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2024-11-18

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共8篇)

1.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篇一

畜牧兽医系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培养畜牧兽医创业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定位”,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开放的人才培养平台。对外建立了校企合作型、校研合作型、政校合作型、警校合作型、校校合作型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别不同功能的合作办学模式;对内抓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创业型人才,在课堂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校内实训基地条件改善与功能的完善。

截止目前,畜牧兽医系以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为核心,开发了由动物防疫与检疫、兽医(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方向及畜禽疾病防治方向)、畜牧(现代动物养殖技术)、兽医与兽药、特种动物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专业共同构成的畜牧兽医类专业群,现有高职在校生近1500人。随着云南现代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养殖业与传统养殖业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省级或国家级龙头养殖企业聚集了大量资金、新技术和管理,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程度提高,相应地需要大量人才配套支撑,因而,一方面,畜牧兽医专业群的毕业生在数量供求关系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特别是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适应这些新的变化,除继续坚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向不变的同时,对内需要完善校内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发挥校内校外基地不同的功能,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按立足现在,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原则,特制定畜牧兽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围绕培养师生两大能力(创造创业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来规划设计基地的蓝图,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二、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功能规划

通过五年的建设,将畜牧兽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绿色环保,特色鲜明,集生产性、经营性、真实情景性、社会服务性、先进性及示范性为一体的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及配套的实训管理体系。达到以下功能:

1、满足专业群实践教学的需要。

2、服务社会,技术示范及推广基地。

3、培训(职业技能水平培训、执业兽医师考试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

4、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

5、师生科研试验基地。

6、与产业链接,建立配套的市场机制,释放产能,产生效益。

三、具体目标

(一)基地项目建设规划

1、养殖类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

(1)主体建设项目

依据云南省“稳步发展猪禽生产、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的发展思路,在现有农牧场的场址和养殖项目基础上,按“一园二站三室四区”的规划进行建设,并完善相配套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一园”——生态养殖示范园。

“二站”——生猪综合试验站、山羊综合试验站。

“三室”——家畜繁育改良室、饲料加工和分析实训室、动物产品营销实训室。“四区”——养鸡生产示范区、草食家畜生产示范区、宠物(实验动物)养殖区和特禽养殖区。

通过三年建设,建成养殖类项目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具有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养殖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集全真性、职业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于一体。

(2)扩展建设项目

扩展项目一:养蜂及产品实训基地

内容:蜜蜂饲养场地占地5亩,实验室检验设在牧医楼。

功能:彰显我校办学特色;蜂学及其产品专业和养蜂课程学生实训;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完成一定的创收指标。

扩展项目二:畜禽粪尿处理及利用

建设内容:将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别是猪禽饲养场的粪尿统一回收,经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沼气发电,沼液净化后作为绿化用水,沼渣生产有机肥料。

主要功能:通过饲养动物,饲料过腹后的粪便进行环保、清洁处理,实现生物链可持续循环,保证基地的生态、绿色和环保要求,培养师生清洁生产、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资金预算:根据产能及粪尿排放量进行估算,预计投入资金120万元。扩展项目三:校企共建宠物医院

建设内容:建设一个面积200 m2以上,仪器设备配套的宠物医院。

主要功能:满足宠物类专业群及畜牧兽医专业群专业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培养“双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素质;提供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完成一定的创收指标。

资金来源及预算:本项目建设经费预计50万,由企业全额资金入股,畜牧兽医系人才及技术入股,校企共建。

2、兽医临床诊疗和检疫检验中心

(1)建设目标

2007年《云南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包括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三家省级院所的兽医技术资源,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定、安全监管,切实加强云南兽医参考实验室、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因此,此中心的建立,除了满足专业群学生的实验实训外,将增强省内兽医诊疗的力量,成为云南省兽医技术支撑保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建设内容

按“前瞻性规划、实用性为主、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思路,兽医临床诊疗和检疫检验中心计划在建在农牧场,占地面积4000㎡,建筑面积1200㎡。设门卫室、样品接收和保管室、资料保管室、动物保健室、影像室、外产科手术室、疫病监测室、动检室、剖检室、病理标本室和尸体污物无害化处理室等功能区。

(3)核心功能

教学实训功能。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的检测、监测与免疫、宏观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情数据收集与分析,满足本专业群的教学和实习实训需要。

全省畜牧兽医行业人员培训。接受全省畜牧兽医行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乡村兽医培训、养殖专业户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功能。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兽用生物制品制造”、“动物检测检验员”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研究与推广功能。为校内外教师开展实用技术集成研究、推广研究及提高区域兽医应急服务能力提供保障;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二)构建新的实训管理体系

(三)实验室、实训区定期对学生开放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

2.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篇二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社会影响,共享型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衡量城市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对“建网、用网、管网”的就业岗位需求, 培养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师等人才。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保障综合型技术人才培养选题的重要方面, 本文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分析, 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项目营运

(一) 项目可满足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需求预测

网络专业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为二大系统即网络工程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 41台套, 可完成80~120人专业课程和实训环节, 详细如下:

1. 网络工程实训室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专业、移动通信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 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课《网络综合布线》、《传感网》、《大型企业网络设计及部署》、《网络技术》等的实训要求, 该实训室与企业合作共建, 并引入企业真时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 进行真实的网络设计、工程实施、工程验收等内容, 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经验, 并且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现场安全、质量意识及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就业能力。

针对岗位有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

2. 网络安全实训室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专业、移动通信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 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课《Windows安全检测及防护》、《Linux安全检测及防护》、《网络设备安全部署》、《信息安全》等课程的实训要求, 可完成网络攻防演练、信息日志及分析、网络入侵检测、防火墙实现VPN、网络设备安全部署、项目实战、毕业设计等实训项目。通过接触真实的网络安全设备, 熟悉网络攻击方式, 能有效地完成网络加固及系统加固, 从而实现网络安全。

针对岗位有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

(二) 项目如何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如何体现资源共享的?

除完成计算机网络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实习、实训功能外, 主要面向社会提供的服务有:

1. 针对全省同类职业院校及中职院校实现资源共享

可为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牡丹江大学、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农垦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庆职业技术学院、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及第一职业学校等中职院校提供实训平台、技术指导及场地。

2. 同时面向社会开展网络技能证书培训及认证考试工作

在满足教学的前提下, 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可承担120人次/学期的培训任务及考试工作。主要可承担的认证考试和培训有H3C、华为、思科初级、中级、高级网络工程师认证, 网络维修工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3. 承办高职、中职技能大赛

可承办高职计算机网络应用、信息安全、三网整合及网络优化等项目的技能大赛, 也可承办综合布线等中职技能大赛。为全省网络人才服务。

本实训基地作为哈尔滨职教园区的一部分, 建成后可作为我省网络实习训练的基地, 实现资源和教师的共享, 也可作为全省教师的培训、进修基地, 使基地的作用发挥最大化。

(三) 项目营运费用和维护费用来源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设备到货后由厂家负责安装到位、调试完成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厂家负责合同期的保养服务, 日常管理指定专业教师负责, 责任到人。合同期满后实训室通过进行社会培训等方法, 尽量承担设备保养费用, 不足部分可与企业共同进行项目建设和开发, 以补足资金。

(四) 项目创收方案

满足网络专业现有152名学生的教学、实训前提下, 初步创收方案如下:

面向社会进行网络认证考试及培训, 如H3C认证、CISCO认证、华为认证考试等;

成立技能鉴定站 (计算机维护维修及网络管理员等) , 开展社会人员技能培训及鉴定;

开放式实训平台面向社会进行设备场地租用。

与企业合作或自创公司承接系统集成、网络工程项目、网站开发项目等, 并鼓励学生创业、创收, 使基地成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园。

二、设备维护

(一) 使用设备教师及培训

依据校、院二级的实训管理及相关规定, 由设备提供方负责对实训室管理人员 (暂定现有专业教师) 及设备使用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再由受到培训的教师对本专业全部教师进行培训, 让全体教师都能正确使用及保养设备, 并避免由内部人员使用不当造成的意外和损失。

(二) 设备维护人员及培训

网络项目整体维护由网络教研室主任负责, 其他实训室设备维护由专门管理员负责。设备厂家负责进行人员培训。

(三) 设备维护制度及机制

由学院专业教师担任实训室管理人员, 实训室管理人员对实训室全权负责, 只能由实训室管理人员和设备厂家技术支持人员来对设备进行维护, 按照设备采购合同、项目要求及学校相关规定执行设备维护。

另外计划申请引进专门的实验员1~2名, 对实训室进行管理和维护, 并及时与厂家沟通和联系。

三、环境影响

网络项目使用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本项目的耗材主要有双绞线、PVC管和PVC槽, 产生的废弃物很少, 主要是线头和塑料, 会遵守6S现场管理规范, 分类处理好再送垃圾站。

四、社会影响

(一) 项目的先进性如何体现?是否填补全国或全省空白状况

项目申请的设备先进、实用, 参考14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设备, 从承办14年高职计算机网络全省大赛筹集设备过程中了解到本项目是填补了全省的空白, 因为全省院校均没有所申请设备, 承办大赛时是从厂家直接提供的。

(二) 项目提高学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体现?对省市同类院校、专业、项目有无示范引领作用?对区域职业教育的贡献度有哪些

1. 本项目主要创新点在于部门实训平台是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自主研发和制造的, 在研发制造实训平台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一定提升。

2. 本项目填补了全省的空白, 为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牡丹江大学、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农垦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庆职业技术学院、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及第一职业学校等中职院校提供实训平台、技术指导及场地。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3. 我校2014年利用现有部分网络设备, 培训了参加全省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大赛的1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 我省二个代表队在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大赛中取得了历年的最好成绩, 其中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黑龙江省1队获得全国二等奖,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黑龙江省2队获得全国三等奖。本项目建成后, 将会使更多的网络及相关专业学生受益。

(三) 项目如何为区域提供资源共享

1. 作为全省网络设备实训基地, 能为全省院校服务, 特别是哈尔滨技师学院等曾到我院进行大赛培训13所学校。

2. 为全省中职提供实训和技能竞赛平台

(四) 项目如何开展社会培训或企业员工培训

1. 通过开展定期培训班。 (与企业及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开发项目)

2. 为企业员工开展新技术专项培训。

3. 与思科、杭州华三通信公司、上海企想、北京金桥世纪、哈尔滨鑫联华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面向社会进行网络认证考试及培训。

参考文献

【1】李庆伟, 张亚辉.高职教育实训基地问题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 17期:212-214.

3.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篇三

【摘 要】以校内现代制造技术中心的内涵建设为例,阐述将“6S”管理模式引入实训基地的意义,并从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生产环境文化建设、专业技术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中“6S”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6S”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75-02

实训教学对职业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经历了十来年的基础建设之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无论是规模还是设备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经历了数量上的蓬勃发展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再以兴建场馆、增加设备数量为主要特征,如何规范实训基地的运营,营造实训基地生产、服务、管理的企业化实训环境,把企业车间的生产管理、工程案例、责任理念和职业经验引入学校教学,在基地运营中培育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养成质量及服务意识等内涵建设才是关键。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中引入“6S”管理模式的意义

“6S”现场管理是国际上先进的现场管理工具和现场管理方法之一,是品质文化、人的现场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础,是投资少、原理简单的管理模式。它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5S”现场管理发展而来。“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企业推行“5S”现场管理取得了成功,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海尔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又增加了一个项目——安全(SECURITY),就变成了“6S”现场管理。通过“6S”管理模式,可以规范现场作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空间的占用,减少浪费,提高商品效率和工作效率,从而可以促使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

通过引入“6S”管理模式,可以促使实训基地的物品摆放有序,标识清楚明朗,学生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去寻找工量具,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经常性的清扫、检查,不断净化工作环境,可以避免污物损坏机器,维持设备正常运行,大大降低设备的报修率,有效控制生产、实训运行成本,使得产品质量有保障,从而能够改善学校实训基地的形象。而且通过引入和实施“6S”现场管理,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学到专业技术,还能学会“6S”管理方法,形成严格遵守现场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提高职业素养,为今后找工作增加筹码。

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中“6S”管理模式的实施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生产环境文化建设、专业技术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本文主要以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为例,阐述在这些方面的建设中如何实施“6S”管理模式。

(一)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管理体系对一个企业影响深远,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以实训基地也应按照ISO标准、“6S”管理制度进行质量管理、现场管理体系建设,并形成制度文件。制度文化有利于明确基地职能,培育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养成质量及服务意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对现代制造技术中心现有的规章制度、运行机构和机制进行了认真梳理,修订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实施细则、技术规程,制定和完善了实训基地和实训教学过程的“6S”管理方案、实训基地“6S”管理的实施细则、学生行为“6S”标准、实习岗位职责、质量标准、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文件,使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化。

(二)生产环境文化建设

1.功能区域划分。现代制造技术中心拥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系统原理机、快速成型机、线切割机、电火花机、注塑机、搭载式光学照相系统单臂三维测量机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现代制造及培训设备近60台,用于CAD/CAM的计算机120多台,设备种类较齐全。从实用性及模拟生产环境的角度出发,设备的陈列、环境的布置尽量模仿企业的布局,分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电加工实训及CAD/CAM实训等十大功能区。其中数控加工区,从下料到加工、检测、装配、调试,工艺流程十分清晰,因此设备按工艺流程布局;数控维修实训区,则按检测、维修、装调等技术模块布局。特色鲜明的布局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阶梯,易于了解掌握工作流程,吸引学生追求高技能。

2.实训场所现场管理。对实训场所的现场管理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对实训车间进行整理,按要求区分有用与无用物品,清除闲置物品,从而减少场地、物品的浪费。第二,对整理出来的有用物品进行分类,按方便取用的原则进行摆放,为工作场所的所有物品提供特定位置,在相应位置做出标识,做到“一物一位,物归其位”,规范基地管理,减少寻找物件的时间及因错误使用部件、工具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第三,通过每天清扫及时发现问题,如设备和仪器、仪表等物是否积尘过多,是否有油、液泄漏现象等问题,以便查明原因及时对问题加以修正,降低故障发生率,同时也是对设备和仪器、仪表等物进行维护保养的过程。第四,通过设定标准保持清洁并定期分层检查、监督,维持整理、整顿、清扫所创造的优良工作环境。第五,通过严格执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标准,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实训场所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及素养。第六,通过以上步骤,即“5S”管理,使实训基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实现第六个“S”——Security,即安全生产。通过“6S”现场管理,也就是通过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生产(实训)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3.可视化管理。可视化管理又称作目视管理,主要是对实训场所内的工具、物品等,通过定位、划线、挂牌等方法实现管理的可视化,起提醒、警示作用。通过建立技术产品陈列展柜,并标注有关的结构、技术原理、加工方法、技术发明人等说明,将技术流程、技术思想、技术人物典型事迹等图文并茂、直观地展示出来,便于理解产品结构设计、制造流程;将实训的关键项目、工艺、生产过程用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每天的工作任务及实训流程、方法、注意事项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成为学生求知的参考。此外,还通过用表格或图片的形式表达基地内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特点等,使学生在学习操作设备之余,对设备结构、类型、功能、特点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不需要额外花时间就能有效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三)专业技术文化建设

专业技术文化建设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之根本,所有的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高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我们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强调结合工程实际,选用典型工作案例为教学内容的蓝本,注重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实训作品与生产产品相结合,传统工艺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减小学校所教与企业所用的差距。在实训教学形式上,采用一体化项目教学,在“所需”与“够用”之间找到平衡点。参照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师生按企业车间岗位扮演不同角色,如担任一线操作工、工艺员、质检员、工段长、技术主管、车间主任等,实行上下班考勤制度。强调动手能力训练与职业习惯、工作作风培养相结合,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入厂教育与生产(实训)全过程管理相结合。此外,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成为学习企业考核管理模式,考查的不仅是专业技能,还有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等。

三、结语

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不是对实训基地的硬件进行更新换代或简单的重新摆放,而是通过把企业车间的“6S”现场管理和责任理念导入实训教学,使企业文化和实训基地文化相互交融,帮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并从设备陈列、环境布置、产品特征、工艺流程、制度标准等多方面营造实训基地生产、服务、管理的企业化实训环境,提升实训基地整体管理水平。同时,通过产学合作,加大校企共建力度,把企业的工程案例、生产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体系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实现基地设备、运行成本、工作效率、师资的最佳配置,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提升实训基地的“软实力”和特色,实现基地建设“质”的飞跃,提高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尚利.“6S”管理在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5)

4.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篇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

这次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经验,研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今天,大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讨,相信一定会对做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次会议在广东深圳召开,具有特别的意义。大家知道,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了我们的就业和培训工作,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都面临着重大挑战。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都走过一个下坡路,当时很多职工都下岗失业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很多培训被放弃,技校停办,技能人才出现断带。十年以后,更大的金融危机来了,我们确实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是走老路还是面对挑战走出一条新路?这次在深圳,我们感受到广东并没有放松培训,深圳仍在努力推进。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正在通过广东、深圳等地推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而转化为机遇,把所面临的人才危机等变成了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机遇。这个信号,应该通过这次会议向东部地区、向全国传出去: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把挑战变成发展事业的新机遇。

下面,结合各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进展和会议研讨情况,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是我国职业培训的重大创新,通过东部工程率先实现了突破

我曾经讲过,从近十年的实践来看,我国职业培训事业经历了三次创新。第一次是创立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从而建立健全了职业资格制度。第二次是建立了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使职业培训真正成为政府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服务的公共产品。第三次就是创建公共实训基地,这是与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相结合的,强化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一次创新都为职业培训事业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促使职业培训事业提升新水平步入到新阶段。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走了一条通过实践探索到推动政策创新再到指导形成工作突破的道路。2005年,根据中央人才工作新要求,在总结东部地区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原劳动保障部启动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开始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东部地区率先启动。五年来,东部工程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重点推动,先后在上海、深圳、青岛、广州组织探讨和交流,讨论新问题,碰撞新思路,研究新举措,交流新经验,推动实现新进展。随着东部工程的深入实施,素质就业、公共实训、校企合作的新理念已经普遍被我们培训战线理解和接受,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已经由上海到深圳、青岛再到东部地区大中城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06年,中办国办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明确要求。这是中央的一个决策。随后,建设50个公共实训基地的任务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原劳动保障部颁布了《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了东部重点城市工作步伐,带动了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跟进,并形成多元建设和多元发展模式。如:上海、深圳劳动保障部门主导主管,建设独立运行的公益性、公共性的实训基地;青岛、无锡、苏州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与技校一体运行、兼顾社会培训与学制教育的公共实训基地;绍兴等地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引领作用,依托高职院校等社会资源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此外,福建、黑龙江、新疆、天津、北京等地积极推进区域性和中心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已具备了雏形,开始发挥作用。

几年的实践证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瞄准地方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建设急需技能人才的需要,抓住高技能人才实训的核心,取得了重要进展。这项工作符合政府引领促进培训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向,树立了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的旗帜,也是我国职业培训事业的一项重大创新。从政府部门来讲,为提高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今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动培训促进就业建立起了新的阵地。

二、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是我国职业培训的全新探索,需要东部地区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率先破解新问题

由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从刚才大家的发言和讨论中,我感到对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深。目前要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二是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三是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四是公共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配套政策、资金安排、人员配置、设施设备等问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的经济社会宏观背景之下。一是由于遭遇世界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目前尚未见底。这种经济发展态势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技能人才需求从类型、结构和层次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要解决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的就业问题,对职业培训提出了新挑战,需要我们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而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需要政府在培训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社会职业培训在当前还存在很多空白,很多技能培训项目虽然经济需要、就业急需,但企业和学校限于自身条件不能或不愿组织,如:面向就业重点群体的培训,“高、新、长、前”的培训,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加以引导推动、示范和带动。四是政府职能转变速度加快,比以往更加关注民生,强化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强化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共实训基地作为政府培训领域公共服务的体现,它的工作定位和作用发挥,非常值得我们进行积极探索。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两个理念:一是有效培训,二是终身培训。

有效培训是以市场需要、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以强化实际技能的操作训练为主线的培训。这主要体现在培训过程中。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对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进行改造,强化这方面的功能,但由于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太大,事倍功半。既然在旧体制上进行改造这么难,我们不如在现有格局中找到一个更有利的突破口,创新一个有效培训阵地,与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来解决培训同企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强化操作技能。我觉得应该通过建立公共实训基地进行创新,从一开始就做到与企业相结合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从面上来解决大多数群体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个突破口,真正把职业院校引领到这条路上来。

关于终身培训,这是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目前所有的技工学校、职业院校主要职责是在校的三到四年的学制教育,这种教育培养不出像许振超、李斌这样的十大技能楷模和现有的一大批高级技师那样的人。这些人的培养靠的是终身培训,靠不断的学习和钻研,他们的学历虽然是初中、高中毕业,但他们拿出的是世界一流的技能。因此,终身培训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的技工学校在改革中也开始走向既重视学制教育又重视社会培训的道路,争取将学校培训和社会培训两训并举,将我们的培训贯穿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公共实训基地正是服务和解决好终身培训这一问题的重要平台。上海的公共实训基地里既有学校学生也有社会、企业的工人,后者的比例在一半以上。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技工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力度,同时还要开拓公共实训基地这一阵地,用这一新的阵地,引领旧的学制转换。所以,公共实训基地从一开始就应该找到与职业院校不同的地方,同时找到相应的结合点,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对公共实训基地的评估,不能简单的从职业培训机构的角度评价,要从完善地区人才结构和满足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来评价。基于这一点,首先要强调开放性。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服务对象包括企业、职业学校、劳动者,无论公共实训基地是建立在企业或者学校,都必须具有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功能,能够解决当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能够为当地重点就业群体服务。其次是公益性。公共实训基地是独立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化实训场所,其功能定位决定了它与职业院校是互补而不是竞争、是引领而不是复制的关系。政府财政支持项目要始终体现公平,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要体现出公益性、强调公益性。第三是多元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不拘模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重点是规划引领和组织推动。要把强调开放性、公益性作为衡量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点,在此基点上去探索公共实训基地的投入机制问题、公共实训基地引入市场机制问题和公共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问题。实际建设中,以结合运用现有技工院校的资源来起步效果较好,但一定要注意建立新的机制。确有必要又有条件的,可以考虑独立建设,但一定要考虑大格局安排和实用性,防止盲目重复建设。

探索这些问题,不要离开本源,希望大家在这些方面继续开拓创新。比如在项目规划上,要搞好设计,做到高起点,体现先进与适用的结合;要注意发挥政府主导和专家参与作用。项目规划要与当地支柱产业结构调整、技能人才规划相配套,特别要注意梳理出企业需求,把企业的需要体现到项目设置和实训过程中。关于发挥主要功能,要注意体现开放性。首先要注重综合功能的培育和发挥,比如核心功能是实训和鉴定,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延伸扩展,比如,师资培养、技能竞赛、实训装备研发、现代培训技术交流、示范性培训、职业展示等工作都可以开展。利用实训基地可以做很多我们培训部门需要对社会做的工作,既有利于深化培训也有利于普及知识。在实训基地,既有培养学生的平台,也有提高师资的平台。关于运行管理,要注重创新,最终目标是提高运行效率和基地的使用效率。大家可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探索,找到一个好的运行模式,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和方法。关于可持续发展,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过去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建实训基地,现在是建起来了,是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重要节点是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只有这些做到了,才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着眼实际,切实解决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保障问题

一是资金保障的长效性。实训基地的政府一次性投入已经解决了,后续投入保障不够,今后的管理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怎么办?从上层来讲,我们已经制定了新的人才规划,列出了很多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也列入了工程之一,这使实训基地建设有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同时我们要落实15号文件精神,向政府说明我们已经按要求建立了公共实训基地,怎样可持续发展?怎样发挥引领作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要让政府将对公共领域的投入,多投入到公共实训基地上来。由此,我们还要注意解决实训基地相应的运行管理问题。从资金来源上来说,一是要争取财政支持,继续推进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就业再就业资金、失业保险金。目前,国务院已同意东部地区扩大失业保险金的使用范围。东部地区可以探索利用失业保险金加强公共实训工作的路子。还有一个就是要动用社会资源,和企业共建共进。今后还可以开拓更多的资金项目,比如国家贷款等等。这些都需要大家更多的努力,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并使其变成长效机制。

二是充分利用政策。目前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上,我们可以利用的政策主要有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相关就业政策等,包括当地的土地等政策,大家都要善于把它们变成基地的保障条件,将可用的政策都变成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条件。

三是人员配备上要有突破。人员主要是三个层次:一是管理人员配置;二是服务人员配置;三是实训教师的配备。管理人员目前大家都已经配置好,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配套支持来稳定住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可以考虑招投标、委托管理等。教育人员、实训教师方面怎样才能做好,可以依靠学校的同时进行自行培养。这些都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四是抓科学管理。要完善管理机制,包括经费管理、招投标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实训管理等,软硬件建设都要实行科学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使用效率。因为实训基地建设是大投资项目,要防止腐败现象出现,要建设一个好的防腐败机制,确保透明干净,做一个好的样板。

5.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 篇五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

2014年6月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为了落实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结合国家示范学校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含生产性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了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2013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建筑面积近1500㎡、拥有12个实训室集实训、培训、考级、生产(部分能力)于一体的机械类综合实训基地已经建成,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基地的硬件软件建设跃升到一个新高度,被评为“市级品牌实训基地”,成为天津市中职学校基地建设的样板。

通过专业基地建设与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该专业招生势头强劲,每年可招新生300多名学生,学生一次就业率超过 98%,稳定率为80%,对口率超过92.5%,毕业生“德才”兼备,深受企业欢迎,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些情况表明,专业以基地建设为载体的改革取得了成效,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的充分认可,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完成情况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总体目标:

在完善现有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的基础上,加大新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升专业综合服务能力,将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天津市中职同类专业设施设备先进,特色鲜明,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并起到引领、示范和骨干作用。

2、具体目标:

2012年完成1个多媒体教室建设。购置数控铣床2台,埋弧自动焊机2台,钨极氩弧焊机2台,建立机加工产品检测室。2013年完成钳工实训室的更新改造工作,完成焊工实训室设备更新工作。建成数字化PLM体验中心,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4年完成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生产、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实训基地。

3、基地建设资金的落实:

利用国家直接投资64万元,区级财政资金12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4万元,共计90万元。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完成情况

1、我校原有实训基地和实训室 名称:车工实训基地

(一)位置: 实训楼一楼,占地360平方米

拥有设备:CA6136车床22台,300mm砂轮机16台,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磨刀、车球、车阶台轴、钻头刃磨、钻孔、车孔、车内外螺纹等基本功训练。

名称:车工实训基地

(二)位置:北平房,占地480平方米

拥有设备:CA6140车床20台,300mm砂轮机10台,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套类零件、螺纹及配套类零件等的训练。

名称:车工实训基地

(三)位置:北平房,占地50平方米 拥有设备:C616车床6台,实现功能:用于学生熟悉企业中存在的老旧设备的使用。名称:数控实训基地

位置: 实训楼一楼,占地240平方米 拥有设备:CAK6140数控车床18台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车阶台轴、车孔、车圆锥面、车圆弧面、车内外螺纹等基本功训练。

名称:钳工实训基地 位置: 西厢房,占地150平方米 拥有设备:台钻20台,台钳40台,等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练习工具钳工基本技能。名称:焊工实训基地

位置: 西厢房,占地220平方米

拥有设备:电焊机、二氧化碳保护焊机、氩弧焊机、气割气焊设备等共计60台,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练习焊工各种技能。名称:绘图室

位置: 实训楼一楼,占地160平方米

拥有设备:课桌椅60套、绘图工具60套、计算机60套,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练习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

2、示范校建设工作开始后,又新建成 名称:模拟仿真教室

拥有设备:安装有数控模拟仿真软件的计算机21台

实现功能:此实训室的计算机安装有数控仿真软件,此软件可以模拟多种数控机床的编程、对刀、加工等各种操作,学生在此实训室可以通过使用数控仿真软件预习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完成多种数控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名称:数控铣线切割实训室 位置:北平房,占地100平方米

拥有设备:普通立式铣床1台,VMC650数控铣床2台,线切割2台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钻孔、、铣平面、铣阶台、铣沟槽、铣轮廓、铣圆弧、铣螺旋和线切割加工等基本功训练。

名称:数字化PLM体验中心

拥有设备:安装有相关软件的计算机19台,投影仪1套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CAXA电子图版、CAXA实体设计、CAXA数控车、CAXA制造工程师等CAD、CAM类软件的学习和训练。

名称:测量室

拥有仪器仪表:一般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深度尺、带表量具、数显量具、平台、偏摆仪、表面粗糙仪、硬度仪等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深入掌握一般量具的用法,了解企业中存在的特殊或新型量具的使用方法。

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生产能力,实现与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经过近半年的市场调研、考察和论证后,我校与天津众力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校内第一个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在掌握一定程度的技能后将进入该实训基地参加生产性实训,在此学生将直接地参加企业的生产,让学生在校时就掌握生产流程和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在校内完成学生到工人的先行转变,实现学校到工厂的真正“无缝”对接。

二、建设成果 1.确立了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本专业开办初期,处于生存的需要,着力规模发展,注重“外观”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在黑板上耕田”成为许多专业的教学现状,而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给学校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改变这种现状,学校提出并明确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发展方向,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强化职业能力,使实践(实训)性教学成为主体,使学生能学、爱学、好学。学生的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该专业把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一个系统来建设,将实训室与教室、仿真装置与实际装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建立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和具有真实工厂氛围的综合技能平台,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环境。

2.探索了管理机制改革

为了整合现有实训基地资源,加大对现有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功能和优势,以便提升实训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完整的从实训到生产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链。在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其建设思路是通过建设科学的、全方位的、现代化的、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以专业主任为核心的基地管理工作小组,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实训基地考核评估工作,为该专业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该专业提出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安全、高效、实用的管理,基本机制如下:

(1)实训基地准入制。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学习,严格执行有关制度,首先要学习有关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经过考试合格,方能进入教学场所,实训过程中如果有违纪现象,必须经过强化学习和考试,才能重新进入实训场所。

(2)实训室和生产线负责人或者经理负责制。每个实训室由1名专业教师担任管理者和实训教师,负责该实训室的使用、设备维护检修报损、清洁等日常管理。生产线由经理(校方委派专职人员或者聘请的企业人员)负责实训和生产管理、场室6S管理、设备维护与使用、耗材采购与使用,每个教学班级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实训员(培训师)共同负责教学,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员负责规范管理和指导学生操作。

(3)全员参与实训管理制。实训基地按学期/学年由专业主任召集各实训室负责人对实训教学目标体系、实训教学内容、实训过程和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和实训室负责人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训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实训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3.落实了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

强化基地建设,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综合实训室建设和引进生产线为依托,结合行业、专业特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通过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三者的统一。

三、建设特色

建立综合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企业工作状态,创设真实职业环境,引企入校。以培养综合能力和岗位生产能力为目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面向专业岗位。学校和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以自己投资建设为主,企业参与技术和生产指导服务,建设一条SMT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一条THT波峰焊接生产线,将“企业生产线”搬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学校和企业共同担任教学任务,学校负责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企业派人到课堂和生产线上授课,从一开始的企业文化教育到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与管理,学生轮流在流水线各个不同的岗位实训,成为“校中厂”。

6.实训基地建设申请报告 篇六

(1)不可抗力风险

由于水灾、火灾、战争、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因素造成的不可抗力的损失,多数具有猝发性,令人们不可预测,是人力难以避免的意外风险。

(2)对策

为了避免因水灾、火灾、战争、台风、海啸、地震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学校将加强防汛、防火、预测等方面的专项管理,并在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投保,确保财产万无一失。

6-2经济投入分析

(1)、经营规模:本项目经营规模前面已经进行了论述。

(2)、经营期及计算期:计算期,其中建设期2年,经营期。

(3)、经营、费用投入:1)本项目燃料动力费:水:2元/吨;电:1元/度;供热费35元/平方米;2)定员、工资及福利费:本项目全部劳动定员52人,其工资标准每人平均1000元/月,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取,工资及福利费共计71.14万元。3)固定资产折旧费及摊销,建筑工程折旧年限为30年,机械设备平均折旧年限为,残值率5%。摊销费按10年平均摊入总成本中。4)、修理费按折旧费的20%计算。5)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中。6)其他费用,是在管理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后的费用。。经计算,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为199.66万元,其中:固定成本152.47万元,可变成本47.19万元。

(4)、收入及税金:本项目正常年收入340.00万元。按现行税制的规定,本项目享受免税待遇。

(5)、利润总额:正常年利润总额为140.34万元。

6-3财务评价分析:

经济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11.77%

(2)投资利税率:11.77%

(3)全部投资回收期:6.97年(含建设期)

(4)财务内部收益率:15.33%

(5)贷款偿还期:5.83年(含建设期)

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BEP=

固定成本

×100%

营业收入—可变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25.16%

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25.16%时,项目收支平衡,超过此生产能力,项目即可盈利。

(2)敏感性分析

影响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旅游价格,经营成本、建设期延长等。

敏 感 分 析 表

项 

 

 

 目

变化率

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年)

基本方案

 

15.33

6.97

营业收入

+10%

22.21

4.14

-10%

9.94

8.20

经营成本

+10%

11.30

7.72

-10%

18.62

5.33

建设期

延长一年

13.11

7.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篇七

一、研究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性

一是要探索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逐步建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二是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 以岗位工作能力训练为主线组织教学, 要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 开发课程内容, 使职业方向课程内容在必要的理论基础上, 以最新应用技术为主。

三是要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岗位实践和创新活动, 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推行“项目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融“教、学、做”为一体, 增强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四是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作用, 要落实计划, 保证时间, 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倡工学结合, 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切实做好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比例不低于50%) 。

五是提倡和鼓励实施学分制, 允许学生根据需要提前或延期完成学业。允许、鼓励学生工学交替, 提前就业或创业, 修业年限不受学制限制, 但修业年限一般不少于2年, 最长不超过5年。

六是要改进考试方式, 力求改进对学生课程学习成就的评价机制, 针对不同课程特点, 设计“多元评价” (多种能力评价、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主体) , 强调“过程评价”, 改变单一的总结性评价的方式, 采用学习过程记录、技能考核、成果展示、专题报告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考查学生完成课业的情况, 考查学生在解决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问题时的表现, 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发展水平, 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二、研究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 研究目标及达到标准。

针对专业岗位对人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以及典型工作过程中的各工序确立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 形成以对产品生产和开发能力、产品检验与质量管理能力为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

(1) 目标。

1) 基地建设目标。以导向性、共享性、持续性、发展性、生态性为原则, 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时数达到1∶1, 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2) 教学实训功能。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实验、专业专项技术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 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 实现由学生向具有实践工作能力的相关类专业企业员工的转换。

3) 教学培训功能。利用基地的设备资源和师资优势, 开展面向企业职工的在职提高培训、转岗培训, 社会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4) 技术服务功能。利用基地的设备资源和师资优势, 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咨询和革新、产品开发及产品性能检测等技术服务;基地也可形成一定生产能力服务于社会。

5) 职业资格鉴定功能。利用基地的设备资源和师资优势, 配合相关的鉴定所 (站) 开展对学生或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 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2) 标准。

1) 建立并利用企业实训基地。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典型产品的配制、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质量控制和检验、安全生产、生产组织管理等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责任和敬业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质;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顶岗工作打下基础。

2) 建立并利用科研院所实训基地。在掌握产品检验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按照国家标准能进行各大类产品的质量检测, 为直接进行顶岗实习奠定基础。选取某大类产品, 解读国家标准, 根据标准完成样品采集、前处理、主要指标检测、结果报告各个环节。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岗位性质和任务, 培养工作能力, 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 建立并利用外省合作单位实训基地。通过到企业对应岗位工作, 将专业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工作岗位性质与任务, 完成由学业到职业的转变。同时, 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2. 计划实施方略。

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开展产品生产技术综合实训、产品分析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毕业论文) 等工作。在二年时间里进行设计规划、全面调研, 根据人才培养的框架、国内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方向目标和方案, 创建并利用科研院所、企业及外省资源作为实训基地。

3. 达到预期成果形式。

(1) 对产品生产技术综合实训。训练后, 学生能熟练掌握典型产品的配制、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质量控制和检验、安全生产、生产组织管理等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责任和敬业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质, 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顶岗工作打下基础。

(2) 对产品分析综合实训。在学生掌握产品检验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按照国家标准能进行各大类产品的质量检测, 为直接进行顶岗实习奠定基础。最终做到:选取某大类产品, 解读国家标准, 根据标准完成样品采集、前处理、主要指标检测、结果报告各个环节。

(3) 顶岗实习 (毕业论文) 。通过到企业对应岗位工作, 将专业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工作岗位的性质与任务, 最终做到: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岗位性质, 工作岗位任务, 培养工作能力, 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4. 推广应用价值。

围绕本类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等项工作, 以突出本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征, 促进本类专业教育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形成鲜明的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整型实验室, 并充分利用好校外的资源, 对实践性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实训内容要贴近企业岗位实际, 按照对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重组教学内容;体现专业发展和新技术与新方法;力求实用并和课程目标相符, 创建并充分利用好实训基地, 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院校的需要, 努力把这项工作做成精品。

8.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八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内实训基地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22-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主要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师资、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等,校内实训基地应具备教学、培训、科研开发和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实训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引起了各大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笔者从几个方面思考了实训室建设的原则和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期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它可使学生接触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

校内实训基地是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急需可以为学生提供训练,又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践训练场所。

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开发,但是总体状况欠佳,如校内实训室的硬件不够,软件不足;或者即使有一些相应的设施设备但是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极低,并不能够真正的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些实训室与现实行业水平严重脱节,其技能达不到与工作岗位零对接的目的。

目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条文尤其是教高16号文件的精神,高职教育中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要达到1:1,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迅速转变理念,突破传统的学科教育的框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因此,进一步扩大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就迫在眉睫,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受到数量、规模、效用等方面的影响,实训的展开不能仅依靠校外完成,还必须要开发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此外,在多数高职院校内,双师型教师缺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实训的质量和目标。所以如何开发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摆在各大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要建造一个利用率较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的校内实训基地,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才能更彰显时效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实训的要求,最终达到物尽其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科学性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其投资不能过大,不能超过学校的负荷,所建造的实训室要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实践要求,真正体现职业岗位的要求,锻炼学生的技能。

实训室采用的技术、设备、方法不能低于行业现状,但是也不能过于尖端,即不能与社会脱节。学生通过在基地训练,能够很好地掌握当前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标准或管理实务要领,能在将来很快胜任工作岗位,成为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一线人员。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环境要仿真,要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体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锻炼团队精神。

提高利用率,不仅要对本专业学生开放,而且还要对全校感兴趣的同学开放,提高其使用的效率,充分挖掘实训室的价值。

2、校企合作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还要争取企业的参与,与企业行业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大量的节省资金,减少费用的开支,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密切和企业行业的关系,从而关注企业最新动态,了解行业前沿,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目标。

例如,高职院校可与当地的特色企业联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内,高校可为企业提供各种特色服务,如工人的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科研项目攻关等。企业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优势,为其解决技术难题、技术改造、成果转换等,从而提高行业技能水平,而高校可接受企业部分机械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训的硬件条件,如此,双方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3、资源共享的原则

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并且基地的建设本身具有阶段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还具有动态更新性,因此所需后续花费更加巨大,如果靠一个院校单方面投资的话,力量就很薄弱,鉴于此,在同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时,可采用校校合作的方式进行,院校联合开发校内实训基地。这样,一方面可开源节流,节省部分资金,另外一方面,各院校带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共同的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还可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4、“以训养训”的原则

维持一个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转,单纯依靠不断注入资金而没有任何回收是不行的,实训室的运用还要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的头脑,对建设完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必须要充分挖掘其作用和潜能。

如果一个实训基地仅仅满足于学生校内实训需求的话,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我们完全可以逐步使其市场化,可将校内实训基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制度,实行市场化,为社会、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并且适当收取费用,这样既可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又可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为学校、行业、社会均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除此之外,实训室的建设还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具有实用性等原则。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单纯依靠校外实训是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于实践比例的要求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无论是院级还是系部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仅仅靠耗巨资购进一些设备、买进一些计算机、购置一些软件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备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其利用率,发挥其价值,如何有效避免校内实训室流于形式,如何真正切实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问题无疑是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的共同难题。其中涉及规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应在建设之初就明确实训的任務和目的,以下从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校内实训室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1、明确实训目标和任务

各专业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首先均需明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因此既然要投资要建设就要把钱花到刀刃上,所购置的软硬件一定要吻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建设初期要深入企业,了解当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人的技能要求,以使所配置的设施设备跟上时代要求。

在明确了各专业的实训目标的基础上,要合理考虑经费的投入,采取分阶段逐项投资的方法,确定实训室的面积、布局、设备的型号、教学软件的种类等问题。

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校内实训室可分为真实场景实训室、虚拟实训室两种。真实场景实训室是指所购进的设施设备是企业真实采用进行生产的设备,可直接进行操作和生产,这种实训室更像校园工厂,但是要想建造一个成功的真实场景实训室必须注入巨大资金,因为要考虑场地面积、设备型号、数量等多种现实问题;虚拟实训室是指运用教学软件和设备模型来满足教学要求,教学软件既可是软件公司针对专业特色模仿企业流程的操作软件,也可是企业真实应用的软件,而模型则是列为参观了解的实物,虚拟实训室在一些管理类的专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如物流管理、营销策划、电子商务教学软件的应用,物流设施设备的模型等等。虚拟实训室的开发必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要有巨大的数据库的支持。

2、明确主干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

各专业实训教学的展开,首先必须要确定专业主干课,每个专业通过对院校调研、专家咨询、毕业生岗位调查等手段来确定主干课。从分析各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各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着手,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其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执业技能等要求构筑实训课程体系,展开实训教学。

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时,需要对这些主干课加大课时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利用校内实训室对相应的技能进行实训,实现边学习边动手、边理论边实践的结合,从而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做学结合的目标。

实训不仅包含课程实训,还包括专项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各种实训形式要分阶段、分层次,采用先易后难,从专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无论何种专业的何种形式的实训,一定要解除学科体制的束缚,避免学科体系中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根据企业行业岗位需求,开发各种实训项目。

3、科学编著实训文件资料

实训教学要求其教材应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实训文件包括实训教学大纲、制定实训教学计划、设置实训项目、实训教材等资料。实训文件的编写要在企业有关家的指导下科学制定,参考一些行业的技术标准。在实训基地内对实训资料和实训教师进行统一安排。

实训教学大纲对于实训的任务、目的和性质应有明确的规定,其对于整个实训任务的实现具有统筹指挥和规划作用。在实训大纲的指导下,对各个课程设置任务,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项目化教学,通过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实訓的目的。

所有的实训文件必须与时俱进,不能脱离行业最新形势,必须密切和企业行业的合作,随时更新。

4、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强调一体化教学,因此双师型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内实训室硬件条件具备之后,还必须要有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目前多数高校这种高素质的教师所占比例并不高,为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各院校必须通过多种形式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各大企业顶岗实习,通过至少半年以上的实际锻炼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在掌握了充分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具备了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双师素质老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时候就更具说服力,而具备双师素质的老师从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制订一些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转型为双师教师,或者从企业引进一些能工巧匠,来提高自己的双师比例,高职院校要想更快更稳的发展,非此不可。

此外,管理手段、体制和方法的创新也同样重要,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校内实训室必须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总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必须有步骤有计划的逐项完成,因此也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参考文献:

[1]赵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5).

[2]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黄映琴.校内实训基地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4]竟玉梅.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技能实训指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实习报告近5000字实习总结下一篇:初中作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