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

2024-08-25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共10篇)

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内容分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第41页的内容和练习八第5、6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进行教学,体现了认数和计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计算和认数在本课时安排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既是100以内数的初

步概念(旧知)的应用及巩固,又有新内容的教学。教材还通过借助例题图,激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的看图形式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2.说学情分析

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目前学生已掌握了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具备了进行简单计算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了2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课时的知识应该不是很难理解。因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为什么要制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新旧知识紧密

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参透,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买酸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算理,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

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初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课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作必要的铺垫。】

(二)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了!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

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境。)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

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

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

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是32,从

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4、解决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①先摆5捆,再摆6根。②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2)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①先摆8根,再摆2捆。②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要求宝宝们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学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意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1)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反馈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材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

2、教材第43页的第6题。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

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3、按顺序填数:教材第43页的第7题。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找到规律后再填数,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2.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 篇二

1、钟老师结合课本中的发新书的这一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引发学习兴趣。先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解决。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在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思考,合理整理出算法,在算法中理解算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在练习设计中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由浅入深,巩固所学知识。效果较好。

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 篇三

引导学生明确:45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组成的,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减去5就是去掉5个一,还剩4捆,就是剩下4个十,也就是40.所以 45-5=40.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5是4个十和5个一,45-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

(3)学生试算   63-3  (板书:  63-3=)

引导学生说出:63是6个十和3个一,63-3就是从6个十和3个一中去掉3个一,还剩6个十,也就是60,所以 63-3=60(板书“60”)

(4)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1题中的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摆小棒填书,启发学生说出想法.

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想一想: 5+40=□,应该怎样计算?

(1)可以启发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引导学生明确:

5+40表示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与例9:“40+5”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反馈练习:

①试算 2+50,并叙述计算方法.

②自己编几道同类加法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例9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 下载

1.填空:

2. 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个十和5个一是(    ).

3.看图写算式:

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6题.

70+8=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80+6=

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 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运算方法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了让学生能从直观教学中抽象、总结出口算方法,我积极为学生积累足够的感性经验。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许多动手操作活动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见解后,从而获得更系统、更清晰的概念,这样,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的能力。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篇五

莲花小学

潘红云(2010年4月8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例题10及“做一做”,练习八第5题。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算法多样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例10的简单动画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二、教学互动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提出问题。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板书)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列式并计算。叫生上台板演。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3、反馈练习

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四、课堂小结

6.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某种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学生已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也就是说学生能类推出本节课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所以,赋予课堂生动的讲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成了教师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鼓励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相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观察、交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借助实物计算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趣,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小精灵聪聪)师:小朋友们,今天,聪聪来到了我们中间,准备带我们到森林公园游玩,你们想去吗?(生答:想)聪聪说:“谁能经过他的考验,谁才能去。”你敢接受挑战吗?

1.口算

40+20= 40+2= 50+30= 50+3=

2.口答

(1)7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4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5,这个数是()

(4)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师:挑战成功,去森林公园要坐车,就让我们一起去停车场看一看吧!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巴车和小汽车。谁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汽车有3个座位。)

提问: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师: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45+30+3。

提问:四道算式中,我们已经学过了30+3,结果是多少?(30+3=33)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其余的几道算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45+3

提问:会算吗?瞧,你的手边有小棒,能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算一算呢?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同桌合作学习。

方法一:摆小棒

提问:谁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算的?上台演示。

教师提问:先摆哪个数?(45)然后呢?

追问:把3摆在哪一边?

把3捆根小棒摆这一边,你们同意吗?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它们都是单根的小棒,这样摆看得很清楚)

提问: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根?(48)

追问: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5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4个十和8个一合成48)

方法二:口算、数的组成提问:如果不用小棒,你会算吗?谁来说一说。

先算 5+3=8,再算40+8=48。

归纳算法: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和口算,都得到了45+3=48。想一想,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都先算了什么?(都是先算 5+3=8,再算40+8=48。)

2、教学 45+30(幻灯片7)

45+30会算吗?自己尝试着做一做。你是怎么算的?

你能用小棒来验证一下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提问:3捆小棒为什么要摆在这里?(先算…再算...)

小结:先把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在一起,就是7个十,再加5个一,就是75。

3、优化算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4、对比总结

提问: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板书课题)

提问:45+30和45+3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引导:45+30先算的是40+30=70,再算70+5=75;而45+3先算的是5+3=8,再算40+8=48)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小朋友们,你们这节课的表现真棒,下面我们就跟随聪聪一起乘车去森林公园参观好吗?出示幻灯片

1、我们首先去大森林的小动物家,要想见到它,需要把它们出的题算对,你能做到吗?(生答:能)你能说说35+4和35+40算法有什么不同吗?(35+40先算的是30+40=70,再算70+5=75;而35+4先算的是5+4=9,再算30+9=39)

2、接下来请你当一名小法官,判断小兔子算的对不对?

3、钓鱼:碧绿的池水里有好多鱼,每条鱼身上都有一道题,请你算出得数,说对了就钓起这条鱼

4、品尝胜利果:狮子王送给我们一个魔力大苹果,苹果上有个数是58,只要我们随便说出两个数相加结果是58,魔力大苹果马列上就变一个大苹果出来,让你品尝。

5、生活中数学:

师:森林公园的游玩就要结束了,今天,有哪些女生和男生参加了?(生答)你能提个问题吗?请你在本上解答出来。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2、师:课后请每个同学象聪聪一样去找一找,看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说课稿2

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能分清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不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初步的归纳能力。

说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主要能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说教具:

为了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准备了磁性小黑板,和小木棒,(有磁性的)10捆和9根,这小木棒是针对学生已熟悉且用过的教具做准备的用它来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不同。

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采用演示操作小木棒的过程,一道学生观察、并进行比较,找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理,让学生懂得十位加十位的初步认识,为今后的二年级学习前大下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我不仅演示操作,让学生观察,了解两位数加以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启发学生根据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归纳、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规律,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按照新课程要求来进行,首先是复习,安排一道口算题,并且口算题的内容应和授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悄悄地给新课的教学埋下伏垫。然后出示新的内容供学生思考、讨论,比较其有什么不同,引起学生共鸣,产生欲望。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欲望,组织学生探索,利用磁性黑板和小木棒,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例题中32+5和32+50的算法。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能使学生能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新知,我除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例1中的计算题外,还列出相类似的计算题,如46+246+20和53+4与53+40,同样让学生摆一摆,使学生感悟出53+4与53+40在计算有不同之处,感受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同。最后我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诸如32=546=253+4和32+5046+20xx+40在计算时不同在哪里,从而的出结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加一位数再加整十数;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加整十数再加两位数的个位数。整个教学过程我按照从感知---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获得结论---应用的过程进行授课,尊重学生学习为主人教师为组织、引导的教学方法。

说练习设计:

为了使学生领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我共设计三道题,第一道是判断题,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如设计:4+45=85()5+23=28()等。通过这样练习加强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同之处与必须注意的地方。第二道是比较大小,如47+2○47+203+45○45+30这道题的布置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感受其计算的不同。第三道是检查学生接受新知情况,也为学生巩固新知创造条件。总之练习方面我也遵循小学生认知的规律,由浅到深,由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来安排的。

以上是本人的说课过程,当然授课中缺点再所难免,还望有经验的老师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说课稿3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1)40+2 50+3 20+5 60+1 50+4 40+3

(2)40+20 50+30 20+50 60+10 50+40 40+3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习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习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说课稿4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说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习,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1)、学习:35 + 3的算法。

(2)、学习35 + 30的算法。

(3)、比较35 + 3和35 + 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习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说课稿】相关文章:

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说课稿范文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说课稿范文

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说课稿

4.《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5.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6.《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说课稿范文

7.《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8.《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 篇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用成人的眼光看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在儿童的眼里是抽象的。按照过去的教法,教师教学往往是直奔主题,即教学生学会唯一的计算法则:从加个位,5加3得8,再加十位上的数30,就是38。然后让学生模仿,机械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精确和熟练,便完成了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刚开始对35加3的计算方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知道结果是38,但当表述算理时,学生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其实,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已蕴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大部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了“接数法”的计算方法,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去挖掘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实际经验,说出了各种巧妙的算法,展示了真实的思维过程。当学生概括出各种算法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以上这些细节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8.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 篇八

吴 磊

各位评委、同仁好:

我是龙井民族小学的吴磊,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三、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书中主题图进行了创编,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顺势复习旧知,为学生能顺利的进行知识迁移做好铺垫。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探索新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评价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学中注重从各个角度评价学生,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用爱心使课堂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利用《西游记》的情境教学。当学生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加整十数的算式时,我追问学生计算方法,这样顺势复习了旧知,为迁移做好了铺垫。如果有学生会做,我会表扬并鼓励他,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设实现迁移的条件和情境,渗透加减法的内在联系,为探索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掌握算法

我首先会试问学生:35-2得多少?如果有学生说出结果,我会鼓励并追问他,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不太可能说得清算理,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就请你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摆一摆,边摆边和同桌说一说。在学生汇报算法时,我将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我的示范作用,当学生表达算理有困难时,我示范、归纳算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算理。

小结时我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有爱心,也非常的聪明,帮助淘气解决了问题,自己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笑笑也来到了咱们的柜台前,她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愿意帮助她吗?学生会表现得更有信心,更有热情。(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理基础,所以,我大胆放手,还全让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拓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我只起扶的作用。小结时,我问学生:你们在帮笑笑的同时,又学会了什么?学生会回答两位数减整十数计算方法。

(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35-2和35-20算法对比。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异同,再找出算法上的异同,我将及时出示摆小棒的过程,(课件显示)。帮助理解区分,最后总结出:相同点是被减数都是35,减数里都有2。不同点:虽然都有2,但减数中2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减2,表示减去两个一,是个位与个位在减;减20,表示减去两个十,是十位与十位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直观、透彻地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原理。

“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通过交流、补充、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开阔学生的思维,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巩固深化,正确计算

先是用算珠拨一拨再写出得数,旨在通过用学具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同数位相减原理的印象。然后进行口算练习,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率。最后是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的这种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而且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再次得到训练。

(五)分享收获,感受快乐

让学生参与堂课总结,既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使课堂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效果预测

由于本节课我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明确算理,再加上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9.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篇九

本节课,我借助学生熟悉的练字这个情景,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选取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动手操作,经历口算过程,理解算理,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清晰、条理。

从写字的情景出发引出两个实际问题,列出两个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教材在编写上也采用了左右对比的编排方式,演示算理的小棒图和表示口算过程的算是对照,使学生“理清算明”。最后在通过比较计算时的不同,再一次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10.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数学课说课稿 篇十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今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里走一走吧。前面走来了谁?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小白兔)今天小白兔想考考你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课件出示复习题: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6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学生自己读题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评议,给予表扬。

小白兔对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带来一些东西奖给你们,让我们看看是什么?(课件出示课本例题桃子图)和学生一起数一数各有多少桃(30和4)

问:你能不能写一道加法算式? 指名说一说,板书:30 + 4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算一算,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说一说(可以借助小棒)板书:30 + 4 = 34 问: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 你能例式算一算吗?

引导学生借助小棒算一算,并和同桌说一说。指名上前表演,板书:3430 =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想想做做”第1、2题

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题意 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 同桌间交流讨论

2、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很好,老师也想给你们奖励,不过我的奖品需要你们开动脑筋来抢哦!课件出示“抢苹果”游戏 20+8 8+20 49-9 2+50 45-5 50+2 28-8 36-6 40+5

3、比比谁算得对又快(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课堂作业

上一篇:参加运动会家长告知书下一篇:中秋节慰问信迅捷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