统学习了《党员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自身做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加强党性煅炼,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抓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并认真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自觉纠正不良现象,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不断改进。

二、严格要求,树立廉政勤政形象

廉政勤政是对每一个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事事处处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始终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制度》中的有关规定,牢记“两个务必”,严把自身清正廉洁这一关,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努力做到自查、自省、自警、自励。根据党工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关部署,以焦裕禄精神为对照,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对在“四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日常生活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勤俭节约的模范;工作中,虚心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民主生活会上,针对自身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以及廉洁从政情况,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本着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原则,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提出一些善意、真诚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对同志提出的意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

1、加强“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

今年我们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作为促进机关工作效能工作整体上台阶的重要措施。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对照今年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任务,将“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责任目标分解到个人,做到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落实。二是严格工作制度。从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树立形象入手,要求“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每个工作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在工作中吃拿卡要。本着勤俭的原则,加强管理,严格经费支出,杜绝了不合理开支,有效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廉政教育。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和廉洁自律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廉政意识,使他们头脑中时刻敲响廉政警钟,从思想上自觉抵制腐败。

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收支、财政转移支付、“一事一议”等集体资金的管理,管好用好集体资产,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民主监督,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积极维护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不改变农村集体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以及核算单位的前提下,2007年4月办事处依托农经站成立“东城办事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委托代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和资金管理工作。2010年按照XX市、XX市关于“三资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由原来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转变为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由原来的资金管理变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由原来的农村集体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转变为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收益权、处置权“六权”不变的原则,村级成立“三资”清理小组,全面清理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状况,核实“三资”底数,明晰产权关系,建立“三资”台账,健全“三资”管理制度,把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工作。

三、健全制度,让“三资”管理有章可循。

农村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代理协议的签订,村集体组织要和“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签订规范的代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资金使用,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制度,并张贴上墙,接受群众监督;要做到先理财后入账,财务事项发生时必须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凭证,使用全市统一规定的“三单一书”,“三单”是:XX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批(审核)单、XX市农村集体零星用工支出单、XX市农村集体零星购买农产品支出单;“一书”是XX市农村集体用款申请书。健全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完善财务支出审批程序,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须在原始凭证上注明用途并签字,由村助理会计填制“财务支出审批(审核)单”,交支村两委联席会议进行审批;然后提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加盖“民主理财组审核专章”,依次由村主任、村支书、民主理财小组组长、村助理会计在“财务支出审批单”上签字(盖章);村助理会计应定期将“财务支出审批单”上报办事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中心负责人审核同意并在“财务支出审批单”指定位置签字(盖章)后,由中心会计人员审核记账。经民主理财小组、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负责人依法审核、审批确定支出为不合理或不同意的,不列入财务开支。对于支取3万元-20万元以下的大额资金,填制XX市统一印制的《XX市农村集体用款申请书》,分别由支书(主任)签字,助理会计签字,包村领导签字,中心负责人签字后,由办事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付款。对于支取20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除由上述人员签字外,并由办事处主要领导审批签字。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一是要立即摸清家底,建立资产台账。要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核实,逐一登记造册,固定资产台账要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对账物不符产权不清等情况,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处理;二是强化监督,做好自查自纠。三是要强化村干部经营责任,确保资产增值保值。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经营应制定相关方案,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同时履行民主程序。

农村集体资源管理。首先要建立资源管理台账,在保证农村集体土地以及其它资源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对资源逐一进行登记,建立资源登记薄制度,特别是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其次是对资源的承包和流转,要做到规范、有序、透明。加强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定并公开招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等,要签订书面协议,并履行民主程序。一是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制度化完善了申请审批制度、专项管理制度、跟踪监督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专项审计制度等制度;二是建立规范的资产、资源备案登记制度。在集中清理,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在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村集体固定资产台账和资源台账,对村集体固定资产和资源的名称、数量、使用情况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记录。实行固定资产和资源变动报告制度,村助理会计要在每月报账的基础上,单独附加报告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和资源经营与处置变动情况,便于动态管理。二是扎实开展“三资”管理。

为进一步摸清底数、界定产权,发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全处“三资”清理工作。在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均将清理资料统一装订成册,建立相应的资产和资源台账,并与村集体签订了“三资”委托管理协议书,进一步规范了“三资”管理工作。

1、规范了“三资”管理程序。农村“三资”清理工作采取群众参与,全面公开公示,实行阳光操作,让基层干部群众共同见证。充分发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和管理作用,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严格执行“村级‘三资’报账承诺制度”,落实责任,对农村集体“三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化管理。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2、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加强“三资”监督管理,推行“三资”清理,就是亮出农村集体的“家底”,是一项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管理更加规范透明,监管和制约更加到位有力,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有效规范和约束村干部的从政行为,筑起干部干净干事的安全大堤和预防腐败的“防火墙”,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3、提高了基层组织的认识。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服务工作,彰显了基层民主,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谐。在“三资”清理以前,很多基层组织的领导想不通,认为农村集体的“三资”管理权是村委会,过去把资金实行双代管,现在又搞“三资”清理、“三资”监管代理,把村委会的权利剥夺了。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他们逐步认识到,实行“三资”监管代理不是剥夺了他们的权利,而是多了一道监管层次,规范了管理方式。

四、积极开展农村审计工作

1、根据XX市农业委员会《高农字2014]27号》关于开展征地补偿费专项检查和专项审计的通知,2014年2月对城东居委、东山村、凤和居委、秦庄村、张家坡村、小北庄居委2012年-2013年的征地补偿费进行专项审计。通过专项审计,征地补偿费主要用于发放村民福利和农户征地补偿等。

2、为了积极稳妥做好我处清理化解农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解决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3]66号)精神和省市有关会议要求以及XX市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领导组债务认定阶段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12个村(居)委审计确认税费债务2481227.94元,其中:农业税696038.59元,教育附加费1539857.35元,计划生育费16176元,优抚款18796元,民兵训练费191564元,修建乡村道路款18796元。

3、根据市农业委员会、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于2014年8月20日至10月25日对办事处12个村(居)委第九届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活动情况,即: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纪律执行情况;集体资产管理;集体债权债务管理;四荒”、工程项目等的发包、承包情况、专项资金管理、村务公开等情况进行了审计。2012年至2014年9月,12个村(居)委集体总收入共计105446009.63元。分别为:承包及上交收入14466086.5元、投资收益600000元、补助收入19660545.29元、其它收入10799991.97元、公积公益金收入59919385.87元。集体总支出156210000.26元:分别为:管理费用13568821.12元,其中:干部报酬1441431元,书报杂志237552.25元;其它支出17114519.74元;应付福利费支出34850450.44元;公积公益金支出18957488.51元;固定资产购建支出2390916.7元;在建工程69327803.75元。今年以来,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要求还有距离。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自身及本中心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我处党风廉政建设做出贡献。

2.市旅游局述职报告 篇二

一、城乡统筹中发展城市旅游的条件

由于城市要素报酬率较高、投资风险较低, 能吸引大量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物质资源等从不发达的城郊、乡村流入, 从而使城市具备与城郊、农村相比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

(一) 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首先, 我国长期以来非均衡的资源配置政策和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国民经济分配格局, 使得城市与农村相比, 有更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 如交通、通讯、水电供应等, 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其次, 城市拥有相当数量、形式多样、档次齐全的星级饭店、社会旅馆、家庭旅馆、青年旅舍以及各种社会餐饮机构等旅游接待设施;再次, 城市娱乐业、商业等都相对发达, 从而具备旅游娱乐、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

(二) 旅游软件服务方面

与农村相比, 城市能更早更快地吸收各种先进文化;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更高的工资水平、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相对健全的劳动保障制度等优势, 使城市拥有、聚集并能吸引众多高素质的管理和服务人才;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聚集点, 有组建大型旅游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进行联合与创新的能力等。这些都使得城市能够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和经历。

(三) 旅游资源方面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汇聚地, 或多或少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而这些又都以有形或无形的旅游资源形式体现出来;同时, 城市在现代文化方面当之无愧地走在农村的前列, 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是其现代文化汇聚的中心, 这种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很多城市的吸引力;再次, 在再造型旅游资源建设方面, 城市也比农村拥有绝对的优势。

此外, 城市在行政管理、行业组织发育、政策支持等方面也都领先于城郊和乡村地区, 使城市旅游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二、城乡统筹中城市旅游的发展类型

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方式, 即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方式的不同, 可以将城市旅游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一) 中心城市-外引型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区位、要素等各方面的优势, 一般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经济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旅游业一般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在此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开发深层次的城市旅游产品, 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中心城市的异地转移, 即将他们从农村引入到中心城市中。值得强调的是, 这种农村人口的异地转移, 不仅仅是简单的农民进城务工而已, 而是要伴随着农民身份的转变。也就是说, 中心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城市旅游, 不仅要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而且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市民待遇, 使他们由农民变为市民, 并通过政府、社会以及行业内部提供的各种资源, 使其在城市中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二) 小城镇-内聚型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 仅靠上述中心城市、大城市的发展, 一方面其吸纳能力有限, 另一方面也容易重复国际上很多发展中人口大国 (如巴西、印度、泰国等) , 靠形成众多城市“贫民窟”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老路。因此,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选择具有资源优势和一定客源市场的小城镇发展旅游业, 不仅可以促进小城镇本身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小城镇数量多, 距离农村的区位优势较中心城市更为明显, 可以更好地发挥旅游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这种转移与向中心城市的转移具有明显的不同, 属于典型的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形式, 即农民就地实现了从农业向旅游业及相关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分流了向中心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 防止了各种大城市病的产生;而且与第一种类型相比, 这种方式在大大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成本的同时, 还减轻了由于农民变市民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政府负担。

三、城乡统筹中发展城市旅游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一) 城市旅游发展的区域联合问题

在城乡统筹中发展城市旅游, 不应仅局限于城市本身, 而应该把视角放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 加强城市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因地、因时制宜, 探索和尝试行之有效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这种区域旅游的联动发展, 一方面通过城市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提升了城市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 使原来的单个城市单个增长极带动转变为多个城市多个增长极带动, 不仅直接放大了城市的带动作用, 还实现了城乡统筹与区域统筹的良好衔接。

(二) 城市旅游规划与其他城市相关规划的关系问题

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旅游规划涉及到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 与城市其他规划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 城市相关规划的成果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具有实施的权威性。城市旅游业的部门性、依托性和关联性特征决定了城市旅游规划必须依赖作为指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规划的城市相关规划的支持, 从而确定城市旅游的性质和发展目标, 保证旅游用地的开发合理性。另一方面, 作为一个城市特定经济部门的发展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能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宏观调控提供总体思路和策划, 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城市规划的有力补充。总之, 城市旅游规划既区别于其他城市相关规划又与其他城市相关规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进行城市旅游规划时, 既需要考虑有关规划的要求并适当融入有关规划的内容, 同时又必须明白城市旅游规划的性质和任务, 突出城市旅游规划的特色与功能。

(三) 城市旅游与城郊旅游、乡村旅游的关系问题

在城乡统筹中发展旅游业, 必须正确处理城市旅游与城郊旅游、乡村旅游的关系问题, 既不能把城市旅游完全孤立起来, 又必须使三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地有序进行。我国的城乡现状决定了现阶段发展旅游业仍要以城市为中心, 并通过城市旅游带动城郊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在一些大城市周围逐步建立环城游憩带和选择性地开展乡村旅游, 一方面是对城市旅游产品的有效补充, 满足城市居民渴望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 促进了部分城郊和农村地区的发展, 为以后各阶段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四)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虽然城市旅游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促进作用大, 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 现阶段这种促进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旅游业中就业“量”的增长, 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从事的是旅游业中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 且收入低, 可替代性强, 工作岗位不稳定。当然, 这种就业结构是由农村劳动力整体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素质低所决定的, 也符合当前国情和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首先导致城市自身就业人口的增加;其次, 城市旅游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 各旅游企业出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必然会对作为其竞争根本的人力资源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次, 随着就业保障制度的健全,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安置成本也日趋上升。上述各种因素, 不仅会放慢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旅游业中转移就业“量”的增长, 还会对现有就业“量”造成负面影响, 出现所谓的“返农”现象。要真正发挥城市旅游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吸纳力, 就必须要由单纯追求就业“量”的增加向追求“量质兼备”转变, 使农村劳动力不仅进得来, 而且要留得下, 使从事旅游业成为其一份可持续的生计, 真正做到“离土又离乡”。要追求“量质兼备”, 光靠城市旅游自身的发展是不够的, 还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健全城乡就业支持保障体系。具体包括进一步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 保证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劳动法规和配套政策, 实现对城市中农村劳动力的平等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姜作陪.论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J].决策探索, 2004, (3) .

[2]徐福英, 马波.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业发展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1) .

[3]徐红罡.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 2005, (1) .

[4]张永庆, 张冰, 刘晓慧.大中型城市中心城区都市型产业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 2005, (2) .

3.拉市海边的乡村旅游合作社 篇三

几年前,阿六叔就在寻找一条不依赖外部援助靠着自己力量自我发展的道路。2009年的时候,他说:想依靠乐施会永远在这里支持是不现实的,绿色流域总有一天要离开,他们离开后我们怎么办?人家带领我们启动项目,剩下的要靠自己了,养一个儿子到了18岁你也要自己走了嘛。

2008年绿色流域组织的到山西永济郑冰的农民合作社学习,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她们根本不要国家的什么大项目支持,12个连锁店都是赢利的。做公益不能没有钱,她不像我们于老师这样搞无偿服务。我一回来就跟村民讲了,总有一天于老师是会离开的,但我们怎么维持下去。”

那时的阿六叔已经是混农林对外联络的权威,他会用电脑,会上网查信息,会用手写板写字发电子邮件。他坚信这十年不会白费,他个人不会变。他曾说:绿色流域离开后,他会把项目的成果和精神发扬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上改变环境也改变自己的发展之路。

阿六叔开始利用拉市海的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当他初组建马场的时候,拉市海的马场竞争激烈,管理无序,敲诈宰客的负面新闻从来没有断过。但短短两三年,他的马队无论信誉还是经济收入就已经在拉市海边独占鳌头。他的“彼岸云端”旅游点,集骑马、划船、餐饮一体。如今在大研镇,在束河,许多客栈经营者都认识阿六叔,只是他已升格为“六爷”。问他当初项目支持他们外出学习对他现在的经营有没有用?他说:当然有用啦!走出去要带回来。走出去一点都没带回来,你白去了。他的想法总是走在别人前头:“我要转变一个方式,要打造精品旅游文化。”客源从哪里来,他背个包到城里跑客栈,带着宣传资料一家家走。

别人的路子也是跑客栈,给导游、司机和客栈高额回扣,但阿六叔不同,他要打口碑,到第二年他就不用跑丽江,而是别人上门找他了。丽江200多家好的客栈,都争相把客人送到他这里,因为他的信誉,每天有两三百客人,2015年的国庆节,单报名的就有2000,为保证接待质量,他不得不控制在500人。

阿六叔在拉市海的旅游圈里有点名气了,虽然他嘴上说,服务行业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很难很难。但他似乎已经很在行了,员工是他自己培训,小伙子们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如何待人接物还得从头教。“有时候客人多了,接送的车子不够,客人要等,我就跟他们讲我们民间组织的经历,讲我们十年项目的故事。他们听得开开心心的,车来了都还不想走。年轻人都喜欢跟我拍照,小伙子们都忌妒了。 ”

跟他开玩笑说:十年项目做得好辛苦,做什么NGO?早点出来开创事业多好?他马上反驳说:“不对不对,十年辛苦是辛苦,但收获也多,没有那十年的经历也不会有今天。没有于老师也没有我的今天。做人就不要太自私,不要什么都顾自己的利益,做公益是没有什么报酬的,我干了十多年只有付出。但你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回报。”

“我得到的是用不完的财富,我现在很多东西是用不完的,很多的知识用不完。”

阿六叔还是阿六叔,前些日子有人高薪聘他管理一个训练基地,他没去。“这不是钱的问题,我现在做的是为了我们这个村怎么发展,剩余劳动力怎么赚钱的问题,五千块钱对我个人来说是很可观的,虽然我现在只是2500,但我带动了多少人,得益了多少人。我不能走。人不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如果你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你就回家去吧,有多大才华你自己去发挥,不要在这个位置上。你创造了多少个就业岗位?这才是最关键的。”

这话说得有气魄。经过短短一年的努力,“云端”就已从十多人拓展到了 162匹马,30多辆车,216名从业人员,涉及周边的7个村庄的村民。

近几天,阿六叔摊上了麻烦事。丽江要整顿拉市海边的环境,拆除海边的乱搭乱建。

4.市旅游局述职报告 篇四

区机关工委按照区纪委要求,结合自身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我工委推进《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全力推进深入学习廉政准则自查自纠工作

(一)加强我局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讲座

我局在学习《廉政准则》后,在局机关网内开设《廉政准则》学习专栏,并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辅导讲座,并采取以下多种措施:

1、开展自学、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辅导和座谈讨论,并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2、为单位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购买一本《廉政准则》。

3、号召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每人撰写一篇学习《廉政准则》的心得体会文章

4、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廉政准则》查找思想、作风、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和办法,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二)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廉政准则》进行自查自纠。局党委以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反思查找自己有没有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加强对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廉政准则》学习贯彻情况分解细化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班子考核的指标,年底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和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采取集中检查和定期抽查的办法,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

(三)深化改革,抓住源头治理工作

深化改革建设、重点治理源头,我局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修订工作,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各个环节。针对廉洁自律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重点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扩大内需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以及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集体决策制度、公共权力流程制衡制度、权力公开运行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的长效机制,真正使权力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运行。

二、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在学习实践中,过于自信,觉的自己在廉洁从政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一切腐败的东西都离自己很远,没有心要学习这些制度。并且由于工作敏忙等原因,疏于学习,有时候,自己不能集中精神学习,在遇到困难的地方,总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我认为轻视学习,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会因为没有自觉地增强抵御腐败病毒的免疫力,在物殊条件下往往由于一念之差犯下错误。并且因对制度的许多规定不是很了解,在最终也会违纪违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暴露的一些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根本上有自身的主观世界改造不够,认识不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同志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自己的工作。

三、解决措施

(一)强化学习制度,不断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市旅游局将《廉政准则》作为在中心组年度学习的重要内容,以解决和预防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组织班子成员对照《廉政准则》进行查找和纠正,规范从政行为,增强党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树立领导干部廉洁清正的新形象。坚持党支部学习制度,以支部为单位,每月安排一次《廉政准则》的集中学习,使每名党员了解掌握《廉政准则》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

(二)强化公示制度,不断增强自律意识

对重大事项和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公示,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一是干部任用相关情况公示。对处级干部轮岗、干部提拔、调整,推荐厅级后备干部等人事任用事项,坚持程序、条件公开,对产生的结果张榜公示,严格防止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违反《廉政准则》的问题发生。二是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公示。按照《廉政准则》要求,在原来报告六项内容的基础上,把家庭投资、住房、配偶子女有关情况及本人因私出国(境)、婚姻变化情况纳入报告范围,并在半年和年终两次公示,自觉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在局党组民主生活会上,除组织班子成员对照《廉政准则》自查自纠外,还在班子内部开展述廉、评廉、促廉活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三)强化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不断增强预防腐败的能力

5.市旅游局述职报告 篇五

同志们:

2006年**市旅游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旅游业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期间**旅游基本工作情况、提出“十一五”**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部署2006年**旅游的主要工

作。现在,我代表**市旅游局向大会作报告。

一、2006年全国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1月10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张希钦、顾朝曦、王志发,党组成员王军,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旅游局局长,2005验收合格的41个旅游城市主要领导和旅游局长,2005验收合格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4A级旅游景区代表,大型旅游企业、国家旅游度假区负责人以及国家旅游局各司室、各驻外办事处主任等共计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认真总结2005年旅游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部署2006年主要任务,讨论修改《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吴仪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

吴仪副总理对去年我国旅游业取得的成绩和“十五”期间旅游业不同寻常的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全面深刻分析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对“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和今年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吴仪强调,中央关于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必将带动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国内需求出现一个大的增长。要牢牢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埋头苦干,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1年在全国旅游工作发展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次吴仪副总理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把旅游业发展提上了新的一个发展高度。)

吴仪指出,目前,中国已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际多双边各种交流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吴仪说,下一阶段旅游工作的重点:一是努力把旅游市场做大,继续完善黄金周假日旅游制度,多开发并推出适合民众旅游消费的旅游产品,把国内旅游市场作为旅游业的基本立足点。二是以旅游促“三农”,深入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引导“农家乐”健康发展,推动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建设。三是抓旅游精品,抓有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争创“最佳旅游城市”等工作。四是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俄罗斯年”等为契机,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五是深化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管理模式,推动区域性旅游,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职能。六是把旅游企业队伍建设作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

吴仪强调,要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下决心解决个别地区旅游行业内存在的质价不符、变相强迫购物、欺客宰客等不规范行为和问题,切实转变长期以来旅游业“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要切实建立旅游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吴仪还向韩国旅游发展局安镕煇先生颁发了国家旅游局授予的“中国旅游金质奖章”,以鼓励其为韩国旅华市场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邵琪伟在会上作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开创“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他说,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国旅游业呈现出服务大局,成效明显;改革创新,深化发展;狠抓基础,完善体系;开发市场,拓展空间;科学决策,健全机制等主要特点。

邵琪伟指出,经过全国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目标全面实现,为“十一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有以下几点重要启示:一是坚持服务大局,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的必然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旅游业繁荣兴旺的基本要求;三是坚持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增长的必然途径;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是实现旅游业开拓奋进的根本动力;五是坚持联合协作,是实现旅游业整体推进的必要保障。“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阶段。为此,邵琪伟代表国家旅游局,系统提出“十一五”时期全国旅游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协调、坚持重点推进,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推动旅游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工作思路概括为:坚持“一个方针”、围绕“两个目标”、抓好“三项基本任务”。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出发,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协调、联合协作、重点推进,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两个目标”,一是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二是要抓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夯实基础。抓好“三项基本任务”,即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十一五”时期规划发展目标为: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新吸纳就业50万人,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邵琪伟对“十一五”时期旅游工作提出如下具体要求:要围绕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促进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目的地体系,加快完善协调配套的旅游要素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快建设旅游人才体系;要围绕全面提升产业素质,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加强旅游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建设互惠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起好步,对全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邵琪伟代表国家旅游局,对2006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以及需要突出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邵琪伟强调,当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头脑,对可能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要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他强调,全行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月15日上午,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广东大厦召开。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省旅游局局长郑通扬同志传达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并部署了2006年旅游工作。各地级以上市的分管副市长和旅游局局长及省政府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汤炳权副省长指出,“十五”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成绩显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汤炳权副省长说,“十五”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就,旅游业发展功不可没!汤炳权副省长指出,广东旅游业突出表现在8个方面:一是旅游综合实力迈上新水平。二是旅游市场开发成效显著。三是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四是旅游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五是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六是粤港澳及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取得新突破。七是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八是200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打造了广东旅游文化发展的新品牌。

汤炳权副省长全面分析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对“十一五”广东旅游业发展和今年广东旅游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汤炳权副省长强调,要求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努力建设旅游强省。首先,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国际环境和世界旅游经济向好;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入世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是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广东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完善。这些都是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其次,要清醒看到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外部环境仍存在变数。二是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三是我省旅游业发展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汤炳权副省长强调,做好“十一五”时期的旅游工作,要着力做好“六个结合”:一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建设经济强省相结合。二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推进经济国际化相结合。三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四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相结合。五是坚持把旅游发展与建设文化大省相结合。六是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

汤炳权副省长要求,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做好今年的旅游工作。关键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取得“十个新突破”:一是要在转变旅游增长方式上取得新突破。二是要在创新体制上取得新突破。三是要在创新旅游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四是要在创新旅游品牌上实现新突破。五是要在旅游市场开拓上取得新突破。六是要在区域旅游合作上取得新突破。七是要在旅游扶贫上取得新突破。八是要在旅游环境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九是要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十是要在编制旅游规划上取得新突破。

汤炳权副省长强调,今年的旅游工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全力以赴筹办好第二届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黄华华省长最近已经明确,今年要继续办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而且一定要办好。汤炳权副省长指出,要认真总结首届旅游文化节的成功做法,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办大型节庆的经验,把第二届旅游文化节办得比去年更好。

最后,汤炳权副省长指出,做好今年的旅游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联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旅游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希望全省旅游系统的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前进,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再创佳绩,为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旅游局郑通扬局长在会上传达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2006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七次会议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省“十一五”总体规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打好基础。

郑通扬局长指出,各级旅游部门把抓好2006年旅游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中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锐意创新,努力开拓,使旅游业在新时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并结合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围绕“八个创新”做好2006年旅游工作的思路。一是转变观念,创新旅游发展思路。二是加强研究,创新宣传促销手段。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四是扩大开放,创新旅游市场机制。五是科学发展,创新旅游增长方式。六是发挥优势,创新产业体系。七是加强协调,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八是以人为本,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会上,汤炳权副省长还向被评为广东首个旅游强县的清远县进行了授牌。

二、“十五”期间**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坚持以“繁荣搞活三大市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拉动促进经济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城市国际地位为重要目标,以打牢旅游产业基础为重点,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期间的预定目标。2005年全年城市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9398.53万人次,同比增长11.37,入境旅游者510.31万人次,其中外国旅游者达到176.65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6.74和27.12;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24.68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2.9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4.19和20.95,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8.17和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7.86。回顾总结“十五”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发展工作非常重视,认真贯彻落实2001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国务院[200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精神,确定了旅游业在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地位,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牵头的**旅游管理委员会。市各级领导对旅游工作高度重视,现任广东省省长、时任市委书记黄华华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林树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主管旅游的副市长王晓玲等领导多次调研旅游工作,反复强调旅游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旅游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发展壮大旅游企业的多种措施。各区(县级市)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了本地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中,采取各种举措,促进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全市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市场整治、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和旅游“黄金周”期间中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在“非典”之后旅游市场恢复工作中,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支持,使**旅游市场恢复情况领先于全省和全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旅游城市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十五”期间,我们加大了宣传促销的力度,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不断地调整促销重点,创新宣传手段,加强以广、深、珠为基础、延伸到泛珠三角城市的旅游区域协作,使**“花城、商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更加突出,越来越深入人心,**城市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荣获“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称号。形成了以历史文化为主题,“食在**”为品牌,自然风光、都市风光为亮点,活力都市、购物天堂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的四大特点。

(三)旅游资源整合丰富了**的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十五”期间,加大了旅游资源整合的力度,社会资源逐步变成旅游资源,旅游精品层出不穷。这五年,重点对历史文化及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开发,黄埔军校旧址、南海神庙、南越王宫署御苑等一批历史遗迹以及北部山区八大休闲度假重点项目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以林树森书记亲自策划的“**一日游”和“珠江夜游”为代表的**旅游系列产品,其中包括“珠江沿岸文化史迹游”、“岭南园林文化游”、“**帽峰山生态游”、“先烈路近代革命史迹游”、“**文化艺术游”、“羊城新八景游”、“云山珠水游”、“烹饪技艺游”、“**大学城游”等近40条主题线路,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目前,多种旅游形态如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奖励旅游等在**综合发展,使**旅游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四)旅游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经营实力较强的产业群。

**旅游产业经过20多年来尤其近5年来的发展已基本完成相应的“原始积累”,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基本配套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初级阶段的数量型增长,逐步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的过程,已形成了产业链长、经营实力较强的旅游产业群,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接待大型国际性活动和体育赛事的能力。全市旅行社由“九五”期末的118家,增加到17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增加到62家、国内旅行社增加到114家,并且这些旅行社不断调整经营模式,深化内部改革,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开发利用的景区(点)由“九五”期间的77个增加到110个。其中,2A级景区(点)2个、3A级景区(点)4个、4A级景区(点)10个,以长隆夜间动物世界为代表的景区(点)不断地更新换代,吸引力明显提高;星级酒店由“九五”期间的100家增加到208家,其中三星级增加到91家、四星级增加到26家、五星级增加到6家,星级酒店结构趋向合理,可以满足各类大型国际活动的接待任务;各类餐馆由2.1万多家增加到3万多家;囊括了113家企业、拥有76亿元资产的**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成立,标志着**旅游业向集团化、专业化迈进;由于旅游产业链的不断拉长,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由“九五”期间的40万,增加到120多万。

(五)旅游“黄金周”和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拉动消费的引擎。

黄金周假日旅游制度不断完善,假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带动旅游业进入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新阶段,旅游“黄金周”已走上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发展轨迹。每年一届的**国际旅游展销会和**(国际)美食节以及各区(县级市)有特点的、品类众多的近50多个主题旅游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对拉动内需,特别是拉动商业、文化、交通、通讯等消费市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200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全市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心血,展示了**作为旅游文化强市的风采,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六)“非典”后的旅游市场恢复工作卓有成效。

“非典”期间,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的指示精神,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非典”通过旅游活动传播,表现出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非典”之后,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的方针,千方百计做好旅游市场的恢复工作,制定各项相应的恢复措施,策划开展了“旅游热浪溢羊城”大型主题系列活动,使**旅游业在健康、有序、积极、热烈的氛围中逐步得到了最快的恢复,当年底各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恢复至2002年底的水平,恢复程度和速度领先于全国、全省。

(七)“创佳”基础工作全面展开并向纵深推进。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要求,2003年6月**正式启动创建中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并全面推进“创佳”的基础工程建设。**国际美食博览中心、**美食园、**旅游天地、**旅游交通标识建设等项目全部或部分投入使用,以创建“**餐饮百佳”评选为代表的各类创建活动不断兴建和延续,围绕“创佳”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推进。

(八)旅游市场整顿整出**经验。

通过旅游市场的整顿,使**旅游大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全国首推“导游管理规范化、旅游购物社会化”,已成为**的成功经验,受到国家旅游局的赞同和推广。在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中,重点放在出境游和“特区游”市场,并在导游、旅游车辆、旅行社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和整治上有突破。

(九)旅游行业管理适应新的形势迈向新的台阶。

适应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地区酒店协会进行了重大改革。先后成立了旅游景区、旅行社等行业协会和**市星级评定委员会,使行业协会组织真正成为行业服务、自律、交流等的重要载体。政府的行业管理向规划指导、行业服务等方面转变,融管理于服务之中。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逐步与国际接轨。

三、“十一五”发展基本思路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旅游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站在历史新的发展起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十一五”**科学旅游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我市全面小康做出应有贡献。具体来讲,要实行以下五大战略:

(一)实施重点项目带动的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重点推进以**市北部山区帽峰山森林公园、芙蓉旅游度假区(包括王子山森林公园)、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包括黄龙湖森林公园)、**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度假区、流溪温泉旅游区(包括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天湖旅游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包括高滩温泉、大封门森林公园)等为主要项目的旅游休闲度假工程的开发建设;重点开发以**美食博览中心、**美食园、**美食城等为主要内容的创建中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标志性项目;重点开发以**白云国际机场、**大学城、**科学城等城建标志性项目的旅游配套建设;重点开发以南越国遗迹、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家祠、沙面中西合璧建筑群等为主要内容的岭南文化标志性项目。

通过以上的重要项目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多层次、适合各类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规模和档次,提高**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以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城市旅游为基础,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有突破性发展的格局。

(二)实施以绩效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战略。

加强“**城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等旅游信息网络的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促销、行业管理、旅游统计、论坛交流、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功能,并与国内外著名网站链接,使其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根据**市的客源市场,构建国内外旅游市场营销网络。在**市区的机场、车站、码头、主要游客集散点、重要的商业步行街等人流集中的区域建立咨询点;在全国特别是**的主要客源地如京津唐区域、长三角区域及山东、东北等地与当地旅行社合作建立**旅游咨询网络;在国外的主要客源地,特别是东南亚、日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中国**旅游推广中心。利用白云国际机场新航线尤其是国际新航线的开辟,大力开拓相应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三)实施“亚运”事件旅游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要以亚运为契机,加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促销,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来**观赛及观光旅游。同时,开发一系列以“亚运”为主题内容的旅游纪念品,充分开发好“亚运”体育赛场等设施的旅游功能,发挥“亚运”旅游经济效益。要培训好一批外语能力较强的优秀志愿者及窗口旅游项目的从业人员,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的素质。旅游企业要以接待好来宾为目标,抓好旅游企业服务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管理,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好运动员、裁判员、体育官员的“食、住、行、游、购、娱”。

(四)实施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按照“加强规划,改善结构,合理布局,提高素质”的总体要求,使旅游业的规划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的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所需。要积极组建和发展与世界知名品牌旅游企业同台竞技的旅游集团,使其成为真正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提高**旅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大旅行社业和酒店业的改革力度,扶优扶强,加强引导,实现**旅游业的集团化、规模化、网络化经营。按照市场规律的发展,促进旅行社业由水平分工向垂直分工发展,促成批发、零售代理体系的形成。要引进国际品牌大型旅行社,形成良性竞争态势。要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制改革,尽快改变国有企业“弱、小、散、差”的状况,以增强企业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五)实施以“泛珠三角”为主要层面的区域旅游合作战略。

在广深珠旅游紧密合作务实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相关政策,充实发挥“一国、二制、三地(粤港澳)、四种文化(岭南文化、西方文化、都市文化、历史文化)交融、五大都市(香港、澳门、**、深圳、珠海)荟萃”独特性,增强穗港澳旅游区的整体吸引力,共享广阔的客源腹地。继续完善、推进“活力广东,精彩广深珠”旅游合作。针对**、深圳、珠海各自特点,联系推广总体旅游形象,在全国打开新局面。在更深的层次进行合作,共同促进三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减少泛珠三角11个地区间的旅游壁垒,使旅游间的协作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包括旅行社的互相设立、旅游宣传促销的相互合作。加强旅游人才的相互流动,建立合理的机制,带动全区的旅游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的经营、管理、服务水平。

为实施好上述战略,必须加强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落实CEPA政策的机遇,吸引国内外旅游人才到**发展,尤其是旅游高级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同时,积极构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络机制。二是法律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市旅游条例”的修订工作。三是管理体系改革。旅游行政机关重点做好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城市市场促销、旅游市场规范与管理工作,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作用,做行业协调、自律、维权等工作。四是优化旅游大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一个安宁的环境;加强城市卫生环境治理,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环境;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解决市区旅游景区停车难的问题;建立健全旅游培训体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五是多元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通过政府扶持、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形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项目建设,包括与原国有旅游项目的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吸引外资。发挥财政投资的作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中,要注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安排,并使城市基础设施有机地成为旅游基础设施。

四、2006年主要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起好步非常重要。2006年**旅游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以招徕游客为重点,服务与管理双管齐下,拉长旅游产业链,开创**旅游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旅游新的突破。具体来讲,2006年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在旅游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上有所突破。

1、在泛珠三角区域发挥好中心城市作用。

**的经济总量一直处于全国城市的第三位,在华南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处于无可置疑的领先地位。同样,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也无可代替。因此,**作为旅游中心城市发挥好应有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要突出泛珠旅游联合优势,合理利用泛珠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泛珠区域旅游产品组合。推出一批**旅游产品与泛珠区域旅游产品有机结合的优质产品组合。

2、在亚太地区发挥好中心城市作用。

**作为TPO的最初发起城市之一,是中国在TPO的唯一执行委员城市。目前,加入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的有亚太地区12个国家的50个城市和17个民间会员。新的一年,**要巩固在TPO事务中的地位,积极与TPO成员开展交流合作,更好地影响亚太地区的城市旅游发展,扩大**旅游的影响力。

3、在国际旅游联系中发挥好中心城市的作用。

经过我们的努力,目前,无论从旅游客源地还是旅游目的地,**已在国际舞台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要以进一步扩大**作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的国际影响力为目标,加强国际间的旅游合作,加强对旅游的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地位。

(二)在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上有所突破。

1、针对客源地游客需求,按照“一国一组合、一区一组合”的原则进行旅游产品组合。其中包括组合好商务旅游产品、高尔夫旅游产品、**外延旅游产品、广深珠旅游产品等。

2、发挥大型旅游景点的核心作用,形成**旅游的组团产品。“十一五”期间,将重点推进**旅游的十大组团产品。包括长隆旅游组团、长洲岛旅游组团、海珠区会展中心旅游组团、**大学城旅游组团、体育科技主题公园旅游组团、南沙滨海观光休闲旅游组团、白云山-帽峰山旅游组团、从化森林温泉旅游组团、增城休闲度假旅游组团和历史文化旅游组团。要在“十五”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纵深推进10大组团的建设。通过旅游组团产品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3、利用旅游重大事件的时事效应,推出阶段性旅游产品。2006年7月至8月,瑞典“哥德堡号”将访问**,并在洲头咀码头停靠一段时间,届时将成为**旅游的新亮点。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促销,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观光旅游。同时,开发一系列以“哥德堡号”访穗为主题内容的旅游纪念品,充分发挥好“哥德堡号”访穗这一重要活动的旅游拉动功能,体现“哥德堡号”访问**旅游重大事件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创新策划,服务“三农”,打造一批吸引力强的农业旅游产品。国家旅游局把今年的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新的一年,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紧紧围绕这一旅游主题,积极探索,从三个方面做好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一是要对**地区的农业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试点工作;二是要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推动“旅游型村镇”的建设;三是要做好产品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工作,要紧跟旅游市场的需求,做好调查研究,使农业旅游产品尽快打开市场销路,形成市场效应,真正体现“新农村、新体验、新风尚、新旅游”。

(三)在创新旅游市场拓展机制上要有所突破。

1、充分发挥旅游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推动**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调动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企业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旅游市场拓展的相关工作,使政府各部门、社会各企业齐心协力发展旅游,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2、加大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推广力度,以吸引游客为目标,扩大推广范围。在国内旅游市场的推广中,要把泛珠三角地区,华东、华北、东北、**友好城市等**的主要客源市场作为旅游推广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宣传促销;在国外旅游市场的推广中,要在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把本与**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即将与**通航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友好城市等纳入到旅游推广的范围,加大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到**旅游。同时,**的各类地接资源要与入穗旅游团队进行良好的对接,为入穗游客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使入穗旅游渠道畅顺。

3、创新旅游推广方式,宣传**城市旅游形象。首先,要在举办传统节庆活动上有所创新。**(国际)旅游展销会和**(国际)美食节以及各部门、各区(县级市)举办的节庆要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入现代化、国际化元素,办出水平、创出新意。2006年,将迎来**(国际)美食节的第20届,要把这个代表“食在**”的品牌活动办成社会影响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一届,在**掀起品尝美食、体验文化的高潮。其次,要在旅游宣传促销的手段上有所创新。旅游宣传促销要围绕“全面发展,重点突出,吸引游客,拉动市场”来进行。宣传促销的重点方向是要沿着航线走,沿着“友城”走,沿着泛珠合作路线走,根据各个国家、地区的热点、特点在旅游宣传促销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推动旅游市场拓展,吸引更多的客源。

4、继续推进旅游推广中心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日本(大阪)、韩国(首尔)和欧洲(德国汉堡)**旅游推广中心,通过各旅游推广中心进行**旅游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06年,要继续推进在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区和国家建立**旅游推广中心,借助驻外旅游推广中心进行不间断的**旅游推广,扩大**旅游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同时,要加紧推进**旅游天地的建设,加紧推进**城市旅游问询点建设,加紧推进DMS及其终端系统的建设。

5、在宣传资料的编辑制作再上新台阶。要在宣传资料的设计上体现人性化,制作上体现多样化、多文种、多特色、方便实用,可操作性强。充分培育利用好新建的几个宣传平台,利用好《**行》杂志、**旅游天地、机场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努力扩大资料的发放面,在国内外市场有的放矢地进行发放,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旅游形象。

6、继续深化“广深珠”旅游联合促销发展的战略。通过长期的合作和积累,“广深珠”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品牌。2006年,要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更新宣传促销资料,培育品牌旅游产品。

(四)在创新旅游市场经营机制上要有所突破。

市场经营机制是培育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企业在经营体制、组织形式上也发生的变化,这些都要求旅游市场管理机制要不断创新,根据市场要求调整市场分工和市场主体组合,使旅游市场中的各个元素得到充分发展。

1、推动旅行社市场经营的批发、零售、代理体系建设。旅行社管理要顺应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推进旅行社市场经营的批发、零售、代理体系建设,通过推进旅行社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使主导旅行社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规模化,系统化,能够集中批量采购旅游产品。同时,通过建立垂直分工体系促使旅行社加强自律,注重品牌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为游客提供质优价适、个性鲜明的旅游产品,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

2、培育酒店业健康发展。2010年亚运会前,**星级酒店将从现在的206家增加到300家,即5年内将增加近百家星级酒店,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接待能力满足亚运会中外来宾的需求。**酒店业特别是高星级酒店业将迎来第二次投资热潮,境外资本、民营资本加速进入,**酒店市场是否有足够的高端客源可供消化,如何推动**酒店市场高端客源的发展和酒店经营管理的人才建设,这些都是摆在旅游市场管理者面前亟解决的问题。2006年,要对酒店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调控星级酒店的建设速度,避免出现“酒店过热”现象。另外,还要对经济型酒店进行研究,推动经济型酒店的规范发展,培育酒店业的各级市场平衡发展。

(五)在创新旅游市场管理机制上要有所突破。

1、积极推进旅游立法工作,为“十一五”期间旅游市场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2006年是为“十一五”各项工作打基础的一年,其中,旅游立法是基础的基础。2005年,《**旅游条例》被列为地方性法规的预备项目,2006年,要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加快《**旅游条例》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来进行旅游市场的管理。

2、扩大旅游市场管理范围。目前,各地旅游企业、景区景点驻**办事处、各类学会、协会、中心等机构都在不同程度地经营旅游相关业务,却未纳入旅游市场管理的范畴,出现了一些问题。2006年,要把这一部分机构纳入旅游市场管理范围,实施“有打有疏”的管理。对于不法经营的黑社要予以严厉打击,对于符合旅游市场需求、但又缺乏管理监督的各类机构要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由“地下经营”转为“地上经营”。利用好“**旅游天地”这个平台,理顺关系,明确管理,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3、要完善旅游市场管理的内容,调整管理手段。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要求政府管理部门要在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上进行调整,由单一的审批管理向多种方式的管理转变。要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中”的观念,特别是对于旅游市场的管理,要顺应旅游市场的发展,通过服务来规范管理旅游市场,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提高旅游企业服务水平,实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市场要素的合法经营,协调发展。

4、以“诚信旅游”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诚信旅游建设。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诚信旅游”活动的部署,做好“诚信**旅游”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加强政府引导,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旅游企业(旅行社)信用评价体系。要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能力建设,倡导和鼓励各类经营单位增加意识。通过开展“诚信**旅游”活动,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智明白消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六)在创新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上有所突破。

1、旅游人才培养与体制改革、市场分工调整相结合。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竞争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而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是要与体制改革、市场分工调整相结合。2006年,要开展体制与人才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旅游教育资源进行普查,按照体制改革、市场分工调整对**旅游人才培养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好各类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化旅游中心城市的要求,做好旅游人才培养工作。

2、围绕2010年**亚运会的需求,做好旅游人才培养工作。要对2010年亚运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有明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培训出一批外语能力较强的优秀志愿者及窗口旅游项目的从业人员,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的素质。利用好金牌导游人员队伍这个载体,通过金牌导游来带动**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旅游的人才培训和资源开发。采取多个渠道、多种方式来进行旅游人才的培训,满足2010年**亚运会的需求。

3、做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工作。2006年,要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沟通,深入探讨**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问题。要全面分析**旅游人才与旅游市场的供求关系,合理推进**旅游教育机构的调整,不断满足**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从根本上推动**旅游人才的建设工作。

4、进一步加强导游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要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使**导游队伍成为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工作吃苦耐劳、游客满意的队伍。一是要突出导游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导游人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要加强对导游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要从教育抓起,从培训抓起,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导游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三是要结合《**旅游管理条例》的制定,健全导游人员的工薪福利保障机制和成长发展机制,促进各类导游人才脱颖而出,使**导游队伍稳定发展,充满活力,不断壮大。

6.市旅游局述职报告 篇六

**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自启动以来,在省旅游局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创优与迎冬旅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社会各行各业,不断掀起了群众性的创优热潮。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创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旅游区(点)建设初具规模,旅游商品开发步伐加快。着力打造了以

“阳光温泉度假之旅”为主题的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大裂谷奇异风光之旅”为主题的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以“大三线工业探秘之旅”为主题的攀钢工业示范点,以漂流、探险为主题的长江国际漂流基地等有较高游览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旅游区(点)。成立了**市旅游商品研究发展中心,已开发出钛金制品、苴却石和宝玉石制品的手件、挂件、摆件、壁挂、生肖、印章及小型化苴却砚等旅游商品。二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市实施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对城市主干线和通往主要旅游区(点)的公路进行了改造或新建,并新建、改造了旅游厕所、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设置了旅游地图广告牌、街牌、路名牌、交通指示牌及各种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更新了公用电话亭。三是建章立制,规范了旅游秩序。制定并实施了《**市一日游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社会餐馆、旅馆、旅游购物场所和旅游团队餐、旅行社团队档案等的规范管理办法,开展了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旅游市场秩序明显规范。四是加强旅游培训,提高了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了旅游知识、普通话、客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志愿者、民航优质服务等相关培训,全市共培训旅游及涉旅行业人员6.5万人次,旅游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五是加大扶持力度,推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我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设立了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市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近三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的平均增长幅度达46。六是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优氛围。通过图片展示、送发宣传资料、创优知识问答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统的创优宣传。**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了创优专版、专栏,提高了市民对创优工作的知晓率。在主要街道、车站、机场和公交车张贴了创优宣传标语。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创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也得到了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的好评。七是实行双套制,创优迎检资料收集基本完成。创优迎检资料制作实行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双套制,已收集整理创优纸质及电子文档3万余份,图片600余幅。9月下旬,我们进行了创优自检,得分达883分。

**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王怀臣副省长在今年2月23日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工作时,提出要“把创建国家旅游城市作为筹备冬旅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措施”,“2005年内必须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申办成功”。近日,王怀臣副省长在攀检查指导首届冬旅会筹备工作期间,强调指出:“**市创优工作必须在2005年前完成”。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领导来我市创优办进行了具体指导,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的创优工作。[本文出自-http:///]

我们恳请省旅游局在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对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行初审,以便我们进一步整改,在今年11月底前做好迎接国家检查验收的准备。

7.A市旅游区规划战略研究 篇七

1.1 城市规划的意义

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管理职能, 是以城市建成环境为对象用为核心的公共干预。其目的是克服城市建成环境开发中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确保城市建成环境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保障社会各方的合法权益。

1.2 A市旅游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依据

(1) 规划原则。

①以A市城市总体规划和A市旅游区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 对未来环境空间形态, 作深入全面的研究。

②坚持理性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的关系。

③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河网、海岸线等自然环境资源, 在区域空间拓展过程中, 严格控制周边和内部生态绿地建设, 创造优美旅游居住环境, 做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④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以人的需要为规划出发点与归宿, 创造良好的旅游、居住、工作和休闲环境, 提供国际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服务。

⑤坚持现代化的原则, 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配置等必须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 并建立相应的现代标准社会公共服务系统。

(2) 规划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年4月;

②《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年4月;

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995年6月;

④《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12号, 2006年2月;

⑤《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发[2002]13号;

⑥《A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年) 》, 2006年8月;

⑦《A市旅游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年) 》, 2006年2月;

⑧《A市旅游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5-2020年) 》, 2006年2月。

2 A市旅游区区域现状

2.1 项目周边现状

(1) A市城区。

A市城区总人口50万, 是未来作为旅游核心区的A市城区一部分, 主要承担旅游核心区的城市功能,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规划人口到2010年为100万, 到2020年为160万。

(2) A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5年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 占旅游新区的39.93%, 总人口 28.83万, 人均GDP22.2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305.19亿元, 占旅游新区的57.68%。

A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定位 (《A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建成以现代工业为基础, 高新技术、外向型为主导的工业基地。未来将形成母区、西区两大发展空间为主, 3个工业小区为辅的空间发展态势。

2.2 基地现状情况

休闲旅游区属于海滨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地面坡度小于1/10000, 潮汐和海浪是休闲旅游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 海岸的地貌特征是:岸滩坡度平缓, 潮间带宽度大, 泥沙运移的主要形态是悬移质。

本地区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特征分明。春季多风, 干旱少雨;夏季炎热, 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年平均气温12.5℃, 最高气温39.9℃, 最低气温-18.3℃。年平均降雨量602.9毫米, 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 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蒸发量为1750—1840毫米, 是降水量的3倍左右。

每年1~3月份西北风最多;4~6月份以南风居多;从7月份开始到9月份东风最多;10~12月份, 西北风、西南风最多。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98.8小时, 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4.7%。

2.3 现状总结与分析

土地利用形式较为单一, 土地利用粗放。已利用的土地中, 均为利用率和效率较低的盐田、养殖水面。此外, 本区海岸潮间带的开发利用程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巨大。

新世纪初期, 中央把规划和建设好A市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 为旅游新区的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旅游新区对服务业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这是休闲旅游区顺应趋势最佳发展条件, 休闲旅游区将成为A市旅游新区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动旅游业的产业发展。

3 总体规划战略研究

(1) 现代化、集群化为主导的休闲旅游产业。

在分析A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区域功能性质, 建立旅游发展的无障碍通道和机制, 破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实施优势互补、整合发展。通过功能细化, 理性地布局功能分区。力图建成A市最时尚的、环境最优美的国际级一体化休闲度假地, 成为多功能的、生态化的世界一流商务会议中心。

(2) 生态环境优化为基础的战略。

生态环境优化是增强城市活力、建设成为生态型休闲旅游区的基础。本着生态环境优化至上的原则, 利用良好的生态空间资源, 打造生态优美的陆域环境和海洋景观, 并发展生态旅游业;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 建立环境管理、监测体系,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全面营造生态型、友好型环境, 成为生态宜居新城。

(3) 实施高效节约型市政工程及新能源战略。

8.市旅游局述职报告 篇八

【关键词】文化创意 城市旅游业 发展模式 演化机理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给周边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伴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和丰富,满足旅游消费者“食、住、行、游、购、娱、休闲”需求的各种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城市本身作为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综合体,使旅游产业在城市经济的地位不断凸显和增强。据统计,2011年我国主要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到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总量的87. 5%,城市旅游产业正迅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依托。

随着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闲暇时间和收入大幅增加,传统的吃喝玩乐不再是大众旅游消费需求的重点,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使得文化创意资源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稀缺品,也因此独特的文化创意旅游受到了时下愈来愈多人的青睐。城市作为当今世界人类居住最集中的地方,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其文明不断演化、进步的历史,它凝聚着巨大的创新力和深厚的文化精神,对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的旅游者存在着极大的吸引力。城市旅游作为城市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城市内需,促进城市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旅游业与城市文化内在关系来看,旅游业的兴荣可以促进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目标就是培育城市文化再生的土壤,最终实现城市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良性生态循环。本文针对新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通过整合城市区域内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和创意文化产业,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的协同演化机理,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实现,建设具有个性特色的创意城市和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形成城市独特的人文内涵,最后成为宣传城市形象的最佳名片。

二、文化创意旅游的理论内涵

文化创意旅游是随着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兴起而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其相近概念最早来源于文化旅游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77年美国学者罗伯特一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在其合作出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作者认为文化旅游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文化旅游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此后,1991年欧盟跨国旅游文化研究小组认识到了发展文化旅游与文化产品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将文化旅游定义为:旅游者通过旅游体验追寻真实感和自身意义的一种活动过程和相应形成的文化消费,文化旅游是一种由旅游消费而带动的文化产品,同时它又是由文化动机带动而参与旅游活动的文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文化旅游既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生产过程,它强调通过文化资源的表达、展现和传播,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互动交往需求及多重文化体验,体现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文化互动交往关系,精神文化性、审美性等是文化旅游突出的特征。

目前,由于创意理论的引入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故文化创意旅游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问题,有关的正面研究与深入探讨还不是很多,学界对文化创意旅游的探讨大多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展开,针对文化创意旅游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多将文化创意旅游等同于文化旅游,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对其进行定义。厉无畏等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认为文化创意旅游是指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强调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造,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重塑旅游产业体系”;杨力民注重策划与创意对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认为旅游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一种,策划和创意是其本质特点,实现未来旅游产业的价值体系的升值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从创意的视角去构建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方澜在阐释文化创意旅游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精心策划、文化内涵、互动参与、个性服务、品牌形象、资源整合是实现创意旅游良性发展的途径。赵玉宗等学者通过对国内外文化创意旅游概念的系统分析,总结了创意旅游的核心要素和特征,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构建了创意旅游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王慧敏从城市发展转型的视角出发,认为文化个性是当今创意城市的新特征,而文化创意旅游则是城市实现特色化的有效载体。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不仅能够破解产业融合联动的难题,而且能够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最终形成城市的特色产业体系。从上述文献中可看到,不同学者从产业发展的不同视角分析了文化创意旅游的理论、核心要素、基本特征及现实意义,就本文而言,笔者结合前面各个学者的定义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文化创意旅游是一种与传统的自然山水观光旅游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它是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手段,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相关的旅游文化资源,创造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载体,打造文化创意旅游的产业链,最后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型旅游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协同演化机理

就产业性质而言,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和灵魂,以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文化的多元化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同时,旅游业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回顾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与城市经济之间密切的联系。从最初的城市食、住、行的商业接待发展到今天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旅游业的繁荣需要其他产业、行业的支撑和协调,离不开城市内商业、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反过来,旅游产业对其他行业也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性。就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各类文化创意企业主要集中在各种优势资源集聚的城市,同时,作为经济、文化、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具有极高的附加值,还可以与传统行业进行对接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事实上,无论是从产业性质还是产业关联度而言,城市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且随着这两种产业的增长,产业间的边界正不断的收缩与消失,产业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文化创意旅游正是城市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后的一种产物。

nlc202309040929

1.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业产业边界分析

从旅游的传统特征而言,旅游业大体可分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三部分,旅游活动的经济本质就是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然后进入市场营销运作,最后获取经济收益的过程。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有形的自然风景资源、传统的人文古迹、地标建筑和无形的风俗民情等经济文化资源。旅游企业运用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这些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开发,并参照某种技术标准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最后形成各种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企业利用、开发旅游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构成了相应的技术边界,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和传递环节构成了企业的运作边界,开发的各项旅游服务产品构成了旅游业的产品边界,而为各项旅游经济活动提供买卖交换空间的旅游市场则构成了相应的市场边界。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它强调将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相比传统的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性、融合性、渗透性和高附加值大大拓展了都市旅游业的产业边界,在旅游业的技术边界上,文化创意企业通过以某种制作技术和开发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加工,丰富旅游业开发的技术手段,赋予城市旅游资源全新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旅游业的产品边界上,文化创意的原创性内容造就旅游产品的不可复制性,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多元化旅游服务,形成文化创意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占据旅游产业的价值链高端;在旅游业的运作边界与市场边界中,文化创意高度的融合性、渗透性使旅游业可以文化为标签迅速地融入不同的产业链条内并延伸打造不同的文化主题产品,在优化传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不同产业链内的异质资源,最终实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

2. 城市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机理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游客的旅游体验因为文化创意的渗透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业以文化为核心,创意为手段,旅游为载体。旅游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提供平台,文化因为旅游业的刺激拉动而生机勃勃。

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来看,旅游资源属于文化资源中的一个子集,不少旅游资源只要略加利用开发就能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正是基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和开发手段的创意性,将原本平淡的旅游资源点石成金以满足游客精神消费的需要。就文化资源而言,目前我国境内的各个城市都有着各具特色的文物古迹与风俗民情等旅游文化资源,如西安、洛阳、开封、南京等古都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则充分展示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繁荣。这些不同文化类型的城市对于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城市旅游业作为成为承载文化创意的实体经济,大大加快了对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城市旅游产业的价值链上,一方面旅游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巨大了市场,文化创意下的城市旅游业大大拓宽了传统旅游的产业边界,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边界愈加模糊。原本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旅游企业为迎合市场口味逐步向文化创意产业靠近,而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生产供游客参观、游览、鉴赏和购买的文化创意产品。另一方面文化创意的不可复制性为旅游产品和服务创造了核心价值,丰富了旅游资源的艺术性,赋予了旅游产品差异性,特别是在旅游活动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增强了游客精神上的审美体验,同时也美化了城市自身的形象。文化是属性,旅游是功能,两者共生互融,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两者互动机理如图1所示:

3.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协同演化过程分析

从产业边界的角度而言,恰如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所指出的,产业融合的实质是产业边界的收缩与消失,它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演化出的一种经济现象。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的协同演化正是基于两者产业边界的动态变化过程,从最初分立的产业边界逐步走向融合。传统的城市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两种不同的产业,两者的产品边界与市场边界都非常明显,企业间的竞争属于价格竞争,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要,相互之间的可替代性非常小。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体验经济的兴起,消费者旅游观念的转变、政府管制的放松及文化创意与旅游两者间的互补性等内外因素积极促进了城市旅游业与创意文化产业间的协同,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以及产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运作边界逐渐模糊或消失,创意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大大拓展了传统旅游业的产业边界,旅游单元更能方便地嵌入文化创意产业链中,最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也因此旅游的文化功能得以凸显。

在两大产业的协同演化过程中,通过区分不同产业的经济活动,如产品、技术、企业及其业务等多层次内容的边界,一些先行企业细分识别出各自产业价值链上的优势价值活动,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创新利用,并以此延伸渗透至彼此的传统产业活动领域,再结合其内部价值活动对两大产业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整合与创新,最终优化整合成涵盖有两大产业核心价值活动的新价值链,实现产业的协同演化。如图2所示:

四、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模式分析

实践证明,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旅游业有利于实现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最终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进步。文化所特有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继承性,极大地满足了旅游者的审美性和文化体验需求,文化因素也因此为城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两者间的协同,加强对景区、景点中蕴藏的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扩展产业链、延伸空间链、打造不同特色的“文化主题链”,最终形成全新的现代城市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

1. 产业延伸型融合模式

nlc202309040929

产业延伸型的融合模式是指综合利用旅游产业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各自的特征与功能,使彼此的产业边界发生交叉融合,以文化创意创造旅游的核心价值。产业延伸型的融合模式大致分为两种:旅游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向旅游业融合。

旅游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延伸融合主要表现在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总结、提炼和创作,围绕旅游者的潜在精神消费需求来构建新型产业链,构造全新的产业边界。同时以旅游消费的需求引导产品的设计和功能的优化,用旅游消费的偏好进行品牌定位、培育忠实消费群体,建立有效的销售网络。由于人类的精神需求是以审美为主,具有极大的弹性空间,故旅游消费的市场是无限广阔的,旅游产业的精神文化消费供给将衍生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群。如法国的奢侈品香水、皮包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卓尔不群的工艺而闻名世界,游客们购买的并不是一件商品,更是对法国文化的向往与认可,这种吸引力不仅有利于打造品牌的推广和定位,还可以某一品牌为核心打造一系列相关的创意产品满足市场的偏好。

文化创意产业向城市旅游业的延伸融合模式主要表现在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此支持和带动相关的配套产业群。从文化特点而言,文化创意本身对于游客就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城市旅游业以文化创意元素为卖点来表现不同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和美感。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向旅游业的拓展也延伸了产业链,推动了消费者对旅游相关联产品的需求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产业链从单一逐渐拓展为一个网络。比如房产、餐饮、酒吧、娱乐等配套产业虽然不是文化产品生产的直接支持者,但为产业的整体发展包括人才的吸引和成长、产品的推介和促销等都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条件。

2. 区域扩展型融合模式

文化创意旅游并不单单局限于地理文化上的特殊性,恰恰相反,文化创意旅游注重整合不同区域内的旅游文化资源,强调区域整体的价值提升。旅游产业链通过在地理空间上的拓展,实现不同地区间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旅游产业链。以珠三角为例,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目的地,各地的旅游特色不一,文化资源各有差异,因此需要对区域内的不同城市进行文化上的差异化定位,构建出一个多元化、民族化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如潮汕旅游带、广深港旅游带、粤北旅游带等跨行政区旅游集群,最终在空间上形成合理的体系布局。同时,通过在跨地区间建立一个统一的旅游平台将大大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从政府而言,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公共设施以保障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维护;从企业而言,需要建立完善的旅游经营网络平台和交通集散平台以保障景点健康、持续运营。

3. 文化主题型融合模式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城市不仅是自己衣食住行的家园,也是旅游者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精神栖息地,如何将城市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的发展概念化、艺术化,不仅要表现出城市美丽的风景,更要展现出一个城市独有的风情,这才能给旅游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如何塑造城市的艺术美便成为了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首要目的。第一,城市可通过打造不同的节庆主题,以吸引大众的注意和参与,同时推出相关的商品和产业链,将节庆活动与城市形象联系起来,展示本区域的文化特色。在国外,如法国戛纳的电影节、西班牙的斗牛士节,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兴起的音乐节,都是以商业展销为主体的经济模式;第二,城市举行的各项文体活动都可开发成为新型旅游市场的资源。针对这些活动进行加工和过滤,从中筛选出最为精彩动人的部分,积极打造旅游链相关的衍生品,在活动中进行某个文化主题营销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典型的例子如上海动漫节、北京奥运会、武汉樱花节等等。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主题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而且可以有效地销售、传播文化创意产品,有力地推动城市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结语

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出发,在深入阐释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创意视角下城市旅游业新的产业边界,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机理,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旅游业的协同演化过程,最后利用产业融合理论提出了未来文化创意旅游的三种发展模式。本文作为一项探索性课题,虽然初步搭建起了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发展的系统分析框架,但是考虑到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广泛性和不同创意行业固有的特征,再加上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子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的边界模糊,故两者融合的发展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探索,今后研究不仅要总结更多的融合模式,而且对于各融合发展模式的运行机理和动力机制还需要更详尽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 王慧敏, 孙洁等. 创意产业导论[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6.

[2] 厉无畏, 王慧敏, 孙洁. 论创意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 经济管理, 2008(1).

[3] Audrey Yue. Cultural governanc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Singapore[J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06(3).

[4] 王慧敏. 文化创意旅游: 城市特色化的转型之路[J]. 学习与探索, 2010(4).

[5] 高静, 刘春济. 论创意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的提升战略[J]. 旅游科学, 2010(3).

[6] 赵玉宗, 潘永涛, 范英杰等. 创意转向与创意旅游[J]. 旅游学刊, 2010(3).

[7] 尹贻梅, 鲁明勇. 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 旅游学刊, 2009(3).

钟榴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1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管理、文化创意管理

上一篇:使至塞上下一篇:雾霾作文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