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

2024-11-09

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共8篇)

1.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 篇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微课开发

微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提出的。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室首次实施微课资源开发与推广,同时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产生了联动效应,使得微课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产生了不可小觑的积极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关注着微课,微课的发展方兴未艾,充满朝气。

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与与补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微课,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微课的本质和主要特点,厘清基本要求,抓住主要环节,努力开发思想品德微课资源。

一、明确主要特点,把握微课资源的边界

所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特点主要表现有:教学时间短少。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一个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根据国外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一个视频时长以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堂。

教学主题突出。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焦,主题突出,内容较少。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具体内容可以是一个问题讲解、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因此,微课可以是微教案、微习题、微课件、微反思等。微课并不苛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既区别于传统教学所追求的知识系统化、内容的详尽和环节的完整,却又同时保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骨骼”,并由精巧的导入赋予其“血肉”。比如,我们既可以制作微课向学生分析“法律护我成长”中的四大保护、四道防线、四把保护伞等这些比较系统的知识点和原理,也可以条分缕析,以微课来细细品味“四大保护”中的“家庭保护”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等,还可以把学生对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关系的困惑、自己的教学反思经验等以微课资源直接反馈给学生。

格式为流媒体格式。微课资源的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教师可流畅地在线观摩和研究,学生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自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和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除了课堂上学习观摩外,还可以在集中看看、回家有空看看、经常看看、偶尔看看、想起来看看之间优化选择,实现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资源呈现情景化。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景很容易被学生吸纳为学习的知识卡片,这也使微课有别于传统的在线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资源呈半结构化。微课开发的基本要求是时间短少,内容聚焦,主题突出,视频化,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修改补充完善,也可多角度使用。教师和学生双方既可以在科学的原则上摘取片段,又可在严谨的结构中截取条块去研究和开发。

二、厘清基本要求,提高微课资源的质量

目前,思想品德学科微课资源还不是很多。从已有的少量微课资源来看,微课课例的针对性不强,大众化、普适性的资源较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碎片化、点状化的内容不配套,缺少系统性和协调性。微课课例的呈现变成了一系列课件的堆积,缺少连贯性和分层设计。我们要厘清微课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微课资源质量。

内容只聚焦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内容应只聚焦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必须是通过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够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一单元内容、一框题内容、一课时内容因知识点较多不适宜也不应该制作成微课。否则,就会背离微课的初衷,不利于发挥微课的积极作用。

语言要简要,分析应透彻。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要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语言讲解要言简意赅,分析要透彻,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文字有条理,画面要清晰。微课的文字要有条理,表述要清晰,易于学生理解;PPT或动画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例如:PPT画面要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动画视频画面要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要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或强调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以免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应该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所有微课都要求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还要设置超级链接,以方便学生在预习单或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素材资源应该有取有舍。并不是所有思想品德教学内容都适宜制作微课,要尽可能形成系列化的微课主题资源包。微课资源要注重以质致胜,而不在于数量多寡。在面对多样的素材和丰富的资源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所侧重,有所取舍,选取最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素材和资源等。

三、抓住主要环节,让微课助力思品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老师要积极主动作为,自己动手或者与教研组内其他教师联合协作开发思想品德微课资源。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课前预习,重激趣。预习环节的微课开发制作应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鲜活教学内容,生动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预习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比如在学习“护佑生命安康”前,我制作了这样的微课(以PPT形式呈现):针对之前一段时间连续发生的幼儿园违规给幼儿集体服用处方药品的事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出通报,要求各地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健康服务管理的拉网式排查。要求预习后思考:(1)材料背景体现国家维护青少年的什么权利?(2)请写出我国保护青少年学生上述权利的两部法律。(3)请简要分析国家特别关注青少年学生这个权利的原因。(4)谈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回报党和政府的关爱?这样的微课既能关注社会热点,又能针对教材内容,避免千篇一律,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也注意到了层次性和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新课导入,重激情。“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巧妙、引人人胜的开头,会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可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制作微课资源,用社会热点的生活情境导人以点燃学生激情,用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导入以焕发学生激情,用设计动画视频以增添学生情趣,筛选视频画面导入以扣人心弦。比如,在学习“长大的感觉”这课内容时,我先在课前收集了班上一部分学生从婴儿时期、童年时期到青春期的一组照片,以视频切换方式呈现。上课时,有意识地展示这些照片,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身边的谁”。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人与事特别感兴趣。经过了猜想与快乐的讨论后,我再进行适当引导,“从身边同学从小到大的照片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变化吗?这意味着什么?”学生们很容易得出:身体外形发生变化,意味着自己正在长大,跨入了青春期的大门。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感悟成长”这一主题。可以想见,这堂课的剩余时间里,如果教师再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肯定持续沉浸在兴奋与快乐之中,整堂课学生兴致盎然,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分析,重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理解环节,教师必须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借助微课,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提示易错易混点,适时提醒知识冷点。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相对超脱,有利于加大课堂掌控力度,适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节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拓宽、开发出微课资源:①在重难点上归纳拓宽。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政治事件和政治背景,丰富课堂教学。②在信息上拓宽。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适时引入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政治信息。③在学科间拓宽。思想政治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和很多学科都有联系,所以教师经常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与历史、地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打破学科内容的自我封闭,走向开放、高效。

合适的微课资源不仅可以扩充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灵感。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实效性,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小结,重拓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适时使用微课,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凝聚精、气、神,整理好自己的思绪,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弄清教学重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适当拓展,为随后的学习内容作出铺垫,还可节约时间。比如,在小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时,教师可使用微课件把“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做成熟消费者”等内容汇总展示清楚。从而将本课有关知识及时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形成并内化为整体的知识体系。试想一下,当我们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到类似情况时,至少他们能想到运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自己,从而不盲从,不盲动,也不忍气吞声,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练习编制,重巩固。在当前的情况和条件下,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虚拟化的情景下,能更好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微题应力避艰、难、偏、深、怪的倾向,不能过多过长,要少且精,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能力与创新的结合,要体现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目标,实现对下阶段学习的引领作用。

当然,以上环节的微课资源在使用时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取舍,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自在学习。学生也可在线观看或登录下载,以便随时观看。

2.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 篇二

1 微课教学应用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1.1 促进教师信息化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即微课教学, 它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选择性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了解到自身在传授内容和授课方式方面的不足, 及时作出调整, 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 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 教师只有充分掌握所要讲的知识, 才能设计出良好的方案, 制作出高效的微课教学视频, 所以这对教师专业知识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通过微课制作显现出来,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应对问题,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3]。再者, 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微课展示过程中实现互动,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方法、内容及成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得到合理化的改进方案, 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讲, 无论是教学方式的改变, 还是教学能力的提升, 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2 丰富教学功能和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及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萌生了许多新生事物, 微课教学也应运而生, 它是通过教师制作好以知识点为单位的教学视频上传网络, 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 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的自由度[4]。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微课在教学活动中应用, 可让学生学习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 并实现对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的有效拓展, 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微课教学视频讲求简短精良, 能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直观立体的展示出来, 使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许多。微课作为新时代产物,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条更有效可行的途径, 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完全消化, 可以自己在课后通过微课进行加强和巩固。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实现针对性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1.3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微课可用于辅助教学、翻转课堂、课外辅导等方面, 微课的应用载体主要是网络, 网络的发展使得微课的接受群体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知识的覆盖面更为广泛。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教育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在不断加深, 微课的教学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微课教学与传播平台越来越多, 内容也在持续增加, 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科种类及学习内容。微课的受益者不仅仅局限在学生, 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微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相互借鉴, 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积极做出改变, 提高教学水平。微课作为新生资源, 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提供更为方便的渠道, 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 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微课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水平低

对于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而言, 要想真正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 在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工作中就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 然后才能将教学内容与微课教学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实现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但是有的教师对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工作不够重视, 主要还是依赖模仿已有微课教学设计的办法, 如套用他人的微课设计模板, 甚至直接照搬照抄他人的微课教学资料, 没有将微课教学设计与自身的教学任务、教学环境进行有机结合, 这就很难保证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5]。例如, 有的教师在照搬照抄他人微课作品时, 基本上是在照搬照抄他人的微课设计思路, 所以新的微课设计基本没有个人的教学思路和设计理念, 这就使得微课教学资源很难有效服务于个人的教学活动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微课教学过于程式化和形式化。

2.2 微课制作的信息化加工程度不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教师微课教学应用更加广泛。必须重视对传统教学工作的创新, 要将传统教学模式向微课教学模式适当转变, 在信息化教学中增加微课教学比重, 积极开发和发挥微课教学功能, 这直接关系到学校微课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但是由于有些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比较低, 在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够, 没有实现多种技术的融合性运用, 致使微课资源缺乏新颖性, 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不足。例如, 有些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 经常是对以往的PPT课件进行简单加工, 或者就是一个简单而简短的视频, 这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微课教学, 其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的质量良莠不齐

有些学校在推行微课教学时, 由于缺乏长期规划与有效调研, 所以在微课资源的建设标准上未能得到有效统一。同时, 由于学校对教师的信息化素质的培训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没有将微课开发技术的培训内容系统化、长期化, 导致部分教师的微课开发、设计、制作以及教学应用的能力相对弱化, 这样教师制作出的微课教学资源的质量就会良莠不齐。例如, 有些教师制作的微课在文档格式、存储介质、分类标准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教师之间在共同开发微课教学资源时存在一定的障碍, 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不足, 很难发挥教师队伍的集体智慧, 也不利于学校微课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资源共享和高效应用。

3 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的有效策略

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能力, 需要有一支专业素质和信息化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与学校教学之间的融合需求会不断增多, 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一项必备素质。

3.1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 提高教师微课设计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 学校微课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强化和推广, 但其中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 加之教师的信息化素质良莠不齐, 更需要学校成立专门部门, 对教师的微课设计与教学应用进行监督、管理和有效引导。因此, 学校在针对教师素质开展日常培训时, 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信息化素质培训内容, 并与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的培训进行有机结合, 弥补教师在信息化素质方面的缺陷, 使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等, 进而实现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水平的不断提升[6]。同时, 学校要强化顶层设计, 制定符合本校情况的宣传教育方案和培训计划, 不断探索本校微课教学推广应用的路径。学校还必须重视对教师微课教学的监督管理工作, 尤其是对于微课设计与制作能力相对弱化的教师, 学校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引导他们提高微课教学水平。此外, 为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微课教学氛围,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的评比活动, 支持教师在微课教学工作上的创新, 对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进行有效的激励, 对优秀教师的微课制作经验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分享。

3.2 建立立体化的微课教研体系, 提高微课制作的信息化加工水准

“互联网+”时代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 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 而是要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微课教学资源开发任务的前提下增强互联网思维, 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微课教学开发中的应用力度, 同时善于在互联网上收集和整理微课开发资源, 实现纸质资源与信息资源、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与转化, 逐渐推进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微课教学体系。对此, 学校和一线教师在微课设计制作的实践中, 一定要提高认识, 明确目标, 哪些类型的教学内容适合开发和设计成微课教学资源, 在开发设计过程中适合采用什么信息化技术, 微课该采取怎样的呈现形式等, 这都是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前需要明确的问题。必要时, 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微课教学研讨会, 及时安排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的基本任务, 确立微课教学资源开发与设计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 传授教师基本的微课制作技巧, 以便在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微课制作能力。

3.3 推进微课教学平台构建, 加强微课教学经验和成功作品的分享

积极推进微课教学平台的构建, 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优秀微课教学资源的及时共享, 让更多的教师可以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 提高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质量。同时, 学生可以在微课教学平台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微课教学平台的建设, 是学校推广微课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对此, 学校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办公系统和云空间平台, 增加传统教学资源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转化、开发比重, 使微课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上得到共享。学校微课教学平台的构建, 是后期微课教学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 学校可以将教师已经开发的微课资源及时上传微课教学平台, 实现微课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 提高微课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和频率。对于一些不便于公开的内部微课资料, 可以通过设置访问权限的方式实现管理。例如, 有的高校就针对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等公共基础课建立了微课教学平台, 教师可以及时将个人的微课设计作品上传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学生也可以登录平台下载微课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学生等还可以在互动模块进行微课教学与学习的交流, 进而让微课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教学功能。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注重微课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融合, 要借助网络技术优势, 让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更加规范、科学和有效, 为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课外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提升微课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促进学校微课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从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和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范建丽, 方辉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从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谈微课与教学的整合[J].远程教育杂志, 2016, (03) :104-112.

[2]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2) :64-73, 84.

[3]郑晓丹, 曹晓玲, 胡小勇.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研讨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J].数字教育, 2015, (05) :57-63.

[4]胡铁生, 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02) :5-13.

[5]刘名卓, 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12) :127-131.

3.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 篇三

[关键词]工科课程;教学设计;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97-03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课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重视和欢迎。[1]自2012年教育部举办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以来,其不仅提升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高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技能,而且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本科教学方法与模式。[2] [3]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融合多媒体课件和信息技术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这种以10~15分钟视频为载体的课程,主要特点就是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教师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设备及手段,短时间内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一个知识点。[4]

二、工科类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和制作

(一)微课设计

在微课制作之前,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梳理一下思路和方法,其目的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微课制作之前要多思多想。微课的前期准备分为教学对象的界定、知识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三个部分。

1.教学对象。教学对象的界定对于微课教学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教学对象决定了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速度、讲解的知识点以及讲解的难易程度。高等教育的教学对象主要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等,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当然其教学内容也是不同的。[5]例如,交通系统分析是交通工程本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工程理论、线性规划理论、图与网络理论、排队论、预测方法、决策论和工程经济分析。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利用数学方法对交通系统进行描述、分析、优化、评价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点。知识点的选择是录制好一门微课的基础,因为微课要求短小精炼,在10~15分钟内讲解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所以选择的知识点要难易适中,不能太复杂。对于比较繁复的知识点要分解为几个小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微课的制作,也符合微课教学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初衷。[6]例如,微课程“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属于交通系统分析课程中第六章“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排队论及其应用”章节的核心内容之一。“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是该章节中最基本、最本质、最能反映思想方法的部分,因此,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采用精简结合、注重思想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知识掌握更有针对性。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获得预期教学效果的保证,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知识点,教学方法一定要结合知识点进行选择,不能一蹴而就,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以及工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微课程“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以实际交通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教学思想上,精讲分析过程,不注重死记硬背,强调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PPT课件及动画相结合,直观体现排队系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分为两个部分:微课PPT的制作和微课视频的制作,其中前者是获得好的微课教学效果的基础,后者是实现好的微课教学效果的手段。

1.微课PPT的制作

微课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一直要贯彻精益求精的精神。针对微课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PPT的制作不同于一般上课课程的PPT的制作,如果PPT太长或者太复杂,教师不能在10~15分钟内讲解完或者学生不能充分理解PPT展示的内容。[7]微课PPT的制作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1)精炼。PPT展示的知识点要精炼,一方面,对教材内容作减法,教材上的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教材上学生能自学的不讲,这样有利于微课教学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主要思路一定要清晰,这样有利于老师的讲解并且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专注度的提高。

(2)完整。微课要求短小精悍,但是更要求知识点的完整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完整的理解一个知识点,不用重新复习前期的工作,导致学习效率低,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一般所采用的过程为:①问题引入,通过对实际工程的举例来引入实际问题;②理论讲解,为了求解上述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新的理论知识;③回归问题,最后运用理论知识求解实际问题,培养工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是工科教学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3)丰富。微课PPT内容要丰富,有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实际工程问题引入中一般采用动画的方式,适当穿插实际工程现场的照片,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理论讲解时,为了避免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可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总结中运用大纲图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4)清晰。PPT的模板要清晰,并且有利于拍摄时文字清楚明了,动画和图片的颜色要和底图匹配,保证视频拍摄时不能出现花点,不利于与学生的辨识。文字大小要适中,不能太小,看不清楚,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辩词认字上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集中思考。

2.微课视频的制作

微课视频的拍摄过程中一直要贯彻一个“适度”的概念。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着装。微课视频拍摄时着装要正式,但是也不能过于鲜艳,一定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幻灯片上,教师应该站在视频中的三分之一的位置,高度应该和教学幻灯片平行。

(2)节奏。微课视频拍摄时说话要不紧不慢,在保证清楚表达知识点的情形下,保持适当的语速,这样有利于在10~15分钟内能完成视频的拍摄,另外,适当的停顿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回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拍摄时对讲课思路的思考。

(3)激情。微课视频拍摄时讲课要有激情,不能循规蹈矩,枯燥无味,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背离了微课制作的初衷。讲课声音要响亮清晰,方便视频设备对声音的采集,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讲课过程中可以有一定的肢体语言,丰富讲课内容,有利于学生的专注度。特别注意的是在拍摄过程中老师不免紧张,讲课时停顿太多,口头禅太多,这些只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加以改正。

(4)专业。微课视频拍摄要找专业的教师或者公司制作,拍摄过程中专业的拍摄设备和硬件设施是获得好的拍摄效果的保证,专业人士对微课视频的后期处理非常重要,包括视频的剪辑、视频的优化、字幕的添加以及片头片尾的处理等。

三、实例分析

本微课“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属于交通系统分析课程中第六章“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排队论及其应用”章节的核心内容之一,获得了2015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四个运行指标的求解过程。

1.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的提出和描述;

2.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求解思路;

3.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求解过程;

4.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的

1.了解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的定义;

2.掌握M / M / 1排队系统状态概率的推导过程;

3.掌握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的求解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掌握思想、思维扩展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的求解过程;

2.运用排队系统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采用启发式及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提出问题、求解问题、回归问题、问题拓展、总结等形式开展问题驱动式教学,提高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工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8]

本次课的教学过程分为问题提出、问题求解思路、问题求解过程、实例讲解、内容总结五个环节,既实现了课程自身的完整性,又实现了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

1.问题提出

通过实例回顾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什么是M / M / 1排队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该排队系统的运行状况怎么样?进一步分解该问题: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有哪些,怎么定义?这些运行指标怎么求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一开始就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求解思路

首先定义了四个运行指标:队长、排队长、逗留时间、排队时间。下面主要求解该四个运行指标,分解求解过程为:根据M / M / 1排队系统画出其状态转移图,在状态转移图基础上求解状态概率,根据状态概率求解四个运行指标,这就是整个求解思路,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3.问题求解过程

逐一讲解状态转移图和状态概率的定义和讲解,状态转移图是在M / M / 1排队系统基础上提出的,状态概率是在状态转移图基础上提出的,一环套一环,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实例讲解

回归到课程开始时的实例,采用以上讲解的思路和方法求解该实际问题,注重两个方面的讲解,一方面培养学生求解该问题的思路,不是照搬公式,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把该思路方法推广到其他排队系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兴趣,避免课程的理论性过重,枯燥乏味。

5.课堂内容总结

采用启发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思路,总结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的做法和步骤。

四、总结

交通系统分析是一门系统性较强,但各章节又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专业基础课,它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本次课主要讨论“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是课程中最基本、最本质、最能反映思想方法的部分,因此,坚持“问题驱动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精简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思考中掌握方法、培养思维、解决问题、并反过来积极主动的提出新问题。

首先,课堂设计完整合理。从实例引出问题,定义概念,理论分析,最后回归该问题并求解,体现了较强的教学系统性和独立性。通过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难点突出,精讲和略讲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始终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和求解,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理论推导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再次,结合专业背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上,在问题求解中逐步讲解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坤,赵同彬,程国强.工程类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参加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4(2):017.

[2] 韩迎春,肖雪山.微课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32-36.

[3] 冯军,康红娜,黄志伟.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资讯,2014(35):159-159.

[4]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5]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6] 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29):17-18.

[7] 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50-51.

[8]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27-2627.

[8] 胡强,舒剑.基于行动学习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模式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9):114.

4.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教学设计 篇四

“微课”只有置于“智慧教育”框架,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智慧教育也只有“微课”的加入,才能实至名归。

一、微课与智慧教育的本质揭示

(一)微课的表象与本质

“微课”的表象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具有微型化、主题化、碎片化、可视化、泛在化、易控化等特点。

微课的本质属性在于短小精悍,表现手法先进、科学、巧妙,激发兴趣和启迪智慧,传播高效率。在信息时代,微课的本质特征还在于给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大厦的材料,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留有更多更大空间,而不是由教师系统化的“越俎代庖”。

微课的“微”是表象,如果仅仅停留在“微”上,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其本质精髓——短小精悍,易掌握,高效率,得其精华,利于建构。

(二)智慧教育的表象与本质

智慧教育是新生事物,与所有新生事物起步发展中实践远先于理论一样,2014年智慧教育尽管很热,但人们对智慧教育又很迷茫,根源在于将智慧教育理解为教育信息化的简单发展,认为教育用了物联感知、大数据、云计算就是智慧教育了,事实上这充其量算是表象化的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高度信息化支持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适当而有效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新型显示、大数据、多维打印、虚拟仿真、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化教学、智慧化学习、智慧化评价、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以及增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与标志。

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强的学生,以适应创新时代的需要,适应国家由制造大国转向创新型大国的需要,适应教育由不完全适应社会到适应社会的转型,这是智慧教育的本质所在与本质要求。

教育本身应该是富有智慧的,但信息时代发展太快,教育的发展远不如时代发展快,使得当前的教育显得不够智慧,其要害问题是工业时代的教育远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换言之,“计算机大部分领域持续的指数级增长、数字化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重组式创新”,是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的显著特征,而 “最近表现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与进步最主要的阻碍力量,是这个世界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没有找到进入这个世界知识殿堂的钥匙,或者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任何知识方面的增长”。

很显然,教育必须根据信息时代的要求重构。

二、将微课上升到“智慧教育”层面的设计

厘清微课与智慧教育的本质,以下问题就越发清晰:微课的设计既要彰显其自身特色,又要支持智慧教育,为智慧教育的本质服务,让智慧之花开得绚丽多彩——要智慧性设计微课,设计智慧型微课。

(一)智慧在“效果”

利用微课的学习,是没有教师在现场组织教学的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自组织者,确保学习的效果非常关键。有效的办法很多,这里特别要强化的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借鉴程序教学的内核,在观看微课学习中,不时弹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使学习由通常一次过的“拉洋片”式的观看,变为学习者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的学习。

微课进程中弹出问题的设计,要在巧字上下工夫,弹出什么样的问题,何时弹出问题等,都要精心设计。设计时要搞清楚需要让学生知道、理解和掌握什么,以什么样的问题能更好地强化其认识以及理解和掌握。这种及时提问,即时评价,能督促学习者将看与思考、理解与记忆以及学习与创造很好地结合,在信息爆炸、碎片化信息泛滥、浅层次阅读困扰着学习者的时代,该做法可促进学习者深层次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智慧在“开放”

微课的设计与呈现,要至少保证时间、空间和结构三个维度的开放。

首先,是“时间开放”,指微课的不断修改完善,持续性地生成与进化,使之像有生命力的东西一样与时俱进,不断由稚嫩走向成熟和完美。

其次,是“空间开放”,指微课要通过网络呈现,允许教学资源门户网站链接,乃至在国家、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并供人们下载。设计开发者一定要有互联网思维,让其在人们广泛共享中发挥作用,并开放讨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更好地实施公建战略,赋予微课更多的公共资源的属性,根据访问量、下载量以及质量等综合指标,给微课设计者开发者一定的奖励和报酬。

另外,是“结构开放”,指在微课教学进程中或结束时,抛出启发学习者思考、激发其思维、让学习者通过研究才能回答的问题,以增强其发现问题、深层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这里提出的要求是,若使微课不微、短小精悍的内容充满大智慧的核心所在,必须以大智慧、大担当、大情怀、大视野设计问题,通过巧妙的开放性问题,使微课学习后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之弦也许就由这些问题拨动。

(三)智慧在“多元”

微课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和适应多元的需求,更好地支持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能力的提升。学习资源如果仅仅能适应人的现有能力,则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微课的学习者往往是数量不定、层次不定、需求不定,这大大增加了微课设计的难度。解决的方法,是将微课内容作为独立单元进行设计,一定程度上割舍其与其他之间的联系,使其更具有组件的特点,有助于学习者将其嵌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组件有简单组件与复杂组件之分,简单组件适应面广,复杂组件有利于快速建构具有特征性的体系。微课设计要针对学习者的层次确定其组件的复杂程度。

多元还要体现微课适应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微课要针对一定层次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设计。

(四)智慧在“视动”

当前,网上的微课课堂教学实录型的较多,这类微课除了能解决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外,其他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

微课不能都是课堂实录型的,而是要设计制作成像科教电影、电视科教片一样的,充分利用影视的所长以及二维、三维动画的优势,向学生呈现的是在课堂教学之上升华了的微课,必须是体现了其本质的微课,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高效率。擅长教学电视片设计制作的教育技术人,一定要在微课的开发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五)智慧在“巅峰”

信息技术降低了教育的技术门槛,微课设计与制作也就可成为每个教师的基本作为,有的教师索性用手机拍摄自己的讲课就成为微课了。

然而,教学资源,无论是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系统、教育游戏、教学案例、数字图书、数字教材、教学工具、学习网站课件,都有艺术性要求,供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通常应该具有那个时代的最高质量,至少是质量优等的,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的应该是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精品、杰作。

教育部专门发布《关于开展2014“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鼓励广大中小学老师将开发优质的微课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力求使之成为登上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微课,进而不断努力将自己成长为时代化的名师。

微课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精,在于特,在于优,在于填补空白,还在于能对学习者以艺术陶冶。

(六)智慧在“引领”

当今的微课设计必须置于国际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紧紧围绕“先进”二字,让微课的作用不“微”,“微言大义”,做出大文章。

一是内容先进,即立于世界之林的先进。

二是方法先进,即要以现代认知科学、脑科学、学习科学、生理学、教育科学为依据,精心而科学地设计的先进方法。

三是结构先进。结构是积件式的,便于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大厦而自主选用。

四是平台先进。希冀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能架构“中国微课中心”,不但聚集优质微课,而且更重要的是分门别类地以不同学历对象、不同专业的形式形成专业微课中心,给人们通过微课系统学习提供导学,为学生的建构提供“脚手架”。

当然平台的先进,不是微课设计者可为的,这同样希冀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相关的设计,并形成一套机制,打造中国的微课品牌。

(七)智慧在“易”“灵”

设计微课的智慧还在于利于学习者“知”,利于其选,利于其用。微课发布时,同时要有与一个个微课相对应简明扼要的微课内容、结构、特点介绍,并且要将同类微课归类,便于学习者查读,不要等学习者试看后才能确定具体的微课是否有必要学,一定要用高超的智慧给学习者以最好的导引。

(八)智慧在“研创”

智慧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培养时代所要求的创新创造人才,要将微课定位上升到促进创新创造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内容和要求设计。

内容中要具有激发、引导学生创新创造的元素,部署创新创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进行创新创造。学习过程中可以创新创造,高年级的学习中必须贯穿创新创造。

时代要求学习过程中贯穿创新创造。“研创”要以“长链智慧学习理论”作为指导。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一系统环环紧扣的学习、实践、协同、研究活动,才能有效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否则易使学习停留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浅层次水平上,难以培养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学习和教学的评价,必须将着眼点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向着眼于在基本学习内容基础上的深入研究及进一步的创新创造方面转化,使培养的链延长到创新创造,更好地体现学习为了创造、学习就是创造。这是智慧教育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内容。

(九)智慧在“立体”

在设计开发微课时,要同时聚集或设计制作支撑其微课的拓展性资源,让学习者以微课学习为起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或是拓展性或是深化性或是研究性的学习,使微课学习取得好效果。

建立立体资源的概念,采取立体资源建设的措施,如配套开发文字教材与电子书、多媒体词典、学习自我诊断软件和网络课程等结合的立体学习资源,让学习者灵活运用最合适的优质资源,以最恰当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深层学习,为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模式的突破,提供新形式的资源支持。

围绕一个知识点通过不同资源学习和佐证,有助于学习者学活学扎实,最大优势是能激发学习者的深层次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而这些通常是研究和创新的基础。

(十)智慧在“评价”

“以评促建”是重要的管理定律。评价往往是对行动者行为的校正和精神的激励。

在高度信息化走向智慧化的今天,评价要上升为并充分利用信息化、利用大数据,要将一个个的微课学习与学习评价挂号,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中感受更严格的学习要求、更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我们要通过对微课学习进程、行为、效果的记录,积累学生学习的“大数据”,进而真正做到以科学的学习分析作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与增量评价。

微课评价的智慧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

一是通过学生观看微视频过程中弹出问题及时强化时的回答进行评价;

二是学习者对微课“免视”的评价,即学生对其微课的内容比较熟悉,可申请不看微视频而直接得到视频观看分,但必须通过测验;

三是根据记录的学习过程的分析评价,这是智慧评价的核心所在。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时离开了教师的一双眼,但有更多双“机器眼”在帮助教师观察,有更多的软件和方法帮助教师分析和判断。

微课方兴未艾,高度信息化基础上的智慧教育刚刚起步,这使得智慧性设计微课及设计智慧型微课既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又缺少丰富实践经验的借鉴。

5.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 篇五

1.1应用现状

微课作为当前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引入到高职院校当中。以学校中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它就首先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营造现代化教学环境,并以微课作为切入点来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某些学校也推出了像“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育活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是具备专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它所谈到的“设计”主要对应于艺术层面,而“制作”则与技术层面相对应,所以可以将其称为是一门技术综合艺术的复合型学科。在具体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操作过程中,应该将每一个知识操作点都作为微课视频来制作,即通过微课视频形式来导入课程案例,并整合知识点,深化教学课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1.2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它也存在一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或来自于教学本身,也来自于学生和学校,具体来讲可以总结归纳3点内容。

首先在教学方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在学术性质方面存在复杂性,即它所涉及的知识点体系规模非常庞大且复杂,可能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举例来说,它就涉及Css语言、Html语言、Dreamweaver、Photoshop软件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有关“Photoshop的图像与图形基础处理”技术,也要综合多种软件来教会学生在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的软件应用功能转换能力。但实际上,由于知识体系太过庞大和复杂,高职生很可能无法做到多点知识技巧兼顾,也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其次在学生方面,客观讲高职生的文化与专业能力都存在严重的参差不齐,相比于普通高校学生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所一直存在的弊端问题,难以回避。高职生整体素质偏差,特别是基础教育功底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定力和认知能力不足的严重缺陷,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技术运用和作用发挥。

6.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 篇六

1 流媒体技术概述

1.1 流媒体技术  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指在网络的传输过程中,采用流式传播方式的一种媒体格式,以流为主要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音频和视频的传播。流媒体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并将最终得到的成果放在服务器上,供客户进行下载或是收听。流媒体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在于不需要用户将所有的信息全部下载之后,就可以随时进行收听或者收看[1]。传统的音频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整体的文件进行下载,之后才能进行观看,流媒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个弊端,实现了高效率的传播,开启了全新的信息媒体时代。将流媒体技术应用于微课教学之中,就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传播和应用的优势,不仅仅不需要改变当前的网络模式,还能够在流媒体的背景下接受到高质量的音频信息,充分保证用户的体验。采用流媒体技术,还能够进一步减少服务器的负荷,能够节约硬件的投入,保证宽带的使用,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市场应用价值上来讲,流媒体技术都有巨大的优势和利用价值。

1.2 流式传输的实现途径与过程  流媒体在传输过程中,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第一,在短时间内,如果无法支撑相当数量的音频文件或是多媒体传输需求,就需要利用流媒体技术对音频数据进行预处理,保证预处理可以解决视频的质量问题。

第二,传统媒体需要将所有文件进行下载,之后才可以进行使用,而流媒体对缓存的容量要求不高,就可以一边收听,一边播放,不需要进行缓存。如果在播放的过程中,出现了网络宽带的限制,会导致信息的中断,传输的数据由于网络中断,也会导致速度下降[2]。加入流媒体技术,就会对数据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全新的模式不会让视频的数据变得更加平滑。数据缓冲就是指流媒体在播放文件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其留在缓存系统之中,这是一个预置的过程。要将数据进行缓存,并提前进行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出现网络传输质量下降等因素,在文件播放的过程中,还是会因为存留有数据而让文件正常运行。

第三,需要有合适的传输协议,以此来保证文件的运输。WWW技术和TCP协议都是超文本协议,但是实现系统需要较大的开销,不适合数据的传输,因此在流媒体信息控制时,需要采用HTTP/TCP协议,从而保证可以进行实时传播。

1.3 流媒体的播放方式

1.3.1 单播方式

所谓流媒体的单播方式主要指在客户端和媒体服务器之间创建单独的数据通道,将服务器传输的每个数据进行传送。采用单播的方式进行传输,就可以让客户机对媒体服务器进行查询,之后经过数据拷贝,让媒体服务器直接根据数据通道向用户发出。单播方式会给服务器带来一定的负担,需要较长的响应时间,进而导致网络拥堵,无法进行播放[3]。只有服务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够让系统的管理人员购买更加匹配的硬件或是宽带。

1.3.2 流媒体的组播方式

所谓流媒体的组播方式,就是指使用IP组播技术,将路由器一次性的复制到多个通道上,不仅能够促进系统的组播方式,还能够防止延时的情况。如果同一时刻对客户机传播大量的数据,那么就只需要传达单个数据信息包,从而将所有的客户传送到服务器端,进而只要连接到数据流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宽带可以大大提升传播效率。

1.3.3 流媒体的点播与广播方式

7.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 篇七

但是在微课录制实践中,以上两种方法也有很多局限性。例如,(1)在PPT中不能有音视频文件;(2)在播放PPT过程中不能进行手写标注(如图1);(3)无法录制可汗式微课(如图2);(4)使用交互模拟软件进行演示教学(如图3),当采用“超级画板”软件讲解二次函数时,无法被录制下来。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个全新的软件——Camtasia Studio。该软件被称为“史上最强大、最易用的电脑屏幕录制软件”,它能做到:(1)只要你能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听到的,都能录制下来。(2)它不仅能录制屏幕,还能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后期编辑提升。因此,大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喀秋莎。

为了便于大家循序渐进地学习,我将喀秋莎的学习分为三篇:菜鸟篇、雏鹰篇、雄鹰篇。本期专栏我们就介绍菜鸟篇的内容。

喀秋莎软件安装准备

目前比较新的喀秋莎软件版本为Camtasia 8.6版。这个版本需要Windows 7(或以上)操作系统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计算机配置较高(CPU最好在i5或以上)。

如果你的计算机使用的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那么建议你安装Camtasia 7.x版本。该版本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相对低一些,奔腾处理器就基本够用了。

作为菜鸟篇来说,这两个版本的操作完全一样。不过,到了雏鹰篇就会有一定差别,而雄鹰篇则只有Camtasia 8.6版本才能完全实现。

安装好Camtasia软件后,只需点击桌面上的Camtasia图标,即可启动软件,启动界面如图4所示(本文中抓取的界面均为Camtasia 8.6版本)。

喀秋莎菜鸟三步曲

喀秋莎菜鸟篇的学习者只需要学习三个操作,即可满足微课的基本录制要求,我们把它称作“喀秋莎菜鸟三步曲”(如下页图5)。

1.菜鸟三步曲之一:录制

录制屏幕的操作可分为4步。

(1)启动录屏程序

在图4界面中,点击窗口左上角的“录制屏幕”红色按钮,即可在屏幕右下角弹出一个新窗口(如图6)。这个程序只有一个功能,即录制屏幕。

(2)检查两个选项

在图6窗口中,首先需要检查和设置“(1)选择区域”和“(2)录制输入”两个部分。

在“(1)选择区域”部分,如果我们需要录制计算机全屏(如录制PPT播放),则选择“全屏幕”选项;如果我们只需录制电脑屏幕的一部分,则可点击“自定义”按钮旁边的小箭头,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择区域录制”(如图7),就可以用鼠标选定任意大小的屏幕录制区域了。

在“(2)录制输入”部分,需要将声音设置在“音频开”的状态,并应特别注意:当周围有声音出现时,“音频开”右侧的音量控制条中会有一个小绿条随着声音大小在跳动(如图8)。只有这样,我们在录制屏幕时的旁白配音才能够被录制下来。

(3)开始录屏

当以上两步检查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打开需要录制的程序窗口(如果我们想录制PPT播放,就需要先播放该PPT),然后点击红色的“REC”按钮。随后,屏幕上会出现如图9所示的“倒计时”提示。请注意图中的“F10”字样——这是停止喀秋莎录制的快捷键。

倒计时结束后,屏幕虽然一切如常,但喀秋莎已经在忠实地记录屏幕上的所有画面,以及麦克风所输入的一切声音了。此时,我们只需要边在计算机上操作,边进行语音讲解即可。

(4)保存录屏文件

当我们完成录屏操作后,按键盘上的“F10”键就可以停止录屏操作。此时,软件会出现“预览”窗口(如下页图10)。

通常情况下,我们无需仔细地观看“预览”的内容,直接点击图10中右下角的“删除”或“保存并编辑”按钮即可。

如果我们点击了“保存并编辑”按钮,软件就会将录屏文件保存下来,并自动放置到主界面中,如下页图11所示。至此,喀秋莎菜鸟三步曲的第一步就全部完成了。

2.菜鸟三步曲之二:剪切

无论我们用何种方法录制,总避免不了一个问题:我们并不能保证录制的画面,或讲解的声音不发生任何错误,或有小的口误。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微课中最好不要出现这些错误。在学习如何处理这些错误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喀秋莎中一项最基本的操作——如何控制视频的播放。

在图11中,点击右侧中部的“(1)播放”按钮,右上部的视频就会开始播放。与此同时,“(2)时间游标”也会在时间轴上运动——事实上,“时间游标”指示的正是当前画面的时间。因此,当我们手工拖动时间游标,改变它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时,右上部的视频画面也会随之变化。了解这个操作后,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将错误的部分剪切掉。

首先,通过播放视频,我们可以找到错误部分(区域)的大致位置。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时间游标置于错误部分(区域)的左边缘或右边缘。

其次,在图11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时间游标有两个耳朵。我们只需拖动时间游标的左右耳朵,就可以选出一片亮蓝色的区域(如图12)。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播放、试听,不断调整左右耳朵的位置,直至确认这块亮蓝色的区域是需要剪切掉的。然后点击时间轴上的“剪刀”按钮,即可将亮蓝色区域剪切掉。

有的时候,需要剪除的区域范围很小(时间很短),如小口误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在时间轴上精确选择。此时,我们需要先“放大”时间轴,方法是将时间轴上方的“缩放滑杆”向右拖动即可,如图13箭头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图12与图13其实选中的是同一个范围,只是时间轴单位不同而已。

另外,当完成上述操作后,建议将时间轴缩放滑杆放置到中间位置,以便兼顾游标定位和范围选择这两项操作。

3.菜鸟三步曲之三:保存和发布

当我们按照上述第二步把所有错误的部分剪切掉后,就可以把录屏文件发布为视频格式了。

不过在发布前,我们首先应该“保存项目”。原因是刚才在软件中对录屏文件进行的剪切等操作,是不会保存在原始录屏文件中的。如果今后需要再进一步对视频进行编辑加工,就需要先保存项目。

保存项目的方法是:点击“文件”菜单→点击“保存项目”子菜单→输入文件名。保存成功后,在保存目录中会出现一个绿色图标(如图14右图)的喀秋莎文件,这就是项目文件,而喀秋莎录屏文件,则显示为红色图标(如图14左图)。

需要注意的是,下次如果想接着进行剪切和编辑工作,需要双击绿色的喀秋莎项目文件。

录制可汗式微课

可汗学院所制作的微课,因录制方法比较简单且效果接近于“粉笔+黑板”而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那么,可汗式微课如何录制呢?

首先,可汗也是采用喀秋莎软件来录制电脑屏幕的。

可汗式微课中“用笔写字”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就需要一个硬件产品来支撑。比较经济实惠的硬件是手写板或“数位板”(如图15)。当我们把数位板连接到计算机USB口时,数位板中的那只笔,就会替换鼠标的作用,我们就可以用笔在数位板上写字了。

当然,要想真正在计算机中用数位板写字,还需要软件的支持。如果我们想完全模仿可汗式微课的话,则需要一款名叫Smooth Draw的绘图软件。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在PPT播放状态下调出手写笔(快捷键:Ctrl+P),就可以在PPT播放页面中写字。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把PPT页面的内容和手写批注结合起来。

8.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制作 篇八

摘 要:自2011年胡铁生教授提出微课概念以来,微课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在全国迅速展开,并以其“短、小、精、悍”等特点受到极大关注与认可。各类教学欲采用微课为载体进行教学,就必须选取或制作适宜当前学习者的微课资源。鉴于此,文章从“关键时刻”理念与教学资源开发的关系出发,站在视频制作的视角,探究微课资源的设计与思路,以期通过优化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一定程度上保障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关键时刻”理念;微课设计与制作;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79-03

一、 引言

微课的产生来自于一个设想:胡铁生作为市教育局负责教学资源评比的工作人员,发现老师们拍摄的课堂教学实录,在专家评审时根本无法一一看完。很多专家只看了开头一小部分就不再继续看下去了,他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产生了让老师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来参加评比的设想。正是这一设想,导引了微课概念的诞生[1]。胡铁生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自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首次提出以来,迅速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3]”等特点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各级各类教学者纷纷尝试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而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致命缺点[4],微课资源知识零碎、割裂、不成体系导致了学习者学习的碎片化。而学者张克永等人的研究表明[5]:70%以上进行过碎片化学习的学习者不同程度的感受到碎片化学习存在让人无法留下深刻的记忆、大量碎片化信息内容繁杂致使注意力涣散、学习的知识实用性不足且影响自身情绪与意志力等问题。同时该研究85%以上被试不同程度感觉到碎片化学习的知识不仅记忆困难,即使记住了也很难提取。鉴于此,笔者从微课资源制作入手,探究如何通过“关键时刻”理念指导微课制作,帮助学习者“零存整取”,以期基于该类微课的学习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创新。

二、 “关键时刻”阐述

“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MOT)这一观念在全球企业界流行,和北欧航空公司前总裁詹·卡尔森的一本同名著作有关。1986年,卡尔森写了《关键时刻MOT》(Moments of truth)一书,记录北欧航空公司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这本书出版之后,“关键时刻”理念也称MOT理念迅速风靡全球管理界和企业界。在《关键时刻MOT》一书中,卡尔森这样定义“关键时刻”[6]:任何时候,当一名顾客和一项商业的任何一个层面发生联系,无论多么微小,都是一个形成印象的机会(Anytime a customer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any aspect of a business,however remote,is an opportunity to form an impression)。

卡尔森根据自己对“关键时刻”的定义,归纳出很多航空业的关键时刻,客人预定一个航班的瞬间,客人到达机场的瞬间,客人检票的瞬间,客人下飞机的瞬间等等。在卡尔森看来,获得满意服务的顾客,才是公司唯一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同样,在教育中,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才能有获得满意“服务”的学习者。美国保尔·R.迪特默在他的第三版《酒店业经营全书》中阐释了饭店也同样存在关键时刻,顾客在到达某一饭店门口时就开始了他或她的关键时刻。如果饭店的外观赏心悦目,顾客就会产生良好印象走进饭店,顾客会注意到饭店的气氛是否嘈杂,能否及时就坐,服务员是否热情等等。顾客注意到的种种都将形成关键时刻,顾客将这种种的关键时刻融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对饭店及其服务质量的总体印象和认知[7]。这不禁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运营航空公司、运营饭店和微课资源设计都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两者都是服务性质的活动。企业服务自己的顾客,微课资源服务学习者,服务特定的知识点或特定教学环节的教学,这便是本研究的起源。

三、 基于“关键时刻” 的微课设计思路

1.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在“关键时刻”的理念中,客户是市场中最基本、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客户是企业生存之基,也是企业生长之源,因此企业以客户为中心才能基业长青。

而微课制作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对于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者来说,学习者就是他们的服务对象,微课资源的制作是以微课为载体传授特定的知识点或是教学环节以服务于对这个资源有需求的学习者。总体来说,“关键时刻”的理念和微课制作都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这是将“关键时刻”理念用于指导微课制作开发的基础。

2. 以“碎片化”为途径

在卡尔森看来,乘坐一次飞机可以有分解为很多的“关键时刻”,预定航班是否顺利、到达机场是否有人热情服务、登记是否有空乘人员的帮助、下飞机是否收到提示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关键时刻”的理念是将一个相对整体的服务活动分解成多个“碎片”的服务节点。企业就是在关注每一个关键时刻、做好每一个关键时刻中获得成功的。

微课正是将知识或者教学环节分段处理,每个微课资源针对的是特定的知识点或特定的教学环节,它将原有的连通的知识或教学环节碎片化了,这使得制作者可以专注于特定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使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讲解更加精炼,使得我们需以“碎片化”为途径。只有把握好学习者每一次与微课资源接触的机会,才能提升学习者基于微课的学习效果。

3.关注一线教师

卡尔森认为,一线员工比管理团队更了解企业,因此他在北欧航空公司将金字塔组织改革为扁平组织。扁平化的组织中,工作仍然可以自上而下:管理者提出公司目标,中层经理负责将大目标分解为很多小目标,交由一线员工去完成。

在学习中,真正接触学习者最多的是一线教师,所以一线教师是最了解学习者的群体。一线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学生假定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风格等,同时,一线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很是扎实,因此在微课资源开发中也要融入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思想。

四、 基于“关键时刻”的微课制作流程

一个精心设计的学习资源可以在学习者接触该资源的第一时间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并驱使学习者对其加以了解和学习。基于这个理念,笔者构想了基于“关键时刻”的微课制作流程(图1),并以第二届微课大赛目前评论最多(2016年4月2日)的微课视频《三角形分类》[8]为例阐释该模式的操作方式,以期通过“关键时刻”的构建,提升学习者基于微信学习的效果。

1.前端分析

微课制作要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因此微课制作之前必不可少的是要进行前端分析,前端分析里又包括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9]。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可以分析出微课知识点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学习内容分析,可以分解出学习微课知识点所需的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加以学习者分析,可以更加切合学习者的认知偏好。如微课《三角形分类》通过假设有一个群体有学习三角形分类的需要,对内容进行如下分析:此微课所涉及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63-64页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材中的“三角形的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几何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此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特征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样的前端分析得到了学习内容需要的先决知识是认识锐角、直角以及钝角,这也是微课设计者在开头花40秒介绍锐角、直角、钝角的原因。

2.资源载体选择

有了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开发者必然是要考虑通过何种途径传输学习资源,当然学习需求的分析以及学习目标的制定也可以是在特定的资源载体基础上。对于一个微课的制作,资源载体主要是教学视频,也可以是交互式的 Flash 动画、三维仿真动画、虚拟场景等。设计者可以根据知识点性质以及资源获取速度等考量选择最佳媒体。如《三角形分类》使用视频作为该微课的载体。该视频由一个录屏视频和教师的同期声讲解组成,从资源获取上看,这种形式很节约成本,教师只需要一个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即可录制该视频。

3.学习活动设计

有了学习需求、学习目标,也选定了传输载体,开发团队之后的工作便是设计学习活动。微课资源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通过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特点,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力求要短小精悍。除此之外,活动与活动之间要力求高度精炼并环环相扣。比如微课《三角形分类》中,教师朱玉强把三角形分类这个知识点的讲解融入四个活动中,第一个活动是观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三角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画一画”,学生通过画三角形并与同桌交流所画三角形的分类;接着教师设计活动“猜一猜”,让学生通过猜被信封挡住的三角形分类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掌握;最后通过“轻松一刻”活动,带领学生认识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建筑,升华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认知。

4.活动设计分解

根据乌玛尔·哈克的“微块化”理论[10]:把一种内容分割成不同的成分(“微块”),以便所有人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消费它;或者把它与其他内容混合,创造一种新的内容。所以该阶段的活动设计分解力求将活动分解到极致,以便每个活动都可以直接构建一个“关键时刻”。前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设计是一个总体的设计,比如《三角形分类》目标是教会学生分类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总体活动大概有“画一画”、“猜一猜”以及“轻松一刻”。而该视频中的“画一画”活动又需要具体分解为学生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写上三角形的类型;然后同桌之间要互相检查对错,并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同伴;最后学生需要思考除了自己画的类型,还有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5. “关键时刻”构建

通过分解的活动,构建相应的“关键时刻”。构建关键时刻的目的是为了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节点设计活动。比如微课《三角形分类》中在“画一画”、“猜一猜”、“轻松一刻”等节点活动,这些节点活动就构成一个个的“关键时刻”节点。再比如对于“轻松一刻”这个“关键时刻”,教师需要取一个既有特色又能比较好的反应三角形分类的建筑介绍,方便学习者理解所学内容。该阶段如果存在无法构建“关键时刻”的现象,这时设计者可以再次考量上一阶段的活动设计是否已经分解到极致。

6.体验学习

微课制作好之后,需要在小范围内进行体验学习,选择具有相同学习兴趣但是风格各异的被试对学习资源进行体验,通过他们的体验感受评估该资源是否需要调整或修改。如果需要修改,那就在“关键时刻”的节点设计环节考虑,如果是关键节点太笼统,说明活动还未分解到极致,可以倒回活动分解阶段把活动分解到极致,然后再针对每一个关键节点设计资源。

7.资源发布

如果体验学习阶段进行效果良好,就可以将微课资源进行发布了。资源发布并不意味着资源设计终止了,还需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不断微调甚至是修改原有资源。比如一门微课放到MOOC平台之后,学习者根据学习产生的疑问可以在讨论区提出,这时开发者就可以在讨论区发布一些辅助资源帮助学生解答疑问。

五、结束语

微课是一种学习资源,所以其制作必然要符合教学的规律和多媒体设计的规律。因此其设计既需要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也需要考量在新型的传播媒体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设计加以呈现。本文在引进“关键时刻”理念的设想下,构建了基于该理念的微课资源设计模式,以期通过优化微课资源的制作,一定程度上保障基于微课的教与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9):3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

[4]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50.

[4]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89.

[5]Jan Carlzon (著), 韩卉(译).关键时刻MOT(珍藏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6]保尔·R.迪特默(著),吴卫、王小兰译.酒店业经营全书(第三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7]朱玉强.三角形分类[DB/OL].http://dasai.cnweike.cn/index.php?r=play&id=5281,2016-04-02.

[8]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85.

[9]宋权华,廖守琴.基于长尾理论的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9):17.

上一篇:诚信及服务承诺书下一篇:蛋糕店创业计划书