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4-09-14

吴忠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10篇)

1.吴忠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乡镇(街道)妇联是妇联组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级,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型作用。现实中,乡镇一级妇女工作力量和组织实力相对薄弱,功能和作用都比较弱化。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进一步激发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活力,省妇联组织部于____4年4月就乡镇(街道)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实地考察了____市朝阳区、双阳区、榆树市以及通化县、前郭县、敦化市、临江市等7个典型县(市、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____年以来,我省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机构被大幅撤并,只设“三室一所”(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妇联组织并入党政办公室;人员编制被大幅精简,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分别精简了30%以上,妇女工作基本为1人兼职承担。

组织现状:目前,全省共有乡镇(街道)妇联组织900个,其中乡镇妇联618个、街道妇联282个。改革中有887个保留了机构设置,有13个与工会、共青团合并。

干部队伍现状:全省900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1名专(兼)职妇联主席,其中专职310名,占34.07%;兼职590名,占65.93%,兼3职以上的有206名,占兼职总人数的34.92%。900名乡镇(街道)妇联主席中,只有145人进同级党委,占16.11%,其中享受乡科级副职待遇的仅有69人,占7.67%。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的有265人,占29.44%;31-45岁的有466人,占51.78%;46岁以上的有169人,占18.78%。学历层次上,大专以下的有276人,占30.67%;大学本科有601人,占66.7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23人,占2.56%。从做妇女工作的.时间来看,有388人从事妇女工作的时间在3年以下,有48人从事妇女工作的时间超过。

调研发现,乡镇(街道)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一是干部兼职过多,兼职不当,对自身岗位和工作自我认同感较差。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每个乡镇(街道)只能设1名兼职妇联主席,一般由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兼任,还要负责党务、综治、纪检等工作,没有精力对妇女工作进行全面投入和精心安排,只能应付了事,更不用说参加妇干业务学习,更新知识,创新工作方法和内容。有的甚至兼任统计、出纳、会计等,与妇联工作方式和内容毫不相关。兼职副主席、执委人数少,形同虚设,只为完成代表大会的程序,作用发挥不好,严重影响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效率。

二是妇联干部政治待遇下降。全省900个乡镇(街道)妇联主席中有90%以上为科员,既享受不到乡科级副职的政治待遇,也没有进入同级党委,致使大部分妇联干部缺乏岗位荣誉感,工作积极性降低,进取意识差,“不争先,不落后,跟在中间最自由”的平庸思想严重,做好妇女工作的动力不足。

三是妇联干部交流速度呈两极分化趋势。通过公务员考试选任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两年之内就交流到重要岗位,而能力差的、安置性的、临近退休的、专职的人员一干就是二十几年,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方法老化。有的妇联干部由于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缺乏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领导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知如何得到领导的支持。

四是工作经费不足,基本为一事一请,没有形成保障机制。由于各乡镇(街道)财力有限,妇联工作经费难以保障。我省乡镇(街道)妇联年度平均经费仅为元,且只有22.4%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少经费,有组织无活动无培训或培训“借鸡生蛋”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妇联工作缺乏应有的影响力。有些乡镇妇联想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创新活动,常因缺乏经费而中止,使得妇女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部分乡镇妇联在换届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只能在不违反妇联《章程》的情况下,尽量简化程序。

针对调研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是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实行兼职高配。参照我省实行的社区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妇联主席的模式,探索由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的女性兼任妇联主席,配备专职副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和常委若干名、用公益岗位配备1名妇联专干,形成乡镇区域内有影响、有能力的优秀女性共同做妇女工作的组织模式。

二是推动乡镇(街道)妇联主席进同级党委。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省基层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推广公主岭市、珲春市的经验做法,推动乡镇(街道)妇联主席进入同级党的委员会工作。

三是通过非领导职务的途径提高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的级别待遇。落实中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改进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乡镇机关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数的50%”的规定,明确符合一定的工作年限、工作业绩等条件,通过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解决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待遇。

四是落实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工作经费。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省基层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吉组通字〔____1〕40号)中“保障基层组织工作经费。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市(州)、县(市、区)按照女性人口人均1元钱标准核拨本级妇联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街参照执行”的规定,推动乡镇(街道)按照女性人口人均1元钱标准核拨本级妇联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五是建立乡镇(街道)妇女之家。落实吉办《关于全面推进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健全服务体系,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的规定,依托乡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同步建立妇女之家,所有党组织活动场所,让妇联组织使用,向妇女活动开放。

2.吴忠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2000年之后, 由于机构改革频繁, 乡镇农经机构或撤或并, 宿州市历经多年建立起来的基层农经体系被完全打乱。目前, 我市基层农经机构共33个, 其中县区5个, 乡镇28个 (仅埇桥区设立) , 县区设农委农经站或农经股, 乡镇设农经站 (办事处) , 机构性质不一, 有行政, 有参公, 也有事业。实有在岗农经人员92人, 专职人员42人, 其中县区14人, 乡镇28人 (泗县原乡镇农经站与农技站合并后设置专职农经岗) , 人员身份以事业编制为主。专职人员中, 35岁以下2人, 35~50岁27人, 50岁以上13人;大专学历7人, 本科以上学历4人;中级职称15人, 高级职称暂无。农经办公及专项业务经费很少, 几乎没有。

2 基层农经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2.1 农经机构性质与承担职责不一致

农经机构主要承担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管理等职责属于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 应由行政机构或参公事业单位来承担。但目前宿州市33个基层农经机构中有29个为事业单位, 占总数87.9%。事业单位性质的农经机构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 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权威性, 在维护农民权益、查处有关违法行为时, 只有调查权和建议权, 没有处罚权和执行权, 造成很多问题查而难处。

2.2 乡镇农经机构“残缺”严重

一是由于机构撤并, 人员流失, 宿州市111个乡镇 (园区、街道办) 中有58个 (集中在砀山、萧县、灵璧三县) 既无农经机构, 又无专职农经人员, 县农经机构以下出现“断层”, 很多农经工作要么靠乡镇领导临时指派人员办理, 要么靠县农委老同志借助老交情、老关系委托已分流至乡镇其他职能部门的原农经人员承担, 造成乡镇农经工作不能连续, 基本处于“停滞”甚至“瘫痪”状态;二是埇桥区28个乡镇农经机构实行属地管理, “三权”下放, 区农委仅在业务上负责指导, 没有考核权和人事权, 乡镇农经人员具体做什么工作由乡镇政府说了算, 绝大多数人员被乡镇领导分配包村、到乡镇党政办公室工作、搞计划生育工作等, 乡镇农经工作几乎无人管、无人做, 工作被严重弱化, 无质量可言。

2.3 专职农经人员数量与工作量不协调

农经工作量大、面广、线长, 拥有一定数量的农经人员是有序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 宿州市基层专职农经人员仅42人, 其中泗县29人, 砀山6人, 埇桥区4人, 灵璧2人, 萧县1人, 承担着全市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集体“三资”管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经济统计、农村财务审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繁重工作, 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 人手少、工作量大的矛盾异常突出, 导致基层农经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常力不从心, 造成很多农村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矛盾纠纷处理不到位、农民权益维护不到位,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2.4 工作经费缺乏

农经机构承担繁重的工作, 需要相应经费作保障。目前, 宿州市基层农经机构工作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 办公及专项业务经费几乎没有, 开展农经各项工作需要经费时要专门请示上级领导或单独打报告, 有时能够解决, 有时不能解决。经费的缺乏给基层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被动局面, 特别是土地确权、流转服务、纠纷仲裁、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受到很大制约。调研中, 一些基层农经人员反映, 由于经费严重不足, 他们纸张不敢买、网络不敢用、空调不敢开, 工作经费能省则省, 不够的时候只能自掏腰包先行垫付, 满腹委屈却又无可奈何。

2.5 部分领导对农经工作不够重视

调研发现, 宿州市一些基层领导对农经工作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存在“重生产力轻生产关系”的思想倾向, 认为农经工作是“虚”的, 费力不讨好, 既不能创造税收, 又不能增加GDP, 抓与不抓, 与自己的政绩业绩考核关系不大, 没有实质性绩效, 这种认识导致农经工作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工作逐渐“边缘化”。集中表现为:筹划全局工作时, 农经工作放不到应有位置;确立目标任务时, 农经工作常被忽略;人员力量调配时, 农经人员较多被抽调其他岗位或兼职其他工作。

2.6 农经队伍活力不足

一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宿州市42名基层专职农经人员中, 35岁以下2人, 占总人数4.8%, 50岁以上13人, 占总人数31.0%, 其他人员主要集中在40~50岁, 人员老化严重, 亟需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专业素质偏低。农经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 但目前我市专职农经人员中, 学历层次偏低, 只有15人具有专业技术中级职称, 有的还不是农经系列职称, 再加上近年来由于业务培训工作弱化和一些熟悉农村工作的老同志、业务骨干先后离开农经战线, 导致基层农经队伍专业素质整体偏低, 业务能力不强, 难以适应农经工作新形势。三是经济待遇差。我市专职农经人员多数属事业编制, 事业人员收入主要与职称挂钩, 中级职称需要考试, 有一定难度, 很多农经人员因工作繁忙及年龄偏大等原因, 考试不能通过, 职称晋升迟迟无法解决, 加之基层农经体系本身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 造成基层农经人员收入普遍偏低, 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3 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基层农经体系建设事关重大, 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工作的顺利开展, 更关系到党在农村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落实, 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 宿州市基层农经体系已跟不上农经事业发展需要, 问题频出, 困扰重重, 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一是从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的角度看,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强化农村经营管理职能, 抓紧研究制定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为落实中央有关精神, 我市应尽早把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二是从工作开展的角度看,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 农经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更高要求, 基层农经体系肩负的责任更大, 承担的任务更重, 而要完成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 需要健全的农经机构、充足的工作经费和一支富有活力、熟悉农村政策法规、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专职农经队伍, 但目前我市基层农经体系机构“残缺”、缺钱少人的现实状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经工作的发展需要, 造成很多工作无法开展或开展困难。

4 进一步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农经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农经工作在“四化”同步、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对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特别是涉及机构、编制、经费、项目等, 给予倾斜支持, 及时研究解决;在工作布局、力量配备和项目安排上, 统筹农经重点工作推进和体制、机制创新, 创造有利于农经职能履行的工作手段和环境;切实加强对农经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 注意总结交流农经体系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 通过表扬先进、典型引路、工作带动、协同推动等促进农经体系建设良性发展;通过多种渠道, 采取多种方式, 加大农经工作宣传力度, 营造支持农经体系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4.2 加快乡镇农经机构改革进程

建议对已经单独设置的乡镇农经机构予以保留 (埇桥区, 28个) , 对已经合并的 (泗县, 17个) , 加挂农经机构牌子, 明确农经工作专人专司, 对未设置农经机构的乡镇, 要尽快恢复办事机构, 配备工作人员。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 建议将乡镇农经机构的“人、财、物”三权上收县区农委, 实行“条块结合, 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 保证县乡农经业务衔接顺畅。

4.3 明确农经机构的归属问题

按照国发[2006]30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的要求和“职权法定和权责一致”的原则, 结合宿州市实际, 建议将基层农经机构列入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序列, 县区设农委副科级农经局, 乡镇设股级农经站, 赋予其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职能, 切实解决农经机构职权不符和职能弱化问题。

4.4 落实工作经费

将开展基层农经工作必要的业务工作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培训经费等列入每年县、乡财政预算, 按时足额拨发, 确保农经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人员安心留守岗位。同时, 建议参照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标准, 结合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和农村“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建设, 采取中央和省市县配套投入的办法, 安排农经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多安排农经工作项目, 落实经费, 农经专项工作争取全部纳入项目, 强化项目经费对农经工作的支撑。

4.5 强化农经队伍建设

一是配足专职农经人员, 落实编制, 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一批大专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经队伍中来, 保证县区农经机构平均有5~10人、乡镇有3~5人专职从事农经工作, 如果招考工作进展不顺, 可在村组干部、企事业单位、乡镇相关部门中选聘懂政策、熟业务、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年轻人员加入农经队伍;二是高度重视农经人员培训工作, 加大培训资金投入, 拓展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载体, 建立长效机制, 逐步提高农经人员业务素质, 使之掌握农经应知基本知识和应会基本技能, 具有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工作的本领;三是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开展农经工作争先创优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农经人员的考核评比, 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 人人头上有指标”, 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特别优秀的党委政府应予以提拔重用, 连续两年考核评比为末位者则给予降级使用或进入待岗培训, 不断增强农经人员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

摘要: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 宿州市基层农经体系已远跟不上农经事业发展的需要, 问题频出, 困扰重重, 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宿州市,基层,农经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J].农村经营管理, 2015 (03) :43-44.

3.吴忠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创新方向、创新机制、创新条件和创新人才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針对性强的重大政策措施,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繁荣稳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而科技创新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农业腾飞的必由之路。近日,酉阳县农委科技信息培训中心对全县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 机构和人员状况

1.1 县乡推广机构数量

县级种植业5个、渔业1个、农机化1个、其他1个,合计8个;乡镇街道级农业服务中心合计38个。

1.2 管理方式

县级推广机构一直隶属县农委直接管理。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以乡镇街道政府管理为主,即人、财、物和事由乡镇街道政府管理,县农委仅负责业务指导。

1.3 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数

县级种植业编制数为66个、渔业4个、农机化4个、畜牧业27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为,农业服务中心642个、乡镇畜牧业180个。合计923个。

1.4 农技推广机构实际在岗人数

县级总数326个,其中种植业307人、渔业7人、农机化12人;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431人,共计757人。

1.5 学历及职称

在757人中,大学及以上学历144人、大专学历320人、中专学历182人、中专以下学历11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116人、初级职称以下人数534人。

2 主要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及成效

2.1 启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

2011年正式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出台了《酉阳县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机构,调整核定编制,理顺管理体制。2012年,全县共创建10个高产高效试验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1所;2013年创建了5个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5所;2014年创建了4个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4所。乡镇及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基层农技体系项目修建了办公楼,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检测仪、土壤速测仪、太阳能杀虫灯、电脑、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农技服务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得到较好的稳定,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

2.2 开展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的创新

在拓展服务渠道上大力进行创新,结合项目试验开展科技培训,最近5 a来参加受训的大户和示范户就达12万人次;成功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并培训学员达2 200余人;同时,开通农技服务咨询电话并接受咨询达4 425次,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2.3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

围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按照“专家+技术指导员,对接基地+专业合作社+公司+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模式,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主体培训和技术指导,最近五年来共入户7 250余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 200余户,带动农民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4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近几年,建设了市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油菜万亩示范片、市级马铃薯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荞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各一个,带动2014年万亩水稻平均产量660.5 kg/667 m2,万亩油菜平均产量152.1 kg/667 m2,万亩马铃薯平均产量2 021.6 kg/667 m2,万亩玉米平均产量592.1 kg/667 m2。全面推进测土施肥工作,累计取土样4 618个,化验25 392项次。

2.5 多渠道开展科技示范带动

一是农业科技园区带动,酉阳县有麻旺渝东南农业科技现代园区、南方菁华农牧公司科技园等,通过园区科技培训进行示范带动;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带动;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南方集团、石海公司和信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2.6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酉阳县与重庆农科院、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生产-推广”合作机制,与山东寿光蔬菜集团、徐州久久农业科技园、铜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兰州市榆中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单位建立了农业科技管理交流共享平台,不断提高我县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先后与重庆市农科院实施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与西南大学联合实施了脱毒马铃薯秋冬设施栽培技术项目、地方特色野菜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和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3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创新

3.1 抓住中心,即农民增收,加强科技挂钩强农富民活动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的最终目的即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科研院校与地方农技、专家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对接,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创建特色效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开展农业科技能力提升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3.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突出重点,坚持以“科技示范基地+田间学校+专业合作组织+公司+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努力打造酉阳特色效益农业地标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制定奖惩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政府重视,对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进行奖励,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和高效率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

4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4.1 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起点学历低,继续教育不够,整体素质不高;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有待增进有专业知识的科技人才,进一步加強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三是人员老化,近几年来,经费紧张,加之基层工作条件差,近10多年来基本没有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

4.2 项目推广欠缺

主要表现为多数乡镇街道只是为了示范而示范,对科技项目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没有去思考。只注重产前种子、肥料、地块等的储备,对生产出来的产品变成商品走向市场等营销能力提升培训很少,因此农户对项目实施及其推广感到茫然和困惑。

4.3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差

目前,乡镇街道农技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时间很少,做政府中心工作的时间多,真正下乡做农业技术指导的少。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被弱化。

5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推进力度,完善各项制度,理顺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行使职能,服务“三农”。积极探索农业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农业服务机构比例,确保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0%以上。

二是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和工作办公环境条件。包括人员工资、福利、劳保等,履行公益职能所必须的业务经费、办公环境、设施设备购置及更新经费、培训经费等,建议政府财政纳入预算农业专项经费。

三是重视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农技推广服务的后劲。进一步加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包括技术服务提升、经营管理提升、产业规划提升)培训,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达到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大力引进人才,吸引大中专农业院校毕业生到第一线工作,建立能进能出用人新机制。

4.公司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20xx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我区实施的选派百名干部下基层组织挂职“第一书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我区开展的选派机关干部赴“两新”组织挂职党组织“第一书记”,是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夯实党在非公领域的执政基础,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按照组织统一安排部署,我于4月5日到山东多乐采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挂职“第一书记”。任职以来,通过了解和观察,采取和中层以上干部座谈,和党员职工谈心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多乐公司的党组织构成、党员情况和党建工作现状,对公司的性质、产品结构、生产流程、产业链上下游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及多乐公司的生产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作了深入的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山东多乐采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始建于1970年。是国家C级锅炉、D级压力容器制造的定点企业。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设计、研究、生产和销售体系,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加工和检测设备,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实现了对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控制。公司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山东省十佳民营科技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等称号。

多乐公司49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产品先后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称号,至今连续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煤气化自控锅炉、煤气化旋燃自控锅炉两种产品通过国家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多乐”商标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公司于1986年成立了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具有一定的党建基础,现有中共党员17人。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难题

(一)组织建设情况

1、党支部机构和制度还不够规范。企业中党员流动性较大,流动党员未及时登记变更,党支部人员组成变动及党员工作变动后未及时向上级党委申报,造成党员台帐不统一,管理上存在漏洞,未形成长效机制。

2、党支部受生产经营制约,活动开展少。多乐公司作为生产企业,生产重于一切的观念根深蒂固,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抓好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上面,党支部开展活动无论从方式上还是频次上有所顾虑,唯恐影响生产,组织者从心理上总有一种受约束、放不开的感觉。

3、党支部工作的主动性仍有待加强。目前支部的工作及活动仍是以公司的安排为主,而支部自发的活动较少,领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支部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特别是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就文件学文件,不仅枯燥,而且因流于形式,收效不大,党员参与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客观上对党支部的威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新发展的党员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党的认识、理想信念、奉献精神等方面需要不断的学习教育,促进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能够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生产经营面临新难题

1、国家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政策措施、法规和标准,(例如在一些城市禁止使用小型燃煤锅炉);在国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继续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形势下,炉具行业的发展必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2、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一是炉具企业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但良莠不齐;二是现在炉具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结构、功能、外形基本相似,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三是炉具市场假冒、仿冒现象严重,很难得到有效遏制;

3、社会供需矛盾。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无法在市场上立足;二是市场需求增长比较慢,市场需求的增长没有伴随着生产能力的增长而增长,结果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就标志着企业的需求约束已经开始。

4、企业成本显著增加。过去企业发展是靠低成本运作,但现在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成本的增加已经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人工费大幅度逐年增加,都在推动企业成本的上升;过去靠低成本运作,成本和利润之间是成反比,成本越低、利润空间越大,所以有竞争力;现在面对企业运行成本显著提高的现实,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只有靠技术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单纯的民用炉具生产、销售季节性太强。全年生产,集中销售仅在三个月,资金周转慢,财务成本高,并且受冬季气候影响,企业风险较大。

因此,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优化产业调整,规避风险,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就必须要技术创新,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来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1、抓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基石。企业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在下步工作中,以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为企业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坚持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按照薛发[]7号文件要求,逐一完善和规范“八有”目标要求。具体做法:

一是完善和党组织机构建设。对原有党组织结构进行梳理完善,明确职责,落实党组织各项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档案,特别是针对流动党员,要建立起一套动态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是在制度建设上,抓紧完善党组织建设的有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下步将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各项工作制度,重点对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为党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三是完善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员活动室是党员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下步将完善好软件制度和硬件设施,逐一完备,把党员活动室开辟成为党员开展活动交流的重要阵地。

2、强化2个服务理念,提升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2个服务即党组织服务发展、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着力提升企业党组织日常工作水平,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下步工作中:

一是通过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统一起来,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比技术、比贡献、立足岗位创一流的活动,激发职工竞争意识,提升企业核心凝聚力,实现企业的良性快速发展,从而达到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是以多乐公司提出的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诉求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政治学习讨论活动、和党员干部座谈交流、以调查问卷摸清职工诉求等多种方式,充份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促企业发展,保民生和谐。

3、加快“兼合式”党组织建设步伐,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针对“两新”组织发展迅速、行业分散的特点,按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兼合式”党组织组建模式,着力破解党员教育管理难、参与组织生活难、发挥作用难的问题。规范并完善运行机制,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5.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郑学伟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区划调整的实施和县城建设的确立使我县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十二五”规划也已进入深入实施阶段,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

一、我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基层党组织423个,党委32个,党总支部24个,党支部367个。乡镇党委8个,村级党组织106个(其中党委1个,石文镇毛公村)。共有党员9302名,其中农民党员5031名。

近年来,县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生态立县”为统领,“一城两区三业”不动摇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三级联创”为主线,以“五个好”党组织达标竞赛和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了“三向培养”、“亮牌评星”、“设岗定责”等活动。通过县乡党委和村“两委”换届选举,进一步配强了领导班子,调优了广大干部党员的工作热情,特别是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罕王集团党委获“辽宁省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集团党委书记杨敏获“全国企业创新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石文镇八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唐玉超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二、目前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与新形势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已从原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和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变革,党组织与农村、非公企业紧密相连的政治体系随之萎缩,农民、非公企业工人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有逐渐疏远的趋势,多数村屯党组织建设仍采用老的方法路子,与当前农村党建工作要求不相适应。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总体滞后,无论是组织规模上,还是作用发挥上都存在明显不足。

(二)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够。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受市场经济影响,片面强调抓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只有组织分工,缺乏抓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布置任务多,检查落实少;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讲究形式多,注重实效少。”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真正把精力用在抓党建的少,更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思路,存在上级检查之前突击抓几天,领导过问的时候思想紧几天的不良现象。党员教育缺乏针对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在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中,才能真正确立其核心领导地位,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但目前,我县农村普遍没有集体经济。由于集体经济相对匮乏,除上级转移支付外,没有集体经济的村开展党建活动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影响村级党组织建设,部分社会公益事业难以开展,与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要求和广大群众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四)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高。全县共有143名村干部,50岁及以上有60人,占总数的42%,年龄最大的村书记已经70岁,高中及其以下学历的有44人,占总数的31%。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情况依然存在。有文化、能力强的人员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创业,不愿留在农村工作,导致村干部人才断档。受农村传统、地域因素影响,一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缺乏主动探索创新精神,抓基层组织建设思路不清。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往往是有心无力。有的基层干部党员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不大,不善于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缺乏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的能力。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一)积极研究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有效扩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要坚持从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原则出发,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模式和做法,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格局。要按照上级统一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选拔一批熟悉农村工作、综合能力较强的干部,到后进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促进农村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密切配合,在乡(镇)、村分别设立为便民服务网点,组织农村工作联络员队伍。根据“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建党员中心户,让党组织的“末梢神经”延伸到每家每户,组建覆盖全县的“户联网”。通过一系列措施,在县乡村组户“五级”之间构建畅通的双向信息交流沟通渠道,使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党委的发展思路、决策精神能够全面准确地传达到群众,也使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到上级有关部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要重视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覆盖面。近年来,我县非公企业发展迅速,且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实施,国有企业已全部转制为非公有企业,非公企业不仅是全县税收的主要来源,更是解决农民劳动就业的主要途径。因此,要认真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应及时建立好党组织;对有党员但不具备建立独立党组织条件的,应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方便工作”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对于没有党员的单位,要选派好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认真做好非公企业内的党员发展工作,既要重视在表现突出的员工中发展党员,又要重视在企业领导成员中发展党员,提高党在非公企业中的影响力。重视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加强对党员的培养培训,鼓励他们提高业务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健全村干部培养培训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综合能力。村干部的培养选拔是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干部党员作用发挥得好,带领致富的能力强,哪个地方党的群众威信就高,地区发展得就快。要拓宽村干部培养选拔渠道,从农村致富能人、科技能手、转业军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之中。紧紧围绕我县总体发展思路,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着力抓好 “两委”成员和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乡、村干部的执政水平,把全县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决策上来,把各级党委确定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有效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

(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基层工作规范化水平。基层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民主决策制度,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一肩挑”议事决策程序,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必须由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提高基层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深化民主管理,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议题均应纳入民主决策范畴。深化基层民主监督,全面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增强公开时效,保证群众能及时掌握各项方针政策和热点敏感问题,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加强组织阵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农村党建工作实践中,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农村村级经济,不仅是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搭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掌握技术信息,增强致富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带领农民致富,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牢构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

6.我市基层妇女组织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我市现有人口112.4万,其中妇女54.8万,有19个乡镇妇联,一个办事处妇联,909个村、38个社区居委会妇代会,有323名女性进入村支委班子,占总数的14%,871人进入村委班子,占总数的30%。在党政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建立妇委会104个,组建率达100%。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妇委会8个。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结合我市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能力,与时俱进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取得的成绩

(一)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我们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为重点,认真研究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巩固现有基本队伍,不断完善纵横交错、条块结合、覆盖城乡的基层组织网络。

一是提高乡镇妇联干部整体素质。乡镇妇联承上启下,既是组织者又是实践者,在组织带领妇女参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这些年我们狠抓乡镇妇联建设,呼吁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舍得把优秀女性、优秀女领导放到妇联主要负责人的位置上。为了确保妇联组织的整体素质,选拔乡镇妇联主席时不仅要求能力强、责任心重、热爱妇女事业,更进一步注重年轻、学历高、能力强。先由乡镇推荐优秀的女干部,再通过组织部和市妇联共同对拟定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等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最后由组织部发文任命。这样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保障了乡镇妇联组织的整体素质。为了发掘优秀人才进入妇联队伍,我们还尝试新的选拔用人制度。去年,我们采用公开推选的方法,由全镇干部公开投票选举,将大家都满意的干部提拔到妇联主席岗位上来。现在我市乡镇妇联班子不仅能力强、责任心重,而且趋向于年轻化和知识化,去年换届选举后,20个乡镇共配备妇联干部66名,平均年龄30.4岁,其中86%是大专以上学历,比换届前提高了17.4个百分点,本科学历者达到23%,提高了10个百分点。妇联班子的强大,保证了各地妇女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二是配齐配强农村妇女干部,保证妇女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农村,xx全市909个行政村和38个社区居委会均建立了妇代会,组建率达100%。针对少数村妇代会组织涣散、素质偏低的状况,我们积极推行村妇代会主任竞争上岗制度,一大批优秀妇代会主任脱颖而出,妇代会主任的综合素质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去年我市以第七次村民换届选举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重视,把妇女进班子,参与村务管理作为大事来抓,组织妇联干部到农村宣传每村村委至少保证有一名女性的政策,对优秀女性进行调查摸底,帮她们争取参与村务管理的机会,为她们成功竞选出谋划策。

三是在城市,我们以“凡是有妇女的地方,就要建立妇女组织;凡是有妇女群众的地方,就要开展妇女工作”为目标,在市直机关和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妇委会104个,在新贵族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妇女组织8个。通过妇联组织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妇女工作落到实处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要干好妇女工作,必须有工作扎实、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干部队伍。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抓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妇女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我们把干部学习摆在重要地位,以党校、妇女干部培训中心为阵地,加强干部的培训,指定学习制度和学习考核办法等。市妇联每年都要举办妇女干部学习班,提高妇女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为了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进一步开阔视野,跟得上全省妇女干部学习的步伐,我们还组织乡镇妇联主席和市直单位妇委会主任去省妇女干部学校参加培训,系统的学习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提高女干部能力所需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受到了广大女干部的欢迎。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学习的成效归根结底要用实践来检验。我们在全市妇联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妇联干部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引导妇联干部把理性思考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近两年共收到有深度、有力度的调研文章60余篇,各妇联干部还注重调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大大提高了妇联干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3、注重干部的实践锻炼和交流,提高妇联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了让女干部在实践中成长,接受多方面的锻炼,逼其成才,促其成长,我们及时把一些年轻有为的女干部下派段练。如我市妇联多年派历任副主席参加企业改制,学会掌握在复杂的环境中的工作技巧;并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女干部到基层接受锻炼,有意识的给她们交任务,加担子,这样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丰富了工作经验。

(三)发挥组织优势,动员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7.吴忠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七

根据我市各县 (区) 农业机械事故统计报告数据显示, 2014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农业机械事故1起, 死亡0人, 受伤0人, 直接经济损失0.3万元, 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

1农机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概况, 2014年8月9日20:10时, 我市同心县刘某驾驶的小型客货 (宁C·C6252) 与驾驶员马某 (驾驶证号:640304005080) 驾驶约翰迪尔454型拖拉机 (宁03·47225) 追尾, 致使拖拉机右挡泥板变形、后拉杆及悬挂犁折弯、空气滤清器和后视镜损坏, 没有人员伤亡, 经初步认定是道路交通农机事故, 直接经济损失0.3万元, 拖拉机驾驶员马某负次要责任。在同心县农机监理站的调解下, 双双达成协议由小型客货司机刘某赔偿拖拉机驾驶员马某0.3万元的处理结果。

1.1从发生农机事故的机型来看:发生大中型拖拉机事故1起, 占事故总数的100%;发生小型方向盘式和手扶拖拉机事故0起, 0发生微耕机、脱粒机等其它农业机械事故0起。综合以上分析, 联合收割机和大中型拖拉机是易发生事故的主要对象, 我们组织各县 (区) 加大力度对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和微耕机等农业机械事故的防控力度, 加强执法检查, 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1.2从农机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来看, 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方向盘式和手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微耕机、脱粒机等其它农业机械未发生事故, 没有人员伤亡。综合以上分析, 主要是我们加强对这类农机具机手的培训, 增强农机手的操作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1.3从发生事故的对象来看, 我市发生的一起农机事故属道路交通事故, 驾龄一年。综合分析, 驾龄短, 农机手应变能力弱, 经验不足容易发生农机事故。

1.4从发生事故的时间来看, 我市发生的一起农机事故在20:10时, 拖拉机驾驶员作业后, 未关闭作业灯影响后车视线不清造成, 农机手没有完全按照安全作业规程驾驶拖拉机, 思想不重视, 农机手麻痹大意, 安全意识淡薄是发生农机事故的主要因素。

2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机手安全意识薄弱, 违法载人、超速超载、私自改装、无牌无证行驶等问题突出;农机数量大幅增加与农机监管手段落后、监理队伍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机跨区作业规模扩大, 从业人员增加。为减少和预防农机事故发生, 促进我市农机更好更优地服务于社会, 切实采取有效举措,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一) 落实培训制度, 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各县站农机监理机构要加强教学管理, 严格按照要求, 开展对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努力改进培训方法, 除搞好驾驶操作技术培训外, 要通过播放事故现场录像、发放宣传手册、农机监理员讲课、请肇事驾驶员谈教训等方式, 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 切实掌握交通法规、机械常识和驾驶要领和农机作业应变能力。

(二)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平安农机短信”、互联网以及发放资料等形式, 组织全民学习交通法律法规。让社会形成共识, 使广大机手、群众认识到农机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增强农机手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 加强年度检审验工作, 确保安全技术状态良好。按照“谁签字, 谁负责”的原则, 严格考试制度和安全技术检验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和检审验把关, 充分发挥移动检测线的技术把关作用, 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8.吴忠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一、村民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设计思路

唐山市村民中心的建设工作始于2006年,是在该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一部(标准化村部)两室(卫生室、综合活动室)三栏(宣传栏、科普栏、村务公开栏)”和文体活动广场等基本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以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科技、文化、娱乐以及参政议事需求为目标,以整合现有服务资源、逐步完善服务设施为抓手,为农民搭建起集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信息、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平台。

按照唐山市委的总体规划,2006—2007年为示范阶段,首先在基础较好的文明生态村中开展试点建设;2008年为村民中心建设推进年,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建设2000个村民中心,达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0%;2009年,计划建设1500个村民中心,完成总数的90%以上;2010年,建设497个村民中心,实现全市覆盖。

1、建设内容。村民中心建设根据行政村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经济基础不同,实行因村制宜。原则上,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现有资源,不增加农民负担。

村民中心的基本设施包括室外、室内两个部分。室外部分要求有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文体活动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室内部分包括为村民提供服务的各类活动室和必要设施,包括村委会办公室、计生服务室、卫生室、科技服务室、法律咨询室、信息服务室、图书室、村民议事室、新农民夜校或综合服务室以及农村超市或农资服务站等。

2、功能设计。要求村民中心以服务村民为宗旨,围绕村民生产生活,重点开展八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教育培训服务:开展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科技信息服务:以网络为基础,组织科技培训,提供农技服务,发布市场信息。三是生产服务: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四是流通服务:通过建立连锁“农家店”,服务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五是文体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六是卫生服务: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七是法律服务:开展普法教育,提供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和信访服务。八是保障服务:为村民提供婚丧等服务,协办社会慈善事业,组织村民开展生产生活互助。

3、资金渠道。村集体承担投入的主体责任,不足部分通过部门帮扶、社会捐助、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等多种渠道补充,形成“村里出一点、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财政补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产权归属。村民中心的建设用地、房屋等产权归属村集体所有,运行及修缮等费用也由村集体承担。

5、管理模式。村民中心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进行管理。一是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村民中心主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兼管各种服务室的管理运行,兼职管理人员除按国家规定的村干部补助外,无额外补助。目前多数村民中心属于此种管理方式。二是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来管理村民中心。主要由村民中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或热心公益的年轻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村民中心的各项活动和服务场所的管理,有条件的村给予志愿者适当补助。目前这种管理模式正在探索之中。

(二)主要特点和成效

唐山市村民中心建设目前还处在试点示范阶段,已建成村民中心1511个。从调研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1、立足村情,坚持分类指导。村民中心贯彻分类指导的建设方针,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中心建设主要依托本村现有资源,建设用地多为闲置土地或废弃坑塘,也有部分在村部旧址改建或扩建。对村里的各类公共场所和服务设施充分整合利用:能集中的场所,调整集中;能改造的设施,不再新建;能使用的器材,不再重复配置;对村里缺乏、村民需要的场所和设施,根据条件逐步加以完善。对基础薄弱村不要求一步到位,坚持一室多用,先开展服务,后完善提高。

2、基层为主,多渠道筹资。村集体作为建设筹资的主体,需要承担主要的建设、运行和修缮资金,资金和设施缺口通过帮扶单位和社会捐助予以解决,县乡政府则根据具体建设运行情况给予财政奖励。这种以基层为主的多元投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基层参与中心建设和管理运行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唐山市还加强了对上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根据上级资金的投入方向调整扩展中心功能设置,把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农村基层阵地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相对分散的资金结合在了村民中心的建设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3、注重实效,加强中心规范管理。在管理体制方面,唐山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络。市一级建立了村民中心指导办公室,在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围绕村民中心建设和实施各项服务开展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市)、区对应市级机构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乡镇一级依托镇农业办成立了专门服务中心,与村民中心直接对接。在建设标准方面,规定每个中心必须达到“有一个统一的标识、有一个章程、有一个活动阵地、有一套动态活动项目、有一套管理机制、有一名骨干、有一批志愿服务者、有一套保障自我运转机制”的“八个一”标准。在制度完善方面,有关部门着手拟定《村民中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村民中心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在各村民中心建立《村民中心章程》,健全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

4、着眼发展,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软件建设,探索建立适合村民中心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建立志愿者队伍改善中心的服务形象,提高中心的服务能力。二是通过组建农民协会和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提高中心的有效需求。如丰润区沙流河镇在各村原有群众组织基础上成立了奶牛、林果、蔬菜、文体等农民协会,与镇服务指导中心、村民中心共同开展联合服务;而迁安市闫官屯村则根据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的习惯,引导农户成立贺春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常驻村民中心,统一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及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相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大大提高了当地棚菜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程度,年销售收入达90万元。三是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拓展中心的服务内容。丰润区沙流河镇与当地网通公司合作,开通了沙流河镇网站,及时发布农产品需求、劳动力转移、农资市场行情、疫病防治等实用信息;各服务指导中心和村民中心还实现了电脑联网,服务指导和培训可以随时进行。

村民中心试点建设一年来,在整合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丰润区沙流河镇为例,村民中心试运行的2006年,各村到镇的成型信访量仅32件,比上年减少了54.2%,零信访村达到了10个;仅今年上半年该镇就通过村民中心发布各类实用信息5000多条。通过村民中心,唐山全市年均培训农民达到150万人次,仅遵化市就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培训400余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民中心尚属新兴事物,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范例可以遵循,从调研看,有些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部分村民中心的建设规划不够科学合理。有的中心规模过大,不少房屋空置,造成一定资源浪费;有的中心行政办公用房比率过高,对中心的服务形象造成一定影响;有的中心建成服务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降低了中心的服务能力;有的中心设施选址过于分散,无法发挥中心服务村民的集约化优势。

二是以基层为主的资金投入机制可能会加大基层负担。通过调研了解到,各中心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拖欠工程队款项的问题。虽然就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在一定年限内具备偿还能力,然而在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的筹资能力已大为减弱,建设一旦推开,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潜在的债务风险还是存在的。

三是持续的有效需求尚未形成。尽管中心建设在与村民需求的结合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采取的依然是政府单方面推行的方式,村民对决策和建设过程的参与还比较被动。

二、启示与建议

当前,全国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如何整合各种资源,发展符合国情的基层(村级)公共服务模式,已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唐山村民中心建设就此进行了探索,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如重庆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这些探索对于深化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和改革具有有益的启示和研究价值。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村民中心事实上已创造了一个平台,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转变基层组织职能、整合基层服务资源、扩大社会参与渠道等重要功能,使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得以在同一平面进行交汇。因此,“中心”虽小,但可以透视大问题、总结大经验。

针对唐山等地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改革实践,我们建议就如下方面加以完善和进一步深入探索:

(一)正确处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

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明确两者的定位和职责,尤其是在目前大多数中心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主要管理运行由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村民中心的行政化倾向。

(二)改善投入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力度

政府部门应合理控制村级服务中心建设规模,加大对中心建设的投入力度。并以中心为平台,有效整合各类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实现共建共享,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效益。同时要注意避免中心建设造成基层负担过重,形成新的农村债务风险。

(三)采取综合手段推动形成持续的有效需求

一是扩大村民的参与渠道和参与范围,使村民在中心建设立项、服务确定等决策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力,可以有效提升村民对中心的认同度。二是采取措施支持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更多的志愿行为,并使之成为支持中心日常管理运行维护的主要力量。三是在对村民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中心提供综合服务包,扩大个性化服务的可选范围,提高服务内容的时效性。四是利用中心的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当地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发展,使村民的生产生活与中心的建设发展密切结合。

(四)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的监测评价体系

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基础上建立项目监测和评估的组织框架,逐步完善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健全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对项目从建设到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五)进一步组织开展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试点工作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地区间差异明显,现有试点还不足以涵盖各种复杂情况。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此进行实践探索,从国家宏观层面支持并推动地方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以便摸索与总结出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之路。

9.基层教育工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九

基层教育工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高密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基层教育工会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的要求,现将学校工会工作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工会工作开展时,紧密围绕改革发展主题和创建和谐校园这个中心,以维护教职工根本利益为着力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重点,以推行校务公开为切入点,以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为结合点,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工会组织的优势,为全面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地发挥了工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一、工会建设的基本情况:

1、着眼教学,做好教职工引导教育。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积极、主动地着眼教学,做好引导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教职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才能保证工会组织在新形势下履行维护职能,才能为开展工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推进工会工作提供前提条件。认真做好引导教育工作,既是维护学校稳定大局的重要措施,更是调动教教职工积极因素,完成好各项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做好引导教育工作上,主要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做好日常情况的了解掌握,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引导教育。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各种会议,月、季的教职工思想动态分析会和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

态,以教学改革和发展为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开展好引导教育。二是做好走访、慰问工作,以温暖、关心、帮扶为内容,有重点地开展好个别教育。我们始终把出现紧急困难、特重大病困难的教教职工作为重点对象。对出现紧急困难、特重大病困难的教职工,及时走访、慰问,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使教职工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2、围绕中心,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这个中心,精心组织各项活动,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基本形式,是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最佳工作方法。工会各项活动的开展,既推动了学校“两个文明”建设任务的完成,又充分地展示出了工会组织的优势与作用。在精心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做好计划,做好宣传,做好指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组织得力、成效显著。

3、坚持制度,发挥教职工聪明才智。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程序办事,是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积极性、聪明才智,保证学校教学任务优质圆满完成,维护教职工利益和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保证。我们始终把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校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参与决策制度、走访制度及各种会议制度、民主参与及民主评议制度作为重点内容。在工作中坚持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坚持该提交教职工代表小组讨论的问题

一定要讨论,该有教职工代表参加的项目一定要参加,该有教职工代表参加考核的内容一定要参加考核,做到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部门的参与。这样比较好的保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维护了教职工的利益,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与凝聚力。

二、工会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

1、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会与学校行政部门一起,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方针,路线,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和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参与学校《绩效考核方案》、《教职工全员聘任方案》、《师德建设活动月实施方案》、《干部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制定,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工会所出的合理建议全部被采纳。

2、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工作,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会积极协助学校进行学校内部管理和体制改革,对学校试行的方案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同时,在每年定期召开的教职工大会上,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送温暖工程”。比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在工会组织下开展实施的就有像拔河比赛,技能大赛,教职工篮球比赛等十几项活动。关心群众

生活,做教职员工的贴心人。我校教职工生病住院,工会派人前往慰问;我校教职工结婚、生育,工会都会送去一份祝福;利用节假日慰问退休和经济困难的教职工。真正把关心员工生活落到了实处。

4、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水平。及时学习和了解新形式下出台的法律法规;积极协助党政维权维稳,带头宏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带头以互利互助为特征的和谐文化理念,融洽党群关系、群众关系和师生关系;加强工会财务管理,依法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考核;

三、存在的不足:

1、目前教职工思想情绪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有所变化。随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职工的思想十分活跃,特别是在当前物价涨幅较高,而收入并没有体现出来很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教职工的议论增多,埋怨情绪有所体现,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新的难点,党政组织压力巨大。

2、工会工作面临新挑战。如何处理好发挥教职工积极性与保护教职工积极性的关系,如何掌握新时期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成为新问题。

四、对加强工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各级工会干部的培训教育,增强他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2、加强工会组织上下间的沟通。特别上级工会组织多到基层工会组织走一走、看一看,积极指导、帮助基层工会组织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

10.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

一、基本情况

1、乡镇街道级妇女组织建设情况

我区现有10个乡镇、街道(三乡一镇、六个街道),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9岁;其中本科1人、大专5人、高中4人;中国共产党党员9人;属行政编为3人,事业编为7人;专职2人,兼职8人;在兼职乡镇街道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兼任其它职务的有8人,没有其它人员兼任妇联主席,分别兼任计划生育、工会主席、文化站长、关工委、民政、人等职务,一人兼任4个以上职务的有5人。工资待遇有一定保障。

2、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

全区现有行政村29个,村妇代会组织健全率达96.6%,有村妇代会主任28人,现空缺1人(为花果山乡前进村),配备率达96.6%。在已配备的村妇代会主任中,进入村“四大员”的有11人,占39.3%;进入村两委情况为:进入支委8人、进入村委14人(其中有4人两委并进),占64.3%。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39.7岁;大专3人、高中12人,初中13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5人。

全区现有71个社区,71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妇联,有社区妇联主席71人,无空缺,配备率达100%。社区妇联主席100%全部进入两委。社区妇联主席平均年龄41岁;其中本科1人,大专44人,高中26人;中国共产党党员63人。

3、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

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年工资能拿到村主要干部70%以上的有13人,年工资最高的是7500元,最低的是4800元。拿定额补贴的有11人,其中能拿到村主要干部收入50-70%的有8人,这部分人中,年工资最高的是4300元,最低的是2700元。收入50%以下的有7人,年工资是2600元。以宁海乡为例,11个村妇代会主任中,无一人进入四大员,无人拿定额补贴,经济待遇很低。

社区妇联主席的收入情况新浦地区比较平衡,年工资能拿到社区主要干部70%以上的有71人,年工资最高的是18000元,最低是6000元(南城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妇联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当地党委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上级妇联指导及妇女干部的素质密切相关。纵观我区,街居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状况优于乡村,发展还较不平衡。

2、兼职现象较多。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工作受影响。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给基层妇联组织带来一定冲击。乡镇妇联干部兼职较多,现我区乡镇、街道妇联干部兼职的占80%,多数2职以上,任务繁杂,经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

3、政治权利得不到很好维护,严重挫伤基层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区28名村妇代会主任中,有14名进村委,占50%,党员妇代会主任有8人进支委,占32%。参政比例较低,影响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在一些地区听不到妇女工作的声音。

4、报酬待遇不公正,影响了现有干部队伍的稳定。目前,全区28名村妇代会主任中,占村主要干部70%的有13人,占总数的46%,工资来源主要是靠兼任计生专干、会计等职,妇代会主任一职年工资总额为2600元,占村主要干部的49%;在社会保障方面,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5、妇女组织活动没有经费保障。开展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凝聚力相对减弱。

三、几点对策

1、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争取组织部门关心支持,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党委重视示范点争创工作,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力争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妇女组织建设工作,关心女干部的政治成长,更好地发挥在三个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组织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针对妇联干部兼职较多情况,区妇联将积极争取组织部等部门的支持,在配备乡镇妇联干部时,力争专职,如确需工作兼职,提倡“主体兼职”和“高位兼职”。

2、切实抓好示范点争创工作。根据市里要求,目前我们已上报了新南街道、新东街道、花果山乡这3个单位作为首批市级示范点,其中花果山乡下辖8个行政村,有7个妇代会;新南、新东两个街道各有10个社区,组织健全,其中新南于去年被推荐为省级组织建设示范点。我们将着眼于示范争创的目的,着眼于城区工作的特色,认真部署,细化标准,擦亮品牌,创新特色,扎实推进,以达到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效能。

3、进一步提高村级妇代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妇代会干部参加系统学习

培训的机会较少,其整体素质较之以往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思想观念仍显得较为陈旧和落后,其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参加培训;争取年内举办一期较全面、高质量的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职能、妇女工作职业道德以及妇女工作管理、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

【吴忠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2009年吴忠市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07-09

上一篇:让我的目光追随你,读懂你作文下一篇:演讲稿-遵章守纪 做文明中学生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