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2024-06-28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8篇)

1.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篇一

2016年我国肉牛养殖市场发展现状及市场发展前

景分析【图】

2016年07月07日 16:07字号:T|T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肉牛养殖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肉牛养殖业变动剧烈,其中肉牛养殖开始进入缓慢恢复进程,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国牛肉产量673.21万吨,同比增长1.65%,2000年~2014年,我国的牛肉产量从513万吨增长到689万吨,增长了34.3%,年均增长2.1%,跃居世界第三位,占到世界牛肉总产量的10%。

2006-2014年中国牛肉产量变化趋势图

近几年我国生鲜牛肉产品价格呈现逐年增长,从2005年的16.8元/公斤增长到52.5元/公斤,导致牛肉价格一路猛涨且持续在高位运行。

一是市场需求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尤其老百姓逐渐认识到吃牛肉的好处了,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逐步发挥作用。二是牛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牛不像猪、鸡那样繁殖快、饲养周期短,牛属单胎动物,怀孕期就长达280多天,育肥出栏一般需要2年以上,养殖成本要比猪、鸡高的多。三是饲草饲料及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助推了牛肉价格的不断上涨。如养牛的粗饲料涨价幅度80%-160%,精饲料涨价幅度50%-100%,劳动力涨价幅度高达100%-200%。四是受比较效益低(如农民养牛不如外出打工收入高)的影响,肉牛饲养量(尤其是基础母牛饲养量)大幅下滑,导致全国性牛源紧张,且在可以预见的10年内难以缓解。

近年来,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得到重视,中央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包括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肉牛良种补贴、秸秆养牛项目等。同时,各地区也陆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当地肉牛产业战略转型;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牛肉年产量长期位于世界前列。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于牛肉的品质要求显著提升,优质高档牛肉产品在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大,肉牛行情也随之增高

2007-2014年中国牛肉消费市场规模情况

2005-2015年肉牛价格走势图

牛肉消费增长空间预测

2016年肉牛养殖前景总体看好,肉牛数量处于下降趋势,而活肉牛及其产品价格一路攀升,活肉牛价格创历史最高水平,高达13元/公斤~15元/公斤,繁殖一头犊牛可以收入1500元以上,育肥肉牛6个月以上纯利可达2000元~2600元。由于能繁母牛的基数在下降,育肥架子牛紧张,所以肉牛养殖市行情继续看好。

2006-2014年中国肉牛存栏量增速

肉牛市场上最为走俏的进口品种是西门塔尔。西门塔尔最主要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很快,一周岁体重可以达到550公斤左右,另外它的饲料转化率高,深受养牛专业户的青睐。专家说,今年我国肉牛市场上比较走俏的进口肉牛还有:夏洛来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等;最为走俏的国内品种鲁西黄牛,有较强的抗焦虫病能力。鲁西牛产肉性能良好。皮薄骨细,产肉率较高,一周岁体重可以达到500公斤左右,平均屠宰率62.2%,净肉率52.0%。但有关专家指出,虽然这些进口品种具有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只适合规模化、工厂化养殖。

2011-2015年中国牛肉进口量

2.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篇二

1 护理市场需求

我国提早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和日益严重的慢性病多发趋势,使社会对养老护理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护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1.1 人口老龄化发展明显加快

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2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73万人。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7.1%。未来几十年,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增长速度,老年人口都将以不可逆转之势逐年上升。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护理市场消费人群。

1.2 慢性病、失能性疾病成为健康主要问题

据2008年权威调查,过去十年,我国居民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减少,现代生活方式疾病日益增多,其中慢性疾病两周患病率持续上升,由1998年的39%增加到2008年的61%,10年增长22个百分点。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其中,2008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466‰,远高于全国平均189‰的水平,老年人慢性病率和失能率也分别达到51%、49%。到2012年,失能老年人口约为360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约为9700万人。

1.3 护理服务和护理保障需求空间巨大

全国几次较大规模的调查数据都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4左右的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理。照此推算,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护理服务。目前,纯粹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越来越普遍,一些大城市已经达到了30%。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9.92%,2012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20.6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加快,不得不依靠子女、亲戚、朋友、邻居照顾的老年人群将达到该群体的90%以上。这是在护理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背景下的被迫选择,特别是家庭护理,因其远远超出了小型化家庭的人力负担而难以为继。

1.4 老年人购买养老护理服务的愿望和能力增强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护理功能的逐渐弱化,愿意入住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老龄人口逐年增加。据2005年调查显示,大约89%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或社区养老,11%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其中选择机构养老的比2004年提高1%左右。

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养老金、劳动收入、子女赡养、社会保险和救济等。据统计,2000年我国离退休人员约为6000万人,可用于消费的金额达到4000亿元。到2010年,仅养老金一项就增至8383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收入必将不断增长,这将为老年人提高购买养老护理服务的能力提供经济支撑。据预测,到2015年,城乡居民仅护理保障需求就可能达到1825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4791亿元。

2 护理市场供给

护理市场向上链接护理保险等护理保险金融领域,向下延伸至护理服务(机构、社区和居家护理)、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领域。由于我国老龄事业中的养老服务与护理服务(除医疗护理以外)两个体系尚无严格区分,因此下面所称的护理服务市场一并将养老服务纳入,统称为养老护理服务市场介绍。目前,我国这一市场的供给严重不足。

2.1 养老护理服务市场

首先,福利性服务机构严重不足,社会性养老护理机构刚刚起步。据调查,2008年,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为3.5万多个,床位200多万张,后者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0.8%。而各地希望到福利性养老机构养老的人数达1400多万,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1%多,供需差距巨大。

大部分民办养老院因资金问题,无法形成规模化的有效供给。一般而言,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占老年人口比重最低不少于1%,而中国目前只有0.28%,缺口巨大。随着老年人口和越来越庞大的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的不断增长,对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而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缺乏全面涵盖保障特定的护理服务的制度安排,无法满足人们对护理服务的保障需求。

近年来,在支持政策的推动下,养老服务体系正在由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福利救助型向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的社会多元型,由以民政主导的政府制度安排,向社会各界参与的综合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发展,未来将形成以居家养老护理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体系模式。

其次,养老护理服务亟待专业化。从我国民政系统认证的养老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看,2005年,全国只有2万多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不论是规模还是专业水平都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实,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到1000万。目前,这类人员不到10万人。

虽然政府陆续发布一些关于养老护理机构服务的规范性标准,但从全国范围看,不管是政府举办的还是社会性的养老护理机构,在养老护理服务评估、服务标准和收费管理标准等方面都不一致。

从专业分工看,国外老年保障机构一般包含三个层次,养老机构、护理(康复)机构和医疗机构。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供给多以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为主,专业护理机构十分匮乏。同时,各种机构都接受部分老年护理服务,专业分工不清晰。虽然一些地区建立了护理院,但多是由社区医院等医疗机构转化而成,主要针对慢性疾病和康复治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理服务机构。因此,无论是专业护理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等,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2 护理保险保障市场

2.2.1 社会保障体系中缺乏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从国内现有的社会保险体系看,主要有养老与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养老体系目前主要满足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主要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并未将老年生活护理等费用包含在保障范围之内。

作为主管养老的各地民政部门,如北京、上海等地,制定了区域性的各种财政补贴政策,对部分失能老年人给予一定的现金或实物服务补助,以减轻老人的生活负担,但作为一种行政手段,其实施范围和补贴水平都非常有限。

2.2.2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起源于2005年初,截至2009年,共有五家保险公司推出了超过30款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保费规模快速增长,2009年接近30亿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在产品特点、保障的层次性、产品种类,特别是市场影响力和覆盖面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护理保险相关的护理服务,目前保险业还没有介入。

2.2.3 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缺乏协调发展。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要促进护理市场的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积极推进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的协调与融合,在这方面国内市场存在较大差距。例如,长期护理保险缺少第三方鉴定及护理服务支撑;护理服务市场目前的客户资源主要来自社会福利,资金来源也只有民政补贴和福利资金,以及个人支付资金,缺少与保险制度的衔接,客户与资金来源不稳定。护理保险和护理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都很薄弱,在基本责任界定、分级评价、服务项目规范和定价收费标准等方面都没有建立起各自规范的体系,相互之间缺少有效匹配。护理保障提供主体与护理服务主体之间缺乏一定资金链条及战略合作,发展规划和市场机制都还没有很好建立。

3 保险业开拓护理市场的思考

3.1 认清有利条件

随着商业保险特别是人身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不少保险集团逐步成长为大型综合保险金融集团,拥有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含护理保险)、健康产业及投融资等综合业务板块,为未来大力开拓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打下良好基础,也具备了积极介入护理服务市场的条件。

过去,一些行业包括保险公司,介入养老护理产业多以短期的资本运作和资源占有(如养老地产等)为目标,并不过多关注长期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的深层次、一体化发展等问题。而保险资金尤其是人身险业务资金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进行长期的资源配置,加之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密切相关,未来保险业介入护理整体市场,将可以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引领护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3.2 抓住政策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护理服务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由政府包办,服务对象主要为“三无”老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护理压力,政府着力推行养老护理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大力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但由于实施时间较晚,养老护理服务市场供给缺口依然很大,而且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市场竞争。

2006年初,国务院转发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文件,提出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08年1月,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意见,提出逐步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28号),进一步明确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老年医疗保障、生活照顾、健康护理服务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台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护理产业的政策措施。保险业应抓住机遇,用足政策,做大做强护理保险和护理服务。

3.3 选准经营策略

我国护理市场目前尚无大品牌企业的全面介入。而护理产业具有品牌效应大和可复制性强、建设周期短、扩张速度快、形成规模后维护成本较低等特点,可连锁经营,运营稳定、后期盈利能力较强。一旦保险公司介入护理市场,使保险人和养老护理提供者的利益一致,形成“管理式护理”经营模式,将促进护理市场的大发展。

为此,保险公司应以护理保险为基础,以健康护理为核心,以护理网络为支撑,通过政策支持和多方合作,大力推行护理服务与护理保险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打造护理保险和护理服务两个体系有效融合的运作平台,积极开拓护理产业领域,获取服务性收益和保险盈利的双重利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Z].2006.

[2]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Z].2008.

3.我国童装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篇三

[关键词] 童装市场 设计 品牌 产品结构

《中国童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国内城镇居民对各式童装的消费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26.5%。童装消费档次也已由以中低档需求为主转向以中档需求为主,中高档需求增长迅速。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童装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者对童装需求趋向潮流化、品牌化。报告称童装市场将成为中国最有增长性的市场之一。

一、童装市场现状

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作为服装市场组成之一的童装市场已成为企业的一个新的竞争焦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人数占全国人口的25.4%,同时每年新增的婴儿数约为2000多万,再加上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快,因而每个儿童每年对于服装都会有新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童装的市场潜力是多么惊人。但是,在我国的整个童装行业中,童装市场与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还不能很好的融合,童装市场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童装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童装根据儿童的年龄变化应该有婴儿服、幼童服、小童服、中童服和大童服五种类别。然而目前我国童装市场的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市场上销售的幼童服及小童服居多,而婴儿服、中童服、大童服则偏少,尤其大童服装更是严重缺少。笔者去年曾对上海市的童装品牌做过调研,调研结果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这点可以从分析结果看出(见表1)。

《服装行业2004年报告》已指出,我国10岁~14岁人口占全部14岁以下人口的44%,童装需求量占全部童装需求量的48%。由此可见,大童服的市场需求量大。

根据消费人群的不同,服装的价位可分为低、中、高三档。目前我国童装价位的总体特点是两极分化,低档次的和高价位的童装不难买到,而中等价位的款式新颖、性价比高的童装则较少。但在上海调研时,很多接受调查的家长表示,孩子身体发育变化快,买的服装不可能穿很久,故没有必要去买高价位的服装,而低价位的服装质量、款式等又不尽如人意,所以还是想要中等价位的。(调查分析结果见表2)

从以上两点说明我国的童装生产商对目标市场的真实需求情况关注不够,致使童装产品结构不合理。

2.童装设计水平比较低。法国莎娃设计中心设计师刘莎说,缺乏专业设计人才,整体设计水平有待提高,是形成目前童装市场现状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目前我国专职童装设计师数量非常有限,很多设计师主要以成人服装设计为主,对于童装只投入极少的精力。

童装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和市场营销能力。而目前我国童装业在设计和布局上,相对处于初级阶段,童装设计主要停留在模仿国外同类产品的色彩、款式的表面水平上,对于国外童装的设计理念、营销模式等的学习却不重视,因此许多新生品牌由于企业实力及营销策略等原因,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还有国外每年至少发布两次童装流行趋势,有专业童装书刊和著名童装设计师,而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童装的研究机构,更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发布童装流行款式。

这些造成我国目前童装设计质量较为低下,服装尺码与同龄儿童的身材差距大,服装款式成人化,“千牌一面”等现象,真正形成品牌文化与设计风格的童装可以说是罕见。

据调查,现今的孩子对于服装款式的时尚化、个性化已经很敏感,超过80%的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参与服装的购买,孩子对父母购买童装的决策有很高影响。所以设计上的“千牌一面”与“时尚、个性”相撞的结果就是供不符求,对供需方都产生影响,也给国外童装品牌更多的市场空间。

3.国产童装品牌缺乏竞争力。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王茁表示——设计理念陈旧、品牌文化缺失、市场定位偏差的通病已经成为限制童装市场发展的瓶颈,品牌细分将成为中国童装市场走出“小市场”的重要途径。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少年儿童消费群体,但品牌童装专业生产企业却找不到200家,为儿童设计服装的名师更是屈指可数。我国多数童装企业责任心不强,市场竞争混乱,品牌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童装市场总体消费特点表现为:市场需求量大,但新生品牌难以满足市场对其品牌的要求,许多企业往往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对品牌的建设根本没有意识到。例如浙江湖州的织里镇,注册的童装企业就近5000家,但是大部分的生产厂家重短期利益,轻品牌建设,生产的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销售,相对于外国童装品牌,其产品就缺乏品牌竞争力。据统计,现在国内童装市场进口品牌已经占据5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童装生产企业,70%处于无品牌竞争状态,有品牌的童装也只占市场份额的30%。从市场销售成绩来看,海外以及合资童装品牌在各大商场中都获得良好的业绩。

二、童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有专家预测,今后每年新生儿的出生率将保持较高幅度增长,到2010年新生儿出生数将达到最高峰,未来十年,童装市场消费需求将呈现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因此国内童装市场有着巨大的容量与诱人的发展前景。童装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并不断发展与壮大,一定要把握好消费者市场、资源和文化的变化趋势,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行为方式,挖掘自身潜能,以提高竞争实力。以下笔者根据童装市场发展趋势,归纳出几点关于童装的见解,希望对我国童装企业的更好发展有所助益。

1.童装的时尚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目前童装市场的主流产品仍以休闲和运动为主,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在购买服装上的发言权越来越多,时尚类童装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大。相对于过去以保暖、舒适等传统实用功能为要求,现在的儿童服装有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因为儿童的购买参与,好的童装设计应能够全面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够把面料、色彩、装饰等设计要素与时尚趋势紧密结合。合格的童装应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这样才能为对着装风格要求越来越具体的儿童及他们的家长所接受。

2.品牌建设势在必行。从目前我国童装业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童装业最缺乏的是品牌建设的意识。童装的品牌消费将成为主流,尤其是知名度較高或市场较成熟的品牌,将成为孩子和家长首选购买的目标。但是与进口品牌相比,我国的童装品牌缺乏竞争力。那么,国内童装品牌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企业首先应该确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及产品市场定位,然后根据自身品牌定位仔细的进行市场调研,把握流行趋势,了解消费需求,设计出融入流行元素、符合需求、体现品牌文化的特色产品,应该以品牌建设、发展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短期收益,这样才能顺应童装潮流的品牌化市场趋势。

3.童装的健康、卫生要求更高。安全是童装的第一要素。超过65%的受调查者都非常关心童装的健康和卫生问题,把童装面料的安全性放在选择的首位。当前国内童装的安全合格率还不是很高,许多色彩斑斓的童装面料中含有不少对皮肤有刺激性的化学原料。因此厂家在童装面料的选择时应该要非常注意安全性问题,应该选择吸汗、透气、舒适,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甲醛含量也极低的面料作为童装面料。因为质量是保证品牌更好发展的基础。

4.产品结构更趋合理。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童装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了解细分市场的详细情况,实行差异化的营销手段,运用灵活的竞争策略,例如:市场上缺乏大童装,那么企业就会以此细分市场为发展目标;童装的国标号型相对滞后,那么企业就会自己进行调研,制定合适的细分市场号型的企业标准。这样童装的产品结构将会越来越合理。

总之,中国童装企业只有在不断地挖掘自身优势和寻找、开拓市场机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修正和确立自身的发展策略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毛莉莉:我国童装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上海纺织科技,2000年4月

[2]严建云:上海市大童装市场调查及营销浅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06年6月

[3]服装行业2004年报告

[4]服装品牌企业如何作大品牌服装[EB/OL].中国品牌服装网,2007年08月

4.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篇四

围绕我国粮食安全及对化肥的需求,虽然我国粮食已经连续8年增产。主要农产品供给日趋丰富,但必须看到,增产是以资源和要素投入的大量增加为支撑的。在现有农业发展模式下,今后粮食增产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而化肥作为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面对新的形势,化肥行业应通过战略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配方创新、营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针对性地提前布局,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他建议重点发展矿、酸、硝态氮肥、硝基复肥产业链,在优化配方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掺混肥料为介质的产、施、种、收一体化产业;鼓励发展以高含量钾长石为原料的含中微量元素、速缓结合的钾肥。以水溶肥料为介质的设施农业、都市农业:逐步发展功能性肥料;进一步细化施肥技术,建立植物营养医生型营销网络等。

根据目前发展趋势及国外经验,我国化肥相关企业之间将由单纯的竞争关系,逐步转型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可能形成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一是化肥流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类似目前中农、中化为代表的大型专业化流通主体:二是以多个大型化肥生产集团为主体,形成覆盖全国的新农资连锁组织;三是传统的优势流通企业与优势化肥生产集团合作,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经营体,共同分享农资流通这块大蛋糕。

目前。我国化肥流通体系已步入完全市场化阶段。而农资行业也正在从恶性竞争逐步向市场优化过渡,处于行业的整合期。行业整合期是打造优秀品牌的关键时期。未来,化肥流通行业将由分销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型。这意味着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会崛起壮大。对于规范农资市场,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保持产能适度供过于求;二是产销双方加强战略合作,形成供应链竞争;三是产销双方共同建立诚信者合作联盟;四是采取适度的政策调控,比如稳定出口关税政

中咨网(http:///)研究调查研究今年夏季,国内尿素价格仍有不少支撑因素。首先是厂家无库存,且市场存货量不大。其次,6月份是我国夏季追肥的旺季,在存货不足的情况下,市场补货需求可能较大。另外国际市场尿素价格坚挺,也对国内尿素价格形成了支撑。

尽管目前国内尿素价格偏高,但在短期内,国内尿素价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还会在波动中上下调整,主流行情将以稳中调整为主,局部地区存在出现短时小幅回落的可能。6月份夏玉米播种用肥开始后,尿素后市大行情仍然将稳中向好。进人l1月份,随着尿素产能的充分释放,市场价格有望回落。如果政策进一步调整或国际价格走弱,尿素价格回落可能会有所提前。

目前,复合肥行情基本稳定,市场观望气氛浓厚。随着生产成本的上涨以及前期原料的消耗殆尽,部分中、低价位复合肥追涨较迅速。国内45%氯基、硫基通用复合肥的主流出厂报价分别在2600~2650元/吨和2800~2900元/吨不等。大部分厂家以产销高氮肥为主。由于近一段时间尿素价格涨幅较大,厂家报价也随之上调。当前国内40%氯基高氮肥主流出厂报价为2400~ 2450元/吨,部分地区出厂报价已达到2550元,吨。受高位行情以及后市不明朗的影响,复合肥行业开工率仍在下滑,一些小厂已经停产观望,大中型合肥厂平均开工率在6成以上,市场现货需求量也不大。

继东北、西北之后,华南市场经销商备肥环节也接近尾声,目前只有西南、华中等地区的部分市场还有需求。从近两年市场行情分析来看,化肥处于高价位时,经销商大多处于观望之中,备肥积极性普遍缺乏,夏季肥储备应该难以出现火热现象。秋季复合肥可能供应紧张。由于原料行情持续在高位徘徊,目前复合肥市场交易情况不理想。如果复合肥价格仍维持在高位,就很可能不会提前备肥,而选择随进 随销、高进高出。很多厂家也因为把握不好原料行情而限产甚至停产。然而,部分地区夏季肥空缺仍旧较大,进入6月份后,市场需求有可能集中释放,届时复合肥供应可能会比较紧张。

我国化肥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化肥行业发展既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今后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化肥总量增势趋缓:为了满足农、林、牧、渔及工业的需求,化肥总量仍将会增长,但增长势头将放缓。特别是氮肥和磷肥行业,估计“十二五”期间会持平或略有增长,年均增长率1%~2%;钾肥行业由于新疆大型装置的建成投产,在国内产量方面会增长较快,但在新的钾资源发现之前,增长潜力有限。

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随着成熟期内兼并整合案例的增多、行业竞争的加剧,会有更多的大型综合性企业成长起来,超千万吨生产能力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将代表着我国化肥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支撑着行业的大半壁江山。因此,行业集中度将会越来越高。

行业将越来越注重技术进步和重大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氮肥行业中重点研发和推广劣质煤、高硫煤加压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高效率、大型化脱硫脱碳、变换、气体精制、氨合成和新型催化剂等先进 净化和合成技术,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大型合成氨(年产45万t及以上)、尿素(年产80万t及以上)国产化技术及装备。

磷肥行业重点推广中低品位磷矿制酸技术,中低品位磷矿和胶磷矿选矿技术和药剂,磷矿伴生资 源综合利用技术,湿法磷酸精制技术,氟回收和高附加值氟产品生产技术,硫铁矿铁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磷石膏制酸、制建材等综合利用技术,硫酸低温位余热利用技术。

钾肥行业重点研发和推广钾矿(盐湖)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盐湖卤水直接提取硫酸钾技术难溶性钾资源利用技术。磷硫矿重点开发和推广缓倾斜中厚磷矿体露天和地下开采技术、云南磷矿的地下开采技术、露天矿陡帮开采技术、先进采掘穿爆设备、风化矿圈定方法和擦洗技术设备,以及共、伴生多金属硫铁矿和煤系硫铁矿综合利用技术。

继续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化肥产品结构的调整应在完善基础肥料品种生产体系的基础上发展适应农业和其他经济作物需要的新型肥料品种。按测土配方施肥要求,应发展以复混肥形式为主的专用肥品种;从提高肥效的角度,重点发展缓控释肥、增效尿素、有机一无机复混肥、商品化有机肥、叶面肥以及水溶性肥料产品,实现科学施肥。另外,还应根据作物需要,发展中、微量元素肥料。

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的实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高效综合利用将会受 到高度重视。化肥行业是资源加工工业,能源、资源消耗量大,所需资源品种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显得尤其重要。

肥化结合将进一步深化:化肥生产企业在稳定发展肥料产品的同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产品和肥料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实现肥化结合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环境保护更加严格:化肥行业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施用环节均存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可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重要的目标,因而对环境保护将会越来越重视,从而对化肥的生产和施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优惠政策的取消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化肥行业为成熟行业,全面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我国化肥行业的宏观调控应逐步从以局部给予优惠政策、行政调控为主,转变为以加快化肥有效产能建设、提高供给能力、培育竞争能力、完善化肥储备体系和营销体系、增强市场调控手段为主,逐步向化肥全面市场化过渡。化肥行业多年来享受的优惠政策应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逐步予以取消,形成全面竞争的格局,以确保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我国化肥工业发展趋势

我国化肥工业经过60多年的大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在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种类、产业竞争力、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均有较大程度提高,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稳产、高产,促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增收减支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化肥工业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在产品结构、原料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生产力布局方面有了很大改善,步入行业发展的成熟期。如何进行深度的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提高行业的整体实力,确保行业更高水平发展,是我国化肥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化肥工业得到了大力提升,化肥产量逐年增加,自给率迅速提高。2000年到2011年期间,化肥产量年均增长6%,自给率由76.8%提高到105%。2007年起我国化肥基本自给。其中氮肥产量年均增长5%,1997年已经完全实现自给,近年来我国氮肥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磷肥产量年均增长7.5%,2005年产量居世界第一,2007年至今我国成为磷肥净出口国;钾肥因资源短缺,虽然产量增长较快,但仍需要进口补充,2007年以前钾肥自给率为30%,2011年自给率达5O%。

近十几年来,我国化肥行业经过了快速发展和 结构调整阶段。通过对产业合理布局、矿肥一体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组织结构优化、原料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基本发展策略的实施,我国化肥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

影响我国化肥市场价格的因素

化肥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在保证高质量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化肥价格的变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生产积极生和农业发展。2012年上半年我国化肥总体呈现供需平衡,价格基本稳定的趋势,但受到部分因素的影响,我国氮肥和磷肥价格略有提高,钾肥出现持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复合肥、钙镁磷肥、氯化钾、磷酸二铵等化肥的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正确科学分析影响我国化肥价格因素,有利于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有利化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农业部和国家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稳定市场提供客观依据,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

农业迅速发展,提供有利支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化肥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和迅速发展为化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农业发展相对稳定则有利于化肥价格的稳定,农业发展呈现不稳定状况则不利于花费价格的稳定。

国家政策影响化肥价格起伏:国家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它可以弥补宏观调控造成的市场不稳定等因素。市场上,国家通i 制定一系列的限制、补贴等相

应的政策倾向,对市场产品的价格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政策补贴相当于国家承担一部分费用,农民负担减轻,农业生产积极生提高。为了保证高效率的农业生产,农民对化肥的购买也就相应的增加。

劳动力成本,带动化肥价格变动:劳动力通过劳动创造价值,获得报酬。劳动力短缺将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富裕将导致劳动力价格下跌。劳动力价格作为劳动力的成本,对企业的影响是积少成多的,一个劳动力的成本微不足道,但是企业是多个劳动力个体的综合,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下跌都深深影响着化肥价格的变动。

国际带动,促进化肥价格的变动:国际商品的价格影响国内商品的进出口,从而影响商品的价格。化肥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影响我国化肥的进出口量,从而对国内市场的价格变动产生作用。进口为主的国家,如果国际化肥价格上涨则国内化肥价格上升幅度更大,反之则下降。出口较多的国家,如果国际化肥价格上涨,刺激出口,则国内化肥相应的供应量减少也可能导致价格的上涨。

相关产品带动:市场规律的影响,相关产品之间相互影响,当产品供不应求,需求量大的时候生产者纷纷投入生产。企业对相关产品的需求量榴应增加,以此来保证产品的供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某些相关产品的价格。反之,如果某产品需求量少,相关产品价格降低。此外,产品原材料的价格变动也对产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随之上升,反之则产品价格下降。

5.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篇五

2012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外需放缓的局面,同时国内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指引下,增速也将适度放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钢铁消费强度,这对于钢铁工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钢铁工业将在“十二五”规划和市场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提升产品质量,调整结构,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提高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逐步改变中国钢铁业多年来“大而不强”的局面,向钢铁强国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国内钢铁市场2011年回顾

2011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形势严峻。由于外围经济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再加上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在控通胀稳物价的主基调下,货币紧缩政策持续,对钢铁产业链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形成严重影响,企业融资困难,企业经营困难。国内钢铁生产高位释放,钢铁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国内钢铁市场在供大于求、金融属性凸显的整体形势下,呈现频繁波动特征。

1、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波动频率加快

2011年,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我国钢材市场波动频繁,大致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胀拉动上涨期(从年初至2月中旬)2011年伊始,国内钢铁市场在原燃料价格坚挺、通胀导致的物价上涨、厂商心态、库存下降等利好支撑下,承继2010年底的上涨态势,呈现了“开门红”的局面。春节后厂商拉涨意愿强烈,钢材市场价格小幅上涨,2月中旬达到阶段性高点。

第二阶段节后探底期(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春节过后市场经过短暂拉涨后,由于缺乏实体需求的支撑,国内钢铁市场在成交持续低迷、出货艰难、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社会库存快速走高,钢材价格持续下行。3月中旬由于日本地震对其国内钢铁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国内对钢材出口转好的看好心态,再加上气候转暖,进入建筑施工旺季,国内钢材需求逐渐启动,社会库存有所下降,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持续震荡上行。

第四阶段震荡调整期(从5月中旬至6月底)“五一节”后出现一波短暂拉涨行情后,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钢铁产量居高不下、下游行业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内钢铁市场进入了震荡调整阶段,钢材社会库存下降速度趋缓。

第五阶段阶段性小幅反弹期(从7月初至8月初)受钢坯以及期货、电子盘触底回升影响,市场各方看涨心态明显,抄底资金进入和厂商集中拉涨带动国内钢铁市场阶段性反弹。

第六阶段弱势下行期(从8月上旬-10月底)8月上旬-9月中旬,国内钢铁市场受国际资本市场动荡和国内淡季需求的影响,呈窄幅弱势调整局面。随着欧美等国债务危机的升级和经济形势的动荡,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大幅下挫,对国内外资本市场形成较大冲击,钢材期货和电子盘顺势而落,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再加上由于长期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导致货币流动性匮乏,而人民币加速升值和欧债危机导致的外需不振,加之通胀预期引起的内需疲软,供需矛盾凸显等诸多市场利空因素集中发力,钢铁现货市场大幅下跌。9月中下旬起,市场价格回调幅度进一步拉大,市场呈现大幅下跌局面。

10月份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检修减产规模的扩大对国内的供需矛盾将有一定缓解,近期铁道部融资规模的扩大,使市场对铁路建设用钢需求重拾信心,银行信贷也有适度放松趋势,对钢铁下游中小企业也无疑是重大利好;此外,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已经达到全年收入的91.12%,而支出比例仅69.32%。年底政府加大预算支出以及钢铁下游行业完成计划任务将对钢价形成利好支撑,年底或将有一波反弹行情出现。

钢铁行业、钢铁贸易公司最佳的推广渠道、包装方法有哪些呢?怎么做钢铁行业的企划和营销工作?

钢铁行业的推广及包装渠道包括新闻媒体宣传、权威机构认证、网络新媒体营销、口碑营销。优渡网是唯一一家专业为钢铁行业提供推广服务的机构,具体推广方案可在优渡网官方网站咨询相关工作人员,百度搜优渡网即可找到官方网站。

一、新闻宣传

通过优渡网可以让钢铁公司的宣传文章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网站,如,如网易、新浪、央视、中国网、中华网、腾讯、搜狐、人民网等。

优渡网在媒体公关、政府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对钢铁行业市场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其成为钢铁行业营销的首选平台。优渡网的媒体渠道涵盖了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多种渠道。其中网络新闻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国内各门户及行业权威网站等均与优渡网有着密切合作,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媒体准确而高效的为钢铁行业服务。

二、通过权威机构的认可

权威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些权威认证的市场认可度高?哪些认证影响力大呢?答案是:《百度百科》

我们直接看图,下面是“我的钢铁”的百度百科。通过优渡网,你也可以让自己公司的资料显示在百科中。

百度百科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权威:百度权威认证、新闻记者撰写新闻的重要参考来源、广大网民信任度高。搜索排名靠前:通过优渡网制作的百度百科,可以保证排名在百度首页。内容丰富:可以将照片、文字、网站、微博等展现在百科中。长期稳定:百科制作成功后长期有效,不产生其他续费。

三、新媒体营销

优渡网提供的新媒体营销包括微博、微信营销,涉及微博和微信相关的推广均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四、口碑营销

优渡网提供的口碑营销营销包括论坛营销、问答营销、知识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具体的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2、钢铁产能高位释放粗钢月度日产创下近200万吨纪录

自2001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连续7年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出现大幅回落。随后两年受益于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国内钢铁需求,粗钢产量恢复到较高增长幅度,2010年粗钢产量增速9.3%。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1-10月,我国累计生产粗钢58078.7万吨,同比增长11.1%;生产钢材74017.5万吨,同比增长13.7%。10月份我国粗钢、钢材日产水平分别为176.4万吨和235.7万吨,若2011年后两个月按10月份生产水平来生产,则预计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将在6.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0%;钢材产量将在8.8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1-10月平均日产粗钢191.05万吨,其中前7个月粗钢日均产量均保持在190万吨之上,特别是在6月份创下历史高点,达199.8万吨。

3、基础设施、保障房建设拉动长材产量增速高于板带材

2011年1-10月,我国共生产钢材74017.5万吨,同比增长13.7%。就产品结构来说,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需求拉动,长材需求旺盛,长材产量增速明显高于板带材。2011年1-10月,我国长材产量同比增长16.3%,比钢材总产量增速高出2.6个百分点;而受制造业需求不旺,特别是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力、轻工等行业对钢材需求萎缩影响,今年以来,国内钢铁市场对于板材类产品的需求增速放缓较为明显,1-10月板带材产量同比增长10.2%,比钢材总产量增速低3.5个百分点。(详见表1)。具体到分品种钢材来说,轻轨、特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和焊接钢管的产量增幅较大,在20%以上;但从1-10月的产量可以看出,今年以来由于铁路建设投资的大幅下滑(1-9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同比均下降19.3%),导致对铁路建设直接用钢--重轨需求的下降,重轨产量同比下降30.2%。

与2010年全年相比,2011年1-10月,长材产量占钢材产量比重上升,板带材、铁道用材比重下降,管材比重与去年持平。2011年1-10月,长材、板带材、铁道用材三类钢材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5.50%、44.59%和0.51%;长材比重比2010年上升0.62个百分点,板带材和铁道用材分别下降了0.76和0.18个百分点(详见图4)。

4、出口形势虽然严峻钢铁出口仍大幅增长

2011年,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外需放缓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我国钢材出口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据海关统计,2011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097万吨,同比增长11.3%;累计进口钢材1316万吨,同比下降3.5%。进口钢坯48万吨,同比下降2.2%。钢材、钢坯累计净出口折合粗钢2910万吨。

在钢材品种出口结构方面有所变化,长材、管材比重提高,板材比重下降。1-9月,我国累计出口长材686.8万吨,同比增长19.9%,占钢材出口总量的18.5%,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出口板带材2077.1万吨,同比增长2.4%,占总量的55.9%,比重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出口管材662.8万吨,同比增长23.1%,占总量的17.8%,比重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进口钢材仍以板带材为主,1-9月进口板带材1013.5万吨,同比下降4.4%,占钢材全部进口量的84.8%。

2011年其他国家对我国钢材产品贸易救济调查依然较多。监测显示,2011年1-10月,共有11个国家对我国出口的9种钢材产品和3种钢铁制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调查类型涉及反倾销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两种,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各有两起“双反”调查,其他均为反倾销调查。

自2011年3月份以来,我国钢材出口已连续6个月保持在400万吨以上,预计四季度我国钢材出口每月保持在300万吨以上的水平,预计2011年全年钢材出口在4800万吨左右,钢坯、钢材进出口相抵、折合粗钢实现净出口将超过3200万吨。

5、下游行业平稳增长钢铁需求较为旺盛

2011年我国政府坚持“控通胀、稳物价”作为首要任务,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从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这两大用钢主体考察指标来看,钢铁下游行业保持平稳增长,拉动钢铁需求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同比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1365亿元,同比增长24.9%。

2011年,由于我国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收尾,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呈现较大幅度回落,监测数据显示,1-9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9.3%,预计2011年内基础设施投资全年增速在10%左右,较2010年17.9%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回落。特别是铁路建设由于事故、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1-9月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9.3%。

另一方面,制造业对于钢铁的需求也有放缓的趋势,就汽车工业来说,由于购置税鼓励政策退出、油价上涨、部分城市汽车限购、日本地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工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0月,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500万辆,1503.41万辆和1516.06万辆,同比增长2.66%和3.15%,同比增幅有较大回落。钢铁行业、钢铁贸易公司最佳的推广渠道、包装方法有哪些呢?怎么做钢铁行业的企划和营销工作?

钢铁行业的推广及包装渠道包括新闻媒体宣传、权威机构认证、网络新媒体营销、口碑营销。优渡网是唯一一家专业为钢铁行业提供推广服务的机构,具体推广方案可在优渡网官方网站咨询相关工作人员,百度搜优渡网即可找到官方网站。

一、新闻宣传

通过优渡网可以让钢铁公司的宣传文章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网站,如,如网易、新浪、央视、中国网、中华网、腾讯、搜狐、人民网等。

优渡网在媒体公关、政府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对钢铁行业市场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其成为钢铁行业营销的首选平台。优渡网的媒体渠道涵盖了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多种渠道。其中网络新闻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国内各门户及行业权威网站等均与优渡网有着密切合作,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媒体准确而高效的为钢铁行业服务。

二、通过权威机构的认可

权威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些权威认证的市场认可度高?哪些认证影响力大呢?答案是:《百度百科》

我们直接看图,下面是“我的钢铁”的百度百科。通过优渡网,你也可以让自己公司的资料显示在百科中。

百度百科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权威:百度权威认证、新闻记者撰写新闻的重要参考来源、广大网民信任度高。搜索排名靠前:通过优渡网制作的百度百科,可以保证排名在百度首页。内容丰富:可以将照片、文字、网站、微博等展现在百科中。长期稳定:百科制作成功后长期有效,不产生其他续费。

三、新媒体营销

优渡网提供的新媒体营销包括微博、微信营销,涉及微博和微信相关的推广均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四、口碑营销

优渡网提供的口碑营销营销包括论坛营销、问答营销、知识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具体的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对于钢材需求的释放,特别是对于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的需求起到强力支撑,直接拉动了建筑用钢市场需求的回升。总体来讲,2011年钢铁下游行业平稳增长,国内钢铁市场整体表现出较为旺盛的钢铁需求。

二、2012年国内钢铁市场展望 近期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将以内需拉动为主,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势头,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十一五”期间将有所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减缓,消费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减缓。2012年,将是我国政府的换届之年,也是我国各项规划集中启动实施的一年,“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将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经济增长虽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8.6-9%之间。

2012年,对于钢铁下游行业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也将较2011年有所放缓,对钢铁需求的增长也将是减缓的趋势,我国粗钢产量预计在7.3亿吨左右,增速回落至6%左右。

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苏趋缓,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乏力,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财政刺激空间压缩,而私人部门需求迟迟不能接替公共需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2012年,虽然发达经济体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着眼于中长期整顿,即便不爆发深度危机,增长也将处于2%以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虽然好于发达国家,但由于国际市场动荡,出口条件恶化,资本流动的冲击正在加大,新兴经济体难以避免波及。因此在全球需求放缓、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的前景下,2012年我国钢材出口量或许难以达到今年水平,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保持在4000万吨左右。

6.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篇六

截至2016年3月28日,全国ETC联网运行半年,各类数据表明,联网运行状态良好,用户突破3200万,跨省通行交易量1.2亿笔,用户满意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截至2016年一季度,29省(区、市)累计建成收费站7514个,ETC专用车道1.2万条,人工刷卡(MTC)车道4.9万条,混合车道2647条。主线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约为99%,匝道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约为90.5%。建成自营服务网点1091个,合作代理网点2.6万个,各类服务终端2.4万个。ETC用户突破3200万,较2015年9月底增长820万,月均增加137万,增长率达35%。客车ETC使用率达28%。用户投诉处理满意率100%。

半年来,全网跨省通行交易量1.2亿笔,其中2016年一季度跨省交易量、交易额环比上季度分别增长28%和32%,全网跨省清分结算及时率100%,正确率100%。

在缓解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提高路网通行效率的同时,全国ETC联网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经初步测算,半年来全国共17亿辆次ETC通行交易,节约车辆燃油3.47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82吨,减少碳氢化合物排放275吨,减少一氧化碳排放1.03万吨。

目前,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在部公路局的指导下,正抓紧完善全网客户服务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运营维护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等,确保全国ETC联网运行平稳有序。

二、中国ETC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提高交通性能。首先,ETC缩短甚至避免了收费站前因停车收费而排队的过程,减少了延误和拥挤;其次,司机不需要选择队伍较短的车道,减少站前的车辆交织,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2、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道路使用者因为不停车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油,据相关调查统计,通过ETC车道的车辆一年可节省14小时时间和15.3升燃油;道路经营管理单位可以减少人工管理成本,提高收费效率;政府还可以减少收费广场的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因为停车而产生的汽车尾气大量减少,以北京路网为例,ETC使用量每增加1%,每年可减少CO、NOX、CO2等废气123吨,ETC的使用推广将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3、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目前ETC在美国、欧洲、日本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占有一定的市场,继我国引进并进行ETC试点工程以来,广东、福建、长三角地区和北京等地,在ETC领域的推广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基础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大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信息安全是关键。ETC技术是我国引进的西方先进技术之一,对核心技术的把握度还不够。高速公路ETC系统需要涉及用户的各种信息,如果不能切实有效的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将会严重地威胁到ETC的发展速度。

2、相关标准缺失。高速公路ETC涉及了电子、计算机、激光应用以及信息通信等技术,不同技术的标准不统一,较大范围内的ETC联网存在困难,对扩大该系统的应用领域具有较大局限性。

3、现实ETC存在较多问题。不同省域兼容性、车道跟车干扰的问题、邻道干扰问题、结算数据处置权等问题一直存在。这些都可能破坏系统稳定性。

4、ETC应用不广泛。我国ETC推广主要目的是高速公路或者桥隧收费,功能较单一。而在国外的实践中已经不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电子自动收费上,还密切关注ETC运行之后其他深层次的应用,将ETC建设链接起ITS的其他系统,并通过ETC建设更好地普及ITS理念,逐步实现交通管理部门从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向为交通设施的使用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职能转变。

三、我国推广实施ETC系统的问题

(一)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各自引进了互不兼容的ETC收费系统。ETC收费系统的根本优势就在于其区域内的兼容性,而我国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路一公司的管理体制,各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具有较大的独立经营权。如果用户所购买的ETC收费设备仅能在一条路上使用时,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会受到影响,不利于ETC系统的推广应用。

(二)由于ETC收费的优势在于联网收费,目前在很多省、市缺乏统一规划,各公司自行引进实施给后续的扩展和连接带来很大障碍,在进行ETC系统的联网和扩展时,需进行大量的技术协调工作。

(三)国内绝大多数ETC项目在如何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方面还处于探索期,大多数项目缺乏对ETC用户需求的客观分析,关于ETC的服务费定位和道路通行费的优惠措施也处于摸索之中,用户发展速度不够理想,导致ETC车道的通行量较低,通行能力强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7.我国自驾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篇七

自驾游起源于美国,并随着世界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风靡各国。对于旅游者来说,自驾游更是代表着自由。

(一)我国自驾游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个人财富也在不断累积。从20世纪80年代,汽车产业逐渐成为大众能消费得起的产业,直到今日,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汽车消费人群已经从由高端消费群体完全转变为向普通大众消费消费群体。随着汽车消费的逐渐降低,自驾游在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但在国内的自驾游市场中,由于自驾游处于萌芽阶段,很多地区自驾车旅游所需费用比参团费用高,对于普通大众消费者来说,在经济角度上不得不放弃这一选择。而由于大多自驾游客将的目的地选择为待开发或者开发中的地点,所以安全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相当大的隐患。另外国内在自驾游的市场的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漏洞。所以我国自驾游市场的开发、相关服务设施建设、目的地管理、游客调控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指导。

(二)国外自驾游概况

自驾游源于美国,盛行于欧美,对旅游业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国内旅游人群中,超过70%的游客都是自驾车游客。在国外的研究中,自驾游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以出行的时间为根据来进行分类,另一种是以出游动机的不同为根据来进行分类。根据出行时间的长短,自驾游分为:短假出游、短期旅行、长期旅行和极期旅游;而根据出游动机,通常可将自驾游分为:购物、休闲、社交和娱乐4类。在国外的自驾游活动中多以国家公园或汽车营地作为理想的旅游目的地,自驾旅游已发展成为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享受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自由地奔驰,是大多数人对自驾游的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在旅游资源建设方面,道路维护、特需的住宿要求、合理的停车场以及指示标志等都在不断的改进。对自驾游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二、自驾游影响因素分析

自驾旅游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交通设施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和休闲旅游观念三个方面。

(一)交通设施

公路是影响自驾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民间便有这样的谚语:要想富,先修路。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一个好的景点如果交通问题严重,那么其在旅游业上的发展也极其有限,因为出门旅游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放松、获得乐趣,如果道路凹凸不平,就会使人兴趣索然,自然无法体会山水之乐,限制了旅游的发展。现实中随处可闻这种案例,很多等待开发的旅游景点,通常隐藏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果开发后因为交通设施落后,导致景区的人流量降低,那么其也无法快速发展。

(二)公共设施建设

由于大多数自驾游客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旅游体验,所以在目的地的选择上大多选择人迹稀少的未开发过的地点,这其中也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比如当地的治安;而很多自驾车游客安全意识差或几乎没有安全意识,驾驶安全系数低等因素,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没有经过正规的安全检查,甚至缺少保险市场上针对性的保险产品等,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特需的住宿要求、合理的停车场以及指示标志资源匮乏,也限制了自驾游的发展。

(三)休闲旅游观念

2001年—2002年,自驾游在国内旅游市场开始渐渐崛起,团体自驾车的旅游形式初现端倪。2003年—2007年,自驾游已经开始在国内假期出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自驾车旅游经济”开始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其带来的经济潜力也在不断增长。自驾车自助游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已超过跟团游,并成为旅游市场的领头羊。2008年至今,选择自驾游的人数直线上升。自驾游以其方便、不受拘束的特点成为人们的心中首选的旅游方式,每逢假期,家人、朋友自驾车去旅游度假,成为当下最时尚的选择。

三、推动国内自驾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国内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发展,应该跳出现在的为游而游的初级思路,结合文化产业内涵,丰富自驾游内容,打消安全顾虑,提升游客满意度,改进配套设施和服务,借此推动国内自驾游市场的蓬勃发展。

(一)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国家、地方和有关行业中,关于自驾车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一片空白,虽然旅行社和汽车俱乐部等组织的旅游团在相关方面稍显正规,但很多由网友自发组织的自驾活动仍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为了保护自驾游客,应针对此种旅游团出台服务性规定,规范指导这种自发组团行为。

自驾游游客规范也是自驾游管理,通过规范游客行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倡生态旅游,严禁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的发生。

(二)国内自驾游现状

国内自驾游市场的主要组织为旅行社、汽车俱乐部以及汽车租赁企业。

旅行社方面,自驾车旅游成本付出过高。首先是消费者在驾车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责任方认定困难。二是专业的汽车维修设备和人员无法配备完整。三是无法随时监控路况。汽车俱乐部则不能以组织自驾游为目的进行营利,且在组织自驾游活动的过程中,事故责任判定等方面目前还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虽然也有很多旅游者选择租车出游,但目前国内的汽车租赁企业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客户需求,不仅车源严重不足的情况经常出现,现有车辆类型也无法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需求。

四、总结

自驾游的游客市场、旅游路线和旅游资源与服务设施是国外自驾游旅游研究的4个重要方向。通过了解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的市场现状,结合中国旅游特色开展自驾游研究,将带动我国自驾游学术研究的深刻探索,对推动我国自驾游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8.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 篇八

一、体育中介组织在体育产业化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成熟,作为体育市场组成部分的中介组织必然需要彰显其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中介服务。具体而言其功能与作用如下:

1.保护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市场而没有规则的经济运行状况是很难想象的。同样体育市场也需要一定的规范来确保各交易主体公平、公正的竞争。然而,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授权的方式组建相关的行业协会来监管市场的运行,这种体制下成立的行业协会多半由政府官员组成,被称为“二政府”。又由于特殊的利益需求,导致相关矛盾不断产生,甚至出现权力寻租行为也不足为怪。因此,要彰显中介组织的本质功能需要对其重新审视,以期真正做到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为我国体育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促进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先决条件。

2.促进体育市场主体交易

体育中介组织依靠其掌握的信息和专业知识为交易双方提供服务。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很难达到双方所期望的交汇点,由此产生对体育中介组织的需求也不足为怪。我国现阶段体育市场当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流动加快,体育市场交易的领域和范围逐步拓展,出现了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易活动。因此,仅靠双方的沟通与信息传递存在许多困难,尤其是涉外的运动员转会、商业竞赛活动,更多地依靠体育中介组织来完成。

3.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分工的深化和由此带来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然而分工的深化却使分工的不同分支之间的交易愈来愈复杂和频繁,可能发生的交易成本越来越大,于是中介迅速發展起来,而且分工也越来越细。而体育市场主体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得不借助于体育中介组织来完成。这样做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企业资本进入体育市场的成功系数,如体育市场咨询为企业的决策带来诸多便利,提高了决策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风险。

二、我国体育中介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专业化体育中介机构数量不足,经营空间狭小

从体育中介的发展趋势上看,随着我国体育市场的成熟与完善,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其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细,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体育中介公司基本上都是实行粗放型的经营策略,形成的是大而全的经营模式,这样既加大了体育中介公司经营的成本,又制约了专业化体育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产业市场化趋势的要求。从世界发达国家的体育中介市场的发展来看,专业化体育中介机构数量的不足及其经营空间的狭小,是阻碍我国体育中介市场迅速成熟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中介法规滞后,体育中介业缺乏行业自律

国外体育中介市场发展的过程表明,体育中介行业自律性程度高是体育中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体育中介市场一方面发展迅速,但另一方面缺乏行业自律。迄今为止,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出台有关市场中介组织的完善配套法规,缺乏对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统一协调及监督管理。从已建立的法规来看,对市场中介组织的布局规划、资格认证、监督管理及主管部门等有关规定协调不够,甚至存在抵触的现象。由于体育中介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建立相应的行业组织和行为规范进行约束,加强行业的自我监督。目前我国体育管理部门中的多头管理极大地损害了体育中介组织和从业人员的根本利益,不利于中介组织开展经营活动,也不利于政府对市场中介的统一管理,使体育中介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3.人才素质不高,经纪人才匮乏

我国正处在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社会转型期,体育市场主体不完善,体育市场发育不健全,体育中介人才薄弱和经纪人才的匮乏,造成了体育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体育经纪事务尚未成熟,许多体育经纪事务是通过政府以服务方式完成的。经纪人队伍中良莠混杂,靠拉关系搞欺骗的事时有发生。只有提高经纪人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体育市场中的信息传播作用,引导企业向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运行,促进体育市场特别是非物化产品市场的发展。

4.起步较晚,区域发展不平衡

体育中介市场在我国发展较晚,主要是因为市场主体经纪人在我国曾被当做资本主义的东西,受到摒弃和限制,人们对经纪人的认识和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在这方面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滞后。它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体育的经纪人仅1000多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发达省市。而我国拥有国际执照的体育经纪人仍是凤毛麟角,远远落后于我国体育发展的需要。

三、我国体育中介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从认识和管理上重视我国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体育产业就是体育管理部门的产业的狭隘和封闭的传统观念,树立体育产业社会化的发展观,遵循体育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中介市场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特殊市场功能,加快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理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加速社会各种体育资源进入市场,为体育中介组织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使体育中介市场在推动各类体育资源的有序流动和有效配置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市场功能。

2.加强体育与体育中介市场的立法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推动体育中介业的发展

通过立法充分发挥体育中介组织的作用,明确划分和规范各类体育投资者、体育赞助商、体育俱乐部、运动员、体育协会、体育中介公司、体育经纪人、体育管理者及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实行依法治体,建立健全体育中介组织、体育经纪人管理、体育经纪活动管理、商业性体育竞赛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将体育中介组织与体育经纪人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体育中介市场有序高效地运行。

3.加快体育中介人才的培养,建立中介从业培训制度

大力培养体育中介经营人才和体育中介市场管理人才,提高国内体育中介组织的竞争实力,是我国体育中介发展中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计。体育中介人才的严重匮乏,是导致整个体育中介市场发展缓慢、实力薄弱的根源,也是导致国外中介企业占领国内体育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加快调整体育人才培养结构与途径,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合格的体育中介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体育中介服务管理质量与竞争力。

4.促进我国体育中介资源合理布局,优化配置

我国东西部、城乡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经济、法律、政治、市场技术、习俗等诸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中介市场模式,不搞一刀切,盲目地一哄而上,比如在经济发达、体育产业基础好的沿海地区,要全面推广体育中介市场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各层次需要。在经济欠发达、体育相关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可有针对性地逐步开辟体育中介服务业务,培养体育中介意识。

上一篇:2024成都小学片区划分下一篇:文言文课后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