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的说课稿(精选3篇)
1.沉与浮的说课稿 篇一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教材说明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先观察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交流观察到的发现,从而得出观察物体沉浮的科学方法。第二部分是完成实验二,先预测所观察物体的沉浮,并让他们说说想法,然后让学生实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从而知道哪些物体预测错了,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第三部分就是进入本课的重点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萝卜由小到大、橡皮由大到小时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从而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探究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马上生成一个新的问题,即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上一定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判断出一些常见物体的沉浮情况。也会很自然地想到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轻重有关。因此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时会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动手探究后,会发现原来的认识可能有偏差。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明白实践是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科学知识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
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大胆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四、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进行大胆猜测,以及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结论,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与他人的合作,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五、材料准备
1、教师用:水槽、萝卜、小刀、橡皮、烧杯和鸡蛋
2、学生用:水槽、一号材料袋、二号材料袋和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流程
(一)、魔术引入,初步感知沉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魔术“会游泳的鸡蛋”来引入新课,立刻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这一魔术也是和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从而能够顺利展开本课的教学。
(二)讲解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自由阐述他们心中的想法,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判断物体沉与浮的标准。接下来,再用课件出示三幅图,学生分别说出每幅图中物体的沉浮情况。其中第三幅图的物体是悬浮的状态,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是想让学生知道悬浮也是浮的一种,但在小学阶段是不需要出现悬浮概念的,只需要知道这种状态也是浮就行了。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判断标准的理解情况,也能成为后面实验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一,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确定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师课件出示石子、木块、泡沫、啤酒瓶盖这四种材料,让学生猜测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接着适机提问: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可以用实验来验证。接下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其中啤酒瓶盖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根据啤酒瓶盖的不同情况请学生分别展示操作方法,师提出问题:哪种方法更合理呢?学生自由交流想法,师总结并用课件出示观察物体沉浮的科学方法。
(四)、实验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渗透科学思想。
我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同样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实验,实验后学生会发现很多实验结果都与猜测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懂得科学真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五)、实验三,探究同种物体沉浮的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一个是观察萝卜由小到大时的沉浮状况,另一个是观察橡皮由大到小时的沉浮状况,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直观的实验学生能很快领悟其中的道理。
(六)、魔术揭秘
针对课前做的魔术,进行揭秘,让学生明白魔术中其实也是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的。这一环节设计也能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也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七)、课后小结
学生先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师做最后小结,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2.沉与浮说课稿 篇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第10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认识了浮力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本节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涉及应用受力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与浮力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等。本节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两部分内容构成。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我教的班级课堂纪律不太好,但是我发现他们爱动手、喜欢观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的特点准备了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目标分析
1、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盐水浮鸡蛋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到轮船的工作原理,学生也是略知一二,但对轮船为什么能漂浮以及排水量的知识都存在认识误区,因此把轮船工作原理就定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②教学难点:
由于物体的沉浮条件内容较多,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内容浮力应用的学习,所以把学生对该条件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学生在学习轮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时,由于涉及到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因此把这部分知识也定为本节教学的难点。①②③④⑤
四、教法分析
通过演示、实验、结合讲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sh;运用自主探究法、启发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到知识。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五、过程分析
1、情景引入(约2-3分钟)
用浮沉子“小鱼”上下游动游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
让学生观察体积相同的橡皮泥和超轻粘土放入水中松手后的现象,通过提问,如松手后物体受到什么力?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吗?为什么橡皮泥下沉,超轻粘土上浮?引导学生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解释“小鱼上下游动”的现象。然后由学生做书上想想做做盐水浮鸡蛋的实验。第二部分物体浮沉条件的几个重要应用,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先了解一下三个重要应用的例子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我给每个小发了橡皮泥,看哪个组可以让橡皮泥不沉入水底,最快做出来的组加分。提出问题轮船用钢铁做的密度比水大为什么没有沉入水底?轮船从河水驶向海水重力变不变?浮力如何变?排开水的体积如何变化?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并详细讲解轮船的排水量。生活中很多原理是和物理相关的,又如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在这里我准备了潜水艇演示器,我先做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气球和飞艇也是一个物体浮沉应用,要让学生知道热气球和飞艇是靠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3、课堂小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内容,做练习题巩固知识。
4、课后作业(约1分钟)
六、评价分析
本节课我用几个小实验,希望学生能通过自己动手、自己观察来掌握知识。本节内容的知识比较综合,有些难度,学生要想一节课全部掌握会有困难,应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知识。
3.大班沉与浮的优秀教案 篇三
这是大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科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很喜欢的课程,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验证猜测,得到答案。我班幼儿在之前的活动中已经累积了相关的沉浮知识,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上加强难度,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沉与浮,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和重量可以改变沉浮的状态。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2、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3、初步尝试实验的一般过程。
重点: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难度: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装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积木、石子、弹珠、盛满水的大水盆、活动记录表。
2、幼儿学具:盛满水的大水盆、装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题
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说一说材料的名称和摸上去的感觉。
2、提问:这些材料放在水中会怎样?
3、进行猜测记录。
二、验证猜测
1、教师根据幼儿的大胆猜测与幼儿一同验证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与猜测的进行比较。
3、与幼儿一同观察记录表“沉下去”和“浮上来”,并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入水底。
三、幼儿探索,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方法
1、选择两个典型的物体,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幼儿探索:
①让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变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弹珠、石子,认识悬浮)
②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来。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从而改变浮力大小)
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都可以让物体的沉浮发生变化。
四、活动延伸
【沉与浮的说课稿】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