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共9篇)
1.2020年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篇一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2019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和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有效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有力地推动依法治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法制化,规范化。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
根据南充市顺庆区全面依法治区2019年工作要点的部署要求,我局高度重视依法治区工作,认真组织有关文件精神的传达学习,切实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精心组织,责任明确,有力保障依法治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依法治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和执法监督股及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具体负责本局普法、依法治区的组织、规划和实施工作,使依法治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加大学习宣传,注重实践应用
(一)做好“七五”普法工作。传达有关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指示精神,结合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要求精神,及时制订工作计划,明确我局今年普法依法治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普法对象、实施步骤等,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认真做好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一是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以“资源安全在身边”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全民资源安全保护意识,推动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宣传教育工作,将国家自然资源安全宣传教育纳入部门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同部署开展、同检查考核,使国家自然资源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筑牢国家自然资源安全人民防线。二是开展第48个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我局围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结合环境保护职责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群众宣传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了群众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氛围,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事务中来,让美丽中国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三)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惠民生、树形象”活动。深入潆溪街道办事处同兴社区和冯家寺社区走访调研社区情况,与社区干部进行座谈和交换意见,对接“走基层、转作风、惠民生、树形象”工作,全局干部职工按照要求,走进群众家门,与群众“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了解基层实际,宣传全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党风廉政建设、平安建设的成果,宣传惠民惠农政策、经济发展政策,凝聚社会正能量,与群众形成共知共识,用顺庆好故事、顺庆好声音、顺庆好形象,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安全感、获得感,助推群众满意度提升。
(四)加强普法学习,提高执法水平。重视法律法规学习,重点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及有关政策规定。通过扎实有效和广泛深入的自然资源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通过业务知识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全面提高自然资源行政执法水平和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
三、改革创新释放活力,生态绿化稳步推进
一是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我局认真落实全区机构改革会议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新机构挂牌、人员和办公场所整合、“三定方案”编制报批、内设机构干部人事调整。目前,除市上“人财物”正在下放到区上外,我局已开始按照新“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能职责全面开展工作。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办证,盘活闲置土地,探索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和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改革方案,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新机制,以土地整治、挂钩项目、地灾搬迁等为抓手,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四、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服务效能持续提高
一是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认真做好普法宣传,推进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依规做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做好“放管服”相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环境。今年以来,共受理并按时回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3件,完成6件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工作并胜诉5件,做好11件行政复议案件的答辩工作。
二是不动产登记工作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和政务中心要求,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并严格遵守,强化业务学习交流,创新工作举措,优化业务办理质量,加快数据整合,推动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式”办理。截至目前共接受不动产登记咨询近3500余次,受理登记申请1617件,完成信息查询2100件,颁发不动产证和不动产证明共1586本,完成档案装订780件,办理农村宅基地退出及更名100余户;不动产登记办结时限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提速到转移登记7个工作日,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注销登记3个工作日,查封登记和不动产查询为即时办理。
五、严格执法,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加强执法监管网络体系建设,加大巡查力度,优化巡查方法,结合“大棚房”清理整治等专项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管;调处遗留问题,预防新的违法案件发生,推动执法方式向“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转变。一是保持违法用地查处整改高压态势,全年开展动态巡查180余人次,发现违法用地线索24条,其中立案查处违法用地10宗,总面积46.55亩,制止违法用地14宗,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39.2亩,收缴罚款32.3万元;
二是开展违法违规占用国家资源挤占生态空间专项行动和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清查违建别墅项目共4个,占地面积2.65亩,已按要求完成拆除整改。
六、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在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干部职工不适应全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法制观念和指导思想有待进一步转变和提高;二是自然资源法制宣传工作的基础还不扎实,基层法制工作的机构建设仍需加强;三是法治建设开展得不够扎实、深入,存在着学法热情不高,基层工作开展不均衡的现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全区改革发展大局,以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为目标,以加大力度、创新思路、培育亮点为重点,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把顺庆法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各项专项依法治理工作。二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力度。三是扎实有效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拓展法治宣传教育渠道,为开创全区改革发展新局面,营造良好的自然资源法治氛围,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2020年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篇二
201X 年,X 市审计局在省审计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为指导,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目标,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健全常态化审计监督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法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审计机关法治建设 市审计局党组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认真落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首先,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局法治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办公室设在局法制处,负责研究提出审计机关年度法制工作计划、审计法规建设、审计法制宣传培训、审计项目审理和质量检查、处罚听证、行政复议等日常工作。其次,党组书记、局长认真履行法治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将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一并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明确分管副局领导具体抓,并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机关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强化对责任处室的履责要求,并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及评先挂钩,使全体审计人员牢固树立科学审计和依法行政理念,并积极转换为审计工作实践中的自觉行动。第三,狠抓落实,年初召开局长办公专题会议,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完善质量控制、强化法治机关建设和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紧扣年度审计工作任务与目标,研究制定并下发《全市审计机关法治建设依法行政审计普法工作要点》,使法治建设工
作有计划安排、有调研检查、有督查考核。第四,强化法制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法制人员,加强对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审计法制经费支出的保障。
二、认真实施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深入推进决策法治化 市审计局认真落实《X 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明确决策程序、范围、权限,将重大行政决策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审计权力运行。坚持执行 201X 年制定的《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实施办法》,连续五年聘请专业律师作为市审计局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对信息公开和行政复议事项的把关以及协助应对将有可能发生的行政诉讼方面法律准备工作等方面的更大作用。
三、清权约权,完善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市审计局始终坚持将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提高审计机关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性基础工作,抓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积极防范审计风险。一是,按照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对行政强制自由裁量权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合法性审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清理,并通过单位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认真落实关于建立 X 市行政执法监督云平台的要求,对审计处罚、审计强制两类权力自由裁量权的标准进行梳理,按要求予以细化,进一步推动审计执法权力标准化、电子化管理,以提升行政执法效率和监督实效。三是,修订了《审计业务会议制度》,规定在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结果类文书前,实施审计项目的业务部门应负责提起召开审计业务会议,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适用法律法规和审计处罚幅度及其他重大审计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审定,保证依法依规出具审计结论。四是,按照市政府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
政执法公示三项制度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审计工作特点,制定市审计局《审计执法公示制度》、《审计局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重大审计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进一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审计。五是,制定《审计档案对外借阅管理暂行规定(试行)》,规范办理市委巡视组及市纪委等部门来函协助事项,并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审计反腐倡廉的利剑作用。
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市审计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遵守审计法律法规,着力服务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 X 建设,聚力跟踪招商引资、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亮点区块、城市绿心、四水共治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紧紧围绕改革发展、民生福祉、生态环保、资金绩效、反腐倡廉五大领域,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全年完成审计项目 X 个,查出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 X 余亿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 X 余件,提出审计建议 X 条。市人大常委会对三个同级审整改工作事项均给予了“满意”评价(最佳)。
(一)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落实业务会议制度 市审计局不断规范“审计组长审核、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复核、法制部门审理”的三级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突出抓好审前准备、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关键环节,构筑审计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三道防线。每一个审计项目都必须经过法制部门审理,法制部门全面把好审计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和审计执法质量关,全年累计完成审计项目审理 X 项,所提出大部分审理意见被业务部门采纳。网上审理同步开展。注重抓好审计业务会议制度的落实,所有审计报告坚持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审定制度,财政同级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大型国有企
业审计等重大项目的审计报告由一把手主持研究审定,确保事实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实施审计“双创工程”,提升审计质量 市审计局始终把审计质量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以持续推进创优秀审计项目、创精品审计成果(“双创工程”)带动审计质量的提升。积极履行审计问题整改督查职责,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绩效考核指标落实到位。一是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将创优目标定位于“力争荣获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力保全省优秀审计项目”,通过组织开展对参评审计项目的打分评比,评选出审计成果、审计规范等方面居领先位置的优秀审计项目,总结交流推广样板经验,充分调动全局审计干部创先争优的积极性。201X 年,持续推送成果出色的 X 个项目参评上级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选获得好成绩。二是定期组织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工作,采取自查与互查相结合、日常控制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检查审计程序是否合规、审计证据是否有效、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审计结论是否落实、审计文书是否规范等内容,并督促及时纠正审计执法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使全体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执法工作中因程序类、文书类的小问题,可能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大问题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三是组织开展精品审计成果评选活动。201X 年,组织评选发挥审计“经济卫士”作用类、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类、审计工作创新类三大类精品审计成果,进一步激发全局审计干部创先争优、努力提升审计质量和能力水平的工作热情。
(三)强化监督检查,落实依法行政各项指标。
市审计局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行政执法合格率和审计决定执行合格率两项绩
效考核指标落实到位。开展了本年度执法人员资格清理以及上岗培训考试工作,严格执行审计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专班对全局当年审计决定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年中对上年度的审计决定落实进行全面检查。对部分单位整改不力,落实审计决定不到位的被审计单位进行跟踪回访,督促整改落实,维护了审计权威,有力地发挥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作用。
五、创新建立审计容错机制,积极服务 X 改革发展 市审计局以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精神为指引,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制定出台了《X 市审计局关于创新审计工作 服务 X 赶超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市审计机关服务拼搏精神,护航赶超发展。正确处理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慎重对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性地对审计中发现的有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在全面创新改革、推进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施行审计容错。
市审计局对个别预算单位套取财政资金、个别政府投资项目中建设单位存在招投标程序不规范以及建设手续不全违规用地等问题,按照上述意见予以试行。对容错事项严格适用范围,确保审计发现的相关问题得到客观审慎的评判、定性和处理。
六、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增强审计执法的公信力 市审计局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X 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有关规定,认真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促进阳光政府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二是,认真落实“五公开”(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工作要求,将“五公开”纳入办文办会程序,建立了公开内容动态扩展机制,不断拓
展政务公开深度和广度,全方位推进“五公开”工作。三是,着力强化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打造审计机关政务公开主渠道。成立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工作专项检查工作专班进行督查,保证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畅通、内容完善、规范简明、更新及时。
201X 年,通过 X 审计政务网站主动公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等信息 X 条、公开市区审计动态等信息 X 条,通过审计署、湖北省政府和湖北省审计厅网站发布信息 X7 篇次,通过《中国审计报》、《X 日报》发布信息 X 篇次。
市审计局着力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畅通受理渠道,保障群众合理信息需求,严格依申请公开事项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各环节工作程序,确保合法、规范、及时答复。全年共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事项 X 件次,全部依法按时答复,不存在向申请人收取费用的情况。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告。今年以来在局政务网站共公告审计结果 X 件次。
七、深入普法依法治理,推进法治机关建设 市审计局以学法用法需求为导向,深入普法依法治理,不断强化审计人员法治意识。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重点学习了宪法及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局领导带头在审计干部集中整训中专题辅导讲课,充分发挥核心示范效应。二是审计机关全员普法培训突出审计专业特点,重点学习掌握审计法律法规,保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常态。将《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纳入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党章》《准则》《条例》知识测试,以考促学,以学促审,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全局审计干部年均培训学习时间达 X 小时,其中处以上干部参训 X 人次,参训率 100%,网络培训人均 X 课时。积极组织全体审计干部参加了全市第六届公务员
技能比赛,勇夺团体赛二等奖和个人赛第七名的佳绩,充分展示了审计队伍建设的卓越成效。三是积极创新审计法制宣传教育载体。编印《审计常用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在各项目审计组分赴机关、事业组织、企业、工地以及社区乡村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同时,免费赠送至各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手中,普法宣传效果良好,广受好评;充分利用各种主流新闻媒体、审计报刊杂志、审计政务网等平台开办审计法制宣传教育专栏专版,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及“以案释法”案例活动,增强创新性、互动性、服务性;积极参加法治动漫微电影活动,推送漫画《送法上门力促和谐审计》;通过学法用法无纸化考试、及时更新审计管理系统中的法律法规等方式,为审计人员学法用法提供良好平台。
近年来,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密切支持和配合下,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和新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当前审计工作离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审计监督的需求,与审计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全面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审计年度计划,缓解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加以解决;三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审计工作的方法和路子还不够;四是审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五是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与审计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等。
2018 年,市审计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密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及湖北省审计厅《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要求,积极研究审计系统依法行政和普法工作的发展规律,加大改革创
新力度,全力推动审计工作新发展。
3.2020年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篇三
一、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市发改委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推动委机关及所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法治机关建设的相关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2019年机构改革中,设立法规科,确定5名法治工作人员,负责法治建设日常工作,保障了法治建设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强化领导学法,坚持委党组集中学法。建立健全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今年以来,委党组中心组先后集中学习了《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切实实施民法典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结合第二十一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集中收看《监察法》专题讲座视频;
四是强化工作融合,坚持法治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认真制定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坚持定期召开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法治机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法治建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今年以来重点对2019年全市法治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研究部署。
五是强化依法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度暂行条例》,印发市发改委重大决策规则,坚持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决策规则,明确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立项审查、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本年度发起重大投资项目专业委托评估200余次,均落实了合法性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了程序规范,决策合法。
二、深入开展法治学习培训,提高干部法治素养
一是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制度,坚持委党组集中学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采取党组集中、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等多种形式,多次开展了由委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专题学习、专题讲座,专题培训,推进机关法治学习常态化。今年以来,委党组中心组利用周四干部集中学习,先后组织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专题讲座,推动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二是注重学法、知法、用法的实际效果。每年组织全委干部开展无纸化学法用法活动,并通过短信、通知、通报等方式不定期通报全委干部学习情况,严格督促学员按时按规定完成学法课程内容。全委参学人员通过收看讲座、阅读复习资料和练习答题进行在线学习等方式,积极参加无纸化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并将考试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三、大力开展法治普法宣传,营造社会法治环境
(一)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七五”普法圆满收官。
“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省、市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新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快建设法治机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工作,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法治机关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在市普法办组织的襄阳市“七五”普法中期督查综合考评中获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10月15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七五”普法验收组对我委“七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并给予了“市发改委‘七五’普法体现了法治精神、法治力量、法治成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高度评价。
(二)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今年以来,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节能法律法规宣传,积极组织“携文明之手,与信用同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结合襄阳实际制定了2020年襄阳市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及时与市直相关单位、公共机构、部分重点用能单位提前对接,精心制作了2020年襄阳市节能宣传周线上“云”启动视频,并通过“襄阳发改”微信公众号和“云上襄阳”客户端,同步开展节能宣传周线上节能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节能低碳的宣传氛围;二是不断深化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建“信用襄阳”、共享“文明诚信”,通过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万家企业亮信用”、“万家企业作承诺”、“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等主题宣传活动以及组织开展“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的诚信文化宣传“六进”活动,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报道,大力营造讲诚信、重承诺,尊道德、守法纪和“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推动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三是积极开展法治建设成果宣传,运用门户网站、法治展板、报刊等传统媒介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深入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政府投资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北省开发区条例》等法律法规。
四、持续推进法治机关建设
(一)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一是建立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机制,实行动态更新、常态化公开制度。2020年1月16日,我委印发了《市发改委关于第十一次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清单的通知》,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第十一次动态调整收费标准清单的通知》精神,对襄阳市收费标准清单进行了第十一次动态调整,并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和襄阳市发改委门户网站实行常态化公开;二是推行负面清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有序减少市场准入的限制。2020年3月20日,我委联合市商务局转发了《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关于转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等相关部门,要求以上各部门严格按负面清单执行。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先后完成了《民法典涉及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涉及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涉及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等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为进一步规范机关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经委党组研究通过,2020年5月26日印发了包括《市发改委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行)》、《市发改委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试行)》、《市发改委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试行)》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二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开展了全市粮食流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截止2020年7月,全市通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开展专项检查4次(含县市、区),抽取企业10家。其中2次为配合国家12325粮食流通举报热线案件核查,1次为国家局规定的全市政策性粮食库存春季普查,1次为县市、区开展的夏季粮食收购专项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1个,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位。所有检查结果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公示备案。
(四)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围绕襄阳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依法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察,不断规范我市节能监察标准化建设。一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湖北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制定《2020年襄阳市节能监察工作计划》,明确全市节能监察工作任务,做到早部署、早落实;二是开展市级节能监察抽查组织专班对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执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报告制度等情况开展了现场节能监察;三是为适应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采取书面监察与现场抽查监察相结合的方式,对28家“万家企业”2018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节能专项监察,并将考核结果在委网站对外公告;四是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工业项目建设“先建后验”政策节能审查,先后对襄阳城镇居民养老示范项目、湖北航鹏化学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区建设项目(一期)等项目实施的能源利用提出了指导性工作要求和建议,并与项目单位签订节能承诺书;五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事中、事后监察工作,对襄城庞公保障性住房项目(水墨江南)等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了事中事后节能监察;六是加快襄阳市能耗在线监管系统建设,自2020年7月开始建设的襄阳市能耗在线监管系统,目前已进入项目验收准备工作。该系统建成后将通过信息化智慧系统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对能耗结果进行对比,对设备耗能超额情况进行预测预警,促进用能企业节能降耗,达到节能低碳的目的,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五)、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个人信用积分机制,研究制定了《襄阳市个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全市人民“知信、守信、用信”,创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二是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我市79601家市场主体进行筛选、分区、分级,结合行业信用评价、地方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及市场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监管措施。三是优化信用修复服务,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目前已帮助55家市场主体完成了105次信用修复。信用修复实现了全程线上办理,从市级初审、省级复审、国家终审,最快2小时办结。四是推进包容慎审信用监管,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襄信用办〔2020〕1号),针对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失信行为,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和修复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风险。探索不可抗力失信豁免机制,对企业因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个人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等导致失信行为暂不列入信用记录。
五、依法开展防控疫情,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一)超前谋划、精准对接,积极为防疫重点项目争取资金支持。2月份以来,通过上下努力,共争取无偿补助资金、金融贷款共计8.85亿元。其中,新冠肺炎救治场所补助资金2300万元、市救灾物资储备库补助资金518万元、成品粮保供增储补助资金940万元。我委先后已报送五批次七大类重点保障企业共计418家,拟申请贷款144.3亿元,目前398家企业成功纳入全国、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截止目前,申报企业已获得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优惠贷款22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65%,有效缓解了疫情造成的重点企业资金紧张局面。
(二)及时出台惠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共渡难关。2月28日,我委起草的《襄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襄政办函〔2020〕5号)经市政府同意后印发,结合襄阳市实际提出加强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金融信贷支持、缓解资金流动性紧张、实施技能提升补贴、收储防疫物资、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征信保护、法律援助等12条本地化涉企优惠政策。重点对未能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但在本市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中作用突出的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用器材、医疗废弃物处置等企业,2020年如有新增贷款(1000万元人民币以内),按照贷款合同给予贴息。充分发挥本市中小制造企业应急帮扶基金作用,为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过桥资金。对于受疫情防控影响,无法如期归还到期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优先予以支持等。务实可行的政策储备,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三)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开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2月24日出台《襄阳市发改委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广不见面审批备案,对社会企业备案项目在线办理、一日办结,备案证书电子化自助打印;对政府投资项目在线申报,取消专家评审现场会,改为远程咨询、视频踏勘;所有项目服务咨询在线限时完成。企业投资备案方面企业通过鄂汇办app等渠道办理投资备案手续,并全部当日办结,有利保障我市疫情期间企业发展不受影响。
(四)强化疫情期间社会信用监管推进防疫法治化。市信用办于2月28日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信用监管和服务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襄信用办〔2020〕1号),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主体信用权益,形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大合力。二是实施包容审慎信用监管,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审慎认定因疫情失信行为,针对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企业失信行为,实施宽严相济举措,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和修复信用缺失,防范信用风险。探索不可抗力失信豁免机制。对企业因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个人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等导致失信行为暂不列入信用记录。三是强化信用正向激励。疫情防控期间信用良好的企业或个人将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比如:参加我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且表现突出的、减免房租的企业纳入守信联合激励名单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予以联合激励;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措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在各类评优评先、公共资源分配中予以优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创新续贷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六、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着力打造具有襄阳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围绕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根据市委书记李乐成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要求,以权力运行再造、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我委牵头制定的《襄阳市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工作实施方案》及32个专项方案,已分别与7月1日、6月29日通过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印发实施,形成了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1+n”政策体系;二是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建议。6月23日,市作风办牵头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在襄阳日报等媒体公布关于向社会征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意见和建议的公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处理各类问题线索21条,向行业主管部门移交线索5条,并督办落实。三是开展多方位宣传。6月以来,在襄阳日报、襄阳电视台、云上襄阳等媒体开辟“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行动”专栏。8月21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深入解读有关政策,高新区、枣阳市等就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向社会公开承诺。
(二)积极参与《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制定。8月3日,市发改委召开由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参加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立法调研会议,拟定修改意见六条,其中“鼓励和支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容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及营业执照“一照多址”等建议被省政府立法采纳。
(三)全面提升政府投资审批质效。一是突出“快”字,审批全程网办。对于社会投资的备案制项目,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发改窗口直接办理,企业仅需在线一表申请,可即时获得电子备案证。对于政府投资的审批制项目采取“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将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两个阶段的文本评佔、项目现场踏勘和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40个工作日内,审批时限压减三分之二。二是突出“减”字,压减办事环节。疫情期间,开辟疫情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采取容缺审批“先上马、后手续”,出台不见面审批实施办法,全程网办、电子化招投标、视频在线踏勘,疫情亟需的医疗项目即来即办。2020年城建计划前期工作我委按照战时思维提前介入,目前审批工作量已完成70%以上。政府投资审批大力推行“二合一”“三合一”改革,由我委履行审批制的97个2020年中心城区城建项目,全部取消项目建议书审批环节。其中29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内容单一、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简化为“三合一”审批,直接批复初步设计。三是突出“放”字,下放审批权限。社会投资备案制项目律实行属地备案。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我委将鱼梁洲开发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给区管委会。
(五)认真总结产权保护制度工作。会同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完成襄阳市2019年产权保护工作报告,并印发《襄阳市2020产权保护工作要点》。同时向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报送产权保护案例2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委在2020年的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对落实相关责任制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少数干部对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法治机关建设上升到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去认识、去部署、去落实;二是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中,习惯于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做法,重执法内容轻执法程序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执法存在的问题整改重视不够;三是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4.2020年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篇四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扎牢管束权力制度笼子。
一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部门职能转变。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具体部署,为确保权责清单与“三定”规定同步推进,我局对照最新“三定”规定草案内容,将权责清单和进驻省网厅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比对,全面梳理承担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其他共xx类事项,完成《本单位保留和划入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及《本单位划出的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的梳理工作,为进一步优化职能配置、提升工作效能夯实基础。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对照机构改革要求和权责清单修订情况,实时开展《x市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业务规范一本通》(以下简称《一本通》)动态调整工作,对各部门事项,特别是对机构改革中涉及到部门间划转调整的相关职能,进行再梳理、再细化、再明确,为实现人社工作全事项、全岗位、全流程的标准化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改进执法体系架构,推动工作效能再提升。设立综合执法机构承担全局行政执法任务,设立法制机构和监察机构对执法行为进行法制审核和效能监管,聘请资深律师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制定、重大执法决定审核等工作,进一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
(二)积极作为,主动服务,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
针对人社系统行政许可备案事项多样、依据繁杂的局面,我局立足本职,在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
一、是构建标准体系,加强服务管理。以《一本通》为抓手,按照“一事项一标准、一流程一规范”原则,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要件、流程、时限和审查标准进行规范和细化,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为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
二、是推进网上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原则,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许可审批等一批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申请机构仅需网上提交申请材料即可。充分利用业务管理系统,通过网上预审、现场核查并收件,有效减少申请机构到实体窗口跑动次数,让数据跑、部门跑代替群众跑。xxxx年x―xx月,共为xx家劳务派遣申请机构提供了上门收件服务,上门收件率达xxx%,有效减少申请机构到实体窗口跑动次数xxx余次。
三、是减材料缩时限,推动服务便民。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公共数据平台信息核实等手段,进一步精简受理材料,如取消消防安全证明、租房合同等,精简受理材料比例超过xx%。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如民办培训学校审批由原法定期限xx日变为xx日、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审批由法定期限xx个工作日变为xx个工作日,加速推进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三)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稳步推进法制审核工作。
我局坚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切实保证各项行政行为依法作出。制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重大疑难业务事项会审制度》,编制《综合行政执法检查事项清单》。通过“两制度一清单”进一步规范本局各项行政行为,全面推进法制审核工作,确保各项行政行为合法、适当。xxxx年x―xx月期间,共组织对xx项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行政行为进行了法制审核,其中x项启动重大疑难业务事项会审程序,x项启动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程序,范围覆盖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各种类型。通过“坐堂办案”“伴随执法”等多种方式及时查找执法瑕疵,纠正执法偏差,进一步提高相对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认同度,降低被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几率。
(四)开拓思路,创新机制,有效应对行政执法争议。
继去年案件数量大幅回落,我局今年前三季度案件数量基本与去年持平,继续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这一方面反映我局依法行政能力持续提高,行政执法法律风险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也反映我局行政纠纷案前调整机制发挥有效作用,进一步压减了纠纷引发复议、诉讼的几率。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总结去年好的经验做法,着力加强业务学习,全力提升行政应诉实务能力。
一、是继续做好社保争议的案前调处工作。通过做好日常法律咨询和解释工作、引导当事人申请复查的方式,化解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不满,同时也避免部分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进入复议诉讼程序。今年前三季度,除由市行政复议中心直接收件和区社保中心单独应诉外,xx区社保争议全部通过案前调处方式协调解决,纠纷化解成功率达xxx%。
二、是强化行政应诉实战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研讨机制的作用,集思广益研判案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应诉理论储备与实践能力,降低败诉风险。
(五)多措并举,预防先行,促成企业职工双方和谐共赢。
一、是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在全区设置xx个投诉举报窗口,确保投诉“有门”。把受到两次以上投诉举报、有欠薪隐患以及劳动力密集的酒楼、建筑工地等用人单位列为重点对象,提高日常巡查的针对性,实现监管关口前移。每月汇总上报欠薪风险隐患排查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坚持多元化纠纷化解模式,在立足仲裁案件的同时,倾力打造以人社仲裁部门为主导,街道、工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大格局,将三方联调、街道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多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方式糅合起来,切实促进调解大体系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强化政策法规宣传,助力企业稳定发展。积极发挥人事经理服务平台桥梁作用,线上集中答疑,线下重点宣讲,帮助企业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惠企政策。主动上门为x友谊外服等一批xx区重点企业宣讲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企业规范用工,促进劳动关系良性互动。
四、是为xx区辅助人员用工管理制度改革保驾护航。举办全区辅助人员用工单位用工管理培训班,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队伍相关规范化建设和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帮助各单位提高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实务操作水平和规范辅助人员用工管理,提升自身化解劳动纠纷的能力,维护xx区辅助人员用工的和谐稳定。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重视开拓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持续推进《一本通》和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同时加强业务规范的信息化升级工作,依托《一本通》,建设一个集数据共享、动态管理、查询使用、学习培训为一体的服务管理系统,实现“搭建共享平台(Stage),制定工作标准(Standard),优化公共服务(Service),提高工作时效(Speed),促进业务学习(Study)”的“XX”目标。同时,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和业务人才培养,鼓励干部职工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专业素养,着力打造一支敢于担当、马上就办、精准高效的干部队伍。
(二)加大工伤认定相关政策宣传力度。
今年开始,我省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为确保将这一政策宣传到位、普及到位,我局计划面向全区各机关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职工开展工伤保险相关政策宣传活动,解读工伤认定相关政策规定,增进公务员群体对工伤认定相关政策的了解。
(三)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模式。
5.市商务局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篇五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为指导,按照省委政法委构建法治建设先导区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这一主题,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公正廉洁司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法治惠民利民工程,努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快依法治市的步伐,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使我局法治工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结合我局实际,着重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1、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一直以来,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并从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我局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机关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行业管理科(法制科),并指定专人负责法治建设日常工作。通过健全工作机构,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工作落实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确保了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完善责任考核,明确工作职责。根据要求,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我局2012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了今年法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做到法治建设有计划、有督查、有小结、有考核。
二、加强教育,强化管理
1、加强学习教育。在日常工作中,我局严格按照“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的要求,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法治教育。学习过程中认真查找法治建设、普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思想认识、制度保障、方法措施等方面予以整改。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普法教育,首先是局领导带头学好法、用好法;其次是组织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学法四次,再次是加强了对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和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的培训,坚持和完善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更新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强化法纪意识,积极做好防范。二是,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密切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科学性、合法性论证。三是制定出台有关条例和规章制度,坚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教育,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治自觉性,为推动我局法治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大制度执行和督查力度。在普法和法治建设工作方面,我局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了督查工作,全面实行法治建设工作效能督查制,确保上级和本局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机制,创新方式
1、根据职能依法行政。坚持每年组织一次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全体人员会议,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在做重大行政决策时遵守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的程序,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
2、健全完善的行政审批和信息公开制度。减少行政审批流程,完善了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没有因审批行为引发的重大负面影响事件。落实建设系统信息公开制度,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了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3、组织开展“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为深入推进依法为民办实事工作,提升法治建设实效,让群众感受法治建设的成果,我局今年开展了“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依法集中力量开展关乎民生的七大系列活动,分别是推进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定点屠宰场的监管、加强酒类流通市场监管、全面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活动的开展将更好地改善民生、维护民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合法权益。
四、做深服务,提升形象
1、做好项目的审批和服务工作,今年1—10月份,共审核、审批新项目87个,增资项目54个,减资、转股等各类变更事项近250个,审批进口设备530余项,企业自动进口许可证432次。
2、牵头做好外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工作。从3月至6月,会同工商、外汇、财政、税务、统计等部门认真做好201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参与全市外资企业业务培训,并定期集中办公,对参检企业上报材料认真细致地进行审核,使企业顺利参加网上联合年检。同时,创新工作方法,设立年检咨询热线,为企业及时解答相关问题,提高了办事效率。
五、履行职能,规范管理
1、加强了对各定点屠宰场的监管。为确保进入定点屠宰场上线屠宰的生猪100%合格,出场肉品100%合格,病害猪、病害猪产品100%进行无害化处理,我们加大了对各定点屠宰现场检查的力度,在加强生猪肉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强化对定点屠宰场的监管,并运用专项整治联合执法等手段规范肉品市场,确保了1-10月份上线屠宰的53.89万头生猪全部合格,729头病害猪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理,为放心肉工程严把了质量关。
2、加强了酒类商品流通监管,确保了酒类商品质量安全。在酒类流通市场监管中,加大力度完善酒类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深入推进《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实施,今年以来,强力推进备案登记工作进度,完成备案登记近65家,总数达到了近1496家,发放随附单近11300份,在节庆、节日期间,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大型商场、超市实行酒类管理窗口指导,不断规范了酒类经营市场秩序,强化了职能部门的社会服务功能。
3、加强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我们共出动了62人次,对再生资源经营企业(户)进行了执法检查,要求各经营企业(户)认真落实《XX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办理备案登记,并对经营企业(户)的疑惑进行讲解宣传,并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六、重视信访,维护稳定
6.2020年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篇六
一年来,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依法治市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立足于基层政府工作职责,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升法治服务基层中心及民生工作水平,推动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为我镇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我镇2020“法治政府建设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部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充分发挥我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严格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推进依法治镇战略的实施;高标准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将法治政府建设任务细分到各个职能部门,做好任务分解,研究落实措施,区分责任单位、时间表和路径图,切实抓好各项创建目标任务的整体推进。镇直各单位通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分类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镇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原则,加强依法治镇工作研究。
二、提升法治服务水平,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开设远程视频法律服务平台:将全镇32个村(社区)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四个片区,在各片区工作室内设置远程视频法律服务平台对接南安市司法局,采用“一对一“和”多对一“的视频互动交流方式为全镇人民群众提供 ”面对面、零距离"的公证咨询、法律援助申请等服务,保障了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法律服务;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将法律服务覆盖全镇32个村(社区),进一步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并要求法律顾问在重大纠纷调解、村务决策、重要村规民约修改审核、法律咨询及重要节点普法宣传时能有提供有效的法律意见,更好的提供法律服务;做好“三资”监管工作:邀请镇法律顾问,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对“三资”合同进行法治体检,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法治保障。
三、完善各项决策机制,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7.2020年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篇七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抓好法治政府责任落实。一是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机构。自**街道办事处变更名称后,根据街道党政班子成员调整情况,及时调整**街道办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由街道党委书记彭永雄同志具体负责法治政府工作的统筹推进,并明确了各村委(社区)、各站办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以实际情况调整充实了依法治村工作小组。二是及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街道党委年初召开法治街道工作专题会议,街道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签订了《**街道办事处行政负责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分管责任人职责清单责任书》,并与村社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法治政府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考核和干部考核,确保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三是注重强化法治政府工作保障。街道法治政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综合治理办公室,明确了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为法治政府工作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法治街道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依法决策工作制度。完善了领导班子决策制度,坚持重大事项、疑难复杂事项法律顾问参与或事前征询意见,促进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依法行政工作制度,2020年以来先后下发了《**街道建筑施工安全责任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电白区**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职责》等,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落实,有效推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是发挥“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在村居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有利于进一步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引导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风气。四是认真执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将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涉农资金、民生工程及政府工作动态以及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情况在政务公开栏、公众信息网等平台公布。
(三)强化社会治理,积极构建法治政府制度体系。一是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活动,各村社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村规民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社治理机制,切实做到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公开一事一议项目、低保评定、资产等事项,村社事务管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干部群众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二是依托“四好村”创建活动,重点加强对党员违纪、刑事犯罪、社会治安等违纪违法行为的整治,确保全街道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违纪违法行为等情况发生,同时加大对黄赌毒和邪教等违法行为排查和不良风气的劝导纠正,努力推动全街道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三是建立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依法调解各类民间矛盾纠纷,并通过依法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教育村社居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四是加强“诉非衔接”联动机制,进一步整合站办所、公安和司法等各方力量,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体系,有效促进了全街道信访维稳、环保问题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国土等工作不断规范化、法治化,全街道群众初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村社党员干部重视不够,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还不强;
二是法治政府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还一定程度存在行政行为不够规范的情况;
三是全街道群众的法制意识还亟待提升,学法、普、法用法、守法的意识整体较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突出村社自治,提升法治政府效果。通过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各村社公开工作力度、坚持“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决策等方式,充分发挥村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职能作用,切实提升各村社居民自我民主管理和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村管理和建设的良好氛围,有序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二是强化协调联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协调司法、公安等各方力量,积极开展“尊法评理”“法律七进”“以案说法”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努力营造街道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工作人员严格规范执法,广大群众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狠抓专项活动,促进法治风气养成。紧紧围绕“四好村”创建、安全社区建设、农村土地确权等专项活动,积极联合**街道的“三村一社区”构建践行社会住核心价值观、公序良俗、社会美德等良好风尚,促进群众不断增强尊法守法的自觉性,努力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巩固法治建设成果。加大法治政府工作考评力度,细化法治建设指标考核体系,认真落实街道、村、社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述职述廉述法报告制度,确保法治政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有序推进。
区**街道办事处
8.2020年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篇八
一、我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把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严格落实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专人负责,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全局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顺利实施。今年召开2次领导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本系统、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我局落地落实。
(二)贯彻依法行政工作制度,确保依法行政得到落实
一是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采取集中学习或自学形式利用主题党日、两学一做、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参加学法用法知识考试,所有参加人员成绩均达到90分以上。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及退役军人事务发展需要,邀请市局领导和专家来县局召开法治讲座,加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意识,提升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聘请山东亚联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王亚同志作为我局法律顾问,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对我局依法行政和普法宣传等工作的指导作用。二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法制宣传和送政策上门等活动,促进工作提质增效,依法管理、办理退役军人事务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通过举办政策法规学习、宣讲、咨询等活动,进一步增进退役军人对安置优抚政策法律法规的了解与掌握,积极引导退役人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提高法治思维与法律意识。三是贯彻落实民主决策机制。我局专门组织学习了《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行政执法相关制度文件,对重大行政决策需进行的公众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等工作流程及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了解。在日常行政工作中,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我局严格执行民主决策机制,召开党组会议讨论研究,确保决策合法合理,至今未出现重大事项决策失误。四是落实依法制定、管理规范性文件有关要求。我局严格对本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发文、审核和签发等程序进行管理,每月月末对本部门履行职责业务时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并及时将梳理情况汇总给县政府办。2020我局起草规范性文件1份。五是强化执法监督,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对过期行政执法证件及时清理。六是强化矛盾化解,全面推动依法治理。建立局领导班子带头接待和牵手退役军人常态化联系制度,深入开展政策落实情况“回头看”和矛盾摸底排查工作,采取符合政策的落实到位、不符合政策的解释到位、确有困难的帮扶到位,力争矛盾化解成效。全年累计领导班子带头深入一线基层开展牵手退役军人活动40余次,带头接待退役军人反映问题200余人次,针对泗水民意、热线咨询和网上诉求等问题,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及时做好政策解释或落实退役军人合法待遇。同比去年,群体信访事件明显减少,实现了零进京上访,退役军人群体整体更加稳定。
(三)推动政务公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建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及时把中央和省市最新的退役军人法规政策发布到泗水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全年公开机构职能、领导信息、组织管理、政策文件、公示公告、财政预算决算、建议提案、重点民生领域等信息40余条。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认真研究处理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退役军人工作提出的有关意见。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公开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2020年,各类来信来访我局办结回复率达到100%,暂无收到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
在履行优待抚恤、扶贫帮困、安置军休、就业创业等相关职能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办法,在泗水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完成公示制度相关要求,公开本系统权力事项服务指南及流程图。对属于本局办理的审批事项,尽量简化程序,承诺按时办结,提高工作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公开公示制度存在矛盾。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局相关工作保密要求较高,对公开公示制度的相关要求无法完成,特别是权力事项清单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密,上级部门管控,不能实行网上申报、审批、办理。二是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待加强。自局成立以来,陆续通过转隶、招考等措施充实队伍力量,工作人员在新岗位、新业务方面存在对政策法规的掌握及理解不深不透等情况。同样,镇街村居两级服务站人员虽已配备到位,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法治意识不强、法律知识薄弱、法规政策执行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一)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提高精细化服务保障能力。根据县委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提升,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任务,及时对政府信息公开网上信息进行维护更新,服务和流程等条件再优化,制定“最多跑一次”服务流程,在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进行公布。
(二)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打造廉洁高效队伍。加强局机关干部职工和镇街村居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党章、党内法规、宪法和有关退役军人工作法律法规,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依法治国讲话。严格执行公务员参加普法学法培训制度。
(三)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夯实依法行政基础。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干部工作实绩考评的内容,明确各责任科室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加大依法行政工作的检查力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按照要求做好涉及我局的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和报送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以及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依托政府网站,全面公开相关政府信息。
(四)全力做好普法宣传,提高退役军人综合素质。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在单位设立宣传墙、宣传窗,通过单位微信公众号、政策进夜市、法制宣传月等,大力宣传有关双拥和退役军人法律法规。印制法治宣传手册,发放到镇街村居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利用清明、烈士公祭日等节日,广泛开展《英雄烈士保护法》宣传活动。深入各镇街服务站对贯彻落实政策法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
泗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9.X市X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篇九
X年,X市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X》和《X》要求,紧紧围绕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总目标,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圆满完成了X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经梳理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规范权力运行
一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印发了《X》,安排部署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阶段有重点、事事有安排。二是做好规范权力事项和中介服务事项落实工作。对我市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取消中介服务事项X项,保留中介服务事项X项。三是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机构改革有序完成,保留政府工作部门X个;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依法做好行政权力下放工作。
2.加强政务诚信体系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平台创建工作。搭建社会信用平台,扩展信用应用领域,开展“信用+审批监管”“信用+大数据分析”“信用+诊疗”“信用+个人贷款”“信用+企业
融资”等,实现惠民便企。二是稳步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落实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工作。根据《X》,全市各单位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申报、资金申请等事项中对当事人进行信用核查。四是全力推进联合奖惩工作落地实施。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联合奖惩系统于X年X月与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完成对接,形成了联合奖惩的自动发起、响应、反馈机制,全年反馈数据X条,向省联合奖惩系统反馈联合奖惩案例X个。
3.筑牢市场监管基础
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积极做好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及实施清单梳理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1.严格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认真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程序。X年,市政府法制机构共参与审查各类政府性文件X余件、政府合同X余件、涉法事务X余起。
2.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充分发挥X市法律顾问团作用,增强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全面建立相关制度,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持续推进市政府合同审查委员会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突出法律顾问在政府合同审查中的参谋作用。
(三)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 1.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力度大”
始终把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点,在X年的基础上,结合新要求,全面推进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点梳理工作。X年全市大部分执法单位均已梳理完毕,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力求实效。
2.工作推进机制“添活力”
印发了《X》,部署年度工作。把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纳入依法行政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指导和服务,推动全市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长效发展。结合机构改革实际,积极提升涉及整合重组的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工作水平。X年,我市将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市应急管理局作为市级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进行了重点培育。
3.执法方式“面貌新”
逐步将行政执法工作纳入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简化优化行政执法流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执法模式、共享执法信息、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
型行政执法质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1.全力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印发《X》,突出三项工作重点:一是夯实明确责任基础,建立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事项清单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二是夯实落实责任基础,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举行行政执法人员骨干培训,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分级分层次做好专业法律知识培训;三是夯实监督责任基础,持续推进行政执法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
2.注重试点引领
认真做好全省第二批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培育推选工作,选取市交通运输局、市税务局作为培育对象,对照标准严格把关,择优向省政府推荐。
3.严格制度规范
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统一规范行政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逐步实现行政裁量依据制度化和行政裁量行为规范化。大力推行“三项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X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举办集中宣传活动,制定集中宣传相关制度;强化督导落实,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市X局、市X局等重
点执法部门督导“三项制度”落实情况,并现场给予指导。
4.落实常态化责任追究机制
对执法案卷评查、执法监督检查巡查等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严肃追责。
(五)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
将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作为监督管理重点,未经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印发实施。严格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和专项清理,开展与机构改革相冲突、不适应“放管服”和优化营商环境、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方面的文件清理工作,共清理规范性文件X件,其中,拟废止X件,拟修订X件。
2.抓好规范性文件报备
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制度,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和上报备案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积极筹建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实现与省政府数据系统的对标达标。
3.严把规范性文件出台关
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一律先进行法制审核,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予以修改或退回起草单位重新起草;政府文件未经公平竞争审查一律不得出台。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加强主动监督,敢于揭短
一是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的监督作用,保障和支持市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二是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虚心听取其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选派专人负责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工作。三是设立投诉电话,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布;建立执法投诉台账。四是拓展社会监督和民意反映渠道,充分发挥政务视点、市长信箱、X政务服务热线等作用;对市民投诉事项及反映的问题,市政府领导直接答复或指示相关单位限时答复,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2.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和权力制约
一是继续落实好《X》《X》等工作制度。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对《X通知》等文件进行修订。二是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轮岗制度,防止权力滥用。
(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市政府领导分工,并对社会公开,切实做到政务公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持续深化政务公开
一是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把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
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贯穿行政行为全过程。二是改版升级政府网站,实现与X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让政府决策和各项工作更符合实情、更反映民意。三是更新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等。四是抓好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发挥主流媒体及新媒体的宣传推介作用,将重要政策文件解读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渠道以图表、漫画、视频、音频等形式向社会公开,确保群众听得懂、看得清、理解透。
3.大力推进政务服务
注重实效,深化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完善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服务质量标准化,增强行政服务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实现行政服务专业化。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更大程度地利企便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八)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1.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
建立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落实行政复议办案保障机制,确保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开展。
2.加大行政复议纠错力度
严格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全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不断发挥行政复议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X年共收到行
政复议申请X件,受理X件,驳回X件;确认违法X件,协调结案X件,中止X件,法定期限内办结率X,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和政府声誉。
3.抓好行政复议应诉职责履行
全面建立行政复议决定履行回执制度,确保履行效果,增强政府权威性和公信力。X年共办理行政应诉案件X件。严格执行《X办法》,不断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应诉水平;自觉接受市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支持市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审理行政案件,认真履行生效裁判。
4.积极依法化解纠纷
一是构建市、乡镇、村(社区)、组、个人五级人民调解组织。加快人民调解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认真研究“线上+线下”调解方式,探索开展视频调解和微信调解,让广大群众不出家门就能解决矛盾纠纷。二是落实“三·五”工作日制度。坚持每月X日、X日和X日开展市、乡镇、村三级“公民恳谈日”活动,集中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
(九)提升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1.抓好队伍建设
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大对各乡镇、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干部培训,推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
2.抓好能力提升
一是坚持和完善各类学法制度。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各部门办公会议学法,确保学法每季度不少于X次;持续推行市长议事会学法。二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制定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三是健全行政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制度。适当扩大依法行政能力测试范围,改进测试方式,坚持通用法律知识和部门专业法律知识培训相结合,定期组织新法新规的培训学习。
(十)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机制 1.科学谋划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是根据机构改革情况调整了X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使法治政府建设组织推动机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按照《X》,统筹谋划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2.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
一是建立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严格落实《X实施办法》。二是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制度。市政府常务会议除定期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外,不定期研究讨论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三是积极报送法制信息。X年,我市共向省政府法制网报送信息X余条,被采用X条。
3.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按照《X》要求,对照《X》,对申报单位进行了培育、初审,确定X市X局作为我市X省第X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推荐对象。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省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放管服”改革仍需继续深入。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合力,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化解成效还不明显;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分流难度大,群众“信访不信法”现象依然存在。
(四)共享数据调用率低,一些部门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网尚不能深入对接,存在在线办理“两张皮”现象,不能很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
三、整改措施及意见建议 (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行政效能 进一步梳理精简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推进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整合,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推进“网上审批”;紧紧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主动性;积极探索工
作规律,加强政策研究,提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措施、新办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大数据精准监管,打造“双随机”升级版。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 完善文明执法规范,依法规范行使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
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扶助、行政调解等非强制行政手段,尊重和保障人权,引导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化解矛盾纷争,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持续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增强执法队伍活力,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推行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专业人员负责制,增强执法队伍的执行力。
(三)多措并举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一是加强引导,加大网上信访工作力度。继续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网上信访成为群众信访的主渠道,积极协调开通视频接访,减少走访和信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坚持原则,加大“缠访闹访”治理力度。认真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工作要求,对“三到位”落实后,信访人坚持缠访、闹访甚至违法上访的,及时协调相关执法机关坚决依法处理,有效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有效分流,让法定途径分类处
理信访诉求工作落地生根。深入推进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加强宣传,精准分流,让群众明白自己的信访诉求“找谁办、谁必办”,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推动法治信访建设。
【2020年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在市规划建设局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7
市商务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09-03
市规划局2010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报告07-04
2020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后感心得07-04
市国土资源局的年度工作总结10-06
公共资源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07-03
乡镇年度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总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