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通用14篇)
1.《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篇一
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的发展与最新应用
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是检测显微样本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具有系统简单、非入侵、动态性好等特点,是一种很好地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综述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的.发展,分析并比较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与其它显微测量技术的特点;归纳并分析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的典型光路系统及其特点;总结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的数值再现算法和误差抑制技术;列举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的最新应用.
作 者:周文静 于瀛洁 陈明仪 ZHOU Wen-jing YU Ying-jie CHEN Ming-yi 作者单位:周文静,ZHOU Wen-jing(上海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应用光学与检测实验室,上海,200072;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广东,湛江,524088)
于瀛洁,陈明仪,YU Ying-jie,CHEN Ming-yi(上海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应用光学与检测实验室,上海,200072)
刊 名:光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OPTICAL TECHNIQUE年,卷(期):200733(6)分类号:O438.1关键词:光学测量 显微结构测量 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数值再现 误差抑制
2.《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篇二
《建材技术与应用》为月刊,大16开本,48页,每月15日出版。邮发代号:22-49,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年定价60元。
地址:太原市坞城路665号邮编:030006
电话:(0351)7015706传真:(0351) 7015963
E-mail:sxjc@public.ty.sx.cn
户名:山西综职建材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账号:140453448472
3.数字图像水印技术与应用 篇三
关键词:数字水印;空域算法;交换域算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2
Digital Image Watermarking and Application
Zhao Haijun1,2
(1.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350300,China;2.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men 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Abstract:Digital watermarking as a main method for copyright protection and as a new way for hiding information,has become a hot topic and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oth abroad and at hom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classifications,features and working process have been well introduced,and then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its classical algorithms has been promoted.Finally,its application field is summarized and an expectation about its future possi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given.
Keywords:Digital watermark;Spatial domain algorithm;Transform domainalgorithm;Application
多媒体通信业务和网络数字化的日益普及使得信息所有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发布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随之,信息数字化产品的信息安全与版权保护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加密(cryptography)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传统方法。然而,加密却也有其极限性:一是其非常规性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泄露了内容的重要性;二是它只能保证信息内容的保密性却无法解决版权问题。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数字水印技术通过在数字作品中嵌入水印信息来确定数字作品的所有权或检验数字内容的原始性,弥补了加密技术对解密后的数据不能进一步保护的不足。(向德生等2005:326-333)
一、数计水印技术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数字水印技术是借用了传统水印的概念,将其在数字媒体中推广应用。其技术的研究涉及信息学、密码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等多种学科的研究领域,是信息隐藏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
(二)分类
根据其表现形式,数字图像水印分为可见水印(Visible Digital Watermark)和不可见水印(Invisible Digital Watermark)两种。可見水印指通过人眼可以看见的水印。这一类水印一般选用较淡或半透明的不碍观瞻的图案,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标识版权,防止非法使用;不可见水印与可视水印相反,它加在图像当中从表面上是不易察觉的。根据水印的性质,可分为鲁棒水印(Invisible-Robust Watermark)和易损水印 (Invisible-Fragile Watermark)。鲁棒水印的特点在于嵌入了此类水印后得到的水印化图像在经过一些常规处理或恶意攻击后仍可从中提取出有效的水印,鲁棒水印需尽可能地保留原始水印信息,而易损水印则只需要一定程度的保留水印的原始信息。根据水印的方案设计,可分为盲水印和非盲水印,不需要原始数据的称之为盲水印,反之,为非盲水印。根据用户密钥,可分为私钥水印和公钥水印,前者在水印的嵌入和检验过程采用同一密钥,而后者则采用不同的密钥。
(三)工作过程
数字水印技术系统一般包括水印生成、嵌入和提取/检测过程。其嵌入过程是首先对水印进行预处理,然后选择某种数字水印技术结合密钥或公钥将其嵌入到原始图像之中,最后得到嵌入水印后的图像;其提取/检验过程是使用原始水印结合所用的密钥或公钥,对待测图像按嵌入过程进行逆处理,然后得到恢复后的水印或检测结果。
(四)基本特征
1.保真性。嵌入图像中的水印应该在视觉上是不可见的,不会影响原图像的质量。但得注意的是,假如一个信号是视觉上不可见的,那么基于视觉可见性的有损压缩算法就有可能忽略这个信号,从而除去水印。
2.鲁棒性。图像在发布、传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产生的原因包括有损压缩、数模/模数转换、低通滤波、几何变换、对比度改变、图像格式转换等。这些破坏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恶意攻击的。所以,水印必须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抵挡住这些破坏。
3可靠的检测机制。水印的检测算法必须是足够可靠的,不能误报也不能漏报。
4.相关密钥。嵌入图像中的水印必须与一个惟一的密钥相关,而且密钥的生成必须是安全的,难以伪造的。
5.可接受的计算开销。水印的计算开销(主要是检测时的计算开销)不能太大,必须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6.多重水印。在一些场合下,允许在一幅图像中嵌入多种水印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水印算法能够在各种攻击下都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所以一个实用的水印系统往往需要在图像中嵌入多种不同类型的水印以提高其鲁棒性。
二、数字水印技术算法
经典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算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空域(spatial domain)算法和变换域(transform domain)算法。
(一)空域算法
空域图像水印技术是指在图像的空间域中嵌入水印的技术,一般是将水印嵌入到图像最不重要的像素位上。其中, 典型的算法有:Schyndel(1994:86-89)等提出将水印嵌入像素最低位算法(LSB)。常用的LSB算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m序列的伪随机代码作为水印嵌入到图像数据的LSB平面中,它要用自适应柱状图操作将图像值由8压到6比特位;第二种作是将m序列代码作为水印嵌入到LSB平面中,但其解码过程则是利用了m序列唯一的且是最佳的自相关函数进行解码。Bender(1996:313-336)等人提出的Patchwork算法。Patchwork算法是通过改变图像数据的统计特性将信息嵌入到像素的亮度值中。该算法的缺陷是其嵌入量低且对串谋攻击抵抗力弱。此外,Puate and Jordan(1996:108-118)利用在分形图像压缩中选代函数系统和自相似性来编码,提出了基于分形图像压缩的空域水印法;Bas et al (1998:469-473)将空域分形编码的水印思想推广到分块DCT。空域算法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但一般鲁棒性较差。
(二)变换域算法
变换域水印技术是先对原图像进行变换,在变换域中按照不同的方法选择系数嵌入水印,最后再进行相应的逆变换得到含水印图像。常用的变换有DCT(离散余弦)变换,DWT(离散小波)变换,DFT(离散傅立叶)变换,分形等嵌入方法。Cox(1996:243-246)等提出了一种基于DCT变换的扩频水印技术,它将满足正态分布的伙随机序列加入到图像的DCT变换后视觉最重要系数中,利用了SS(序列扩频技术)和HVS(人类视觉特性),其优点是相对于空域图像水印方法在对压缩、滤波等常规信号处理上具有更强的稳健性。Ruanaida等人最先将水印嵌入在DFT域中,指出相位调制可能更适合于鲁棒水印;Kunder(1997:544-547)等人最早提出将水印嵌入到DWT域。结合目前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研究方法,Xia(1997:548-551)等结合SPIHT压缩方法和多分辩率分析,提出了多尺度水印技术,把高斯白噪声加入高频系数中;Houng-Jyh Wang结合MTWC压缩方法,将水印算法与图像压缩方法集成,实现数字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数字图像水印的应用
最早提出数字水印的概念与方法是为了进行多媒体数据的版权保护,它是通过跟踪多媒体数据中的数字水印信息来保护其数据版权;数字水印技术可用于识别文档(印刷品、电子文档等)的真伪,如鉴定印章,护照等等;数字水印技术可用于做多媒体数据的访问控制和复制控制(如DVD防拷贝系统),从而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以及有效控制商业侵权行为;数字水印技术适用于信息的安全通信,通过该技术隐藏在普通多媒体数据中的信息不容易监控,隐蔽性高,可以避开窃听和监控;
结语:
作为一个技术体系,数字水印技术目前仍不够完善。今后,研究出对几何攻击具有较强鲁棒性的数字图像水印,提出兼顾保真性和鲁棒性的最优水印算法,进一步完善水印性能评价标准,将数字水印与密码技术、公钥密码和私钥密码体系相结合制作综合的数据安全系统等将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就目前而言,数字水印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但这却无法阻挡其发展趋势,它将在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篡改提示、隐蔽通信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Bas P. Chassery J M. Using the fractal code to watermark images [J]. Pro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 on Image Processing,ICIP-98, 1998, 1: 469-473.
[2]Bender W. et al. Techniques for data hiding [J]. IBM Systems Journal, 1996, 35(3&4):313-336
[3]Cox I.J, Kilian K, Leighton T, etal. Secure spread spectrum watermarking of images, audio and video [J]. Pro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 on Image Processing, ICIP-96,1996,3:243-246.
[4]Kudurd, Hatzinakos D. A robust digital image watermarking method using wavelet-based fusion [J]. in Proceedings of IEEE ICIP97,1997:544-547.
[5]Puate J, JordanF. Using fractal compression scheme to embed a digital signature into an image [J]. Prpceedings of the SPIE, 1996,2915:108-118.
[6]Schyndel, Tirkel, Qsborne. A digital watermark [A].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C]. Austin: IEEE Press, 1994.2:86-89.
[7]Xia Xiangen, Boncelet C.G, Aree G.R. A multiresolution watermark for digital images [C]. In: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Cat No. 97CB36144) IEEE Comput Soc Part 1, Los Alamitos, CA, USA, 1997,1: 548-551.
[8]向德生,楊格兰,熊岳山.数字水印技术研究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2):326-3
作者简介:
4.《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篇四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可设计性强、抗疲劳损伤性能和耐腐蚀性良好、尺寸稳定性好、隐身性好、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型、并可大大降低飞机机体结构重量、有效提高商用载荷等诸多优点,因此大批飞机零部件相继采用复合材料结构.
作 者:燕瑛 王正龙 刘秀芝 作者单位:燕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正龙,刘秀芝(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5.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实习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做好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文明规范+团结协作+敬业忠诚+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2+1”教育模式,即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在学校学习2年,第3年到本专业相对口的“江苏无锡夏普”企业带薪实习一年。为做好顶岗实习工作,特制定本实习计划。
二、实习目的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热爱劳动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三、实习形式
学校与企业联系,安排供需见面会,采取学校推荐顶岗
和企业招聘实习。学校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安排技术人员采取“帮扶计划”,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四、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分为专业技能实习与综合素质培训两个部分组成。
1.专业技能实习
专业技能实习包括: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漫画、插画的能力;掌握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开发项目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使其具备组织、控制、管理、推广项目的能力;掌握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软硬件故障排除、办公软件的应用以及其他应用软件的使用等。
2.综合素质培训
调查了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企业员工的基本职业素养要素、企业的人事制度与提升发展规律、岗位实习与所学课程的接合程度分析及意见、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对自身素质的自我考核等。
五、实习工作纪律
1.认真完成实习内容,在实习中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承担的任务,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实习结束后,交回相关材料和参加实习交流。
2.学生严格遵守企业的作息时间和考勤制度。事假或病假均需江苏无锡夏普领导批准。
3.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怕苦、不怕累,严格执行学校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注重仪表,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
4.不与社会上不正当人员来往,不吸烟,不喝酒,远离黄、赌、毒,不做有损学校名誉的事,自觉维护学校形象。
5.加强交通、生产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定,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6.服从企业分配的工作岗位,尽快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则实施,因违反操作规则引起的事故责任自负。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7.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定期与学校就业科、班主任保持联系,及时汇报实习情况。
8.实习单位一经确定不得擅自变动。若因特殊情况(非个人原因)需要变动,应提前两周提出申请并经企业与学校就业科批准方可离开实习单位,学校可为其重新安排实习就业岗位。
9.由于学生本人自身原因或违反学校实习规定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由学生本人负责,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10.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个人言行;对实习中表现不好的学生,学校视其情节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者延发或者扣发毕业证,或开除学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六、实习目标
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得以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依托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对媒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的技术;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为主,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适合到新闻传媒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动漫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行业,可适应新媒体的艺术改造和创作,从事动画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游戏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七、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
1.第三年6月15日—6月18日召开学生就业教育培训专题会,召开学生家长会,签订就业意向书。
2.第三年6月21日—6月24日安排供需见面会,拟安排企业包括企业介绍、面试洽谈、签订实习协议。
3.第三年6月25日—6月26日学生签订顶岗实习承诺书。
4.第三年6月27日—6月30日欢送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
八、成绩评定
学生在顶岗实习完成后,成绩评定由工作纪律和工作业绩两部分组成。
1.工作纪律按照以上六相关规定执行。
2. 工作业绩按照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办法进行评定。
6.推拉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篇六
因此,推拉技术是我们在数字图书馆有效实现信息和知识检索、传播发布的重要手段。研究更为完善的推拉技术,更方便和智能的信息获取方式是我们数字图书馆中的重要课题。
3.1 推拉技术在读者信息获取方面的应用
数字图书馆中的搜索引擎使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信息,这与传统服务方
式相比有较高程度的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还是被动服务方式。因为,它使用的技术从信息的传输方式看,是由用户通过浏览器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在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查询处理,把处理结果传回浏览器所在的计算机来实现的。在“拉”技术中,主动的一方是浏览器,服务器只是根据浏览器的请求,被动进行信息发布。采用了“推”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使数字图书馆除了被动地面向整个网络用户服务,还能从技术上主动锁定一批特定用户群,为他们提供专题信息服务,这不但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效能,还节省了用户在网上漫无边际查询信息的时间。对于一个数字图书馆的web站点,只要建设一个专业信息服务频道,就能够面向自己的用户开展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主动信息推送服务。一个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信息服务频道的工作原理:
(1)用户登录到图书馆站点,提出获取主动推送信息服务申请(仅第一次获取服务时需要填写)。
(2)图书馆webserver发送一个申请表单给用户,具体项目包括:用户名、密码、所需信息的主题、关键词、推送信息的地址、推送周期、要查询的数据库等等。
(3)用户填写好申请表后,提交给图书馆webserver。图书馆webserver将用户的特征信息、查询要求等传送给“推送服务代理”。
(4)“推送服务代理”根据用户的请求信息,在用户特征信息库(专门记录用户需求特征信息的数据库)和用户信息库(专门记录用户希望获取信息的数据库)中分别增加一条记录。
(5)“推送服务代理”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定期将用户的查询需求传递给“查询代理”。
(6)“查询代理”根据“推送服务代理”传送的用户要求,定期检索相应的数据库,并将查询结果返回“推送服务代理”。
(7)“推送服务代理”按照用户的要求,定期将最新信息推送到用户指定的地址。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基于web站点的信息服务效果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处理、存储、传递、利用等环节的控制,使信息系统在整体上处于最优状态,都能够改善和优化服务效果。
3.2 推拉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应用
采访即馆藏文献信息搜集,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处理工作的信息输入阶段。采访的工作职能,就是广泛收集各类型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并根据本馆实际及其读者需求,选择、采集满足读者群现实与潜在需求的文献。传统的文献信息源主要有公开发行的报刊、出版发行单位编印的书目等印刷型书目信息,获得文献的方式主要有预订、邮购、选购等。传统图书馆中,采访人员获得出版单位编印的书目信息是被动的,范围比较小且呈零散状态。在数字图书馆中再采用以前的方式进行采访显然是不适宜的,计算机网络把我们收集文献信息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除传统的收集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因特网访问出版发行者的网站,收集文献信息,并在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下,实时采集所需文献。这样不但缩短了预订时间周期,而且提高了文献到馆率。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网上信息推送技术,将我们需要的书籍发布到各出版商的网站,这样,等出版商有了相应的书籍时,就可以及时将书籍信息发送给我们,大大缩短了采集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7.《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篇七
一、从媒体产品设计制作入手,内容丰富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一书首先是从媒体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入手,以数字图像产品、数字音频产品、数字视频产品、数字动画产品、数字游戏的设计开发、软件设计开发等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为例,从内容上涵盖了数字媒体产品的各个领域,涉及媒体产品的设计思路、开发流程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技能,使读者对数字媒体产品的制作全过程一目了然。因此全书的理论十分全面,内容也非常丰富完善。
二、理论结合实例教学,通俗易懂
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将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理论和具体软件的操作过程结合在一起进行撰写,在结合实例讲解的基础上运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知识,使得读者学习起来十分省力,会少走很多弯路。例如全书根据数字音频、视频资源开发过程的实际需要,以Vegas Pro、Premiere Pro为例讲解视频、音频数字媒体产品的编辑、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要点、重点及核心难点;在进行图像技巧处理方面的论述时,以光影魔术手处理照片技巧为例,将光影魔术手技术的要点及操作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于提高读者实际操作的水平有重要帮助;在动画制作方面,作者以Flash作为动画编辑制作软件的代表进行范例论述;最后在数字游戏的设计开发方面,以通俗简单的语言介绍了游戏设计的整个流程以及常用开发工具的简单使用步骤。整体而言,全书的实例教学非常全面,操作性和实用性极强。
三、行文框架清晰,利于深入研究学习
思路明确、框架设计清晰是本书行文的另一大特色。全书总共由七个章节组成,分别为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媒体图像技术与制作、数字音频技术与制作、数字视频技术与制作、数字动画技术与设计、数字游戏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设计。每一部分的论述都按照概念讲解、概念特征、产品分类、设计思路、设计流程、设计元素、开发工具、案例分析的顺序来展开,内容上层层递进,思路上环环相扣,全方位考虑到了读者接受新知识的顺序、速度和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描述,十分利于数字媒体产品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进行初步学习和深入探讨。这样的行文顺序和框架建构模式十分值得借鉴和学习,不仅要学习这种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要学习这种编排文章由浅入深的思维顺序。
四、可应用于数字媒体产品开发和学习,适用面广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还是一本适用面极其广泛的著作,这是因为它不仅涉及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设计思维和产品制作,更对计算机领域有了相对深入的扩展。例如该书的第七章———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设计这一部分,便是基于因特网和万维网,对网页中的内容和格式化网页中的内容进行了描述。最后该书还论述了交互式主页的常见技术,其中对ASP、RIA、AJAX等技术的论述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一书不但适合专业的开发人员、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更适合各类数字媒体制作爱好者和数字媒体发烧友等。
总而言之,《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一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实例教学生动形象、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覆盖面十分广泛,目前已经被国内上百所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纳为教学的专用教材,深受广大一线数字媒体产品开发设计人员和数字媒体爱好者的好评。而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日益数字化、便捷化、信息化,数字媒体产品带来的便利也与日俱增,无论是教育、广告,还是出版、影视等方方面面都被数字媒体产品的技术所渗透,数字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融合与碰撞正在世界各地飞速成长,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已经演变为信息社会中形式最新、覆盖面最广泛的信息载体。本书也因其综合特点成为兼具实用性和先驱性的典型著作,引领数字媒体发展的新时代。
8.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应用 篇八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应用
工程勘察是保证整个岩土工程设计、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包括地层地貌信息、地下水位分布、风化层厚度等,这有完整的搜集相关资料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数字化勘察技术出现之前,工程勘察人员只能搜集到零散的数据资料,而且勘察资料只能以二维的形式呈现,不利于勘察人员全面的掌握地质参数分布规律。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图形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岩土工程勘察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个现代化、集成化、信息化的数字化勘察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水平的进步。
一、数字化岩土勘察技术概述
数字化岩土勘察技术是借助现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数字化技术来搜集岩土工程原始资料,建立辅助信息流程的技术体系。在数字化勘察技术体系中,有关地质勘察、方案设计、施工进度、数据变更等的资料可以被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流程,实现了勘察技术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处理方式的转变[1]。数字化岩土勘察技术的最大优势是体现了系统工程的观念,将相关文字、图像、表格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下来同时供多个勘察人员的设计使用。
二、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关键
要想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顺利应用数字化技术,首先应当掌握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两大关键,一是建立数据库系统,二是构建地质模型,下面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两大关键技术。
(一)建立数据库系统
建立数据库系统是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建立数据库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密集数据处理问题,为了获取更加完整的数据信息,首先应当将概念型的数据模型从实体中剥离出来,并单纯的从现实世界的角度构建数据模型,这样才能客观评估数据对象和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表结构[2]。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系统包括三种,一种是基于数据输入的原始数据系统,二是系统内自动生成的中间数据系统,三是最终数据系统。一般情况下,原始数据系统中所输入的数据资料一般由测点数据组成,测点数据既具有信息属性,同时又具有几何属性。中间数据包括从原始数据系统上生成的各种等值线模型、剖面模型等,借助这些模型和图形软件可以生成技术人员所需的重要模型基础。最终数据系统是在中间数据系统的基础上生成的包含各种图形、文档资料的系统。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依次衔接可以帮助勘察人员获取所需的设计施工资料。
(二)构建地质模型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的地质建模方法主要指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是岩土工程勘察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常规方法,具体的建模方法是通过表述工程地质体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这种建模方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范围较广。表面模型法中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原始的测点资料,这些测点资料均具有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利用这些测点数据即可构建工程地质体的界面,从而将一系列具有相同属性的散点连接为一个网状曲面,进而构建出整个地质体的界面。在表示表面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图示模型法和数字模型法两种,下面将重点分析图示模型法中的不规则格网法这种建模方法。不规则格网法是根据勘察区域内的多个点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多个三角面网络的方法,勘察区域内的任何一个点都会在三角面上找到相应位置,如果该点不在三角面的顶点上,通常可以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来获得该任意点的数字属性[3]。不规则格网法是一个分段线性三维空间构建模型,其拓扑结构由多种存储方式,最简单的存储方式是对应记录每个三角面的形、边、节点,这种存储方式的优点是:给定一个三角面就能找出其顶点属性,在地形剖面线计算方面的效率较高,此外,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在该拓扑结构上添加其他变化以提高运算效率。
三、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案例
为进一步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甘肃省某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为例展开具体的分析。该岩土工程勘察共布置125个勘测点,钻孔深度在10-30m之间,原始勘察数据包括钻孔土层信息、水位信息、建筑物信息等。技术人员在这些原始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C++技术和OpenGL三维图形库建立了立体地质模型,该立体地质模型可帮助勘察人员及时查询和更新勘察区域内的动态信息。在建立起来的数据库系统中,地下部分是系统的核心内容,由于地下部分的地形关系错综复杂,在地质建模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根据该项目地下地层地质特点采用GTP建模方法,分别对一般地层及复杂地层进行三维建模,而且本次研究还在GTP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三维地质体尖灭构模方法,该方法可以全面评估尖灭地层的空间几何特征,比较符合本次工程实际。
结语:
科学的进步使一些落后的技术和方法被淘汰掉,取而代之的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技术方法,岩土工程勘察亦是如此,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岩土工程勘察中得以应用的软件和技术方法层出不穷,在实际工作中,勘察人员应当掌握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方法,熟知数据库系统及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从而不断优化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丁晓庆,何龙飞.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5,01:17-21.
[2]贾发科.关于岩土工程中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实践策略探究[J].价值工程,2015,04:323-324.
9.《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篇九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与科技手段,逐渐在公共艺术设计的运用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罗斯加德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的应用情况以及艺术特征,以期促使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像装置;互动技术;城市空间
一、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现状
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公共艺术也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演变,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设计运用了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涵盖了设计、计算机编程、影视等多种学科,甚至涉及物理、音乐等。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与科技手段,逐渐在公共艺术的运用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借助数字技术可实现设计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数字技术在我们的城市中随处可见:地铁两旁滚动的商业广告、广场上的灯光表演、著名的美国时代广场上的动态显示屏等等,甚至是新兴的影像装置互动艺术作品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虽然数字影像技术运用较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形式僵化、对环境设备要求高、耗能较大等。由于数字技术背景下公共艺术设计发展历程较短,仍是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设计师丹罗斯加德,因为看到了艺术、环境、城市与科技的跨专业合作,在他完成学业后并没有急于投入到设计工作中,对他而言,相比设计和建造体积庞大的建筑物,他更致力于如何让建筑与空间更具互动和开放性。丹罗斯加德探讨人、科技与生存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科技手段改善自然与社会,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数字技术的在公共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当计算机数字媒体以多种形式进入设计作品中后,设计作品将比传统作品,被赋予感觉、思考等可调式的生命体,并可以让观众实时和环境进行互动。创新为艺术提供了发展动力,这个时代的一些科技成果则提供技术支持。当代艺术创作中可以选用的材料变得更丰厚,更可以运用声音、灯光、投影,等任何材料进行创作。通过科技手段感受到更丰富的人文特色,听、看、触、互动等多重感受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在罗斯加德色设计作品中,不乏看到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设计有了更多的数字技术,在罗斯加德的作品中,数字技术已经不单单是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方法,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作品的固有形式。
(一)灯光技术
建筑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人文的重要体现。我们经常在城市中见到的影像装置也是最早的影像与建筑结合的装置是巨幅电视墙。但是主要被用于商业手段的电视屏幕与作为艺术的影像技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城市空间的数字影像技术与绘画、雕塑功能相同,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存在的。数字影像运用灯光投影的方法把建筑本身当作一副巨大的投影墙,直接将影像装置到建筑本身,被装置的建筑往往是这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数字影像与建筑的结合让人们唤起对这些建筑的记忆与情怀,也让这些建筑重新具有新的时代烙印。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为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创作的《彩虹车站》,是影像技术与建筑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设计作品(见图1)。他邀请科学家用液晶膜制作了一个具有“几何相位全息”技术的滤光器,再将一盏4000瓦的聚光灯透过滤光器散射到车站的玻璃上。滤光器能有效地散射99%的白光,显出光谱中的所有颜色,因此制造出触奇幻绚丽的都市彩虹景象。中央火车站是阿姆斯特丹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彩虹车站》项目是为庆祝中央火车站125岁生日而设计,运用的影像装置技术给具有历史情怀的传统建筑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二)影像装置技术
动态影像的数字虚拟特征,使其在设计创作中获得极大的快速增长优势。丰富的屏幕技术把空间塑造得更加奇幻丰富。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让动态影像表现有了将虚幻与真实结合起来的可能。虚拟现实影像配合一些特定的装置,能让参与者在虚拟空间获得真实空间的体验,这种设计作品更容易吸引大众的`注意。丹罗斯加德的作品《虚拟水灾》,利用最新的led照明、电脑编程等光电投影技术,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广场的上空展现了古老的城市淹没于海底的奇观。沉浸式的海洋体验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深刻地体现出艺术家用科技艺术化的方式对环境的思考。荷兰自古以来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其疆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海平面,罗斯加德通过这件作品让经历过城市建设的市民亲身感受到那种几乎已经被忘却的自然力量,并感受到这份力量的脆弱。
(三)互动装置
互动装置是一种将直观的视觉设计与技术完美契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吸引观众与作品进行互动,让观众主动参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并完成作品的创作,它能够提供给观众视觉、触觉、感觉的多方位享受。互动装置是在由艺术家营造的特定时间相关的环境中,某个提前设定好参与规划与信息传播护理程序的装置,通过互动技术吸引参观者主动介入,从而影响作品的呈现过程以及最终呈现的结果。《沙丘4.0》是由数百个光纤组成的一个交互景观装置,观众的身体让装置产生物理变化。观众移动或发出声音,光纤会随之改变状态(见图2)。在装置的内部装有麦克风和现实传感器,这些元件将捕捉到的人类活动再通过传感器再由软件进行处理输出至电子元件。这是一件完全由参观者控制的设计作品,没有参观者的时候,装置将不会被启动。当参观者走入,光纤会立刻开启,仿佛是人们动作的延伸。
三、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能源不断涌现成为设计创作的新形式。层出不穷的科学技术在设计中得到运用,使艺术作品更加的不可预知。数字技术是一门跨领域学科的“融合”特性。数字技术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的,它被自由综合地使用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电影、摄影等领域,它还涉及着美学、物理学、计算机学以及各种新出现的学科。纵观近几年关于数字技术在公共运用的设计作品,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能够解决的。基于此特征,我们就需要进行多学科研究,多角度的训练,多学科人才的合作,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罗斯加德的设计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作品中的艺术性,更能看到最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在《沙丘》作品中传感器的运用以及软件的处理使这件设计作品成为自然与技术的混杂体,是一件设计作品,亦是一件科技创新作品。当科技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参与到设计创作后,作品将被赋予具有感觉,会思考,可调式的生命体,并能与人和环境进行交互。丹罗斯加德在最近的创作中主要进行公共互动装置的设计,其作品被称为“流动的建筑”。生活在当今社会,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体验,居住在哪个具体的城市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同时当代科技使加大了人类与自然的距离,人们的感知能力也大不如前,将自然气息和技术元素糅合的设计作品是罗斯加德设计作品最明显的特点。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人们麻木感官的焦虑。他认为科技不是麻木,而是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人们的感官感受能力。罗斯加德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作出设计作品,对他而言,科技是一个工具,如同一支笔一样。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参观者的身份同样发生了改变,参观者同时成为作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充斥着科学技术,同时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传达着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雾霾终结者:荷兰设计师丹罗斯加德[J].工业设计,(12):18-21.
[2]赵玉洁.丹罗斯加德:科技如诗[N].中华建筑报,-02-21(006).
[3]尚萌萌.运用互动装置设计于正念之研究与创作[J].泰山学院学报,2015,37(06):57-62
[4]金彦秀.彦赫镕.金百洋.公共装置艺术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5.
[5]邵哲慧.数字影像艺术视域下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
[6]刘慧.影像装置艺术及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
10.《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篇十
1网络信息安全
1.1危害网络安全因素
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共同构成了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具体的,外部因素主要包含一些内外非法人员的非法入侵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而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在管理上的缺失,既包含没有完善、统一的管理策略,又包含无专门的网络维护管理人员以及广大用户本身对于安全保密知识的缺乏。
1.2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到内容较广,如果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防护,需要有针对性对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做多重的防护。主要采用措施有: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病毒防护技术等。网络加密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防护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网络加密可以预防那些非授权用户窃取重要的资料,也可以应对一些恶意软件的攻击。采用数字签名来实现非对称加密技术是当前应用在网络信息安全最为重要的手段。非对称加密,即为应用不同密钥实现解密和加密。
2数字签名概述
2.1数字签名概念与理解
所谓电子签名指的是在数据电文当中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同时表示签名人认可内容的电子形式的数据,而数字签名是电子签名中的一种,它是一种运用密码技术实现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签名,但绝不是简单的数字图像化的书面签名。它可以称为是电子印章,相当于手写的签名或者印章,其原理是运用公开密钥算法,在利用自己的私钥对信息的数字摘要进行签名,在将其发送给对方时,若对方能运用发送者的公钥进行信息验证,那么他就知道信息是从发送方发来。签名对于一些重要文件来说是确定其有效性的.关键步骤,但是对于传统文件来说,想要伪造签名十分简单,但是对于数字签名而言想要伪造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它必须要有产生签名的私钥。而否认一个传统文件签名是简单的,但是对于数字签名的否认就没那么简单了,除非证明在签名生成前的私钥的安全性就受到了危害。
2.2数字签名的优点
通过对数字签名的理解与运用,不难发现数字签名具有诸多优点,这也是数字签名能够在网络信息安全中成为关键性技术的原因,主要优点包含以下六点:第一,数据完整性的保障。一旦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修改或伪造,那么接受方的数字签名验证将无法通过。第二,身份识别。数字签名能够容易的确认发送方以及接收方身份,这点对于网上商务十分关键。第三,由于其采用加密技术,使得信息机密性得到有效提升。第四,不可抵赖性。只有发送方私钥被窃取的情况下才能够伪造其数字签名,因此,发送方一般无法抵赖其发送了该信息。第五,对于多页的传统文件,传统签名没法有效的保障其签名的有效范围,同时也较难判断文件签名后是否被添加或删改过内容,但数字签名就完全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第六,对于网上交易而言,数字签名具有较高速度和准确性,还能够生成时间戳。
3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应用
3.1在电子邮件方面的应用
传统电子邮件系统交易被hacker冒名发送以及更改邮件信息,这是由于其没有采用身份认证功能,而采用过数字签名技术后的电子邮件在完整性、合法性以及防抵赖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证实,有效的保障了电子邮件的安全性。其具体实现流程包括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申请包含数字签名在内的安全电子邮件证书;第二步,应用数字签名来进行加密。
3.2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SE(T安全电子交易)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也是公认的一种安全电子商务标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内容都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它的存在为商家、银行以及消费者间都提供了认证,从而大大的保障了交易数据的安全、完整与不可抵赖性,同时也有效的保障了消费者的隐私。
3.3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远程控制中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数据的机密性,而是数据的完整性与不可抵赖性。在远程控制中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仅仅允许合法用户进行系统的管理;第二,能够有效的保障相关管理配置信息不被篡改。而数字签名技术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4结论
11.《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篇十一
【关键词】第五媒体 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 数字化校园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86-03
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现为既快速又宽泛,如何为信息技术进行归类,以便探讨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呢?本文在梳理现有新技术的基础上,从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角度探讨其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
信息接收终端建设问题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索创新型数字化校园中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的应用,就要考察现有的信息接收终端并深入研究最新的信息接收终端。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3G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第五媒体”作为最具代表性与最具创新性的信息接收终端受到世人瞩目。“第五媒体”主要是以移动网络为运行平台,以手机媒体为典型代表,有别于传统媒体形式的新的信息接收终端。本文主要以“第五媒体”为信息接收终端,以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标准,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交互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一、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的应用
数字化校园环境主要是指校园虚拟环境,因此本文探讨的是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在校园虚拟环境中的应用。
(一)在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应用
以3G移动通信技术为网络应用平台,结合Internet互联网,搭建校园网络平台,以校园网络平台为基础形成校园虚拟社区,以虚拟社区为单位,创设虚拟学习环境。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是计算机生成的一种逼真的视、听、力、触和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通过各种传感设备使用户融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环境的自然交互。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以手机为信息接收终端,可以在校园实体环境周围形成一个个社区,从而形成虚拟学习环境。例如,在校园公告牌旁(可作为一个社区)设置增强现实技术接入点,学习者可以通过虚拟投影、即时互动、校园信息无线接收、专属账户管理等方式获得互动性学习信息。当学习者需要查阅相关领域的书籍文献时,可以不必进入现实的图书馆查阅,而是通过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文件传输功能进入到虚拟图书馆查阅资料。在资料的呈现方式方面,借助于AR增强现实技术,将查阅到的资料以虚拟投影的方式呈现,可以是图片形式,也可以是视频形式。甚至可以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在现场模拟图书馆的空间结构,结合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的技术,将对现实图书馆书籍摆设位置的定位模拟呈现在现场的虚拟图书馆空间结构中,从而形成可感知的,集视觉、听觉、触觉、动感于一体的虚拟图书馆资料查阅过程。在虚拟校园社区中,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技术、LBS基于位置服务的技术创设虚拟的学习环境,将学习的过程由现实环境拓展到虚拟环境中,学习过程将充满乐趣。
(二)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的应用
现今大学校园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校园的地理空间越来越宽阔,随之而来的是与地理位置定位相关的校园寻呼、校园定位、校园位置服务等需求的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应用LBS技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是指基于位置服务的技术,主要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
在校园寻呼方面,以举办校园大型活动为例,在活动的准备阶段,需要进行人员的组织与召集。通过LBS技术,可以确定各人员的位置,一是可以确定校园内参与人员的具体地理位置,以便提高活动组织的效率,明确参与人员的分布情况。二是可以在活动现场确定各参与人员的具体现场位置,从而进行合理布局,掌握活动现场实况,便于现场组织与指挥。
在校园定位应用方面,校园管理者可以通过LBS技术,对校园的空间资源进行科学直观的分配。将原有的对照校园地图进行分配的传统方式转化为对照实景建筑进行分配的数字方式,比如学校内的校舍分配工作,通过LBS技术对校内建筑进行精准定位,通过互联网络传输到校园管理者的移动通信终端,再通过AR技术进行呈现,从而帮助学校管理者完成对校舍的分配。
在校园位置服务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与之关系密切。以学校主页为例,作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主要途径,现在的校园风光介绍大多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出现,即使是少数以视频方式呈现,也是校园风光的片段式展示,校园网的浏览者无法获得对整个校园的全景式、立体化的感知。LBS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LBS技术的校园位置服务,结合AR技术的3D定位、即时互动,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实时浏览校园的任一位置,而且是立体化的真实场景呈现。
二、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在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一)在数字化校园资源应用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3G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入融合,以智能手机为信息接收终端的第三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越来越受到关注。例如,诺基亚手机中的ovi store、黑莓手机中的BlackBerry App World、安卓的Google Play Store、Apple的App Store等,这些都是以“应用”为目的通过第三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与互联网进行连接而进行的商业赢利模式。这里提到的“第三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统称为“APP”,也就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综合该平台建设的经济成本、普及程度、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应用的便利性等因素,数字化校园资源应用平台建设的较优方案应该是以智能手机为信息接收终端,以3G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为网络平台,包含众多APP技术的资源应用平台。APP技术的特点,决定了数字化校园资源应用平台充满着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的应用。
(二)在校园公开课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通过建成的数字化校园资源应用平台,在校园公开课资源建设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现今,有很多大学或网络开设公开课,主要的方式就是将课程进行视频录像,然后通过互联网播放,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播放器学习课程内容,但无法互动。随着校园内部数字化校园资源应用平台的建立,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以智能手机为学习终端,学习的内容不是冗长的系统讲述,而是由知识点构成的短暂的趣味学习,将学习的过程融入到简短的游戏过程中。而学习趣味性的广度,则是由平台所包含的APP技术的种类决定的。APP技术在公开课资源的建设中,通过趣味性学习中的虚拟游戏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别于现有的公开课的授课方式,APP技术可以提供学者与授者的充分互动,加强学习的效果。
(三)在数字化课件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交互是对数字化课件资源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那么虚拟现实在数字化课件资源建设中是如何应用的呢?其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过程也是数字化课件资源的信息再包装过程。从人接收信息的各个器官来看,有资料显示,人类接收信息的80%通过眼睛获得,因此视觉信息的接收无疑是最重要的。当前所处的读图时代的特点,学习者越来越注重视觉学习资源的接收,今后视觉课件资源的制作也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这就为课件资源中大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演示机械运动,从而学习机械方面的课程;再比如通过演示某个文学故事中的场景,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或许以后的文学课程会集合成“地图文学之旅”等。
LAYAR(用手机浏览器连接现实世界)技术是由荷兰的软件公司Sprx mobil研发设计的一款增强现实的手机浏览器,通过该技术可以将现实世界与虚拟数字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深入了解现实世界中的信息。若将该技术应用在数字化课件资源建设中,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目的。例如,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将所有课件资源储存于校园资源应用平台,当学习者在生活中遇见学习时提到的现实事物时,可以通过LAYAR技术获得关于该事物的详细学术信息。因此,这里的数字化课件资源就不仅仅是指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应用,而且通过LAYAR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三、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学习行为中的应用
(一)在数字化校园签到服务中的应用
签到的本意是指报到,用某种记录方式确认自己出席或参加某个活动。这里的校园签到服务首先包括签到的本来含义,具体则是指学校的考勤、资料的递交确认、校园活动的参与状况等方面。现今互联网络上应用较多的网络签到程序,其基本模式是以网页为展示形式,通过参与者的适时网络点击,获得签到确认。
以校园特有的3G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网络平台,基于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双重应用的考虑,校园签到服务有自己特殊的形式。例如,在学校教师的上班考勤与学生的上课考勤两个方面,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考勤的视觉效果,可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考勤的虚拟环境,通过交互技术的应用,在考勤单位与被考勤者之间形成信息的交流。与现今的网络签到相比,校园签到服务可以不拘泥于互联网上的签到行为,可以延伸至“第五媒体”上的签到行为,例如通过手机进行校园签到。同样,校园内资料的递交确认、校园活动的参与状况确认等都可以如此应用。例如,校园管理层方面的文件传递和校园教育方面的学生作业递交等,都可以通过在手机签到的形式获得资料递交的确认。
(二)在学习方式方面的应用
通过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的应用,在学习方面可以实现远程学习、搜索学习、分享学习、进阶学习、虚拟实训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交互技术,在信息接收终端创设学习情景,脱离教室场地的限制,实现远程学习的目的,虚拟实训同样可以如此。通过互动技术的充分应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主动搜索数字化校园资源应用平台中的学习资源,达到搜索学习的目的。前文提到,LAYER技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数字内容结合在一起,浏览者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现状分层了解不同信息。因此,在进阶学习方面,通过以3G移动网络为网络平台,利用LAYER技术将每一科目的知识点形成层级,学习者可以在不同层级进行学习,形成分阶段、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同时,可以利用LAYER技术的浏览器应用,在“第五媒体”间相互分享学习知识。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成员手机移动网络内分享电子笔记,也可以超越班级的范围,在校园内形成虚拟学习团队,团队内分享共同感兴趣的电子笔记等。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中的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而且将主要的研究重点置于以“第五媒体”为信息接收终端,以3G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网络平台的研究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快速又宽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任重道远,本文的研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触及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全貌,但这样的探索研究是必要的,本文的不足也必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海松.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2]刘德寰,等.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王宏,等.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4]刘光然.虚拟现实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高登.教育信息化领域中开源软件的应用策略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2(1)
[7]王莎莎.教育信息化环境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1)
[8]王会军.多视角认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使命[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4)
[9]刘政良,申昌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与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1(12)
[10]王左利.2012 教育信息化迈入关键时刻[J].中国教育网络,2012(1)
[11]李朝军.2011教育软件应用概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2)
12.《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篇十二
[办刊宗旨]
《数字技术与应用》是面向数字科技、高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学术刊物。旨在推广数字新技术、科技新理念,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数字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我刊愿与社会各界合作,携手共进。
[主要栏目]
数字技术、应用研究、管理观察、教育时空、学术论坛、工业工程、体育与艺术。
[征稿对象]
全国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教科研人员,教授、副教授、硕士生、博士生相关的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管理者等。本刊欢迎就新理论、新技术、新科教技术应用发表真知灼见。
[来稿须知]
①稿件应具有科学性、技术教育性、数字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②论文2200—6000字符数为宜,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本刊欢迎网上投稿。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全文收录》。
③论文的基本要素齐全,文章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关键词、摘要、结语、参考文献等。④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来稿无论我刊选用与否,都会在5个工作日内将审理结果尽快通知作者,作者也可来电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
[来稿格式]
论文题目(宋体:3号字)
基金项目
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
关键词:xxx (宋体,5号字)
摘要:xxx (宋体,5号字,300字以内)
正文:……(宋体,5号字,正文字数不少于2200)
注释:采用尾注形式,需注明引文出处、作者、出版社、页码(宋体,5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单位名称、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
[网上查证]
登陆以下官方网站可对《数字技术与应用》进行网上查询。
中国新闻总署:www.gapp·gov.cn/
优秀稿件我们会提交参选我社论文评优活动,获奖作品颁布发荣誉证书。
[网址]
http://www.digital-ta.com/
13.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应用 篇十三
摘要: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信息化服务更加便捷,在历史博物馆的运行中也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丰富其展览形式及内容,博物馆讲解员也应该积极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尽快的适应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改变。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历史博物馆应用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05-01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数字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属于高新科技的发展前驱,在日常的生产生活领域都能见到它的足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历史博物馆是以纪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保护文物藏品为主的专业性博物馆,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博物馆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能够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去了解历史文物及文化信息。
一、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内涵
在历史博物馆的发展中需要通过政府公益宣传以及电视广告、网络宣传、手机短信等渠道加强相关的宣传,改变博物馆在人们心目呆板、单调的原有形象,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对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有了解,增加参观人数[1]。在增加参观人数的基础上,还需要运用更丰富的展览方式来调动观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历史博物馆相关的知识。这就对现代历史博物馆的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博物馆这一实体当作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将博物馆的相关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示给观众,就是所说的数字化博物馆。这种博物馆的建设是以数字网络空间对物质博物馆的补充与再现为发展前提的,包含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历史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当前还是一个新兴领域。数字化技术博物馆能够改变其原有的运营方式,数字化技术作为主媒体实现业务功能上的拓展,比如网络博物馆、数字展厅等。所谓的数字化博物馆,就是博物馆运营的各环节都采取信息技术及数字技术作为常用工具,计算机成为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平台,实现文物利用及保存服务的高效发展。
二、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应用
1.积极应用虚拟技术,发挥网站的共享功能
在数字化技术发展进程中,虚拟现实技术是应用与发展都比较快速的一项技术类型,这一技术在 20 世纪末期兴起,属于一项综合性、崭新的信息技术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2]。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效果,将这一技术在历史博物馆中的数字展示环节进行应用前景广阔,能够对数字化技术本身的虚无性进行适当的弥补,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都可以通过网络以虚拟的模式逼真的表现出来。比如: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化建设旅游区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以及娱乐信息也已经成为一项新的业务功能,历史博物馆也可以借鉴这一技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技术形成可视化平台。这样,在游览的时候,观众只需点击想了解的内容就能够实现网上的虚拟观摩,在三维场景与多媒体视听环境的结合之中,获得模拟体验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制作遗址景区的全景,这样就算观众不能前往到实地参观也可以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2.充分利用感官感受,呈现真实新环境
将数字展示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展览环节,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生动形象的视、听、触觉上的虚拟环境,从而把真实物体与虚拟环境进行叠加,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新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博物馆的革新带来了很多选择,多媒体互动投影,电子书,触摸式装置系统等多媒体设备渐渐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在观众和展品、历史事件人物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使观众更主动的参与其中。例如,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涉及到的革命烈士有几百人,很难通过传统的展板陈列形式讲他们的事迹一一列出,如果使用电子书,参观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询,了解到相关的人物。这样既能优化展厅的陈列,还能使观众主动的,有兴趣的参与。而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里还有“与老照片合影”的多媒体装置,参观者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重庆老街景,或代表性建筑和人物通过合成互动技术实现合影。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文字、实物加图片的展览模式,参观者不再被动观看,而是从交互性操作去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
3.提升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开展数字化展示
讲解员在博物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讲解员与观众有着最直接的接触,观众享受讲解员提供的文化服务也是最多的。而讲解员自身的素质与人们享受到的服务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历史博物馆的发展中应该注重对讲解员的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对业务能力提升快的讲解员实行奖励政策,促进讲解员之间的取长补短,对自身的业务能力及存在的不足有一个比较正确、清楚的认知,从而获得讲解技能的提高,为参观者提供光荣完善的服务。
而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之下,历史博物馆讲解员也需要及时的了解熟悉相关的展示内容,对技术的具体运作模式进行学习掌握,这样在讲解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对参观者提出的疑问才能及时的进行解答,比如在参观者体验多点触控技术或者虚拟现实技术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员的指导能够更顺利的进行应用,增强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度,最大程度的感受数字化技术的魅力。
?Y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历史博物馆也不例外,传统的博物馆运行模式比较单一,就是讲解员带领观众通过展板,展柜来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这种形式比较枯燥,无法调动参观者的参与性,也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大的改变这一局面,使得博物馆的运行模式更加的丰富,提供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使得历史博物馆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4.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 篇十四
——技术更新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姓名 学号 院系
从1985年电影诞生算起,百年世界电影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换言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促成了电影艺术的重大变革。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第二次是电影从黑白到彩色,这两次变革并未在电影产业化上产生太大影响,其影响是针对于电影艺术的。
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使得电影真正成为视听综合艺术,促成了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的诞生,也预示了默片时代的终结。但是这一次变革也引发了反对的声音,当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默片大师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以及第一位系统研究电影视觉表现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20世纪30年代,尽管电影在世界各国已经相当普及,而且这门新兴艺术已经引起一批欧洲先锋派艺术家的兴趣与重视,但在当时仍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电影只不过是机械的再现现实,鲁道夫·阿恩海姆详细分析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紧紧抓住电影影像与现实形象之间的根本差别,论述了如何利用这些差别来进行电影独特的艺术创造。阿恩海姆在其著作《电影作为艺术》里对无声电影和黑白电影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并对无声电影的特殊艺术手段进行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对于无声电影的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他认为无声电影艺术上的优点是由其技术上的缺点所造成的,从而完全拒绝和排斥电影技术方面的进步。但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未影响电影产业的发展,即使是默片大师卓别林,也在1940年推出其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在美国诞生色彩造型成为电影又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似的银幕上的世界同现实生活中的世界一样多姿多彩、五彩缤纷,大大增加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阿恩海姆反对一切可以使电影更加逼真地反映现实的技术进步,他极力反对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认为如此可以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以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他的结论是错误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绝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也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而且,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带来了电影留声机和彩色电影胶片,从而引发的这两次电影产业的变革与第三次相比只是序曲,环境音响和对白带给电影的影响增加了电影反映现实的逼真性,真正影响到电影产业化的,还是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第三次变革。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如果从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1977年首先将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制作的特技效果成功运用到《星球大战》中算起,这场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目前正在进行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数字技术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与美学观念,为电影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高科技以极其逼真的技术手段和虚拟现实的表现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电影产业的魅力与生命力。
从《侏罗纪公园》里栩栩如生的恐龙健步飞跑到《真实的谎言》中庞大的战斗机在摩天大楼之间横冲直撞,再到《泰坦尼克号》中巨轮倾覆在冰冷的海面上,这些震撼场面无不归功于数字技术,特别是2004年获得奥斯卡11项大奖的《指环王:王者归来》,更是用数字技术创造出了无法复制的效果。“视觉娱乐影像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制作其他视觉媒体节目的方式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保住了电影产业。早在20世纪下半夜,由于电视业和录像业的迅猛发展,许多人宁可在家里看电视或录像,而不愿到影院去,这造成了电影票房的萎缩。正是高科技技术的更新与运用拯救了电影产业。技术更新带来的震撼效果,只有在影院中才能深刻体会。
“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既涉及技术层面,也涉及艺术层面;既涉及发行制作,也涉及特技效果;既涉及电影本体,也涉及虚拟现实;既涉及电影创作,也涉及电影美学。” ②总体看来,数字技术的更新与运用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方式;同时,数字技术创造出电影的虚拟影像,创造出极具视听冲击力的影片;数字技术还带来了影视艺术的普及与融合。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是多方位和多领域的,除了影片的制作外,数字技术对影片的传播方式、发行渠道、接收方式,乃至美学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代电影产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还在继续,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带给电影产业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注释:
①《数字化电影制片》 【美】托马斯.A.奥汉年
迈克尔.E.菲利浦斯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②《影视美学》 【中】彭吉象
【《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社】推荐阅读:
数字化变电站新技术应用经验与建议09-21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06-18
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11-13
数字录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10-18
3d数字技术论文07-26
数字化创新技术11-10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10-16
数字化技术论文10-27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思考11-05
数字电子技术考试大纲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