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述职报告最新

2024-10-20

村支书述职报告最新(共8篇)

1.村支书述职报告最新 篇一

作一名合格的村支部书记

XX党支部书记XXX

我叫XXX,今年53岁,是XXX村党支部书记。感谢领导给我这次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请允许我代表新一届村支部书记,向市委、市政府举办这次培训班表示衷心的感谢!举办这次培训班不仅为我们新任村主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将会极大的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对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农村路线、方针、政策也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我们将会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想作为一名支部书记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带头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带领班子成员整体提高。作为一名支部书记,要带头认真学习好、领会好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好法律法规,只有自己学习好了,才有资格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者、实践者、执行者,才能提高整个班子的整体素质,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和富有成效的开展。作为村支部书记应该做到“常规”和“多余”相结合。常规是指要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素质,“多余”是利用工作之余在生产生活中找他们谈心,去了解和理解他们,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困难、问题,其实这样做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更会使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大大的加强。

二、要做廉政建设的干净人。通过听取“加强党性修养”和“预防腐败”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认识到村支部书记在基层代表的是党的形象,务必要清正廉洁,要做到权力面前不特殊、金钱面前不伸手、亲情面前不松口,在公与私上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时刻以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

三、要做到处事、办事公正、公开。现在农民群众经济上盼望致富,政治上盼望民主,这是农村社会的一大进步。通过“两公开”、“一监督”论证学习,使我认识到农村支部书记必须适应要求,坚持把话说明,把事办明;坚持做到公道、公正、公平,不打自己的小算盘,为大多数群众着想。要依据政策及法律法规、村规民约,不丧失原则,不凭感情,不要面子,不论对自己、对群众,还是对亲朋好友,都要一视同仁。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公开公正,让群众放心满意,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四、要真正说到做到,办事才有效。“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群众最讲实际,他们往往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到你干了什么,干的成效如何。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就是要说到做到,表里如一,要做群众的贴心人,把群众想什么,盼望什么,关心什么,作为工作着力点。把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首要工作,抓实抓好。解群众忧,暖群众心,切实让群众说党好,说村干部好。

五、要做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村支部书记的第一职责。我清醒的认识到,没有实力

办事,处处向群众伸手的支部,无论如何也难有凝聚力;没有实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村干部再节俭,群众也不会说你称职。因此,新的形势下,必须立足本村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支部书记想在前头、干在前头,通过牵线搭桥,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我们党在村级执政的基础才坚如磐石。

六、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抓好农村稳定工作,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稳定的工作思路和务实的工作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确保长治久安。要做好农村稳定工作,一要处理指标与治本的关系,通过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把土地承包、合作医疗费用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政务和财务收支事项,真实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力求实现根本意义上的稳定。支部书记要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使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发展中实现根本意义上的稳定。

各位领导,未来五天的培训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我非常期待。通过培训,我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回去以后,我要把这一次的培训班中得到的思想触动和大量的信息、知识消化好、吸收好,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去,时刻牢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承诺,努力为群众想办法、找路子,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谢谢大家!

2.村支书述职报告最新 篇二

2007年起我国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实质趋同,也大大提升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此后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准则讲解、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对准则体系进行了完善。2010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2013年7月,再次发布了新的概念框架讨论稿,其改革思路对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未来修订或制订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因此本刊特约请研究人员从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入手,分别从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会计计量、其他综合收益概念及列报等角度探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

导言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概念框架的其他方面——报告主体、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都要以财务报告的目标为基础,在逻辑上服从并服务于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决定了主体向报告使用者所提供信息的含量,所以概念框架的设计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财务报告的目标而展开,财务报告的目标在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的发布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2010年《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发布,其间经过了21年,这21年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原有的会计理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于主体信息的需求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报告的目标必然也要做出改变。为了实现以原则为导向的国际准则的趋同,IASB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4年联合发起的概念框架的修订工作,在2006年7月和2008年5月发布了两个重要的讨论稿和征求意稿后(IASB.Discussion Paper-Preliminary Views on 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July2006;IASB.Exposure Draft of 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May2008),IASB与FASB于2010年联合发布了最新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如下界定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提供关于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对于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在做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时是有用的。这些决策包括买入、卖出或持有权益和负债工具,和提供或偿还贷款以及其他形式的信用。

在1989年IASC发布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中,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如下界定的: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财务报表还反映了管理当局对交付给它的资源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的实施成果。

不难发现,2010年的概念框架和1989年的框架中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表述出现很多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取代了“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告使用者由“很大一批使用者”演变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以及进一步突出了“决策有用性”。那么这些新的变化是否更加合理?此外,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是否将“维护金融稳定”列为财务报告目标的争论从未停止,那么“维护金融稳定”是否该成为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目标的最新变化与争议对界定我国未来的财务报告目标有哪些启示?本文试图通过规范性的分析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一、IASB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的最新变化

IASB 2010年发布的概念框架对财务报告的目标重新进行了界定,最新的财务报告目标与IASC 1989年发布的《框架》中所界定的财务报表的目标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源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取代了“财务报表的目标”

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与IASC1989年框架一个最直观的区别是明确使用了“财务报告”替代了“财务报表”。1989年的框架指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解释材料。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ASC 1989年的框架关注的仅仅是财务报表,可以看出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的范围更大了。

但遗憾的是IASB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财务报告的定义及其边界,并且在其接下来的修订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财务报表,比如财务报表的要素、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等。同时在“财务报告”概念的基础上重新抽象出一个最新的概念——“通用目的财务报告”。IASB指出,关于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界限、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与特殊目的财务报告界限的讨论将会在概念框架项目的以后阶段进行。所以在2010年发布的概念框架中并没有明确财务报告的界限,而是直接使用术语“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明确指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

由于报告使用者的类别众多,不同使用者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从理论上讲,报告主体应该针对每一类型使用者的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目的财务报告,但从实务而言,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抛开繁杂沉重的编制工作不谈,另一个重要的难题是报告主体无法准确获知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方法或程序,以及会计信息(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在其决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因此,“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因为大量的报告使用者需要相似的信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大部分报告使用者可能的信息需求。

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并不能提供报告使用者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比如宏观经济状况及预测、政治事件和行业未来展望等,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是为了满足大部分报告使用者的一般信息需求而编报的,那些具有特殊信息需求的报告使用者并不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服务对象,比如公司管理层、政府监管部门、税收征管部门等,但并不排除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对于特殊的信息需求者在客观上也是有用的。

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外部使用者,比如投资者、债权人等。这些外部使用者不能直接要求报告主体向他们提供信息,但又必须依赖这些信息来做出决策或评价。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所对应的特殊目的财务报告并不属于概念框架的讨论范围,在不能满足所有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情况下(理论上也不存在其他形式的报告能够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我们只能追求使用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来满足大部分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的信息需求,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大部分报告使用者的利益,所以概念框架和本文讨论的财务报告仅限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以下简称“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由“投资者导向,转时“投资者与债权人导向”

关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IASC于1989年发布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框架》中,有“一大批使用者”的表述,同时明确了这一大批使用者包括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与公众。虽然上述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可能完全由财务报表来满足,但是仍然存在着对所有使用者来说是共同的需求。投资者是企业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可以满足财务报表能够满足的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要。所以,1989年框架中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投资者导向”,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是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

而IASB 2010年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第一章中明确指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并且明确管理层、监管机构和公众等其他报告使用者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即使财务报告对他们来说有时也是有用的。所以,IASB 2010年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投资者与债权人导向”。

从IASB概念框架(包括1989年的框架)中关于财务报告(表)主要使用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经历了从“投资者”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视角与理念的转变,即从“所有者视角”到“实体视角”的转变。将投资者列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一种“所有者视角”,而将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列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一种“实体视角”。在所有者视角,财务报告关注的是投资者或股东的利益,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这在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经理人制度不健全的经济环境下是可行且合理的,在那样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者自行管理自己的企业,投资者往往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债务,这些因素是“投资者导向”产生的根源,也是将投资者列为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重要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企业所有者不再亲自管理企业而是雇佣经理替他们经营企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本需求的增长,新的商业形式也不断出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资本提供者也只承担有限的债务并且职业经理人与资本提供者(投资者、债权人)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实体视角”理论便应运而生,在这种视角下,财务报告不再仅仅关注投资者的利益,不能仅仅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还要关注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的信息需求,因为从实体的角度看,他们也是企业的资本提供者,他们的信息需求同样应该得到满足。这种理念的转变实际上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实体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包括了“所有者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二者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三)最新的财务报告目标进一步突出了“决策有用观”

IASC 1989年发布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同时反映管理层对交付给它的资源的受托管理责任。

受托责任存在的前提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存在明确的委托、受托关系。如果受托与委托双方中,任何一方的模糊与缺位,都将影响受托责任的履行,基于这样的经济环境,受托关系是通过委托、受托双方直接往来所形成的,而不是通过资本市场形成的,因为在资本市场中,资源的委托、受托关系变的模糊。笔者认为,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受托责任观”较为切合实际,它使得企业的会计行为与其经济行为相一致;而在资本市场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投资者或债权人等报告使用者对其决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他们更需要的是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决策有用观”更切合实际。

从它们所提供信息的内容上来看,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它们某种程度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财务报告的主体应该是受托人(即管理层),委托人要依赖于受托人提供的信息对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继续维持受托关系还是更换受托人,这对于委托人来说本质上也是一种“决策有用观”。

IASB同样认为,“决策有用观”包含了“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是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的授信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决定买入、售出或者持有一项权益或债务工具取决于他们期望因此而获得的回报,比如股利和市价上涨等。现有和潜在的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决定提供贷款或其他形式的信用取决于他们期望获得的本金、利息和其他形式的回报。而他们对这些回报的预期取决于他们对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评价与判断,所以他们就需要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评价和判断企业未来净现金流,这些有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资源、对企业的要求权以及资源和要求权的变动和企业的管理层是否有效地履行受托责任。对受托责任的评价包括受托人在不利经济因素影响下是否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资源、企业是否遵守了法律、规章和合同条款等。因为受托人对于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影响到企业获得净现金流的能力,从而影响到报告使用者对所获得回报的预期以及资源分配的决策(买入、售出、持有、提供贷款等),所以报告使用者评价受托责任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所以,IASB认为“决策有用观”包含了“受托责任观”。

IASB与FASB同时还指出,在概念框架中没有明确使用术语“受托责任”,但仍然对“受托责任”的涵义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对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于委托人评价受托人的受托责任也是有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受托责任(stewardship)”翻译成其他语言可能会产生理解差异,从而可能造成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误解。既然“决策有用观”包含了“受托责任观”,那么使用“决策有用性”作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词则更为合理。

二、与财务报告目标有关的争议

(一)“维护金融稳定”是否该成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学术界对于会计计量方法提出了很多质疑,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夸大了资产的内在价值,是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本质上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因此有人提出来应该将“维护金融稳定”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维护金融稳定是监管者和财政政策制定者的责任,财务报告也应该关注他们的信息需求。

对此,IASB与FASB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财务报告应该如实反映经济实质,并尽可能地与经济实质出现最少的偏差。也就是说财务报告只需如实列报即可,这种如实列报没有必要迎合金融稳定的目标,即没有必要考虑这种如实列报是否能够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此外,如果将金融稳定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可能会产生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比如有些人认为维护金融稳定最好的方法是要求主体不报告或推迟报告主体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这种要求显然会剥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的知情权,这显然与IASB或FASB的使命(为资本市场参与者服务)是不一致的。虽然维护金融稳定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但提供了相关可靠信息的财务报告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也是有利的。

总之,维护金融稳定是监管者的责任,而财务报告只需要做到如实反映即可。例如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是1元,那么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如实反映出该项资产的价值是1元,如果该项资产的价值因为某种原因下降到0.1元,那么财务报告仍应该如实反映出该项资产的价值是0.1元,哪怕金融系统会因为该项资产价值下降到0.1元而变得动荡,所以金融系统的动荡不能归因于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只是做到了如实反映,不该成为金融不稳定的替罪羔羊,所以“维护金融稳定”不能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二)“业绩评价”是否该成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告最早开始出现时就是为了对管理层进行业绩评价,从而解脱管理层的受托责任。业绩评价包括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本质上是评价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实施业绩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投资者,管理层有时候也会对自己的业绩进行自我评价,但管理层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财务报告是为了满足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的信息需求,而管理层可以从企业内部直接获得与主体有关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投资者通过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来做出经济决策,从而决定是继续持有投资、还是增加投资或者退出投资。业绩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业绩评价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做出经济决策,业绩评价的本质仍然是“受托责任观”,而“受托责任观”已被“决策有用观”所包含,所以,笔者认为“业绩评价”与“决策有用观”是不矛盾的,它已经被包含在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之中。

(三)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是否一致

投资者与债权人都是主体的资本提供者,投资者提供的是股权资本,债权人提供的是债权资本,从表面上看他们的信息需求是不一致的。投资者要求的往往是资本增值、股利收入等,所以他们需要评价主体未来净现金流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债权人要求的往往是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所以他们也需要评价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是一致的。但仔细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各自对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则是不相同的。投资者对于未来可获得的净现金流量有着较高的心理预期(必要报酬率),这种预期往往高于债权人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预期(即股权资本成本大于债权成本)。此外,主体资本中的长期资本往往来自于投资者,而短期资本往往来自于债权人,所以,投资者对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时间要求大于债权人,投资者要求主体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具备令其满意的现金流,而债权人往往只要求主体在债权存续期间内具备相应的偿还能力即可,并且投资者所能承受的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也要大于债权人。

由此可见,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息需求在本质上是不一致的,所以最新的财务报告目标由“投资者导向”转向“投资者债权人导向”,即财务报告不仅要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还要满足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三、来自IASB概念框架的启示

(一)财务报告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

无论是IASC 1989年的框架,还是IASB 2010年发布的概念框架,都将财务报告的目标摆首要的位置。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报告的基础,概念框架的其他方面一—报告主体、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以及具体准则的制定都要源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并以其为导向。

(二)应明确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界限

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与1989年框架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用“财务报告”取代了“财务报表”,但最终发布的概念框架实际上重点关注的仍然是“财务报表”,虽然已经明确了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没有明确划分两者的界限,IASB也并没有发布其他形式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界限应该尽快进行权威的划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解释材料。财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要比财务报表多,可以将管理层讨论分析、补充材料等正式列入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公司年度报告可以成为财务报告的参考形式。

(三)“实体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是必然选择

“所有者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投资者导向,主要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这在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较多的经济环境是合理的,而在现代经济环境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企业的资本需求也不断增加,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都是企业的资本提供者,“实体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应该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包括其他授信人)导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应该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满足这些人信息需求就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大部分的信息需求。

四、对界定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启示

我国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如下界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与IASC 1989年的财务报表目标在表述上高度趋同,“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并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和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未来必然做出很多修订,我们可以从IASB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的最新变化中得到一些启发,以便重新界定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

(一)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不能忽略“受托责任”

“决策有用性”是IASB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词,这里的“决策有用性”包含了“受托责任”,在国外的经济环境中,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包括其他授信人),他们评价管理层是否履行受托责任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做出经济决策。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政府和社会公众也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尤其是公众)有时候评价管理层的受托责任不是(或不仅是)为了做出经济决策,而是单纯地监督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我国的社会公众本质上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但国有资产的受托人往往是政府有关机构或部门,公众可以接受受托人没有做到国有资产的增值,但绝不可以接受受托人对国有资产的浪费和不当处置。由于政府和社会公众在我国也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所以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仍然应该明确要反映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这样才能让政府和公众更好地监督国有资产。

(二)财务报告的边界要有所扩大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这样的表述与IASC 1989年框架中的财务报表的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的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该披露的信息与资料。这实际上是IASC 1989年框架中财务报表的概念,在IASC 1989年的框架中已经明确指出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解释材料。IASB在2010年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定义财务报告的概念,但很显然,IASB财务报告所包括的内容要多于财务报表(包括附注),而我国仅仅将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信息资料定义为财务报告,这仅仅是狭义的财务报告,其本质仍然只是IASB概念框架中的财务报表。

在未来与IASB实现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应该进一步扩大财务报告的范围,可以参考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形式进一步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

(三)我国在进行准则趋同过程中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不宜改变

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中明确指出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虽然未明确使用“主要使用者”的字眼,但不难得知上述四类使用者就是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由于经济环境的特殊性,我国的政府和社会公众往往比国外的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有更强烈的需求。我国的政府同时扮演着投资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而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命脉,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制度,国有企业本质上属人民所有,从而使我国的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有着更强烈的需求,社会公众有着监督国有资源的愿望,而财务报告是公众监督国有企业资源最直接的工具,所以在我国,除了投资者和债权人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

3.腕表最新升值报告 篇三

“买表升值的吧”——夸张一点的说法,在往前推算的365个昼夜里,我至少需要回答100次这样的问题,不论是在当钟表论坛版主的日子里,还是在MSN上同刚刚开始喜欢机械表的朋友的对话里。是的,买表不会保证你升值,甚至可以说,买机械腕表能够让你保值的都很少。但,这并不否认,在当今世界数量如星辰般的机械腕表中没有保值升值的款式——或者更确切地说,确实有那么一些腕表,天生就注定了它的升值空间,正所谓“钱途无量”。

型号:PATEK PHILIPPE5180

TIME: 2008年4月巴塞尔表展

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天生就保值,作为当今腕表届的绝对经典品牌,无论是苏富比或者安提古伦,只要有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的出现,总会是最强手的拍品。其复杂怀表CAL 89白金款就曾经在2004年的安提古伦上以6,603,500瑞郎的天价成交!2008年的新款5180/1G同样采用了18K白金材质,说它钱途无量并非空穴来风,实在是因为5180/1G采用了近年来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再次上演镂空制表技术,将calibre 240超薄机芯的精美构造完美展现。品牌是腕表保值升值的第一要素,随后,品牌中的稀有产物则是加码的最大保证。为此,5180/1G无论如何都能成为说保值升值文章中的头一块。

型号:VACHERON CONSTANTIN Metiers d'Art探险家新款

TIME: 2008年4月巴塞尔表展

凭心而论,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的精品不少,但就是无法在全系列的保值升值性上和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做到平起平坐。但,这绝非是对于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的否定,相反,倒是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但凡其升值空间很大的款式,那一定就是精品中的精品,如这块Metiers d'Art探险家。先看看结构吧,摒弃了传统的指针式,而采用了转盘的方式来显示时间。别看表盘五颜六色,这可是珐琅微绘的中世纪世界航海图。关于珐琅微绘,我想绝对可以够专门开篇的,拙笔姑且暂时避开,只是说珐琅微绘在现代腕表上用的很少——那是需要大师级别的人物手工绘制而成的!如此一来,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再加上珐琅微绘和独特的时间显示结构,你要它不升值,那都很难……

型号:Maurice Lacroix Mémoire 1

TIME: 2008年12月

机械表可以拥有记忆功能吗?艾美首创这枚拥有记忆功能的机械表。拥有604枚零件的极复杂机芯,这项全新极复杂性功能被首先应用于Mémoire 1计时码表,表面看来,设计相当简单,但实则它却是目前其中一款最复杂的腕表!个中乾坤在于这只计时腕表内加设了一项革命性的装置──机械腕表中破天荒的记忆功能,独特个性的外观设计给视觉带来冲击。腕表的细节处理也可圈可点,从镜面抛光零件到精细雕琢表面的过渡,表壳与表盘被整体风格包围,纯粹和优雅在此和谐交融也是加分不少,最关键的是全球限量20只,所以行家认定这是一只注定要升值的腕表。

型号:JAEGER-LECOULTRE175 Years Master Minute Repeater

TIME:2008年4月巴塞尔表展

限量纪念版——我说的是真正的难以买到的限量纪念版——往往存在最大的升值空间。JAEGER-LECOULTRE的175 Years Master Minute Repeater就是其中之一。三问腕表机芯向来是业内也不得不承认的最难以制作的机械机芯。而这次非但JLC做了三问,还恰巧是一块175周年的纪念款。为此不得不承认,能买到它的人真的很少,所以那些想买而稍稍缺乏一点运气的藏家都挤到拍卖场上去“狩猎”了。它能不卖出天价么?

型号:ROLEXSubmariner 白金款

TIME:2008年4月巴塞尔表展

ROLEX(劳力士) 蚝式恒动潜航者(Submariner)白金款——终于,我相信很多资深玩表人士应该会和我一样,在得知Submariner系列出了贵金属款的时候就差热泪盈眶了。ROLEX(劳力士)是个家喻户晓的顶级腕表品牌——不是人人都买得起,但却是很多人都渴望拥有。但是产量并不算太小的Rolex(劳力士)和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拥有差不多的保值升值性,这也真是当今腕表届的一项奇迹了。不论是现代黑面红针Daytona系列,还是曾经的保罗纽曼系列,都是在安提古伦上见一块被藏家“秒杀”一块的永恒经典表款。今年ROLEX(劳力士)更是推出其经典潜水腕表 - 蚝式恒动潜航者(Submariner)的贵金属版本。瞧着吧,再有个3年时间 这表没准又翻倍了。

型号:CHOPARDPiece Unique贝壳绘

TIME:2008年4月巴塞尔表展

CHOPARD(萧邦)的表有时尚的,有严谨的,当然,还有稀有的能够保值升值的。千万别拿普通的快乐钻石去衡量CHOPARD(萧邦)的顶级款腕表的保值性。这块Piece Unique的贝壳绘就是最后那种。表盘上的所有图案,都必须由人手一笔一笔的完成。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没有什么比手工活儿更能催生一件物品的价值了。珐琅微绘的表姑且在拍卖会上被各路买家英豪们“追杀”。这数量更少的在天然贝壳材质上绘画的腕表,说不定又能让你无意间的投资成为一种远远超过N个涨停板的一笔闲钱了。

推出时间:2008年4月巴塞尔表展

参考价格:价格不详

型号: PANERAI Luminor 1950 GMT306

TIME:2008年4月巴塞尔表展

如果有人要问我这世界上谁能把普通的煎饼卖到最贵可能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有人问我谁能把一块普通机芯卖到最贵的。我不用考虑的就能告诉你答案:PANERAI(沛纳海)。这个意大利海军曾经使用的军表风格的腕表,依靠着自己独特的传承艺术和严格控制的数量,成为为数不多的,绝大多数系列都能保值的品牌之一。还记得就在不远的若干年前,上海恒隆广场排队等待183系列PANERAI(沛纳海)的人已经到了两位数——这是在买普通奢侈品么?这次2008年的新款Luminor 1950 Tourbillon GMT 47毫米PAM 306 两地时间陀飞轮钛金属腕表更不用说了,古典的外形加上少之又少的数量。能买到当然是财力加运气的最好阐述了。

型号:BLANCPAIN Carrousel Volant Une Minute

TIME: 2008年4月巴塞尔表展

从现在大家所默认的准则来看,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是历史最长的腕表品牌——这要加上限定语“连续不断的历史”。如果把这7个汉字去掉,那么最长历史的应该是BLANCPAIN(宝珀),Carrousel Volant Une Minute是它2008年的新款。Carrousel——这东西太有意思了,在全世界人民都在对陀飞轮趋之若鹜的时候,BLANCPAIN(宝珀)横空出世出了个,不同于陀飞轮的产物——卡罗素,而且还是一分钟同轴卡罗素。敢问有朝一日附加上任何一种复杂供能,这一个最早成立品牌历史的牌子,必定能将这块卡罗素腕表的价格炒作到你无法理解的地步,就让我们所有人拭目以待吧。

型号:BREGUET Classique Chronograph Ref 5247BR

TIME:2008年4月巴塞尔表展

4.村支书述职报告 篇四

汇报人:王占言

自我任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创新思路求发展,攻坚克难促发展,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在班子成员的配合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支持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就自己任支部书记以来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代表们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学习,把握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我深感责任大,压力大。为此,我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理论素质是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为此,我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任职以来,我坚持把和自己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学习重点。先后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土地法》等农村法律法规,并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依法行政。三是在实践中学习,向身边的干部群众学习。实践出真知。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我始终注意观察和总结,注意向身边的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学习,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或吃不准的问题,坚持向飨乡党委早请示、早通气,遇事敢于碰硬,不推诿扯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支部战斗能力

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促

团结。我十分注重与班子成员的团结,遇事与大家多沟通、多协商,召开支委会、村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在研究讨

论后才作出决定。现在,村两委班子是团结的班子,是积极

向上、求真务实的班子,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二是

抓学教。充分利用党内“三会一课”、春训、电化教育等方

式方法,提高村两委干部理论水平,三是强基础。村组织

建设不仅是基础,而且是薄弱环节,村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

作水平是落实农村各项工作的关键。

三、认真履行支部书记职责,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1、努力改善村内环境卫生,建立卫生长效机制。

2、全村干群同心协力、共同出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修筑村内居民生产生活道路1.5公里,极大改善全村群众的出行条件。

3、出资两万余元为学校新建学生食堂和宿舍,改善学生在校学习条件。

4、抓好农村改厕工作

5、抓好三夏抢收抢种工作,坚决遏制焚烧秸秆现象。

5.村支书述职报告 篇五

四、扎实工作、执政为民,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我任村支书以来,坚持不断地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弘扬艰苦奋斗和开拓奉献精神。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为村办事。

村支书述职报告范文篇3

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思议两公开工作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心、依法行政,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取得全面进步。现述职如下:

一、加强自身学习,着力提升自身修养和领导水平

学习是提高党性觉悟和思想境界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手段。尤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我始终把学习放在了首要位置,从以下两个地方狠下功夫。一是学政治理论,提高思想境界。认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重温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不少重要阐述 篇章,认真领会了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做了读书笔记,并根据现实和自己分管的工作,撰写了心得体会,政治理论水平显著提高。二是学业务知识,提高领导水平。随着资讯技术的高速成长,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特别是农业农村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知识性更高。新生事物更是不断涌现。对此,我深感学无止境,潜心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充分利用时间来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中央、省、市、县、镇的各项重大决议和方针、政策出台后,自己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学习掌握,领会精神实质,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保证了不走样、不偏差。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狠抓班子建设,不断加强战斗力和凝聚力。

(1)充分发挥我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利用远程教育这一有利平台,引导农村党员学习党的及十八届三中全的重要思想,用以解决好现实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2)加强村委会领导班子内部团结,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观念。定期召开领导班子内部会议和民主生活会,广集各方意见,力求把工作做细、做好。

三、廉洁自律执行情况

按照镇党委的有关要求,能经常性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不断增强自律意识,以此端正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正确对待权力,认真履行好村委会主任职责。做到制度之内“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切实履行好自己肩负的工作职责。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投入,但这些项目的实施,都经过集体讨论、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民主权利,有效避免了违纪违规行为发生。作为个人来讲,也能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一年来,没有违反廉政规定和制度的行为。在处理村务过程中,从不巧立名目吃请、挥霍浪费村里的经济,也不在村里报销招待费、出租车费,不挪用公款私存以及搞个人经商行为。在村内事务活动中由本人经手的事务,一律经党支部集体研究同意,本人不自作主张。对分管范围内的廉政建设能抓好落实,我与村内的一些同志经常进行思想交流,互相鞭策,互相促进。在财务工作管理方面,做到严格把关,对每一笔支出发票都认真审核,对一些不和理的开支不予报支,凡办公费用先与书记商量后,再严格把关,杜绝了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认真学习报告并深刻领会其精神,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要认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对本村的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思想沟通,及时把握本村廉政建设执行情况,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6.关于村支书述职报告 篇六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关心和村班子成员的理解支持下,我本着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理念,以人为本,忘我得工作,赢得了群众的首肯和信任,也取得了些许成绩,村支书述职报告范文。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向各位作如下汇报。

一、班子建设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首先配齐了村两委班子,成立了并健全了xxx村监督委员会,民兵营,妇联,村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对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使各组织机构得到了有效的运行,在村级工作中遥遥领先。

二、为民办实事

近几年来,在同志们的支持和广大干群努力下,村两委班子实实在在地办了一些小事。

(一)根据上级要求,一村要有一室,xxxx年我村建起了卫生室一所,为群众解决了看病难,条件差,医疗人员不够的难题,使xx村医疗的硬件和软件都达标。

(二)我村在全镇算上中等大村,人口多,生活富裕,但电力线路老化,有些群众电饭锅烧不熟饭,电棒起不起,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用电需求。为此,村两委同志多方想办法,争取国家资金,在镇政府和供电部门大力支持下,我村终于在xxxx年争取到电力整改项目,使全村原有的4台变压器增加到6台,主线25平方铝线更换为50平方铝线,保证每家每户能安装上空调,冰箱,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述职报告《村支书述职报告范文》。

(三)水利兴修。

近几年,村两委对水利设施加大了投入力度。先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清理库底淤泥,增加了库容量,确保安全渡汛。

(四)农村生产。

今年,遇到了大旱,我和村两委当机立断,组织群众,清干渠,打水坝,向个企老板借水泵,架电线,保证了群众适时打水插秧。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针对我村面积大,人口多,情况复杂的情形,村两委制定了一套不成文的规矩:每月进行一次矛盾排查。对潜在的矛盾隐患和已发生的民事纠纷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制定合理的措施并积极付诸实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对全村28个村民组进行每周一次的夜间巡逻,确保治安万无一失,让广大群众出门放心,在家安心。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

村两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对计划生育长抓不懈,每年年初和年底都要对全村人口进行摸排,确保一年四季度的孕环检百分之百到位;加强对重点育妇的管理和服务;对隐性婚姻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力保我村没有一个多孩出生。

五、民生工程

7.村支书述职报告最新 篇七

2013年7月,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发布了一份综合讨论稿“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 (A Review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该讨论稿包括:修订资产和负债定义、引入终止确认的相关指引、澄清其他综合收益的目标和目的及建立列报和披露框架等。这是继2010年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联合发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征求意见稿之后, 关于概念框架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财务报告 (或财务会计) 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 CF) 是由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基本概念所组成的体系。概念框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佩顿 (William A.Paton) 的《会计理论》、坎宁 (John B.Canning) 的《会计学中的经济学》及佩顿和利特尔顿 (Ananias C.Littleton) 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等, 并于20世纪70年代得以蓬勃发展。美国最先研究并制定CF, FASB从1978年开始至今共发布了8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SFACs) , 形成了广度和深度均跻身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此后, 一些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先后效尤, 发布了各自的概念框架, 如IASC (IASB的前身) 于1989年发布了“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The 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ASB) 制定了“财务报告原则公告”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SP)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 (CICA) 发布了“财务报表概念” (Financial Statement Concepts, FSC) 等。各准则制定机构的概念框架不仅名称不同, 在形式、内容上也各有差异。2002年, IASB与FASB正式签署“诺沃克协议” (Norwalk Agreement) , 逐渐意识到消除各自概念框架差异的重要性, 并将“联合概念框架项目” (Conceptual Framework———IASB-FASB Joint Project) 列入趋同计划。2004年10月, 该联合项目正式启动, 分8个阶段进行, 包括目标和质量特征、要素和确认、计量、报告主体、列报和披露、目的和地位、对非盈利主体的应用及剩余问题。上述各阶段中仅有第一阶段“目标和质量特征”已确定终稿并于2010年9月纳入联合概念框架作为第1章“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第3章“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第四阶段“报告主体”于2010年3月发布征求意见稿, 但尚未确定终稿;第二和第三阶段“要素和确认”、“计量”进行了广泛讨论, 但尚未发布任何咨询文件 (仅在2008年10月对资产要素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成过暂行工作定义) ;其余阶段则基本上未开展任何工作。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 IASB与FASB集中精力先行研究和制定两者之间更为急迫的“趋同项目”而决定暂时搁置“联合概念框架项目”。2011年以后, 随着美国FASB单方面放缓会计准则的趋同进程, 重启“联合概念框架”更是变得遥遥无期。然而, 要制定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 就必须对过时已久的概念框架加以修订。在这种情况下, IASB于2012年9月重启仅有IASB参与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项目 (IASB-Only Conceptual Framework) , 新项目不再与FASB合作。从积极方面考虑, IASB独立重启概念框架项目, 能够减少诸多不必要的摩擦与争论, 可以顺利推进概念框架的改良, 加快概念框架发展的进程;从消极方面考虑, IASB单独制定的概念框架其权威性及认可度可能会比联合概念框架的成果有所降低, 同时还会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后续进程, 更不符合“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是概念框架趋同”的理念。IASB也许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因此它为重启的独立概念框架项目设定的目标不再旨在对现行概念框架作出实质性的修订, 而是着重关注尚未涵盖的主题或因具有明显不足而需要处理的主题。但无论如何, 2013年7月所发布的综合讨论稿“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仍然体现了IASB对概念框架发展的最新设想, 反映了后危机时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进步, 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深入研究。

基于此, 笔者拟探究现有概念框架存在的问题, 阐述和评价“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 并提出对我国建设概念框架的思考。

二、现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存在的问题

各准则制定机构发布的现行概念框架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均功不可没。概念框架本身不属于会计准则, 却是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依据。纵观美国、英国及IASC的概念框架, 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1) 对于准则制定者而言, 一是帮助他们制定未来的会计准则, 二是帮助他们对已有的会计准则加以复评。 (2) 对于财务报告编制者、审计者和使用者而言, 概念框架为他们理解会计准则的实质和制定过程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一是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对照会计准则的要求, 二是在缺乏相应的会计准则或遇到会计新问题时对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一个参考依据。

诚然, 概念框架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任何国家的概念框架都不可能完美无瑕, 现行概念框架至少存在下列问题: (1) 各国的概念框架在名称、内容、格式上存在较多差异。如, ASB“财务报告原则公告”第七章详细论述了“财务报表的呈报”问题, 而FASB和IASB的概念框架均未涉及“报告”环节;IASB的概念框架“基本假设”一章专门讨论了“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这两项基本假设, 而FASB和ASB对此则未作阐述。各国概念框架的不同将导致以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财务报告缺乏可比性。此外, 概念框架内部某些方面也存在矛盾冲突, 这与“构建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概念框架”理念相悖。 (2) 未能包含很多重要领域。如, 现行概念框架中“计量”、“列报”和“披露”以及如何确认“报告主体”方面的指引很少, 尤其“列报”和“披露”是不容忽视的重大缺口。 (3) 某些方面的指引并不明确。如, 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仍然有改进的余地。现行概念框架规定只有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或流出时才确认一项资产或负债。但在某些情况下, 尽管经济资源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较小, 确认资产或负债仍然可以提供有用信息。 (4) 现行概念框架很多方面已经过时, 反映的是当时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准则制定者的一些基本思想。随着“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特殊目的主体”等经济现象的出现, 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更显纷繁复杂, 概念框架的改革已迫不及待。

三、“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主要内容及评述

IASB发布的讨论稿“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共分为9章以及8个附录。讨论稿主要讨论了概念框架的目标和地位、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及其额外指引、确认和终止确认、权益的定义及权益和负债的区分、计量、列报和披露、综合收益表中的列报等。相比现有的概念框架, 明显增加了关于“终止确认”、“列报和披露”、“综合收益列报”等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讨论。

(一) 概念框架的目标和地位

IASB对概念框架的目标提出了初步观点, 认为修订概念框架的主要目的是协助IASB识别在制定和修改IFRSs过程中会一致应用的概念。此外, 概念框架可能帮助除IASB以外的其他利益方实现以下目标:理解并解释现行IASs或IFRSs;当某一特定交易或事项尚无准则或解释时确定会计政策。概念框架并非一项准则或者解释, 因此不会推翻任何准则或解释的要求。在极少数情况下,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整体目标, IASB可能会发布一项新准则或修订准则, 这些准则在某些方面与概念框架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 IASB应当在准则的结论基础中指出新准则或修订准则中哪些方面偏离概念框架及其原因。实际上, 概念框架的目标和地位与现行概念框架相比并无实质性差异。

(二) 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资产和负债在财务报告中的重要地位当之无愧, 其定义帮助解决了准则制定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现行定义包含经济利益的“预期” (Expected) 流入或流出, 有人认为这些指引说明资产或者负债是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入或流出, 而非潜在的资源或义务。因此, IASB建议修订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以明确地表达:资产 (或负债) 是标的资源 (或义务) , 而非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入 (或流出) ;资产 (或负债) 必须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或流出) , 这些流入 (或流出) 可以是不确定的。

IASB将“资产”定义为“过去事项形成的由主体控制的现时经济资源”, 将“负债”定义为“过去事项形成的由主体承担的转移经济资源的现时义务”。在这里, IASB提出“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 “负债”是一种“义务”, 更新了现行概念框架的内容, 也部分传承了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项目”2008年10月对资产作出暂行工作定义中的研究成果, 对资产定义采用了“经济资源观”。IASB还建议资产和负债定义中不应保留容易引起误解的“预期”流入和流出的概念, 确认标准中也不再保留关于“可能性”的内容。此外, IASB在资产的定义中还强调了经济资源是“现时”的, 其时间既不是过去, 也不是未来。在负债的定义中引入了“转移经济资源”的新概念。这些修订相对现行概念框架而言, 是一大进步。在IASB收到的评论函中, 有人认为提议的资产定义无法清晰地区分资产和费用。如, 在提议的新定义下, 一项保险支出即使不能使主体在超出当前会计期间的时间内受益也可能被当做资产。实际上, 资源中含有的经济利益在还没有使用时是资产;如果已经使用了, 资源就变成了费用, 不再是资产了 (葛家澍, 2005) 。还有人认为, 资产和负债定义中的“经济资源”应该包含“社会影响资源”, 该“社会影响资源”能够给报告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社会效益, 如声誉、良好的人际关系、环保绩效等。

(三) 支持资产和负债定义的额外指引

额外指引将帮助理解提议的定义中所使用的术语。讨论稿提供了“经济资源” (Economic Resource) 、“控制” (Control) 含义的额外指引, 以支持资产的定义;提供了“转移经济资源” (Transfer an Economic Resource) 、“推定义务” (Constructive Obligations) 、“现时义务” (Present Obligation) 含义的额外指引, 以支持负债的定义。额外指引还涵盖了“报告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的实质” (Reporting the Substance of Contractual Rights and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及“亏损合同” (Executory Contracts) , 以支持“资产”、“负债”两个定义。

讨论稿详细讨论了“推定义务”和“现时义务”。IASB认为“推定义务”应该保留负债的现行定义, 此外应提供更多指引区分推定义务和经济强制。“现时义务”来源于过去事项, 但如果保留在一定条件下转移主体未来经济资源的规定, 那么仍然不能明确过去事项是否足够产生现时义务。关于“现时义务”, 讨论稿列出了以下三种观点: (1) 现时义务必须来源于过去事项并且严格无条件执行。如果主体在理论上可以避免未来经济资源的转移, 那么就不存在现时义务。 (2) 现时义务必须来源于过去事项并且实际上无条件执行。如果主体没有实际能力避免未来转移资源的行为, 那么认为该义务实际上是无条件执行的。 (3) 现时义务必须来源于过去事项, 但对主体的未来行为可能是条件性的。IASB目前反对第1种观点, 但对于究竟采纳第2种还是第3种, IASB尚未形成结论并要求反馈者提供意见。笔者比较支持第3种观点, 因为现时义务虽然是过去事项形成的, 但在履行该义务时, 转移未来资源的条件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如, 在遇到“债务豁免”的情况下, 该转移资源的义务就可能被完全避免;而在“债务重组”或债务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 转移未来资源的义务虽然不能完全避免, 但其金额可能会发生变化。

(四) 确认和终止确认

讨论稿本部分旨在解决主体应该何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经济资源”报告为“资产”或者将“义务”报告为“负债”, 及主体应该何时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资产”或“负债”这两个问题, 即确认 (Recognition) 和终止确认 (Derecognition) 问题。现行概念框架并未涉及“终止确认”问题, IASB首次使其在概念框架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谓意义重大。

IASB关于“确认”的提议中删除了现行概念框架中“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及“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很可能流出”的表述, 而提出主体应确认所有资产和负债, 除非确认这项资产 (或负债) 不能在合理成本内提供相关信息 (或不能提供足够的相关信息) 或者任何计量方法都不能如实反映资产 (或负债) 以及资产 (或负债) 的变化。

关于“终止确认”, IASB提议当资产或负债不再满足确认标准时终止确认该项资产或负债。但对于主体保留部分资产或负债的事项, IASB应该在制定或修订特定准则时确定主体如何能更好地描述交易导致的变化, 可考虑以下几种可能的方法:增加披露;列报不同于初始权利或义务单列项目的其他权利或义务单列项目, 以表明风险的集中;继续确认原有的资产或负债, 并将转移中收到的款项作为借款, 支付的款项作为授予的借款处理。

(五) 权益的定义以及负债和权益要素的区分

IASB继续保留对权益的现行定义, 即权益为主体拥有的资产减负债后的剩余权益。现行IFRSs对于区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并未应用一致的负债定义, 这导致在负债的定义上出现例外事项, 并给予主体钻空子的机会。因此, 讨论稿提议概念框架应该说明IASB应根据负债的定义来区分负债和权益工具。这对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IASB还颇具革命性地建议在每一报告期末重新计量不同类别的权益要求权, 以反映稀释效应。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 (EFRAG) 在草拟的评论函中表示, 讨论稿阐述权益和负债的区分是值得肯定的, 但EFRAG并非支持其中的所有观点。IASB可能还需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在充分考虑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加以修订, 以提升概念框架的质量。

如果主体没有发行权益工具, IASB提议将要求权最次级工具作为权益要求权处理并进行适当的披露。

(六) 计量

现行概念框架对计量 (Measurement) 的相关指引十分有限。讨论稿描述了可纳入修订后概念框架中的指引, 包括财务报告目标和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对计量要求的影响, 计量属性的类别及选择。

IASB在讨论稿中提出了以下几种计量基础 (Measurement Basis) : (1) 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 (Cost-based Measurements) ; (2) 现行市价 (Current Market Prices) , 包括公允价值 (Fair Value) ; (3) 其他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计量 (Other Cash-flow-based Measurements) 。某一计量属性的相关性取决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债务人如何评估资产或负债影响未来现金流的方式。如, 对于持有以供出售的复杂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应该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于资产, 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等, 折旧成本应是最相关的。

根据2009年1月的资料, IASB和FASB对概念框架中应包含的计量方法进行了讨论, 初步决定采用以下分类: (1) 实际的或预计的现行价格 (Actual or Estimated Current Prices) ; (2) 调整应计利息、折旧、摊销、减值和类似项目后实际的过去入账价格 (Actual Past Entry Prices Adjusted for Interest Accruals, Depreciation, Amortization, Impairments and Similar Things) ; (3) 基于折现的或非折现未来现金流量的其他计算结果 (Other Prescribed Computations Based on Discounted or Undiscounted Estimates of Future Cash Flows) 。通过对比, 不难发现IASB基本沿用了2009年1月的讨论结果, 只不过表达有所差别, 如“过去入账价格”即“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 亦可理解“历史成本”。还可发现, IASB没有讨论“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这两种当前流行的计量基础, 并且把“公允价值”包括在“现行市价”内。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21世纪的金融危机都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选择计量属性的重要性。在一个主体的财务报告中, 是真实还是虚假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 关键在于财务报告中的量化的数字。这就涉及所采用的计量基础是否恰当 (葛家澍, 2009) 。因此, IASB在讨论稿中建议选择计量属性时, 应当考虑: (1) 资产如何贡献未来现金流或者主体如何结算或履行负债; (2) 计量属性能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他综合收益表中提供何种信息。欧盟财务报告咨询小组 (EFRAG) 在草拟的评论函中对此表示赞同。但对于“公允价值”是否应该包含在“现行市价”中, 笔者对此表示质疑。笔者认为, 公允价值更多的是一种抽象及广义的概念, 它可能包含了现行市价所代表的价值;在缺乏现行市价时, 它则由估价模型 (包括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等) 计算的数额来代表。将公允价值反过来包括在现行市价之内, 不一定合适。

(七) 列报和披露

现行概念框架并没有提供有关“列报” (Pre-sentation) 和“披露” (Disclosure) 的指引, 这一点一直受到非议。IASB建议将其引入修订后的概念框架, 以填补历史空白。“列报”是指主体在基本财务报表中披露财务信息, “披露”是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报告主体的有用财务信息的程序。这里, “披露”比“列报”具有更广泛的含义, 前者包括后者。也就是说, IASB新定义的“披露”是广义的披露, 包括基本财务报表“列报”的信息, 而狭义的披露通常用于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这也推翻了现行概念框架中“列报”包括“披露”的思想。

此外, 讨论稿用较长的篇幅解释基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 并得到初步观点:基本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确认的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以及现金流量的汇总信息, 这些项目的分类和金额汇总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是否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定;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是提供有关基本财务报表的额外有用信息, 以补充基本财务报表的信息。关于重要性 (Materiality) 概念, IASB认为在现行概念框架中已有清晰的描述, 因此不提议在概念框架中修订或增加相关指引。不过, IASB仍考虑在概念框架之外编制重要性的额外指引或教育材料。IASB还阐述了沟通原则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及预测性信息 (Forward-looking Information) 等。“列报”和“披露”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新的里程碑, 不仅完善了整个概念框架的体系, 而且对会计准则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八) 综合收益表中的列报

随着财务报表列报新模式的出现, 损益表扩大到了综合收益表。“综合收益表”包含了比“损益表”更多的信息, 它既包含在传统损益表 (Profit or Loss) 中确认的收益和费用, 也包含在其他综合收益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OCI) 中确认的与资产和负债重新计量相关的项目。但现行概念框架并没有明确讨论应该在损益表还是OCI中列报财务业绩。讨论稿建议IASB应增加指引帮助识别收益和费用的哪些项目在损益表中确认, 哪些在OCI中确认。IASB将OCI的使用限制在由于计量方法的改变导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项目中, 但并非所有重新计量都适用于OCI的确认。

IASB还讨论了概念框架是否应该要求列报损益总额或小计, 以及是否应该要求或允许转回 (Recycling) 的存在。IASB达成初步观点, 认为概念框架应当要求列报损益总额或小计, 并列报某些项目收益或费用被转回后的损益总额。这些提议对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九) 其他问题

讨论稿建议经修订的关于“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和“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章节大致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 基本同意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第一阶段“目标与质量特征”的成果) 。但若概念框架其余部分强调这些章节中某些领域需要理清或需要进一步修改时, IASB可能会对这些章节做出调整。然而, EFRAG却不同意这一做法, 认为其中关于受托责任、可靠性和审慎性的问题应该再次进行广泛讨论。会计界对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争论由来已久。葛家澍教授认为将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主要取决于投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但在确定目标时, 应该顾全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很大、筹资渠道并非主要来自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葛家澍教授建议, 财务报告的目标首先应突出“受托责任观”, 第二才是“决策有用观”, 或者至少两者并重, 不分主次。笔者同意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第一阶段“目标与质量特征”的观点, 认为“决策有用观”已包含了“受托责任观”, 因为“决策有用观”要求提供一切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其中当然也包括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关于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 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次级质量特征包括重要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审慎性等。讨论稿“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相关章节暂时决定基本质量特征为“相关性”和“如实反映”, “如实反映”由次级质量特征升级为基本质量特征, 并取代了“可靠性”;其次, “可理解性”、“可比性”变身为“强化质量特征”;IASB还将“审慎性”从质量特征中剔除, 因为“审慎性”不属于反映信息质量的特征。以上观点也基本传承了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第一阶段“目标与质量特征”的成果。

IASB在余下部分探讨了有关业务模式 (Business Model) 、计量单元 (Unit of Account) 、持续经营 (Going Concern) 以及资本保全 (Capital Maintenance) 的问题, 得出以下初步观点: (1) 如果在制定或修订准则时考虑主体的业务模式, 财务报表可以提供更相关的信息。 (2) 在制定或修订特定准则时通常已经确定计量单元, 在选择计量单元时应该考虑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 (3) 已经识别出可能与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三种情形, 在计量资产和负债时、当确认负债时以及当披露主体信息时。 (4) 计划在单独对资本保全立项之前大致沿用现行框架中关于资本保全的描述和讨论。但如果IASB启动恶性通货膨胀项目, 则可能会重新考虑资本保全概念。

对比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基本假设”单独成章, 用以专门讨论“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IASB讨论稿删除了“基本假设”这一章, 并删除了“权责发生制”, “持续经营”则在本部分有所提及。笔者认为, IASB实际上是借鉴了FASB的做法, 删除“基本假设”并非不承认这些假设, 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 基本假设已是不言自明、人人皆知的前提。

四、对我国建设概念框架的启示

我国对概念框架的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框架。2006年2月,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以下简称“《基本准则》”) , 基本上具备了概念框架的雏形, 发挥了概念框架的类似功能。《基本准则》充分借鉴了IASB和FASB各自的概念框架, 内容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 初步实现了国际趋同。但从进一步提高我国概念框架的质量和国际认可度看, 《基本准则》仍存在以下不足: (1) 我国《基本准则》属于法规, 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准则, 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共同构成会计准则体系, 其使用对象主要为会计准则的执行者和使用者。而其他国家和地区, 以及IASB制定的概念框架均属于理论范畴, 主要是为准则制定机构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因此, 我国《基本准则》的本质定位存在问题。 (2) 我国《基本准则》的理论深度、逻辑严密性都不及IASB概念框架和FASB概念公告, 以致对会计准则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 (3) 概念框架的研究, 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近几年来, IASB和FASB对概念框架项目倾注了大量的热情, 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这对我国尚未持续趋同的《基本准则》形成了新的挑战。我国于2010年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旨在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而概念框架国际趋同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 我国更应当重视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建设。时至今日, IASB初步决定经修订的关于“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和“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章节大致保持不变, “报告主体”概念也初具雏形。在此大背景下, 我国也应紧跟时代步伐, 重新审视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 重新梳理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 考虑是否将“报告主体”纳入《基本准则》或新建的概念框架中。随着“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讨论稿的发布, “资产”和“负债”定义、“确认和终止确认”、“权益和负债的区分”、“计量属性”、“列报和披露”以及“其他综合收益”相关内容再次被推到大讨论的风口浪尖。我国应该积极参与概念框架的制定工作, 充分反映讨论稿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及时提供合理建议, 积极表达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总之, 我国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建设大业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陈朝琳:《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篇章——评美国FASB第8号概念公告 (2010年9月) 》, 《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

[2]葛家澍:《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某些改进——截至2008年10月16日的进展》, 《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

[3]葛家澍、叶丰滢、陈秧秧、徐跃:《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

[4]汪祥耀、叶正虹:《FASB第8号概念公告述评——兼议SFAC8对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完善的思考》,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11年第2期。

[5]汪祥耀等著:《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6]汪祥耀等著:《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准则——研究与比较》,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版。

8.非洲野生动物最新调查报告 篇八

近年来,在贪婪和利益驱使下,非洲的偷猎活动日益猖獗,大量珍稀野生动物被残忍杀害,甚至犀牛和大象都处于灭绝的边缘。

此外,非洲一些国家的“合法狩猎”政策也导致了动物大批死亡。随着“狮王”、“象王”被相继猎杀,为非洲带来不菲经济收入的“奢华狩猎之旅”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除了人祸,非洲动物还要遭受天灾的威胁。据悉,持续干旱的津巴布韦为了降低大象的死亡率,拟将62头野生大象卖给中国、法国、阿联酋等国家……

2016年1月29日,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响起大象悲歌:当地政府和美国弗里德金自然保护基金会的反偷猎人员赶到现场时,赫然发现两头大象已经遭到猎杀,在惨不忍睹的尸体上,象牙已然被锯掉偷走。基金会的英国籍成员高尔立即驾驶直升机升空,追捕偷猎者,很快便在马苏瓦禁猎区发现,偷猎者正在射杀第三头大象!他让直升机持续在低空盘旋,试图以此来阻止偷猎者携带象牙逃跑,但偷猎者不断向飞机开枪,且火力凶猛,致使机组人员受伤,其中一颗子弹射穿直升机击中高尔,导致他不幸殉职。

虽然两天后偷猎者被逮捕归案,但从这个悲剧事件中,不难看出当地偷猎行为的猖獗和偷猎者的凶悍。动物保护组织人员表示:近年来,发生在坦桑尼亚的偷猎行为急剧增加,且愈演愈烈,致使从2009年到2014年这短短五、六年间,大象数量锐减了7万多头。实际上,在非洲大陆,坦桑尼亚大象面临的这种遭遇只是一个缩影,因为整个非洲大陆的野生动物生存状况都不容乐观……

偷猎猖獗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在19世纪70—90年代,非洲的偷猎活动非常猖獗,进入20世纪后,也许大家会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变得更加文明,人类变得更加开化,残忍的猎杀行为会渐渐减少,但事实证明,时至今日,在非洲大陆上每天仍有成千上万的大象、狮子、犀牛等野生动物遭到猎杀,只因它们身体的某一部分可以被人类用来谋取巨额利润。据公益组织“拯救犀牛”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仅仅是在南非一个国家,就有1215头犀牛被偷猎者杀害;而在肯尼亚,为了防止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被猎杀,政府不得不派出武警24小时严加看守。有环保主义者呼吁:“如果不控制偷猎行为,那么在2016—2018年之间,犀牛的死亡数量将超过出生数量,这意味着犀牛这一物种正在走向灭绝。”

追本溯源,偷猎者猎杀犀牛是为了获取犀牛角。一些亚洲人士认为犀牛角可以治疗癌症等疾病,还有不少富豪把犀牛角当作财富的象征,种种原因导致了其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是引发偷猎行为的根本原因。美国数字媒体《石英》曾在2015年5月报道,在中国黑市,犀牛角磨成的粉能卖到每公斤40多万元人民币,而在越南则甚至更高,能卖到每公斤60多万。

然而猎枪瞄准的不止犀牛,非洲野生大象的境遇更是堪忧。据德国《明镜》周刊调查,在2013年,偷猎者从四面八方涌入刚果的瓜兰巴国家公园,对大象进行大规模屠杀,有些偷猎者甚至乘坐直升飞机射杀大象,导致公园里的2万多头大象锐减至2000头。更为可怕的是,此类悲剧绝不止发生在一地,而是遍布整个非洲。据坦桑尼亚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近5年时间内,本国的大象数量骤然减少了60%,而邻国莫桑比克则减少了50%,目前,非洲象总数量仅有60万头,并正以每年3.8万头的速度递减,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偷猎活动,那么在未来15年内,非洲象就会消失殆尽。

可是,尽管这些数据令人震惊,却并没有让象牙贸易这一偷猎根源消失。虽然1989年的《华盛顿公约》全面禁止了国际象牙贸易,使得美国和欧洲的象牙市场几乎绝迹,但象牙黑市反而日益兴盛,以至于发展到今天,地下象牙交易变得军事化,这也使得非洲大地变成了屠杀之地。而在象牙需求量最庞大的亚洲地区,人们对象牙的需求一直有增无减,比如在泰国,象牙商品被视为富人的“标配”,是特权阶级的象征;又比如在日本,无论官员还是商人都喜欢用象牙印章在重要文件上盖章,以此彰显庄重和谨慎;而在有3000年象牙雕刻传统的中国,光是合法的牙雕公司和销售公司就有上百家,员工总计3000多人,要想完全禁止象牙贸易,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合法狩猎用动物尸骨堆成的富人游戏

非洲动物面临的不仅有残忍的偷猎,还有无奈的“合法狩猎”政策。

如今,对一些西方国家的富人来说,到非洲狩猎已经成为一种炫耀财富、寻求刺激、释放精神压力的游戏。在10天的狩猎之旅后,猎人们需根据被猎杀动物的种类和个头支付价格不等的费用,比如猎杀一头疣猪或羚羊的报价在6000美元,一头大象则需4万美元,而一头狮子需5万美元……如此昂贵的狩猎游戏,催生了非洲一些贫穷国家的狩猎产业链。

一家名为“奢华狩猎”的旅行社,就在津巴布韦为游客狩猎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游客入住指定的旅馆后,会有专车将其送进狩猎区,在职业向导的帮助下追踪猎物。待成功捕杀猎物后,旅馆会负责将其制作成标本,最后装箱运回游客的家乡,据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一家标本作坊介绍,他们每年都要制作6000多个动物标本。而在南非,合法的狩猎场多达9000多处,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打猎,疣猪、河马、羚羊、大象……各种动物都会成为枪下亡魂。

nlc202309090022

据悉,到非洲打猎的大部分游客是美国人,一名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猎人说:“在那里能享受国王般的待遇。”他还将自己在非洲猎杀稀有动物的照片发到社交网站炫耀,结果引来无数网友的口诛笔伐,同时舆论也把非洲狩猎旅游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5年7月,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富豪牙医沃尔特·詹姆斯·帕尔默,就为此遭到了全世界网友的强烈谴责,还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因为他猎杀了非洲“狮王”塞西尔!据津巴布韦动物保护工作组的人员描述:帕尔默先用弓箭射中塞西尔,并一路追踪受伤的塞西尔长达40个小时,最后用猎枪将其射杀,随后帕尔默和两个津巴布韦向导残忍地剥掉塞西尔的毛皮,还砍下狮头作为战利品……帕尔默发表声明辩称:自己支付了5万美元,这次狩猎完全合法。

然而这样的“合法活动”,无疑让非洲野生动物的生存陷入更为残酷的境地。2007年一份学术研究报告指出,“合法狩猎”每年为非洲国家带来2亿美元的收入,其中近20%来自猎狮,这促使一些政府逐渐加大了猎狮配额,从而引发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担忧。虽然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等国家都曾颁布过猎狮禁令,但维持不到几年又再度“失守”,为猎人放行。如今,驰骋在非洲大陆上的狮子已骤降到3万头,而“合法狩猎”却依旧在为“屠夫”保驾护航……

出口动物遭遇天灾,养不起只能送走

对于经济发展滞后的非洲国家来说,资金短缺成为偷猎猖獗和开放“合法狩猎”的重要原因。因为贫穷落后,许多国家的政府甚至没有能力保护遭受天灾的动物。此前,津巴布韦就有不少大象因干旱而死亡。大旱期间,动物活动区域水源枯竭,由于资金短缺,抽水泵也无法再运转,直接导致大象死亡率飙升。

为了筹措资金,也为了保证动物得以生存,一些国家不得不将动物出口到外国。据英国BBC报道,2014年,毛里求斯就向中国出口了近6000条爬行动物;2015年,几内亚又向中国出口了340只灵长类动物。自2015年7月以来,津巴布韦已经向中国出售了100头大象。近期,津巴布韦还拟向中国、法国、阿联酋等国家出售62头野生大象,其中还包括幼象。不少反对者表示,大象是群居动物,强行把幼象与象群分开的做法非常残忍,可能会导致幼象无法健康成长,甚至抑郁而亡。尽管如此,津巴布韦政府仍然没有改变出口计划,相关人士辩称:“这没有违反国际动物保护条款,我们能保证运送途中动物的安全,也已经考察了进口国动物园的大象栖息环境,与其让大象待在本国等死,不如送出去。”

在非洲这片辽阔野性的大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多的野生动物,比起动物园里的动物,它们本是最自由、最无忧的“幸运儿”,但现在这些动物却面临着各种生存危机,如何保护非洲野生动物也成为了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

有人认为,非洲的野生动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导致了无数动物走上灭绝的道路,所以培养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非常重要,只有从个人做起,拒绝野生动物产品贸易,减少市场需求量,才能有效遏制偷猎活动。而政府所要做的就不止这么简单,如何平衡经济与环境的矛盾,如何摆脱利用动物生命来发展经济的恶性循环,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非洲人民的事,更是全人类的责任——一旦某种动物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上一篇:公司端午节简短祝福语下一篇:推荐经典的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