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的诗歌散文

2024-07-20

勿忘国耻的诗歌散文(共15篇)

1.勿忘国耻的诗歌散文 篇一

勿忘的散文

庄子云:“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事非,心之适也。”

意思是说:忘了脚。是鞋子的舒适;忘了腰,是腰带的舒适;忘了是非,是心的舒适。

但这种忘记,都不是失去,而是永存。

忘却了现在的,曾经的还在。

忘却了过去的,现在的还在。

忘却的一切,始终存在。

忘却,即是永存。

忘记是一种逃避的方法,你怎么可能完全忘记?只是隐匿在你内心深处的一角,你不愿意面对。

有些东西,忘不了便记住吧。

记住所忘却的.,这是一种勇气,是挑战自我的方法,不必忘却,记在心中,成为心中永恒的存在。

忘足?忘腰?忘是非?

为什么要忘?

忘了足,你要鞋有什么用?忘了腰,你还要束腰带干什么?忘了是非,心如空洞,怎么辨别人间冷暖?这就是追求的所谓的舒适?忘掉一切,会让你幸福和满足吗?那你生存的意义就是逃避自己不敢面对的吗?不!我们不应该去忘记,应该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都要用强大的心脏去撑起一片天空,勇于搏击狂风大浪,在人生的旅途上坚强地走下去。

不能够忘却,一切一切的物事都有自己存在价值的意义,物有相反两面,那些想要忘却的未必不好,他们自身的价值就是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正身修性。

忘非所忘,纵使永存!

2.勿忘国耻的诗歌散文 篇二

当前, 在我国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 应当让国耻教育进教材、入课堂, 用国耻激发国荣, 用国耻促进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为了使历史的耻辱不再重现, 为了让民族的耻辱不被忘记, 更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自尊不再被蹂躏, 仅让学生知道“地大物博”、“四大发明”、“盛唐文化”、“盛世治世”是不够的, 应当把国耻教育渗透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进行国耻教育意义重大, 也很有迫切性。就中国近现代历史来看, 有活生生的历史事件。在割地方面, 有英国割占香港岛、九龙司等地方, 俄国割占我国西北、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80年间, 列强共侵占中国领土约174万平方公里。在赔款方面, 仅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次赔款就达白银7.17亿两。在侵略者烧杀抢掠方面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洗劫京津, 日本侵略者制造旅顺大屠杀、济南惨案、南京大屠杀等。

国耻教育不是单纯展示历史悲剧, 而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着眼现实,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 新形势下在中学历史课中进行国耻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把国耻教育与改革意识结合起来

100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 中华民族由此蒙受了巨大耻辱。回顾近代初期, 中日两国的处境是相近的, 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都出现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不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更不去了解世界形势, 寻求革新的良策, 却采取了因循守旧、盲目排外的策略。相反, 日本从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认为要挽救民族危机, 改变落后状况, 实现民族振兴, 必须用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进行社会改革。后来,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民族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终成亚洲强国。

事实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不向他人学习, 不善于借鉴他国先进经验, 注定要被动、挨打。因此, 国耻教育要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基础上, 向学生灌输改革意识。

2. 把国耻教育与稳定意识结合起来

回顾中国近代史, 国家所蒙受的耻辱与社会动荡不安不无关系。社会稳定,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政权稳固, 外敌就难进犯。一旦社会动乱、政权无序, 外敌便会趁乱而入。如近代的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为什么敢侵略有着广阔土地和众多人口的中国?答案其实很简单:日本侵略者看到了中国虽大却是一盘散沙, 以及统治者的互相攻伐倾轧, 社会矛盾突出, 危机四伏, 根本没有合力和团结心。甲午战争时日本是这样看待中国的, 到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时, 同样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 国耻教育应把国家的安定团结作为强盛之本的思想传输给学生。

3. 把国耻教育与发展意识结合起来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 稳定是基础, 最重要的是发展。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故步自封或是发展迟缓, 就会被他国抛在后面, 就要遭受其他国家的欺侮。近代屈辱史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所以, 进行国耻教育, 应当告诉学生:加快发展是避免落后挨打的当务之急。

3.勿忘心安诗歌 篇三

这座城人潮涌动,我们淹没在茫茫人海,直到再也看不到对方的影子。南柯一梦,梦醒年华化作守候染红了天边的云彩。手紧握,却看到自己的世界安静的下起了雪,穿过纷飞的雪,只为换一个安稳,只奈世态炎凉,离人终把心抛却,一切支离破碎。

那笑已没有了内容,所以宁愿看到一双流泪的眼,人为什么会因一个故事或一个情景感动到流泪,也许我们只是在借别人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世事无常,原来当初那么不愿放手的东西,都在岁月的季风下化作尘埃,当尘埃落定时,生命中所有的希冀都只是风中飘散的花香,闻着那熟悉的香味,时刻在骚动,却什么也触摸不到。

黎明前那颗星辰是黑暗中所有的希望,它随着天亮而逐渐的消失,我们以为黑夜终将过去,其实在漫长的时光轮回中,那命运的枷锁已将一切锁在了某个点,也许我们都不愿相信宿命,才会这样一次次听从心的呐喊去远行。

拾起一支素笔,辗转他乡,举目心怅惘,我们一直在向前走,以为真的能够走得很远,那些欢笑、那些痛苦,那些逐渐模糊的记忆,都在告诉一个人在那场时间的旅行中,为了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交付了灵魂,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情感,足以让自己泪流成海。

经年以后,还有什么值得怀念?那些从来没有标过题目的故事,最后都有了一个岁月的名字,以为还是一个小女孩,还可以站在那里翘首看年华绽放。树有一圈一圈的年轮证明自己生长的时间,人却没有足够的记忆记住太多,证明自己曾在磨砺中成长,风起的日子,再也看不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与时光为伴,插上白色的翅膀飞越青春的河流,编织着五彩的梦想,当现实来临,一切就只是风中流沙筑起的城堡,迷了眼睛,感知到了痛,也尝尽了生活百味,人间冷暖。

爱也悠悠,恨也悠悠,都如过眼烟云,人生苦短,有花开就有花落,光阴流转,一夜白头。青春已散场,一切到了最后都只剩凄美、决绝。此后,日子真的会平淡如水,我们坚信的明天,最后成了一种姿态,永远活在了我们的梦中。

人海茫茫,灯火已阑珊,为了一次绝美的相逢而迷失最初的自己,蓦然回首,止不住内心无尽的荒凉。走过千回百转的岁月,饮尽了尘世的风霜,能够相牵的手,能够相视而笑的人是否还是当年旧模样!

也许我们都不是归人,只是这苍茫人世的过客,各自背负着自己未完成的使命,所有的相遇、离别,都被深深刻上了宿命的烙印,我们徒命奔泊,只是为了寻觅到一处桃花园,获得片刻的安宁,就此可以从容上路,去奔赴下一场轮回。

手起书落,寂寞花凉,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手心得到安息,世间种种,最是无奈。绕不开命运的漩涡,当那首悲凉的曲子响起,茫茫人海,不经意间擦肩而过,了解我的人还有谁,去年今日,是一个雨天,我还端坐在电脑前听雨写悲凉的文字,今日此刻,花开不剩,我已苍老!

或许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为了找寻到另一个孤寂的灵魂融为一体才不会再孤单、流浪。光怪游离的人间,原来灵魂还是孤独的,我以为努力向前走,就会遇到光明和温暖,我飞过沧桑的海走过坎坷的路,那人是否还在遥远的未来?曾虔诚许下痴狂,曾跪于佛前苦苦哀求,人间几多苦谁人可诉衷肠?

多少时日,我提着一个旧箱子,以为一个人可以走很远的路,曾不被祝福,但自己为自己祝福,一直以及遥远的未来。夕阳西下,又是一天的落幕,回忆的两端是扯不开的线,缠绕流年,时间没有沉淀出更好的信仰,以为那是给彼此最好的信托,以为你还尚在那个路口等候,如若没有如果,是否一切烟消云散?哪一年的那一天还能各自相安相望?相约红尘,不问前事旧梦!

4.勿忘初衷散文 篇四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人原本各自有各自的事情,因为一点点摩擦而发生争吵,最后吵到天昏地暗,再回头一看,该做的没做,无意义的争吵却取代了大段的时间。

就像那个“烂柯”的美丽传说一样:一个上山砍柴的人,被路上的一盘棋吸引,沉浸在黑白世界中乐而忘返,回首间,斧柄已腐烂;回村时,已历数代人。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以上两则故事的主人公都忘记了各自原本该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因为忘记了初衷,我们容易误入歧途。比如学子,在紧张的`学习间隙或许会萌发一段回肠荡气的恋情。恋情本无所谓对错,只是时机不对。当黑色的七月让他们失落的时候,他们或许会摇一摇头,叹一口气。忘记初衷--学习,也就跟着失掉了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会莫名的亢奋,为了那些鸡毛蒜皮,为了那些没有原则好讲的琐事。在愤怒与消沉中自我煎熬,终于意识到快乐的远去的时候,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精力、时间。

人生的某个阶段一定有一条主线的,那就是我们的初衷。比如工作是为了挣钱生存,比如深造是为了提升自我,比如网络是为了娱乐情操,比如交友是为了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而当我们偏离了这个主线的时候,就会有不和谐出现,就会有虚度,有伤害,有后悔。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之处在于我们都各自握着属于自己能掌握的那些命运。当我们清醒地把这些设想付诸实践的时候,会有充实,有快乐,有自信;当我们不论因何理由而放弃了原来的追求的时候,我们会烦恼,会失落,会没有底气。

关于人生的初衷,个人观点如下:儿童的初衷是认识世界、享受世界;青少年的初衷是汲取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中年人的初衷是承担家庭的责任,在付出的同时享受被需要的快乐;老年人的初衷是天伦之乐,传授人生。当然,这只是一种范围的划分,也只是撷取了大致的方向。人生的本质远比我归纳的要丰富。

我总是强调,快乐至上。真正的快乐不是无限制的掠夺自然资源,也不是无原则的打打杀杀,真正的快乐应该是在固守自己的初衷的同时,欣赏世间那些因坚强、勤奋和智慧而生发的美,并与它们交流、互动。这或许是人生总的初衷吧!

5.遇见心中有勿忘我的女孩抒情散文 篇五

善良真诚的女孩,她的内心就如一间温暖的房间。

每天醒来,她需要把这间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当阳光倾洒进来的时候,桌子、椅子都透着一丝光亮。桌子上摆放着一只花瓶,里面插着一把粉粉的勿忘我,这一朵朵的小花虽不起眼,但是,一支支聚集成一束后,看着还是蛮起眼的。

勿忘我的花语是:永恒的爱,浓情厚谊,永不变的心。好美的小花,每天,有这般美丽的勿忘我开在心上,该有多美啊!善良真诚的人的心上,一定是开满了这样的小花的。善良的人,都是心中有爱的人,而且,也是非常的看重感情,并且,有一颗永远执着不变的心。善良真诚的人,是完全和勿忘我的花语相吻合的。

有勿忘我点缀的房间,该是温暖的。偶尔,有客人来到这里,房间的主人便热情的迎接他的到来,邀请他来到这样的房间坐一坐,沏一杯散发着淡淡茉莉花香的茶,呷一口,一起聊过往、聊现在、聊将来......一直觉得,喝茶、聊天一定是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才有味,无论是茶的香味、勿忘我的淡淡花香,他都能瞬间感悟到,并体会其中的真味,这样的聊天才是有意义的。

温暖的房间,需要有温暖的人的到来,它才会变得更温暖。他文质彬彬、气质儒雅,轻轻的敲了敲门,缓缓的.走进来......在你的心房小坐,聊勿忘我这样的小花,聊关于勿忘我的美丽的故事、聊生命......勿忘我,只有懂得珍惜的人才会去呵护那份爱的。

花瓶中的一把勿忘我,没有水的呵护,久而久之已成了干花,还是粉粉的,永不褪色,也更让人心生喜爱之感。她依然美丽,依然芬芳,永不凋谢,就像她依然活着一样......心上开满了永不凋谢的勿忘我,就如同永恒的爱一样,在心间永远保留着最初美好的样子。

勿忘我:永恒的爱,浓情厚谊,永不变的心。遇见心中有勿忘我的女孩,就请珍惜吧!

6.向“百年国耻”说再见 篇六

中国在过去十年之间走过的道路还真是奇怪, 明明我们看到中国有诸多问题和困难, 但才一回头, 却猛然发现自己突然之间竟成了一个叫人艳羡甚至嫉恨的大国了。明明我们是一个受了百年欺凌的发展中国家, 这两年在国际媒体上看见的却是一片中国热。明明几年前我们还是那个被妖魔化的国度, 现在却目瞪口呆地看着中文成为各国学生的热门科目。

所以我们现在要学的不只是怎样登台当好大国的角色, 还要有在剧烈的场景变换和剧情转折中检视自己、反省自己的心态。

说到反省一个国家的心态, 鲁迅数十年前写下的“阿Q”直到今天依然是最有力的象征。阿Q的故事比《伊索寓言》中的酸葡萄更可怕的地方, 在于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只不过是说那葡萄是酸的, 可见它还是觉得甜葡萄好。然而阿Q却翻转了正常的价值, 打不过人就转而夸赞自己是世上“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狐狸顶多是贬损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而阿Q则干脆把自己的可怜可悲转换成神圣光荣。

阿Q的故事说的除了是鲁迅眼中的国人通病之外, 还很符合当时国际形势下中国人的自处之道。清末以来, 中国人被近代殖民帝国打得透不过气, 传统文化系统被西潮摧折得瓦崩砖碎。这都是事实, 也是很多人看得清楚讲得明白的。可是与此同时, 却有另一些人反过来把自己的积弱说成是一种美德。最可笑的莫过于当年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那套“中国人热爱和平”论的流行。很多知识分子引之为知音的肺腑之言, 觉得我们中国人就是高尚, 热爱和平, 发明了火药也不搞火箭炸弹。这, 难道不是阿Q吗?

20世纪的德国思想家舍勒继尼采之后, 深入挖掘了人类的“怨恨”心理, 他的说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现代中国的阿Q心态。舍勒认为, 怨恨是一种对他人不满的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是种潜藏心中隐忍未发的怒意, 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心智与价值观。之所以隐忍不发, 是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根本没有发泄报复的能力。这种怨恨的由来有二:一是受到他人的侮辱;二是嫉妒他人拥有的东西, 觉得那东西本该为己所有。可是他人的地位比自己高, 实力比自己强;自己不只没法抢夺他拥有的一切, 没法改变自己和他的差距, 甚至连对之发作都不敢。这时就会出现“价值位移”的现象了, 意思是颠倒价值常规, 把自己得不到的说成是不好的, 将自己的低下处境说成是高等的。就像阿Q和人打了一架之后却以自己的卑贱无能为美, 又像中国给列强欺凌之后表扬自己热爱和平。

舍勒认为怨恨不只存在于个人内心, 它还可以是社会群体的共有情绪, 只要符合了两个条件, 它就会产生。这两个条件之一是自己这个群体可以和其他群体比较;之二是觉得被怨恨嫉妒的群体之地位是自己可以达到, 甚至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放在中国的具体环境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真有一片培养怨恨心理的土壤。首先是觉得我们中国人受了百年国耻, “各国不肯平等待我”, 奈何自己往日又无力反抗, 只好一方面心中愤懑“不忘国耻”, 日日慢慢咀嚼这挥之不去的恨意。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回想汉唐盛世乃至于清初三帝的威风武功, 认为这个世界第一的宝座本来是自己的。在这个基础上若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灌输, 一般能够扭曲价值扭曲世界观的怨恨就会不断生长茁壮了。

怨恨的表达方式相当多样, 除了颠倒地肯定自我 (比如说把随地吐痰讲成是中国人自在随意的表现) , 它还可以是种稍经刺激就立刻动怒的敏感反应 (例如把某些国家的旅游景点特意以中文书写的“禁止吐痰”警告牌单纯地解读为歧视中国人) 。更可怕的, 是一种自我贬损的冲动。这两年来网上时常流传一些极度侮辱中国人的事件传说, 其中有不少后来被证实是国人自己捏造的。

这种变态心理的反面表现则是盲目的自我肯定, 例如以制造世上最长的拉面或全世界“寿”字最多的一面墙等古灵精怪的世界纪录为乐。许多个人、团体以至于地方政府乐此不疲地去创造或打破这些纪录, 为的就是在那部巨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上多添一行用放大镜才看得清的“世界第一”。

我刚才描述的这些现象, 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而它们背后的集体怨恨也从未清除远离。现下中国在短短两年之间被世界公认为新兴的大国甚至强国, 社会上却仍然弥漫着一股自卑自怜并且扭曲颠倒的怨恨心理, 仍然除不去百年国耻阴影下成长的吐信毒蛇。我们要怎么当个大国呢?

7.岁月蹉跎,勿忘心安散文 篇七

临窗而坐,独自对着电脑,思绪如潮,在这物欲横流的大都市,难得有如此闲暇之时来品味生活。抿一口清茶,舒滑的滋味在口中,在心间流淌。动一动指尖,让文字开出一朵蔷薇。

来到上海已经快三个月了,每天的忙碌过后,便是拖着沉重的身躯去挤地铁回家。重复的生活,仓促的节奏,上海把我们的新陈代谢都加快了。刚来的几天,心中不免有些抱怨,抱怨住的太偏远,抱怨地铁人太多,抱怨出去玩都没有闲钱,抱怨每天下班都疲惫不堪。随之慢慢习惯,习惯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习惯自己本以为习惯不了的习惯。

曾经想着,工作以后,租一间自己的小屋,要有阳台。稳定下来以后,养一只哈士奇,晚饭后带它去散步。真实的现状是虽然晚上六点下班,但是回到家基本就七八点了。整天跟椅子黏在一起,回家后半小时的跑步似乎是一天里最美好的时光。

一天天,一月月。时光匆匆闪过,也不跟我们打个招呼就走了。当我掰起手指计算着日子的时候,发现一切似乎都跟预想的不太一样。岁月虽然还没有在我们年轻的脸上打下记号,但是却用另外的方式在警醒着我们,累似乎成了常态。

突然有一天,我不感觉到累了,觉得自己融入了这样的生活中,忙碌中充满激情,闲暇时看看书放飞心灵。是什么让我突然就适应了呢?我想或许是哪一次去海边,那一阵海风吹散了我全身的疲惫?或许是哪一次在东方明珠塔前,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又或者是哪一次去体育馆,自己热爱的轮滑拯救了自己垂死的心?

人生除了工作,总要有自己的爱好的,也许就是这些爱好,在你对生活觉得无聊时,它可以给你安慰。多交一些朋友,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些人可以接纳你,在你生病的时候可以照顾你。多看几本书,当然不是指为了打发时间而看的没有营养的小说。之所以心累是因为心里的缓存太多了,之所以无聊是因为内心不够充实。周末的闲暇时光在我看来是人来发明的`最好的时间安排,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去清理下心里本不该有的负担,找到真实生活中状态最好的自己。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你是否还记得曾经青春年华里许下的一千零一个愿望,现在都实现了吗?回头看看,其实我们已经走了很远,虽然脚步可能歪歪扭扭,但是我们从未停下。我们热爱着的那一片乐土,总有一天会到达。追梦的路上荆棘丛生,坎坷万千,倔强的心还在咬紧牙关继续向前。也许你爱的不是最终你认为最好的自己,你爱的只是追梦路上那个不抛弃不放弃的自己。

岁月蹉跎,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当我们在努力向前的时候也要记得回头看看,看看自己是否还记得为何而出发。走的越远,我们离起点之间的雾霾就更重了,不要让前方的利欲熏心,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让自己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8.情深缘浅,勿忘心安短篇散文 篇八

红尘滚滚的累世变迁,沧海或成桑田,连那胡杨木也早已碾做尘埃。我们终于明白,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修得白首同心;亦不是所有的友情,都能盼得天长地久。人生,就是一场因缘修行,无数次的和无数人相遇、擦肩、别离、陌生。这些人只是陪我们在人生路上走了万分之一的路程,但我们依然应充满感激。因为我们人生旅途的绚丽,是由这些一小段、一小段的记忆拼凑而来的。

慢慢的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真心付出都能换来真心的回报,于是我学会了坦然;也不是一句“我爱你”就能不离不弃,于是我学会了放手。有些解释永远是多余的,于是我学会了沉默。

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随时可能会失去,于是我学会了珍惜。在现实面前,我们只是一粒微小的尘埃,于是我学会了爱惜自己。生活本来就是一场单人旅途,边走边唱,才能看清最美的风景。感谢生活,赐予的那些空欢喜,让我变成如今更好的自己。

不是谁多情,亦不是谁薄情。世间的情,从来就没有谁对谁错!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来来往往,去去离离,或偶遇,或擦肩,或伫足,或相守,过客经过时间沉淀可以成朋友,朋友经过时间流失亦可以转身成过客。

其实,人生不过是一场即兴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告别,各自修行。不同的是,有些人在你的行程中停留久远,有些人只停留了瞬间。得与失,乃是人生常态,无可避免。而我们只能说,你若一直在,我便一直爱。你若挥手再见,我道声珍重,永远不见。

看多了人情冷暖,读多了聚散别离,却懂得了人生,兜兜转转,不过一场欢喜闹剧。看的人图热闹,演的人为修行,散场过后,冷暖自知。人之所以不快乐,就在于自己入戏太深。明知是错,执迷不悔,与己为敌,甘之如饴。如若每人都能以平淡之心看待万物,那又何来悲喜,何来失去?何来相聚,何来别离?

有的人,你拼尽了全力也换不回他(她)的一眼回眸,而有的人即使你不言不语,一颦一笑全在他(她)的心里。有的人让你伤痕累累,你却捂着伤口假装不痛,而有的人为你卑微到了尘埃里,你却假装看不见。

人总是如此,喜欢追逐着自己的追逐,伤害着他人的伤害,自己被别人无情伤害的同时也深深的伤害着别人。爱情的世界也是公平的,如若每个人都能回头看看身后的人,则爱情无伤,天下太平。

爱一朵花,并不是要将它从枝头剥离,占为己有,而是远远驻足,静静观赏。爱一个人,并不是要试图将他(她)变成自己所想的样子,而是用心去接纳他(她)全部的好与坏,是与非。不是每一个赏花之人都能惜花,不是每一个说爱之人都能懂爱,懂得欣赏是一种静默的美,隔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别让你的.爱用错了方式,也别让爱成为最终的负担与伤害。

有时候幸福如此简单,简单到两个人可以挤在一间小小的出租房里,为一粥一饭精打细算,没有财富,没有争吵,有的是一个懂得的眼神,一个深情的拥抱,一段其乐融融的记忆。

有时候幸福却又如此困难,困难到纵使住的是临海别墅,吃的是锦衣玉食,一颗破碎的心终仍难敌孤寂荒凉。两个人心若近了,相隔天涯亦像咫尺。心若远了,即使互相拥抱着也是彼此疏离。这个世上从来不缺幸福,缺的是懂得珍惜它的人。

对于爱情,我从来就是宁缺毋滥的。有的时候应倍加珍惜;没有的时候亦不会艳羡,安静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个人乐活、淡然,两个人幸福、平淡,偶尔会有惊喜。

9.高校迎新勿忘自立教育 篇九

据笔者所知, 本学期开学初, 由于2009级新生报到和学校正常的上课时间发生冲突, 因此, 为了扩充迎新人手, 一些高校不惜停课, 以便高年级同学“踊跃”加入迎新队伍。而一些本在上课的学生干部更是“当仁不让”地逃课迎新, 使得学校正常的上课秩序遭到破坏。而在迎新过程中, 从新生接站、运送, 到缴费、注册、住宿等一系列手续, 学校更是事无巨细, 每个环节都安排专人陪伴, 可谓是“一条龙服务”。这和一些新生入学时, 大批亲友团全程陪护、忙前忙后的热闹场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诚然, 高校这种大包大揽的迎新方式确实让广大新生感受到了大学的温暖, 但是, 也使他们失去了一次独立体验生活的经历, 失去了一次培养自立精神的机会。根据笔者的观察, 面对迎新师生的热情洋溢, 有的新生无比惊惧, 唯恐上当受骗;有的新生则茫然不知所措, 只是坐等别人为他服务;个别新生甚至认为这种“待遇”理所应当, 而对迎新师生颐指气使。新生到了陌生的环境, 都有适应的过程, 适时适度的帮助可以使他们尽快开启新的生活。但是, 高校过度的包办, 不仅会使迎新效果大打折扣, 而且容易滋生新生的依赖心理。

另外, 迎新毕竟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行为, 高校不可能在整个大学的培养过程中, 都对学生给予如此细致入微的服务。须知, 大学生活作为训练人的心智和意志品质的重要教育阶段,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教育必不可少。如果忽略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能力, 使他们依然像襁褓中的婴儿一样在学校无微不至的呵护中“成长”, 那么他们在走向社会后, 就会出现严重的适应性困难, 从而缺乏应有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如此结果, 不仅有悖于高校办学的初衷, 更是社会各界所不乐见的。

10.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的作文 篇十

现在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小康奔富裕的温饱生活,可大多数人都忘了外国侵虐者对我们国家的虐杀和抢夺。眼前,又出现了那个显得庄重而严肃的纪念碑。碑上,深深的刻下九月十八这几个令中国人沉痛的文字,也深深的烙下被残杀的印记。一幅幅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害的图片又一张张的在脑海中浮现。东北那片肥沃的阔土上,硝烟弥漫,枪声无数,全是废墟和已被残杀或者即将被残杀的中国人,鲜血,染红了大地,那根柱子上的人头,让每一个人悲愤,也彻底震撼了我的心。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队伍。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队伍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而今,距离那次水深火热的事件已经过去 年,但日军的罪恶却不能伴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中华民族的心灵创伤永远不能够抚平!当年蒋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中华的儿女,会永远记得那次耻辱。而今,在纪念九一八事变时有人衣服上打出了这样的标语:万里长城十亿兵,国耻岂待而孙平,原提十万虎狼旅,越马扬刀入东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而今的悲愤,当年呢?政府腐败,人民自私,说明了当时的中国不够团结,不够强大。也充分的证明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当年的国势和人民都团结一心,勇敢地抗敌,还会,出现那一个个惨痛的画面,而今,还会出现这些标语吗?我们的祖国,还会有这些耻辱吗? 毕竟,九一八事变已过,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仍然在温暖着我们。但是,我们还是要记住那段耻辱,记住那段耻辱,为了让我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悲惨,是让我们不再经历同样的痛苦。

记住仇恨,使让我们不再要同样的眼泪!古人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新的灾难,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那些历史的老人在看着我们,在提醒着我们。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以满腔热情,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不久的将来,为祖国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祖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只有记住国耻,才能激励着我们前进,才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祖国。

11.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 篇十一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如今,我们生活在父兄给予的蜜罐之中,几乎处处都是阳关道,头顶都是艳阳天。可是,我们殊不知,我们

也没有体验过,中国曾经辉煌过,失败过。那个以前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以及落后的中国。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咆哮的黄河,波涛汹涌的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正是这样,帝国主义者才把侵略的矛头纷纷指向中国。他们不择手地掠夺中国的财富、土地。

豪华壮观的“万园之园”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被英法联军贪婪地抢夺,无情的毁坏。并且火烧了圆明园。耗时150年修筑成的圆明园,短短的几天,就化成了一堆灰烬。他们烧的,不仅仅是圆明园,还有古代中国人民的汗血和智慧。中国的土地,沿海的城市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租界。外国人凭借武力威逼和欺诈的手段,强占了我们中国一定的区域,作为他们居住和管理的地方,并且不受中国政府的管辖和法律制约,所以租界也叫”国中之国“在租界里,帝国主义者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们将华人比作狗,把中国人当活靶练习射击……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每一次战争,每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时时刻刻铭记着:“落后就要挨打!”

南京大屠杀,那些南京同胞们都难逃厄运。活埋、当靶子、扫射……这些让人难以想象,不忍目睹的事实摆在眼前,残忍的帝国主义者,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是一个个生命!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涂满鲜血,让事实锋利的刀刃,扎进中国人民的心田。他们的手上,沾满了鲜血。

这一次次国家的屈辱,都被华人牢牢记在心里,那枯黄的历史,犹如刀刃,牢牢扎进心里去,再也拔不出来。帝国主义者,我们中国是强大的!是伟大的!是任何人都不能侮辱的!你们犯下的滔天大罪,终究会遭到报应!世界,是公平的!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阳,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祖国的栋梁。让我们把祖国屈辱的历史抹去,换来祖国的辉煌,让我们携手撑起祖国的一片蓝天!

12.解答古诗词赏析题勿忘“四看” 篇十二

看人先看头, 赏析诗词先赏题。读一首诗, 第一就是读好诗题。因为诗题中富含诸多信息, 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应注意从题中去挖掘有效的信息以帮助我们解读诗词, 而且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题目有关, 研读诗歌的题目, 往往可以得到提示性的暗示。如, 唐代诗人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从题目可以看出以下信息:1.“春行”写的是春天外出时所看到景物。2.“即行”抒发的是对眼前所见到的春天的感触, 这里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赞春, 要么是伤春。通过这样看题目后, 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去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二、看作者

鉴赏诗歌最好要“知人论诗”,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人生境遇, 有不同的人生体验, 有不同的志趣与追求, 而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不同的诗人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表现出不同的感情主基调。如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的基调居多, 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他的主旋律;而“豪放飘逸”则是李白不变的气度, 愤世嫉俗是他人生的观照;“建功报国”是陆游的永恒的主题;“恬淡优美, 含蓄生动”是王维的特质;“清丽俊逸”是李商隐的诗风;“苍凉雄健”是“三曹”的共性;李清照的词则大致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哀愁、孤独、惆怅。如果我们把握了诗人的风格, 熟悉诗人的人生感悟, 就很容易解读他的诗歌了。

所以我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 一定要看看作者, 要借助头脑里已储存的有关该诗人的信息来帮助解读诗歌,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鉴赏的难度。

三、看注解

有些诗歌在诗的下面提供了一些注解, 或是对诗中的有关意象作解释, 或是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 对此我们要紧扣有关信息去解读, 决不能置之不理, 或是熟视无睹, 特别是介绍背景的注解, 我们一定不要放过, 并把诗歌放到注解中所提示的相应的背景中去揣度, 要分析诗人在此背景下会是怎样的情感, 在诗中可能会流露出怎样的思想。如, 2011陕西中考试题的“古诗阅读”中的阅读材料是元稹的《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 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 小桃花树满商山。”并给出了以下注释:一是对题目注释为“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二是对诗句中的“书”注释为:“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从这两条注释里, 我们可以读出诗人获召回京, 这是喜讯。自然会想到喜之前与喜之时或喜之后的情形, 想到这些便有了创作的冲动, 而这“思前想后”的情景便成了创作的内容。人逢喜事精神爽, “精神爽”的“情语”必将会通过自己眼里独到的“景语”来表达出来, 所以才有最后一句“小桃花树满商山”, 以写景结情, 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这桃花, 是开在山上, 更是开在诗人心田。而在此之前, 因得罪权贵而被贬江陵长达五年, 这期间的风风雨雨, 使他身心交瘁, 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四、看考题

这里所说的“看考题”是指我们要学会从具体考题的题干中挖掘一定的信息以帮助解读诗歌的能力。其实, 在许多试题中, 题干本身就为学生鉴赏诗歌提供了许多显性或隐性的信息, 我们应注意挖掘把握, 让它为我所用。

13.勿忘国耻的诗歌散文 篇十三

2015年9月1日国旗下讲话 杨中军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首先让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七年级同学加盟我们,和我们一起生活、学习、成长!今天在此,我们共同开启崭新的学年度,我们将共同谱写我校和我们自身崭新的辉煌!同时我们即将迎来一个特别的日子——2015年9月3日,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清楚的记得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使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三十多年后,“九一八事变”打破了沈阳城的宁静;“七七事变”的战火硝烟弥漫在卢沟桥畔。曾经发明了五千年绚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失去了原有的尊严,整个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从心底发出一声怒吼:起来!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它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抗日民族战争大旗,指出了“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热血青年站出来了!他们激愤地奔波在大江南北:“以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他们高呼慷慨激昂的抗日口号,站到了时代的前列,使全民族抗日救亡的风暴,迅速席卷了中华大地!

爱国官兵站出来了!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从马占山到冯玉祥,从张学良到杨虎城,从东北义勇军的抗日烽火,到西安事变迸发,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开始了!从平型关大捷到台儿庄战役;从东北抗日联军到长城喜峰口愤怒的大刀,让无数日本侵略者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一心,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有数不清的杨靖宇、左权、张自忠„„中国人民才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羞耻!

这场战争已经过去整整70年了,但是,我们怎能忘记南京大屠杀中被毫无人性的侵略者残杀的30多万同胞!怎能忘记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付出的3100万鲜活的生命!怎能忘记日军在侵华的半个多世纪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精神创伤!„„

今天,我们虽然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五星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法则。不只如此,我们还应承当起历史责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规范自身的言行做起,将这份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

我们还应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崇德向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篇二:纪念九一八事变的国旗下讲话_勿忘国耻

纪念九一八事变的国旗下讲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是一个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2015/9/18是九一八84周年纪念日。九一八事变是一段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1931年9月18日的深夜,东北军的士兵们被一声爆炸声惊醒,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诬告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国耻。

面对着侵略者的枪炮,我们的先烈们,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这一战,就是14年。每当到这个时候,曾经沦陷的沈阳城内汽笛长鸣,警钟长响。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付出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代价,用3500万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铺就了民族复兴之路。那是一场惨烈的、悲壮的战争,中国人,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第一次进行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抵抗凶暴异常的敌人。中华民族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处的力量爆发出来了,这种力量就是对安宁、和平和正义的追求。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牺牲的先烈。那些抛弃家庭、走上战场的先烈,愿意用生命来换取民族的生存,这是我们不得不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的。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也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发动战争的恶魔,他们企图用暴政来统治世界,妄想用别的民族的鲜血满足自己的欲望。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要让我们不要做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混日子的学生。我们深深地明白:真正的爱国行动不是单纯的耻辱记忆,也不是简单的纪念仪式,更不是偏激的仇恨,而是居安思危,把我们浓浓的爱国热情融入到建设国家、发展经济、强盛民族的实际行动中去;因为只有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的安全与和平才能得以保障,才能够避免“九一八”那样的历史重演,才能延续我们的民族血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愿先辈们用热血和信念点燃的民族复兴之火,永远照亮我们!谢谢。

蒋玉红

2015.9.18篇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纪念南京大屠杀国旗下讲话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一份来自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哪一天,三成多的人不知道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同学们,假如问到你,你能说出来吗?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犹太裔作家伊利·威塞尔警告人们:“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75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杀害了30多万中华同胞。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这,已成了我中华民族的永久的痛苦的记忆。可记忆会渐渐淡漠。一个又一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逝去了。在今天有些国人心中,七十五年前那段惨痛的历史真实而又遥远,同胞在兽性的践踏下苦苦的呻吟声,也仿佛在和平的歌舞声中依稀起来。

周恩来总理说过:“可以原谅,但是不可以忘却。”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因为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正式认错道歉。日本的政要们时常还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公然篡改历史;日本的右翼势力居然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一改再改《和平宪法》,谋求政治和军事上的扩张!日本不断对我国领土主权进行挑衅,一心想霸占我们的钓鱼岛!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我们祈求和平,我们期待尊严和正义,但是当今世界民族的尊严还是需要实力来支撑,世界的和平还是需要实力来维护。强大自己,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不灭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前不久,一些空泛的暴力发泄在社会上盛行一时,比如所谓的爱国市民对日本车、商店进行打砸抢的暴力行动。他们不区分具体的对象,煽动莫名的仇恨,他们不是爱国者,而是“爱国贼”,他们以为自己是爱国,实际则是误己误人误国。只记住仇恨,只宣泄仇恨,对历史就失去应有的反思和价值,不利于国民精神的培养,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长大和成熟。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展厅里,醒目地悬挂着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对青少年的嘱咐:“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我们不是为了记住仇恨,更不是为了报仇雪恨。仇恨只会蒙蔽双眼,阻碍我们的理性发展的脚步。

今天,我们祭奠南京大屠杀,不是囿于历史的伤痛中而不自拔,而是以史为鉴,痛定思痛,更好的开创未来,只有我们强大了,才能站得直,立的稳。谁妄想欺侮一个巍巍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民族,必将为自讨苦吃!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国耻。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青少年只有将国耻永远铭记,并以此为(转载于:2016年国旗下的讲话:勿忘国耻)动力,努力进取,更加精益求精,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中国人的苦难与抗争,求索与奋进,创业与搏击,无不可歌可泣,激励今人,昭告后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弘扬,对先辈业绩的追思与仰望,必将为中国未来的社会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最后,让我们高呼“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4.勿忘心安散文随笔 篇十四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性格太过高傲,也不是自己心底始终有一个影子挥之不去,而是自己一直在欺骗着自己,自己所向往的那一段美丽的故事,一旦看清楚了,本质上也就无所谓了,也就坦然了,平心静气了。仅此而已。

有朋友打电话邀约说要从远方来洛阳一起去赏牡丹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然我却犹喜梅花。许是《京华烟云》的影响太深了罢,许是《红楼梦》中诗词歌赋的场景心里烙印太大了罢,竟然要将国色天香的牡丹搁置一旁,谈起对别的花的钟爱之情了。

现已是清明了。昨天路上走着,不时会有小雨飘飘洒洒地落在肩上,凉凉的,滑滑的,很清爽。顿时心里便一想,还真是不枉了这“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说法了,竟是真应了这话了。遗憾的却是,如此清新的季节,四下里顾望,却是不见牧童鞭下所指的那杏花村了。

读书能怡情养性,但书若读多了还真是会令人浮想联翩,成了呆子。桐华最近新出的小说《长相思》,女性里最喜的是小夭的性格,娴静时不需多言,行动处活泼可爱,善良动人。男性里最喜的是涂山璟公子的刚柔兼济,既能将祖系间的大事处理得异常妥当,又能对自己心爱的女子不离不弃,坦率追求,倍加珍惜,怜香惜玉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即使是牺牲了性命也毫不迟疑。这样的男性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确实是少见了。当然,若是提相柳的话,那自是需另当别论,默默地付出固然值得肯定,可既然爱就要勇于表达,就是要勇敢地说出来,这样才不会有太多的擦肩。

四月,花开得正好。二十出头,正值妙龄。趁着年轻多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吧,莫要辜负这韶华,趁着青春多去冒险挑战自己吧,莫让这绝美时光等再回顾时,却真的成了一张白纸,空留遗憾。爱慕了就追求,得不到就放弃,选择祝福;喜欢做的`就努力做到极致,做得最好,烦闷时就多出去走走,让心情美丽、坦然一些吧。活得随性一点,洒脱一点,真诚一点,有何不好?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但却颇有好运相交,有幸结交了不少知心的好姐妹,不时总有一些电话打来谈心聊天,也许她们都知道我是个害怕寂寞、喜欢热闹的人,所以虽然看起来外表清秀,温文尔雅,举止也比较随性、洒脱,但是真正了解我的就会知道,实际上我是个对孤独充满着恐惧的人,我喜欢音乐,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旅行,就是不想让自己闲下来,处于孤独编织的网中,束缚了自己。如果不想有太多的失望,就从来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希望。崇尚自由,待人坦率、真诚,这些是我人生的法则。

应君江湖不相忘。因为坦率,也总是在拒绝,总是在向往一种更好的生活。曾经以为总会靠着自己的心,早晚会遇到那么一个让自己心安的人。可路越往前走,却是越发得清晰地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在原点,并未改变,唯一变的是自己最初拥有的那种天真的心境而已。于是,走着走着,就也只能告诉自己:太多的想法只会让自己变的越来越不确定未来的方向,所以,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不要管自己曾经拥有曾经失去了什么,也不要再遗憾再后悔,只持有一种信念,勿忘心安吧。

15.勿忘国耻的诗歌散文 篇十五

这些年来, 不论国外还是国内, 中央传媒或是地方传媒组织, 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都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在我国当前来看, 网络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主要有:

(一) 新闻敲诈

“新闻敲诈”是指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以曝光要挟当事人, 从而非法获取利益的行为。[1]例如, 2014年9月, 21世纪网通过公关公司招揽介绍和业内新闻记者物色筛选等方式, 寻找具有转型、重组等知名企业为敲诈目标, 主动挖掘其负面信息, 对于愿意合作的公司, 通过夸大事实进行所谓的“正面报道”;对于不愿合作的企业, 就直接发布负面报道, 并要挟该企业投放广告、签订协议, 从中获得高额费用。

(二) 新闻有偿

“有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指新闻机构或者相关新闻工作者向需要刊登新闻的客户索取一定报酬的新闻。2008年, 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曾引起社会对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声讨。2013年,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收人钱财, 发表大量失实报道, 又一次给新闻记者敲醒了警钟。

(三) 媚俗新闻

“媚俗新闻”指的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新闻机构为了迎合市场及大众的口味, 随意降低新闻作品的审美标准、道德水平。例如, 2011年, 富士康的16连跳, 被媒体冠以“跳楼秀”, 汽车相撞事故被喻为“激情拥吻”, 这些新闻从标题上看只是为了一味迎合大众猎奇、猎艳的心理, 在报道中宣扬色情、凶杀、暴力等, 忽略了社会责任感, 降低了新闻品位, 污染了社会空气。

(四) 虚假新闻

新闻报道失真, 欺骗的是受众的感情, 也凸显了从业者的道德素质低下。2007年,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纸做的包子》引起轩然大波, 后经过调查, 发现这只是凭空捏造。2014年, 虚假新闻呈现出碎片化的态势, 如揭露马航MH370航班失踪事件, 因权威信息源缺位, 信息漫天乱飞。再如, 因不实新闻报道引发的“浑水泡面事件”等。

二、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失范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 而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后果。笔者把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引入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的传播活动中, 将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也分为内外两个因素:

(一) 外部因素

(1) 法制建设滞后, 导致无法可依。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新闻事业的法律, 虽然有些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凭借“第四权力”、“言论自由”的名义滥用媒体, 但惩罚却无法可依, 使得这些从业者有恃无恐, 成为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2) 媒体之间竞争激烈, 导致生存环境压力较大。如今, 我国的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 为了争夺市场、受众, 媒体之间抢首发、抢独家的现象十分激烈, 从业者在这样生存压力巨大的环境下, 就会忘记自身的使命, 从而成为赚钱的工具。

(二) 内部原因

(1) 网络新闻媒体行业自身的体制不完善:行业岗位混乱, 权责不够明晰;人事管理的不到位, 门槛越来越低, 导致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这就为职业道德失范埋下了隐患;考核制度的不规范, 使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丧失前进的动力。

(2) 从业者自身有问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 只向“钱”看齐, 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从业者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下降, 助推了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失范现象。此外, 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也导致网络媒体从业者对新闻客观性、公正性认识不够深入。

三、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防范对策

网络新闻媒体事业存在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已愈演愈烈, 迫切需要做出努力来遏制此现象的发生, 具体防范措施为:

(一) 净化网络新闻媒体行业环境

(1) 完善网络新闻媒体机构的体制建设。从三方面入手:一要梳理岗位、明确全责明晰, 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事。二要强化人事管理, 逐渐提高从业者进入该领域的门槛, 从而使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三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加强从业队伍道德素质建设, 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2) 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媒体法规。逐步完善的互联网新闻法律制度, 对网络媒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媒体和从业人员都自觉服从党、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制约, 并接受职业道德的规范。

(二) 加强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自身素养

(1) 提升从业者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网络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建设, 最终还是要依靠从业者自身来完成。不仅要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 还应当严格约束自我, 保证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真实, 不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 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2) 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倡导的是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中立性, 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 推崇职业化教育。[2]网络媒体从业者应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坚持维护正义、真理, 坚持摆事实、说真话的原则, 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 从根本上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 新闻教学体系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的新闻院系是培养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摇篮, 如果这些教育机构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在教学体系中适当增加职业道德教育, 让他们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训练, 并在今后的从业实践中加以坚持, 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摘要:如今,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令大众目不暇接, 网络新闻媒体用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新闻传播格局。但由于从业者自身道德素养缺失等各方面的原因, 也使得新闻敲诈等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增多。本文着重探讨了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成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网络,媒体,道德失范

参考文献

[1]杨娜.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1 (6) .

[2]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73.

上一篇:致同学们的倡议书下一篇:幼儿园教师入职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