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发展现状(精选8篇)
1.数控专业发展现状 篇一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惠亚虎
【摘 要】:面对当前职场对数控技能人才需求的现状,职业学校无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都没有理由不去培养数控技能人才,大量职业学校开设数控专业也是大势所趋的事情。数控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存在于各个职业学校,各校对数控专业的教学基本处于一个起始的阶段。当前中职生毕业后专业水平单
一、技能水平欠缺、知识水平较低以及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缺失等表现比较突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给数控专业教学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对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关键词】:数控专业;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实训基地
在科技发展的时代,数控加工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数控人才已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如何尽快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数控加工编程人才和操作人才成为数控教学工作者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1.数控专业师资队伍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随着近几年数控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企业对数控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数控专业培训教师的数量,技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建设刚刚起步,师资队伍刚刚组建,有许多技校甚至将原来从事机械类(如车工、钳工等)教学的教师转岗为数控教师,再加之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的专业教学经验和技术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目前技校特别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有的技校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确实提高了数控教学水平,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有好处。但是,由于现有体制和政策规定上的限制,这些从社会上引进的教师在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得不到公正待遇,这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2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比较陈旧。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加工刀具和工艺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有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急1 需的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方面的培训效果相对较弱。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现有数控技术教育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严重脱离生产实际。当前,在教学上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目前,大量数控设备需要维修保养,国内数控机床保有量达100万台,居世界首位,大约20%设备已经过了保修期限,需要维修。因此,当前数控机床维修人才非常缺。
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对技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目标还不够明确,还停留在围绕书本转,为完成书本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生能力培养缺乏考虑,单纯地进行零件加工操作。忽略了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学生安全、机床安全、文明生产是实训课的前提,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要反复强调,来提醒学生加以重视。尤其是刚开始的几次实训课,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学生频繁地发生如对刀、编程、输入等常见的操作错误,甚至撞车等安全事故。
4、实训设备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各技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尽管实训基地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以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各校在实训硬件选择上逐步趋向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只能给学生2 作“演示实验”。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没有通过实践体验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校期望这些工业数控机床能承接对外加工,达到创收和良性循环的目的,但由于工具的投入和培训与生产之间的矛盾等,目前还没哪所学校能较好地承接对外加工。
5.数控专业维修人才严重不足
数控编程技术人员相对饱和(高端欠缺,中低端相对饱和),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国家数控行业发展迅速,年均17%的速度增长,对数控机床维修工潜在的需求量相当巨大,全国高级数控装调维修人员缺口约3万多人,特别是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经济发达地区。数控设备企业和生产企业均缺乏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方面的技术工人。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现担任数控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是机械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一方面他们缺乏系统的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根据社会现实制定内容丰富且有实用价值的数控教学大纲(1)建立能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优化和整合现有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将现行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实训教学项目等课程,整合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门课程,并配套设置钳工技术训练、零件测绘训练、车铣技术训练等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将“数控加工工艺”中的数控刀具、数控夹具等内容并入实训操作中,不再安排理论课时,提高了实际效果。
针对现有的教材老化,学校应善于“借脑”,积极利用企业专家丰富的资源,聘请当地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数控教材开发。结合与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一些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实用的数控校本教材,使教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我校数控系统的特点,结合相关的数控加工工艺,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与现有数控系统不配套的矛盾,我们着手编写《数控车(铣)工实训教程》。(2)改革教学与训练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真正改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积极引进“行为导向”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开展实训,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实训为中心”的模式,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3)借数控高仿真软件,助数控实训教学
提高综合职业技能,重点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与维护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控机床概述》、《数控车削、铣削加工编程常识》和数控车削、铣削编程技术训练等。首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确保有40%左右课时用于专业实训,增强学生动手机会。在实训设备上,继续加大投入添置生产型设备,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在实训内容上,改进原来比较单一的实训内容,而是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车、铣、刨、磨和钳加工的基础上,再学习数控编程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基础更加扎实,技术更加全面。
2.加强数控教学的师资力量,海纳数控方面的优秀人才
目前学校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具有一定的实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真正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必须加强多元化师资培训,为专业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1)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采用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形式,强化“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教育教学研究讲座或讨论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或行业专家来做顾问或来讲学,引导教师一起参加各种课题研究等等,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从教学新手到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专家的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2)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到高校进修和高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比如派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培训,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使专业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双师型”比例。
(3)改革人才选拔体制,优化教师队伍
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和具备相当实践能力的及有特殊技能的人员4 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当地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训指导,积极引进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抓好新教师的补充工作,并引入竞争机制。
(4)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校内技能培训,每个学期由教师自主选择至少一项技能训练任务和训练目标,期末进行目标考核。举办技能比赛、技能月等各种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的各种技能比赛或比武。要求教师下企业挂职实习,每学年实习2个月以上,并能完成比较详尽的实习报告。
3.加大数控设施基地的数量,加强数控实训基地建设(1)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场地的建设
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加工技术。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时,也同时应重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训练场地的建设。
(2)建设好数控实训基地
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验实训设备,包括数控模拟培训软件,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接受数控加工技能基本训练的机会。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和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求数控系统应功能齐全。根据学校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数控模拟软件,少量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可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电机调速与控制、机床精度检测与调试技术、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等基础实验。
(3)加强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在讲数控机床的时候,因为刚刚开始接触,仅凭书本上的文字和几幅图片,学生是无法从感性上去认识数控机床的,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把学生带入实习车间,对照着数控机床来讲,讲完之后再请同学思考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区别。坐标系是数控机床自动加工的灵魂,因为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同学们刚开始的时候总不清楚,也分不清机床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之间5 的区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仿真软件或者是实习车间进行演示讲解。在理论课上主讲编程指令,从指令格式、走刀路线及指令应用入手讲。实习实践主要是两大块:仿真操作和实际加工。一个指令在课堂上讲完之后,要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应用该指令,在仿真操作中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仿真操作正确,仿真加工成功的情况下,才可以安排学生去实习车间进行实际操作加工。这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学生对机床操作还不熟练,编程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实习教学的开展,都是先进行仿真操作加工,然后去车间进行实际机床操作加工。
三、数控专业教学适应产业发展的策略
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却是教材不变,内容晦涩难懂,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一个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只有很少的一点时间用在数控设备的操作上。这样的教学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很显然,学校现有的数控专业教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促使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呢?笔者以为应该有一种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职业学校及专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1、课堂教学上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特定阶段的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他要为学生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就业,有着职前教育、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紧密结合的一个统一和连续的过程;而且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必须使所有学生都有探索职业、了解职业和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的素质和技能。就数控专业而言,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以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控?当前数控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前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时勤奋、努力,善于思考;技能训练时肯吃苦,会动脑,才能真正掌握数控专业技术技能。
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常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点拔,妙在开窍。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能营造一种教学氛围。如在数控加工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雕刻出自己的名字,教师可以先在教学软件中进行演示操作,看看哪位学生能最先独立完6 成这样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来动手。这能改变传统教学的那种老师一人讲,学生众人被动听的单调信息传递方式,寓教于乐,学生学起来感到“易”、“趣”、“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媒体,为学习者提供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利用学校现有的语音室、电教室和几个计算机房,大力发展课件的投入。如:数控技术中的用flash制作的圆弧插补、光栅感应器、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的课件,形象而生动演示了数控元件的微观的、抽象的工作原理,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和记忆。应用大型的数控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加工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大胆的设计加工工艺,任意选择加工方法,计算机都可以真实的反应出加工的实际路线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看会出现何种问题,该如何解决,从中学习正确的方法。这比简单的传授书本知识、前人的经验要令他们更信服得多,记忆深刻得多。
2、技能训练上
在数控专业技能训练上,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学生很少有设备可操作,甚至有的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到毕业时都没有看见过什么是数控机床。这样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要让学生有机床可练,多花时间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这样的矛盾怎样才能得到解决?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加大学生技能训练的力度。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用其他策略求发展。
德国是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他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的“双元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每星期在学校和企业分别为两天和三天,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只有通过了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核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走上工作岗位。德国的学校也不一定拥有各种数控设备的。所以我们学校应努力和企业进行沟通,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帮我们完成数控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操作、训练、摸索,才能真正掌握数控技能。
总之,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推广,学校的教育就要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合格人才。我们相信,在新形势下数控专业教学可以有更多的策略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专业化的队伍。
[参考文献] [1]董大奎.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高等职业教育,2010(1).[2]顾京.高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2010(2).[3]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专业建设暨师资培训教材》,广州:2008.6。
[4]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数控机床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广州:2008(6)。[5]《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上海市教委2006年. [6]徐国庆.浙江省第二期中职学校专业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的讲座“项目课程的理论和开发研究”上课课件,2007年. [7]叶向群.浙江省第二期中职学校专业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的讲座“中等职业教育罗干问题的思考”上课课件,2007年.
2.数控专业发展现状 篇二
关键词:数控专业,现状分析,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产自动化、精密化、高速化、柔性化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数控专业的兴起也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各个学校正是预见到数控专业出现的必要盲目的开设或者扩大专业的设置, 在硬件、软件条件没有完全跟上的情况下必定会导致数控专业教学的滞后, 限制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数控专业的发展现状
1.1 数控设备不足, 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社会对于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催生了大量职业学校开设此专业。在这些学校里许多学校根本没有能力购置足够的数控机床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部分学校甚至只有一、两台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就开设数控专业。如果按人均在设备上的实习时间计算, 现有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实习教学的需要。盲目的为追求经济利益或者社会利益, 导致学生根本不能熟练的掌握数控操作, 限制了学生在数控专业学习上的发展和进步。
1.2 教材偏重理论, 部分内容不适合中职学生学习
数控专业是一门涉及数控编程、数控原理、数控机床、自动控制技术、电气驱动伺服技术、位置检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涵盖知识面广, 涉及其它专业知识较多, 而现行的许多中职数控专业教材过分重视学科体系和学术性, 轻视实践环节,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内容晦涩难懂。
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 数控专业教学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 配备足够教学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等常用的数控设备。如果没有相应的实习实验课程与之配套, 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 课程学习效果较差。
1.3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数控专业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学科, 数控专业的教师大都是从机电专业转行而来, 教学水平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人员较少。由于全国数控人才的严重紧缺, 导致学校招聘教师困难, 到学校应聘的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学校教学需要。他们也同样存在理论知识较强, 实际操作能力与经验欠缺的情况, 所以数控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的教师力量依旧薄弱, 这也从一方面限制了数控专业教学的发展。
1.4 数控专业培养方向滞后于目前企业对于数控人才的需求
目前的中职数控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朝着操作工的方向去培养的, 但是经过前几年数控专业教学的蓬勃发展, 输出的毕业生完全能够满足企业对操作工的需求量。现在的企业中更多的是需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或者能够熟练掌握CADCAM软件进行加工的人才, 现有的中职学校虽然也有开设C A DC A M软件课程, 例如:MasterC A M、UG、Solidworks等, 但此类软件课程要么滞后于企业生产所需, 要么开设课程课时较少, 学生不能熟练掌握。使得大部分学生只能成为待遇相对较差的操作工, 造成学生对就业不满意, 企业依旧缺乏所需的设计型或能够熟练掌握CADCAM软件数控专业人才。
2 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的建议
2.1 充分利用现有装备条件, 做好数控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数控机床, 提高机床的使用率, 合理的安排学生实习时间段, 争取做到数控机床利用率最大化。如果数控设备严重缺乏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联合, 实现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在企业学习实践技能, 双轨制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学校和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多与企业沟通, 不但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的数控生产加工, 在加工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这样的校企结合的方式更多的了解当前数控加工专业所需的人才类型, 建立新的培养方向, 及时把握数控专业发展的时代脉搏。有条件的学校也应该加大学生的技能训练力度, 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实习、训练、摸索才能真正掌握数控加工的技能。
2.2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特点自主编写合适的教材和实训手册
数控专业的教材在编写时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内容专业性强, 部分内容晦涩难懂, 并没有进行对学生的分层次编写, 这使得学生们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不适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 各个中职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及本地域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类型编写适合自己教材。对于超出中职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点应当适当删除, 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内容, 以加工任务为课题, 在课题中穿插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由浅入深的组织教材编写。此外, 编写《实训操作手册》时, 要实施精细化教学。编写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数控机床实训操作流程, 整理从“开机到出产品”过程中的每一步动作, 教学时再进行适当的讲解, 要求学生刚开始时严格按照以上流程操作。这样, 学生很快能够操作数控机床, 从而提高实习实训的效率。
2.3 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对现有师资的培训, 采用的是校内培训为主, 送出培训为辅的原则, 通过自学、互学、以老带新和集中培训的方式, 在短期内尽快提高现有教师的数控专业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同时, 还要在假期送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 一方面学习数控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 另一方面学习企业的文化, 以满足数控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2.4 加强与企业的对接, 紧跟数控专业的发展脚步, 采用定制培养方式
学校的专业发展通常都滞后于社会生产若干年, 从学校出去的学生进入企业还要进行再次培训才能上岗, 这对企业、对学校和学生三方都造成了不便。使得企业不满意学生、学生不满意学校、学校受到质疑。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中职学校必须走出去, 加强和企业联系, 紧跟数控专业的发展脚步, 本着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精神, 完成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还可以针对企业的生产加工模式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 定制人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对数控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教育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与之适应的专业人才。在新形势下数控专业教学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改革, 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专业化队伍。
参考文献
[1]潘明全.从数控产业发展趋势看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J].中等职业教育, 2006 (14) .
3.数控专业发展现状 篇三
关键词:教学改革;数控专业;问题
近几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许多制造企业正处在设备更新、规模扩大的成长期,不断添置的先进数控设备,对数控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数控毕业生由于技能水平欠缺、团队意识薄弱、吃苦耐劳精神缺失等原因,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缩小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紧贴产业发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核心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当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课程普遍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金属材料、公差与配合等,专业课如数控机床、数控加工工艺、机床夹具、数控刀具、CAD/CAM技术、数控仿真训练等。这种课程设置沿用了以“学科知识”分类的设置方法,将完成一个完整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不同的课程当中,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丢掉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如在企业中,螺纹轴的车削加工是一个典型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到的知識有:机械制图中螺纹的识图方法、机械基础课程中螺纹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数控车削技术课程中螺纹轴的车削工艺和螺纹刀的刃磨方法、数控编程课程中螺纹的编程指令及格式等,现行的课程设置将这些教学内容分散到不同的课程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教师教授,势必造成教学脱节、效率低下,同时这样做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割裂开来,也拉远了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同时,为了节约成本,技能训练大都采用PVC、硬塑料等廉价材料进行,很少用金属材料,而在企业,数控加工90%以上都采用金属材料,且种类丰富,这样一来,学生进入企业后面对不同的材料就不知如何进行切削参数的设置,经常出现打刀等事故,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随意性强
许多教师对中职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目标还不够明确,还停留在围绕书本转,为完成书本教学任务而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缺乏长远而系统的考虑,单纯地进行零件加工操作,忽略了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推广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模式和方法,但大多专业课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质理解不透彻,不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设计随意性较强,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效果。
4.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一方面,中职学校由于资金紧张,购置的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在校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中职学校尽管拥有数量充足的实训设备,但实训基地布局设计不合理,既不符合数控专业技能训练的规律,也不符合企业典型零件生产过程的要求,造成实训效率低下。
5.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现担任数控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是机械或机电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一方面他们缺乏系统的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的实际经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直接影响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可率,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率。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设置课程,重构教学内容
(1)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建立模块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优化和整合现有课程。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观,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如在“螺纹轴的车削加工”这一工作过程中,可以将螺纹识图、螺纹基本参数及计算、螺纹刀的刃磨方法、螺纹的车削工艺、螺纹的编程指令、螺纹的测量等不同课程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让学生经历“零件图分析→制定车削工艺→编程→螺纹车削→螺纹测量”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所以,可以将数控机床、数控编程、数控车削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多门课程整合为轴类零件车削加工、盘套类零件车削加工两门课程。根据这样的思路,可以将“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合为一门课程,使以前两门课的重复讲解部分不再重复,优化了课时分配;将“数控加工工艺”中的数控刀具、数控夹具等内容并入实训操作中,不再安排理论课时,提高了实际效果。将学科知识系统化课程整合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实训课堂效率,缩短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之间的差距。
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利用企业专家丰富的资源,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数控教材开发。结合与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一些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实用的数控校本教材,使教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结合企业实际,正确处理教材,重构教学内容。
摒弃以教材内容贯穿整个课堂的陈旧观念,大胆选取企业中一些典型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实训内容,将教材内容和企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重构教学内容。如在进行宏程序指令的训练过程中,不要按照教材内容“宏指令编程”去单纯教授宏指令的格式、编程方法等,而将课程内容选择为“椭球体的车削加工”这一典型的工作过程,通过加工椭球体零件,使学生掌握宏指令的应用方法和椭圆的标准方程、参数方程等内容,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
2.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真正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积极引进“理实一体”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开展实训,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中心”的模式,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3.努力建设一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改变传统的实训基地布局,努力建设由理论教学区、讨论区、实操区、计划区、资料区等组成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的工作环境是真实的,执行的规范是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是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任务。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开拓、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与各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产学一体化的新型办学模式,从而节省实训基地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使学生直接到对口企业进行实训。
4.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目前学校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具有一定的实力,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建立一支真正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必须加强多元化师资培训,为专业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1)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校内技能培训,由在工厂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技能提升培训。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课题对年轻教师进行工艺和操作的培训。
(2)派一些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专业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将企业典型的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以上总结了一些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希望能够为全市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4.数控专业开题报告 篇四
数控专业开题报告1
一、目的及意义: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精、高效、高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四大国际机床展早已成为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后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机床工业的发展,数控机床作为机床工业的主流产品,已成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的关键设备,是国防军工装备发展的战略物资。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及其性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数控机床产业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组织用户调查表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需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电站设备、造船、冶金石化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需求高精度、重型为特征的数控机床;IT业、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需求纳米级亚微米级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数控机床进行装备。当今数控机床的发展,除了要求机床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和具有良好工艺可能性外,还着重要求机床具有愈来愈高的加工性能。随着现代数控机床日益向着高速化、高性能、高精度方向发展,传统的设计方法己无法满足数控机床发展的要求[1].
数控机床床属于大型机械设备,在整个机床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机床立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大件,它起着支撑工件和连接工作台、床身等关键零部件的作用。数控机床立柱结构的设计尺寸和布局形式,决定了其本身的各个动态特性。往往由于立柱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立柱的刚度不足,产生各种变形、振动,加工时刀具与工件间产生相对变形和振动,也使零件加工精度降低。立式车床用于加工径向尺寸大而轴向尺寸相对较小,形状复杂的大型和重型工件。如各种盘,轮和套类工件的圆柱面,端面,圆锥面,圆柱孔,圆锥孔等。亦可借助附加装置进行车螺纹,车球面,仿形,铣削和磨削等加工。与卧式车床相比,立式车床主轴轴线为垂直布局,工作台台面处于水平平面内,因此工件的夹装与找正比较方便。这种布局减轻了主轴及轴承的荷载,因此立式车床能够较长期的保持工作精度。大量加工实践证明,将卧式车床立起来使用(变成了立式车床)反倒显示出了更多的优越性,如占地面积小、排屑更加方便、承载能力增加等。同时立式车床还具有很好的主轴旋转精度和较强的切削能力,更加有利于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所以对立式车床的使用和需求也越来越多。立柱是数控立式车床重要结构部件之一,其结构特性对立式车床的性能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加工精度、抗振性、切削效率、使用寿命等方面。因此,立柱结构的静、动态性能是决定整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立柱结构形状较复杂,采用一般方法对其进行静、动态特性计算比较困难。如何对立柱等部件进行精确、合理、科学可行的计算,是机床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2].
因此,在设计数控机床立柱结构时,考虑立柱的动态特性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些因素,有必要对数控机床的立柱部分进行结构优化,本课题对数控机床的立柱部分进行优化设计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的机床结构优化领域的研究比较多,在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参数化设计方面都有不少研究,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OptimalsynthesisofcompliantmechanismsusingsubdivisionandcommercialFEA”一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机械结构,提出全程参数化设计,并对其进行拓扑优化,全面分析了设计变量在优化程序中的变数。
国外机床结构优化设计存在以下特点:
(1)设计与分析平行。从以满足一定性能要求为目标的结构选型、结构设计,到具体设计方案的比较及确定、设计方案的模拟试验等。床身结构设计的各个阶段均有结构分析的参与。床身结构分析贯穿了整个设计过程,这样确定的床身结构设计方案,基本就是定型方案[3].
(2)结构优化的思想被用于设计的各个阶段。
(3)大量的虚拟试验代替实物试验。虚拟试验不仅可以在没有实物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实施迅速、信息量大。利用虚拟试验,一方面可以在多个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减少设计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在设计中的问题。从而减少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4].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数控机床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机床的设计中,需要对其组成部件进行严密的分析与计算。车床床身等支承件的.重量要占车床总重量的20%到30%,因此对支承件的单位重量刚度提出较高的要求。在重量轻的条件下,需保证支承件具有足够的静刚度,所以对支承件材料的分布、支承件壁厚和开孔位置的合理性提出了要求,有必要进行分析计算。
2、国内研究动态:
目前国内在机床结构优化领域的研究比较活跃,机床结构优化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内容很多,包括静力学,结构非线性分析,拓扑优化,模态分析,动力学分析等。目前有限元方法在机床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静力学分析。这是对二维或者三维机床零件承载后的应力和应变的分析,是有限元在机床设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分析类型。
(2)模态分析。这是动力学分析的一种,用于研究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各振型等振动特性,进行这种分析时所施加的载荷只能是位移载荷和预应力载荷[5].
(3)谐响应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这两类分析也属于动力学分析,用于研究机床对周期载荷和非周期载荷的动态响应。
(4)热应力分析。用于研究结构内部温度的分布,以及机床内部的热应力。
(5)接触分析。用于分析两个结构件接触时的接触面状态和法向力。
国内的机床结构优化设计主要是应用在刚度和强度分析方面。广西大学陈文锋、毛汉领“MXBS.1320型高速外圆磨床动态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对MXBS.1320型高速外圆磨床的动态性能使用脉冲激振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磨床前几阶模态的频率和振型图,寻找出机床振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振源,并提出一些机床改造的措施。此外还有对主要零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优化零部件结构的设计[6].东南大学和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对内圆磨床M2120A床身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床身前几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床身的内部筋板布置对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张海伟,利用动态实验分析和理论模型分析两种方法对卧式加工中心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分系,通过实验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找出了机床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分析结果证明机床结构的最大变形值都相应降低。陈庆堂,运用工程软件ANSYS的优化设计模块,根据主轴箱的实际工况及机床零件加工精度要求,在参数化建模及结构应力分析基础上,对XK713数控铣床轴箱结构以减轻重量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及分析,主轴箱结构重量减轻了23.2%,三个方向上刚度和应力得到了合理的分布[7].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利用有限元法对机床床身进行静、动态分析,并使用渐进结构优化算法对床身结构进行基于基频约束和刚度约束的拓扑优化,为ESO方法在机床大件结构拓扑优化中的应用做了有益的尝试。王艳辉、伍建国等人,在”精密机床床身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一文中,在确定精密机床床身合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提供的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和优化设计方法,以床身的肋板布置和肋板厚度为设计参数,对床身进行结构设计参数的优化,确定了床身结构的合理参数。不仅大大提高了床身的动态性能:而且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8].
课题的主要内容:
1、确定数控机床立柱体系结构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案;
2、确立数控机床立柱系统中关键部分的数学建模(包括相应的G功能代码、几何仿真过程中能实现的M代码等);
3、加工过程的动态建模;
4、分析并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5、编制相应的仿真软件。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
1、研究方法:
以WINDOWS为平台,以CAD软件为工作语言设计系统各个零件,在用UG绘制三维立体图,并对其进行装配,再用UG编写零件的加工程序,对其讲过仿真,实现数控代码的实时、动态的切削过程。
2、设计方案: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其总体结构方案如图1-1所示,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1)利用CAD软件对整个系统的零件进行设计。
(2)用UG对各个零件进行三维建模。
(3)装配各个零件,形成立柱的整体结构。
(4)检查装配中零件设计的合理性及建模的正确性。
(5)NC程序:利用UG对零件进行三维建模,并用UG编写用于加工仿真的程序。
(6)插补算法:采用逐点比较法对直线、圆弧进行插补运算。
(7)仿真显示:利用UG提供的建模环境建立毛坯和刀具,并显示刀具运动轨迹。
(8)最后对编写的程序进行仿真,分析刀路及加工出的零件是否符合要求。
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①毕业设计课题调研阶段:(第1~2周):课题调研及文献检索、完成英文翻译;
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阶段:(第3~4周):完成开题报告;
③毕业设计主要工作阶段:(第5~12周);
(1)完成系统的总体规划。(第5~6周);
(2)各零件的设计。(第7~9周);
(3)数控仿真。(第10周);
(4)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工作。(第11~12周);
④毕业设计答辩阶段:(第13~15周)。
数控专业开题报告2
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典型轴类零件加工090113054 20xx年 11月08 日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6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及途径: 研究问题:
本次设计是能够利用数控机床加工出典型的轴类零件。
5.数控技术专业 篇五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系统地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从事企业管理、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2、要求学生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要求学生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数控加工的技能训练。
4、要求学生学会一门外语,能简单会话和阅读外文书籍。
5、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技能。
6、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体魄。
二、培养规格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方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
3、具有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N技能,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操能力。
4、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进行数据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具有大学英语二级水平所要求的听、说、阅读等方面的知识和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的能。
6、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
7、掌握科技论文写作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9、掌握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事故调查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10、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四、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 机械制图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 机械制造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等。
五、课时分配
总课时2432学时,其中:课内总学时1574学时,理论课学时1388学时,占57%;实践课学时1044学时,占43%。
六、实施计划的说明
1、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按本计划组织教学,并对各课程(含实践性教学环节)拟定统一大纲,并尽可能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或组织编写合适的教材。
2、本专业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以拓宽学生知识面。
3、关于实践教学环节
⑴、生产实习
第二学期安排二周生产实习,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数控加工和金属切削的具体工作,了解数控加工和金属切削的生产状况,初步获得数控加工和金属切削的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⑵、钳工实习
第四学期安排三周钳工实习, 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钳工加工工作,获得钳工工作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和就业打下基础。
(3)切削加工实习
第五学期安排五周、第六学期安排一周切削加工实习, 通过切削加工实习,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切削加工知识,与此同时,考取切削加工中级证,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毕业设计
第六学期安排十周进行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核。
(5)、实践教学还包括:入学前教育、军训、毕业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
第一、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毕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动态,正确对待就业。
第二、军训
为使学生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众,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新生入学安排二周时间组织集中军训,内容包括;队列、宿舍内务整理等。
第三、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未作具体安排,但应有这项内容,可利用下午适当时间安排一些公益劳动,其内容为环境、绿化、实验室和校园建设等方面的劳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第四、社会实践
6.数控专业简历下载 篇六
五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29岁(1981年1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Sulala@51job.com
最近工作 [ 3 年7个月]
公 司: 上海XX实业有限公司
行 业: 汽车及零配件
职 位: 产品项目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 本科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校: 同济大学
------------------
自我评价
本人是从基层做起,对零部件的开发和制程控制运用熟练。目前任产品项目工程师一职,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可以胜任高强度、高效率要求的工作,我现在管理的项目团队为12人,知道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提高团队的效率。这些年开发的项目为公司创造了将近5000万左右的产值。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机械/设备/重工,原材料和加工,医疗设备/器械,贸易/进出口
目标地点: 上海,苏州
期望月薪: 10000-14999/月
目标职能: CNC工程师,产品工艺/制程工程师,技术研发经理/主管
工作经验
2007 /3--至今:上海XX实业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3 年7个月]
所属行业: 汽车及零配件
精加工事业部 产品项目工程师
本人在上海XX实业有限公司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主要工作内容:
项目报价、图纸转化、编排工艺、刀,夹具的设计/采购、设备安排采购、程序编写、设备调试以及OTS样件制作、PPAP认可跟踪、APQP文件的制作、将批产的项目转给生产……
开发的产品包括:delphi转向助力油泵、bocherexoth液压阀、卡斯马控制臂、DPCA发动机减震系统、阀体制作等共开发25个项目。现产值将近5000万。
我自信我已经具备开发任何汽车产品的能力。
------------------
2004 /10--2007 /3:上海XX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2 年5个月]
所属行业: 汽车及零配件
数控组数控编程/数控主管
本人在公司主要从事数控加工编程,使用Mastercam和cimatron Pro/e进行编程和造型,并能熟练的操作FUNCE和三菱的机器。现在主要从事汽车模具加工。对冷冲模设计与加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现任机加工车间主管其职能是:
1.搞好6S工作
2.搞好人员沟通协调
3.参与APQP技术小组讨论
4.参与FMEA讨论
汇报对象: 经理
下属人数: 20
离职原因: 公司搬迁
教育经历
2009 /9--至今 同济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
2002 /9--2005 /7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及应用 大专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液压与气动 机械制图 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PLC技术及应用 数控编程及应用 数控原理 工程力学 数控车实习机械工艺与装备
语言能力
7.数控专业发展现状 篇七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不是十分乐观, 各高职院校对专业英语课程没有统一要求, 重视程度不一致, 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及课程设置与教材选取上也缺乏合理的规划。大多采取合班集中授课的方式, 学生人数过多, 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与当前专业英语知识的需求相差甚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模式传统陈旧
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只是简单地停留在阅读和翻译的层次上, 虽然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翻译技巧, 并没有充分利用英语作为工具来提升专业技能。在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以教材所提供的英文资料为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没有完全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 不需要思考, 也没有利用英语进行交流。
1.2 学生普遍缺乏兴趣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对英语的分析、理解、读写能力及词汇量都较差, 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 没有积极主动性, 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1.3 师资配备及教学水平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师中有一部分是从事英语语言教学的教师, 他们虽然英语水平高, 但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在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方面无从下手;而另一部分专业英语教师则从事专业教学, 虽然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 但缺乏对英语教学规律的理解, 对英语教学方法了解不多, 尤其是口语、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欠缺, 也极大地影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管是专业教师还是英语语言教师, 进行专业英语教学, 都有其自身的局限。
2 专业英语教学的解决对策
2.1 建设高水平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师资培养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准确阅读英文操作、编程手册, 还要具有较强的英语水平, 掌握英语语言的教学方法, 把传统的语法和词汇的讲授转变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 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企业生产实践所需的英语知识, 注重利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和表达的实际能力。
从事英语语言教学的教师教学任务重, 而且很难把握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 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 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符, 与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水平相符。最好是从事数控技术教学的专业教师来授课, 但有必要为他们提供英语教学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2.2 选取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目前教学特点的教材,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的开发原则应符合高职教育要求, 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 与专业技术接轨, 与专业英语知识紧密结合。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作为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传播的载体, 教材内容应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专业英语教材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侧重不同, 应适合高职学生现有能力水平, 以够用为度, 不必追求深语法、长句子的文章。以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解语法含义, 而忽略了其最重要的应用原则。
2.3 先进教学模式的应用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知识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组织领导者, 起引导、组织、建议、帮助的作用。充分利用任务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法、问题启发法等教学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强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利用英语进行交流, 构建活跃的专业英语的课堂气氛。
2.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图片, 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英文词汇与实物的直接联系, 文字和图片相结合, 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播放数控技术专业相关的生产现场或车间的英文视频, 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维, 也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2.5 增加生产现场或车间的实践授课
利用生产现场或车间现有的数控机床、工件、刀夹量具或其它辅助工具来讲授实物的英文含义, 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专业英语的学习氛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还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 使英文知识结合专业技能, 培养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
数控机床大部分配置进口数控系统, 操作界面、系统参数、面板按键、报警信息大多以英文显示, 其使用手册、维修指南、刀具样本等也多为英文标识。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之前, 学生不了解专业英文词汇, 通常死记操作面板上按键的英文含义, 教师在实践授课时可以实际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为例, 让学生重新认识不同按键、操作界面及系统参数的中英文含义。对照英文操作说明书, 完成相应的机床操作或实验过程。
另外,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词汇包含了装备制造业各方面的常用术语, 一般用词规范, 词义变化不多, 但经常反复出现在各种资料及手册中。学生需要学习专业英语的词汇并掌握其含义。教师在讲解数控机床相关的名词时, 最好将常见的专业词汇, 尤其是对常见的数控机床的名称, 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不同类型的刀具、夹具的名称、工件的名称及常用的工艺术语进行分类归纳,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3 结论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讲授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提高运用专业英语知识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英语课程的作用, 还需不断积累经验, 探索适合本专业的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韩萍, 朱万忠, 魏红.转变教学理念, 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 2003 (2) .
[2]郭曦.改进高职院专业英语教学的对策与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9) .
8.数控专业实习设想 篇八
一、设置专业方向
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多为三年制,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一般为1∶1。建议将数控专业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维修方向等,然后依据各专业方向合理安排实习计划。第一,数控车床方向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安排普通车床、数控车床、Master CAM Lathe仿真实习等。第二,数控铣床方向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安排普通铣床、数控铣床、Master CAM Mill仿真实习等。第三,数控维修方向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安排钳工、机械维修、数控编程与仿真、数控维修等实习内容。区别对待非数控专业,职业院校机械制造工艺、模具制造等专业一般也安排有数控加工实习,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只要求了解数控机床原理,掌握基本的编程和加工方法即可。实践表明,两周(60学时)的实习时间便可。对于数控专业来说,数控车床方面,除了一些基本的加工表面的编程与加工以及子程序的调用、复合循环编程等必须掌握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内表面的加工及尺寸偏差的补正等。数控铣床方面,必须掌握对刀、内外轮廓形状的编程与加工、钻孔循环编程与加工以及刀具半径补偿与刀具长度补偿的应用等,高级班还应掌握宏程序的编程等。另外,在实习计划中还要考虑工艺、刀具、切削用量等内容的安排。重视金工实习,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数控技术的基础。
二、引入数控仿真软件
数控机床实习不比其他专业,如果要使每个学生有充足的实习时间,可能要投入上百万资金添置设备,这对于很多职业院校而言显然是一笔大额开支。把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和了解数控加工的过程,掌握每种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而且能在实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将加工出错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数控仿真软件的实习既可与理论课结合,边讲边操作,也可单独拿出一周的时间来专门安排实习,各校可结合机房的实际情况具体安排。一般要求在上理论课时应拿出4学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实际加工的观摩教学,让学生对加工有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刀环节等,然后再安排仿真实训。理论课结束后安排实际加工实训效果较好。
三、提高设备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空闲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是解决实习工位短缺的另一途径。首先,教学相关部门要摸清全校数控设备的上课需求情况。数控设备作为学校一种有限的优质资源,不仅数控专业有需求其他专业也有一定需求。所以在每个学期期末,各专业教研室应提出各班级的数控机床使用计划和实习材料需求清单,交由教务处和设备处统筹安排,并于下学期开学前制定和落实好学校数控设备的使用计划。其次,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在实习教学中,一方面,可采用早、晚班制,早班的实习时间为早7∶30—10∶00、10∶30—12∶30,中班实习时间为12∶30—15∶00、15∶30—17∶40,课间休息半小时;另一方面,可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安排临近毕业的班级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由于此安排对正常化教学有一定影响,故在政策上对有关教师应有一定倾斜,如实习教师上班时间的弹性制、假期实习补贴等。再次,对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管理。设备出现故障,往往打乱教学计划,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每学期末,维护人员都要对数控设备进行系统维护,对机床进行全面检修。
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实习计划、引入数控仿真软件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职业院校数控实习工位短缺问题,但是,这要求职业院校各部门和教师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增添新设备才能更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单位: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数控专业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数控专业自荐书08-07
数控专业学生自荐信07-13
数控专业个人简历表08-24
数控专业学生求职信09-26
机械数控技术专业简历10-05
浅谈数控专业教学论文09-18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论文11-02
数控技术专业的英文简历表格08-03
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自我鉴定09-28
数控机床专业实习的心得体会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